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酒店公关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酒店公关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酒店公关论文

篇(1)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长远战略。然而,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世界范围的自然资源遭到过度消耗。当今人类社会正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损加剧、大片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地球沙漠化扩大、全球气候变暖等等,造成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资源的损耗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报道,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经济翻了两番,却付出了能源资源翻一番的高额代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量超过美国4倍,超过欧洲7倍,超过日本11倍。能源消耗强度明显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极大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酒店不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给生态和生物带来严重的破坏,但也会给环境带来程度不同的隐性或显性的污染及资源浪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从政策上、法律上对我国酒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要求酒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也对我国酒店产生重大冲击,要求酒店按国际环境标准从事营销。

(二)酒店进行绿色公关,实属绿色消费倾向使然

环境的恶化,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商品日益博得人们的青睐。一项国际调查表明: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到环境问题;77%的美国顾客承认: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物行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超市或商场采购时,都认准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绿色食品。酒店的客人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与健康。客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要求酒店治理环境污染,禁止向他们提供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的生活用品和食品。由此可见,在“绿色”备受关注的今天,酒店绿色公关的兴起是一种必然,它将是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战略趋势。

(三)绿色公关是酒店市场竞争的需要

酒店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日益成熟,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趋势。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行绿色公关,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四)绿色公关是酒店形象提升的需要

酒店要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巴尔森姆旅游大酒店的总裁——司蒂芬.P.鲍尔鲍说过,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必须通过公关努力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公共关系管理在酒店业中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酒店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总目标实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酒店不仅要关心自身的效益,更要注重社会的整体效益,把自身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就指出“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市场”,他的这一论断正日益得到证实。同样在当今,可以这样说,谁拥有绿色公关,谁就拥有消费者。总之,绿色公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现代酒店的必然选择,酒店必须树立绿色公关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使自己成为绿色企业。酒店在决策时必须考虑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盲目发展,搞破坏性建设,也不能超容量、超负荷地利用资源,以免破坏有限的资源,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任何一个酒店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酒店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绿色公关是树立酒店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它顺应公众的绿色消费趋势,它帮助酒店把环保形象更广泛、更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大众,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好感,给酒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竞争优势。绿色公关能更好地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开展绿色公关,塑造绿色酒店形象

酒店要用绿色公关来打造品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消费已逐步从“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不少企业都把发展高科技,打造高质量品牌产品,作为争夺市场的营销战略措施来实施。因为,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坚持生产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如果没有前提性的品牌优势,无论何种竞争战略,无论怎样的竞争策略,绝无成功的可能。酒店业也应该开展绿色公关,来塑造酒店的良好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

(一)提高酒店员工的绿色公关意识,推行绿色管理

酒店的绿色管理是指将酒店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酒店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1)(Research):把环保纳入酒店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酒店的环境对策:(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酒店形象。

酒店要实施绿色管理,就必须培养全体员工的绿色公关意识。酒店的员工对于绿色酒店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人都讲绿色公关,人人都有绿色公关观念,酒店的绿色管理理念才能落实到行动中,并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酒店除了要对绿色环保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公关教育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员工具备绿色公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当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落实酒店的绿色措施。

(二)开展酒店的绿色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酒店的绿色消费,是指客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要求使用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作为绿色产品的消费主体,酒店客人需要了解一些绿色产品及环保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并对酒店员工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客人是酒店的特殊合作伙伴,酒店应把客人视为环保的合作伙伴。为此,酒店应向客人宣传酒店的环保计划。酒店为客人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让客人认识它,了解它;并购买它,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绿色消费的精神,摒弃传统消费模式。酒店可以通过酒店的视频来进行绿色宣传;可以设酒店绿色宣传墙,进行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绿色宣传;可以在客人的房间布置非常精美的绿色宣传画;可以在客人就餐前,向客人介绍酒店的绿色食品;还可以为客人举办绿色活动,让客人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宣传酒店的绿色经营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传播绿色语言、绿色生活风格和绿色心情等绿色信息,烘托酒店强烈的绿色文化。酒店的绿色宣传,让客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的消费主流,加入绿色消费者队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在消费过程中自觉选择绿色消费。

(三)推出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那些符合“绿色标志”(greenlable)要求的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绝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具有改进环境条件的产品,如酒店使用的空气净化设备(除尘器、空气过滤器等),保健服务等;另一类是“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燃料等。酒店的绿色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出绿色客房。酒店可以设立无烟客房楼层(无烟小楼),推出绿色客房。具体做法是:

(1)房间符合国家的绿色标准。酒店绿色客房内的清洁卫生、环境布局、空间构图、装潢修饰、光线氛围等方面,均融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绿色因素。客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封闭状态下室内无异味、无噪音,各项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放置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改变(使用可降解的材料)、简化或取消客房内生活、卫浴用品的包装,供应洁净的饮用水。

(2)使用节能卡。建议在绿色房间住宿的客人使用酒店专门设计的节能卡,节能卡里列出客人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客人可以用特制的笔,在节能卡上圈出当天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这样,房间内的牙刷、梳子、小香皂、拖鞋等一次性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单、浴衣等客用棉织品,可以按顾客意愿更换,减少洗涤次数。实际上,枕套、被单没有脏的话,客人一般不会要求更换,只要酒店做好绿色宣传,大部分客人会愿意使用节能卡。

2.推出绿色食品。酒店餐饮部的生产和供应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令,做到清洁生产,即对资源利用率最高,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最小的生产;积极采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害蔬菜,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制订绿色服务规范,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制筷子,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毛巾。酒店应利用自己在食、住、行、游、购、娱中独特的地位,以及买方市场较多的市场机会,促使所有向酒店供应物品的供应商增强环保意识,要求他们同样提供绿色产品。

3.提供绿色服务。绿色服务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酒店的绿色服务主要伴随其产品一起向消费者提供,并贯穿生产和消费全过程。

绿色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被消费时,而且还包括提品和产品被消费之后。以酒店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就餐时,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推销产品,为企业赢利,还应考虑到客人的利益,力求做到经济实惠,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向客人推荐,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在就餐后,必须根据环保要求对快餐容器等进行有效处理,使之不污染环境。若客人有剩菜还必须提供周到的“打包”服务。有些饭店还提供代客保管剩酒的服务,供下次消费饮用。酒店专门设一张精致的橱柜存放客人剩酒。在剩酒的酒瓶上挂上一张标签,上有酒名、客人姓名、地址、电话以及存放日期。

酒店可以和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为酒店客人介绍能提供绿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能给客人提供绿色旅游产品。让客人能欣赏到保护较好的湖光山色,为客人创造优美的绿色人文景观,充分体现生物(包括旅游者和居民)与环境的相融性。如为客人提供文化型园林绿色景点,让客人能看到不同的文化环境生物群落,看到保护较好的风景名胜地、寺庙等的古树名木。旅行社注重旅游设施设备的绿色环保化,注重它们的美观程度、舒适程度和完好率,能为客人提供绿色旅游设施,刺激客人的消费需求。从绿色文化理念、绿色设计思想、绿色大地景观、绿色建筑设施、绿色使用功能等方面全景式、深层次、多元化体现绿色文明与绿色旅游之“精髓”。为客人提供的交通工具,应有控制污染和节能的装置,强调室内的绿色和环保。

(四)加强酒店的绿色文化建设

绿色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酒店的绿色文化建设,就是要使酒店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价值观念,并贯彻于酒店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做到在酒店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酒店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为酒店实施绿色管理打下了基础。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下,酒店在战略、组织、研发、服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于传统酒店管理的“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实施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护酒店职工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培育酒店业“绿色文化”。酒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应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酒店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酒店客人提供绿色服务,树立自身的绿色企业形象。绿色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奋进精神,使形象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E.库德莱,海尔文·桑德勒,著.梁佼洁,译.酒店公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叶宏,刘建芬.论旅游企业绿色公共关系[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6).

篇(2)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在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气工程的内容极为丰富,其管理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因此,在供电系统施工管理中应该抓住难点和重点,进而在此基础上强化管理,实现最优化的效果。

1对供电系统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供电系统施工的主要技术依据是供电系统施工图纸,它是施工管理部门进行规范施工的凭据。在对供电系统施工图纸的审核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其相关的技术质量指标、图纸的合理性等条件进行审核。供电系统施工图纸审核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极高的精细度,不是随便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对工程有一定了解的专业工程师联合工程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在对图纸的审核过程中,如若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做出整改方案,保证供电系统工程顺利有序进行,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对供电系统施工图纸的审核一定要从细小处着手,只有精细才能够保证质量,才能够将工程成本降至最低。

2对供电系统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人员素质的高低,因为工程最终是由施工人员完成的。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健全对施工人员的评估和考核制度,优化职工的人员配置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电气工程供电系统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电气设备传输和储存电流,因而供电系统的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运行过程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电气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极为重要,一旦出现错误,将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对供电系统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电气工程供电系统一般都是以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作为管理对象,尽管供电系统施工都是在断电的环境下进行施工,但即便如此,在施工中也存有一定的危险性。供电系统施工的安全管理应该作为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管理的重点,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操作流程,指派专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工程进行安全排查。(2)对供电系统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让他们在进厂施工之前就对各种安全规范以及施工流程有所了解,并且定期开展各种安全知识讲座活动,让施工人员树立一种安全施工的意识,在施工中自觉遵守各种管理条例,保证施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3)为供电系统的施工人员装配各种专业的保护工具,以免发生意外,防止因突发事故而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供电系统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

在电气工程中,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尽管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对其的研究、改革以及探讨不断,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下面将供电系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为民用供电系统和工用供电系统2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民用供电系统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民用建筑中供电系统的使用十分频繁、广泛。但是,由于其施工性质决定了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并非是专业出身,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施工操作由于并没有专业资格证书,因而大多在技术上不过硬,当遇到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补救。(2)在供电系统施工管理中,上级领导没有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3)供电系统施工管理没有以民用用电的要求作为依据进行配电,经常因为各种情况出现用电过度或者用电紧张的现象,因此,经常因为此种情况而导致电力资源浪费。

篇(3)

1.1管理专业人才不足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酒店行业开始兴起,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一部分人对酒店行业存在误解,认为酒店是不正规的行业,因此不愿意到酒店行业当中工作.因此,酒店行业不能够吸引人才进入.人才不足严重影响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导致酒店的管理水平有限、人才严重不足.另外,酒店管理当中不够人性化、用人制度存在问题、人才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酒店并没有重视员工的发展,员工频繁跳槽,整个行业当中的流动性大.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导致酒店失去了人才优势,从短期而言影响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来说严重影响酒店行业.

1.2管理模式不科学我们国家现在的酒店管理存在问题,具体的管理模式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往往是生搬硬套的,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一直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酒店的长远发展,对酒店行业来看显然是一个阻碍.1.3缺少特色的企业文化酒店当中的企业文化,其实是集团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团队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酒店企业文化需要与酒店的实际相互联系,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良好的酒店文化,能够让员工对酒店无限忠诚,更为热爱酒店事业.但是,目前的酒店行业当中没有形成系统的酒店企业,主体的企业价值观丧失,对整个酒店行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1.4酒店普通员工缺乏培训大多数的酒店员工并没有主动要求进行培训的意愿,作为酒店来说安排的员工培训也不多.缺乏培训导致酒店员工的素质有限,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培训不够,那么从事员工服务所体现出的态度和技能肯定不足.这个的情况让更多的员工看不到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离职.一旦员工缺乏这种被重视的感觉,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何谈忠诚度,如果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就点的正常营运.

1.5激励机制不完善从现阶段来看,酒店管理中缺乏激励机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如果一名员工长期不被重视,薪资水平处于低收入行列,那么此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基层员工直接接触顾客,属于一线工作人员,如果工作表现不佳,直接影响顾客对于酒店的认可.想要有效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提升员工的精神状态最为关键.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能够让员工更为积极地参与工作.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奖金、福利、津贴等各项物质待遇.除了物资方面的激励以后,精神层面的激励也较为关键.这样,员工在获得资激励的同时,还获得成就感、责任感、胜任感.酒店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提升员工的满意程度,才能够真正达到效果.

1.6员工流动性强酒店行业属于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员工往往频繁出现流动.员工出现流动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第一,酒店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会影响员工的归属感.一个酒店当中,如果员工的各方面待遇低,且缺少精神层面的激励,那么员工自然会频繁流动.第二,社会地位低直接影响员工的停留.在国人的观念当中,酒店行业员工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社会各界对于酒店行业的工作人员存在误解,往往认为其地位低,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酒店.酒店员工被认为只是服务于人的工作,地位往往低人一等.第三,人员整体结构年轻,心智不诚实影响流动.酒店行业的基层员工,基本停留在20岁左右.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年轻人的思想较为跳跃、心性不定,因此稳定性需要不断提升.第四,员工培训缺乏影响整体的稳定性.部分酒店员工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渴望,如果酒店不能够有效满足他们的渴望,那么员工则会选择离开.最后,酒店当中的劳动关系并不稳固,两者的劳动关系没有系统化的保障体系,如果劳动关系不稳定那么员工感受不到安全感,最后往往会离职.

2解决酒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积极开展酒店管理层职后培训经济全球化,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酒店业也将视线放宽放远,逐步将服务对象由由国内转向国际,为顾客提供的服务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而要达到这种服务标准,酒店拥有管理人才相当重要.酒店管理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酒店行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酒店行业来说,需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并且有针对性地培训专业人才,对于管理者应该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以便于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酒店当中的管理者到先进的酒店去参观学习,通过组织管理者去进行相互之间的经验分享都是不错的方法.当然,酒店的管理以为人本,充分为员工考虑,从客户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顾客提供针对.从根本上说,酒店管理者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服务的水平.

2.2创新酒店管理制度和体制.酒店进行管理改革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加以创新,创新的力度直接决定了未来酒店的生命力.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酒店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酒店行业健康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跟着时展的要求,然后对酒店的管理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结合自身酒店的情况,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的管理体制,做出一切的改革就是为了达到管理质量的提升.酒店制定管理体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管理制度简单明了,便于执行.如果制度较为复杂,那么真正实施往往会面临困难,仅仅停留在表面.简单化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员工更为容易接受,真正实施也较为容易.第二,酒店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公正,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严明才能够让员工明确方向,在自身的岗位上加以约束.正确的行为需要给予奖励,如果出现错误的行为必须给予惩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酒店整体的经济效益才会提升.

2.3打造富有特色的酒店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创造无形的财富.作为酒店行业来说,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首先,酒店行业需要提升服务的品质,服务当中注重人性化.酒店当中,每一个顾客都会存在不同的要求,酒店是否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直接决定了未来酒店的长远发展.所以,酒店当中的员工从高层到基层,都需要接受服务教育,对酒店当中的服务理念有所了解,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文化.最终有效提升酒店在行业当中的形象,然后才能够有效增加酒店的经济效益.其次,作为酒店来说需要明确双赢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会直接渗透在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当中.作为酒店行业当中的每一个员工应该从思考上明确双赢的价值观,对于顾客的要求尽可能地给予满足,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顾客的利益,不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当顾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那么酒店的经济效益自然较为理想.实现了顾客满意与酒店发展,那么双赢的价值观就会体现.

篇(4)

本文从公共关系在酒店经营中运用的现状出发,立足于其现实情况,对公共关系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视内部公关并搞好外部公关的可行性对策,给出了做好酒店公关工作,以得到顺利发展的启示。

一、重视酒店内部公关

酒店内部公共关系是酒店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酒店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和酒店良好形象的塑造,是酒店公共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酒店良好外部公共关系的前提和保证。酒店的内部公众,主要包括内部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他们是酒店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他们是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是组织的物质承担者。酒店所确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工作的任务、采取的措施,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且要依靠他们的身体力行才能付诸实施。因此,酒店必须具有对内部公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必须运用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把内部公众牢牢地吸引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使内部公众把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与组织溶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参与感、归属感,愿意和企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只有这样的内部公共关系才会成为酒店实现目标和利益的强有力的力量。

1.内部员工树立和培养科学的公关意识

科学的公关意识包括: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意识,公众至上的公关意识,积极传播的公关意识,文明竞争的公关意识,品牌管理的公关意识。塑造良好形象的意识是公关意识的核心,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员工首要具备的公关意识。现代公关之父艾维?李在著名的《原则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公众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信息工具高度发达,市场竞争激烈,员工具有积极传播的公关意识已是决定一个酒店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现代酒店的员工,应具备文明竞争的意识,注重其他酒店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平衡协调,建立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品牌是酒店通过服务给予消费者或客户的一项重要承诺,是酒店生存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酒店内部只有全员具有了品牌管理公关意识,才能维系品牌的成长。

2.酒店内部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酒店的危机公关是酒店在处理危机时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谋略,以恢复公众信任,重塑酒店形象。危机无时无处不在,首先,应积极主动、迅速反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公众和媒体。其次,应编制危机处理手册,为处理危机提供科学指导。再次,处理危机并着手进行恢复管理,消除不良影响。在处理危机时,酒店内部人员应真诚公开地面对公众和媒体,不得编造、歪曲或掩盖事实。任何时候,真实诚恳地对待公众,才能使自己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3.酒店内部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酒店优异的企业文化也是酒店的灵魂,是推动酒店发展的动力。酒店内部的每个员工都应树立酒店的价值观,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酒店发展的文化,加强酒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对酒店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其发展壮大的锐利武器。转二、努力搞好外部公关

酒店外部公共关系是酒店与其外部公众之间通过有效信息沟通,达到相互理解与支持的一种活动,是树立酒店良好形象的重要活动。酒店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酒店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资金、劳务、原料、销售市场及多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酒店也必须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向国家上缴利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酒店的经营活动必然涉及政府主管部门、司法机关、财政金融机构、原材料供应者、批发零售商、广告公司、新闻机构、各方顾客等等,所有这些部门就构成了酒店的外部公众。酒店外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工作内容就在于同酒店外部公众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加强双向信息交流。能否正确处理酒店与外部公众的关系,是衡量一个酒店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一个酒店经营成功与否的外部条件。酒店要努力搞好外部公共关系,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酒店组织专题公共关系活动

酒店公关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酒店的影响,提高酒店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酒店的认知程度,增加酒店的吸引力,实施双向的信息交流,有效地进行酒店与公关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因此在酒店推出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新的经营方式时,酒店要及时利用各种形式的公关活动进行宣传和介绍,消除公众的观望心理。酒店在发展顺利时,公关活动要宣传已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扩大影响,强化酒店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酒店应该适时地组织各种活动,宣传酒店形象:适时制造新闻,扩大影响;召开新闻会(记者招待会);进行社会公益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公关广告宣传等等。

2.酒店应采集信息,做好调研

酒店应及时采集与酒店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将信息和对信息的剖析反馈给酒店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具体来说应采集以下信息:(1)政府决策信息。政府的方针政策直接关系到酒店的发展和经营方针。(2)法律法令信息。酒店应熟悉法律条文,以便规范自己的组织行业,帮助酒店取得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3)新闻报道中与本酒店有关的信息。便于及时将酒店的新情况、新信息、新动向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去,引起公众的注意。(4)外部公众信息。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要了解公众的需要和要求,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了解他们对服务和产品的意见等。(5)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员配备、技术力量、管理方式、产品质量等信息。

参考文献:

[1]贺学良.饭店公共关系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6-98.

篇(5)

(二)加强废旧物资管理是提高内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岗位风险,避免形成“小金库”的要求废旧物资管理历来是“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置管理工作,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基层单位要将废旧物资如实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擅自变卖和处理废旧物资。为了保证废旧物资回收环节不出现漏洞,在废旧物资的回收、运输、保管、竞价拍卖等方面都必须做出完善规定,杜绝管理风险。

二、提高供电公司废旧物资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废旧物资的管理涉及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废旧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为了确保业务流程通畅,首先要求前段业务部门从认识上重视,充分理解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所有环节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都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同时了解本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所有管理流程才会被严格执行。各部门在废旧物资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如下:1.安全运检部:作为公司主网废旧物资的技术鉴定和废旧物资使用和管理部门,负责废旧物资的技术鉴定工作;负责办理归口管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审批;对有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资提出处置建议,负责组织制定废旧物资处置方案;及时通知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回收;负责对废旧物资实物的回收、保管、处置全过程的完整性进行监督管理。2.(县)客户服务中心:作为公司配网资产废旧物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提网资产废旧物资的报废申请,负责办理供电所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审批;对有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资提出处置建议,负责组织制定废旧物资处置方案;及时通知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回收;负责对废旧物资实物的回收、保管、处置全过程的完整性进行监督管理,并及时通知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回收。3.公司各实物资产使用部门:作为废旧物资直接管理单位,在所保管使用的资产、材料及工程物资符合报废处置条件时,要及时向生产部提出报废申请;同时各实物资产使用单位,对物资管理部门回收前的实物资产的完整性负责。[2]4.物资管理部门:作为公司废旧物资回收、保管、处置部门,负责协调公司各单位在废旧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对回收后废旧物资的完整性负责;建立废旧物资出、入库台账及对废旧物资实物进行保管,保证收回的废旧物资的完整;分批次提交国网电子商务平台统一拍卖、处置。5.财务资产部:作为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的价值管理部门,要建立废旧物资核算台账;协助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审批,督促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所归口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手续审批,根据省公司规定的审批权限,负责向省公司上报审批手续;负责废旧材料报废手续审批;负责废旧物资的价款回收、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2]6.监察审计部门:作为公司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处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办法的工程,不予审计,负责组织废旧物资效能检查。

(二)规范流程,严格执行1.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将工程废旧物资纳入工程项目统一管理,从工程立项到工程竣工决算实行全过程管控,确保工程废旧物资严格按要求拆除回收和资产报废处理。废旧物资拆除成本纳入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之中。2.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办理完毕资产报废手续,依据固定资产、实物报废审批表,准确注明工程项目名称和报废物资种类规格、回收数量、计划交接时间等,下达《工程拆除设备(物资)清单》(以下简称“清单”)。3.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向施工单位确认并下达“清单”,同时,工程管理单位将“清单”(电子件)报物资管理部门、监审部门、财务资产部及设备使用保管部门各一份。4.工程施工单位依据“清单”对废旧物资进行拆除。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签字确认,必要时由工程主管部门会同物资管理部门、监审部现场核实。5.工程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物资拆除情况,及时联系物资管理部门,由其履行审核确认手续后进行回收。移交签字后的“清单”双方各执一份,监审部门进行审核。6.监审部门在组织工程项目审计中,将废旧物资回收情况纳入审计内容,对回收的数量进行审核把关,对未完成废旧物资回收(未回收或差额较大)且又未提供合理情况说明的不予审计通过。7.拆除固定资产需要履行ERP线内报废手续的,由设备使用保管部门专责发起,按照《固定资产报废工作流操作手册》规定的步骤,完成线内流转。8.财务资产部相关责任人核实废旧物资拆除、回收、拍卖、ERP线内审核等各步骤,符合上述要求后,执行报废资产账务处理工作,并监督物资拍卖款项回收。

篇(6)

一、引言

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CE)是集成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的系统方法,其目标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行工程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并行工程把产品开发的各个活动看成是一个集成的过程,并从全局优化的角度出发,对集成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对已有的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以克服传统串行产品开发过程大反馈造成的长周期和高成本等缺点,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从经营方面考虑,并行工程意味着产品开发过程重组(reengineering),以便并行地组织作业。

并行工程管理系统由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子系统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与协调子系统组成。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子系统通过对产品开发过程的定义、描述、仿真和优化,获得全局优化的动态产品开发过程模型。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与协调子系统根据该并行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人、机器和资源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并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提供决策支持,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并行工程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引起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正在迅速发展,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目前并行工程的支持环境是建立“集成”基础之上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宏循环,目前正向理想的方式是微循环进军。

(2)并行工程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哲理越来越多地融合虚拟制造和拟实制造,通常认为并行工程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实现产品开发程的集成与并行;这将为进一步实现企业间集成和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等的敏捷制造打下基础。

(3)产品数据管理(PDM)是实现并行工程的关键,有待进一步发展。

(4)并行工程作为一种哲理、现阶段已成功地用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工程领域,其应用范围尚需进一步扩大,我国863/CIMS主题对此也作出积极反应,已把并行工程作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让我们及时掌握,现代切削加工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向、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密切结合实际,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奋斗。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装机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二、水电施工并行工程实施中的问题

水电施工工程是水电站建设的最后工序,起着将电站建设投资转化为现实收益的重要作用。50年来我国水电施工工程的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其中也有很多失败的实例与惨痛的教训。总结其中经验教训,机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安装工艺和工艺规程等“硬技术”的束缚与失误固然难辞其咎,但更深层次、更普遍意义的原因则是组织管理、控制与协调等“软技术”中的局限性。

传统的水电施工工程通常是串行安排的,从设计设备选型制造运输现场安装各过程顺序执行,过程与过程之间往往是“抛过墙”式的,即水电施工工程的参与各方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后将成果抛向其他部门,出现问题后则抛回以前的部门,由于参与各方缺乏经常交流,且参与人员往往对自己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角色缺乏清晰的认识,上、下活动间各自为政、联系不紧密,常常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当机电设备的可装配性或可维护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业主需求时,就需进行设计修改或在现场研究进行处理,有的甚至在现场根本无法进行处理,这样在传统水电施工过程中,严重耽误了施工的工期,进而导致设计改动量大,施工安装周期长,项目成本高的结果。这种“抛过墙”式的机电安装过程存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

(1)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缺乏系统性,不能充分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需要和限制,造成项目目标系统缺乏可行性。

(2)妨碍了参与项目的各方之间尤其是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

(3)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才选择承包商按设计进行施工,造成设计中的许多问题不能被尽早发现,延长了施工期;此外项目的实施由承包商全权负责,设计人员往往不能充分参与承包商施工阶段的决策,因此不利于技术方案、工期和费用等的优化。

当今水电施工日益大型化、复杂化,这些都对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装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水电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存在着上述缺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因此,有必要探求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近年来新出现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CE)理论可为实。

三、水电施工过程中并行设计的集约管理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施并行设计的组织、过程和工具等诸方面前提已逐步得到解决。

3.1、组织重组

应用并行设计首先必须进行产品开发队伍重构,即将传统的部门制或专业组变成以项目为对象的跨部门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MDT指的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从各个主要参与方中分别选出1至2名专家或负责人与业主代表一起组成项目领导核心。团队是项目的决策机构,协调和控制着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信任,最终确定各个参与方的具体职责和项目的实施计划,确保项目组织的努力目标与业主需求保持一致。

3.2、设计工作流程重组

基于并行工程原理的设计流程重组即是从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转变成集成的、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它不仅是活动的并发,更主要的是下游过程在产品开发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另一个方面是过程的改进,使信息流动与共享的效率更高。

传统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通常按照生命周期划分阶段,不同阶段工作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工作在移交阶段时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接是“抛过墙”式的。而并行工程的思想是以系统的观点来处理产品开发过程,将产品的开发从概念设计、制造、组装、销售、维护以至最后的报废,看作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考虑进去。

3.3.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

(1)项目管理系统:在水电施工并行设计中,其管理方式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可以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设计管理,这些项目管理软件包括Primavera公司的P3,Cores技术公司的Artemis等;另外国外有些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集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CMIS),在工程管理方法、网络计划技术以及决策支持模型上做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这些都让并行设计成为可能。

(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通信网络的发展产生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它以产品为核心,提供电子会议环境将分散的生产实体组成一个多实体小组或“虚拟群体”,协同进行设计问题解决,使得各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断朝共同的目标努力。这类产品有SoftBicycle公司,Banxia公司的DECISIONEXPLORER等。

(3)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nagementCoallition,WFMC)颁布了一系列工作流产品标准,包括工作流参考模型、术语表、管理系统接口规范、产品的互操作性标准等,承包商可以基于这些标准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4)计算机辅助设计:近年来,CAD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并在水电施工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由于传统的2D和3D的设计都难以描述建筑物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工序间复杂的内在联系,于是在3D模型的基础上附加时间因素和成本费用等,通过构建5D模型来实现3D立体模型、施工组织方案、成本及造价等3部分的集成,实行一体化的项目控制,使得高质量建筑设计和合理化的建造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篇(7)

1.管理信息化

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

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

总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随着供应链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在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有如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电子商务使竞争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加强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企业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住现有客户。

2.有利于促进现有业务增长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对供应链中各企业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企业产生新的业务增值,成本降低,实现“双赢”目标。

4.有利于提高营运绩效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能使供应链的各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时间,还能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使客户能够获得最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实现最大增值。

5.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交易涉及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从而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

6.有利于快速反映顾客的反馈信息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全天候的工作,及时了解顾客的反馈信息,不仅提高了为顾客服务的时间效力,而且还提高了为顾客服务的忠诚度。

三、对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展望

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如果以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chain)就是对未来的展望。而支持未来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将是ERP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6,(457):147-149.

[2]张福荣.电子化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篇(8)

缺乏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教学工厂”。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确保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先进性与适用性;

2项目式教学。

是指将企业项目全面引入日常教学中,教师以项目运作要求为依据,将项目分成若干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运作,以满足企业要求及教学目标;

3.高素质师资保障。

在教师选拔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更多关注其是否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是否具有项目开发能力,是否为“双师型”人才,人格、形象是否良好,沟通、表达、健康状况是否良好等。

二、“教学工厂”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目标

(一)理论基础

根据“教学工厂”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可知,其满足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基于“经验”的知行统一论。杜威认为应“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活动、经验取代书本式教材。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正是在杜威这种“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生根发芽,分别经历模拟、模仿、融合等过程,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该模式的延续、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该模式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教学工厂”模式的培养目标:不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技能成功运用于实践工作中。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与创新的机会,所培养出的学生是备受企业青睐的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构建了弹性化的教学系统,不为盈利,只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开发学生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确保课程同企业实际需求相挂钩,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发展方向,保证所培养学生满足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

三、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中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借鉴的一些做法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是新加坡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该理念中某些做法对我国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

该模式为三年制教育,第一、二年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必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年重点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有限转化为实践技能。在三年之间不间断地开展多样化职业培训,聘请行业精英开设培训班或讲座。

(二)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及现场操作

该模式最大特点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企业环境的空间,学生可随时进行现场操作。就经济角度而言,现场模拟是企业负责提供的,高职院校仅负责管理及运作。因此,实习基地多数设置于学院内,也有些设置在企业内,实习基地不仅是高职三年级毕业生的专业实践场所,还是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专业教学课堂,全面体现了产学一体化。

(三)职业性为行业性所替代

学生在入学时不需要选择具体职业作为其专业,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行业。通过三年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该行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在就业指导部门的引导下,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学生在模拟现场操作过程中可随时更换选择自己的“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特点,并从中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职业。

四、构建以“教学工厂”理念为基础的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模式

灵活设置课程设置及项目式教学是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在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时,应合理规划、系统设计,方可确保这一模式高效运转。

(一)灵活设置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量身订制

由于高职人才培养势必要以市场导向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必须先进行社会调查,关注酒店行业中出现的新特点及情况,掌握酒店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确保所设置课程具有较为鲜明的行业特征及实用价值,并成立由酒店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在教学工厂教学理念下,充分利用酒店资源,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加强课程整合、改革的力度,将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内容,同时,确保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在课程开发结束后,需要提请企业资深工作人员予以论证和批准。在课程实施时需要定期对课程进修研讨,依据行业发展情况予以及时修正。同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时,教师应同企业工程师合作对项目进行研究,保持沟通,以助教学、项目的有效融合,便于教师及时掌握酒店前沿技术,为项目超前开发做好准备,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发出新课程,与此同时,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此外,教师应同学生一起对酒店管理专业内容进行填充,通过师生合力,对课程设置予以完善,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操作技能,拓展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

(二)积极开展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适应企业实际需求

教学、企业项目是教学工厂模式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应针对各院系构建自身业务发展部,为学校、企业开发项目,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超前培训。学生在初入学时即安排学生开发项目,逐步提高项目难度,对于三年级毕业生而言,应要求其开发企业综合性项目,并贯穿在酒店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的始终,以锻炼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与酒店行业相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可安排其开展小型模拟性的综合型教学项目,二年级学生已掌握项目实施方法,可为他们安排实际的小型教学项目,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可直接参与到酒店企业项目中,可以是小型项目,也可以是中、大型项目中的其中一部分。“教学工厂”模式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小组合作方式,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由此拓展学生思路,进一步熟练酒店工作技能。通过做项目,使师生得到思考和创造,分享成功之悦,从中学会如何做事和做人。“教学工厂”理念下,酒店企业项目可以使学生超前学习前沿知识与职业技能,确保未来服务质量,实现企业及个人理想。

(三)树立“模拟、模仿、融合”之教学理念,加快创新课程体系

“教学工厂”理念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门类、体系架构、专能定位、教师职业水平评估、教学组织管理、团队合作、成本控制等角度出发,确保酒店企业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充分体现市场性、实用性等优势。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模拟、模仿、融合”理念,将学习契机作为承载情感、认知目标相融合的教学形式。学习契机是课堂内、外项目及教学活动之统称,包括认知、情感教育两大方面,可从如下途径入手:以国家考试标准制定课堂教学活动及项目;由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及项目。后者以情感教育议题为依据,同学科内容相联系,对学习活动进行创设,使学生参与其中,将书本知识信息融入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学习课程,更好地理解酒店日常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实现情感教育,基于教学工厂理念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四)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

在“教学工厂”理念下,师资配置也应以市场导向为依据,要求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职业素质,并同开设课程相契合,要求教师工作经历、背景与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推动教师职教水平稳步提高。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注重建设师资队伍,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加快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从酒店企业中专门引入拥有高职称的“双师型”职教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也可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深入酒店企业开展培训与实践。同时,对企业引入专业技术教师,应制定一个有效的岗前培训计划,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职教方法及课程开发手段。构建教师考核激励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素质优势,构建教师资源库,鼓励教师与企业之间积极分享经验,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政策方面应确保教师在酒店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来,对酒店企业的背景资源深入挖掘,为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牵线搭桥,为教学工厂模式的运作提供珍贵资源。

篇(9)

一、酒店的服务互动是一个员工与宾客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第一,酒店服务互动的主体是酒店的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即酒店的员工与宾客。酒店的员工在服务互动的过程中是以满足宾客的需求为目标的,且两者均不是独立地出现在服务互动中,而是共同参与在互动的活动中。第二,酒店服务互动的基础与条件,即服务互动存在和发生的背景。这既包括酒店服务设施和背景宾客等的状况,也包括当时具体的情景:人、物、环境,员工的态度、服务技巧和宾客的个性、行为特征以及期望、需求;还涉及以往酒店的服务互动的状况和据此形成的服务互动模式。第三,酒店服务互动的结果。是在服务互动背景和过程基础上形成的酒店服务互动的最后产物;包括双方对服务互动的认识、服务体验、满意程度以及互动中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包括了酒店管理层对参与此互动过程的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和员工本人对此互动的心理感受、认识。其中重要的是宾客对参与此服务互动的酒店员工的评价、对服务质量的最后满意度以及对酒店解决宾客投诉结果的满意程度。

二、酒店服务互动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间的互动,酒店的服务互动既有人际互动的一些共性,也有一些自身的特征,对服务性行业的酒店来说,正确认识和恰当利用其服务互动的这些特征,尤其重要。

(一)酒店服务互动的交互性

酒店的服务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回报”效应。在酒店的服务互动中,一方面,客人的要求对员工有较大的影响,员工需根据客人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员工的行为同样会对客人产生较大的影响。酒店员工的一句贴切的问候,赏心悦目的仪容仪表,训练有素的业务与社交技巧都会使宾客在服务互动中得到享受,使其心情舒畅,得到满足。同时,宾客也会更加遵守酒店的有关规章制度,尊重员工的人格与劳动成果。这样就构成员工与宾客之间友好的双向交互性,也即心理学上的“好感的回报”;同时,酒店的员工与宾客间的这种交互作用不但在互动当时对员工和客人双方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对其以后的互动产生影响,从而表现为一个交互的循环过程;酒店的服务互动正是在员工和客人之间不断的相互影响和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中动态发展的,并且这个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调整的,酒店的员工应在服务互动过程中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谈吐、服务技巧等,因为人们往往会回报自己所欣赏的服务行为,从而有意识地创造与构建积极的、适宜的酒店服务互动关系。

(二)酒店服务互动的辐射性

酒店的服务互动不仅仅限于参与此服务过程的员工与宾客的相互作用,还对酒店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从横向来看,员工与宾客间的互动影响其他宾客和员工与该宾客的互动,影响员工与其他宾客、该宾客与其他宾客及其他员工的交往;从纵向来看,则会影响到以后员工、宾客双方本身的互动,乃至影响其他宾客和员工以后与该宾客和该员工的交往。由于酒店服务互动的辐射性和弥散性,就要求酒店的员工应以最快的速度对宾客的要求作出反应,并暂时放下正常的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去满足宾客,以确保酒店服务互动的友好性,这也就是遵守了酒店的边缘服务规则(LATERALSERVICE)。美国的里兹———卡尔顿酒店有这样一条经营原则:员工能在个人层次上利用客人反应的信息为宾客提供最优的服务,只要客人有需求,员工应立即放下正常工作,并允许员工在两千美元范围内采取措施,以满足客人的个性情感需求;使得该酒店的忠诚宾客数字达24000人次。

(三)服务互动的两重互动的两重性

一方面是指员工与宾客之间友好的酒店服务互动,不仅能使酒店在宾客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提高了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而且能让酒店的员工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留下美好的服务经历,这种双方满意的服务体验也将给酒店带来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是指不良的服务互动过程,不仅会引起宾客的不满、投诉,还会对员工的工作、酒店的声誉产生负面的影响。酒店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努力避免不良服务互动的产生。

(四)酒店服务互动的非一一对应性

酒店的服务互动可以是一个员工与多个宾客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一个宾客与多个酒店员工之间的互动,具有明显的非一一对应性;这样的结果是或可提高服务效率,或可让宾客体验到不同员工的服务特色;但也有可能出现员工与每一位宾客之间针对性的交流不够充分,或对个别宾客的关注不足,使一些宾客的特殊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因此,酒店的员工在服务互动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意识,既注意与大部分宾客的互动,又有意识地与个别宾客保持经常性的有效互动,以满足宾客的个性需求。

(五)酒店服务互动的综合性

酒店的服务互动不仅仅是员工与宾客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行为、需求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酒店员工与宾客双方以往的交往经验、相互间的认识、对双方的期待、互动过程中双方不同的反应,甚至外界对酒店的评价、对互动双方行为的反响,都会影响到酒店的服务互动,并影响到互动的效果与对酒店服务的评价。可以看到,恰当地处理好员工与宾客的服务互动过程,是酒店提高宾客满意度、追求精致服务和赢得客源的重要环节;其中,酒店服务人员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宾客的心理体验,是导致服务互动产生良好结果与否的核心因素,而这一因素是酒店管理者可以控制与管理的,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酒店员工是管理者的当务之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只有酒店的知识型员工才能保证酒店服务互动的良好运作。超级秘书网

三、重视培养酒店的知识型员工

员工和宾客都是服务互动过程的主体,这二者中,对管理者而言,员工是可以控制的因素,且在服务互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素质问题。而对在职员工,主要的手段是培训。首先是敬业乐业精神的培养,员工只有本着对酒店工作的热爱,才能在服务过程中传达给宾客真心的关爱,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苦恼人的笑”。其次,观察力的培养,善于注意细微之处,懂得从一般中发现特殊,能依据宾客外部特征或“提示”的信息,提供差异化服务,懂得何时对宾客多一分关心,而何时应该尊重宾客的隐私。另外,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遇到服务互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仅拘泥于服务标准程序,还能为宾客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并能挖掘宾客埋藏在心灵深处而没有浮出水面的需求,真正“读懂”宾客,掌握宾客心理。最后,酒店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幽默感,先从自己做起,学会充分利用幽默这座桥梁,来调节与宾客的关系,缓解紧张的气氛,促进双方友谊的建立,为宾客带来服务的高附加价值。经过培训,员工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酒店的知识型员工,使他们能在酒店给宾客提供集知识、技能、文化品位和情感内涵为一体的知识型服务,他们会用自己的热情、知识、情感、创意给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他们在与宾客的交往中用自己的高素质甚至人格魅力来影响每一位与其接触的客人,他们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客人,不但能满足宾客的个性偏好,甚至能创造宾客需求;酒店的金钥匙堪称知识型员工的典范,他们可以为客人解决一切服务需求的难题,他们可以为客人代办“奶嘴”,也可为客人“代租飞机”,代购“2000只孔雀和4000只鸵鸟”等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酒店竞争力的源泉,酒店可设立CKO(知识主管)职位,以管理和开发好人力资源,根据酒店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兴趣爱好与需要,为他们筹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上升道路,使他们的个人发展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注重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为酒店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服务互动过程创造有利条件。综上所述,为了使宾客真正满意,酒店应该重视服务互动过程,管理好员工与宾客的每一次服务互动过程。同时培养酒店的知识型员工,使他们在服务的第一线为宾客提供蕴涵知识、文化品位与情感内涵的情感服务,为酒店提供超越宾客期望的知识型服务。

[参考文献]

[1]吕梁山•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交往结构与要素浅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

篇(10)

1送电线路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送电线路风险管理是指对送电线路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定防范对策等一系列管理过程。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对风险进行估计,但是,人们还无法运用我们如今所能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理论,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随着人类科学和文明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科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风险的预测准确度会越来越高。

2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特征

送电线路除了具有风险的客观性、多样性、影响全局性和规律性的普遍特点外,还因其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结构形式、材料、施工工艺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

2.1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的复杂和不完全明了性,造成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难预测性基础施工经常会因为地质等原因不得不改变施工方案和更换施工设备,进而造成工期和成本的变化。送电线路基础无论在工期和质量方面还是在成本和效益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工期和施工企业的效益乃至整个项目的成败。

2.2施工阶段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突出由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工期安排紧凑,工序的衔接非常紧密,一个风险发生会导致相关的很多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一个风险因素的出现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2.3风险发生概率的难确定性与其他项目可以通过大量的可重复的类似事件进行统计得出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同,送电线路施工的风险概率难于进行定量评估。有时只能采取定性的方式评估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

2.4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收益和风险管理成本的比值大也就是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获得较大的风险管理收益或者可以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避免较大的风险损失。因为我国送电线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弱,施工企业有很大的风险管理收益空间,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收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评价准则

风险的评价要求解决风险的影响以及应采取何种对策处理风险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建立风险评价的准则。

3.1风险回避准则风险回避准则时最基本的风险评价准则,根据这一准则们对风险活动采取禁止或完全不作为的态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们宁愿放弃较小的风险受益而不从事风险活动,或者宁愿付出较高的代价来完全回避风险。

3.2风险权衡准则风险权衡的前提是:世界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的风险。乘飞机是冒着可能失事的风险,但是不能因为有失事的风险而不乘飞机旅行。风险权衡则正是需要确定可接受风险的程度,而这是一件困难的工作。

3.3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准则风险权衡准则的前提是假设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风险。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对风险作处理即可接受(小概率或小损失风险);二是付出较小的代价即可避免风险。对于第二类可定性地归纳为,若此风险处理成本足够小,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3.险成本/效益比较准则人们只有在效益大大增加地情形下,才肯去花费风险处理成本,因为承担了风险,就应当有更好的利润。风险处理成本应该和风险受益相匹配。当人们付出了较小的风险处理费用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损失期望后就可以要求有较高的回报。

4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与管理程序

4.1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因为事故及其损失的性质是复杂的,所以风险管理的逻辑关系也是复杂的。风险管理模型至少有五个因素:基本事件(低级的原始事件);初始事件(对系统正常功能的偏离);后果(初始事件发生的瞬时结果);损失(描述死亡、伤害及环境破坏等的财产损失);费用(损失的价值)。结合故障树分析,低级的原始事件可看作故障树中的基本事件,而初始事件则相当于故障树的一组顶上事件。对风险管理来说,必须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一组顶上事件和总损失。

4.2风险评价和管理程序送电线路施工企业对现有设施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优先顺序。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框架见图1:

5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下的具体措施

由于不同的送电线路具有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或者影响程度不相同,体现出绝对的多样性,所以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5.1采用担保或履约保函的方式转移风险送电线路施工招标或履行合同过程中,业主为避免出现承包人在中标后不签承包合同,或签合同后不履约,或在预付款支付后不实施合同义务和责任等风险,业主一般在投标过程中和签订合同以前以及支付预付款前,要求承包人提交由担保公司出具的履约担保或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将承包人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转移给出具担保的担保公司或银行。

5.2采用分包方式转移风险承包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遇到对于自身来说有比较大风险的项目,或由于成本、质量、工期等可能会因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产生风险时,可以向业主申请把此部分分包出去,以转移风险。由于承接此部分工程的分包人往往对这样的工程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施工队伍,所以对其来说,承接此部分工程不一定存在风险,可能还是一次机会。

5.3采取适当的合同计价方式转移风险对于项目业主来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形式,可以转移项目风险。常用的有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以及其他计价合同形式。

5.4运用合同条件转移风险在送电线路施工合同中,业主可以运用某些条件来转移风险,这种转移风险的方式实际上是利用合同条件来开脱责任。FIDIC合同条件中就有一些业主免责条款。例如我们可以改进企业的资质管理办法,调控行业总量,优化行业结构逐步发展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劳务承包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还可以借鉴FIDIC合同的标准分包合同条件,制订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分包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健全工程总分包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总分包合同管理制度。

5.5保险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是应对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重要措施。送电线路施工保险是指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一旦投保的风险事件发生,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与一定的补偿的一种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种风险转移,将原应由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责任转移给保险人。送电线路施工一般是线长、面广、点多、流动性大、施工条件复杂、潜伏的风险因素多,业主或承包人经常采取保险的方式,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得受损失时的补偿保障。

6结论

对于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主要考虑送电线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对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证明,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于搞好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颇有成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晔.标准工艺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作用、应用及编写需求[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3

篇(11)

1.1一般方法

因电站施工期短,洪水预报方案采用常规方法。

上杭至棉花滩坝址洪水传播时间为4~8h,洪水预报采用合成流量法,即以上杭洪峰流量与丰稔3h后流量之和与坝址洪峰流量建立相关图,以区间雨量为参数。为延长预见期,由上游各支流站河田、濯田、桃溪、杨家坊流量之和,以金山、矶头水电站泄流量调校,预报上杭站流量;此外,还有上杭站的降雨径流预报图。

1.2永定河顶托问题的处理

有少数洪水,如960802、960808,根据上游来水预报,无论怎样调整预报图,总是有很大的误差,坝下水位甚至达4m以上。经查,这几场洪水发生时永定河是暴雨中心区,洪水非常大,对汀江干流造成很大的顶托作用。为此,笔者突破常规,将流域外的永定河水位也引入预报体系,建立多元回归预报方程。还原结果显示,永定河的顶托问题得到了解决,连无顶托影响的洪水的还原精度也有了提高,还原误差由平均0.95m(最大4.10m)降至0.31m(最大1.07m)。

1.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修订

由于是在河床施工,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经常变化,因此我们对其不断进行修订,以保证做出正确的水位预报。

1.4调洪演算

2000年汛期大坝已升高,坝顶不再参与泄洪,洪水时水流由导流洞及孔底高程为115.4m的泄水底孔宣泄。因两孔过流能力有限,洪水时坝前水位将壅高。2000年初我们预先绘制了调洪演算图,对预报方案也做了修订。同时,根据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调洪演算成果,绘制了入库洪峰与坝前最高水位相关图,供较粗略的预报使用与参考。

2洪水预报

施工洪水预报必须密切配合施工,满足施工要求。总体而言,1998年施工对小洪水预报要求高,1999年中等以上洪水的预报比较重要,2000年以后施工形势只要求大洪水预报准确。

2.11998年汛期

闽江工程局1998年2月中旬进驻棉花滩工地,水文报汛及预报体系尚未实施。虽然在河床无施工任务,但承接洪水预报任务后,立即布设了两个应急报汛站(金山和矶头站),3月初开始报汛。3月7、8两日流域普降大雨,9日接连得悉金山、矶头两电站大流量泄洪的信息后,经估算,先后于中午和下午2时向业主、监理和兄弟单位傍晚汀江洪水达2500m3/s及午夜出现4000m3/s洪峰流量的预报。实况是18:00洪水漫过导流洞进口围堰,围堰随后垮塌;23:30洪峰到达,洪峰流量约4100m3/s,为1998年最大洪水。及时准确的预报使兄弟单位在进口围堰垮塌之前从尚未完工的导流洞内安全撤出了人员和大量设备物资,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

2.2导流洞围堰修复与拆除期

导流洞围堰冲毁后,业主将围堰的修复及拆除、进出口的尾工等工作交由闽江工程局承担。汛期在河床进行围堰修筑风险极大,因而洪水预报,特别是中小洪水预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密切注意汀江上游水情及流域雨情,一有洪水发生即认真做好分析和预报。这期间共进行了7场中、小洪水预报,平均误差0.29m。一次次及时正确的洪水预报,为保证围堰修复及拆除期间人员与设备的安全作出了贡献,使该项艰巨任务顺利完成。

2.31999年汛期洪水预报

与1998年汛情相反,1999年首场明显洪水迟至5月下旬才发生。5月24日起流域普降大至暴雨,26日汀江水位快速上涨,中午做出24:00洪水将过围堰、坝顶过流的预报;21:0027日5:00出现“洪峰流量4500m3/s”的预报。生产指挥机构及时布置抗洪工作,大坝碾压混凝土填筑照常施工。实况是洪水过堰时间及洪峰预报非常准确。此后,7~8月间又出现了2~3次较小洪水,均了准确预报,积极配合了施工。几次预报在水位变幅达十几米的情况下,平均误差为0.35m。

2.42000年洪水预报

2000年4月中旬,大坝已全面浇筑至148.0m高程以上,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进入汛期后,汀江流域长期无汛情,坝址断面仅发生数次流量1000m3/s左右不明显的小洪水。8月23日碧利斯台风登陆后西行,汀江流域大范围暴雨,降雨量在200~300mm间,其中太拔303.0mm,汀江水位暴涨。业主、施工方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地掌握上游雨水情及其变化,8月25日下午根据预测上杭站4800m3/s洪峰,预报入库洪峰5200m3/s,经调洪演算预报次日棉花滩坝上最高水位125.0m,出库流量3800m3/s。实况是26日17时坝上最高水位123.86m(预见期内变幅26.83m),出库流量3700m3/s。入库洪峰5200m3/s,为年最大,相当于8月份50年一遇洪水。

3月长期洪水预报

进入1999年2月份后,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要达到度汛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上游围堰又尚未完工,生产决策层迫切需要3月份的洪水预报以便作出决策与部署。为此,施工方斥资收集补充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预报分析计算,于2月底了“3月份洪水不大可能过堰”、“3月份更大可能为枯水月”的预报,从而让决策层下决心全力抢筑大坝,并制定了必要的预防洪水过堰的措施。此后又分别做了4月份、5月份的月最大洪水预报。2001年棉花滩水库蓄水期及调度运行期间,根据施工需要也进行了分月长期预报。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多元回归。经相关分析,发现月特征值存在某些周期性变化(如32a、16a、28a等)。经筛选,建立月最大流量与前期某些月的特征值(月最大流量、月平均流量、月雨量、期间雨量)的回归预报方程。

(2)年最大流量、年最大发生月(包括年最大发生间隔时间)的自回归预报。

(3)历史比照。寻找与当前形势相似的年份,从而做出判断。

(4)结合长期天气预报,设定各种可能的降雨形式,配合当前河道水情及可能发展的水情,按洪水预报方案进行计算。

月最大流量预报成果与验证见表1。

4几点体会

(1)做好前期水文工作。随着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的采用,水电工程建设周期越来越短,洪灾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工期方面的损失。因此,做好前期水文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