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1:09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篇(1)

建筑外环境的设计的某个节点,也可以说是建筑空间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从人文、环境还是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都可能会成为它的空间设计特色。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空间组合体的科学设计来给罪犯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也可以为防空力量做出贡献。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建筑的外部空间组合方式入手,二是从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入手。

1.2建筑单体外部空间组合方式设计

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建筑单体与单体的组合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立式。其中行列式的缺点有:楼与楼之间的间距狭窄,出入口多,还不利于消防,交通比较不便。正是因为这种组合在视线上有很大的缺憾,所以对犯罪防控效应起到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可以建一些围墙以外,还可以把单元组合成错位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开阔我们的视野了。周边是组合很像“四合院”,虽然这样会对犯罪防控起到很有利的效果,但会有厢房的产生,那在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自由周边式布局来弥补。还有就是散立式布局,它的优点是视野开阔,但是交通却不流畅,围合感也不强。最好就是将三者结合,各取所长。

1.3建筑群体的外部空间组合设计

建筑群体之间的组合又可以称作组团。组团与组团的组合方式又可以分为沿街、城坊和分片式组合。其中沿街式组合是指以街道为轴线,然后分别用条带状来布置建筑组团的方式。而这样布置的特点是组团外形比较狭长,为了可以科学的进行犯罪防控,我们可以把组团分段管理。城坊式组合是指以街坊为单位,再进行组团的布置,适合区域不大的地块。分片式组合是指把不同的地块按照不规则的方式组合起来,比较适合开发区等地块较大的地区。

2建筑内环境的犯罪防控

2.1设计理念

这里的内环境包含很多个意思,如建筑各个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建筑单元的造型,还有就是临近建筑之间的联系。其中内部空间的设计是与我们最密不可分的,我们一天大部分都是在使用这个空间,而科学设计建筑的内部空间是对犯罪防控力量的有效帮助。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上考虑,那么建筑内环境的设计对于犯罪防控效应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

由于中国国情的影响,公寓式住宅在住宅设计中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分。所以对他的研究也已经日趋热化。这里我们仅先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单元的出入口,这个环节很重要,罪犯犯罪都得先进入住宅楼,所以我们要尽量将住宅楼的出入口更多的暴露的人们的视线中,不要有遮蔽性的角落。二是要把外立面和顶面处理好,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观,往往会在阳台和窗户的设计中要求更多的花样,但这就很容易给罪犯以攀爬的机会,所以外立面和顶面一定要设计的越简洁越好。

2.3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公共建筑也是在犯罪防控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着眼点。公共建筑的内环境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功能分区和主要空间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常用的手法,比如内外廊结合,分层分区分段布置,还有串联、放射串联、串联兼走道和大空间的分割,这些手法都可以达到布局灵活、防控犯罪的目的。另外就是交通和人流的组织,水平交通尽量做到直截了当,避免迂回和过长。垂直交通就要做到主次分明,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室外楼梯。

篇(2)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空间基础环境质量不高

影响基础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声、光、热等三个方面。有些实训楼的交往空间由于没有处理好位置及界面的隔声问题,很容易与其它实训室的设备操作声响混杂,影响空间质量。还有些交往空间因为采光不好,使得空间昏暗沉闷,学生不愿意停留。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训楼内夏季室温较高,虽然许多实训室内部安装有空调,但是在一些公共的交往空间,因为考虑到成本问题,而没有安装空调,所以学生也不愿意在这些空间停留。

2.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

交往空间应该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桌椅、储物柜、饮水机等,但这些必要的设施在实训楼的公共交往空间中很难发现,因此学生无法在这些空间长时间的停留,也就很难促进一些交往活动的发生。

3.二级空间开发利用率低

高校的实训楼本身具有一些较大的公共交往空间,如宽敞的走廊、开阔的楼梯间等,但是这些空间缺乏二级空间划分,学生在这些较大的空间中没有存在感。另外,由于建筑设计之初,没有对实训楼内部空间的人流路线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导致了经过公共交往空间的学生人数很少,使得这些空间被闲置起来。

4.空间缺乏内涵

许多高校实训楼的交往空间都张贴展示一些标牌、简介、楼层示意图等,没有结合专业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配套处理,导致空间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没有专业趣味性,使得这些空间仅仅具备简单的展示功能和基本的交通功能。

三、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高职院校实训楼的内部交往空间,主要包括门厅、走廊、楼梯间、实训室等,就以上几种空间的交往空间设计提出相应的策略。

1.门厅交往空间设计

实训楼的门厅具有休息、等候、接待、人流缓冲等基本功能,作为交往空间还要考虑设置实训成果展览、实训内容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等。同时在门厅内布置座椅、绿色植物、开水机等能够促进交往的必要设施。较大的门厅还应该在专业特色的内涵展示方面设计一些装置品、大型教具、校企合作形象墙等,丰富空间的专业内涵,把门厅设计成一个专业建设交流的窗口,用专业内涵的吸引力,激荡出人们交往的话题,促进交往活动的产生。

2.走廊交往空间设计

实训楼的走廊具有组织人流交通的基本功能,但是作为交往空间其功能显得过于单一,如此大的活动人群在走廊里路过,却不能促发一些交往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一大遗憾。因此应该充分开发利用走廊的交往空间功能,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实训楼交往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1)走廊的空间尺度要增大。现有的实训楼走廊仅仅作为一个交通空间来设计,一般为1.8~3.2m。建议将走廊按照一个实训室的尺度进行设计,达到8~12m左右。这样就可以为交往设施的布置营造出充足的空间,将走廊原来的基本交通功能升级为交通与交往的双重功能。(2)设置走廊中间展示带。大尺度的走廊,完全可以作为专业展厅进行设计,因此可以在走廊的中间地带布置各专业相关的模型、教具、产品、材料、构造工艺、学生成果等一系列的展示题材,形成一个走廊展示带,在展示带的两侧作为基本的人流交通带,让整个实训楼的学生都能够从这些展示物品两侧走过,从而起到很好的环境育人功能,还能促动许多交往活动的发生。(3)走廊两侧墙体界面的处理。大多数实训楼采用的是用走廊串联各个实训室的空间组织方式,走廊两侧往往依次排列出各个实训室,走廊与实训室之间一般是用墙体隔开并设置门窗。这种传统的墙体分隔方式在保障实训室设备安全方面很有意义,但是对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开放式实训室却起到负面作用。各种实训设备被厚厚的墙体隔开,学生从走廊经过,看不到任何设备信息,不利与开放教育和交往活动。建议走廊两侧的墙体全部采用隔音单向玻璃,在走廊经过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训室内的实训活动和实训设备,在实训室内上课的学生却看不到走廊的人流活动,不会受到走廊活动的干扰。另外,隔音玻璃还能够避免声音的干扰,使得走廊与实训室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交往与互动,私密与开放的平衡关系。(4)开放式走廊应该配套休息、无线WIFI、二维码服务、摄像监控、指纹识别等必要的辅助设施,以及空调、通风、自然光等必要的基础环境条件。宽敞、开放的走廊,还是学生实训课间休息的场所,应该配置必要的休息座椅,甚至还可以安装免费的无线WIFI,为学生的交往活动提供便利。布置在走廊中间带的各类专业展示还可以利用二维码与学生的手机展开互动。因为走廊是一个开放的交往空间,所以必要的安全监控设施是保障交往功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在走廊顶部安装24h监控摄像头,保障展示设施设备的安全。各个实训室的大门一般就是一把大锁把关,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与开放实训室的运行,各个实训室的大门建议采用指纹门禁的方式,既可以方便形势出入也便于学生实训课考勤。

3.楼梯间交往空间设计

楼梯间除了交通功能之外,还具有本楼层实训管理制度展示、楼层介绍的功能。另外作为交往空间,还应该具备休息停留、通知公告、小型圆桌讨论等功能,便于激发学生的交往活动。

篇(3)

1传统民宅建筑中的伦理文化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成为文化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演变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在功能认识和处理上能够具有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强烈的伦理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建筑从来都不只是单纯为了居住、使用,而是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的体现。

1.1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富康安逸。”无论在晋中,还是在皖南,传统村落大多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这些讲究对于村民的实际生活未必会起到多少实际的作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1.2以“礼”为核心的伦理秩序、

古代宗法制度下,封建礼教伦理的教化功能实质上超过了建筑的实用价值,传统庭院式住宅严格的格局布置实为社会礼仪、等级秩序等礼制文化的深刻体现。以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为例,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排列于中心主轴线上,附属房则位居次轴,轴线上的房屋布局一般以“前公后私”、“前下后上”、“正高侧低”为原则,其方位设置并不是出于考虑朝向与通风,其用途安排也完全不必顾及动静、洁污、主辅分离的功能结构,甚至其名称也与实际的使用无关。一切秩序只恪守一个唯一的标准,那就是严格的伦理分区,其特点就是明确体现尊卑、长幼有序,男女、内外有别的人文伦理秩序。

1.3美轮美奂的伦理意境

中国传统的伦理与美学思想强调“形神兼备”、“气韵神动”,以“意境”作为各种艺术作品(包括民宅建筑作品)追求的目标。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构思,尤其注重将建筑的客观功能与人的审美心理相融合,借助建筑的形式畅神达意,抒发情怀。我国传统民居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意味深长的情境给人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独特印象。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2缺失的又化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模式国际化已成潮流,世界各国以户为单元的普通住宅楼已无本质上的差异,仅是建造标准因经济状况而不同。又由于大部分住宅建设项目给出的设计条件大同小异,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有些设计者不作深入的项目研究,不去挖掘项目的特点,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相似的工程设计,导致住宅千楼一面,缺乏个性和本土特点,失去了地域性的标志,失去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淡化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这其中西风盛行,尤其是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似乎非洋不可,甚至连名称都洋了起来,这在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尚有情可原,但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璀璨的历史名城却难以让人接受。还应该指出的是,一些项目的盲目抄袭不仅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也背离了建筑项目应有的内涵,更无建筑文.化可言。

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30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等建筑文化的探索,其前景仍旧不明朗。而近来,住宅楼市强劲的欧陆风更是虎虎吹来,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场,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传统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建筑是属于社会的.属于人民大众的。因而,要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合作。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3传统伦理文化在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虽然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前规模化生产的住宅相结合的理论还不充裕,但通过透析蕴含在传统民宅中的伦理功能,加之大量的创作实践,我们还是可以探索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参考。

3.1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伦理观

像古村落这种山水田园般的人聚空间和生活场景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住宅设计中,要体现可持续发展主题,就必须推行可持续传承的文化主题,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绿色思想等都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新课题。住宅不仅是生活中的购物大件,更是人类文化主题中极其重要的创造地及承载区,只有在挖掘先人文化瑰宝的同时,融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主题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及未来住宅发展的新趋势。

比如.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尽量靠近生态公园、山坡,充分利用项目的地理优势及景观资源。为居住者打造一个自然、绿色、环保、生态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将绿色引入庭院、引人住宅,比如将多层住宅的门厅扩大而布置成空中花园,把传统的庭院由室外地面移至室内和空中。不但可以很好地实现庭园绿化从室外到室内的延伸,还有利于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和降温等室内微气候的调节,改善了居室的居住环境;或者将花草丛中带有微型水景的小品引入厅堂,既方便实用,给居住者带来了绿色,又经济实惠,避免了因制造庭园绿化而带来的建筑面积。

3.2以“礼”还“理”的伦理秩序

如果说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是封建礼制的产物,是古代民居建筑布局设置的宗法体现,那么,在今天,传统的“礼”应顺应时代要求,剔除不合理的家族伦理观念,取而代之的应是以人文本、合理有序的“理”性秩序,变“礼”为“理”。在住宅建筑的格局、平面空间中,这个“理”字主要体现为——尺度要适当合理,功能分区要清晰合理,交通路线要便捷合理。

3.2.1尺度适当合理

住宅是居住休养生息的安乐窝,其尺度应小而宜人,富有人性化和亲和感,不宜尺度过大,尺度过大形成的大面积、大空间不仅加大各项开支,造成个人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普通标准的家庭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如设计合理就已很舒适了。住宅的进深与开间应根据住房面积的大小测算出最佳合理值:进深太大,内部空间采光通风条件差,进深太小出房率低,结构浪费,不宜保温隔热,室内空间也不好划分:开间以大为好,可灵活布置各功能空间,大的程度要符合结构上经济性的要求,开间过小室内空间窄长使用不便。各功能房间的面积分配要均衡合理:各功能空间除确保最低使用面积之外,还应使房间平面的长宽比例合理、房间形状方正,以方便使用。层高则应根据户均住宅面积和套内最大功能空间面积来确定。

3.2.2功能分区清晰合理

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要分区清楚、位置得当,避免使用中的交叉干扰、视线干扰、噪音干扰、气味污染。要争取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四明”,保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功能空间将进一步细化。比如,随着家庭办公的出现,要求住宅中增加相应的工作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专用的家务室已成必须;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中设置阳光室供老年人休闲已成时尚;如此等等。

3.2.3交通路线便捷合理

合理地安排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可缩短户内的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所占的套内面积。交通路线的长短还与住宅的进深与开间的尺度比例有直接关系,当比例得当时交通路线最短。

3.3富有地域特色的伦理风格

篇(4)

(1)从我国银行的自身体制以及相关业务的特征来说,现有银行业务功能大部分设置在银行营业厅范围之内,具体功能分区主要分为客户活动区、职员工作区及营业操作区三个区域。[1]基于银行自身的功能需求,将营业厅划分为顾客使用活动区和职员的工作区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通过银行营业区隔离开来。营业区自身的长度对银行业务的范围及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2)营业厅的整体空间组成分为围合空间、行为空间与知觉空间三个层次。第一,围合空间,就是营业厅周围的主要维护构造、相关机器设备、陈设等空间。[1]目前国内外金融建筑以幕墙体系居多,笔者参与设计完成的厦门银行泉州分行项目也是以玻璃幕墙作为营业厅的主要维护结构。第二,行为空间,就是银行业务空间,主要涵盖了客户与职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空间。[1]各功能空间分区应明确,避免不同流线的交叉。第三,知觉空间,就是可以满足人们自身的心理及生理等相关生活需求的空间。[1]这种空间主要是基于人们自身的视觉及听觉要求展开的,设计因素是营业厅的整体空间形态、光影,相关界面色彩的质感,空间自身的开放性及封闭性,并对其加以整体控制。另外就是人们的听觉要求,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营业厅自身的噪音以及整体的环境音质。行为以及知觉空间的整体设计,就是工作人员、客户对环境的整体感觉,以及相关行为活动与其产生的相关情绪状态的整体认知感受,并结合其具体的实际功能、空间而进行设计。这些因素对银行营业厅的空间尺度、形态以及整体的舒适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基于人们实际需求的金融建筑空间、人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及整体环境的构成来进行设计,要避免过分地依赖建筑设计资料集及以往所学的设计原理导则,而要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营业功能以及实际的活动行为需求对其进行充实,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同时保证其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内在知觉需求,也可以进一步为环境质量提供一个科学参考依据。笔者参与设计的营业厅空间大小就根据业主单位对分行的定位及策划机构的详细计算而进行维护结构,并根据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开展设计,具体的行为空间则根据银行顾客、员工实际行为模式及具体的活动范围来明确空间尺度。

二、金融建筑空间设计应用

1.柜台空间设计

由于国内金融建筑“安防”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内银行柜台的主要形式为封闭柜台模式(图1),在设计上一般尽可能地降低柜台的高度,使客户可以在旋转椅上对业务员展开一个相对较为平等的对话,业务人员要保障自身的心态柔和,笑容亲切。同时适当地增添人性化的隔断设计,要尽可能地把横向柜台进行分割,使其形成多个U形空间,[2]进而保障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蔽性,避免各种不法行为的出现。但封闭式柜台使业务人员与客户有了隔阂,无法做到怡人、亲民等知觉空间感受。国内“消防”“安防”相关法规秉承以“防”为主的原则,而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规是以“救”为主,故而柜台空间以开放式居多(图2),环境心理学在银行营业厅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2-84.柜台内外设计高度差,柜台高度以站姿服务为宜,可保障现金操作的私密性。同时开放式柜台空间可消除业务人员与客户的“隔阂”,形成更加怡人的交流空间。笔者希望在柜台空间“亲民”尺度的设计与“安防”法规上进行平衡,希望相关法规可根据科技发展、市场经济需求进行优化修订。柜台空间的设计可充分借鉴我国港、台及国外的银行柜台设计方式,打造出亲民、怡人的公共服务空间感受。

2.等候空间设计

营业厅客户在等待的过程中,其位置会习惯性地选择一些靠窗、靠墙,或者一些有隔断的位置,对于中间位置不做过多的考虑,[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重视。营业厅在设计的时候要通过科学的空间设置,保障一定的空间分离,避免人们出现过多的接触,进而使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设计布置方式(图3),营业厅中的座位布置尽可能地通过电视、媒体广告等形式提升人们的视觉焦点,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紧张感。同时增加配套服务设施,饮水、咖啡、洗手间等应合理布置。

3.个人理财空间设计

个人理财空间与等候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涉及大金额相关交易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对顾客私密性的重视。[2]同时要对个人理财空间进行一定的装饰,通过具有地域色彩或者与银行金融文化理念相契合的设计因素对其进行系统的装饰,在缓解人们内在思想,提升私密性与安全性的同时彰显银行的价值与品位。

篇(5)

对于小型建筑而言,其空间主要包括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私人空间,在住宅空间中,还包括家务活动空间等。其中,公用活动空间指的是居住成员进行自由活动的公共场所,如餐厅、居室等多功能空间。而交通空间即人们自由活动、交往的通道,如走廊、过道、门槛、入口。在住宅建筑中,私人空间即为主次卧室、储藏室;家务活动空间即为卫生间、厨房等。在小型建筑空间具体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功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合理设计,满足人们需求。例如,在主卧室设计中,在我国住宅的规范标准中,主卧室面积应不小于9平方米,以此保证在设置睡床、其他家具后,卧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性、采光性[2]。因此,在主卧室空间设计中,要以日照充足为主要选择。同时,厨房空间设计中,由于厨房是进行烹饪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将采光朝对食物的影响、通风性等因素考虑在设计中,保证居住的舒适性。

1.2小型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在目前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其必须要处理的问题是空间的局限性,如采取何种方式变狭小为灵动等。但是,现有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重点多集中在增加面积的视觉效果方面,设计缺乏创新性[3]。例如,在较为古典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由于建筑占地面积小,为了吸引用户,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重点考虑增大视觉效果,在视觉上给人冲击。同时,随着房地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建筑逐渐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型建筑设计、建设越来越多,这样,在空间设计中,设计模仿存在,设计缺乏创新性,空间功能单一。在此背景下,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成为必然,需要将新元素注入现代建筑中,寻找新的突破及视觉,充分考虑小型建筑自身特点,有机结合建筑各组成空间,融合周围环境,体现小型建筑空间的时代感,增加环境亮点。

2小型建筑空间的创意性设计策略

2.1满足用于心理需求,设计舒适空间

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家居尺度、人体基本活动、心理满意度等。例如,在人体基本活动需求方面,地下室、阁楼、楼梯顶高等均需考虑人体高度,通常情况下,采取男子人体身高幅度上限1.75,并考虑20mm的自鞋子厚度,要求建筑最低空间应大于1.8m。而案板、吊柜、楼梯踏步、洗漱台等应按照较低人体空间尺度进设计,采用女子人体平均高度1.57m,另加20mm鞋子厚度,即1.6m[4]。除了人体基本活动需求外,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追求,在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还应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保障个人活动空间的舒适性、公共交往空间的舒适性等。例如,在个人活动空间中,要考虑人体心理的领域感、私密感。在人体活动中,其要求具有自己的领域、范围,不愿被注意、打扰。因此,应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尺度量化空间领域范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独立作业,则桌子高737mm、宽914mm、长1829mm是最强领域感。此外,在公用交往空间中,入口是联系两个空间的重要因素,是不同空间领域之间的转换。当一个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后,其入口根据不同心理需求充当不同角色。根据这一特点,可在住宅建筑中设计缺口入口,将一定的遮蔽物设置在入口空间上方,缓和建筑内外对立关系,以表示对人的欢迎,如图1所示。

2.2丰富建筑功能,实现功能复合设计

其中,利用同一个平面,复合相关的功能房间,对不同时间不同需求进行满足即为二维平面复合,以此控制套型面积、缩减空间数量[5]。例如,在小型居住建筑空间中,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厨卫盥洗空间的复合、餐厨复合、起居室与卧室的复合、阳台与卧室的复合等。实现起居室与卧室复合、交通空间与厨房操作空间、玄关复合,从而使空间布局更为紧凑,节约空间。此外,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在三维空间层次上复合功能房间和从三维的角度分层室内空间两种形式。例如,在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复合功能房间设计中,可在同一房间内复合工作空间、起居空间、就寝空间等,采用上床下铺或双层床家具形式,规划两个房间的学习、起居空间。而在空间功能复合过程中,还应合理设计回路空间,缩短交通路线,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合理布置门洞位置,避免过多门洞在同一墙面出现。同时,当两个卧室共用一个阳台时,应在空间设计中确保阳台、卧室具有足够进深,从而增设门洞。此外,还可将厨卫阳台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以此使家务流线缩短,并在套内各功能空间没有多余洞口设置的基础上形成空间回路。

篇(6)

用块、板、柱等设计要素来构思空间的可能性,体块要素可以用来占据空间,同时产生体块之间的空间,相同体块可以通过水平位移形成空间。板片要素要表达的不是它的表面,而在于它的边缘,主要作用是用来界定空间,空间的不完全围合是它的主要特征。柱体基本特征是她没有表面,只有边缘,它重要作用是来调节空间的密度和韵律的调节。学生可以运用这些设计元素完成一个空间设计,操作方法可以是掏空、切割、叠加和移位等。整个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空间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二是寻求空间设计的构思,进而引导后续的一系列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鼓励学生用模型材料来研究设计并激发学生们不同的操作设计。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困难之处在于操作是直接作用于要素本身,学生们往往容易忽视操作的本身,即空间。其次是操作的方法,必须要借助于观察空间的方法来知觉空间,这个体验空间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空间有明确的体验,这一体验会转化成明确的设计意图,使得开始还是比较盲目的操作转化成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2.组织体验阶段

根据前一个练习的操作方法用单一的模型材料来设计一个矩形建筑单体。该单体的尺寸为6m×12m×24m,根据不同放置方式,有平房、板房和楼房三种类型,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是抽象要素与空间的关系。这一阶段设计的目标是追求形式和空间语言的清晰,其关键在于操作的清晰。简单和清晰的操作并不意味着形式和空间的单一和单调,一个好的设计是应该能够产生丰富的空间。丰富的空间体验主要取决于空间序列上空间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如空间大小、比例、形状、光线的变化等等因素。

3.应用材料阶段

用两至三种模型材料重新制作模型,练习的重点在于讨论不同材质因素的介入会引起的建筑体呈现哪些不同。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考虑,即材质肌理,如木和金属材料的对比;色彩和明暗,如各种颜色的纸板的对比;材料透明性,如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的对比。材料的穿透、阻碍、反射光线和视线的特征具有改变空间知觉的特点,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而不是弱化最初的构思。在材料学习的第二阶段,进行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的转换期间,如何在这个阶段发展原先的设计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照片拼贴法,即用建筑实例的照片为素材,来作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立面的拼贴研究。就单纯的视觉形式语言而言,材料构件及其构造方式形成建筑表明图案,是形式和空间表达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不可以用电脑软件中的贴图,因为这些材料图库是不含有构件和构造信息的。

4.建造及评图阶段

设计媒介与设计方法紧密相关。我们鼓励学生制作、观察和反复记录推进设计,要在模型、透视图和建筑平面图之间不断转换。它们的集合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发展过程。在课程后期学生应完成作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设计训练学生计算机作图和建模的能力。设立几次公共评图,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并能提供各自的意见,这对于课程的发展十分的重要,在评图阶段要加强学生们的自我表达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交流与讨论能够刺激新观点和想法的产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理清思路,增强信心,这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总之,要对这个课程的本质做进一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这个课程提出了一个建筑设计造型的主张:即如何生成一个空间的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以及如何在建筑的造型中来表达这个空间的概念。通过一个严谨的设计教学计划,这个设计方法变得可以传授。

二、对空间教学的教案建议

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鼓励发散性和求异思考,拓展思路、扩大思维空间。为了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体验,教案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课题训练的抽象性

抽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将研究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建筑体量,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建筑体量的内部空间,二是功能问题抽象为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以及空间的不同特性上。三是将场地问题抽象为单一建筑体的不同摆放形式,不同的摆放形式对空间组织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抽象的目的是将学习的内容更加地明确和集中,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训练。

(二)对空间搭建的元素实行平行学习的方法

理想状态下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对搭建的元素进行研究,但由于课时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采用几种搭建元素平行学习的结构,学习是分组进行的,每组三位学生,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要素进行搭建学习,这样可以从自己的组员中学习另外两种搭建元素的相关问题。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有了真正的意义。

(三)注意有序的工作方法的设定

每个阶段及步骤针对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有序的工作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每个阶段,学生可以掌握某个具体的操作方法,研究某个具体的设计问题。通过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学生便可明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严谨的设计训练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严谨的教学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此外,对于空间建构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不仅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建筑或相关学科的学习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一方面,希望他们可以掌握建构和空间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如何从一个空间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最后是要掌握运用不同的设计媒介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

篇(7)

二、交往空间的合理设计

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变得越来越少,不仅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淡化,也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户外空间设计中良好的交往空间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密切程度,增加人们的集体活动频率,使住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也增加了小区的人文氛围。在目前,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也对交往空间的设计内容越来越重视。为了让交往空间的设计更加合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空间足够的地方设计群体活动的广场。广场,是群体活动的重要空间,尤其在目前老年人广场舞盛行的情况下,广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群体活动场所。广场的设计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设计得足够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活动,增加集体活动分为,同时,广场的设计地点应当避开小区主干道、适当原理居民生活区,以免对小区的交通和居民的休息造成影响。第二,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同时注重。交往空间并不是一味地按照公共场所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就可以的,也应当同时重视对于个人私密性的设计。在户外交往空间中,既应当设计群体活动的空间,如广场,也应当设计少数人和个人活动的空间,如僻静的长椅、草坪中央的凉亭等,供个人活动、情人活动或者老人下棋等。第三,交往环境的塑造。调查发现,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人们更加愿意选择安全、僻静、舒适的地方,如咖啡厅。在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交往环境设计中,也应当注重交往环境的安全性、隐蔽性和舒适性,例如,在凉亭的设计中,可以在凉亭周围种植绿色植物,以使凉亭不会完全暴露在视线当中。又例如,在林荫小道的设计中,应当使小道有一定的曲折性,在小道旁种植绿色植物、草坪等,一方面让小道周围环境变得更加优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们在小道中行走的舒适感体验,让人有一种安静、祥和、安全的感觉,有利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交往。

篇(8)

创业人群可以在家里办公,通过网络与外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除了对外通信之外,网络技术还使得办公模式拓展了一些新的功能,如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会议等。因此,网络技术使得创业公寓里的每一个单元变成了一个非常自由化的办公组合。

1.2节约化的资源模式

办公空间的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居住空间的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第一,创业公寓能够让办公和居住空间合二为一,极大地节约了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第二,办公与居住空间合并,创业人士可以减少每天花费在上下班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钱。第三,创业人群还可以减少花费在公共办公场所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力,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因此创业公寓的工作是一种节约化的资源模式。

2.创业公寓的建筑内部交往空间

室内交往空间是隶属于室内空间的一种类型,泛指交往行为所发生的空间。交往空间并不是特定为提供交往行为的空间,各种空间只要能够发生交往的行为,都属于交往空间的范畴。创业公寓的室内交往空间主要是创业人群在建筑内发生交往行为的场所或者通道,主要包括建筑的出入口、建筑内部庭院空间、建筑内部配套的商业空间、建筑内部竖向交通空间、建筑内部水平交通空间,以及各公寓单元套内的交往空间。

3.当前创业公寓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3.1交往空间被刻意压缩

创业公寓在中国起步较晚,而且主要面向资金有限的事业初创人员,现有大部分创业公寓更多地关注于套内使用空间的设计,对于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比较忽视,甚至刻意压缩这些必要的交往空间,以提高套内使用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建筑的单位经济效益。

3.2交往空间功能被牺牲

有些创业公寓为了单方面提高使用空间的利用率,甚至牺牲交往空间的基本需求,如减少采光和通风的条件,而这样的创业公寓在使用中会给创业人群的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3.3交往空间氛围较弱,空间质量不高

某些创业公寓,只重视使用空间品质,而忽略交往空间氛围的营造,导致交往空间的使用率较低。如门厅、走廊等交往空间没有必要的交往设施的配置、没有足够的交往氛围,不能够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3.4交往空间的功能开发不充分

还有些创业公寓没有从交往空间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系统的分析创业公寓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如何设计,导致创业人往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有的建筑中本身存在一些交往空间,却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交往空间的交往功能被闲置。

4.创业公寓的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交往空间包括建筑外部交往空间和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创业公寓的内部交往空间主要包括主要出入口、公寓配套商业空间、竖向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套内空间等,就以上几种交往空间的设计提出相应的策略。

4.1创业公寓主要出入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的主要出入口一般设置有竖向楼梯和电梯,是创业人群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出入口,人流量较大。为了增加出入口的人气,创造停留交往的机会,促进人们相互照面和偶遇的几率,出入口的设计应该朝向主要的人流方向,同时在入口设置宽敞的大厅,并在大厅内布置沙发、座椅、绿色植物的能够促进交往的必要设施。另外,还应该设置宽敞的雨棚和柱廊,让雨棚和柱廊形成过渡空间来集散人流。同时,这些过渡空间应该具备良好环境,为出入口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4.2创业公寓配套商业交往空间设计

配套商业空间主要是指在创业公寓内部开设的餐饮、休闲、办公等服务型商业场所。由于配套商业空间特殊的位置关系,应该不影响创业公寓的办公与居住空间为宜,可以设置小规模、较安静的交往空间。为了保证创业公寓使用空间的私密性和满足功能分区的需要,配套型商业交往空间宜设置在建筑主体的底端或顶端。建筑主体底端的商业空间可以设置一些对场地要求较高的交往空间,如运动、器械等。建筑主体顶端的配套商业空间,具有良好的视线,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型的交往空间。配套商业空间在规模、专业服务和人气都远远不能和专业的商业空间相比,配套商业空间为求得生存,应该在类型上与专业的商业空间形成错位经营,可以面向创业公寓内创业人群的特定交往需求,形成交往行为的特色服务。如适合客户洽谈的茶吧、棋牌室、适合边吃边聊的特色餐厅、免费WIFI的小吃店、专业的小型会议室、演示室等,这些配套型商业交往空间都应该适应这些创业人群的客户交往行为,配置有比较私密的包间、桌椅、网络等,甚至可以提供投影、电视、音响等设备,可以现场演示动画、视频、音乐等,为创业人群提供客户交流平台。

4.3创业公寓竖向交通交往空间设计

竖向交通空间位置的选取。竖向交通空间在创业公寓属于半公共空间,此空间为公共交往与私密交往空间之间的重要纽带。创业公寓竖向交通空间与创业人群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其良好的交往氛围营造有利于创业公寓整体交往品质的提升。因此,竖向交通空间应该设置在采光充分的位置,而不是在建筑的残余空间。竖向交通空间开放形态的创造。创业公寓多为高层建筑,竖向交通空间通常为封闭狭窄空间,如何让创业公寓竖向交通空间突破封闭空间的限制,对其交往氛围的营造有很大的作用。首先,增大楼梯休息平台的面积,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往空间。其次,在保证封闭楼梯间的前提下,局部楼层楼梯休息平台向外悬挑,并在此进行景观设计,使得此空间成为采光、通风和景观视线良好的露台交往空间。

4.4创业公寓水平交通交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多为小户型公寓建筑,为了保证项目的容积率和减少每户的公摊面积,创业公寓主要采用内廊来组织空间。内廊交通空间具有很强的内向和封闭性,如果设计不当,很容易导致空间给使用人群较大的封闭、压抑感,从而使得空间失去良好的交往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内廊尺度。内廊交通空间按照交通需要其宽度需要同时满足三人并排行走,每股人流行走宽度要求为0.55~0.6m,所以建筑内廊的净宽在1.8m左右比较合适。设置入户过渡空间。内廊空间与套内空间在私密性上是两个公私有别的空间,所以需要在内廊入户位置设置过渡区域。入户过渡区域对于提高内廊的交往氛围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入户过渡区域保证套内交往空间私密性;其次,入户过渡区域的凹入放大空间能够丰富内廊的空间变化,缓和内廊空间的压抑性;再次,创业人士在此短暂的停留,不会被内廊行走人群打扰;最后,小公司可以在此悬挂公司的标示,展示公司的形象。入户过渡空间的进深设置在0.4~0.6M能够满足以上功能的需求,面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设置充足的对外开口。内廊空间具有狭窄、内向和压抑等缺点,怎么通过空间处理的手法来缓解这些缺点,对于营造内廊空间良好的交往氛围至关重要。设置对外开口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首先,内廊空间可以通过对外开口获得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其次,在开口处可以设置休息平台作为内廊空间的延伸空间,而这些延伸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视线效果。设置对外开口的处理手法。第一,直线内廊两端需要设置对外口。第二,过长内廊中部宜拿出部分房间作为内廊开口空间,虽然这样会减少可用房间的数量,牺牲一定的经济价值。第三,对外开口可以设置为贯通空间,联系不同楼层。在设置创业公寓内廊转角开口时,应该将转角的残余空间充分利用,如果残余空间作为转角的休息空间,一定要保证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良好性。

4.5套内交往空间设计

创业公寓主打户型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40~60m2。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丰富的交往空间是创业公寓套内交往空间设计的难点。客厅和卧室为创业公寓套内主体交往空间,占据了套内交往空间的主要面积,与创业人士联系最为紧密。客厅和卧室的使用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对于创业型办公室,其功能为单纯性的办公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变成经理室和普通办公区。第二种情况,对于自雇、在职和兼职型人士,其功能为居住和办公的混合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私密性的需要,客厅靠近入户门,卧室靠近窗户。虽然这两种情况空间建筑的功能有所区别,但交往空间设计却具有共同之处。创业公寓户型为小户型,其面宽有限,客厅和卧室只能通过同一个面宽自然采光和通风。为了让客厅和卧室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客厅和卧室通常为穿套型组合空间。可以利用玻璃隔断、软隔断进行空间分割,使得空间和空间环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调节。许多创业人士喜欢在阳台进行办公或进行私人交往,设计中应将阳台当做室内空间的延伸来处理,特别是当成办公空间的延伸空间。由于创业公寓户型面积有限,阳台尽量设计成精致小巧的空间。地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同时应铺设一些具有亲近感的面砖,甚至在面砖上还可以铺盖地毯,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飘窗交往空间设计对于面积紧张的小户型十分重要。传统飘窗突出距离为500~600mm,而不设置梁允许的最大悬挑距离为900mm,所以建议将飘窗的突出距离增大至700~800mm,以扩大飘窗空间。创业人群对空间可变性需求巨大,建议采用低窗台的飘窗形式,在装修中留给创业人士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

篇(9)

2共享空间的意义

当代建筑基本的功能空间在过去已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于公共活动的共享空间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这里所说的共享空间是由著名的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美国亚特兰大海特·摄政旅馆而推出,因而“共享空间”也被称为“波特曼空间”。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共享空间从酒店中庭设计逐渐延伸到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态也从开始的中庭模式发展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它为大众提供休息、娱乐、交往的场所,具备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是人们娱乐休闲,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共享空间是建筑空间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城市空间体系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空间的形式多样化,建筑空间也比较自由开放,因此人们在这里行动自由,停留和交往不受时间限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是向社会大众开放,为大众所共享的场所,也往往成为一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3人性化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

在一个特定的建筑空间内,人们看到的色彩和光线,感觉到的材料质感,房间里家具摆放方式,以及花草、树木、装饰物等等所有要素形成了客观的空间环境。房间所营造的氛围,就是客观环境给人带来的感官的作用所在。人性化空间设计的要求就是使人在这一建筑空间内物质功能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功能需求也得到满足,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

3.1空间形式营造

空间形式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官和气氛自然也不同。通常,严谨规整的几何形式空间使人觉得端庄平稳、肃穆庄重,例如,方形、圆形、八角等形状,不规则的空间形式使人觉得随意、自然、流畅、无拘无束,封闭式空间使人有内向、肯定、隔世、宁静的感觉,开敞式空间让人感觉自由、流通、爽朗,平面范围巨大、高耸的远大于人体尺度的空间让人有雄伟开阔、崇高肃穆的感觉,更接近人体尺度的低矮水平的空间,会让人们觉得亲切温暖和富于人情味,过于低矮、狭窄、黑暗的空间会使人感到压抑、恐惧。建筑设计师在面对不同性质的项目时,应根据其建筑功能、地形条件等因素塑造不同的共享空间。如法院、政府办公楼、教堂等建筑其共享空间多采用封闭式、半围合式、规整的几何形状来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商业广场、酒店、展览建筑等其共享空间多采用开敞式、不规则流线型设计追求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空间形态。除单一的中庭式共享空间外,现在很多的综合体建筑中是将很多空间形式的巨大的复合空间融合在一起,包括了大空间和小空间,同时又是一个不定空间和一个流通空间。如:万达购物广场、北美新天地等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在具体设计中,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小到景观小品甚至家具饰物的设置,建筑师都应仔细揣摩建筑物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用不一而足的空间形式和高技术手段相结合来塑造更加理想的共享空间形式。

3.2色彩与心理感受

色彩对于环境来说非常重要,色彩对人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在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希望通过色彩使室内设计更加形象生动,使其具有性格、层次和美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和色彩打交道,看到红、橙、黄色等高明度色、暖色就会想到太阳和火,感觉很温暖;看到蓝、白、绿、紫色等低彩度色、冷色就想到冰雪、水和森林,觉得非常寒冷;除此之外,能展现出扩张感和动感的是暖色,能展现出收缩感和静感的是冷色。由此可见,室内气氛和色彩关联非常大,设计师通过不同色彩的温度感、性格感、重量感、距离感和尺度感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也可以通过这些色彩特性来调节空间环境氛围。

3.3光环境营造

只有有了光线才能看清楚空间里的摆设,没有光线,这些都免谈。其中,光可以分成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建筑外立面采用不同的开窗形式,从而使射入建筑室内自然光线产生不同的效果,再加上在室内装修中那些具有高反光性能的镜面、抛光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料的应用,通过光展现材料质感,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空间里有光线,不单单是为了让人们看清楚里面的摆设,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有不同的空间情境出现,不同的光线给人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利用光来创造的空间情境的详细介绍。欢愉:现代很多公共建筑的大厅都采用成片大落地窗的设计,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渗透。比如,太原凯宾斯基酒店大堂,充足的阳光透过大面积落地窗照射在房间里,明亮的环境使人们感觉心情非常好。在下班后放松心情,在节日里相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由充足的阳光及色彩明亮的建筑材质所营造的愉悦欢快的空间环境成为人们调节情绪的理想场所。温馨:光色的变化和室内环境的氛围也是有很密切的关联的。比如,餐厅、咖啡馆和娱乐场所,通常都会使用很多暖色粉红色等,是为了让空间看起来很温暖、欢乐、活跃、温馨。神秘:要想创造神秘的空间情境,就要使人感觉搞不懂,很难猜测是怎么一回事,比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不朽之作郎香教堂,他的墙体和屋顶就非常奇特,而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看似随意设置的洞穴式空洞外窗所带来的神秘的光线通过彩色玻璃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简洁的空间因变幻的光影的渲染而创造了一种古朴、神秘的效果。神圣:光具有很强的心理功能。光照可以让人们看清室内的一切东西,此外光线具有很强大的作用,不同的光线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它可以在黑暗的对比下激发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从而营造神圣的空间氛围。比如,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通过大面积混凝土墙体与十字形狭长开窗的对比,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装饰就创造出肃穆、神圣的效果。

篇(10)

建筑空间的组合与设计必须是灵活的,多样的,这样也是保证建筑有效便捷使用的途径这样也就能够保证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满足一个长久的使用需求。因为不灵活的建筑空间设计,只会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就容易遭到一些不必要的破坏。同时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必须要根据空间使用的不同人群,以及施工人员的不同有所灵活的改变,这样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的适用性;通过不同的间断,分隔设计,也就能够产生出一定的界限,提高建筑的作用,这在交通建筑中的作用也非常有效的。

1.2整体设计经济性原则

建筑的空间设计也是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的,因为建筑建筑设计中处处体现着经济性,经济性可以作用到建筑的各个方面,也就能够改变建筑的一些特性。由于多样经济性的存在,导致建筑有可能会出现空间上的分散现象,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也就影响到建筑的节能使用效果。空间的整体性较差,建筑的结构紧密性就不好,建筑的使用就会有种种不便,比如:采光不好,隔热不好,通风不好,照明难设计的问题。

1.3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的设计本就是为人服务的,不管是交通建筑也好,还是不同的工民建筑也好,建筑的设计都需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遮风避雨”,更多的是应该要发挥出建筑的价值,要能够适应人的居住,更加宜居,更加舒适,能够为人带去更多的舒适性和价值。

1.4绿色环保原则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我们如今的建筑设计都要开始考虑绿色和环保的设计。尤其是如今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惊人的。这就导致巨大人口压力下,我们的建筑设计中工作中要开始考虑到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和生态破坏的影响,要更多地关注人在建筑中的健康状况,要对人的健康有益。

2地铁空间与城市文化融合与再生探索

其中,某城市的地体一号线,是该城市的重要旅游线;所以在建设该一号线的地铁站时,就不能仅仅是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来进行,必须要考虑该城市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古迹景点元素,并有效合理的统一。

2.1传统形式,现代演绎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所说“老的东西不会再生,它也不能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进行原文化的“重建”,不是简单地一个场景构件,不是一个照片图画的构件,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文化理解之上的现代艺术在加工,是要通过一些设计灵感,然后把这些灵感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才能够展现出一种新的文化效应。该地铁站的入口,就是运用了一些玻璃和现代钢材,结合了了山西居民建筑的风格,形成了一个透光性好,有简洁素雅的风格,也就能够和当地周围的建筑很好的进行衔接,同时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2.2功能至上,以人为本

地铁站内部,就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交通建筑设计理念,根据地铁站实际要求满足的客流量,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也通过空间的有效分割,形成了对客流的有效分流;设计中包含所有的售票设施,安检设施,工作区域,候站区域等。整个站厅采用的主要是一个楼廊式设计,在站台上设置了楼廊夹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分流客流,减少空间的拥堵情况出现,同时乘客选择方向的余地也就比较大,增加了乘客的便利性,增加了整个候车厅和售票厅的通透性,增加人的舒适性,也就减少了地下空间本有的压抑感出现。

2.3源于生活,引导设计

在地铁的内部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被鼓励充分地运用想象力和其建筑构造技巧,以此获得对内部空间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地铁车站的设计不单单是要满足技术标准和基本使用要求,还应创造性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车站建立起独特的个性。设计者要做到将文化和车站设计相互贴合,做到各元素连贯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从而保证车站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服务于乘客,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这样更可能使其成为一种硬质文化,而非简单的构筑物体。标准化设计元素的使用途径很多,如灯光及信号,可以使乘客感到舒适及便利;而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和主要设计元素的表达,如站台、墙壁、栏杆等,则能是设计者有机会反映出车站所在地区的地方价值、文化特色等。在这些表达思路中,移情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手法,它的原则是将各种视觉信息通过选择与组合,以具象的视觉形象来象征某一抽象概念,与体验者产生一种精神交流,满足其区域定位的要求。地铁空间设计可以将移情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在现有技术设备和空间结构基础上融入具有地域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地铁候车厅双面坐休息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老成都最具特色的茶具————青花盖碗,休息椅造型设计力求简洁大气,圆弧形轮廓可提高安全性,靠背细节处运用回纹镂空纹样,宛如一只玲珑青花碟自然生出,古意盎然,给人无限遐想。传统语言通过设计实践转换为符号化的语言,使之具有现实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3对发展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建议

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对于美的观念和想法也是飞速的变化着。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想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欣赏美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是为建筑整体风格服务的。因此,在进行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而实现整体的协调完美。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建筑的主体牢记于脑中。这样设计时的每一个创意的产生都是与建筑整体紧密相连的。最终的创意设计才会适合、不突兀。空间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始终是设计师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必须要更多的考虑环境因素,因为周围环境是建筑还是绿地,都是会影响到整个建筑设计的效果的,只有考虑建筑的周围特色,才能能够增加建筑的实用效果。只有这样,建筑与环境才能相得益彰,实现环境烘托建筑,建筑为环境增加亮点,达到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篇(11)

二、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的内容

(一)节约能源消耗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要节约能源耗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用以供水和取暖,从而减少其他能源的耗量。因此,要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与房屋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采用特殊材料和施工工艺,使房屋建筑的门窗、屋顶等变成光伏组件,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二)结构空间绿色设计

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绿色建筑的室内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自然通风,同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避免绿色建设室内装修给环境带来污染。

(三)注重利用自然资源

在进行室内综合设计时,在房屋建筑的外部设置遮阳板,选用节能玻璃、安装双层落地窗帘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空调运行时的能源耗量,从而满足绿色建筑室内的照明、取暖等生活所需。由于空调制冷会污染环境,因此在空调设计中添加自然风功能,使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使用绿色材料

合理利用资源下的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在绿色材料上的使用是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由于建筑材料的成本较高、绿色建筑投入较大,因此,想要普遍推广使用绿色材料,必须增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降低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成本,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三、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对策

(一)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绿色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中,想要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就必须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使资源合理利用得到不断推广。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园区、生态优秀区和生态绿色城市,增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对生态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给以高度重视,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二)完善资源有效利用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研究力度;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和政策,健全副产品和废物等物品的回收利用机制和绿色经济核算机制,使资源有效利用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将资源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纳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中,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对绿色建筑的认识问题,给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企业、个人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支持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政策,对绿色材料带来的亏损税收问题给予相应的补贴等,使资源综合利用得到有力支持,如设立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发基金、资源合理利用投资资金等,从而使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不断深入。

(四)充分利用经济关系

现代化建设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只是在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上,还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共同参与到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行动中,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例如调整工业结构,减低污染排放量,注重机械维修和保养,采用新技术降低能源耗量,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