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财务文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财务管理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财务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文化并且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指导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企业的核心,同时企业文化的体现需要财务管理做为一种介质。企业能否正常经营并得到高效的回报,取决于正确的准则和精神指导,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里面最关注的是它是否追求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致性,这不仅能够让企业获得很大收益,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都能够从中收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石,唯有合适的企业文化,方可更好的建立财务制度。总之财务管理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不可分开的。
(二)企业文化的实施以财务管理作为平台,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实施
企业文化能否有效实施需要决定于财务管理的好坏。因为财务管理制度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平台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它能够将企业文化有形体现出来,使得文化这一无形的内容落实到企业职能中。
三、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来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合适的财务文化、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化以及加强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建设都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一)树立强化风险的理念,创建注重风险管理和效益管理的财务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正确的指导公司的未来财务发展方向,更能够通过文化的魅力来感染更多的企业员工,能够给企业的财务人员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随着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为高效的利用自身的财务资源,来提高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企业财务应财务管理的风险应对能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使企业科学化,高速化运作,使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贯彻。
(二)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创建多元化的财务目标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只有多方面的考虑利益相关,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收入,建立起多元化的财务目标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打败自己的对手。因此企业在设立财务目标时应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自身需求,通过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多种方式去发放配置资源,体现出高效利用资源的理念。
(三)优化管理模式,有步骤地进行人本化财务管理
在企业文化重点强调的一点是要尊重其他人,这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能够不断促使人们的行为能够迎合当前财务管理的一些需求,这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未来起了一个重要的指导作用,更能推动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需采取多样化措施来实施企业的创新建设,加大对产品设计的投资力度。所谓的财务管理即资金上的管理,人本化的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资金上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环节上。领导者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正确灵活的调整投资的结构框架,制定正确的企业的资金战略。
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能有效的指导和约束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实行,出现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机构设置不科学
企业财务机构是实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机构,承担着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取得更好更大的发展,势必要对财务机构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机构,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然而在现阶段的一些企业财务部门中,却没有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机构,很多企业的财务机构都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多层次的财务管理机构,企业财务管理权利没有独立,相互交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弱,综合素质较低,财务信息的传递需要经过很多层级才能到达决策层,从而导致不能较快、较准的传递有效的财务信息,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3.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财务管理意识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只有高度重视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企业上级邻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构,企业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由财务部门兼职完成,权利存在交叉现象,职责不清,导致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达到目的,甚至出现企业财务严重混乱的现象,严重限制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4.财务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相应的监督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控的,但在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却缺少财务管理监督岗位,即使有财务管理监督部门,但其财务监管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没有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控,或者监督和管控能力不足,会造成企业资金回收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给企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好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
5.财务部门职责不清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很多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在现阶段的企业中,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部门有很多,但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不清楚,存在着有权无责、有责无权的现象,这种责权分离的情况会造成企业资金的大量流失。在企业中,当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的时候,因为各个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确,没有相应的追究制度对其进行制约,难以追究是谁的责任。总的来说,财务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会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6.财务风险涉及面广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时候需要其他企业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外部企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短缺、归还融资的风险。此外,在企业施工的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涉及面非常广。
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中,制定能够有效指导和约束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中的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规范和依据,使得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要依据国家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及核算体系,例如内部审计、财产清查、原始记录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财务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规章制度,循序渐进的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避免建筑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切实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科学设置财务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对财务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机构,才能更好、更快、更准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中,要设置相关的财务组织机构,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例如审计机构、资金成本核算机构、财务机构等等,各个机构的权利和职责要划分明确,均衡分配财务管理各部门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为顺利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有序化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3.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对于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中,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上级领导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企业内的财务管理工作,设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构,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控体系。此外,企业还要转变之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自身实际的特点,引进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财务监管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财务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财务监督管理岗位,在财务管理部门中选拔一些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担任,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了。其次,要加强财务监督和控制的力度,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监督、控制,要把责任落实到实处,对于一些资金账款可以通过法律仲裁、司法等法律形式保护资金企业应有的资金流情况,更好的维护企业项目资金来源。
5.分清各部门的职责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如果发生财务问题,要能够快速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要建立财务控制中心,实行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把责任落实到实处。
(一)企业财务被公司大股东左右
在现代股份公司里既然有众多的股东,就有大小股东的分别,而大股东利用其绝对的控制权,弃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玩弄财务管理这一“工具”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就有ST猴王和三九医药这两个典型。ST猴王,上市7年以来一直扮演着从证券市场中“拿钱”的简单角色,而拿回来的钱都交给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组建的猴王集团,据估算,与ST猴王“浑然一体”的猴王集团近年来从上市公司提款的“额度”在13亿元以上,通过猴王集团之手,猴王股份变成了提款机,并最终被“玩”死。同样,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26.5亿元净资产的96%,达到了三九医药上市实际募集资金16.7亿元的1.5倍。通过财务处理,使这些行为得到掩盖,而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小股东,乃至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企业财务被经营者左右
现代企业股权要么高度分散,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的股份制企业,要么股权高度集中,像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但不管哪种情况,似乎都患了“流行病”,即资本所有者主体地位缺失或控制乏力,从而导致经营者控制企业财务,并“充分”利用财务工具使经营者利益达到最大化。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把投资者蒙在鼓里,在2001年和2002年的头3个月里,该公司的资本开支分别达到30多亿美元和7.97亿美元,但是这些开支在阶段收入核算中没有反映出来,隐瞒开支从而虚增利润达38亿美元。法国媒体巨子———维旺迪集团企图在该公司2001年的账目上“增加”已经出手的15亿欧元股票交易额,但在这一取巧手段被法国有关财务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并下令制止后,不得不放弃了“做假帐”的阴谋。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蓝田股份是这样被经营者造出来的:1999主营业务收入年实际是2千4百多万元,虚构为18亿5千多万元,净利润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虚构为5亿1千多万元,每股收益是负的0.0049元,虚构为1.15元;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实际不到4千万元,虚构为18亿4千多万元,净利润实际是负的1千多万元,虚构为4亿3千多万元,每股收益实际为负的0.0239元,虚构为0.97元。通过财务这一灵活工具,蓝田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大肆圈得巨额资金,坑害了无数的投资者,可以说是其双手沾满了投资者的“鲜血”。诸如此类还有:桂林集琦披露的2000年中报包含虚假利润和未披露为控股子公司担保事项;ST鑫光公司未予披露存在的大量可能形成呆、坏账损失的应收款项和大量的关联方担保,在审计报告中未作说明与评价。即便在制度非常完备和先进的西方国家,这些事例也不是鲜见。总之,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经营者的控制之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股东的利益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三)企业财务被国有股的者所左右
国有股一般是通过委托人经营的,而人通过控制企业财务来达到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琼民源”的原任董事长马玉和伙同公司聘用会计班文昭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通过财务“运作”,在公开披露的1996年年度报告中虚构收入和虚增资本公积共计10余亿元,从而达到操纵其股票涨跌并获取私利的目的。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像“琼民源”把国有企业当成最后的晚餐,一下子把企业搞跨的还不多,更多的是讲究策略的,让国有企业资产细水长流,使大量国有资产神不知鬼不觉的流向个人腰包。
总之,企业财务不管为谁控制,财务管理都已异化,而且已经系统化,这可从ST黎明造假案例中略见一斑:首先,公司的造假系统工程从年初开始启动,造假项目在年初就有了准备,然后再一一推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其次,财务造假系统工程的手续齐全,如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一应俱全;第三,造假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覆盖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第四,公司对于会计核算,以假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规范的核算程序,认真进行核算,假帐真算,一丝不苟;第五,造假系统工程突出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取得显著“成效”。
二、企业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一)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围绕企业财产权出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别,亦即企业财产权主体分化出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财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分权和剩余索取权等,其中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所派生的,经营权与处分权是使用权所派生的,因此,产权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产权主体分化之后,所有者掌握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掌握使用权,包括经营权与处分权等,其实质是二者对企业财产权的分割。当然,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必然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分离,董事长仍然可以兼任总经理,特别在中小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多为一个人。但随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经理阶层的逐步形成,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分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家族型企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也不断出现分化。
(二)不同产权主体对企业财务的不同要求
一旦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化,并且确立了各自对产权分割的内容,各自经营的目标也会出现分化,从而对企业财务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所有者,掌握着企业产权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必然要在财务上体现其对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要求。依据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所有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企业剩余,即要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依据经营权和处分权,经营者在财务上要求获得最大的经营和操纵能力,并使经营者的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不同的产权主体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
(三)财务异化是产权主体分化的结果
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以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和内容等方面产生分化。在实际经营中,由于无视这种财务分化,要么忽视所有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经营者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障;要么忽视经营者在财务上的要求,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为所有者或少数大股东控制,使得小股东和经营者的权益在财务上得不到保证。而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导致企业财务的异化。
三、企业财务异化的对策
(一)确认产权主体的经济理性
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产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董事会)结构;第二层次是法人财产权(董事会)与和公司经营权(经营者)结构。在这两个层次中产生三个主体,即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一般条件下,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出资人,因此董事会与出资人都归为所有者,所以产权主体一般只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别。但在国有股的经营中,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不构成对国有股的占有,因此董事长与董事会成员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所以就有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分别。
出资人、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出资人与董事会之间是委托-关系,而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又是委托-关系,但三者又各自形成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都具有经济理性,有各自的经济目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认识与处理这三者的经济理性和经济目标时往往顾此失彼,这实际是对部分产权主体地位的否定,因而是对产权主体分化的现实的歪曲。由于不能明确这三者的经济利益边界,往往导致产权主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侵蚀,财务异化也就不可避免。因此确认各主体的经济理性和各自的经济目标,从而肯定其经济利益的所在是避免财务管理异化的关键。
(二)寻求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
1.所有者利益的调整。在传统条件下,所有者利益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完全体现于所有者利益。而随产权主体的分化,根据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其利益也必然被分割。继续强调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不可侵犯是无视其它主体的利益,甚至是对其它主体利益的侵犯,其结果是所有者本身的利益也变得不可靠。因此,所有者利益的调整是对产权分割现实的认可。
2.企业家利益的实现。企业家利益是企业家精神在价值上的实现,企业家精神则通过对其经营权和处分权的行使而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家利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分化的内在要求。
3.人利益的规范。现代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等,都可能是人。人和委托人(所有者)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博弈关系,因此解决人利益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规范,才能确保各种主体之间保持合理的利益边界。
(三)建立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关系
由于产权主体出现分化,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分野,并出现相应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但这两种财务活动又统一于企业整体财务活动。如果产权主体之间发生权力失衡,财务管理活动就会发生偏差,最终出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形成相克关系,并出现异化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其次要强化财务管理的外部校正机制、特别是财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共生。
[参考文献]
[1]干胜道。所有者财务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3]于长春。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J/OL].中华会计网校
[4]胡霞。出资者财务浅论[J].财会月刊,1999,(7)。
[5]李芳芳,彭岚。出资者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比较分析
一、企业现金构成项目发生了变化
传统环境下,现金主要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这些现金的表现形态实际上是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货币电子化已成为一个潮流。这一潮流对现金构成项目带来的最显著影响是货币现钞的使用将逐渐减少。此外,在途货币资金的形成与资金划转速度有关,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反映不及时、交易处理速度过慢等原因造成的。然而,电子商务带来电子资金转账(EFT)、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国内自动票据清算的结算系统(ACH)和电汇系统,还构建起全球银行间金融传递网(SWIFT、)和全球银行间清算传递网(CHIPS),更准确、迅速地实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金划转。因此,随着电子商务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在途货币资金在企业现金项目的构成中的比重将大大降低,并逐步退出现金管理的范围。
二、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发生了变化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可以通过其持有成本决定。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戚本包括机会戚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现金管理戚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带来的货币电子化趋势。货币电子化实现之后,现钞这一现金构成的重要部分将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将无须为现钞的保管及安全保障而发生资源的税费。因此,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后,管理成本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企业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将更多地考虑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因素。
三、现金收支管理策略发生了变化
一般而言,企业为提高其现金使用效率会从现金的收款和付款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前收款,如通过集中银行制度及锁箱制度来加速收款;另一方面,是利用一切可能推迟款项的支付,如除购、使用支票形式而非货币进行结算以推迟付款等。传统环境下,这些方法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增强,而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1.电子付款方式将大大减少企业对现金浮游的利用与管理。现金浮游量的存在是因为现金在付款企业与收款企业之间的划转需要一定时间。这段时间的存在是由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联系的低效率引起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能够完成资金划拨信息的实时、高效传输,消除了现金浮桥的适用环境和条件。此外,随着电子付款方式日益普及,即在假设收款企业不必再迫于客观环境和条件而不得不接受票据为惟一可选择的付款方式的情况下,势必会要求采用更为直接、快捷的电子付款方式。因此,企业试图推迟支付以利用浮游的余地会变得更小,现金浮游量这一传统环境下提高现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将失去其作用。
2.从收款的角度看,电子付款方式的普及对企业是利大于弊。比如,传统收款策略下所采取的集中银行制度一般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具体做法是,除总部银行之外,按需要在各地设立多个收款中心,客户企业将支票直接交给最临近的各收款中心,由各收款中心再将款项汇往总部银行。集中银行制度能够加速款项的收回,但常常导致较高的现金交易费用,如收款中心设立费用、银行服务费用、补偿性余额的机会成本等。又如,锁箱系统是指企业在各地租借专用信箱,再委托当地银行收款的方法。锁箱系统免去了企业收取支票、内部处理及支票送存银行的手续,较之集中银行制度更加缩短了收款时间。但是,该方法同样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收款领域使用电子付款方式,将避免传统现金管理方法的高额费用,大大加速现金的回流速度,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四、优化企业短期融资和短期投资
财务管理中,面对现金收入减少、季节性现金支出以及临时性现金短缺,可能需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现金或将有价证券变现;也有可能暂时产生大量现金收入,可用于归还贷款本息或进行短期投资。在传统现金管理中,由于各种资金信息的传递味及时,所发生的现金余缺较为突然,而且现金余缺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的不确定性,还会导致资金的闲置浪费或者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而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现金管理,优化短期资金的运筹,降低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益。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获得其所需要的实时、详尽的信息服务。实时性表现在企业可随时上网向银行查询并下载某时点的收款信息、付款信息及余额信息等。详尽性表现在大银行能向公司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存款信息FEDI可提供“余额报告”服务。企业通过查询“余额报告”,不仅可得到其银行分类账余额的信息,还可获取准确的可支用余额信息。因为,只有可支用余额才真正代表企业已获得的价值或可用于支付的价值,所以这一信息对企业现金流动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总之,电子商务带来的FEDI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能使公司实时、准确地确定现金多余或短缺的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恰当地安排借款,避免因提前、超期、超额借款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准确地安排短期投资的方式、时间、数量,提高现金使用效益。
五、实行零现金余额管理
一、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因素
(1)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后勤物业管理目标的大方向一定要和文化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紧密同经营业务和业务服务联系起来,并能够通过工作的开展创造出实际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企业的后勤物业财务管理要根据企业整体目标来确立目标。
(2)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收入来源渠道是为业主提供委托服务和标准服务而获取的服务费和管理费,或是通过开展多种经营而获取的其他收入。从实际情况来看,后勤物业如果仅仅依靠管理服务费难以维持生存和发展,所以开拓多种经营渠道成了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常经营中对费用支出的监督管理,按制定好的开支原则对各项成本费用实施控制则是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二、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制度缺乏规范性。由于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资产,总体上属于轻资产公司,所以文化企业的资产往往比较零散,数量繁多且单个资产金额较小,这也增加了作为文化企业资产保管部门――后勤物业的资产管理难度。后勤物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会计制度还不够不规范,具体表现为现金、物资、应收账款等管理不善。首先,现金不足或过渡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现金调配不合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次,后勤物业物资管理不善存在浪费和丢失的现象,且物资管理问题不能落实到责任人也不能及时地予以解决,企业的财产物资遭受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款项不能及时地收回,甚至出现坏账、呆账的情况,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2)文化企业后勤物业产权关系和管理职责不清晰。目前,文化企业产权关系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理顺,产权关系不明及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后勤物业管理上出现混乱。从文化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完善的财务制度会使企业难以和市场经济融合,逐渐失去应有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已经逐步细化,企业内部明确岗位权责已成为管理上的基础要求,如果企业不能建设一个奖罚分明的财务管理机构,则很难保障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效力的发挥。
(3)拨款存在困难。一些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虽然已经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但融资困难及资金短缺等问题依旧存在,部分文化企业对后勤物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拨款困难,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没有涉及后勤物业管理部门,政府也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扶持机构,这使得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长期处在被忽视的状态,资金周转困难且资产负债率也不断地升高。
(4)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很多的文化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这些企业想要获取贷款比大型企业更加困难,企业过分的关注短期利益并抱有投机心理,使得投资风险加剧。此外,信息方面获取不全面也影响了对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盲目的投资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后勤物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5)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不明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首先,取决于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文化后勤物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文化后勤物业实体采用的企业运作模式并伴以市场机制,关注经营运作中的各类经济指标,最终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尚不够明确,既没有突出对文化企业的服务目标,也没有强调盈利性。
(6)急需提高文化企业后勤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基础组成。但当前文化企业由于会计核算尚不够健全,所以会计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不能与服务对象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三、提高文化企业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文化企业后勤物业只有建立起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后勤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在资金使用上合理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把握好最佳现金库存量,确保资金收益率的提升。财产物质管理方面要建立起采购、入库、领用、盘点相关流程,落实财产物资保管责任,出现盘盈及盘亏问题要及时地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要定期开展账款催收清理工作,避免因清理不及时造成坏账、呆账的出现。
(2)明确后勤物业产权关系及管理职责。后勤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特别是要明确相关资产的所有权,以防止日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问题。此外,要明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管理权责,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实行问责制,责任要落实到人并且与奖罚挂钩,对于做得好的工作要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工作也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后,在权责清晰,奖罚分明的环境下,逐渐形成高效且工作具有独立性的财务管理机构。
(3)提高对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重视程度。文化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提升对后勤物业管理重视程度,在制度及资金上都要给予其一定的关注度。后勤物业管理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运营效率,创造出可观的收益,为自身发展提供可用留存资金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4)加强对于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监督和审计。针对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审计制度不严问题,文化企业财务工作中要加强对资金管理效果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所以,文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成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构成主体,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资源状况,配备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力求全面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此外,后勤物业管理还要将企业预算审计和外部社会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为企业对各类预算指标实际执行情况的全面验证,而外部审计则是企业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财务相关报表、账目、凭证等信息的全面清查。
(5)明确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服务。文化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后勤物业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保障后勤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此外,文化企业后勤物业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其财务管理方向要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统筹资金使用,严控费用支出,保持平衡收支,创造经济效益,为文化企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后勤物业财务管理目标不能仅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发展,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埋下隐患。
二、优化化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化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化工企业应该强化财务基础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建立完善的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通过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才能够推动化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促进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保证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化工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流程和经营管理的始终。化工企业在构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促进财务内控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加强化工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监督、协调和制约作用,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效率提升。另外,应该提高化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制约科学的、适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有效地对企业业务职能和经营管理提高约束作用。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实现化工企业内控制度的活力和适用性。
(二)优化化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化工企业在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化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和企业的财务制度等,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的权利与责任的明确划分,解决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力的配置问题,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化工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中,应该重视加强内部管理流程的完善。通过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培训,促进化工企业员工明确岗位权限和责任,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企业应该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各个职能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提高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力度,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化工企业只有通过对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才能促进化工企业外部环境的适用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能够保证化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在稳定、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三)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财务内控完善化工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记账、算账、报账及查账等环节的效率,能够改善部分人脑难以高效完成的会计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作业,提高会计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的速度,提高化工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因此,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过程中,应该通过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内部控制流程的改善,促进化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首先,加强化工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受到来自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硬件水平、人为因素、技术水平的影响,存在严重的风险和危机。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的人、硬件、软件和制度环境的控制,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能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有效运行。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内部控制包括了网络安全控制、数据和操作流程控制以及组织和电算化制度控制等。其次,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应用控制,对化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应用控制是为了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失误,提高财务信息处理加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金融行业文化特点决定财务公司“服务、稳健、诚信、创新”的特点金融机构是经营金融资产的特殊行业。因此,要求金融企业具备管控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实现稳健、高效、安全的运转。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服务已成为金融企业用以争取客户的手段之一。因而,近年来金融企业纷纷在服务的提升上投入大量资源。同时,诚信经营体现金融企业的对外承诺,也是吸引客户的必要条件。
1.3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关系企业战略的实施必然推动企业文化良性循环发展,而企业文化是调动全体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保证。因此,财务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确定了企业使命、企业定位、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1.4领导者对于公司企业文化具有引领作用企业文化的内容、管理方法与领导者的管理风格有着密切关系。成功的文化改变背后的最强大的推动因素往往也是企业最高层的领导者,如通用电气公司韦尔奇和苹果公司乔布斯等。
1.5员工的文化对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态度和期望,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若能与组织文化相适应,就会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反之,形成各自的亚文化,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稀释或冲击。新员工数量较多的企业,更加需要企业文化发挥导向功能。
2.财务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基于问卷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公司核心文化体系、经营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员工素质、沟通、激励等方面内容,向全体员工发放,收回96%。问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企业文化现状,结合企业文化相关理论、集团企业文化和公司实际情况,下面重点阐述财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2.1企业文化体系已初步提炼,并得到员工的认可
2.1.1确定了核心文化体系,并得到员工认可。目前财务公司提出的发展愿景——建设国内一流财务公司,核心价值观——诚信、服务、创新、稳健,绝大多数员工完全认同。近期,财务公司将按照新版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进一步提炼和完善。
2.1.2统一了企业形象,提升了公司整体形象。公司统一VI标识系统,建立员工行为规范,统一员工着装;印刷制作公司简介宣传材料和封套;顺利完成公司外网建设并成功上线;通过物质文化建设提升了公司整体形象和风貌,企业凝聚力得到增强。
2.1.3以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志愿者公益活动、植树活动、文体活动、参观活动、普法一百天、慰问患病员工、员工风采展示、公司宣传栏和电影音乐放映等活动。员工认为公司还需增加以下活动:教育培训(61%)、外出参观考察(51%)、文体活动(39%)等。
2.1.4引进了优秀的金融人才,员工综合素质较高。员工中7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平均年龄36岁,大部分有金融或财务从业背景。在问卷调查中,员工认为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优秀的人才(65%)。74%的人认为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能适应未来公司发展。
2.2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被调查者认为制约公司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开发强度不足占63%,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占63%。在创新精神和观念转变方面急需提高和改善。结合问卷结果,员工认为公司现在急需改变的就是转变思想,通过改革创新,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提高管理水平,向“建设国内一流财务公司”的目标不断迈进。
2.2.2企业文化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43%的员工认为在公司实现自身价值是满意的,51%认为一般。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研究发现: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激情×工作能力。如果没有了工作激情就没有自我价值实现感。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2.3企业文化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在减弱,激励机制还需完善。主要体现在员工比较看重物质层面的激励,精神激励起到的作用被忽视或不足。员工更看重个人发展和待遇问题,公司的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对于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您最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55%的人认为是“人才的评定、培养和选拔”。您在工作中更为关注什么,41%是“个人能力的提高”。如何能更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士气,“薪酬合理”占84%。
2.2.4公司与员工的沟通还不够充分。43%员工认为“不很清楚”公司日常发生的大事。51%认为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受重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公司与员工沟通机制不畅,或有沟通的渠道但效果并不理想;员工对于公司决策机制不了解,认为反馈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或部分采纳。因此,公司在做出决策后,还应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
2.2.5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47%的员工认为健全,45%认为一般。以职位为维度分析后得出:中层干部选择一般的比例要远高于普通员工。中层干部是各部门的管理者,意见更具参考性。可见,公司的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3.构建一流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3.1进一步提炼核心文化体系,用人文关怀提高凝聚力企业文化体系可以从理念体系、组织体系等方面来构建。第一,提炼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即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刚要》和《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基本载体。能够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于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不同的员工也能产生同化作用。第二,构建企业文化组织体系,可从职责定位和运行机制两方面理解。职责定位要确定决策者、职能管理者、执行者;运行机制指决策如何作出、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跨部门协调的运行机制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3.2注重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为创建优秀企业文化提供组织保证第一,加强薪酬绩效体系建设。建立基于岗位、绩效、能力的薪酬体系,体现岗位价值、岗位业绩,薪酬水平要体现绩效考核成绩,引入竞争、体现公平。建立符合公司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方式,充分应用考核结果,使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培训、职位晋升挂钩。第二,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围绕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员工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提高员工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为不同岗位的员工建立不同的职业通道,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建立内部轮岗机制,通过部门内、部门间的岗位轮换,丰富员工工作经验,着力培养全面的人才。实施内部竞岗机制,创造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3.3培养创新文化,使企业更加充满活力第一,从战略的高度树立创新的观念。鼓励在经营理念、运行机制、制度环境、业务流程、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创新,从战略高度认识创新,定位创新。第二,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公司创新精神,使创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保持一致。要为创新提供有利的内外环境,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来促进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塑造学习型文化。不仅要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建立共同愿景、系统思考的修炼,还要在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激励机制上面倡导学习型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63
财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能体现民族特色、增进财务活力、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其构建发展与企业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性质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基于财务文化的重要性,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财务文化便成为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
1企业构建和谐财务文化的重要意义
构建企业和谐的财务文化对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目标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务动力;二是通过隐性的约束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财务行为规范;三是通过内部财务环境的优化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财务目标的选择取决于财务价值观,企业财务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当明确价值观念,并以此对企业整体的、长远的财务目标进行导向。和谐的财务文化之下,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企业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因此企业财务文化的和谐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财务文化的建设和深入,不仅是企业财务文化制度的完善,更从理念上影响企业各部门各员工的财务观念和行为。
2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财务文化
21保持财务文化建设与财务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财务发展将以财务准则体系的完善为主线,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财务目标,就是要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形成一个共识,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发挥出潜在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样手段和有力措施,组织各类财务机构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法规、科学管理、现代科技、岗位业务、职业道德以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并将这些一般知识通过财务人员的消化、体会、内省而升华、转化为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业务素质高、讲诚信、能独立完成工作、进行道德自律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保持个人目标与财务目标高度一致,缔结一个团结同心、真诚合作、和谐默契的企业团队,促进财务事业和财务文化的蓬勃发展,是这一目标的最终体现和完成。
22要注重培养财务价值观的形成
财务价值观是广大财务人员长期在商品生产、流通、货币资金管理、行业服务中实践形成的,它是财会人员的行为准则、文化素质、个人才能与群体智慧的结晶。要培养和形成财务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从财务主体出发,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以及共同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优秀道德行为规范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增强财务机构的工作活力,就要注重汇集财务人员的意志和意识,反映形势的需要和需求,提炼共同的信念和观念,传播进步的理想和思想,并把自己的愿望和情绪介绍和传递给机构的其他成员,影响他们的思想倾向,从而使整个财务机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健康地运转。
23全面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
不论是企业的管理活动或是有关的业务工作安排,都要时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保障其权益和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利用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功效,使员工在合理、惬意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提高创新意识和财务人员的创新能力,不断追寻创新点,并转化为有效的成果。鼓励积极创新,集思广益,员工的异议要及时解决并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发生。针对提出的合理意见要积极采纳,其中无法采纳的应及时反馈并说明原因。塑造典型模范,发挥正面效应,以供员工向优秀先进看齐,实现员工的不断成长。企业财务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和加强以人为本思想的宣传和财务文化精神的深化,开拓创新,形成合作互利的财务团队,让企业内外处处以人为本。
24汲取企业文化精髓,丰富财务文化的内涵
财务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达到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人员与企业各个部门联系最为密切,受整个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最为突出。在企业中,财务人员随着企业文化的不同,不断调整自己判断事务的方式,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引导财务人员以国家利益为重,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每一笔业务和每一项工作。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要让消费者通过媒体了解企业,并通过媒体或者市场的反映、回馈的信息而改进企业的不足。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捷地传递大量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分析这些信息的手段,如果再单纯地提供综合性信息,将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和决策。因此,通过财务文化建设,使财务工作着重提供多种属性的报告:既包括最底层的原始数据,也包括高浓缩的综合信息;既包括定量信息,也包括定性信息;既包括历史信息,也包括预测信息等,使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好地反映出相关性的特征,更好地为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准确、快速、真实的信息。企业文化产生的持久而有效的影响力,必将为财务人员高效地做好财务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25要敢于并乐于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内部有着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会对企业财务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或是随即抽查。而外部也有财务事务所、行间监管机构以及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这些内外部的监管部门作为利益相关者或是维护相关者利益的部门,是以人为本企业财务文化的有机构成。企业在接受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应当主动配合,虚心接受批评改正,积极改进发现的问题。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也提{了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声誉形象,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26职业道德建设精细化
诚信是财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品质,表达了财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财务人员应坚持以诚信自律为主线的职业道德建设,构筑财务诚信长城;同时要加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形成财务群体共同价值观,我们可以把价值观理解为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要加强财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可针对财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自律水平,完善监管机制,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财务队伍中建立有效自律决策机制、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惩罚方式和手段等,强化自律、监管职能和职业道德培训。第二,完善业绩考核机制,提高财务人员适应能力。一方面,正确处理国库部门、营业部门与事后监督中心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业务差错,认真分析差错类型,测算业务量与差错的合理比例,减轻一线财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人事、内审、监察部门的积极配合,使管理工作更具有客观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将报酬与劳动成果相结合,使风险与待遇相对称,对财务工作全年无差错、无事故发生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第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系统内部分工协作制度及健全的审批手续、财务核算程序和民主理财制度。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尤其要加强外部财务监督,避免内部财务监督独立性不足的缺点。
27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应当及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重新定位,对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工作的内容进行扩充。受财务工作变动影响的其他部门职责也应当随财务职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企业财务制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并外延。以明确的规章保障财务人员和其他部门员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并且有利于相关责任划分、避免矛盾的产生,促进企业财务文化的和谐。
3结论
企业和谐财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走节约型经济发展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需要一代又一代“财务人”去不断探索和努力。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每个“财务人”都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夏明,杨春甫财务文化与财务文化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2]徐国君,王海兵论科学的人本财务观[J].财务之友,2008(8)上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风行,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也使得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探索如何提高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科学地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松散——尤其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等许多问题的情况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例如,对产品订购的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是多少,显示出哪些产品库存已降至最低储备量需要及时订购补充。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四)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五)组织互连系统
组织互连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本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各个环节,以支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它不是—个单一的IT系统,而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不但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它是以完全不
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例如并行的工作流程、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扁平控制模式等),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位、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改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核心企业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当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联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外部,通过外联网或互联网,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组织建立起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资本市场、采购市场、销售市场的动态,做出及时的反映。这种协同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多变的市场环境。
【论文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手段问题建议
一、财务预算的理论概述
企业通过财务预算进行管理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财务目标控制方法,同时,还是进行财务控制时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驾驭市场,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必须通过灵活、快捷、准确的财务预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财务预算的提出,无疑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途径。
1、财务预算的内涵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由企业的高层以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决策和经营的目标规划财务数据以及责任约束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模型和公式,结合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围绕着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的预算。
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经济活动是现代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且建立在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进而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各项资金的取得和投入、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财务活动制定的计划,是一种确保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有效管理机制。一个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使企业有效的回避各种财务活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
2、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正如上所说,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全面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尤其是近期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理而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与每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1)良好的财务预算有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支付风险,而财务预算一般在编制时,都会充分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未来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编制准确而合理的预算计划来安排好资金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充分规避未来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2)财务预算是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可以实现的良好保障。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出来的,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预期性管理理念。因此财务预算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没有企业战略作为基础编制出的财务预算,只能称之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并不能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3)财务预算亦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桥梁。由于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以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为前提的,所以一份准确的财务预算可以将市场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求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可以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3、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
(1)日常经营活动的预算。主要指对企业集团及其经营性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经行全面的预算,包括经营活动的预算、投资活动的预算和筹资活动预算。具体而言,在经营活动预算中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预算、主营业务成本预算、应收、应付账款预算和期间费用的预算等;投资预算主要是指对企业及其经营性子公司的投资活动编制预算,包括投资的收益预算、投资的成本预算和风险的预算等,具体又可以分为投资短期预算和长期投资预算,对内投资预算和对外投资预算;筹资活动预算主要是是指在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预算。
(2)财务状况预算和经营状况预算。众所周知,企业财务状况预算和经营状况预算也就是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和利润表预算,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和企业预算期的经营利润和费用编制预算。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数为基点,在充分考虑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的相关数据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数的影响后,采用会计核算中常用到的平衡法加以增减后计算求得,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也是类似的,两者在编制时,无论是在编制内容,还是数据应用上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3)现金流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是通过以上编制的两种预算内容,大体估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及筹资等日常活动的资金结构、流向及规模等,进而分别就各项活动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的净流量做出详细的预算,为企业实现下一步的各项经营目标提供资金上的充分保证。一般而言,在一个企业的整个财务预算中,应该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因为现金流是最能充分体现企业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数据指标,是企业可以持续、健康经营的保证,同时现金流也是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的最大资本。
二、目前国内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为众多企业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定了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财务人员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
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对财务预算到底应该如何去运作、如何安排和实施自己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比较清楚的认识,在现阶段,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能得到有关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了一系列看似十分严格的,和本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性文件。而事实上,每个企业都不应该只把财务预算作为自身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企业制度上的空白,而是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一步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的辅助手段。我们应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企业是不是制定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而是在于财务预算管理在该企业中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和落实。
2、企业普遍没有一个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
在许多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部分企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兼任,而部分企业甚至由计划部门来担当这个职责。由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上的保障,导致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企业内部又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另外,没有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也是现阶段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十分简单,使财务预算这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变得有名无实,也使企业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严格规范,从而影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无法有效的运行,甚至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很多企业不注重预算的实际效用
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不良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各种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效绩评价的关系、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分配的关系等。
4、许多企业认为财务预算管理纯属财务行为
财务预算是在财务部门制定的年度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得来的,这使得很多人认为预算仅仅是一种财务行为,所以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全面负责制定和控制。而事实上,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计划性逐步在加强,全面的财务预算早已发展成为集业务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投资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仅仅是为各部门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和分析。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全面的管理行为,应该由公司高层进行组织和指挥,而业务、投资、筹资、管理等具体部门才是财务预算的执行主体。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将财务预算视为是财务部门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
三、关于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1、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预算管理更多的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管理和约束,所以其目标应该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没有长远发展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只能算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会使企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和战略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着预算的重点,也决定着预算目标应当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首先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长短期目标,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2、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预算可以得到准确执行的条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参与预算制定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依据。在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时,首先根据财政部为企业制定的《指导意见》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业务流程、预算指标等;然后,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控、评价和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使整个财务预算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财务预算机制的有效运行。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细化各种财务预算的科目
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但不同程度的基础管理工作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作用和最终的收获是十分迥异的。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一般是各项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而每一项业务预算要求各种业务的开展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也必须科学。因此,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从生产、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当细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和项目,进一步明晰各种人员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可以采取措施,进行一种动态的监督,以减少预算编制的盲目性,使财务预算的编制更加真实、合理。
【参考文献】
[1]谭宪才、王文元: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时代财会,2002(11).
二、文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文化企业轻资产性
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经济产业,重视创意,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是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虚拟产品,或者是有一定实物形态的产品如书籍。因此文化产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往往不具有例如机器,厂房这样的大型固定资产,“人脑+电脑”构成了文化产业初期资产的重要部分,通过开发获得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知识产权等构成文化企业的初期资产。
(二)文化企业成本核算多样性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该产业又与一般事物劳务企业具有很大不同,成本核算可参考范式较少,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文化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占了很大的比重。文化企业引入柔性财务制度,有利于从文化企业运营全过程的综合视角出发,将实物成本和以人力成本为主的无形成本结合起来,提出创新性成本分析模式。
(三)文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难度大
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首先文化企业具有受环境变化影响大,文化产品是用于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品,涉及意识领域,受到国家政策约束,遭受政策风险较大。其次“轻资产”的特性导致文化企业的融资风险大。最后文化产品有较强的时域性,消费者心理难以把握,大众文化产品的寿命短,易过时,盈利周期短。
三、我国文化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文化企业在对财务管理职能的认识上有不同程度的偏差。观念仍停留在保证账务处理正确,节约企业成本,规避税收风险的上。我国的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多为民营企业,其中,家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企业模式下,财务管理具有随意性大,财务人员素质低,管理模式粗放,财务控制能力缺乏的特点。
(二)融资能力弱
文化企业在进行融资上受到很大限制,一方面是市场对文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认识不够透彻,财政投入和经营者的原始投资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支撑,资金来源有限,与文化产业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特点不相适应,这导致外资和民间资本想要进入文化企业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文化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冲击,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其贷款信心不足。
(三)专业人才短缺
文化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而具备高素质的知识型财务人才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文化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一是财务人员的自我觉悟不够,观念局限于把自己的账务处理好,完成企业的要求的财务指标而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二是文化事业单位纵向职能型的组织形式不利于部门间的沟通,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交流不足,联系不够紧密,获得信息有限。财务人员全面发展的能力受到制约,综合处理事物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文化企业的特殊性,管理者往往来自文科教育背景,管理具有偏感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四、构建柔性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文化企业要尽快制定出台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性方针,明确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实行权责分明、职务与业务相分离的工作岗位体系。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培养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对企业内经营预算、财务会计、内部审计核算等方面的财务事务有较强的认识。其次加强内部监管,对所有的会计凭证、财会资料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档案,完善简化审批报销流程,对重要业务要实行多人签批,对大额财务事项要进行重点审核,防止出现内部财务信息不完整、资金未入账现象。最后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使用负面清单原则,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并减少灰色地带。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文化企业要加强与其它产业的联系,统筹国内外市场,最大限度开发出文化产品的潜在价值,并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文化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撑,增强文化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此外,文化企业应当创新资本的利用方式,例如可以参考美国进行无形资产的证券化。可以将文化企业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Y产进行组合,按照各自的风险比例比例折算风险准备金后,打包成证券在市场流通,为企业带来资金。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