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复习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个,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其实验目的就是练习使用天平,学习使用量筒,学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确读数。而量筒的刻度较小,教师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将刻度放大,学生就容易看清。方法一:用立式投影器对圆形量筒进行投影时,会产生聚光作用,在银幕上形成一条竖直亮线,无法看清演示刻度。为了消除圆形量筒的聚光作用,可将量筒放在透明的水槽里进行投影演示。方法二:用立式投影器和专门作投影用的方形量筒。方法三:用卧式投影器和抽拉式量筒投影片(在教学生学习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的正确读数时,也可用抽拉式温度计投影片,旋转式安培计、伏特计投影片进行投影演示)。
在讲“磁潮和“电流的磁潮这两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以及直线电溢的磁场的磁感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潮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二、利用实验录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大多数物理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该实验所用的仪器。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靠教师的演示讲解,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等到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仍有无从下手或不得要领的感觉。因此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观看一段所做实验的操作录像,在看实验操作录像的同时,教师利用慢放、暂停、回看等方法,向学生讲清楚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经过形象直观的开导,能够绘学生做这个实验指出一条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必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正确地操作、观察、思考和探索。
例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个实验,这是学生第一次实际操作天平。由于实验报告中所列的“注意事项”较多,调节天平的步骤较多,学生往往对天平无从下手或者干脆就不敢动它。面对以前出现的这种情况,现在上这节实验课,就首先放一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同时适时提示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在读数时,把标尺的特写镜头定格,让学生学会正确读数,教师提示每个格代表多少克,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标尺读数,做完实验之后如何收拾天平等问题。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看完录像之后再去动手操作,就感到做起来得心应手。
作为初中物理的复习,肯定是要求以教科书为参照,抓好知识要点。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多数物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只是重复着教科书,重复的知识、重复的课后习题,复习课堂教学程就成为了乏味的知识点回味。
(二)没能抓住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复习课堂教学,只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绝对不是将原来教科书上知识重复一遍,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都没能注重“知新”,教师没能懂得将旧的知识加以总结、概括,没有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系统化。
(三)例题没有明确指向,目标模糊
部分教师,在复习课堂教学上直接大讲特讲,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教学所讲授的知识,感觉到了无从下手;部分教师则以练习来代替讲解。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复习课堂教学直接变成了作业课。
二、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很多学生都感觉复习的内容已经学过一次了,没有兴趣再去重复一次,也觉得没多大的必要,从而让学生对复习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心理,而且,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习惯、学习能力强弱都各有不同,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实际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二)教师没有深入的研究复习课堂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也没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模式。
(三)复习课堂教学程的难度很大。教师在上复习课堂教学的时候,所讲解的全是重点、经典题型,并且很多都相对复杂。
三、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注意
(一)抓好基础,明确考点
从笔者多年对中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在中考中物理题型的具体比值为难、中、易为1:3:6,其中的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占了60%,但是学生往往在基础中的失分现象较为严重,所以抓好基础才是首要条件。
如功率与机械效率:为了抓好基础复习,着重对这两个基础概念进行的分析。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而机械效率则是描述机械性能的优劣的程度,其定义是在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值。两者的公式分别是P=W/t、=W有用/W总,前者的单位是瓦特,后者则是无单位的百分数。
(二)建立专题复习
1、中考题型
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填空、选择、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在上述五大板块中精选题目,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的知识纵横交错,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化解难点。
2、热点知识
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如科学探究专题、电路故障专题、图像专题、数据处理专题等。这些题在练习中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出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既解决问题,又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试题中,物理实验大约占据总分数的25%左右,所以应当重视实验这一块,其中有两点需要我们的特别注意:其一,掌握各种仪器与测量的工具;其二,注重、摸清测量的原理、方法与步骤,做到学以致用。
把蜡烛放在 2 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针对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物体由 2 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2 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 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等等。这些归纳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
关键词:主体性自学探究展示交流问题串题组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是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下面我将就解析几何初步复习小结这一课题,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进行、课后的巩固三个阶段谈谈自己对复习课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一些想法.
一、课前的准备阶段
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自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这里问题的设置是关键。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最近发展区原理,设置问题情景.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比如在本章的复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本章的核心概念、知识和方法有哪些?请你给梳理一下,说明你选择它们作为“核心”的理由.
2.按你的理解,表述一下本章与学过的知识的联系有哪些?
3.你认为本章最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哪些,怎样记住它们,你有什么招儿?
4.如果让你选择10个例题作为本章最重要的例题,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可以从课本、练习册中选,也可以自己编).
5.你学习本章最有心得体会的地方是什么,体会到什么?
6.你在学习后发现或提出的新问题是什么?
当然问题也可以设置的具体一些,在本章中主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我们也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并谈谈怎样实现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试举例说明(参照直线、圆的方程及P98例3).
2.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建立,为我们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创造了条件,请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举例说明).
二、课堂的进行阶段:
(1)展示交流:学生分组展示交流自学探究成果.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随时点评,(教学论文 7139.com)引导,欣赏,鼓励.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问题串的妙用:在本章的复习中,围绕着从形到数、用数来研究形两个方面设置问题串.
问题1:
①几个条件可以确定直线?由此条件如何求直线方程?
②几个条件可以确定圆?由此条件如何求圆的方程?
③已知动点的几何特征,求曲线方程
如果由此几何特征能判断曲线形状是我们已知的直线、圆,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设出相应的曲线方程,求其方程;
如果由此几何特征不能判断曲线形状,如何求曲线方程呢?(以课本P98例3为例分析总结)
问题2:
直线方程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圆的方程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试着用代数的方法判定以下几何事实:
①点在线上
②三点共线
③点在圆上、圆内、圆外
④线线重合、相交、平行
⑤线圆相交、相切、相离
⑥圆圆相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类,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结合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实现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体会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并体会类比的思想.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评价,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题组的巧用:本章的重点是直线与圆的方程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题组教学,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准确及时把握知识掌握情况.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题组教学中的题组设置和编排,是围绕有利于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方法,揭示某些解题规律来选题的,题组中题目和题目之间,不同题组之间的题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围绕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在题组中重复出现,又向提高和深化推进,学生印象深,易于掌握.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题组情况准确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目标达到情况.
本部分根据已知的五个点A(-1,1),B(-3,-3),C(2,-3),D(2,2),E
(6,0),围绕着本章的重点知识: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与直线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设计了10道题目:
1.求直线方程.
2.求D点关于的对称点F.
3.求关于x轴的对称直线方程.
4.若过D点的直线与线段AB相交,求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5.求过直线AB与CD的交点,且与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6.证明A,B,D,E四点共圆,并求圆的方程.
7.判断直线和圆C的位置关系.
8.若直线//,且与圆C相切,求方程.
9.过点F作圆C的切线,求其切线方程.
10.过F的直线与圆相交,且弦长为2,求该直线方程.
例题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层层递进.通过组题达到三方面的效果:
①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落实重点知识.学生读题,个人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课堂上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②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始终.第5题处理时,一般的思路是:建立直线AB与CD的方程(体现了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联立方程组求交点(体现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③解析几何是几何课,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通过例题强调作图的重要性.第6题在处理时,让学生先画图,通过图形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般想到的是先三点确定圆的方程,再判断第四个点是否在圆上.选择哪三个点建立圆的方程更好,作图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另外通过作图我们也可以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通过证明线段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达到目的,可以证明对角互补等等.
三、课后的巩固阶段:
作业的布置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放矢,将课堂延伸,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再认识和升华,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充分考虑,有所设计,避免盲目性,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对作业目的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透彻了解后,更应关注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作业:
1.结合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完善以上题组的解题过程,体会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索研究:
圆中求弦长的两种方法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
②联立方程组,利用弦长公式
若将圆的方程分别变为,,,则如何求弦长?
以上两种方法是否具有推广性?
前两个作业旨在帮学生巩固知识,最后一个作业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研究圆锥曲线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 关于复习
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耳濡目染。需要一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实语文,尤其作文真谈不上如何复习。要想考好语文的话就要时时留心,功夫做在平时。
二、 可以提高作文的“法”
现在再谈积累好像来不及了,但是有一件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作文还是很有希望的。那就是在联想和想象上做足工作。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作文在新颖性上就会有突破。
(一) 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最通俗的话就是由一个东西连起来想
另一个东西。联想主要有三方面:1、相同相似事物的联想。2、相反相对事物的联想。3、相关事物的联想
相同相似的事物是最普通的一种思维定向,大家想得都差不多,于是就失去了新颖性。相反相对事物的联想可以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上,从正面阐述之后,再从反面讲,这样比你单纯从正面论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重点要讲的是相关联想,对话题作文而言,相关联的东西想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出新。对记叙文而言可以有与众不同的中心立意,对议论文而言,可以确立新颖的中心论点。
举例:滥竽充数
面对这个寓言故事你可以提炼出那些观点呢?
通常大家都会从南郭先生身上入手,弄虚作假不会长久之类的观点就来了。这样当然无新意。
1、你其实可以从齐宣王、齐缗王身上想。为什么可以蒙齐宣王呢,因为他坐在台上听,高高在上。齐缗王呢到台下来听,一个个演奏,于是东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这样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观点,做领导的要深入了解情况,才不会被骗。
2、你可以考虑乐队的领队,齐宣王不知道,领队也不知道吗?可以说领队不负责任,属于齐宣王(领导)用人不当。
3、对于乐队的演奏来说,如果是内行的话,出了差错一定可以听得出,但是齐宣王听不出,说明齐宣王是外行。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4、对南郭先生左右的人来说,他们一定可以听出问题,但是没人揭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老好人要不得。
5、周围的人即使不揭发,但是为什么没人帮他教他呢,说明缺少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有人教的话,也不会落得丢了饭碗逃跑的结局。
6、周围的人帮助他的话可以提高整个乐队的演奏水平,演奏效果会更好。从而谈到集体主义精神。
如此种种发散开来,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来写,思路就打开了。
再举一例:
在天津有一女同志,三十多岁了,下岗。到处求职无门,原因何在?长的不怎么样。本人知道原因后下决心做整容,可是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好,这一情况被一记者得知后,写出来登在报上,于是乎得到了大家的热心赞助。
根据这一材料确立观点,大家想到的都是热心助人,关爱他人等等的。可是细想想,这其实是向传统的落后观念投降。长相和工作能力有关吗?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三国时魏国大官许允取了个相貌较丑的女子,拜堂后就不想进洞房,大思农桓范相劝,这才勉强进去。可是一进即出。妻子拉住他,要他留下。他就问妇有四德(德、言、容、功),你有几样?妻子回答说,我所缺的就是容貌而已,但是士有百行,君有几?许允说自己全部具备。妻子说,“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许允很惭愧,于是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古人尚且知道孰轻孰重,何况今人呢?
(二) 想象
想象就是想出一个形象。形象从哪儿来呢?就从贮存在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来想。从视觉,味觉,听觉,感觉,触觉几方面入手,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筛选、加工、组合。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化虚为实的过程。
时代赋予我的天空
扬州市考生
小鸟有蓝天可以飞翔,小鱼有大海可以遨游,骏马有草原可原可以奔驰,而我呢?……
我带着疑问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朦胧间我感觉仿佛有人在轻轻地敲着我。我揉了揉迷糊的眼睛,一位穿着长衫的人站在我的面前。“这不是孔乙己吗?”我不禁叫了出来,他点了点头。我好奇地追问道:“你不是已经……”孔乙己叹了口气,略带忧伤地说:“我是死了,被那些冷漠麻木的人害死了。这也怪我自身的迂腐,不过幸好周公收留了我,不至于让我像孤魂野鬼一样。”孔乙己叙述完了自己的遭遇后,便问起我。我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说:“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孔乙己好奇地问。“我的一片天空。”我脱口
报出。
“天空?”孔乙己的眼神又暗了许多,“‘我的一片天空’?可惜我没有自己的天空啊!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我名落孙山,在那个社会我没有自己的天空,又因为我穿长衫,那些短衣帮们也与我格格不入,我哪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啊?”
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或搞染织的工艺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进入九十年代,服装教学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仍然还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设计艺术不仅具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法则,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本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现代建筑设计学校提出“艺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首创包豪斯体系,翻开现代设计领域新的一页[1]。由此,西方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绘画艺术教育所左右,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式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时下,我国各类服装赛事频频,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表演展示,自然是天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但由于这些赛事多数是注重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具有先导性文化特征,与作为商品的服装尚有很大距离,故服装本身的内在品质性因素往往不被参赛学生所重视,以致时常出现学生参赛获奖,但却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时尚服装,到企业也胜任不了设计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理解认识不够,对服装本身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要给予正确引导。
一方面,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积极参与专业大赛,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另方面,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出的美,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及理念。
二、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
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
一是时间不允许,因为服装绘画只是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现,以及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纵览国外大师、名家的服装绘画作品:洗练、简洁的线条运用;夸张、到位的结构刻画;概括并富于质感的衣料效果;常常给人留有深刻印象。
三、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造型与结构的变化统一,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主干内容。只会画纸面效果,不能依此产生合理的结构关系,设计是“纸上谈兵”,相反只学那些已定型的常规服装结构,而不能灵活变化应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学会设计。就象有许多老裁缝能把西服、中山装剪裁得很合体,但若按设计稿裁一些有特别变化的时装则感到困难。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情况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如何精致,但对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
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君岛一郎先生来中国纺大讲学时,曾作过这样一个演示:他请身着基础衫连衣裙的模特小姐站到台上,拿起剪刀从连衣裙摆处分几个不同位置向上剪到臀位,然后让人同时把剪开的裙摆拉起展示给众人。君岛先生告诉大家,若把展开后的裙形用面料再重新缝制,就产生了一种新裙款式。以此原理,基础裙形可以变化出许多的裙装样式。
君岛先生用此实例说明:对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也就是对其结构的设计。因此说,服装设计课教学必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一体化模式,那种设计课是设计课,工艺技术课是工艺技术课,设计课不管工艺技术的事儿,工艺技术不能有效地体现款式造型的分离式教学,看似分工明确合理,实则是专业教学中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环节。
总之,服装设计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可喜的成绩,这一新兴专业已为我国服装业输送了大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设计骨干。但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观念上的错误倾向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完善,让专业体系的内部环节密切相联,才能使服装设计教学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在总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不能够将知识按照章节进行简单的重复积累。然后是再对各个部分,按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最后教师再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上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结构。总之,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安排复习。
1问题探究前期准备
1.1分析教材,确定问题探究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备考科目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但时间有限,故教师确定专题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应以复习考点,提升能力为原则,绝不可浪费学生时间。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是电场与磁场知识的综合应用,电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磁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三章,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场的内容,特别是对磁场性质的定量描述,是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关键。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电场、磁场知识的应用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分值大且题目新颖灵活,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故特设此专题。
1.2目标定位,确定问题探究功效
对问题探究的要求、目的、层次、深度先应有定位,谁来探究,时间多少先要确定,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探究的功效。
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及电场力的问题,探究定位为第一轮复习课,在高考前夕由高三学生探究,时间为1课时,以一道开放性试题为载体,通过多边互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灵活掌握电磁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能力。
1.3教法组合,追寻课堂效率
一堂复习课若教法单一,学生思维易疲劳,解答问题倦怠,课堂效率低下。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则学生思维活跃,问题解答热情高涨,课堂效率成倍提升。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探究这节课中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与教师讲授等。
2探究式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
学会梳理,掌握方法,具有整理的意识和整理方法的能力。知识梳理应该根据不同年段进行细化,比如低年级应该是教给孩子梳理的方法,到了中年级应该掌握一些方法,到了高年级就应该具备整理的能力。
2.突出重难点:
单元的整理复习课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易混点都应该有所突出。
3.理清关系、构建网络:
在这里理清关系和建构网络实际上是一个结构化的思想,结构化思想指的就是不能只考虑本单元内容的呈现,尤其是高年级还要将知识有联系的前几年的内容都要有所展示。
4.查缺补漏、解决疑难:
复习课区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承载着回顾与整理,生长与沟通的独特功能,在复习中要依据学情和复习的内容紧扣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复习内容,通过梳理这些让学生能够对自己之前的错误进行再认识,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5.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6.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整理和复习还要突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理复习课还要培养学生6种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合作交流意识、问题意识、反思质疑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勤奋,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在整理复习课中把自主学习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应该自主进行梳理然后才是合作交流,这种合作交流可以使组内合作交流、同桌交流、然后才是全班的交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说学生在整理复习时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了“两能”变“四能”,整理复习课也更应该突出这种意识的培养。反思质疑意识是整理复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应用意识不仅仅是用到现实生活还要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意识主要在习题的设计上,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对于整理复习课,反思质疑意识和问题意识要着重体现。
二、加强“整理和复习”课的细化研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1.细化复习课型,根据课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课型大致可分为:偏重整理、偏重练习、综合应用实践活动课、试卷讲评课等。就整理和复习课而言对知识重难点的突出突破等,占的比重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不同类型整理和复习课的实效性。
2.细化不同年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学段学年不同策略和方法也不同。低年级教给学生整理的基本方法;中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复习,初步掌握一些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高年级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整理、交流完善、概括提升,具有一定的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3.细化课程内容,把握复习重点凸显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
根据课程内容凸显核心概念。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中凸显的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图形与几何的课凸显的核心概念是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凸显的核心概念是数据分析观念。
4.精心设计练习,找准训练重点
提高整理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层次性、整体性(综合性)、创新性。
5.注重板书设计,理清教学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板书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学生的学习路径。应该是注意板书与信息技术的互补。课标中提到: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应注意板书的设计。必要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脉络。不同课型和不同的年段板书的方式也会不同,到了中年级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如“年月日”的整理复习课。
三、整理复习课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年级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应体现整理和复习课的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等。
通过游戏竞赛、谜语、故事、调查、统计、寻找相关的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进行复习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创新运用,应体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如:红花、奖卡、小红旗、奖品要多次运用,即对课程资源、学具、教具、情境、教科书的主题图、表格等要用好、用尽、用充分,避免只用一次,最大化地服务于重点知识的教学。
2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服装行业未来的主力军,从基础抓起,逐步更新企业人员
2.1全面构建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重时尚、厚技能”的培养目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国内外流行资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最新的服装市场行情,有效整合课程各个环节,提高高职技能课程“理论知识信息化;企业项目入课堂;实训操作模拟化;岗位实战进职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达到普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提升学生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继续开发服装类模拟仿真软件,使课程标准和岗位标准有机融合,缩短学生实操差距。
2.2合作开发ERP管理软件模拟服装品牌管理流程,创新服装营销类课程实训技能培养模式。对于服装制作、服装裁剪等课程来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授课方式比较适合,但服装品牌企划、服装店铺管理等服装管理类课程,一直是授课难点,高职学生对理论多的课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强,项目组拟通过ERP软件系统对真实企业产品模拟进行服装商品进销存、流程管理操作等,使学生直接掌握管理的要素和知识点,并能够直接用于企业的操作。学生通过模拟课程之后,直接到服装店铺工作,能够对进销存等数据分析、商品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3探索一条课程服务行业的有效途径。为解决服装业从业人员知识老化,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高职教育要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员工内训等企业项目同时,推广先进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及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加速服装加工型企业转型服装品牌公司,满足服装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需要,以课程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高职学院的行业竞争力。
3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在职员工以及高职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通过远程教学的手段有机融合起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使没有时间集中上课的员工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内涵,信息化教学平台着重应用电子课件、多媒体、动画教学、微课程等主要载体,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提升了在职员工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完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也完成了企业对员工提高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学校延伸职业教育空间,打破时间和空间上对学习环境的束缚,学生无论在校内、校外,无论毕业前、毕业后,都可以享有持续学习的机会。
4服装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1.1.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高考化学试题可发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连续和稳定性,一直保持稳中有变原则。即便高考形式有多种版本(如3+2、3+理综、3+文理综合+1等),但只要根据自己所在地高考形式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就可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特征,如试卷构成、试题类别、考查方法和能力要求等,进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合适复习计划。
1.1.2注重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
和以往教材和大纲相比,目前运用新版教材和大纲已发生巨变,如内容变化,实验比重加多,知识传授过程加入科学思想和方法,加大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资料。这些变化显然是体现在高考命题里,熟悉新教材和新大纲转变会有助于掌握复习方向和深广度,有助于加强复习目标性。
1.1.3合理运用其他材料
除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取信息途径、方法也有许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这些材料运用必须合理,除老师规定材料外,其他都能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标,避免复习被打扰并浪费时间。
1.2优化教学模式,搞好课堂教学,坚实基础
1.2.1运用学案式复习模式
每个学案涵盖五方面内容:复习要点;双基回顾;经典例题;课堂例题;课后练习。将教材内容涉及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形式,学生根据课本可自行回顾和整理。教师通过与学生谈心、检查作业、课堂提问、测试等形式掌握学生实际了解和落实状况。课堂上教师指出要点,答疑解惑,开拓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既保障课堂含量,又提升课堂效益,对坚实基础起到优良功能。
1.2.2坚实基础切忌单一反复旧知识
有些教师误以为抓基础就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回忆、再现,通常把复习做成单一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例如:在复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考点时,通过按教材顺序复习,要求学生回想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主族、副族,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怎样递变规律。其结果虽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重新认识并加深记忆,但还是没有新发现和理解,灵活运用更谈不上。而有经验教师通过给旧知识创设新情景,例如:让学生不看书就能画出元素周期表,并在表中填上主族元素符号;请写出10e-构型和18e-构型所有微粒化学式和符号。要回答这一问题凭单一回想旧知识远不够。要对元素周期表特别是原子序数18号以前元素原子结构非常熟悉才可回答。对18e-微粒要引入学生推导从分子角度较容易写出:Ar,HCl,H2S,PH3,SiH4等,从离子角度可写出:K+、Ca2+、Cl-、S2-、HS-、P3-等。更关键是推出“9+9”e-微粒。例如:9个电子基团有-F,-OH、-NH2、-CH3等,相同基团结合形成F2、H2O2、N2H4、C2H6;不同基团结合可形成HOF、NH2F、CH3F、NH2OH、CH3OH等。这样在复习进程中,通过串联、整合、归纳找出当中规律,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1.3规范训练,精选习题,优化评价,提升潜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改变,“题海战术”不再是应对高考最有效手段。高三学生负担重,压力大,怎样在保障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同时,又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题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改编,力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时注重审题指导,思维分析,方法归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高考化学试题题量少、分值高,每道题在考试中都有举足轻重作用。学生必须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力争万无一失。有些问题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但做题常练常错。主要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产生的。克服这点必须在准确率上下功夫。把审题和规范参题上升到科学态度培育高度来认识。审题要看清关键字词,例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要看清要求,例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要字斟句酌。
2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策略
2.1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展现知识点不象旧课程那样有体系,有条理;所涉及知识面广,给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加大难度。要提升复习有效性就定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找准知识结合点,理清知识脉络,创建学科知识系统和主干知识。由于高考范围大而多,考试时间、试题数量有限,每年试题内容选择和侧重点不可能一成不变。从考试命题本身看,需要有稳定命题要求,也需要有一定变化,才有利于提高测试公平性、客观性。复致思路是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实验专题微观结构和物质多样性化学反应原理(按专题顺序)有机化学(必修+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按专题顺序)。重点解决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知识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审题、解题技巧和速度、答题规范等关键问题。临近高考是再回归课本,梳理知识,总结拔高。
2.2精编习题提升复习针对性
新课程考纲要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解释”;同时重视思维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关注,实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体现化学科学特点。新课程实行刚开始,所涉及知识点面广,情境素材新,注重和STS联系。能与其相配套教辅材料基本没有,最近市面上出售多种高三复习资料,都挂名新课程,但实际还是很多旧课程内容,题型老旧。如果不进行精选定会增加学生负担,缺少复习针对性。建议高三复习资料最好由备课组教师按照学生状况独创精编习题,提升复习效率。编写时要注意下面事项:符合《课标》和《新考纲》要求;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关注新增知识点和科技发展,注重和STS的关联。[例题]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易溶于热水
B.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N6H6
C.三聚氰胺属于氨基酸的一种
D.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66%),因此它能冒充蛋白质
小学生虽然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但是却因为自身缺乏一些相关的动作规范等观念,经常是一些动作学习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运用时就会变得是“千姿百态”,什么样的都有,很少会有一个符合正确姿势的。然而,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再一次的教学相同的技术动作内容,则又可能会引发学生们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则是必须的。辅助练习在帮助学纠正姿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课堂变得不那么乏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1]。
例如在小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在站立式起跑中出现姿势的问题,例如他们经常会在起跑准备时采用“同手同脚”的姿势,不要说在小学低段会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有的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必须要选择一个小朋友们能够容易接受并能够长期记住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日常的站立式起跑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在经过一个长假后,孩子们已经对上学期所学的站立式起跑动作逐渐忘记,很多孩子都只是能够记得一个大概,最后动作各异,最明显的就是“同手同脚”。当老师说站立式起跑,他们都能够记得是两脚分前后进行站立,他们在做动作的时候也是两脚前后站立,但是确是“同手同脚”。同时很多学生也能知道“重心前倾,前腿弯曲”,然而却不知道手和脚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为了能够让小朋友们能够明确正确的动作方法,并且能够让他们长期记住这个正确的动作,同时并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笔者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反思,最后采用如下的辅助方法来进行站立式起跑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
在课前笔者让孩子们每一个人准备好一支水彩笔,颜色不论。学生们不知道笔者为什么要让他们准备水彩笔,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疑问“怎么体育课还要带水彩笔呢?”。他们感到十分的好奇。成功的激发出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画苹果
在新授课时,笔者让学生把彩笔拿出来两个同学配一组,要求各自在对方右手的手背上画出一个苹果。学生们此时也不知道画苹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们的好奇心被进一步的激发出来。然后让学生们将彩笔放入左边裤子的口袋里。
(三)“吃”苹果——学习站立式起跑
接下来让学生做以下动作:把放笔那边的腿放在前面,稍弯曲,放在后面的脚就脚尖踮地,然后把画苹果的手放前面自然下垂,最后身体往前倾。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姿势定格,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站立式起跑。”
在课结束之前,笔者又让孩子们将这个动作复习了多次。在第二节课上课复习站立式起跑时笔者只提醒了“画苹果的手在前面,放笔的腿在前面”,很多小朋友都能够正确的做出来,只有个别的有点糊涂。
在这个辅助练习中,笔者先是运用了孩子们都较为熟悉但却与体育课没有必然联系的东西来激发出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会关心为何会用到这些东西?这节体育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在课的开始的时候,笔者再利用一个看似与授课内容无关的事件进一步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要知道授课的内容。接下来,通过前期的准备后让学生们做出一个正确的动作。此时学生们因为已经被激发出了强烈的兴趣,动作也能够很自然的就到位。因此在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基本都能够掌握住站立式起跑的基本姿势。这样的方法才是针对学生的,才是适合学生的,有助于低年级学生掌握和牢记“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二、利用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又被称为是“动作技术”,是各项体育技术项目中技术动作的总称。它指的是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并能够充分的发挥人体潜在能力,有效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体育运动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动作所组成,例如在篮球项目中的传球、接球、运球、投篮,技巧项目中的短翻、倒立、手翻、空翻等,软式垒球运动中的抛球与接球等。不同的动作方法对身体的影响和要求也不相同。同时,还必须要明白:技术的合理与有效都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于运动技术的不断研究,运动技术会不断的改进、完善。
在新课标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要淡化技术的要求,并倡导健康第一。但这并不是说体育课就什么也不用教了。所谓的淡化技术指的是,在教学中不能够过多的强调运动技术的细节,不可以为了教技术而教技术。同时还必须要认识到,淡化技术也不等于淡化运动技能,新课改要求学校体育需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在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去思考如何运用体育与健康教材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健身、学会锻炼。
在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辅助练习,可以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激发出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学会锻炼身体的欲望。[2]同时还能够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的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得到体育技能的锻炼。笔者就以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软式垒球的接球技术为例进行探讨。
软式垒球运动是集田径运动跑、跳、投和球类运动项目特点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是对攻守双方在体、技、战、心、智等竞技能力要素方面的全面检验。很多国家都认为,棒、垒球对于开发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友好、团结上进、善良坦诚等品德,增强人们的组织性、纪律性、自信心、责任感和荣誉感,都有着其它运动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然而中小学生中存在着接球技术中的动作变形和判断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如下的辅助练习:
(一)准备好辅助道具
本道具采用竹竿上面挂3个或以上高低不同的软式垒球。采用这个道具练习学生的接球技术。这个辅助道具可以练习固定手型、移动中接固定球和移动中接移动球等,提高学生在软式垒球中的接球技术。
(二)为学生演示接球技术
接固定球:主要目的针对接不同高低球手型的变化。接中高球、接中下球、接地面球等。
移动中接固定球:主要目的在快速移动中接固定球,进一步锻炼学生接球手型的练习和快速移动的能力。
二、用法归纳:
首先,我还是从“练”入手,用幻灯片出示教材中出现的反意疑问句,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附加疑问句部分的填空。接着教师针对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讲解,以简洁、明快的表述方法,用表格形式,归纳反意疑问句的用法及掌握好反意疑问句的关键。
[1]构成:
前肯,+后否
陈述句│?
前否,+后肯
willyou
祈使句,+│?
shallwe
[2]用法:
a.时态、人称、数、前后一致
b.肯定、否定形式前后相反
“一致”和“相反”用红粉笔标记。
三、特例运用:
A.注意人称代词的例外
[1]如果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不定代词nothing,something,everthing时,后反意部分主语用it,如:
Nothingistooeasyintheworld,isit?
[2]如果陈述句部分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one,nobody,somebody,someone时,后反意部分主语用they(当强调全体时)或he(当强调个体时)。如:
Nooneknowshim,dothey?
Someoneiswaitingforyou,isn''''the?
[3]如果陈述部分主语是指示代词this,that,后用it;如果是指示代词these,those,则后用they。如:
Thisisanicecap,isn''''tit?
Theseareboxes,aren''''tthey?
[4]如果陈述部分是therebe句型,后反意部分仍用therebe句型。如:
Thereisnothingwrongwiththeclock,isthere?
[5]如果主语是l'm,后反意部分用aren'tl或am’tl(或ain'tl,均为美国用法)如:l'mright,aren'tl?
[6]在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中,Let's开头,后用shallwe,其它情况用willyou。
B.注意肯定否定形式的例外
如陈述句部分含有no,nobody,nothing,seldom,few,little,never,hardly,neither等否定词,及too…to句型时,后反意部分用肯定式。如果陈述句部分含有un-,in-,dis-等表否定的词缀,后反意部分则用否定式。如:
HehasneverbeentoBeijing,hashe?
ltisunfair,isn''''tit?
C.注意助动词的例外
如果动词think,believe,suppose带有宾语从句时,反意部分助动词肯定、否定形式要依从句而定。如:
ldon''''tthinkheisright,ishe?
四、综合操练:
教学当中尽量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方面,既掌握机械的语法规则,又能在口语表达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比如,在反意疑问句的复习过程中,我归纳了反意疑问句的语调问题,用箭头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