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职数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数学》作为面向经济管理类职校生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的数学原理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直观认识和应用的主动性,这就迫切需要与数学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工具。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在一些班级开设数学实验,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值计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微积分与数学实验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配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在对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通过软件的使用,一些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感兴趣地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做如下安排:在60节高等数学总课时中,安排12课时即6次的数学实验上机课。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特点、窗口命令和基本运算;介绍Matlab的矩阵运算、建立M文件的方法;介绍运用Matlab求函数极限,运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程组;介绍运用Matlab绘制二维图形;介绍运用Matlab进行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广义积分的计算。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将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更深刻。另外,学生不用再痛苦地纠缠于定理的证明和复杂的计算技巧,这使他们轻装上阵,以更多的热情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更强烈。此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建模。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时占多少比例、对理论知识如何删减和整合、数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2.数学建模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应用性,密切它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认为,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将数学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形式是通过数学模型,其研究过程是数学建模。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高职数学教育中,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我校自2006年起,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江苏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除了对学生在暑期集中培训以外,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在数学课上适时地介绍数学建模思想或数学模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经济数学》中我们建立了众多数学模型,如边际分析模型、弹性分析模型、最大利润模型、最优化价格模型、最优批量模型、线形回归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等,建立这些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条件下、怎么使用这些数学模型。我们通过一系列实例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引进定积分的数学模型后,我们讨论了经管领域涉及的经济量的总量、平均值等问题:已知边际求总量;已知净投资函数(流量)求总资本量及平均收入、平均成本等。在《运输管理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都有成本问题,讲“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时,结合所学专业,讨论最优批量模型在物流成本评价中的应用;讨论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尝试“以案例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或专业实践中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和结果作为“案例引入”环节,通过案例驱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后再回到生活或专业的案例中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所以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二、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如何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这是高职经济数学课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数学文化的融入无疑是促进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文化融入各知识点中,即将数学文化体现在各教学环节之中,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挖掘若干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才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家的传记、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这门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1.以数学史的融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到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时,列举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些实例。一是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极限的引例。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潜无限的变化过程的归宿为0。二是可以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描绘了“孤帆”远影的大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碧空“尽”,在数量上的最后归宿是0。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能够运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过程求圆周率。刘徽在“割圆术”中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把极限的动态过程及其归宿描写得十分透彻和传神。如果一个变量具有向一个有限数A无限接近的趋势,我们就把这个数A称为该变量的极限。
2.以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常常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转化问题,它主要通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暗为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可以解决的等价命题,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简洁美的一种具体体现,简洁美通过转化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创造,这是最常用的数学创造实践活动。
三、注重分层教学来强化教学效果
由于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成绩相差比较悬殊,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更突出的是许多低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倦学习,造成知识缺陷积累越来越大。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原来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状况的变化、不适应变化了的教育竞争格局、不适应人才市场的巨大变化。面对没有调整 空间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职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呼之欲出。2014年4月我校召开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研讨会,讨论在院系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草案)》的主要内容。《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基础课程,要注重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先让C层次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次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例如对于课本例题:“求函数y=x+的单调区间”的学习,在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以后,我们对它进行了引伸,设计了如下程序性问题:(1)研究该函数的主要性质;(2)设计做出其图像的方案,并找出其图像的特征;(3)分别做出函数y=2x+,y=ax+(a>0,b>0)的图像,并概括规律;(4)请同学找出一个具有此类函数模型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后,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积极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研究。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比较顺利,第二个问题则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丰富多彩。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问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们主动的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2.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职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2.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2.4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井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职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此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只利用好这儿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需要我们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能带给我们自己无愧的“辛勤的园丁”称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I].高职数学(武汉),2002.
[3]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M].2003.
2学生在课程整合上存在滞后现象
新课改与原来的传统教育存在的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在课程整合上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数学融合了计算机,物理,化学等许多学科,大多数都以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出现在课改后的课本里面,比如潮汐的引力问题,垒球的数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知识要求面要求比较广,导致很多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学生搞不懂题意,虽有学习之心,但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初中的数学课程在课程安排上面比较松懈,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与理解,职高数学课程安排紧密,学生一边忙专业课程,一边学习数学,课后对于数学花的时间太少,所以成绩更是大打折扣。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上面的多年经验,采取了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
3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数学成绩
3.1做好衔接工作首先因为初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所以在这个初中过度到职高的这个时期,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转换,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具体的事物,用光照来让学生实际的看见空间中那些线看不见,哪一些线是可以看见的,由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再学生刚刚进入高职的时候,为了完成内容量大的数学任务,一笔带过,学生往往不知道在讲什么,学不懂数学就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的信心。新课改背景下,不能沿袭原始的教学方式,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事倍功半。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特点,结合多媒体,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抽象的意识,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在数学上注重分析,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逐步的过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接受,从而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问题解决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习实作业、应用问题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圆、扇形、弓形的面积后,让学生思考:一种圆管的横截面是同心圆环面。用刻度尺,只测量圆管横截面的哪一条弦的大小,就可以算出截面的面积?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在数学课中去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精髓。
二、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材的引言,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猜想、试误和发现,这是一种建构活动。解决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或引申,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利用机会适当增补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开放性问题并不排斥传统形式的数学题。问题是教育思想的变化,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渗透,启发学生多思善谋,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动他们去探询、去发现。一方面在数学内部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理论问题导致对数学基本知识理解的深入,另外在社会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数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的内部动力。
四、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让学生编拟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编拟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眼光,勤于思考的精神,并能通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练习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真谛──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之中,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数学是根据人类自身的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完善自身的思想。
五、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教学中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可以考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中的常识增加进来。让学生学习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实质问题。例如让学生考虑:甲、乙二人总是相约一起去买土豆。不管价格是否浮动,每次甲总买1千克,乙总买1元钱的,问两种购物方式哪种更合算?学生对此问题都很感兴趣。多数人凭经验进行直观的猜测,却又难以说服持不同答案的对方,启发他们设法化成一个数学问题。不妨假定一起购买两次,价格分别为每千克a元与b元,“是否合算”可以理解为比较两人先后购买两次价格的平均数;具体地,对于乙两次购买的数量分别是1/a和1/b。因此甲、乙购买两次的平均价格分别为:
和
我们知道后面的式子叫做a、b的调和平均数。问题转化为比较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与调和平均的大小。该题有多种解法,其中一种是:
当a=b时等号成立,同样有:
即
所以乙所购买的土豆平均价格低,乙的购物方式合算。当且仅当a=b时上式等号成立。即当且仅当价格不波动时,甲乙两人所买土豆的平均价格相同;其次买土豆的次数可以推广,买1元可以推广到买n元,买1千克可以推广到买n千克,这对于我们经常重复购买的小商品,可仿乙的购买方式。
分析一下解决这样一个小题大致经历了如下过程:①熟悉问题的背景;②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策略上先考虑简单情形,使用数学术语对问题进行表述(包括形成新的数学概念);③实施计划,发现对象间的关系,进行抽象的研究,得到某种确定的关系;④推广到一般情形(如对购买次数进行推广或将结果一般化)。一方面原问题获解,进一步还可以得出若干正数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之间的关系。在证明相应不等式后,原问题可以作为该不等式的一种直观解释,同时认清式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及其功能(如可用来讨论极值问题)等。整个解题活动体现了一种数学精神。
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尊重学生的阅读
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再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但是,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见解、消化和巩固阅读过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重视。如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还应恰当地加以引导,推荐有益身心的课外读物,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授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在《人生的境界》一文,文本中提到了儒家的“入世”思想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我让学生就这两者孰优孰劣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对古代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2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半是美术学院和高师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二者的知识结构都偏重美术技能的掌握,而在美术理论方面学习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过程,很多也在模拟美术专业院校的授课程序,在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与接受,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高职美术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写生要求的过于专业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这种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同时,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与将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上岗就业。
1.4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学习方法,忽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看”的教学方法很是常见,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空间。
2、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对策
2.1明确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美术课程也要体现幼儿美术的特点。美术教师可以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不能始终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理论中学习和认识幼儿美术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才能在今后的实际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设幼儿美术教学论、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
2.2加强美术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授课教师,这是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2.1美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也是完成各种课程任务的基本条件。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本人应该具有全面的美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否则,即使你再认真努力,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2.2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播人类文化、艺术修养、开发人类智能,还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与学生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能够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2.2.3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除了钻研更宽、更广、更深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更广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难以预料的难题,渊博的知识会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2.3.1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探究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美术知识基本技能
职高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美术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素描,并通过让学生欣赏素描作品来加深对素描的理解。受到优秀作品的吸引,学生进行美术素描课堂学习时才能积极地投入进去,才能提高他们的素描能力。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对优秀素描作品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然后,让学生对静态事物进行素描,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从基础的绘画技能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树立起学好美术的决心,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习惯,在有效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到的美术基本技能得到强化,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职高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1.喜欢美术课堂,主动探究美术知识的好习惯。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从对简单的美术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开始,逐步深入,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理论的学习,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习作、写生等绘画实践,认识艺术创造的价值,增进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的艺术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作风,爱护绘画工具和珍惜艺术成果的品质;培养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务实精神,培养并最终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
2.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职高学生由于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有效保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一些美术知识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来进行深入理解。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他人发表的意见没有注意,思维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得不到启发,就不能有效掌握重点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精神不集中的学生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
四、把多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他们对美术知识才能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具有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他们进行主动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能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体,过于重视多媒体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教师在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深入探究多媒体的使用,设计出好的教学课件,使美术课堂能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二、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就数学建模中的一个常见实例问题,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步骤。把椅子放在一个不平整的地面上,一般情况只有三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或高或低,放不平稳,然而只需要稍微调整座椅的位置几次,并进行轻轻挪动,就可以使座椅的四只脚同时和地面接触,座椅放稳了。此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同时在数学建模的时候,可以进行下面的假设:对于数学建模而言,一般都需要进行模型假设,因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有在特定假设的前提下,才能够划归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对椅子、地面和椅子的四只椅脚可以结合实际的进行必要的假设:
1.椅子本身而言,四条腿是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的接触处可看做一个点,四只脚与地面的接触所形成的四个点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个正方形。
2.地面的高度的变换是连续不断的,沿任何方向延伸都不会出现间断(没有像阶梯那样的巨变情况),即地面可视为高等数学上的连续曲面。
3.其中假设椅子是放在一个硬的地面上的,不会放在海绵,或者是很厚的地毯上的。(接触点是只要接触就不能下压)
4.对于四个椅脚的间距和椅腿的长度而言,地面是相对平坦的,地面的坡度的高度相对于椅脚的间距和椅腿的长度是很小的,使椅子在任何位置至少有三只脚能够同时着地。现在对以上的假设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假设1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实际中,椅子的四条腿基本上都是一样长的,即使不一样长,其差距也是很小的,在这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假设2相当于给出了该建模的一个基本条件,给出了椅子能够放稳的条件,存在放稳的这种可能性。因为假设地面高度不连续,而是在有台阶的地方,是无法使椅子的四只脚同时着地的。对于假设3,是一个基于实际情况的假设,是一种特殊情况,在这里我们排除这种情况的假设。假设4也是要排除这样的情况发生:椅脚间距和椅腿的长度与地面上的高度的连续变化的尺寸在一致的范围内,不会有地面的高度比椅腿的长度大很多的情况,出现深沟或凸峰(即使是连续变化的),比如地面有凸峰,致使椅子的三只脚无法同时着地。在此假设的基础之上,该模型的问题也已经出来了,就是能够让椅子的四只脚同时和地面接触,把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和结论表述出来,并且构建一个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模型。首先需要用一个量来表示椅子的位置,并且这个位置是不确定的,而且随着挪动椅子的位置,这个量也应该随着变化,所以使用一个变量来进行表示。注意在前面的假设中,已经做了这样的假设,椅脚连线构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根据正方形,能够想到其以中心为对称点,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绕中心点的旋转恰好可以代表椅子位置的改变,于是我们可以使用旋转的角度这一个变量来表示椅子当前所在的位置。四个椅脚分别对应ABCD四点,四个点的连线就构成了正方形ABCD,正方形的对角线AC与x轴重合,AC的中点和O点重合,椅子绕中心点O旋转角度φ后,正方形ABCD转至任意一个位置,假设为转到A’B’C’D’的位置,所以对角线AC与x轴的夹角φ代表了椅子的位置。其次把椅脚着地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如果用某个变量表示椅脚与地面的垂直距离,那么当这个距离为零时就是表示椅脚和地面接触了,椅脚着地了。椅子在不同位置时,椅脚与地面的距离不同,并且这个距离和旋转的角度有一定的关系,它是旋转角度的一个变量,因此在数学上这个距离就是椅子位置变量φ的一个函数,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虽然椅子有四只脚,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有四个距离,但是由于正方形的中心对称性,在这里,只要假设两个距离函数就可以了,分别是对称的两个脚与地面的距离之和,记A,C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u(φ),B,D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v(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两个函数的条件,(u(φ),v(φ)≥0)。由假设2可知,u和v都是连续变化的函数。由假设4,在任意时刻,任何位置椅子都有三只脚着地,只需调节另外一只椅脚。所以对于任意的φ,u(φ)和v(φ)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当φ=0时,假设v(φ)=0,u(φ)>0。这样,改变椅子的位置使四只脚同时着地的这个实际模型的问题,就归结为证明如下的一个数学命题:已知u(φ)和v(φ)是φ的连续函数,对任意φ,u(φ)·v(φ)=0,且v(0)=0,u(0)>0,证明存在φ0,使u(φ0)=v(φ0)=0。在上面讲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都构成数学问题,以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对建模模型的实例进行解答。对于该例子中的题目,有很多种解答方法,下面这种方法运用数学上的连续性的理论。将椅子向左或向右旋转90°(π/2),并且将对角线AC与BD互换。由v(0)=0和u(0)>0可知,v(π/2)>0和u(π/2)=0。令h(φ)=u(φ)-v(φ),则h(φ)和h(π/2)<0。由u和v的连续性,可以知道h也是连续函数。根据高等数学中关于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必存在φ0(0<φ0<π/2)使h(φ0)=0,即u(φ0)=v(φ0)。最后,因为u(φ0)·v(φ0)=0,所以u(φ0)=v(φ0)=0。通过运用数学建模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连续函数中的相关知识,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可以运用MATLAB等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解答和计算,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软件的使用能力。
二、实施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认知过程,也是一项情感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尽情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思维能力比较发散,在课堂上要允许和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活跃创新思维和思维模式。例如可以进行师生互换角色,先将学生容易出现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然后请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时候提供合理的解释,这样以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向科学观点迈进。另一方面,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不但可以促进师生感情,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出针对性指导,还能在师生讨论中,引导学生质疑、独立查找资料、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逐渐养成学生不盲从、有主见、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加强数学教师个人素质,做好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作为高中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对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容忽视。在教学态度方面,教师要具备端正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积极配合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时刻走在时代的尖端;在专业知识方面,数学教师首先要有熟练的数学知识技能,精通教材、选取教材中的精髓内容,另外还要在业余时间扩大知识面,为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科研,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发展特点,切合实际地安排学生的教育情况,教师要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要抓住重点,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模式。合作,必须要做到相互信任,必须要做到互惠互赢。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的企业都在进行合作,有一些企业和学校也在进行着合作,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和专业剧团进行合作能够使学校及时的掌握社会的需求,而且能够为剧团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后浪”,使他们在剧团中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解决了学校师资力量的问题,专业的剧团都会有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这样学校就可以聘请他们作为一些专业教师,从而提高学校的师资质量。
(三)政府要为这样的合作做好保障工作。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学校和专业剧团合作中,政府要为两者的合作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以保障两者的合作能够很好地开展,如果政府为两者的合作保驾护航,那就为两者的合作增分不少,同时还可以避免在两者的合作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两者的可做会给当地的经济和艺术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政府要真正的看到这一点,这样才会使三者之间都取得一定的利益。
(四)要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想更好地学习一个专业就必须系统的、完整的去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与能力,还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相关的一些领域的东西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健全培养人才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以及职业能力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改革,使人们不断地对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一个真正的人才是需要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知识都要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拘谨学生专业以及职业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高职艺术教育院校尤其一定的教育模式,对各种课程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要求来设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才能更好的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职艺术教育院校在进行教育目标的制定时,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才能更好的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需求是最好的导向,没有人能够统理社会的需求导向,而这就需要对社会进行一定的专业调查,利用第一手数据来分析社会上对艺术的需求,以及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在未来社会,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才能更好的确立目标,才能抓住培养的方式和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提供一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的现实性程度大大提高了,这样在学校作出一些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设置扥各方面的决定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的应用性程度有多高。现在,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学生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也是学生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掌握的。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专业设置更加趋向于灵活,一些新的专业应运而生,在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新的改变。
(二)生源的广泛性和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职学生的生源变得非常广泛,其中对口职业学校主要包括对口和不对口两种专业;普通高中学生有的学文科,有的学理科。生源的多元化是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普通高中的理科班学生已学过《高数》中的部分内容,而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却很陌生或者仅学于皮毛而已。
(三)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讲得多,又有一定深度的话,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知所云;反之,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觉得“食不饱,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学生差异较大,教师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导致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现在的课程教学体系很严密,是严格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建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理论教学效果与实践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理论教学效果要依靠实践教学来强化,并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出现了脱节。
(五)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将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方式传统、单调、落后,部分教师只能依靠教材,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导致不能满足市场所需。
(六)考核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限于笔试,题型又缺乏新意,加上疏于联系实际,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倒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教师很难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致出现学生对数学考试采取应付的态度,使数学考试仅流于形式。
二、改革高职数学教学的措施
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十分关键。因为目前很多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目标以及所应采用的模式还存在着比较模糊的认识和判断,主要体现在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仍惯于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单纯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
(二)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学校的管理政策,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目的。
(三)以理论为基础
数学是高职理工类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计划,还担负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实践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遵循以理论为基础的原则外,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向来决定所讲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有针对性。
(四)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