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蔬菜艺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设计要求工艺师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统筹把握能力,设计师即要懂针、刻,又要懂绘画,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修养和制作经验。从灯片的外观看,观者根本想不到裱糊过程的复杂性,硖石灯彩所体现的泛色美,绝不亚于秘色窑器。这种静雅之美完全来自灯片的裱糊工艺,每张小小的灯片必须由3-4层不同颜色的宣纸裱糊而成,外层宣纸深浅皆可,内层必须深色,当灯光照射时会产生“秘色”效果,与观者的心灵达到静雅的沟通效果。刀刻对艺人的手艺要求相当高,刀刻是刻空灯片主要的部分,如人物、花鸟、诗词等,要求刀法行如游丝,细至分毫。整张灯片的刻制不得半点马虎,刻破了前功尽弃,刻多刻少影响画面幽静的气息,刻深刻浅影响刀痕的流畅。针刺乃硖石灯彩的绝活,针法如苏绣,有钩针、排针、破花针、乱针、散针、补针等。硖石灯彩用针法再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针孔细密匀称,所针线条婉转流畅,针刺疏密均匀,用力轻重得当,不能够有一针破陋,否则前功尽弃。专业的灯彩艺人制作一张灯片能够达到不会让观众看到多一针嫌密少一针嫌疏的画面,这是因为绝技中还有补半针的针法。全能的灯彩艺人自己能够赋诗作画,针刺完毕即在刻空部分绘制图画,填写诗词。这种针刺、刀刻、绘画相结合的灯彩艺术,在我国灯彩中是独特的艺术奇葩。五彩缤纷的绘画阳文在针刻的阴花背景的衬托之下,疏不嫌疏,密不见密,细致繁复,宛似轻纱,只觉得玲珑剔透对比鲜明。即突出主题,又充分表现背景,更显幽静娴雅之风。
(二)具备宫廷格调的民间艺术
康熙年间,海宁硖石就专门为宫廷提供宫灯,因此它的制作技艺非常之精湛。今天的灯彩,已不再为宫廷服务,在其发展历程中并没有沾染上过多的商业因素,难能可贵的是它依然保持着当地纯朴的民间气息。灯彩本身具有行为符号的功能,可以沟通人际关系,反映人生礼俗。硖石灯彩艺人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在每个灯面的边缘配上各种装饰,并融入疏密、虚实、开合等艺术手法,承载着吉祥与祝福,体现着人们的信仰习俗、文化理念和美学意趣。硖石灯彩在制作和命名上,使用了大量的美术上的程式语言,丰富了硖石灯彩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气息。常见的有取物寓意,如用松柏、仙鹤代表长寿,用梅兰竹菊代表君子;有以物喻人,如用佛教的八宝来比喻佛祖释迦牟尼,用莲花和玉净瓶来比喻观世音菩萨等;也有借谐音来表达美好寓意的,如用“蝙蝠”、“鹿”、“喜鹊”等图案表示“福”、“禄”、“喜”等;还有就是组合转意的,如将竹条和花瓶组合,意为“竹报平安”,将蝙蝠和铜线组合,就是“福禄双全”等。经历了唐宋明清的硖石灯彩,历史的发展赋予了她清新雅致的文人气质,诗书画印集纳精粹。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不断变迁的影响下,灯彩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这是因为硖石灯彩在历史进程中,唤起了士大夫和文人群体的参与热情,他们将诗、书、画融入其中,利用灯彩的气氛来言情、寄志、寓意,追求更高品位的趣味,充分展现出他们的艺术观。这种文人参与制灯的经历,在一定意义上脱掉了士大夫群体高人一等的架子,在与制灯工匠的切磋与联系过程中,提高了硖石灯彩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价值。
(三)构思设计巧夺天工
硖石灯彩在设计中融入了制灯工匠大量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完整且巧妙的设计规划。可以说每一盏灯彩的内容、风格都可以感受到制灯工匠的创作思路。如百花齐放亭、八幅塔、玲珑阁、品字亭、花篮、壁灯、龙舟等大型的灯彩,其中有龙舟、宝塔、亭台楼阁等各种造型的灯,其型制较大,每一个灯彩都是经过严格设计、制作精良、造型华美、构思巧妙的作品。在灯光下,常常使赏灯者有误入仙境的感觉,而关闭灯光,这又是一部缜密严谨且制作精美的建筑微缩景观。此外硖石灯彩受到海宁当地商业氛围的影响,有些硖石灯彩还承载着宣传、促销的商业功能。他们或将企业或品牌的形象制作成灯彩,或将企业产品制作成灯彩等,巧妙的构思设计为推广这些企业形象、促销商品或是拓展商业机会都增色不少。
(四)光影造型美轮美奂
硖石灯彩的光影是灯彩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缺乏美轮美奂的光影造型,灯彩的魅力就会减弱许多。硖石灯彩采用的是外向型单体结构,它的主要固定光源很单一,仅仅就是从灯彩内部发出的散光。但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个制灯工匠艺人的创作和探索,硖石灯彩利用光的特性以及变化灯彩外部造型,使得灯彩显得更加丰富美观。如将灯彩外形制作成有规律的平凹,形成凹凸有致的阴阳纹饰,再射入光线,就会呈现出灯彩幻动的感觉。如果再将灯彩的光线从上下、左右、强弱等方面调整,更是会给人各种与众不同的光影美学效果。特别是近些年,很多制灯艺人引进新科技、新材料,将光、声、电,甚至是小型发电机将其植入硖石灯彩内,更是提高了灯彩的艺术水准和欣赏水平。
二、现代设计及工艺科技突破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硖石灯彩在制作技艺上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传统针刺技艺的革新、LED数控系统的综合使用、多媒体的混合等。传统的针刺技艺是海宁硖石灯彩特有的技艺,这种技艺要求手工艺人有超高的眼力与动手能力。针对这一极其细微耗时的程序,海宁的灯彩艺人探索出一条新的针刺科技工艺。针法中的平针相对比较有规律,大平针针孔2毫米,通过实践研究,采用激光雕刻的技法得到非常高效的解决。小平针针孔0.5毫米左右,手工艺人一整天也只能够刺A4大小一副画面。现代的绣花机的针密度可以达到针孔0.5毫米针间距1毫米。勤劳动脑的海宁人将绣花机针刺空针的技巧运用到灯彩制作中,大大的提高了灯彩制作效率。钩针更是细致入微,采用极细的针灸针法。这一针法针的细微度只有0.1毫米甚至更细微,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北京精雕的雕刻技术能够达到此精度要求,但是北京精雕受到材质的限制,无法解决在纸张载体上雕刻,因此此技术目前尚在研究阶段。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被大量运用到灯彩的制作中。LED灯体积小,特别适合灯彩这个精细的手工工艺。一件灯彩手工作品的完成,小的摆件近一个月,大的亭台楼阁至少需要十几位艺人半年的功夫,因此置入灯光光源的使用寿命决定了艺术品的使用期限。LED光源为长寿灯,在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下,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这种前沿科技的运用无疑提高了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另外,LED光源可利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可产生变幻莫测的色彩变化。在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产生变化的技术条件下,灯彩的灯光视觉效果在当今得到飞跃发展。LED光源又是低压微电子产品,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的发光源还可以采用微型电池即可作为能源,能源的携带以及采取简单便捷。多媒体技术在灯彩中的运用也是近年才使用的,传统灯彩制作,作品的整体造型完全在手工艺人的脑海里,艺人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对图形造像的记忆而制作,因此出现亭台楼阁基本雷同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艺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艺人在做大型灯彩之前会先绘制手工效果图,减少了作品制作过程中出现差错的现象。电脑科技的发展,为灯彩的设计带来了革新,艺人们开始使用电脑绘制效果图,亭台楼阁与现代造型完美融合,灯彩的设计实现了跨越。多媒体系统的使用也让这一民间奇葩从视觉跨越到视听结合,为传统的手工工艺跨界发展实现可能。
因此,艺术实践是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源头活水,艺术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根本途径。三是明确了学生主体性与艺术实践的关系,树立了艺术实践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要求的基本观点。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学生“要我学”变“我要学”、“学会”变“会学”的基本方略。学生不爱学习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生不爱学习固有自身的原因,但传统教学中“三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收器,不讲个性和个别差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艺术实践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任务)的客观活动,是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亲历、亲为和自我展示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张扬个性,激活创造性的活动。因此,艺术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平台,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要求。
“三个基本观点”的确立,使全院形成了共识:艺术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上处于核心地位,不抓或抓不好艺术实践教学,就使得教改无法深入,人才无法培养,学校无法发展。至此,学院上下形成了学习、研究、宣传、实做和改进艺术实践教学的浓厚氛围;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已经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成为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建构艺术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把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标准的内容系统化,是艺术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艺术实践教学全时全员全覆盖的教育目标,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学分为纽带的“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课内)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艺术实践教学。课内艺术实践有多种形式,但重点是艺术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刻苦练出来的,不长期刻苦练习,就不可能成为应用型艺术人才。因此,对课内的艺术实践教学我们在周密计划的同时,突出抓好各专业的基本功训练,不仅用教学计划把基本功训练的课时、内容和要求固定下来,而且还制定了各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凡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个阶段学习。美术系把学生素描、色彩和写生作为学生绘画的基本功,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别指导,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一方面艺术技能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而自制力又是学生成才最重要的内在动因。近几年,美术系的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奖项,2011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送的4件作品,全部获辽宁省一等奖,其中油画《是谁拨动了琴弦》被选送到教育部。用美术系主任、大连油画协会会长项诚学的话说:“这完全得力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完全得益于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力。”
第二课堂(校内)的艺术实践教学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节、文艺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艺术培训和艺术的展演赛等。校内艺术实践教学不仅具有广泛性、丰富性和陶冶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多数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又具有培养艺术兴趣、发挥艺术特长、激发艺术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多维功能。为此,我们对校内的各项活动都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努力做到高质量、高水平,使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受益。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了10届,每届都停课一周,历时一个多月。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生期盼的习得艺术、享受艺术、展示自我的盛大节日。艺术节上各种活动和演出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纷呈,人人参与、人人有节目、人人受熏陶成了文化艺术节的突出特点。我们提倡文化艺术节的节目最好是原创或独创的,使学生在创新节目中提高创新能力。许多获奖节目就是来源于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校“舞又二分之一”街舞社团成立6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在“舞出成就、舞出精气神”的口号下,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舞技的长足进步和参加各层次街舞比赛获得18次冠、亚军的好成绩。
第三课堂(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服务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参加各种展演赛和国际上的一些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具有要求高、难度大、影响广的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的有效载体。为了落实“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职能,为了借助广泛的社会资源培养人才,我们始终把校外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以文化引领和服务社会、展示学院形象和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长期战略,设专门机构有计划地抓好落实。根据校外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丰富、随机任务多和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我们重点抓了周密计划、科学管理和质量制胜三个方面。通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管理做到了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不打无把握之仗,形成了校内外统一、校企结合、学训合一和学演一体的培养体系。校外艺术实践教学的成效关键在质量,否则,就可能成为无效教学。为此,我们始终以求新、求精、求名为原则,高标准地搞好各项活动。学院的画展不仅在辽宁省有名,还先后到美国、意大利办过画展;民族乐团受中国音乐家协会委派,参加白俄罗斯民间艺术节拿了3个金奖;参加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了10项金奖和并列第一的好成绩;大三学生莫龙丹参加湖南卫视和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总决赛,一举夺得了总冠军。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艺术创新是校外艺术实践教学的生命,所谓质量就表现在创新上。艺术创新是个性化的产物,鼓励个人和团队出名和出精品,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内在动力。
系统理论强调层次性、目的性和整体性,只有当层次的目的性服从系统的目的性,才能产生1+1+1>3的整体效应。那么,如何使课内、校内、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形成合力,避免碎片化呢?学院的做法是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根本目的,以素质学分、技能学分和创新学分为纽带,使三个课堂形成相互联动的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上。其中,素质学分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实施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中获得的学分,可以按照学生参加的时间和考核的结果来计算学分;技能学分是指学生通过各类培训,并经过行业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的学分;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取得艺术创新成果认定的学分。学院明确规定,学生在第二、三课堂上获得的学分均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选修课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离校。同时,学院还制定了三种学分的认定标准、程序和办法,及时准确地认定三种学分。这样不仅做到了学分在三个课堂中互动,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把艺术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艺术成果,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能力。2009年,我们总结的《以学分为纽带,构建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教改成果获辽宁省教改成果一等奖。
创造艺术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建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艺术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但要做到在整体中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就必须结合学院的实际,抓住重点,大胆突破,才能把艺术实践教学不断引向深入。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剧目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服务社会教学和展演赛教学已成为学院艺术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建构新的艺术教学体系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提高艺术能力、展示艺术才华的大舞台。
(一)项目艺术实践教学(简称项目教学)。
学院的项目教学是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的实做模式。项目既可是实有的,也可是虚拟的,但不管虚做、实做都是以完成项目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熟悉市场运作过程为目的。以雕塑工作室为例,他们先后承接了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鹰骏广场的群马雕塑、大庆大同区广场“四世同堂”人物雕塑和大连舰艇学院“大海方阵”国庆阅兵主题雕塑等20多个项目,通过产学结合的形式,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毕业的周镇在毕业实习时,从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蓝图绘制和雕塑开始创业,不到8个月的时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签订了760万元的合同。同届的訾文大宇的单笔合同已达200万元。周镇、訾文大宇之所以能成为自主创业的典型,是雕塑项目教学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项目教学关键是拿到项目和以项目为牵引,重点是项目设计和完成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不断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学院已创建了71个工作室,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运作的。
(二)剧目艺术实践教学(简称剧目教学)。
剧目教学就是创造条件,把学生学习、排练和演出剧目联为一体的艺术教学模式。学习音乐和艺术表演的学生需要在舞台上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实现表演、声乐、形体、技能技巧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上台演出,才能真正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学到真本领。为此,学院注重抓了以下四点:一是选择剧目或自创剧目;二是对剧目的综合排练;三是在舞台上演出;四是对演出的效果给出恰当的评价。几年来,参与排练的音乐剧、影视剧和话剧共有20余部,如音乐剧《猫》《蝶》《狮子王》《悲惨世界》等,影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捕鼠器》《灵魂拒葬》等,还有原创话剧《木兰》,原创舞蹈《赶海乐》等,公演后获得普遍好评。英国音乐剧《猫》曾多次在校内外演出,2006年美国百老汇《猫》剧组来华演出,在全国海选10名“猫”演员,学院就有两名扮演者入选。剧目教学要求高、难度大,真正演好不容易。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掌握表演的基本规律和表演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导学生从研究和准确把握剧本、人物和情节入手,以演得自然、自如和逼真为标准,让学生在苦练技巧和二次创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
(三)校企合作艺术实践教学(简称校企合作教学)。
校企合作教学是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目标,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担负起培育人才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社会、亲临实践,为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也为就业开辟了前景,本是双赢之事,但由于校企之间缺乏天然联系(企业办学和校办企业除外),企业缺乏积极性。这也是迄今为止校企合作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校企合作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上。葫芦岛市德荣集团有经济基础和先进设备,但缺少高端的设计人才,而学院有辽宁省知名设计师和一批在国内外获奖的教授、副教授,研发实力雄厚。两家共同成立了泳装研发中心,他们无偿为我们提供了泳装先进设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亚洲领先、与欧美媲美的泳装。视觉传达系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必须依据企业的需要去研发自己的作品。自2008年至今,视觉传达系学生的毕业设计平均有50%以上的作品被企业采用,最多一年达到85%,学生的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感到,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是借企业之力来培养人才,在目前还缺乏必要法规政策的情形下,学院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学院知识、信息、人才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企业,企业就会欢迎我们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实做、实习提供条件。
(四)服务社会的艺术实践教学(简称服务社会教学)。
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院校的服务社会教学,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艺术为社会服务,引领、融入社会并获得社会营养、提高师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一是举办或参加各种演出,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如参加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大型演出、国家举办国际海洋日的演出、服装节的演出、大连保税区成立17周年的演出、大连市各区(市)的各种演出等。二是在中小学普及民族艺术。在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红梅小学教孩子民族音乐知识、传授合唱技巧,成立少儿民族管弦乐团,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民族艺术。三是与大连市教育局合作,对大连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合唱培训,使大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社会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舞台,在服务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师生的收获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学院又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了力量,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事实使我们认识到,文化艺术服务社会具有广阔的空间,能否做好,关键是观念和实力。树立服务社会的艺术教育观和获得社会认同的艺术实力,就会使服务社会教学越走越好。
(五)展演赛的艺术实践教学(简称展演赛教学)。
展演赛是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最高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院一直把展演赛作为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展演赛教学。学生作品的展出、展示在学院已成为常态,几乎周周都有学生绘画、书法、动画、设计、服装的展出。服装系在“七彩霓裳•青春校园”首届全国高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5个,学生张刊获得了模特大赛的冠军。文艺演出是我们的强项,校内演出常年不断,校外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只要学生有机会登台,我们都想办法创造条件,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得到锻炼。仅2011年就为企事业单位与驻军部队演出70多场;不仅在校内外演出,学院还创造条件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演,去宣传我们的民族艺术,学院的民族乐团曾去美国、意大利和白俄罗斯等国演出,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比赛尤其是各种大型比赛最能锻炼队伍,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凡上级或各艺术协会组织的赛事,我们都积极参加。近两年,师生共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比赛有40多次,获奖130项,其中一等奖30项。2010年,第三届海峡两岸之歌合唱节获“金茉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唱响神州”艺术展演获银奖、铜奖,学院“-30°C”室内乐团获第64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金奖,学生徐岚在国际友谊小姐湖南赛区总决赛中夺冠。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展演赛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最重要的形式与方法,展演赛教学绝不只是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成长提供了最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
实施艺术实践教学的新举措
针对艺术实践教学人多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学院一方面加强艺术实践教学的常规建设,从全程各个环节上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是针对艺术实践教学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难点问题采取特殊的解决办法和新的举措,保证了艺术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聘请专家,突出教师的指导能力建设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艺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现有教师的状况,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艺术实践教学能力上的差距,提高自我的紧迫感;每年假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有计划地进行短期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几年的努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艺术实践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不仅获得了艺术实践教学的丰硕成果,而且艺术实践教学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同时,学院还从公办大学和社会上聘任一批兼职教师。这批兼职教师艺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不仅在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起到了表率和引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学院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大师来学校演出、讲学、指导艺术排练和演出,如世界知名作曲家、钢琴家罗美妮•韦勒,意大利知名女画家LOVEDANA,世界知名吉他演奏家拉法谢诺,世界知名低提琴演奏家巴比奴,世界知名女画家罗雷达那•萨瓦多莉,世界知名建筑大师乌及诺,世界知名长笛大师诺瓦,世界知名歌唱家芭芭拉•吉尔伯特,美国知名声乐教授丹尼斯•凯勒等;还有徐沛东、鲍国安、刘学文、王铁军等国内知名艺术家已成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仅交响乐指挥就请了吕嘉、滕矢初、张培豫等知名指挥家,男、女声合唱团就请了徐锡宜、周跃峰、王克俭、邹跃飞等知名合唱指挥家和作曲家。国内外艺术大师的到来使师生受到了世界顶级的艺术指导,不仅领略了大师的风采,而且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平时难以学到的艺术真知。
(二)创设环境,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
艺术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勤奋努力,也需要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的支撑;只有在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上提供充分的保证,艺术实践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艺术档案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艺术档案的相关单位和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的同志来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过去,各文化艺术单位没有艺术档案室,也没有艺术档案员,大量的艺术文件材料和各种艺术资料散落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现在,各艺术单位普遍建立了艺术档案室,配备了艺术档案员,艺术档案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艺术档案的立卷整理过程中,第一步工作就是收集艺术文件材料,把分散在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艺术文件材料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搞好艺术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什么叫艺术文件材料,什么叫艺术资料,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档案学告诉我们:档案是各个单位或个人在从事各项工作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作为本单位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并且具有一定查考凭证价值,而归档保存起来的各类单份的或成套的文件材料;凡不是本单位工作中形成的并且不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只是为了本单位的工作参考的目的而收集的各种材料就是资料(或称参考资料)。那么,什么是艺术文件材料呢?一般来说,凡是本单位在从事艺术业务活动中,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以各种方式直接形成的一系列文字、声像、图表、实物等,记录和反映本单位艺术业务活动及其成果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材料,就是艺术文件材料。
比如一个剧目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剧本、音乐、舞台美术、导演阐述、角色分析、排演计划、场记、以及演出情况、座谈记录、社会反映等各种(如文字、图表、照片、录音、拷贝、实物等)材料;又如艺术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的实习演出、作品、成绩材料等;美术单位的书画创作稿件、展览的展册、图片、照片(包括底片)等,这些材料都应视为艺术文件材料。凡不是本单位在从事艺术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而是为了本单位的参考、借鉴、学习和研究等目的而收集、购买的各种材料,如图书、报刊、录音(像)带、剧本等,就是艺术资料。
艺术文件材料与艺术资料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它们同本单位艺术业务活动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要注意的是,资料的来源并不是区别是否为本单位艺术文件材料的绝对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不是本单位的艺术业务活动形成,但记录和反映了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艺术资料也能转化为本单位的艺术文件材料。比如,有些艺术单位没有摄影、录音、录像设备,他们演出的剧(节)目或举办的各种艺术活是由外单位,如新闻单位、电台、电视台等来拍照,录像等,这些照片、录音、录像资料,依然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成果,并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所以,它们也是本单位的艺术文件材料。又如,本单位根据外单位的作品(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剧本、曲目、教材等)改编、整理或移植过来成为本单位的演出剧(节)目和艺术活动直接发生了关系,并成了这些剧(节)目和艺术业务活动的整套艺术文件材料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艺术教育、艺术研究单位业务活动中,借鉴和利用外单位的资料为本单位艺术教学、艺术研究等活动服务,这些资料,也应视为单位的艺术文件资料归档。这里可以看出,艺术资料转化为艺术文件的重要条件就是,它要真实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并且有凭证和参考价值,是整套艺术文件材料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事物的产生和终止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艺术文件材料的形成,也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举办一次戏剧会演的艺术活动,首先有主办单位的通知,参见的名单,参赛的剧(节)目,开幕词,座谈会记录,评议记录,评奖情况,会议总结,闭幕词等。诸如其他艺术的生产过程,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也是区别艺术文件材料和艺术资料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艺术形式的不同,其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亦不同,它们的艺术文件材料有的是单项的,但大部分是成套性的。大部分的艺术形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综合性,他们的艺术文件材料也包含有各种艺术成分,是综合各艺术成分的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艺术成果。戏剧和电影,音乐和舞蹈,教学与研究,它们的艺术文件材料既有单项的,但大量是综合性的,即成套性的。如戏剧,一个剧(节)目,它有剧本、乐谱、表导演、美术、舞蹈等;而剧本又有手稿、打印稿、演出本等;乐谱有主旋律谱、分谱、总谱等;导演计划、导演阐述、演员角色自传以及场记等;美术又综合有布景、服饰、人物造型、化妆、道具、灯光等多种舞台造型艺术成分,除此,有各项艺术记录的文字材料、照片材料、录音录像材料等,这些材料成了一剧(节)目的成套艺术文件材料。
(作者单位:呼市艺术档案馆)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华双3号、中双4号、皖油19号、皖油20号、秦油7号等。
2苗床准备
选择土地平整、质地肥沃疏松、北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可施有机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草木灰1500~2250kg/hm2。苗床应做到“平、细、实”,即厢面平整,土层细碎并适当紧实。整好的苗床应开沟作厢,厢宽1.3~1.5m,沟深0.2~0.3m。有地下害虫的田块,翻地时用40%甲基异硫磷3750mL/hm2、50%辛硫磷6000mL/hm2或3%辛硫磷颗粒剂52.5kg/hm2,加细土450kg/hm2搅拌后撒施地表,翻耕,防治地下害虫。
3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晒种1~2d,每天中午晒3~4h,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4播种
沿淮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平均气温20℃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可把种子拌适当的细土,均匀撒播,然后浅覆盖1层细土。播种量6.0~7.5kg/hm2。
5苗床管理
出苗以前以保墒为主。防旱、防涝、防板结,力争苗齐苗壮,出苗后间除丛生苗,三叶期定苗,留苗120~130万株/hm2,在油菜三叶期至五叶期,喷施100mg/kg多效唑,防止高脚苗,培育矮壮苗。一般在定苗期追肥1次,注意五叶期前勤施少施,促进展叶。五叶期适当控制,不施或少施,移栽前6~7d施1次起身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多雨高湿则应及时清沟排水。苗期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跳甲等,以蚜虫为害最重,除直接为害油菜外,还传播病毒病,可用2.5%敌杀死300倍液防治。苗期病害有猝倒病、病毒病、霜霉病和白锈病,在多雨的年份猝倒病危害严重,可用波尔多液防治。
6大田整地施肥
深耕细整,以利幼苗根系与土壤接触,促进移栽成活,早发育新根。适宜采用深沟窄畦,畦宽1.5~2.0m,沟深0.3~0.4m,同时要开好腰沟、地头沟。
要轻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肥,按菜籽产量2250~2700kg/hm2的施用标准,施纯N187.5~225.0kg/hm2、P2O5112.5~150.0kg/hm2、K2O150kg/hm2,N、P、K的比例为1∶0.5∶0.7,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60%、苗肥20%、薹肥20%。
7移栽
在10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13~15℃时及时移栽。一般采用宽行窄株(如行距300cm,株距13~16cm)的种植方式。移栽时最好边取苗、边移栽、边施定根肥,栽后浇足定根水。一般栽18万株/hm2左右为宜。
8大田管理
8.1追肥
8.1.1早施苗肥。以年前追肥为主,年后追肥为辅,促进早发壮苗。在移栽活棵后及时施第1次苗肥,施人粪尿3750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15.0~22.5t/hm2;若长势差,则15~20d后可再施1次苗肥。
8.1.2稳施薹肥。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施肥,一般根据苗情施尿素105~150kg/hm2,可以实现春发稳长,争取薹壮枝多,角果多,产量高。
8.1.3巧施花肥,补施粒肥。花肥一般在开花前后,施用尿素45~75kg/hm2,粒肥在初花期用1%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用水1500~1800kg/hm2,能增角,增粒、增重,提高含油量。
8.2水分管理
油菜是需水较多作物,大田移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早成活。苗期干旱,可引水沟灌,促进发根长叶,形成壮苗越冬。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前及时冬灌,缩小土壤昼夜温差,减轻冻害死苗现象,增产效果很好。春季雨季来临前要及时清理“三沟”,保证排水畅通,以减少病害、花角脱落及无效角果。
8.3大田除草
根据大田内杂草数量,可用5%高效盖草灵乳油600~900mL/hm2或80%高效盖草能乳油450~750mL/hm2,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除。
8.4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部门的情报,结合田块的实际情况选用对路农药,适时防治好油菜的菌核病、病害病、白锈病、霜霉病、蚜虫、菜青虫、跳甲等病虫害。
主题性设计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讲述基本色彩理论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个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分析思考,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思路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素材,启发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师生互动学习研究,合作完成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色彩理论水平和技法技巧,不断拓展学生的色彩视野和创作思维。这种主题性设计教学,引入色彩设计观念,以色彩研究为手段,强化了色彩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主题性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可以多元化,扩大色彩研究学习范围,使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广泛性,学生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性,夯实探索色彩表现力、创造性运用色彩的基础。
2.运用电脑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般都学习了素描与色彩写生课程,基本掌握了色彩的调配、组合、表现、造型知识。色彩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系统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统一关系使画面色彩优化组合。在色彩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引入“电脑辅助设计”思想,把传统手绘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电脑在艺术设计中辅助作用,也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手段各有优劣,不可能以一种替代另一种,要结合使用,优势互补,但电脑辅助设计的优势是强大无比的,恰当运用电脑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实现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研究为主方向转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改革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提高色彩教学在课程中所占比例,强化色彩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在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要提高色彩调和练习和色彩对比练习的实践课时比例,锻炼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色彩课程设置中要各有侧重,要区别对待、显示特色。要适当调整色彩课程内容,不断探索出一个科学有效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不能与高职院校完全匹配,要以培养学生色彩调和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色彩创造能力为侧重点。如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主要侧重于空间色彩认知和色彩搭配,所以要多安排“色彩调和”内容,使学生受到严谨的色彩构建训练、理解色彩调配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改变色彩课程授课方式
高校艺术专业的色彩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色彩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口述物体色相,以及物体之间的色相区别,写生时要严格尊重事实,不能改变物体色相。在中后期写生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要求学生适当提炼物体的色彩偏向,适当添加主观意向,既要画得“像”,又要把握画面氛围,注重画面效果。在讲解动漫游戏专业学生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动画或影视场景,让学生知道专业对色彩应用能力的需求,知道色彩课程对后续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专业课程方向发展。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色彩》课程,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力求提高学生色彩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加大由基础课向专业课的引导力度,加强学生主观色彩表现和色彩应用训练,使色彩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独立的色彩设计能力。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将开采来的陶土经过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制胎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二次烧成法。从材料上说,它的胎体是用粘土做成,后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再将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后再施以配好的各色釉料入窖烧制,其烧成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呈色剂,经锻烧后呈现出缤纷色彩。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继承了历代工艺品的各种优点,吸取了中国画、雕塑等姐妹艺术的艺术手法,线条有力质朴,主要在陶坯上施以彩釉,在烧制中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自然垂流,互相渗透,色彩自然协调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民族工艺,创立了唐代雕塑艺术的独特风貌。
二、写实风格
唐三彩的题材主要表现为人物、马、骆驼及镇墓神物。特别是镇墓神物造型手法不仅写实,而且多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使其雕塑造型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三彩天王俑(如图1)镇墓神物多是为了威慑其它的恶鬼,因此多做恐怖的怪兽模样,即使有人形的也多横眉立目,脚踩小鬼,凶神恶煞,而这件天王俑似乎主要用于保护墓室,因此在形象上也更为传神生动。
在所有保留了盛唐风格的雕塑中,这尊天王俑被塑造的格外有神采。他全身铠甲,两脚踩在一小鬼身上,重心落在右脚上,和传统的武将雕塑一样腹部微微前倾,双肩的连线与臀上边缘线形成一定的夹角,再加上面向略向右转,形成了空间的冲突扭曲,增加了雕塑的空间感,显示出一幅英武之态。脚下踩着一似人非人的小鬼,正挣扎而又要求求饶,更增加了雕塑的想象空间与激荡感。他全神贯注的凝视前方,防范之心从未有丝毫懈怠,面部五官在正常的
比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强调了那超乎常人的威武。剑眉怒目,一股慑人的目光,张开的鼻翼表现出一种紧张感,牙关紧咬,一种舍我其谁的力量和霸气呼之欲出。与初唐的清丽,中唐的衰靡相比,天王的面部肌肉更饱满,却毫无臃肿之感,每一个部位都显得富有张力和体积感。这种在人体结构的基础上强烈变形和夸张,比在同一时期完全世俗化的天王更具威慑力。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他面前时,都会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但来自天王面部的威武气势,如果再细看,天王身躯的每一个部分,甚至铠甲的部分,线条、形体都很圆,很有张力,结果就体现出强烈的体积感。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作者的超人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可以这么说,此三彩天王俑已不见了秦汉时的粗狂与朴拙,而多了一份浑厚与深沉。天王俑脚踩小鬼,这是一种象征的艺术手法,象征大唐雄兵脚踩着敌人一样,是大唐盛况的再现,体现了大唐的不可一世。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雕塑的底座,方圆结合,既体现了一定的力度,又不失雕塑的浑厚圆润之感,与上面的主体融合的天衣无缝。雕塑底座上面的圆洞,增加了雕塑本身的实体空间与周围的负空间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墓室的神秘气氛。三彩挖洞的塑造手法与西方雕塑大师摩尔的雕塑有相似的效果。
此天王俑作为墓室的守卫者,被刻画的威猛生动,但也有很多需要再创造的余地。比如把人面换成更凶恶的兽面,把人体用现在的黄金分割法再加以拉长,这样既增加了天王俑的威慑力量,又增加了其视觉审美感受,这样可能会更完美一些。
2、镇墓兽
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唐三彩镇墓兽上来,当黑暗的墓室已经到处闪耀人世的华彩之际,镇墓兽似乎在华彩的裹被中强调地点醒这非人世的实在性,给静谧的气氛笼罩一个恐怖的阴影。镇墓兽的设置在东汉墓中已可见到,历来是随葬的明器中形体最大,而且摆设在甬道迎门口险要的位置上的东西,通常都做各种威怒凶猛之状。以尽其保护墓主不受鬼怪侵扰之职责。唐代不愧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连镇墓兽的造型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发展,从汉代朴素型到诡谲奇伟,极尽夸张之能事。这件人面镇墓兽(图2),为人面兽身,头部形象有同时期佛教雕塑中的金刚怒目之相,双耳张大如翼,颈部上长出一高形饰物,好像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上面的塔顶一样,给人以升腾之感,好像引导墓主人灵魂进入天国。胸脯弧线外扩,高挺如大雄狮,而前腿直撑如牛,后腿蛙蹲,这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张力,给人以稳如泰山的镇慑力量。雕塑的神态和构成方式不由得令人回想起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之类的怪物,但它的各部分组件的塑造又都具有强有力的写实性。至于那金刚式的头脸和公牛似的腿蹄又不能不使人想起佛教艺术和来自波斯的影响。由此可以说,唐代的镇墓兽是延续了中国古老的创作思路,以雄强帝国空间开放的胸襟博纳中西素材而成的新式复合形的怪异形象。
从雕塑的空间上讲,此三彩镇墓兽夸部使其前突,大腿外上缘生出一对向外上方扩张的双翼,头顶上有无限延伸的装饰物,以及向外伸展的耳朵,这都是为了雕塑更大地占有空间,这一处理增大了空间的最大占有,增加了观赏性,但却少了室外雕塑的团块状和霸悍气。比较盛唐顺陵立狮(图3),顺陵立狮造型虽然简单,但因块状极强,动势强烈,无形中增加了体量感和空间感,这也是三彩镇墓兽所无法企及的。
3、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一三彩镇墓兽(图4),这和上面镇墓兽相似之处颇多,最大不同之处是前面所说的镇墓兽是人首兽身,这一雕塑是虎面兽身。这一镇墓兽在气势上比较大,色彩也更艳,装饰也更华丽,并且这一雕塑也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线颇多,这也是中国传统雕塑和西方雕塑的一个大的差异。
总体看来,唐三彩镇墓神物造型以浑厚见长,其雕塑手法以写实为主,兼带夸张想象,重在摄神。这和同时期丰肌秀骨的仕女,道貌岸然表情呆板的文俑相比,更生动、更具艺术性。三彩镇墓神物运用的手法也表现出由于地区不同而社会风俗和审美爱好的不同。如唐京城偏北的地方,唐三彩多肥美浑厚见长,长江流域多雅好清丽见长,具有南人风采。
三、精神表现
唐三彩镇墓神物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并兼带夸张想象的“东方式”的现实主义雕塑风格,最终显示了盛唐时代的强大气魄。唐三彩镇墓神物艺术特点是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形象逼真,气势雄健,刀法简朴,线条流畅,色彩瑰丽,潇洒奇特。迹些精湛的技艺,显示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
我们以图片2为例来看:
此镇墓神兽是唐代雕塑中极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三彩镇墓兽是雕塑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大唐盛世国运昌盛,文化教育艺术发达,孕育出生机勃勃的雕塑艺术。此三彩各种组合的形体都来自当时人们生活所熟悉的,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和物。比如说,这一雕塑的面部,这完全就是一个波斯人形象,这表明当时盛唐与外国文化交流不仅反映在物质上,更侧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没有这种交流,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这一交流也恰恰反映了盛唐时容纳万物的博襟。
总的说来,唐三彩镇墓神物在艺术形式上既无陵墓外石人石兽那样必须拘谨呆板的格式,也不似佛教造像有一定程式规定,而根据雕塑者的需要,从再现现实生活中进行取舍选择典型的形象。雕塑者进行概括时,以现实生活为根据,这就为三彩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写实手法的处理最终达到盛唐精神写照。
参考文献:
[1]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王家斌王鹤《中国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宁宇《雕塑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二、慧眼识人把采访对象选好
街头采访为的是听取民声,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调查。既然是调查,就应该有数量做保证,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我想如果最后新闻中可以呈现的采访数量是五个,那么记者至少要采访到20个人,在听取他们的观点之后进行分类、总结、去粗取精,才可以保证播出的效果。那么,在茫茫人海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认清一个状况。相比于访谈式的采访,街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可这样的特点被许多年轻的记者误解为就是原生态,采到什么,播出什么,却往往忽略了受访者的身份形象、语言表达、所处环境以及观点态度。试想一个衣衫不整的人显然不能上镜,一个语言表达可能不是很清晰的人也不适合成为电视受访者,再比如假设一名武警正在站岗他一定也会拒绝你伸过去的话筒。因此,从采访实践来看,教师、高校学生、职员、出租车司机、社区工作者等是比较理想的采访对象。这些人一般都乐于接受采访,另外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比较的多元,同时在表达观点时思路较为清晰。当然了,即使很多人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那也不能不计时长地全盘托出。毕竟,街头采访不是无剪辑拍摄,也需要编辑精挑细选。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求功夫在前期,后期的编辑人员也需要练就“火眼金睛”,擅长甄别,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予以采纳。
三、展现亲和力把问题问好
采访多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只要摄像机不出现,大家还都能说一些,但是只要机器一架上,被采访者立马就回避了,或者表达起来语无伦次了。这种在大众面前害羞或者是胆怯的心理其实很好理解。但是如何打消受访者的顾虑、消除其紧张的感觉就是见证记者功力的地方了。展现亲和力是最好的化解尴尬的方式。记者不妨从打招呼聊家常儿开始,等到双方建立起了信任,交流也比较顺畅了,再适时抛出真正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摄像记者真正开机拍摄,这样做成功率会很高,受访者的表达也会自然很多。当然,在对方回答问题的时候,记者一定要注意倾听,及时作出一些赞同、肯定的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暗示,让对方在你的鼓励下继续完整地表达观点。
四、找准代表性把场景定好
街头采访没有前后的铺叙,大家的身份都是老百姓。但是为了体现我们采访层次的多元,拍摄场景往往就承担了这个任务。采访大学生,我们不妨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内进行;采访患者,不妨到医院门诊寻找合适对象;采访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深入到建筑工地拍摄;即便是采访普通市民,如果在人气极旺的农贸市场进行是不是更接“地气儿”。这么做,一是能够寻找到更多的话题受访者,二是让受访者身临其境来畅谈观点,更能打开话匣子;第三层的意义就是以这些场景为背景来拍摄,画面语言已经直白地告诉观众,我们的采访层次有多丰富了。相比于将机器架设在街头、守株待兔式的做法,多场景采访并拍摄效果要好很多。
王肇民先生早年在杭州艺专学习,由法国写实派教授克里多教素描,受校长林风眠色彩技巧的启迪,向潘天寿、李苦禅学习国画。以这些西画、国画方面的第一流大师为师,给了王先生学画一个很高的起点,中西文化的交汇,在他的身上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对于西方艺术,他继承尊重自然的写实技巧,有选择地汲取了现代艺术在色彩和构成方面的某些经验;对于东方艺术,他吸收了山人、石涛、潘天寿等人的水墨画的笔法和风韵,使水彩画的具象美和抽象美高度统一,把西方艺术的色彩美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笔法美融为一体,在浓厚苍劲中含有细腻的诗情。WWw.133229.Com其画风质朴、执著、品格高尚,成为80年代中国水彩画重新兴起的重要标志。
在水彩语言的运用上,王肇民先生一改传统水彩以水分流动、色彩透明而产生的以轻快见长的效果,把透明流动的色彩与坚实厚重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色彩险异地单纯化却不失丰富,画面大胆地平面化却不失纵深”,以概括、变化、简练、丰富的水彩艺术语言表现出水彩中罕见的力度。作品《红壶》以较单纯的红、黑、白、黄的大色块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取得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又不乏其和谐的画面整体感,所表现出的非一般响亮的色彩“能量”是油画艺术也不易达到的。王先生说:“作画,色阶越多越弱,色阶越少越有力。多则对比性弱,弱则无力;少则对比性强,强则有力。”画面中大块的红色鲜明、饱和,而黑色却又是那么深邃、静穆。这些,在色彩美感的表达上,都远远超出了传统水彩语言的强度。
同时,王肇民先生的水彩艺术也十分注重画面黑、白、灰关系的强化,从而加强画面的表现力。作品《荷花玉兰》以明显深邃的黑、灰层次为背景,衬托出洁白、通透的主体,花的圣洁、清高跃然纸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在《大叶紫薇》《桔》《石榴》等大量作品中,王先生把中国画笔法中的皴擦、飞白、骨笔等用法与水彩语言高度融合,把西方的具象表现与东方的意象表现共冶一炉,以西方的绘画语言,强烈而含蓄地传达着东方民族文化精华,的确让观者为之折服。
王肇民水彩艺术“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充分制造矛盾和调和矛盾:埋险而破险;以少见多,以一当十;处处充满艺术的辩证法”。他的作品亦体现了“以浊见清,以轻见重,以巧见拙,以华见朴,以矛盾的统一为依归”的艺术格调。林庸称道:“艺术形式的各种语言被他富有韵致地谱成了各式光彩夺目的画面”,而“绘画本身就是充满辩证色彩的艺术,唯其辩证得令你信服,才赢得了艺术的深沉与深刻”。王肇民水彩以其辩证的语言、罕见的力度美在中国水彩语言形式的发展上树立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在王肇民水彩艺术的一脉相承下,借着大师的臂膀,广州美术学院的水彩语言体系不断地发展、壮大,风靡大江南北。在广东,水彩画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们从油画、中国画等到其他专业转到水彩来发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广派”水彩,便因此而越来越体现出浓厚的“借鉴、融合”油画和国画的特征,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态势。其中,龙虎、黄增炎、陈海宁、陈朝生、许以冠等都是个性分明、比较有影响的“广派”青年水彩画家。总的来说,“广派”水彩以王肇民水彩艺术为基础不断发展,其艺术特色日益鲜明,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在色彩的运用上注重加强对比,洋溢着油画般厚重、有力度的色彩和空间效果,浓艳中却又仍然保持水的韵味。例如:在黄增炎的《同心协力》《炼钢人》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比油画更油画的充满力度和重量感的水彩。又如:龙虎在他的水彩风景画中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画面色彩无论是对比还是统一都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他的作品色彩饱满,对比强烈,如《湘西老桥》《阳光下的老屋》等;特别是在作品《山村晨光》中透过碰撞的色彩和变化剧烈的造型,我们仿佛听到画家心灵深处令人震撼的呐喊。
(二)在材料、工具的运用上探索求新、大胆突破,不断创造新的画风,大大拓宽着水彩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许多水彩画家认为:水彩画的寿命主要是由于画纸的日渐灰暗而受影响。为了克服水彩纸的这一缺点,许多年前,王肇民先生就开始使用白色水粉颜料作为画面的底料,而黄增炎先生则发展性地在水彩纸上刷上丙烯涂层,并且改用油漆刷子作画,从而获得结实、厚重、流畅奔放的线条,其飞白处更带着几分中国书法的韵味。在《石榴》《陶鼎》等作品中,通过对材料、工具的不断尝试和总结,黄增炎先生摸索出一条综合性水彩的道路。
在厚重、有力的水彩语言的追求上,龙虎把水彩工具在表现力方面能达到的粗糙、浑厚的肌理效果推向了极致。他在作品《黎村的傍晚》中,讲究突出主观感受,不受对象细节变化的牵制,综合运用油画笔、水彩笔顺、逆、顿、搓的用笔,随形而变,把涩笔、肌理、色块与概括的造型高度融合,作品中蕴含着强大的张力。
(三)在水彩技法的运用上,“广派”水彩主张打破传统观念,不断推陈出新。
黄增炎先生认为透明颜料因为不能覆盖,有些灰色调只能通过水淡化颜色来获得,使水彩的色域相当有限。因此,在其作品《墓室陶鼎》中,他首先运用纯度高的朱红、桔黄等颜色覆盖在褚石等纯度低的色之上,从而获得鲜明、通透而沉着的色彩效果,进而利用涂了底料的纸面可以反复调整而不失其颜色的鲜艳的这一特性,在严格的干湿控制下用笔反复皴擦,时而滴上清水,反复数次,使画面获得丰富的、厚重的边线效果。
陈朝生在《橘子》《协奏金秋》《红土人》等作品中,尝试用透明的颜色覆盖在不透明的颜色上,使上下层颜色互相辉映、衬托,对提高调节画面色彩的明亮度和饱和度起到关键作用。
(四)画种语言的相互借鉴、吸纳,是当今绘画艺术语言形式一个很主要的特点。毫不例外,“广派”水彩在水彩创作中,除了融会油画般厚重的色彩,国画的笔意、诗韵之外,还对其他各门类艺术、画种进行吸收、借鉴,与水彩画高度融合,创造新的画风。
陈海宁在静物画《和谐的记忆》中,结合现代设计的形式美的装饰风格,传达着和平、宁静、深邃的美。画面局部看具有厚重的立体感,整体看却是含蓄的、平面的、有装饰味的。
广东的青年水彩画家许以冠在其作品《河边》《山泉水》中,明显地受了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他把人物的轮廓切割、透叠,通过空间错落,重新组合,使形象更为深刻动人。
“广派”水彩进一步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水彩语言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它既可这样表现,当然也可以那样表现。水色淋漓的语言形式带给人们的是轻快、酣畅、朦胧的阴柔之美,而浑厚、有力、苍劲的水彩语言带给我们的是更强烈的来自心灵的震撼。从某种角度看,也似乎背离了传统观念以透明、轻快和作为品味水彩画的标尺。但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不破则不立,关键在于是以某种约定的规范来限定其语言形式,还是将其表现的语言形式作为延续发展的概念来探索。”作为一种工具,水彩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手段,轻盈、酣畅固然是它的语言表现形式,然而水彩为何不可凝重而厚实?中国水彩画老前辈李剑晨曾自谦地感叹:“画了一辈子水彩画,仍没有跳出外国水彩画的圈圈。”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的确,变革中国水彩画,画出中国气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广派”水彩的崛起,反映了中国水彩艺术家们在观念、意识上的拓展与进步。
别具一格的语言模式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对自身语言形式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它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以王肇民的水彩艺术为开端的“广派”水彩,充分借鉴了油画的空间处理手法和强烈的色彩感染力,国画的笔法、意韵、现代设计的平面、装饰化理念,以浑厚、有力、苍劲的水彩语言形式,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水彩语言体系。它标志着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为中国水彩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骁纯.极平凡的创造.美术学报,1993年, 4.16
[2]王肇民.王肇民画语.台北:台湾国风出版社,1992.13
[3]陈杰雄.王氏风格的辩证法.水彩艺术,1996, 1.2
情歌(同属“山歌”类)是彝族民歌中非常重要的歌舞种类,集中体现了彝族民歌的独特风貌。其曲调多种多样,演唱形式为齐唱、独唱及对唱。情歌专用于男女社交这一特定场合,用于这种场合的情歌或以小嗓轻声吟唱或以真假声混合演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并大都朴素自然、形象生动。《采韭菜》这首情歌也恰如其分地继承了山歌这一音乐风格。由于这首歌是在韭菜坪大山上采韭菜的整个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此曲虽是一首情歌但都不失大山的豪迈、宽广之情。整首歌的歌词结构分为四段,用词直接、简单明了。前三段一直描写采韭菜过程中喜悦的心情和蓝天白云下的美丽景象,而最后一段则直接点题“阿表妹阿表哥咱们一块去,嗡依啊呀韭菜采回家”,唱出了阿表妹上山采韭菜的真正目的和对阿表哥的爱慕之情。歌词译意如下:①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太阳出来照上牧羊坡嗯嗯啊啊照上韭菜坪,四月五月咱们上去。②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蜜蜂蝴蝶绕着花儿飞云雀叽叽蓝天云下飞,四月五月咱们上去。③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嗡依依啊呀呀谁的天堂美嗡依依啊呀呀谁的幸福长,四月五月咱们上去。最后: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阿表妹阿表哥咱们一块去嗯依啊呀韭菜采回家。根据以上的歌词不难看出四段歌词的前半部分都为五言一句体,是彝族民歌中主要的歌词结构形式,“嗡呀采韭菜,啊呀采韭菜”始终作为每段曲子的开头,似乎起着强调主题、串联整首曲子的作用。
(二)大量的衬词运用
大量的衬词运用是彝族民歌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可以是歌曲的开头、引子,也可以出现在歌曲的中间部分作为过渡词,还可以在结尾起帮腔作用,有时在一首四句体的歌曲中竟有三句是衬词(如“山歌不唱半年多”)。总之,在彝族民歌中衬词会无时不地地出现在歌曲的任意部分使得歌曲承上启下、灵活多变,对音乐结构形式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体现出鲜明的彝族民歌特色。在歌曲《采韭菜》中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衬词,歌曲开头就有“嗡呀”和“啊呀”做引子,中间的“嗯嗯”、“啊啊”加强了乐句与乐句的连接,使旋律的进行富有情趣,让浓郁的彝族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从最后一段谱例可看出此段一半的歌词都是衬词。“嗡呀”、“啊呀”、“啊呀呀”、“嗡依依”、“嗡依啊呀”等衬词使曲调更加欢快流畅、朗朗上口,同时使歌曲的感情、风格、意境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完美地为我们展现出阿表妹、阿表哥获得“爱情、韭菜”双丰收的喜悦心情。以上只是针对《采韭菜》这首民歌粗浅的介绍衬词的用法和功能,实际上在彝族民歌中的衬词、虚词的应用与功能用途远远不止以上所概括的,它是彝族民歌表达其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二、《采韭菜》的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形态一般指音乐艺术的各种构成要素,例如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节奏、和声、速度、力度、织体及音色等。笔者在本论文中主要是针对《采韭菜》这首曲子相应来阐述比较突出的音乐形态特色。
(一)音乐旋律特征
彝族民歌的旋律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是迥然不同的,由于世代生活在大小凉山、哀牢山及乌蒙山一带,因此旋律上又较接近生活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两个民族:藏族和蒙古族。彝族民歌的旋律十分复杂,风格十分独特,旋律形态在不同的区域及支系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旋律进行或使用两三个音、或使用多个音;或以级进为主、或以跳进为主、时而级进与跳进巧妙结合。贵州著名彝族儿童歌曲《阿西里西》正是re为旋律主干音,以级进为主的典型代表。而在歌曲《采韭菜》中,旋律主要使用了音阶mi、re、do、la、so,其中re、so、la三个音在整首曲子中频繁出现,为整首曲子的旋律主干音。由谱例可见,此曲旋律主要围绕re、so、la三音进行,以级进为主,小跳为辅,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第一句旋律也是整首歌的音乐主题,不仅始终贯穿与歌曲的各段旋律中,还点明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魅力,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清新活泼,极富欣赏价值。
(二)音乐调式调性特征
贵州彝族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威宁、赫章一带,它们在长期的音乐活动、民族风俗、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调式调性方面,调式的双重性和频繁的转调是这一地带彝族民歌的主要特征。有时在一首歌曲中就会存在多个调和频繁转调,例如《调安哲家金铃铛》《大河涨水翻波浪》等。而在彝族民歌中羽、徵、商调式的应用又尤为广阔。而《采韭菜》这首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虽在音乐整体的结构性上相对简单,但歌曲依然存在调式的交替。歌曲为降B调,结束音为so,而降B调式的中宫音为降b,那么徵音为f,整首歌曲中又穿插有清角fa音,因此此曲为F徵清角六声调式。而歌曲的第二句(第7-13小节)又转到C商调式上,整首歌曲以五声为基础,由商调式和徵调式构成的调式交替。同时徵调式属于大调性质,商调式属于小调式性质,因此,它也属于大小调的交替运用,为此曲增添了不少丰富的音乐色彩。最后一句又结束在so上。由上图可见歌曲中清角偏音fa的作用为增添歌曲的整体功能色彩,全曲的调式在不断交替。笔者在本文中所介绍的情况都是具有一定共性意义的,其实在很多彝族传统民歌中出现的现象都是无法用西洋乐理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的,而只能在悠久的独具特色的当地音乐风俗发展中去体会和寻找答案。
(三)音乐节奏、节拍特征
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节奏、节拍大多运用自由,除了少部分包含完整拍子的旋律节奏外,大多数歌曲都是自由节奏形式和半自由节奏形式(例如彝族叙事歌、山歌、祭祀歌等)。歌曲或是混合拍子,或是变换拍子,或是交换拍子与混合拍子结合出现,而5拍子的广泛应用是赫章、威宁一带彝族音乐的特点。歌曲《采韭菜》正是2/4和5/4的变换拍子,整首歌曲有2拍子的跳跃、活泼性,也有3拍子的连贯、圆润性,使歌曲充满韭菜坪山区的彝族风格色彩,表现出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既渴望又腼腆的情怀。
(四)音乐曲式结构特征
彝族民歌曲式结构丰富多样、独具特色。赫章、威宁彝族民歌广泛使用中小型曲式结构由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的单乐段构成,而三乐句的乐段使用较为广泛,较少有复杂的大型曲式。歌曲《采韭菜》则运用平行式四句体乐段。平行式四句体乐段,是指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有所变化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句一般用不稳定的半终止,第四句用完全的结束终止,前后两个终止之间,构成呼应与支持的关系。而平行四句体,由平行二句体扩展而来,其结构原则是一样的。由于平行式二句体已构成一个乐段,因此可将平行式四句体看成两个上、下句乐段的组合,称为复乐段。由此看出歌曲的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有所变化,其中第二句结束音落在属音re上形成不稳定的半终止,而最后一句则落在主音so上形成完全的结束终止,前后两个终止之间,构成呼应与支持的关系。而彝族民歌的曲式结构大都以单乐段和三段式为主。
(五)音乐织体特征
在韭菜坪山区的彝族民歌中(指赫章、威宁一带)单声织体是主要的织体形式,这种只有一条单旋律的音乐结构形态仍然占有主流地位。歌曲《采韭菜》即是一首单声织体的彝族民歌,它只有一条旋律而没有任何附加的和声伴奏或不同的旋律线条,始终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音乐美学特征。
三、《采韭菜》的演唱风格与技巧分析
(一)高原、大山造就独特的歌唱风格韭菜坪的高原、大山促使彝族先民形成喊山的习惯。“喊”是韭菜坪彝族基本的通讯工具,形成了彝族民歌音域宽广、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婉转悠扬的特色。用歌声表情达意也成了当地的传统习俗。歌曲《采韭菜》寓情于景,是一首极具魅力的好歌。
(二)演唱方法和技巧分析
彝族民歌作为一种“原生态”歌曲种类,保留着最原始的音乐状态,演唱时也不需要事先开嗓。贵州彝族(赫章、威宁一带)的许多歌曲是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演唱的。歌曲《采韭菜》主要使用真声的演唱方式,发声多用本嗓的自然状态,演唱自然顺畅,音色无过多的调整,呈现古朴自然的风格。为歌曲的开头句也是整首曲子的主题句,其中尾音用了一个装饰音低音la,在赫章、威宁一带的彝族民歌中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歌唱习惯,充满浓郁的当地彝族音乐风格。在唱到尾音la时,歌唱者要特意强调la,喉头要微微下滑,嘴唇逐渐张开,使la音落在开口音a上,最后在a上“顿”一下以达到强调的效果,某些技巧上类似与中国传统民歌的下滑音,细微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民歌中的下滑音是以延续下滑结束,而《采韭菜》中的装饰下滑音la是在延续下滑结束时刻意“顿”一下,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点差别也正是彝族民歌的特色所在。除此之外,la音是换气点在两句歌词间起过渡作用,巧妙地将两句歌词衔接在一起,演唱者在对其演唱时如果不注意换气点的位置,将会造成旋律的不连贯,进而破坏整个乐句的美感,不仅歌曲表现僵硬,同时也失去了彝族民歌的独特韵味,使整首歌曲的完整度和完美性大打折扣。《采韭菜》之所以深受当地彝族同胞喜爱,也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演唱形式、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歌曲本身具有的巨大魅力。五、加强《采韭菜》的保护、发展和传播力度彝族音乐作为一种原生态音乐丰富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体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神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音乐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现今,由于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日渐被同化。彝族民歌也正在慢慢被同化和消失中,在威宁、赫章一带的彝族音乐也在流失的行列中。在贵州,彝族和仡佬族是两个语言流失最快的民族,而语言正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音乐的重要体现,语言的失传正是这个民族音乐的失传。彝族民歌以其淳朴自然的艺术风貌、不可替代的音乐形式及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韭菜》作为彝族民歌的组成部分和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保护,在保持它特有的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力求跟上时代步伐,永葆青春、活力。
图书出版市场密切配合高校教育资源,两者形成的合作使教材的总体水平被极大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课程精选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其中名师设计一教学创新思维教材的编著者,就是对国内外设计动向极为熟悉的先锋者,他们常年行走在国内外,在领悟设计和培养人才方面,其认知和经验极为深刻和丰富,这是该系列教材水平提高的密切相关因素。就近十年的艺术类教材来看,教材书籍的开本和印刷工艺等等方面相比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籍在设计上进步较大,采用普通纸,在印刷印制上运用宋体、黑体的黑白字,且图例很少,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类教材的大多特征。而层出不穷的应用纸张和各种印刷工艺则是近几年艺术类教材出版的特点,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艺术设计专业是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约60m空白区在版心与裁切边缘被留出来。在大面积文字的页面中留出这种留白,读者的视觉效果就会既透气又舒适,这样学生在理论知识记录时就会减轻不适心理与抵触情绪,便于学生对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的记录,与中国课堂教学的“国情”相吻合,在特殊情况下这个空白区可以以版心区被“征用”,一些图例偶尔出现在正文中,从而把一点趣味性增添在空白区域。同时编著者非常关注教材内容与设计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如由彭晓辉主编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一书,是在2006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印刷出版,彼时“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刚刚闭幕,其招贴就被使用在书中图例上,著者更新速率之快可见一斑。
2采用新的印刷材料和工艺
我国加入WTO后,降低了关税,而且降低了纸张等印刷原材料价格,这样就创造便利条件使我国书籍设计使用的印刷材料和先进工艺更加丰富。体现艺术专业特色的艺术类教材属于学术书籍,其学术观念鲜明,因此在书籍的设计上,积极地应用了更多的材料和印刷工艺。而改革开放初,采用普通纸,印刷运用黑白凹凸版为我国书籍设计状况,现在的教材种纸和特种印刷工艺已经被大量使用,印刷方式也实现了相辅相成。如《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LJV印刷和圆形裁切工艺就被使用在封面设计上,封底粘贴的防伪标签运用了激光防伪技术。《图案设计》由乌红芳和赵宏斌编著,出版商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银色专色印刷就被运用在封面。
3重视图形和色彩的应用
(1)使用图形以图案或插图或图片作为图形。近几年在艺术类教材中图形元素的大量使用,不仅对版面具有装饰和协调功能,同时还使书的阅读趣味性被进一步的增加。例如《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是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排列竖线和颜色特异方法被设计者使用在底边距上。以发挥装饰和引导标题的作用,设计页眉页脚的也主要是出自这两个作用。很多教材的页眉页脚的标识形象都以文字图形化或结合图形与文字方式来表达,具有统一书籍风格的重要作用。(2)使用色彩和留白手法运用特种纸张和先进印刷技术能够从色彩上增进图片和插画的表现力,因此艺术类教材往往对彩色印刷进行大量采用,同时在书籍设计中使用色块有利于烘托书籍内容的风格气氛,对版面构成发挥协调作用。还是以《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来看一下,210mmx285mm为该书籍设计运用的单页净尺寸,在整本书的设计中把橙黄底色大量使用,其面积为185mmx265mm,从而发挥了版心和对全书色调的铺就作用。
二当代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的不足之处
1出版发行过于急功近利
一些教材为达到对书籍出版商业利润的追求,实现学术价值,在内容和设计上往往存在大尺度抄袭现象,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具有过多的汇编辑录,很少有创新实用著作。一少部分出版物还处于同一水平抄来抄去的状态。往往从原始社会岩洞“涂鸦”开始说起艺术史论,以“兔儿为记”的针铺子开始广告招贴,出版社发行教材如果具有越来越高的雷同程度,就意味着具有越严重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现象存在。有的出版商往往以经济利益的追求为目标,把几个讲师随便招集来,以摘录截取的方式完成一套教材,而在出版发行时却以专家学者的名义,在内容上具有较高的雷同度,设计工作也不尽人意。
2往往忽视印刷工艺
书籍在印刷上应充分的考虑教材类型与印刷工艺相适合,但在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应以书籍精神为指导,根据内容确定材料,为内容的表达服务。材料与内容达到相适宜,材料的优良功能就能够充分的被彰显。为书写课堂笔记提供便利也是教材书籍应当遵循的原则。然而很多艺术类教材为了使印刷效果更好,市场发行量更高,往往选用铜版纸。其实铜版纸表面光滑对书写不利,而就我国课堂理论教学来看,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合理选用纸张,对于书籍设计而言,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
3需要进一步更新书籍设计观念
充分的重视结合书籍信息和版式设计环节是提高我国艺术类高校书籍设计水平的关键。就国内书籍设计资讯方面来看,与国际接轨已经基本实现,但一些设计师还不具备正确处理国外设计思想的功夫,不能合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为己所用。另外设计师的设计审美感远远落后于国外水平,在书籍设计制作上,国外设计师极为专业,就德国人来说,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仔细研究纸张刺激视觉的程度,人眼感觉油墨的效果,字号的大小选择,就某种意义而言,这种活动近似于科学活动。相比之下中国的书籍设计师观念就较为淡薄。
三就艺术类教材书籍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结合以上几点分析的不足之处,笔者把以下几点建议提出以期能够不断改进,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1注重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出版商的急功近利不仅把我国文化产业的浮躁突出的表现出来,而且对于中国设计师的职业责任感也是很重要的考验。教材传达给读者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这一点在艺术类教材的设计上尤其表现突出。赵健书籍设计师认为,设计师承担着对社会民众审美趣味引领职责,具有培养社会民众审美水平的责任。因此,设计师应以设计为手段,为人们更好地对生活进行理解提供帮助,从而能够使人们在对待人和社会以及自然实现平等。因此说容纳于教材中的这种审美趣味应充分的发挥增进读者艺术修养的功能,甚至可能成为某项设计工程决策者未来决策拍板的积极推动力量。可见,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所发挥的社会效应极大,因此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笔者认为把培养设计师社会责任感作为重点来抓,密切关系到出版行业急功近利现象的改变。同时,在宏观调控上还需要加强,以严格的审查监督体系为手段对印刷出版业的虚假现象进行监察,从而使高校教材的出版步入健康良好的发展轨道。
2明确教材的属性和使用群体的使用习惯
利用图形和文字,把学术思想体系呈现给读者,为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上提供便利,这是书籍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所在。但由于受众群体不同、使用习惯不同,对于这些因素书籍设计师应充分的考虑,考虑面向不同群体,实现有效的传达信息,增进读者的阅读的便捷性。例如设计艺术类教材时,在选用字距和字体以及图片的位置等等因素上,应以师生教与学过程提供使用与阅读的便利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因此,书籍设计师应具备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对不同书籍使用群体进行了解,掌握他们的不同习惯。
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是实现艺术设计改革的前提,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提高教育效益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在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室的范围之内,倾听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就可以达到培养目的的。所以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来研究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近年来,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可以表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创业意识等都比较弱。其中一部分毕业生不能脚踏实地,安心工作,而是频繁跳槽,好高骛远,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而处于再就业状态。由此可见,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目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艺术设计的地位有所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绘画技巧的教学占据了教学的主要过程。在无形当中,绘画成了所有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公开课和必修课。此时,绘画技巧的传授就脱离了各个方向的特点,和专业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也体现不出专业的差异性,模糊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第二、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