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

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 精读课 说明文教学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篇(2)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篇(3)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篇(4)

1.引言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学与用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研究生在读书时的两大任务:读书和研究。在研究生期间要不要进行一些科研,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观点。前苏联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两个学派:朗道(L.D. Landau) 和塔姆 (I. E. Tamm)。朗道学派主张研究生学习期间只学理论基础知识,不搞科学研究;而塔姆学派则强调研究生应该在学习的基础上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要想探讨研究生到底要不要进行科研,就应该知道研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首先研究就是探讨学术问题。学术就是知识的深层面元素或知识的仍不可知面。也可以通俗地讲,研究就是去发现,就是写东西。然而,发现也好,写东西也罢,无不与读书有直接的关联。从这个角度看,塔姆学派的主张是比较可取的。

国内和国外许多学者很多都对英语语言文学这个领域有过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英语文学教学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作品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思想的了解,加深语言使用、思想概念表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从而在各个层次上全方位地学习英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有的学者对英语专业文学课作了调查与思考。综合师生双方的态度与看法提出对这门课的改进意见。但是国内针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本论文拟从细读文本,精读文献,倡导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如何做研究。

2.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要努力探讨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2.1细度文本

篇(5)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use of 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Intensive read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Integrated English)is a compulsory core courses of English majors,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Its primary teaching task is to teach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basic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other disciplines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igorous training. High level vocabulary learning is mainly through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multimedia;networktechnology;English major;“142 task-oriented”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读实践课堂授课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为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词汇学习是讲授的主要内容。“142任务型”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此,我们实行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系里的教学资源,做到多媒体辅助授课与学生多媒体作业相结合,并改变课堂教师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把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使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电视、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等多种刺激因素交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听说实践课堂授课模式。

二、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开展技能训练

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在每次课前都要做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中某一方面的准备,进行课上五至十分钟的个人展示,教师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形成性或过程性评价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严格的过程性评估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其次,课后作业内容也分为多种形式,改变了以往只有书面作业的传统惯例,提高了口语和PPT作业的比例,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再次,大学英语精读拥有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登录校园网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自由和方便。

篇(6)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业、在就业方面颇受压力,学业方面面对的质问和疑惑是为何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低弱。文秋芳老师在《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生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一文中指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我们可以推断英语专业课程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至少比不上其他文科专业课程”(文秋芳,2010)。就业方面面对的质问和疑惑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像万金油,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却没有专长,不能占领行业的制高点。问题确实存在,也引起了英语教育者的重视。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基础英语》,在思辨能力培养应发挥什么样作用?该怎么来发挥作用?这是笔者在本文中阐释的问题。

一、何谓思辨能力

对于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根据文秋芳老师在《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中的建议,我国外语界普遍接受了北伦敦大学校长Brian Roper指出的含义: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Chap man 2005)。本文所用的思辨能力涵盖北伦敦大学校长提出的大学生应具有的以上四种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思辨能力

根据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大一大二年为基础阶段,着重打好学生基本功,夯实英语基础,强调的是对语言在听说读写方面对英语的模仿。夯实基本功对外语学习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但只强调模仿,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个体,必然会削弱他们的思辨能力。《基础英语》是一门英语精读课,学时较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较为紧密,应有意识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有责任在准备教学材料时选择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要求高的材料,并做好精心教学安排。

(二)教材的选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系列教材,共四册,教材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重视思想上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并尽量结合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今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分析批判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教材的特点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目标十分契合。

(三)课堂教学

《基础英语》总的教学原则:把对课文的教学变成利用课堂引导、促使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理解、分析课文的过程;通过教学各环节(课文预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的活动设计来促进、培养学生的积极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要采用交际性、任务型教学法,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相结合;在课程评估中体现对批判性阅读和思辨能力的评估。

(四)作业布置

除了单词记忆、词组学习、句子分析等传统的家庭作业,要大力加大能锻炼思辨能力的作业类型。帮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观察分析进行分类,推理出分类规则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规则和方法。这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概念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是个复杂系统工程,从宏观方面来说,涉及到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从微观方面来说,涉及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英语因其内容综合、教学实践充足,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充分条件,按照本文所述可从教材、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等方面切实改变只重语言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Chapman J.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essment t of Thinking Skills [EB /OL]. http: / / Cambridge assessment. org uk /ca /digital Assets /109493_The_development_of_the_Assessment_of_ Thinking skills . pdf 2005 .

[2]文秋芳.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 外语界 2009

[3]文秋芳. 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生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基金项目:

篇(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经过了起步和快速发展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但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未来的发展。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就从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已明确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标准体系首先需要从课程设置着手。商务英语专业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接轨”的“三接轨”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趋同的弊病,去除冗余的重复建设性课程,将“语言+技能”的培养理念贯彻始终。我们可以按照专业群必修课、专业群限选课和专业群任选课等模式划分,把学生经过高等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所有语言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涵盖在内。我们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以来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本身就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理论文化基础,又缺少就业的导向作用,所以对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天翻地覆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具体问题: 

第一、英语课程和商务知识课程衔接不合理。低年级注重语言课程,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高年级的时候增加几门商务知识课程,但是只有汉语的课程,其实所谓的商务英语专业基本上还是英语专业。达不到设想的“英语+商务”的合二为一。 

第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各个院校都看到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我们看到,有的实践课程,学生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完成,有时候可以说是应付了事。比如学生的商务文秘实训,因为实训设备的限制只能帮办公室老师整理整理文件,打扫打扫卫生,这跟公司里的文秘工作相比根本不一样;外贸函电实习,只是在教室里把书本上的单证重新做一下。而英语应用实训只能是听一听英语歌曲,看一看英语原声电影,用英语表演个小节目等等。 

第三、实践实训缺乏条件和场地。实践实训课程出现在了课程设置当中。但是我们看到现实教学中,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本,一本教材。各个学校对文科教学的投入不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投入就更不够了。面对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还是几间教室,几本书,几位理论课任课教师。 

综上可见,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我们再看看教材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本没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市面上带有商务英语几个字的教材很多,但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就凤毛麟角了。我们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本科的教材,起点高,难度大。本科的教学目标也不等同于高职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些教材只能由教师遴选使用。只是在近两年,教育部才牵头出版社和专家共同出版了一些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但是因为时间短任务重所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二、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缺少更新,编写者水平有限。商务英语教材这两年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是细细看来,我们发现很多内容都基本上差不多。编写者抄来抄去,缺少创新。比如说在许多函电的教材中还会见到“telegram”这样的词,现在的贸易往来中,“fax”都用的少了,广泛使用“email”。编写者大多是一线的教师,缺少商务实践,所以编写出的教材很难有“新”东西。 

第三、商务英语教材缺少英语和商务的结合。我们认为很多商务知识课本如果能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编写,这样的教材才能让学生既提高英语知识,又学会了商务知识。但是现实中,英语版本的商务专业书籍,太难,太晦涩难懂,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根本无法读懂,更谈不上学会,学精通了。所以必须得给高职高专学生出版使用适合他们水平的教材。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对策。 

第一、整合相关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首先要求学生在三年内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要掌握商务知识,其实相当于学习了两个专业,理论课时量是有限的,所以就要在最大限度上整合相关课程,避免重复学习。下面分别以英语课和商务知识课为例说明。 

比如以前要在入学一年级开设多门基础课如《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五门课平均一周四学时就要占二十学时,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的体育,哲学,大学语文课等,让学生有吃不消的感觉。所以,可以把五门课整合成两门课《英语精读》和《英语视听说》,当然这时的《英语精读》课时要稍微增加一点,把泛读的内容留在课外,把语法课融合到精读课里边,把听力和口语融合改成《英语视听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的驾驭课堂,把所有的内容合理的讲授分配给学生,达到预期效果。 

商务知识的课程中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实务》合成一门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并将内容按照贸易进展的顺序讲解;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贸易术语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联系我国外贸实际案例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按照贸易发展的顺序讲解:商品的品名、质量、数量和包装;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磋商;出口商品报价、还价核算;贸易合同的内容;国际结算方式及信用证审核;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报关实务;进口贸易;国际贸易方式等,完全与操作顺序匹配,也与实际业务顺序匹配。 

第二、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教材 

选取或编写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研现有相关教材、当前生源层次和师资情况、受众需求等因素,根据教学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确定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明确培养目标。同时,教材应该既注重传授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交际技能,又注重与各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受教后,能够在专业岗位上学以致用,真正以英语为工具,服务其商务专业的相关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高专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理论基本够用,重在技能培养,因此其商务英语教材应该定位于实用性,教材起点应该较低,并配有大量实践训练,侧重在实际商务场景下的语言使用,体现“学一点,会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另外,同一层次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商务知识侧重面和侧重点应不尽相同。 

第三、商务英语专业教材要具有“立体化”的特色。 

所谓“立体化”,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印刷形式而言的,教材不再局限于文字印刷品,而是集书本、磁带、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课件等于一体,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输入方式有效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配合教学过程。它使教与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地延展,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 

第四、大力编写和使用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效结合的教材。 

在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知识积累以后,应该尝试双语授课,及使用英文讲授商务知识,这类教材,目前来看,如果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内容过难,不符合高职类这个层次的学生使用。所以应该针对高职高专水平的学生编写有针对性的英文商务教材。这才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就业和能力为导向,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当然,教学内容改革与更新需要广大教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实践和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邱晓红.高职“国际商务英语”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7,(2):25-26.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75

English Major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Status and Causation

REN Jiadi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 71402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research-based, based on 2011 Nanjing University SERU Data Dictionary and the 2012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two questionnaires, the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to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the outcome of the three parts of the relationship. It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L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to analyze factors that affect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tensive Eng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ore active class participation; (2) Students regard homework showed high participation; (3) the impact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participation factors are mainly students themselve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other conditions; and (4)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For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ree proposals to raise th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cause inquiry

0 引言

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当前大学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诸多学者和教育实践者一直在不断寻求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以及实践方法。其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性和投入性是一个直观且较为见效的方法。与其相关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经验也被称之为学习参与理论。①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积极主动地选择、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参与不是为了教师、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而存在,而是生成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之中,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与主动思考的全身心投入中;这种参与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向态度,表现为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投入。②

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改进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实践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还远远滞后。在研究方法和内容方面,大量的实验研究只是对课堂参与现状的描述,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在实践方面,我国本科学生在许多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也远低于美国大学的学生。例如,史静寰,涂东波等对中国23所高等院校进行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985”院校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或参与讨论”和“课堂上做口头报告”两项上。③另外,龚放和吕林海通过比较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参与情况,发现在“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批判性推理与创新思维”这三个方面,南大的学生都明显弱于伯克利的学生,虽然差异的规模并不大,但着实反映出了我国大学生学习经历与参与度的欠缺。④

因此,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我国大学本科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及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本文从行为方面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堂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2 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参与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进一步探讨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并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提供借鉴。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状况如何?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方式存在哪些差异?(2)影响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堂参与的因素有哪些?(3)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如何?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的开发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参考了其他类似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例如,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本科生就读经验调查,和南京大学2011SERU Data Dictionary。以上两个问卷,均设有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师生互动、课前准备以及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等调查项。经过筛选、重组、整合,本问卷设计了三个部分:课堂参与情况、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以及课堂参与学习成果的关系;从内容方面参照龚放在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中提出的“学习参与”维度的因子分析结果,将问卷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后学习以及同伴学习四个维度,共43个问题。本问卷中的选项均采纳五级量表的形式,第一部分调查课堂参与情况,共计22个问题,选项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第二部分调查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从教师、学生自身因素以及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共计15个问题,选项为非常影响、影响、不一定、不影响、完全不影响;第三部分调查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同样采用五级量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共计6个问题。

问卷初稿完成后,通过访谈对问卷进行了两次试测。测试内容包括答卷时间、被试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选项的可读性、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测试结果对提高问卷的质量非常有益。

3.2 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对象包括西安某一本高校英语专业大一350名本科学生,调查学生在精读课上的参与情况。该校所开设的精读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其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程。该学院本科阶段的精读课程共设三年,大一开设的精读课课时为一周4个学时(每个学时2个小时),大二为一周3个学时,大三为一周2个学时。精读课程指定教材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该教材归纳了国外最新的语言材料,题材丰富,内容新颖,包括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易于理解,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参与其中。精读课任课教师队伍年轻化,授课方式较灵活,课堂活动多样,有助于进行良好的课堂组织,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

3.3 数据收集过程

问卷由精读老师在精读课上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并由老师统一收集。这种数据收集的方法保证了较高的回收率,但由于精读老师收集问卷,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所倾向,这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3份,回收率98%;共获得320个有效样本,占调查全体的91.4%,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21人,占有效样本的6.6%,女生299人,占有效样本的93.4%。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综合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程课堂参与状况总体良好,但在参与方式上有所差异。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参与状态最好,说明国内学生认为作业是有效的课堂参与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师生沟通方面,国内的学生并不善于与教师在课后进行互动交流,更不善于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研究活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关于影响国内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精读课程课堂参与的因素,学生的自身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英语基础等)对学生的参与影响最大,这说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情况,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选用、教学设备、环境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证明了学习动机理论,即相比于外在动机的刺激,人的内在动机是最原始、最强劲的驱动力。(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精读课程课堂参与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习成果呈正相关关系,学生认为有效的课堂参与,比如师生沟通、作业完成、活动参加、课前准备、课堂参与等,对加强知识掌握、加强知识应用、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加强综合技能、转变学习态度和观念均有较大帮助。这说明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表现就越积极;参与得越充分,学生各方面能力就越能得到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高校可采取措施激励和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特别是鼓励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如邮件、QQ等现代化交流平台与学生沟通,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形象。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的学习参与和研究的氛围。(2)重视各方因素,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学生、教师以及环境条件因素均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受动者。教师应该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习的物质资源条件,同时通过教师等教学人员的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3)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与学习成果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高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定期调研,并将相关结果纳入教师教学效果以及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之,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需要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积极、充分的参与。提高学生参与,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对改进教师教学水平甚为关键、对学生自身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改善。

注释

① Carini, R. M., Kuh, G. D., & Klein, S. P. (2004). Student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Testing the Linkage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篇(9)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融入到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增多,国际商务活动愈加频繁,对既了解商务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正是顺应这一市场需要而设立的。

在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具备纯熟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创新能力的教育。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商务英语精读课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除了一般英语课的共性外,还具有一定数量的专门词汇,强调在某些特别场合(如商业会议、商业谈判、商务工作等)使用特别的词汇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要围绕商务情境展开,每一课都要有一个核心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运用英语平台处理商务事宜。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要能够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独立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综合素质。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为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如商务谈判、商务访问、商务陈述、营销与全球采购、国际商务合作、金融与证券、经贸战略、经营管理、以及IT产业等)的语言综合能力服务。

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首先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进行恰当的定位。注意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其次,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对基础性、经典性的理论内容突出重点,删去了复杂难懂、不适用、不必要的理论内容。再次,课程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商务场景为依托。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探索

情景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逼真地模拟各个商务流程场景,让学生身处其中。要模拟商务活动场景、业务执行等就需要教师在各种“实景”模拟的硬件配合下,把外贸商务活动系统地串联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实践中体会如何更好地运用英语工具达到商务目的。

情景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强调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相结合,尤其强调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与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因而在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任务教学模式的更新

这是一种目的明确,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可以称作“任务式学习”,学生必须分析已知的信息,通过与同学的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老师进行总结。  任务学习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用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启迪智慧,引入角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商务原则变得具象化,较深奥的商务原理变得直观,从而更易于理解。学生也因此明晰了课程的目的,调整了期待值,就会对精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任务学习能够在高度互动的支持环境中创造语言得到最大的输入、输出机会。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活动。这些特点恰恰是通过团队的配合完成整个商务流程的运作不谋而合。在协作配合中,既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又使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满足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多元立体化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设计,贯串着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趣味式的知识传授。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技术性强、资源丰富、主体性强、心理轻松。教师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课上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创造多元学习环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的目的。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设计一体化、媒体呈现立体化和教学应用多元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由单纯的教材向综合性教育资源转变,同时也满足多种应用,学生不但能掌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从中谙熟一定的商务知识,以便在日后的商务活动中,既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又能用英语传递信息。

五、为学生搭建训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平台

课程组在精读课内适当增加各种学生自主演练的活动,如辩论、戏剧表演、讨论等,在课外利用英语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等外事活动,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提高综合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作品、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辅助和推动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演讲、习作比赛、商务英语工作情景模拟短剧表演,也可以定期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在活动中,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时,在回到课堂时学习愿望必然更加迫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商务场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将能够更好地发挥精读课的基础骨干作用,为深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读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教师要结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教学,逐渐摸索出更多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科研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过分注重应试教育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总体上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应试教育摆在首位;许多学校将“应试”当成了教学的指导方针;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四、六级统考不合格者,不能拿学位证书,不能毕业。校外用人单位也相应规定没有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者,不予聘用。在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应试”,只有顺利通过四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才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才能在求职时不会因为没有英语四级证书而受到冷落。教师的教学也是围绕学生的考试进行,缺乏创新性。

(二)听说训练无保障

对大学生来说,听说训练极其重要,需要在练好听力明白他人意思的基础上多用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然而,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大学阶段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没有专门开设口语课,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或硬件设施不全,听力课未采用面授。即使开设了听力课,由于缺乏系统教材,加之听力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极其有限。而应试的压力使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听听力、练口语,结果导致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哑巴”英语。

(三)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当老师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用英语表达,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当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威胁时,有些学习者会加倍努力,保持一种活跃而敏捷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能促进学习动力的增强,是一种积极因素。而有些学习者由于自我意识太强,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担心出错等原因而过度紧张,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习。完全缺少焦虑与焦虑过强都不利于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要使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学对策

(一)对于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语言天赋的学生,对他们英语能力的要求应达到“较高要求”的目标,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课堂面授+自主学习”的方式,实际运用法教学对他们利大于弊,教师只需适当引导以开阔其视野;阅读应以大量泛读为主,少量精读为辅,另外适时开展英语四、六级的后续教学,通过开设专门的翻译、写作、文化、口语等选修课来提高各项语言技能,真正做到大学英语学习的不间断。

(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首先要加强英语学习意识的教育,教学模式应采用“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宜太难,然后再把听、说、写揉合进去,尽量让学生就同一语言材料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反复进行实践,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做到读中有听,读中有写,读中有说;听了能说,说的能写,读了能写,写了能说,反之亦然。其次,把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仍有必要,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语言输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不同的如:词汇、语法、结构、篇章、背景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思考、分析、预测、寻找答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实践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对于基础较差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采用“教师授课+教师辅导的语言基本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加强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学习,先打好基础。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应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因此教师的讲授应占主导地位;到了高年级再逐步按“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要端正思想认识,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位置,寓应试教育于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本,应试教育是末,如果把应试教育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忽视素质教育,那就是本末倒置。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英语综合素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导。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使学生因达到近期目标而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要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成立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创办校园英语学习报,组织英语兴趣小组,举办英语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比赛。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英语训练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够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角色转换,即把自己从以往的“课堂中心”这一位置上退出,努力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的多用英语交流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坚持训练是必要的,因此,对于那些希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坚持每天练习尤其重要。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约80%来自视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可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2008,(3).

[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作者简介:

王薇,女,(1979-),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在研项目:《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研究》。

李静,女,(1981-),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

注:本文为安徽新华学院教研项目论文。项目名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及策略研究》,编号:2012jy030。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评估以及课外英语学习时间的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合不同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 教学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过分注重应试教育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总体上还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应试教育摆在首位;许多学校将“应试”当成了教学的指导方针;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四、六级统考不合格者,不能拿学位证书,不能毕业。校外用人单位也相应规定没有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者,不予聘用。在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应试”,只有顺利通过四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才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才能在求职时不会因为没有英语四级证书而受到冷落。教师的教学也是围绕学生的考试进行,缺乏创新性。

(二)听说训练无保障

对大学生来说,听说训练极其重要,需要在练好听力明白他人意思的基础上多用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然而,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大学阶段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没有专门开设口语课,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或硬件设施不全,听力课未采用面授。即使开设了听力课,由于缺乏系统教材,加之听力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极其有限。而应试的压力使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听听力、练口语,结果导致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哑巴”英语。

(三)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当老师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用英语表达,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当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威胁时,有些学习者会加倍努力,保持一种活跃而敏捷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状态能促进学习动力的增强,是一种积极因素。而有些学习者由于自我意识太强,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担心出错等原因而过度紧张,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习。完全缺少焦虑与焦虑过强都不利于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要使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学对策

(一)对于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语言天赋的学生,对他们英语能力的要求应达到“较高要求”的目标,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课堂面授+自主学习”的方式,实际运用法教学对他们利大于弊,教师只需适当引导以开阔其视野;阅读应以大量泛读为主,少量精读为辅,另外适时开展英语四、六级的后续教学,通过开设专门的翻译、写作、文化、口语等选修课来提高各项语言技能,真正做到大学英语学习的不间断。

(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首先要加强英语学习意识的教育,教学模式应采用“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不宜太难,然后再把听、说、写揉合进去,尽量让学生就同一语言材料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反复进行实践,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做到读中有听,读中有写,读中有说;听了能说,说的能写,读了能写,写了能说,反之亦然。其次,把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仍有必要,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语言输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不同的如:词汇、语法、结构、篇章、背景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思考、分析、预测、寻找答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实践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对于基础较差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采用“教师授课+教师辅导的语言基本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加强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学习,先打好基础。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应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因此教师的讲授应占主导地位;到了高年级再逐步按“教师讲授+适当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要端正思想认识,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位置,寓应试教育于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本,应试教育是末,如果把应试教育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忽视素质教育,那就是本末倒置。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英语综合素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导。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学习目标,使学生因达到近期目标而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要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成立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创办校园英语学习报,组织英语兴趣小组,举办英语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比赛。

(三)改进教学方法

在英语训练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够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角色转换,即把自己从以往的“课堂中心”这一位置上退出,努力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的多用英语交流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坚持训练是必要的,因此,对于那些希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坚持每天练习尤其重要。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约80%来自视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可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2008,(3).

[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作者简介:

篇(11)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阅读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读物,深化所学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扩大知识面,丰富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

1.《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简称TEM4)要求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能读懂难度相当于Sons and Lovers的文学原著,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简称TEM8)要求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能在5分钟内速读1600字左右的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事实和细节。

2. 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交互作用的过程,亦即信息的处理过程。由于词汇量少,语法基础薄弱,阅读技能差,文化背景知识匮乏,不少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通常是单纯的“自下而上”,即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语境层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任何一方面的困难,阅读过程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无法继续,渐失兴趣就在所难免。另外,倘若阅读课无法满足学生的期待,如活动单一、内容乏味、信息量少,或者缺乏文化知识的输入及阅读技能的训练,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

3. 阅读课的几条教学策略

3.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激发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及兴趣出发,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和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题材。此外,还应注意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应涉及到各个领域、各种文体;题材可以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日常生活、人物传记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品文、小说、新闻、广告、说明书等。将阅读课教材和课外读物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阅读面的广博度。

3.2 发挥教师在阅读课上的引导作用

阅读课教师应当明白,阅读并非是一个消极接受型的技能,学生才是阅读课真正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热身环节引入主题。例如:可以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作内容预测或进行话题讨论,也可以以文化背景作为切入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图片讨论法、视听说法或关联阅读法等多种方式。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时,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在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后,监督他们全力投入阅读过程;限时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对篇章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并分享观点,交流阅读体会。在内容概述、细节赏析、作品特色、文章主旨等环节,教师发挥好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阅读心得、锻炼语言输出能力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3.3 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限时阅读强化学生的时间和速度观念。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学生在阅读前需明确阅读目标,带着问题读文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对阅读效果及效率作出客观评价。此外,需要把泛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第一遍篇章阅读时,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跳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了解主旨大意,篇章结构,定位重要的相关细节。此外,在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之后,可以根据段首句快速检测预测内容的准确性。在跳读和查读时,有意识地避开虚词(skip function words),聚焦实词(focus on content words),尽量做到一目十行;克服出声朗读和默读的坏习惯,秉承速度至上的原则,在速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逐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计时的方法督促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二遍阅读可以采用精细阅读的方法(read between the line),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赏析耐人寻味的情节,聚焦文字背后的文化。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会中断阅读,下意识地去查词典。过分依赖字典,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另外,阅读中经常查字典会使思维中断,严重阻碍了阅读速度和效率,影响阅读效果。此时,推断词义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根据意群中同义词、反义词线索(synonym clue & antonym clue),语境线索(context clue)及联想技能(association clue)快速预测造成理解困难的实词含义。此外,构词法也是扩大词汇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有:词缀法(affixation)包括前缀法和后缀法(prefixation & suffixation),合成法(compounding),缩略法(acronyms)和融合法(blending)。例如:根据融合法,smog一词由smoke和fog糅合而成,由此可知smog意为烟雾。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让阅读过程变成一个流畅的不间断的整体。

3.4 实施有效的课外监督

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并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然后通过多样化的抽查方式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可以通过口头抽查的方式:此时,教师最好统一全班学生的阅读任务,每周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作家、作品,谈谈阅读体会;也可以以读书笔记的书面形式阶段性地抽查,将学生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另外,写内容概述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考、理解及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理解主旨大意的好习惯;当然,还可以通过考题来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变压力为阅读的动力,通过阅读过程真正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熟练阅读技能,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目的。

4. 结语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把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外,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广泛、系统的阅读,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机会在课外的大量阅读中得到巩固,从而教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逐步获得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丁娥.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汉生.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Christine Nuttall,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