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上市公司会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

篇(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是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财务报表等会计数据,而非经营性的信息却很少涉及,尤其是能够反映经营风险程度的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偿债能力信息的披露,如对于企业存货能力、账龄结构、变现能力等信息的披露并不充分,甚至会借故存在商业机密而不对债务进行公布;其二,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多体现在资产重组环节中,借助关联企业实现利润的转移,从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其三,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公布的预测值准确度不高,与实际值相差较远;其四,其他信息的披露,如汇总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还有待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中存在的漏洞,如利用核销来消化“虚”资产,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二)披露时间滞后且不具备可比性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上市公司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会计信息披露在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限定在4个月内完成,这一时间跨度较大,披露时间滞后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其利用率;再有,上市公司股票发生重大波动时,应立即编制公告向社会披露,让投资者及时掌握事件情况,但是在实践中,这一规定也容易被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的时间常常滞后,使得一些中小投资者蒙受利益损失。正常状况下,同一项业务会有多种会计方法,便于上市公司选用,但是不同公司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加之在操作过程中又留有很大的空间,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具备可比性,同类报表数据差异较大。

(三)披露信息失真且可利用率不高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虚假披露的情况,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目的,会计信息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观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故意虚构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预测值与实际值发生严重偏离,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也会扰乱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在网络环境下,上市公司虽然能够提供动态信息,但是上市公司更担心及时更新会计信息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责任风险,因此披露的会计信息量虽然多,但是并不一定有效,信息的可利用率不高。

二、影响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内外部因素

(一)外部规制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要受到证券市场外部规制影响,主要体现为制度、规则、政策、监管以及网络环境对于会计信息和网络披露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1.会计准则这是上市公司制定会计信息的主要规制,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虽然不同,但是其目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就是要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服务于投资者,我国新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与施行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投资环境,其中也包括提高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但是对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相关的内容,涉及的却并不多,根据信号理论,双重上市应该具备向投资者“高质量”的信号示意功能,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缓解投资者对信息不对称存有的焦虑,是当前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必须完成的工作。我国会计准则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市场监管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进行限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其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有两个动机,即争取再融资和避免因亏损而被处理。具体而言,市场监管主要考虑到特殊处理、再融资资格、企业规模等要素,特殊处理虽然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影响较小,但是其盈余平滑机会并不多,再融资资格对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影响较大,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盈余平滑度是正相关的关系,企业规模与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和盈余平滑度都是正相关。

3.行业竞争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也尤为激烈,在这种状态下,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相对保守,都不希望因专有信息泄漏而使公司陷入被动局面,为了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传递更多的“好消息”,就会经常出现会计信息虚假披露的现象。相对而言,对于垄断行业,上市公司会有动机地提高更多的真实信息,但是为了规避政治成本,其盈余平滑度较高。

(二)内部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还要受到内部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安排、人员管理能力、制度等方面。在此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各大股东实际上就是契约主体,其利益和控制权要通过股权来体现,因此,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的主要内部治理因素,股权结构差异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较大,鉴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这对内部治理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股权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委托问题,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条件上,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篇(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最根本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极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造成了对会计信息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涵盖的范围很广,只要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都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当前会计、审计准则改革进程中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当前在上市公司中,虽然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来说还不尽人意,存在的问题较多,对近年我国所发生的大量会计信息失真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上市公司违规造假,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故意隐瞒或虚构交易事项;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够真实,或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

2.会计人员滥用判断,利用其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事项作出非公允的表达,致使会计信息扭曲。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即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遵循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允许对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单处理、例外处理,但对于重要性的判断标准,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新准则均未能作出规定。这样对业务事项是否重要的判断就将由会计人员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经济事项所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就可能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导致对同一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不一致。许多会计事项正是由于会计人员的随意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大量失真。

3.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的差错失误。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或者粗心大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差错,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例如: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很大。与原有会计制度相比,内容更新较多,许多会计人员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会计业务发生时要告知“借”与“贷”的相应科目,但新会计准则规范的是确认计量和列报的一般原则,甚至没有具体的科目名称,这就使得部分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滥用会计科目,虚列会计明细,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准则等有关财务核算规则存在的缺陷及其企业自身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大搞“特技表演”,导致会计信息未能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用坏账准备计提随意性强;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多种选择;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折旧政策的调整;利用会计差错更正;提前确认收入等等制造失真会计信息。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如一家采用后进先出法的电器设备制造的公司,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成本将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便会显著下降。而对以生产电缆线、变压器的公司而言,由于当前国际市场有色金属的价格不断上涨,改变计价方法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种计量属性的改变,也会产生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1.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民收入无序分配,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税收政策无法正常执行,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受阻,证券市场及其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混乱,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还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影响社会稳定,滋长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2.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丧失其职能,从而失去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指导作用,会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企业会因家底不清无法作出合理的经济预测而发生财务危机或其他重大损失,另外,信息失真会使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丧失向企业融资的信心。如此情况下的企业,长期下去,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制约其发展、壮大。

3.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将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信息投资风险,将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作出错误的抉择,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最终丧失投资热情。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一是非故意性原因造成的,例如: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资料及其数据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水平不够,经验不足,导致计量出错,主观判断失误;二是故意性原因造成的,例如为了某种意图和目的,通过弄虚造假,人为地、故意地隐瞒收入与支出等,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具体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一)各方利益的推动

1.投资方利益的推动。在证券市场中,相当一部分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的真假缺乏研究,从而造成市场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需求。

2.上市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致于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够真实。再者,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

3.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控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但某些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左右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决策,甚至授意企业管理人员报列虚假的财务数据,人为夸大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造成国家统计数据与地方统计数据相差悬殊,企业会计信息基础数据注水严重。这种由于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在当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二)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原国企改制而来,导致"掏空"、"造假"等现象屡有发生,目前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形成了自我评价风险,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这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经营决策大权主要由公司高管人员掌握,造成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和操作不规范等弊端,其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会计监督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互相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软弱,许多单位迫于《审计法》,才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在运行中不能被单位真正接纳,反而受排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单位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

2.作为社会力量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誉为最超脱、独立性最强的审计,因为职业规范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在现实工作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普遍现象。(2)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差。一些原则性差的事务所为了承接业务,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证报告,不仅监督职能丧失,反而滋长了造假的风气。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尽管我国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均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但其处罚力度远不足以威慑会计造假者,使得造假成本很小。此外,执法不严,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对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四)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会计行业古来有之,且一直在管理工作中居于高位。我国现有1200万会计人员,一个县一般也有1000多名会计人员。另外,我国的会计学教育也已开展了半个多世纪,许多高学历的会计人才分布在各个会计岗位上,但是,当前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3)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这都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限定国有大股东持股比例、推行股权激励、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治理措施,使得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进一步完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理顺会计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完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从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会计信誉度。

(二)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建立以单位内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国家监督为主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共享,防止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炮制不同口径的失真了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是会计监督的关键。对那些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单位和个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特别是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典型单位、典型案例、典型责任人,应依法从重处理并公诸于众,以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威慑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加大会计造假的机会成本,有效扼制非法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也是给那些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法律上的保护。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会计从业人员不断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学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同样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2)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4)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我们所获得的会计信息质量才有保障。

(四)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有关内容。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颁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但新准则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本次准则修订过程中引入了多种会计计量属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会计人员对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而且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通过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此外,在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加以限制。

四、结束语

会计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尤其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意味着从2007年起,中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企业对话。这种对话在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也日显重要。但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也会伴随着这个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地杜绝它的存在,是我们现在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林钟高,等.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1).

[4]姜丹,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的博弈分析[J].财会月刊,2007,(11).

[5]严武.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篇(3)

一、会计舞弊模式

(一)确认不当的收入、费用

美国国会审计总署2002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众多会计舞弊手法中,由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金额、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复次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费用舞弊由于风险小、成本低、隐蔽性好,尤其得到造假者的青睐。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将尚不符合收入确认准则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第二年在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退货冲回;较高明的做法是,借助于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从而虚增本年利润。例如,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桂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757.09万元,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2.递延确认收入。上市公司推迟确认经营较好年度的收入以平滑利润,也有公司把应确认的收入推迟到下一年以提高下一年度的利润。例如,东方锅炉1996—1998年连续将土年的销售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虚增利润以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又如,某公司1998年底长期投资1.78亿元收益递延至1999年确认已实现1999年净利润10229万元的目标。

3.提前确认费用。上市公司将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以提高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例如,S*ST磁卡于2000年提前确认了成本费用。

4.递延确认费用。上市公司本期己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不确认以提高当期盈利水平。例如,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兼并济南火柴厂时产生的欠工行的债务问题,在“免二减三”政策未得到银行批准且与银行就此发生诉讼的情况卜,公司未计提1996—1998年的半年息,导致这三年年度财务报告存有虚假。1999年渤海集团补提了此笔贷款1996、1997、1998年三年的半年息,合计190.3万元。

(二)利用不恰当费用资本化

将当期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支出不但隐蔽性好,而且可以得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可以虚增利润、虚增资产,又可以让投资者以为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丰乐种业2002年以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杂交水稻项目在建工程246万元,虚构棉花油菜项目在建土程306万元,总计虚增在建工程552万元。

(三)利用不计或少计已经发生的亏损。

当一些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不高、利润下降时,就有可能采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利润。例如,数码测绘2001年对难以收回的长期不良资产未计提坏账,对已经损失的存货未计提必要的跌价准备,将已经发生的费用挂在其他应收款中,而未按规定计入损益,从而虚增当年利润。

(四)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1.改变折旧政策。折旧政策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个因素,其中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人为估计,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折旧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但是实现方式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例如,深纺织2003年在未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将原来对纺织类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增至14年,使公司当年增加净利195.27万元。

2.合并政策的变更。上市公司通过在原合并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亏损或盈利差的子公司,增加盈利能力强的子公司等方式提升合并利润,以达到舞弊的目的。同时还采用规避披露的政策,以避免被发现。

3.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准则中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但是没对“随意”二字下具体定义,到底一年内变更一次叫“随意”还是一年内变更两次叫“随意”,而且坏账计提比例的确定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

二、经验识别法

(一)基本层面分析法

上市公司的基本层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所在行业的位置、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在新审计准则中也重点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了解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这些基本层面是息息相关的,当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对这些层面的分析结果相背离时,应该将其列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当公司发生舞弊行为时,它在这些层面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第二部分已对舞弊方式已经进行了具体列示,在运用基本层面分析法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审计意见分析法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加以分析,也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审计报告时,应关注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意见类型,因为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直接反映了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舞弊及其严重程度。截至2006年4月30日,1456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意见1307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89.77%:非标意见149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10.23%。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5家,保留审计意见35家,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9家。这表明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十分严重。

(三)剔除法

1.不良资产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不良资产除了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利润表中予以剔除,将从关联方所得的资产赠予事项产生的资本公积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剔除。通过上述剔除,可以真实地了解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判断该公司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其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等。

3.异常利润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中予以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当企业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告舞弊将特别有效。

三、数据挖掘方式识别

(一)数据挖掘方式的优势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针对日益庞大的电子数据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它一般采取排出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的活动。这些模式指隐藏在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大量信息存储中的知识。它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也是对数据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舞弊财务报告的识别很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数据挖掘是一种集成的技术,融合了三个学科的技术,即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使它具有单一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技术方法多是先从经济含义上去构造指标或者是构造模型,然后再代入数据得出结果,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需要许多前提假设并且受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挖掘是用数据来产生模型,再用数据去检验模型,模型的构造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这就摆脱了前提假设的束缚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其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二)应用数据挖掘识别舞弊的流程

1.数据抽样(Sample)。会计领域专家根据积累的经验从数据库中提炼出与舞弊识别相关的样本数据子集,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

2.数据探索(Explore)。当我们拿到了样本数据以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可以区分成为怎样的一些类别等,这都是要数据探索的内容。

3.数据调整(Modify)。数据挖掘人员通过与专家的沟通,对所提炼数据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分类、筛选,按照对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的认一识组合或生成新的变量,以体现对状态的有效描述。

4.建立模型(Model)。数据挖掘人员建立挖掘模型,会计专家通过与数据挖掘人员的沟通来了解模型并加以确认。

篇(4)

1.利益驱动有些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采用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为让投资人加大投资力度,虚构财务报表数据,将企业粉饰得完美无缺;也有些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在自身条件未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时,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核,达到上市目的,伪造财务报表数据,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欺诈上市。总之因利益驱动,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2.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而产生舞弊行为。内部会计人员属于上市公司职工,与所在企业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层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一些原则性、职业操守缺失的会计人员,出于保全自己利益与地位的私心,会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

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不明确或不合理造成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影响上市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股东将经营权交与经理人,并采取以利润和股价等经济指标考核经理人,造成在特殊形势下,经理层出现舞弊造假的现象。经理层通常代表大股东的利益,有些上市公司将总经理和董事长合二为一,导致内部产权结构不明确,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对领导者缺少监督。一些上市公司虽设立了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属于上市公司内部机构,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秘而不宣,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监管。

(二)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事物不断出现,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由于各类法律法规立法初衷不一致,不能完全相同地界定法律责任,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存在制定与执行不对称,使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相匹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舞弊行为缺乏监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相关惩处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也往往小于舞弊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造假现象频发。

2.社会监管不到位我国主要实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监管模式,属于自行监管,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执业者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政府也没有按规定对此进行约束,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不能相辅相成,而行业内存在为了招揽客户争相降价,迎合被审计单位要求造假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监管秩序混乱,监管效率低,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参与者不能利用正确信息做出判断。同时,证券市场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不合理的新股定价制度、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漏洞为上市公司从事报表舞弊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一)利用虚增收入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获利能力,使公司的成长走势呈上升状态,都会用虚增收入来进行舞弊。

1.伪造收入上市公司利用虚构交易事实,多次确认收入的方法,伪造收入。上市公司一般会虚构填制进货单、出库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也会虚构销售对象、关联方等来造假会计信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多交各种税款来增加利润和收入,给投资者一种良好业绩的假象,诱导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

2.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提前透支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虽没有使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增加,只是提前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进行确认时间,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收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假象,误导投资者。

(二)利用虚构资产舞弊

1.虚构账面现金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账面现金来做手脚,虚构账面现金余额,有的上市公司设置虚假的银行存款账目或设置账外银行账号,将账面资金转移到账外,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安排经济业务和结算方法来调控年度内的现金流。如为了增加当年现金流入,可让与本公司经济业务往来单位在年底一次性打入一笔账款,以此作为公司的预收款核算。

2.虚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通常会被当作会计报表中的“小金库”,当公司业绩不好时会大幅调整应收款项,从而隐瞒亏损增加利润。有些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方面进行虚假操作,虚增利润,目的是给投资者公司经济状况变好的假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

上市公司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调节公司利润,会经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造假活动,如将上市公司状态较差的资产与非上市公司状态较好的资产进行交换。上市公司也通常与其关联方协商议价,上市公司按其自身需要随意制定价格,改变利润,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平,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利用会计政策舞弊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通性。在处理同一业务时,有些上市公司会恰当的选择一些模糊性语言或更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如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过对折旧的改变,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长。这样可以减少折旧费用,使账面利润变大。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舞弊虽然可以虚增财务报表中账面利润,但实际却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三、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及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发挥中小股东权力作用,避免独立董事只听从大股东的安排。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源头上监管和防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同时要提高监管效力,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和严谨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上市公司稳健运营。

(二)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适时完善和修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制度、政策上的漏洞与可操作空间,避免和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制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严肃惩处。对严重舞弊犯罪者,要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者法律震慑力。

(三)加强内部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加强执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抵制舞弊现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财会法律知识,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按职业规范行使会计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会计氛围,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也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操守评估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处罚。

(四)提高投资者会计专业技能

投资者需要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投资者自身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判断。如果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审计师合谋进行舞弊,那么投资者就会受到蒙骗,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

篇(5)

在完美资本市场上,由于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企业会投资于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Jensen,Meckling,1976)。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委托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层“帝国建造”等原因,过度投资普通存在于企业中。国内外关于过度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投资产生原因、过度投资计量方法、过度投资影响及制约因素等,而关于过度投资制约因素的研究是当前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治理的各个角度来探讨过度投资的制约,如从薪酬契约、债务契约、所有权结构、独董制度、自由现金流量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Basu(1997)提出的“会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中确认好消息比确认坏消息有更高程度的确认标准”,即盈余反映坏消息要比好消息更及时。Watts (1993)最早建议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他认为会计稳健性主要来自于会计的契约作用,并同时受到管制及法律的影响。企业股东、经理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最重要的契约原因。同时,Watts也提出了对稳健性进行实证检验的一些方向。但直到Basu(1997)首次提出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针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才大量涌现出来。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规定谨慎性(稳健性)为“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目前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变化、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等方面。2008年在FASB和I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中,稳健性不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必须的性质,这项决定带来了国内外关于稳健性会计经济后果研究的另一个热潮。

通过从会计稳健性角度探讨企业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不仅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过度投资制约因素,同时也丰富了当前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

二、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制约作用的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管理层和企业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冲突(Jensen,Meckling,1976)。这些冲突不能完全通过契约来解决,因为不存在完全的契约,以及考虑到契约的成本问题。因此,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公司治理机制可用来减缓这些冲突。公司治理机制的最优组合目的在于最大化企业的价值,且公司治理机制随着企业特征如投资机会、负债率等的变化而系统的变化(Watts,2006)。为了有效监督上市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可验证的会计信息。而财务报告系统是可验证信息的关键来源,这些信息有利于监督和评价管理层的决策和战略(Watts,Zimmerman,1986)。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国内外已经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如Biddle、 Hilary(2006)、李青原(2009)均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能通过改善契约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atts(2003)认为会计稳健性作为协调公司各契约参与方利益冲突、保证契约有效执行的机制,能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契约各方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稳健性有助于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成本。Ball、Shivakumar(2005)认为,由于会计稳健性要求及时确认损失,这就使得管理层不能将由于投资决策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下一届的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稳健性可以在事前限制管理层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同时也可以加大事后管理层从不利的项目中及时撤出的程度,进而提高投资效率。Bushman、Piotroski、Smith(2006)认为当企业面临下降的投资机会时,及时确认损失有助于抑制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这一结果在控制住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那些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数据后仍然成立。Ahmed、Duellman(2007)研究发现稳健性有助于事先减少管理层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以及有助于事后监督管理层投资行为,且更加稳健性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毛利率,以及更少的未来特殊项目变动。这一结论与Watts(2003)的观点一致,即稳健性有利于缓解与管理层投资相关的问题。而与准则制定者的观点不一致,准则制定者认为稳健性不是财务报告的一个必要的特征。Garcia Lara(2010)等认为稳健性有助于监督管理层的投资决策,降低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稳健性与未来盈利性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未发现更稳健的公司趋向于投资风险更低的项目。

从理论上分析,会计稳健性对管理层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会计稳健性通过及时确认损失,使得管理层不能将由于投资决策带来的损失转嫁给下一届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稳健性可以在事前限制管理层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以及加大事后管理层从不利的项目中及时撤出的程度。其次,会计稳健性推迟确认不确定的收入,可以抑制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的条件和机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限制管理层夸大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而抑制其进行过度投资。

以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为前提,即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相对完善、投资者理性等条件下,会计稳健性可以发挥其治理作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由于我国还处于转轨和新兴市场阶段,上市公司所处的信息环境还有待完善,会计稳健性是否能够发挥治理功能,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限制其过度投资行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的分析来探讨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

三、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制约作用的现实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管理层机会主义等行为导致严重的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较严重。经验证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如唐雪松等(2007),张功富、宋献中(2009),李青原(2009)通过实证研究均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问题等的影响,公司过度投资非效率现象严重。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采用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如IPO、配股、扭亏摘帽等都是以盈余作为评价标准,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操纵行为,损害了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了更好地监督上市公司和保护自身利益,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大了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需求,会计稳健性治理功能也不断凸显。

首先,从股东――管理层冲突角度来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大部分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很普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外部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不够,且我国的投资者保护意识不够、监管部门保护措施不完善,我国管理层存在着滥用投资者的资金而肆意进行投资的行为,而会计稳健性通过及时确认和报告“坏消息”、对“好消息”有所保留,可以向公司外部股东传递有关企业现存的潜在风险,减少融资证券有可能在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高估的可能性,从而限制管理层滥用资金,抑制了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其次,在不考虑股东――管理层冲突的情况下,由于股东与债权人收益及风险的不对称性,股东(管理层)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牺牲债权人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的倾向。从债务契约的角度来分析,债权人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使债务人能够按时归还本息,对会计稳健性需求较大,如债权人会要求债务人对经济损失及时确认,充分传递公司当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促使债务人尽快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撤出(抑制事后过度投资),同时也避免投资于其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抑制事前过度投资)。

可见,即使没有会计准则等法规的强制性,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稳健性的需求很大,稳健性原则在保证企业契约得以有效执行、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制约过度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要求上市公司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如及时确认损失、推迟实现利得的确认、不允许夸大盈余和盈余平滑、及时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等。会计稳健性对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归纳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09年第4期。

[2]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3]张功富、宋献中:《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还是不足――基于沪深工业类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度量》,《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

[4]Ahmed,A.,Duellman,S.,2009,Evidence 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onitoring Managers’ Investment Decisions,Working Paper.

[5]Basu,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 3-38.

[6]Garcia Lara,J.M.,Garcia Osma,B.,Penalva,F.,2010,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Firm Investment Efficiency,Working Paper,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7]Gary Biddle,Gilles Hilary,Acounting Quality and Firm-Level Capital Investment. Accounting Review,2006,81 (5):963-982.

[8]Jensen,M.C.,Meckling,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1976,305-360.

[9]LaFond,R. and R.L. Watts. 2008,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sm.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2):447-478.

[10]Watts,R L..1993,A Proposal for Research on Conservatism,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篇(6)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发展,资本市场的改革工作逐渐取得重大进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慢慢走向完善,证监督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比先前有所提高,整个资本市场运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出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这也使得中国投资者对金融投资有了信心。

虽然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这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经常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存在暗箱操作的机会,也存在违规的行为。这对资本市场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

1、当前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当前,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度依然是不够完善的,首先,是因为上市公司没有对会计准则制度进行统一,没有灵活性地变通,没有对一些不合理的准则制度进行修缮。这样就造成很多上市公司有很多的会计准则制度,也有许多的会计计算方法。其次,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实践不协调,没有同步运行,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上市公司会计创新行为经常不断涌现出来,不断进行变革,这样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无法按照相应的法律进行实践,逐渐形成无法可依的状态。正是这样种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会计准则制度虽然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2、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这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引发很多问题的根源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者无论披露是否充分、是否及时,都不影响到信息披露者的利益,不会影响其他的行为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对本身内在的高层领导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会计信息的供应者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照理说会计信息披露者应该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而现在出现很大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利益集团负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这样一来,经过协调而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便有失偏颇,从而导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3、违规成本低廉、证券违规处罚和监管力度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因此会计信息也会越来越多,这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失真的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可以说无孔不入,被揭发的可能性非常低。此外,对这些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还不够严,违反成本相当低,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对虚假信息部进行控制。证券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比较喜欢用行政管理办法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这就忽视了证券市场的内在规律性。社会投资者的素质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无法及时接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二、金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体系

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保持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使得有一套公开化、容易进行披露的、公平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法规体系,首先要以会计的准则制度为出发点,这样便于披露操作。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会计准则发挥了规范作用,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指示灯,基本上包括了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核心思想。也规定了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会计准则也确保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的法律基础,因此必须得以会计的准则为核心,适时修改和完善准则制度,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2、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

必须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核查员机制,

加强信息监管责任制,以合法的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把监管力度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再把责任分配到每一个人,建立上市公司风险评估机制,从全方面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揭示。

3、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控制

完善好上市公司审计机制,要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制度,必须要建立一个效率高的会计机构,监管机构要对会计日常业务进行合理内部监管。要充分肯定会计审计人员的信息供给的主体地位。合理监督财务活动的内部信息,审计人员要职权明确,分工合作,保持高效性。要采取措施强化会计披露工作,此外,还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上市公司的监管流程要进行规范化,上市公司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整理,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有序整理,使得内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完善内部管理控制的流程化体系。很多改革证明,金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真实、及时和不充分,归根见底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缺陷,这是造成上市公司失信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得提高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使得监管流程进行规范化,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体系建设。

三、结束语

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市场还不够成熟稳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金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化是一场持久战。要通过建立会计准则制度,健全监管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才能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出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巨大的潜力作用,披露真实、及时和充分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给投资者提供正确的投资参考信息。进而改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以促进金华地区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和长远发展。

篇(7)

课题的来源

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和股市欺诈大案,上市公司账面盈利的真实性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尽管某些公司的报表账面上都出现了丰厚的盈利却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最终难逃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微利企业甚至微亏企业,其账面盈利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运转良好使企业得到持续生存.正是基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如此微妙的关系,本文认为探究企业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互关系和状态分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会计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者的相关程度很低,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账面盈利没有形成相应的现金流入,导致两者之间产生滞脱的效应.因此,本文为了说明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一些反映企业账面盈利的指标,应该还需要考虑一些反映企业创造现金流量能力的指标.

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在国外,Hopwood&Mckeown(1992)研究了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的时间序列。他们发现两者的时间序列显著不同,而且收益序列比现金流量序列具有更强的自相关性JoseManuel和FrankGary(1994)的研究表明,现金洗量与会计利润之间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具有相互的支撑作用.利用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对会计利润信息起到修正作用。研究Bodenhorn及Diran(1964)提出了现金利润的概念,其主要体现为经营净现金流量的概念.并提出了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在计量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但并未定义现金利润的公式与进行实证研究。

在国内,蔡梦珊,张婧(2015)以2015~2015年在深市与沪市上市的263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显著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影响也有增加的趋势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车伟娜,戴永秀(2015)通过抽取中国在沪市上市的部分公司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会计收益和经营现金流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胡双丹,蒋贤品(2015)H1对2015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129家金属和非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账面盈利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后,也发现两者的相关程度很低。三是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背离王啸,刘伟(2015)以l998~2015年为研究期限,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和净利润进行了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和净利润有背离倾向,在此期间现金流量一直在上升,而净利润则出现了下滑的情况。蔡卫民,熊翠(20XX)20152015年18家旅游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旅游上市公司近年来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由于旅游行业的经营特点,其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之间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主要论点与论证思路

现金流量来源有3种途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先通过某行业2015年到20XX年内50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与每股现金净流量、每股经营活动净利润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偏离程度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的Regression/liner'过程分析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结果。

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二)

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富铁轨枕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分析与探讨

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15,(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5,(01).

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三)

【摘要】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推力,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如何更好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通过科技的率先突破,努力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单位始终以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努力向前迈进。全单位科技进步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用更大的气力,下更大的功夫,不断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和利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项目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可控制目标,实现项目管理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升级、管理能力升级,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

管理的理论创新

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动力,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企业组织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健全项目技术创新体系,通过项目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项目技术进步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引进,在项目实践中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加强系统集成研究,重视既有建筑改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形成成套技术,大幅提升建筑质量、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提高项目的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公司都忽略了卓有成效的竞争对创新的刺激作用,这可能是一大损失竞争对抗是创新的强力促成因素。如今,如果研发团队还没有引入竞争对抗机制,那么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管应该去寻求更多机会组建团队、赞赏不同团队提出的不同工作方式间的差异区别,并进行市场测试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章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通常,竞争对抗可能意味着完全彻底的较量。在这种比赛中,两个人或两个团队针锋相对,其中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会胜出,而代价是另一方的失败。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竞争对抗则有第二种含义,我们称之为帕拉贡。它指的是将两位艺术家或其作品,并排放在一起,进行评价、比较和鉴赏,并不会褒奖一方而贬低另一方

WiseMedia

实际上,有时也会委托多位艺术家,同时实施相类似的项目,每一方都利用自己独特的才华,来表现一个主题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组建团队。竞争的团队应该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包括多种专家,采用明显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问题。毕竟,经常会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研发难题(有时还是出自不同的学科),如果不进行试验,我们常常无法知道哪种方法最佳。此外,各团队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在范围较窄领域内的专长,这使得明确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变得更为重要。

欣赏差异。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被并排摆放,使观赏者能够进行比较和欣赏,其他艺术家可以从中借鉴。采用同样的办法,我们可以将各个团队开发的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放在一起,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在许多情况下,一方可以吸收来自于另一方的思想理念。或者可以将最终被淘汰的解决方案送回实验室,沿着新的方向再次进行开发。

无论采用何种评判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让两支或更多的团队同时攻关某一特定项目,能够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创新水平。只要对这种竞争对抗精神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研发团队知道其方案最终会与其他的方案一较短长,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同时,我们对于竞争对抗带来的挑战应持现实主义的态度。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某些竞争对手也会失控,有时甚至会导致决斗、监禁和谋杀。管理不佳的竞争对抗可能会发展成研发管理人员千方百计避免的破坏性竞争,会抑制思想交流,并妨碍协作。只有强有力的管理应该能够确保竞争不会导致苦果,加剧不和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辅以广泛而深入的通过合作共同取得成就的企业文化,利用富有成效的竞争对抗所产生的创新活力,使企业产生更多更具价值的创新成果。

管理的技术创新

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和科技创新保障。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依靠企业科技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制定科技创新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工程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企业的深化设计优势只有在充分运用科研单位的工艺研发优势,高等院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的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发挥。只有在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行业成熟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自主创新

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参加各类项目的研讨会,大力引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辐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做强做大电力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市场和利益机制,有效利用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项目、人才等资源,并大力倡导校企联盟,协调联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服务企业,达到双赢效果。同时加强政策激励和分类指导,支持行业建立高水平研究机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科技投入是一种公共战略性投入。而作为公共战略性投入,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要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增加研发投入比重,企业才能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跨越;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完善创新体系的服务功能。

加强自主创新,关键是要加快培养、造就、激励和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人才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淘宝精品

科技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技术、项目的活载体。

首先,优化科技人才结构。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高层次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每年选送高层次人才脱产进修;着力抓好企业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以电力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重点,以企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培育企业,造就一支符合电力特点,能驾驭市场经济规律、懂得现代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

第二,优化人才激励环境。用环境吸引人、用事业激励人、用政策留住人,促使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式人才观,建立柔性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和智力引进政策,千方百计地吸引和凝聚急需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要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建功立业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15财务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论文写作,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写作毕业论文,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1、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

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Intranet(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三、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即JenkinsCommittee)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Focus)(1994);StevenM.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理论界讨论的十分热烈的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写作会计论文,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写作经济论文,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

第一,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第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为突破实现原则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财务会计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保证国家能够公平、足额的征税,要考虑收益的实现性和确定性。鉴于现有财务报告的附注越来越长,企业在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时能够有制度和法律可循。

第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第四,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以上我就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谨希望对会计报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2002.02:21世纪财务报告展望--迎接竞争、技术和全球化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财务与会计

2.葛家澍,2000.12: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

3.葛家澍,1996.01: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会计研究

4.葛家澍,1993.02-03:九十年代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上、下),上海会计

5.程春晖,2000.12: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于振亭,2001.04: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财会月刊

7.劳伦斯·A·温巴奇,1997.08: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会计研究

8.肖泽忠,1996.01: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

篇(9)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措施;内部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控制监督经济活动以及微观管理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目前中国的会讨.信息质量仍不容乐观,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郑百文、银广厦等造假案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成为中国会计领域鱼待克服的顽症。

一、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取决于会计主体环节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原因。

(一)主体环节原因

1.会计信息生产者的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单位领导缺乏现代经营理念,法律意识淡薄,将经济发展同守法经营对立起来,授意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账,以达到其隐瞒不当利益、转移正当收益、偷逃国家税款之目的。由于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依附于企业单位负责人,他们害怕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屈从于企业单位负责人的压力,对违法事件不抵制,按照领导的意图做假账。更有少数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的一份利益故意做假账,致使虚假会计信息产生或会计信息质量不高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制造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中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欠佳。

(l)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目前各行业财务会计人员平均文化素质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大专以上专科毕业生,约占全部会计人员的20%左右,其他中专生及以下的会计人员约为80%,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现实中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做斗争的人员很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会计人员却较多。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少内部牵制和复核,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的单位未设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设有机构,却徒有虚名,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把内部审计看作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有意淡化弱化内部审计工作,更不用说将审计监督工作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致使虚假的会计信息顺利走出企业,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二)外部环境缺陷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除了会计主体环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影响也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影响信息质量的外部客观因素很多,但影响比较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规不健全。中国会计法规体系虽已初见规模,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准则规定中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当二者相继颁布并共同起作用时,状况较乱。另外,《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政府监管弱化。法律、法规、准则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但在其具体执行过程及经济管理工作中仍需政府的监管。政府如果在制定会计标准和监督制度、组织实施会计监管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便利条件。目前中国政府监管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管思路不清晰、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主体不确定、监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监管的作用。监管范围不明确方面主要表现是,《会计法》第32条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实施监督。由于规定的监管范围较大,监管单位数量众多,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履行这一职责,即使政府部门有这种力量也会造成监管成本过高,而且,当会计信息的用户因信息失实而造成损害时,政府部门会因此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风险。在监管主体不确定方面,实际工作中,政府监管存在多头监督、重复检查的问题,使得基层单位对政府部门多有怨言,这样不仅损害政府形象和增加基层单位的负担,也削弱了政府监管的功效,造成政府监管软弱无力。

3.中介机构监督乏力,没有尽到其应尽的责任。如:会计师事务所,未能真正发挥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能作用,有的中介机构为了争夺客户业务,放弃原则,过分地依据客户的意志要求,有求必应,会计报表上所需要的数字样样齐全,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款时,企业就少报利润,以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形成了会计报表的数字取决于企业领导说了算数。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因利益的驱动,放松执业质量,降低职业道德,不按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有的还故意违法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与客户共同作弊以达到“双赢”目的,美国的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企业至个人利益满足了,国家的资产却大大流失。

4.惩罚手段不强。中国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手段主要是以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为主。对大部分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主要是给予企业及主要责常青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很难达到真正处罚的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那些追究了法律责任的,也只是限于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还没有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低廉的代价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做假的净收益要大于诚信执业的净收益,从而造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紧密结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既要熟悉生产经营业务,又要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会计业务技能,善于会计管理,参与经营决策,不仅要当好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参谋”,又要当好强化会计监督的“经济医生”,还要当好维护资财完整的“经济护士”;财政部门也要闻令按照企业月工资总额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继续教育附加费,建立会计人员教育基金,专项用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确保会计人员享受继续教育的合法权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要统一安排,按行业分期分批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育部门要调整继续教育课程,特别要将新会计制度,准则,健行十核算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税法和职业道德准则等课程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点课程,提高健行十队伍的素质,适应社

--> 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工作的需要。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朱铭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写的校训是“不做假账”,看似一句普通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却不能不使人为此四个字感慨万千。会计工作是反映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是把守“钱袋子”的重要一环,其最重要之处,就是要如实记账。朱总理用这朴实无华的四个字来警示世人,并郑重的将其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可谓一语重千钧。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业务,财经法律,法规,业务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3.建立健全企业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形成真实会计信息的基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一,要建立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也就是要根据有关经营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合理而有效的各种控制制度,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如预算控制制度、权责控制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第二,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设置凭证的传递程序、账薄的核对制度、实物的盘点制度等,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第三,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它具有控制的功能,既要检查和评价其他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与效2005/3纽右示藏经济与管理(月刊)果,同时本身又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项内部控制一起,共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4.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是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的重要原因。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示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作用。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中介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我们要明确其分野:除了税务咨询,会计师事务所不应该为客户提供任何审计业务之外的咨询服务,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过于亲密;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工作必须进行再审计,为了保证公正性,再审计师不能与会计师事务所有任何牵连,再审计业务也必须是强制性的;定时轮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审计师小组,防止审计师们与客户的关系过于熟稳;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夸耀自己为某客户提供了多么久的服务,其实这正是监管者和投资者应该加以警惕的。

6.强化政府对会计的监管,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监督者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位独立,与被监督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二是由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可以对违法的被监管者依法实施制裁。从上述条件看,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具有其他管理者无法相比的优势。但从中国政府会计监管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监管思路不清晰、监管范围不明确、监管主体不确定、监管责任不落实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么i巧年第19卷第3期监管的作用。尤其是中国证券市场暴露的一系列会计信息虚假案件,不仅证明了国家在监管方面存在着漏洞和问题,而且也给监管者、尤其是给政府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加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管,政府部门要履行好两项职责:一是制定会计标准和监管制度,主导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二是组织实施会计监管,包括直接实施会计监管或者授权有关机构实施会计监管,惩处会计活动中的违法者,保证会计秩序规范运行。具体来说,政府监督就是将“过程控制”和“结果监督”相结合,对国有单位和对社会公众利益有重要影响的单位如公众公司以及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稽察特派员制度以及外派监事会制度,对其进行“过程控制”;对其他市场主体进行“结果监督”,主要是通过法律委托会计中介机构承担会计监督,政府部门主要是对会计结果或是对会计中介机构的再监督;同时还要明确政府会计监管的责任,如果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后仍出现重大违法问题,应追究监管者的失职责任。

〔参考文献]

〔月桂馨.强化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对会研究,

2会计论文康保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凡点思考仁j].财会研究,2

〔3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x)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