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cdio理念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CDIO全称为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翻译成汉语是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意思。这是21世纪初期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有些研究者将其归纳为“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3所著名工学院理论研究的成果,将教育实践过程和工程项目研发做类比,最初应用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旨在向他们灌输现代工程学习观,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注意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成事能力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CDIO教育模式被介绍到中国以后,马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工程和管理学领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008年5月17日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的召开及相关课题组的成立推动该研究走向。此后,CDIO的研究范围不断推广,主要集中在各个学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面,如IT课程、艺术专业课程、机械与电子信息课程等;人才培养包括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然而,目前将CDIO教育模式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并不多。在学术期刊网站录入关键词“CDIO,英语教学”,总共收录文献12篇,其中多从微观方面来阐述,如杨扬2011年发表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的《CDIO项目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的应用以CDIO教育模式》,以具体的英语专业课程为例论证了CDIO项目式教学法的实用性,2014年2月简耀的《CDIO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置》则从课程设计方面阐明了CDIO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和优势。除了研究英语专业的,近年也有涉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但同样缺乏宏观的视角,如杨小鹃发表在《高教探索》2011年5期的《借鉴CDIO模式深化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认为CDIO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主构建意义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实践路径
3.1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当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CDIO模式的设计(Design)启示我们要进行整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当由三大块组成,一是语言基础类课程如基础英语,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由易到难可分为一级到六级。二是英语技能类课程如写作(初级、中级、高级)、口语(初级、中级、高级),三是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旅游英语口语、科技学术英语泛读)等。研究者认为,在构思(Conceive)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英语课程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打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区别,而要充分利用好学分制,每一个同学只要修满规定的大学英语学分数量即可,而不规定学生必须选哪些课程。这样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任意搭配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当然,具体学生选修什么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必须尊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过去被忽视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英语各个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我们不能再流于形式,要在这方面进行优化。
3.2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问题或项目教学是CDIO模式提倡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主要方法,与外语教学遵循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learning)同门同根。问题教学法(problemmethod)源于20世纪初的研究性学习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J.杜威认为,思维的自然规律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所谓“实验逻辑”的反省的思维,它是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我们采用此种教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以求发展自己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我们利用教学蓝本或者在真实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条件,不仅注意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技能的训练,还注意语篇和语境一体化,其间涉及篇章结构分析,题材和体裁分析,时而加入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分析。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第一册Unit3UnderstandingScience,TextAPublicAttitudeTowardScience,学生首先从标题发现问题。他们把Attitude和Sci-ence两词作为切入点,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公众对科学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好奇?科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公众对科学的态度会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吗?教师可以先设置或导入问题,然后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讨论并解决问题。
3.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改革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方式不太合理,单纯以学生期末考试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而没有把过程评价考虑在内,缺乏可信度。CDIO教学理念的第四个环节运行(Operate)要求改革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制度。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化,除了教学管理者外,广大教师和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甚至是教材编写者,社会机构人员也可以参与其中。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评价体系改革的内容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其次,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要实现多样化。需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样化评估机制。此外,教学评估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和访谈外,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也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84-02
建设江苏省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江苏省高校建设改革的方向,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力工程学科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担当着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排头兵的角色。本科生作为应用技术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其对本科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关键环节。[1]目前本科生教学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应用实践的锻炼机会不多,而毕业设计作为综合知识的应用实践环节,其成果的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Conceiving Designing Implementing Operation,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的能力。[2]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完整的项目组织中教学生如何去做、去学,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3]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是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项目执行中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4]
在CDIO理念下构建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系统,综合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供了毕业设计工程流程管理、课题的双向选择、师生网络化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动态预警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CDIO所提倡的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另外,在CDIO理念下设计的该系统,实现了以往管理系统中难以很好地实现的“三通问题”,即: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通;导师及时指导与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困难相通;相关课题的交流与工程应用需求相通。
一、CDIO理念下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设计
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运用矩阵教学法,其纵向和横向各分三层(见图1)。根据毕业设计的流程,横向分为选题、开题和课题的实施、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部分的设计都包涵着CDIO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构思部分。
1.双向选题
选题阶段是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题目,选题审题表和任务书的阶段,它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他等类型。课题的类型包括: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他。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也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指导教师则要在把握好学生自拟题目切合专业应用实际的同时控制难度和工作量。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
2.开题和课题的实施
开题工作属于CDIO的C(Conceiving)和D(Designing)。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导师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部分参考资料。学生对课题的调研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加深对课题全面、深入的理解。调研的手段包括:参与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充分利用网络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研。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ing)、I(Implementing)、O(Operation)。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分别实施攻关,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时,导师本着以能力提高为本位的质量观,通过系统的站内短信息与在线虚拟课堂的模式、网络课堂集成VOD(视频点播)、博客、师生交流室等多种手段,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论文撰写及质量评价
论文撰写与答辩属于CDIO的O(Operation)。毕业设计论文是对设计过程的回忆,是对设计细节的凝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众人面前的应用展示。学生要有良好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就必须加强和导师在应用技术方面的交流。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对象较复杂,传统指标评价方法只能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粗略评价,难以合理评价教师的指导质量及学生完成质量的动态反馈。应用模糊理论综合评价师生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的动态完成质量,改事后控制为实时动态控制。做到师生在每周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答疑和指导,学生需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过程工作记录,将本周完成任务和存在问题及时向教师在线报告,并且计划安排好下周工作。教师根据学生所写的工作记录做出相应的评论,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教师在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的同时,对其工作态度、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优、良、中、差等级的评定,结果汇总至系统数据库,系统经综合分析,对评定“差”的学生由学院及时预警信息,并反馈给教学督导、年级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促进学生按照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二、一种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具有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分散等特点。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量成倍增长,以阶段性检查(通常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为主要监控手段的传统质量管理方法,以点代面,反馈信息滞后,难以给出及时、全面的评价,且教师驻地分散以及新校区分布范围广,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变得越来越少。借助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隔阂,搭建师生交流的便利通道,实现毕业设计质量实时评价管理,达到督促和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的目的。
在毕业设计中实现CDIO理念,基于Web技术的网络化教学指导方式给出了解决方案。系统采用基于Web技术的B/S架构,利用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将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由SQL Server 2008搭建的数据库平台中。其系统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
系统主要设计了四大功能:双向选题、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效果评价。按照毕业设计流程,系统既实现了毕业设计课题申报、审核、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提交、论文评阅与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数据归档、信息统计等常规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及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又能够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课题的双向选择、虚拟课堂及在线指导、设计质量动态预警、效果评价等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功能。
借助Web技术的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完成毕业设计质量的多角度、全面系统的评价。客观的质量评价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可以分别制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及随机发送调查邮件,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毕业设计质量科学的评价机制。最后根据学生和单位对毕业设计选题与全过程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以后毕业设计指导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8]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工程理念修养和文化气息等素质培养,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行成果创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理念,提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参考模式。同时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毕业设计网络平台,并通过毕业设计系统的应用,使得CDIO理念下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走向了实用,提高了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工作后反馈的信息表明,通过这种模式,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这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志超,葛乐,夏友桦,等.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浅探[J].江苏高教,2013,(3):114-115.
[2]徐懂理,韩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0-141.
[3]伍瑾斐.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3,(12):60-61.
[4]毕睿华,刘海涛,李军.基于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65-68.
[5]夏友桦,金友功,葛乐.基于情感交互的毕业设计远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22):136-137.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09 DOI:10.16534/13-9000/g.2016.0224
一、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它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这正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相契合。为了改革当前毕业设计选题靠指定、指导毕业设计靠教学经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问题,我所在的湖北商贸学院以CDIO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指导思想,采用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二、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根据调查发现,毕业设计选题往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设计选题重复现象严重;设计选题陈旧;选题偏重于理论性研究;选题大而虚、针对性不强,缺乏研究价值;课题难度过小或过大,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以上问题,我院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要求每个学生的选题不能相同,并且从多方面入手拟定选题:一是以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为基础,将该选题进行扩充升级;二是以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项目为选题;三是以光谷软件园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采用企业工程师和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将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研究经验充分融合,双方合作给出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四是让学生调研各类开源网站和社区,自己构思各类可行的开源软件项目选题。
三、教学指导模式
我院采用分阶段多渠道教学指导模式。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度,针对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途径采用多种渠道,如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以CDIO理念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从毕业设计项目中学习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流,同时采用请教指导教师、查阅文献、网络搜索、请教企业工程师等方式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机制,允许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二是建立互动机制,提倡通过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师生与企业间的互动;并要求指导教师及时记录学生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信息;三是开启教学督导检查模式,严格审查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初稿、二稿、三稿。
五、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教学必须制定出健全的答辩流程。为了客观透明地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成立毕业设计答辩领导小组和答辩小组,通常采用学生导师初审、答辩小组会审、院领导终审的分级审核的制度。答辩评分也应尽量客观公正,一般选取5~6位有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从学生的仪表仪态、论文简述的流畅性、回答问题准确性、态度是否认真自信等方面进行答辩评分。
六、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
CDIO理念将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都纳入到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我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具体做法是对于软件项目严格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控制进度,对于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及进度报告进行评分,对于每一次的汇报(包括微信、电话、面谈等汇报方式)中学生的表现、考勤等也纳入评分之中,并最终与论文、答辩结果等合在一起以一定比例算出学生总分。
七、结束语
CDIO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指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届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发现,以CDIO与项目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rawleyE.etal.Rethink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CDIOApproach[M].NewYork: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07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59-03
海洋强国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船舶工程类专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其办学地位突出,培养特色显著。如何建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榻ㄉ韬Q笄抗战略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不仅是一个教育课题,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大计,具有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如何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使之助力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在政策导向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人才培养重心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研究生转向新型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从而使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由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卓越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这也体现了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通过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育战略需求。然而,就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高校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危机和脱离产业实际的危机。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现代工业建设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适应。因此,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帮助我国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育理念[1]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和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花费近四年的探索研究获得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一整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它不仅延续了美国近年来在构思和设计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强调产品生产的实施和运行环节,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增强美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还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3]总之,CDIO教育理念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工程教育在现展的核心关键词。CDIO能力目标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这为CDIO教育理念引入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构造基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CDIO教育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新培养模式将有望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解决目前我国船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实践创新型船舶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顺应世界大工程背景下船舶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重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新知识,结合实践训练、课题研究与校企联合等,实现CDIO教育理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并举和工程教育与行业需求结合多渠道地将“C”“D”“I”“O”分别贯穿其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构建“构思C(Conceive)”的课程内容和体系
CDIO 所谓的“课程发展”,其课程内容应是跨学科且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以达到现代高级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要求。它体现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新趋势。
根据知识点和CDIO 的课程发展要求,船舶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课程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又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课程。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重点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以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将以上课程按照知识点交叉融合,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互促进,以期达到研究生理论内容模块化、实践基地扩展化、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帮助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将“构思C(Conceive)”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既不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轻视理论分析。
(二)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
CDIO 理念中的“设计D(Design)”是一种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其实践标准在于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是否包含设计实践经历,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之中究竟有无参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机会和空间。总而言之,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整个培养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就是要运用CDIO 中的“设计D(Design)”理念,使研究生全面参与和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材与构思、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项目设计是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是所谓“项目设计”的主要形式。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将CDIO 理念贯穿于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部分就是现实中正在实施和开展的工程项目,这也意味着研究生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论文更应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而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以船舶工程问题为导向选择设计选题,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船舶工程技术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得出准确的数据与结论,使作为最终学习成果的论文设计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构建“设计D(Des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CDIO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经验”是将理论学习、教W和实践集成,双重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在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工程教育过程中,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培养环节相互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相应地将创新“设计D(Design)”与现场“实现I(Implement)”训练串联在一起,把握住CDIO工程教育中的中间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船舶工程实践基地,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经验”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培养船舶工程类硕士大多闭门造“船”,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如与造船厂、船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培养合作,增加研究生培养中的工程项目来源,让工程类研究生真正参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过程,由此达成“设计D(Desi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四)构建“运行O(Operate)”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因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在学习经历和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及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船舶工程类专业的教师最需要产业经验,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都是高学历出身,缺乏工程和产业背景。学校应将工程背景作为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师资考核的因素之一,加强对在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工程类教师积极创造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良好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水平。基于船舶工程类教师特殊的职业能力要求,还应该大力加强校内导师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的合作,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不拘一格构建真正适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导师队伍。
(五)构建C-D-I-O的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设置的,而其评价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CDIO 所谓的“评估”是指“评估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面向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CDIO质量评估体系应包含研究生获取、运用、共享、发现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评价成员和形式也需要多元化。为了评价研究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最本质的问题是制订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此标准必须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成立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其成员不仅要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有来自船舶工程业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精英,他们对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CDIO能力的工程实践评价相对全面而客观,能够与其他评委形成多元互补。质量评价委员会的成员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和记录等方式,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逐一评价,记录结果,给出成绩,待学生毕业时再给出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重点从以研究型研究生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在此背景下,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逐步进入了学界的视野。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望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解决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构的难题。本文将CDIO教育理念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融合,从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模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和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建构一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面向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规划,最后独立实施完成项目。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以培养合格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使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得以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需要每个领域的人才都具有很好的实践基础和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各类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和推动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创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工程教育理念,并已在国际上众多工程教育改革中进行了逐步推广。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及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本研究自立项以来,以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契机,挑选部分本科学生,将CDIO教学模式应用于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中。
2 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1解决了本科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问题
以往教学中,学生不愿动脑,思维能力受到了束缚,被动式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阶段构思(Conceive)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出很多新颖的构思和理念。
2.2解决本科教学中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目前学生在实验课中大多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实验讲义,实验员准备好的试剂和仪器,普遍存在“照方抓药”的现象。导致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遇到问题无法独立解决。通过设计(Design)平台解决该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验室工作经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索取的转变。
2.3解决了本科教学中实践课时紧张,实践训练不充分的问题
本项目通过实现(Implement)平台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学生可充分利用学院的硬件资源平台进行方案的实施,将项目由设计阶段发展到实现阶段,主要包括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施、工艺分析综合提高项目所在学院的本科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工作和考研助力。
2.4解决教学中本科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虽然掌握了知识,却无法流利表达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在表达时心里紧张等不利心理因素。这给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带来障碍,导致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运作(Operate)平台培养训练,让学生能在学校立项申请报告,学校中期进度检查答辩,学校终期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充分锻炼个人表达和演讲能力的机会。
3 项目实施的具体效果
3.1优秀本科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明显提高
基于大创项目以CDIO模式培养的2010级三名本科生顺利通过答辩毕业,期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文,学生因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被科研单位录用。培养的2011级三名本科生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项目验收结题,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通过项目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创新思维,文献检索,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科技论文写作,演讲与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依次对应其相关本科课程《创新能力与创新方法》,《科技文献检索》,《专业实验》,《数理统计和数值分析》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式学习,学生对上述课程学习的效果无形中得到提升,通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为其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论文答辩提前打好了坚实基础。
3.2促进本科实验课新内容的制定与优化
Kew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OC; teaching reform;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和移动终端日益成为大学生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日益显露出弊端。在新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一直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重点。
环境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内容,其教学仅照搬传统模式将无法真正体现其先进的应用和实践性特点,这也是该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迅速掀起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onceive构思,Design 设计,Implement 实现,Operate操作)和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浪潮,以其先进的创办理念和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给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经四年探索,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http://chinacdio.cn/)。CDIO的系统设计理念非常契合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而对工程式学生的要求也完全满足这门课程的开设预期目标,即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应用能力。MOOC是指世界名校和名师开设的网络课程(http://mooc.guokr.com/course/)。MOOC以其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利新颖的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师生群体的认可,被人们称作“慕课”[2]。这种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也对当前的环境信息系统教学给予了很多启示。现在虽然还没有名校名师开讲环境信息系统的慕课,但相关基础知识在网络上已有很多开放的资源。
基于以上分析,在环境信息系统教学中合理利用和实践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MOOC式网络教学思想,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对其通过网络终端来及时掌握国际前沿知识动态提供条件。本文基于CDIO和MOOC,从两者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契合关系出发,尝试构建环境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期能为该学科高效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和逻辑支持。
1 CDIO及MOOC的发展
CDIO和MOOC作为两个当前教育非常著名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史上的一种现象,也很可能成为一种未来的教学趋势所在。CDIO和MOOC各自从提出到推广实施,所用时间非常短,但发展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基于现有热度和教育实践的成效来看,CDIO和MOOC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高等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工程式的系统培养方式和开放式的知识学习方式将对教学和培养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CDIO教学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其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瑞典国家高教署2005年采用该标准对本国100个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中国,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第一批18所CDIO试点高校名单,同年出现探讨CDIO的硕博论文,截止2014年已有3700多篇文献探讨CDIO在中国相应学科教学培养的实践应用(见图1)。
几乎与此同时,2008年,由加拿大的戴夫?科米尔和布赖恩?亚历山大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MOOC这一术语。2011年,斯坦福大学将三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免费到网络上。同年底,斯坦福大学创办的MOOC平台――Udacity,至今已超过80万人注册,覆盖190多个国家[3]。自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MOOC学习热潮,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之年(Year of MOOC)”。国内的尝试也于2012年逐步兴盛,根据在中国知网以“MOOC”为关键词的查询结果,2012年之前没有相关报道,2012年当年有9篇;2013年,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刊等涉及MOOC的超过200篇;2014年,已有超过1200篇的文章被检索出来(图1)。
这些研究从MOOC教学与传统教学、其发展特征、教学体系构建,到云共享平台、开放学习、翻转课堂等,涉及到MOOC的方方面面。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流大学,也开始了MOOC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构建。由此可见,MOOC带着强大的颠覆力和冲击性走进了教学。
2 环境信息系统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环境信息系统与CDIO和MOOC的关联
环境信息系统重点介绍环境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手段,以及方法、途径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环境信息的获取与组织管理、系统开发、环境信息的标准化等。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环境信息系统教学安排比较系统,而对应CDIO教学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CDIO所提倡的构思、设计、实现、操作等工程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掌握,还可以帮助其提升整体素质和专业应用水平。同时,MOOC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相关学科的庞大教学资源,现有的开放资源包括:数据、课件、微课、文库、课件库、公开课等,全球和中国当前巨大的资源量和知识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在对CDIO这个理念和MOOC教学精髓进行全面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嵌入CDIO和MOOC来开展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走出一条属于适合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对应的教学方式参见表2。
正如表2所展示出的CDIO和MOOC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关联那样,CDIO框架下,在MOOC式自助学习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学习基础上,该培育模式不仅包括了基础知识的培养,还直接对接了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毕业素养需求的培育,使之通过课题和项目的完整参与和最终完成,能初步实现对社会需求的环境事件做出系统的专业分析和有效的知识应用。
2.2 环境信息系统的教学新模式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高校课程[4]。该课程的总体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考虑、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在团队里的有效交流;实时环境事件下的系统构思、设计、实现和管理。
这里我们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5],提出如下新模式,以供在日后教学和培养环境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中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对CDIO和MOOC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关联分析(表2),依照培养目标把本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分解为4大类16亚类的具体目标,以衡量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所知和所能。如图2所示,第1和2项为基础支撑,第3项为综合素养,第4项为最终的实践应用,综合考核中合并了理论和实践目标。
这16项具体目标分列如下。
⑴ 具备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依次为:展示运用基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环境科学等;数据结构、数据库、图像处理、计算机等方面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原理;展示在数据融合、建模、空间分析、系统开发等方面专业工程知识。
⑵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思维及掌握的其他个人、专业能力。包括了5个亚类:分析和解决课题或教学案例问题;对问题进行探寻和实验;整体和系统地思考;掌握成功进行实践所需的个人能力;掌握成功进行实践所需的职业素养。
⑶ 在团队分组里的有效交流和工作。包括了:在团队中领导和工作,以及以书面形式、电子形式、图表和口头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⑷ 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包括了6个亚类:认识到社会环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在不同的分组中顺利工作;构思系统包括制定要求、界定功能、建模和管理;设计复杂系统;实现软硬件过程和管理执行程序;运行复杂系统、过程和管理运行。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此,我院拟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级课程群。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图2。其中,一级项目为安全工程导论课(安全科学发展动态)及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二级项目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安全管理类、安全技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针对具体课程开设课程设计;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二级项目主要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三级项目在二级项目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与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如安全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概论、安全管理与安全法学、安全心理学、保险与安全经济学等。 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特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来贯穿相应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课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中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出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引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可区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三大类。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为强化专业理论理解和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和前沿课题中的安全问题;创新性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的核心,由学生自发组建研究小组,围绕教师的研究项目或学术前沿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搭建实验平台、收集数据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应加大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自主实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供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可成为学生备赛的训练场,自己动手,积极性增加,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借助该平台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开放、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实验室还为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交友的平台,许多获过奖项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级引导低年级,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设置安全系统工程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工业通风实验、矿井通风与除尘实验、火灾爆炸实验、机械安全实验、安全检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锅炉与压力容器实验、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实验、软件模拟仿真实验等。
(三)多样化的实习教学模式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及职业特性,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共建校外产学合作认识实习基地,采取教学参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生产实习是在系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后实施,实习地点尽量满足多样化,如港口码头、建筑施工现场、火电厂、变电站、化工厂、造船厂、矿山等。毕业实习单位可由学生自主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或由指导老师推荐。毕业实习的内容可以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矿山、核电、建筑、道路交通、港口、酒店消防、地铁施工、金融保险、安监部门等多个领域,与地区经济建设、生产实况、科研现状紧密结合。依据CDIO教育理念,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以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与延续性。
(四)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多样性
课程设计主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当前课程设计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计题目偏少、时间安排不充足、教师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方式不科学等,这是高校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系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科学研究及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该紧扣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以便让学生更早融入工程实践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学生也可以根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科研兴趣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照“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指导教师。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尽量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与实习项目相吻合。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样化,可涉及核电项目、建筑施工、公路隧道、煤矿水害、船舶重工、消防灭火、石油化工、银行保险、矿山等多个行业的安全问题。
(五)科研训练项目的设立
安全工程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色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要有较高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开展科研训练是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创新型学习环境。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安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可以组织和实施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专业教师的在研课题。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近年获批的立项课题涉及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建筑施工用电风险管理、学生公寓人机不安全因素辨识、校园安全风险分析、大学生职业安全健康素质调研、手机人机界面设计、建筑工程安全培训模式构建、防火涂料研制等。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研训练,由此贯穿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仅拓宽了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更好地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当前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多数教师是在本科毕业后直接深造而走上教学岗位的,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各个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工矿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或主动聘请在各类企业中专门从事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优秀工程科技人员到高校任教,弥补专职师资队伍工程经验不足的缺陷。安全工程专业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及时将企业最新的技术进展反馈给本专业的学生。改革安全工程专业教师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以论文为指标,还需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业教师负责若干名学生的学业辅导,定期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指引。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及应用主要是针对当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改革。其主要就是通过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以达到大纲要求的目标,即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描述了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发展和部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实验,进而锻炼其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技术基础。在工程项目的实践参与中,学生能够得到交流能力和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现状及改革目标
从上个世纪开始,大学的教育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由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到大众化教育,随着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滑的趋势,精英化人才逐渐减少。而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化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学物理教学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许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希望对现状有所改变,他们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学生较为容易掌握,但实际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使得技术人才在个人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些恰恰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因此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需要尽快在工程教育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对物理学的进行实际的探索和实践。
3 更新教学理念、重组教学思路
CDIO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上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模式,它所提出的要求都与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紧密相关,着重突出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点要求可以通过大学物理实验的进行加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动手能力。在CDIO教育理念下,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实践与一体的先进教育方法,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1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CDIO教学目标培养的方法和要求,对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团队交流、职业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推动大学物理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确保将大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授予学生。适当降低数学推导和应用的难度,注意阐发物理思想和拓展物理知识的宽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工素养、基础理论、应用能力和科学精神,实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教学目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层次化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在课程体系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3.2 注重大学物理内容与专业结合
现代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实现既掌握了物理学本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将其与专业化的特点相结合是物理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方面,这点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根据专业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计划,对大学物理的授课的安排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进行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实施进行课程的安排,为后续的课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将8%左右的课时进行单元的结合和专业化的讲解。
3.3 确定教学理念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与CDIO教育理念相一致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他们渴望学习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将CDIO的教育理念发挥到最大化。
4 教学内容的设计
以“摩擦缓冲器的设计与制作”这个具体的能力培养项目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力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与运作。具体过程为:(1)通过文献查阅、产品比较和理论浅析硕士论文等掌握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建模,然后将整个缓冲器进行分解为几个部分,说明各部分功能及预期达到的指标,提出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2)通过第一步的构思过程将指标细化,规定相应的参数,如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小、尺寸、材质、初始压缩量、最大压缩量,垫板的尺寸、材质、规格等,通过参数选择与计算得到反映该缓冲器好坏的整体参数--吸收率;之后,将缓冲器整体与各部分通过制图体现出其各个参数和规格,提出实施方案。(3)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材料选购,此过程需对比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应用在缓冲器制作优缺点;对选购的材料进行实际处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制作,以期达到设计要求;成品之后对缓冲器进行试验,记录各项指标完成情况。(4)通过实际指标的完成情况,找出影响性能的因素以及改善性能的方式,最后以报告或论文形式进行总结;同时准备对项目进行答辩。教师与其他非参与项目的小组组长作为项目答辩评委,答辩之后,按照CDIO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四个层面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群;CDIO;人才培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group;CDIO;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1-02
0 引言
在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方向。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1-2]。将CDIO理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改革目标。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的专业课程推荐,以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如图1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八门理论课程和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形成一个从项目构思-方案策划-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的包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和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方案设计
2.1 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知识点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在课程群中突出学科的专业特色,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系统性和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实践环节应贯穿课堂讲授、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甚至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工地现场。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案例讲授及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完全割裂、各成体系。
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措施
根据CDIO培养大纲和标准[4],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七个方面全面对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和工程实践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方面的能力。
3.1 教W内容整合
3.1.1 整合知识点分配,强化专业基础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合理规划总体目标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分配,避免课程之间知识重复或脱节,保证单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课程群知识的系统性。协调知识点讲授的顺序,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整体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3.1.2 系统规划特有知识点,突出专业特色
在《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设计、专题讲授等方式,将“深部岩土工程”的专业特色延伸到管理领域,系统培养学生在特色领域的管理技能。部分知识点设置应与职业资质认证(建造师、造价师、项目管理师)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3 做好与课程群外其它课程的衔接,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与课程群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分配,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将专业特色延伸到课程群外的课程体系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3.1.4 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进前沿的管理理念,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教学方法提升
3.2.1 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开展项目式教学,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知识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问题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建立以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为主的“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研讨、改进建议、评析”五个环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2.2 教学手段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课程群网站,形成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库,强化师生课后的联系和互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氛围。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际工程资料,运用选择器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BIM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等。
3.2.3 大案例建设,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在课堂讲授时,以同一已建项目背景作为讲授案例,这个案例将贯穿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范围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也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使得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实践。
3.3 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多元考核体系,从“知识性”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的考核。结合课堂考勤、分组讨论、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等,全面评定学生课程总成绩,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务性及开放式问题。
3.4 实践环节设计
调整各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利于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应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一次练手,在内容上应更强调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3.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的任课教师均应是“双师型”。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知识领域。
3.6 教材建设
落实课程群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建议先选用已出版的精品教材,然后逐步编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避免选用如监理培训教材等纯实务性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的重叠,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7 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场调研、课堂外实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地。适时邀请校外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工程现场的管理经验。此外,可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与课程有关的课题。
4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下,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与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改革既顺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又契合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程群改革方案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阚连宝,段庆茹,崔红梅,李芳,李岩.基于CDIO模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30):155-157.
软件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IT行业软件测试人才就业前景仍然良好[EB/OL].南方人才网,http://nfrencai.com/html/200892395010.html,2008.9.
[2]软件测试就业前景跳出“专业框架”[EB/OL].北大青鸟,http://nj-test.com/post/5486.htm,2009.4.
[3]贺平.软件测试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
[4]赵斌.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J].科学出版社,2008.4.
[5]AndreasSpilner,等.SoftwareTestingFoundations[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4.
软件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宰光军,任两品,刘燕.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
[2]张世泽,刘同先,丁升选,吕淑敏.浅议项目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和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168-169.
[3]郑春瑛,郭伟青.项目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4]侯占军,葛竹春,胡晓旭.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76-77.
[5]祁克宗,刘红梅,涂健,张丽霞.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54-56.
软件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鹏,等.软件功能测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李金凤.软件测试与可靠性评估[J].2014.
[3]张瑜.关于当前软件可靠性和软件测试分析[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