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非效率投资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4 15:12: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非效率投资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非效率投资论文

篇(1)

【摘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合理的效益增长过程, 实质上是两种形式的资本在数量上增加和质量上提高的过程, 也是两种形式的资本投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取得的迟效性所谓迟效性, 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并非当时投资当时就获益。物力资本投资往往很快见效, 如新的投资设备调试安装完毕, 即可发挥其生产效能, 而人力资本投资在其投资过程中, 并不会产生“通电即转”的效果。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 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积累和提高, 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后, 投资才能发挥生产性作用。所以, 人力资本需要优先投资, 这样才能在企业战略转移或上新项目时, 使人力资本投资形成资本的速度与物力资本投资形成资本的速度相匹配, 不至于使一段时间物力资本投资处于闲置状态。这在劳动力或人才较紧缺的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3 人力资本投资要与物力资本投资合理配置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既需要人力资本, 也需要物力资本。合理的效益增长过程, 实质上是两种形式的资本在数量上增加和质量上提高的过程, 也是两种形式的资本投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作为促进企业生产能力提高的两个主要方面, 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增加企业投资, 是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力手段, 但是只重视企业投资总量的增加, 而忽视投资结构的优化, 必然会导致企业资产的闲置或浪费。所以,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的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 在未来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人才将是竞争取胜的制高点, 谁拥有足够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是其求生存、谋发展、树立自身竞优势的关键。因此, 企业应如何改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使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长远而巨大的推动作用, 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善于利用、合理管理人力资本, 才能使人力资本投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2)

2,毕业论文类型:

二,毕业论文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超级秘书网

三,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毕业论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毕业论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篇(3)

2,毕业论文类型:

二,毕业论文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毕业论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毕业论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篇(4)

 

一、军队绩效审计的特点

军队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以真实性和合法性为主的财务审计,主要考虑的是财务业绩指标,而忽略了包括军事性、时效性、统一性等军队特有的非财务业绩指标。其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军队绩效审计的要求,必须进行标准创新。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与应用

平衡计分卡提供了将各种财务业绩指标和非财务业绩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的一般性框架,并假定通过一系列主要的和次要的关系将这些分类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目前国内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中,但笔者认为,这种不仅仅重视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也适合于政府、军队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三、建立军队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

建立军队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应当根据军队绩效特点,赋予平衡计分卡在军队方面的绩效指标,这样才能使平衡计分卡在该领域发挥其作用。综合各方面因素,借鉴“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模型”中的绩效维度,选择“显性业绩维度”、“职能贡献维度”、“绩效管理维度”和“创新学习维度”四个绩效维度建立我军财务管理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模型。显性业绩维度是指财务部门在财经秩序上达到规范执行、经费管理上达到收支综合平衡、保障效益高,做到这些就会得到上级财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显性业绩维度受职能贡献维度的支撑军事论文,只有严格执行经费预算,才能保证经费收支平衡;只有合理把握经费投向投量,才能保证经费保障效益,达到显性业绩维度的要求;而要达到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合理把握经费投向投量这些职能贡献维度要求,就必须在绩效管理上严肃财经纪律、控制经费支出;而在达到绩效管理维度上的要求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要达到创新学习维度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学理财的能力,也即表现为显性业绩的提升,显性业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部门职能又将面临新的形势,为保证绩效管理的继续发展,又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与学习。至此,形成一个绩效维度发展循环链:创新学习--绩效管理--职能贡献--显性业绩--创新学习,这些维度可以依次推动发展,共同实现评估体系上升的循环。

四、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军队绩效审计标准

修正和整合平衡计分卡的指标摘要,位于平衡计分卡的最顶层;战略依然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顾客维度得到提升置于最高级。

(一)、顾客维度

1、顾客维度主要衡量指标

军费是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主要用于军事建设及武器装配研发及制造和战争的经费;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是军队完成职能任务,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是落实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的财力保证。军费的顾客是国家,军费使用过程中,最为直接且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莫过于军费花没花到点子上,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形成战斗力。所以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军队的战斗力,但这个指标不能完全被量化,只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评价。顾客维度衡量指标主要是军事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及形成的战斗力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环境效益指标,他们是军队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主要是效果性指标,这与军队绩效审计目标“提高效益”是相吻合的,与军队的公共性、公益性是相一致的。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1)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工程质量合格品率、工程质量优良品率等论文格式。工程质量的检验应严格按照规定,划分为各个单项工程验收。工程质量合格(优良)频率就是合格(优良)单项工程占全部单项工程的比重,其评价标准参照同类工程。优良品率和合格品率越高军事论文,则说明工程质量越好。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调查了解相关资料,综合评价工程质量。

(2)进度评价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工期率、项目完工率、达到项目设计能力所需要的时间等。项目计划工期率反映了公共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如果比例大于100%,则说明实际工期比计划工期延长,表明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需要查明造成工期拖延的因;反之,则说明实际工期比计划工期提前,表明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具有较的效率。达到项目设计能力所需要的时间是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至实际达到目标设计规定生产能力为止的日历时间,集中反映了基本建设过程活动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时间因素和管理质量。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越短,该项目投资的效益就越大。

(3)战斗力评价指标包括:装备质量特性、装备数量与规模、人与装备的有效结合、训练与演练、综合保障、装备信息管理、高端武器使用掌握人数比率、高学历从军人员比例、技术兵种占军队全体人数的比例等。

(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军队免费为地方提供服务占总服务次数的比例、军队从地方采购与总采购物资的比率、军办工厂接收地方人员就业的比率等包含社会适应性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指标等。对于其社会评价,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无论是在名称、定义、内容,还是在方法、指标体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别。在评价中,通用评价指标少,专用指标多,定量指标少,定性指标多。

(5)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

(二)、财务维度

1、财务维度主要衡量指标

财务维度衡量指标主要是预算编制、资金到位、资金使用、成本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等指标,该部分指标是军队绩效审计的基础,也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核心。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包括了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各类指标,这与现行绩效审计比较重视财务指标的原因有关,现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该部分指标往往占整个评价指标总量的70%以上,过于依赖财务指标;而在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比较不到30%,几乎调了个个军事论文,这与军队的非赢利性相吻合,也间接反映了该指标体系的“平衡性”和“系统性”。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1)资金筹集和使用评价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资金有效率等。资金到位率反映了军队资金筹集的效率,数值越大,表明效率就越高;资金利用率反映了军队实际运用资金的效率,数值越大,则表明军队工程实际利用资金的效率就越高。通过以上三个指标,完整地反映出一个项目从批复到实施,以至最终的运行结果,客观地反映军队项目的资金运行效率,分析影响项目效益的人为因素,审查项目资金在划转过程中有无被财政、主管部门层层挤占挪用、有无贪污、私分等违纪违规问题,为直观、定量地分析项目效益情况奠定基础。

(2)军队工程造价评价指标包括:军队工程成本降低率、军队工程返工损失率等。军队工程成本降低率反映了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距情况,负数则表明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节约了资金,工程建设经济性较好。反之,则说明工程成本管理控制较差。军队工程项目不合格时,必须返工,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投资效果。军队工程返工损失率越大,则说明投资效果越差,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指标包括:投资产值率、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利润率、新增固定资产效率等。因军队工程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经济上的低回报性,该部分指标可根据军队工程的具体情况取舍。投资产值率用以说明军队工程项目投资所创造的产值。投资效果系数用以说明军队工程对单位投资额能增加的国民收入。投资利润率是指军队工程项目在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投资总额的比率,它是考查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它要与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高于平均利润率军事论文,则说明军队工程投资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投资利润率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了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新增固定资产效率反映的是新增的固定资产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加,该比率越大,则说明投资效率越好。对计算出来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行业基准水平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变化率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如果投资绩效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可行性研究时的水平,则军队工程投资效益较好。

(三)、业务流程维度

1、业务流程维度衡量指标

业务流程指标主要反映军队工程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全部是定性指标论文格式。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该部分指标主要是合法合规性指标,合法合规性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前提。因此该部分的衡量指标比重相对较大,这与我国军队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的,这也是现行绩效审计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

2、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该部分指标全部是定性指标,主要有两方面指标,一是项目单位执行军队工程建设程序方面的指标,该部分指标审计时可以参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招投标法、建筑法等,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法律方面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方面知识;另一方面是项目管理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该部分指标审计时可以由项目单位提供,审计判断其执行情况。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全球化、信息化正改变军队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模式,迫切要求实现军队管理创新。军队管理创新的核心力量来自于军队将自己塑造成学习型军队,保持与外部行政生态环境在物质、人员、信息、文化等方面的良性互动和有效回应,使之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变化的管理能力,实现政府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军队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是否善于学习,是否能在实践中成长军事论文,有利于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从现行绩效审计3Es角度看,学习与成长衡量指标主要是效率性指标,这也说明了人员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该部分往往也是我们现行绩效审计容易忽视的地方。

(五)、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军队工程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框架体系中的四个指标的关系、性质及其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顾客维度是军队工程绩效核心内容的体现,是指标体系的核心,该维度得到提升置于最高级。财务维度是财务性质的指标,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核心,也是现代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衡量军队工程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属于外部指标,直接体现为军队工程和绩效审计使命与发展战略实现的程度。业务流程是从管理内部运行的角度来评估军队绩效,属于内部指标。学习与成长是从军队自身学习、变革与发展等潜在因素出发,预测军队绩效水平的一种指标。他们两者通过直接制约顾客维度与财务维度来影响军队工程和绩效审计的使命与发展战略的完成。顾客维度指标和财务维度指标是目的指标,业务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指标是手段指标,手段指标服从于目的指标。

五、评价结果分析及使用

利用这些评价结果,既可以对军队整体绩效进行审计评估,也可以分析出评估结果不理想的主要是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的原因,若是非财务指标的原因,又是哪一方面的指标导致的整体绩效评估结果不理想。按照“木桶原理”,整体的水平是由最差的方面的水平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很容易找出军队绩效中最薄弱的环节,而在前期进行分项评价的时候,已经对各方面绩效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以参照这些建议进行整改以提高军队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四总部.《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05.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2002.

[3]牛婷.平衡计分卡在军队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军事经济研究,2006.

[4]刘长青孙拥政王晓平.浅议如何提高军队审计质量.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监督,2009.

[5]欧阳程.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新变化及应对.军事经济研究,2009.

[6]俞远.平衡记分卡对构建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启示.军事经济学院.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

[7]NAO of UK Value for Money Handbook------Aguide for Building Quality into VFM Examinations[EB/01],2003.

篇(5)

 

1.菲律宾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

应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和经济危机,菲律宾政府对其能源领域执行以下专门的战略目标。

1.1便宜的电力成本--一个合理的低电费率水平。这将使菲律宾的相关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具有竞争力,并且也有益于本国的居民。

1.2缓冲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来缓冲价格增长对弱势领域的影响。

1.3促进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案来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

1.4全力支持能源的勘探和开发--国家全力支持投资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

1.5提升能源效率--通过全国性的节能计划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6社会动员和强化信息活动--要想出一个能调动国家集体行动的机制,为未来的能源危机做准备。

1.7性能测试标准和监控--建立绩效标准和监测系统,以确保效率和生产率。

那时,美国能源部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密切关注这些战略目标。论文参考网。 这些策略将用来维护菲律宾能源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将改善现有的业务。这些策略可以分成“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内部策略倾向于注重提高或维持目前的程序。这些策略需要相应的政府部门指导(如能源部、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以及不同部门的关注。外部的策略则稍微复杂些。他们不仅需要相应的部门或机构的指导,还需要对此感兴趣的投资者。如果投资者还不是现行制度中的一员,那么这种外部策略可得以执行。投资者需要被说服来参与财政激励和税收减免的系统。

2.菲律宾政府在能源部门吸引外资的优势

2.1菲律宾能源的自给自足

菲律宾一直非常倔强地推动本国能源的自给自足。作为能源自给自足的国家,意味着国家能源独立,使他在相似于石油危机的2007-2008年能源危机中更加稳定。

菲律宾能源部门的目标是在2010年之后,实现和维持60%的能源自给自足。在2006年,菲律宾政府宣布本国能源自给自足水平已达百分之55.4。(鉴于进口燃料的份额如石油的逐渐减少使石油的消费能力和非权力性逐渐下降)。能源部门的议程是面向两个目标:1)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2)有一个全球竞争力的能源部门。

篇(6)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背景

根据著名的竞争力战略大师Michael Porter教授的研究[1],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竞争力的发展必然要依次经历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和财富驱动型四个阶段。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在本质上尚处于要素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阶段,基本上以资源、环境、大量劳动力、特殊政策等为代价,属于一种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现代经济体系下,创新驱动型或财富驱动型的国家创新能力才是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实体早已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准模式。所以,中国必须切实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引导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为指导方针,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尽快演进到创新驱动型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角度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只有在其各区域性创新体系获得巨大发展之后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完善,因此对于以行政区域划分(各省、市、自治区)或者经济联合体划分(长三角、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的各种区域创新体系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作为国家级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核心,河南省的长期目标是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所以,针对河南省区域特点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现状,本文就河南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严谨的分析,并提出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较为科学合理的对策,从而获得区域科技资源和优势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并最终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2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近几年的GDP总量一直保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5位,在华中6省中GDP总量一直排名第1位。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2]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综合区域自主创新的规模实力基本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排名第17位)。该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分解为5类指标:①知识创造能力②知识获取能力③企业创新能力④创新环境以及⑤创新绩效。各类创新能力指标又可分解为实力类指标组和效率类指标组:实力类指标组包括了一个地区拥有的创新资源,如绝对的科技投入水平、科研人员规模、创新的产出水平、专利的数量、新产品的数量等等绝对数量的创新能力指标;而效率类指标组则包括了如单位科技人员产出的论文或专利数量、单位研发经费投入产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等等表示一个地区单位投入所产生成果的相对创新能力指标。河南省在上述5类创新能力的实力类指标组排名分别为第12、15、11、6、和10位,但在上述5类创新能力的效率类指标组排名则为第19、24、25、31、和24位,创新效率明显滞后于创新实力。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结构雷达图(图1),可以看出从综合实力角度,河南省的各项创新实力能力差距不大,均大致处于全国中游区间上下浮动,其中创新环境综合实力较高,而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方面相对较差。然后,从综合创新效率而言,河南省的创新能力指标均大幅下降到全国最低排名区间,其中创新环境的效率指标竟然列在全国31省市最后一名!与河南省较强的创新环境实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进一步选择标杆省份广东省(GDP排名第1名及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第2名)以及和河南具有较强省际经济发展竞争关系的湖北省(GDP排名第10名及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第13名)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河南省的综合创新实力和规模水平甚至部分超越湖北省,但综合创新效率却是全面的大幅落后,同标杆广东省相比更是差距巨大。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断,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同其经济发展结构比较相似,那就是“总量较大,效率低下”(即所谓的“大而不强”)。因此,河南省非常有必要进行面向创新效率的制度性改革,从而改变目前这种需要花2元钱才能达到标杆省市1元钱就能达到的创新成果。

3 河南自主创新体系问题的解析

为了客观地解析河南省创新体系深层次的内在问题,参考创新能力报告[2]的统计指标数据,从政府行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行为、企业创新行为、产业结构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技术产业化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3.1 政府行为

政府财政支出总量虽然较大,但相对于河南省的GDP总量政府财政支出依然有所欠缺。更关键地,政府在研发投入上严重不足,和河南省GDP总量比例差距过大;且这种研发投入的不足并没有减缓的趋势。这说明在宏观角度上,需要注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同时,要以更大的增幅加强政府在学术科研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能仅仅以自身不同时期的前后投入对比作为研发投入的考量,更要考虑同时期与标杆省市或者同级别省市的横向对比,从而为全省的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基础的财政投入。

3.2 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行为

河南省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对于一般论文的发表较为重视,发表总量及个人平均发表数量均较大,但是主要集中在国内较低平均水平期刊或学术会议,而在更权威的国际水平的论文数量上则远远滞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国际水平论文相对于之前有所增加。这说明,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对于学术论文属于“重量不重质”,数量很大,但高水平论文较少,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与引领性。另外一方面,从论文合作范围的数据可以看出,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对于省内、国内合作较为重视,但是与国外的合作成果却非常匮乏,从人均的角度排在了全国的倒数第一(与河北省山西省并列),甚至不如教育科研资源极度落后的、青海等地。这说明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学术科研方面相对比较闭塞,缺乏国际前瞻性的眼光或者对于国际间合作不太重视;抑或,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未与国际主流科研接轨,造成与世界科技界产生一定的学术领域隔阂。综合而言,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高水平国际论文以及与国际科研合作方面表现非常不理想,因此主管部门或管理层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有目的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提高相应的高水平论文或者国际合作项目申请的奖励,同时尽量杜绝“假大空”之类的低水平科研成果或论文,提高有限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

3.3 企业创新行为

河南省内规模以上企业研究开发资源(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以及研究中心)总量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企业总体的销售收入,研发人员与研究中心数量较居中,但研发经费支出严重不足,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投入总量及比例均比较合理,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总量及所占比例均偏低,说明河南省内企业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对产品创新所带来附加值的追求缺乏激情。不过,研发经费支出、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较为明显,这对于河南省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潜力,目前的扶持政策方向大体合理。

3.4 产业结构

河南省的工业企业整体偏向于资源性产业,因此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和高科技产业产值在整体GDP中所占比重偏低,出口额在GDP中所占比重过低,在全国范围内处在最落后集团。而这几项指标,国内经济实力与创新能力较强的如广东省、江苏省等均大幅高于河南省。资源性产业从能耗上也具有很大的效率劣势,河南省单位GDP的能耗、电耗、工业污水与废气在中国均处于较落后地位,耗能较高。主要能耗单位可以通过技术改造、科技攻关从工艺角度提高用能效率,同时尽量配合中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尽快实施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实施的能源管理体系。

3.5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技术产业化

河南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在科研研发方面的合作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说明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并未达到系统的完善,需要进一步配合教育部的2011计划实现更合理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协同创新水平。在技术的产业化转移上,技术交易总量中等,但基本上均属于小规模技术项目的转移,缺乏高端的先进技术。河南省企业和国内其他实体间技术转移较为频繁,但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及技术合作却缺乏先进的国际技术。外商投资的利用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方面均在去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政策引导鼓励含量更高、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利技术。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Free Press,1998.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蔡雁岭(1977-),男,博士,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新兴产业发展与策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产品开发策略以及远程医疗管理。

篇(7)

一、 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把创新发展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时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转变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园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不仅可以为提升示范区创新竞争力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对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壮大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目前已有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如张等(2012)利用29个省份的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胡振华和杨琼(2015)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研究各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运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相应高新技术产业的策略;刘伟(2015)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研发效率,研究认为未对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前存在低估纯技术效率的问题。

已有研究多从行业或区域经济等宏观层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创新效率分析,而较少基于企业或科技园等微观视角测算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探索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中关村科技园2011年~2014高新技术产业的全样本调查数据,将知识生产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度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有效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促进我国创新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三、 实证分析

1. 数据与变量说明。本文使用数据为2011年~2014年北京市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涵盖了科技、财务、人力等多项微观信息,根据《高新技术领域代码》的四位码分类标准,中关村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内共包含59个技术领域,数据来源为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因变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使用专利授权数来表示,记为Y。自变量的选取中,R&D存量用拥有有效专利数表示,记为A;研发人员数采用R&D全时人员数表示,记为L;其他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影响的变量从金融支持、政府扶持、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等方面考虑,选取的具体变量包括:以银行贷款及各种社会融资总额反映金融支持水平(Fin);以补贴收入和税收优惠反映政府扶持情况(Sup);计算59类高新技术企业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反映产业集中度(HHI);以产业整体收入水映产业发展规模(Size)。

2. 模型结果。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方程一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影响作用,方程二测度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非效率项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计算得到的γ为0.99,显著不为0,证实了使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的合理性。由模型构建部分可知,方程一中产业技术创新非效率项系数为负,因而若方程二中的影响系数为负,这说明该变量对技术创新非效率的影响为负,从而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为正。可见:

(1)R&D资本存量、研发人员投入和产业发展年限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存量水平提高1%,创新产出相对提高0.23%;研发人员规模提高1%,创新产出水平提高0.27%;发展年限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49。

(2)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和发展年限对技术创新非效率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驱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规模对技术创新非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而对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产业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产业非创新非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金融支持和政府扶持水平每提高1%,创新效率会提升0.12%;产业规模每增加1%,创新效率会提高0.64%。

究其原因,随着R&D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从而促进了企业自身和产业整体创新产出水平的增加;外部的银行贷款等金融支持和政府相关财税扶持,有效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成本,缓解了创新过程中的高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了企业创新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产业整体的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水平也有所提升;发展年限的增加对创新效率和产生水平的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研发和管理经验累积及能力提升带来的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内在动力相对于新兴企业可能有所减弱,从而创新效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 创新效率分析。根据式(8)计算中关村海淀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创新效率均值2011年~2014年分别为0.27,0.29,0.30,0.35,呈平稳增长趋势,从数值上看,该指标与最优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水平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011年~2014年间,创新效率均值排名前10的四位码高新技术领域见表2。可见,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的创新效率均值最高,4年间均值为0.69,且呈稳定上升趋势;排名2到5位的技术领域分别是其他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微电子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相关产品、信息处理设备。排名前5的技术领域在二位码分类下均属于电子与信息产业,这说明近年来在中关村海淀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与信息业的创新效率最高,也印证了电子与信息业作为中关村龙头行业的重要地位。排名6到10位的高新技术领域分别为中药、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产品、设施农业工程与设备、航天器、人工智能产品。从数值上看,排名前10的高新技术领域中仅前2名创新效率超过0.50,说明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潜力仍待进一步释放。

四、 结论

本文基于Rome-Jones知识生产函数和随机前沿模型方法,测度了中关村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23%和0.27%;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产业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仍然较低,但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到2014年总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35;对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效率进行排名,整体创新效率偏低,排名前5的技术领域均属于电子与信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充分释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效率,现提出几点政策建议:①协助高新技术产业拓宽银行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增强外部投资者对产业发展的信心,缓解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研发成本大、风险高导致的融资难问题;②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财税支持环境,制定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的培育作用;③借鉴近年来创新效率排名领先的技术领域发展经验,并结合不同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未来规划,给予创新动力不足、效率偏低的产业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黄德春,马昭结.产业集聚与产业创新效率:金融市场的联结和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创新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2,(6):17-25.

[2] 胡振华,杨琼.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2):32-35.

[3] 刘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测算――基于三阶段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34(1):17-28.

[4] Griliches, Z., 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92-116.

[5] Battese,G.E.,Coelli,T.J.,A model for tec- 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for panel data[J].Empirical Economics,1995,20(2):325-332.

[7] 董晓辉.技术效率对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机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1.

[8] 李晓梅.技术体制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12.

[9]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10.

[10]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1.

[11]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2]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3]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4]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15]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10.

篇(8)

 

一、引言

一般来说,经济学家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FDI)的导致提高经济增长率Blonigen(2005)。一个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增长的特点是先进的技术,往往伴随着外国资本投资。此外,国内投资者也可以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换言之,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外溢产生积极的外部条件。同时,增加外国资本可以帮助缩小储蓄缺口(即国内储蓄之间的比例和投资比例,获得期望水平的差距)。总之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要发挥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从低生产率和资本存量不足蒙受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约翰逊(2006)。De Mello(1999)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取决于主要东道国的特点,特别是熟练劳动力数量。Borensztein等(1998)也证实,尽管外国直接投资对GDP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同时使用截面和面板数据分析,Johnson(2006)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不是在先进国家。 Alfaro(2003)进行的一项跨国家的分析,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模棱两可的影响;把初级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趋于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Olofsodotter(1998)用标准的OLS的方法为50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由于技术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经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积极影响。De Mello(1999)采用使用3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法来确定关系杂志网。他证实,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带来更好的技术,并在东道国加强管理。然而,一些相当薄弱的外国直接投资是否真的会造成经济增长。Johnson(2006)采用了90个国家的面板和假设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应该对作为一个技术溢出和有形资本的流入导致经济增长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面板和截面分析,他发现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在发达经济体并非如此。此外,Johnson(2006)还提供了对现有的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文献引用优良审查。最后,Alfaro(2003)用于1981年至1999年期间跨国家的数据和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第一、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在不同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因此,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往往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关系在制造业是正面的和在服务业是模棱两可的。

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之间关系的实证文献。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Romer(1990)。根据内生增长模型,输出是对人力资本的生产加上标准因素的作用。我们把资本、FDI和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变量。本文的主要焦点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我们研究外国直接投资是否在提高经济效率和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二、数据来源和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库数据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库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对外国直接投资与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估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借此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试图弥补现有研究文献的某些不足。我们的数据面板涵盖在1998年至2008年期间的中国31个省市。现我们构建模型如下:

(1)

在式(1)中,表示我国各省份序号,为年份编号;α为一组待估计的参数;GDPit表示第省份、第年的产出变量。我们用各省市的支出法GDP(亿元)来表示。FDI(亿元)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LC(个人)表示人力资本(各省市当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数); K(亿元)用各省市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t为时间趋势变量(1998-2008年) , Uit是误差项。

在我们估计的模型,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加以考虑。首先,它可以说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和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遵循双向因果关系的同时性问题导致的估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实际GDP的一个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1所示为因变量证实了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选择适宜的结果,因为有强烈的单向因果关系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对外国直接投资。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时性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杂志网。

表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零假设

F -统计

Prob.

GDP没有因果FDI

1.38

0.35

篇(9)

班级:会计123班

学号:

学生:xxx

导师:xx 副教授

xx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20xx年12月

一,课题来源与类型

1,课题来源: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大家都知道,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

交论文提纲:20xx年 月 日

交论文初稿:20xx年 月 日

交论文定稿:20xx年 月 日

论文装订: 20xx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审意见:

日期

签名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大纲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篇(10)

引言

人力资本就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言,它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技能,体力和健康等的总和,但是人又会受很多内在的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的。因此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能像物质资本那样在静态下进行精确的货币计量,而只能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形式加以确定。按照这个思路,国内外的专家相继提出了一些传统的计量模型,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因素,计量的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与实际相差较大收益模式,并不能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核算的依据,也很难用于实践。对此,笔者在对传统计量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范围,提出了新的模型,试图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问题。

一、现有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收益模式的比较及修正

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主要有非购入商誉法,经济价值法,和未来净产值折现法。它们考虑到了人力资本的产出价值,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人力资本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但是这些模型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非购入商誉法

商誉法最早是由赫曼森在196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过去若干年累计收益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的一部分乃至全部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贡献,这部分超额利润应通过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

V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I为本企业实际净收益; P为企业总资产; i为行业投资报酬率或行业投资利润率。

这种方法是将企业的超额利润通过上述模型资本化为人力资源价值论文开题报告。它的优点是得到的人力资本价值是基于过去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是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相比更具有的客观性。

但是从理论上说,商誉评价法还是很不完善的。首先,仅把超额剩余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是不合理的。其次该模型只能计算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对于大多数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的企业是不适用的。

(二)、经济价值法

经济价值法又称为“未来收益法” 。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于其能够提供未来的收益,它是将企业中人力资本在未来一定时期所实现的盈余折算为现值,然后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占全部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进行分配。

V表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Rt为第t年的企业未来净收益; r为贴现率; ht为第t年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T为人力资本价值的计算年限。

它的优点在于:首先经济价值法用未来盈余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比较符合资产定义中“提供未来收益”这一重要属性特征。其次将包含正常利润的全部盈余而不仅仅是超额盈余作为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这样反映较全面。另外收益模式,这种方法重视对人力、非人力资源的投资比率,并比较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对组织的贡献的大小,有利于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但此种方法仍有如下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只适用能获得利润的企业。其次,即使企业获得利润,模型反映的也只是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而不包含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这种方法同样也明显低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

(三)、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这是我国学者文善恩等人在1996年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提出的。

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V0表示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0表示剩余劳动所发创造的价值; g1和g2分别表示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的平均增长率。

未来净产值折现法的难点在于需要不断的对g1和g2调整。虽然该方法计算出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以企业全部剩余价值为计算基础的,但是它把全部利润都归为人力资源的贡献,也就否定了其它非人力生产要素的贡献。

二 新建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非购入商誉法模型的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力资本价值应该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m)。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必要劳动价值(v),而且剩余价值(m)也只计算了一部分,仅仅用超额剩余价值来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应当包括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其次非购入商誉模型使用的未来收益部分仅仅是超额利润而不包括正常利润。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任何一个企业获得超额的利润只能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利润必然会被更多新进入者平均化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如果当一个企业的利润额等于或者低于行业正常利润额时,企业的人力资本就没有价值甚至为负价值。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否定了人力资源这种重要经济资源的贡献。因此新模型中使用的未来收益应包括企业的全部利润。

(二)、对经济价值法分析

经济价值法没有到考虑企业的收益为负值时企业群体人力资本的计算。这样收益模式,当企业亏损时,不仅没有剩余价值,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新模型的建立必须保证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其次经济价值法和非购入商誉法相比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时虽然考虑到了正常利润,但是将部分盈余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只是反映了剩余价值,而没有包括必要劳动价值。因此新模型的建立不仅要反映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还要体现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

(三)、对模型未来净资产折现法分析

首先,模型选择不同增长率g1和g2分别来反应V和M增长,但是这样即不方便计算也很容易产生误差。一般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高新企业人力资源总投入也会随之规模性增加,因此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增长率来近视地反应V和M的增长。由于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很难改变的,财务政策短时间内一般也是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新建模型选择了可持续增长率(既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来计算人力资本群体总价值的增长。但是与之相适应也要缩小新模型的适用范围。其次,该模型并没有给出价值的计算依据,实用性也不强。新模型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采用工资报酬作为必要劳动价值的计量依据,同时吸取经济价值法的优点,采用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额作为剩余价值的计量依据,方便了计量。

三、新建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可见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实质上是由两股现值流构成的,一股是企业人力资本预期的一系列的工资薪酬的现值和收益模式,一股是人力资源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额的现值和。

公式中,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I0 为基期人力资本货币性报酬性报酬总额; R0 为基期企业利润总额;h为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g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r为贴现率; T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算年限;

人力资本的货币性报酬I0 和企业的利润总额R0 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基期年度财务报表直接获得。人力资本的投资率h可以根据人力部门提供的人力资本年度投资额(包括工资福利,各种保险以及教育培训费用等)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额、人力资本投资额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之和的比重计算得到。可持续增长率g=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公式中的相关比率均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折现率也可以近似采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

(二)、模型的适用范围

在预测范围上,新模型的特点决定模型主要适用于人力资本对利润贡献额较大、短期内利润增长率相对比较稳定的高新技术行业。起步期的企业一般都能获得超额增长,增长率短时间内变动幅度较大。成熟期的企业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利润增长的空间不大。衰退期的企业利润一般是呈负增长的论文开题报告。因此模型主要适合于处于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利润增长率比较稳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的资产,而且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短期内占企业的总投入相对比较稳定。在预测时间上,根据竞争均衡理论,一个企业通常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其投资成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只能是短期的,这也与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流动性较强,更新速度较快相适应。

(三)、模型的可行性检验

案例背景资料分析:

河南戴康公司是一家主营网络软件开发的小型网络公司。高端人才就是该公司的主要资产,公司每年财务预算中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比较固定收益模式,近几年都维持在40%,该行业在该地区近几年的平均收益率为8.5%。戴康公司员工的80%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整体创新能力较强而且公司目前正处于稳定的成长期。公司近期对于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做出的专业评估值为1530万元。

计量过程如下:

1确认计量范围

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戴康公司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进行计量。

2收集数据

根据戴康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得:

单位(万)

年度

2008

2009

收入

1000

1100

工资福利费用

330

363

净利润

50

55

股利

20

22

股东权益

330

369

负债

60

66

总资产

390

429

销售净利率

5%

5%

总资产周转率

2.5641

2.5641

权益乘数

1.1818

1.1818

利润留存率

0.6

0.6

可持续增长率

10%

10%

我们可以以2009年为基期来计算B公司在未来四年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3代入模型

由上述资料可得 I0 = 363 R0 =55 h =0.4 g = 10% T= 4 r=8.5%

计算可得V=1593.95

4模型评估

模型测量值1593.95万元与公司专业评估值1530万元的误差范围约为4.18%。误差出现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后期投资回报率的变动,二是基本工资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不一致。但误差范围小于10%,考虑到模型的简便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模型基本可靠。

四、结论

一方面,新建模型通过对现有模型的计量依据和计量方式的修正,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新建模型的可行性,丰富了现有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另一方面,新模型在计量范围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准确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全明.论人力资本经营[J].中国人力资本开发,1999 (11).

[2]李健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段兴民、张志宏.中国人力资本定价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篇(11)

 

引言

人力资本就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言,它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技能,体力和健康等的总和,但是人又会受很多内在的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的。因此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能像物质资本那样在静态下进行精确的货币计量,而只能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形式加以确定。按照这个思路,国内外的专家相继提出了一些传统的计量模型,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因素,计量的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与实际相差较大收益模式,并不能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核算的依据,也很难用于实践。对此,笔者在对传统计量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范围,提出了新的模型,试图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问题。

一、现有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收益模式的比较及修正

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主要有非购入商誉法,经济价值法,和未来净产值折现法。它们考虑到了人力资本的产出价值,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人力资本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但是这些模型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非购入商誉法

商誉法最早是由赫曼森在196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过去若干年累计收益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的一部分乃至全部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贡献,这部分超额利润应通过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

V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I为本企业实际净收益; P为企业总资产; i为行业投资报酬率或行业投资利润率。

这种方法是将企业的超额利润通过上述模型资本化为人力资源价值论文开题报告。它的优点是得到的人力资本价值是基于过去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是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相比更具有的客观性。

但是从理论上说,商誉评价法还是很不完善的。首先,仅把超额剩余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是不合理的。其次该模型只能计算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对于大多数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的企业是不适用的。

(二)、经济价值法

经济价值法又称为“未来收益法” 。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于其能够提供未来的收益,它是将企业中人力资本在未来一定时期所实现的盈余折算为现值,然后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占全部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进行分配。

V表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Rt为第t年的企业未来净收益; r为贴现率; ht为第t年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T为人力资本价值的计算年限。

它的优点在于:首先经济价值法用未来盈余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比较符合资产定义中“提供未来收益”这一重要属性特征。其次将包含正常利润的全部盈余而不仅仅是超额盈余作为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这样反映较全面。另外收益模式,这种方法重视对人力、非人力资源的投资比率,并比较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对组织的贡献的大小,有利于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但此种方法仍有如下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只适用能获得利润的企业。其次,即使企业获得利润,模型反映的也只是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而不包含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这种方法同样也明显低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

(三)、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这是我国学者文善恩等人在1996年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提出的。

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V0表示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0表示剩余劳动所发创造的价值; g1和g2分别表示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的平均增长率。

未来净产值折现法的难点在于需要不断的对g1和g2调整。虽然该方法计算出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以企业全部剩余价值为计算基础的,但是它把全部利润都归为人力资源的贡献,也就否定了其它非人力生产要素的贡献。

二 新建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非购入商誉法模型的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力资本价值应该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m)。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必要劳动价值(v),而且剩余价值(m)也只计算了一部分,仅仅用超额剩余价值来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应当包括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其次非购入商誉模型使用的未来收益部分仅仅是超额利润而不包括正常利润。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任何一个企业获得超额的利润只能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利润必然会被更多新进入者平均化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如果当一个企业的利润额等于或者低于行业正常利润额时,企业的人力资本就没有价值甚至为负价值。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否定了人力资源这种重要经济资源的贡献。因此新模型中使用的未来收益应包括企业的全部利润。

(二)、对经济价值法分析

经济价值法没有到考虑企业的收益为负值时企业群体人力资本的计算。这样收益模式,当企业亏损时,不仅没有剩余价值,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新模型的建立必须保证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其次经济价值法和非购入商誉法相比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时虽然考虑到了正常利润,但是将部分盈余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只是反映了剩余价值,而没有包括必要劳动价值。因此新模型的建立不仅要反映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还要体现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

(三)、对模型未来净资产折现法分析

首先,模型选择不同增长率g1和g2分别来反应V和M增长,但是这样即不方便计算也很容易产生误差。一般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高新企业人力资源总投入也会随之规模性增加,因此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增长率来近视地反应V和M的增长。由于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很难改变的,财务政策短时间内一般也是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新建模型选择了可持续增长率(既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来计算人力资本群体总价值的增长。但是与之相适应也要缩小新模型的适用范围。其次,该模型并没有给出价值的计算依据,实用性也不强。新模型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采用工资报酬作为必要劳动价值的计量依据,同时吸取经济价值法的优点,采用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额作为剩余价值的计量依据,方便了计量。

三、新建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可见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实质上是由两股现值流构成的,一股是企业人力资本预期的一系列的工资薪酬的现值和收益模式,一股是人力资源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额的现值和。

公式中,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I0 为基期人力资本货币性报酬性报酬总额; R0 为基期企业利润总额;h为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g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r为贴现率; T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算年限;

人力资本的货币性报酬I0 和企业的利润总额R0 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基期年度财务报表直接获得。人力资本的投资率h可以根据人力部门提供的人力资本年度投资额(包括工资福利,各种保险以及教育培训费用等)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额、人力资本投资额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之和的比重计算得到。可持续增长率g=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公式中的相关比率均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折现率也可以近似采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

(二)、模型的适用范围

在预测范围上,新模型的特点决定模型主要适用于人力资本对利润贡献额较大、短期内利润增长率相对比较稳定的高新技术行业。起步期的企业一般都能获得超额增长,增长率短时间内变动幅度较大。成熟期的企业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利润增长的空间不大。衰退期的企业利润一般是呈负增长的论文开题报告。因此模型主要适合于处于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利润增长率比较稳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的资产,而且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短期内占企业的总投入相对比较稳定。在预测时间上,根据竞争均衡理论,一个企业通常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其投资成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只能是短期的,这也与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流动性较强,更新速度较快相适应。

(三)、模型的可行性检验

案例背景资料分析:

河南戴康公司是一家主营网络软件开发的小型网络公司。高端人才就是该公司的主要资产,公司每年财务预算中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比较固定收益模式,近几年都维持在40%,该行业在该地区近几年的平均收益率为8.5%。戴康公司员工的80%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整体创新能力较强而且公司目前正处于稳定的成长期。公司近期对于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做出的专业评估值为1530万元。

计量过程如下:

1确认计量范围

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戴康公司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进行计量。

2收集数据

根据戴康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得:

单位(万)

 

年度

2008

2009

收入

1000

1100

工资福利费用

330

363

净利润

50

55

股利

20

22

股东权益

330

369

负债

60

66

总资产

390

429

销售净利率

5%

5%

总资产周转率

2.5641

2.5641

权益乘数

1.1818

1.1818

利润留存率

0.6

0.6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