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实践教学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0: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践教学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践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传统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偏重技术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该行业在就业中,则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的这种以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弄弱,致使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不足以满足专业需要。项目式实践教学将项目引入到影视动画的教学实践当中,按照项目来安排教学步骤,模拟企业运行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动画企业的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这种将所学知识融入到项目中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学校与社会标准间的脱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了学生与社会之间适应的茶具。本文拟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和项目式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将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行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若是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首先,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在教学中,连贯性大、缺乏评价标准,种种现象都会导致学生不能坚持、项目夭折等后果;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系自愿,大都是个体项目,学生受益者较少,团体合作机会更少,并且,参与项目没有固定场所,使学生缺乏归属感,都会导致动画实验室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可遵循的项目操作流程,这些情况都给项目式教学和动画实验室建设带来了阻力和困难。

二、解决方法

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动画实验管理项目组,有优秀专业教师带领,根据年级和专业分布项目,并将项目分成各子模块,分发给个人,实行项目考核来检查学生的项目制作完成情况。建设并累计项目资源库,及时更新数据,与时代接轨,并创立项目指导教师工作组,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1.以实验室为基础,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项目的选择和师资匮乏是实践改教学方式的基础。以专职、兼职等形式将一些优秀的实验人员纳入实践教学当中以充实教师队伍,项目按年级和经历的不同由易到难安排,并由有经验的教师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拆分,决定具体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2.制定动画实验室实践项目运行计划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根据专业水平和特点安排一些初级项目,如剧本创作、场景设计等,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动画片的分镜实验这一类的中级项目,往后可以安排一些暗度更大的项目,项目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安排,并根据项目来源的变化适时调整实验室运行计划。以我校动画实践项目为例,项目的设置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以教师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二是学生申报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实验项目,三是企业项目,按由易到难的方式给学生分配项目,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对于难度较高的企业项目,这一类一般有时限,应挑选一些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交付并可从中盈利,让学生体验职场的艰辛和欢乐。3.学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填写项目实践报告学生按照项目的进度写项目实践报告,教师根据项目实践报告来指导学生,并根据报告、项目难易程度和效果来进行成绩考核。项目实践报告可采取电子档形式,用以进行成果展示。4.建立项目资源成果库,为以后的项目实践提供资源保障。根据历年学生项目的实践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的实践项目初级、中级和高级库,不断的丰富项目资源,为动画专业学生的项目实践课程提供资源保障。

作者:李春杰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贺阳,李茂.动画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型研究[J].艺术与设计.

[2]徐英.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模式研究[J].院校风采.2013.

篇(2)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共同发展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的一种动力。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方面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工作的能力与态度、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由主考老师指定1例患者,由护理小组现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方案,并且还要按照病人的病情酌情修改护理方案,并且指定护士进行现场护理模拟操作,最后由护理小组全体人员写好护理病历,主考教师要对学生申明护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尤其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通过对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并非是发药与打针,而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四、更新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是不能同步实现的,这主要是因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强调护理实践,导致护理教学出现了滞后性,这不利于护理科学的发展,所以说护理学科中的实践环节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还要将新的护理技能与方法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去。护理学科对实践要求很高,因此护理课程的结构要突出护理实践环节,对护理教学的课程计划,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重视起来。另外,我们还要从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出发,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早日走出教室,尽早接触护理。所以,在大学的一二年级要强化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利用暑假这段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要注重能够让大学生在内科和外科都有足够的护理实习时间,将护理的操作技术在实习中得到提高。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考察,还要让大学生学习好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护理实践能够提高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临床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篇(3)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条件及其利用、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开放及其效果等各方面都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内因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外因是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对内因和外因都有着促进作用,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院注重内涵建设,在各方面努力提升学校实力,实验中心作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同样加快了建设步伐。可以说,近五年是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成绩最多,投入最大最集中,见效最快的五年,为学院的升本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贡献。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本着“厚德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升本工作为契机,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则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实验教学环节在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管理论文,树立实验育人观念,努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我院领导高瞻远瞩,看到像我们这样的应用型学院要想生存下去并具有旺盛生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提升的前提条件。学校发动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按照优质本科院校指标要求,分阶段落实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逐年扩大实验用房,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校形成人人为实验室建设添砖加瓦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满足教学需要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保障建设实验室资金保证是关键。实验中心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资金,增添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利用率是证明实验室建设是否具有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在2009-2010年第一学期,我校共完成学生实验教学数近50万人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师生普遍反映良好论文提纲格式。在实验室建设中,学校始终把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实验室整体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2006-2010年共投入了3000万元资金。经过五年建设,现有实验综合楼一座,使用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0个,金融类特色实验室6个,全部按照实际应用环境建设使用,这30个实验室2300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同时为教学服务,起到规模效益作用;教学软件20个,其中会计软件、数学建模、国际贸易等目前较先进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共享程度低。不少高校分为多个校区办学,教学资源紧张,存在重复建设,使用单一的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效益的整体发挥。在实验室建设中,应树立“水平、效益”理念,突出以大开间、平台式、功能化的形式,改变以往实验室小且分散建设的旧模式。2006年我校将分布各系的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实验器材统一管理,大大改善了原有的机器利用率的弊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我校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按照“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教育管理论文,注意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取得了良好成绩。五年的实践证明,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利大于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使用,有问题可以内部协调解决,保证了教学顺利进行,同时,教学专业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教学科研,日常繁杂事务将由实验中心协调处理,保证系部领导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实验中心按照系里的要求建设、管理、维护实验室,搞好综和服务;各系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要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的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转变观念,重视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实验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实验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中重要方面军的思想,解决好实验队伍建设中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实验教学人员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其次应当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注意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学术水平,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通过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及“按需设岗,按岗定薪”的制度,积极稳妥的引进人才,加强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要求实验人员树立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积极做好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组织实验室相关人员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同时鼓励实验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实验技能和管理水平。实验人员的职称、待遇及发展潜力是这支队伍得以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形成了相对稳定、技术水平较高、服务意识较强的实验队伍,有效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应用。

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一)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要“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建立由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等内容组成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形成一种系统传授与创新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新局面。

我校实验中心针对基础层搭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对校内所有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科大类及专业基础层设立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培训,对其相关专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学校根据培养方案中的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在精简理论课学时的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从第一节课即在实验室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就可以立即上岗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论文提纲格式。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从过去把实验当作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过渡到了把实验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财经类院校,我校采取的做法是:1、广泛开展了“五能三好”技能训练活动,学生五笔字型打字能力、小键盘输入能力、微机应用能力、点钞能力等适应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有了较大提高。每年的4、5月份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节举办期间教育管理论文,各实验室除保证正常教学外,业余时间全部被学生利用进行五项技能的培训、竞赛等活动。2、建立各专业的特色实验室。如:证券模拟实验室、金融会计实验室、营销技能实验室、营销沙盘实验室、数字银行实验室、国际信贷等等。各实验室充分模拟各专业真实情况,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优良环境,锻炼专业技能,为毕业上岗尽快进入角色打下坚实基础。3、更新实验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预习或仿真实验,提高实验课效率;

(三) 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场所。为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的实验计划进行了调整,单独设置实验课。增加专业课中实验的比重,开设专业的综合实验课。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实验。通过此举,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机会明显得到增加,在近几年全国及省里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世华财讯全国投资证券竞赛二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省级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比赛一等奖、优胜奖,2008年第二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特别奖,2010年第二届“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财会实务大赛东北区域决赛团体第三名,2007年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总决赛一等奖,2008年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0年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参赛三等奖,2010年第六届“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家级优胜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9人,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2人。

(四)校企联合,资源共享

学校提供实验设备,企业提供研发人员和资金,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研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及教学管理软件。

三、结束语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只有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实现真正的创新,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才会有所提高,才能逐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泰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下的实验室管理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2]蔡国民.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J]. 科技信息,2009.(4)。

[3]蔡炽,蔡炳新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2)。

篇(4)

(1)很多学生对实习的真正目的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没有非常透彻地进行理解,不清楚实习是对自身技能的提升、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等,而是把实习当做一种进入社会必要的阶段和进入社会的一种有偿活动来对待。

(2)对专业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一线做起,不愿意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觉得这和专业性没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铺床、扫地等一些日常基本工作,一直幻想直接从学生到管理者,这种很大的跨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因为管理者之所以能够自如地进行管理,是因为他们也是从基础做起,对整个流程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3)对薪资的选择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客房和餐饮部实习,劳动量很大,但是薪资却很少,比正式的员工要低,很多学生认为劳动量和薪资严重不符,导致心理不平衡。

(二)实践前培训不够

(1)学生实践前的培训不够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应当学习专业应具备的高素质和高服务意识,这种意识需要在自己头脑中深深地产生烙印,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很有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需要从酒店管理基层做起。学校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培训中没有做到位,单单是对一些理论安全知识进行了初步讲解,离实际酒店管理相差甚远。

(2)缺少实践教学方案

很多高校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态度尤为认真,教师也费尽心思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指导,但是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实践过程不是全面的服务管理,更像是一种保姆式伺候管理,教师往往只对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没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

(3)没有系统的考评体系

学校很多时候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考评的时候不能科学地进行考察评价,学生只要把实践报告交到有关人手中就说明实践考评很好,一些考评中的具体事项、学生在考评中得到的体会和一些经验收获等,教师没有认真地去对待,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

二、应对酒店管理教学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更新,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从理论的角度寻找到一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一)加强学生管理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中,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专业的发展,学生的技能要能够适应未来酒店管理市场的需要。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以专业技能和酒店管理为主要核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育。还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市场化教学,层层剖析酒店管理中的具体流程和一些事项,形成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模式,然后对这种模式进行科学、高效的实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长期对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职业素质、专业服务技能和管理应用等一些课程,每个课程根据酒店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内容上的设置,达到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酒店管理水平教学的质量,并且把这种管理水平切实地落实到实践当中去。还需要实践教学和酒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酒店管理水平有一个更快的提高。学校也应该开展一些与酒店有关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管理水平,比如开展一些礼仪、接待等活动。这样的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酒店管理水平,使学生走上酒店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以熟练的业务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酒店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计划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为市场输入人才的基地。酒店实践教学和传统学科相比,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形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强的行业独特色彩,所以把握好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完全符合我国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是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最终目标,所以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研讨和强化。合理地实行实践模拟和实践基地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是实践教学模式最好的延伸。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实践基地的培养工作,比如客房实训、餐饮技能的实训等一些实际岗位培养。在酒店进行岗位实训的时候,校内进行的实践模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大作用,很好地弥补理论和实践岗位之间的差距,为更好地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根据每年各参会高校介绍情况,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内各高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实践教学环节是各高校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支撑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基地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约束,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风险较高;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或现场管理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经常不安排学生具体工作,甚至不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只安排学生在办公室看图纸或者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实习效果很差,实习内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专业四大类平台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更不能满足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仅仅停留在为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科研工作和对外科技服务进行,围绕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建设来展开。

3.实习教学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巩固和深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实习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认识实习到课程设计,再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学生深入到项目现场,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参观、讲解,否则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实习效果不佳。

4.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实际结合不强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检查,除了要求学生按进度认真完成设计内容或者论文内容以外,对设计题目和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能以实际项目为主。而多数学校毕业设计环节的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凭空想象居多,毕业设计的效果不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规范的指引下,结合近几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对工程管理专业应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做一些总结和介绍。

1.以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规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包括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与工程管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实验由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另外,某些综合教育内容,如学术与科技活动、自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学术性社团组织活动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可作为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逐步纳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之一

实习基地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实习基地建设应该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任校外导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习时候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也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时候进行指导。另外,实习基地是本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感性认识,并可能通过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再强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推进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专业

课程有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教育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仅仅把工程管理专业等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在教学方法上局限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强化人才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室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科创新研究的基础平台。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建设必须满足设备配套、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维护及时。在模拟实验室中,可以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与实践,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工程项目实际管理过程的认识水平。实验室可以分为教学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教学型实验室由专人管理,除了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发放门禁卡,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研究型实验室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仪器等关键技术基础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式,为案例教学的大力运用提供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管理实践,通过学生个人及集体的分析与决策培养独立综合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力,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务基础。

4.聘请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邀请校外导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或工程综合案例讲座。校外导师一般是工程界、实业界的专家,每学期结合某门课程的知识单元来安排讲座内容,内容最好来自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安排在课程学习到14周左右比较合适。通过讲座,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及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是扩大教师知识面的一个机会。

篇(6)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篇(7)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高校担负着培养物流管理高级人才的任务,物流管理高级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物流设施设备及仿真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更应具有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较好的管理技能。但这些能力不可能完全在实验室中得到,还需要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法。经研究发现,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规范。

大部分院校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时,因经验不足,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学时数偏少。虽然有些院校制定了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投入不足或师资缺乏,有的院校用多媒体演示或简单的软件模拟替代。在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方面,学校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学校不安排统一实习,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与否,实习质量怎样,不得而知。这些都导致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不理想。

(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仍沿用简单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仍旧保留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实践教学对素质能力的培养。而物流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重视实际操作,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物流业务的具体操作方法,最终导致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低于社会的需求。

(3)实践教学保障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在本校交通运输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该专业起步晚、投入资金不足,绝大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实践教学设施借助于其他专业。有些院校建起了实验室,但是专业软件配备不足,规模小,这样的实验室只能模拟业务流程,无法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仿真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虽然相当一部分院校都有与之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但是实际上企业由于担心泄露内部信息与商业机密,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尤其是课程实习。学生勉强进入企业实习后,很难真正进入业务角色,无法了解物流的真正内涵,企业内部员工也不愿意传授实用的业务知识,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能力。校外实训只能让学生获得浅层次的了解。

(5)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物流专业教师不是从交通运输类、管理类、经济类等其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就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转型而来的教师不仅知识结构老化,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缺乏相应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经验不足自然不能适应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的教学要求。

篇(8)

(二)实践教学是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性质所要求的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明显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也是法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等与公共组织密切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作为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行政管理学的原则、原理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作为系统总结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的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行政管理学“贵在有用”。作为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行政管理学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行政管理学这一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教学是解决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持续多年的,导致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断裂,因此,随着高考的恢复,我国各方面的高等人才的培养急需首先补上理论匮乏这一课。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行政管理学理论,开设行政管理学课程。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和教学方法上以政治学作为价值取向,采用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教学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满足了当时一个新的理论和课程最初建立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据此,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调整中把行政管理从原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转到了隶属于公共管理学,突出了行政管理学学科的管理性,即实践性。从学科的调整可见我国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变化。那么,作为行政管理学科最基础的课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突出其实践性。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学教学的软肋就是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学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也是导致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具体方法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了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优化和改革,其中首先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实践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指以课堂为教学场所,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深化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堂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分析法。这一方法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的,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学的实用性特别强,它的重点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指导解决现实的社会公共问题,以及这种解决方法在其他相关情形下的推广。这一特性决定了案例分析在行政管理学教学工作中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2“.角色模拟”教学法。这一方法在于在课堂上人为地营造某种行政管理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角色,从事相应的具体工作。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会议管理、机关物产材管理等内容非常适合运用这种方法。

3.课堂讨论。这种方法是在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通过充分准备,师生围绕一个主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既可以达到形成共识、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针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历史沿革及其启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就应该运用讨论的方法。

4.换位教学法。对于一些简单的章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师生身份互换,老师随机点名,让个别同学以老师的身份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问,老师最后作点评。这样,通过备课、讲课,学生把所学习的内容学懂、学透,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5.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任务驱动法包括以下三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进行成绩评定。“任务驱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使教师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的转变。这一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在学校的范围内进行的实践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课下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扩展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指导性自学。这一方法是通过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自学的内容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布置学生阅读与行政管理学相关的课外书籍,包括经典著作、重要文献、高质量的专业论文等,其目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的理解。二是教材中的一些非重点、非难点的章节,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如行政管理学当中的“行政决策”这一章,关于行政决策的定义、程序、类型以及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在管理学等课程中基本的东西都学过,因此,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教师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来讲,只是提示学生在把握的过程中注意决策同行政决策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行政决策体制以及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教授上。自学不仅达到了扩大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2.科学研究法。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这种职能不单纯是要求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适当的科研工作。如以教学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选拔基础好的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团体等,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和展示个人的才华。

3.模拟实验。在校内建立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各种行政管理场景和运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某种管理角色中,从而增进学生对管理知识和方法的认知,培养综合管理能力。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真实的社会中去,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印证和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把学到的理论向实践转化,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社会调查。针对行政管理要解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专题调研,在调查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如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这一章,可以布置“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以绥中为例“”辽宁省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等。人事制度这一章可以布置“辽宁政府雇员制”“辽宁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等。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发袋徇卷、撰写调查报告等,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2.参观教学法。为了使行政管理学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巩固验证已学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政府等部门去实地参观。参观法资源鲜活、生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学空间被极大地拓展,教学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参观访问作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证,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参观一般由校外实践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整理参观笔记,撰写参观报告。

3.实习。顾名思义,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对于应用性极强的行政管理学这一课程而言,实习具有一切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为了保证实习的实效,最好应在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进行。

三、问题思考

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和形式表明了《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非常多,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为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但是这只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讲的,而在实际上,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采用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教学尚属探索阶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地运用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构建比较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并不是说在每个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对每种方法都要采用,也不是某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随意采用某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每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各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从达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基本的基础实践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如实验、参观、自学;二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中层实践手段,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讨论法等;三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而设置的高层综合实践手段,如项目驱动、科学研究法、调研、实习等。因此,应加深对各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合理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组合,构建比较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二)系统地规划和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从总体上看,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两大类。作为两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更多地采用的是理论讲授法,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等方面具备了许多经验,理论讲授比较规范和系统。而实践教学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或者变形走样。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首先对其进行系统地安排和规划。如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增加与实践性手段相适应的内容;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例,改变实践学时随意性的情况;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考试制度中,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从而使实践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方法运用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目前从事行政管理学课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了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不仅是在行政管理学科比较常见,在其他学科也司空见惯。实践教学经验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从而成为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如有计划地让从事该课的教师到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吸引优秀的行政领导干部加盟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成本比理论教学要高得多,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实践教学方法运用的前提,无论是实验设备的配置、实践基地的建立和使用,还是调查、参观以及实习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必备的资金物材的支撑,没有这些条件,实践教学无法开展。但是,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投入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学校甚至是空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必须在教学的硬件环境上下功夫。

篇(9)

2互动双赢型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师生、生生建立更为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所谓“双赢”,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均能从中获益。如讲授“控制”章节时,重点学习三个问题:即控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如何控制。(1)以描述型案例切入,在“抛球式”的问答中,使学生明晰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选择问题型案例或综合性的复杂案例,由学生扮演特定的管理角色,通过参与演示和揣摩体悟来加深对常见的控制障碍及原因的理解;(3)让学生自由结合,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创设任务,分工合作,通过对图文音像资料的自主学习,促使个体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思考,径小组充分讨论,各个小组推举发言人汇报,形成辩论的氛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讨论主题应呈中性,内容避免过偏或过于专业化,以使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开口的机会。

3课程知识拓展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模式

创办以“耕读会”命名的实践教学平台,旨在将教学经常化、全程化和立体化。将相关书籍发放给管理专业大一到大三的每位同学,定期轮换;学生每半月撰写读书笔记和实践笔记,每月上交;从中筛选优秀稿件编撰《耕读汇》(半月刊)。同时,每半月在专业教师主持下举办经典阅读或管理问题研讨会。为使这一平台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建构长效机制:(1)成立“《耕读汇》编辑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其中“编辑部”负责读书笔记的收放、统计、筛选和出刊;“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报道及书籍的管理工作。(2)为调动学生参与及其为组织服务工作的热情,将实践教学环节成绩拆分为集中实习成绩(70%)和分散实习成绩(30%)。集中实习内容主要指列入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实习,分散实习就是指耕读会活动。学生在《耕读汇》发表文章,在成绩上予以奖励,并评选“读书之星”,颁发证书以资鼓励读书笔记质量高和刊登文章多的同学;对于为耕读会服务的同学,也从成绩上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3)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耕读会”的工作量计入实习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将“耕读会”纳入到管理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系列,争取到相关的资金支持。

4必不可少的教辅支持体系

4.1技术支持在管理学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与之相辅相成。(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制作高信息量的管理学课件,图文声像并举,加大信息量的输出,通过感官的综合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依托IT技术强大的支撑,通过管理学网站、教学论坛、教学资源库、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知识,实现在线实即时指导。(3)借助专业的模拟沙盘教具及各类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商战演习,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4)给师生搭建能够及时接收前沿信息及最新资讯的平台,使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与时代、社会保持亲密接触。

篇(10)

2物业管理专业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含义的了解,该模式正符合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2.1物业管理行业现状的要求

任何专业的设置都是依托于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而设立,服务于学科行业的发展要求.物业管理行业在众多行业中是较有潜力的行业,有潜力说明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诸多的改进空间,也就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我国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区物业收费难的问题、业主和物业公司以及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物业从业者日常管理服务中包括物业法规中所存在的问题等等,需要物业从业人员去解决.这些最为新鲜、现实的问题正是物业管理专业课堂上最真实的案例和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堂转移到物业服务前线,在实践中去亲自体会问题的存在或者教师将问题进行归纳,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到岗位的实际操作,二者都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以此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此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第二种是在物业管理行业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存在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高级物业管理当中.由于物业已经达到基本服务水平或者业主要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品质,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作为物业从业人员理应提供业主需要的服务.既然是高品质服务就应该突破原有的服务理念,将物业管理分为专业化管理和综合两部分,第一种问题可以归纳到专业化管理领域,理念创新问题则应属于综合领域.在传统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如家政服务、“小饭桌”服务、老年人服务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创新也是对物业服务的增值,而这些创新理念的源泉正适合在校园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中挖掘.年轻人思维活跃、天马行空、敢于突破,教师需要将这些想法、思维带入到课外实践教学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这些思维更加务实,甚至有可能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获得自己创新的专利.只要有成功的教学案例,就会使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与物业行业就业形成无缝隙接轨.

2.2物业管理专业的要求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尚且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直接相关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更是如此,目前的形势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输送与社会真正需求相脱节.所以,迫切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予以改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正好与物业管理专业的要求相匹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第一,物业管理专业特殊.目前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大部分是大专类高职院校,本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还较少,成立时间较晚,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成立.大专类的技术院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能力强,其教学环节是按照企业要求所设计,也就是所谓的订单式教学,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大部分局限在基层发展,上升空间较小.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出现了本科、硕士教育,物业管理行业需要大量的中层或者高层次人才,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物业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却在实践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都设置实习环节,但理论教学大部门还是在课堂之内,实习质量又跟不上,这样对比,培养实践类学生同大专院校有一定差距.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正好可以改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环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可以发散其专业理论思维,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步入岗位,既可以从基层做起,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以拓展其上升空间,这种人才正是企业所偏爱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以及企业文化熏陶,定会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为学生就业以及进入岗位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特殊.本校物业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调剂的学生,入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上文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本专业学生恰巧缺乏这种能力,自身惰性较强.笔者并不建议学生欠缺某种能力就规避之,通过教师的日夜备课、详细讲解以弥补.相反,笔者认为应该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方面进行刻意培养,拉近与重点高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教师应该提前归纳好问题,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外界的新鲜事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专业相关问题探索之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讨论,共同将知识融解、消化,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物业管理专业“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

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物业管理专业在我校成立于2012年,各方面还在探索之中.实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单纯依靠专业或者学院内部无法完成目标,需要各方力量搭建平台以保障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3.1学校与行政部门共同支持

第一,学校应该提供全真的物业实训平台,例如将中央空调、消防警报、安全防范、家居智能化、电梯、门禁、停车场管理等设施设备移植到电子实训室,可以使物业基础课程在实训室进行,教师可以结合实训软件对课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理解中央空调系统、小区可视对讲及住户报警系统、电梯运行系统、消防报警及灭火喷洒系统、闭路监控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小区停车场系统、保安巡检系统、公共设备管理服务系统的具体操作,可以用较少的投入使学生对物业管理基本流程有更深入直观的理解.第二,学校和行政部门联合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部门与当地物业公司联系,提供教学环境.甚至可以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物业公司参与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的设计.既为物业公司输送了人才,同时也能帮助物业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又可以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提供最佳平台,甚至完全可能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帮助物业公司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一栋教学楼作为实践基地,外聘几位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人员,其他物业人员可以选用本校物业专业学生,提前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在自己管理的物业事务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以实际管理服务能力作为就业的最好敲门砖.

篇(11)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观念存在误区

物流管理具有基础环节繁多、科学体系性强、现代科技含量高以及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共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达63%,但对其满意度的评价则较低,均值仅为33%。这意味着学校今后需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训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3方面。实训平台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还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基本保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究竟谁应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存在争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真正来自企业的教师并不多,而企业当中有教学经验的就更少。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很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模相适应。

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难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这又与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冲突,需要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形成互惠多赢的科学机制

学校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经连续两年以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为研究案例,通过物流调研报告为企业解决问题作为学院“挑战杯”项目,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师生在物流行业的科研能力。企业除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外还可以冠名学校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商科物流技能大赛”等。

3.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校内外资源配置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是核心关键。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ERP沙盘模拟实习室,便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实验室。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是人才保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是有力补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联合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合作编写了两本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力求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3.3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于2012年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共同申报省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得到省教育厅15万元的经费支持,给予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