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学实验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4 15:13: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实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学实验

篇(1)

蚌埠医学院检验系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1.2方法

1.2.1精选实验项目

为体现实验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精选了3个临床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分别是:肺部感染、慢性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检测指标涉及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多门课程内容,体现出临床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能为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1.2.2课时安排与分组

综合实验课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结束、学生实习前进行,教学计划为24个学时,每个实验8个学时,分两次授课完成。学生8人为一小组,独立完成分析病例、开展实验、得出结论等工作。

2综合实验的实施

2.1病例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讨论该病例应进行哪些实验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支持与排除该诊断的实验项目有哪些等。

2.2小组间交流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以PPT汇报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提出问题,补充不足之处,最后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得出此患者应该进行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2.3实验项目的开展

由于确诊某种疾病所需的检测项目众多,加之实验条件限制,这些实验不能一一完成,因此采用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由学生亲自完成,不易开展的实验则直接给出实验结果的方法。选取代表性实验时,应选取那些临床经常进行、操作易出错、能锻炼学生操作基本功的实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个检测项目,操作中大家互相协作、相互监督,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实验,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2.4实验结果的讨论

仍然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讨论各组完成的实验结果,结果不同时,回忆实验操作,找出问题。这样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对实验过程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2.5综合实验的评分

综合实验成绩评定分为小组间评价、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3个部分,分别占总分的40%、20%、40%。

3综合实验的效果

通过对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去医院实习之前开设综合实验教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能够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完成所给的实验项目,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普遍认为,综合实验课将几年来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信心。我们对实习返校的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认为增加医学检验综合实验非常有必要的占86%,认为综合实验对临床实习检验工作帮助非常大的占95%。座谈会上,学生一致认为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很有必要、很有帮助。另外,从多家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显示,带教教师普遍认为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篇(2)

1.1对象在本校2009年9月选修了预防医学的7个班级中采用抓阄的方法,随机抽取五年制中医临床专业的2个本科班,共253人。其中99人一班为教学改革组,采用“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另154人一班为传统教学组,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以理论讲解为主。

1.2教学内容两组使用教材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统计学》第1版,对照组只讲理论,实验组在理论课讲述的基础上,抽取8节统计软件实验课,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1.3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1.3.1预防医学课程结束时,选用客观的题目(包括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1.3.2采用统一的学生自评医学统计学学习效果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每节课对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对统计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四个方面。结果见表2。

1.4资料收集与资料处理全部问卷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有效回收率96.83%。问卷回收后经过检查与核实,进行编码并录入电脑,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理论成绩两个班级的理论课成绩,教学改革组高于传统教学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2自评效果学生自评学习效果调查表的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兴趣、课后能否独立选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将来利用统计软件设计课题等问题,实验组的优势要高于对照组,并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每节课的理解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篇(3)

为了保证学生达到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在对行业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四大技能,即动物基础医学技能、动物预防医学技能、动物临床医学技能、动物检疫检疫技能。据此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了50项学生必须掌握的系列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构建能体现相关的系列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验项目23个,实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与行业性,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设置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式的实验项目训练体系,成为体现动物医学行业要求的系列实验,涵盖动物解剖技术、病料的取材与送检技术、动物给药技术、动物病理剖解技术、流行病诊断检疫技术、外科技术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实验项目体系,并明确每一个实验项目的考核与实验技能的掌握要求。

1.基础性实验为验证性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为主,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技能训练,旨在加深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如《病料的取材和送检》实验中,强调剖检前检查、取材时间、器械的消毒、病料采取、病料的保存、病料的运送等手把手的规范化训练,为后续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注意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病原菌分离及其疫苗制备技术》实验,此实验中包含病料的采取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疫苗的制备技术等多种综合技能,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先提出实验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提交实际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利用从基础性实验中学到的实验操作技术(病料的取材)去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综合疫苗(灭活苗)制备技术,在临床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应用性实验其实验内容侧重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如《中毒犬的急救》、《宠物口炎的诊断与治疗》、《宠物食道阻塞的救治》、《伪狂犬病的诊治》、《动物胃肠炎的治疗》等常见、多发的疾病,此层次实验围绕临床门诊开展,通过开放式实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

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验教学模式

实施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究式、开放式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实验内容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研讨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性学习。

1.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推行“教师示范、学生过关”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如《动物的给药方法》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示范药品的开启、注射器的使用、药物的吸取、不同的注射要点、动物的保定等操作技能,实际动手模仿、掌握,充分培养学生规范、有效的实践动手能力。

2.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采用“自主设计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教师只对实验目标和实验所用技术种类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条件和实验路线的摸索设计,最终达到实验目标,递交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的实施过程,学会了将从基础性实验中所学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实验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互相促进,使学生更能理解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实验技术的关键点。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设计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了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过渡。

3.应用性实验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法,在门诊及临床实践中,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以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的实验评价体系

篇(4)

二、师资力量配备与管理

实验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工作精神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实践为主、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强化教师队伍的服务意识。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实验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人员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不变,将实验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科学、严谨的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需求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保证实验的顺利有序进行。第二,要鼓励实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结合当代实践要求,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进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实验人员提高自身的水平与知识,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实验人员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引进先进的仪器与技术,拓宽自己的见识与能力。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实验的质量与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才能将改革与创新应用于实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先进人才。第三,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体制与管理保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政策引领,实验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求实验管理人员制定健全完善、与时俱进的实验发展规划与政策,保障实验人员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保障实验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实践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改革

如何根据现有的实验内容,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一直是各高校历来探讨的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第一要有章可循。认真贯彻执行全面、精心安排的基础性试验,打好学生的实验基础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性、综合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第二要有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好关,实验技术人员要认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药品、仪器等教学辅助材料,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力,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积极的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要设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实验,严格进行规范操作,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手段,触类旁通地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工作态度,可以辩证地认识事物,在将来能够独立创新,用理性的头脑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就没有长远的稳定发展。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含了教学工作人员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对上课学生的管理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实验室的硬件配备也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才能与时展的大环境相适应,才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实验室的水平,进而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而实验室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只有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障实验室的良性运行,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通过参照国外的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国内先进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寻找自身不足,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总结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符合本校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室管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高效有序进行。

篇(5)

第一,由于分科的细致全面,导致各个实验室的建筑面积较小,场地紧缺,进而让实验人数缩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与工作效率,同时阻碍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横向联系,让教与学很容易产生学科之间的脱节。

第二,由于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上学生实验分组人数众多,让教学设备使用率低,进而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

第三,由于实验管理人员人数较少,力量分散,因此对设备难以统筹管理。

第四,由于基础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

2对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

第一,医学实验室空间与设备的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让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合并,病理和组织学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为机能实验室等。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有着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关系,比如,药理与生理医学都用到鼠兔解剖台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设备,这不仅让各学科之间的实验室使用面积增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12组实验,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人体解剖、病理、药理和免疫实验安排在单周进行教学,局部解剖、组织、生理和寄生虫实验安排双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安排相关的实验室,不但能够共享空间和资源,还互不干扰,并且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第三,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我院对各学科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提升了实验室利用率。学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成立了实验中心,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首先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通过会议制定了教学计划。然后对可利用的实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实验科目与内容,让相关的专业既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并且互相不影响;既能够拓展实验室的规模,提高教学条件,还可以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实验室闲置频率。

(2)对资源进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验中心需要将各学科的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实验资源由分散转变为集中,相互补充,以免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为学院节省财力与物力。对于一些大型的贵重设备,学校要统一进行管理,并且不定期对资源设备进行保养与检修,并且相关人员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为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3)统一对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学院刚刚组建,学院领导相当重视着实验教学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和支持下,我院对各科任课教师与专职实验员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制定。在每学期开课前,各学科教师需要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给实验中心,而实验中心需要对实验时间进行协调,并且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牢固自身的专业,进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102),项目负责人为董丽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在高职高专‘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H150631),项目负责人为蔺首睿。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后衔接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中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析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习、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1.深化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实验现象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此前的实验多数是定性实验,对定量几乎没有要求,使用的实验仪器也多是精密度不高的烧杯、烧瓶、量筒等。因此学生在最初进入分析化学实验室时,往往定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不清楚如何依照精密度选用仪器。同时,很多学生在大学仍延续高中应试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重理论而轻实践,对实验缺乏主动性,忽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识[1]。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重视理论课的特点,在理论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精密度和准确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思考托盘天平和分析天平、量筒和移液管的选用区别;在讲解误差这部分内容时,罗列不规范实验操作对结果的影响等。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案例,向学生强调规范实验操作对实验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趣味实验,先借助于学生熟悉又直观的变色、沉淀、仪器数值变化等定性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定量要求,循序渐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2.夯实理论根基,规范实验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并不是死记硬背、按方抓药,而是在夯实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勤加练习的结果。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做到准确、规范、熟练,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耐心、认真练习操作技能。教师在实验课堂中,应先讲解、演示规范实验操作,将每一个操作步骤拆分再组合,既要讲清如何操作,更要说明为什么如此操作,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酸式滴定管漏液应如何处理这个实验操作,要讲清楚如何涂擦凡士林,但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涂凡士林之前要吸干活塞和活塞槽内的残留水、为什么涂擦凡士林的量不能太多,为什么要避开活塞的小孔等问题都要依据学生的基础适时适当地给出答案,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如此操作的原因,轻松地加强学生对此规范操作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验课堂中加强巡回指导,言语上鼓励学生动手,行动上纠正错误操作,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严谨、规范。

3.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自我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可以将实验技能列入考核内容,在实验课和考试中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2]。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分析自己的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分析误差来源,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提高实验技能。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蔺首睿 董丽丹 梁芳慧 牛艳秋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篇(7)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篇(8)

1.2教学内容改革

1.2.1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1.3考核方式改革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探究。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推动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过程,对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篇(9)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滨州医学院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班63名学生为对象,共分为6个小组,一二三组31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课采用LBL教学法,四五六组32名为实验组实验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前期成绩、年龄,性别、兴趣等一般情况差异(P>0.05),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教材和实验总学时相同,实验课内容相同。

1.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预防医学实验共10次30学时,包括饮用水消毒、大气NO2和甲醛测定、膳食调查评价、食物中毒案例讨论、油脂和鲜奶的卫生质量检验、Vc测定、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和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三大组32名学生按每4名一组分成8个小组,任命一位成绩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教师针对每次实验在实验组中按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实施见图1。

1.3课程考试和调查问卷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包括平时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20%,实验设计成绩占30%,实验操作成绩占50%。两组三部分测试内容相同。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发放63份,回收63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珔±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任务驱动教学组平时成绩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总成绩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平时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2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比较总评成绩为两组学生最后各部分成绩得分之和。对照组和实验组总评成绩按优秀(≥9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进行统计。经Wilcoxon检验实验组总评成绩学生优良人数分布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验组优良成绩人数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而LBL组成绩人数主要分布于中等分数段见图2。将两组学生实验总评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统计,实验组学生实验总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预防医学实验总评成绩,见成绩折线图3。

2.3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总成绩的相关分析将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总成绩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实验组的平时成绩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总成绩呈正相关(r=0.821,P<0.01)说明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强化学生平时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2.4调查问卷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学生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见表2。

3讨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成为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实验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即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构建新型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预防医学实验授课中,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尝试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改变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力求通过任务实践达到让学生主动思考创新的目的。现就任务驱动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做探讨。

3.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3.1.1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课前接受任务,提出疑问,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探求知识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3.1.2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实验任务的驱动下,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均得以提高,而教师也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1.3培养了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合作与沟通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逐渐形成的,而合作也是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传统的教育,是教师授课占主导地位,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改善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1.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分配任务后,仅仅提供任务所需要的材料,而对任务的内容,形式等不加以限制,从而可以使学生自由发挥,最后的呈现形式自然也是多样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能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2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篇(10)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 建立与实验教学改革要求相一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服务, 是医学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1]。医学检验实验室作为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反映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条件问题近些年,报考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医学检验实验室各科室不仅承担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同时还承担着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以及科研项目,各科都出现过用房紧张,十几名学生共用一张实验台的情况。某些特殊实验需要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进行,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实验室可用空间相对减少,不易观看到教师的规范化操作,同时,室内通风不畅、众多的人员造成室内空气比较污浊,尤其是下午的实验课,学生常常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另外,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的中不但要集中精神对实验内容、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

1.2 管理方面的问题

1.2.1 实验操作人员和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医学检验实验室涉及的实验项目多,涵盖的范围广,对各种有毒物质,化学试剂,病原微生物、基因修饰生物、外来有害生物接触频率很高。实验教师和工作人员由于常年在实验室工作,安全防护意识逐渐淡薄,对于有毒物品也会出现随意摆放的现象,增加了安全隐患。在我院实验室上课的学生涉及各个医学相关专业,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对个人防护措施仅限于了解,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一部分学生缺少无菌操作意识,偶尔会有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没有彻底消毒洗手,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折射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匮乏。

1.2.2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存储不良 由于实验室数量有限,储藏室空间相对狭小,将强氧化剂和一般化学试剂混放在一起,或只简单地把酸碱分开;有些储藏室内随意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实验室内还经常存许多过期的未及时处理的试剂,未及时处理。很多废旧的实验仪器也和试剂摆在一起,长时间存放导致仪器腐蚀现象严重,既不利于报废,又增加了安全隐患。

1.2.3 “三废”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 实验室人员有时只重视强酸强碱、重污染、重金属废液的回收,而把一些成分简单的溶液直接倒入下水管,如稀盐酸等。废液大多沿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渗入地下,同时导致排水管有不同程度的腐蚀。

1.2.4 其他问题 实验仪器设备运行记录不全,实验室存留的物品过多,有时出现堵塞防火通道的现象,存储室内报废的设备、低值易损品、化学试剂数量过多且通风不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储存冰箱数量不够,标本和试剂存储在一起,容易引起试剂的交叉污染。部分仪器在管理及使用方面不规范,缺乏日常维护。

2.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安全防范对策

2.1 加强硬件建设 在学校领导和我院领导的共同关怀下,加大了实验室改建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实验室的数量,扩大了各科实验室规模,配套了许多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客观上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2.2.1 强化安全防护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毒、防污染、防辐射等[2]。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坚持每天检查水、电、门窗。实验教师要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对于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物的存放按规定严格执行,经常查看。对实验室所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特别是新进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实验教师还应该使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达到学生中的普及,对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各种实验室管理文件的主要内容熟知,还要对学生做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注重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

2.2.2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老师和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理念。要严格遵循的规章制度,以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关于实验室的医学废物处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贯彻之前,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标本的传染性、稳定性细致全面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及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要养成学生杜绝实验室感染的良好习惯,在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检验试验项目,给学生普及和灌输预防概念。

2.2.3 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大量试剂都属于化学危险品,在实验中如果不遵守操作规程,很容易就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4]。所以实验室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我院各科实验室都建立了专门的试剂储存室,对所有试剂重新进行分类、存放;同时对过期试剂和失效试剂进行及时的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储存库的试剂严格做好登记、验收,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2.2.4 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规范化培训 由于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经常会从医院带来一些有传染性的血液标本或者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避免被传染,实验过程中一定注意操作规范[3]。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定,并由实验教师或工作人员仔细讲解。在一些有传染性样品的实验中学生必须穿戴好穿白大衣,佩戴手套、口罩,严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储藏食物、涂抹化妆品、摘戴隐形眼镜或吸烟。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实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演示,并反复强调非规范化操作的危害性。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指导;实验完毕后要叮嘱学生用消毒液彻底洗手,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3.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实验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理解到其特殊性。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不仅是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优化,还要遵循教学规律,顺应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篇(11)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是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建立案例式CBL课程互动式教学新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程精讲的基础上,开设CBL教学讨论课[6]。通过附属医院收集或网络上收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病例,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导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建立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和网络课堂、聊天室等,管理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发挥医学和核类学科优势,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集成,将原有的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和环境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室、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平台合并,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根据实验内容不同下设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的设置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实验室统一使用、实验用房统一分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的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共享平台,为实验室全面开放奠定基础。中心实行全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器材开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