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篇(1)

应用数理统计是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演绎和归纳的科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学生在学习掌握这门课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概念难以理解,思维难以展开,问题难以入手,方法难以掌握,习题难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种方法。

1引经据典,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应用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门有特色的分支学科,所以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该门课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应用数理统计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然后还可以介绍应用数理统计的一些热门运用。

概率论起源于博弈问题。15~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塔塔利亚和卡尔丹的著作中曾讨论过"如果两人赌博提前结束,该如何分配赌金"等概率问题。而数理统计的发展史相对简单一些,在19世纪20、30年代,费希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统计方法,开辟了一系列统计学的分支领域,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多元正态总体的统计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这些知识背景的补充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了角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向他们灌输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的时候不再孤立地看待这些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重视教的过程,忽视了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因此,在应用数理统计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课程内容思想方法和应用背景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置一些灵活的题目,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

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应用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案例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师生间交流,加强启发教学

应用数理统计的传统教学是学生忙于应付大量公式的记忆和复杂的计算,没有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考,同时这种教法也不可能让人有所创新。要想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师生间的交流是必须的。教学不是你教我学,更不是你讲我听,而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师生双方都给对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处理储存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是信息输入。教学活动就是为促进这种交流,让这种交流更有意义。

在课堂交流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直观和背景,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此外,还有课前交流、课间交流和课后交流。通过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密切了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4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数理统计这门课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仅仅会做几道题,而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不是用一两个公式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学生的创新。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实践表明,通过一题多解的锻炼,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多样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在讲题时,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用多种思路去分析题,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配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具体的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应用数理统计的学习变得容易起来。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课程,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通过对文献及实时对一线通用技术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通用技术的老师都是从其他的学科临时调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担任化学、物理、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学工作的教师及近年从非师范类专业招进来工科类大学生等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少从校外有一定的技术实践经历的人员中聘请的。这样任课教师本身对于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很多知识自己理解也不够,更不用说对技术课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半桶水,而且教师的转型也困难重重。这样的观点在很多的文献都提到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此外,在我们对西安某所重点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访谈时,老师说道:“我们学校现在有6位通用技术教师,分别来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有两个原来是化学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还有我是计算机老师,现在想引进一至两位教师,专业一点的,但不知道该从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去找,因为现阶段好像没人搞这些问题。”我们还从一些服务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公司了解到,“他们的培训人员有很多次都被临时请去做通用技术教师。”虽然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存在问题,但都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现阶段要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有效实施与发展,解决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问题才是关键。

二、问题的解决

1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它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学科课程,那么对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条件要求有哪些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和文学、技术等人文知识。具备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通用技术教师维护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s]。所以对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现代的教学观念

这些基本观念包括: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学习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学习化社会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团队学习理念等。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都有相应的心理学作为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只有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性的教学。

(2)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从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来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己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俗话说:只有拥有100分能力的老师才能带出90分的学生,你让一名本身只具备60分能力的教师去带出90分的学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3)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合理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传媒技术被应用于教育教学,推进了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板书、电子习题、投影演示等现代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发展。而其对教学的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4)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其次,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要经常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通用技术课程教材培训、教学研究活动,还有校本培训和研究等,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以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和完成教学工作,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创新。通用技术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协助者,由此看来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5)通用技术教师要有教科研意识,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通用技术教师应该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回过头来看看始终致力于以优化教学为最终目的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对应与上文所说到的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方面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跟随不同教学观念发展的历史。教育技术学科开设的大量课程都涉及到有关理念的学习,例如:《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李克东、桑新民)、《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等。教育技术学从最早的行为主义提倡的程序化教学,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以有原有知识的认知,再到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各方面都有研究。通过四年的学习,其毕业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教学理念发展历史优缺点而且懂的其适应的应用情景。

(2)广博的知识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涉及面非常的广博。教育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大致有:摄影、摄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网站设计、平面设计、基本的物理电路知识、视音频的采集与处理、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念的学习)、学与教的理论、远程教育等。从内容上涉及到了计算机、物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首先,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实质之一即研究如何合理选择教学设备以优化教学。其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掌握了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操作,理解其优缺点及适应情景。这无疑能保证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所以教育技术学定能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合理充分而且有效地应用现代媒体教学设备。

(4)科研创新及动手能力

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他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新知识体系的更新,要求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迅速掌握新知识体系,并且勇于探索发现新体系中的问题。其次,教育技术学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美学修养。最后,教育技术学学科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学生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音视频制作、网站制作、电路基础实验、机器人搭建编程、教学实践等。

3教育技术学指导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

①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其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当然还可以适时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②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分析教学过程。首先要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现状,看如何安排教学顺序,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决定教学深度及广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死记硬背。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不同的学习理论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主动性强时主要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为主;而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时,我们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设定小目标,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习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析学习内容难易度、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如何组织教学。当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项目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但随着项目难度的增加,学生们不可能单独完成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项目。例如:在灭火机器人完成过程中,由于牵扯的知识很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让他们共同努力完成项目。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学习项目,维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并在潜意识里掌握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为他们的掌握团队学习理念奠定基础,服务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喜好特长不同,单一的评价手段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种评价手段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内容难易度对学习者进行合理的评价。

(3)合理选用现代教学设备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坏境,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缺点及适用情景,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技术充满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例如在搭建灭火机器人课程开始时,我们通过视频向同学们展示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看到最终所要完成的功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展示操作过程,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教育技术学学科毕业生的特长,建议在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做FLASH课件、视音频等,辅助学生的学习。

(4)培养专业技能,做善于动手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联系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与教的理论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且要有科研意识及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专家型”的通用技术教师。

(5)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课程,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通过对文献及实时对一线通用技术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通用技术的老师都是从其他的学科临时调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担任化学、物理、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学工作的教师及近年从非师范类专业招进来工科类大学生等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少从校外有一定的技术实践经历的人员中聘请的。这样任课教师本身对于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很多知识自己理解也不够,更不用说对技术课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半桶水,而且教师的转型也困难重重。这样的观点在很多的文献都提到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此外,在我们对西安某所重点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访谈时,老师说道:“我们学校现在有6位通用技术教师,分别来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有两个原来是化学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还有我是计算机老师,现在想引进一至两位教师,专业一点的,但不知道该从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去找,因为现阶段好像没人搞这些问题。”我们还从一些服务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公司了解到,“他们的培训人员有很多次都被临时请去做通用技术教师。”虽然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存在问题,但都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现阶段要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有效实施与发展,解决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问题才是关键。

二、问题的解决

1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它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学科课程,那么对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条件要求有哪些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和文学、技术等人文知识。具备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通用技术教师维护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s]。所以对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现代的教学观念

这些基本观念包括: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学习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学习化社会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团队学习理念等。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都有相应的心理学作为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只有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性的教学。

(2)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从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来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己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俗话说:只有拥有100分能力的老师才能带出90分的学生,你让一名本身只具备60分能力的教师去带出90分的学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3)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合理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传媒技术被应用于教育教学,推进了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板书、电子习题、投影演示等现代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发展。而其对教学的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4)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其次,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要经常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通用技术课程教材培训、教学研究活动,还有校本培训和研究等,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以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和完成教学工作,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创新。通用技术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协助者,由此看来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5)通用技术教师要有教科研意识,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通用技术教师应该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回过头来看看始终致力于以优化教学为最终目的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对应与上文所说到的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方面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跟随不同教学观念发展的历史。教育技术学科开设的大量课程都涉及到有关理念的学习,例如:《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李克东、桑新民)、《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等。教育技术学从最早的行为主义提倡的程序化教学,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以有原有知识的认知,再到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各方面都有研究。通过四年的学习,其毕业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教学理念发展历史优缺点而且懂的其适应的应用情景。

(2)广博的知识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涉及面非常的广博。教育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大致有:摄影、摄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网站设计、平面设计、基本的物理电路知识、视音频的采集与处理、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念的学习)、学与教的理论、远程教育等。从内容上涉及到了计算机、物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首先,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实质之一即研究如何合理选择教学设备以优化教学。其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掌握了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操作,理解其优缺点及适应情景。这无疑能保证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所以教育技术学定能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合理充分而且有效地应用现代媒体教学设备。

(4)科研创新及动手能力

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他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新知识体系的更新,要求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迅速掌握新知识体系,并且勇于探索发现新体系中的问题。其次,教育技术学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美学修养。最后,教育技术学学科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学生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音视频制作、网站制作、电路基础实验、机器人搭建编程、教学实践等。

3教育技术学指导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

①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其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当然还可以适时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②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分析教学过程。首先要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现状,看如何安排教学顺序,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决定教学深度及广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死记硬背。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不同的学习理论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主动性强时主要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为主;而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时,我们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设定小目标,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习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析学习内容难易度、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如何组织教学。当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项目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但随着项目难度的增加,学生们不可能单独完成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项目。例如:在灭火机器人完成过程中,由于牵扯的知识很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让他们共同努力完成项目。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学习项目,维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并在潜意识里掌握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为他们的掌握团队学习理念奠定基础,服务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喜好特长不同,单一的评价手段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种评价手段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内容难易度对学习者进行合理的评价。

(3)合理选用现代教学设备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坏境,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缺点及适用情景,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技术充满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例如在搭建灭火机器人课程开始时,我们通过视频向同学们展示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看到最终所要完成的功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展示操作过程,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教育技术学学科毕业生的特长,建议在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做flash课件、视音频等,辅助学生的学习。

(4)培养专业技能,做善于动手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联系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与教的理论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且要有科研意识及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专家型”的通用技术教师。

(5)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篇(4)

2、教学工作上:虽然本人所任教的两个学科均属技能学科,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对备课掉以轻心。信息技术是高中省会考科目,我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用技术则把上课的目的定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上,多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上科技的发展。这两门学科都是都是发展比较迅速的,因此在备课时不能总是用以前的事例,所以必须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在编写教案时,我能坚持围绕三维目标,认真写详案。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上机课上,我精心选择上机练习题,自行准备素材,让学生在前一节课上课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实践,并且在课堂上来回巡视,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本学期年段组织的统一考试中,所任教班级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年段平均水平。

3、扶差工作:对本学科而言,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上机上,此类学生平时少接触电脑,比较生疏,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首先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平时利用上机时候、课余时间,或在网络上利用QQ来辅导学生。

4、公开课教学: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教学公开周活动中,本人积极参加,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复习课,获得听课教师的肯定。

5、教研活动:本人积极参加一周一次的教研组会议,对组内各项活动进行积极探讨,并参加全组组员共同完成的机房整修工作等。平时听课、评课,积极发表意见,本身也欢迎其他教师听课,促进共同成长。

6、“结对子”: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人继续与本组高佩莹老师“结对子”。在指导过程中,本人能积极主动,对该教师各项工作进行帮助,使该教师在见习期这一年里能迅速知识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7、教研组工作:本人担任学校技术组教研组长,能团结全组教师,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开展以校为本的各种教研活动,完成了机房整修工作、信息及通用会考工作及平时教研组活动。

8、获奖情况: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经晋江市进修学校选送到泉州市评比,并获得泉州市高中组三等奖。

篇(5)

1、提前介入新课程

作为首批进入实验的四个省区之一,我们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研制过程中,参加了《技术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的编写;并为国家级培训承担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手册》、《理解与实施通用技术新课程》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现均已正式出版,为顺利实施新课程做好了准备。

2、编写通用技术教材

XX年12月,广东省由教育厅教研室、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策划,启动编写粤教版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的工作。我们集中了省教研室、华南师大和部分学校的专家、教授和第一线教师,积极申报立项,其中通用技术学科教材获教育部立项通过,为全国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经过艰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个模块的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全部通过教育部审查,陆续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投入使用,为课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了解,现在选用粤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区有山东省、安徽省、陕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14册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列表

选修模块

03《电子控制技术》 04《建筑及其设计》

05《简易机器人制作》06《家政与生活技术》

07《服装及其设计》 08《汽车驾驶与保养》

09《绿色食品》 10《营养与饲料》

11《农副产品营销》 12《无土栽培》

13《病虫害的预防与预测》

14《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品种引进》

3、教材选用情况

XX年6月,各地开始选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教材由各地级市教材选用小组自主选择。我省选用了教育部通过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粤教版、苏教版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其中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有主要15个市选用,约占2/3;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主要有5个市选用,约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厅安排试验地质版通用技术教材。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当地实际和学校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进课程的开设,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培训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每年都举办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各市、区(县)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级通用技术教师培训班,为学校培训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各级培训的举行,基本上保证了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达到上岗要求,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有力地保证了开课的基本条件。

XX年7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班。本次培训是广东省新课程首次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形式,聘请了课标组的专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编来授课,专家们的讲课深受学员的欢迎。通过这些讲座,使学员们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为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XX年6月,与省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广东省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由教育部技术课标组主持,通用技术课标组核心成员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班上还请广东实验中学等四位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例。

此外,我们还多次承担了对使用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有关省市的教师培训任务,对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进行了粤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培训。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的进展情况

1、学科课程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开课率不断提高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学科,开设的难度比较大。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设备和场地的不足、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困难,逐步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XX年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学校尝试开设,XX年开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学校开设,课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轨。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对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见粤教研室〔XX〕32号关于开展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调研工作的通知)。调研工作以XX年11-12月为主,XX年年1-5月又结合其它工作进行了补充调查。据部分地市的调查统计,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平均为60%左右。有些市的开设情况比较好,如广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88 所,未开课的学校40多所,开课率达 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53所,其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有37 所,未开课的学校16所,开课率为70 %。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目前还很不平衡,但形势比新课程开始的时候已有很大好转。同时,各地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一些探索,在开课的准备、师资培训、设备设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逐步增强

建设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始终都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术教师全员培训是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教师的岗位还没有完全确定,因此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临时从各学科抽调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课程开始后并没有任通用技术教师;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转回其它学科一批,使本来就相当难找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人员更加缺乏,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两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有所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师经过几轮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培训,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正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师约有一半参加过各级培训,本科学历的占90%以上,专科或以下不到10%;专职教师不足1/3, 兼职教师超过2/3。以广州市为例(资料最全),登记在册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有267人,参加过培训的为149人,占55.8%;本科学历的251人,占94%,专科学历的16人,占6%;专职教师45人,占16.9%,兼职教师222人,占83.1%。

3、开展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和教学的需要,适时举办了各种教研活动,如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案例评选等,并出版了通用技术案例集,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各级教教研员也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尤其是注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来促进教学。各级教研部门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的市如湛江,还成立了通用技术教研会,除了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说课交流、评选论文和案例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还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弥补初期培训工作的不足。

开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越是薄弱的学科,越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发挥教学研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各级不同类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在教学常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实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少于2课时,必修2个模块以上。

XX年12月,举办了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案例评选活动。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选送的案例评选出优秀案例,并编写了案例集,录制了教学光盘配套下发,供学校在进行通用技术教学时参考。

XX年4月,我们在珠海承办了第二届通用技术四省区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课标组核心成员、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实验省(区)的教师和教研员,还有江苏、福建2个准实验区的代表,以及一些相关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等共80多人。会议内容有经验介绍、现场观摩、说课交流、专家讲座,讨论互动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XX年1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编制工作,承担了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的编写任务,该书现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们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科模块教学要求》,为课程开设、教学正规化创造了条件,为教学评价制订了标准,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072-02

0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1]。虽然我国计算机管理水平一般,起步较晚,尤其是科研管理系统部分稍显不足,但近几年信息管理行业发展速度相当快,出现了很多通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国外,教育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也应用广泛。在当今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这里也包括标准的电话线路网络),各种信息的交流、共享基本上完全依靠网络,世界各地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学习。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科研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对于高校而言,为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有效地管理科技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管理的平台,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能使科研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如今,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已对学校的科研信息实行了网络化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应社会需求产生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

1 基于.Net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功能

该系统平台是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的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和手段构建的,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上的成熟性,更加符合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并且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为:①科技项目服务。收集高校科技项目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加强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沟通;②产学研服务。举办专业的科技成果展,逐步建立各级各类科技专家数据库;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有科技公共信息网站基础设施,重点建立平台窗口导航网站,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2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

基于.Net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的相关实现技术和理论。根据MIS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构建本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最终使平台投入使用,具体经过了“理论—实践—理论”等环节,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认真研究国内外本行业研究成果,学习已取得成果的成熟技术,并结合当前高校的科研情况,以及现存的科研管理机构情况、科研管理方式等,为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2)根据高校目前的情况构建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并对模块功能进行详细划分。

(3)与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整理调研数据,书写需求分析,建立数据库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然后对后台管理系统及项目内部各独立功能模块进行开发,其中独立模块包括项目管理和论文管理模块等。

(4)开发完成后,首先进行测试,利用多种测试方法,查找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进行改善和修正,最终投入使用。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结构

3.1 模块层次图

模块层次图是用来描述该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模块的上下级关系,也包含兄弟模块之间的数据衔接传递问题。若模块层次图清晰、明了,则可以根据该图粗略估算系统尺寸。模块层次图可以直接反映工作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明确指出各模块之间的参数传递及返回值说明。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统模块图、用户要求以及为完善系统而添加的一些功能,可以得到系统的模块层次图。系统主要实现系统授权、系统查询、系统日志及系统维护模块。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模块图如图2-图6所示。

其中,系统授权模块针对不同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普通用户只能查询现有科研项目、上传本人科研项目及论文信息;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科研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有科研项目的上传审核、用户授权与统计查询工作。

查询模块可以完成所有科研项目的查询工作,包括通过作者、项目名称、研究方向等多种条件的精确查找和模糊查询。

系统日志模块主要用于记录登录系统的用户信息、登录时间及所做操作,以提高对系统维护和安全工作的保障能力。

系统维护模块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角色维护,表示操作本系统人员可以按角色分为不同的权限,主要包含角色增加、删除和修改;②人员维护,包括对操作本系统用户的增加、删除、管理员维护等工作;③部门维护,主要针对使用本科研系统参与科研工作、申报科研项目和撰写科研论文的部门,包含部门增加、删除、修改等几部分。

3.2 系统数据传输

业务层根据系统业务需要,实现系统操作中的数据校验、查询优化、提高查询效率等,包括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合法性校验、数据保存语句生成、查询语句生成四部分。实现过程是通过浏览器表单输入数据,系统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根据业务需要,校验数据是否合法,所谓合法即是否满足系统的完整性等要求。校验完成后将结果返回浏览器,若用户输入数据正确,则调用数据层保存数据,同时也将结果返回到用户界面,生成查询语句。

数据层的功能是在构建数据库后,实现对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操作,并屏蔽其它数据库对本库中数据的影响。主要包括数据库连接、数据保存、数据查询、SQL语句分析执行4个部分。数据库连接过程比较简单,即系统根据不同的参数,连接相应不同的数据库;数据保存,即将新增加及更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查询,即根据代码中给定的查询条件,从数据库已有数据中查询出用户指定的数据内容;SQL语句分析执行,即执行指定的SQL语句,并根据执行语句不同,返回不同的执行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恒頔.基于.NET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11.

篇(7)

***中国免费-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资料|专业论文:/

电子机械13民法33通信学4统计学完文化战略3

农林学完新闻传播5法学理论22

**在线-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

51lun-/

**中国51在线免费论文资源下载网-各专业毕业论文,奥运会论文,2009各..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

***体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中教网:/Jylw/Sxlw/

**/一级

[工程材料论文]第一页

行政法17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中国,免费

数学论文2[人力资源管理2管理论文2

国际贸易149由后到前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免费论文,毕业论文,各专业论:/

国际金融完

护理427由后到产前

管理体制7

历史学9

外汇11

审计2

政治其它相关7中间

民主制度完

医学28

经济理论8

平面设计室内设计5从后到前网站设计完

市场营销10

农村研究22

现当代文学2

(五)考核标准没有严格区分

新《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对领导成员的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虽然该条款规定了领导类与非领导类公务员的考核,但没有对非领导类公务员中不同工作职位的人员采用不同的标准考核。比如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司法类的公务员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责任大小都不同,对他们的考核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合理。

(六)公务员的考核救济制度不完善

新《规定》第十四条:“公务员对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该条款规定了不称职公务员有权提出复核和申诉,加强了对考核中公务员的权力保障,但对其他等次的公务员却没有规定有这项权利,如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公务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自认为工作认真,完全达到称职等次,那么他的权力就难以保障。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并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位说明书,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定性的指标尽量进行量化。将德、能、勤、绩、廉五个大指标根据工作和任务的实际给予细化,达到可操作化的程度,同时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以体现以实绩考核为主的考核思想。例如:“能”这个指标可细分为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谈判技巧、上进心以及其他专业技能等,再对各小指标进行相应的行为描述,可参考法国记分考核方法,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给定合适的分值。考核标准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避免了单凭主观意愿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

(二)适当增加考核等次,完善激励机制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等次上,优秀等次的人员一般都按照所给比例确定,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两个等次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不能反映我国公务员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考核结果的激励功能也难以全面体现。对此建议在优秀与称职两个等次之间增加良好等次,来区别称职人员中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与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差的公务员,做到考核结果的公正、合理,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激励功能。

(三)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笔者认为,新《规定》中无条件地规定了各个参加考核的机关单位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为机关单位不管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明显背离了考核的目的,削弱了考核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考核确定的优秀人员比例应与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即先制定本部门的总体目标,然后按照本部门总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适当的比例。比如,较好地完成了或超额完成了总目标的单位,可按20%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而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只能按10%或更低的比例确定优秀人员,这样能达到奖优罚劣、评先促后的效果。

(四)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使考核结果的运用与考核目的相符

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公正评价公务员工作态度、工作状况和工作绩效,判断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二是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晋级增资提供依据。三是培养、发掘优秀人才。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人员的升、降、奖、惩,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激励竞争的作用,但要注意考核的目的不光只是激励人员,如果考核结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对公务员的进一步培养、发展的途径,那么考核的激励、竞争作用会变得没有意义。因此,考核结果的运用要与考核的目的相符,不仅要切实与薪酬、晋升、培训、奖惩挂钩,还要与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相联系,让公务员在为组织作出贡献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

(五)实行分类考核制度

篇(8)

一、具有合理的资源管理平台架构

1.按照如下5种分类方法进行管理和查找

(1)按年级浏览: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2)按学科浏览:学科―学段―年级―册次―章节

(3)按资源类别:资源类别(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试卷、教学论文、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素材等)―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4)按资源类型:资源类型(文本,PPT,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学段―年级―学科―册次―章节

(5)按专题浏览: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各种专题

2.对单个资源的说明要全面

资源说明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资源编号(编号唯一,自动生成,每位有一定含义,便于查找、管理、举报错误或重复资源)、资源名称、内容摘要、学科、学段、年级、册次、章节、资源年份、资源类别、资源类型、所属专题、适应对象、作者姓名、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

资源编号说明:共11位,各位含义如下:

第1位表示学段(0初中、1高中);

第2位表示年级(若第1位是0,则第2位的1~3分别表示初一、初二、初三;若第1位是1,则第2位的1~3分别表示高一、高二、高三);

第3位表示学期(用1和2分别表示上学期和下学期);

第4、5位表示学科(语文01、数学02、英语03、物理04、化学05、生物06、历史07、思品08、综合实践09、音乐10、体育11、美术12、信息技术13、通用技术14、基本能力15等);

第6、7位表示章节;

第8至11位表示序号。

上传资源时需要填写以上内容。

3.浏览每个资源要显示相应说明

如:对于教案和课件等,要显示资源编号、名称、年份、版本、类别、类型、上传用户、适应对象、文件大小、需要点数、下载次数、摘要等。

4.资源管理平台的定位

该资源管理平台本着简单、实用、稳定、优化的原则设计,力求运行速度快,可视效果好,使用方便。

二、具有多级用户管理机制

用户管理要分级进行,不同级别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大体可分6个级别:总管理员、总审核站长、学科审核站长、超级用户、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在后台建立一个专门的用户管理栏目,能够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管理。

1.总管理员

负责资源平台的正常运行,数据的备份,所有用户的增加、删除和确认。如果用户很多,可以聘任几个部门管理员,部门管理员除了具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外,还能够对本部门的用户进行管理,如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用户等操作。部门管理不能拥有资源审核权限。

2.总(审核)站长

对学科站长进行考评,有权聘任或解聘学科站长,有权审核所有内容,对有错误的内容有权删除或修改。

3.学科(审核)站长

负责本学科上传内容的审核,并确认资源的质量等级,但无权删除自己已通过审核的资源。

4.超级用户

负责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的管理。通过注册,可自动成为普通用户,经过超级用户的审核和确认可以成为高级用户。

5.高级用户

高级用户可以浏览资源,下载、播放所有资源,上传资源,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有限管理(比如:可以编辑“待审核”和“退稿”的资源;可以新增或删除待审核的资源等)。

6.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由用户自己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浏览

资源,下载免费的资源,可以上传资源,审核通过后也可以获得点数,只要拥有足够的点数也可以下载任意的资源。

三、具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1.总体思路

资源建设总的管理思路是分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一个方面是评比,即学校年级教师,针对课件、教案等评比,分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把优秀的作品上传至教学资源库,全校师生共享,作为免费资源。

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点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同样对学科站长也通过点数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学科站长积极参与,把好质量关。

2.具体措施

上传的资源,如果通过审核可以分为5个档,分别是永久免费、0点、1点、3点、5点。如果是0点等级,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次,自动转为1点的档;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0次,自动转为3点的档;如果其他用户下载达到1000次,自动转为5点的档。如果该资源上传时间已超过2年自动转为免费资源。

使用点数制来管理和评价教师上传和应用资源的情况。设置3个计数器,分别是:上传资源计数器、下载资源计数器和评价资源计数器。

同样使用点数对学科站长进行评价。凡是该管理员审核通过的资源,汇总这些资源的所有上传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和评价资源点数进行评价。

对上传有严重学术错误并通过审核的资源,总站长要及时删除该资源,并扣掉学科站长因该资源获得的3倍的点数,扣掉原作者因该资源获得的2倍的点数。

评价参数:

贡献量=上传资源点数+评价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

参与度=上传资源点数+评价资源点数+下载资源点数

用学科内所有教师的参与度的平均值+贡献量的平均值考核学科,学科内用每位教师的贡献量考核个人。学校按学科投入资金,各学科根据每位教师贡献量奖励个人。

另外,要具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和显示功能。

(1)用户登录后,能显示用户的相关信息:用户身份、用户的各种点数,用户上传下载资源数量等。

(2)能够显示注册用户数、在线人数、总容量、资源总数、本日上传数、昨日上传数、本日下载数、昨日下载数等信息。

篇(9)

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启动教师培训管理和学时认定的网络系统。学历培训成绩喜人,到2013年,我校取得硕士学位的有24人,20人在读,研究生率达23.4%,所有专任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本科率达100%。1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教师网络培训,15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考试,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5名教师报名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1名教师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6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江苏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4名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数外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有1名外语教师和1名物理教师参加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出国学习交流,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相关学科教师提高培训的培训。所有骨干教师参加镇江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评价活动”。高一高二全体语文教师、高三全体英语教师及高一二英语备课组长、高三物理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学校新老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学校管理干部暑期培训。4名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课程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镇江市201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高三全体任课教师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教师参加了丹徒区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2.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严格执行“八要”“八不”。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师德建设公开承诺书》,《教职工师德公开承诺书》;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开展志愿导学活动方案》,广大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导学活动。学校分别成立了高一、高二和高三名师志愿导学中心,组织了“践行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承诺活动。

3.教师竞赛:15名教师在省基本功竞赛丹徒区选拔赛中获奖,其中4人获区一等奖。我校代表队获镇江市首届数学教师解题大赛团体一等奖,陈庆菊、吴学伍老师获个人一等奖。8名教师参加了镇江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师命题比赛,6名教师参加了“信息化教学能手”和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张蓓老师参加市政治课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并参加了省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优秀奖。申高峰和贾梅萍老师参加市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唐玉萍老师参加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获二等奖,贾梅萍老师参加江苏省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获二等奖。吴春乔老师参加市数学评优课比赛获市二等奖。此外,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3.教科研:通过专家培训、校本培训,使老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20__年完成1个“十一五”课题结题。“十二五”省市课题的开题研究,市级以上共有19个课题开题,其中省级课题2个,市级重点课题1个。现又有18人申报第三批市级课题。

20__学年省级以上23人发表52篇,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15人论文15篇,其中4人有,共计有34人或者获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占教师总人数的18.9%,距离30%的目标差距较大。

在2013年镇江市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高中组单项竞赛类3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科研类4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指导类1人获镇江市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综合类二等奖一个。

教科室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排队,对培养对象下任务,压担子,要求学校管理人员首先积极参加到教科研活动中,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前进。目前论文的发表篇数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出现的现象是少数教师较多,大部分教师的论文还停留在区、市级获奖层面,要达到有30%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在省级论文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及省辖市级论文竞赛一等奖的目标,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师写论文的人数不多,这可能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较大有关。教科室要求大家平时工作中积累问题和素材,利用假期进行 总结和理论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完善课程研发机制。根据未来三年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高考方案的调整,完善课程研发方案,开设适合我校校情,彰显我校特色的系列体育、艺术、信息和心理健康等课程。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各学科组的课程研发目标。开齐开足各级各类课程,在规范上下功夫。年级开设校本课程超市,校本课程形成初步特色,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利用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丹徒田歌、丹徒历史名人等区域资源,立足宜文化定位,建设内涵语文、历史、地理、书法和音乐等多门学科的生态教育特色课程。

“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建设获得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审核通过,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的建设,将有效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宜文化的综合学习,致力于教育的“宜”品质——和谐、生态,是港中教育人的梦想。在丹徒地域的层面上具有山水相宜的特性,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拥有人文物理相宜的机理,延及至课程学习层面,葆有知性合一的生命活力。使宜的教育品质成就一种人文化的结果。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开设富有成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了“心灵驿站”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增强了心理咨询的服务能力。镇江市心理健康课题结题,3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陶善国获“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我校参加了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了镇江市学校特色验收,下半年顺利通过了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评选,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5.名师工程:深入开展“三名”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束鹏芳、於罗英入选第二批镇江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我校是全市唯一有2人的单位。蒯忠山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名师”称号,被丹徒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8名教师入选镇江市高评委库,40名教师入选丹徒区中评委库。6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后备人员评选。以特级教师王荣林、仲伟贵为首的校骨干教师讲师团利用暑期在丹徒区中小学进行巡回演讲,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为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我们深入研究,制定了个性化的骨干教师成长菜单,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二、展望

1.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上级行政部门要求,组建丹徒区名师工作室,以发挥领军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拟组建校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优先提供学习、培训、竞赛的机会,促进骨干教师特别是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的成长。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15

Stud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Outstanding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LUO Sheng, LUO Zhenku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Marketing personnel training is always applied busi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headache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the strong market demand, the other companies in our delivery of quality marketing talent veiled criticism, most marketing graduates not really understand and apply core marketing theories and tools to create value for the enterprise, is as simple to use marketing executives,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local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ies high level marketing training model is imminent, especially systematic pattern design, operational sex has high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l

1 营销人才培养现状及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最早成长于美国,现在欧美的市场营销教育仍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强调必须与市场挂钩。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共同点是从来不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只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市场的需求其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案例教学法:通过课堂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计算机辅助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市场瞬息万变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在复杂的模拟情景下,应用所学是知识,进行战略、财务、销售、物流供应等方面的合理决策,高度仿真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步从“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实践能力不足、综合能力不全面的问题,各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是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工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1)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科类高校中,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设置通用公选课,强调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学生在二年级才进行专业分流,这为学生后续的深造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强调实践,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模拟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等。

复旦大学在营销人才培养上,强调“宽厚基础+实践+全球视野+创新意识”,拓宽专业口径,实施通用知识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文科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依托其文化底蕴优势,强调宽厚基础,人文精神,其培养的营销人才,在文案能力、文化修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理工类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科类高校中,以南京大学为例,强调培养“综合性营销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和方法、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外语。并强调思想修养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学习。在办学模式上,侧重跨专业选课和“产学研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背景和动手实践能力。工科类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都依托雄厚的理科专业基础,开展具有研究能力的营销人才培养,弥补了文科类高校数理分析偏弱的缺陷,培养的学生在市场调查和分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对营销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都强调了“综合知识背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对卓越营销人才模式全面推动因素的系统思考,其不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少对学校配套机制的研究;(2)极少涉及对两栖型教师团队培养的研究;(3)缺少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路径的系统研究。因此,目前各高校提出的人营销人才模式,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没用形成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实施效果不佳,可复制性也不强。 1.2 研究意义

从地方性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构建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里面的每个子系统、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执行详细的实施方案,使该模式具有可操作、可复制性,为各高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参考范式和方法论。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项目组成员多年从事企业实践、营销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和提炼,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操作思路,将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参考范式和方法论。

1.2.2 实际意义

(1)促进高校就业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通过结合社会需要,以企业为实践载体,加强实战能力的培养,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企营销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同时促进高校就业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成本。卓越营销人才知识体系的规划和培养,把目前很多需要企业进行培训(比如职业道德、实战技能等)的项目,前置在学生的大学生涯完成,将极大地缩短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时间,大大降低企 业的用人风险和成本。(3)打造两栖型教师团队及为企业提供智力贡献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教师队伍的理论功底将会在企业得到锻炼和发挥,既打造了两栖型教师团队,同时,教师团队也通过自己的智力贡献,直接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或启迪企业的发展思维,推动企业直接提升经济效益或者完成企业的战略升级。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营销类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卓越营销人才的缺口巨大

营销类人才为我国10大紧缺人才之一,随着我国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特别是对复合型的卓越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更是巨大。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一方面,部分高校营销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却很难从高校招聘到合适的营销人才,更加难以招聘到卓越的营销人才,形成了“就业难和招聘难”同时并存的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2.2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由于学校培养环境的限制,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客观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涯中,缺少实践检验理论的机会,培养出来的人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足”,对营销实践的理解为一些简单的促销活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需要进行二次“回炉”培训,加强对行业和专业的制定化培训,适应企业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如果学生接受培训之后离职,企业的损失更高,企业承担着较大的用人风险。

2.3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不完善

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主要偏重营销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而普遍缺乏职业道德、行业知识、战略规划、职业规划、通用商务技能、实战技能的学习和锻炼,造成营销人才知识体系不完善、底蕴不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导致这些营销人才遇到成长瓶颈、无法突破,逐渐变成企业界俗称的“销售老油条”现象。

2.4 两栖型(理论与实战兼备)教师团队的缺乏

长期以来,相当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体制、教师时间的不足、企业的高要求等)脱离或者较少涉及企业实践,两栖型教师团队的缺乏是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学校难以有效突破的一个难题。这又直接导致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1)教师无法胜任企业委托的工作,也就没有载体去培养两栖型教师团队,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践的载体;(2)教师对学生实战能力培养多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学模式,这对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不利。

2.5 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营销人才培养的单一体现在两个方面:(1)培养载体的单一:往往只限于学校,缺少企业载体或者流于形式(如挂牌实践基地、但是并没有发挥作用);(2)培养方法、手段的单一:课堂理论教学或简单的课堂案例分析,缺乏企业实战案例的实践。

2.6 高校营销专业人才普遍特点不鲜明

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法等都具有雷同性,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没有特点不鲜明,也无明显的优势,导致部分企业认为“人人都可以做营销” ,这与企业对卓越营销人才的需求极不吻合。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大的不足,难以培养卓越的营销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结合社会的需求,整合社会和学校的资源,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研究适合自己的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营销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出发,从“保障系统”和“培养路径系统”两个方面,完整、系统地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该模式的每个子系统、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形成校内、校外的良性互动,达到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循环。

3.1.1 卓越营销人才培养路径系统的研究

(1)设计人才培养基本路径。路径的设计,遵循卓越营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以营销人才持续成长为导向(包括在校和就业),设计包括“校内理论学习、实战培训、学生内部演练、校外实战及教师全程辅导、项目总结分享及案例分享、营销职业生涯规划等”相互衔接的成长路径,从校内低年级到高年级、延续到整个职业生涯都能持续指导学生、发挥作用。(2)人才培养路径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制定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实施措施、匹配相应的时间和具体的实施空间。

3.1.2 卓越营销人才培养保障系统的建设

(1)学校课堂教学体系的规划。围绕培养卓越营销人才的目的,为学生实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中大量采用“亲验式”案例教学、模拟实验教学,以“学生学”为主。(2)两栖型教师团队的打造。设计两栖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定教师培养人数计划、主攻研究方向、成长目标及每个阶段的分目标。制定两栖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包括教师自我学习方案、培训方案、实战培养方案、教师传帮带方案。(3)营销实战培训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和开发营销实战培训课程体系,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卓越营销人才职业路径规划、市场布局的逻辑思维、卓越营销人才营销实战管理工具、本土中小企业营销实战案例解析等。全面武装学生的实战基本素养和能力,为学生实战奠定坚实的基础。(4)营销实战平台的搭建。研究企业营销实战平台的搭建,以为师生提供实战平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锻炼两栖型教师为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合作企业的筛选、合作企业的合作谈判、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等。(5)学校配套机制的建立。研究协调教学与实践的时间统筹安排、经费预算以及合作企业的谈判等问题。

3.1.3 建立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学生实时评价机制,实时跟踪培养的效果,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2)建立用人单位反馈评价机制,跟踪 社会用人要求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的方案和内容。(3)建立就业数据库,从就业率、就业质量、人才成长等方面来跟踪、分析培养模式的质量。

3.2 “新财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

3.2.1 模式建立

为了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从2009年开始尝试“新财子”工程,整体思路见图2。新财子模式又称院中院式的人才培养,从广西财经学院 各二级学院选拔优秀的学生加入新财子团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地图构建+定制培养”的模式进行为期2年的培养,最后输送给用人单位或推动学生的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包括:双栖教师团队,除本校师资外,专门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和企业老师;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广西财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我们开发的特色培养课程;经费主要来自团队的项目,包括教师团队的企业咨询及各种创业大赛奖金等;为了更好展开服务团队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平台一方面将实践案例进行深度研究形成新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便于对外开展合作项目。

图2 新财子人才培养模式

3.2.2 模式应用特色

(1)配合广西财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特色培养课程和学习方式。除了体制内的课程之外,新财子专门按照卓越营销人才的成才逻辑建立新财子的知识地图,按此设置核心培训课程,如国势研究、营销战略、管理工具、实战案例学习、商务沟通、法律常识、计算机技术、外语提升等;学习方式上采取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研发课程并固定每周课程分享,阅读规划确保学生专业书籍阅读量每周2本,新财子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图书资料库,按照知识地图积累了500本经典书籍,此外,还建立影视库、杂志库、网站库等大量知识管理体系,通过IT固化后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学生每周固定参加一次视频课程学习和一次团队主题分享,每年阅读书籍不能低于30本,大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创业大赛、一次企业咨询项目以及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习。

(2)实战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在导师的带领下,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商业实战,如自我创业、管理咨询或企业实习。自我创业项目训练的内容包括创业项目的挖掘和选择,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以及组合打造自己的团队,参加国家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衡量学生创业项目的质量主要是通过风险投资人的评判为主;咨询项目主要是营销咨询,包括企业的营销环境分析、营销问题诊断和有的放矢的解决方案设计,一般情况,学生会要求参加方案的执行;企业实习相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新财子的培养必须完成企业对他们的检阅,在评估通过的企业里完成1~2个月的营销岗位实习,内容可以是系统的营销策划,也可以是参与营销节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点的实习,如市场调研、营销诊断、促销执行、创新营销模式设计等工作。近三年来新财子团队每年按照以上的培养路径设计,已经显现初步的成绩,每次参加创业大赛均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指定的实习企业受到企业人士的好评,毕业生首次薪酬平均超过5000元/月;学生们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参与营销咨询项目,包括项目建议书撰写、提案、项目方案设计并协助客户执行方案,新财子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B224)

篇(11)

高职《机械设计》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担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工作经验,我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试探性的创新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1.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由于融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面面俱到,老师讲解起来就感觉力不从心,学生如听天书。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分析了机械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活动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和“带式输送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两个项目及24个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对真实机床传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观测与分析,基于撰写机构分析报告和设计计算减速器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展开学习,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堂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日后从事机械类工作应具备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2.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难学,尤其是机械原理这部分知识,认为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很难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内容时,我们就地取材,以雨伞作为教具。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拟学习内容,不仅取材简单,而且生动形象,容易与实际的机器相结合,克服结构运动、简图抽象。

(2)采用师生互动、类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介绍自己的工作实践及创新经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开展小发明制作、软件开发和教学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环境和氛围几乎能够适应每一名同学,因而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做出较好的创新业绩。

(3)诱导激励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3.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随着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必须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边做边学,工学结合。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生在“学习工作页”的引导和教师指导下,自学、思考、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研分析、制订计划,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平台等,小组协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工作成果。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中,主动构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教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前机械设计基础所开设的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将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通过电教片播放,为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二是新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不再依赖于教师。三是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际机器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

2.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