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3 23:57: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供应链金融服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供应链金融服务

篇(1)

供应链金融,其主要是指基于某一上下游供应链出发,在相关商业银行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共同引导下,由商业银行对该供应链的管理情况与核心企业信用度、实力等进行审查,然后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其本质上属于一种融资模式。而从我国现有供应链的实际情况来看,除开核心企业外,其上下游基本属于中小型企业。因此,对于大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来说,主要是在审查核心企业信用度、实力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向相关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前期布局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其中,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以及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等属于我国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驱。其中在2006年,由深发展所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进入市场,其在基于制度、物流金融、产品以及信息与组织管理等平台的支持下,完成资源的有效统筹,面对市场集中推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新业务;同年,浦发银行开始面对市场推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接过一年,在整合原有工作经验与基础的前提下,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新服务理念。相对来说,其更加容易把握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有效提升服务范围的同时,也更为符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大提升了供应链利益方的盈利空间。根据一份统计显示,深发展在推行“供应链金融”方案后,其产品不断创新与推行。目前,其货押融资、票据融资以及能源金融等业务在我国相关领域中均居于领先地位,而其相关分行在根据总行的要求下,已相继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例如,对于广州分行来说,其特色产品为“能源金融”服务业务;而对于上海分行来说,其特色产品为“汽车金融”服务;对于大连分行来说,其特色服务为“粮食金融”。

3.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过去一年的质押融资态势较为严峻,在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压力下,大部分产品出现严重过剩的问题,加上行业自身风险较大,资金链条较为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多个行业的供应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进而造成经济纠纷增多,破坏供应链自身的诚信体系,其从贸易商传导生产商、供应商,从我国内资银行影响到外资银行。

2014年,信用体系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而波及到整条供应链的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他企业存在账期较长、赊欠越发严重化以及透明度较差等,再加上相关企业自身进行重组、人员的变更等,都影响到供应链条的信用程度。例如,去年所出现的上海钢贸事件,其恰恰体现联保体系下的弊病,在企业互相关联串通的前提下,一家企业向银行贷款,而其他四家企业担保。相对来说,在贷款一百万时,其他企业可以补偿,但是当数额达到一亿元时,一出问题整个供应链瞬间崩溃,对供应链金融服务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最近几年的电商融资一直处于市场的“风口浪尖”。例如,某知名电商所注册资本为两亿元,而其实际运营资本却远达四千多亿元,这之间明显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不过其依然属于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方向。

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

1.金融业和物流业的融合

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来说,其业务创新需要依赖金融产品的真正创新,而在我国物流大融合、大发展的背景下,如果银行资本与物流业可以有效结合,那么其所能创造出业务将囊括多个领域。例如,订单、保单、电商、贸易、应收账款质押、预付账款质押、进出口项下质押以及互联网等融资模式,另外还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担保品管理、保兑仓、保理仓、融资租赁等等。相对来说,金融和物流在服务市场上都属于一种交易中介,其中金融属于付款中介,而物流则属于一种付货的中介,因此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双方属于一种双赢的效果。

2.金融和物流对电子商务融入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交易平台搭建的过程中,也需要担当着重要融资工作,因此对交易网站平台进行经营时必须具有融资与物流功能,从而为买卖双方进行有效的融资工作。而我国相关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面对市场的需要,已经相继推出相关面向电子商务的融资服务产品。因此,在金融、物流以及电商越发紧密联系下,市场必然会出现新的业务形态,例如网上交易、网上融资以及网下交付等业务还存在较大的空间。相对来说,电商转变了人们的交易方式,实际交易摆脱以往时空的限制,而交易环节也大大缩短,而碎片化的交易订单充分体现了中小型企业的销售空间,完全符合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质要求,是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3.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

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其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相关金融活动,避免传统金融活动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影响,大大减少以往通过金融企业所完成的交易成本。其具体体现在网上银行、个人对个人(P2P)网络借贷、电商融资、基金理财、第三方支付、市场担保贷款等。例如,基于非金融机构来说, 余额宝属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最为成功的一种方式,其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看中大部分网络交易平台企业需要资金的有效沉淀。当然,其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供应商同意延期回款,具有大数据、小微贷的特色,因此不会对相关企业提供一次上亿元资金的贷款。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网络银行属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向,就针对工商银行来讲,其网络银行业务已经占据全行业务的78%左右,平均每分钟就产生四十万笔左右的业务。

4.大宗商品在线交易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商家对顾客(B2C)的电子交易中,零售业已经取得明显的成绩,但是对于大宗商品来说,其电子交易平台经营较为冷淡。而基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来说,由于其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以及市场前景等处于良好的状态,完全符合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方向。而在实际工作上,一定要突破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而积极引导大宗商品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的发展。(1)解决线上交易量较小,买卖双方依赖传统交易形式;(2)解决政府对远期合约交易的限制,提高上线交易吸引力;(3)为相关成熟企业的系统开发与运营提供必要的融资工作;(4)完善市场体系,引导企业的正常竞争;(5)实现与物流实体的有效结合,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并提高仓储运输能力;(6)完善大额交易市场体系,为合同签署与结算提供信用支持;(7)对于大宗商品在线交易中,大部分平台属于企业自营。例如,对于宝钢、鞍钢以及首钢来说,其均具备自身完善的电商交易平台,但是在产品销售上只涉及到自产货物,即使希望基于交易客户出发整合内部供销链条,其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也就无法完成供应链金融符合的构建工作。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来说,大宗商品电商化属于重要的发展方向,突破口有可能存在于先前所提到的金融和物流有效结合上,即融资和货物监管的相结合。

5.在线融资业务的发展

篇(2)

关键词:广西糖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06-02

1 前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蔗糖主产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糖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而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地位举足轻重。广西有33家制糖企业(集团)98家糖厂,制糖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广西有56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糖料蔗种植,占糖业总人口50%左右,有21个县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靠种植糖料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以2007年为例,广西糖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6.7亿元,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3.6%,位居广西工业行业第3位。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型经济产业,如何进行有效融资就成为了制约广西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信贷问题,既影响制糖企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广西的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

2 广西糖业的融资现状

广西辖区80%以上的糖业贷款投向如南宁糖业、贵糖集团、东亚糖业、凤糖集团等大型集团客户。这些集团企业由于信用度高,在供应链中处于绝对核心的位置,银行均给了较高的授信额度。而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措施,企业信用不足,尤其是上游蔗农缺乏相应的信用评级方法,很难取得银行支持。制糖企业的主要贷款品种是流动资金贷款,占整个集团贷款的90%以上,主要用途是收购糖蔗原料环节和作为产成品销售环节的库存资金。同时,信用贷款是糖业集团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据统计,糖业贷款采用抵押和质押方式约占40%,关联保证和信用约占到60%以上,如南宁糖业抵押率就只有9%。伍卫(2007)认为这必然将种植风险、糖厂生产风险、下游公司的市场风险集中在集团企业,同时放大集团信用,银行贷款给这些糖业集团后的贷款能否及时归还很值得关注。

制糖集团在得到贷款后,会将贷款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生产用品,蔗农可以凭借合约申请得到这些生产用品,费用将在甘蔗交收后进行结算,这其实也是一种预付款形式。制糖企业为了鼓励蔗农进行甘蔗种植,往往是低息甚至是无息发放这些预付款,但是制糖企业却背负着巨额贷款带来的巨额利息,这就给制糖企业增加了很多运营成本。在近几年糖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制糖企业的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的收益,银行却由于政策的原因还是持续向制糖企业输送资金,这同样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广西糖业想要得到健康地发展,银行想要从制糖企业的贷款中获得利益,就必须解决制糖企业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

3 农业供应链金融

自从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后,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就吸引国内银行从业者、学者们的目光。黄安妮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部的交易结构,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以真实交易为基础,以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依据,以未来现金流为还款来源,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的企业提供包括封闭授信支持、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

与主要面对工业供应链的传统供应链金融产品相比,农业供应链以其独特的供应链特点另外形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张艳婷认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类似,农业供应链链条包括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生产前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农业产品的生产环节、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农产品最终消费环节。银行则是对这个农业供应链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就是加工销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为整个供应链链条不同节点的企业进行授信。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比较晚,2006年深圳银行才第一次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尤其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更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各商业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企业的间接授信来实现的,这种授信方式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基础的,在保障贷款资金的用途的基础上还能防止逆向选择行为,同时,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还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国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业务类型。

3.1 仓单融资

在仓单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不以融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或信用记录作为发放贷款的主要考察对象,而是根据抵押物的价值来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所以企业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就成为银行进行授信的主要依据。在农业领域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等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因此仓单融资就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中主要的业务类型之一。

3.2 承兑汇票保贴

承兑汇票保贴即销货企业将其现在(或将来)基于其与购货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承兑汇票保贴的实质就是银行通过收购债权的方式对销货企业提供融资。在一般的农业供应链中,风险就从制糖企业转移到成品糖收购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要减轻很多。

3.3 反向保理

反向保理是指银行和资金实力强大、信用情况好的优质的大农业企业签订协议,对供应链上有供货关系的农户提供保理融资。这是最能体现供应链金融理念的融资业务。这个模式的运行方式是由核心企业签发应收账款凭证给农民,农民向银行以这应收账款凭证作保申请贷款,农民用所贷资金组织农业生产,产品成熟时将产品转让给核心企业,票据到期后,核心企业向银行付款冲销农民交付给银行的应付账款。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使农民获得可所需的生产资金,又能够在不增加产品收购商的贷款压力下保障其货源,还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共赢。

4 广西糖业实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4.1 蔗糖产业供应链

糖业供应链链条上的实体包括了蔗农、制糖企业、经销商、用户和物流公司等。一条完整的蔗糖产业供应链通常始于蔗农,止于糖产品的最终用户。目前制糖企业的物流主要还是在蔗糖成熟的季节向运输公司租赁大车来运输甘蔗,而供应链上的物流最佳方式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承担物流工作,这样会使得制糖企业运输成本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糖厂不需要对每一个大车司机都分配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只需要告知物流企业整体的运输方案,其他就可以由物流企业来布置每一辆车的工作任务,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都较高,制糖企业不需要担心运输过程中出现太大的问题。蔗糖产业供应链是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整条供应链的主导者是制糖企业。作为蔗糖产业供应链上的核心,制糖企业连接了蔗农和与最终消费者相连的糖产品经销商,制糖企业往往事先与蔗农签订购买合同,并对其进行甘蔗生产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帮助蔗农们种植好甘蔗,到了甘蔗收获季节,糖厂则以商议好的价格收购成熟的甘蔗。

4.2 糖业供应链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的供应链比起来,糖业供应链有以下特点:

(1)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更紧密。传统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并不密切,往往核心企业有很多个供应商可供选择,当上游供应商需要贷款的时候很难让核心企业出面为其作保。而农业核心企业与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则紧密得多,尤其是制糖企业与蔗农的联系十分紧密。制糖企业的蔗区是由政府划分的,在很多年内都不会发生变动,而蔗区内的蔗农种植的甘蔗往往也是供给同一家制糖企业。而且蔗农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购买肥料、种子等生产用品,这一部分的贷款制糖企业可以提供担保。

(2)贷款具有季节性。传统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是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短缺,这笔钱银行贷出去后比较难以判断什么时候能够回款,这也是造成核心企业不愿意为上下游企业作保的一个原因。而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农民所种植的作物是有季节性的,银行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回款,而且现在很多农作物都是作为期货被估价的,银行也方便判断农作物的价格。

4.3 目前开展糖业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困难

糖业供应链链条的紧密性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可是目前针对糖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却鲜有出现,目前制糖企业融资所运用到的还是传统的融资模式,这给制糖企业跟银行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供应链金融难以展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糖业供应链之间缺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甘蔗成熟后制糖企业是向运输公司租借运输车辆进行运输,甘蔗运输过来后就直接进行榨糖,产成品也直接放在制糖企业的仓库中进行储存。这种模式下银行很难对供应链的物流情况进行监督。

(2)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型产业,在政策上是受到特殊对待的。即使在糖价持续走低,制糖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几个大型的制糖企业集团可以以相对容易的方式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一般的农业供应链链条上,核心企业是与上游的中小型企业合作,并不是直接与零散的农户进行合作。而糖业供应链链条上,制糖企业作为核心企业是直接与蔗农进行合作的。这样分散的农户会大幅增加银行的信用评价工作。

5 糖业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出现的比较晚,发展还不充分,尤其是农业的核心企业还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核心企业,农业的核心企业往往要配合上游的农民或者养殖公司来进行加工制作,因此对于是否能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复制到农业中来以及如何复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很多商业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角度并未把农业供应链金融作为单独的信贷业务进行开展。而糖业供应链金融要想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还要针对广西糖业的现状进行改进和创新。

5.1 “制糖企业+农村合作社+银行”模式

对于有条件的蔗区建立“制糖企业+合作社+银行”模式,蔗农通过合作社形式对种植甘蔗的土地进行流转、整合,由每家每户单独种植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化和规模化管理。然后银行与农村合作社签订协议,以农村合作社代替农民作为承贷主体来申请贷款,制糖企业提供连带保证责任。然后农村合作社与制糖企业签订甘蔗购销合同。银行再与制糖企业签订协议,由制糖企业协助银行将农村合作社贷款本息从甘蔗收购款中代扣,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封闭运行。农村合作社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物流中转站代替对甘蔗的运输进行监督。这种方式方便银行对糖业供应链上游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

这样的模式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对于蔗农来说,这样的方式将他们从土地解放出来,因为广西是一个多山地形,农民分到的土地并不都适合种植甘蔗,很多农民将甘蔗种在坡上,用平整的土地来种植水稻之类的农作物。这样的种植方式不利于管理,在收割的时候也不利于用机械收割,只能用人力进行收割,这就增大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和劳动时间。如果统一在一片较为平整的土地上集体种植甘蔗的话既利于管理,又利于机械收割。对于制糖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稳定了原料基地,降低了财务成本,便于实施低成本战略。对于银行而言,这种模式在低风险的条件下,开拓了新的业务品种,增加了客户群,差异化经营策略得以实施,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5.2 “制糖公司+银行+蔗农”模式

对于土地极为分散、难以建立农村合作社的蔗区就采取“制糖公司+银行+蔗农”的模式。农户与制糖企业签订订单;然后农民向银行提交制糖企业开出的应付账款凭证,银行为提交应付账款凭证的农户发放贷款;待收割后,农户按照订单向制糖企业出售甘蔗,而制糖企业按订单收购甘蔗,然后制糖企业直接打款给银行冲销那些应付账款。这就是典型的反向保理业务。

这种模式利用制糖企业与蔗农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以合同、协议等方式作为支撑,实现资金流在制糖企业、蔗农、银行之间封闭运行,在保证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缓解了蔗农融资难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制糖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银行的风险。

5.3 “制糖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蔗农”模式

当前,农业风险保护体系的缺少是农业供应链资金使用的最难跨越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防范农业供应链的资金的体系风险,组建农业风险保护体系。这需要保险公司参与到整个糖业供应链的监管过程中,随时对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政府需要加强对方面农业问题的关注。这个模式的运行方式可以参照国外较为成熟的成果:中央财政和地方性财政按比例提供专项资金,交由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进行分配管理;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为蔗糖行业和其他农产品提供保险。

保险公司的进入使供应链上制糖公司、银行和农民所背负的风险大为减少,而且保险公司也能拓展新的业务产品,实现各方的互利互惠。政府的介入也能加强蔗农的种植信心,增加种植积极性。

6 结语

糖业供应链信贷模式,研发设计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顺应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拓了金融服务的创新。通过充分发挥资金的驱动作用,以利益为基础把糖业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广西糖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融资困难的问题,有助于广西“甜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武平.供应链金融在广西蔗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12):46-49.

[2]伍卫.对广西制糖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构想[J].广西金融研究,2007,(3):29-32.

[3]黄安妮.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52-53.

篇(3)

物联网的兴起使人类能以精细、动态的方式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利用物流、信息流实现风险防控的思想本质相同,因此,随着物联网在实际运用中的逐渐深入,物联网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根据Michael Lamoureus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由多方机构参与,包括金融机构、核心企业、链上企业、物流仓储机构以及连接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供应链金融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机会,取代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以相当于“团购”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中小企业可以将未来货权、应收账款、未来销售收入作为质押商品实现融资,甚至凭借在供应链中信誉获得无抵押融资。

在该运作模式中,仓储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质押物监管活动,与银行、中小企业联系紧密。质押物监管必须借助强大的信息平台和精准的监管流程设计,保证对符合银行要求的质押物进行监管。在加强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联系的前提下,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朝着不断延伸链上金融服务长度方向发展。物联网能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将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加强供应链上下游更多企业间的合作,整体上提高供应链信用资质。银行通过物联网同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机构合作,全面“可视化追踪”把握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大大降低操作风险。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一)物联网概念、结构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一种网络。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跟踪,而且能够实现对企业透明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

在物联网中,通常使用RFID(自动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包括前端的射频终端和后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射频终端包括读写器和标签。标签用于存储所标识物品属性的信息;读写器作为信息采集终端,利用射频信号对标签进行识别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通信,将RFID与Internet相结合,将读写器安装到任何需要采集信息的地方,通过Internet全程跟踪贴带电子标签的物品,这样所有物品和Internet组成了“物联网”。RFID最大的应用领域是供应链,同供应链有共同目标。

(二)物联网在供应链中架构

供应商运行物联网依靠分布在各企业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器连接。信息服务器既要保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又要对来自物联网内外的查询进行身份鉴别和提供信息服务。根据服务供应链这一构想,在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其布局分层化。第一层,RFID应用管理系统存在于生产商或运输商等底层的服务器中,负责传输物品的生产、流通信息;第二层,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格式的数据过滤和标准化处理;第三层,提供数据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图1是物联网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通过RFID 的无线通信方式,读写器读取存储在电子标签上的数据;经过中间件过滤掉重复读取的数据后,生成事件序列,传送给企业应用软件;企业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访问由电子标签信息指示的信息服务器,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银行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获得企业产品流、资金流等数据,并据此分析企业融资前后经营情况。图1中的RFID标签存储容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计。

物联网优化供应链企业成员融资过程

物联网辅助银行对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客户向银行申请授信,在以往,除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公司章程、财务报告等纸质证明材料之外,还需要提供一段时间内的企业购销合同、抵押物信息,如库存、房屋。若银行通过物联网接口,进入其管理系统,查询近期企业经营信息,由此决定是否对企业用信,省却了企业收集、整理用信资料时间。

物联网加快贷款审批速度。一般而言,银行在受理一项业务后,通常要至少一个工作周的时间来审核业务的可行性,业务团队从亲自并且多次走访收集待授信客户的信息,到资料整理与洽谈、申报审批、签署合同及至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相应专职人员处理,加上客户属于中小企业,关于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更多,增加沟通时间。所以,如果物联网在企业中被运用,银行通过物联网掌握企业更准确的资金流、产品流的情况,将极大减少人力成本、沟通时间。

物联网提升贷后管理效率。贷款审批通过后,银行对货权进行严格审核复核,然后通过物联网内部系统加强管理,减少人为管理环节,降低操作风险。

物联网中电子感应器用于检测货物保管状态。当感应器感知抵押物存在质变风险时,及时向信息管理系统发出信号和通知客户。这方便银行快速判断抵押物的状况,决定是否重新进行价格核定与跌价补偿。若总跌价超过银行最低授信额度,且借款人未追加质物或提供新的担保,立即宣布授信提前到期,在与客户沟通后,采取拍卖等措施出售质物,偿还贷款。RFID监管客户提货。在物流仓储现场安装RFID电子监控设备,客户一旦提货,通过物联网传递信号,由银行发出提换货指令后,仓储监管人员根据指令发货。

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督企业贷后经营。物联网如同一台监视器。银行在线实时监控授信企业日常结算与现金流状况,结合仓储机构提供的抵押物的信息,共同对授信企业的经营变化与财务状况予以掌握,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银行借助物联网获得优质监管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经营单位,其中,与物流仓储机构合作,负责抵押物的监管,对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物流仓储机构,使银行方便监管链上中小企业抵押物。RFID技术可以使银行与物流监管机构间采用信息系统协同传输。这种方式取代传真、电话、纸张等点对点的传统传输方式。相应地,通过RFID技术,企业和银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抵押物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每一环节,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物流监管仓库的阅读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从整个集成供应链看,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准确度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恰好解决银行难于监管问题。图2是融资环节中的仓储监管流程。

从图2可以看到银行授信前,必须经过很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完成,延长业务办理时间。而物联网的使用,可以协同管理供应链上的企业同仓储监管机构的交易,极大的节约办理时间。尤其在仓储交易、抵押交易环节,物联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银行与链上企业达成交易后,银行将来自企业的抵押物交予合作仓库。由仓库负责保管抵押物,并定期同银行核查抵押物的货值。例如,当抵押物入库时,装在仓库门口的RFID扫描抵押物,接着,读码器扫描银行和企业双方签订的抵押单据,检查货物数量是否与单据匹配。车上的每个抵押物上都装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它含有一个惟一标识该抵押物的产品电子代码(EPC)。货车驶出仓库时,门口的RFID识读器启动这些标签。于是货物“苏醒”过来,并自动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上“注册”自己信息。运输到合作仓库,搬运工直接将抵押物入库上架(通过RFID识读器,仓库的库存系统自动记录入库信息),库管人员从物联网系统确认此次存货量,同时抵押物信息传递到银行系统。

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物联网辅助供应链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供销企业从提交融资申请到放款,企业从补充保证金到去监管仓库赎货;供应链成员企业工作采用全流程电子化处理,替代纸质合同、盖章、传真、电话等线下繁琐工作,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费用。据统计,仅银企传递单据的快递费用就可节约99%。

此外,核心企业要全面快捷掌握本企业和供应链成员的金融业务信息;供销企业能及时掌握额度、融资、结算、质物等信息,便于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生产、销售进度等;物流企业可以准确获得核心企业、供销企业融资、质物出入库、商品价格等信息,有利于提高监管水平。供应链金融运用物联网后,能使核心企业下游客户利用存货融资的范围大大拓展,如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半成品等。同时,银行在财务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可以提供若干中间业务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服务;也可以针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帮助它们分析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找出融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最优方案并协助其实施。

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服务早已出现在国际银行业,在近几年,它广泛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创新原供应链金融产品,将其广泛用于微型企业中。但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狭窄,没有突破传统信贷方式,且受到信息不对称、银行观念落后的影响,极大地阻碍该金融服务的使用。物联网能巩固供应链伙伴合作关系,增强彼此间凝聚力。基于物联网的思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专注于对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2.鲍旭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9)

3.李 ,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5)

4.陈达文.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可视化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

5.夏泰凤,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11(6)

6.丘永萍.物联网助力供应链金融发展[J].金融科技时代,2011(3)

7.孙其博,刘杰,黎 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33(6)

篇(4)

根据双方的协议,京东的供应商可根据与京东签署的销售合同、货物单据、保单及京东的确认文件,在第三方保险机构投保后,获得中国银行的融资。此外,京东还表示,将以自有资金为供应商提供部分融资。目前,京东已累计融资15亿美元,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处获得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

京东首席战略官赵国庆对与中银北京的合作表示相当的期待,他介绍称,京东现有供应商超过1万家,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合作,能够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供应商加快资金流转。中银北京分行行长张金良也是踌躇满志地表示:“希望中行、京东商城、供应商三方加强合作,把这个业务效率、规模做起来。”

无独有偶,苏宁电器也在近日公告,称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苏宁电器有限公司与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3亿元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此前,苏宁已通过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服务业务。

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器双展金融服务的背后,是电商将原本立足于用户竞争的“战火”烧至供应链,未来各大佬围绕这一新的竞争领域的争夺必将更加激烈。

京东的金融野心

根据京东商城的介绍,其金融服务包括B2B和B2C两部分。其中,B2B部分对供应商提供投/融资服务。融资服务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融资等,投资服务则包括协同投资信托计划、资产包转移计划等。

在这些融资中,供应商可根据与京东签署的销售合同、货物单据、保单及京东的确认文件,在第三方保险机构投保后,获得中国银行的融资。京东商城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资金的发放由银行来完成。据悉,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年化利率低于阿里小贷。

除了面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投资服务外,京东商城还计划向普通用户推出金融频道,包括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保险、理财、黄金、信用交易等。

实际上,京东商城此次在金融领域的发力并非首度尝鲜。就在11月,京东商城收购网银在线,悄然“入侵”第三方支付市场。据本刊记者了解,网银在线到目前为止已与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银联及农信银在内的80多家金融机构有合作关系,开通了300多个银行结算接口,支持互联网、POS、手机、电话等多种线上线下的终端支付形式,以及银行卡、外卡、电信卡等各种支付工具。京东商城对其收购之后,在获得宝贵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支付体系,对用户信息和用户体验的掌控能力将会更强,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就表示,京东推出供应链金融是在其已经构筑的生态系统中为商家提供服务的一部分。

业界猜测,京东商城下一步或许会在用户池和商户池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利润率高的衍生产品,金融服务也将很有可能成为京东商城的支柱业务之一。

卡位供应链

无论是京东商城,还是苏宁电器,它们开展金融服务都绕不开一个共同的劲敌——阿里巴巴。

2010年,阿里小贷公司在杭州成立,打造“平台+小贷”的融资模式,利用众多支付宝注册用户所产生的巨额在途资金等资源,由合作银行提供贷款服务。截至2012年6月,阿里小贷已为13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260亿元。今年7月20日,阿里小贷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以此计算,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一年将高达惊人的3.65亿元。

阿里小贷在过去两年中赚得盆满钵满,这也让阿里巴巴在未来的布局上对金融有了更多倾斜。在今年9月的网商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提出阿里明年的“平台、金融、数据”计划,再次将金融列为发展重点。

阿里小贷赚得满地流油,但对广大的中小卖家而言,由于信用担保凭证出具困难,获得融资并不容易。此外,中小卖家获得融资的成本也是相对高昂。阿里小贷单笔金额一般在5-100万元,由于卖家规模小,风险较高,年化利率通常在18%左右,高出基准利率30%以上,这也让很多中小卖家感到“压力山大”。

一边是阿里的金融服务对平台供应链和生态产生了强劲的黏性,同时自己还获利颇丰,一边是由于其商家的限制,阿里小贷的金融服务还留给后来者不少的想象空间。如此境况之下,京东商城和苏宁在同一时间杀入这一战场就比较好理解了。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金融借贷需要信用凭证,其往往和支付、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紧密对接,京东商城通过供应商在支付、物流上的数据和凭证进行抵押担保。这意味着供应商一旦要申请金融贷款服务,需要在物流、支付上与京东进行深度对接,因此很难脱离京东生态。到那时候,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供应链的重要黏性环节,更是物流、支付等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供应商而言,届时将不再是选择哪家平台进行合作,而是要加入哪个供应链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这才是京东商城和苏宁的最终目标。即只有牢牢控制了供应商,才能有资格和底气向阿里巴巴叫板。

未来的烦恼

某种程度上看来,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确实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7%-8%的年利率不仅低于阿里巴巴,也远低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行的约20%的年化利率。其次,新的服务平台大大加快了供货商的资金回笼速度。据介绍,过去供应商从备货到最后从京东拿到回款,一般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平台的核心产品“应收账款融资”则大大缩短了这一周期,供应商在完成对京东的送货后即可与京东对账,核对无误后,京东给银行发出指令,银行将货款金额提前给供应商结清。今后,供应商最快可在提出申请后一天之内就获得融资。如此高的资金周转率,自然能够帮助京东商城赢得更多供应商的青睐和依赖。在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看来,京东推出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近半年以来,京东与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越来越长,这对于小商家而言压力颇大,而京东的金融服务可以缓解商家的资金压力。

毋庸置疑,京东商城依靠统一的物流服务与规模较大商户的入驻,信用凭证较容易体现,可通过物流单据获得融资。然而在支付环节,无论是网银在线还是供应商金融服务平台,与阿里系相比,京东仍处于劣势。

业界更担心的是,京东商城在开掘一系列金融产品同时,也将可能面临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

篇(5)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证券机构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文章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提出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概念和供应链协调的主要内容即信息和服务资源协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独特的模型;推拉结合型运营模式及较短的供应渠道等,并给出了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1-0045-05 收稿日期:2008-07-12

当前,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经济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业成为投资的最大热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刘丽文,2004)。任何一个服务业企业不能包纳服务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选择合作联盟。正因为如此,服务业企业需要将部分服务产品外包出去,并通过供应链模式为顾客提供世界级的服务产品。因此,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供应链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金融业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行业,在服务经济时代中将更显重要。至2007年1月23日为止,上海及深圳两间证券交易所开户的股民总数达到了8093.41万户,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邢精平,2006;祈斌等,2006)。金融证券行业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客户的服务行业之一,如何提高金融证券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对服务的提供进行有机的整合管理成为了制约国内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金融服务行业不断地应用新技术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虽然我国许多金融机构目前正在寻求新的途径以改善企业间支付系统和提供的服务,但是尚有许多金融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服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最近几年,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服务供应链问题(Ellram and Wendy,2004:wlaart and Kremper,2004;Margee et al,2006),但仅Klein(2004)研究了服务供应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而目前在国内,服务供应链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陈小峰和李从东,2004)、旅游服务(黄小军和甘筱青,2006)和物流服务等行业(金立印,2006;阳明明,2006;刘伟华,2007),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将服务供应链管理应用到金融证券服务市场。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本文拟将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到我国金融证券服务市场,以优化我国金融证券行业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结构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

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集成服务供应链上的各成员,协调服务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以更好地满足最终客户需求,从而增强服务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供应链管理要求链条上的企业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全过程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业是一个产业链短、参与单位多、客户直接参与的行业,实现服务供应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做一个界定。

本文认为,所谓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Monetary&Security Service Supply Chain),就是通过整合金融证券服务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以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企业的一条服务于最终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服务供应链,金融证券交易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等相关企业基于契约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多层次合作伙伴组织,如图1所示。

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它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集成与优化利用的思想,是一种现代企业集成化组织和管理模式。由图1可以看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贯穿于主体、中介体和客体之间,表现为服务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具体如下:

1 中介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中介体主要是指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交易市场的组成部分,包括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证券销售、投资咨询、开户、证券买卖、结算等服务,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的发行销售以及配股派息,证券交易所除服务集成商角色外更表现为服务平台的提供者。

2 主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主体是指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唯一最终客户,其投资证券的要求均通过服务集成商给予的服务得以满足,其服务满意度是衡量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 客体。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客体是指其提供的服务产品,即交易市场内进行交易的股票和债券。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下,证券交易所在交易市场内各公司之间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起到了联系各组成部分的纽带作用。通常,证券交易所通过集成相关服务项目形成满足投资者多方需求的整体性组合服务产品,再把组合服务产品提供给投资者。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内容

1 信息协调。整个金融证券市场中的各类信息对于各主体的投资决策及最终收益结果都存在直接影响,所以信息在此强烈表现着其价值性。因此,各主体对于金融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都存在高需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商要求服务集成商提供市场的宏观整体信息,以便其进行输出的金融证券服务的合理规划。如决定发售股票债券的数量以及进行上市的具体时间。而投资者则寄望证券公司能够对交易信息即时披露,并且对市场动态和专业交易推荐等信息进行主动输出以利其作出最佳投资决策。此时,服务集成商需要对市场上的所有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以及更新。

通过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各主体对于信息的要求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上市公司需要的信息作为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间相互合作的输出结果,由众多服务集成商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并分工处理以得到。同时,分工协作地整合信息资源更简化了服务集成商的工作,减少成本,缩短信息输出时间,投资者对于信息时效性的高要求更轻松地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2 服务资源协调。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所涉范围十分广泛,金融证券服务的对象亦十分多样,因此造成对服务的需要差异大,服务资源亦因地区差异存在不均衡情况。而对于服务对象而言,服务的高质量尤其重要。故此,利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合协

调作用,于统一平台下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分散且混乱的服务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能够达到输出统一的高质服务效果;同时,利用不同服务集成商的专业化服务优势,整合输出整体质量更高的专业金融证券服务。通过对服务资源的协调,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能够有效解决因地区差异及服务资源分布差异而产生的输出服务差异的问题,较高程度地满足各种金融证券服务对象。

二、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独特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模型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服务供应商(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目标是通过输入战略层面的指导,利用证券交易所(服务集成商)的专业集合服务输出世界级的金融证券服务以满足最终投资者的需求。而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管理主要体现为证券交易所进行的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上市计划安排、证券销售及买卖以及投资咨询服务等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这种模式实质上亦是将金融证券服务所包含的正向供应链以及逆向供应链进行集合,从而为最终投资者提供全面、整体性的服务。

(二)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营模式

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当中,推动型的运营模式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响应速度的高度要求,而能够提供快速反应的拉动型运营模式却带来了服务供应商难以接受的高成本。因而,构建基于“推式”和“拉式”思维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也就是说,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前(即证券公司一上市公司一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阶段)。可采用推动型供应链运营模式,即按照对证券金融市场的预测进行服务产品设计及输出;而在金融证券服务出现差异化之后(即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一投资者阶段)则可采用拉式供应链,即根据最终服务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做出反应。金融证券服务市场的服务差异点通常出现在服务集成商中间,主要表现为金融证券服务的需求变化较大较快,最终投资者对于金融证券服务多样性的要求较高。而在服务差异点的前后,需求稳定性不一;在推式阶段中,服务需求较为稳定且为大批量,而在拉式阶段,服务需求随着交易市场快速变化,较不稳定且为小批量。

这种新型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运营模式集合了“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的优点,体现了延迟差异的思想,稳定了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服务负荷,提高了金融证券服务机构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三)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依赖于综合型平台系统

在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一直贯彻始终的是金融市场中的证券流通及销售买卖活动,而这些交易活动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证券交易所所提供的平台。由此可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运行需要一个交易平台系统。

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各主体间的联系角度看,平台系统以链接媒介的方式出现并且发生作用。服务供应商通过证券交易所架设的平台系统与服务集成商及最终投资者取得联系,最终投资者向服务集成商发出的服务请求亦是通过平台系统反映,而服务集成商更与平台系统紧密结合,围绕着平台系统的功能而作出延伸服务设计。

从平台系统的构成角度看,平台系统属于综合型,可以细分为交易平台模块及信息平台模块。服务供应商在金融服务供应链中输出服务必须利用交易平台模块,上市公司的销售证券及进行配股派息服务都必须在交易平台中进行。而服务集成商及最终客户则同时利用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证券公司利用交易平台上市公司派送股息红利,也客户进行证券买卖,而投资者的资金也在交易平台中得以运转;同时,投资者不论是通过证券公司提供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还是自行分析从而进行投资决策,归根究底也是在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证券及上市公司信息。

此外,服务集成商进行构建交易及信息综合型平台系统服务是双向性的,贯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始终,平台系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金融证券服务顺利进行的保障。

(四)较短的供应链渠道

与制造型产品供应链相比,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整个供应链渠道较短。由于金融证券市场活动往往是在短时间内发生,伴随的波动也较大,所以,服务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最终客户的利益。另外,服务行业具有客户参与性的特点,此处客户对于服务速度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快速服务要求,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必须在尽量少的环节中运行,这样决定了其供应链渠道必须有别于传统产品供应链渠道,控制在服务供应商一服务集成商一最终客户之间。

较短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渠道优势在于能够使服务集成商更有效地了解客户服务需求,合理设计服务,优化资源整合;服务供应商也能快速了解市场动态,维持较高服务竞争力;亦能够有效提高客户参与性。增加最终客户的服务满足度。

三、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的金融证券服务业中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思想势在必行,但能否达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则需要重点把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及共享性、集成服务的整体性及多样性、服务反应的快速性。

1 综合且共享的服务平台。由于服务平台的使用贯彻于整个金融证券交易活动的始终,同时整个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对于平台系统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作为保证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综合性和共享性。

服务平台的综合性体现为服务平台拥有完善的包含着金融证券交易及其延伸的相关信息的内容。透过统一的服务平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进行的服务信息获得或服务交易都有了统一的行为标准,标准化的活动行为能够保证金融服务供应链系统维持高效率的管理。

而服务平台的共享性则体现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对平台的公开信息具有使用能力。这样能使服务资源公开化和透明化,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对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管理,达到整合服务资源的目的。

2 整体而又多样的集成服务。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强调一体化的运作,集成服务的整体性是实现服务供应链有效管理、整合服务资源的体现,同时也是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而集成服务的多样性能够维持系统的活性,保证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处于较高水平,便于系统管理。

3 快速的服务反应。由于金融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参与度极高,而市场变化速度也极其迅速,投资者服务需求的发生和变更往往出现在极短的时间段内,此时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管理表现为对服务反应系统的快速化管理。快速的服务反应能够有效避免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中出现“牛鞭效应”,即证

券交易服务的订单堆积。

(二)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要更好地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进行管理,仅靠金融证券服务企业单纯地应用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理念是不够的,必须配以符合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求的客观实际,通过内外结合以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因此,在金融证券服务业内对软件设施建设、服务集成商的服务模式定位以及服务方式进行改造,为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提供更为完善的客观条件。

1 搭建“一站式”综合平台,促进供应链集成。金融证券服务业的综合平台需要金融证券服务信息平台及证券交易平台相互紧密结合。而“一站式”交易平台是当前交易所发展趋势,服务层面较单一的“小商式”专业交易平台在当前的市场中缺乏活力,而目前金融证券的衍生品增多,只有产品多元化前提下专业化经营,即提供“一站式”交易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要。另外,在“一站式”的信息平台中,信息平台对于服务需求及供应的信息化处理,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及投资者均能实时监测服务需求及供应,同一信息平台内信息数据的交换更为便利,服务集成商及时对服务资源作出能力协调及计划协调,对服务进行供应链内由始至终的集成,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强调“一站式”是基于目前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金融证券市场的产品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股票、期权或期货交易,投资者存在对衍生品并行交易的服务需要,“一站式”是长远战略发展思路。

2 集成“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金融证券服务企业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服务市场中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准确迅速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能力,这对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意义。证券交易所与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对服务的集成与输出程度,“一站式”服务是服务层面多元化的集成表现,同时亦是内部资源整合后的输出表现。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实现“一站式”服务集成,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首先完成服务集成商内部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再而满足从服务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服务供需的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管理。另外,集成“一站式”服务有利于实现金融证券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企业通过采用功能性专业服务采购,达到规模经济成效、降低成本的供应链管理目标;同时,“一站式”服务集成促进企业内部服务信息流的高效运转,完善内部供应链效率,提高服务输出速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3 自助化服务,提升服务反应速度。服务反应速度作为客户服务满足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金融证券服务领域尤显重要。投资者对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的服务反应要求亦相对更高,其中要求最高的是交易服务的反应速度。为了保证服务反应迅速。金融证券服务集成商链接综合平台,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构建,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让投资者能够以自助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或交易服务请求。金融证券自助化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或上网与金融证券服务终端进行链接,从而实现投资者的服务目的。其优点在于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投资者对服务反应速度的要求,并且通过改变服务方式减少金融证券服务集成企业的人力资源耗费,利用电脑系统加强服务管理,最终降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更便于金融证券服务供应链的应用管理。

篇(6)

摘 要: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是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供应链物流和金融涉及了许多的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类型,它的服务运作模式相当的复杂,而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将供应链的和成性、合作性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三者融合到了一起,从而为了良好的运行提供了很好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3-02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慢慢发展着,然而在发展的脚步声中存在着一些困惑企业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研发的热销产品突然在库房中积压、单位内部资金出现冻结、银行贷款不及时等等.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扩大自己服务范围时,往往只重视物流服务里面的决策而忽视了金融在本行业的决策,也忽略了金融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只重视了生产东西在质量上的提高而忽视了金融业对融资产质量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到了各个生产型企业的良性发展,也在影响着国内各大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打击了物流行业的积极服务性.因此,为了能很好的讨论出加快物流行业物品更好的进行市场流通,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率,减少物流行业之间的费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服务营运模式显得极其重要.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的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的异常突飞猛进,瞬间成为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新闻.

1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理念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指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整体运作的一个过程中,物流公司、货主方、金融单位等上下游通过一起合作完成有效的组织对资金和物流进行的一种协调,为物流单位需要资金提供一定的质押和监督管理、质押进行融资、核算、保险业等将金融业和物流的服务,其中包括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贷款、租售、抵押、保险、存储环境、单据管理、固定资产的评估等等.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强调的是将一种集成化和协同服务里的风险共同承担的一种供应链式的管理理念,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都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该系统通过面向资金流向、物流和信息流三者之间合作一起运作,提供物流和金融两者的服务,满足货物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需要,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外部贸易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减少企业内部出现资金挪作他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与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规章制度,包含面向资金流动的物流融资、物流核算、面向物流的资产抵押、固定资产评估,以及面向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管理系统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中西方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整个资源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资金流动、物流和信息流动性的传播,提高了物流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大大增加,有利于实现银行金融业服务发展的创新、各大物流行业公司内部物流服务进行创新以及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化管理,从而实现三方互赢.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脚步而出现的第三方物流单位并且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物流行业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致力于金融行业的业务,当时物流行业一年的贷款额度仅为3000万元,到20世界中期,物流行业的贷款额度上升为137亿元,平均年增长度达到200%-300%.一些研究物流行业专家指出,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物流行业和金融业的论述、运作模式、融资通仓等方面.研究家首次提出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一起融通服务的概念与运作方法,有些研究家就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出融通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的京城化协同服务模式,面对这些研究家的深刻研究和讨论,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管理理念是适应了21世纪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进行创新提供了新的保障、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面向资金方面、物流和信息化之间三者的合作,在一定基础上提供金融行业的服务,满足与货主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一种需要,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货和物品之间的周转,减少企业出现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出现.在这个服务中心,货主单位主要是指一些需要进行融资的各种各样的供给、生产和自销的单位,这些就是这个服务行业中资金链的需要方,金融机构则指的是能够进行对各种单位提供资金的机构,比如银行、担保公司以及抵押公司之类的,这些就是资金的提供方,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则是指提供本单位的一种抵押物即不动产或者是在仓库中物流服务的单据以及相关部门或者是拍卖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服务方式的中间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既然是中间部门,那么该企业必须实习雄厚,再通过担保和抵押管理或者承诺收购等方式对货主单位出现的融资担保不顺利进行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单位的物流服务,为单位带来了新的货源,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同时也帮助了金融行业提供物流服务和资产之间的管理服务.这样,物流公司即带动了与货主单位之间建立的良好的互信互赢的合作伙伴,拥有了固定的仓储服务来源,又与金融行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给评估价值企业提供了和质押监督部门等中间服务,通过三方面的协同服务合作,增加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增值,也让三方企业达到了互赢.

2 在资金方面的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中与资金方面相关的业务,主要包括物流行业的抵押融资、物流双方结算、物流保险等.在这些方式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为货主单位提供了资金的融资、核算以及保险等服务,三个单位进行共享集成的一种信息化服务,在应对资金方面的流动环节中,通过合作,实现自身效益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在存货的抵押融资中进行协作管理是指企业在自己的经营范围里生产累计的库存商品提供抵押而取得金融行业的贷款支持.一般是由金融行业派出固定的、有一定资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间单位,根据该企业经营范围的需要对抵押的库存物品进行监督管理,从中协调该库存物品的市场流动性和资金融资的流畅性等等.存货抵押融资主要适用于能保证正常生产需求的的库存商品数量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流动性很大而且资金回收率极强的单位.存货抵押融资协同运作的过程是指货主单位用本单位所有的库存商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抵押申请,物流企业主要负责对抵押物品进行质量是上的验收,市场价值评估记忆监督管理,根据这些调查向金融行业提供出该单位的贷款抵押证明文件,金融行业在收到文件和物流行业出具的货物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后,按照规章制度对货主企业收取一定的抵押库存商品费用,该抵押物品具有资产的抵押特性,在抵押期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正常销售.第三方物流作为货主企业贷款的中间方,必须确保货主单位账号的正确性,以便金融行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到账时间.货主单位利用货物的销售所得款对金融行业进行还款,物流企业在此承担相应担保人责任,如果货主单位无法偿还贷款或者无力偿还,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整个供应链库存商品抵押过程中,货主单位即获得了金融行业对其的融资,提高了本单位的资金的流动性,减少和避免出现单位内部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物流企业也带来了许多增值服务,提高了本行业的利润,金融行业在放款融资中获取了一定的利率,实现了供应链里共同赢利的理念.

3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中,物流业在抵押物的选择和验收上对货物进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规章管理制度.为了避免风险,物流行业在对抵押物的种类上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限制,要选择出市场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存储环境简单、变现能力大、不容易变质、规格准确明了、方便计量的物品,例如黑金属、米面油、布匹、棉花等.物流企业在收到抵押货物时必须派专门人员对该物品进行严格的验收,面对合格没有异议的抵押物,物流企业和货主单位共同协商出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报告发案以及费用等等.之后开设专门的仓库进行对抵押物的保管,货主对该仓库进行背书交给金融行业并提出贷款申请、金融行业申请成功后,签署一份贷款合同与仓库合同,按照抵押物品的价值做出一定的比例放款给货主单位在本金融行业所开设的监督管理账号.

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合作执行抵押保证书后,对抵押的货物的保管附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如果货物在抵押的过程中出现丢失或者损坏都有物流企业进行赔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接受了金融行业的委托,对货主单位抵押物在抵押期间进行供应链全程的一种严格监督管理和控制,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对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并且在抵押物变卖时寻找客户源,进行代收货款和运输货物的服务等.

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中,货主单位、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三者之间应该积极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从而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供应链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三者的相互合作下,搭建一个舍用于三者的互联网体系,该体系包括抵押物实时动态查询、抵押物的库存数量报表、物流配送范围汇总、仓库单据的处理、物流行业服务费用的结算等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个互联网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该系统的中心位置,为金融行业和货主单位提供更全面方便的物流服务和的信息传达,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该系统里面强大的数据库,为三方合作企业单位都提供了数据上的帮助,让各单位在有效的时间里实现双方互赢的合作方式.

4 结束语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形成,是从供应链的集成化和协同化与风险共同承担的管理理念出发,为资金需要的货主单位、物流企业、金融行业等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物流扩展服务.通过这三方面的合作,金融行业可以吸收资金,提高授信规模和范围,物流企业增加业务量,扩大物流规模和服务,货主单位通过融资解决了单位资金链短缺而出现的一系列状况,提高规模扩大经营,增强单位实力,创造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实现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协同创新管理的合作与管理,带动三方互惠互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闵嘉宁.加速物流金融业务过程的信息共享协同服务[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13(1).

(2)彭白颖.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物流金融与物流业协同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何卫萍.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篇(7)

供应链指的是围绕企业产品生产而存在的销售、生产以及供应等方面的环节。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资源的控制,以原材料的采购为起点,生产出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再将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至采购商或消费者手中,用户、零售商、分销商以及制造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这个结构也就是供应链。供应链也是一长歌当哭资金链、信息链和物流链,各方面的资源的供应链中都处于一种不断增值的状态下,企业与经销商的收益也来自于这里。

供应链金融指的是商业银行依照用户、企业在金融需求方面的具体特点,为用户以及供应链企业提高相关的金融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服务方案。该服务方案包含产品终端使用者、下游企业、上游企业以及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比如信息服务、理财以及结算等。根据供应链早期的营销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也就是我们学说的‘1+N’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一方面要处理某一个企业在金融轻及融资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处理供应链体系下不同企业之间的融资问题。由此可知,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可以处理中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中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和特点

工商银行:从2010年开始,工商银行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于核心客户与优质客户,以应收款为基础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相关的融资性业务在供应链服务过程中进行。借助银企互联以及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需要核心企业提供信息管理服务,同时也包含结算服务、融资服务以及会员管理服务等综合。用户在通过网上银行可以自由地、灵活地申请融资额度,完成订单确认、上传、查询、还款以及提款等操作。

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以不同供应链特点专门设计了10款面向核心客户与优质客户提推出的融资企业,具体包含保单融资、仓单融资、电子商务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国内保理以及金银仓等。

中国银行则根据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具体需求,从核心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不同投资方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包含订单融资、通易达、融易达以及融信达等。中国银行所推出的各种供应链产品本质上忙于融资性质的产品,有着比较强的专业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

1.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融资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相关的金融服务方案。所制定的服务方案已经涉及到资金流服务、信息流服务以及物流服务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金融创新,用户在多次渠道方面又有了新的选择,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要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篇(8)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推进,将实现客户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户、新账户,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通过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客户忠诚度;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链式营销服务平台,实现资金体内循环,带动对公存款、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中间业务及个人业务等的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综合收益。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和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为链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满足核心企业优化产业链条的需求,围绕产业-金融-链条,建立覆盖境内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户、线上线下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一体化、自动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四化”目标,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水平。

(一)服务平台一体化

建设客户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户体验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供“投资-融资-结算-管理”的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供应链业务一点接入、条线联动机制。

(二)业务操作自动化

对外,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平台)合作,整合双方资源,通过系统对接共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或平台上的交易客户,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金融服务。对内,商业银行业务受理电子化,银行子系统交互友好,实现贷款受理、尽职调查报告、业务申报,合同签约,贷款投放还款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服务模式专业化

制定供应链业务专项政策和产品管理办法。组建供应链金融专营团队,整体解决客户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链条成熟、完整且链条企业较多的核心企业(平台)进行营销拓展。

(四)风险控制差别化

设计单独的供应链企业评级评价体系,创新整个链条进行整体授信机制,建立供应链融资预警平台,给予专项的信贷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特点,实现经济资本占用精细化参数设置,探索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个性化、灵活的风险补偿和风险缓释方案。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融资线上化趋势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顺应了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深度整合,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在线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

网络供应链融资在银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开启了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服务模式方面,银行与核心企业双方平台融合为一个新平台,“三流”数据全面共享,流程齿接、信息实时交互,银行深入了解每个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为核心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服务。在业务模式方面,整合银行与核心平台资源,在贷前客户准入、贷中交易信息确认、贷后风险预警、逾期处置等各环节合作发挥双方优势,链条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和交易数据增信,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解决资金问题。在业务操作方面,银行与合作企业(平台)、物流、保险、借款人等互联互通,信息数据自动驱动业务,全流程在线方便快捷,提升银行集约化经营能力。在风险控制方面,运用交易、物流、保险等相关数据信息,自动预警、远程视频监控、共同控制风险。

(二)链式营销趋势

从营销单一企业向营销整个链条转变,“一链一策”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产品,开展链式营销;转变服务理念,由简单的银企关系向协作发展转变,改变传统的企业提出需求、银行提品的合作模式,转为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业务信息及数据,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础上,为整个链条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融、协同发展。

(三)专业团队服务趋势

篇(9)

银行是否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与企业的综合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有着密切关系,但现阶段大多中小企业实力不强,偿还能力较低,有的甚至没有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偿还能力低和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则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和信用度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减少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银行的帮助可以帮助供应商减少库存成本,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银行在运行中实现共赢。

一、供应链金融的简介

(1)关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对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全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以缓解产业链中各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正常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并利用银行资金与企业合作,使银行和产业链中各企业共同持续性的发展,创建良性互动的生态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服务体系的创新,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不再以单个企业的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作为主要参考,而是注重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的中心企业来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并通过贷款及金融服务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支持。

(2)供应链金融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起始于1999年,当时深圳发展银行为了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的束缚和自身资金的不足,通过核心企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的运营情况,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深圳发展银行的发展,随和,供应链金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主要有:企业在未经银行允许的情况下违反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贷款合同,私自将贷款获得的资金用于其他交易或投资,严重影响企业的还贷。企业利用贷款获得收益后故意隐瞒,甚至谎称其亏本,严重影响银行的利益。企业贷款后对资金利用不充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对企业和银行双方均造成严重损失。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进行恶意贷款,拒绝还贷,逃避责任,使银行利益收蒙受损失。

三、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

由于供应链金融存在着很多道德风险和隐患,这些道德风险与隐患严重影响了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找到道德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

当企业申请贷款取得银行的同意并得到贷款后,企业有两种选择:履行企业与银行间的贷款合同,按时还本还息,这样,银行与企业的博弈终止,此时,企业与银行可以共同发展。企业私自违反合同,谎报盈亏,甚至逃避责任,拒绝还贷,这种博弈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如果银行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当中,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成为了一种博弈,在这种博弈中,银行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可能利用这些优势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银行若不对企业进行监督控制,银行自身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坏,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与隐患。

四、防范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隐患的策略

结合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联合: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对企业的经济处罚,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或拒绝发放贷款,另一方面,联合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他银行对企业施压。这样,银行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履行贷款合同。

(2)提高监督检查的技术和频率: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监督技术,时刻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降低监督成本,还可以提高监督效率,及时发现企业的违约情况并予以控制,减少银行利益的损失。

(3)充分利用合约的法律效应:银行应充分利用贷款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应,利用法律手段制约企业的违约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与隐患。

(4)限制贷款额度、提高利率,减少损失: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限制其贷款额度,也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减少因企业违约对银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2]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3]吴美华.我国金融领域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

[4]何俊德,杨诚.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 .

篇(10)

在线供应链金融引领信息化条件下产融创新共赢

大会首先对在线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宏观介绍,强调“争取使2014年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元年”。

在线供应链金融引领信息化条件下的产能创新。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双核驱动”,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面对面,必须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才能达到二者的融合发展、共赢发展。而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息化条件下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推进载体。金融全面开放、信息化发展普及、金融与信息服务业的本质趋同,再加上互联网业和金融业企业家们的共同推进,使得2013年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对金融业创新带来了金融电子化、跨界融合、创新引领三个层次上的影响。其中,在线供应链金融属于第三个层次,推动向信息主导、按需金融、甚至智慧金融的方向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大变革和创新,它优于原有的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创新特征有九个:总架构上从1+N走到了N1NM的状态、互联互通、上下一体、风险可控、在线实时、按需金融、资金高效、合作共赢、创新变革。在线供应链金融也是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蓝海和制高点,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金翅膀。

在线供应链金融推动产业产融共赢。“在线”二字使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和量的变化。互联网冲击着金融业传统的思维理念、服务模式、业务模式;互联网的创新彻底改变了风险领域和风险控制的级数,使得供应链金融能够真正的在线上有一个可以实现的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正在进行增速扩大,任何企业或者都要寻求在新的经济增长常态中如何更好地发展,对采购、仓储、物流、分销等上下游企业分销链条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建立敏捷的供应链,降低内部的供应链成本,毫无疑问是更好的、必然选择的路径。然而,技术条件不具备难以满足企业和银行迅速增长的动力。需要完善的地方至少有三个:进一步的拓展应用的领域、进一步升级服务模式、进一步的丰富参与的整体。

在线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升级

在线供应链金融促进服务商整合创新,助力跨界电商加海外仓创新模式的形成。在打造跨界电商和海外仓业务模式的时候,供应商融资难的问题是一大难题。通过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跨境电商联合多家银行为国内的生产工厂提供应收帐款在线保底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为会员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助力企业的发展。跨境电商与银行合作,进行电子信息的交互,让上游供应商供货,为全国的产品供应商提供全国共享的全国承保保底服务。它的特点是低成本的底价无担保,快速高效,24小时及时,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的供应商都可以在易单网说申请贷款;对内支持供应商,对外支持海外买家卖家,此外会员就获得更加优惠的信保汇率,同时在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借助客户咨讯渠道,可以评估它的咨讯状况,保证产品出口的安全。在线信保助推了跨境电商加海外创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与跨境电商的结合,推动了跨境电商在海外仓储的形成。

篇(11)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服务,其所起的带动商业银行业务增长的引擎作用越发显著。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抓住了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不再将目光聚集在单个个体,而是放眼整个供应链系统,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由此,供应链金融续写了现代金融发展的新篇章,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和盈利的重点业务之一。

一、供应链金融概念简介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界定。立足于本文的研究内容,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银行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中心,向上下游企业延伸,为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以信贷为主的金融服务。这种创新的金融服务不仅包括融资,还包括由此带来的结算、理财等现金管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新的收益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结合金融服务和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和融资企业的青睐。招商银行于2002年首次推出网上国内信用证,开始了发展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进程,到2009年其该项业务也发展出3316家客户,产品交易量达1000亿元。2010年底,深圳发展银行开发的供应链金融线上平台也有将近1000户以上的客户。网络化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加便捷和有效率,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流方向。

虽然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只有短短的10几年,但是在各大银行的努力研发和推广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产品品种和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以信贷融资为主,到现在开始尝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结合企业的需求,推出各种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也成为了国内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是银行重要的经济效益来源。根据申银万国的一份报告预测,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2011年融资余额规模为5.75万亿元,2012年有望达到6.9万亿元,增速约为20%。而就单个银行来看,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其2011年底贸易融资授信余额2246亿元,较年初增长28%。但我国供应链金融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势头迅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漏洞和问题,需要各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才能走得更远。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环境的问题

1.法律环境的不健全。综合而言,我国供应链金融法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第一,关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到的物权和担保问题的记载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完备的法律文件,同时对具体的实施细节缺乏明文规定,使得权益的不确定风险变大;第二,法律规定的动产担保范围较少,《担保法》所规定的动产主要包括“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对于供应链金融经常涉及到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等物权的规定缺乏相关细则;第三,现行的担保登记制度存在不足,容易出现多次登记、重复担保的混乱情况;第四,优先权规则不明确,难以解决信贷人和第三方权益人之间的权利纠葛,无法保证银行作为信贷人对担保物的优先权。

2.金融监管的不完善。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供应链的信息掌握度不高,对风险的监控和评估技术也较落后,因此对于供应链上所发生的金融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缺乏动态的创新的监管模式。同时,监管部门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知不足,意识不到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对供应链金融的专门监管。

(二)技术环境的问题

相比于国外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滞后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一个是缺乏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个环节配套的技术平台。首先,银企共享平台的缺失,使得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获得的信息滞后于市场和企业,容易造成贸易周期和融资期限的不匹配,同时银行必须承受质押物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其次,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方式主要还是手工操作,并没有建立起电子网络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相结合的技术平台,这不仅耗费了较大的人工成本,而且也使得整个业务操作流程十分繁琐和缓慢,增加了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

(三)银行自身的问题

1.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与传统的授信业务不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不再聚焦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等静态因素的审查,而更加注重某项贸易交易的运作情况以及其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银行对风险的管理既包括单笔的交易,又必须关注整条供应链的风险问题。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管理模式,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国大部分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采用的仍是传统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并没有引进对应的债项评级体系,也缺少专门的审批通道,对第三方物流的监管也不到位。

2.缺乏专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部门和专业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都是作为对公信贷业务的一部分,并没有组织专门的服务部门来开展业务,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停留于表层,无法向更专业化和更全面的方向前进。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由于其所涉及对象的复杂性和业务流程的动态化,使得其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多数在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人员都是从原先的信贷部门调转而来的,对供应链金融缺乏专业的认知,不利于银行业务竞争力的提高。

3.产品品种有限,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以信贷业务为主,大多数产品是用于服务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但是这种服务类型是单一的、表层的,并没有体现银行在供应链上应当起到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作用。除了融资服务,银行在供应链上更应该承担的工作是针对供应链的特点,研究和提供综合的全面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流的有效和有序的流动,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完备的齐全的服务体系,才能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对于政府,应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立法工作,完善关于物权和担保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增加对存货、应收账款、仓单等动产的法律规范,明确界定供应链各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担保登记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犯罪行为给予合法制裁,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健康的法律环境。对于银行,在我国法律环境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应该研究和分析应对现行法律漏洞的对策,制度相关的风险管理办法,对于可能引起争议的权利问题要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法律文书中予以明确的界定,尽量减少因法律问题所引起的损失和风险。

(二)加强电子技术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银行、企业和物流公司的信息能够在这个平台出来并得以共享,各方主体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使得银行的资金、企业的贸易和物流的监管能够有效匹配,保证供应链金融环境的公开透明和信息的对称。其次,要加强建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电子操作平台,减少操作成本和风险,提高业务操作效率。通过电子化的操作平台,业务双方可以从网络上便捷地完成各种查询、交易等操作,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无纸化,即从融资的申请、审核和批准到资金的划转和债务的偿还,以及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资金账户的管理,都可以通过电子化操作平台实现。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针对供应链上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要引入债项评级体系,并与主体评级体系相结合,对企业做出最合理的评估;第二,要重视对供应链整体的风险评估,形成对“产-供-销”整个链条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系统,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资金流的回返;第三,加强对质押物的风险管理,这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市场风险的管理,银行要时刻观察质押物市场价格的变动并做出应对措施,以防由于质押物贬值所带来的利用损失,另一个是操作风险的管理,银行必须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选择信誉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防止质押物在运输和仓储的过程中出现人为造成的损失,将可控风险降低。

(四)深化对供应链金融的认知,创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企业,都必须转变业务发展观念,强化对供应链金融的本质认知,开阔视野,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立完备的齐全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体系。银行要改变供应链金融用于贸易融资的单一格局,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和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核心企业与中下游企业之间、银企之间、国内银行之间以及国内外银行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须不断加强,形成一个稳固的完备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

(五)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专业化管理。银行应该建立起专门致力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服务部门,形成一个专业的服务团队,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专业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专业服务部门的建立,有助于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独立的规划、开发、管理和监管,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序进行。与此相配套的,是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即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建立一个全面掌握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团队。

五、结论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但其所取得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它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又一个争相竞艳的宝地,是新世纪新阶段银行业务增长的新方向,是金融创新的成果。随着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作用将日益凸显,供应链金融所带来的效益也更加让人期待。但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存在许多的漏洞,在技术水平、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以及法律建设等内外部因素上都有不足。我国银行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实践成果,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服务品牌。相信在各方力量的结合下,通过供应链金融各主体的共同努力,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莉,耿伟.国际保理业务在供应链前置中的融资创新研究――以我国出口生产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J].物流技术,2007(1).

[2]陈小娟.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研究[D].暨南大学,2007.

[3]刘长宏,王春晖,吴迪.关于创建中小企业“1+N”授信模式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