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共享会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项目招投标包括项目最初招标、投标、开标以及最后定标等环节,合同订立则主要是合同管理,在这几个环节中项目的招、投、订标,以及项目合同管理都应该适时地被纳入到建设单位的会计控制体系中。会计控制参与此环节,第一,可以准确把握标底价格的合格与规范性;第二,可以帮助工程及时准确分析投标方的财务状况,审查其是否真的具备投标资格;第三,可审核合同内容中关于资金方面的规定是否合理规范。但在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中,财会人员不直接参与更甚者不参与工程编制、招标审核以及合同订制已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正常推进造成了一个较大的威胁。
(二)工程施工费用支付环节存在的问题
价款支付阶段主要包括工程合同款项支付、投资支付、施工费用支付等五项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施工费用管理环节。施工环节时间长,跨度大,不仅是工程耗费资金最多的一个阶段,其同时也是工程项目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公路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禁锢控制着项目施工预算,而项目施工预算同时又严格控制着实际施工支出,因此,项目会计监督或者督促项目施工按照工程设计步步实施,是大幅度降低施工阶段资金消耗,保证工程实际资金耗费与预算资金持平的有效措施。同时,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兼顾工期进度与工程造价,会计人员在这一时期要科学统筹、计划公路项目资金筹集活动,务必保证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不得非法随意侵占工程其他环节或者其他工程的资金。
(三)项目竣工决算阶段
项目竣工决算即指在工程验收阶段,项目单位以国家相关规定为准编写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其综合反映此项目从筹划到最后竣工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属于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会人员应该在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各类会计资料的规整以及盘点,理清并核实工程的债权债务,并按照相关程序对竣工结算报告严格审查,同时在最终款项结算阶段,以工程合同为准提留质保金。工程有关财政资料的整理汇总颇为重要,但是会计人员在这一块与项目资料收集部门配合的并不是很好,资料收集不完整导致最终结算时困难重重,是目前决算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公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决策的完善
(一)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重点
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有以下四步:首先是项目投资机会与初选研究;其次项目建议书编制;再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探讨;最后是项目的评价以及最终决策。在这四个步骤中,公路会计部门应把控制重点搁置在项目评价与最终决策阶段,毕竟项目初选、建议书编写、可行性研究都属于政府部门,只有项目评价与决策真正的涉及到资金控制,因此,会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施以动作,重点关注最终的评价与决策阶段,而不是过早的将精力分散于不必要的项目前期研究上。
(二)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的建立
公路概预算是节省项目资金,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应积极参与此阶段的筹划与研究,最终在此阶段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
(三)招投标与合同环节的控制
招投标阶段所涉及的资费数据会完整体现整个工程施工阶段的预资费耗损,被纳入会计部门的会计控制体系必是理所当然。
(四)价款支付环节控制细则
在价款支付环节,首先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资金筹集、安排,并有效确保所筹集资金的合法可靠性,不得非法侵占建设资金。同时科学建立价款结算制度,明确规定价款支付的各种细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价款支付的效率与质量。
(五)竣工验收与决算环节的控要点
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所耗资费最终进行清算的阶段,会计人员应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及时对各种资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汇总。对于已经验收并合格的项目,会计人员应按照规定交付资金明细表。
三、会计控制中成本控制的具体方略
(一)投标报价中成本的控制
依照我国目前公路事业的发展状况来说,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主要以招投标的方式实施,那么如此一来,投标方也就是施工企业,其所提出来的标价就成为会计控制的重点之一。施工方在具体报价时前,应在细致分析工程建设特征与要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能力与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科学决定标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有效杜绝各种违约现象的出现。具体的投标文件拿到手之后,会计部门应及时参与项目单位组织的标书审核与研讨会,定位好自身在此环节的作用,帮助项目单位选择最优方案,在有效提高工程速率与质量的同时大力降低施工成本。
(二)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在这一阶段,会计部门应严格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认真根据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工程量以及工人的薪资数额等,进行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对于与预算书不相吻合的数额要及时予以申报,在得到批复后及时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这个环节工作的精确完成,是整个施工阶段顺利展开以及工程造价合理化的关键步骤。
(三)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具体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施工成本预算施行,有效进行资本节流,严格管控各种不合理并可能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将施工阶段成本超支扼杀在萌生阶段。
(四)项目竣工后的成本控制
项目竣工后并不意味着整个工程的最终完成,会计人员应及时对整个工程资金的耗费情况与预算额数进行对比。一方面若超额,应找出具体的超额款项进行分析总结,避免下次不要的浪费。另一方面若资金节省,更是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归纳,以方便下次借阅。
(五)人工费用控制
人工费用即工程施工时以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劳务费,大概在整个施工资费中占到了10%到15%,总体来看比例虽不是很高,但却是施工阶段资费控制的重点所在。在此阶段,结合员工实际,加强对员工技能及施工安全等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在提高员工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工程资金的良性节流。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等的采购,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速率,缩短工期。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一方面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会人员办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业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从记账、算账等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战略决策等领域,从而加快企业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企业管理会计有效发展。以中兴通讯集团为例,通过十余年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与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兴通讯集团建立了功能较为齐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取消了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选址西安,建立了集团直属、面向全球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与会计业务、再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实现了会计人员集中化,还逐渐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深入一线业务单位为其提供管理咨询、内部控制等服务,引导一部分会计人员为集团公司规划、决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信息,实现了大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集团管理会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计信息化在未来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服务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端(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分离,若要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实现服务端向客户端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得依靠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核算业务,还是财务管理、管理决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统。目前企业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互联系统,此外还包括会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报账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电子凭证、电子影像)———核算处理(财务核算、电子审批)———资金处理(资金集中、银企直连)———信息归档(电子档案归档)的全覆盖,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报销、支付等重复性的财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与简单化,不仅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规避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一)云计算
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来,凭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尤其是相对低廉性等优势逐渐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自互联网革命以来IT产业最深刻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行业。将云计算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未来趋势。
(二)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信息技术再发达,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再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和网络依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受到各种安全威胁。这些风险和威胁主要表现有:存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资料可能遭到未经授权的查阅访问,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会计信息在客户端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丢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机构调整和人员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质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撤销企业内部各单位(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部门,或仍保留机构、但只保留少数会计人员从事对接工作,企业的财务机构将面临大的调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流程,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更多的财务会计人员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机构调整得当与否,以及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转型成功与否成为能否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能否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
近年来,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着力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国家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三是于2011年9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系统规划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基础前提:全面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开展,最终实现创造价值目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存储于电子化介质之上,借助网络往返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两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确定数据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而言,有的数据可以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而有些数据因涉及商业机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共享,因此对于此类数据必须依据使用需要设定访问权限,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用户操作不当或用户蓄意为之均有可能导致数据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业遭受损失,加强对用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加强对用户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技术支持方要从设备维护、软件升级、网络通讯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关键环节: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应用
新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花费较大,鉴于国内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设了较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现实,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炉灶,而要注重与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引导企业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例如,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建成ERP系统,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借助ERP系统来收集经营数据并且获得业务支持服务(张庆龙、张春喜,2012)。对于无法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占据了大多数,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将近300万;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对于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更加高涨。如何应对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条必然路径。高等学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合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熊磊,2014),从而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有力支撑: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企业在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选择服务外包的模式。因此,财政部门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深重,据国际货币基金(IMF)2008年4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它造成的总损失已近1万亿美元;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甚至称之为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不幸成为这场城门大火所殃及的一条“池鱼”。
一、金融危机引发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论战
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的金融业率先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造成了独特的“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使之陷入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中,即它对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债务债券(CDO)等金融产品的计量,导致金融机构需要确认未实现(unrealized)且未涉及现金流量(non公允价值会计cash flow)的巨额损失,这扭曲了投资者的心理,造成恐慌性抛售行为,这又迫使金融机构进一步确认由于金融资产降价导致的损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它们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会计。美联储(Federal Reserve)、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国际货币基金(IMF)等各种金融监管机构甚至政界著名人士如麦凯恩等也对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应用表示质疑。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等会计机构则认为金融界抨击公允价值会计是为了转移公众视线、为自己的激进的放贷政策及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而采取的推出“替罪羊”的有欠公平的伎俩。FASB主席Robert Herz在2008年4月的“公允价值圆桌会议”上指出,FASB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FASB的另一位权威人士Russell Golden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向投资者提供了衍生金融工具基础资产更加透明的信息。IASB主席Sir David Tweedie指出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责却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财务分析师协会(CFAI)也坚定捍卫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认为它比历史成本更加透明且几乎以实时的方式高效地让投资者了解金融危机的动态、规模与影响。
二、公允价值不应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有的归绺于美国民众、金融机构、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与行为[2]的“合力”或“共振效应”,更多的则认为国际金融体系内在不协调、不稳定的缺陷是它不能及时控制该危机蔓延的关键因素。这些分析或指责都不无道理,但从根本上说,这场危机与以往发生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它的根源的揭示也同样可借鉴西斯蒙弟、马克思等先哲的认识,生产能力和结构与消费能力和结构之间的不匹配的矛盾积累仍然是这场危机的主要根源,因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根由还在于抵押贷款购房者无力承受还贷压力而使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无以为继,“产业为根、金融为叶”,既然根子上出了大问题,那么叶子枯萎也就随之而来。
可见,拿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出气筒”其实是种不负责任的转移矛盾或压力的做法,是种避重就轻的低劣伎俩,与企业经营不善后归罪于财务部门或在外受气的懦夫朝家里女人撒气如出一辙。
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应在这场危机中承担什么责任呢?金融界的指责其实似是而非,因为金融资产的交易是基于交易者对其收益与风险评估及其差异而达成的,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决策与行为,这种评估及其差异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波动性。而且,这种评价及其差异要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而金融市场本身的稳定性需要以充分、及时、完备的信息及其流动为基础条件,需要依据这些信息理性地作出分散决策的交易者,如果金融市场的信息条件低劣甚至充满虚假、欺诈性的信息,那么其交易者趋于盲从、跟风的非理性状态的可能性就越大,市场动荡的风险就越大,形成所谓的“羊群效应”,中国股市上“买涨不买跌”、跟风盛行就是极鲜明的例证。因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由其内在的基础条件所决定的,公允价值会计在本质上是反映其运行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根本成因。更确切地说,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内在地决定金融资产及其市场的价格及其变动,它对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是使之稳健还是加剧,归根到底是由市场本身的性质或运行质量所决定的。
那么公允价值能否改进市场的信息条件呢?根据IASB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此至少可见,1、公允价值提供的是个具有市场或社会统计均值意义的衡量值,本身具有内向收敛的性质或趋势,因而对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具有使之趋于稳健的内在功能。2、公允价值是个相对能为交易者广为认同的市场价格,它能吸纳、反映众多交易者对某一特定经济品的评价及其差异以及其中所蕴含或披露的各种信息,包括供求状况的信息,因而它的信息含量是相对充分的。3、公允价值是对市场及其价格运行状况的综合衡量,对其变化具有“显示器”的功能,并能通过动态的调整予以相对灵敏的反映,因而它所提供的信息是相对及时的。4、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众多交易参与者通过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形成的均衡值,它反映了这些交易参与者(无论是否成为现实的交易者)对特定经济品的成本、收益、风险等维度上特征或指标的综合信息及基于此而进行的综合考虑,因而它所包含的信息是相对完备的。
因此,我们认为,公允价值从本质或倾向而言,是有利于改进市场运行中的信息条件的,它的推出也是基于设计者这样的美好愿望的,可以说“卿本佳人”,它出道不久在这场危机中显现出它的一些雏嫩与不足,但如果就此被推出去当作替罪羊宰了,那只能一声叹息“嫁与中山狼”了,它本为公允而生却偏受是不公允的对待,实在是悲剧。
三、公允价值应继续坚持与完善
尽管在这场深重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显露出各种困难与不足,以致被视为“出气筒”甚至“替罪羊”,但它仍需坚定地坚持与完善。需要坚持是因为它在性质与功能上是有利于为市场运行提供相对充分、及时、完备的相关信息的,有利于改进市场有效、稳健运行所需的基础性信息条件的。这个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作出的:1、尽管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仍存在各种不足、缺陷、弊病,甚至偶而以各种经济危机的形式爆发综合性急病,以致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予以干预或援助,但政府终究不可能替代市场的基础性与主导性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制度仍将长期存续并不断完善。而公允价值天然地与之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是源于市场经济并为之服务的计量模式或原则。2、对经济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并不存在什么独立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客观物可作为稳定的尺度,这种尺度只能是人类社会性选择的结果,它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也是人类社会制度整体运行的综合结果,那些认为 “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品价值”、并试图找到某种客观存在物比如劳动或劳动时间等作为衡量其“真实价值”的绝对标准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种理性自负的臆想或虚幻。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找不到能更好地替代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的其他衡量尺度或标准。3、公允价值与其理解为一种计量的技术标准或方法,还不如理解为计量所需遵循的原则或要达到的境界,或者说是会计界一直以来努力趋近的一个理想,这个理想的必要性(最根本的是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与可行性(市场运行的有效性与市场价格的可得性)已得到充分的论述,因而不能因为它在技术或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各种不足或困难就弃之如敝履,何况它的应用历程还很短,如果这样处理,我们要么不公平、不公允地回到早已长期试验但始终不能摆脱困境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老路上去,要么总置身于“臆想的阳光”与“现实的苦难”之间。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排斥对其他新计量模式进行探索或对老的计量模式进行完善的自由,但同样排斥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探索或完善的自由,特别是在尚未找到更好的广为认同的替代方案之前,我们仍应坚持这种目前为止仍为大多数相关者所认同与选择的计量模式。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8年5月对1559名财务高管的问卷调查表明,83%不同意公允价值会计是引发次贷危机的诱因,有70%主张在表内确认或在附注中披露第一层次(即按市价标价)公允价值。
当然,这种新兴应用的计量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或缺陷,影响了它的应用价值与说服力,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如此才可能更理直气壮地坚持。根据FASB2006年9月颁布的FAS157,按客观性(Objectivity)与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按公开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
对第一和第二层次公允价值采用市场法确定,有市场价格作为可验证、可观察的信息,应在财务报表内确认,这也会因为有了信息“公共产品”的性质而产生广泛的影响、随更多的关注与更重大的责任,因而更需要更高的质量保证,这除了要通过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市场制度如公司获得、保有、丧失上市资格的制度,公司产权制度等的建设与改进,会计本身也应从制度或技术层面上采取改进措施,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频率甚至实现它的实时化,以及时、尽快地适应所计量资产所在市场的价格变动的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又如调整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使之多样化,为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者提供内容详略不一、要求不同的“信息产品”,以更好地在透明性的要求下保证信息的充分性要求。
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它采用的计量方法在客观性(更确切地应称为“可验证性”)与可观察性上确实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不宜强制性地在表内确认,可在表个进行披露。但即便如此,也应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所披露信息的质量,比如在应用收益现值法时应采用市场平均利率而不应以个性化的内含报酬率来折算,从而增强对经济品价值进行计量的“客观性”;又如采用重置成本法时也应充分披露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即资产购建活动中的成本构成因素如人、财、物、时间、技术等发生了哪些变化。总之,对于这个层次的公允价值,也应尽力考虑可以市场化的可能性并引入相应的能在不定程度上反映市场化影响的因素,使之能在相当程度上模拟市场运行的特征。
以上是对公允价值三个层次的应用的静态分析,但更需要考虑它的动态监测与调整,即要密切地关注各种经济品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甚至连续地进行必要的价格测试,据以动态地更新会计信息的提供;当所处市场在流动性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动使市场价格的可观察性强化或削弱时,应及时调整该经济品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与信息提供的方式(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等),使这方面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具有稳健性,这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受到指责的重要不足之处。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认为,尽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暴露出了种种不完善甚至缺陷,并受到种种质疑甚至指责,但这对于一种新兴引入的计量方法或思想来说,还是显失公平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计量思想或原则在根本上是符合众对会计信息的基本需求的,是符合众对计量的“公允”境界进行追求的理想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的。正如市场经济尽管存在种种“失灵”或缺陷,甚至爆发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这样的综合症,但仍不可否认它是人类社会长期试验所证明的迄今为止最为成功也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模式或制度,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苦难就重新迷幻于“政府救世主”与“政府管制”的阳光中,这种晕眩将引领我们陷入更深重得多的苦难之中,同样,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为基本目的与价值取向并以充分利用市场信息为计量基本依据的公允价值会计也不应被轻率地否认或抛弃,而应在制度、技术层面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才可能使“公允的理想”逐渐地在我们的会计计量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世忠.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2008,(11):20-21.
[2]黄津孚.机会主义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thod, and based on this,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wa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e hop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elp.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ever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核算,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总结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对过去给出评价,并在通过对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都想及时地了解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利益分配有关的各种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没有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1.施工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致使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核算工作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不够深入细致,或者不愿深入细致,只讲粗线条。如要对设备进行单机考核,一个分项工程可能要经过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耗费上各有特点,而我们又不进行分步核算,要想进行成本管理,又从何处下手呢?粗线条的核算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反映出人们凭直觉不易发现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1.2 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核算工作中,另一个严重的弊端是不讲及时性。核算工作即使是做到了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但如果不讲及时性,也会失去一定的价值。有时甚至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从小处讲,核算不及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当相关单位前来核对账目时,我们却因核算不及时而让别人坐等甚至白跑,浪费了别人的宝贵时光,而换个位置说坐等或白跑的是我们自己,这些被浪费的时间,使得我们丧失了多少做好其他工作的机会。
1.3 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数据的收集及传递较慢。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的应收款、垫支款高居不下,如果再不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本积累,被淘汰将是时间问题。
2.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重视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必须抓好项目部数据的准确性,目前由于项目部条件的艰苦性,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我们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要教育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原则,规范会计核算,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拒绝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2 建立制度,把能否达到会计核算要求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范围。
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要视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会计行为。这样,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得到了必要的规范,也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具备了详细的标准和法规依据。
2.3 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2.4 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并不断指导核算员规范核算工作。
相对来说,公司总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稍高,所以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2.5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繁重的核算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核算工作带来一次革命,我们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只要完成了原始数据的基础输入工作,那么所有的计算、储存及数据的传递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
3.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
3.1 确认成本性质账户真面目。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当然,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
3.2 按期确认合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这样,“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
3.3 方便快捷的结算。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 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
3.4 按照造价预算书确定成本项目。成本明细账中的成本项目应按工程造价预算书(或标书)中所确定的项目设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直接费,间接成本下分设现场管理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作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费用项目口径与内容的一致性。
自从Basu(1997)提出了度量稳健性的计量模型之后,国外涌现出诸多有关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会计稳健性也被广泛的用作盈余质量和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Watts(2003)认为稳健性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西方大批实证文献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联系。但是基于不同的制度环境,会计稳健性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的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并提出采用信息化技术、确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原则及加强会计工作的控制力三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具体融合途径。基于不同的服务对象与工作性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虽有一定的关联,但在诸多管理方式上仍有较大差别,为促进企业发展,二者需找到方法,并进行高效融合。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区别;融合途径
诸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愈加重视与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企业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已愈发紧密,但在融合过程中,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针对二者间的具体区别,找到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与融合途径,从而有效提高二者的工作水平,加快企业发展。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统计对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同属财务管理部门,但二者仍有较大的区别,针对统计对象,二者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相关企业的监督管理与投资决策提供对应的信息,因而财务会计属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的统计对象则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其将相关决策信息提供给内部的管理人员,此类会计属于内部会计。与此同时,在工作的侧重点方面,二者也有些微的差别,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为记录或汇总已成为现实的经济事实,而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虽然用到过去的相关信息,但其目的在于将其作为考评与预测的凭证。此外,财务会计对货币性或可证实性的信息较为重视,其数据的精准度要达到极高的水平,但管理会计所整理的相关信息大多属未来性质,由于此类信息会受较多因素影响,因此,其提供的数据信息并不精确[1]。
(二)核算内容
在核算内容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有所不同,针对相关数据信息,管理会计的数据未经严格核算,由于对数据信息的准确度要求不高,在实际应用时,并不影响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来讲,在收集到数据信息后,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并借助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大致运算,依照运算结果,会适当减少企业的欠账款,也降低其使用风险。
在工作重点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虽有些许差别,但其总体的工作目标一样,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为完善企业的总体核算目标,二者应互为补充、相互融合。
此外,在历史账款方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也有较大区别,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更加带有计划性。财务会计只能将相关历史账款进行合理汇总,而分析工作则主要由管理会计完成,因此,管理历史账款工作,需由二者融合完成。
(三)会计业务
在具体的会计业务方面,财务会计人员与管理会计人员有较大的区别,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虽然二者的工作都较为重要,针对不同的会计工作,其实际工作也有所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要业务内容为统计与整理企业在过去阶段中生产经营的数据信息,其工作的流程较为具体且明确。在开展业务的工作过程中,其主要披露财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因此,相关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填写账单时要认真、仔细,对相关财务数据的核对要谨慎。
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较为模糊,并不具体,其灵活性较强,但在工作时对于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应进行严格管理,不可违反,要遵循或依据会计准则进行会计账目表的编制。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由于灵活度高,且无具体流程,因此,对其业务能力的要求要高于财务会计。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具体融合途径
(一)使用信息化技术
为缩小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二者应找到高效融合途径,进而加速整合,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技术人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整理出完整的数据信息体系,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应将与历史项目有关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合,并利用报表形式交予管理人员开展审批工作。管理会计人员将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实行整理与分析,再结合已统计出的历史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与判断,其呈现形式仍为数据报表。
对于数据收集的针对性、方式与过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所区别,因而其采集到的数据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二者找寻的数据源头相同,皆为企业经营时的相关数据,因此,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企业可改善工作方式,借助数据共享,改进二者获取数据的精准度,并创制信息化平台,使其内部的资源得以优化应用。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人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设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目录,并将二者间的信息高效整合,为打造更为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二者有效融合的同时,改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与此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还可设置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库,在查找相关数据信息时,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能在同一平台开展相关工作,使查询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效率,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也会依照其具体的财务情况,其措施也会更有针对性[2]。
(二)制定科学的会计制度原则
企业若想加速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首先,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该体系标准应根据相关规则制度与国家行业标准,并依照此标准合理开展相关工作。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统一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其工作要求要按照新会计准则,在工作时要依据企业具体的财务状况,并设置出合理、科学,且遵从市场发展的管理系统。在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管理会计都要改善其应用能力,而非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中,进而使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进行更好的约束,而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工作也要充分地理解,进而实现二者间的有效融合。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应根据其不同的阶段与当前的市场变化而发生改变,管理人员要提升其实际工作的应用力度。在企业内部还需设置标准的工作责任制,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并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提升企業的整体竞争力。
(三)提升会计工作的控制力
企业在开展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会计工作的控制力,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风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融合时,其工作基础为合理的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并针对企业内部的每项工作,找出其当前存有的问题,设置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机制。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会计工作的审查与监管,比如,管理人员为改善其内部的管控能力,设置相关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顺利进行内部建设与后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人员要明确其职能的差异,防止产生核算与预算的相关问题。此外,企业内部还可制定重点项目部门,对于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如财务控制,进而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3]。
例如,某会计事务有限公司为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采取改善会计控制力的工作方式,其内部的管理者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在该系统中,明确了财务与管理会计二者间的工作职责,使其管理更加透明化,与此同时,管理者又设置了严格的财务监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每笔款项都实行科学的监督与审查,两种会计工作在融合的基础上,加快了企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企业更为稳定的发展,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整合工作。在实际工作时,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技术人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而更为细致地在其差别中发现二者的关联,实行深度融合的策略,使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愈发完善,加快其发展步伐,促进其长效发展与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李琳(1980—),女,汉族,湖北咸宁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路径探索论文
摘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财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明确财务情况,才能更好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并且为长久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然不适用现代企业的发展,尤其财务工作日益数据化、智能化,单一使用人力进行财会工作不仅质量不能保证,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为此本文就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路徑展开探索,希望能够给企业一些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升级;路径;探索
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发达的技术之一,虽然我们对其开发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其凭借自身强大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失去了竞争力,管理会计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标配”,但是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会计转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所以对此进行研究,以推动企业财务的转型。
一、人工智能时代会计转型的意义
1.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但是如果管理不到位就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导致风险愈演越烈,严重干扰企业的发展。转型为管理会计之后,会更全面、细致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2.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
为了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国家加速了经济体制改革,这就要求企业转变原先的发展模式以此顺应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主题变为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要求企业的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但是削减企业各部门的消耗不能盲目进行,需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数据展开分析,转型之后的财务会更加清楚明了的将数据呈现出来。
3.提升行业发展速度
传统财务管理比较繁琐,数据需要工作人员一点一点的进行处理,一旦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出现大量的数据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就会激增,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财务会计工作转型之后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处理速度,这就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从财务管理上指导企业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转型意识较弱
当前,部分企业一味的追求发展速度,注重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对企业内部意识领域的改革不够重视,并没有将会计转型放在重要位置,导致企业的会计管理逐渐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想推动转型首要需要提升企业的意识。
2.缺乏专业人才
人才是推动转型的根本力量,管理会计转型需要人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推动转型又好又快的进行。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企业中推动会计转型的人员还是传统财务会计人员,他们的转型能力不足,一遍学习一边进行转型,以至于转型后不彻底,无法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还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借助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转型。
3.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
信息系统不健全也是阻碍财务会计转型的原因之一,没有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上文中也提到传统的财会人员依靠人工进行财务数据的处理。而且有较多企业存在基层会计岗位人员较多的现象,不但使资源被浪费,同时企业成本也增加。
三、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路径
1.更新企业财务工作模式
企业自身要提升管理会计转型意识,制定合理的转型策略,由领导层监督推动转型的科学有序进行。管理转型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取代财务会计,而是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借助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确保企业经营状况,现金流情况、财务状况更加清晰明确。长久发展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更新工作模式可以促进财务情况的透明化、数据化,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2.引进专业人才
企业要想高质高效的完成转型,就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会计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完善各个细节。另一方面传统财会人员对转型了解甚少,无法保障转型的质量。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管理更加复杂,因此还需加强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培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业务能力。
3.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处理很多的基础性财务工作,如何分配财会人员的工作成为转型后面临的新问题。所以需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明确工作人员与人工智能的不同职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能力。
4.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的速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各个部门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展开高效配合。但是传统发展模式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实现即使交互,影响了发展,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利用企业的内部平台,借助网络就可以及时实现信息交流,规范化操作、管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5.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 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
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学习或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简单有效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的划分各职能部门,要杜绝“一手抓”等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不能任用靠走关系进入企业的人员负责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时企业应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板块进行严格授权,设置权限和独立的密码口令,坚决禁止越权访问系统。这些措施能促使系统各板块运行顺畅,能及时形成完整准确的会计资料,并且可以防止相关数据被泄露或滥用。
五、结论
中小企业应该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紧跟会计信息化的浪潮,转变思想观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只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在《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年11期(总第253期).
[2]钱玲等.《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2.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
3.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4.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
5.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
6.清单管理嵌入管理会计体系探索
7.管理会计边界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定位
8.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
10.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研究
11.环境管理会计的PDCA循环研究
12.企业引进管理会计方法的排斥效应、后续变革与影响因素——基于国有企业情景的案例调查
13.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变革中的“西学东渐”与外资的知识传授
14.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
15.基于“元素流-价值流”分析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16.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
17.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
18.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9.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
20.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
22.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23.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
25.行为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26.管理会计研究评述与边界扩展——基于理论与实务焦点对比分析的研究
27.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8.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及对策
29.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
30.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
31.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
32.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与证券市场估值
3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
34.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
35.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理论、经理层行为与管理会计研究——基于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综述
3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
38.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39.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40.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41.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会计发展思路
42.试论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43.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
44.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45.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46.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研究
47.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48.以人为本、行为价值与人本管理会计机制研究
49.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50.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51.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52.当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53.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54.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55.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会计发展探究
56.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
57.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
58.丧失相关性的会计与会计的持续性变革
59.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
60.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61.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
62.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
6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
64.“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65.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
66.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67.基于仿生学原理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
68.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9.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70.论高水平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
71.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
72.论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
73.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4.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依托内部控制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76.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
77.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8.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路
79.我国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了什么?——基于国内主流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分析
80.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
81.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
82.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
83.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关于建立公共部门管理会计的基本思考
84.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
85.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
86.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
87.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88.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89.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
90.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91.管理会计信息化国内研究综述
92.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
93.管理会计之演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
94.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95.会计理论和制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系统应用——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6.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97.管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较之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合理布局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辉煌的表象背后隐患重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大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究其原因,财务管理不健全是重要问题,其中现金流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现金流量,中小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现金流量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现金流量就如同企业的血脉,确保最佳现金持有量,保持最低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首先,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盈利性最弱的资产,如果持有现金流量过剩,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则可及时将其合理配置。其次,在显露资金短缺之前合理安排筹资,可以避免持有现金流量过少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再次,可以预测未来企业对债务的偿付能力及未来的投资能力,为改进财务计划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0%,但平均寿命仅2.5年。为何如此之多的中小企业,其生命周期却如此短暂呢。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由于现金管理不系统、过度负债、投资风险掌控不足等原因,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而创立之初的企业,更可能因为一次现金缺失、流转不良而草草收场。现就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对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视不足
企业领导在企业规划时往往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状况的考虑,没有起到很好的决策服务作用。另外,企业生产、采购、销售人员缺乏对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认识,认为这是财务人员的管理范畴。
(二)对现金流量管理仅停留在对报表的初级分析阶段
大多数企业都编制现金流量表,可通常都只是为了应付税务机关要求,而没有重视对报表显示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工作,更谈不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了。其实,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流量表能及时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财务预警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有的企业即使有盈利能力,若现金周转不畅、调度不灵,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偿债能力的弱化又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所以现金流量管理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不合理
首先,中小企业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通常不重视,各部门也大多有抵触情绪,并不理解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帮助各部门根据各自承担的预算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以保障预算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意义。其次,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科学合理的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例行公事,甚至简单抄列上期实际数字作为当期预算。
(四)资金使用不合理,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为了用有限资金扩大经营,把绝大多数资金都用于长期项目,以期高额回报,致使流动资金不足,又不得不以流动负债维持运转,徒增财务风险。有的企业,项目上马初期,在销售市场尚不稳定的时候,就占用大量资金购进库存,以期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却往往因此造成库存积压,不仅增加了保管成本,而且还承担着库存过期、过时的风险。另外,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更多会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而报表上的一时风光,却忽略了因此而带来的坏账风险。
(五)现金流量管理的信息管理缺乏,信息反映不及时
在发改委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这样的现状告诉我们企业各个部门中的信息反馈滞后,无法使现金流量管理在经营活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现金流量管理意识
可以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议,以现金流量表为基准,对财务状况做客观分析;建立完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上到领导层、管理层,下到企业各个执行层,在体系中既享有使用信息的权利,也履行反馈义务;将现金流量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中来,充分调动管理层、执行层的主观能动性。
(二)充分发挥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财务决策的服务作用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定性的分析,包括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分析,其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最为重要。
若三种活动现金流量均为正数表明企业经营和投资收益良好,如果仍继续筹资,需要了解投机机会是否良好,避免浪费资金;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数,其他为正数,表明企业经营和投资收益良好,债务已进入偿还期,但有足够偿债能力;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数,其他为正数,表明企业处于扩张期,在经营状况良好的前提下,通过筹资进行投资,应注意分析投资项目的未来投资报酬率;若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数,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在偿还前欠债务的同时继续投资,应关注经营状况的变化,防止恶化。一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数,则表明财务状况出现危机,应高度重视。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定量分析是从收益的变现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以及收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的,通过分析得出对该企业的收益质量评价。现在主流的方法是利用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直观的反映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这种方法即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问题,又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加强预算管理,编制科学合理预算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持现金流动性,减少机会成本,增加收益。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影响着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创业初期,企业前期的生产能力、研发、市场开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并不能产生利润,这时的现金流量是负的;成长期,企业已经实现了少量盈利,但为了吸纳客户、快速扩张需要各种资源的大量投入,这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相对较少,现金流量在零值附件波动;成熟期,企业市场饱和、经营稳定,控制成本费用,减少现金流出量是重点;衰退期,企业经营萎缩,盈利有所下降,同时费用减少,所以仍保持着较稳定的正现金流量。
(四)建立现金流量预警体系,有效防范各类经营风险
针对投资风险,应尽量投资中短期项目,避免投资超过自身规模15%以上的项目。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通过现金再投资比率衡量企业依靠留存的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再投资能力越强。
针对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应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现金周转期等指标进行预警。随时关注库存现金的余额变化。还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不良的企业杜绝赊销,对其他企业也要尽量缩短资金回笼的周期。
针对存货积压风险,应合理采购,月末库存所占资金尽量不要超过营业额的2倍。可以通过采购计划合理变动率进行预警,若超过30%就应采取措施控制采购数量。
(五)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服务现金流量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到资金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可以量力而行,找到适合自身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发展良好,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流行的ERP管理软件,实现各部门现金流量数据及时有效的集中、共享,逐步实现由传统的职能型管理转向科学、严谨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发展初期,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自身企业突出的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存续期间的任何环节都与现金流量交织在一起,所以现金流量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能够存续时间达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其战略、运营都相当成熟,其中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出版社,会计准则操作实务,第3版 第971页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目前普遍认可的一个概念,[1]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她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性
会计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理论层面、管理教育层面还是会计实务中的具体操作都要全面综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会计领域要协同联合,从理论、管理到实践工作及教育都要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计算机系统[2]。钱玲等在所著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讲到虽然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是表现为计算机系统,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主流。
(二)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操作,企业只需将原始凭证等资料一次输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从而达到个会计资料的集成统一。而且会计信息系统还要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渗透和结合继而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一种先进的、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是其重要的实现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将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业务部门,实时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
(三)动态性
刘仲文[4]在《两岸财务与会计论文集》中讲到会计信息化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会计信息化系统技术路线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达到的渐进的过程,其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要建立一个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会计实时价值控制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表现在: 第一,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第二,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也使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四)开放性
何日胜[5]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的系统(如证监会、银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直接采集,而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权限授权,通过网络从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资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经济犯罪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短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一)软件选择不当
目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而且其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往往过于盲目。对于软件的技术指标是否过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满足和保证企业的特殊需求;同类企业是否成功的运用了该软件;及软件的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都没有做出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会计软件选择不当。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是一个具有一定开发性的系统或者说网络系统,因为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进行往来核算、传输相关会计资料。如今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平台,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会遭受到各种来自网络的攻击,如:剽窃数据资料、病毒攻击、远程程序变更等进行恶意破坏,这些威胁都有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使整个会计系统崩溃、资料数据遭到根本性破坏。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员还有可能把公司数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破坏散播,进而泄露企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文化底蕴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质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又没有进行专门严格的培训,系统操作人员往往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时错误百出,对软件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从而损害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也可能在系统内运作非法程序,导致系统不通畅,甚至瘫痪。此外操作员随意使用电脑上网,插放私人U盘等行为很可能会传播木马、病毒等,同样会给会计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四)由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中国大地。但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大都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了解,多数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经营者没有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大都比较混乱,内部控制不严谨。这些企业领导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科学,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的权限划分混乱不合理,少数高管人员的权利或权限过于集中而且缺乏监督。由于授权的混乱在通过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就会使数据混乱不堪,使系统各模块不能有序高效的运行,进而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其对于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必然会影响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求这些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发展。
(一)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培训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选择技术指标合格,维护简单,售后服务好的会计软件。企业可以选择目前我国各工业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软件,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本单位的专用会计会计软件。此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员,其职责就是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拟订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划分和授权以及对系统形成的最终会计资料进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这个主管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企业应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训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系统管理人员,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适当加大员工的福利等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恶意攻击企业的会计系统,盗用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谋求暴利,这些行为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业在建立内联网、安装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结构布局进行仔细考虑,通过安装安全软件、加强硬件管理等措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访问区域之间的严密的数据隔离;此外还要建立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杜绝对会计数据库系统的非法访问。还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备份,并加密保护。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使用电脑的管理,禁止员工私自上网娱乐聊天,禁止携带和使用私人优盘以避免传播病毒,防止内部人员偷窃、滥用企业的会计资料。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编制相关教材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开设系统操作培训班,编制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企业经营者应重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时常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通过层层考核的人员才能任命其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还要时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注意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风气,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实现操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