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药品安全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5 03:13: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品安全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药品安全实训总结

篇(1)

1.前言

近几年来,社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技能。本校药物制剂专业中开设药品检验实训,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针对药物检验工而设立的综合性实训课程。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实验资料、自行准备试验、进行试验、正确分析结果的能力。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存在分析问题能力弱的缺点,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加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根据作者从事药品检验实训教学的经验,指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暴露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2.药品检验实训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基本操作不规范

2.1.1 玻璃仪器洗涤方面

仪器清洁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它是容量分析中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1]。因此,玻璃仪器在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清洁,要求器皿清洁程度达到冲洗后器壁均匀润湿而无条纹和水珠。技工院校实训室利用率高,人员流动性大,加上仪器数量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专用仪器,都是交替使用,因此学生往往嫌麻烦,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清洗玻璃仪器,造成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造成玻璃仪器无法正常使用,比如:造成玻璃旋塞不能正常旋转、磨口瓶塞不能打开等。

2.1.2 药品取用方面

药品的取用要根据具体药品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称量方法。由于事先不了解所用化学试剂及药品的性质,学生往往会采用错误的称量方法,如易吸潮且与空气中各组分发生作用的固体试样用小烧杯称取,造成试样受潮甚至变质。又如出现“精密量取”时,使用量筒、量杯等量器,而不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引起较大体积偏差。

药品取用过程中,分析天平是必不可少的精密仪器,如果天平使用不准确,即使以后的分析操作都很正常,其最后结果也不可能是准确的[2]。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 称重前,忽略天平的水平调节或不会调节水平。称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天平移动,水平破坏。

② 称重过程中,取放物品,动作过大过重。物品未放于托盘中间区域。

③ 称量后,未及时清理天平,或者在未关闭天平的情况下清理。

2.1.3 溶液配制方面

配制溶液,要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仪器。若操作步骤中出现“定容至XXml”、“稀释至XXml”等,应选用容量瓶,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在烧杯或量杯中配制。此外,学生在使用容量瓶时还容易出现:溶解或稀释试样用的小烧杯和玻璃棒洗涤不干净,溶液转移不彻底;定容时蒸馏水超过或不到刻度线;振摇次数不够,溶液浓度不均匀等问题。

2.1.4 滴定操作方面

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及其性能。使用过程中往往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混用,这样一来,酸式滴定管的活塞由于受到碱液腐蚀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被酸性或氧化性溶液腐蚀。滴定过程中,还往往出现滴定速度过快,使溶液成流水状放出,甚至接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也不减慢,致使滴定过终点造成检验误差。此外,学生在读数时,不使眼睛的视线和滴定管内溶液凹月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造成体积误差。

2.1.5 纠正措施

学生要掌握好药品检验技术,必须要扎实打好基本功。结合作者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加强教学。

① 加强操作训练,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实施差别化教学,力求人人过硬,项项过关,规范操作。我校药品检验实训课目前采用一体化教学,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同时每项操作都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② 加强教师责任,多做操作示范,勤巡查,细观察,发现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

③ 加强课程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加与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学生参加生产一线实习反馈情况,纠正学生使用仪器时的错误操作习惯。

④ 举行操作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我校每年都进行技能运动会,通过运动会的集中训练及比赛,高效率地提高了学生检验操作水平。

2.2 独立检验能力薄弱

由于学校实训教学多以练习为主,实训所用仪器、试剂基本都由实验老师事先配制准备好,学生只需拿来用就可,因此,学生往往缺乏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① 仪器选择能力欠佳。

由于学生不熟悉各种量器的容量允差和标准容量等级,并且不注重仪器设备的识别和比较,造成仪器的滥用、错用,实验结果中往往引入因选择量器不当而造成的误差甚至错误。比如:通常要求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应采用移液管和吸量管,而不能用量筒、量杯等其他量具。

② 标准文献查阅能力薄弱。

药品检验主要在药典及相关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但由于学生习惯于“老师准备好实验,自己只要跟着老师做”这样一种实验模式,学生缺乏查阅文献的意识,因此今后工作中学生一旦独立接到检验任务,可能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

③ 文献理解能力薄弱。

检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药典及相关标准进行,包括所用仪器、试剂、乃至结果判断标准。而由于学校实训教学所用仪器、试剂都是事先准备就绪的,因此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标准内容,不能正确地按照标准进行检验,造成检验任务的失败、甚至出现错误的结论。比如:药典要求稀释至100ml,应该要选用100ml的容量瓶,而不能用100ml的烧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作者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① 将仪器的识别作为每次实训的必需环节,反复强调各仪器使用的条件,加强学生的印象。

② 实训内容开设前,布置查阅药典的作业,让学生懂得每次检验工作都是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的,在学习查阅药典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药典布局及内容。

③ 加强药典专业术语的讲解,将常用的仪器与药典中的专业术语对应起来,培养学生能按照药典内容选择仪器,进行检验。

2.3 实验记录不规范

实验记录关系到药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追溯性,但往往学生缺乏必要的重视,实验数据记录习惯较差,比如:觉得自己脑子好使,没有把数据及时记录,到最后数据整理时往往出现数据遗忘的现象;得到的数据没有第一时间记在实验记录纸上,而是随便找个地方记;数据记录错误,胡乱涂改;报告结果结论描述不规范。

要纠正学生这些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工作作风,让每个学生意识到实验记录的重要性,避免检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其次,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检验要求进行示教,指导学生时必须严格要求。再次,在批改或检查学生实验报告时,如有错误,必须及时跟学生沟通,既要指出错误更要指明如何才是正确的,比如:数据记录错误需要更改,只能用一~二横线划去,再在边上把正确的写上去;结果主要描述试验的现象和数据,而结论主要说明通过结果可以得到的论断。

2.4 实训操作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评价类型主要由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3]。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总结性评价,作者所教授的药品检验实训课也曾采用这一评价模式。但这一模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有:

① 期中期末进行测试,由于场地及时间的限制,只能对学生某一项药品检验技能进行考察,具有片面性,无法了解学生对药品检验技能的总体掌握情况。

② 由于采用期中期末测试这种考试模式,部分学生寄希望于在期中期末前集中突击练习,平时教学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仅停留于“会”,而不是“精”。

③ 由于仅仅进行某一技能的考察,因此无法全面帮助老师改进或优化教学方式。

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作者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在平时的实训过程中加入考核环节,把评分标准(操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印制成表,发给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有章可循,每一个实训项目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小的达标,每一次成绩都登记在册,纳入期末实训考核总成绩。形成性评价可以弥补总结性评价的缺点,一来由于每个实训项目训练结束后都要进行测试,可以调动学生在训练阶段的积极性,二来弥补了总结性评价的片面性,通过每个项目的考核,老师对学生每项操作的掌握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再则通过每次考核,可以帮助老师认识到每个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3.小结

药品检验实训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树立药品质量安全意识,培养药品检验技能,使学生将来能较快地胜任药品检验岗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和严谨的作风,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严格要求,细心指导,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以纠正,同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药品检验实训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生受益匪浅的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篇(2)

作者简介:段丹萍(1984-),女,四川遂宁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电教信息中心,工程师;唐润华(1976-),男,湖南茶陵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电教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广东 广州 510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2JXN03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YZ010)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63-02

一、对高职院校仿真实训系统使用需求调研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和实践来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练就一身就业的本领。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资金来源匮乏,出现对实训基地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技术含量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训场地不足,设备简陋、落后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职类院校虽然都花费了大量资金购置大批量先进、高档的实验实训器材,但其购置速度还是跟不上其扩招的速度,以致于很多实验是几人合用一台器材或是一个班的学生分批次完成;许多实验设备学校根本无法实际购进,造成了学生在校实验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另外,许多高职类院校虽然都建有校外实训基地,但实际上学生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后,也只能参观,企业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针对专业和实验特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将会在很好地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实训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另外,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虚拟仿真实训可理解为: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根据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设计、操作、验证、运行等各种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本研究通过调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使用需求,为高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调查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认识、使用情况;调查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求程度;调查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出初步的实施方案。

二、调研分析

1.调研模式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教师群体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认识和使用率,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对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要程度,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等。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为156份,问卷回收率为90%。

2.调研分析

(1)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认识、使用率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所了解,且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术会议、同事或朋友推荐、书籍、杂志、网络等方式了解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少数教师曾经使用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超过90%的教师听说过GMP实训模拟系统,部分教师听说过东方仿真实训系统。可见,目前学院教师对虚拟仿真系统的了解大都停留在了解阶段,只有30%左右的教师使用过。

(2)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需要程度进行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的困难有:学生人数太多,设备无法满足每个学生操作的需要;学生操作秩序混乱;设备太昂贵,学校没有条件购置等。大部分教师认为需要在教学中用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以医药卫生类、食品类专业领域的使用需求最大,且超过50%的教师所在系部有计划购买或者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费用太昂贵;技术难度大,无法实现;没有适合本专业需要的虚拟实训教学系统等。由此可见,开发适合某专业领域,尤其是医药卫生类和食品类专业需求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十分必要。

(3)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要求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认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该为教学提供的帮助包括:可操作的仿真实训过程;对学生仿真实训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对实训设备的模拟展示;对学生仿真实训过程的实时记录。对于如何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有九成教师希望在学生实际实训操作前进行仿真练习,八成教师希望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演示,五成教师希望能够用于学生实训操作的考核,三成教师希望能够直接替代实际的实训操作。在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上,大部分教师希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具备互动、演示、考核、实训管理等功能,少数教师希望有漫游功能;九成教师希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界面设计由二维(2D)和三维(3D)相结合,对系统的稳定性、运行速度要求较高。

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方案

1.根据专业和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过程为设备讲解—实验讲解—动手实验—反复训练—测评。每一个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而现实的条件和手段往往不能满足其需要。但是并非所有专业和实验都需要用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一是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购置;二是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易懂、安全性高;三是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太快,使用仿真实训系统容易滞后于现实发展。因此,应根据专业和实验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从而解决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实验设备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操作原理较难理解、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操作过程耗时过长、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可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条件等需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来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高职类院校的虚拟实验建设还应实现校际共享,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设计功能完善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1)漫游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漫游功能可帮助学生认识现场环境,基于三维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使学生对现场环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对现场设施、设备、现场安全生产等形成初步认识。

(2)演示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演示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形象地了解实训操作过程及原理,同时使学生高度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及误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3)互动功能。虚拟仿真涉及到对虚拟环境与虚拟对象的直接操纵,因而一般要求具有三维操作界面。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互动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可利用鼠标、键盘对屏幕画面仿真实物实施自主操作,实现对实训操作前的计算机仿真导训教学,帮助解决目前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4)考核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考核功能可帮助验证学生学习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学生对核心技能操作是否科学、合理、灵活,操作过程是否符合安全操作与安全生产等。

(5)管理功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知识内容的管理、学生信息和学生操作过程的管理、考核结果的管理等。包括知识点、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更新、删除、查询等,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记录、保存和及时反馈等,对系统本身的维护、升级等。

3.选择适合专业需要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

由于虚拟仿真系统的硬件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普及。因此,在选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技术实现手段时,不仅要考虑虚拟仿真技术为用户带来的强烈的沉浸感、交互感和真实的体验等,还要降低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设备和技术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如基于3D技术的仿真实训系统可为用户营造一个人为的虚拟环境,通过计算机图形建构三维数字模型并编辑到计算机中从而产生逼真的虚拟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沉侵于虚拟环境中的感受。但是基于3D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运行对硬件配置要求高、运行速度慢、技术开发难度大,导致建设成本高,难以普及。而基于2D技术的仿真实训系统,虽然开发难度和建设成本降低,运行速度较快,但难以带给用户真实的感受,较难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可见,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时,可将2D和3D技术相结合,既能产生逼真的虚拟情景,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运行速度。

4.探索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模式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教师讲解设备结构、实验操作原理、实训过程、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真实的模拟演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操作环境和互动平台。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引入课堂和实训教学,可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虚拟实训系统的特点及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有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模式。

(1)“情境—互动式”教学模式。“情境—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具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利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讨论、合作、协商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学生、教师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多维互动,其教学过程可分解为:创设情境—探究互动—知识建构—迁移发展。

(2)“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协作精神和反馈能力。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学生分组开展虚拟实验—形成初步实验报告—修正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评价等几个阶段。

(3)“虚实结合”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如基于Web的虚拟课堂、协作学习、流媒体等)有机结合。其教学过程可分解为:提出教学任务—讲解、演示设备和操作原理—学生开展虚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交流总结—综合学生问题—评价总结—修改。

四、结语

学生在进入真实的实训环境前,通过虚拟的实训操作,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熟悉相关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可有效避免学生对实验设备的误操作,降低实验设备的损坏率,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解决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自由、开放的特性,可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为学生独立实践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虚拟实训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一定要注意虚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捷.基于多Agent的虚拟交互引擎模型(VIEM)在虚拟设计与实训环境中的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5.

[2]庄义修,段启,项朝阳,等.中药制药实训仿真系统软件开发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84-86.

篇(3)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 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

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2角色扮演法教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中,可以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如呼吸系统常见病用药指导是一个教学项目,在这个教学项目中包括感冒、咽炎、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用药指导等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每5-6名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完一个项目后,在学院模拟大药房由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对患者患病情况做一个总的概述,然后采用角色扮演法,对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模拟训练。一个学生扮演患者,一个学生扮演药师,模拟药店售药的情景,药师向患者询问情况,药师根据询问及观察确定患者属于哪种病症,应该用哪些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提示。两位学生扮演完成后,由小组其他学生对他们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价,共同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询问?询问的方面是否有欠缺?确定的病症是否正确?用药指导和健康提示是否完整、正确等。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表演及其他组员的评价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学生在角色扮演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肯定学生在扮演和学生互评过程中体现出的“闪光点”。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实施药学服务的技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角色扮演法使教学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转变,达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3角色互换教学法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中,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这部分内容,有些病症如口腔溃疡、咽炎、脓疱疮、急性结膜炎等相对比较简单,采用角色互换法,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病症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学,并且让学生自己当老师为同学授课。在角色互换教学中遵循几个步骤:学生自学—搜集材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检查—学生练习—生教生—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该病症的相关资料,将教材内容及收集资料整理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师一定要进行检查,看课件做得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知识点是否完备,学生大体自述一遍看是否有大的问题。每个学生为了讲好这堂课,都认真自学,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和反复练习。在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听课,便于掌握学生讲课的思路、内容、想法、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讲授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后需要改进的方面。在角色互换教学中,听课的学生兴趣很高,授课的学生准备充分,对讲授的这部分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讲授完一次课后学生都感叹上好一节课真是很不容易。通过角色互换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内容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自己成功的喜悦。

4利用模拟大药房进行情景实训教学

篇(5)

2 传统教学问题剖析

2.1 教材内容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脱节。学生往往在实训中按照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或者按照教师的示范模仿去做,实训结果虽好,但未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训内容相联系,知识点出现断层。

2.2 学生基础薄弱,对该学科兴趣不浓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检验学中本应具备的数学、化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加之书本内容理论偏多,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本门学科兴趣不浓,上课没有积极性。

2.3 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对象的就业岗位是未知的,教师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水平培训,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用也产生怀疑,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

2.4 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我国制药行业飞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仅仅从事教学活动会出现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的要求不平衡。

2.5 学生技能水平不够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不适应就业岗位需求,无法达到就业技能上岗的目的,即使“送得出”,也会出现在企业“留不住”的现象。

3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意义是十分具体的。经过我所在的教研小组长时间总结经验,多次探讨研究,找到了更适合于我专业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比一体化。

3.1 具体实施方案:采用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班和对比班,通过整个教学循环的教学效果对比,得出结论。

3.2 班级设置

实验班:14级药物制剂一班

对比班:14级其它药物制剂班

3.3 编写校本教材

完成校本教材《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单元操作》,共设置10个大项目,30个子任务,涵盖药物检验基本知识和操作、药物检验基本程序和企业化管理要求。对14级药物制剂一班采用该教材进行授课,对比班级使用传统教材。

3.4 教师企业轮训

完成每年下企业实训两个月,针对药物检验课程的特点,选择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药物检验员一职进行轮训学习,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使用方法,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操作能力。参加职业等级资格培训,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5 教学组织实施

对实验班进行企业化管理,将课堂演化为实习单位,成立4个检验小组,包括设备管理小组、药品管理小组、药品检验小组、监督管理小组,选出班组长,“实习”过程中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小组成员每两周轮换一次,要求学生掌握各小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综合全面发展。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授课。

3.6 教学实施

对实验班使用校本教材进行项目教学,利用班级的企业化管理开展教学内容,对不同岗位分配不同工作任务。例如:班长需完成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加强人员的出勤管理;药品管理小组需清点每次工作所使用的相关药品,完成溶液配制工作,做好出入库的记录;设备管理小组需每次对使用仪器进行连接、整理,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平时做好维护工作;药品检验小组负责对项目中的药品进行检验,得出结论;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对其他员工进行监督考核、评价打分。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授课。

3.7 评价实施

实验班学生整个学期都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工作,在工作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监督学习,也有很多情感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该是客观而全面的,考核项目包括日常考评和大赛考评两个部分,其中:日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大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日常考核评价项目:

大赛考核评价项目可依据具体内容参考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

篇(6)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内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为基础,参考《药剂学》(第六版)、《中药药剂学》等教材,并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新安医药学特色。经过多次调整,现理论课共安排4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表面活性剂2学时,液体制剂8学时,无菌制剂8学时,固体制剂12学时,半固体制剂2学时,药物制剂稳定性2学时,新技术和新剂型10学时。实验课程共24学时,其中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1个。

1.1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日常生活的应用和身边的实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药物剂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绪论中介绍药剂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简单介绍新安医药文化的形成过程;介绍药物制剂中原料药可以是中药或西药,就可以导入黄山地区的当地药材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各种剂型时,结合本地药企的产品,如剖析黄山天目药业的养阴清肺糖浆、河车大造胶囊、六味地黄丸、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丹参片、黄连上清片、板蓝根颗粒等品种,以促进同学们认识和掌握各种剂型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1.2实验课程药剂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尽量多融入地方特色。我们开设实验学时共24个,验证性6个实验共18个学时:⑴液体制剂的制备(含有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⑵片剂的制备(含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制备);⑶硬胶囊的制备(含有河车大造胶囊的制备);⑷注射剂的制备(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制备);⑸栓剂的制备;⑹软膏剂的制备。其中4个实验中都包含本地企业上市的品种,沿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提问—课中引导—课后总结”的教学模式。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原理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进行评阅。综合性实验开设1个: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其中包含处方组成的筛选,制备方法、崩解度、脆碎度、溶出度研究、紫外检测等内容,此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将分散的知识点很好的串联起来,促进同学们加深对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的认识以及对缓释制剂知识的理解。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2.1搭建GMP实训仿真平台GMP仿真系统涵盖了国内药品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九条不同的生产流程:胶囊制剂线、颗粒制剂线、摇摆制粒流程、一步制粒流程、空气净化系统、快速搅拌制粒、片剂生产流程、水针剂制剂线、制药用水系统生产流程等的交互式仿真教学。通过仿真实训,能促进学生掌握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SO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效果不错。

2.2创建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药品生产、检验等环节,了解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与实际生产的真实差距,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制药车间布局、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求,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求,已经购置多功能提取罐、喷雾干燥设备、摇摆式颗粒剂、小型旋转式压片机、挤出滚圆微丸机等设备,中药提取、制剂实训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可以初步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另外,在周边浙江、江苏等地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特别注重联系本地医药企,分别在黄山盛基药业、黄山天目药业、黄山中皇制药等生产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实训基地。

2.3创建销售、监管实践教学基地在新安医药连锁药房、黄山华氏大药房、福美大药房、花园大药房、黄山人大药房等企业建立销售实习基地。通过药房实践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药品流通环节,更直接的接触药品知识,学习指导用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利于对药物制剂中各种常规辅料的认识。在黄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屯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建立药品监管实习基地。通过药品监督、检验实践环节,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各种剂型常规的质量评价指标,还对药物制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加深认识,促进对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理解。

3开设时间

前几年,我们和兄弟院校一样,药剂学是在第5学期开设,而药剂学实验是包含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的,时间在第7学期。这样安排是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实验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在第7学期,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和考研,学习上有所分心,大部分学生都是疲于应付实验,不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的思考与解决,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逾期的技能强化效果。所以将药剂实验调整到在第5学期开设,与理论课程同步,并融入地方医药,学生普遍反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都不错,也对本地区医药相关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使药剂学课程尽早融入地方特色。

篇(7)

1课程设计

那么我们是怎么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的呢?和原先的课程教学有什么不同呢?医药商品实务课程在整体设计上通过五大转变来实现五大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由原先的依赖教材转变为围绕工作任务来选取;课程组织上由原先的学科体系,转变为实际工作体系;在教学团队的配备上我们聘请行业专家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场所由传统的课堂—教室,转入了校内外实训基地;课程评价由单一的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为了实现这些转变,本课程与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与设计,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课程组织与工作流程的融合,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的融合,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的融合,教学评价与岗位要求的融合。改变以往和市场严重脱节的现象。

1.1课程标准首先,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去企业进行市场调研,获取药品流通、药学服务岗位的核心能力,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员的职业标准,选取并确定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流程整合、重构、序化,最后确定4个教学项目:分别是药品分类、药品保管养护、处方调配、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其次,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遵循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原则,结合职业标准,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来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从事药品销售、药库管理、药品调剂的能力,同时能掌握支撑这些核心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在能力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树立“质量第一”,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2教学团队[3]为了达到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目标,在师资的配备上,我们除了有一支“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以外,还有一支来自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比例达到100%。课程组注重对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去企业锻炼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素质和水平。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效保障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1.3教学场所为了实现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的融合,我们建立了具有教学、讨论、训练等功能区域的项目教学专用教室,模拟职业岗位情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岗位,在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真正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4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我们以项目导入为基础,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任务的布置、交流小结的过程中采用PPT、录像、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在工作步骤确立等过程中引入实践性学习,使学生走近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的实际内容和步骤,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引入网络教学,使学生主动检索、自主学习。我们也引入错误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纠错中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在常用疾病的用药指导教学单元中,模拟工作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宽了学习的空间,延伸了学习时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助推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积累。

1.5课程评价[4]在课程评价中转变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理论、实践、技能大赛考核相结合;在结果上除了学校评价,还引入社会评价(技能证书的考核)。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1.6教学资源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还进行了各种开放性、共享型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例如:教学卡片、校本教材、教学软件以及课程网站等。另外,为了适应用人市场岗位要求不断细分的变化,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工学融合、校企联动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即通过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现知识、技能的连贯性和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

2课程实践

篇(8)

现代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训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行了新型的课改教学,使之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在课改教学中,药用微生物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在理论水平上,和项目实践操作技术上都达到中级技工对药用微生物技术的要求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药物检验工,为企业所需。

根据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一套培养学生适应并掌握课改教材,掌握项目引领目标的新型教学手段,掌握项目实训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课改教学方法,供大家讨论。

一、选用合适的实用的课改教材

现在各种版本、各个出版社的药用微生物的课改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我校是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选定教材,合适的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帮助。在选用教材时,我们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选用的教材涵盖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广、泛而简单明了,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易学易懂,总结性,归纳性,针对性较强的教材。

2.选用的教材,每章节前面都应有本节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理解的概念及内容,要了解的应用性、拓展性的知识,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对本节的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结构、特点、应用性知识一目了然,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性,针对性,减少以往在学习过程中学完一节、一章后不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的盲目性。

3.选用的教材,在每学完一节后,有目标检测题,题的形式多样,可以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前三项题型都是比较细致。我们应而泛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特点、区别等,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强化,而问答题,可以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选择性地做,可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对理论知识要精挑细选,不同的专业,对微生物这门课的需求不一样,要尽量选择和专业相关连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主要是普通细菌、病原性细菌、霉菌、放线菌和药用真菌形态、结构、特点、应用知识的学习,并了解细菌,病毒的致病性、干扰素、抗体、免疫疫苗等相关医学知识。我们还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专业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的特点,选择一些拓展性强、应用性强,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在生物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如柠檬酸,谷氨酸的生产原理,基因工作的基本操作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基因工程药品,转基因食品,糖尿病、痛风、高脂症、脂肪肝的病理及症状,微生物在有机废水处理,探矿、探油方面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和理解,拓展了其知识面,提高了其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做到了有的放矢,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拓展了相关连的应用性知识。

三、项目操作技能的培训

药用微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训结合紧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项目操作技术的培训,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我们认为可从下列两方面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平时实验实训

在平时的实验实训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很多操作重点和细节上,不能完全领会老师的示范操作,步骤混乱,操作不得要领,不注意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不在乎安全性,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常有发生,而且不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课改教学中采用下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视频,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用的材料、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再简短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操作要领、要点。教师自己再实操一遍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如接种、移液的方法,高温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步骤,等等,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重点有深入而客观的认识,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3.学生边自己动手,教师在旁边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结果分析。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要求其书写实验报告,报告要切合实际,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结果有失败,要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以避免下次的错误,使学生对实验及操作程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专题实验培训周

在平时实验实训后,还要专门用一周来培训学生在应用性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是:①药品或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②药品、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③空气、水中微生物种类的测定。

这三门实训项目是在有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后才能开展的拓展性、应用性的综合大实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为准则,可以帮助同学提高创新思维,提高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达到学生考核中级药物检验工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实操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既掌握了重点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又了解了拓展性的应用性知识,还初步学会了对问题的研究,项目实验实训的操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力得到了加强。在劳动局组织的技工证考核中同学们达到了98%的合格证。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同学、企业的好评,就业率大大增加了,符合了社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药用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篇(9)

随着近年生物科学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添置、实验项目的增加以及开放力度加大高校生物实验室呈现出技术密集、人员复杂、危险因素增加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保障实验室的良好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视。

我校生物实验室自07年实行了“6S”管理模式且效果明显。所谓“6S”是源于日本5S现场管理法,在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的基础上添加并强调安全(Safety)这一要素。新模式在保障实验安全、改善实验条件、降低实验成本、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提升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校今年成功由高等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在学校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如何坚持强化“6S”管理模式,更好开展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做一些总结探析。

一、生物实验室安全防范的重点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常规的防火、防爆、防盗、防中毒、防触电等方面,还应注意一方生物安全事故。

1.火灾事故

引发此类事故原因主要有:电路老化、负荷不足、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的雷击和静电;操作不规范或管理不善使得火源接触到易燃物质;忘关电源,致使仪器设备长时间通电或工作,温度过高。

2.中毒事故

此类事故起因较多,主要包括:操作不规范造成实验人员误食误触有毒药品;通风设备老化或故障,有毒气体无法排出;仪器故障、容器破裂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排水系统堵塞或污水处理系统的故障导致有毒废水的回流或未经处理的排放,从而引起实验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实验室管理不善造成有毒药品流失,在实验室外造成一些中毒事故。

3.爆炸事故

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易燃易爆物品的错误存放、错误操作,压力容器的老化和违规使用。

4.生物安全事故

所谓生物安全事故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高校生物实验室此类事故主要表现为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造成的病毒、细菌以及疾病的感染;实验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5.其他类型的事故

生物实验室高速离心机、烘箱、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等仪器设备由于老化故障、操作不当、缺少防护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触电或对实验人员造成其他方式的损伤。

此外,实验室的防盗工作也应做好,避免影响实验室正常使用、造成国家的财产损失。

二、推行“6S”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特点,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6S”强调的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对人、物、事进行科学管理,改善实验环境,并将具体实施过程制度化、规范化,以维持其成果,从而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偶然性。

1.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建设或改造应符合我国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做到如下几点:(1)实验室选址要尽量独立,确保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2)合理布局实验室的水、电、气管道,插座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并接地线,排水管道应考虑防回水设计,保证水路畅通;(3)科学设置防护门窗,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4)按要求设置通风橱、排风扇、空气过滤器和生物安全柜等环保设施;(5)操作台和边台的设置应预留足够的设备安全操作空间;(6)实验室要配备多种灭火器材,以应对实验室可能的起火;(7)设置必要的实验废物处理装置。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损坏、生物因子污染、操作使用不规范都较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中应做到:(1)对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确保仪器设备状态良好、运行安全;(2)及时排除仪器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经常接触感染性生物因子的仪器设备还应消除污染;(3)大型精密仪器和特殊仪器的管理必须责任到人,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包括出厂的技术资料以及详细的使用维修记录;(4)大型仪器和特殊仪器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或操作许可才允许进行操作;(5)生物实验室各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以免引发安全事故,如各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不同,选用时须注意。

生物实验常用的各种吸头、针头、注射器、培养皿、手术刀片、手套等器具在实验过程中会直接与实验材料和各类试剂接触,所以不仅要科学存放、规范使用,防止对人体造成机械损伤,还应及时消毒灭菌,以免成为毒害物质和病原物的传播载体。

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生物实验室存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药品会引发火灾,毒害品会引发毒害事故,腐蚀品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损害。我校一直把危化品事故防范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药品储存区与实验教学区分开并设置安全标志,防止师生误入;药品分类存放,自配溶液要求标签上药品名、配置时间等信息齐全,避免误拿误用;严格执行药品领用制度,建立药品账册,记录药品的采购、验收、领用、交还情况,做到使用后及时消账;单独设立危化品仓库,实行双人双锁,危化品的领取必须两名管理员同时到场。种种措施保证了实验室药品储存、领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减少药品无端浪费,绝不让药品从实验室流出,杜绝一切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

4.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生物实验会不可避免产生废气、废液、废渣以及生物废弃物,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对于通常的废弃物,可以用溶液吸收、固体吸附的方法处理SO2、NH3、H2S、汞蒸气等废气;掩埋法或焙烧法处理无机、有机废渣;混凝沉淀、中和等方法处理部分废液。生物废弃物由于接种疫苗注射药物或抗体等实验处理往往对于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甚至可能造成疾病、病菌的散播,生物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注意分类收集和消毒灭菌,避免与生活垃圾一同存放。

三、强化“6S”管理理念,提升实验室软件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防范技能低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强安全教育成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安全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应做到安全教育常态化:(1)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和《实验实训守则》,并组织所有师生认真学习;(3)学生初次进入生物实验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室的功能、注意事项的介绍以及防火、防水、防触电、防中毒、防烧烫伤、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教育;(4)每次实验操作前,教师应该针对本次实验教学讲解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2.制定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稳定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我校不仅制定完善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根据生物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专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同时为每台大型仪器都建立实时档案,包含操作流程和使用维修记录,实行每日上报制度,及时将仪器设备和药品耗材情况上报实验实训中心,使得仪器设备能够定时按需进行维修保养和更新,药品耗材能够及时补充,保障了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为了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我校还建立了生物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制度。一方面对本校人员进入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实验室开放严格把关,开放人员的申请必须经由实训中心初步审查后组织专家进行课题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学校逐级下发实训任务至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人与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确定时间对开放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合格方可安排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我校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原则,以“注重组织领导、注重职责细化、注重责任落实、注重关键环节、注重督促检查”为手段,着力建立健全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确保安全工作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重点、有成效。

与此同时,我校还逐层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传递到个人、岗位职责细化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从上到下抓实抓好安全工作。通过领导以身作则带动教职工,教职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进一步提高全员开展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教导全员在实验时力争做到以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的“小安全”带动长治久安的“大安全”,推动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结语

实施“6S”管理模式后,生物实验室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和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形成一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验指导老师组成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带动参加实验的学生和实验室开放人员一同为生物实验室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安全运行努力。面对学校发展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我们仍应坚持这一模式,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持两方面不断探索研究,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做好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2]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篇(10)

以纪录片播放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学校自建校以来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激情和自豪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明白在校五年期间学什么、怎么学、今后干什么等问题,同时明白职业资格技能、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的相关要求。邀请优秀校友,介绍各自的成长、成才经历,以及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等情况,以鲜活的人物激励学生热爱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介绍行业企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和前景。

1.2岗位感知

校内实训中心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初步感知专业生产环境、设施设备。药品生产方面:参观药品生产企业,使学生对“药厂”“制药公司”等药品生产企业产生初步的认识,并能具体地感受到“原料药”“制剂”“剂型”“中药提取”“中成药”等专业术语,感知生产车间、一般生产区、洁净生产区等药品生产环境,实实在在看到各种剂型药品生产的设备、质量分析设备等,为将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医药公司方面:通过参观药品批发企业,使学生对顾客服务、药品介绍、药品购销、药品陈列、贮存和养护、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用药指导、销售与售后服务、药品入库和出库等药品经营知识产生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经营意识,为今后的实践技能训练、参加医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西药药剂员等职业资格考证打下基础。社会零售药店方面:通过对连锁大药房的参观,初步了解药店的布局、药店的日常管理运营、药师的工作、药品排列原则、中药饮片存放规律等。包括观察该药店的门面装潢、周围居住人群、地理位置;归纳药店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了解中药饮片存放情况等。

医院药剂科方面:通过对医院药剂科的参观学习,初步了解医院药事管理的概况。了解医院药剂科的部门设置、药品调剂的流程、生产的医院制剂品种及药库的分类设置、药品的储存养护、出入库验收等。

1.3职业引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学会如何确立方向、选定目标、合理定位、自主学习、不断拓展能力,争取全面发展。使学生明白想要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成功=周密的计划+正确的方法+有效的行动”。科学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初中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特点、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重点等,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使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素质养成等全面提高;学会如何预习、自主学习、注意轻重详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独立思考等等。青春期教育:通过安全防范、情感、讨论、青春随想4个篇章,给学生讲解青春是什么。不管是烦恼、快乐、忧愁,都因为有了青春的色彩而显得异常珍贵。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应该要学会珍惜,放飞梦想,实现理想。

2《专业认知》课程实施情况

从2008年开始,在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08级新生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增加专业认知课程。从第一周开始,每周2课时,先向学生介绍专业对应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概况,再带领学生到对应的各单位参观。目前,08级学生已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就反馈情况分析,学生都能迅速完成从药学学生到药学工作人的角色转换,乐于通过实习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技能,积极承担起药学工作岗位职责。

在08级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施情况,2009年初修订五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时,增加了专业认知的内容。09级专业认知采取集中进行的方式,在第一学期的中途实施,期中考试后集中一周进行专业认知教学。学生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勇于发问,积极探索求知,在认知结束的实践报告中反馈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表示通过专业认知,对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自豪感和学习兴趣。总结09级药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的实施效果,2010年、2011年的新生认知再作改进,同时推广至学校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效果显著。

3《专业认知》课程实施的意义

“专业认知”教学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专业认知”教学安排作为构建“五年一贯制”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第一学期安排认知教学周,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特别是将来的就业岗位,各岗位对应职业情况。“专业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其他各实习环节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各课程之前,对本专业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对本专业形成感性认识,使今后的学习能联系实际。

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通过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形成专业概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通过认知周教育,学生提前进入专业思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结合将来的就业方向,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71-02

1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 高职教育对实验室管理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扩容,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实验室的管理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的高低。

1.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以上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有专家指出,高职教育是“昂贵”的教育,在近年来的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投入巨资购置实验设备。比如,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正式发文《关于确定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53号)正式拉开了省级示范性高职建设的序幕。浙江省财政将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二十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示范建设过程中,二十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投资资金占整个学校示范建设资金总额的比重都比较高。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本人所负责的纺织实验室为例,2009年示范建设以来用于新设备的投入共83.7万元,共购置新设备110多台套,新增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地摸索这些新设备的性能,然后才能很好地使用它们,很好地管理它们。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与时俱进。

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以下是笔者总结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2.1 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规矩”之约束即是符合规范,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了使实验室能够规范化管理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结合本校实际这里主要谈实验室制度化管理中的三个重要方面。

(1)对教师:设置规范的管理流程。对于有实验实训教学需求的专任教师,本校规定在每个学期初的两周之内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表》,并经教研室和分院审批,下达给本专业的实验员。同时,有实验教学计划的老师根据实际需要申报实验实训耗材。实验员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购买的数量并报分管领导审批购买。这样就能确保本实验室的实验实训顺利开展。另外,有科研需求的教师和学生期初提出《实验室课外开放申请》,在保证计划内实验实训教学正常的开展的基础上实验室合理安排课外开放。实验员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表》和《实验室课外开放申请》排定本学期的《实验室使用安排表》。这样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又能规范化管理。

(2)对学生:要求遵守规章制度。对于首次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同学,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一次实验室制度学习,让他们能够明白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应该对本实验的财产与安全负责。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每一位同学都应该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实验指导人员的允许不能擅自操作实验设备仪器,注意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实验物品归位等。

(3)对实验物品:规范实验物品流转管理。本人管理的实验室涉及对化学药品的管理。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投毒案对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敲响了警钟。本人在实验室管理中,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化学药品的,坚持由实验教师与实验员一起把控药品的用量与流向的操作规程,做到在药品使用完毕后立即存入药品库,此外,对于实验实训过程中实验耗材的领用课前由实验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表》来实验员处领取,并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实验实训课程结束以后实验教师负责回收剩余的耗材并归还实验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建立相关考核机制,作为执行制度执行的保障。人人都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训教学井然有序的开展。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来保障实验室管理制度得以执行。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我院专门设置了实验考核环节。考核是为了教师、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分院根据本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训考核制度。即对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的老师由实验员对他们进行“规范化”考核,如有没有督促学生实验物品归位、有没有关闭水电、有没有做好实验仪器使用登记等。同时,老师又可以考核学生,对于没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学生联合学生辅导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者酌情的扣除他们的操行分。

2.2 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这样就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如上所述,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视加大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实验室引进了很多新设备新仪器,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学校要重视实验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轻视”实验员队伍建设的现象,以致实验员的素质较教师队伍稍逊一筹。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实验员实验技能,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实验技能比武等活动,给予实验员一定的奖励。同时,实验员应经常性参加各类培训或脱产学习,精通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高对本专业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技术的关注,及时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

其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立足本职工作,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不是被动地根据实验计划来准备实验,指导实验,而是要为了使实验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教学生怎么做。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师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工作。在疲于应付繁重的实践教学任务之际应该不断总结,从中得出一些更好的更适用于实际的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不定期的与本校其他实验室管理人员或者兄弟院校的同行开展经验交流工作,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2.3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一直是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的问题。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本校实验室实行院、分院、实验室管理员三级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验室人员管理。有实验计划者方可进入实验室,无实验计划的闲杂人等一律不准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制度;二是配备消防设施。每间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的性质配备合适的消防设施。安全员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或者更换消防设施;三是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管理。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四是安全教育。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者参加必要的消防演习。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应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实验的首位。

2.4 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根据总类跟性质进行编号并输入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这样进入系统就能查看设备的名称、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等。同时,每个仪器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显示,如在使用、申请报废、已报废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地将使用情况发生变化的仪器设备信息进行更新,这样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能很好地把控。

(2)建立实验室耗材电子账册。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电子账册,账册中包括耗材的名称、生产厂家、价格、数量。耗材情况及时更新,如实反映耗材的库存情况。这样既能及时地进行耗材采购,又能避免重复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又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实验信息及时上传校园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两周将即将开展的实验教学安排上传校园网。上传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班级、指导老师、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特殊要求或注意事项。这样既能方便老师了解实践教学进展,又能方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准备。

(4)增加网络上与学生的互动。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有特别的喜好,我们与时俱进在校园网建立实践教学的讨论专区。学生在讨论专区可以将自己对于实验教学的想法要求与实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大家感觉很轻松。

21世纪是飞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而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5):33-33.

[2]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9):21-21.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52-156.

[4]徐家宁,侯文海,王英华,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II):71-7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