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大学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大学毕业论文

篇(1)

所属

学习中心

通信

地址

邮 政

编 码

电话

E-mail地址

是否申请学位

设计(或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及所从事专业

联系方式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或内容纲要;字数>500字):

[主要包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所用到的方法,预期达到的结论等。] 

2、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写清楚参考文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

期刊文献书写规范: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出版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

图书文献书写规范: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起   止   时   间

阶      段      内      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01-04

20世纪90年代末,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为此,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并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毕业论文作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其总体质量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这对于高校、学生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

毕业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属于一项涵盖学校教学管理的定位、目标、机制与实践,大学生多层次文化素质、个体化需求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性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和考虑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层次化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和多元化”需求、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差异化与责权利险不统一、学校毕业论文定位导向与传统管理机制的不合时宜性等重要内容与影响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优化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次类别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基于责权利险一致性的毕业论文项目管理路径法,为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新思路和立体化解决方案。此方法对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教学管理都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2]。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形式重于实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论文文本不规范、文献格式混乱等众多方面[3-6]。针对这些各种类型问题,研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案才是解决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研究学者主要从学生、导师和学校等不同维度给出了科研能力差、学生就业压力大、实验设备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大学生个人素质因素[7],指导能力有限和责任心不强等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合理的论文教学定位、论文管理流于形式等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8]。为此,表1详细列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改善和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低劣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以系统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外部社会环境下招聘单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考察需求、学校对学位论文定位与质量评价管理、导师在学位论文创新性等方面的指导过程与绩效考核、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责任态度等众多方面因素,采取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建设选取一套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导师为主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分类定位与项目管理路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维度上各种影响因素的积极叠加效应。

二、多层次类别的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

篇(3)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17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后,出现了很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高校不单单要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在校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必然会经过一段社会适应的心理过渡期,因此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应就是指外界环境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如初的过程。一些权威的社会学家认为适应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来理解。消极的理解是服从接受外界环境,积极的理解是改变干预外界环境。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追求一种安全感,只有人在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才能有这种安全感,就是所谓的适应。

二、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一)工作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是毕业生社会适应的重点内容。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怀揣着梦想,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的毕业生感到自己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感觉一般的占16.4%,工作力不从心的占16.4%。这个调查结果并没有性别和学科的差异,只有毕业时间的差异。通常,毕业4到5年的学生比毕业1到3年的学生情况好。总体来看,适应好的人数还是占大部分的。

(二)人际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人际适应也是社会适应中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从调查结果中看,大学毕业生的人际适应结果是在社会适应中最好的。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与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关系都很好,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感到自己在人际适应上有压抑感。从工作开始的时候,压抑感就产生了,这种压抑感随着时间的变长而越发强烈,当达到顶峰的时候会有些回落。

(三)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生活适应是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最基本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和文化生活感到满意。其中,感觉良好的占30%,感觉一般的占50%以上,感觉很差的占15%。生活适应很差的毕业生主要是因为随着职业生活的深入,当初从业的好奇心和激动的心情逐渐平缓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矛盾和冲突。

三、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心理素质要强大才能适应社会变革

未来社会有三大特点,即多样性、短暂性和新奇性,这些特点都会让人们感到不适应。有些人对社会的变革感到恐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是这样解释这一现象的,人们会对未来感到痛苦,原因是人的适应系统和决定事情的能力负担过重。只有当环境规律正常的情况下,社会才是理性的。如果社会发展过快,很多人都会受到未来的冲击。但目前,加速度的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们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对未来社会不适应。

2.生活技能要强大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生活技能就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情绪处理的能力、决策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技能是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的,一直过着与社会隔绝的生活,主要就是学习,所以对社会的认识也很匮乏。参加工作后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工作生活中的紧张度、难度都比校园生活要大。所有的一切都带给职场新人很多压力,他们必须提高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现实生活。

(二)主观原因

1.知识储备不足

据调查,毕业生感到工作不顺心的主要原因是知识不够用。这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关,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工作中,跨领域、跨学科的问题很多,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们掌握相近学科的专业知识,要博学多才,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避免在工作中的自卑感。

2.人际协调能力差

校园里学生可以张扬个性,但是企业要求统一和规范,讲究集体组织的力量。毕业生从业后,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在家庭生活中要处理好夫妻、父母、子女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要处理好朋友邻里的关系;在校园生活中,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如果毕业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差,那么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出现很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

3.生活经验的缺乏

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在融入社会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矛盾冲击。毕竟大学毕业生涉世未深,为人处事上还不够成熟。具体地说,就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并没有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也没有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他们处理事情往往会依赖他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不够成熟。

篇(4)

谁说竞技场上只有刀光剑影,除了残酷和残忍,便没有一丝温情?当身高1米67的中国选手高峰把右腿缠有绷带的对手抱起来,小心翼翼地将怀抱中的对手放到了其教练身边时,全场惊呆了!这一幕温情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高峰也成为了“感动亚洲”的人。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段世杰表示,高峰体现了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近日,高峰在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获得国际公平竞赛委员会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共同评选的2010年度“世界公平竞赛奖”,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那一刻他感动了全亚洲

竞技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高峰却颠覆了这个真理。

2009年11月23日,在广州亚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60公斤级铜牌争夺战中,中国选手高峰和伊朗选手扎林科拉伊站在了赛场两侧。不幸的是,第一局交战中,红方扎林科拉伊右腿膝盖下方被撞伤,现场医生立即进行了紧急处理,并为其扎上了绷带。第二局比赛,缠上绑带的扎林科拉伊重新上场,对手的突然受伤也让中国队明确了接下来的战术。在比赛进行中,裁判曾两次中断比赛,因为扎林科拉伊两次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用牙咬住了高峰的胳膊。

然而,当比分1∶4、比赛即将结束时,扎林科拉伊歪倒在地上、蜷缩着受伤的右腿,表情十分痛苦。在高峰和现场裁判搀扶之下,扎林科拉伊站了起来。裁判举起高峰的手臂,宣布他获胜,扎林科拉伊的额头开始冒汗,已经坚持不住了,只见他蜷缩着受伤的右腿,神情有点不那么自然,大屏幕也显示了这一刻,随后扎林科拉伊再次痛苦倒地。

见到这一幕,高峰走到扎林科拉伊的身边,将对手抱起、送回到他教练的身边,看台上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抱起对手时,刚经历了比赛的高峰满头汗水。看上去,扎林科拉伊明显要比高峰强壮,且身高也有优势。

队医对扎林科拉伊治疗的时候,高峰也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关心着对手的伤势。最后,又是他将扎林科拉伊抱上了担架,目送着他离开赛场。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平时带着500度近视眼镜的小伙子儒雅又憨厚地说:“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赛后,扎林科拉伊接受了紧急治疗,伤情得到处置。在混合区里,他面对记者向高峰表示感谢。而他的教练也向高峰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听到对手的赞扬,高峰很坦然:“换了谁都会这样做的。我们是东道主,更应该让客人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对手不代表对立,在亚运赛场上,运动员之间是对手亦是朋友。那一刻,让此前还是“剑拔弩张”的赛场气氛顿时变得温情起来;那一幕,也让人们体会到竞技体育的别样魅力。

以德报怨练摔跤先做人

“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他受伤了,站起来都很困难。因为我也受过伤,感同身受吧。”比赛时,伊朗选手扎林科拉伊在技不如人时还咬了高峰,对这种“以德报怨”,高峰却有着自己的解读。“其实摔跤比赛中这种身体接触,包括违反规则的侵犯挺普遍的,我不会记恨或者报复对手。赛场上全力争胜,赛场下大家都可以是朋友。”这个憨厚善良的24岁小伙子,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即使赛后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把他推到了“体育道德模范”的高度。“从刚一接触摔跤开始,队伍和教练就告诉我们,要练摔跤先学会做人。”

10岁开始接受正规训练,摔跤已陪伴高峰走过14个年头。这项集力量、速度、柔韧性、耐力和思维于一体的运动,带给他很多快乐,虽然每天都要坚持大强度训练至少六小时,十几年来一直过着训练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摔跤始终都要与人对抗,我们比赛时根本没时间想下一个动作要做什么,而是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必须在平时的大量练习中形成一种技术的动力定型。”去年夏天,23岁的高峰刚刚在首都体育大学毕业,备战全运会期间,他一边忙训练,一边忙着毕业论文,两不耽误。

训练场下的高峰很容易被人认出,因为他是全队唯一的“眼镜侠”。500多度的近视是受爸爸遗传的,不过这位“像学者的摔跤手”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我喜欢看励志和军事题材的书,因为摔跤需要战术素养,思维要灵敏,偶尔也看看散文和小说。”

对于摔跤的热爱也让高峰有着不小的“野心”:“很感谢这个机会让大家认识了摔跤项目,但我和队友们还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摔跤的认知度更高,成为一个人人都知道、都喜欢的项目。”本来,这次广州亚运行,高峰是冲着金牌来的。作为目前国内该级别中的最强选手,高峰曾获得2009年全运会冠军,尽管这次高峰在赛场上仅收获一枚铜牌,但是他比赛结束后闪耀的人性光辉足以漆上闪耀的金色,这也已经是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一个不错的成绩了,但全队和高峰自己都想更进一步,“新年的愿望就是刻苦训练,在世锦赛上争取拿到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创造历史他是首位获奖的中国运动员

1月27日,在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的比奥・海岸皇宫酒店,作为入选今年“世界公平竞赛奖”候选人的惟一一名中国运动员,高峰如愿获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世界公平竞赛奖”,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该项殊荣。“世界公平竞赛奖”创立于1965年,由国际公平竞赛委员会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根据提名组织年度评选。第一位获奖运动员为意大利有舵雪橇运动员蒙迪,他在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中把自己雪橇的零件让给了他的对手英国人纳什,这一慷慨的举动帮助纳什击败了意大利队夺得双人雪橇项目的金牌。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会上,高峰回忆了自己当时在赛场的感受,这个北京小伙露出朴实的笑容,他说自己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很自然地就去抱起受伤的对手送回到他的教练身边。他说:“刚接触摔跤时,教练就告诉我们,练摔跤就要先学会做人。尽管对手输了,他也应该获得尊重。他在比赛中没有放弃,这就是我们摔跤选手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