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情报硕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2)网络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数据库品种多、质量高,大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如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Dialog,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中国期刊网等。访问的形式主要有授权直接访问或访问镜像站上的数据库两种。中国期刊网的题录数据库免费供用户检索,可为用户提供6000多种刊物的题录信息。有的数据库服务商不定期地提供某些数据库的免费试用服务。
(3)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提供的服务。文献情报部门或学术性机构依托自己或协作单位的馆藏,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期刊或其他类型文献的网上检索服务,用户在有的网站检索二次文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订购原始文献,原文可通过E-mail、传真、浏览、下载和联机打印等方式获取。如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科学网(webofscience,http://)提供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A&HCI)的检索。
(4)网络版期刊提供的服务。许多期刊正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便于读者上网检索或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现刊目录服务。如《中国远程教育》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文阅读、期刊订阅及检索服务;《世界华人名人录》网络版提供网络版的题录和全文;中国经济展望网提供《宏观经济观察》、《宏观经济论坛》等多种网络版期刊的题录和全文,等等。
1.2网上图书信息
网上提供的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目信息和电子图书。
(1)出版商提供的书目信息。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设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新书推荐、教材目录以及书目查询服务等;AcademicPress提供其出版物的目录、最新图书内容简介、价格等信息,带有一定的销售宣传性质。
(2)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联机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前全球至少有15000个大型图书馆的联机目录24小时对外开放。读者通过OPAC可以查询到大量的书目信息,确定某本书是否在馆,能否通过馆际互借加以利用等。有些联机目录不但提供书目及摘要,还提供其他信息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URL地址访问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用户只需通过鼠标和键盘,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资料就会方便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35万册的PDG格式的数字图书。其会员可随时阅览到最新图书。国内可供读者阅读图书的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
(4)研究机构提供的电子图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古文献资料库中心”和中国台湾的“瀚典”为代表。两网站除部分内容需付费使用外,绝大部分内容可免费在线浏览。
(5)个人或团体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大多数文学类网站属于此类,有的以收藏为主,有的以链接为主。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眼下一些比较红火的图书,也包括一些网友自己的习作和文摘,一般为全部免费提供给读者阅读。
1.3网上报纸资源
网上电子报纸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提供大量时事、专题、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正逐渐成为新的重要的社科信息源。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10月《中国贸易报》率先在网上开办电子版以来,到1999年6月,国内已有273家报纸上网提供阅览。以《人民日报》网络版为例,它从每天凌晨0时30分到5时,将每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市场报》等17种报刊的全部文字和图片上网,还分为“中国”、“国际”、“财经”等9个频道,每天滚动国内外新闻1500条,并就新闻热点制作专题。网站还设置了对报刊和频道新闻均有效的信息检索功能,读者很方便就能查到相关资料。
1.4网上学位论文资源
(1)利用全国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许多国家已将学位论文数字化列为重要的项目计划,其中较具规模与成效的,例如:ETDDigitalLibraryNetworkedDigitalLibraryofThesesandDissertations(NDLTD)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它是一个国际论文资源的电子图书馆计划。通过整合性检索可检索19个单位的论文;另外更列出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博硕士论文的网址。CALIS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建库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散在各大学中各类学科的学位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建库、上网,使原始的论文信息获得升值,为国内外希望获取高校学术信息的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途径,起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交流和促进发展的作用。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截止到2002年5月21日,已有97所学校申请加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学位论文数据库上网数据已达到约9.7万条。
(2)利用商业出版机构或信息中介者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有商业出版机构取得授权,通过正式的出版渠道出版学位论文;有些则是委托商接受论文订购。如1983年成立的UMI公司,是美国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出版公司,出版物包括自1861年美国的第一本论文到目前所出版的150多万本美加地区博硕士论文,1997年以后出版的已经有PDF形式的论文,可直接使用信用卡订购下载。通过Amazon网络书店订购学位论文,前25页可免费浏览。
(3)利用联机检索系统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一些知名的联机检索系统中都包含大量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数据库。如Dialog系统、QuestelQrbit系统、STNFizKar/sruhe系统。我国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CNKl)继《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超大型数据库建成后,又一项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按照CNKI信息采集范围规定的信息源,它已收录全国有博士招生点的280多家院校的1800多个博士点和3000多个硕士点2000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5万多本。并按科学的体系进行了编辑。到2002年底,加入这一数据库的博硕士培养单位将达到80%以上,2002年6月2日的《光明日报》称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最科学、最全面的中文全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库。
(4)学术教育单位自建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些大学或资料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馆藏目录查询系统之外建立本校的博硕士论文查询系统,部分学校除提供书目及摘要外,另有全文下载功能。如:MITThesesOnline麻省理工学院,收录经选择后的博硕士论文,提供论文扫描后之全文。可线上订购全文,包括:纸本、PDF档及微缩片三种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种途径包括摘要和全文的检索能力,可以查到上海交通大学历年的博硕士论文书目资料及摘要,博士论文的全文下载仅限授权用户。
1.5网上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政府活动的原始记录和产物,它的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扩充及其职能的强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文献地位和使用价值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不断上升和升值。网络政府信息的多少,已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表征之一。
在网络发达的美国,据1997年中期统计,美国联邦政府的4300个网站和215个电脑公报牌已将政府的42个部门机构拴链为一体,在2000年末已将政府3/4的议事录(transaction)电子化。通过网络,可以查找美国的总统文献,如:国情咨文、经济咨文等;可以通过美国GPOAccess主页、美国国务院网站或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网等查找美国国务院的文献资料;还可通过美国商业部的国情普查局、劳动统计局、经济分析局等查找美国的统计资料。
1999年1月22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要求1999年底60%以上的部委和政府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网站,到2000年底则要实现80%以上部委和政府部门建立网站。据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申请域名的已达5864个,“政府上网”已经成为现实。
1.6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
因特网上设有USENET及Listserv电子论坛,也称新闻讨论小组。USENET及Listserv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专题讨论小组构成。每个小组是由某一主题参与的文章所构成。USENET与Listserv类似,但是,前者范围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一般不需订购便可参与;而后者较为严肃,而且更趋学术性,通常还需订购方可参与。因特网上用户通过E-mail均可自由参与电子论坛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用任何其他手段都难获得的第一手重要专题信息与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人员及时了解跟踪学科动态与前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可消除印刷出版物时间滞后的缺点。电子论坛的另一特点是举办国际电子会议。例如,利用Listserv,一些学术团体与组织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些会议,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发展动态,获取完整的会议论文与资料。
1.7网络数据库
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称为网络数据库,多由信息服务商或大型图书情报机构创建维护,品种多,质量高,但基本上都是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访问和访问镜像上的数据库两种。目前在网络上运行的著名数据库,如:Dialog系统已拥有600多个集文献信息库、数据信息库、事实信息库和全文信息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数据库系统;OCLCFirstsearch数据库,能为用户提供包括ArticleFirst、ContentsFirst、ERIC、FastDoc、GPO等14个基础数据库。
1.8网上其他社科信息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会议信息、政策法规、标准文献、产品样本目录、组织机构、通讯讨论组等。这些资源的实用性也很强。
2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检索
2.1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这种途径进行检索,要求检索者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有所了解,进行检索前,首先要分析所检课题的信息类型,然后找到可能包含其内容的相应网站的相应系统。比如,要了解某一新课题相关论著,首先确定需要检索书目,可以利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也可进入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检索。如果要了解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首先确定可以检索期刊目次,外文的可以进入清华的科技新刊报导检索,中文的可以检索CNKI的期刊专题题录数据库。
2.2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俗称“网络门户”,是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最方便的入手工具。据统计,至少85%的网上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已有数千个搜索引擎,中文搜索引擎也有100多种。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所有在网上的资源而不必预先知道资源所在的地址。搜索引擎通常有两种检索方式:一种是分类目录导航,一种是输入检索词进行匹配检索。前一种是以Yahoo!为代表的人工分类式搜索引擎,根据检索主题所属类别,逐级展开分类目录,查找分类匹配信息。分类式搜索引擎虽具有分类清晰、准确的优点,但却存在人工成本高、收集内容有限、难于更新的不足。后一种是以AlatVista为代表的基于Robot的搜索引擎,它提供对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的查询,由程序自动搜索。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检索式或表达式,搜索引擎就会返回一组指向相关站点的超链接。由于是机器人程序自动搜索,可方便地收集更多的网站并及时更新、发现及删除已不存在的站点,从而大大提高用户查询结果的数量。这两种类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检索效果也各有差异,应合理选用。
2.3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
搜索引擎虽然是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据NEC研究院的最新研究,网上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标准和手段,搜索引擎只能覆盖网上不到1/4的信息,而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称,没有一个搜索引擎可以覆盖网上信息内容达16%以上,并且随着站点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此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覆盖面广,面向大众的信息居多,要查询业务性较强的主题,查准率较低。为了使网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国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通过多个搜索引擎的协同搜索,选择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得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通常先按照学科设立一级类目,在一级学科类目下设二级学科栏目,二级学科类目下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如果本学科的信息资源较少,可以不再按信息资源类型设三级类目,使二级类目直接对应于具体的信息资源,这样更简洁明了),三级类目对应的就是具体的信息资源的网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网上专业资源指南和WWW虚拟图书馆,把读者和网上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可以节省用户网上漫游的时间。如:知识管理虚拟图书馆(*)、语言类虚拟图书馆(*)等。
3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网上社科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更新频繁,通过各种专业搜索引擎和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查找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必须关注、浏览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学会、协会、研究所的网上主页,同时加以取舍和鉴别,最终从网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网络信息检索的主旨所在。同时,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功用,用户在检索时,如果选用不恰当,会事倍功半,因此在实际检索中应针对不同的检索要求,加强检索策略的规划,其中包括检索标识的确定、检索人口的选择、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检索提问的表达等。正确而完善的检索策略可优化检索结果,反之会造成检索的失误或失败。
3.1确定检索项
(1)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分析检索课题,是为了弄清楚检索课题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弄清楚课题学科属性、专业范围及相关内容,以便正确选用数据库、检索词和逻辑运算符,确定检索标识,达到良好的检索效果。
(2)选择适当的语词,确定检索项。规范词和自由词是检索常用的语词。规范词是规范化的语词,是受控词汇,它取自主题词表(叙词表)。自由语词是自然状态的语词,属于非受控词汇。检索时,应遵循优先使用规范词,根据实际情况恰当使用自由词的原则。
(3)检索项之间进行逻辑组配,编制检索表达式。不管是数据库还是网上的搜索引擎,几乎都具有逻辑组配检索功能。由于已确定的检索项表达的主题概念间存在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布尔逻辑算符和位置算符对检索项进行组配,编制成检索表达式。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逻辑与”(and)、“逻辑或”(or)和“逻辑非”(not);常用的位置算符有“near”、“with”、“field”等算符。
3.2选择检索工具
(1)科研选题和科研进行中,由于要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网上商务信息数据库的比重逐年增加,如中文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美国的Dialog公司均提供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务信息数据库,用户如要检索比较准确和系统的商务信息(包括政策与法规、市场、金融、商品等),也可以选择网上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登录其网站,进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有偿信息检索。
(3)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最新商务信息等,可以选择网上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且免费检索的特点,但对于学术性强,比较专深的课题,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不理想。
(4)针对具体的检索课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灵活地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即以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检索为主,适当辅以网页搜索的检索方法,以达到最佳检索效果。实际操作中,用户最常用的就是这种综合运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如花.网上电子期刊的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2陈光祚,夏立新,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李家清.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对策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1(1)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68-02
1 开展服务创新的背景
学校花巨资新建2.8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反过来要求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支持,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
高职院校自身面临急剧变化,学生纸质资源借阅量、阅读率不断地下降,网上阅读率上升[1]。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资源和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要,图书馆需要对读者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的挖掘分析,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2 开展服务创新的条件
2.1 新图书馆建设
新馆建设使得软硬件设备都上了一个台阶,设备日益智能化。如,智能门禁系统、自助式设备、存储设备等。软硬件设备提升为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2 馆员素质提升与专业人才的引进
通过培养,高级职称有6人,博硕士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0.48%。近几年都招聘一名编制内的专业性人才,包括图书馆专业、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学校的重视使图书馆不再是“收容”机构[2],高素质的人才是开展创新的最重要因素。
2.3 图书馆数据呈现大数据的特征
目前馆藏图书近70万册,期刊800余种,电子书10万余种,博硕士论文45万篇,数据库11个,打印复印机4台,检索机24台。这些馆藏资源的利用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状态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对这些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深度挖掘,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每一位读者的特征,将会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与文献资源建设等带来支持与改变,创造新的服务增长点。
3 开展服务创新的主要措施
3.1 吸引读者、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
近5年,图书馆不管是纸质资源的借阅和到馆人次都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图2)。2014年因为新馆的建成开放,到馆人次有大幅度地提高,但纸质书的借阅提升有限。
为了吸引读者,图书馆利用新馆的场地建设《科技・智慧城市馆》。《科技・智慧城市馆》自开放以来已成为一座融教育与展示、收藏与研究、文化与休闲、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信息交流中心。同时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在图书馆负一层设立咖啡屋为读者提供饮品,吸引读者到图书馆中来感受学习氛围。
3.2 利用大数据思维进行资源采购
图书馆进行纸资源采购时运用大数据思维,考虑读者决策在采购资源中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荐购系统,充分发挥读者选购图书的作用,尽量解决收录盲区[3]的问题。及时关注当当网、亚马逊等热销图书,统计图书借阅热门,提高热门图书的馆藏复本量。在采购电子资源方面,多做试用,每个数据库做好使用培训和推荐。只有点击率和下载量大的电子资源才考虑购买。
3.3 利用智能化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通过长时间的到馆人次统计可以知道读者进馆情况,知道进馆读者的高峰时间段(如图3),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借阅、接受咨询和巡视,非高峰时段可以抽出人手开展其他服务。
3.4 图书馆网页合理设计
图书馆做网页设计的时候要整体布局,合理分类,会分多级类目[4]。读者在使用时需要到各个类目中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运用大数据思维,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在做图书馆网页设计的时候不单考虑整体布局、合理分类,而是将读者使用最频繁的类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通过放大字体等方式方便读者查找,而一些很少使用的类目会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图书馆人应积极转变观念,借大数据之势推动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服务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实证型、密集型、创新型服务方式转化,不断地统计分析、挖掘与识别读者的隐性诉求,依托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动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平.高职学生阅读倾向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0):74-75.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G250.76;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2-0058-04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进一步带动了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1]。但与此同时,电子图书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在于其创作、编辑、传播等过程之中,这使得对电子图书的非法复制、篡改与非法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为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加强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深入研究[2-3]。微软的电子图书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系统使用加密技术与许可证策略来实现电子图书内容保护,允许用户进行超级分发。Adobe的电子图书DRM系统主要由Adobe Content Server服务器和Adobe eBook组成。该系统由服务器端加密Adobe PDF文件,将其与图书封面缩微图一起封装为一本电子图书,并通过设置许可使用规则来限制授权用户的文件分发。书生公司的SureDRM系统是以安全和加密为基础的一套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整体方案,可为书生公司各种产品包括文档共享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公文服务器等提供不同安全级别、不同粒度、不同形式的版权管理机制。方正的Apabi数字版权保护方案采用168位的加密技术生成加密图书包,利用许可证机制实现数字版权管理和保护,防止电子图书的非法拷贝和传播[4-5]。任虎利用USBKEY便携性和USBKEY的ID惟一性特点,将DES加密技术应用在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面,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6]。以上DRM系统大多拥有一个加密的分布式媒体,而一旦密码泄漏,系统就失去了对数字媒体的控制。另外,加密媒体不能为用户提供初步媒体预览功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章光琼[7]介绍了电子图书出版中的相关法律手段与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曹洁探讨了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DRM技术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措施,指出从技术上实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可行性与实际意义[8]。徐春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考虑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与用户方便性的解决方案[9]。张军亮、朱学芳[10]提出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思路,但该方案通过嵌入不可见水印以实现版权保护与隐秘通信,不能同时实现多用户分级共享与版权保护。为较好地权衡数字图书馆应用中电子图像版权保护与用户预览之间的矛盾,提出面向电子图书的可逆可见水印方案,促进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安全流通。
1 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均可转换为数字图像的形式而存在,为保障电子图书安全流通,在充分考虑到数字文档图像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可见水印嵌入、可见水印去除两部分构成,方案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将该方案应用于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流通系统,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用户预览:方案通过在电子图书嵌入可见水印来宣示版权,允许用户浏览含可见水印的电子图书,图5 恢复文档(正确密钥)
图6 恢复文档(错误密钥)
从而保证了普通用户对电子图书的初步预览需求。访问安全性:没有正确密钥的非授权用户不能有效去除电子图书中可见水印,从而在实现用户预览的同时有效阻止了非授权用户对原始电子图书的访问请求,确保了对电子图书访问的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访问:拥有正确密钥的授权用户提出原始电子图书访问请求时,可使用密钥有效去除可见水印而无损恢复原始电子图书,从而使得授权用户可访问高清电子图书。用户追踪:若在现有方案基础上,利用无损数据隐藏技术在电子图书中嵌入用户数字指纹,则可经由指纹判决策略来识别用户非法传播行为,追踪授权用户违法行为。
3 结 论在充分考虑电子图书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文档图像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生成的隐秘电子图书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和较高的水印可见性。将该方案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安全流通,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方案较好权衡了用户浏览与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较好地应用于网络环境电子图书流通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高虹.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J].文学教育,2013,(1):76-77.
[2]颉艳萍.电子图书的版权困境及解决思路[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36-39.
[3]陈一梅.美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电子图书争议及其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2,(12):29-31,35.
[4]曾婷,张成星,肖燕.电子图书数字权限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4,23(8):55-60.
[5]李静.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版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5):98-101.
[6]任虎.基于USB KEY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D].沈阳:北方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7]章光琼.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出版科学,2012,20(6):89-91.
[8]曹洁.浅谈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J].中国编辑,2007,(4):56-58.
[9]徐春.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对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的分析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做着深入、细致且全面的研究,经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学者是通过分析总结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而完善对发展趋势的预测,但实际上研究热点和前沿能否准确地反映发展趋势是值得商榷的。
2.1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的含义与关系
对于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人们通常不仔细加以甄别。这里,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研究热点是一个学科中研究数量多的领域;研究前沿是一个学科中研究时间新的领域;发展趋势是一个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者之所以一直以来对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给予高度的重视,是因为对于研究热点的把握和研究前沿的追踪,有利于学术共同体更加精准地分析与掌握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2.2关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的研究观点
关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学界提出了很多观点。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图书馆学”并且“发展趋势”和“图书情报学”并且“发展趋势”分别作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对2009-2013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在所得出的近200篇文献中,经过、仅选择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文献、删除会议报告和征文启事、剔除没有直接言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的文献四个步骤,最终选定核心期刊上具有代表性的14篇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这14篇文献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基本上以下述三种表述形式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加以概括: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表述,如李娜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都会对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主题产生巨大影响,有关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而且其相关研究内容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不断进入新的探索空间;〔1〕二是从研究内容的角度来表述,如刘晓波认为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总体上认为技术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角;〔2〕三是从研究特点的角度来表述,如欧朝静、许洪军认为网络化和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和文献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手段相互借鉴,互相影响,研究内容互相重叠,界限模糊不清,很难划分,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图书情报学科群。〔3〕此外,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文献发现学者们所析出的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但是也有几种观点是研究者们所反复提到的,在此,笔者对这几种观点集聚起来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2.2.1学科融合
肖希明、卢娅认为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渊源、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实践以及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4〕欧朝静、许洪军认为网络化和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和文献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手段相互借鉴,互相影响,研究内容互相重叠,界限模糊不清,很难划分,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图书情报学科群。〔5〕何南洋认为目前图书情报学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信息理论等的研究已形成一定规模,学科的未来发展倾向于数字技术化和功能服务细致化,因此,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必将向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细分而完整的大系统。〔6〕
2.2.2知识管理
李广立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将融入知识管理,其理论核心是通过促进知识流来实现知识的增值,理论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包括知识生命周期问题,知识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定制化、自动化和简洁化,知识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协同,知识管理流程的信息技术支持和网络化运营,知识应用指导和知识价值实现问题,图书馆学情报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仍将是一门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学科,不管其将来的名称如何定,它终将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将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管理。〔7〕刘良璧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知识管理一定会成为图书情报文献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将以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文献学的变革和创新研究、知识管理系统、知识服务等为中心展开。〔8〕柯平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继续深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未来研究亟需重点关注的。〔9〕
2.2.3数字图书馆
李娜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都会对图书情报学的研究主题产生巨大影响,有关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而且其相关研究内容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不断进入新的探索空间。自20世纪末以来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最热门的课题,数字图书馆仍将是图情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10〕刘良璧认为数字图书馆研究将继续成为图书情报文献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的重心将放在数字图书馆基础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数字图书馆模型与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等方面。〔11〕
2.2.4其他
虽然有些观点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同样也凝结了作者的心力与智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欧朝静,许洪军认为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都是未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网络化和知识化时代的图书情报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并重,理论和实践是图书情报学健康发展的两翼,偏一不可。〔12〕何南洋认为在Glanzel、Leydesdorff、Egghe等国际知名计量学家的推动之下,图书情报学将以引文分析、h指数等主题为研究前沿,进入新一轮的繁荣阶段。与此同时,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也将随之进入成熟期和完善期。〔13〕刘良璧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社会化服务的深入开展,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流程、竞争情报服务、竞争情报系统、反竞争情报以及情报采集技术方法、情报分析处理技术等将越来越受到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者的重视。〔14〕
2.3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方法
在选取的文献中,有些文献没有提到研究方法,直接言明是归纳出来的;但大多数图书情报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词频分析方法〔15〕,词频和关键词共现方法〔16〕,文献调研与归纳法〔17〕,实证研究法〔18〕,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19〕,引入CiteSpaceII工具并结合传统文献计量的方法〔20〕,析出各年的高频关键词并借用布拉德福定律、比较分析法〔21〕等)对不同来源的研究论文(CNKI,SCI,SCIE,SSCI等数据库中的研究论文,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内外图书情报类全部核心期刊、部分核心期刊、特定核心期刊所刊载的研究论文,硕士论文等)进行某一年度、短期、长期的分析,得出研究热点、研究前沿,部分学者通过研究热点得出学科发展趋势。尽管学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包括诸如词频分析方法(对2004-2009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从数据库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位尺度分析)在内的选取的14篇文献中所有关于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实际上都是对已有事实的归纳总结,而通过这些方法析出研究趋势的过程总之都是基于归纳逻辑的推理。
3归纳逻辑对于学科发展趋势研究的局限
归纳逻辑在一般的逻辑教科书上通常被定义为,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也常被称之为一种或然性(概然性、盖然性)推理或扩展性推理。〔22〕一般认为,归纳逻辑指的是以个别知识作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作为结论的一种认知方法。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判断。根据归纳逻辑的属性,归纳逻辑对于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两种局限性:
3.1归纳逻辑研究结论的或然性
按照归纳推理的前提所断定的是否涉及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和归纳推理的具体形式,可以把归纳逻辑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23〕虽然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结论具有必然性和可靠性,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才是归纳逻辑的代表,科学研究中学者们也多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然而,它只是断定了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结论却是断定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在笔者选取的上述文献中,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全部都是基于归纳逻辑,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虽然结论具有必然性,但需要考察对象的数量极多甚至是无限的,很难或者根本无法使用完全归纳推理,除非是在普遍调查研究中),运用词频分析方法,文献调研与归纳法,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与综合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进而得出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并在此基础上析出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因此通过分析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而得出的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必然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和证明。
3.2归纳逻辑不能用于对未发生科学事实的研究
在《人类理解研究》〔24〕一书中,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提出:归纳的思考基本上是先验的,我们不能以先验的知识证明未来就会和过去一致,因为(在逻辑上)可以思考而出的明显事实与世界早已不是一致的了。但是休谟并不是主张归纳法并不可行,相反的,休谟主张的是这种归纳思考在事实上并不是由理性所构成的。休谟理论中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虽然休谟对于归纳法属于理性思考的可能性抱持悲观态度,他仍认为归纳推理带有相当值得注意的、也是相当神奇的预见未来的能力。所以,基于归纳逻辑对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分析能够使该学科的学术共同体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更好地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图书情报界学者也是致力于分析研究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图书馆学的繁荣和完善付诸努力。而归纳逻辑主要是用于归纳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在概括事物的共性时,把事物的属性看作某种既成的东西、静态的东西,它所概括的是事物的过去,难以概括它的发展和未来。由于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是既成和静止的,使用归纳逻辑加以分析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用其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则略显牵强。吴慰慈、罗志勇在2000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一文中指出文献构建、元数据、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成为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25〕,然而在李娜2011年发表的《2004-2009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26〕中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得出的在2004-2009年我国图书情报学17种核心期刊中,排序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中“元数据”仅在2004年有所涉及且排序19位,另外“文献构建”则从未出现在排序表中,诚然,不可否认的是其余的“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排序表中多次出现。这表明,归纳逻辑在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时,有其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得出的结果是或然的,会有所偏差。在预测图书馆学未来发展趋势时,图书情报界学者所用的方法,归根结底是在归纳逻辑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方法,而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是既成事实,是静态的事物,毫无疑问可以也必须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但是图书馆学发展趋势却不是单单通过归纳就可以得到的,而且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是无法推理出发展趋势的。另外,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科学哲学就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认为科学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实,其逻辑依据就是科学命题的提出总是在归纳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推理基本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而且也不能归纳出未发生的科学事实,因此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波普尔才提出科学只能被证伪,不能被证实。这种科学哲学实际上也侧面的反映了归纳逻辑的局限。
4基于演绎逻辑的分析
与归纳逻辑对应的是演绎逻辑,笔者窃以为通过演绎逻辑来推理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办法。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它是一种必然性推理,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推出的结论是个别,一般中概括了个别。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源自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其自身所承载的能力,因此,采用演绎逻辑推理最主要的三段论形式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图书馆学自身能力作为大小前提来推理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是有迹可循的。
4.1大前提: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学研究什么
首先,从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谈起。一个学科的学科性质反映了该学科的归属,了解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有利于确定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于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主流观点认为“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的性质”〔27〕。图书馆学来自实践,反映实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其理论基础能很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仅表现在图书馆采访、编目等本职工作中离不开图书馆学理论的指导,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企业的竞争情报也同样如此,除此之外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需要应用图书馆学的相关理论,需要应用图书馆学的相关理论来说明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其次,至于社会需要图书馆学具体研究什么,目前尚未有一个具体规范。从广义上讲,一切关乎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都需要图书馆学去研究;但是从狭义上讲,社会需要图书馆学具体研究什么,我们可以从图书馆学萌芽时期说起:从图书馆出现到19世纪初施莱廷格提出“图书馆学”概念的这段时期,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而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施莱廷格在1808年《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图书馆目录编制原理,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图书整理”〔28〕。这表明古代至中世纪无论中外,图书馆学的知识都是在文献整理,尤其是在文献编目的基础上首先积累起来的。过渡到今天的信息社会,物质、能源和信息并称为世界三大要素。物质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能源是生命体的条件,信息是构建世界的桥梁,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为一个体系。人类社会需要图书馆学去研究的远远不仅仅是文献的收集和整理那样简单,而是需要研究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信息资源的方方面面。但是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涉及到一个社会分工的问题,这也就引发了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的小前提“图书馆学能研究什么”。
4.2小前提:图书馆学能研究什么关于“图书馆学能研究什么”,不像“社会需要图书馆学研究什么”那样不明确,要分析清楚前者,还要从图书馆学的原问题“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谈起。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奠
定的基石与研究的起点,对学科的构建和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科学部类之间、门类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区别的内在依据。〔29〕“图书馆学”从诞生至今的200多年的时间中,其研究对象一直是图书馆学界所关心的核心问题,笔者也对于此问题做出过深入的探讨。本着保证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能直接概括为图书馆或图书馆事业、不能等同于研究内容、以及表述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四个原则,〔30〕笔者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31〕,这便是图书馆学所能研究的。而信息资源管理分工中关于“基于信息组织的信息开发”和“面向信息利用的信息保存”〔32〕则需要图书馆学的同宗学科情报学和档案学去研究。图书馆学具体能研究的领域有很多,如图书馆经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管理等等。但是能够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的,一定要抓住图书馆学研究内容中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中间代表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螺旋曲线代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研究内容会越来越多,所示的螺旋曲线的直径也越来越大。从研究对象出发,围绕研究对象所产生的众多的研究内容中,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关系紧密,有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关系疏远,而那些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关系紧密的研究内容会成为图书馆学长期的研究领域,反之,与研究对象关系疏远的研究内容则会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研究视野中。图1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示意图近几年人们重点关注的IT技术之一———云计算正逐渐渗入到医药医疗、制造、金融、教育科研、电子政务等各个领域,各种云计算的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而后又被IT行业津津乐道的大数据,其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子通信、网络技术产业,而是正在逐步深入到工业、重工业等众多行业,大数据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未来经济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3〕像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能否成为今后图书馆学所关注的热点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图书馆学能够涉及到这些技术,那它们则理应成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内容。但是依照我们的思路,我们评价一个领域能否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图书馆学的关注热点,就要看它的核心内容是否能够为信息组织———图书馆学这个最核心的研究领域提供支撑服务。
4.3推理结论
综上所述,按照上述大小前提,图书馆学发展一直会按照人类社会的要求和“信息组织”的道路发展,而且会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从最初的施莱廷格在1808年出版的《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据此这位图书馆学之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整理”,其主体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随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又经过了杜威的“技术说”,帕尼兹和爱德华兹的“管理说”,巴特勒的“社会说”,我国学者杜定友、刘国钧的“要素说”,以及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34〕,此外还有交流说、事业说、信息资源说、知识集合论、可获得性论、知识资源说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和流派。虽然研究对象的讨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总之离不开“对信息的组织”。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在无限趋近于“真理”而永远不可能触及它。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图书馆学发展至今的200年中,其有着太多研究内容,时间证明了那些没有生命力的研究内容终究会昙花一现消失在图书馆学研究的视野中,而图书馆学也一直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需要以及沿着“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的道路不断繁荣。同样,以后的研究领域是否属于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要看其是否符合“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这一标准。
5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领域
遵循上述推理结论,笔者认为以前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后的方向也定不会改变,只不过“信息组织”的面貌会焕然一新。当前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笔者曾经对其进行过很苛刻的审视,认为其的确属于图书馆学而且符合“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这一标准,也定会在未来图书馆学的舞台上大有作为,它就是循证图书馆学。循证图书馆学(Evidence-BasedLibrarianship,简称EBL)受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简称EBM)的影响,后者是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在医学中的应用,是最为重视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在信息科学领域,医学图书馆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医生查找需要的医学文献,以保障EBM顺利实施,这种早期的信息服务促进了循证图书馆学(EBL)的产生。〔35〕但EBL并非是EBM在信息科学领域的简单移植,EBM是使用最好的证据来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而EBL是使用最好的证据来指导图书馆以及其他非常多领域的实践。另外,也有国家称循证图书馆学(EBL)为EBP(EvidenceBasedPractice,循证实践)或EBIP(EvidenceBasedInformationPractice,信息循证实践),由此可见EBL并非是图书馆学的新的分支学科,而是图书馆学的一种独特研究方法,本质上是为了信息检索而对信息的组织,所以循证图书馆学的应用不单单局限于寻找出最佳证据服务于图书馆的用户,协助图书馆制定决策和指导实践,只要是需要获取证据的科学实践,循证图书馆学都能组织信息,获取最佳证据给用户以高效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处于管理、搜索、评价证据非常便利的独特位置,〔36〕因此,笔者预测循证图书馆学已经或将会在以下领域大有作为。
5.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它不同于传统医学,后者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这些证据包括随机对照实验,病例对照研究,基于临床经验的权威意见和专家委员会的描述性研究或报告〔37〕等等。如上,我们了解到循证的过程是将这些证据组织起来,按级分类并找出最佳证据服务于每位患者,实际上主要是为了检索而进行信息组织的一个过程。这也就表明了虽然是循证医学带动循证图书馆学成为了近年来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但循证医学的本质其实是循证图书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不仅如此,循证图书馆学在医学中所运用的相似方法可以为今后打开多学科合作的大门。
5.2循证法学
基于循证图书馆学在法学中应用,笔者提出了“循证法学”这一概念。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法系,涵盖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虽然中国所属的大陆法系,不讲求判例制,但是我们如果能将已经结案的判例组织起来供司法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其他的法律工作者、当事人使用,也会对司法的客观公正起到积极作用。例如:以前同样是醉酒驾车造成多人死亡的事故,有的案件就以交通肇事罪来判罚,有的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判罚,这就使我们法律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如果有循证法学,我们就可以借鉴以前的判例,使得诉讼的标准尺度更加统一,更加有据可循。如果循证法学开展得好,以前的像类似的案件判决,将得以迅速地提供给司法判决的各方,也将会增加更加严格的定量研究证据的比例,以弥补传统方法在支持案件决策中的不足,并选择最相关的证据来解决问题,确保在法律纠纷中正确决策而减少判决的随意性,可成为司法判决中重要的依据。
5.3循证史学
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文献学工作之所以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实际上就是在做循证史学的工作,是将文献中找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组织起来。通过循证史学可以解决社会中许多难以解决、争议颇多的问题。例如,关于领土争端问题,我们可以到以往的文献中寻找证据。问题近期一直是我国政治的焦点问题,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证明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如“最早明确记载的文献《顺风相送》”、“历代往琉球册使记载”、“归属中琉海沟———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外之界’”,这些都是证明归属权的最佳证据。鉴于此,循证史学应该明晰自己的使命,并防患于未然,事先将文献信息有规律地按照专题组织起来供人们查找利用。尽管EBP在图书馆学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鉴于循证法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循证研究已经成为了图书馆界理论研究的一个趋势。笔者相信,循证研究可以使图书馆学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更易被其他专业所接受与认可,更利于图书馆学的良性发展。〔38〕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
1.资金投入较少
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相对繁杂。置办设备,升级软硬件、维修、保养,培训工作人员,购置与更新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网上的资源等等均需要资金的投入。仅目前的形势来看,较多高校的图书馆的工作主要由常规经费来维持,但仅能维持勉强信息数字化系统的运行,专项资金也仅能够提供馆藏数据库的必要建设,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些数字建设资金匮乏,数字化建设未形成保障。
2.数据库重复建设较为严重
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相比较可知,此数据库所含盖的期刊就有8000多种,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则主要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期刊,兼容一部分社科类期刊。收录文章各有侧重。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各类高校图书馆在电子文献的购买时仍然犯有重复购买的错误,各馆所购买的数据库相似,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光盘系列等是每一个图书馆必买资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大的浪费,是整体化建设意识弱与馆际间合作意识弱所致。
3.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低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极大地提高,然而与大量的信息需求及其飞速进步的信息技术相比较,差距很大。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成人的学历比较多,跨专业的比较多,熟知传统业务的人较多;正规的学历比较少,专业对口比较少,综合型人才比较少。此种图书馆人员队伍的构成,不仅阻碍了数字资源开发前进的步伐,而且否定了资源建设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将导致数据库的不规范的建设,并严重制约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高效进展。
4.自建数据库质量偏低
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类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设速度缓慢。在调查的30所各省高校图书馆中,仅有15 所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70个,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建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搜集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优势的数据库,如本校师生的硕士论文库等,建设属于本校自己的学术(或学位)论文数据库,给全校师生的文献检索提供方便;还应结合具有各自特色的资源用来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专业数据库。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建设的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以保数字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
数字资源的建设具有投入高、技术复杂、消耗大的特点,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近几年来,各个省各高校图书馆的投入经费大幅度的上涨,但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够紧跟数字化发展的脚步。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应该充分地理解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是数字资源的建设,适当调整馆藏资源建设策略,在经费的投入上,合理分配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投资比例,逐步地向数字资源建设方向靠近。
2.建设有特色的高校数字资源体系
数字资源的共享体系,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资金短缺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各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思维模式,树立全局意识,积极参与组织数字资源的建设,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确立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宏伟目标。作为全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构的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应充分地协调与管理数字资源公司的采购工作,保证集团采购的高质量运行。
3.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妥善处理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相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数字馆藏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关于虚拟馆藏建设中的版权问题。第一,馆员需要补充知识产权普法方面的知识,经过培训,使图书管理人员详细了解关于知识产权法的具体规定,合理地使用电子资源。第二,图书馆内应该提升版权保护的意识。
4.加强馆际间合作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为其提供数据库检索方面的帮助。随着人们对网络资源需求的显著增加,高校图书馆凭借有限的自身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无限需求。因此,各高校势必要加强馆际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通过资源合作互助解决问题。
5.加强数字资源整合检索
时下,大量的软件公司均在研发有关跨库检索方面的系统,可称为“平行检索”和“跨平台检索”等,通过统一的界面检索,能一次连续地对几个网络数据库( OPAC、文摘) 同时检索,并将网络数据库的检索结果重新排序且合并,一次性传教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简单、周到的导航检索系统,且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需要。建立数字资源系统不能单一地理解为“库集合”或“库链接”。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未来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前提基础。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务必认清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利用我们所掌握的大量的数字资源去占领社会信息服务的阵地。笔者坚信,信息资源的建设在大学校园将呈现出“天朗气清的文化之空,海纳百川的知识海洋”的壮景。
参考文献:
\[1\]江伟,曾云华.江西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09).
\[2\]田丽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7-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此类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据此,我区提出了“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数字化校园等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开放型、数字型的新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我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内蒙古教育厅公布的《2014高校统计名单》,我区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笔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中国知网 综合 期刊 14 93%
2 百链云图书馆 综合 检索工具 13 87%
3 读秀学术搜索 综合 检索工具 12 80%
4 书生之家 综合 电子图书 12 80%
5 万方服务平台 综合 期刊+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 11 73%
6 银符考试题库 综合 考试 9 60%
7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 事实 9 60%
8 职业全能培训数据库 爱迪克森 综合 视频资源 8 53%
9 E线图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数据库 综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综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学出版社) 综合
3 EBSCOhost 综合 期刊+报纸 10 67%
4 国道外文库 综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网 综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站计算机 电子/自动化 期刊+会议 8 54%
7 EI(工程索引) 综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综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命科学 化学/
环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数据库 综合 ― 6 40%
(三)自建数据库情况
院校名称 数据库名称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信息网;中国蒙文期刊网;蒙古文学特色库;生命科学特色库;内蒙古大学文库;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特藏、古籍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逸夫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国内外草原与草地信息资源数据库;农科特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2014医科大学职业全能培训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专题特殊数据库;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 民大文库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库;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科尔沁文化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授权提交系统;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
赤峰学院 网上免费资源;随书光盘库;红山文化研究等。
呼伦贝尔学院 “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高等教育学文献数据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二、应用技术类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满足读者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实现学科馆员全程化服务、实习实训过程中经验累积及时以数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所以应该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建馆的重要原则,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则
针对应用技术院校,可以发展特色资源,使其成为馆内有竞争力的部分。例如,在内容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技术院类特校有的项目和题目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熟练掌握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应用技术院校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特色价值。
(三)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原则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应该考虑数字化图书馆能否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效率。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资源查找系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其对于利用馆内资源的帮助作用。如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等。
三、应用技术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多种模式借力发展
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途径:“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学校长期使用,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政府模式,即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学校长期使用。近几年兴起的线上公开课程MOOCS(慕课),加快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例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型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日前成立,实现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可。我区高职院校大都共享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供高校学生学习。
企业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例如,超星、新东方等数据库开发商参与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
(二)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丰富信息储存方式,增加资源利用手段。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对流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检索系统,学科导航,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性。同时及时把本学院的研究成果等录入图书馆,形成独特的参考资料库,为后续自建特色数据库作准备。还要与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轨,将海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计算内。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院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条创新改革之路。我们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储存、检索和利用的方式,它主要是依托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信息化网络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成为满足当代人对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信息的需求,已成为摆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迫切任务。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资源作为一大核心资源,在带来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只有适应时代潮流,拥有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促进党校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在不断完善原有现实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原有馆藏信息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首要任务。
1.1 存储的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存储和传统的存储方式不同,它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到相应设备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储存空间,还可以增加信息资源数量和种类。要一改往日图书馆相对封闭、单一的传统观念,信息社会,网络应用广泛,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将现有的图书馆信息与外界相连,使图书馆能面向社会大众,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图书馆建设成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1.2 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无论是在搜集、分类、加工还是在储存、检索和利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数字图书馆的自动化提高了办公效率。
1.3 传播的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依托网络运行,相关信息资源的传输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借助网络工作站远程登录数字图书馆服务器,以检索自己所需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4 应用的多媒体化
数字图书馆的另一特点就是多媒体的应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可以为用户提供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相应的图形、图像、声频等形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把建设数字图书馆纳入到国家和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计划中。和其他部门进行分工协作,以确定其他行业地位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整体性原则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能够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浪费,进而避免出现人、财、力的浪费。建立一个统一性的全国机构来统一管理和协调各个数字图书馆建设,让信息资源得到更优的组合,使数字图书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科学性原则
和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相比,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科学性原则,在进行数字化前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一些陈旧、质量差的信息资源就没必要进行数字化,避免出现金钱和时间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时候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科学地甄别和选择有价值的纸质文本文献进行数字化,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同时由于网络资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好地选择,以保证信息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
2.3 标准化原则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建设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让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和利用,标准化主要包括信息储存格式的标准化、信息描述和信息检索的标准化,同时还需要检索入口的标准化,文件浏览器或阅读器的标准化等。只有坚持标准化的原则才能够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空间读者对资源的共享。
2.4 法制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坚持走法制化道路,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加强版权保护力度,这样既可以保护作者的权益,又能够促使数字化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对数字图书馆规定的数字信息化资源合理使用的范围,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在非公有领域,都应该限制批量复制或者恶意下载,防止出现数字信息被商业化,保护作者的名誉和作者的利益。
2.5 特色化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遵循特色化,这就需要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同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还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及文化特色,能够将本地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自己独有的信息资源,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雷同的建设只能是浪费资源。
2.6 服务性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不同的需求,不能满足读者的建设,即使在完善、再有特色,也只能是橱窗里的各项摆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就需要对读者进行需求调查,了解读者的各项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把数字化资源的内容进行新颖化、特色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
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途径可以通过自建和研发数字资源来实现,当前很多数字化图书馆中有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等,同时还有一些外文书目等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库和自建一些信息资源来实现,对于自建的书目数据库具有比较简便、易操作等特点,一些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自建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格式不够准确、数据不够完整、书目质量不够新颖。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等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地方志数据库、自身院校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走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现阶段的可行性措施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心逐渐从传递馆藏资源转向文献资源的组织、分析与利用。针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1.建立信息专员制度,完善各专业知识脉络体系
对各专业脉络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加强馆员与各学院信息专员的沟通与互动,完善各专业知识脉络体系。此外,针对专业知识脉络推荐各门课程教科书及参考工具书,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专业指导,如自然科学类以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为权威书籍,学科发展史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该学科等。其中,专业脉络体系的宣传主要通过指南手册、网络、公告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等进行宣传。目前,已开发出上海交通大学的AnswerWeb、国防科技大学的自动问题回答子系统、清华大学的远程答疑系统等答疑系统,答疑系统的不断改进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了有力平台。学科馆员通过学生点击率,推荐学生感兴趣专业的专业脉络,远程答疑系统亦可作为辅助学习的手段,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学科馆员通过宣传专业知识脉络体系并推荐参考书目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充分、深度利用纸质资源。
2.通过学科服务宣传数据库,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数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调查显示,福建农林大学本科生主要通过“简单检索”进行国内数据库文献检索,对数据库个性化检索缺乏了解;研究生对外文需求较大,但主要从全文数据库获取文献,而对文摘型数据库缺乏了解,导致文摘型数据库利用率较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馆藏资源的宣传和数据库使用培训。通过学科服务宣传数据库已成为宣传数字资源的有效手段。[7-9]目前学校尚未建立联机检索平台,需要参考咨询馆员对本科生进行的中文数据库个性化检索的培训。主要涉及数据库的选择及数据库个性化检索功能,个性化检索培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检索效率。对于外文文摘型数据库,应该加大宣传强度,拟采用以下三个途径:针对各专业选择相应课题制作模板,将各个数据库“help”里的功能绘制成动画效果图,制成动画宣传文摘型数据库,使数据库检索易于上手;在博硕士论文选题时,加强宣传数据库检索技巧,让学生充分了解数据库优势;举办关于“高效使用文摘型数据库”等竞赛活动,寓学于乐,提高数据库使用效率。
3.授之以渔,传授文献检索技术
数字图书馆时代,教授学生文献资源高效检索技术已成为馆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采用自然语言进行文献检索存在一定难度,目前主要采用字或词进行检索,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技术,保证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此外,掌握文献评价基础知识,可更有效地选择所需文献。以中文检索为例,中文检索以词为主要语义单位,笔者认为应在按词检索的基础上进行按字检索,如检索“鳗鲡”的相关文献,可选取“鳗”和“鳝”两字进行补充检索。按词检索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同义词,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检索的复杂性及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检索过程中需充分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中的高频词及综述文献上的规范词进行检索,如“笋干”在百度百科上可查出其另一个名称为“玉兰片”,“乌龙茶”在百度百科及CNKI概念知识元库中查出又叫“青茶”、“半发酵茶”、“不完全发酵茶”等。此外,由于不同的译者在措辞上存在差异,应多留意外来词的译写变化。以国际联机检索为例,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主要采用英文进行检索。英文检索中字与词合一,同义处理主要是单词的词性变化,检索时应把握词根,合理使用截词符。譬如“蛋白互作”中的“互作”可用interact、interaction、interacts、interacted等4种形式表示,DIALOG联机检索以词根“interact?”进行检索。另外,恰当运用位置算符可提高检索效率,如需检出水稻上矮缩病毒的相关文献,DIALOG检索时可采用rice(3w)dwarf()virus orrice(3w)stunt()virus检索出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瘤矮病病毒、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水稻簇矮病毒等矮缩病毒等。检索出的中英文文献数量较大,很有必要了解文献评价的基本知识。中文期刊主要采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进行文献影响力评价;英文检索主要依据SSCI、SCI影响因子及EI、ISTP等权威检索工具的收录情况进行评价。#p#分页标题#e#
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猛烈冲击,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用户渴望从图书馆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面对现实的压力,图书馆将如何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多样化、高效、高质量的信息?将如何为读者提供获取准确、快捷的信息的友好共享平台?本文从分析本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出发,简单介绍了本馆凸出信息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信息服务的现状
海量信息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的用户渴望从高校图书馆快速地获得深层次、个性化的专题服务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但近年来,本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欠丰富,信息环境较差;较大部分信息服务人员缺乏信息服务的时效观念,信息能力不强,采用单一、被动的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对现代化技术运用方面缺少主动创新性,网络的利用不充分;缺少有效的资源宣传手段,宣传不到位,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高校图书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协作,没有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上述信息服务的缺陷充分说明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急需改进。确立优质信息服务模式的理念和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二、丰富、扩大信息资源体系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科研和市场经济对文献信息的需要,我馆仅两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下定决心丰富、扩大自己赖以服务的物质基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图书馆建设。(1)购买和引进资源。根据本院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购买资源,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2)自建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整合馆内已有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3)网络资源的固化。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找各类相关信息,将检索到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综合、归类,形成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以网页或数据库的形式给读者;(4)和院系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数据库,将本校的特色资源整合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校的信息服务中心;(5)与市图书馆或柳州市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建共享资源。通过以上途径来完成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2005年之前,我馆没有一台电脑查询机,后来从系部收集40多台闲置电脑,安装在各书库里,大大地方便了读者检索查询。我馆由原来的馆藏文献资源总量50多万册(件)增加到现在的175.33万册(件),自建院主要课程参考书目数据库,院专家、学者的优秀科研论文及专著和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镜像站,购买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和商业资源电子文献数据库、Elsevier SDOS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络使用权。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为图书馆的优质信息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三、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置身于高校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的都是高素质群体,必须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手段,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服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的唯一关键。迫使高校图书馆必须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如:我馆近年来引进了三位研究生和一个副研究员,充实了本馆的有限的人力资源;在馆内实行岗位聘任制,设立高级参考咨询岗,吸引有深厚的图书情报学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或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的人才来胜任。这样为图书馆开展以综述、评论,学术动态分析等三次文献为核心的高级咨询服务提供了人员保障;另外本馆还主动与本校的专家学者联系,聘请他们为兼职的名誉学科馆员,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咨询的质量,为咨询解答提供了更好的帮助,还能对我们的采访提出建议,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读者,无形中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另外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请专家来馆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部门主任去一些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外界的情况,开阔视野,增强业务能力;或组织全馆人员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其它馆进行交流,从而直接获取、借鉴信息服务的经验;安排一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上课的同行、专家博览群书,精心准备,有的指导我们系统地学习有关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王凤翠的《中文图书分编基本知识》;有的指导我们怎样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如戚敏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及检索策略》;有的感觉到了本馆业务工作中的被忽略部分――考研读者的服务工作,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被忽略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如罗小芬的《我院图书馆如何为学生提供考研信息服务》;有的已经深入到学科领域中,把我们引向了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如石德万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热点和核心的调查方法》;有的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和探究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酝酿着解决现代书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如本人的《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有的把我们从单一的收集、传播信息的行业引向了交叉学科――心理学,昭示了心理学在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作用:如陈岚的《心理学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有的运用沟通方式与读者融合在一起,提升人性化服务工作的质量:如韦永芬的《沟通语言在读者服务中运用》。聪明的听者悄悄地用别人的智慧填充自己的大脑。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较多的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感受到交叉学科――心理学已经深入到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 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潜心于本职工作中,才能找到工作中的存在的偏差问题,才会用心去研究、探讨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听完课后,馆领导简短的品评,拓宽了我们所探讨的有限的学术领域;指正了我们讲课内容中的不足和错误;使我们明白了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把业务课变成互讲互学课,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特色服务的理论、实践及规律。通过一年的业务学习,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拓展信息服务的模式
1.面向社会,提高服务效益
在当今信息社会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可满足市场对各学科信息产品的需求;二是有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情报人员,他们可迅速准确地查找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对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判断生产出信息量高的产品;三是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处理信息的手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职能作用,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服务领域。在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为了加强图书馆与校内外的联系,完善服务功能,先后设立了“馆外主动服务图书馆员”,馆员走出图书馆, 主动积极地为读者服务。广西工学院作为山清水秀的工业柳州的惟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做好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本馆的“学科馆员”们主动面向社会,走进企业,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助一臂之力。如参考咨询部的馆员们主动为柳钢、柳汽 、五菱、柳工等企业的业务经理和销售经理提供一系列相关的信息服务。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需求分析、资源组织、服务设计、服务集成、用户咨询、用户培训、为其提供信息产品或与之有关的信息产品的主动推送服务,这样既开发了本馆信息资源的潜力,也为图书馆提高了社会效益。
2.个性化服务模式
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双重含义: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显性含义是指根据个性化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即服务的针对性;隐性含义是指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不停留在用户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而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户可能需要但其还没有意识到的,可以说这是服务的拓展性。目前,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最多的是网络推送技术,主要采用频道式推送和邮件式推送形式。早在199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网络个性化服务平台Mylibrary系统,提供个性化链接和个性化更新服务。我馆也结合实际开展一些个性化服务,如流通部特设参考馆员,深入到一线的科研人员中,建立专家库,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所需纸质性参考书,然后在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中帮助查询,并同时提供一些相关参考书目,一并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里供用户选用,如果用户一时忙得抽不出时间来图书馆借书,我们的参考馆员可以送书上门。参考咨询部根据需要安排专人有针对性地对各系部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工作。如主动与科研人员直接联系,了解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全面、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结合本课题进行科技查新、定题服务或专题跟踪服务,提供以二、三次为主的文献,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缩短科研人员的资料准备过程,提高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加快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3.精品化服务模式
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特别严重,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延长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环境的深度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信息需求,更严重的挫伤了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兴趣,因而图书馆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的服务打动用户,从而产生名牌效应。本馆针对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加强对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排序与浓缩,从中提炼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广、快、精、准地传递文献信息;并开展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精品化服务,从而真正使用户达到满意。
4.创新教育服务模式
创新教育服务简单地说让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技能,并逐渐地扩展和完善用户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激发用户的创新欲望、开启用户的创新意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图书馆是集休闲、学习、科研和教育的阵地,传统的用户培训一般是指图书馆简介、电子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等简单的单向式灌输培训服务,读者少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数字时代为适应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为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友好平台。新型的藏书排架模式,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创新服务的感觉,新型的优质服务模式,激发用户探求知识创新的乐趣,创新教育服务内容广泛,从图书馆的物理氛围,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应形成一个立体的服务网络,尽可能成为读者开拓思维的场所,实现引导创新服务的空间,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创新热情。
五、结语
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图书馆要认清时代赋予的重任,勇敢地面对新的需求的挑战,把握机遇,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的能动作用,勇于开拓、创新数字时代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2,(8):17-21
[2]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5-7
[3]孙建蘅: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J].情报资料工作,2004,(4):52-53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91-0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地覆地变化,医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益,新学科、交叉学科也迅速增加,各种医学信息成爆炸性增长。医务人员若不能及时获取最新地、准确地医学信息,极大地影响着对患者诊断和治疗。受传统图书馆馆藏的限制,时效性的滞后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带来的革命。作为以知识服务工作为核心的图书馆应该在E时代与时俱进,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服务理念,更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能,已成为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1.1 服务理念的创新
在传统图书馆工作中,长期处于“重藏轻用”的封闭式管理,服务内容单调,手段落后,时效滞后,导致图书馆宝贵的馆藏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读书经常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查不到需要的的信息,相当多的书籍和文献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图书馆必需转变服务理念,让“以人为本”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
1.2 读者服务模式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是利用图书馆馆藏及一些便利条件,帮助读者利用馆藏文献并从中获取知识、掌握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1-N,服务半径为馆内。而网络环境下,服务模式可以是N-1,也可是N-N,服务半径可以是无穷大。所谓N-1是指个人可利用的资源多样化,有纸质期刊、光盘数据库、中,外文全文数据库等等。而N-N是指多个相似信息需求的医务人员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而服务半径更是无需考虑的问题,传统图书馆只能利本馆或附近图书馆的馆藏;而网络时代只需下载或拷贝,便利不言而喻。
1.3 工作方式转换
对传统图书馆来说,主要工作是围绕馆藏的采编、流通工作,读者服务是面对面的完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服务手段的完善,网络的便利性时效性使得到馆人数逐渐减少,而网络用户逐渐增加,读者服务由面对面到到远程交互。
2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
2.1 信息推送服务
所谓信息推送,就是“web广播”,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在互联网上通过定期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来减少信息过载的一项新技术。推送技术通过自动传送信息给用户,来减少用于网络上搜索的时间。它根据用户的兴趣来搜索、过滤信息,并将其定期推给用户,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从技术而言,信息推送是一项以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互联网等多门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方向。将合适的信息推送给合适的人,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这个过程需要对信息作充分的分析,并对人的兴趣、行为做细致的刻画,并对两者进行有效匹配。作为医院图书馆可借助推送软件系统,事先征集各个科室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经过计算机系统以及人工分析、筛选、分类、排序等,按照用户的特定需求,在适当时候,将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
2.2 信息专题服务
需求背景与需求的提出专题信息服务是基层专业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医院医务人员专题信息服务的目的,医院专业图书馆针对科研任务展开的专题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分为下述几种类型:立项调研专题;研究进展跟踪调研专题;远景规划调研专题;科研成果评审查新;开题调研;标准规范制定调研;发表学术论文认证;专题信息参考等。做好专题信息服务工作,可使广大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发展动态,避免了科研立项工作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在项目研制和课题进行过程中少走弯路,并为科技成果的评审和推广工作提供客观的文献情报依据。该服务包含两个方面:(1)对网上某个专题的资源进行识别、筛选、过滤控制、描述、评价。(2)组织目录式信息,提供源站点。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网上几个权威的数据库:外文的如PubMed。PubMed收录的有MEDLINE、PreMedline、Publisher、Supplied、citation 综合分子生物数据库的链接和与接入服务,其中MEDLINE是NLM最重要的书目文摘数据库,内容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牙科学、兽医学、药理学、环境和公共卫生等专业。收录自1966年以来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种生物医学期刊。PreMedline是一个临时性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于1996年8月创立。它收录未经标引的生物医学期刊的新记录,并且每日更新。提供基本的书目信息,如题名、著者、文摘。
中文的有:(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1994年研制开发的综合性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78年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记录,总计超过400万条记录,年增长量约35万条。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以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是目前国内医学文献的重要检索工具。
(2)万方医学网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全文以电子邮件原文传递方式获得,核心期刊全部收齐),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独家合作期刊220余种;中文期刊论文近360万篇,外文期刊论文455万余篇。
该网是医生获得中华医学会123种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师协会等的众多高品质期刊电子版全文的唯一途径,已经成为国内医生查阅文献资料的必查和首选网站,也是制药企业和医院进行品牌展示和学术推广的主要网络媒体新平台。
万方医学网将重点拓展面向三类用户的个性化、专业化业务:1)针对医院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支持、成果管理、学术推广、医患教育四个方面的信息服务;2)针对药企推出学术推广卡、学术专题、学术监测等信息服务;3)针对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服务。
(3)中国知网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基于海量的内容资源地增值服务平台,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在中国知网建立自己个人数字图书馆,定制自己需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读者将中国知网作为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平台。
(4)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简称中刊库),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中文科技期刊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8000余种中文科技期刊,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七大专辑。
2.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结构
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任何一个图书馆由于人力、物力、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馆藏资源都有各自的局限。而互联网海量的资源给医务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麻烦。如资源不完备、不稳定、不连续,同时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因此,作为医院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应挖掘潜力,加强数字资源的收藏,如商业化的数据库,网络免费资源等等。具体做法如下:(1)编制图书管理书目,内容包括:总号分类、作者、书次号、书名、出版时间、价格、到馆时间等,能快速地进行书目检索、报道到馆新书。(2)编制期刊管理目录。包括:邮发代号、刊名、期刊数、架号、年份、缺期、价格,能快速进行期刊目录检索,浏览期刊馆藏,提高期刊馆藏资源利用率。
2.4 通过购买“中国知网”医学数据库,提供中文医学文献服务
在医院局域网上,登录数据库网页上,通过作者、刊名、关键词等等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
2.5 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图书馆应适应形式,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医院图书馆馆藏主要为医疗、科研提供服务、方向,基于经费、馆藏的限制,在大量的国内外各种相关医学文献资资源面前,要反复比较、筛选,加强医院特色学科和有关基础学科的收藏,相应增加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资料收集,适当收藏预防、保健、康复等科普文献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读者要求,形成医院图书馆独特的馆藏结构与文献特色。作为一所肿瘤专科医院,从建馆起我馆就一直加大对国内外肿瘤医学文献资源的收藏,保证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案例研究法 图书馆学 聚类分析
1 引言
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实证研究方法,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发现问题(motivation)、启发灵感(inspiration)和解释说明(illustration)[1]。因此,早在1986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王忠民教授,在其文章《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中指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除了能增强图书馆学理论对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之外,还有两个突出优点:第一,应用案例分析方法可以节约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以方便研究工作。第二,案例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变当前在图书馆界流行的那种奢谈理论,不重应用的学风”[2]。由此可知,案例研究法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来说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但基本都是从评述案例研究法的角度出发的,对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做归纳的还很少。因为,案例研究文献是通过分析案例来解决问题的,它本身包含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案例和有针对性的、切实的对策和建议。因此,笔者认为如果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这些案例研究文献进行总体的归纳分析,一方面可以引导读者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另一面也可为图书馆彼此间增进交流和分享经验提供有用的信息。笔者在下文中,将会从文献总体分布、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及研究主题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
2 数据来源
本文所收集的数据出自于CNKI数据库,由于考虑到数据库对2012年数据收录的不完全,因此,笔者将时间段设为1986-2011年之间。具体操作是:进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页面,编辑检索表达式(“主题”=“案例”and“图书馆”)or(“个案”and“图书馆”),匹配方式为“精确”,共收集到1 530篇文献。然后,剔除有关研究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法的文献、一部分非研究性文献(如报纸、年鉴等)以及一些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运用案例研究法解决图书馆学领域内问题的研究性文献994篇,其中有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138篇,共占13.88%。从这点看,案例研究法受到了我国图书馆学高学历研究人员的重视。
3 文献分布分析
3.1 文献总体分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1986年王忠民教授提出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以后,并没有很快引起较大的反响, 2002年之后,相关文献量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在2006之后,文献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
图1 1986-2011年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从以上文献总体分布分析来看,今后图书馆学中的案例研究文献每年还会逐步增长。
3.2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每年引用国外案例的文献量都呈递增状态。并且经计算, 1986-2011年引用国外案例的总文献占到所有案例文献总量的14.78%。以上分析,一方面说明我国图书馆学者的素质越来越高;另一方也说明图书馆学者的国际化意识越来越强,能够以较强的职业素养快速捕捉到国外的先进案例,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图2 1986-2011年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年代分布
4 主题分析
4.1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笔者运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系数据挖掘课题组开发的 BICOMS 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对检索到的968篇案例研究文献进行了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首先,文中将词频≥8的关键词定为高频关键词,共有34个,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研究文献高频词统计
然后,对表1所列高频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最后形成了一个35×35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案例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共词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为该词出现的频次,非对角线上的数据为相对应两词的共现频次。如关键词“信息服务”与“图书馆”共现9次,说明这两个词同时在4篇论文中出现;换言之,有4篇论文的关键词中同时标有上述两个词。为消除出现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用Ochiia 系统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具体方法是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的总出现频次的开方的积,即A、B 两词的Ochiia 系数=(A、B两词同出现的次数)/( * ),结果如表3所示[3]:
表3 案例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关矩阵(部分)
为了消除非对角线上0过多的现象,以方便进一步处理, 用1与全部矩阵上的数据相减, 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案例研究文献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4.2 聚类分析
笔者将以上得到的相异矩阵输入SPSS中,通过选用组间联接聚类方法,最后的聚类树状图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其中纵轴的数字代表的是表2中关键词的序号,横轴的数字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关键词在越短的距离内聚集到一起,说明它们关系越密切。如图3中的22号关键词(数字参考咨询)与33号关键词(虚拟参考咨询)是在所有关键词中关系最密切的一对,且它们与17号关键词(服务模式)聚为一类。因此,根据图3可将近年来案例研究文献的主题划分为10类,它们分别是:①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②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③图书馆联盟、模式、服务;④知识产权、数字化、知识共享;⑤信息服务、企业、公共图书馆;⑥电子资源、数字资源、案例分析;⑦图书馆管理、危机管理;⑧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管理、图书馆、案例、案例研究;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参考咨询、网络环境、读者服务;⑩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
那么相应地,可以发现,如果将这十10类主题进一步划分的话,它们分别隶属于:图书馆服务领域(第1类、第2类、第3类、第5类、第8类、第9类),图书馆知识产权领域(第4类),图书馆资源建设领域(第6类),图书馆管理领域(第7类)四大领域。除这些热点应用领域之外,结合文献分析,还可发现,在图书馆建设、流通部分业务和采编业务外包、中西图书馆学交流、图书馆总分馆制等多方面也有相应的案例研究。
4.3 主题分析
通过上述文献总体分布分析、引用国外案例文献分布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文献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当中,这些文献中的案例不但有效地指导着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工作,而且还为图书馆教学案例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1图书馆服务领域
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可看到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服务到传统与数字化服务相结合的转变、从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从无视读者信息获知权到图书馆开始维护公众信息获知权以及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平等获取信息之权利的转变。具体内容如下:
作为传统服务的公益性讲座服务,受到了部分学者的特别关注。镇江市图书馆社会工作部主管金炜对镇江市图书馆公益讲座的三个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对中小型公共馆开展公益讲座提出了切实的建议[4]。另外,朱开忠也以安徽家谱讲座为例,指出“图书馆讲座工作大有可为”[5]。
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化服务、知识服务以及图书馆自助服务、图书馆主题式增值服务、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服务等问题近10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和进展,同时积聚了最大量的案例研究文献。其中不乏一些创新之举。如汪建中以南岸学院图书馆应用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开展文献咨询服务为例,研究比较了图书馆向读者发送电子邮件、在线聊天与发短信服务(SMS)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之后,认为SMS文献咨询服务最适合学生的需求,而且其成本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副研究馆员姚飞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为案例,阐述了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的具体实践,从而开辟了一种主动服务的新模式――社交网络模式[7]。另外,像建立基于镜像服务器的电子期刊服务模式、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等也有相关案例文章。
个性化服务的突起。随着“以人文本”理念的深入贯彻,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各馆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案例也不乏其数。但最引人注意的是,最近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个性化的私人图书馆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作者马艳霞对北京“皮卡书屋”、郑州“绘本TAXI”、 北京“书飞网”、 成都“哈里爷爷读书汇”这4个私人图书馆的个性化运作和独特的服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8]。
图书馆对读者信息获知权的重视。以往,由于图书馆重藏轻用的观念、资源垄断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缺乏,限制了公众信息权益的获得[9]。如今,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的服务[10],重视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发展,关注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等,以此来维护读者信息获得权益。
4.3.2图书馆资源建设领域
这部分的案例文献多以分析高校图书馆中文和外文的期刊文献建设为主。主要内容有:杨毅在《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一文中从电子资源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引进原则、电子资源的优势、配套信息服务及使用效果等几个方面总体分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取得的成果;在中文期刊采选方面:秦明指出,应采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指导图书馆期刊的采选工作,但又由于《总览》的更新速度相对于出版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除了以《总览》中的核心期刊作为参考依据,还应结合其他的相关工具,如《统计源期刊》、《科学引文源刊》、《社科引文源刊》等,并关注各类期刊的动态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全面、有效地搞好采选工作,确保读者对期刊文献信息的利用[11];在外文期刊的采选方面,周晓欧提出图书馆应借助于文献资源的使用统计分析来衡量资源利用率,这对于资源采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在其文章《SDOL数据库的使用评估―――东华大学图书馆使用案例研究》中,从全文下载量、零下载量期刊情况、纸质期刊在数据库中的使用情况、单篇成本、用户群的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东华大学图书馆Elsevier SDOL数据库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读者使用该数据库的整体情况,为图书馆电子资源订购提供有效依据。除此之外,江杭生还探讨了从学科结构的角度优化调整馆藏外文电子资源的潜在依据和问题。
另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制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优化配置检索以及视频资源建设等方面,也都有具体的案例研究。
4.3.3图书馆管理领域
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人力、财金、物质资源,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图书馆目标的活动”[12]。在这部分案例研究文献中,主要受关注的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危机管理。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传统图书馆的业务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开发和管理就成为了学者重点关注的焦点。胡芳以国外众多图书馆对馆员职业生涯管理为案例,为我国图书馆职业生涯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另外,还有学者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如王蕾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个案研究――以新疆大学图书馆为例》、张祺的《浅议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燕山大学图书馆个案分析》等文章。
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图书馆经费危机。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图书馆如果只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已不足以维持其自身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有的学者用案例研究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产业化经营,还有的案例研究了民间资本的介入。②图书馆人才危机。王世伟认为中国图书馆界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一轮新馆建设之后,近年来又兴起了二期工程与新馆建设的新一轮,令人为之振奋,但伴随而来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核心人才的紧缺。他指出人才问题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予以解决[13]。③资源危机。资源危机造成的某些重要文献缺失、损毁,将给图书馆带来长久的不利影响[14],例如“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作者燕辉对“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中的国家图书馆危机管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④服务危机。它是目前我国国内图书馆面临的最重要的危机。燕辉说:“纵观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大多是因业务问题,如乱收费以及服务态度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相比国外图书馆关于火灾、水灾等危机而制定的精细的图书馆危机管理计划及方案而言,国内图书馆需认真思考我国的危机管理计划[15]。
其次,还有一部分文献对标杆管理、定标比超、组织内部沟通、业务重组、查新信息的规范管理等问题也使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4.3.4图书馆知识产权领域
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其价值,个体或组织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权益。对于图书馆来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冲突正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16]。对此,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刘可静在《非营利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管理解决方案研究以ARTstor数字图书馆为典型案例》一文中提出了非营利数字图书馆以5项原则和5类措施为核心解决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矛盾的管理解决方案。作者认为,只有对这些具体管理措施进行综合运用,才有助于平衡用户和版权人的权益。汤罡辉也通过对图书馆的7个外国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纠纷的分析,指出图书馆只有从过去的案例中寻找维权的经验与对策,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并规避侵权风险[17]。 另外,詹庆东从分析著作权的认知状况角度出发,以港台为参照系,对大陆地区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对著作权的认知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建议。
5 结语
我们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也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看到,有大量的批判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案例研究法应用不规范的文献。可见,这是我国图书馆学者多年应用案例研究法以来,开始逐渐暴露的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业内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总而言之,我国图书馆学案例研究文献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开展案例研究不但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还可以深入剖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馆之间相互借鉴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案例研究在众多图书馆研究方法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建议今后在拓宽案例研究法运用领域的同时,还要学会规范使用,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Siggelkow N. Persuasion with case stud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 (1): 20 - 24.
[2] 王忠民.图书馆学案例分析方法[J].图书馆建设,1986(2):19-21.
[3] 崔雷.专题文献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9(4):49-51.
[4] 金炜.从三个成功案例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运作[J].图书馆界,2009(4):37-39.
[5] 朱开忠.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个案分析――以安徽馆家谱讲座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5(5):80-82.
[6] 汪建中.SMS: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参考咨询服务――来自澳大利亚南岸学院图书馆的案例[J].现代情报,2007(12):199-200.
[7] 姚飞.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研究――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实践案例[J].图书馆杂志,2011(6):24-28.
[8] 马艳霞.基于案例分析的私人图书馆运作模式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1(3):105-109.
[9] 杜娟.从具体案例看公共图书馆如何维护公众信息获得权益[J].黑龙江史志,2010(7):61-62.
[10] 孙玉玲,赵瑾.面向研究生的集成信息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IC案例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09(3):56-60.
[11] 秦明,吴家玲.《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中文期刊采选工作中的应用――高校图书馆期刊采选工作个案分析[J].情报探索,2007(2):15-19.
[1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 修订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13] 王世伟.当前中国图书馆人才发展的思路与案例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6-9.
[14] 郭雷.从图书馆危机的案例来审视危机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