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篇(1)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需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因此,现代教师职业面对的不再是三尺讲台,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走进的一个职业,它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专业化职业。目前“高质量的教育在呼唤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一个人不是等学了语文才会用语文的,在社会的环境之中对语文早已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

(二)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它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变读书、问答的单调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评价等,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小课程连着大世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资源的意识。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要打破“教科书是唯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倡导“大课程”观,开发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为了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谈本小组的见解。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都要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五)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使有效经验得到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日趋完善。

三、结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专业化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径,对于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第郁,谢方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篇(2)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涵义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存在众多分歧。大多学者主要从“教师”、“教师教育”、“专业”、“专业化”等这些角度分析“教师专业化”。中国教育学会第15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提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性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习得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者过程。目前国内被广为认可的一种解释是:“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三,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四,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必然首当其冲的受其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育信息化观念,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有效教学。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无论在课堂,还是在教师办公室,都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备课,寻找资料,网上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在论坛上,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给予学生指导,创建个性化的教育天地,建立“微博“、“博客”,教师学习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有效的促进教学。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各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做到兼容并蓄,是日常课堂教学有力工具。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白版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渐走入课堂。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指导者,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现代课堂是教师的天地,更是学生的舞台,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因些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关注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不断反思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建立在对课堂教学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拓宽了交流的范围和空间,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共同参与的、互动的、合作的、交流的平台。作为工具,例如: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化设备,对自己的授课进行录制,与其它教师进行对比,发现缺点及不足,不断反思进步。作为互动交流平台,例如: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教育专门网站、远程教育网站、博客等等进行学习,突破学科的限制、学校的限制和地区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不断交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 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催化剂,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电子技术、网络、远程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教育信息的检索、处理、交流与协作,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如:利用 Google、Baidu 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集;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知识数据平台以及各种开放式教育网站及远程教育资源等进行教研文献检索、资料下载;利用Exce、 SPSS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整理,使科研数据处理更为高效且精确,并能准确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通过网络进行课题的探索交流研究活动,广泛而迅速地推广、学习、交流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网络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学习交流科研成果。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终身学习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育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人类创造的知识迅速增长,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不断涌现,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推陈出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兼备,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多数研究学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为教师及全人类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个广阔的平台,是支持学习的工具,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力的工具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整理、融合、存储、传递知识资源,促进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实现知识的再成、转移。

7.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前培养可以提升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信息技术介入教师职后发展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提速,即缩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迅速走出“高原期”,突破最困难的瓶颈。无论哪个阶段,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培训下,都能有效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提供了高度共享的网络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位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采用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形式内容丰富的电子教材,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知识的联系,使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交流合作与社会交往的工具,使远距离学习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管理工具,如 PKM2、Blog、Mybase、CyberArticle 等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 利用概念图(Concept Map)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促进个人知识建构,等等。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的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篇(3)

目前,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对新教师培训基本限于校本培训,没有形成由上级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新教师所在学校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导致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工作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校本培训缺乏健全的培训制度和有力措施,形式陈旧单调,内容一刀切,不能满足新教师的个性和专业发展需要;而且校本培训重专业培训,轻职业道德和教育学科培训;重理论培训,轻实践技能培训;没有将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纳入新教师的培训体系之中。

2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的对策

2.1新教师培训的建章立制

为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由教务处制定出台新教师培训方案,明确新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制”下各相关责任人的责、权、利,层层落实,从而使相关责任人的行为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2.2新教师培训目标的确立

2.2.1职业道德目标通过对新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有较大提升,使其热爱本职工作,愿意为我国卫生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2.2.2教育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达到“七个过关”,即教育教学理论过关、专业知识过关、专业实践技能过关、课堂教学技能过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过关、教师资格和执业资格(医师、护士和药师等)考试过关、教育创新能力过关。

2.3新教师培训目标的落实

2.3.1成立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依据学校新教师培训方案,成立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务处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教研会主任任副组长,教研会成员、相关教研室主任、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规划和实施新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新教师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对新教师进行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新教师培训方法,制订培训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

篇(4)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篇(5)

一、情况分析:

1、年龄结构:在25岁左右

2、学历结构:大专100%(其中一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

3、专业结构:90%

优势分析:

1、年轻教师学历层次较高,而且都好学,能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在提高学习。

2、年轻教师创新意识、现代化教学技能比较强,善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

3、新教师有爱心、有活力、有冲劲,对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她们能相互学习,积极的团队工作氛围正在形成。

4、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拜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珍惜外出学习何园内的各种学习机会。

5、教师资源比较丰富。

弱势分析:

1、非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0-2年新教师较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2、对幼儿园一日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措施,对如何抓好班级常规比较困惑。

3、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处理家长工作存在困难。

4、实践经验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5、由于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教师在集体活动设计中缺乏对活动价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同时活动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环节缺少联系性。

二、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准绳,依据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规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心,聚焦课堂,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师徒带教等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聚焦集体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重点,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

3、采取有效培养措施,使我园新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在专业理论、教育技能、班级管理等诸方面,做到熟悉本年龄段课程。

4、初步运用有效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班级管理基本到位,最终做到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基本达标。

四、具体措施:

(一)XX年新教师

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新教师尽快发展成成熟型教师。

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自培计划,成立0年新教师成长档案。

2、通过参加县级新教师培训及幼儿园的自培活动,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通过一对一跟班观摩、老教师经验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及自身的实践等,提高新教师的一日环节操作的能力。

4、通过每月的考核课及课后的交流和反思,提高新教师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同时使新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5、加强周、日计划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反思,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调整能力。

6、积极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并能大胆地反思和评课,鼓励新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

7、成立“老带新、新促老”组,运用网络等平台不定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分享经验,使新教师向成熟型发展。

8、鼓励新教师承担教研课、公开课等,在实践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9、除了幼儿园集体的理论学习外,要求新教师自学各类专业书籍,结合实践作好学习笔记,每月两篇。

10、每月不定期地组织管理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对新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11、创设机会,组织新教师阶段汇报展示活动。

(二)1-2年成熟型教师

培训目标:

1、提高2-3年新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和各学科领域的组织与设计的能力,使自己更趋于成熟。

2、创设能者为师的相互学习氛围,开展技能技巧的自培和他培的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的重点,提高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水平。

2、运用“优秀课例”等资源,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环节设计能力。

3、以“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方式,开展实践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集体教学的组织实施的水平。

4、以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大胆的反思与评课,鼓励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调整。

五、活动安排:

八、九月份:

1、制定新教师自培计划

2、专题培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撰写体会

3、新教师学习活动(一)

4、摸底课(语言活动)

十月份:

1、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成立新教师档案袋。

2、汇报课(社会活动)

3、专题培训:学习《纲要》

4、新教师学习活动(二)

十一月份:

1、汇报课(科学活动)

2、专题培训:案例

3、新教师学习活动(三)

4、新教师自查反思

十二月份:

1、专题培训:《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

2、汇报课(艺术活动)

3、新教师学习活动(四)

元月:

1、专题培训:机动

2、汇报课(健康活动)

3、新教师学习活动(五)

4、教师培训小结。

学习内容:

1、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培养、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2、业务技能方面:如教学活动设计、技能技巧培训

3、如何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

4、保育护理工作、卫生保健工作的培训等

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训内容)

2月

制定新学期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计划

3月

组织幼儿教师优质课展评,

培训教师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备课、上课、评课。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听课、评课)

走出去、请进来教学观摩活动。

4月

幼教校长、园长培训

5月

幼儿教师舞蹈培训

6月

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7月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论文评比。

8月

参加市暑期教科研培训

9月

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

专家讲座或外出参观学习。

10月

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

11月

篇(6)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9).

[4]刘桢.解读古兰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5]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7)

关键词

新教师 职业适应 幼儿园环境

随着《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以及“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迎来春天,幼儿园的数目不断增加,有大批的新教师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因此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幼儿园环境是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幼儿园环境——新教师职业适应的现实土壤

《辞海》中对“环境”解释是: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在此将幼儿园环境定义为幼儿园内部环境中对新教师职业适应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具体包括幼儿园物质条件、园长的领导方式、教师文化、幼儿园规章制度和幼儿园的入职支持系统。

本研究的新教师职业适应是指刚进入教师队伍的幼儿园新教师,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指导下,与教育环境进行互动和调整,以在职业心理、职业技能、职业关系和幼儿园环境等方面达到和谐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的改革时期,幼儿园的改制使得幼儿园办园性质多样化,社会上既有政府办的公立幼儿园,也存在大量的私立幼儿园,这些都使幼儿教师所在的幼儿园环境非常复杂,有别于性质统一的义务教育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而教师任职幼儿园的真实情境则是教师职业适应的现实土壤。作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所,幼儿园环境内的各种组织因素会对新教师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会加快或延长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因此,要想帮助新教师尽可能快的适应工作,我们必须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切实了解幼儿园环境中哪些因素对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有所影响,它们又是如何影响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园环境在促进新教师职业适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优化新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为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使她们尽快的适应职业生活以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二、当前在新教师职业适应上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文化方面

幼儿园环境作为新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其中教师文化对新教师职业适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当前幼儿园教师文化总体良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人主义文化和派别主义文化盛行;教师合作形式化;教师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入职支持体系

教师刚入职这一阶段属于一个极其脆弱、敏感的时期,她们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职前教育,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当缺乏,面对着真实的教学生活,往往会手足无措,而且幼儿园工作强度比较大,工作自相对缺失。

1.情感支持缺失。新教师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压力,面临“现实的冲突”,常常会感到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其对职业生活的适应。然而目前幼儿园主要侧重于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新教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没有发挥出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最大化效果。

2.入职教育内容及方式存在不足。目前教师入职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新教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并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发展,以至于教师对其心怀不满,并且需求不高。

3.师徒帮带制度不健全,存在形式化,强制性,盲目性以及缺乏评价监督系统。

4.入职支持保障机制欠缺,幼儿园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致使很多入职支持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这样很难确保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支持的质量。

(三)物质条件

1.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包括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工作环境、教学设施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新教师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是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基本条件。

2.幼儿园工资及福利待遇偏低。

(四)领导方式

园长的领导方式不同,其所管理的幼儿园物质条件、教师文化、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及幼儿园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然会有所区别。当前我国幼儿园领导方式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园长的领导素质有所欠缺;领导方式成专制型。

(五)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或缺失。

2.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存在低权威性和呆板化。

3.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

三、在幼儿园环境视野下对解决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提出的建议

研究表明幼儿园环境状况仍然对新教师职业适应具有较高的预见性,同时,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定然会影响到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程度。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使幼儿园新教师能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必须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宏观层面

1.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当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待遇达到合理水平,新教师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幼儿园硬件设施及经济收入才不会成为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制约因素,新教师不适应或流失现象才能得到较大改善。这一点,在今年颁布“国十条”中的“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中已有所体现。同时还要保证政府对学前教育投资的均衡性与公平性。

2.建立健全新教师入职支持政策保障机制。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大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的支持、政策及法律的保障。而保障机制的缺乏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支持系统的一个显著缺陷,要保证新教师顺利的适应职业,使新教师入职教育有效、广泛的开展,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保障机制,从制度层面来确保支持体系的实施。

3.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

首先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其次根据国情和各地情况,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第三,健全幼儿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聘任制度、职务制度建设,保障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保证幼儿教师的发展权。

(二)微观层面

1.建立和谐的幼儿园氛围。幼儿园要为新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氛围。新教师在这样的幼儿园环境里工作、学习,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还能加快其适应进程。

(1)充分发挥园长的领导作用。首先,倡导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其次,幼儿园领导要为新教师创设一种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宽松的心理氛围,正确对待新教师在入职工作中的失误,要帮助教师形成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要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从而为新教师的职业适应营造开放民主的幼儿园环境。另外,入职初期教师最需要支持、理解、安慰和辅导,幼儿园园长作为新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果能够多关注新教师,经常鼓励新教师,并为其工作和生活提供多方面支持,会使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加快新教师对工作的适应过程。

(2)创建共享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幼儿园应倡导同伴互助的教师文化理念,鼓励教师打破个人主义的藩篱,形成共享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合作理念,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其次,使教师意识到合作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再次,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合作形式,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团体与组织,开展研讨与交流等活动创建和谐的教师文化,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

(3)创建具有良性竞争机制的教师文化。教育离不开竞争,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要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良性竞争机制。

2.建立健全的入职支持体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完善师徒制,随时为教师提供情感的支持缓解她们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为其适应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3.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

首先,完善幼儿园规章制度体系要健全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规章制度要具体明确,并且要文本化,以提高权威性,同时也有利于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其次,加强制度实施过程管理。要确保制度执行过程的人性化管理。幼儿园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仔细斟酌具体内容,切实做到合情合理;制度执行过程一旦发现不合理处,要尽快通过规范的程序对制度内容予以调整,从而确保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其次,确保制度执行的坚决性与公平性。

第三,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园应根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确立评价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价方案,为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和可行性计划。第二,要注意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第三,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第四,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最后,增大工作自,降低工作强度。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尊重幼儿教师,实行“人本管理”,充分给予新教师专业自。迪特·舒尔茨博士指出:“教育自由是教师的职业本质所在……为了使教师能够承担起教育责任,就要求教师是一个受到教育培训的和具有行动自由的人,他能够把教育责任与自己作为公民在社会行为准则中的责任联系起来。”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密切相关。要想提高我国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使幼儿园新教师能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必须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金菊.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因素之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1)

[3]骆丽娟. 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郑绍红.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篇(8)

教师与教师合作指的是新教师与熟练型教师之间的合作。新教师与熟练型教师的合作是通过行动研究来进行的。新教师与熟练型教师的合作行动研究过程如下:确认要研究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计划;搜集各种资料以确定行动的有效性;反思行动研究的结果,找出行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行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动态循环过程中,新教师容易成为课堂事件的积极学习者、质疑者和反思者,并在与熟练型教师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专业发展观。在这种模式运作中,参与合作行动计划的所有人都容易从中发现实际教学情境中的自己,更能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更具穿透力,对教学情境的特殊性更敏感,从而更容易培养反思意识和增强反思能力,促进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较短时间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每一位新教师到校后,学校都会指派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带,目的是通过一对一的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掌握实际教学能力,适应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这样的安排,不论是刚分配的还是从别校调入的,通常一个学期多则一年就基本适应了我校的教学工作要求,有时甚至可以与别的老师并驾齐驱了。

二、课例研讨型校本研究模式

通常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研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

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在教师任课人事安排中都充分考虑到如何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中青结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备课组统一备课,统一上课内容,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又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

为确保有效教学的实现,学校通过举办示范课、观摩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教师参加上级的观摩比赛,学校必先成立备课组,对参赛青年教师从选课、听课、试教及编写教案等方面进行充分规划,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主动帮助,准备教具,制作课件,安抚情绪等。正因为有着集体的力量,使得青年教师参赛时有取胜的信心,在赛中有良好的表现。学校青年教师苏湧老师与教研组长孙泽荣老师结为帮扶关系,在孙老师的帮助下,苏老师迅速成长,在潮州市2009年初中地理科青年教师观摩比赛中获第一名。另外,还有青年教师柯丹妮在潮州市2010年高中语文科青年教师观摩比赛中获一等奖。几年来,学校有15位教师在县级以上观摩比赛获得一等奖。

三、课题推进型校本研究模式

篇(9)

关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区分标准。有的用学生成绩来确定,有的由学校领导来选定,有时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教龄和学生家长的评价,以此来区别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1]本文所指新手型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老师。

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李克军说:“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新手型教师的入职期是一个关键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学生观、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2]在入职期讨论的诸多问题中,角色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教师的培养,还是资格认证,都不能回避“教师是谁”这样一个元问题,教师角色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领域。新手型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在教师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这个角色,这就是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从学生变成教师,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发生重大改变,他们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自己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岗位上,新手型教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

一、新手型教师存在的角色适应问题

1.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在复杂的环境中扮演多种角色,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扮演“教员”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同时还是管理者、引导者、父母的代言人和知心朋友。教师必须在角色发生冲突时作出抉择,以保证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面对种种角色冲突,新教师往往因为经验和能力不足,不敢妄作决定,但他们又不得不作选择,这使得他们不知何去何从。角色冲突成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角色混淆。

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即角色混淆。有的新教师在课外与学生关系如朋友,却不自觉地把这种“朋友关系”带进课堂,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甚至无法维持课堂的基本秩序;有的新教师完全以学生的身份与老教师相处,在听老教师示范课的时候,迷失听课的目的,甚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当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的新教师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3.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刚上岗的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良的方法或手段,造成学生呆板、枯燥、机械地学习,抑制甚至窒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性,而最终未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这样的教师虽然还在教师的岗位上,但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失败的。

二、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的原因

学校和教师对新手型教师顺利适应教师角色应提高重视,且通过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1.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工作的特征体现在教师工作的情景特征(在场性)、对象特征(不确定性)、目的特征(价值性),工作的复杂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复杂性。[3]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使教师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与学生交往的角色、与同事交往的角色和与家长交往的角色。与学生交往,教师扮演着教育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指导者、思想品德教育者、课程评价者、课堂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楷模等角色;与同事交往,教师扮演着同行、同伴、朋友、领导(或下属)等角色;与学生家长交往,教师扮演着学生教育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新手型教师不仅要扮演某种角色,而且要扮演多重角色,更要娴熟地在不同角色之间转化。刚上任的新教师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角色集,严重者有离开教师岗位的冲动。

2.时代转变要求新的教师角色观念。

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新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角色的转换。(4)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师的职业角色并无明确的定位,尤其是新手型教师。新时期要求教师不仅仅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还应该担任管理者,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发者等众多的

角色。新教师虽然学习能力强,接受新观点快,但由于教学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角色的时代转变,还是按原来的传统观念担任教师工作,就容易产生教师角色不适应问题。

3.角色认识偏差。

“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总是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他所担当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其身份的要求并寄予希望,即所谓‘角色期望’”(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即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5]教师角色期望是指人们对以教师为业的群体或个体所应具有或表现的行为特征的一种设想或预期。新教师之前带着自己的主观想法进入教师的行业,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所处群体的实际工作和自身的实践资源状况等因素都不熟悉,难免有主观臆测的认识。在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和社会对其角色的期望发生冲突时,教师往往不适应其角色。

三、新手型教师角色适应问题解决措施

1.学校要做好新手型教师的导入和培训工作。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师都希望能在学校得到指导和帮助。在新手型教师正式上岗前,学校可以对新手型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帮助新手型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新手型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此外,学校要利用好已有的专家型教师资源,对新老师进行在职培训。专家型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对问题所在能够精确诊断,对症下药,帮助新手型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将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策略教给新手型教师,可提高新手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2.充分的教育准备活动。

新手型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应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流程设计好,把教育对象了解清楚,还要对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可能会用到的各种方法都在大脑中推演一遍。这样,不仅能基本上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展开,而且可以使教师角色意识深刻渗透到脑中。

3.进行教学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新手型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同行的肯定,就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6]尽管新手型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许多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新的职业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所以,还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促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4.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教师成为一个成熟教师的预想,它包括新手型教师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对教育能力和智慧的把握,以及履行教师角色的行动设想。吴秋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使教师熟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教育工作者。”[7]所以,新手型教师把专业成长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新手型教师以成熟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新手型教师主动强化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由此看来,制定专业成长计划是新手型教师自我促进角色适应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总之,新手型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顺利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自身要对教师角色正确认识外,学校与培训部门也要帮助新手型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新手型教师适应角色,促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都荣胜.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师教育,2003,(1):26.

[2]李克军.新手型教师入职期专业化成长的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02.

[3]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41-43.

[4]孟宪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实现[J].教育探索,2004,(1):90-91.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育人”的教育科研战略方针,以“观念引领、课题带动、行动研究、问题解决”为思路,开展校本教科研工作。

1、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组人员或邀请有关专家对XX年新立项课题再进行一次论证,对课题进行梳理,细化课题研究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重点、路径和研究的分工,确保每一位教师或者团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常态化、正常化。建立起动态的电子管理档案,并逐步上传有关研究资料和活动信息。

2、认真做好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的结题工作。4月中旬完成结题工作并在4月底上报相关材料,材料包括结题申请表、研究成果报告和其他相关附件。

3、夯实教科阵地,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工作。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期选送上报优秀论文,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培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校本研训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整体素质。

(一)培训对象。

1.教师全员大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学校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新教师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使新教师尽快巩固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环境;重点理解所任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帮助新教师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骨干教师培训。坚持“以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结合“xx”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对骨干教师实行“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着力提高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培训形式。

1.校本集中培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性校本研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校本研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网络远程培训。它跨越了时空距离,让广大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共同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通过观看视频课程、教学案例片段,进行话与话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思想和思想的共融,让我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3.小组分散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合作,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客观细致地记录、归纳、梳理、总结,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到教学理论中查找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提出诊断方法和教学建议,以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完美融合,最后回归教学理论,以教学实践推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长,补已之智短,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合作建筑工业群体的共同提高。

4.个人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

1.继续师德师风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就是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神实质,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3.科研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研促教研,培养专家型教师,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4.教学基本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的各环节分解开来,逐项进行培训。本学期校本培训的重点,是市教育局重点“有效课堂”的相关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四) 培训重点。

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全面开展省“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1.通过参加上级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网络学习制度,扩宽教师的专业成长渠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立学校自培体系,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精心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精于业务,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群体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3.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在教师中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集中培训,以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结合培训活动,在全镇教师中开展示范课、引路课、探索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结合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要求来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行动研究的学习交流模式,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教师专业发展网上选课学校审核

各教研组拟订小组培训计划

四级课题立项公布

三月份

各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台州市XX年教研系统课题申报

台州市电化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结题

骨干教师外出汇报讲座

小组分散培训

四月份

1.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结题(4月6日)

2.小学班主任30学时培训

3.小学语文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4.小学数学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5.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主题培训(4.16----4.18)

6.体育动力损伤与按摩主题培训(4.18------4.20)

7.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短期专题培训(4.16----4.18)

8.校本集中培训

9.小组分散培训

五月份

大溪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汇编

学习新课程标准

小组分散培训

六月份

组织参加温岭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比并上送

组织参加台州市教科论文评比并上送

一年期新教师考核

集中校本培训——省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操作说明

小组分散培训

篇(11)

高校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如何不断提高高校教师个人素质与修养,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

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将从高校教师培训体系、评定标准和职业认同感等三方面对目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现有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发展快速,招生规模扩大迅猛,大量新教师进入到高校学术职业中来,成为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力量。虽然大量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进入到高校学术领域对大学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但是这些年轻教师多出自非师范院校,缺乏作为教师的基本训练和教学能力。尽管高校都为新教师开设岗前培训课程,但内容多为理论课的讲授,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性和针对性,使得非常有意义的岗前培训很难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对于新教师的岗前培训,老教师的培训更加缺乏途径。高校扩招使得新生人数剧增,老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多余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在制度上高校对于老教师的知识更新缺乏合理安排,学术交流有限,各学院每年只有几个交流名额,使得大部分老师只能停留在备课、教学、科研的循环当中,很不利于教师知识更新,无法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的职业培训应当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国家教育机构和高校应当为广大高校教师创造多形式的发展渠道。

二、当前中国高校教师评定标准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

当前中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特点给本来教学压力就很大的教师群体带来更大的压力。教育部制定此职称评定标准是期望借此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水平,但是“一刀切”的科研标准也随之带来很多问题:促使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忽略教学,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而刻意忽略质量,将科研与教学割裂开来。其后果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非但没有被调动起来,反而被遏制了,高校科研水平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滋生了科研和出版机构的腐败。

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是评价教师职业水准的标准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出于各高校评定标准的统一化,几乎国内所有高校都提出要建成一流研究性大学,高校教师发表的专著与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与个人的收入和前途紧密相关。在高校,科研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无论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只为评职称、评岗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是毕竟不是每位高校教师都擅长科研,很多教师尽管有参与科研的愿望和热情,但是面临的困难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说专业性质导致科研平台的缺乏,偏远地区高校教师在进修和交流过程中缺少渠道,甚至有些教师享受教学的快乐却对科研毫无兴趣。因此当前的形势是更多的教师只是为科研而科研,已将科研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抛之脑后,更多的是对金钱和职称的追逐。教学工作的繁重,不断提高学历水平以应时代需求,再加上科研的压力,使得众多高校教师每日疲于奔命,而根本无力思考个人职业发展。

实际上教学工作向来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在高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博士文凭,也不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是有很强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甘心为教学付出,所带课程也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但是由于科研达不到标准,往往处在高校最底层,使得这部分教师积极性大大受到挫伤,更不要提职业发展了。因此学校在考察教师时不应只看重学历和学术水平,有些非学术能力同样甚至更加重要,比如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

三、当前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乏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认同是个体内心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认定,包括职业热情、职业兴趣和职业满意度等。通俗些讲,职业认同感就是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专业发展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会从心底热爱自己的职业,真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充满信心和具有高度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一个学校或学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非常有帮助。而职业认同感较低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同,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前途感到无望,因而态度消极,从心底并不愿意全身心投入,这对于一个教学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因此,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热情,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这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众多,且相互作用。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更是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发展,应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客观分析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从而寻求解决途径,是教师个人乃至高校都应当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丽萍.江苏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石兴中,李硕豪.大学教师权利的制约与保护[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