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开发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铝型材挤压模具优化的主要现状
2.1有限体积法
所谓有限体积法是从限差分法进而一步一步的发展形成的,是在对欧拉描述当中,对空间做的网格划分,并且覆盖在计算区域当中的,它可以把物理量进行对应的存储,再通过质量和动量以及能量的守恒一一列出微分方程,再通过在单元体上把体积与时间进行积分,做到离散形式,再通过这种形式组成一个代数方程,进而得到一个物理量的分布。这种方法在对其计算时,已经在流体力学中应用的比较宽广了,在应用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它已经占到了重要位置。在现阶段,在各个生产环境当中都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方法了,并且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模拟系统,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求解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就得出了一个的分步的信息继承与传递数据。在实际当看出,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模拟出薄壁类铝型材的挤压成形,也表明,该方法是模拟挤压成形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了。在有限体积法的原理下,可以建立一个金属塑性的弹塑性有限元列式的有限体积控制法。而提出这种方法的数据传递,则可以建立一个了复合系统,并且对其数值模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说明了,金属在成形时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塑,所以更有理论价值。
2.2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可以大量的应用在模拟铝型材的挤压过程当中,它的工艺参数、模具结构等一些参数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数值模拟的生产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应用了刚塑性模型的,从而模拟出非稳态等温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的作用包括几个方面:必须要应用具有大变形的弹塑性材料,也可以对角铝型材料进行模拟数值。如果我们是利用二维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它的流动速度,此时,在生产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它的模型结构,对它的摩擦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如果在挤压时,它的数值模拟是截面型材,而我们应用的模拟模具就必须是等价的,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也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铝型材挤压模拟过程常用的软件有Msc/SuperForge、DEFORM3D、hyerxtrude等,可以进行挤压过程金属流动模拟,得到挤压模具应力,速度场应力场分析,温度场分析以及模具应力变形分析。充分发挥了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各自的优势,成功地分析材料流动和模具受力情况,为模具设计及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发展趋势
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限元法可以更好的进行铝型材挤压模拟,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几何形状,并且对材料的性质进行精确的定义,可以确定边界条件与变量状态,可以有效的解决更为复杂的一些难题。通常有限元法应用拉格朗日的坐标,它的网格节点一旦出现一定的程度的移动,就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形,促使网格发生变形,出现交叉问题,导致精准度失灵,这时就必须对网格重新划分、模拟。在网格进行重划时也会存在一些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在传递数据时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所以进行计算时它的精度就是有所降低。此外,因为网格重划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会造成有限元边界节点对模拟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它的几何形状在和边界节点进行脱离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如果应用步长较小,仍然会促使挤压件的形状存在很大的偏差。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对有限元数值模拟也仅限于比较简单的形状。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研究有限元法更为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在有限元网格的三维技术领域,其次也就是要解决怎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网格重划的问题。而应用有限体积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欧拉网格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它的节点是不会任意流动的,不需重划。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所具有的物理环境,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控制离散方程,即它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守恒性,同时确保了它的计算精度。由于这种方法在流体流动以及传热时计算数值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所以把它应用在金属成形的模拟数值,是具有一定前景的。
社区旅游的主要内涵是从社区的角度进行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优化旅游社区结构,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1]。国外社区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在社区边缘群体的机会与福利、居民利益、社区旅游影响、社区旅游游客群体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讨论[2-3]。我国社区旅游基于旅游产业起步晚,其实践和讨论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总结现有社区旅游相关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1)社区旅游开发的利益协调分析。主要考虑社区旅游开发带来的在政府、居民、游客、边缘群体等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调节问题。张伟等基于乐山市旅游规划实践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关系探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4];陈珂等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沈阳棋盘山旅游区中社区居民利益因子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应建立居民参与机制及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机制等建议[5]。(2)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社区参与的核心在于赋权和机会平等,给予各主体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尊重[6],是社区长远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长远发展的主要途径。刘德云结合国外相关讨论,总结出包括象征式、咨询式、物质激励式、功能式、交互式和自我激励式等社区参与的类型,并指出社区参与在旅游规划中的重要性[7]。(3)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的讨论。目的在于建构一个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时域内的规划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形成一个具备综合效益的开发模式。如刘德云所倡导的参与型规划模式[7]、余向洋基于社区旅游连续统提出的徽州古村落社区旅游模式[8],共同强调了社区参与及社区利益调节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现行研究也提出并不存在统一的社区旅游开发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各区域实际,探索符合当地社区旅游及社区自身长远发展的开发模式。
1.2城市设计之于社区旅游
伴随着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城市设计的新研究方向之一[9-10]。现有社区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逐步将社区参与和社区利益调节等内容融入到社区旅游规划设计中,与万敏等在旅游集散为动力去构筑旅游集散区的规划设计[11]类似,其聚焦点主要还在于旅游开发区本身的空间设计,未能通过总体性的城市设计导入旅游开发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社区旅游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城镇整体形象、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等综合吸引力。因此,社区旅游开发并非个别旅游资源的建设,而是城市整体的系统工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也不仅是旅游点的培育,而且还是城镇综合引力的培养。支撑城市设计与社区旅游开发相互联结的理论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旅游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科学的城市设计策略带动旅游开发,可避免单纯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短视行为,综合整体城市规划设计和长远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规划理论则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以可持续为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去带动旅游开发规划,总体性的城市设计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将旅游开发作为城市设计策略下的组成部分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
1.3城市设计策略带动集中安置区的旅游开发
集中安置区是伴随重大灾害、国家重大工程带来的移民现象而设立的区域。一般而言,集中安置区将原本社区中的群体集中安置在新型活动区域,或对其活动区域进行改造,是社区再建设的主体。因此,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和旅游开发是社区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对于集中安置区的讨论缺乏关于城市设计和旅游开发的综合思考,灾后重建的集中安置区研究在旅游开发和城市设计两者间呈现脱离。在旅游开发上有郑柳青等关于汶川灾后旅游重建的“汶川模式”研究[12]、司马志等对北川县国际旅游城镇的约束条件及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13]及张云霞等对绵阳灾后旅游业应对策略的分析[14]等。而在城市设计上,刘利雄就灾后威州主题性城市设计进行了论证[15],孙彤就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和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16]。可见,灾后重建方面的研究分别集中在旅游产业复兴和城市设计模式等焦点,匮乏城市设计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研究。而落脚于灾后集中安置区为主体、以社区为载体的研究几乎没有。伴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重建后的集中安置区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此,在集中安置区的空间尺度上,将社区旅游开发嵌入总体性城市设计中形成社区旅游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水磨镇为研究载体,介绍其灾后城市设计理念及旅游开发过程,为城市设计与社区旅游开发的融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2水磨羌城灾后重建与旅游开发
2.1水磨镇的前世今生
水磨镇位于四川汶川县域西南,距都江堰25km,距成都70km,处于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与都江堰、青城山两处世界遗产的核心地带。水磨镇交通较为便捷,都汶高速、213国道、三江旅游快速通道穿越而过。境内多为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结构稳定,岷江支流寿溪河穿境而过。全镇面积89km2,总人口约2万人,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羌族和藏族约占总人口的1/4。震前的水磨镇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区,高污企业达到63家,工业废气、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同处峡谷的镇中心区域造成较为严重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而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水磨镇面临的问题正如我国千千万万的小城镇一样,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无序建设,产业发展破坏生态,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少数民族特色正在悄然失去。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距震中仅4km的水磨镇受到重创,房屋全部损坏,3/4以上的房屋倒塌,2万人受灾,92人遇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重要基础设施完全瘫痪。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援建小组通过“工业外迁,腾笼换鸟”的战略决策和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策略为水磨镇实现了以家庭小农业、高载能工业转变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结构,跨越式地完成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建成了一座全新的以教育、绿色居住、流通商贸为主的山水环境宜人的服务型旅游小城镇,为在灾后城市设计中导入社区旅游开发、实现产业升级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2.2水磨镇旅游产业发展
灾后重建后的汶川县实现旅游经济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使全镇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1—8月期间,汶川县接待游客374.5万人,同比增长79.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96.07%。在汶川县的财政收入当中,目前和旅游相关的收入增长了15%以上,而在地震之前不到1%。与此同时,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在稳步上升。相较于汶川县其他集中安置区,水磨羌城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世人的关注。2010年4月,水磨镇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在四川灾区唯一授予的“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其后的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其“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的荣誉称号;同年9月,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景区评定,进而成为汶川特大地震后城镇灾后重建中最为成功、旅游人气最旺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特色城镇。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汶川县水磨羌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平均每天接待游客4500余人次,自驾车辆达600辆。
3水磨羌城集中安置区城市设计
3.1水磨羌城的城市设计理念
汶川水磨羌城位于水磨镇规划范围的东北部,南临水磨大道与寿溪河,是灾后水磨镇安居工程的主体部分。在灾后重建中,水磨镇安置区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将各村散居农户集中安置,并在复兴羌族文化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城市设计理念指引下,将传统羌族风貌元素融入重构城镇风貌中,结合旅游开发配套设施,将整个安置区建设成为了羌族文化鲜明的汶川新羌城。
3.1.1复兴羌族文化。羌族文化是羌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世代相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是羌民族最本质的特征。水磨镇灾后重建是复兴羌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契机。水磨羌城的总体城市设计意在重建过程中促进传统羌族文化复活,在新生的城镇空间中再现传统羌族聚落的活力。通过羌族旅游资源导入的方式,促进羌族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认同感。
3.1.2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的过程,水磨羌族城市设计立足于羌族文化,利用羌族山水环境,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在水磨羌城建设和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和文化保育性。以旅游开发为先导,水磨镇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保育生态环境、打造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城镇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水磨羌城的城市设计方法
区别于汶川县其他小镇的灾后集中安置区,水磨镇安置区在灾后重建中并未按村落分片区处理,而是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将之前各村散居农户集中,形成一个集中安置社区,并且统一在河的一岸,在此基础上联结公共空间和旅游景点,形成完整的社区旅游资源系统。水磨羌城的城市设计十分注重传统地域风貌元素的挖掘和提取,并结合水磨镇历史实际,在空间布局、民居体系、特色建筑单体和细部构件的选择和运用上,延承了传统羌族历史文化和公共生活的原型。此外,为迎合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水磨羌城将传统风貌元素通过优化变异、尺度转换、功能置换等设计手段,完成了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与平衡。完整羌城风貌形成了民族特色凸显的城镇风格,带动旅游整体吸引力的提升。在城镇风貌上,水磨羌城安置区借鉴羌族传统民居风格,结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协调统一、民族特色明显的羌寨形象。具体由和谐广场、170幢居民楼、农贸市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余m2。从实施效果上看,设计方案不仅解决了安置区内灾后227户居民的住房问题,还为今后发展震后社区旅游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了提前规划。灾后水磨羌城的城市设计并非仅将灾后重建视为安居工程,而是在城镇空间中导入旅游产业,实现城市设计与社区旅游开发的结合,带动了灾后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集中安置区居住空间改造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水磨羌城模式”(图1)。
3.3水磨羌城安置区导入旅游的城市设计策略
3.3.1依托现有资源。依河发展的水磨镇呈现典型的山水城市形态,在充分研究规划区现状水系的基础上,新修寿溪湖作为导入旅游产业的重要生态资源,为水磨羌城开展社区旅游创造良好生态基底。以寿溪湖为水磨羌城的自然环境,错落有致的羌族特色建筑与山水之间的景观桥头、休闲广场、码头步道等一系列滨水开放空间构成水磨镇最具特色的地段,是水磨镇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通过打造湖面、绿地作为核心景观,建成16万m2的水面和14万m2的绿地,塑造出以湖和绿地为核心的“山地湖滨小镇”的大环境,完善了水磨镇“一心两廊四区”的空间结构。并对整个片区的总体形态、建筑高度、建筑材料、城市色彩、第五立面等要素进行控制引导,使碧绿如翠的山谷、澄静明澈的湖水与古朴美丽的民居相互映衬,形成城市统一完整的形态风貌。
3.3.2利用地形地势。集中安置区的设计主题是“现代羌城”,羌寨选址多位于河谷地区以及河谷两岸半山腰的台地与缓坡,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所以羌族建筑群具有高山立体的、多层次分布的特点,自下而上形成“河谷—半山—高山”的自然形态。规划区内南北自然高差约20m;北高南低,南北纵深最宽处约160m,自然高差约35m。用地北面为连绵起伏的自然山峦,南面临寿溪河,自然的地形地势正好可以用于体现羌族建筑群依山就势的自然生长模式。合理布置安居工程中的建筑单体,凸显羌城的层叠围合感,形成了多层次的天际线以及丰富曲折的临街界面。
3.3.3梳理交通流线。羌城道路既是空间的骨架,同时又是羌城内部的血管。为了延续水磨“禅寿老街”的商业氛围,羌城安置区内的主要道路也呈东西向分布,并且结合山地地形,设计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满足以步行为主的小镇空间尺度要求。安置区虽然以现代居住功能为主,但是为了节省居住用地且符合羌寨聚落的街巷特点,主要道路宽度不应过大,否则破坏建筑群形成的层次感。
3.3.4重构公共空间。震前的水磨镇基本以老街为主要的公共空间,虽然沿河发展,但由于城市建设用地优先,城市建设条件苛刻,单一大街的城市空间结构极为简单,因此震前水磨镇的城市空间规模小,不成体系,且与居住区分离,不易激发人们高品质的公共交流活动。羌城安置区内的开放空间在设计上采用以人为本的概念,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利用主要步行商业街之间的区域形成具有不同氛围的开放空间序列。并根据原地形标高,分段设置多个台地,形成多个高差不同的广场组,其间穿插做水景景观、开放式绿化等,满足安置区内居民的休闲、健身、商业活动等需求,同时服务旅游人群。
3.3.5打造建筑“新羌风”。水磨镇为羌族聚居地之一,打造一座复古的羌文化社区是保护羌族古老民居特色的最佳途径,也是吸引广大旅游者的兴趣所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商住混合用地形式,大部分安置房户型设计为一层沿街商铺,二、三层为住宅,真正实现“人人有就业、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供每户独立建设带底层商铺的联排住宅,合理安排室内空间布局,避免了基地高差形成的室内采光问题。建筑风格吸取羌族民居的主要特点,利用局部退台、坡屋顶、材料对比以及具有民族风情的色彩,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效果(图3)。对于随迁入机构而迁入水磨的居住人口以及部分有住房改善需求的本地居民,规划划定居住用地,建设花园式商品住宅小区以满足住房需求。
4思考与总结
4.1集中安置区旅游导入的优势
4.1.1延承地域传统风貌。集中安置区经由合理的、统一性的城市设计,可充分发掘地域文化元素和风貌元素,将其融入于现代生活,形成地域传统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城市风貌。传统风貌是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在集中安置区导入旅游,可应用城市设计指引传统风貌的保育,延承地域文化传统,实现自然、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2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及布置。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创造环境、增强后劲,反之则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相较于原受灾农户的分散居住模式,集中安置区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图4),能够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完善交通网络,解决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而各类服务设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商业、服务业进驻,增强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上档升级。
4.1.3人口、产业的集聚效应。集中安置区内聚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各色人群,由于乡镇地区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集中安置区内的人口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可以覆盖集中安置区中的旅游服务的不同环节,共同完成旅游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全部过程,在纵向上完成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部要求。尽管在个体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环节的分离,但所有生产、服务环节都集中在集中安置区内,这样更刺激了集中安置区内多种产业发展,繁荣该地段经济,从而提升该地段区位优势,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
4.1.4集中解决就业问题。土地资源是农民的生产资料,承担着农民的生存保障。灾后重建迁入集中安置区的失地农民面临失去土地和土地置换等一系列问题,失去生产资料和生产半径增加将直接减少农民的收入来源,威胁农民的生活保障。震前水磨镇是一个典型的高污染工业小镇,境内60多家水泥厂、铁厂、硅厂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支撑着约1.5万农民一般的家庭收入。而集中安置区中开发旅游产业将产生相当数量的岗位,需要由迁移至安置区内的劳动力来提供,这样既解决了灾后失地农民的就业、生存问题,也加快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退一进三”。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从而要求旅游产品的内涵也必须丰富多彩。从旅游者完成一次旅游活动来看,旅游产品包括餐饮产品及服务、住宿产品及服务、交通产品及服务、游览产品及服务、娱乐产品及服务和旅游购物品及服务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一般称为单项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品系统的要素,并不是孤立地简单组合,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一定地域时空范围内以某种联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二)层次性
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来看,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保存一定的层次结构,上下层次之间发生控制和影响作用。旅游产品系统可以分解为餐饮系统、住宿系统、交通系统、游览系统、娱乐系统、购物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和旅游产品大系统都可具有核心部分、配置性部分、支持性部分、扩展性部分的层次,不同的子系统和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不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构成系统的运动特性。
(三)相关性
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演变规律。旅游产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 它是由餐饮系统、住宿系统、交通系统、游览系统、娱乐系统、购物系统等相互联系的部分所组成,通过系统内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的运转去完成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各自所需的“利益”。各子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求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要具有整体目标观念,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尽量避免系统的“内耗”,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效果。
(四)目的性
通常系统均具有某种目的,要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正是区别这一系统和那一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而目标需要用一个指标体系来描述。旅游产品作为系统的目的应该是给旅游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其功能应该是它能给旅游者带来愉快的旅游经历,要达到这种目的,要考虑产品本身的产量、产值指标,还要考虑它的成本、利润、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各单项产品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各指标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有时是互为消长的。因此,要从整体出发力求获得全局最优的效果,这就要求在矛盾的目标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寻求平衡或折衷方案。
二、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一)保护第一
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让古镇风貌完好无损,延年益寿,永续利用。保护和优化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中,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防止旅游污染和建设性破坏。
(二)协调发展
要通过规划深入研究、精心调控,合理分区,综合开发,使区内古建筑、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和森林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使旅游、生产、居民能各得其所,环境、社会、经济能持续协调发展。
(三)分区控制
为了综合协调发展,从技术上对古镇区域内实行分区控制手段,依据景源评价,将古镇旅游、风景旅游、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等不同主体职能,在用地上明确分区,制定各种不同的保护、利用、开发、管理政策,从而保证一古镇有序运转。
(二)酒店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基础酒店业和会展旅游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酒店的美誉度、知名度和服务水平是会展旅游客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会展业的发展带来的大量的资源和信息流为酒店业带来了市场支撑和新思想、新理念,另一方面,酒店业良好的基础支持给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酒店开发会展旅游产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1、硬件基础酒店具备确保会展顺利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及专业设施,包括酒店硬件服务设施等。主要体现在酒店具有可以满足会展旅游客人需求的多样化需求的客房产品,能提供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展客人需求的餐饮服务;酒店为适应举办多种会议和展览的需要,配备各种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展览厅、宴会厅、舞厅等设施,能够提供各种商务设备;此外,酒店通过建设齐全的娱乐、保健、运动等部门和设施吸引客人。2、软件基础参加会展旅游的客人素质相对较高,而酒店在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上具备独特优势,许多酒店在提供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上都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可以为会展营造高水平的软件环境,在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上都能够提供完善的组织保障。
二、基于产业链条的酒店会展旅游产品供求分析
根据会展旅游产业链中,会展产业链的核心部分以及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共同为会展旅游的服务对象,即包括参展商、参会者和观众为主体的会展旅游者提供资源。因此,基于会展旅游产业链内部的相互衔接以及协同性的统筹安排,其对于酒店会展旅游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当前酒店会展旅游产品的提供也具有一定的缺口。首先,在产业链的左端,会展业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在会展项目的发起、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在会展项目的实施以及会展项目的支持部门都对酒店业的相关产品提出需求。会展项目的发起阶段,涉及到会展项目的策划、开发、以及宣传会展项目,酒店是一地进行对外信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可以承担相关的宣传任务,同时,酒店根据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所的会展信息,及时组织调整相关的会展旅游产品项目,实现旅游和会展的初步互动;目的地管理公司在会展项目的实施阶段,涉及到会展项目的组织和具体执行,包括提供场所、设备服务等,酒店在提供会展场地、商务服务、配套设施上能满足会展项目的多层次需求;会展项目的支持部门包括媒体广告、物流运输、展台设计、保险等众多部门,其中,酒店业在提供客房、住宿、康乐、会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其次,在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部分,以参展商、参会者和观众为代表的会展旅游者体验以会展活动所代替的旅游吸引物,结合了会展业的主体和支持部门所提供的场馆、展会、服务和组织,以及旅游业各层次企业提供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将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核心产业链的效益优化。作为沟通产业链的枢纽和关键部分,酒店业在会展旅游中承担重要角色,既有直接的活动场地提供、组织策划、宣传,也有间接的沟通、协调行业协会及旅行社等相关企业,作为会展客人和酒店之间的重要连接枢纽,酒店业和会展业互为促进,呈现一体化发展,对产品的需求旺盛。再次,在产业链的右端,旅游业通过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六大要素的需求接入到会展活动中,会展旅游者能够在活动中享受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会展活动中的大量人流为旅游业拓展了极大的市场,使旅游活动能借助会展业向纵深方向深化和发展,会展旅游者在承接旅游产业链单向延伸的架构上可以得到更高的价值。此时,会展旅游产业链在给酒店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会提出更高的产品要求。
三、酒店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思路
旅游业和会展业呈现出一体化、国际化的互动发展模式,考虑到当前酒店业自身特点和会展旅游现阶段实际发展的状况,针对复杂的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核心需求,对当前酒店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完善标准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客房产品酒店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充分考虑会展旅游的特点,即客户消费层次高、专业性强,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等特点。在客房产品的提供上应当既能满足整体的同质化需求,提供标准化服务,同时,又能针对会展旅游客人的不同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客房产品,例如针对会展VIP准备的套房、行政楼层、无烟楼层等,并配备相应的设施齐全的客房用品,在保证让客人享受到舒适、卫生的居住、休息空间的同时感受到优质的客房管理水平。
(二)配备风味独特、主题新颖的餐饮产品会展旅游的服务对象更多的选择在酒店用餐,酒店可以结合所在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开发独具特色的餐饮产品。多举办并开发创新多种形式的餐饮活动,拥有不同风格的餐厅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需求。酒店在餐饮上一旦能够形成自身特色,也会成为会展客人在选择酒店方面的强吸引力要素。
(三)建设规格各异、商务设备齐全的会展场地酒店的会议室、展览厅、宴会厅等都是会展旅游活动举办的重要场地,在能更好的满足会展旅游客人的各种商务需求方面,如传真机、多媒体、投影仪、无线宽带等现代化媒体技术设备的投入使用,以及为了适应客人的需求,完善对会议室、宴会厅等相关场地的装修以及扩建,争取在场地面积、商务设备、效率服务上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1)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
2)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为此应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液压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
3)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
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应尽可能不使用氟利昂(空调)、含氯橡胶、树脂及石棉等有害材料。如装载机驾驶室和内饰上使用难以自然分解且对环境有害的工程塑料及其它一些非金属材料都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采购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的使用量。因此在主机设计中一些附属零部件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很重要。
4)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环保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
1)选用低公害发动机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措施或应用新型的环保燃料来进一步降低排放、噪声等,努力适应第三次排放法规要求。
2)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
减振与降噪应该是产品设计中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在装载机设计中,动力装置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就能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后桥设计成中心摆动结构能使后桥摆动中心与动力输入中心重合,很好地减少附加力矩对传动系统不停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在崎岖不平道路上整机各部件相互冲击所产生的噪声。除选择低噪声的发动机外,主机的结构布置或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可以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改进。如冷却风扇可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可单独由液压马达带动,这便于将风扇与发动机隔开并将整个发动机密封起来,从而使噪声不能通过风扇出风口传到外部,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液压管路排列来降低液压油泵振动、阀节流和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可在机罩等覆盖件处设计粘贴吸音隔音材料;可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度对工程机械的液压传动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设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采用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十分必要,这样就可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同时可有效避免液压油在工作中温度升得过高过快,延长换油间隔时间,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采用增压液压油箱,可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箱,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液压系统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液压管路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进口优质胶管很有必要;为了减少损坏软管的废弃量,设计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硬管;对设计过程中只能采用软管并且容易破裂时油液流出而污染环境。
4)系统高效节能的设计
工程机械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用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是研制环保型机械最基本的一环;另外在设计时采用双泵分合流技术、液压负荷传感技术、静液驱动技术等都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1)环保安全关怀型驾驶室的设计
如采用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全密封整体式、经减震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室内配置无氟环保型冷暖空调,并设计FOPS及POPS驾驶室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如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功能集成的单操纵手柄、可调式转向驱动器、全自动换挡装置、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再辅以合理美观的颜色搭配,可大大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缓解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2)自动加脂装置或集中系统的配置
传统的手动加注脂费时费力,而且通常有多余的油液溢出来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制环保型工程机械就能自动定时加注脂的设备,如集中系统就能自动定时给各铰销加注黄油,其加油量经过仔细计算后设定,可很好地保证各销轴得到足够的而又没有多余的油溢出,既环保又方便。另外对于小型机械,鉴于降低设计成本,可采用密封的销轴或使用新型材料的特殊轴套、或设计二级防尘结构等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和内部油脂的排出,从而延长加注油的间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超级秘书网
3)外观美学设计
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应注重外观美学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达到机器的环境的谐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发动机机罩就可进行造型别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整机的标识标牌应精心布置、设计,良好地体现环保特色。
4)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740-04
Developed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Gradnation thesis(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qing, LI Ge-wen, SUN You
(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China)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the actual problems of work, based on the great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net work, this system will make the realization for the annual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system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relative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realization in detail. It points out the detailed methods, which fre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edious paper management procedure. It carries great practicability and scientific value, which enlarges the function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Key words: Internet; Web application; network; JSP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充分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而且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极大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目前适用于各种教育层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课件、考试等系统或平台已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大多平台中的教学系统一般都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设计的,对课程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持服务还很少。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支持服务还少有人讨论,而这一应用恰是目前所需要的。[1]
本系统所研究就利用互联网Web 2.0技术,采用B/S工作模式来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中教师数量不足,选题不规范,指导教师与学生难以及时沟通等问题的。
2 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
2.1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以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的,它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JSP代码可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2]
Java Servlet是一种开发Web应用的理想构架。JSP以Servlet技术为基础,又在许多方面作了改进。JSP页面看起来象普通HTML页面,但它允许嵌入执行代码,利用跨平台运行的JavaBean 组件,JSP为分离处理逻辑与显示样式提供了卓越的解决方案。并且JSP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Enterprise JavaBeans)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进而完成企业级的分布式的大型应用。[3]
2.2 JavaBean
什么是javaBean?JavaBean 是一种基于 Java 的软件组件。其实是一个Java的一个类而已[7]。JSP 对于在 Web 应用中集成 JavaBean 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缩短开发时间(可以直接利用经测试和可信任的已有组件,避免了重复开发),也为 JSP 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伸缩性。 JavaBean 组件可以用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或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以及数据提取等。
2.3 CSS技术
CSS是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简称,中文译作层叠样式表单,它是一种为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提供增强补充服务的技术,可对每一个HTML的置标(tag)做精雕细刻的修饰。它语句、文法简单,只要在源码中插入STYLE语句就可轻易实现页面内任意文本颜色、背景、边框、行距、字距的添删和修饰等功能,就可使网页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2.4 客户端脚本技术
客户端脚本是为操控和显示由服务器端返回的内容而量身定做的。这种方法可以隐藏、显示网页组件,移动或者改变颜色和字体,从而实现对用户事件的反应。显示或隐藏表单是在网页上创建下拉菜单的根本。依据鼠标位置显示相应的窗口支持网页提示功能。
本系统采用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客户端脚本语言是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并在网络浏览器内部运行的脚本语言。它对网页组件的控制是通过文件对象模式(DOM)实现的,该模式是一种实现与网页交互的应用程序接口(API)。[4]
2.5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
1) Web数据库简介
所谓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基于Web模式的DBMS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以Web这种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平台,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Web数据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提供的核心服务,为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7]。
2) SQL Server 2000简介
SQL Server 2000是企业级网络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ODBC数据库引擎提供了与数据库打交道的途径,通过它以及来访问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各种操作。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以及其他微软的软件产品都是通过ODBC数据库引擎,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ADO数据对象模型在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看的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提供了用来浏览不同记录的各种跳转方法,使用微软公司推荐的ADO对象模型将为以后的扩展带来便捷。[10]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研发的目的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使原本繁琐的选题问题简单,快捷,奏效。解放教辅人员和学生。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交的题目,在联网的计算机上随时选择,更改自己的论文题目。教师可以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论文信息,并实现选择其论文的学生信息的打印。管理员有设置限制选题条件的功能。并能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对选题信息按班级,教师实现打印。管理员还应有封闭数据库的权利。
3.2 系统设计思想
本系统利用互联网Web2.0,采用B/S结构开发。由于本系统在Web环境中使用,网站完成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因此,使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技术做为后台数据库的支持,通过基于Web技术的系统开发,保证用户(教师、学生)通过授权可以任何条件下通过网络登陆,实现相关的服务。系统的系统开放性好,架构灵活,便于维护,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指标。[5-6]
3.3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分析
3.3.1 使用UML用例图描述系统需求
该系统用户有三种身份:学生、教师及管理员。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注册,更改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学生不能改自己的用户名(学号),而且学生只有在注册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后才可以进入系统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学生和教师的用户名可以由管理员统一。具体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8-9]
■
图1 学生用例图 图2 教师用例图图3 管理员用例图
3.3.2 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从以上对本系统的分析,可将其分成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后台是为管理员(教学秘书)提供。如图4和图5给出了前台和后台的功能结构图。
■
图4 前台功能结构图
■
图5 后台功能结构图
3.3.3 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本系统主要用到四个数据表:
1) student(学生信息表),该表不但保存学生的基本注册信息,还包含了学生选择了哪位教师的选题(即教师编号和选题编号),主要包括:学号(学生ID)、密码、学生姓名、班级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师ID、论文ID。
2) teacher(教师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教师ID、密码、教师姓名、教师职称等等教师的基本信息。
3) article(论文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论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对应教师的ID、对应教师的论文题目及论文ID等论文基础信息。
4) admin(管理员表),该表用于保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及选题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管理员号、管理员密码、管理员ID、同一教师选题人数和同一题目选题人数,选题的有效时间等内容。
本系统用到的数据表的关系主要有一个,如表1所示。
表1 表关系
■
3.3.4 网站整体设计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采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使用的JavaBean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使用的JavaBean
■
3.3.5 网站结构设计
本系统网站的结构中有多个文件夹,分别存放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文件。Datebas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数据库;css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样式表;imag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中所需要的图片;admin文件夹用来保存管理员相关的页面;student文件夹用来保存学生相关的页面;teacher文件夹用来保存教师相关的页面。
3.3.6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3.3.6.1 个人信息管理
前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用户(学生/教师)的注册信息的管理。注册时必须确保注册用户名的唯一性,因此,在保存注册信息前,需要查询数据表中是否有相同的用户名,如果没有,可以向数据表插入新的记录然后提示用户注册成功;反之,则说明同名用户存在,需要提示用户更改。
后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管理员信息的管理。此信息可作为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系统的通行证,管理员拥有很大的权限,所以更要妥善处理。在这个模块里主要包括管理员登录和管理员密码的更改两个部分。
3.3.6.2 论文信息管理
论文信息管理分成两个用户来完成,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论文信息,更改和删除论文信息;学生的工作则是选择、重选论文题目,查看所选论文题目。本系统可以限制每一个教师可带的学生个数,也可限制每一个题目可供多少个学生来选择。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因为只有教师了论文题目信息,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论文题目中选择。
3.3.6.3 选题信息管理
选题信息管理分为两种用户(即学生和教师)。学生的选题管理功能主要就是对自己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查看;教师的选题管理功能就是查看选择自己论文题目的学生的具体信息,并能够进行打印。
4 系统的特色及优势
4.1 方便、简洁的中文操作界面
本系统的为中文操作界面,操作简单、直观,便于用户理解系统较复杂功能,熟练本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4.2 实用性
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高效率的功能支持,中文操作界面可以使用用户更好地利用母语优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技能。该系统不仅具有较完美的支持功能,同时采用了最优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解决了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实用型系统。
4.3 可移植性
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
4.4 具有二次开发能力
尽管本系统是针对我系的实际自主设计开发的,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4.5 较高的性价比
本系统所需的平台是TOMCAT,该软件为免费软件,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硬件环境所用的计算机配置为P4 3.0,512M内存,40G硬盘或以上即可。
5 结束语
实现学院论文管理信息化,把传统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模式与校园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的方便,高效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传统论文管理模式的水平和效率。既有利于教学单位的教辅人员从琐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捷和便利。
本文从系统分析、功能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全面叙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采用B/S结构,运用了JSP+SQL SERVER技术实现基于Web技术的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开发。JSP不仅拥有与Java一样的面向对象性、便利性、跨平台等优点和特性,还拥有Java Servlet的稳定性并可以使用Servlet提供的API。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指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及安全。本系统比较有特点的是对论文选题的条件也进行了限制。分别分为题目和导师两种限制,不同于以往的选课系统。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本系统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贤波. 网络教学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教育信息化,2006,22(9):32-35.
[2] 曾婕. 基于校园网的多课程并行考试系统[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9(3):22-27.
[3] 王志军, 孙月霞. 基于Web开发的几种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分析与比较[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3):26-30.
[4] 苑晓红, 赵春玲. 基于JSP的B/S结构系统的构建技术[J]. 科技资讯,2006,61(23):17-19.
[5] Royce W.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Watts S. Humphrey.Managing the Software Process[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冯缨.JSP-JavaBean开发模式研究及在网上答题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6(5):25-29.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建设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它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它使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体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就是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为综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企业生产项目部分引入课堂,提供全套的“生产型”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人际和谐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三维动画设计人才的需求。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是职业院校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3.2实践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助于更好的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增加课程面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立足于行动导向体系课程,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参照系,为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新思路。与生产过程配套的课程资源能够将原来的线性教学模式转变成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能够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应变能力与创意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应包括:课程标准、.校内讲义、项目库、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录像、测试题库、实训包等内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推进教学改革,以满足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建立与三维动画设计工作过程一致的学习情境,借鉴三维动画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标准,引入企业的典型项目,构建集生产型、仿真型、创意型三大类型于一体的项目库、编辑能够将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的学习工作页、教学课件和电子书。编写适应三维动画设计师资格鉴定的职业知识测试题库与满足三维动画设计师上岗标准的职业技能训练题库,以有效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保证校内硬资源与校外软资源有机结合,学习技能与仿真生产同步进行,真正实现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并达到零距上岗。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维动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案
5.1研究主线社会调研。调研分析三维动画师岗位的工作要求、任务与职责从而确定三维动画师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为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标准提供依据。生产观摩。观摩企业生产设计过程,分析动画产品的开发流程,研究其普遍规律和行业规则,确定动画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提供参考。项目提炼。研究企业以往工作项目,认真分析并整理出适合用于课堂训练的,流程清晰且有代表性的优秀项目,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做出项目准备。资源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资源设计。分析其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资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三维动画师工作过程的讲义和配套课件。参考三维动画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设计出与职业资格考试相配套的试题库。
5.2具体步骤制定课程标准:组织团队人员研究确定三维动画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校内讲义:根据课程标准精选合作企业的优秀项目,并组织团队人员对校内讲义版式及内容进行讨论。建立项目库:根据企业项目整理集贴图、效果图、工程原文件全部在内的项目库。开发学习工作页:根据课程标准与校内讲义按学习进程编写不同学习情境所对应的学习工作页(包括技术单、资料单、计划单、考查单)。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校内讲义制作特色项目教学课件。编写技能题库:组织团队人员完成本项目的试题库的整理与编辑。录制教学录像:根据项目库内容录制项目制作的教学演示录像。编辑测试题库:借鉴三维动画设计师职业认证标准创建知识测试题库。整理实训包:根据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实训要求编写实训计划、动员报告、实训指导书,并整理所需图片与工程素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23-04
Abstract: How to make a lot of manpower freed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each document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carrying ou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 #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and exploiting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B/S, It is a valid inquiry on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 B/S mode; thesi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1 概述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也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毕业论文的管理是高校文档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也应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进行转变,本文将介绍基于C#和SQL Server 2008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采用B/S的模式,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让繁琐的人工管理工作得到简化。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方便教师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进程。
2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系统登录:该模块负责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各类用户先登录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
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浏览和及时信息。信息内容主要是:通知公告、规章制度、时间安排、论文规范等)。
选题模块:首先是教师“选题”,由院系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查看“选题”,选择“选题”;教师审批学生选题,如果不通过,系统自动删除学生选题记录,学生重新选题。另外,在教师审批前,学生可以改选,学生改选选题时将删除之前的选题。
开题及论文管理模块:选题通过后,学生提交自己的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将自己的论文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论文进行下载修改和上传。
在设计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多次上传和下载,利用学号的主键特性来命名论文文档,实现自动覆盖技术,大大方便了学生教师的操作和管理。
成绩模块: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与评价,学生查看成绩和评语。[1]
3 系统功能实现
3.1主要模块结构
3.1.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是进行选题和论文上传。
选题算法:首先判断所选课题是否已被选,如果被选则选择其他选题;再判断自己是否已经选题,如果已经选题,先删除再选;选题时向课题选择表中插入一天选择记录。
3.1.2教师模块
教师登录后,主要是选题、审批选题、下载学生论文和进行成绩评定。
3.1.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主要是对各类用户进行管理、对教师课题进行审核、公共信息和进行统计分析。
3.2主要功能的实现与分析
3.2.1登录及加密
各类用户登录时都将密码进行32位的MD5加密,登录时,用Session变量记录登录者的相关信息。下面是管理员登录的代码:
string pwd = txpass.Text.Trim();
string mima = 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 "MD5");
SqlCommand mycmd = new SqlCommand();
string admin_id =txno.Text.Trim();
mycmd.Connection = sqlcon; //sqlcon是数据库连接对象
mandText = "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admin_id=@admin_id and admin_password='"+mima+"'";
mycmd.Parameters.Add("@admin_id", SqlDbType.Char, 4).Value = admin_id;
sqlcon.Open();
SqlDataReader dr= my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登录成功
首先选择要评定成绩的学生,获取学号,再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录入成绩和评语。代码如下:
//获取要评定成绩的学生学号,并传递给成绩评定页面:
for (int i = 0; i
{
CheckBox cbox = (CheckBox)GridView1.Rows[i].FindControl("CheckBox1");
if (cbox.Checked == true)
{
Session["student_no"] = GridView1.DataKeys[i].Value;
Response.Redirect("sc_review.aspx");
}
}
//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写入成绩: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sqlcom;
string sqlstr = "UPDATE paper_score SET score = '" + txt_score.Text + "',review='"+txt_review.Text+"' WHERE student_no = '" + lbl_sno.Text + "' and topic_id=(select topic_id from topic where topic_title='"+lbltitle.Text+"')";
sqlcom = new SqlCommand(sqlstr,sqlcon);
sqlcon.Open();
sqlcom.ExecuteNonQuery();
3.2.4安全控制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Web窗体框架的验证服务器控件,这些控件提供易用但功能强大的方法检查输入窗体的错误,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显示消息,这样可以提高用户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输入错误数据而使系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系统为用户设置登录密码,以限制用户查看、运行和操作页面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型只能访问对应的模块页面,进行相应的操作。另外,系统还对用户的登录密码全部采用了32位的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管理员或者超级管理员都看不到用户的真实密码,并且比起一般MD5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可靠。
采用Session和Cokies等技术对非登录用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有操作页面都在加载页面时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判断,屏蔽了直接输入地址访问系统的页面以及通过外部链接地址访问本系统的管理页面。尤其是未登录用户将只能浏览网站首页内容,而不能浏览其他内容或下载相关资料。[2]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无论是在操作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方面,还是在性能上,都是一种实现Web数据库的很好方法。本文探讨了分析和设计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过程,并对系统的开发、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做出系统的分析,该管理系统已在学校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文仅在我们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怎样使用户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怎样在系统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入。
参考文献:
[1] 周清松.B/S模式下各种数据资源共享与整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95-96.
[2] 周剑云.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7833-7834.
[3] 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4] 郑丽娟.基于BS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1):107-113.
[5] 陈娟,李元,李万国.基于B/S模式的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6(2):50-52.
[6] 张晨.基于BS模式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85-87.
[7] 胡双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9
0、系统研究意义
随着高等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机制不畅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在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下,对高校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特别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校园网技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师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规范教学行为提高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监控教师的授课进程,查看教师的授课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作出科学决策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1、系统环境和系统开发平合
随着数据库的大型化人们为了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不断发展着系统的体系结构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Iient/Server)模式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旧rowser/Server简称B/S)。其中前两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现在主要采用的是C/S结构和B/S结构。
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数据库有很多种。B2、Informix、OracleMySQL和SQLServe。等等。通过对现有系统采用的数据库和本管理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和需求分析后决定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规范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1)系统用户认证:为了保证本系统的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设置了用户认证管理功能。本模块是用户进入系统的入口用户登录时要经过身份验证只有注册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才可以登录本系统。121学生信息模块分为修改密码、对教师测评和信息员反馈三部分。(3)教师信息模块:分为修改密码、查看信息、对同行的测评三部分。(4)督导组专家信息模块:督导组教师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从备课是否完整、讲述是否正确、教案是否合格、是否存在互动、板书是否工整、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过程和同行测评类似,只不过测评指标不一样。同时督导组专家对授课过程中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进行点评。(5)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模块主要负责对后台的数据进行管理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对测评信息的查询。
4、教师测评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由交互图、状态图、活动图表达。在系统分析设计中对主要的Use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可以分析系统的行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系统目标。
4.1系统登录实现
用户界面设计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坚持友好、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不需要大量的预备知识即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用户登录是应用程序的入口用户只有通过该入口才能进入系统。用户登录时首先要输入用户is密码然后选择用户类型.根据用户类型不同到相应的用户数据表中验证是否有该用户。如果验证成功则进入相应的用户登录界面.如果不成功,则重新回到登录界。本系统的用户有四种类型:学生是进行测评的学生用户教师是进行同行测评的用户同时也可查询教师自己的测评成绩:督导员专家是进行督导员测评的用户:管理员是后台管理用户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用户可以从后台输入系统数据以及查阅本院的测评结果。
4.2学生模块实现
学生登录后可以实现测评教师、密码修改等功能在学生页面上『左边的工具栏有密码修改、教师测评、信息员汇报等学生使用的导航链接。测评可以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学生分为普通学生和信息员普通学生只有修改密码和教师测评功能信息员除了这两项功能外,还有对日常教学信息的反馈。学生测评时先选定当前学期的一个授课教师.然后链接到学生测评指标界面学生对每一个指标选择一个相应的等级分.如果有未选择的项或全部选择最好的与最差的都不允许否则根据学生选择的等级计算分值存储到学生评分数据库中。:
4.3教师和督导员模块实现
教师登录后可以实现同行测评、查询和修改密码等功能评价可以实现对本教研室其他教师的测评;查询可以实现对自己测评成绩的查询。在教师页面上左边的工具栏有查看测评结果、同行测评、密码修改等教师使用的导航链接。教师在对同行测评时.由于教师测评时相对比较认真,所以采取直接评分方式.和学生选择选项测评不一样。
二、低冲击开发技术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低冲击开发模式最初提出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从其基本理念出发,可以将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应用延伸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以下将结合实例,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住区建设三方面,分别介绍低冲击开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在公共场地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建筑主体周边空地、景观广场、附属停车场等的建设与低冲击开发技术相结合,能够同时满足场地雨水管理与城市景观的需求。除城市商业区外,城市工业区、城市公共中心等大型场地同样可以应用低冲击开发技术解决雨水问题。例如德国柏林Potsdamer广场,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较浅,商业区建设一般要求禁止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为此,开发商对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对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顶,利用绿化用地的滞蓄作用蓄积雨水。一方面减少了地面雨水径流量,延缓洪峰峰值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绿地涵养雨水、蒸发水分,起到了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将屋顶雨水过滤后引入地面蓄水池,并将其设计为水景观,再把蓄水池与建筑地下室的泵站相连,处理后的雨水用作市政用水。在土地稀缺的日本,城市公共场地建设中广泛采用地下蓄洪池及雨水就地下渗设施。一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扑馆、会议中心、机关大楼等通过建造地下蓄水池来储存雨水。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还能把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等市政用水。1992年,日本颁布了“第二代城市地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和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并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
2.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停车场、道路交叉口和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低冲击开发技术实施最方便、改造最广泛的部分。在建设停车场地、路边停车位时使用“透水植草砖”作为地面铺装,将停车场周边的景观岛、道路中央分隔带、树池等修建为“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或“过滤树池”等;在道路圆形交叉口、隔离带等地段通过地形的微处理,使雨水沿地面坡度由道路边缘的绿化带切口流入下凹式绿化带内。在公交站点、人行步道等地段广泛利用“透水砖”与“绿色屋顶”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道路作为市政管道铺设的载体,在道路系统中实施低冲击开发技术时,需把管道铺设沟槽边壁做防水处理。美国华盛顿西雅图的SEA街道试点项目,旨在减少城市街景对当地水域和鲑鱼栖息地的影响。项目中将植被洼地、生态滞留池、植被草沟等技术与传统的市政排水设施相结合,使用绿色、环保的手段收集、贮存和净化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透水地面,并缓解街道交通。该项目创新性的采用了植被洼地、雨水花园等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道路边缘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是城市道路综合利用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典型案例。深圳光明新区市政道路雨水综合利用,该项目是我国首例大规模在成片市政路网中引入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实践项目,其中包括绿化带下沉的生态型道路断面、沥青排水路面与透水人行道铺装设计。针对道路中央绿化带和车道两侧绿化带在汇集雨水方面的作用,分别作不同形式的处理,其中综合采用了植物滞留槽、过滤树池、渗透井、过滤草沟等技术手段。道路中央绿化带两侧立缘石高出路面,绿化带面层低于立缘石。在绿化带内设置由砂、石、土等透水材料填充的渗透层和溢流井来增加雨水的滞蓄和下渗,并将多余雨水排入(溢流)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车道两侧绿化带则建成下凹式绿地,车道边缘立缘石高于车道,绿化带内表面层高度低于车道,人行道雨水则通过路面直接排入下沉式绿化带内,车行道雨水通过在道路和侧立缘石之间安装的透水石等材料汇入绿化带内。绿化带内部同样设置溢流井、透水管道和砂石渗透层,以增加雨水的滞蓄,多余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路面雨水通过路面透水材料排向路面边缘的雨水收集系统,再通过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将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或经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在人行道铺装工程中,使用了环保透水性连锁型道板作为面层材料,调平层和基层分别采用砂层和级配碎石的路面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在人行道上形成一个微型“蓄水池”来减轻雨季道路排水负担,还能补给城市地下水、增加地表相对湿度,达到调节城市气候、降低热岛效应的目的。项目极大地拓展了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范围,为低冲击开发技术在道路工程方面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在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利用低冲击开发技术协助建设高性能、高品位的住区环境,使当代住区环境更多样、更舒适、更安全。在新建住宅区的前期场地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场地分区来考察场地整体土壤的渗透性,并根据渗透性的差异来进行功能分区。在居住区的后期建设中,要促进低冲击开发技术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充分利用,建设出具有环保特色的住宅院落、中心绿地、宅旁绿地、宅前路等住区景观。德国汉诺威Kronsberg居住小区是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而开发的居民小区,总用地面积150公顷。该小区在建设中优先使用低冲击开发技术,采用渗透绿地、入渗沟、洼地以及大量透水人行路面等技术,优先利用收集来的雨水作为小区灌溉和环境美化用水。建成后的检测显示,整个小区的径流量增长几乎为零。美国明尼苏达州街区排水改造项目位于美国梅普尔伍德市,该项目是节约工程资金、公共参与和水文方面的典型案例。项目在改造中使用“雨水花园”取代传统路边沟渠排水系统,既减少了路面雨水径流量、净化了雨水水质、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保护了街区原有风貌。项目中通过回收废旧材料用作花园基地材料,从郡监狱温室购买的园林植物,并通过公示富有极大吸引力的规划蓝图来吸引当地居民主动参与街区改造。
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校本课程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力,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应该说,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自;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目前的现状是,与之相配套的试验教材缺乏,编制成书的试验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脱节,在我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很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均是由其它科目的教师代兼。当务之急,急需结合所选用的试验教材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根据近年下乡调研的情况,谈谈自己就如何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有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诲无边,我们即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兴趣及认知差异,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究,实施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例如:小学《漂亮的小花伞》一节中,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就要充分抓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的特点,教师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也高低不一、个性更是多样化,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
二、以学校的实际为依托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软件、硬件资源)下才能生存和发展,言下,就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设计开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需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运用资源环境,同时学校领导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良性环境,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逐步形成健全的教材体系
现行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编排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践操作练习的设计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目的,教、学、练三者脱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小学生也应当纳入其中,成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互动,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健全的教材建设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意义。
其次,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造空间。教科书应倡导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要提供答案,那也只能是一种参考。
最后,教科书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知、情、意、行整体性推进的,那么教科书也要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融合在一起,不能流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迟早是会纳入中考和高考,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封闭体系,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建构新的教材体系。
四、创造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是开发和完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探究……。近年,据我下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的中小学至今尚无一家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其他学科的课堂,却很少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无外乎这样的说法,自己不懂信息技术,听了也提不出什么意见,因此,基本上都采取回避的态度来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造成教研气氛不浓厚。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现学现卖,根本不从事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仍然沿用计算机课的原始教法,而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兼有学校的教务、打字、档案等辅助工作,往往顾此失彼,轻重难分,无暇从事教学教研工作,造成一种混沌状态,“教而不研则盲,研而不教则空“,所以,我认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新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实践,努力走进新课改的行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时期,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吃透“新纲要”,“众人划浆开大船,团队的威力不可估量”,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教学设计”替代原先的传统教案。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陈旧、单调或者不合实际,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在于适当教法方法的运用,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文档的修辞》一节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闯关的心理特点,设计文字关、字体关、颜色关等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闯过各道关卡,就达到了学习本节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大胆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实现师生互动,大家共同探究,讨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保障,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漂亮的不花伞》一节中,教师应充分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让每一步水到渠成,这样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想法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不断学习新事物,特别是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例如学习从信息系统中寻求帮助的方法比学会某一软件的某一操作细节,要重要得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再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而是先找信息系统帮助,同样重要的例子还有,需要设法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懂得不要怕犯错误,而是要从错误中学习,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即掌握自我评价与自我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成为“会学”。讲授法、谈话法、自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联系法、专题研究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仔细推揣,认真选择。
五、采用操作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的评价,靠一个具体的操作完成技能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甚至容易让学生“临时抱拂脚”,靠突出记忆和高强度操作练习的方法,完成“过关式”考核,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掌握很不扎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决不仅仅是给出事物的价值,更重要的应是促进事物的提高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判断一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检查的作用,巩固的作用和发展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合适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借鉴课改实验区的成功体验,我非常认同将操作评价和作品评价两种模式相结合,操作评价通过局域网进行无纸化考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求编入题库,随机出卷,激励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面衡量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作品评价,我认为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完成作品上,一幅画,一份小报,几张幻灯片都应成为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依据,教师所看重的不再是学生得分高低,而在于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努力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形成教师对教学的良好反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