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通讯工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该系统设计具有公交线路查询、公交站台查询及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公交换乘查询等功能,并可将这些功能的查询结果在GoogleMaps上显示,为乘客的公交出行提供准确、及时、优化的公交信息服务和出行辅助计划。
本文还介绍了当前流行的网站开发技术Ajax,并在本系统中尝试实现。本系统所采用的开发技术都是目前刚刚兴起且较流行的技术,是今后WebGIS开发的方向之一,就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WebGIS;GoogleMaps(API);公交;查询;换乘;
Abstract
Thisarticle,whichisbasedonthepublictransportationelementinformationofcityofBeijingandthecharacterofbuspassengertravel,designsandopensoutBeijingpublictransportationguidingsystem,toimprovetheappealfromcitypublictransportationtopassengers’travelingandprovideserviceofexact,intimeandimprovedpublictransportationinformation.ThesystemisbasedonfreemapnamedasGoogleMapsprovidedbyGoogle,usingAccesstodescribeandconstructthedatastoragestructureofpublictransportationnetworks,andalsomakinguseofASP’SADOasanexploitationtooltoconnectandvisitDatabaseServer,realizingthemanagementandinquiryofpublictransportationroutesandtheirstations’datainformation.Thissystemachievessuchfunctionsasfollowing,bytransferringGoogleMapsAPI,usingjavascriptasitslanguage,incustomerportitwillshowbusroute,stationsandotherinformationintheBrowser.
前言:目前在热力汽轮发电机中广泛应用冗余技术,其特点是自控系统安全可靠,便于集中管理,本文重点从几个方面介绍汽轮发电机自控设备中冗余技术的安全措施:
1.冗余的控制系统配置
目前莱钢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自控系统采用ABB公司的AC800FR控制系统,过程站采用冗余的PM803总线控制器和分布式S800I/O,两个配置完全一样的AC800控制器可实现控制器1:1冗余,主备控制器之间可无扰动切换。每个控制器上都插有两个Ethernet网卡,第一个网卡用于连接系统网络(diginets),而第二个网卡彼此互连以形成专门的冗余通讯链接(diginetR),确保主备控制器之间的冗余信息同步。一旦主控制器故障,备用控制器能迅速无扰的从主控制器中断点接替工作。
现场过程控制器AC800F、操作员站OS及工程师站ES之间的数据通讯由系统网络(diginets)来完成,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RJ45通讯传输介质和网络拓扑布局,控制器上的第一个Etherent网卡提供控制器与系统网络(diginets)的通讯接口。工程师站上组态好的用户控制程序由diginets和第一个网卡下载至控制器的RAM中,Ethernet网卡的电池卡槽上装有RAM后备电池,可在控制器掉电时保持RAM中的用户控制程序实现上层工业以态网络通讯和下层Profibus现场总线的冗于,保障通讯数据传送的稳定安全性。
冗余的CPU过程站处理器,保证数据的正常采集、处理。冗余的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数据得以畅通无阻。冗余的监控平台就象运行人员的两只眼睛,监控设备工况,使运行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信息资料,及时处理故障,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见图1
图1 系统网络图
2.可靠的并联式不间断的冗余供电模式
电源作为设备的动力来源,是设备关键性因素。突发性系统供电中断将会直接导致计算机随机存储器中数据丢失,设备停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控制系统中引入不间断电源UPS,外来两段母线市电先经过UPS,再分路供给DCS系统及仪表器件。一方面可对输入电源起到稳压作用,另一方面当市电故障停电时UPS可在小于5ms时间间隔内利用蓄电池逆变自动切换至由UPS供电,根据所带负荷及UPS容量大小设计要求UPS至少能够提供半小时时间。市电恢复正常后,UPS自动切换市电供电模式,从而保障自动控制系统电源始终连续与稳定,彻底解决因电网波动或突发性失电损坏自控设备,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两台不间断工装UPS电源,正常运行时同时工作,共同分担负荷。当其中任意一台故障时,另一台自动切换至主机状态,全带负荷。并联UPS的软件和硬件完全一致,其控制电缆形成闭环连接,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持续的供电电源。
3.关键停机仪表设备参数采用模拟和数字信号相结合的冗余思路
汽轮发电机油压力低低联锁停机参数灵活运用,保护机组工况安全运行。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油压是否正常,作为汽机联锁停机的信号,采用了在油进汽轮机轴承末端管道上安装了油压检测压力开关,其设定值均为30KPa,用于采集开关信号,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同一位置安装智能变送器提供模拟信号,优点精度高显示方便。二者在DCS系统中进行与逻辑关系,再通延时1秒钟判断,若二者同时低于设定值30KPa,证实油管路油压低,则保护机组停机,有效的消除了外界磁场干扰信号源的突发性。见图2:
图2逻辑图
汽轮发电机轴承油温度采用外装双质热电阻,两模拟信号同时采集去DCS系统,并判断温度可能存在的误差,逻辑判断再发出停机指令。更有推力瓦温度选用内藏式热电阻,每个瓦块上安装四个相同热电阻信号采集,根据工艺要求灵活运用或四选二、或四选三,并进行温度断路或开路逻辑判断发出停机指令,大大提高了机组连续安全生产。
TSI轴系监测装置是一种面向汽轮发电机组的多通道监视保护系统,主要监视转子和汽缸的机械运行参数,如轴振动、轴向位移、胀差、转速等,输出的模拟信号至DCS系统显示、处理报警,输出的接点信号可用于停机保护。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成熟的美国本特利公司生产的3500系列大型旋转机械监测装置。其重要的联锁停机信号采用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内部冗于判断数字量输出去DCS系统并在程序中判断,延时控制联锁停机,有效的消除了误信号造成不必要的停机。
结论:生产过程中冗余技术安全可靠、灵活多样的控制思
参考文献:1、《汽轮机设备运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科技部863联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6748
国内刊号:11-3683/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0.概述
沙角C电厂#2机在2008年度 A级检修期间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工程包括电气厂用电控制系统(FECS)的构建。#2机组电气厂用电系统在改造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模拟屏控制方式,而传统方式难以满足对辅助设备的大量运行信息的获取。本次#2机组电气控制系统(FECS)的构建,目的在于提高机组电气厂用电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更好、更快、更详细地获取机组的运行信息,以便对机组电气系统进行监控,确保机组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1.电气厂用电控制系统(FECS)控制与架构模式
1.1 电气厂用电控制模式
#2机组电气厂用电控制系统(FECS)按如下方式设计:(1)厂用电源开关的控制。原来厂用电源开关控制在集控室模拟控制屏上实现开关的分、合闸操作,改造后厂用电控制系统(FECS)将电源进线开关、联络开关的相关控制信号(包括了控制命令与反馈信号)直接通过通讯硬接线进入FECS测控柜,在FECS系统上实现厂用电源开关的控制及监视,通过通讯方式向DCS发送相关信息以实现DCS对厂用电源的监视。(2)负荷电机开关控制。将参与控制的信号直接通过硬接线与热工DCS连接,即维持原有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开关分合闸命令、参与控制的开关状态反馈信号(如空预器的运行反馈接点)、参与控制的电流、功率信号(如磨煤机功率)等,其他不参与控制的信号通过通讯线送FECS,再由FECS将需要观察的信号送DCS。
1.2 FECS系统的架构模式
沙角C电厂采用北京四方公司的CSPA-2000分布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FECS)来实现厂用电控制系统(FECS),其整体架构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三层结构系统结构,包括站控层、通讯管理层、间隔层。其中站控层采用双路10/100M以太网结构,配置数据库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打印机、GPS对时装置。通讯管理层由通讯管理单元和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采用通讯管理单元实现规约转换和装置通讯。通讯管理机向上连接站控层以太网和向下连接间隔层的测控装置或10kV、3kV高压高压电机微机保护装置的通讯单元。通讯管理机配置成双机模式。间隔层以双网现场总线连接厂用电保护及实现测控装置与开关柜间隔的控制信号的连接。
2.电气厂用控制系统(FECS)的搭建实施方式
根据电气厂用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的设计理念,系统为三层布置方式搭建。
2.1 FECS系统的站控层的实施
在集控层建立FECS工程师站,将站控层的设备包括一台服务器、打印机布置在FECS工程师站内,在工程师站实现系统的调试、组态及维护工作。另一台服务器也作为操作员站布置在集控室值长控制台,实现FECS系统的监控功能,运行值班人员通过集控室的这台服务器实现电气厂用系统的运行操作及状态监视。
站控层以双网方式组网,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站控层与DCS、MIS、SIS系统数据连接通过两台转发站组屏,实现FECS系统与DCS、MIS、SIS系统的数据发送功能。
2.2 FECS系统的通讯管理层的实施
在#2机继保室安装FECS系统的通讯管理层,每台机组及公用系统配置五对通讯管理单元,每台机组或公用系统的五对主控单元组一屏,本期工程包括#2机组及公用系统。
每面屏内的五对主控单元按双网配属,分别通过通讯方式与间隔层的测控单元及智能保护装置连接,实现对就地设备的监控功能;还通过通讯方式与站控层连接以实现站控层控制指令的接收及信息反馈。
在通讯管理层实现控制逻辑功能。
2.3 FECS系统的间隔层的实施
#2机继保室安装FECS系统的间隔层设备,#2机组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10kV、3kV及380V设备的9套测控装置及机组的2套测控装置,其中10kV、3kV设备的5套装置分两面屏安装,380V设备的4套测控装置安装在一面屏上,2套机组测控装置安装在一面屏上,这样#2机组间隔层共有四面屏。
测控装置向上通过通讯方式与通讯管理层的主控单元进行通讯,向下以硬接线方式与所控制的开关设备连接。
3.FECS系统实现的功能情况
#2机组FECS系统通过试运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目前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
(1)图形系统功能,可生成厂用电控制监视图、运行工况图、系统配置图等。
(2)厂用电系统的监控功能,在FECS系统上实现厂用电系统中电源开关的分、合闸操作,实现厂用电的倒闸操作功能。
(3)厂用电电源开关的分、合闸操作闭锁逻辑功能,防止电气误操作,可在站控层进行逻辑功能的编辑,逻辑功能编辑完成后可将逻辑下载至相应的主控单元,从而实现逻辑闭锁,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发生。
(4)实时报警功能,实现对报警的分层、分级、分类处理。
(5)事故追忆功能,实现实时信息保存和事故信息反演。
(6)报表功能,支持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特殊报表和实时报表。免费论文。可以方便制作10kV、3kV高压电机运行情况的各类报表,包括运行电流、功率因素及功率情况,方面了机组10kV、3kV高压电机能耗统计分析。
(7)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系统配置、自诊断功能和权限管理,在系统中实现各控制设备的信息编辑、逻辑管理及系统权限管理功能。免费论文。
(8)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操作控制和记录等。
(9)保护信息查询功能,保护装置和录波器信息的查看和分析界面,通过进入系统的间隔层,可以查询相关设备的保护动作情况。免费论文。
(10)事件浏览功能,查询并打印任意时段内任意组合类型的事件列表。
(11)系统扩展功能,可现了与DCS、MIS、SIS系统的通讯,实现数据的转发功能。
4.结束语
#2机组电气厂用控制系统(FECS)自2008年12月15日系统上电调试以来,系统运行情况良好,通过系统的试运行和不断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目前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较之改造前的厂用电控制系统,它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分布式系统的控制器物理位置、控制功能、保护功能、系统功能分散,而显示、操作、记录、管理集中的特点,可靠性高、扩展性好、易于维护。
(2)采用全通讯方式取代传统硬接线,节省大量的电缆、变送器、I/O柜等一次性投资,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设备运行、自诊断信息,实现全厂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信息种类丰富、信息量大,信息点显示可根据用户需求屏蔽,极大方便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和事故分析,大大减少用户维护工作量,提高全厂自动化水平。
(3)引入分布式控制思想,主控单元具有PLC可编程控制逻辑功能,实现逻辑闭锁、顺序控制、防误操作。
(4)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构成FECS的控制网络,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好。变化数据采用主动上送而非轮询的通信机制,极大提高了通信的实时性。通讯控制层、间隔层可按生产工艺组网,控制单元分散配置。
(5)自上而下通讯网络均可双网冗余,后台主站、主控单元配置均可热备冗余配置,双服务器切换采用无扰切换技术、主控单元可双网冗余并列运行,保证通讯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38-02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的载体,是反映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发表情况是评估、衡量学术机构及个人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的重要尺度。该文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本部各单位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研究、统计分析,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学数据和测评结果,为系统地了解我院科研论文产出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
该文数据来源于院年终考核(2006-2010年)统计中的期刊论文数据,论文仅统计以本院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的论文,内容相近的论文仅取其高影响因子统计一次;简报和通讯类文章不做统计,综述类文章刊物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当年度公布的《江苏农业学报》影响因子的,则列入统计。
根据统计需求,所有期刊论文划分为。普通期刊论文、学报级期刊论文、科学引文或工程索引论文(简称SCI、EI收录论文)3个类别。
2 论文统计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院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2658篇(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或第一通讯作者单位),下文将分别从年度论文总数、论文分布、学报级论文、SCI和EI论文等方面进行统计,并逐一进行分析评价。
2.1 论文总数
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活动的一项产品,也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量的多少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最基本情况,反应了科技活动的活跃度情况。表1为我院“十一五”期间逐年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从2006年的547篇,到2010年的538篇,我院“十一五”期间每年总数基本保持稳定,年均发表530篇以上。
2.2 论文分布
将国药中心发表的文章统计在兽医所文章内,那么院部各单位“十一五”期间发文量统计见表2。可以看到,院部13个研究所中,经信所与原子能所发文较少,只占到院部总发文量的3%和2.7%。由于经信所多是软科学类研究,提供科技查新及图书馆服务,课题较少;而原子能所与企业结合,由于改革等各种原因,课题组变化多,故而影响了科技论文的发表。如果将院部总发文量绝对平均,每个研究所发文应占总发文量的7.7%,那么,畜牧、经作、生技、园艺所发表文章分别占院部总发文量的6.6%、7.1%、7.2%和7.5%,与平均数还略有差距。
2.3 学报级论文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把代表该学科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作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我院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大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科技人员对论文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看得很轻,取而代之的是是否发表在学报级期刊上。因为核心期刊中的学报级期刊,代表了该领域期刊的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具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表3列出了我院“十一五”期间发表的学报级论文数量及占当年论文总数的比例。
可以看到,在每年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院学报级数量逐年上升,在当年总数中的比例更是节节攀高,由2006年的31.3%上升到2010年的51.7%,占到发文总量的一半以上,说明我院科技论文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院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成绩质量更优。
2.4 SCI、EI论文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缩写,它们既是文献检索工具,又是科研评价的依据。在SCI、EI期刊上,是展示研究成果与研究能力,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SCI、EI在中国科研状况评价中的地位变得愈来愈重要,在当前中国科研环境下,利用SCI、EI进行科研工作的成果评价,对于促进本单位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很大的现实必要性。
如表4所示,列出了我院近五年来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文章的情况。从“十一五”初期的不足10篇到“十一五”末的30篇以上,占当年文章总数的比例也从1.5%上升到近6%,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院SCI、EI论文的年发表量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呢?
表5列出了这五年SCI、EI论文的单位分布情况,可以看到,食检所五年发表38篇,承担了全院SCI、EI论文的32.5%;其次,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研究所,加工所也产出15篇,承担了全院的12.8%;另外,生技所尽管总数不多,但SCI、EI论文却有13篇,占全院总数的11.1%,说明该所重视论文质量的管理理念。仅是这三个研究所合计,就占了全院SCI、EI论文总数的一半还多(56.4%),未来其余各所加强这方面产出,相信我院SCI、EI论文的数量定会连创新高。
3 结论与启示
综合统计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院科技论文在保持发表总数较高的同时,论文质量层次有很大提高,学报级论文、SCI、EI论文的数量增长速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与我院近年来科研队伍及科研水平不断发展,科技竞争力及学术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与我院科研政策导向是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也应看到,论文总数增长持续缓慢,各研究所之间发展不平衡,高质量论文数量还可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扩大论文影响力,需要增加论文数量,提高论文质量,尤其要在科研课题的原创性、前沿性上下功夫,使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学界同行的关注。
(1)论文数量稳定中上升。学科的发展、课题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带来论文数量的不断上升。但同时应看到,我院的科研定位是为本地农业服务、为江苏省地方经济服务,我们的主要目的在应用,不会投入过大精力在论文产出中,这使得我院的论文数量不会盲目增加,必然在稳定中上升。
(2)努力提高论文质量。在我国现行科研机制下,争取重大基础性课题的申报,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同时,高水平论文在重大成果的培育中也起着基础性作用,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要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3)各单位论文分类考核管理。我院各研究所规模、定位、学科类型、承担基础性课题情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一刀切”的论文考核管理模式与之不相适应,为了公平公正、更大程度的调动各单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必要对论文指标进行分类考核,进一步挖掘我院论文产出潜力。
1. 引言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检测以及施工过程监控。其原理基于在光纤中传播的激光会发生布里渊散射,而散射光的频率,会随所在的点的温度和应变发生变化,这两种效应都是线性的。一般使用通讯光纤布置于工程构件,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对光纤进行标定。标定后的光纤,其频移与相应的温度或应变有一个明确的换算系数,单位是Hz/℃,以及Hz/?ε.
为了标定光纤,我们制作了专用标定台。由钢质简支梁组成,采用砝码做四点弯曲加载,因此中段是纯弯曲段。梁的弹性模量、尺寸已知,因此可以在理论上确定弯曲应变、应力。在纯弯曲段贴应变片,测试应变值作为校验。由于本次试验目的在于检验标定方法和标定方案的合理性,采用一段已经标定过的光纤做实验,其标定值为0.051MHz/?ε,本文不做应变片以及砝码载荷下理论应变的校验分析。
2. 试验材料和仪器
此次试验同时标定的光纤有:(1)裸光纤;(2)普通紧套光纤;(3)铠装紧套光纤。
三组光纤稍微预张拉后分别粘贴在钢梁的下侧即受拉一侧,三条光纤线路分别连接好(激光笔测试光路通畅),各自编号,各自线路上对应的待测纯弯段距离范围量测准确后,即开始测试。
测试仪器为日本 NBX6050分布式光纤监测仪。图1是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
3.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文仅分析裸光纤的标定结果,另两组光纤的标定,数据处理较复杂,将另文发表。
实验过程包括加载砝码、运用光纤监测仪发出激光、读取散射光、分析频移得出数据。数字化的数据以电脑文件形式保存。图2是由数据画出的裸光纤的测量曲线。其中中段是纯弯曲段的响应,两侧有非纯弯曲段以及光纤引线的响应。
图2 裸光纤应变曲线
根据数字化的数据文件,数据导入excel绘制散点图并拟合线性直线
得出结果见表1. 拟合的直线见图3。根据直线方程,可以知道其标定系数。
表1 拟合直线的数据
图3 拟合的线性度及其斜率
拟合线性方程式表明裸光纤的标定值在0.0508-0.0514MHZ/?ε之间。与名义标定值符合较好,也符合一般光纤的平均特性。
4. 结论
通过使用标定台,对光纤进行试验性标定,确认名义应变系数为0.051的光纤,其标定系数在0.0508-0.0514MHZ/?ε之间。标定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78%. 研究表明,这种标定台性能较好,标定方法合理。
本次试验还有很多其他数据待分析,将另外撰文发表。
参考文献
[1] 史彦新. 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王 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Tarun Kumar Gangopadhyay, Mousumi Majumder, Ashim Kumar Chakraborty, Asok Kumar Dikshit, and DiPak Kumar Bhattacharya. Fiber Bragg Grating Strain Sensor and Study of Its Packaging Material for Use in Critical Analysis on Steel Structure.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2009,150:78~86.
[4] Jun hong Ng, Xiaoqun Zhou, Xiufeng Yang and Jian zhong Hao. A Simple Temperatue-Insensitive Fiber Bragg Grating Displacement Sensor,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07, 273:398~401.
[5] 陈朋超. 长输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何建平. 全尺度光纤布里渊分布式监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一、概述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由甲烷组成。LNG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凝结成液体。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LNG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而出口LNG有助于天然气生产国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迄今为止,在天然气液化领域中成熟的液化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阶式制冷循环工艺、混合制冷循环工艺和膨胀机制冷循环工艺。本装置采用带预冷的氮膨胀制冷天然气液化流程,包括原料气预处理、脱碳、脱硫脱汞、脱水、冷箱、制冷压缩机、氮压机、预冷系统、制氮系统、导热油炉等工艺单元。
本论文主要针对ESD技术在LNG装置中的应用做简单的论述。
二、ESD技术的简介
ESD紧急停车系统是对石油化工中的生产装置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不采取措施将继续恶化的状态进行响应和保护,使生产装置进入一个预定义的安全停车工况,从而使危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最低程度,以保证人员、设备、生产和装置或工厂周边社区的安全。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安全联锁装置能继续运行,但自动转入另一种运行模式。
三、ESD技术在本装置中的应用
在装置发生紧急状况时ESD 紧急停车系统开启,用于隔离和关断LNG或其它设备,并关闭那些如果继续运行可能维持或增加灾情、危险性的设备。以确保装置的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ESD系统的安全性和整体性符合以下原则:
单个组件故障不给整个系统造成损失。
单个组件故障不给整个系统造成直接风险或系统跳闸。
单个组件故障不造成整个系统完全瘫痪。
LNG装置属易燃易爆、高危险、连续生产的重要化工装置,必须配置先进的、高可靠的设备,ESD 系统采用冗余容错自诊断技术,整个系统及部件是故障安全型,ESD系统采用先进的、可靠的软件及硬件,保证工厂及装置有效、可靠的运行,防止发生人员伤害、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ESD系统符合IEC61508 SIL3、DIN V19250 TUV AK6 标准,ESD 系统及各类卡件、系统软件的安全等级取得IEC61508 SIL3或TUV AK6 级认证,ESD 系统控制器(CPU)、I/O设备和网络通讯部件应为二重冗余、容错或三重冗余结构。
本装置中LNG工厂紧急停车系统(以下简称ESD)的设计和制造遵循了IEC61508/61511,设计上采用西门子PLC完成对全装置的紧急停车安全联锁。控制器采用三重化(TMR)及以上技术进行冗余配置,不得采用备用形式,制造商应采用主流系统,不得采用扩展性能差的小系统。ESD系统设计满足SIL3的安全等级要求,并有TUV认证。某一冗余部件或冗余套件失效的情况,或者在单CPU运行的情况下,仍能满足SIL3的安全等级要求,并有TUV认证。采用TUV认证的冗余和容错的通讯系统,控制器与I/O卡件之间通讯1:1冗余。I/O卡件满足SIL3安全级别且1:1冗余,I/O卡件带电磁隔离或光电隔离且通道间相互隔离,所有I/O卡件均能带电插拔,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本项目中控制单元与I/O卡件安装在同一机柜内,电缆从机柜下部引入,经柜内电缆槽板敷设。ESD系统设置了冗余的RS485 MODBUS通讯接口。本系统有顺序事件记录功能和过程历史报告,报警及停机事件的记录有毫秒级的时间标记,并按事件发生时间记录。本系统接受2路UPS电源供电。系统遵循故障安全型设计原则,在出现停电等严重事故时,能够保证生产设备和过程的安全。
四、ESD系统在本装置中的主要联锁保护方案
1.LNG 装置天然气门站入口切断阀、LNG 装置入口切断阀联锁切断,用于切断门站及LNG 装置原料气。
2.LNG 储罐入口及出口阀联锁切断,LNG 储罐出口装车泵联锁停泵。
3.BOG 压缩机安全联锁停机。
4.空压机、空气预冷机组安全联锁停机。
5.冷箱出口阀联锁切断。
6.原料气压缩机安全联锁停机。
触发以上联锁及停车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①LNG 储罐液位高高报警。
②人工确认工厂有火警发生或发生火灾。
③人工确认工厂有可燃气体大量泄漏 (一般性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的气体泄漏经报警工作站报警,采取人工措施处理)。
④原料气压缩机同时停机。
⑤循环氮气压缩机同时停机。
本项目共设置1面ESD机柜,1个工程师站(操作站),通过冗余的通讯方式接在各控制器的通讯接口上,用于控制器的组态、除错、修改、测试、软件装载及维护等。工程师站(操作站)具备打印组态数据和图形的能力,具有顺序事件记录功能。配置一个辅助操作台,设置报警灯屏及相应的操作开关和按钮。
五、结论
以上内容是我对采用带预冷氮膨胀制冷液化流程的LNG工厂的紧急停车系统ESD的设计方案,希望能为进行相关设计的工程人员以及设计方案提供有益的帮助。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论文格式,CORS。自20世纪90年代初,RTK技术一经问世,就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极大地拓展了GPS的使用空间,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论文格式,CORS。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信息,还要接收来自于GPS卫星的载波相位信息,并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定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RTK作业模式由电台模式、GPRS模式和CORS模式,下面就这三种常用作业模式的原理和优缺点加以浅析。
1、常规(电台)模式1.1、系统组成及原理常规RTK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及数据通讯系统(电台)组成。在常规RTK作业模式下,一个临时建立的基准站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直接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的同时,通过数据通讯系统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息,并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2、工作流程1)、基准站获得用户输入的测站坐标信息,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将二者通过数据链直接向流动站发送。
2)、流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同时接收基准站发送的信息。
3)、流动站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
1.3、作业方式常规RTK作业时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视野开阔、已知坐标且点位精度较高的控制点上作为基准站,另外的GPS接收机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流动站)。基准站将GPS观测值和设站点的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通讯链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所接收的信息和本身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得到未知点的坐标。
1.4、作业优缺点相比传统测量技术,常规RTK技术存在以下优点:
1)、观测时间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野外作业时间,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论文格式,CORS。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8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这是普通测量方法很难达到的精度。
3)、全天候作业。RTK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能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高精度定位,有利于按时、高效地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4)、RTK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可进行多种内、外业测量工作。移动站利用自带软件,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但常规RTK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
1)、用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参考站;
2)、误差随距离增长,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加大而降低;
3)、误差增长使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限制。
4)、常规RTK数据通讯通常采用无线电技术(常规电台),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基准站电台天线高低及障碍物影响限制较大。
2、GPRS模式2.1、工作原理及方式GPRS模式的系统组成、原理及工作方式和常规RTK类似,只是数据通讯方式的不同,这种作业方式使用GSM、GPRS/CDMA模块或带串口线的手机(具备蓝牙功能的GPS主机可直接使用蓝牙手机),参考站信号以GSM或GPRS/CDMA的方式通过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实时播发,流动站以相应方式接收差分数据。
作业时通过GPS生产厂商或服务商提供用户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号登陆,基站启动后数据会自动通过服务器转发,移动站与其绑定即可获得基站数据。论文格式,CORS。
2.2、作业优缺点相比常规电台通讯,由于减少了常规电台及相关设备,故仪器配置简单,携带方便,减轻了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且作业距离有较大改观,特别是在城区,建筑物严重影响常规电台作业距离,而GSM或GPRS/CDMA是借助于移动通讯的发射基站,能保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均能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差分信息,测量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基准站位置的选择更加不受限制,无需架设在高点。但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一些外部电磁信号干扰,作业范围取决于移动通讯的网络覆盖度。一般来说,因地理区域不同稳定性差异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信号稳定较好,行政区域交界处移动通讯网际切换频繁而导致稳定性较差。对于需持续采集点位、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如水下地形测量定位,受影响较大。采用GSM或GPRS/CDMA通讯还会产生费用,尤其是以GSM通讯,按照移动通话的标准收费,跨区域作业时还存在漫游费。
3、CORS(网络RTK)模式3.1、CORS系统组成及原理为了解决常规RTK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大区域范围内厘米级、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应运而生。网络RTK也称多基准站RTK,是近年来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新技术。论文格式,CORS。它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通讯链路和用户部分组成。论文格式,CORS。
3.2、作业方式采用CORS模式的作业方式非常简单,只需一台有GPRS模块(或具有WAP上网功能的蓝牙手机)的流动站主机、一个控制手簿、一根对中杆,登陆当地的CORS系统就可以作业了。为此要做以下准备:
1)、从当地CORS系统管理部门获取IP地址、端口号、源列表、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办理一张手机卡,并开通GPRS net 流量,可以采用包月的方式,一般两小时的GPRS 流量为一兆,可以根据每月的作业时间计算总流量,包月套餐。
3.3、CORS系统优缺点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1)、改进了初始化时间、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
2)、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了多个参考站的联合数据,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
6)、提供远程INTERNET服务,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7)、扩大了GPS在动态领域的应用范围,更有利于车辆、飞机和船舶的精密导航。
CORS模式除了具有GPRS模式的缺点外,还有以下不利之处:
1)、由于目前各种方法都不是十分成熟,技术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2)、系统的首期投入较大,需要较多的启动资金,而且日常维护费用大。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1数字化变电站概述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在IEC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分层构建,能够实现智能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间隔层和站控层的设备及网络接口只是接口和通信模型发生了变化,而过程层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传统的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设备以及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电缆连接,逐步改变为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一次设备、合并单元、光纤连接等内容。
2数字化变电站的体系结构与通讯网络
IEC61850将数字化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各层内部及各层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整个系统的通讯网络可以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间隔层通讯网、以及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过程层通讯网。
站控层通信全面采用IEC61850标准,监控后台、远动通信管理机和保护信息子站均可直接接入IEC61850装置。同时提供了完备的IEC61850工程工具,用以生成符合IEC61850—6规范的SCL文件,可在不同厂家的工程工具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互。
间隔层通讯网采用星型网络架构,在该网络上同时实现跨间隔的横向联锁功能。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采用单以太网,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需采用双以太网。网络采用IEC61850国际标准进行通信,非IEC61850规约的设备需经规约转换后接入。考虑到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要求,各继电小室与主控室之间应采用光纤,而在各小室内部设备之间的通讯则可采用屏蔽双绞线。
根据过程层的不同需求,本文给出以下两种数字化变电站解决方案。
2.1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GOOSE的数字化变电站
以及智能化开关设备,变电站所有装置的交流采样数据通过与MU合并单元通信获得,各种测量与保护装置的交流采样部分全部取消,通过GOOSE网络传输实时跳合闸和保护间配合信号,全站使用IEC61850标准进行信息交互。
该方案的组网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监控层网络使用星型独立双网。星型网络相比环型网络结构简单、配置简洁,且降低了网络风暴形成的风险;
(2)由于数字化变电站中的过程层通讯网络上数据传输的重要性,过程层通讯网需要和间隔层通讯网从物理上分开。过程层GOOSE网络采用星型双光纤以太网,与站控层分开组网。对于超高压变电站,推荐按电压等级分开组网。同一电压等级的GOOSE网络连接在一起,可以充分保证GOOSE的信息共享的特点;
(3)电子式互感器模拟量数据传输采用点对点的符合IEC60044—8标准的光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确保了模拟采样值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如图2—1)
2.2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控制柜的数字化变电站。 (如图2—2)
在该方案中,通过PCS—9820GIS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对一次和二次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将二次保护测控和GIS的智能控制功能有机整合后下放至GIS本体旁,对上按IEC61850规范接入站控层设备,对下与开关机构之间通过电缆连接接插端子,整个方案大大减少了控制电缆,优化了二次回路,简化了设计,真正实现了智能开关功能。同时满足和体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结语
数字化变电站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主流,根据过程层的需求不同,变电站间隔层、站控层的通信方案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GOOSE的数字化变电站、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控制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讯方案的介绍,来说明数字化变电站通讯网络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从洪.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
1 前言
为了提高石油钻井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建设全新的数字化钻井施工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字化钻井信息平台框架
石油钻井的主流程是从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开始,在构建过程中,全面考虑了钻井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以钻井生产的主流程为线索,从数字化钻井队、钻井数据中心、钻井辅助决策平台和远程通信网络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数字化钻井信息平台框架,本文着重从前三个方面阐述数字钻井施工模式的构建方法。
3 数字化钻井队
数字化钻井队主要通过数据采集计算机将安装在各关键部位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再由井场局域网络将数据采集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传输计算机、现场监控及其他应用计算机、现场摄像监控解码器等设备连接起来,然后通过部署在这些机器上的软件系统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数据人工录入、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现场工况监测等工作。这些软硬件集成起来构建了数字化钻井队。
3.1数字化钻井队的硬件设施
(1)数据采集仪器
数据采集仪器一般是钻井参数仪或者地质录井仪,钻井参数仪一般包括钻井仪表主机、传感器、电缆及附件。另外,对于定向井、水平井,还需要配备有关的测斜仪器,便于进行地质导向监控。
(2)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数字化钻井队需要在井场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局域网由一台服务器和若干客户机组成。计算机的连接方式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即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共享式hub或交换机上。这种网络系统连接简单,也比较容易扩充。
3.2数字化钻井队的配套软件
(1)实时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本系统的实时数据来源于综合录井仪或钻井参数仪实时采集的数据。为钻井工程实时监测与井场信息系统服务器软件平台提供规范格式的实时数据,以不同方式为客户端提供实时数据服务等。
(2)钻井过程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软件
钻井过程实时监测分为钻进过程和起下钻过程两个模块。
井场与基地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不同的通讯形式,目前经济简便的通讯方式为利用普通有线电话网和gprs移动通讯网,其次是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本软件可实现以上集中网络的灵活选用。
(3)工程数据手工录入维护软件
该软件主要实现钻井现场施工工程与管理数据的录入、维护和统计。这些数据包括日常管理数据、钻井设备数据、钻井队伍数据等20余类。
(4)地层压力监测评价软件
该软件是根据国外室内研究的最新成果差压和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根据钻井参数计算地层压力,实现地层压力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计算、数据图形输出一体化。用于提高地层压力的预测、检测精度,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提高钻井安全性,保护油气层。[1]
4 钻井数据中心
钻井数据中心建设包括钻井综合数据库、数据流及数据加载、数据软件等方面。
4.1钻井综合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以井的工程生命周期为路线,包括钻井施工、固井、完井、交井的全部数据以及形成上报统计钻井资料的数据。既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钻井系统现状,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扩充能力。
钻井数据库共设计了355个数据表,3654个数据项,可分为钻井标准数据库、钻井编码数据库、钻井工程设计数据库、钻井iadc报表数据库、钻井工程数据库、钻井实时数据库、钻井井史数据库等大类。
4.2数据流及数据加载
所有的钻井数据在源头一次录入,远程传输至钻井公司,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审核后进入钻井数据中心。钻井数据的审核流程和交换流程下图所示:
数据库及配套的录入系统设计完成后,在胜利油田分别部署了钻井分公司数据中心、总公司数据中心和局级数据中心。各级钻井数据中心运行平稳,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数据软件
建立了强大的钻井数据中心,就必须发挥作用。
系统实现了钻井综合数据库的/fazhan/">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