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施工安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施工安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施工安全论文

篇(1)

1安全成本的定义及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建筑施工业一直都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深层的原因在于管理者对安全的经济含义、安全成本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对施工企业而言,安全的经济意义在于:(1)通过防损、减损而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因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最终体现为工程成本。(2)通过保障生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间接地发挥增值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很多,从安全成本优化角度考虑,最典型的分类是将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支出的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因安全问题本身而产生的损失。其中,保证性安全成本包括固定预防费用、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保险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非保险费用。

事故所造成的无形损失体现在社会、企业、个人三方面,如对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商誉和形象的影响;对与之相关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的影响等。而最直接的无形损失是受伤亡者本人的生命价值、生活质量、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对其家庭造成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根据安全成本的分类和内容,我们可以将固定的预防费用、特殊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定义为狭义的“安全投入(C)”,将变动的预防费用和事故的非保险费用集合在一起,并将其倒数定义成狭义的“安全产出(Y)”,这样,我们就可以定义出一个狭义的“安全效益(E)”,即E=CY。从这一公式中,可以根据安全业绩的情况,调整C和Y,以获得最佳的“安全效益”。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实行必要的安全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安全,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搞得好,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发生损失性费用,这项没有发生的损失费用,实质上就是安全部门创造的效益和前期安全投入的回报。因此,适当的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或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安全对企业生产的发展及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现代化生产中,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

2静态条件下安全成本优化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水平条件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区别性地确定企业当前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下的安全成本总量。为了简化系统考查的重点,屏蔽诸多变化因素对考查目标的影响,假定外部条件相对固定,并以此来确定该条件下企业最佳安全成本投入量,从理论上寻求达到安全总成本最经济的目标。一般说来,安全保证程度与安全成本之间存在着安全保证程度越高,保证性安全成本就越高,损失性安全成本则越低,并且安全成本总额随安全保证程度的由低到高变化,而遵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如图1)。这种安全成本与安全保证程度的变化规律被认为是指导安全成本优化工作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横轴所示的安全成本上可以找到经济安全成本所对应的Y0点,根据Y0点可以确定纵轴上对应的安全成本C0点和横轴上的E0点,其中C0就是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E0就是期望安全保证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根据安全总成本水平所对应图1中的不同区域,分情况进行下一阶段安全成本的优化:在A区,表现为损失安全成本过高,保证性安全成本较低,总体上安全成本较高,很明显,安全工作存在缺陷,安全保证程度严重不足。针对性安全投入的优化方式进行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强安全监测控制、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在B区,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对应点的安全成本最为合理,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在E0点两侧较小的区域内安全成本较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进行安全优化的策略是把期望安全保证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C区,表现为期望安全成本较高,以牺牲较高的保证性安全成本来达成较高的安全保证程度,虽然损失性安全成本较低,但保证性安全成本过高,两者之和表现为保障安全而进行的投入过多,出现安全功能过剩。对此,安全工作优化的策略是利用ABC分类法对安全工作排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措施只保持合理的安全工作的运行,以降低安全成本。

3安全成本的动态变化

在建筑施工企业静态安全成本的优化模型中,没有考虑期望安全保证程度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安全成本动态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技术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如果安全成本的优化策略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不可能达到安全成本优化的目的。如图1所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人们期望的安全保证程度从E0提高到E0′,从图上可以确定安全成本的Y1点和安全成本投入量C1,很显然Y1点不是安全总成本的最低点,而应该是Y′点,按C1进行安全成本最佳投入量是达不到安全成本优化控制的目的。

对同一个项目,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变化的安全保证程度,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安全方案,不同的安全方案又有不同的安全成本曲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大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组织结构,合理选择相对更有效的方法(如图2)。若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处于M1,相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1,则选择方案1来实现安全保证;若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处于M2,则期望安全保证程度为E2,则选择方案2来实现安全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条件进步,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不论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该时点对应的期望安全保证程度都会逐步提高,如图2中从E1到E2得出在变化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要实现安全成本的真正优化,必须想办法改变安全成本曲线或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采取措施构建成本曲线,例如从方案1曲线改变为方案2曲线。而改变安全成本曲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安全方案和生产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

篇(2)

树立‘行为主因素’理念,推动民工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如果企业和项目部能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必要持续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这对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是十分有效的。由于私营企业主和承包制项目部的趋利性,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不到位或者形同虚设。目前工地上的施工管理者和作业民工以及进入工地的其他人员仍属于安全素养不高的群体。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期待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笔者倡导,应该在强调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建设的前提下,逐步有效推进民工动态安全教育,重视班组班前教育活动,杜绝“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是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和项目部在安全教育上玩花样,搞虚假应付、自欺欺人的过渡期做法。这样就可以使施工安全管理既有实实在在的基础保障,又有明确有效的提升手段和方向。

树立‘动态可控性’理念,推动安全检查持续定期进行

质量管理的结果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生产结束时实现低伤亡率。工程竣工交付了,安全管理也就宣告结束。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必定是过程动态地实行。根据施工的进展,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周左右时间工地的施工进度就会有明显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在一周时间内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大家谈起安全管理往往觉得信心不足、力不从心、有劲无处使或者工作难推进等。但我们应该坚信,办法肯定要比问题多。在安全管理中,杜绝所有事故(或者零死亡)与控制事故发生在合理范围内,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不切合实际,后者则符合事故发生规律。在“利润合法化”、“本质安全化”、“行为主因素”理念的指引下,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和人员教育不放松,实现安全生产状态动态可控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企业、项目部、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等通力合作,不间断地持续推进检查、督查、巡查,严厉地闭合监管,实现安全施工的低伤亡率完全可能。

树立‘强制必要性’理念,推动各方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履行

篇(3)

建设单位安全资料(A类)

需夜间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填表A5《夜间施工审批手续粘贴单》;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将专项方案报建设单位,填写表A6《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基本完工,建设单位要组织参建单位填写A7《建筑工程安全评价表》上报当地主管机构。

监理单位安全资料(B类)

监理单位首先要制定工程的安全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在工程开工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将监理人员名单、总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证,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安全培训合格证明报建设单位和项目资料建档;应当由公司到项目层层签订《监理工程师安全责任书》;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安全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应当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做好记录;应当编写《监理安全日志》;应当收集有关监管部门下发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及回复单。主要使用的表格有B2.1《安全基本条件报审表》、B2.2《安全保证体系报审表》、B2.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报告表》、B2.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报审表》、B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B2.8《建筑超重机械和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申请表》、B2.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巡视检查表》、B2.11《日常监理安全检查记录》、B2.12《一般隐患监理通知单》、B2.14《重大隐患暂停施工令》、B2.15《重大隐患监理报告书》、B2.17《拒不整改/停工监理报告书》等。

施工单位安全资料(C类)

篇(4)

2施工安全管理中常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管理的关注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施工的首要责任人,而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施工的首要责任人。安全管理首先要求领导有足够认识、关注和重视,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意识,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和理念,才能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安全管理需要基本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的各种设备、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等,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安全管理专职人员,这些都是安全管理需要的基本的物资和人员的保障。如果没有足够的必备物资和人员的保障,安全管理就会成为一句口号,就会仅仅流于形式,成为“无米之炊”。而只有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对安全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确保资金和人员的投入。

2)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很多项目现场并未按照工程规模和施工组织设计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施工现场实际只有一名专职安全员,甚至有的两三个项目“共用”一名安全员,遇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检查时,临时“串场”。施工现场未能保持有安全员全职在岗,施工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第一个项目正常进行中或者临近收尾,第二个项目刚开始基槽开挖,项目现场施工人员高峰不在同一时间段,施工单位领导觉得安全员“工作量不饱满”而出现“共用”情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没有完整的组织机构,责任不明,则管理无从谈起。

3)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有些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建筑企业,对员工疏于安全教育培训。这些人文化素质较差,对一些安全隐患就会认识不清,不够重视,因此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是时常发生的事。有的工程负责人违反施工安全规定,违反施工程序,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令工人作业或严重超时加班,导致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或疲劳作业。

4)现场机具机械设备的巡检、养护、更换不及时。一些安全装置丢失、破旧、应该淘汰的设备,仍然使用;应该定期保养的设备不及时保养,疲劳使用;应定期巡查的机具设备无人巡查,致使有了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比如电锯的防护罩丢失,配电箱巡检工作不做、巡检表在监理检查前突击填写,都是很多施工现场不重视、经常出现的情况。

3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办法

加强各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此着重谈如下三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项目部应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与分包队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分解安全目标,明确管理要求,划分管理责任。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员包括安全主管、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等。应按照工程规模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员,投入工程所需要的合格的机具、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脚手架、模板等工程材料及物资。规范各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等始终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和使用。

2)安全教育制度。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①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干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干部、班组长和安全员,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相适应内容的安全教育。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部门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独立作业。并且操作证须定期复审,方可持续持证上岗。③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种形式。三级安全教育通常指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三级。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设备,员工变化岗位或工种,长期放假离岗一年以上的情况,都需要重新进行岗位的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包括平时工作中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安全思想、安全态度进行经常性提醒和教育。

3)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要深入施工现场,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卫生设施和员工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工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的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有缺陷的设备、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要坚决予以更换。对于简易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保养不及时的设备等要及时予以纠正。安全检查的主要类型有:全面安全检查,经常性检查,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要害部门重点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篇(5)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长期以来,由于建设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又加之建筑业本身的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空作业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源多等行业特点,使得建设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

据笔者所知,尽管建设部、省市级建委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已要求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处处存在,这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具体来讲,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布置不合理,管理混乱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规范地布置施工现场,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施工现场五牌一图是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文明施工现场必备的一项,完善五牌一图,对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岗前教育非常重要。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系统。然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过程中,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做法并不多,三级配电往往做成两级配电,PE线引出位置不对,重复接地位置和次数不对是常见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3.水平垂直运输设备安装拆卸过程控制不严格,违规操作多

塔吊是施工现场非常重要的输运设备,因其随着施工楼层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因此在施工中塔吊的顶升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工序,塔吊的安装和顶升要求有专业资质的队伍来完成,在安装结束后要经过安监站检测才能使用,这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我国发生的多起塔吊倒塌工程事故与该过程控制不严格有关。对开塔吊的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不得违规操作,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脚手架工程搭设不规范

脚手架的搭设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落地脚手架或是悬挑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安设计要求搭设,架子工在进行脚手架的过程中,必须按规范操作,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脚手架整体失稳的事故多次出现,整体倒塌和失稳的事故也不在少数。除了设计计算的原因外,为按规范施工和检测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三宝、四口、五临边问题多

安全施工的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减轻安全施工事故的三大法宝,在施工现场我们要求所有在场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作业区安全网必须按规范搭设。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在这三宝上的安全事故并不少。对于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发生在这四口处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特别多,因此做好四口的防护,特别是电梯井口的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显得尤其重要。五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五临边防护对保护施工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施工现场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临边防护按规范搭设的不多。

三、成因分析

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成因,具体来讲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类。人的因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1)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安全生产法、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得一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经有关文献的研究,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占比重大的企业,其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低。(2)工人安全教育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与事故发生率相关,安全教育体制完善,落实到位的企业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企业。(3)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人占比例高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低。

物的因素包括施工外在环境,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外在施工环境条件的优劣客观上对事故发生的几率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修是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建议

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建设各方行为主体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也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

一、突出重点、转变管理方式

我们建筑施工为什么事故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在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应付公司、公司应付主管部门,工人的教育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高发。作为管理部门就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现场提问等形式对工人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而不是单看项目的安全教育资料。在对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对照JGJ59—99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仅和项目交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部门成了“头痛医头”,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还是查机构、查人员、查资金、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控等。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经理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二、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强化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单位由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费用不到位,导致企业无安全经费;还有的建设单位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另外,现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就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三、突出监理管理作用,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的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却放任自流,自身不熟悉安全的标准规范,仅仅对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不行动也不向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四、抓现场管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核心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总结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转贴于

五、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教育体制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民工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民工学校,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要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效果,第一充分发挥企业民工工学校的作用,按班组为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对教育培训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职工学习登记卡。现场检查时我们就检查职工教育登记卡并现场抽职工提问,对持有教育卡而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的,对该职工受教育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六、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

篇(7)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保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它相关的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重出,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业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引起的,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违章进行指挥:②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检力度不够,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和重视;③操作人员不按照操作规定进行违章操作;④管理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⑤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因素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进而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1.2客观因素

物料、机械及生产对象等生产要素统称为物,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些能量过量的释放出来,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有:设施的安全度不够;所用的材料不合格;施工所用机械不合格;缺乏物的防护措施以及有害物质。在建筑施工过程总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 安全问题控制措施

2.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施工现场一线的操作工人,他们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流动性大,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当中,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都是民工自身原因,因此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让不安全因素被消灭在萌芽当中。

2.2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安全的法律法规。

(2)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共同创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不断完善企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让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开展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从实质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建立一整套包括安全奖励、员工福利、人文关怀、安全考核、安全行为和责任约束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加强落实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1)要明确责任主体,使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其制度,把相关的安全责任核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岗位上,真正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项目的总包要对各分单位进行督促,是各分单位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依据合同进行抽查,并在每一季度末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年终进行评定。

2.4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1)要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有计划和步骤的对安全技术进行开发和改造,使其安全措施接近标准化。

(2)不断对工艺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要同步实施安全技术。

2.5建立新的安全工作管理方法

(1)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制定标准化工地的相关标准,并以标准化工地为榜样,不断落实现场的基础管理。

(2)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对安全的监管模式进行改进,要对二级单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检查二级单位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3)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进行信用体系评价,使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诚信制度,对有关不良行为要严厉制止。

2.6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要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严格进行检查。不管是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教育培训,然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

企业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将安全生产中必须的投入作为一种制度,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基数,根据一定比例投入安全技术经费,这些经费将用于安全经费、奖励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为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企业还应该制定不同招标方式项目的安全经费标准,制作经费使用明细表,从而确定各项工程应该投入的安全经费的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提取安全经费的制度。

2.8加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企业与项目部必须签订“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控制责任状”,在施工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方案、监控措施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定,对有重大危险的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2.9需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除过采取以上几点措施以外,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安全与规模的关系。(2)安全与进度的关系。(3)安全与质量直接的关系。(4)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5)认识到安全与危险并存。(6)安全与工程实施过程的统一。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 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业所有的施工操作都与施工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将现场操作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机结合,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就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宁.加拿大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考察报告[J].中国勘察设计2002(2).

[2] 李有国.EPC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

[3] 杨庆山,李敬楠.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价值工程.2010(4).

篇(8)

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企业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措施的执行都未按遵从法律规定,安全教育执行不到位,多数为形式主义。而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也未依照国家指标搭设,且周围杂物较多,所用材料不规范,这些都未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是重大事故的诱因。

1.2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的一个特点就是劳动密集性,但是多数从事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就导致施工管理较难。而且,在施工现场上,施工工具随意堆放、施工材料规整差、施工步骤不合理等现象多发,从事人员之间没有协作精神,现场没有严格的纪律管制。

1.3建筑施工单位不重视

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高于人员的安全,这就导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甚至于一些单位未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部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设置安全员或者监督人员较少,且专业能力不达标,导致施工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1.4安全监管投入不到位

建筑企业为了降低项目成本,缩减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费用和保障设施,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配备较少,导致事故频发,影响恶劣。甚至于有些施工企业完全忽略安全管理,不仅不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还存在违法行为。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在采购环节大打折扣,降低建筑质量,而监理单位也未履行自身职责,造成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和企业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安全施工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首先,责任到个人,制定奖罚制度。其次,通过对设备故障率、事故起数以及人的精力等方面的评判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善责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责任,一旦事故发生则追究责任。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安全。在采购材料时要做好调查工作,对比市场上的材料,开阔进货渠道,采购部门还要简化采购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材料偷工减料等情况,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材料发放要进行跟踪,避免施工现场中有材料随便堆放现象。

2.3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对监管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力合格;制定监管制度,责任到人,每天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检查,避免微小隐患,发现隐患后要立即根据有关标准和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整改。

2.4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对工程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优化,落实施工方案,有效的管理施工组织。对已经完成的工序进行测量和排查,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规范性。

2.5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建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图纸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的难点、重点以及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施工中的各管理项目熟悉,确保在管理和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在工程开建前,将组织工作做好,对多使用的机械、采用的技术和所用的工程材料要全面了解,做好质量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计划、落实方案、符合规范。

2.6建立信息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模式

息化安全动态管理模式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建立动态管理平台,实际上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施工安全进行分解从而分配给不同层级的相关人员,也就是精细化和责任化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程的进度查看最新的安全规范,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计划并指导到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从而减少因沟通或者技术等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动态查看工程进度,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引用情况清晰化,可以将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重点准确的传达给施工和监管人员,从而避免了粗放式管理中出现的隐患。

篇(9)

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企业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措施的执行都未按遵从法律规定,安全教育执行不到位,多数为形式主义。而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也未依照国家指标搭设,且周围杂物较多,所用材料不规范,这些都未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是重大事故的诱因。

1.2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的一个特点就是劳动密集性,但是多数从事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就导致施工管理较难。而且,在施工现场上,施工工具随意堆放、施工材料规整差、施工步骤不合理等现象多发,从事人员之间没有协作精神,现场没有严格的纪律管制。

1.3建筑施工单位不重视

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高于人员的安全,这就导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甚至于一些单位未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部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设置安全员或者监督人员较少,且专业能力不达标,导致施工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1.4安全监管投入不到位

建筑企业为了降低项目成本,缩减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费用和保障设施,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配备较少,导致事故频发,影响恶劣。甚至于有些施工企业完全忽略安全管理,不仅不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还存在违法行为。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在采购环节大打折扣,降低建筑质量,而监理单位也未履行自身职责,造成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和企业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安全施工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首先,责任到个人,制定奖罚制度。其次,通过对设备故障率、事故起数以及人的精力等方面的评判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善责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责任,一旦事故发生则追究责任。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安全。在采购材料时要做好调查工作,对比市场上的材料,开阔进货渠道,采购部门还要简化采购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材料偷工减料等情况,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材料发放要进行跟踪,避免施工现场中有材料随便堆放现象。

2.3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对监管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力合格;制定监管制度,责任到人,每天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检查,避免微小隐患,发现隐患后要立即根据有关标准和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整改。

2.4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对工程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优化,落实施工方案,有效的管理施工组织。对已经完成的工序进行测量和排查,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规范性。

2.5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建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图纸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的难点、重点以及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施工中的各管理项目熟悉,确保在管理和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在工程开建前,将组织工作做好,对多使用的机械、采用的技术和所用的工程材料要全面了解,做好质量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计划、落实方案、符合规范。

2.6建立信息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模式

息化安全动态管理模式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建立动态管理平台,实际上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施工安全进行分解从而分配给不同层级的相关人员,也就是精细化和责任化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程的进度查看最新的安全规范,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计划并指导到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从而减少因沟通或者技术等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动态查看工程进度,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引用情况清晰化,可以将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重点准确的传达给施工和监管人员,从而避免了粗放式管理中出现的隐患。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控制

0引言

在电气工程操作中,一个操作顺序的颠倒或漏掉一个其中的操作项目,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电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提出严格的遵章守纪的要求。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1加强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员工中树立安全意识,着力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监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全面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因为电击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和损毁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确保用电过程中人身及设备安全。

2电气施工常见的不安全忧患

2.1对于穿线工程中,导管细,导线繁多造成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能按图施工。这样的危害是加快了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2没有将腐蚀剂擦拭干净,开关处理没有切断相线,甚至将相线接到灯头螺口线柱上。插座安装将相线和零线位置互换,相线在上零线在下的规程接线问题等是在接线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2.3不少施工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在导管敷设施工中,对金属材质导管的管口不做处理,在管口处遗留很多毛刺,这些金属毛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穿线施工中这些毛刺容易将导线的绝缘层划开,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了问题,轻者造成短路停电而且难以维修,重者可能引起火灾。

2.4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加强电气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在员工中进行安全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安全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中,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将新的安全技术落实到员工的工作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安全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条例。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对某些事故多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建立完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并且接受社会对建筑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举报,通过一系列完备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严格杜绝一切安全漏洞,监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落实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切实做好各法规的落实工作。

3.2加强电气安全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电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强化电气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测试:①商业、工业住宅用电装置的安全和可靠性试验。②电器、装置、机械在确保正确的绝缘、接地和漏电方面的试验。③维修电动机、发电机、配线和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测试。④应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最终产品测试来确保产品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具体为:耐电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接地导通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每次试验完毕,使用单位应对试验单位出示的测试结果进行核实并保管,严禁移作它用,更不能用其它工具代替安全用具。对于高空作业的员工,要检查安全用具的安全性,严禁有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出现在施工现场。使用高压验电器时,施工人员要检查绝缘手套的质量并站在验电器边缘的绝缘处。正确使用绝缘用具,无特殊防护装置,不得在下雨天或下雪天在室外使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应保持用具的清洁,放回原处,避免安全用具的污损。安全用具的存放,要设有专用的橱柜或吊架,放置时要按编号存放不可混乱。保持存放地点的干燥、通风,保持清洁,防止安全用具脏污和损毁。

3.3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在地面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离开施工区2米以上;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安装的刀闸必须使用相应标准的保险丝,严禁使用其他金属丝替代,避免超负荷后不能自行切断电路,以至于毁坏电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脚电源插头,有些电器会因故障出现漏电现象,如果用的是两脚电源插座,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被电击,后果将不堪设想;电器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接地有专业人员按转和修理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篇(11)

我们将安全文化的建设自初级到高级分成四个阶段:即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和互助团队管理阶段。目前,我们所制定的大多数的规范要求、体系建设、管理方法均建立在后两者基础上,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能力、体系建设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一贯而终的行为理念,进而指导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呢?

一、要确立安全文化同安全管理的具体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服务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不适合方法。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可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所局限,另一方面则是经济能力所局限。由此就可以看出,控制和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中的不适合方法”在改变现有状态的要求下显得格外重要。

控制和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在立足于企业内部具体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技术和经济能力,采用阶段性强制管理的手段(如通过制定制度、规程、奖罚条例,编制交底、方案等)约束被管理者个,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阶段性需要。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手段,规范员工行为,明确安全目标。当上述措施得以实现并使员工自觉遵守,形成惯性时,它就能够弥补企业在安全管理体制和手段上的不足,从根本上改变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意识、状态,使其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到自觉主动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安全的采取作业方式。

二、根据企业自身状况、特点,确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体系1、安全培训体系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让“安全第一”的思想牢牢扎根在每一位员工心中,让遵章守纪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不仅三级教育、安全方案、安全交底、班前会这些方式,还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比如通过安全检查整改措施的方式,针对某一问题、隐患进行分析、整理、提出整改措施、交底。

此外,作为一个培训体系,仅仅是安全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培训教育不仅要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本身,更要认识到安全本身之于企业,之于员工的风险、价值和收益。使员工的意识、行为占据主导者、执行者的位置,把“要我”变为“我要”,而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则仅占据导向性位置,引导、决策。

2、安全制度约束体系

这里的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并不仅指被约束者,也包括约束者。安全制度约束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体制性架构的形成。它包括忠诚理念、契约精神、等级差别理念及责权利对称性理念四个主要部分。

2.1、忠诚理念

指企业的安全制度约束机制建立在相互忠诚的基础之上。即任何当事者都应以忠诚原则对待安全制度约束机制,把整个行为(包括约束人和被约束人及制度本身)都建立在对企业安全约束机制的忠诚上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坚持保持员工的个体性为原则,坚持强化自我约束(包括企业,包括员工),坚持忠于各方权利、义务。只有这样,才可以最终全面贯彻忠诚理念,使企业制度真正的建立起来,真正的发挥作用。

2.2、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企业安全约束机制本身就是当事人共同的认可或共同承诺;其二是企业制度本身约束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利益,规范当事人行事规则、义务,当事人应正视自己的认同、承诺,自觉地贯彻和遵守企业制度。

2.3、等级差别理念

必须强调,等级差别理念的引入并不与我们在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观点向悖。相反,因为我们在企业制度安排的条件下,地位、职务、职责、利益各不相同,只有强调差异化本身,才可以更好的贯彻约束机制本身强调的责任、权利、义务。

2.4、责权利对称性理念

责任,对于人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主体,拥有甚样的责任,就拥有甚样的权力和利益。所以,责任,是约束人们权力和利益的最主要约束条件。同时,权力和利益是衡量责任、义务的唯一结果条件。有甚样的责任就有甚样的权力,有甚样的义务,就有甚样的利益。总之,企业责任、权力、利益的有效结合是企业安全管理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体现了员工最基本的权利,是处理责权利关系的唯一准则,它也体现了机会公平原则。

3、安全机构保障体系

指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如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和施工项目的具体内容,明确安全管理机构的特别优势,建立风险识别系统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系统,确定部门责任制度并落实到人。

4、安全考核激励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把企业安全文化奖惩化。它可以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以奖惩的方式使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因为从现阶段的社会状况即企业状况来看,只有奖励那些遵守企业安全文化,传递安全管理理念的人得到奖励,而违背企业安全文化的员工得到惩罚,才有可能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管理理念根植于员工头脑之中。所以,在塑造和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和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这种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