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保健知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5:58

保健知识论文

篇(1)

中医学与传统保健体育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治未病”的功能也被广泛认可。“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调整呼吸,牵引形体,用于改善人体的整个机体功能,它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治病防病,具有体育和医疗的双重属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与中医学 “治未病”的理念密切相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突出“治未病”思想,完善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机理与作用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治未病”的能力,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革新,进一步完善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三、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念,增加“治未病”理论知识讲授,将“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对我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师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建设,对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

篇(2)

1 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

1.1 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党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 为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等等都应做出相应的变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增加保护健康的知识。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教师在学生当中进行有关体育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运动在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更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体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严格区别于竞技运动,以健身理论为重点,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懂得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体有益;体育运动比其他业余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在众多余暇的活动中选择亲身体育活动,并在参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体育意识,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参与层次,使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当前,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界正逐渐形成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1.4 现代人树立现代健康观念的需要 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3]。这种完美的健康观念正是终身体育追求的目标。

2 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

以“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根据保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积极预防、祛病强身、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比如以武术太极拳、青年长拳为主要教学内容,乒乓球、篮球、排球、跑跳游戏、跳绳、健身器材、健身综合练习器练习等为辅进行教学练习。体育保健理论课授课内容应以康复体育的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太极拳、长拳等基本知识及练习方法为主。

3 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方法

3.1 以理论为基础 体育保健课的对象,条件千差万别,课堂教学不可能使所有对象都能得到和自身完全相适应的锻炼方法、手段等内容,必须从共性的基础理论出发,使学生知道,怎样的锻炼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才是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相适应的[4]。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运动医学、运动学、营养学等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为独立进行长期身体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使学生不仅有抽象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和运动实践感受结合起来,建立起对理论知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3.3 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及养成教育的培养 因为体育保健课的对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心理负担,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上体育保健课时,要把终身进行体育保健锻炼对学生身体的意义、影响、作用等讲深、讲透,使其深刻认识到身体健康对人生的重大意义,树立起战胜身体弱点的信心。还有部分伤残体弱学生上保健体育课时,思想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对体育锻炼、康复体育活动有担心会加重病情,影响学习,奖学金受影响等不同想法。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锻炼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爱护和鼓励。

3.4 注重三基教育 体育保健课注重三基教育,但不应过分强调三基,特别是技术、技能部分,而应以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和手段为主。

3.5 教学过程要内外结合,互帮互教 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锻炼和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出共性和个性要素,既要顾及全面,更应因人施教。注意发挥体质较好、学习动作快、掌握技术好的同学的带领作用。注意保护好其他同学,与他们一起进步。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耐心地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6 注重师生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有利于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断持续,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按更高的要求去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3.7 掌握学生锻炼的适应证 注意锻炼内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医务监督。

3.8 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 教师除掌握运动相关知识外,应重点加强病理等医学知识学习的积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的设计。

4 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的对策

4.1 提高体育保健意识 把体育保健课的发展与完善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把保健知识、解剖生理知识等与体育专项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自身身心发展情况,理解健康与环境、生活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有显著的提高[5]。

4.2 提高教师的技术专业水平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家教委应有计划安排在体育院、系设立体育保健健康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充实于学校体育教育;各高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在职教师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研讨体育保健、健康教育氛围;通过校际之间的研讨会、论文报告会、系列讲座、专家教授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为搞好教学,科研打好基础,促进健康教育。

4.3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应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创造条件不仅加强对有伤残、病弱学生的体育保健课教育,也应加强全体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学到终生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方法。学校应尽快将保健课向所有学生开放,开设健康教育课,以便适应素质教学需要。

4.4 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体育保健教学应与学校医院密切配合,制定出较有依据、科学的运动处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因人而宜地开展体育保健措施,同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康复情况、健康水平,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4.5 加强教材建设 本着我国传统保健与现代保健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吸取国内、外现有的保健、健康教育丛书之精华,国家组织专家编写出较高水平的教材,统一、规范、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知识新,方法、手段科学先进。

5 结语

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围绕体育保健、健康教育这一课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国有近两亿在校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军,担负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当今和未来,世界文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6]。世界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因此培养和造就既有全面知识修养,又有健全身体素质的新一代跨世纪人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斌,陈上越.体育保健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 许洪文.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1):51-52.

[3] 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8-121.

篇(3)

1研究对象的特点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显示,全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城乡流动儿童平均流动时间为3.74年,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流动儿童在各年龄组分布比较均匀,流动儿童总的男女性别比为116.39。与农村留守儿童相比,父母能够给予被带进城里的流动儿童关爱和指导的时间也并不多。他们在医疗、教育、心理关怀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2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中的实践研究

大量研究[3]显示,除母乳喂养情况较好外,流动儿童生理健康、卫生保健状况等方面表现都较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上海户籍儿童完成“4、2、1”体检(即1岁以内每3个月进行1次,1~2岁儿童每6个月1次,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1次)比例为84.3%,明显高于流动儿童的35.5%[4]。此外,流动儿童的多种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户籍儿童。闫淑娟等[5]报道,流动儿童两周腹泻罹患率为13.4%,高于户籍儿童1.3%的水平。杨栗坤等[6]报道显示,流动儿童6个月龄贫血检出率为16.3%,而户籍地儿童检出率为9.5%。坪山新区妇幼保健院的研究显示,坪山新区从2010成立到2012年的3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为4.2‰,其中流动人口占93.9%[7]。在就医的过程中,由于受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认知水平等,使得人文关怀在流动儿童保健的应用中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2.1流动儿童看护人主动获取人文关怀服务的意识淡漠: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儿童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和经济水平较低,保健意识薄弱,流动儿童作为脆弱人群,其保健问题更显突出[8]。北京市丰台区[9]的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知晓率为49.5%。海口市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尤其是感冒原因的知晓率(6.7%)以及腹泻原因的知晓率(7.8%)均低于10%[10]。泰安市的研究[11]显示,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饮食观念和不良的养育行为,这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能够促进流动儿童主动获取保健服务并接受人文关怀服务,进而对流动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2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有待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生的研究课题,近年人文关怀理论相关文献只占文献总量的16%[1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人文关怀护理理论存在的不足,仅有的文献研究也大都是依照国外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进行的。陈芬荣[13]的研究指出,国内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总体呈一般状态,略低于国外。阮满真[14]等的研究指出综合性ICU护士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均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ICU封闭的环境、紧张的工作氛围和繁重的抢救治疗任务使得护士忽略了以上能力的提高。褚梁梁[15]等研究显示无陪护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并没有差异。史荣美的研究[16]认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养成。

2.3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针对流动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多项研究[17]表明,对流动儿童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提高流动儿童的健康水平。郭小红的研究[17]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组儿童家属人文关怀认知能力各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效率。史荣美的研究[18]发现,在实施人文关怀前几项评价值偏低,实施人文关怀后,几项评价结果明显提高。彭阳的研究[19]表明,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刘莉[20]的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引发护患矛盾。他们这些研究都反映出人文关怀在引导流动儿童的人格发展、提高儿童就医依从性方面,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有显著性的作用。

3提高流动儿童人文关怀的对策建议

篇(4)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篇(5)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9-02

引 言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大众自身健康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使得对体育保健的关注度也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经络腧穴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当中的普及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相关的专业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到对客观实际的有效结合,还应该做好《经络腧穴学》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做到对《经络腧穴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真正掌握,则可以通过对《经络腧穴学》体育保健的知识的充分运用来对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进行自觉指导,结合当前社会对于体育保健人才的客观实际需要,通过对《经络腧穴学》课程所做出的探索性和常识性的改革,这样在体育保健专业教学实践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有着特别广泛的涉及知识面,其中也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师要通过这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完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达到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这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对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课则把握的度为够用和必需,确立教学重点为强化应用和厘清概念,为后续课程《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实践应用教学课程做好铺垫。

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需求作为导向。由于体育保健专业《经络腧穴学》课程教育应该将着力点放在能力本位教育上,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做到掌握,还应该要让学生在今后长期的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实践过程当中具备基本的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做到向他人传授和讲解体育保健相关知识的能力。这从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看,使其知识结构更合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立足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把《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分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为基本概念,提高模块为进行经络腧穴的相关应用方法,应用模块则为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内容。

另一方面确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对于体育保健《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作为切入点,把握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对于基础模块则应该把握够用和必需的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厘清概念和应用强化。而由于新的保健知识、理念层出不穷,一般教材都很难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为有效对学生视野的开拓,则应该在教学当中尽一切可能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还有这比较强的技术性,所以教学方法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的积累。

一是作业合理布置。反对学生在对作业完成只是机械性的抄写,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意义有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当中,则应该选取诸如:“怎样理解经络腧穴物质性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怎样理解腧穴名称的医学意义”等一些具备实际意义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分析问题综合多学科知识、独立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继续提高奠定基础。

二是巧妙设置问题,做好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灵魂是问题设置,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应新颖并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则在思考、讨论中启发,而达到掌握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目的。例如,学生在没有开始临床或社会服务应用前,要记住腧穴的位置和属经都比较困难,老师可以把同一经络的腧穴前后联系起来,把腧穴与解剖位置联系起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何找出趣记的方法。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老师还因此而整理出版了《腧穴位置与属经的趣记方法》的小册子。

三是授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对讨论式、启发式、讲授式等多种手段的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把经络腧穴的知识贯穿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事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当中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仅使得授课显得更为生动,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集中讲授重点内容,而使用课后自学、课内集中让学生对上讲台讲解讲授非重点内容;具备比较强实用性的内容,则使用讨论法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

另外还有在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教学示范手段形式多样,加强师生交流,师生角色换位等教学方法尝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针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具备比较强的实践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则始终做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做好实践教学,做到理论和时间的有效结合,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利用人体模型。为增强学生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则可以充分利用人体解剖模式与针灸铜人模型,通过这些人体模型的使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认识腧穴的解剖位置与针刺层次,将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是注重人体自身腧穴定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做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则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体自身腧穴定位,这样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不受到空间的局限,都可以对《经络腧穴学》这门体育保健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

三是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有足够的见习机会。为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对经络腧穴的应用能力,学校可以大力加强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而让学生在足够多的见习机会的实践当中,使其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能力的有效增强。

四、利用学生社团,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经络腧穴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课学时是有限的,可是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当中做到对丰富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其中具备一定的难度。而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的特征,为有效对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做到对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是开展专门性健康知识竞赛或保健技能比赛。在对课程开展的中后期,为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以学校团委和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把不同专业分成专业组和业余组来开展专门性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学生们在积极抢答或技能展示的过程中,把内向的学生也带动了起来,也向别人证明自己对经络腧穴知识的掌握。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广泛欢迎,这样也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突出。

二是开展专门性讲座。教师在课堂学习空闲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主题进行选定,准备材料,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在专业内部举办专门性的讲座,比如以经络腧穴与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等方面关系为内容进行探讨。把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从而将体育保健的魅力进行展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对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有效扩展,做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组织开展操作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组织,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协会会员于每周星期三晚上7:00-9:00在体育保健实训中心开展反射疗法技能训练(经络腧穴的具体应用训练)。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验,共同提高。协会活动把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到一起,有利了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有效提高校内师生的健康认知。

我们还通过校内〇丨华·健道美道协会组织,协会的利用,组织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的体育保健状况,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形成调查报告。通过多彩丰富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对方面发展的客观需求的满足,让学生的实践愿望和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五、考核方式做好灵活多变

对于期末考试突击的想法进行转变,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效结合考和学,在课程教学之前,明确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的比例和构成。传统的考核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可以表现为试卷、口述等,而实践又可分目测、体测等方式。自学完成作业、出勤率、小论文、口试、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某一项特别突出,还可以进行加分。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和学习模式打破,将关注重点由结果变为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得到提高。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推荐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频评定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普及,而且绝大多数的手机都带有较高像素的录像功能。据此情况,我们进行实践考核时,要求学生在自己描述某一经络和其中的腧穴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此经络的循行,主治功用,或者描述腧穴的解剖定位、针刺层次及临床应用等,并由其同学把这个过程录下来。录成视频后,如果学生觉得表现不满意还可以重录,值到自己满意为止。老师把学生录成视频收集并时行评定,评定不过关的还可以让学生再录。这样的评定方式,既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旁观自己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其改进提高;并且,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创新能力。当然,在对学生录成的视频进行成绩评定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分析

在对一定时期的实践之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比较好,学生能把经络腧穴的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如《保健推拿学》、《反射疗法学》、《筋伤学》、《运动创伤学》和《社区全科保健》等的学习实践中。

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在改革之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维,饱含强烈的动手愿望,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课后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和学生对于在学习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都感觉训练和提高了自己的独立学习、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等。

三是增强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在这门课程完了之后,通过见习实践,让学生有着完整的了解体育保健课程体系,让学生有着一次全面锻炼的机会,有效提升反射疗法、休闲保健、康复保健、美容美体与芳香保健服务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习在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在实习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张素珍,沈步乙.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2]谢军,吴初竹,李学武.用当代人才观指导体育课保健康复专业课程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篇(6)

随着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对孕期保健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但是,经过一些临床发现,不良妊娠在当今发生率仍然很高,因此,本文通过一些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些方法,也通过对一些产妇调查得出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324例孕妇作为调查,并且根据孕妇做孕期保健知识接受情况分为两组。干预组方面不仅接受常规检查而且定期在医院接受孕期保健知识,孕妇为178例;对照组方面只接受常规检查,但是没有接触过孕期保健知识,孕妇为146例。两组的孕妇大约都在24~30岁,都为第一次分娩,都是单胎,且没有任何妊娠方面的综合病症,两组孕妇对孕期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对比,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的孕妇在接受产前检查的同时,还要接受孕期保健知识的培训。门诊产科医生针对不同孕妇的特点,提供了不同的讲解方式,如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发放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手册、开展孕妇学校。来为孕妇提供一些的相关的保健知识,医院要求孕妇定期做产检,来保证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状况。

1.3统计学方面的处理 应用统计学相关的软件SPSS 13.0,来对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都用t进行检验。存在的数据差异P

2 结果

2.1两组方面都没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东西,例如染色体、内分泌因素等。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例如流产、早产、羊水异常等对照表2。

2.2结果的评定 由表1可以得知,对照组在了解孕期保健知识方面的孕产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明显是没有对照组方面好,而且远远的落在后面。不良妊娠结局有很多方面,例如,自然流产、死胎等如上表所示。

通过临床的一些列研究分析可知,干预组的胎儿死亡原因多数是因为缺氧、畸形甚至不明原因、胎盘早剥以及妊高症所引起的,而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因素则是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引起的。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在妊娠期间,孕妇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孕期保健知识,可以更加有效的发现问题,也就能更好在有效时间去医院就诊,从而降低一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3 讨论

妊娠的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孕妇在怀孕期间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孕期保健方面的知识就是帮助孕妇引导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行为,从而来提供孕妇的健康水平,好让其能够顺利的生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也重视起来,一大部分的孕妇都很需要科学的育儿知识,从而使得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同时,妊娠是生命当中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个不良的妊娠结局将会严重的影响孕妇的健康[1,2],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展开孕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孕期保健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鼓励孕妇去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来防治不良妊娠结局。

篇(7)

关键词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 现状分析 解决措施 前景预测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在社会体育延伸下产生的一种体育与医学相融合的学科。它着重于在培养社会体育人员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具备懂得人体在运动中各生理功能变化、心理机能表现、运动的本质特征,将医学知识同运动相关联,力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并试图将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人才由学校体育市场过度到社会市场并服务于社会市场之上,达到一种休闲型、精神需求型和保健养生型的生存效果。

一、学校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不科学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兴起的将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于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讲,了解并掌握相应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远远超出于对医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从专业设置的角度出发,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既能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又能对体育中所出现的伤病进行诊断、治疗,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然而,最终评价这一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对技能的掌握和正确的运用医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高效性。

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校在设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并未充分的考虑学生学习的可行性,一开始就让未成接触过医学知识的学生,在还不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设一些较专业化、抽象化的局部解剖学、生理学、针灸学等,进行强制性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学校在学科课程设计上的不科学性。不合乎逻辑的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蹴而就就形成了一种学生学不懂、老师教学难、知识掌握力度差的局面。

(二)缺乏合适的实践教材

古人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充分展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就现阶段的高等院校而言,虽然都在大力倡导理论与实际双抓,寻求能给予学生实践的好体材、好场所,但是因专业的多样化和新型化,还是存在着因没有实际的教学体材而继续从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就社会体育保健康复这种需要拥有足够的医学知识的学科而言,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或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学校来讲,在进行实践技能教学时,都会存在因缺乏真实、能反映具体情况的实践教程或教材,导致教师只能以常规思维,趋于“以假代真、假设”的观念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在这种模拟思维当中进行学习、练习。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教材,即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困难,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亲自感受现实体材所表现出的特征,未从学习中建立丰富的经验,进而造成学生在日后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当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同时,教育机构尚未结合各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编排适合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教材,这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趋于盲目性。

(三)学科知识多样化促使知识掌握情况差

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所面临的主要市场是社会上的人群。学校在针对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教学的同时,力求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出发,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对社会“体育”保健康复在体育中的认识,趋于“体育化”占主导的学习,也充分的将这门学科与社会上的康复医疗机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相结合,将社会上兴起的一些新型职业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足疗等治疗保健疗法和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气功相融合,构建出一套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网。这种与时俱进的举措一方面,丰富了社会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面,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的择业拓宽了就业渠道。但这种知识多样化的出现也误导了一大批学生在学习中过分的去“追求知识广,而摒弃专业精”,最终导致学的与专业知识有联系的学科学的杂乱无章,学生感觉自己很全面,但一旦运用到实践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社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发展改进措施

结合对保健康复专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存在缺陷和不足。为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势头、确实有效的达到其专业价值,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科学的设计教学课程

知识的学习应该遵循的原则为:先基础化,后专业化和系统化最终形成融会贯通化。学校在制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教学大纲时,不能盲目的按着先前的教育模式进行重复式教学,有必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组织教师建立教学课程探讨小组,研究一套可行性、高效性、创新性的教学体系。从专业基础知识着手,逐步向专业教学过度,待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后转化到系统的学习中,使学生在知识掌握情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社会合作解决实践教材缺乏的困扰

事物有无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社会环境中能不能起到实际作用。对于体育保健康复专业而言,学好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得能正确的运用到实际情况当中去。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充分的将学校中的实践课程与社会上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的合作相结合起来,建立起相互合作,互利互助的协作机会。对给学校提供教学题材的机构赋予适当的经济回报,让彼此各有所得;另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加一些义务性的实践活动,寻求更多的实践教学项目;在专业教材上,各类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学校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校办学模式的情况下,结合相关专业老师的建议和有合作往来的兄弟院校、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需要情况合理的编排其教材。

(三)建立正确的舆论指导

社会上各种舆论越来越普遍化,学校做为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生一旦错误的理解舆论,将会给学校、学生自身带来无法预测的灾难,因此,学校应当不定期的开设社会舆论指导课、讲座、论坛等,对近期一些最流行、关注度高的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社会舆论。学生自身也应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广泛的阅读各类书籍,从书本中丰富自身的学识,从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追求真理,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

(四)强化社会市场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制度是约束社会事物生存与发展的缰绳,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猛进,许多高科技设备逐渐运用到社会管理层当中,但实际起到的效果却很差。由此我们要加大对社会市场管理在人力、物力、科学设备方面的投入,制定出系统的知识网,让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在国家的管理下进行。实行严密的人力管理,充足的物力支持和高效率的科学一体化系统。在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有损社会道德准则行为的案例时,要做到人人平等、严惩必究,对做的好的事迹要进行表扬和倡导。

三、前景预测

篇(8)

        为了解孕期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女性对盆底肌康复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7-12月在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进行了授课前后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12月在我院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共182例。

        1.2  方法  将设计好的盆底知识问卷和孕期保健知识问卷发给所有的对象,并讲解填写的方法及要求,包括孕次、产次、年龄、孕周等。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对象再次填写盆底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2例孕妇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28.30岁;孕次为1-6次,孕周22-38周,平均28.52周;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73例,大专50例,高中或中专30例,初中14例,文化程度不详者15例。

        2.2  健康教育前孕妇盆底肌康复知识与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

        2.3  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  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后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6.67%,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见(P>0.05)。

3  讨论

        3.1  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认识的必要性  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无辐射、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一种无创物理疗法。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女性,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渐发展为尿失禁(轻度: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中国女性约有1/3遭受尿失禁之苦[1]。国际上普遍认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对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几年才引进并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并已引起国内妇产科专家的高度关注,成为继妇科肿瘤、内窥镜后的又一妇产科亚学科。

        我院对在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孕妇在授课前进行了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有85例孕妇的盆底肌康复知识知晓率<40%,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40%为0例,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前孕妇对盆底肌康复知识的认识不足,知晓率明显低于常见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3.2  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虽然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但是在接受盆底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后,她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明显提高。由本文数据可见,健康教育前有46.7%的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40%,健康教育后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知晓率上升至96.67%,与保健教育后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9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

总之,我国近年来才引进盆底肌康复技术,人们对女性盆底

篇(9)

1.1对健康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把健康教育当作是护理以外的额外工作。

1.2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士未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教育内容简单,以口头说教式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过于简单、患者不易理解和接受。

1.3 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

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1.4 缺乏健康教育时间 角色认识偏差,全院护士缺编,反映了护士希望减轻工作负担的愿望,但同时也包含着不愿承担教育者的心理倾向。宣教时间掌握不好,健康教育内容的宣教集中在患者住院后的前几天,而不是分阶段、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加上患者刚住院,身体上的不适尚未减轻或去除,如手术或操作后疼痛或其他不适尚未消失,因此,患者接受健康知识的效果就不理想。

2患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患者本身对疾病的认识及自身文化层次存在差别,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及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不通,再加上生活水平低,经济条件及卫生条件较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等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多数得病后仅限于解除当前的痛苦,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而健康宣教对于文化程度及自身素质的修养不同,他们之间的理解、接受能力及需求程度也不尽相同。

2.2 患者对护士缺乏信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护士只是发药、打针,对护士宣教的健康教育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吸收,有的甚至持有怀疑态度,凡事只相信医生的解释。

3 措施

3.1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宣教的方法 健康教育有很多方法,护士可以依据教育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①如果目的是增加学习者的知识,可应用个别会谈、讲授、分发阅读材料、讨论等方式;②如果要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可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③如果要帮助学习者获得某种技能,则可用示范及回教、角色扮演等方法。

3.2 清楚认识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①为服务对象提供大量有关健康的信息;②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③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④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行为。

3.3转变护士的理念 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关键,护理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让在岗护士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护士工作热情,主动地、积极地努力把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

3.4健康教育需要多学科知识做基础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偏低,而健康教育不仅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康复学、行为学、公共卫生学、预防保健等知识。因此护理部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成高护理、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适当的教育方式及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做好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3.5注意讲授的时机及知识量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讲解,切不可将正在熟睡中的患者叫醒,也不可在患者将要入睡前进行,更不可在患者疾病发作时。尽可能选择上午、下午30min、晚上8-9点时病房安静、病者精神较好的时机进行健康教育[2]。每次讲解应抓住患者最想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内容不可过多,分次进行,以免遗忘或疲倦感。

参考文献

篇(10)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198

社会在不断进步,医疗保健日益完善,孕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产妇对现代产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个性化服务满足孕产妇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产科领域越来越提倡,并且成为医护人员研究及努力的方向。[1]随爱婴医院创建的深入,各级医院普遍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2]为探索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文章拟通过从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计划生育、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六个板块了解成都市部分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为更有效地做好妊娠期女性围产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利用方便抽样选取成都市120例妊娠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

1. 2 调查方法

1. 2.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参照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七部分:①一般资料;②孕期保健;③产褥饮食;④产后活动;⑤计划生育;⑥母乳喂养;⑦新生儿护理。

1. 2.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在调查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调查过程中及时评价,及时检查已调查的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如其中出现缺漏或是不合格,及时返回补填,并当场收卷;②若调查对象不识字或有其他原因不能书写,则一律由调查者向其描述问题和选项,按照被调查者本人意愿进行填写,注意在此过程中调查者不加任何暗示性语言,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③对已回收的问卷进行审核,如有错填或漏填,问卷均视为无效。

1. 2.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 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其中,定性数据使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定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使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0. 05。

2 调查结果

2. 1 妊娠期女性的一般情况分析

2. 1. 1 基本情况

120例妊娠期女性的年龄在18~44岁,其中大部分年龄在20~25岁,占总人数的56. 70%。120例调查对象以公务员、职员为主;居住地在城市的人数占63. 30%,居住在农村的人数占36. 70%;孕周大部分在28周以内,大部分女性是第一次怀孕,没有生产经历。

2. 1. 2 妊娠期女性接受产检及并发症情况和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

调查的120例妊娠期女性中,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9人,占7. 50%;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5人,占4. 2%;大部分调查者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从网络、家里长辈或朋友、保健书籍以及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和医院内的咨询门诊,所占比例分别是71. 70%、70. 80%、68. 30%、64. 20%、45. 80%。

2.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分析

2. 2. 1 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构成比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偏低,其中知晓程度最差的内容是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保健知识,其次是新生儿护理和孕期保健方面。对产褥饮食、产后活动、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好(见表1):

2. 2. 2 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和不同孕周妊娠期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孕周三个维度,对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差异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 1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分析

3. 1. 1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和孕周,对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有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者对卫生保健和下一代健康更为重视,也比文化程度低的妊娠期女性更有保健意识。[3]被调查者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明显高于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妊娠期女性。调查中还发现文化程度高的调查对象,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也相对较多。工作稳定,收入较高职业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待业的妊娠期女性。居住在城市的妊娠期女性与居住在农村的妊娠期女性相比,保健知识知晓度更高,可能与农村女性对保健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都不如城市女性有关。[4]同时孕周越大,孕期保健知识知晓度越高。所以在产科住院部,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的分娩女性,医护人员应耐心地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指导。

3. 1.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

(1)120名妊娠期女性计划生育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显示,被调查的120例妊娠期女性,在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计划生育、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六个板块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中对计划生育板块知识知晓度最差,正确率仅为45. 63%,特别是对哺乳期避孕及避孕方式的选择存在知识误区,哺乳期女性没有月经,但是仍有排卵,所以同样需要避孕,且最宜选择的避孕方式是宫内节育器、避孕,不能选择药物避孕。[5]

(2)120名妊娠期女性新生儿护理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调查发现,被调查的120名妊娠期女性对新生儿护理板块知识正确率为48. 51%。其中以对“按需哺乳”的了解有偏差,按需是孩子跟母亲双方的按需,不只是孩子肚子饿了就给喂奶,还包括母亲涨奶,也要给孩子喂奶。对新生黄疸的观察、脐部的护理等知识也有偏差。新生儿黄疸的观察要在自然光下观察,脐部护理;沐浴后要用棉签将肚脐部的水攒干,再用碘伏消毒。[6]

(3)120名妊娠期女性孕期保健知识知晓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120例妊娠期女性对孕期保健板块知识知晓度偏低,正确率为49. 64%。怀孕期间并不是孕妇吃得越多,营养就越好,胎儿就长得越好,妊娠期应注意营养均衡,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0~15kg以内。并且不是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才会的妊娠期糖尿病,而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7],所以更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妊娠期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生病可以服药,但是必须遵医嘱合理用药,不能随意自行买药服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伤害。[8]妊娠期女性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20周开始遵医嘱补钙,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3. 2 120名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获取途径

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获取知识的途径最多的是通过网络,其次是家里长辈或朋友、保健书籍、医院发放的宣传手册、医院内的咨询门诊、电视或电台、孕妇学校、报纸杂志。与罗兰辉《156例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调查中显示的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获取主要途径排前3位依次为网络、电视或广播、报纸或杂志存在一定的差异。[9]但获取知识途径最多的还是通过网络,与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率越来越广,越来越便捷有关。但网络环境复杂,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科学的知识。

3. 3 改进措施

3. 3. 1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从网络获取知识越来越经济、方便、快捷,且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具有时间灵活、内容丰富、自主性强等优点。[10]很多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但是网络知识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量过大,且有很多推销广告。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妊娠期女性来说在网络中筛选,科学的有用的且有效的保健知识是很困难的,且很容易导致认识误差。针对这一情况,医院相关科室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平台,将围产期相关保健知识,讲课消息或内容分享于朋友圈。在产科门诊区、产科住院区及相关宣传手册上将微信平台的二维码公布,方便那些由于没有时间、居住地离医院太远、不知道有孕期保健知识讲课等原因,没有参加教育的妊娠期女性获取较科学、有用的保健知识。同时这也是产科工作者,为广大妊娠期女性传播健康生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3. 3. 2 充分利用社区进行宣教

社区孕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妊娠期女性以及其家庭成员,除了对孕产妇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11]调查中发现70. 80%的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来源于家里长辈或朋友。对此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将孕期保健、产褥饮食、产后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科学的家属及妊娠期女性进行宣教,大家共同学习,将健康科学的孕期保健知识及生育观念传递下去。

3. 3. 3 针对农村妊娠期女性的宣教

调查显示居住在农村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低于居住在城市的妊娠期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 论

在所调查的人群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孕周、不同居住地、不同收入孕妇的妊娠期女性保健知识知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提高妊娠期女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她们各自的情况,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大部分妊娠期女性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医院可以建立相关微信平台,给予妊娠期女性科学的保健知识。妊娠期女性在计划生育、新生儿护理、孕期保健三个板块的知识相对薄弱,在给予健康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加强。

参考文献:

[1]张美荣. 济南市围产期妇女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王鸿艳,梁海,甘丽莉,等. 孕妇学校在围产期保健中应用探讨[J].武警医学,2001(11):26.

[3]苏玲,贾延军,庞淑兰,等. 300例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115-2117.

[4]徐冠英. 城市与农村妇女孕期保健状况的比较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22-23.

[5]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5.

[6]崔俊香. 妇女孕期保健措施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32-233.

[7]冯学云.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2009,(2):28-29.

[8]崔焱. 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罗辉兰,曹秀淑,杨丽英. 156例孕妇孕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4,(23):2190-2191.

[10]王金英,林菲,周素英,等. 妊娠期保健知识教育的需求及效果调查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报,2013,19(14):2248-2251.

篇(11)

【中图分类号】R8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51-02

目前,南宁市爱婴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爱婴卫生院普遍开展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孕产期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分娩期的注意事项、自我监护内容、方法、孕期营养、心理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住院分娩准备等不同程度地宣教给孕妇,但壮族孕妇对宣教知识的接受程度、其健康教育知识来源、知识需求、其家庭拥有健康教育资料等情况,尚不了解。而掌握壮族孕妇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同时使其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进行了南宁市壮族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保健知识需求以及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05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学校教育的健康壮族孕妇200人。怀孕时间为(13~38)周,所有孕妇均无躯体疾病,无明显不良社会因素,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由孕妇学校老师向孕妇讲明本次调查的意义,消除心理顾虑,由壮族孕妇在理解填写内容后自行填写。填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并检查无错漏项,收回问卷158份。

1.3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壮族孕妇年龄小于24岁18人,25~30岁130人,31~35岁7人,36~40岁3人,平均年龄为(28.0±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14人(8.9 %);高中90人(56.96%);大专及以上54人(34.18%)。

2.2 壮族孕妇获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杂志、电视、报纸、互联网、宣传册(表1)。

2.3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知识包括孕期保健、避免哪些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孕期监测、孕期心理保健及对胎婴儿的影响、分娩前的准备、母乳喂养及技巧、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护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总分为100分,得60分以上的孕妇占94.5%,得70分以上的孕妇占65.1%。

2.4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情况对孕产期营养、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心理保健、产后康复等知识有普遍的需求。调查发现孕期营养需求居首位,其次为胎儿健康状况、孕期自我监测方法、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

2.4.1 最需要的资料依次为孕期营养、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心理保健、产后康复、急救、传染病防治、文体、环保、消防等知识。

2.4.2壮族孕妇家中拥有各种内容书籍和宣传资料情况结果见表2

2.4.3 对孕期宣教内容和方式的建议认为进行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的操作实习有必要的孕妇153人(96.8%);认为有必要示范母乳喂养姿势的孕妇149人(94.3%);认为有必要开展孕期心理宣教育的孕妇130人(82.3%);认为有必要在孕期开展心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采取措施的孕妇131人(82.9%);认为有必要开展丈夫体验怀孕感受的活动的孕妇125人(79.1%)。孕妇建议的宣教方式有:除授课外还可采用图表进行演示的101人(63.9%)。

2.4.4 壮族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见表3。

从表3可见,壮族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教育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4]。

3 讨论

壮族孕妇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远不够。其接受教育程度对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影响明显。一般来说,孕妇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越迫切,这与朱淑萍等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相一致[2]。

壮族孕妇保健知识需求与文化程度有关。调查显示大专以上组对母婴生理、心理知识需求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初中及以下组对疾病防治方面知识的需求较高,对生理、心理护理等保健知识需求率较低。[3]提示对不同文化层次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是十分很必要的。

孕产期健康教育可减轻壮族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担忧和恐惧,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更加安全,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起到积极作用[5]。

从壮族孕妇对宣教内容和宣教方式的建议来看,壮族孕妇都是希望宣教更生动,希望有互动能参与。孕期健康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和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的教学方法[6],学者不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方法不再是沉闷的教学讲授而是专题讲座,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示教等生动活泼的,人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方法[7]。提示孕期健康教育可适当调整宣教内容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红,王志秦.,母儿系统保健服务需求趋势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3):3243

[2]朱淑萍,闾锦秀,李惠民,等. 412例孕妇孕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江西医药,2010,45(1):77

[3]王端霄.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90

[4]胡爱华,李玉兰,魏玉萍,等.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与孕期健康教育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6(11):122

[5]罗碧如,马蔚,王毛琼,等.成都地区住院产妇孕期参加产前教育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17-719

[6]许虹,裘秀月,汪国建,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华护理教育,2005.9(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