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因素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钢琴基础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必修基本学科。钢琴基础课与钢琴专业课的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年龄大,钢琴基础差;学习时间短,要求高。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生理的训练方面,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利用它的相对优势作为对生理因素的弥补。学生心理因素,包括理解力、音乐思维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和演奏心理等几个方面。那么应如何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来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术呢?
正确理解实质,不做单纯模仿
利用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的特点,启发和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所理解,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对某个技术动作做机械、单纯的模仿。教师要把具体的技术动作从生理上给予解释,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动作的实在意义,“知其所以然”。比如,力量的运用主要靠放松和相对的稳固。肩、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是力量动作到指尖的前提,然而放松如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放松,那就是“松懈”了。成年学生弹琴一般容易紧张、僵硬,可以让他们体会走路时肩以下各部位的放松感觉。先在钢琴前做走路时的自然摆臂动作,这时从肩到指关节都是放松的,再把手提到比琴键稍高的地方自然落下并悬挂在键盘上。这样反复体会,手臂的自然下垂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在力量的运用上,各部位又要相对的稳固,也就是在触键的一瞬间所呈现的相对紧张状态。要使学生理解放松和稳固是生理上的动作过程,放松是前提,而有控制的稳固是力量通畅的保证。反之,只要求学生单纯模仿动作,他们对于“松”和“懈”、“挺”和“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在短时间内就较难正确运用力量了。
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还有一个从理解到记忆的过程。课堂教学概念形成(即理解过程);课下练习使概念巩固(即记忆过程)。学生课后的每一次练习都在巩固、强化着课堂上确立的概念。概念正确,练习所巩固的也就正确。如果因没有理解造成错误概念,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这是教学中出现反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理解是关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这一心理因素。
利用音乐思维和音乐想象力丰富演奏内涵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对于加强技术训练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哪种技巧,是在积极的音乐思维中获得,还是在机械的练习中获得,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是否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会在他们的学习进步幅度上有着明显差别。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讲解给学生以完整的音乐感受,使之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这种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会积极地促进他们技术的提高。学生对示范的模仿是必要的,但决不应要求他们做刻板的模仿,尤其是在音乐上,这是对学生音乐感受、理解和想象力的束缚。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不断积累和凝聚审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充满激情的演奏去表现有感染力的作品。
学生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对于音乐表现的追求中,会产生表现音乐的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在技术上的信心。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音乐上的信心越大,技术上缺乏信心的情况越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注意保护他们表现音乐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学生在完整演奏时,即使他们由于技术的原因个别地方弹得不好,也不要轻易打断来解决技术问题。否则长此下去,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思,会在音乐表现上缺乏信心,在技术上容易紧张,以至于演奏中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和具体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红头绳》是一首根据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改编而成的小曲。第一段旋律部分就是模仿喜儿唱歌亮丽、亲切的人声,要想象它的歌唱性和连贯性,左手的伴奏始终是轻快、跳跃的。如单纯从动作上体会跳音感觉,这种感觉就比较抽象,要弹得有弹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象着喜儿跳着足尖舞欢快舞蹈的情景,手指就像足尖跳时的动作一样轻快地在键盘上跳,这时的跳音感觉是具体的、生动的,就会容易获得干净、有弹性的跳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某些技巧动作可以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不自觉地获得。
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感受、丰富的想象和对音乐的追求充满信心时,他所获得的技巧才是理解和巩固的。因此,在技术训练中调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
调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自觉性是一个人对自身有着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所具有的品格或特性。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很难获得一定程度的演奏技术。学生能否主动和教师配合,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认真刻苦的练习,取决于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是他们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具,演奏钢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训练的重要意义。作为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它的熟练程度影响着对音乐内容的表达。要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具有好的演奏技术。技术动作不熟练,思想意识就会完全放在如何操作上面;而技术动作越熟练,对动作的注意越少,才能更多地注意音乐表现。熟练的技术,只有靠自觉地、反复地练习才能获得。在明确学习目的和技术训练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增强自觉性。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注意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把有意识的注意力贯穿在整个练琴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
对学生来说,学习钢琴课的最大愿望,在于任何时候(考试、观摩、演出)都能保持自己钢琴演奏的最佳状态,发挥演奏的最佳水平。演奏技术的三大要素,就是技术、心理、修养。
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攻克技术上、音乐表现上的难点,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外,还必须充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演奏技巧的正常发挥,内心美感的准确展现,有赖于脑力、心力、视力、耳力及运动力各系统有机统一和互相配合,而这种身体整体动作的协调又要求演奏者的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其次,让学生树立充分的自信和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自信心是预见自己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坚定地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成功的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同时,学生在演奏时既要做到投入音乐,充分表现内心的美感体验,又能客观地倾听自己的演奏,指挥自己的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以保证在演奏时能全面、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除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之外,当学生正式进入音乐会或考试时,还需做好演奏中的心理调节。临场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回避嘈杂的环境,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又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的大脑情绪中枢过度兴奋。当学生坐到琴凳上之后,可以用调整座位或呼吸调节法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使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学生在奏响音乐之前,首先要让思维进入音乐,内心歌唱所要演奏乐曲的开头几小节,然后再开始演奏。音乐会或考试时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平时练习的重复、再现。要教导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尽早地把谱子背下来。良好的背谱习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完整印象,使学生集中于音乐的表现和听觉的要求,并有利于将注意力放在手和键盘上,克服演奏中的技术困难。背谱要贯穿学习和演奏的始终,从而为学生演奏的完整性、逻辑性、音乐的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演奏信心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增强自身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在考试或音乐会演奏时,演奏者的神经系统、知觉系统、运动系统处于最佳演奏状态,以保证考试、演出活动顺利圆满。
理解、音乐思维、自觉性、演奏心理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任何心理过程最终都要归结到行动上,这正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全部意义。心理因素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它们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商标是指由文字、图形及其组合等构成,使用于商品或服务上,用于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产或经营的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标记。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公司企业需要走入或跨出国门,其产品在他乡异国是否能成功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树立起品牌的良好形象,除了媒介的广告之外,商标的翻译妥当与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所言:“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业绩上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二、商标翻译需注重心理因素
1.民族文化心理
商标翻译受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由于各个民族经历了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在国内外贸易中,很可能同一种商标的产品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倍受青睐,而在另一个国家或民族却遭受冷落,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商标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及历史背景。例如:“凤凰”在我国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代表“运气、快乐和优雅”,人们相信骑“凤凰”自行车能带来好运气,而在西方文化传说中凤凰是一种不死鸟,有“再生”、“复活”等意思,因此该商品在西方无人问津也就不奇怪了。相似的例子还有“白象”(在西方是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喜鹊”(在西方指喋喋不休令人厌烦之人)等。
2.消费心理
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商标翻译应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起到促销作用。例如:中国传统商品“帆船”地毯,当初出口时翻译成“Junk”,结果销售状况很不理想,原来在西方,“Junk”除了“帆船”,还有“垃圾”之意,试问有谁愿意买“垃圾”呢?后来将商标译成“Junco”,则很快打开了销路。另外,有些商标译名直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极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舒肤佳(香皂),健力宝(饮料),光明(灯具),金嗓子(药物),美佳雅(衣物),跳跳宝(玩具)等。
3.审美心理
商标翻译除具有实用性外,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心理,要体现一种简洁明快的美。其表达既要精炼准确,还需要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在看到或听到商标名称时就能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这在商标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有一种化妆品“Revlon”被巧妙地译成“露华浓”,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揽露华浓”这一著名的诗句,使译名充满了汉语文化色彩,浪漫而又典雅。再如洗发水商标“飘柔”、“海飞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发丝的飘逸飞扬,极具艺术性,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堪称声意俱佳的商标翻译典范。
三、相关翻译策略
商标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商标翻译是把原语(SourceLanguage)商标转换成目的语(TargetLanguage)商标,由于这种翻译涉及到在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因此在翻译上尤其要注意对其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1.坚持“等效”翻译原则,兼顾英汉文化差异
在西方翻译理论中,翻译等值是一个核心概念。1961年麦休·阿洛德就指出:“翻译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应该与原作对其最初读者的影响一致”。因此在商标翻译中应始终坚持“等效”原则,即商标的译名必须能够产生与原牌名一样或近似的功能。同时应适当兼顾英汉文化差异,采取符合其民族文化心理的翻译方法,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独特性。如“玉兔”商标翻译成“MoonRabbit”而不是“JadeRabbit”,正是兼顾了中国文化中“玉兔”是生活在月宫的兔子,是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Rabbit,不易产生异解,不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2.尊重中外风俗人情,迎合消费心理
中华民族历来喜欢吉利祥和的字眼,所以外国商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就必须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文化习俗和消费心理,在商标翻译中选用“金”、“龙”、“美”、“佳”、“福”、“康”、“利”等吉利字眼,无疑会更容易赢得消费市场,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有:Goldlion(服装)——金利来,Lactov(饮料)——乐口福,Konka(电器)——康佳,Marlboro(香烟)——万宝路等。西方文化中的哲学、艺术和文学语言注重的则是自然时空,尤其偏重空间、物质、事实的自然真实性,这就导致西方的商标文化重视真实自然和感官愉悦,更强调功能效用和实用价值,经常采用具有褒扬意义的形容词或名词来揭示商品的质量、品级、效能、新颖性、实用性、产地等特征。例如:Sprite(雪碧,美国饮料名),源自sprit(全力冲刺)与spirit(元气、精神),兼有精灵活力之意,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揭示了产品的功效特点。
3.讲究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增强审美情趣
从翻译的实践看,较好的广告商标翻译应该能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做到音韵与神韵的结合。如Simmons翻译成“席梦思”,不仅音与原文相似,而且“席梦思”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梦幻。
再如美国的Coca-Cola饮料,翻译成汉语是“可口可乐”,此译文不仅同英文本身的商标音似,韵似,而且节奏感强烈,琅琅上口,最重要的是,此译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传达了快乐向上的乐观情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达到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在商标翻译中,翻译方法应该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翻译时尽量选取能激起消费者美好联想的谐音词汇或词组,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异义字,在翻译时可自由选择发音响亮、意境优美的字来表现:Arche译为“雅倩”、Pantene译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节的响亮,同时选用“倩”、“婷”等表现女性的秀美汉字更突出了化妆品的商品特色,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使得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还能体会其中的美感。
4.翻译中要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
商标是企业与消费者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营销过程中,由于不同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差异,因商标翻译触犯文化禁忌而导致营销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商标翻译中应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例如:受东西方文化传统、、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在我国有“666”、“999”、“金六福”、“三元”、“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则能够见到以“7-Up”、“MildSeven”、“7-Eleven”等为商标的商品,但要把“666”、“十三香”这样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就会遇到麻烦,因为“six”象征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数字,而three在贝宁、博茨瓦纳等地视为不吉祥数。又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日本人忌讳荷花和狐狸,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忌用,喜欢玫瑰花;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等等,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四、结语
好的商标翻译体现了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可带来好的商品效应。只有善于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尊重民族心理,恰到好处地运用商标翻译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增强商标的审美情趣,才能在商战中独领,引导消费、促进消费。一种好的商品,加上一个动听上口的名字,无异于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人对建筑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要先从原始的生理需求谈起。自从人类脱离穴居,巢居的原始状态而学会构筑自己的遮蔽物——房屋以来,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变迁。然而,建筑最基本的结构,如围护空间、支撑屋顶的实体和屋顶本身,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它是人在大自然界中为自己构筑的掩蔽体,遮挡风雨,躲避兽害是最原始的动能需要,安全感和围护感恐怕是人类最原始的空间心理感受。人随之会产生对建筑的坚固感、稳定感、实体感。不过这些围护实体所构成的空间的形态变化是太丰富了。如人类在猿人时代学会用火,随后在建筑中给火以重要位置,温暖和光明的环境给人以亲切感(时至今日,欧美住宅建筑许多仍保留壁炉的设计,有些甚至是纯装饰物)。
随着建造技术的进步,建筑的跨度、面积有所增加,人懂得了使房屋各部位更适应人体的尺度,并懂得了更合理地利用空间。并且对建筑环境有了精神上,审美上的要求。这种综合感觉,回顾原始人类的心理感受并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加以比较,在这方面人类并没有走出多远。比如我们今天的卧室,一般人都要求有安全感、围护感。我们愿意处在亲切的、有人情味的环境中,而讨厌令人疏远的、冷冰冰的环境。一个宜人的环境必须处处适合人体尺度,因为人是以自身为尺寸来度量空间,尺度感可以说是人下意识的一种感觉。至于舒适,这种感觉只有在温度、湿度、光线、尺度、体量、色调、触感诸方面都基本合乎人的要求的建筑环境中才能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对某一个空间中出现的体量进行反复的调整,几十毫米的体谅差别在空间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我们要求舒适,也要求美,舒适是美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美感要求方面,现代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由于所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气质、风俗、、政治观念、人生哲学、经济、文化水准、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人们评价建筑环境的美学标准可能五花八门,难求一致,但是人基本的需求是具有共性的。这种共性,应该说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自己观察到的任何信息符号产生的一种共性的反映,这更是我们设计时应该牢牢把握住的。
2空间视觉的一些特点
我们要研究空间与心理的关系,首先应对人视觉的生理、心理机制应该有所了解。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婴儿在出生后九到十八个月时,从了解外物的永久性到体察物与我的关系,这才确定了空间的存在。这时形成的空间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空间的客观独立性。一直要到九至十岁时,由于种种身体运动的经验,空间完全是自己身外的客观世界的观念才建立起来。
人对空间距离、大小的判断,无须触觉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判断,这和眼睛积累的运动经验有关。我们知道,人双眼有一定的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映出的同一对象的两个映像稍有差异,这样看到的对象才有立体感。由于对象愈近夹角愈大,若无法判断距离和大小,则夹角愈小。看很远的东西则双眼视轴趋于平行,双眼视差趋于零,对象的立体感也趋于消失。由于眼的这种生理机制,人才得以判断距离。还有人观察较远的对象,没有适当的参照物的尺度,则必须是人所熟悉的,如人体,或与人体成一定比例的某物体,象汽车、建筑的门窗之类。人观察和判断对象的空间位置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也起一定作用。如透视的消失规律,对象轮廓的清晰程度,细部的可分辨程度(细密度),视觉的同时对比作用,远近物体重叠而产生的遮挡效应,色彩冷暖的习惯感受(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折射,愈远的物体愈呈现天空的蓝色调)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人对空间的视觉感受和判断。
人眼的视域是有一定范围的,根据对人双眼视野的测定,最佳水平视域在60°夹角左右,在垂直方向的视角一般不大于45°,即人与观察对象的距离至少要和对象的高度相等,才能获得真实、完整的印象。人对不同的颜色视野范围不同,白色最大,视角达90°,黄、蓝、红、绿等色依次递减。不同颜色的不同心理效应,也是造成空间开敞或收敛效果的重要因素。
室内设计必须考虑人的视野、视线,懂得最佳视区的利用。譬如设计壁画、悬挂画幅或陈放观赏品,必须考虑观赏距离,保证看整体、看细节都能有适当位置;画幅、陈设品的位置高低要尽量在人平视的范围之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引起观赏者不舒适和产生视觉畸变。
日本学者曾把各种画面呈现给被试者,利用电视眼球标记摄像机对人视轴方向进行测定,得出了很有趣的结果,发现人眼注视点的运动具有以下的性质:不论画面呈现时间长短,注视点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黑白交界的部分,尤其集中在拐角处。若在画面内有运动的图形,或者在画面内存在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图形,则视线容易集中在这些地方。图形存在一些不规则性,注视点也容易往这些地方去。注视点在画面内主要集中之处,是对视网膜、大脑皮层视区或上丘等神经元起强烈反映及有某些特征的画面部分。
这些发现,对我们从事室内设计应当有所启发。在室内空间中易引起注视的部位应作为重点装饰的部位,例如不同质地、不同色彩材料的交界处,空间各个面相交、拐角处等,尤其应该精心处理。
3空间设计与心理调度
我们创造一个建筑空间,想把美的信息传达给身临其境者,就一定要懂得空间形象和环境气氛的心理效应,并有意识地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安排和调度。在这一问题具体展开之前,概括分析一下不同空间形象的心理效应还是必要的。
空间的形状基本取决于其平面。平面规整的,像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圆形,令人感到形体明确、肯定,并有一种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稳而无方向性。这类空间适于表达严肃、隆重等气氛,在空间序列中有停顿或结束的感觉,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锥或圆锥体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间,横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觉,纵向的一般具有导向性,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空间序列中有结束的感觉。三角形平面较罕见,会造成透视错觉。还有不规整的形状,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较复杂的矩形组合,则令人感到自然、活泼、无拘无束,也许会有向某方向运动或的或拱形的。半圆形平面的空间有围抱感,用在延伸的感觉(视形状而定)。
空间的大小、高矮也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大,气魄、自由、舒展、开朗;过大则空旷,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孤独感。小,亲切、围护感强、富于私密性;过小则局促、憋闷。高,崇高、隆重、神圣、向上升腾;过高则与过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度宜人、舒适、安全;过低则有压迫感。
从空间的形状和容积(体积)来分析,空间气氛的形成还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明暗、色彩、装饰效果等等。因为人的空间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的数学或物理量的迭加,我们对某建筑空间进行评价时,往往要具体环境具体分析。空间感又常常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对同一环境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反应。
4空间设计与视觉信息
我们可以分析人所接受的视觉信息。人在行为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不同的视觉信息,比如真实物体,图片,媒介信息甚至是文字和音乐等等一系列的具像和抽象信息人们基本上上靠着这些信息来定义他们所感受到的事物那么我们在表达设计的时候,就是借助这些信息经过设计语言的处理来完成与设计受动人群的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视觉信息含盖的方面可以说是上述分析中某方面的综合。视觉信息与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人的潜意识,人是可以自我暗示的。在很多时候人虽然无法通过很精准的语言描述出他对空间设计的看法,但是感觉已经在他意识中有了结果。
因此,我们在把握某一个空间的设计时尽量能够把握人们被这些信息所影响时的共同的感受,也就是共性,这样才能很自然的表达出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袁广锋工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调查全国1000名中学体育老师,回收有效问卷639份,其人口学特征见表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量表该量表为作者自编(2006),共有55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教学信念知识(7题)、教学反思知识(16题)、教学内容知识(17题)、教学策略知识(11题)、教学评价知识(4题)。采用5级评定。总量表CronbachAlph系数为0.9544,教学信念、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CronbachAlph系数分别为0.7665、教师教学动机量表该量表(辛涛,1996)将教师的教学动机分为三个维度:内在动机定向、外在动机定向、外在内化动机定向。本量表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定。本量表中内在动机分量表CronbachAlph系数为0.7789,外在动机分量表CronbachAlph系数为0.7226,外在内化动机定向分量表CronbachAlph系数为0.6033,总量表CronbachAlph系数为0.8443[5]。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简表型)教学效能感(辛涛,1996)共分两个维度: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本量表共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定。一般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6768,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6588,总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6977[5]。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量表(吕国光,2001)由教学满意、环境满意、升迁满意、收入满意、管理满意5个维度构成,共有30个条目,采用6级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6]。教师自我学习准备度量表该量表(刘加霞,2003)由自主监控性、喜爱渴求性和创造探新性3个维度构成。此量表共有28个项目,采用5级评定。自主监控性分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8794,喜爱渴求性分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8896,创造性分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8564,总量表的CronbachAlph系数为0.9418[5]。应用以上量表,调查了全国1000名中学体育教师,调查之前对一些术语进行了解释说明,明确要求调查对象做出唯一选择,回收有效问卷639份。数据均转化为标准Z分数,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和Amos4.0在微机上进行数据收集和储存。首先分析了4项个人心理因素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性,接着以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与其个人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基础,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分析结构模型的通径系数推断不同心理因素对教学知识影响的重要程度。
结果与分析
教学动机、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自我学习准备度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关系研究了4项个人心理因素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性,结果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4项个人心理因素均与与其教学知识5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个人心理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影响的结构模型以上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与其个人心理因素的相关关系。但由于相关分析自身的弱点,它不能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相关分析的结果可能掩盖了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与其个人心理因素之间的真实关系。基于以上原因,以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与其个人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基础,对由逻辑分析得到的“个人心理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影响的理论结构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取得了模型的各项参数(图1),各项拟合度指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表6),这说明笔者模型是可以接受的。由图1可知,4项个人心理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不仅有直接影响,有些还有间接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结构模型的通径系数(表7),影响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学动机、自我学习准备度、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感。其中教学动机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最为重要,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它还通过影响自我学习准备度、教学效能感和教学工作满意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产生间接影响,这种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更强。自我学习准备度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直接影响较强,通径系数达0.53,它通过影响工作满意度对教学知识产生的间接影响较小。教学效能感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有直接影响,它还通过影响自我学习准备度对教学知识产生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仅有直接影响,影响程度较小。上述研究结果证明,教学动机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最为重要,自我学习准备度次之。因此,当前体育教师教育机构应加强体育教师教学动机的形成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调控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职前和在职教师的教学动机和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动机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对个体行为具有发动性、维护性和调节性作用[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动机的表现形式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行为。同时,教师教学动机的定向又决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7]。因此,研究教师教学动机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鉴于自我学习准度度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重要影响,各级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量的时候,应注意为教师的自学和提高留出一定的时间,使教师逐步具备自我学习的精神与方法,使学校成为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最佳环境。尽管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小于与教学动机和自我学习准备度,但毕竟与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外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教改的欲望、课堂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另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显著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学生的学业成就越大[8]。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勤率与流动率的重要因素[6]。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教师工作积极性又是影响教师教学知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素。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只有在了解教师工作满意状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引起教师工作不满意的问题,才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其教学知识的提高。认为今后教师教育机构应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的监测及其形成机制、干预手段等的研究。目前我国对教师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只是学术界的一种研究,其应用价值还远未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重视,国外对这些方面的监测已成为常规性的工作[8-10]。
临床资料200例患者,男93例,女107例。年龄55—73岁。患者按心理状态不同,有以下分类:
1临床分类
1.1恐癌型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文献资料分析,7%-10%的老年患者对口腔疼痛和粘膜异常均易联想到是癌症。情绪紧张和压力增加心理负担,贻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1.2恐惧焦虑
到口腔科就诊,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只是程度不同。因为老年人机体对疼痛承受的能力降低,担心钻牙、拔牙是否疼痛。术后是否出现胀痛感染,镶牙是否能恢复正常咀嚼等。
1.3观点陈旧型
“保全”思想作怪,认为“牙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拔除,拔一个全口就会掉光”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的,牙痛和松动是上火和衰老的表现。对牙痛不是病的错误理论根深蒂固。一般能挺住就不去医院或自行口服消炎止痛药而延误治疗时机。
1.4孤独,自卑
老年人就诊,尤其是无亲属陪护时,担心治疗时间和次数是否过长过多,担心治疗费用是否会增加子女负担。部分人受经济条件限制被迫放弃口腔疾病的治疗。总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或“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因而焦虑不安,或认为自己已老时日无多而无需治疗。
1.5多疑
由于老年人或多或少因内分泌的改变产生和遗留下更年期综合征的反应,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怀疑,对医生诊断和治疗采取不信任态度,表现为怀疑是否收费过高,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怀疑器械是否消毒干净。
1.6自尊心过强
这种情况多见于在职或离职退休的老年干部,因为长期受到别人的重视尊重,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求受到特殊待遇,习惯性的命令和否定医护人员的工作。
2应对措施
2.1要消除老年人的恐惧心理和焦虑热情接待来就诊的每一位老人,认真倾听老年人的诉说,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归转和愈后,以便让其了解治疗方案。通过延长沟通时间让患者慢慢习惯口腔医院的就诊环境,带领去看正在治疗的其它患者,观察其他患者的反应以消除紧张情绪。让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治疗时的过程及愈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达到治愈目的。
2.2消除孤独感,自卑感在治疗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解释,注意语速和音量,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动作轻柔,器械轻拿轻放。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诊疗时间,劳逸结合。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休息时间和次数,多聊轻松的话题。交代好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尽量争取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对他的关心重视,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悲观情绪。并在治疗过程中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消除其悲观的自弃心理,焕发积极的心境,从而达到医患协同的治疗目的。
2.3尊重病人老年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医务人员应当关心和体贴病人,要给他们同情和谅解,像尊重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使用尊称,如“刘老”“王老”或您。上下楼轻轻搀扶,做到体贴入微,关心备至,态度和蔼,言语亲切。检查,诊疗操作要轻柔,耐心解释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并稍稍提高音量以便老年患者听清。
2.4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在医生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应该根据病人就诊时间特点,经济条件及其它个性因素科学合理地帮助病人制定诊疗方案。我们提供的必须是正确的,易于理解的,合适的,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当患者充分了解并获得了自己病情地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地建议往往是一致的。当然,医生在向病人解释预定方案的时候,不要忘了把诊疗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些诸如诊次间痛或者牙裂等情况预先告知老年病人,并告诉他们怎样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2.5积极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更新陈旧观念让老年患者了解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重要性让其了解身体疾患能够在口腔中有所体现,而且口腔疾病也同样能够引起其它疾病。在老年这段特殊时期,健康的口腔决定着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进而影响着机体的健康,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这段时期一定要积极做好口腔健康宣教,使其自觉接受口腔保健与治疗,达到防治两全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结论
人口老年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总趋势。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是生命过程中各器官退行性改变的综合表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牙科患者的比例与日俱增,老年人的口腔疾病开始得到重视。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要求医生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准确无误的治疗原则征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任和配合。解除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及顾虑,帮助调整心态,使口腔疾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尽管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所患疾病与病变阶段也各异,但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行为、语言、态度、表情、有责任适时地满足患者需要。对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治疗除具备老年口腔医学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知识。这体现了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价值,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DouglassCW.解析和处理看牙恐惧心理。口腔健康报道,2002,12(1):11.
二、双因素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广义的薪酬除了包括狭义的薪酬以外,还包括获得的各种非货币形式的满足。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好坏,一个良好的薪酬设计方案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的薪酬设计更为重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源对象少,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随意性的进行员工的薪酬的分配,这未能充分的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的重要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尤为不利的。
1.基于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从保健因素方面的设计,主要是工资水平、同事关系及上下级关系三个方面来激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保健因素的薪酬既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又能依靠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根据当地的薪酬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增加员工的基本性工资报酬,再用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实行浮动工资就是奖励性工资,形成基本工资+浮动提成的工资形式。二是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优化主要有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对工作物质环境的改进主要是从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便利性两个方面来着手,舒适度就是要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美化优化可以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情,便利性是指在工作环境中要能时刻满足员工的生活工作的需要,人文环境的建设要从办公室文化建设上来增强员工之间的感情,建造上下级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共创一个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基于激励因素的薪酬设计。
激励性的薪酬设计,更多的是要注重酬的设计,主要有成长空间、成就感、责任和使命、尊重等四个方面。只有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才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增强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形成凝聚力。一是营造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工作机制。成长是指广义上的成长,既有个人成长,又包括企业的成长。个人成长就是要学习成长,给每个员工学习的权利,可以定期举行业务演练、培训、讲座等等,各种方式只要是能够从内在真正让员工获得成长,就可以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企业的成长就是要通过对员工的成长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而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让员工的自我成长和企业的目标相统一共同成长。二是设立良好通畅的员工晋升渠道。职位的高低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判定标准之一,保证良好畅通的晋升渠道,结合员工的能力与岗位实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进取能够保证正常的职位晋升,职位的晋升能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并且能内心的价值实现上不断内化工作热情和工作激情。三是设计能充分发挥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主人翁精神的行为。针对不同的员工的自身特点分别给与其不同的任务,并且要保障每个任务对员工具有挑战性并且具有可实现性,这样当员工努力完成任务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应当对于完成任务的人给与认可和表扬,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四是建立员工参与决策的制度,也称之为授权激励,给与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能有效的内化员工内心主人翁的心态,可以对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力。
三、双因素理论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物质和精神双因素理论启发我们,要提高激励的效果,一定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的整合到企业的薪酬体系中。设计出一套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的薪酬体系,只有保健因素的薪酬设计或者只有激励因素的薪酬设计都不能对企业管理实践起到真正帮助。单一的激励因素设计在短期内对员工的激励可以有效,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是无效的激励方式,只有将保健和激励两个方面的薪酬设计整合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才能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二、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多数人对音乐天生就有兴趣,小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爱唱歌、爱跳舞,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希望。音乐老师抓住这些特点,在音乐课中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歌曲,或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歌声和趣味盎然的音乐活动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在教会学生如何识谱、如何打拍子的同时,我还通过这首歌醉人的旋律和令人奋发向上的歌词,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进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低年级学生中,边用音乐伴奏,边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带领学生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甚至是玩过家家,营造一种快乐而又和谐的氛围,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趣味无穷,又让他们觉得集体生活的无比快乐,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形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择手段,甚至打诨耍泼的事都做得出,不达目的不罢休。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廉,什么是耻;哪些事可以做,必须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每一级学生,我所教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把这首歌的旋律、歌词的内涵详尽地诠释给他们,告诉学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强,才能立足于世界。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有效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大胆自我表现的能力
中学生绝大多数能够大胆的进行演唱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而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胆怯、害怕、不敢唱等心理问题,总觉得自己唱的很难听,怕同学笑话。有这些反应的学生,往往存在心理障碍。在音乐教学中,要采取先语言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多唱,“唱的不好,也没有关系。同学们的笑声是善意的,不是恶意的。”其实,有时候唱跑调了大家觉得很新鲜,具有戏剧效果,只要多鼓励,绝大多数学生会慢慢克服心理障碍,慢慢参与到全体音乐活动中去。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名女生,上中学一年多不敢在大家面前演唱。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训练、鼓励、和耐心的心理疏导,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给大家献歌了。当时我很激动也很高兴,同学们感觉到很惊讶,她自己也露出了自信和幸福的笑容。从此,她能很自信的上台演唱了。
播音主持人的第二种心理能力,是理解力。在心理学中,所谓“理解”,指的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理解又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直接理解是没有中介思维参与、由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而实现的理解;间接理解则是借助前人经验或个体过去的经验,通过系列化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而实现的理解。播音主持人对于自己所主持的节目的各个要素,包括思想内容的题材、主题、形象、事件与艺术形式的体裁、结构、语言、手法,以及情感、风格等等,都必须有全面正确的理解,然后才能很好地完成主持任务。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也就是说,主持人自己弄明白,受众才能够明白;主持人自己有感悟,受众才能有感悟。我们曾看到许多播音主持人由于对自己所主持的节目缺乏必要的理解,结果使所主持的节目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甚至弄出许多笑话。前些年央视有一位颇为走红的美女主持,主持足球节目,由于她对足球缺少必要的理解,结果不知所云,甚至说出许多外行话,受到广大受众的吐槽。这一教训,我们应当牢牢记取。要提高自己的理解力,播音主持人就必须刻苦学习,广收博采,尽量做到“万事通”。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式各样的节目,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对于临时主持比较生疏的节目,则必须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功课,以确保自己所主持的节目顺利、漂亮。
Discussion on the factor of happy mind in learning Chinese
Zhu Wei
【Abstract】The factor of students’ happy mind includes teachers’ language mobi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elf imagination as well as students’ self discovery and self consciousness. In learning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rouse students’ happy mind and emotion and then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 in Chinese.
【Keywords】Chinese learning Joviality factor Teacher
青少年对歌星、影星的崇拜,可以到如痴如呆的地步;中老年人对(地方)戏剧的喜爱,可以到如醉如迷的地步。崇拜之余是学习、模仿,喜爱之余是情不自禁地哼唱。尽管两方面崇拜喜爱的对象不一致,但原因却是一致的:对象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因而对崇拜、喜爱的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上述情况一样,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肯定在心理上对该学科抱有偏爱、喜悦,以至在行动上执著,进而在思维上也表现出某种快捷、感悟。这种心理上的愉悦感,直接激发人的热情,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进而对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心理愉悦则是产生兴趣的基点和土壤。伯恩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引起心理愉悦这个根本因素则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学习中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应当引起教师重视。现实情况是,尽管教师强调语文是“工具”,是“基础”,但不少学生仍对数、理、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对语文学科则由畏难、淡漠以至到消极厌学。这固然有重理轻文的社会心态的影响,学生自身看重不同科目见效快慢的急功近利思想因素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畏难恐惧,兴趣淡薄,恐怕还与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
没有了学习时的愉悦心理,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心理滋生的只是对被动的逆反,语文学习、课堂听讲则成了纪律约束下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是对语文学习的消极厌弃。既然孤立呆板的“工具”论、“基础”说引不起学生的思想重视,而心理愉悦却与兴趣息息相通,作为语文教师,从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可以有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可以是某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也可以有偶然的机缘使学生自我发现而产生兴奋、冲动。它可能始于一次深刻的谈话或课堂提问、口头表扬,也可能是在一次成功的考试或试验之后,或者是一次通俗的知识讲座,或者是一次生动的专题报告等等。总之,从心理愉悦因素的产生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愉悦心理是大有天地可为的。
教师让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堂。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但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心理愉悦的过程。不可想象,一节僵化死板的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时的愉悦情绪,恐怕连原有的一点热情也会消磨殆尽。所以教师备好一节课,演说家准备一次演讲,实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过,如何引起心理愉悦以增强听讲效果。语文教师尽可以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融知识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及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于教学,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轻松自然的性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愉悦情绪;用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形象表达的生动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活生生的举例,揭示语文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激起他们的占有欲。这激动愉悦情绪与强烈的求知欲、占有欲,自然会萌生出对本学科浓厚的兴趣。所以,心理愉悦情绪应算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之外的一项副产品,从提高学习兴趣出发,这种愉悦情绪的培养不但不应忽视,还要在备课、授课环节中由不自觉变为自觉。
对学生心理愉悦情绪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调动之外,教师本身的形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是其外部形态的表体,而是一个教师教学态度、教学风格、课外风范和外表形象的综合。这几方面和谐,学生会在完美中产生一种愉悦;如果出现反差,学生会在失望中潜滋出缕缕沮丧。学生更看重的是前三者而不是后者。一个教态严谨,教学风格轻松自然、生动活泼的教师,课外又能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关怀备至,那么,即使他的外表形象有什么缺陷,也抹不去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辉煌。他的平易亲切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的愉悦亲近感,有时甚至会把他的衣着不整、外表邋遢当作一种风度。这说明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教师作为师长与他们相处中那颗坦坦荡荡的心。在这坦诚的心灵交流中,学生产生了平等亲切的心理愉悦,由人及“科”,怎能不对这个老师所教科目产生偏爱、发生兴趣呢?抛开教学态度、教学风格、外表形象不谈,教师的课外风范应更注重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如果和蔼而不亲切,平易而不近人,则教师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个偶像;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缺乏平等亲切。那样,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充其量是“公事公办”式的知识传递与接受,很难产生轻松愉悦的冲动。
1.2方法
1.2.1不安全因素分析对照阶段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将不安全因素总结如下:①人员素质因素。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容易出现未及时了解到新生儿需求的现象,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共有7例新生儿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达标而发生不安全事件。②人员配置因素。护士的排班制度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压力,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5例新生儿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不良事件。③质量管理因素。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质量监督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对不安全事件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共有6例新生儿由于质量管理不当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2护理管理在观察阶段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及工作责任心,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护理管理人员的预见性意识;②根据工作需求优化排班制度,并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③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流程化,并落实工作责任制;④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比,并做出相应奖惩处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个阶段新生儿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手牌丢失、皮肤划伤、发生感染等不安全事件的新生儿数量;同时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阶段45例新生儿发生手牌丢失的数量为2例,发生皮肤划伤及感染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例、0例,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7%;对照阶段新生儿的资料显示,共有5例发生手牌丢失,2例皮肤划伤及1例感染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7.8%。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阶段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阶段的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两阶段新生儿护理满意率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
3.1.1人员的综合素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的能力发挥,使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下降;且医疗器械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护理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出现能力不一现象,导致人员的协作状况出现不和谐现象,不利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1.2人员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由于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一时段内入院患儿数量的增多,进而出现人手不足现象,增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且晚间护理人员的数量与白天一致或更少,极易导致晚间护理工作出现纰漏,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1.3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不具有实效性,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责任界限模糊,容易引起争吵。同时,交接班模式的混乱,还可能造成资料丢失,使新生儿的对应资料混淆不清,造成安全隐患。
3.2护理管理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