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欣赏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油画欣赏教学中优势分析
2.1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油画欣赏教学的内容
由于油画欣赏教学的课时有限,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讲解油画欣赏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会在课前做好油画欣赏的PPT课件,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油画欣赏作品,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比如在PPT课件中,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品配上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系统地、反复地欣赏这些代表作品。这样,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就能欣赏几十幅作品,大大提高油画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流和欣赏、感受作品的美。
2.2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营造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时,教材中的油画作品受到印刷质量和尺寸问题的影响,欣赏的视觉效果很差,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作品的数字化图像,画面十分逼真,对画作的局部还可以放大欣赏,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比如,欣赏油画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局部放大就能观赏到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画风受到了传统细密画的影响。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一定离不开PPT课件的设计,而设计PPT课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选择课件模版和设计版面的过程中,都能展现出油画教学老师的专业素质。在PPT课件中加入大量的油画欣赏技巧信息和一些优秀的油画作品,让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油画欣赏教育的目的。
2.3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油画欣赏教学对图像的需求
油画欣赏教学中需要高质量的油画图像,并能所以对其进行编辑处理,这样才可以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并且提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多样的油画作品和丰富的创作资料,而且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欣赏作品的机会,完全达到了油画欣赏教学中对图像的要求。第一,通过Photoshop等软件,可以随意分离、组合或者是随意勾画油画中的物象,变换不同的色调,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作品的构图及色调特点等,全面认识作品的形式语言法则。第二,由于这些图像处理软件功能给长强大,还可以为师生提供创造机会。比如,通过过滤器等工具对作品进行处理,可以使作品呈现出油画、浮雕、马赛克等多种视觉效果,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从客观自然物象至油画作品的提升过程,感受到油画独有的语言特色。第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画作中的图像进行处理,能使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化,降低油画欣赏的难度。由于在学习油画初期,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一般只理解写实油画,抽象油画和现代派油画很难被理解。教师只需要调出一幅秋景画作,采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马赛克效果”处理,风景照片就会改变色系,变成红色、褐色等系列色系,显示出抽象的效果。图像经过处理之后,学生仍然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则对对再现、抽象等艺术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4多媒体技术提高视听综合的效应,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油画情境
多媒体技术除了呈现视觉图像的优势外,它还将声音、音乐融入到油画欣赏中来,使油画作品与音乐、影像资料、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欣赏中的综合效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配上一些情景音乐,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创设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听觉、视觉都受到强烈的刺激,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展现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配合播放《国歌》,音乐意象与油画形象融为一体,学生马上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文化企业;上市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56-02
1我国文化企业上市进程分析
2012年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在中央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文化企业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在A股市场上已经有2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所属“文化振兴”板块。早在2011年,已公布上市计划的文化企业就已经多达180家,根据证监会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12日,全国还有近30家文化企业排队等候上市,范围涉及影视、出版、广告、动漫、广电、数字内容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思美传媒、美盛文化创意及中航文化3家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广州金逸影视传媒已预披露,其他仍处于初审及落实反馈意见阶段。
2文化企业上市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1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缺乏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资信心
我国的文化企业包括三个大部分,第一是内容类企业;第二是传媒和平台类企业;第三是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内容类企业主要生产新闻、娱乐、设计等,即精神产品,内容需要媒介进行传播即传媒和平台类企业,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则负责把内容做成衍生产品,如把卡通的形象授权做玩具或文具等。在我国,内容类文化企业多为小企业,传媒和平台类企业多为大企业。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机制正好相反,国外完善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为:第一类企业占整个文化产业的70%左右,且多数为大中型企业,第一类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二、第三类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的模式则完全不同,第三类产业与第一、第二类产业的发展完全分离,即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类企业多为独立运营的玩具、文具加工企业,与第一、第二类产业基本没有关系。因此在整个文化产业领域内,除第二类传媒和平台类企业中有少数大企业之外,第一类和第三类企业多数均为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无法获知中小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对其发展前景做合理的预期,即使是一个在创业板上市的前景广阔的文化企业,由于其规模不大,资信度低,以及其所属行业的特殊性,也很难吸引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资金。
22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畏惧上市文化企业的高风险性
文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传统行业,它需要将某一创意付诸实践制作成相应的文化产品,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产品成形打入市场之前,投资者和企业自身都无法预知其收益状况。因此,其投资风险性就很高。以我国电影产业为例,目前中国电影从产量上看进入了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行列。但从票房收入上看,大制作的“国产大片”占据了全国票房收入近一半的份额,且许多大制作的电影投入院线以后票房收入也无法弥补制作成本。另外占电影总产出70%左右的小制作电影只有部分进入院线放映,且票房收入相当微薄。总体上看,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太低,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全面的了解,文化企业经营中的这种高风险性,使得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前景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愿或不敢对其进行投资。
23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难以对文化企业收益性进行评估
由于文化企业的资产大多为知识产权和创意等无形资产,其资产价值很难进行评估,未来的收益性也很难进行评估。而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时普遍强调的是持续现金流,市盈率要基本稳定,资产负债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文化企业若不能将产品转化为可见的现金流,投资者就很难对公司进行估值,因此也很难对公司的投资价值产生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融资。
24信息不对称使不同的投资者获取文化企业信息的成本不同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主要以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出发点,但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全面经营状况,一些未公开的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在文化产业方面更是如此。在获取非财务信息方面,不同行业的人对文化行业的了解不同,不同的人获取文化企业非公开信息的能力和成本不同,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对国内文化的了解更不相同,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对同一家上市文化企业的评估结果不同。
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文化企业上市对策分析
31通过行业整合的方式将小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企业规模太小,需要大型文化企业作为行业龙头带动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未上市中小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寻找合适的时机,积极进行行业整合,通过横向及纵向的并购将小企业的规模做大之后再寻求上市融资的机会。对于已上市的文化企业,则可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
32调整产业结构,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
首先文化企业在投资前必须对文化市场的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围绕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方向,并且随市场需求的变动,能够及时地调整产品方向;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本运作、技术进步、新产品创意、研发和储备等投入进行控制,尽力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应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品销量的增长,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
33形成产业,建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
分散的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起来,可以在质量、规模和品牌方面形成产业化经营,解决文化企业收益不稳定的缺陷。文化产业化模式以内容创意为核心,通过创作出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形象,再衍生到各个行业,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动漫文化企业往往因产业化运营能力与经验不足使得衍生品开发效果不理想,最终无法实现文化品牌形象的价值最大化。
综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文化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中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仍需重新梳理与打造,并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成熟,因而导致文化产业化的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艰难。但是,由于中国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衍生产品开发资源,以及以往与国外文化公司合作积累了相对较为丰富的衍生品产业化运营经验,使得文化产业化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以文化产业化对创意内容的创新为引导与驱动,提升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是中国文化产业宏观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砝码。
34尽量选择境内上市的渠道进行融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高成本,文化企业在境内融资要比在境外融资具有更强的优势。首先,境内外市场在供求关系上存在很大不同,在境内发行的股票能够得到境内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因为本土投资者对公司的运作环境和产品更为了解,公司股票的价值容易得到真实的反映。而且,本土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其次,对于首次发行上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在境外融资的成本。按照我国发行上市的收费标准,证券承销费一般不得超过融资金额的3%,整个上市成本一般不会超过融资金额的5%。尽管证券承销费存在超过收费标准的情况,但是整体上仍然低于海外市场;最后,在境内发行上市,将大大提高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境内上市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的文化企业来说,在境内上市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司及其产品,建立信任度,为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Akerlof,GA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
[2]Stiglitz,JEand A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
[3]Rothschild Mand JStiglitz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6,90(4).
[4]Micheal Spence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
[5]Myers SC,Majluf,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6]刘平青,陈文科资本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来龙”“去脉”[J].中国农村观察,2003(3).
1跨境电子商务及其信用现状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商品或服务交易、完成支付结算和物流配送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卖家和买家遍布全球,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根据不同的业务形态,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可分为五大类:海外代购模式(代表网站:淘宝全球购、京东海外购);直发/直运平台模式(代表网站:天猫国际、跨境通);自营B2C模式(代表网站:亚马逊、中粮我买网);导购/返利平台模式(代表网站:一淘网、极客海淘网);海外商品闪购模式(代表网站:天猫国际的环球闪购、聚美优品海外购)。
伴随着交易额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信用问题最为突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存在巨大障碍;而且,因为国内外信用体系的差异而产生的信用问题也会给跨境电商带来更大的风险。目前,各国、各地区的法律规范存在差异,信用标示缺乏统一的标准,更缺乏全球统一的信用管理机制,这对跨境电商交易活动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信用管理机制和信用体系明显不够健全,由此导致跨境电商交易双方信用缺失、网上侵权、假冒伪劣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信用问题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2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跨境电商平台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跨境电商交易中易产生信用风险,不利于构建跨境电商交易有序发展的健康环境。具体来说,国内跨境电商交易信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立法工作推进缓慢
国内有关跨境电商信用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当前跨境电商的髙速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跨境电商信用法律体系,仅有的几部和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各政府部门近年出台的发展跨境电商的政策、法规仍不能较好地解决信用问题。如外汇管理局2015年1月出台的《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仅能解决跨境支付的问题;2015年5月海关总署出台了《关于调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海关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目的是加强通关便利;质检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仅是解决了质检问题。
正是由于跨境电商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度缺失,致使跨境电商交易主体因失信行为而承担的成本往住很低。根据“委托一一”博弈理论,方的失信行为会造成委托方较大的损失。国内有关消费者隐私保护、权益保护、纠纷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许多跨境电商交易纠纷的解决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国内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屡屡发生店铺刷单、虚假评价、夸大宣传、商品伪劣、期满诈骗等事件,引起众多消费者差评和投诉,降低了国内电商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度。与此同时,国外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专门针对中国卖家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歧视性的条款,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惩罚举措。
2.2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监管不力
跨境电商平台都会要求卖方在注册网店时进行实名认证,但仅凭实名认证还不足以了解其营业资质、信用情况及其在非诚信交易后所受到的惩罚,而平台对买家的审核更为宽松,仅凭手机号或者邮箱就可以注册成功,一旦进行失信交易,其违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用户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卖家和买家,商品种类繁多且标准各异,造成跨境平台管工作困难童重。
2.3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
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也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征信系统构架不完善,比如个人征信系统所包含的评价项目偏少,且社会各界难以通过便利渠道获取征信结果。再者,由于社会信用监管不到位,且公民未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和素养,导致失信成本较小,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阻碍了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一旦在跨境电商交易中发生信用纠纷,对我国的消费者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此,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快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4信用信息披露问题'不仅我国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信用系统,而且,各跨境电商平台自身建立的信用体系存在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体系不严谨,缺乏对交易主体信用评价的权威标准,导致其信用体系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另外,各跨境电商平台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独立的信用评价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无法形成一致的评价标准,导致各自的评价体系成为信息孤岛,各平台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无法掌握交易主体在其他交易平台的真实信用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跨境电商交易市场交易主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亟须解决各跨境电商平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3基于博弈论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参与的各决策主体行为选择及决策行为均衡问题的理论。在博弈论当中,企业或个人进行行为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还要考虑其他参与者的选择;同时,自己的选择也影响着其他参与者的决策和均衡。在博弈过程中,决策双方的行为相互影响,但又不可预知,其中一方的最优策略是基于他对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的预期。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如果所有的卖家都像消费者所期待的那样诚信经营,以诚为本,那么跨境电子商务就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反之,就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跨境电子商务的信心,大大妨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向国际化以及复杂化发展,而且交易环节涉及各国政府机构、组织、法人和自然人。另外,各国的出口信用体系、规范行业认证体系、法律解决途径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多重因素造成交易主体在复杂的环境下难以做出科学决策,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博弈双方的决策。
下面为了更方便描述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博弈活动,我们作以下假设:(1)交易中只有卖家和买家两个参与者且都为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理性经纪人。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中,卖方会有“诚信”或是“不诚信”两种选择策略,而买方则会有面对“购买”或“不够买”的决策;(2)卖家和卖家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卖家占有更多的信息。
设卖家诚信经营的收益为R1,卖家不诚信经营的收益为R2,卖家因不诚信而受到的惩罚造成的损失为L,买家因购买商品付出的成本为C,收益为R3由此得出买卖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表。
由表1可知,卖方和买方的决策组合有四组:(诚信',购买),(诚信,不购买),(不诚信,购买),(不诚信,不购买)。下面就这四组决策组合进行分析。
(1)(诚信,购买)表示双方互信,交易成功,卖家得到的收益为R1,买家得到的收益为R3。在互信条件下成功交易能够让交易双方各得所需,消费者享受到商品或服务,商户获得收益。就社会而言,交易会增进交易各方对网络的信任度,促进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w。
(2)(诚信,不购买)表示卖家选择诚信经营,但买家选择了不购买策略。此时,卖家选择诚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为0,选择失信经营的收益为-L。因此,不管买家选择购买还是不购买策略,诚信经营显然是卖家能做出的最优策略。而如果卖家选择诚信经营,对买家来说,选择购买就是其最优策略。.
(3)(不诚信,不购买)表示双方在交易中都存在失信行为。卖家因为不诚信而付出的代价为L,即其收益为-L,而买家因为没有购买到商品或服务,不能获得收益R3。从表面上看,由于交易双方都存在不诚信行为,因而没有达成交易;但实际上,他们这么做破坏了跨境电商交易的健康环境,严重影响了跨境电子商务快速有效的发展。
(4)(不诚信,购买)表示在卖家存在失信行为的情况下,买家购买了商品或服务。卖家得到的收益为R2-L,买家所获得的收益为R3<C,利益受损。
对于一个理性的卖家来说,诚信和失信所获得的收益的不同会对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R1与R2-L的大小关系。下面就这两种收益关系进行分析。
当R1>R2-L时,卖家因诚信行为获得的收益最大化,因此,精明的卖家毫无疑问会选择诚信经营。
当R1=R2-L时,说明在交易中卖家无论是诚信还是失信,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同的,而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卖家要考虑到其长远利益;他的最优策略选择必定是诚信。
当RKR2-L时,即卖家选择诚信的收益要低于选择失信的收益。由收益矩阵表可知,假如买家选择购买商品或服务,卖家因诚信而获得的收益是为R1,选择欺诈而获得的收益为R2-L,失信经营能实现收益最大化,显然会成为卖家的最优策略。在这个前提下,假如卖家失信经营,买家选择购买和不购买所获得的收益分别为-R3和0,为了降低损失,选择不购买就成为买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说明,假如买家选择不购买商品或服务,卖家选择诚信经营和失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分别为0和-L,则诚信经营显然是卖家的最优策略。通过策略的反复决策,买卖双方始终无法达到相对均衡的博弈状态,因为不管双方选择哪种策略,都会因为各自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不断改变各自的策略。
4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的策略与建议
为促进跨境电商交易健康发展,有必要采取相关举措促进跨境电商诚信体系建设,这些举措包括以下几点。
4.1构建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为约束跨境电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各国政府、各跨境电商平合有必要统一行动,构建透明的、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一方面,各国政府部门或跨境行业协会应加强沟通,制定统一的权威标准,建立客观的、公正的国际信用信息传递机制;另一方面,各跨境电商平台在不断优化自身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彼此之间积极沟通,运用技术手段打破信用评价的信息孤岛,尽快实现各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和髙效传递,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确保跨境电商交易参与者能随时随地获知对方的信用状况,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4.2发挥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作用
跨境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跨境电商平台的积极参与。平台方可参照国内在信用评价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天猫,采取企业认证、原产地认证、支付方式认证等多种认证措施,把好入驻卖家的准入关。还可对卖家的营业资质、信用情况进行详细审査并备案,并要求卖方所有信息包括货物的各种参数。此外,对不诚信经营的卖家,跨境电商平台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在平台上公示曝光、对卖家予以警告甚至关闭店铺、将卖家列入黑名单,并将其不诚信记录报送卖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工商行政部门。例如,2015年速卖通启用“严入准出”政策,采取严格的认证、限制新卖家的商品数,坚决将商品品质差、服务差的“劣质”卖家清除出去。通过规范该平台卖家行为,净化了该平台的市场交易环境。另外,对不诚信买家也要予以警告甚至限制其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或服务。可以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上述监管举措,有助于净化跨境电商交易的市场环境。
4.3加快跨境电商信用立法进程
加快有关跨境电商交易的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助于营造健康的交易环境,保障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应从规划层面入手,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边试点、边完善的策略,建立较为完善的跨境电商法律规范体系,明确跨境电商交易各方的权、责、利,规范交易行为,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广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信用云”平台,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共享机制,对跨境电商交易各方的信用进行监管m。此外,还要采取激励惩罚措施,对诚信经营的卖家大力表彰和鼓励,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买家和卖家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刑事处罚,提高欺诈交易的违规成本,为跨境电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4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明显滞后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严重制约了我国跨境电商的整体发展。完善的企业或个人的诚信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约束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可借鉴国外先进的诚信评价体系,建立起能为更多社会成员所用的公开的诚信档案,政府部门、跨境电商平台可联合建立相关制度,对经营者的信用状况进行全程跟踪。比如,可对入驻平台的卖家进行详细的资质调査,确保卖家之前没有不诚信经营行为;在卖家入驻平台后,从卖家的商品宣传、商品数、商品质量等方面予以实时关注;在交易完成后,可从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纠纷记录等方面对卖家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因此,建立健全动态的、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才能督促卖家诚信经营,杜绝失信行为,使之成为跨境电商交易市场的守信者。
5结语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薪酬管理 薪酬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人才流失较重,究其原因是其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留住人才。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间的竟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某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其薪酬管理水平,以提升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员工激励方式较单一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的一大缺陷就是过分倚重于物质奖励,忽视了精神奖励的作用。绝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主要还是停留在发放年终奖金,激励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仅有物质激励,没有精神激励,还是达不到激励效果。尤其是在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为了达到相同的激励效果,就必需使用更多的物质资源。
(二)对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激励不足
近年来某城市商业银行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在40岁甚至是35岁以下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许多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认为他们的发展机会小,前途渺茫。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薪酬不高,发展机会少。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认为,他们为社会和银行创造的价值与银行给他们的薪酬相比是不对等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其次激励方式主要是发放年终奖金。发放年终奖金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那些业务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更需要的是能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希望得到社会和外界的承认。所以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激励方式对主要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三)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
某城市商业银行员工收人分配缺乏内部公平性。首先现有收人差别对不同类别岗位的员工区分不具体。现行的岗位等级工资收人分配制度,虽然拉开了不同级别之间员工的收人差距,但同一职务序列和同一工作年限时段的员工收人基本一样,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收人差别较小,没有将岗位难易程度、员工贡献大小考虑进去,造成内部收人分配在新的平台上的“平均主义”,抹杀了个人人力资本及其价值的区别。其次,在员上考核上资收人部分,基本上都是以员工及其所在部门上一年度的业绩考核结果决定其本年度的考核工资。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员工追求短期效应,可能与银行长远发展要求背道而驰。例如,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有的员工不计成本拉存款;有的员工则在年终考核之前,临时凑存款,导致考核前后存款在各商业银行间穿梭流动和大搬家。
(四)福利被忽视
目前某城市商业银行的福利费用较大,但是发挥的激励功效却有限。主要福利且与工资总额挂钩的有:基本养老保险为工资总额的20%,住房公积金为工资总额的30%,基本医疗保险为工资总额的7%,工伤保险0.5%,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1%,工会经费2%,培训经费1.5%,职工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此几项总计达到工资总额的78%。另外,银行还为员工提供补充养老保险、货币分房等福利。然而,银行和员工都低估了这部分高昂的福利费用;现有的福利计划没有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绩效进行设计,对于整个银行而言是统一的,因此对内缺乏公平性、激励性,对外缺乏竞争力。如:对于年轻的银行员工来讲,他们并不重视长期的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他们更需要的是眼前的现金激励。而银行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二、完善某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的建议
(一)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
对不同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工资作为满足低层次需求的保障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个硬道理。对于职位较低、技能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业务操作人员,职业安全保障和工资是他们的第一需要,激励的重点就应放在合理的工资报酬和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例如与他们签订相对稳定的期限较长的用工合同,让他们对银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银行的组织承诺度。而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属于银行需要稳住的人才,因为他们本身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较高的业务水平。他们的第一需要已经不再是生存和工作的稳定性。他们更注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工作的环境、个人才能施展的空间、个人成就能否实现等。因而对这部分员工,银行要充分考虑到其发展成就和成长需要,将未来的长远激励和眼前的短期激励结合起来,采取以发展前景为基础的物质激励,在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中找到平杨点,建立一整套的尽可能照顾到其各个层次的多方面需要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加薪,虽然薪水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二)厚待银行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意蕴,增强欣赏和娱乐性,注重美的创造与发掘,尤其是体育比赛,更是运动员创造美与观众欣赏美的过程。当今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参与体育锻炼,更要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美,接受美的教育。高校开设《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新途径。
1.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欣赏是人们对体育实践过程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交流、感应的动态心理过程。《体育欣赏》以《体育美学》作为先行课程,教学过程结合大量的体育实践,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探索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的美的同时,“缓解压力、享受生活,分清美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感受竞争,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因此《体育欣赏》是一门特殊的方法学课程。
2.《体育欣赏》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确定选修课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选修课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欣赏方法、欣赏内容,提高体育欣赏能力,提高体育美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体育相关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学生在体育人文知识方面的修养。
3.《体育欣赏》课程建设实践
3.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 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师应该了解、熟悉、钻研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欣赏》选修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探索、发现体育中美的事物为主线,以体育欣赏的方法、内容,体育欣赏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竞赛规则为基础,着重欣赏过程的引导,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体育欣赏》选修课学生的现实理论基础等条件出发,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3.2 教材选用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欣赏》(大学公共平台核心课程)教材是目前唯一能查阅到的相关教材,但该教材对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较少,没有具体的体育欣赏内容、欣赏方法,更多的是介绍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简要规则,内容结构方面还有待于补充与完善。在《体育欣赏》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
3.3 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基础有所差别,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体育欣赏》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体育欣赏概述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美学的内涵,体育欣赏的含义,体育欣赏的本质特征,体育欣赏的意义。
2)体育欣赏的生理、心理机制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的生理机制,体育欣赏的心理机制。
3)体育欣赏评价标准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评价的差异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共同性,体育欣赏评价的客观标准。
4)体育欣赏的内容部分: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其它类型美。
5)体育欣赏的方法及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包括体育欣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体育欣赏的具体方法,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6)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欣赏部分:内容包括按运动项群理论分类介绍项目的规则,项目的技战术。
7)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介绍部分。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所选定的各部分内容都是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针对选修课课时少和部分运动项目开展条件高等现实情况,教学中只能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大众化项目重点欣赏,以保证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4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显然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营造一种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教学方法应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教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全方位考虑教学,包括: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最新竞赛规则,甄别典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体育视频、体育音频、体育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其中重点要提及的是教学课件中体育视频、音频的插入时机要得当,否则会造成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好。比如在体育欣赏的特性“自由性”的教学部分,插入“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时黄健翔激情四射的解说视频”,再对“黄健翔解说门”事件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普通欣赏者与体育评论员在体育欣赏实践中的区别;又如在“不同运动项目欣赏”的教学部分,插入不同项目的比赛视频(配以音频),学生能从中欣赏到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美、体态美、风度美、技术美、战术美、智慧美和意志美;再如在教学中插入相关图片、体育音乐,学生能欣赏到体育建筑美、体育工艺美和体育音乐美。
3.5 教学时数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只重视选修课的开设门次,造成了选修课的课时相对较少,选修课的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学期,《体育欣赏》校级公共选修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一般为32学时/学期(有的院校只有16学时/学期),课时数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开设效果,许多教师反映难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能够讲授的内容受限,内容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因此,在《体育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只传授简单的运动项目规则,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也只是一点而过,然而,体育欣赏的实质是对体育美的感悟,而不是某一运动形式的欣赏,体育欣赏应该上升到理性阶段,即,通过体育欣赏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的体育欣赏主客体地位发生改变,由欣赏者变为被欣赏者。为了不使该学科流于形式,舍本而逐末,教师必须合理规划授课内容,研究授课方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适当增加开课学时。
3.6 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体育类选修课的主要考试方式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交论文、技术技能考试等,其中提交论文和开卷考试作为课程考核方法的比重最大。教师应结合《体育欣赏》的教学实际情况,以选修课考试形式的变化趋势为出发点,洞察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选修课考试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改进课程考试方法的思路,突出公平、公正、全面的综合考核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10%)、考勤(10%)、期中小论文(20%)、期末开卷考(60%),虽然此考核方式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要给予学生一个公正的评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教师在这种考试方法中体现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每个学生来说同样具有一种良好的熏陶作用,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方法、一种途径。
4.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实践
4.1 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教师方面,由于部分高校采取以课时数乘以选课人数的系数的方式结算讲课费,同时以具有一定的选修人数为开课条件,因此部分教师为追求选课人数而在相应的教学纪律、考试成绩方面要求不严,存在“放水”现象。学生方面,伴随高校大规模扩招,相对于扩招之前,学生入学时的分数线明显降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旷课现象突出,出勤率较必修课低。
4.2 选修课课程管理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重视不够、监管不严是造成选修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缺乏必要的甄选,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强;选修课在开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授课形式及内容具有随意性;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具有随意性,许多选修课往往仅以论文考试的方式结束,由于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监督,论文质量难以保证。部分高校必修课、选修课比例不当也是影响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及专业内指导性选修课的门数过多 ,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 在选修课程上难以保证必要学习精力的投入。
4.建议
4.1 加强课程建设
4.1.1 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性,明确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好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其次,要注意该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及适用性,同时在整体上要体现其前沿性、思想性和启迪性。
4.1.2 加强教材建设。鉴于《体育欣赏》选修课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学生的现状,教师要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就得选好教材或编写适应选修课的教材。要注意精简教学内容,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要进行重新构建,适当扩增欣赏的内容、方法、欣赏能力的培养等知识。
4.1.3 讲究课程考核方式,避免随意性。考试要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且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的方式。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较为合适,即将考勤、作业、自撰论文以及期末的笔试等成绩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4.2 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4.2.1 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制作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视频生动的《体育欣赏》课程多媒体课件,能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欣赏过程体会到体育之美。
4.2.2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将体育实践教学中的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引入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3 重视教学管理
4.3.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或参加培训,经常相互观摩听课,进行学科研究和讨论; 要重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并适当给以奖励;要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学习,使教师既教书,又能胜任育人的工作。
4.3.2 重视对学生的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严肃课堂纪律。教师要常点名, 缺勤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者,坚决不允许参加考试,不给学分;教务处也要经常派人抽点,抽点到的课一次缺课按两次缺课处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3.3 加强课程的监管力度。高校应加强选修课开设审批程序;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如对教材情况、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平时成绩登记情况等进行检查;实行督导听课与学生评分相结合的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晋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46-52.
[3]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陶景阳.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5]姚琼.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7:73-76.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 、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竞技体育欣 赏的方法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 、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 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 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 、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 ,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 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 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 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 欣赏 审美价值 拉丁舞教学
一、前言
拉丁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是由体育、舞蹈、音乐、服饰为一体的一项时尚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人体肢体来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动作美、和艺术美。拉丁舞中体现着美感及舞伴间的互动和人们对它的审美需要,势必会将拉丁舞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成为一种时尚、高雅而受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在高校拉丁舞的教学与训练中,加强美感的培养,充分挖掘拉丁舞中的美育资源,这样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对婀娜多姿的美态的吸引和对线条美的追求,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点。所以,拉丁舞的发展在高校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拉丁舞这门课程必须得加强教学方面。
二、欣赏在高校拉丁舞教学的应用
欣赏是拉丁舞在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在愉悦、欢快的音乐伴奏下、与舞伴尽情的舞蹈,有助于放松身心,从而形成与人际交往的意识,使个性和礼仪逐步得到改变,而且能对学生审美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拉丁舞的教学过程中,欣赏是对学生的一种陶冶的方式,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辨别事物的重要途径。
三、欣赏和审美价值在高校拉丁舞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激发大学生学习拉丁舞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一种情绪的表现,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上或是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学习某运动的动力,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标志着对参与该项运动的积极性。强烈的动机是建立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的。体育运动的兴趣是长期在对体育运动实践中形成的,在对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对体育运动的满足感,能否对此项运动产生重复运动的欲望等。
(二)提高审美意识,丰富对拉丁舞的理论知识
拉丁舞是一项“美”的体育运动,它通过人体的各种肢体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形象。拉丁舞中体现的美感是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从人们的审美需要使其成为一种时尚、耀眼、高雅而受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拉丁舞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要领,而且还要培养大学生对舞蹈的审美意识、教会大学生欣赏拉丁舞蕴含的美。在欣赏的同时,大学生会对拉丁舞的发展演变、各舞种的风格、音乐特点,运动员在参赛时的作风和礼仪,精神面貌,拉丁舞的竞赛规则的演变,裁判员的执法与作风等等都有所了解,进而丰富了大学生学习拉丁舞的知识面。
(三)丰富教学形式变化,辅助教学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将反复地讲解或播放相关的画面,甚至详细讲解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反复地强调动作要领,使大学生在视觉上直接冲击,在大脑中对那个画面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记忆,也可进行分组练习进行欣赏,以便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形成。
四、把欣赏和审美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
(一)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欣赏审美主体性
对于欣赏者来讲,通过舞者优美动人的舞姿,欢快的音乐节奏,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也是欣赏能力的提升和素质培养的主体地位。在拉丁舞的教学中虽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学生欣赏。以自己反复地练习来达到精神上和视觉上的提升。拉丁舞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拉丁舞,引导学生体会和欣赏其中蕴含的审美因素,培养创造美和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发展自己独特的美,养成良好的舞者风范。主要的方法表现在:(1)通过授课中表现动作美、形体美、表现美,启发学生对美的追求。(2)教师应以规范、得体的着装进行授课,让学生直接从视觉上获得美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审美与欣赏的能力。(3)在授课中加强舞者规范的礼仪动作训练。(4)将课堂上的行为规范融入到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拉丁舞中讲究动作造型美、其动作要求美观、健身、朝气蓬勃,其舞伴间的眼神交流和与动作的配合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对表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欣赏美,感受拉丁舞动作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评价和鉴赏性。发展学生心灵的健康美,行为的健康美、配合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审美价值观的提高。
五、结论
拉丁舞中蕴含着诸多审美价值,拉丁舞集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妆容美、礼仪美于一体的体育运动,突出了对身体美的塑造,培养欣赏和审美能力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审美能力的发展得充分的认识到拉丁舞教学的目的,把握拉丁舞审美能力的培养规律。有助于提高艺术欣赏和对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形体塑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评价美的意识和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黄帝全.高校体育舞蹈的价值观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3.
[2] 姚莉.论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41-42.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塑造成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促进者
多少年来,教师的功能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统一练习要求、纠正错误动作、统一掌握标准来促使和检验学生掌握必要的动作和技能。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首先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继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突出组织、帮助、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在实际运用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二)教师不应是学生个的约束者,而应是启迪者
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是在一个特定的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学生个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利用教师自身学识、能力、个人魅力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勇于丢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学习,达到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价值。
二、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形式,体育教师更应强化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一)语言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或媒体表象,然后学生进行系统练习,通过评价、游戏、竞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语言讲解是教学的首要手段,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特点,应力求简明、清楚、概括性强;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尝试练习,勇于参与练习;教师的语言要能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爱的信息,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用清晰的口令引导教学活动和练习过程,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行为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仪表方面:包括容貌、姿势、风度等方面。教学行为要举止大方,穿戴也应适合体育教学的要求,仪表端庄,而令学生“神往”,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
(四)教态方面:教态是教师教学综合思想素养的体现。如讲解是否认真、全面、细致,示范是否准确,有美感,指导是否有耐心、深入、热情,对学生是否能全面关心爱护,教法是否多样灵活等,教师的教态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
(五)教风方面:教师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如自身健康原因或因恶劣气候条件等,均应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种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影响力。同时引入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学风。教学活动中应主动耐心地关爱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一道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
(六)信息素养方面:教师不仅应会使用多媒体教具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树立用网络等信息技术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欣赏体育健康之美的意识,还应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
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从而不断提高教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能:
(一)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巩固专业思想。从事论文撰写可使体育教师从“单调乏味”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发现新的知识和奥秘,产生新的灵感和创造,充分体验到探索研究的乐趣,从而激发热情,坚定信念,牢固确定终身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美育是以教学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有人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事实上,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概括美育的全部内容。“因为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所以,美育在利用各种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也要达到净化心灵.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的目的。
一.美育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美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化,它们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和分割,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整体。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有积极的影响。刘兆吉教授认为,“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形象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之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美育不只使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提高学习效果。进行美育要求学生讲求清洁卫生,美化环境,参加文体活动,有助于体育的开展。通过美育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美的道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由此可见,美育本身就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
二.学校美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美育没有地位,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造成缺乏基本的审美素养是现在许多学生的通病。有的学生热爱艺术,但对艺术大师的精湛作品不欣赏,有的学生只从电视上学会模仿“蜡笔小新”,“憨豆先生”此类人物,有的学生天天生活在自然美景中,然而却成天无所事是,麻木不仁,怨这怨那。这些都是由于不懂得欣赏美缺乏审美感受的缘故。论文参考网。如果学校认识不到美育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等素质的重大影响,美育对智能发展的促进,以美健身的效应,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1、学校美育应重视环境的作用
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心灵有直接作用。人是环境的改造着,又是环境的审美着,环境是自然物质的人化发展。在一个整洁干净风景秀丽的校园里,如果有绿色织锦毯的草坪,意蕴高雅而丰富的雕塑,碧澄的湖面,潺潺的流水,都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启示,成为学生审美的起点和兴趣。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美是情感与行为的桥梁,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生活学习,自然受到感染,其心灵,行为会不知不觉美起来,这是美在生活中逐渐滲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形成的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2、美育应特别重视心灵美教育
心灵美是美育的核心和目的。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心灵的美育首先要从情感的陶冶开始,培养学生要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理想;教育学生要有奉献精神,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等,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柏拉图说过,要防止学生“在丑恶事物的影响中……不知不觉地把四周许多坏影响铭刻到心灵的深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团结互助、诚实可信、拾金不昧、爱护集体、尊老爱幼、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使学生在道德美的魅力熏陶下,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并使真善美观念在学生的品德中得到潜移默化,并渗透到行动中去。
3、各学科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前提
各科教学中具有丰富的科学美、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的内容。英语学科中语音语调抑扬顿挫,交际时的礼貌用语,能养成学生追求语言美、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数学学科中变换规律,物理学科中的科学原理,化学学科中色彩斑斓的元素,地理学科中的大自然美景,历史学科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无不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体育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美的信息,它们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启迪着人的智慧,提高着人的思想境界。文学能激活人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并能超越个人实际的物质欲求,而上升到较高的精神层面。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让学生在感受语言艺术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了生活美和豪情壮志的美。
4、学校第二课堂是实施美育的途径
我们常惊叹于徐悲红的奔马、齐白石的鱼虾,其实这些都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俄国学者车尔尼舍夫斯基曾言:“美是生活,美是生活的教科书,生活里到处都是美,它应该首先被我们采撷变成养料,来对人类进行美育 。”所以利用生活美的内容来教育学生,是学校美育的捷径。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对话、小品及音乐习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精神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音乐会,诗歌朗诵会和文艺晚会,写文艺评论和观后感,组织学生军训、野外写生和郊游,加深学生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室布置的简洁明快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使用生动活泼双手去美化生活。
5、教师是实施美育的关键
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象。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的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而行,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所谓“身正作范。”可见,教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要使学生懂得真善美,教师要先做美的实践者、美的表率。教师要精神饱满,举止大方,热爱科学,平等待人,好学敬业,就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学生美的启迪。教师还应特别注意语言美,教师讲课时声音响亮,快慢适当,语言流畅,生动易懂,亲切自然,更要健康文明,饱含热情。总之,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树立良好的形象,力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美、模仿美并创造美。
四 学校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
美育是时代的要求,学校是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基地。教育工作着是美化世界、美化人类心灵、美化人貌、人性的工艺师,我们有责任在增进学生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具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刘兆吉主编:《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引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极为普及且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法规——篮球竞赛规则,可为组织、裁判篮球比赛提供客观统一的依据;更是开展及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竞赛的重要条件,所以对篮球规则的了解和熟知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热爱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由于学生对篮球规则的不甚了解,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在校际学校篮球比赛中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普及和校园秩序的正常维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的普修篮球课200名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4.74%。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收集整理并吸收有关国内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文献资料。
1.2.3 数理统计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我校学生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渠道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目前我校学生篮球规则知识的来源广泛。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61.18%的女生主要通过体育课堂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有23.53%的女生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方式获取篮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而女生通过课外培训获取相关知识的比例仅为2.3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及女生本人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程度还较低。我校学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所选比例为68.42%,位居第一;远超过体育课教师对篮球规则知识的传授,我校学男生通过体育课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比例为18.95%;而男生接受课外培训的学生为数不多,比例仅为8.42%。对教师在课上讲解规则情况的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经常讲解篮球规则知识,有77.78%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只是偶尔讲讲篮球规则知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篮球教师在篮球规则知识的讲授方面还远远不够,应引起篮球教师的高度重视。
分析认为,由于过去新闻媒体的落后,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在学技术的同时较为零散地了解一些体育规则知识和概念。随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素质的表现方式。而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学生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的实效性方面已经受到以大大众传媒(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冲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对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掌握及状况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男生有比例为29.48%的同学对篮球规则知识相当精通,有39.22%的学生了解一小部分规则知识,但仍有31.58%的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调查显示我校学女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精通的人竟为0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仅有7.06%的女生对规则知识了解大部分,然而仍有48.24%的女生对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学学生获得篮球规则知识的途径较多,但是这些途径在篮球规则的解释上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关联。目前,体育新课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由于规则知识的缺乏,反过来也阻碍和影响了学生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另外,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低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也与学生在初中时的体育教师自身掌握的篮球规则知识相对缺乏,有些教师脱离实际地理解、解释规则有一定关联。
2.3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
我校学男生中有26.32%的同学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61.05%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所选比例位居第一;有12.63%的男生不想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求知欲低,持无所谓的态度;我校学女生有17.65%的学生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42.35%的女生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但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为40%,所选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男女生对于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分别占26.32%和17.65%,我校学男生对篮球知识的求知欲要比女生强。
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过于偏重篮球运动的娱乐成分,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还是积极的,部分学生认为篮球则知识的要求和难度较其他运动规则相对高,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学生们认为在自己想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时候,苦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对于规则的解释。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3.1.2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只了解一小部分或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3.1.3 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是还是积极的
3.2 建议
1. 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1、12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民间舞蹈加以规范和精练,引进了贵族家庭,形成了“宫廷舞”,成为一些王公贵族们的消遣娱乐社交工具。宫廷舞的舞姿端庄、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当时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传承、改编、创造。使体育舞蹈逐渐风靡世界。现如今已经发展为多个舞种,如摩登舞、拉丁舞、街舞、钢管舞等不同的舞种。体育舞蹈不仅成为民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也成为世界竞赛性的体育项目。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三十年代率先进入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八十年代在全国普及开展。九十年代进入高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一些专业人士以各民族舞蹈元素为基础创编了大众化、普通化、通俗易懂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接受和学习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体育舞蹈。如杨艺创编的北京平四。体育舞蹈是一们无声的艺术,使人体动作的完美呈现,它融音乐美、服饰美、风度美、体形美、造型美于一体,使体育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运动和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之一。他能把人们的审美经验带到崇高的层面,使人们从中获得体育艺术的力量。从竞赛的角度上看,在比赛中所表现出健康的形体高超的技术、协调的配合、充沛的体魄,使审美的主题——观众在欣赏中达到高层次美的享受。它既有观赏价值又能激发人们参与的作用,被认为是一项拥有艺术魅力的项目。加里宁说:“会跳舞的人走路姿势都好看”。
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开设体育舞蹈课是学生的迫切需求,绝大多数非常欢迎,特别受女同学的青睐,尽管在九十年代中期体育舞蹈已经入到地处一些大城市的高校,但由于一些二线城市的高校开展较晚。学生们对体育舞蹈认知颇浅。昔日的传统体育项目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对追求优美端庄的姿势、均匀健美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们心理需求体育舞蹈是一种独特的媒介,他可以使每个舞者在优美悦耳的音乐声中以肢体语言去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充实自我。
2. 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
体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和西方芭蕾舞一样,是一个完整的舞蹈体系。它具备有“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的规范特点。它是一项人体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全身运动。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时人体的全部肌肉关节韧带神经系统都参于其中。对提高人体协调性、灵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还能使心肌纤维增粗,从而使心肌力量增强,心血输出量增强,提高心脏的供血功能。还能改善血管壁的营养状况,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免费论文。肺活量会成倍增长,提高吸氧量,使机体有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研究显示连续跳三支舞曲以上人体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的8.0相近。最高心率为女子190次/分男子为210次/分。如果每天坚持跳三十分钟的体育舞蹈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健身效果。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堂,能非常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健身的功能。
3.体育舞蹈的心理功能
现代大学生任务繁重学习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日益严格,他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社会交往能力较弱,这种现状是我国教育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育舞蹈能消除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态,如意气消沉和情绪沮丧等。美国心理学家“德里斯考”发现舞蹈能够成功的减轻学生们在考试期间的忧郁情绪。通过舞蹈练习可以松弛人的烦恼情绪消除疲劳缓解心中的压抑,使心理得到放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舞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相互对立和敌意,改进自己不文明的言谈举止对自己的人格有所提升。调查表明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有个共同感觉不管工作有多累多忙,学习有多紧张生活有多烦恼,一踏进体育舞蹈这块天地就如同到了一个奇特的只有感觉和节奏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怡尽,视乎全身心都注入新鲜的血液,心情非常愉悦。
4.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是即体育舞蹈服饰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具有丰富的美学功能,现状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它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审美客体。通过体育舞蹈训练,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并济,这既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梳理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除了和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自身条件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会改变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不断进行着感知情感形象,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免费论文。
5.社会功能
当今社会工作的快节奏使人们去选择一些释放调整身心理的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去放松锻炼自己。全民健身是社会家庭对每个人的要求。免费论文。体育舞蹈是一项不受年龄职业、性别、场地、时间、体质限制的项目。在节奏强烈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者以漂亮的仪表、协调的配合、优美的动作、文明的礼节,去从事锻炼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助于个体参于群体,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满足人们社会交往需要,从而获得了有益的信息机会。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他们在校期间掌握一到两门体育项目。当走向社会无论到那个年龄段,都可以去参与终身受益还可带动自己身边的人体育舞蹈的开展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心理功能、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已日渐突出。它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项目,它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当今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项高雅体育活动,故在高校中普及开展体育舞蹈课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论体育舞蹈与身心健康》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期 章巧珍 吴龙等
《体育舞蹈运动对高校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 汤小勇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7年第一期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