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专业培训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新入职教师处于基础阶段,培训内容更注重对各个不同的领域所涉及知识的一种初步的了解。
主要有电气专业教学法、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职教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职教管理理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人际交往、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职业学校参观考察、考证考级、行业基本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培养方法、岗位分析法训练等。
(2)提高型教师相对于新入职教师更加成熟些
因此培训内容更加注重对基本能力的升级,因此即便是相同的培训项目,那么培训的要求和深度也和新入职教师有所区别。职教新理念、电气专业教学法、职教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如何开展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取有效信息、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扩展知识、行业和企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分析法训练等。
(3)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最为丰富,处于更深的培训层次。
其培训内容包括职教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职教课程开发、如何开展科研、教材编写。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研发技能训练、专业问题解决、专业实践操作知识、行业和企业参观考察等。各层次的教师均可通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教案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战训练、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总之,培训内容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师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该顾及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尽可能全面并切合实际的确定具体培训内容。
2培训方法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中,主要注重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地度过职业适应期。提高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则要寻求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组织他们去观摩、去亲身感受,从而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启示和引领。所以,对不同层次教师不同项目培训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相应的师资队伍及合适的教学方法。
(1)培训师资的选择:
①教育科学模块主要选取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学能手、专业教学法的优秀实践者参与;②专业模块基本上采用复合师资,主要有大学电气专业方向的教师、大学电气实训指导教师、企业研发人员、企业实践操作能手、岗位分析专家及职业学校优秀专业教师,不同的项目培训由相应不同特长的教师共同担任,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③综合模块主要有从事大学电气专业研究教师并熟悉中职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研部门的研究专家和职业学校优秀电气专业教师团等师资力量。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战演练法、小组合作法等。案例教学法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参训者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参训教师自然地将这种培训方法迁移到他以后的教学中去;实战演练教学法是鼓励教师实际参与各项技能操作,在真实的和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主要用于专业模块的项目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但学到培训要掌握的内容,同样可以训练与人合作、交流以及沟通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培训本身的吸引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和复合师资这种主要师资模式,以工作任务来引领培训项目的实施,鼓励全体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来组织培训过程。在学习和交流中提高教学能力,不仅仅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把学到的内容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3培训目标
以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培训的核心目标,针对教学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
(1)新入职教师。
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标重点在于各种基本教学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新入职教师应当初步了解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形成关注职业教育的意识,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法以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初步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尝试与学生交流形成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进行职业规划。初步把握中职课程发展新理念及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及原则,尝试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开发项目。掌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会初步使用就业需求调查的各种方法并尝试去实地调查,了解就业岗位并开始关注职业分析的方法。能根据特定教学内容独立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发现并学习解决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与他人交流教学成果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提高型教师。
提高型教师的培训目标相对于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更高,是从简单了解到基本了解并尽可能熟练把握的提高过程。要求提高型教师能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操作每一种专业教学法并尝试使用不同专业教学法的组合与创新,把握课堂的节奏,自如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逐步形成教学风格。基本把握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成长规律,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就业,同时把握自己专业成长的阶段,正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独立完成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把握教育技术在电气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步认识到教育技术使用的优势和局限。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并能初步尝试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完全掌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掌握岗位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抽取的教学内容设计、书写教案,并说课。能初步参与评课、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并努力解决进而形成科研成果。能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及方法,完成小型子课题项目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3)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一般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经验也相当丰富了,对于这一层次教师的培训目标的重点不再是各种低层次的自我训练,而是应当更多的涉及课程开发、职教课程改革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骨干教师的要求是能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能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掌握与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扩展理论、从宏观上建立电气理论与扩展理论的层次关系,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四新技术,并能将其融入现在的课程和教材中去,保持专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正确评价年青教师的教案和说课,提出有效建议。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熟练地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熟练自如地选取和运用不同的专业教学法从事教学,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经验并推广。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完全掌握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去独立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形成研究成果帮助年青教师面对困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独立开发课程与编写教材,指导年青教师参与简单的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独立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专业问题,解决复杂层次的问题,进而形成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统筹总领总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总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从自愿报名参加专业英语培训的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选拔标准:①通过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③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④参加医院组织的统一英语考试,成绩>80分。最终选取160名护理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性6名,女性154名;年龄20~39(25.34±3.46)岁;学历:本科150名,硕士10名。
1.2方法
专业英语培训活动包括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为期9个月。
1.2.1集中授课和情境模拟演练
每月进行4次集中授课,共8个学时,第4周的2个学时为特定情境的床边演练。①集中授课:由我院编译组教师担任集中授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均兼任某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授课,英语水平为专业8级以上。集中授课分为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部分,分别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作为培训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2》为中英文双语编写,附有英汉对照词汇表、课文注释及简短的练习讲解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各感觉器官的功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护理专业英语-视听说分册》教材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分为不同场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视、听、说教学活动,锻炼护士专业英语的临床应用能力。②分组情境模拟演练:每单元后设置角色扮演、故事复述、情境问答、专题讨论等练习形式。教师讲授完理论内容后,共同观看录像,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共分为16组,每组10名护士。情境模拟演练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更正。
1.2.2英语授课比赛
英语授课比赛采取幻灯片授课的形式,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分别在小组内进行初赛选拔,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优秀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由护理部组织的英语授课决赛。在比赛前,邀请编译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最终有4名护理人员获得英语授课比赛一等奖。通过英语授课比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授课能力,而且为临床教学和外语交流储备了人才。
1.2.3护理英文学术报告
护理部、科教处组织安排护理人员书写相关专业学术报告,然后组织英语专家团队对上交的护理英文学术报告进行指导及筛查,选取部分护理人员作护理英文学术报告,每半年组织1次,每次3h。学术报告的重点是新技术和本专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通过举办护理英文学术报告可提高护理人员学习医学英语的内在和外在动机,提高其在医学专业领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在培训前后进行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语考核,并统计SCI篇数。①英语笔试考核:满分100分,以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试题为笔试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及词义转换、英译汉、完型填空、作文书写。②英语口语考核:满分100分。聘请山东大学3名外籍英语教师、我院编译组2名英语专业教师和有过出国进修经历的2名博士生作为评委,通过对预先设计的相关问题提问,考查听说能力,然后通过对抽签选中的护理情境对话进行现场翻译,考查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③SCI篇数:统计2012年1~9月和2013年1~9月160名护理人员发表的SCI文章篇数,包括已被录用还未刊出的文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英语笔试和口语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的差异。
2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语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1);培训前共发表SCI文章7篇,培训后12篇。
3讨论
为提高在职护士的英语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对160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由表1可见,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21.4分,英语笔试成绩比培训前平均高出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集中授课、分组情境模拟演练、英语授课比赛、护理英文学术报告等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与书写能力。多形式的专业英语培训活动为临床护士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并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员听的被动学习方式,其弊端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分的“哑巴英语”。本次英语培训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活动场地体现了临床护士的实际需求,活动主题贴近临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活动以对话形式开展,突出语言的功能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此外,通过举办英语授课比赛、进行临床护理案例英文学术报告,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使护士主动思考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护理新进展,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了护理人员撰写和发表SCI论文。
二、培训课程中“专业协作”关系的特点
不同于“学科协作教研”的学科分工、组内—组间竞争的互异竞争“院校协作共同体”的理论—实践互为依托,培训课程中的教师协作有其独特之处:
(一)协作内容:体现以专业知识为基点的纵深性(相对封闭性)
这里的相对封闭并非仅指客观环境:将参训教师“圈”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施训。而是指在培训环境下,参训教师进行协作时所呈现的学科针对性、目标确定性和过程集中性的特点。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专业、学科和年级划分,形成教师培训独层纵深发展的形态。其优点是针对性强,高效击破学科教学中的疑难点,显著提升参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然而这种独层纵深式发展恰好体现出参训教师在协作过程中的相对封闭状态,这和当今所倡导的学科交叉与整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抵牾。
(二)协作形态:体现以专业思想为支撑的竞争———融合性
参训教师在协作当中体现出竞争性与融合性的特点。他们来自省、市、县各个地区,是各自学校所推荐的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背景、教育文化、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当集中到培训课程上时,这种差异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协作过程中引发良性竞争。这种良性竞争的出现,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和学识,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体现。而这种专业性竞争所产生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创新、交织、融合,最终形成参训教师在专业学科领域共同蕴育的精神成果。
(三)协作目的:体现以专业能力发展为准的时空延展性
培训课程中教师协作关系的时空延展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特点:一是协作任务本身的延展。在培训课程中,不仅设置了当堂完成的协作任务,同时设置延展于课外的协作任务。比如,帮助参训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课题的开发和研讨,对培训教师进行网上跟踪和测量等。二是教师协作能力的延展。很多时候衡量培训成功与否,重要一点在于检验参训教师是否能将参训内容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培训过程中培养出的协作意识能否代入实际工作团体当中,并将这种意识扩散于团体中,是教师专业协作能力延展性的重要体现。
(四)专业协作实质:专业协作的目的不限于协作成果的达成
这一特性是教师专业协作关系区别于教师其他合作行为的标志性特点。合作只是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一种形式化行为方式,而协作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此。在培训课程中,协作成果的达成并非参训教师进行协作的最终目标。成果只是树立的靶子,如何学会与同侪交流、沟通、协作,才是真正意义之所在。因此,教师进行专业协作本身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
1.2三进三循环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模式概况目前,我国的影视动画逐步发展,与此同时,对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现阶段,影视动画行业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目前的影视动画行业人才结构并不十分合理,高端人才稀缺,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也十分缺乏,原因在于学校仅做到了知识培养,而没有做好学习与实践的衔接工作。专项人才在影视动漫行业十分缺乏。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影视动漫行业同时存在着人才短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双重问题。近期,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为《工学结合下影视动画专业“三进三循环——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优化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实践方式,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以就业为导向,更大的发挥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校方,目前最为关注以及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使学生走向市场,实现就业。基于上述背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开始了《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该研究课题与重庆贝格菲斯动漫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这个专项研究,旨在能够为影视动画专业的毕业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且希望能为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和高职影视动画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2“三进三循环”的基本内容
在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的调研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总结提炼了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影视动画专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与动画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影视动画“三进三循环”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1“三进”的基本内容“三进”是指学生三进。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教学环节,在学校实训室中进行,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了影视动画的基础知识,是为接下来的环节打基础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实践阶段,也就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阶段,在学校安排的工作室中进行,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初步掌握影视动画的实际操作技能。第三个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企业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实际参与影视动画的制作环节,真正获得工作技能,为今后参与招聘、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2“三循环”的基本内容“三循环”是工作流程的三循环。一次“设计、制作、后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三个流程完成了三次“设计、制作、后期”的循环,实现了学生的能力递进。第一次循环为实拍影像的课程群,学生在这个阶段掌握实拍影像的基本技能。第二个以团队方式组合,策划剧本,动手设计和制作角色以及场景模型,按照分镜台本进行拍摄,最后再后期合成制作成动画短片。第三个循环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至此,毕业生完成了“三循环”的能力递进。
2.3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项目目标高职三年制影视动画学生,通过三进三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的培养,达到基本动画制作及设计能力。从定格动画——flas——tbs动画,完成了三个完整的循环,通过专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基本适应动画岗位需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制作需要。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影视动画学科的程度、目标、课型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主要的评价标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外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把握,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我国在近十几年开始逐渐重视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正在逐渐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我国正逐步向多元化、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迈进,实现综合性教育评价体系。
3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项目进展情况
3.1项目的进展情况课题组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制定了工作计划,研究和实践工作进展顺利。课题组组长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本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价;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研究、实施工作,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环境的建设及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的实施。在制定好工作计划后,研究小组立即开展了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职业标准调研,确定了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80多篇相关文献,进行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规律及特色。在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的调研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总结提炼了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影视动画专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与动画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影视动画“三进三循环”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行动领域,再分析支撑行动领域的相关能力,进而遵循能力培养规律形成了“能力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并编入2014级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3.2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成果教学评价体系的成果主要是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环境、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实践,践行“课程展览、作品参赛、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的环节中去。学校需要为学生配备行业导师,要做到每个班级都有行业导师的配备。导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导师管理制度,开展导师工作制,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专家评价、学生互评”的评价机制。针对整个三进三循环的系统教学,在每门课程完成以后,会举办课程展览,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观展,对课程教学作一个评价;以赛促教,积极发挥参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展览和比赛可以督促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在完善设计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在这样的参赛机制下,在各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至2014年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个,省(市)级奖项若干,获得了2014年第七届重庆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名。同时,在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束阶段,结合毕业设计,举办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学生毕业前的“双选会”与毕业设计作品展同期举行,3年来共邀请全国各知名动漫企业上百家来学校参加,不少动漫企业通过毕业作品展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选用人才,实现由学校到社会实践的顺利转型。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的改革。要迅速“实行对教育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建立与知识经济进化相适应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一向只注重单纯传授知识,期望学生个个学富五车、通文识理,教育的作用也仅仅是对知识的机械“翻版”。随着知R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的速度以几何极速加快,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如果教师仅仅充当学生现实生活的领路人,仍抱住书本和注入式传统教育模式不放,学生接受的教育必将是过时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具备驾驶生活和适应未来的能力。贝斯特说得好:“真正的教育应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因此,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二、加强专业培训,重视论文撰写,改进教学结构是完善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专业培训
实践表明,教师具备丰富系统的专业理论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解释疑点的基础。教师只有通过专业培训,不断地给自己进行知识的“充电”,才能适应专业培训,才能适应信息更新、高考改革的形式发展需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空间始终保持“明亮、宽敞”。
2.重视论文撰写
论文是教育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是实践的结果。教师要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既要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加强思考和探索,又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去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因此,可以说:教学论文的撰写过程,既是经验归纳、积累的过程,又是教师教育水平提高和个人素质完善的过程。
3.改进教学结构
可重点落实在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素质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技能训练、兴趣激发、品质培养”为中心,充分体现新课改教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水平和高度是教育者育人水平和高度的体现。(2)教学主体学生化。应精心设计和上好每堂课,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切实立足于学生的“会思、会问、会练”,继而“会学”的能力培养。赞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他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本来是“死”的,经过“积极的思维”这条必经之路,才能成为“活”的知识。对于“会问”,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引导学生选择、设计习题,培养“自主式”训练习惯,学会自己设计练的程序、自行尝试答案、查阅资料、自我评价、自我提高。逐步掌握“会练”的基本技巧,才能真正让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练得轻松、高效。学生的思、问、练能力得到了培养,就会逐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继而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3)教学手段实用化。革新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的传统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使自己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实用化,乃是目前提高我们教师素质的捷径。
三、恪守师德信念,塑造师表形象是发展教师素质的基本保证
1.制订英语教学计划能力
即学习和深入理解英语课程标 准,把握读、写、听、说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理清读、写、听、说训练的具体内容,弄清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把要求和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分解到 各个年级,既循序渐进,又适当重复,增强训练效果。
2.钻研教材的能力
对英语教材的编写意图或改编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并在 教学过程中创造性使用教材。
3.设计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确 定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年龄和心理安排教学程序,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搭起实现教学目的的桥梁。
4.驾驭课堂的能力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规范,能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目标语起榜样的作用,而且所用的语言要有激情, 要新鲜、优美、风趣。
5.处理作业的能力
学生的英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与学的质量,它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正因为如此,处理 学生作业不能停留在只判断正误,应重视作业的反馈作用,并认真写评语鼓励、引导并帮助学生。
除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
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应包括如下方面
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英语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英语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 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 对象和范围清晰。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英语教学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 逐步扩展,逐步深入,以便对英语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选好题以后要定一个简明的标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 。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既可以做问卷调查,也可以开座谈会或者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 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资料收集后将其排列梳理归类,分清主次。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是英语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应做到:论证以事实为依据。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结构完整并有层次。语言准确、明白,不含糊其辞并表达流畅。引用文献资料应注明出处。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描述性的以及实验性的研究报告,即指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
高素质教师应该具有研究能力。教师要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经验感染和带动他所教的高校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非常有必要强化这些学生的科研意识,经常做些论文写作、教法及学法研究、调查报告等,为今后搞科研打好基础,并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由于近年来英语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硕士没有参加足够的专业培训就开始任教。还有很多从没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课程、不懂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没接受过职前教学技能培训,更没经过教育实习的非师范本科学生也进入了高校英语教师队伍。这部分人如果得不到有效指导,他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实践者,也不可能成为研究者。在师范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学法课是“师范”二字的具体体现,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任务。
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培养未来的高素质的教师是极其必要的。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师范院校的课堂尤其应该如此。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 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交流做家教的体会,谈谈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等。通过经常安排学生能够参与的话题讨论和各种课堂活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并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心理等分别检查和指导,营造探求、反思和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和推理,逐渐达到理流的习惯和层次,以此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主管。
二、 培训时间及要求:xxx
三、课程设计
四、课程特点
实践性课程——运用前沿学习理论,学员参与性与应用性为一体,多角度管理工作实际经验。
案例式教学——剖析国内外工商管理和企业经营经典案例,介绍最新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
高水平师资——由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专家学者和丰富经验实战讲师分享管理经验。
五、组织形式及效果评估(供参考)
在本次培养计划中我们将对以下几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1.学员对课程质量的评估
在每门课程结束后采用对《培训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测评,分析学员对现场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关注学员学习情绪、注意力、兴趣等的变化,和授课教师及时沟通调整,确保现场授课效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学员学习效果评估
通过核心小组讨论、课外论文、后续跟踪等方法来测定培训者是否自觉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分组培训:将学员分为若干小组,在课程基础上开展日常的课程研讨活动,达到相互学习、经验分享、共同收益的作用。 课外论文:每个小组定期开展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成绩将和小组成员最终的学习成绩挂钩,有色人才负责聘请相关专家审阅,给出评价。
后续跟踪:在培训结束后半个月内,公司主管部门应抽取若干学员进行访谈交流,并通过对其上下级、同事、服务对象等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学员学习结束后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行动应用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并总结本次培训工作经验,对今后的培养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六、师资介绍
本培训所聘请的老师均在有色行业内为多家企业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培训经验和丰富的有色金属企业培训经验,是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长期聘用的优秀师资。
[作者简介]张利荣(1976- ),女,湖北汉川人,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0)刘艳平(1963- ),女,湖北仙桃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79-02
一、导言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通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在从业过程中,逐步实现专业自主、养成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目前,大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轻基础,因此,从事基础课教学、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师探索专业化发展之路十分必要。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惑
1.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科研还是重教学?高校教师的二项基本业务考核是教学和科研。科研工作量是硬指标,以纵横向课题的经费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形式以数字衡量;而教学是软指标,教学工作量可以用数字体现课时数,但没有区别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两者相比,科研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挥棒,因为教师主持参与科研课题的来源及经费、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及质量,是职称评定、津贴补助的主要依据。思政课教师从事全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现实中,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思政课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开展科研活动,或者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偏低的现象,但近几年,多数在职教师经过继续教育后获得了博士学位,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也以博士毕业作为入职门槛,也就是说,通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思政课教师大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科研素质。但是,思政课教师申请科研课题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对专业教师而言,思政课教师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类课题也难,重大的科研奖项也少。思政课教师普遍面临着科研的巨大压力。目前,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是,授课内容偏理论性,泛政治化,说教性强,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式为主。虽然有的思政课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经费人员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并未真正走向社会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学科归属还是重职业发展?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大多是政治学,主攻专业方向是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早期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受政治学专业培养人才数量的限制,思政课有辅导员、学工书记等兼职教师。随着政治学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各大学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思政课教师走向专职化。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剧增,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引进了大量的青年博士教师,这些教师的学科背景趋向多样化,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学术风格和思维方式,这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学科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路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容易产生被排斥感和职业倦怠感,自我认同感不高,事业价值感不强。而且,有的教师还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自己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普遍愿意更新改进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具备这种继续学习的能力,但现实中一些教师只是应付差事地完成课堂教学时数,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教学工作上,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
3.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待遇还是重良心?教师职业本身负有教书育人的重任,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尤其强调对的坚定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忠诚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情操,优秀的职业水准。这些独特的职业要求不仅贯穿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意识中,而且也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高校从事科研的教师可以名利双收,有好的声誉,也有高的收入。相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论文指导、专业实习见习、带研究生等(这些可以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只有干巴巴的上课时数。思政课教师在科研上处于弱势,在教学上被边缘化。思政课教师收入待遇偏低,影响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的会影响到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认可程度。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如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高素质的教师可能会保持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但也会有一些教师采取混课堂的教学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大学生的利益乃至高校自身的声誉。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户 口: 兰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毕业时间: 20xx年07月
所学专业: 社会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批发、零售(商场、专卖店、百货、超市)、纺织品业(服饰鞋帽、家纺用品、皮具)、市场、广告、公关
期望职位: 业务拓展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市场专员/助理、市场调研与分析、业务跟单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xx-4000
教育经历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兰州大学 社会政治类 社会学专业:培养社会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
培训经历
20xx/7--20xx/8: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资源相关业务的专业培训。
工作经验
20xx/7---20xx/11:在浙江锦阳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担任项目部专员职务,熟悉相关业务流程,能独立操作相关业务。
20xx/10--20xx/3: 爱心活动 | 长期辅助孤寡老人;组织“心灵有约”献爱心活动;策划并参与了“师生共建哲社林”大型植树活动
20xx/6--20xx/9: 毕业实习 |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
20xx/5--20xx/6: 市场调研 | 策划并组织了《兰州大学学生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项目
20xx/6--20xx/8: 暑期实践 |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专业技能
熟悉spss社会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能熟练操作word.wps.ppt等专业办公文件
熟练掌握了office.excel等专业办公软件
工作业绩
20xx/6--20xx/10 申请策划并具体负责实施了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西北乡村家庭中子代夫妻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调查报告,获得了学校20xx元的资助奖励金,而后撰写的调查论文被收入学院的优秀学术论文集
20xx/6--20xx/9: 组织实施了兰州大学20xx级毕业生实习计划社会学专业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学视角下的西北地区高中生家庭陪读现象研究》,独立撰写了实习报告,被评为本学院优秀实习报告
20xx/11--20xx/5 自己独立设计并独立完成的兰州大学毕业生论文被评为全校优秀毕业论文
自我评价
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五条途径
(一)系统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班主任培训是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其特点时间集中,组织性强,内容系统,容易落实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的、系列的、多层次有、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有益于提升班主任的素质。
1.培训途径。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培训途径。
(1)学习反思。①聘请专家或优秀班主任作讲座、经验介绍等。②外出参观考察、拓展视野。③自主学习、学会反思。④实行培训考试、提高素养。
(2)实践训练。包括教室布置的评比:盛大节日黑板报专刊的评比;主题班会的评比:班主任工作案例的评比;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教育的个案;与家长联系方法与技巧的金点子评比等。
(3)导师引领。积极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请德育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一个小群体的辅导。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培训效率。
(4)专题研讨。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如:班级活动的构思与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与学生共成长研讨、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研讨等。
(5)课题提升。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引领班主任把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科研意识及研究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培训措施
(1)建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分别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并与当年度的班主任、教师工作评优挂钩,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
(2)坚持每月二次的集中培训,保证集体培训时间。每个暑假举办为期3天的班主任培训班。
(3)建立班主任培训学分制。每学期集体培训不少于16学时(每学时为1小时)。记入培训档案和班主任个人成长档案。
(4)建立班主任培训目标责任制。在每年的培训周期内,必须完成“三个一”的培训作业:每学期读一本专业理论书,每学期至少写一个教育案例或论文,每学年设计并主持一节校级公开主题班会课。
(5)凡是通过县级以上德育课题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每人加分20分。
(6)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由政教处对每位班主任和培训对象设立个人档案,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
3.考核评比。考核内容包括参加培训出勤情况、培训学习笔记及考试成绩、作业四项内容,总分100分。
(1)参加培训出勤情况一项满分10分。每次培训每缺席一次扣除2分,迟到、早退每次扣除1分,扣完本项为止。得分低于2分者,为本轮培训不合格。
(2)培训学习笔记一项满分10分。每轮培训后政教处集中检查参加培训者培训学习笔记,按10分、8分、6分、4分和0分五个档次记分。
(3)考试成绩,每轮培训后,政教处负责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专题考核。此项满分60分。将考试成绩按比例计人该项得分。
(4)作业,每轮培训结束后,政教处责布置案例搜集、论文撰写等形式的作业,并按要求进行批阅。此项满分20分。按20分、16分、12分、8分和0分五个档次记分。
(5)四项成绩综合8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60分评定为合格,60分以下评定为不合格。
学校规定,凡参加培训者其出勤率、论文、发言稿、主题报告、学习笔记和考试成绩等均纳入班主任工作档案。
(二)建设班级,提高班主任教育能力
1.引领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成长。
2.提升班主任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班主任在反思中培养能力。
(三)公平有序,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由政教处牵头,分年段进行。
(四)人文关怀,培育班主任执行力文化
关注班主任的精神生态。要关注班主任的精神状态,激发班主任内在的精神力量,激起班主任工作的冲动与激情,形成一种班主任自我生长和发展的意识,就需要进行学校文化的重建,即营造浓郁的“执行力文化”。
1.学校让班主任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2.学校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
(五)投身实践,净化班主任德育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