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0-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杨涛(1981- ),男, 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杨淑娟(1958- ),女,河北定兴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116,课题负责人:李雪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2006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高职实践教学的探索,力争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由于受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实践教学的探索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一、“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摆脱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转而重视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围绕素质与能力本位,提出了情景教学、交互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绝大多数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彻底实现校企真正对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还有待提升。能够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需要且多方互利的“校企对接、实景教学” 模式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是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实景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培育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充分清楚自己处在整个职场或项目中的哪个环节,并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什么,今后又要如何去做,是把学校当作职场来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讲求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养成,“校企对接、实景教学”将当前普遍运用的模拟实践升华到实景操作,以真实、延续、系统化的行业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学生适应职场需要。该模式的提出是完善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学生持续求知欲的必然途径,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课内实训以案例习题为主,没有达到实践效果。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增加实践课程的同时,理论课程也或多或少增加了实训环节,即我们所说的课内实训。但这一部分实训环节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首先,课程内容的设定与实践环节脱节,往往以网上搜集的案例和习题为主,无法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无法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被动接受案例和习题的答案,无法提高实践技能。第三,任课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把商业企业的真实环境带到课堂上,学生接触不到社会实践,不利于将来的就业。
2.校内实训以模拟软件为主,缺乏真实职业环境。为了加强校内实训,许多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引进各种模拟软件,模拟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并依据不同的分工模拟各种专业环节,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但模拟软件毕竟不能取代真实的职业环境,再加上软件本身不能与时俱进,很难跟上市场的发展变化,尤其对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通过做软件是无法得到锻炼的,所以学生所学到的很可能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内容,无法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不够,没有实现校企对接。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无法大规模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只是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而之后的联系就比较少了,没有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商贸企业最前沿的信息无法传达到学校,学校也不了解商贸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设计上缺乏针对性,无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4.毕业顶岗实习落不到实处,毕业实践环节薄弱。高职商贸类专业由于自身特点,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分散进行的,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商贸企业进行实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甚至有学生只是应付差事,并没有真正到实习单位去工作。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又没有把毕业环节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只要求学生撰写理论性很强的论文,造成毕业实践环节薄弱,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1.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推动校企对接。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拘泥于一般的形式,由于商贸企业无法大规模接收学生实习,所以合作方式一定要有所创新。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由教师带队到商贸企业现场进行观摩,让学生对商贸企业的实践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派专业教师深入商贸企业进行下厂实践,真正了解企业所需,提高实践技能,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把企业人员引入学校,聘请商贸企业人员为客座教授,先对学生进行讲座,再与教师进行座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使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企业一线的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历届优秀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各个商贸企业的骨干,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回母校进行课程的开发,结合他们学习和实践的亲身感受,开发的课程会更有针对性,更符合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2.以向社会推销商品的形式真正实现实景教学。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实践,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实践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商贸企业不可能把实际业务交给在校学生,这就要求改革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商品推销技巧”这门课程为例,应在教学方法中创新实景化教学模式,可以联系商贸企业的销售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岗位认知和产品知识的培训,然后让学生真正走出校园,利用课余时间去向社会推销公司的产品。积极创造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协助企业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经营业绩,使高职教育真正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通过这种实景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市场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商贸企业急需的人才。
3.以校办商业实体为依托锻炼学生的实际技能。高职商贸类专业实习难是众所周知的,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景教学环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但大部分学生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参与到实习中,所找到的实习单位与专业还不一定对口,这样既不便于学校监督和管理,又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应该创新一种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就能够体会到真实的商贸企业经营。如建立全真综合实训基地,最典型的做法是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校园超市,这一商业实体集采购、物流、仓储、店面、营销、销售、财务等环节于一体,让商贸类各专业的学生参与到超市的具体经营过程中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取得好的经营业绩,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
4.以毕业顶岗实习为基础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毕业实践环节主要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但很少把两者结合起来。有必要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把毕业论文环节改成依据毕业顶岗实习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针对商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议或改革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择业、就业的能力。校企对接的毕业论文模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习实践,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实用性,在实习结束时将建议留给企业,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而经过这种模式检验的毕业生也必将成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群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17-02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现更名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直遵循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校训,秉承内蒙古大学“开放、开门、开明”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鄂尔多斯及内蒙古地区培养了大量本科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近来经济形势的突变,煤炭和煤化工发展受限,本科生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就业形势,学生考研的热情高涨,不可避免的与本科生正常教学产生时间、内容及培养要求等各方面的冲突。这一现象在大部分地方普通院校呈蔓延之势,除了影响本科教学外,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冲突尤为明显,导致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不高、投入不足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1],甚至引起一些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的议论[2]。大量对策建议加强本科科研训练、提供经费支持、提高过程监管、提前加强设计和工作后考研等措施[3,4],在一定上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然而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统筹规划,结合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找到标本兼治的办法。
一、时间冲突
以2016年考研为例,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5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2016年2月中旬,各院校陆续公布初试成绩。3月上旬,34所高校自划线公布。3月底至4月上旬,34所自划线院校复试。4月上旬至4月底,国家线院校陆续开始复试。因此,考研学生的只有在2016年1月至3月上旬的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准备考研之外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事宜,而这段时间正是学期期未和寒假时间。内蒙古各大学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日期为2016年03月22日,复试考试时间为4月1-2日,在此期间,研究生考试过线考研生则要准备复试考试,即4月份以后才有时间准备毕业论文事宜。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化学工程工艺专业本科生在3月10日完成毕业实习,3月11日开始毕业论文/设计,4月20日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考虑可知,考研学生以读研为主要要务,在复试之前都需集中精力准备复试,只有4月3-20日共约18日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设计。考研生根据现实一般都选择做毕业论文,而没有参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也只能选择让学生做综述论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本科生需要做好文献资料整理、撰写内容提纲和组织综述内容等,并确保格式无误,重复率较低,时间上不够充足。
二、内容冲突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化学专业考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化学专业综合一和化学专业综合二,部分专业需考数学和相应专业课程。研究生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外国语、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面试内容由学院老师指定。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在选拔政治、英语和专业各方面成绩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考研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政治、外语和数学等非专业课程。特别是外语考试内容没有结合专业外语内容来考试,导致考研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以后,阅读和撰写英文文献遇到较大的阻碍。
而毕业论文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文献查阅、论文框架的构建、论证材料的选择和形成论文初稿,实验论文还需要准备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完成课题背景及意义、设计技术参数、目标、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技术路线和参考文献等内容。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都紧密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实验经费充足,仪器设备集全,在读硕士和博士较多,这些资源都给本校的本科考研生或保研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使这些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经历了完整的科研训练和教育,大大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总之,考研与复试的内容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目的不同,导致两者内容相差较大,而本科生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兼顾。而且在大多情形下,考研的学生都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准备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然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低下。
三、要求冲突
研究生考试与复试的目的主要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筛选一批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通过进一步专业学习,培养成具有一定科研素养或工程试验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及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偏重于各科目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科研方面能力要求体现较少。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本科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能锻炼学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与研究生培养要求具有一致的地方,然而,这一点要求在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中体现较少。
四、对策思考
由于考研学生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部分重点高校通过提高本校免试和复试成绩比例,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然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项全面而完整的科研训练工作,其本身就具有为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这一点是研究生指导老师希望录取生重点加强的部分,这个目标上所有高校老师的目标是一致。正因为如此,提出如下建议:
1.将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本科毕业课题在大四上学期就可确定。这样毕业生可以早点准备,考研生也可以在入学考试完后全身心投入相关工作。
2.改革研究生复试内容,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的考察。由于外语、数学和政治等科目的考试在入学考试中已全面考察过,复试考试内容有重复之嫌。而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了解程度,更能体现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3.合理控制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比例。由于研究生指导老师一般要求录取生参与毕业论文实验,普通高校应该控制一定的论文与设计学生比例,以提高部分毕业生科研经验和素质。
总之,通过上述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冲突的分析,提出的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上的部分矛盾。然而,具有如何操作以保证研究生录取工作和本科生毕业工作的协调性,还需进一步在制度上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超,刘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原因浅析[J].科技信息,2009,(30):74-75.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4.
[3]贾宇波,童基均,寿萌吉,张华熊.本科毕业设计中若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Z1):152-153.
[4]康薇.考研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新思考――以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0):159-160.
Consideration of Conflicts between Undergraduate Thesis/Design with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WU Zhen,ZHANG Xian,PANG Jing-lin,ZHANG Xian-ming,GAO Yan-peng,YANG Zhong-ping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方式
(一)区域流通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发展状态,对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地区流通业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思想观念落后。目前,制约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依然是思想问题。长时间以来,受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有些地区工业经济比重大,长时间一直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并未树立投资有限、消费无限的意识,也未认识只有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才能确保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显然,这种传统的思想严重阻碍区域流通业的发展,阻碍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因此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需求进而才能自觉发展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成为将本地区建设为中心城市的切入点。
农村市场发育缓慢。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流通业发展进程缓慢。农村地区市场化程度依然處于较低水平,缺乏健全的商品售后体系和配套的市场设施,加之农村市场秩序紊乱,有待形成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
部分地区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我国部分地区不仅市场整体规模小,而且流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有些地区多数流通产业为独立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缺少全国性大型流通企业,更不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这对新时期开展无国界商贸活动非常不利。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差异不明显、流通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充足的物流设施等,上述因素严重制约部分地区流通产业扩大规模,进而影响其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达标。有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小、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同时缺少完善的路网布局,导致商贸流通不畅。因不具备干线间的联络线,直接影响路网运输效率,不但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距离和时间。同时,各种运输方式、各干线等运输设施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部分地区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加之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不同运输装备与物流器具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直接影响各物流功能与要素间的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商贸流通效率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二)商贸流通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托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改革传统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依靠第三产业继而带动全部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规模等发生了巨大改变,商贸流通业已迈入全新发展状态。但传统的发展方法并未被克服,表现为商贸流通环节过多,成本较大。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商贸流通业一直沿用粗放式发展模式,这是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总量忽视平均产出,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商品流通速度缓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转变传统依靠外延式增长方法,重视运用科技进行创新,由重视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人本式集约化发展模式,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商贸流通业传统流通方式已过渡至现代流通方式,其主要表现如下:依据商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商贸流通业更好地发展;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使商贸流通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物流方式进行创新,采用现代化物流体系提升配送中心的商品配送、流通能力。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一、双学位教育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同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越发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我国高校双学位是指本科生主修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不同专业学科课程(第二专业),在达到第一专业、第二专业毕业条件时,同时获得第一专业学位和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多元化人才。金融学双学位教育作为双学位教育的专业之一,为社会经济部门提供具备一定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非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非金融专业与金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促进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2]由于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排名来看),985、211经济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985、211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本身对其他专业来说就是弱势专业,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在分析该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的金融双学位教育是该校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职场竞争能力,面向全校招收金融学双学位学生。预期目标是使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金融双学位期间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增强其在职场的竞争筹码,毕业后可从事金融相关工作。该校金融学双学位要求学生修满6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2学分,实践课程28学分(见表1、表2)。由该校统一颁发金融学双学位专业证书,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实习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后,在获得第一学位的基础上由学校统一颁发经济学学士学位。学制2年,招收对象为该校全日制在籍非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大一、大二学生,授课方式为单独开班,上课时间基本安排在周末、假期等时间,金融双学位课程安排与金融学第一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安排相似(见表1、表2)。招生后,将金融双学位学生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招生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从2013年3月开始招生到2016年3月份,该校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共753人,开办了13春秋、14春秋、15春秋、16春等7个班,顺利毕业56人,退学14人,为社会输送具有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56人。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课程设计包含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课程较为多元化,让金融双学位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专业都有较深理解,因此,该校金融双学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较为松散
根据调查发现,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双学位教学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在2013春季班开始上课时,双学位学生还较为认真。但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学多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上课时间集中,一般是一整个上午或下午的课,学生学习疲劳,缺乏兴趣,连续上课导致任课教师也非常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此外,双学位教学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造成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有时100多人的课堂,实际到课学生只有10-20人,到课率极低,严重影响任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若是第一专业的学生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任课教师可以取消其考试资格,但取消考试资格的规则在双学位教育中行不通,在双学位学生的观念里,他们是花钱来修双学位学分的,不让他们考试是不合理的。如此便造成任课教师与双学位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任课教师有时也会基于学院双学位教育的招生情况,被迫放弃原先遵循的一些原则,让不具有考试资格的学生参加考试,进而影响培养质量。另外,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各种教学通知不及时。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监督,不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缺乏因材施教
根据调查,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而金融双学位教育对任课教师没有考核机制(如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导致金融学双学位任课教师上课较为随意,往往是任课教师想上哪部分内容就上哪部分内容,上到哪就考到哪,金融双学位学生知识覆盖面有待提高。此外,根据调查,金融双学位教育理论课程设计中,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也通常采取开卷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双学位学生上课不积极,考试带本书来考试即可,甚至有些学生到考试的那天才翻开教材应付考试。由此金融双学位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同时,金融双学位学生之间也互相传递信息,双学位文凭随便混一下就可以拿到,这届传递信息给下届,如此循环,双学位学生学风令人担忧。
(三)双学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金融双学位教育分为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前文分析了双学位理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该校的金融双学位教学同样存在问题,如实践教学课时较少且流于形式。笔者认为,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因其第一专业为非金融专业,所以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为缺乏,而实践教学是让其对金融知识有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理论知识的面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消化。而在实际中,金融双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教师指导的专业认知和实验仅16个课时,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和金融市场交易模拟都只有6个课时,学生在如此少的实践课时中难以深入了解业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应增加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实践教学课时,让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实践知识有充分认识和感知,增加金融学专业学习兴趣。
(四)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堪忧。部分双学位毕业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都流于形式。学校对第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比率不得超过20%,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学生撰写论文,对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并掌握。而对双学位教育的毕业论文,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要求,导致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低下,抄袭现象严重,甚至存在这届的双学位学生直接拿上届的双学位学生毕业论文充当自己毕业论文的现象,学生应付心态严重。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些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金融专业无关,在答辩环节出现一问三不知,甚至连指导教师是谁都不知道等现象。部分双学位学生认为双学位毕业答辩只是形式,最终都会让他们通过,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亟需改变。
(五)金融双学位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所在院系和开设金融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对学生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金融双学位专业时,不知所措,盲目从众。有的学生修读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中途放弃。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由于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还有些学生没有把握好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的学习进度,等到毕业时,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已达到,但双学位专业没完成,而无法获得双学位。
四、促进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双学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专业双学位教学管理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借鉴第一专业的教学管理经验,对于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的学生一律取消其考试资格,同时作为教学底线,决不能突破,对学生按时上课起到威慑作用。[3]第二,改变现行集中上课的模式,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对于金融学双学位的理论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选择集中上课也可以选择到第一专业的课堂去旁听,由学院公布第一专业和双学位金融专业课程的课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与时间,自行安排上课时间。第三,规范考试制度。建议金融双学位专业课程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这样可以合理考察双学位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呼应,集中上课或旁听课程的形式均可,通过闭卷考试检查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针对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因材施教
现行金融学双学位教学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相似,没有因材施教,金融学双学位的教学效果也不佳。应根据金融学双学位学生的特征,从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金融双学位学生特征的培养方案。如在教材选用上,应选用一些应用型规划教材,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教学计划应偏向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加其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习。[4]这需要像金融专业本科生一样,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而且要在入学伊始就配备指导教师。如此可以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后续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铺平道路。
(三)落实金融专业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且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议增加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课时,双学位学生在入学时即为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如有资源的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实习单位,即使资源较少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指导。同时,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并进行评分。
(四)严格把关金融双学位毕业论文设计
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是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质量,应对双学位毕业论文从严管理。如要求选题必须与所学双学位专业一致;要求写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正文进行,重复率要控制在20%以内;答辩给予通过或不通过(进行二次答辩)等一系列措施,以引起双学位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五)加强对金融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
如前所述,一些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选择攻读金融学双学位后,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为提高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为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基础性的经济、金融专业课程,选用教材也要合适,应浅显易懂,不应与本专业学生选择同类教材。[5]同时,与本专业学生一样,应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专业学习、毕业选题、设计、实习等。为激发指导教师的热情,应进行绩效考核,如对于优秀毕业论文、获奖等方面给予奖励等。
作者:蔡洋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学斌.金融学双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28-31.
[2]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0-32.
尽管刻章花了130元,但何光还是小赚了一笔。每盖一个章,他收了同学10元钱的手续费。
何光是江苏某工科高校的大四学生。2013年春节过后,他开始找工作。3月,他在南京一家手机卖场做销售。干了一个月,在苏南农村长大的何光便觉得“活得没有尊严”;4月份开始准备公务员和银行系统的考试,考了几次,一次笔试也没过,击碎了他关于出人头地的任何设想。
5月21日,在外实习的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大四学生林楠突然接到班长发的飞信:当晚必须交灵活就业合同(与高校毕业生通用的“三方协议”不同,“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合同”明确注明,“此合同仅限于统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用”)。
林楠很快锁定一家位于杭州市的淘宝网店,在支付了100元费用后,成为了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客户经理”。最终,她的协议被按时交到了班长手里。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09级毕业生吴叶的就业协议更省事。她去学校附近的超市买零食,结账时试着问超市老板能不能帮她签就业协议。看着她抱着的一堆零食,老板很爽快地为她盖好了章。这一次买零食,一次便解决了三个人的就业,吴叶把自己两个好友的协议,一块央求老板给签了。
西安理工大学电气专业的毕业生王林是通过父亲的关系解决就业协议的。考研失利后,他准备再读一年,因此他将要签协议的事情告诉了家人。王林的父亲曾经是生意人,很快就帮王林盖了陕西一家知名企业的公章。
四川农业大学09级毕业生李承则是以假应征入伍的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就业协议问题。
2013年6月中旬,李承依然没有找到单位来签三方协议,他便到大学生应征网上平台报名,然后打出了两份表格:《应征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和《高校在校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填好后交给学院的负责人,告诉学校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了。
“网上报名填了之后,不需要真的去入伍。不参加体检就行了,学校和部队也不会过问。”李承说。
这是这些大学生们四年来的最后一次造假。大二时,为了拿到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境富裕的王林到民政局伪造了贫困家庭证明;大四上学期,林楠外出打工赚钱,并未按学校要求去实习单位实习,伪造了全部的实习日志。
而何光坦言,这一次自己找人刻章造假,是被学校逼出来的无奈之举。按照何光所在学校的规定,“如果在6月10日之前还没有签订三方协议,就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何光选择了忍耐和屈服,“我不能拿自己的前途赌博”。
“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不能答辩”的学校还包括西南科技大学。有学生告诉记者,学校给毕业论文辅导的老师们都下了任务指标,如果到答辩前,导师名下的学生按人头没有交够已经签订好的三方协议,导师就要被罚款。该校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董丹称,她同学的导师就要求:如果没有三方协议,论文和实习报告就无法通过。
王林、林楠、吴叶、李承等人所在的学校则是利用毕业证和学位证来要求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李承告诉记者,三方协议、用人单位接收函、入伍证明,三者有其一,他们的毕业实习学分才能拿到,然后才能修满学分毕业。李承正是以假入伍证明的方式取得了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王林、林楠、吴叶所在的学校更是直接,“没有就业协议,就没有毕业证、学位证”。
王林所在学校的石油特招子弟生们甚至陷入了无法逾越的死循环。这些石油子弟们到单位报到时必须有毕业证和学位证才能正式签约;而学校的规定是,必须有三方协议才能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所以,这些学生为了两全其美只能先用一个虚假的协议换回毕业证,然后再改派到实际工作的单位。
上篇金牛区工商企业面对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金牛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外部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金牛区工商企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节金牛区工商企业的特殊环境不利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章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管理和改革的需要
第一节十大骨干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一些私营企业管理落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第一节营造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劲助力
第二节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节培育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节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章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造金牛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优势
第一节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升金牛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努力为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第五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54-02
[作者简介]刘溢海 1964― ,男,河南洛阳人,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一、提出背景及现实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河南科技大学具有优良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传统,学校63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洛阳一拖等国内重工业发展相伴生的历史。多年来学校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已探索出比较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都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专业涵盖非常广,但以工、农科专业为主。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看,大多属于以高校为主、厂校结合的类型。在具体做法上多种多样,主要有高校办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体、在企业内建立校外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地等。从实践效果看,产学研合作教育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吸收产业部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高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伴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地方高校应该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贡献力量。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经济与管理方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存在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内容理论化、实践环节形式化等问题。使得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管类人才的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改革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作为育人、积聚、创新和服务高地的作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借鉴工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为重点,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合作主体间互动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何进一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于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
一 机制创新
1.建立校企之间的嵌入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学校研究成果嵌入企业发展过程,完善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为企业需求嵌入学生培养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2.建立校企之间的渗透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成果转化、人才输送,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对企业发展的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客座教授的引入、实践教学的外化,实现企业发展、社会需求对学生培养的渗透。
3.建立校企之间的共生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重塑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环节、提高经管类专业培养质量,使得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企业人才供给、改善企业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发展文化,使得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竞争力。
二 体系构建
1.搭建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目前有一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洛阳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市牡丹产业化研究中心,两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郑洛三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这些基地为经管类专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积累企业实践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陆续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市多家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金融类企业或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2.完善经管类专业培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在相关企业指导下,培养方案突出体现了“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宽口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柔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3.构建合理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部分实践环节的实践内容和时间安排,围绕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将实践环节贯穿于不同时段的学生培养过程,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
4.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研究
依托搭建的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互动平台,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训项目等的开发、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提高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性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经管类人才。与此同时,我校教师团队的优势是科研,利用教师队伍科研优势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事半功倍;开发培训项目,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或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项目。
5.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综合研究并修订经管类专业实习实验教学大纲,改革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实验项目,也可利用我校实验设备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或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开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补充完善本专业的实验软硬件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6.规范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体系
部分经管类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尝试双导师制形式,即邀请企业部分高工与我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通过企业调研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工作,在学校完成资料查阅、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再到企业进行现场实验并接受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任务。研究规范管理体系,给出合理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改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 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长期以来,我校与河南、洛阳众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校企之间建立更加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为我校本科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本科经管类专业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多年从事经管类教学的实际,在调研、咨询、交流讨论之后,确定复合型柔性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 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
同技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以及研发型人才相比,柔性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柔性人才培养也更注重所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培养。所以,“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所重视的,这种模式更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外化产学研合作成果,探讨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内在规律。
三 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与互动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改革培养环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客座教授、实现科研成果转换等途径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学校、企业间的嵌入机制、渗透机制和共生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元俊,张海筹.高职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及内涵探析[J].甘肃科技,2007 8 .
[4] 朱相宇,何海燕,宋希博.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 2 .
[5] 朱云章.河南科技大学经管类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 2 .
[1]徐东敏,何海.ERP沙盘模拟实验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2:78-79.
[2]秦少卿,等.会计实践教学规范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6,10:72-73.
[3]兰亦青.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科技信息,2007,18:156-157.
[4]刘秀艳.ERP环境下委托代销业务处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
[5]薛彩霞,姚顺波.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
[6]李毅.基于ERP沙盘模拟的企业管理培训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3,(01)
[7]宋小萍.利用ERP沙盘工具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J].江苏教学研究,2013,(07)
[8]邹江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企业ERP实践教学探讨经济师2010.1
[9]陈明灿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实践教学问题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参考文献:
[1]蒲小兰.企业ERP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制造业自动化,2006(8):97~98
[2]汪若菡.ERP中国企业成败实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桂海进主编.ERP原理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罗鸿编.ERP实施全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徐文娟.ERP实施对会计人员工作内容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2)
参考文献
[1]黎娜,郑峰,陈奕霏.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ERP沙盘模拟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2]黄勇,刘健,熊文渝等.经管类沙盘实验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16,(26).
[3]董伟.“ERP沙盘模拟”在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引入及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
2目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比例偏低
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偏理论教学模式,理论学时所占的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偏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除掉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之外,金融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占总学时比例只有15%。
2.2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效果一般
金融学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各高校中也正在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各种尝试,探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如金融机构所涉及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这些行业的自身特点和相对的保密性,以及长期以来遵循的其他课程的理论教学方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近几年金融学专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课程设计环节、校内实验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外出参观金融单位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总体参与度高,但效果一般。毕业论文以指导教师命题为主,学生结合毕业实习主动、开放性选题较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脱节严重,导致毕业论文大部分都是大而空,多理论少实践。
2.3专业实验室配置与实际市场要求有差距
金融学教学内容以银行、证券、保险为基点,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尤其随着科技与金融的不断结合,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专业技能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校内金融实验室的建设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各高校也大大加大了金融专业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但还是远远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态势,实验室的配置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大大制约了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经费和投入的限制,硬件配置没有达到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市场上金融专业操作软件比较陈旧,开发不够,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2.4校外实习基地形式单一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多渠道拓宽学生实习实训渠道,但是校外实习基地类型比较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目前金融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数量居多,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偏少。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只能保证一部分学生毕业实习的需要,同时学生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实习主要以电话营销、推销为主,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不高,所以很多学生都是自己找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因此毕业实习环节中的教师指导、跟踪监督机制很难保证,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5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缺乏
普通高校的实践课程和环节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由专业理论教师所承担,而一方面在独立学院教师的平时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而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主要以理论教学时数和科研成果为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的机会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相关行业金融机构的锻炼,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层次远低于理论水平,这也是高校目前整体实践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深入研究金融行业的行业特点、运行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挖掘区域金融产业职业各类型岗位群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系统设计、整体优化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2)积极创新金融学实践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教师演、学生练”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基本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项目为导向,将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教师不再是演练、教授者,而是项目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析和设计金融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设计和参加各类型的金融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校内金融实验室的投入,购买高质量的金融模拟软件,精心设计金融模拟的各个环节。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要转变观念,不要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传统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多样化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中不断涌现的新型金融企业,如小额贷款公司、金融担保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私募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相关企业的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在开发新资源的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力度和深度,为学生创造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20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背景转向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校作为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也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就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1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对于高职院校的财经商贸专业来讲,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金字塔形,包括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专接本自考教育两个层次。(见图1)
图1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关系图
第一阶段为五年制教育阶段。按照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强化理论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构建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
第二阶段为专接本教育阶段。实验班的同学若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成绩优良、满足培养要求,在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和专业大类范围内任选专业学习。学习期间,由该专业所在系部为学生配备导师,学生第二阶段的学习计划由系部和培训部老师制订。
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2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实验班学生主要学习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接受经济、管理方法与外语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商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实行联大五年制高职和南大专接本教学两大模块的教学方案,可以确定“二阶段四条线”的专业特色建设立体框架(见图2)。
图2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图
在商贸实验班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可以设置体现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等。
2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商贸实验班在教学上是专业的大综合,因此在“大专业、小方向”目标要求下,对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所需知识能力要求,并采用“宽基础、重特色”形式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的要求,在岗位分析基础上,课程体系中应充分兼顾财务会计、货代与报关、物流单证、服务外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相关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员、BEC初级证书、报关员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为此,考虑到实验班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主要考虑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比如: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英语、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综合实训、报关原理与实务、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报关综合实训、剑桥商务英语听说、剑桥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
2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围绕商贸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集中实训教学+第二课堂教学+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231校内实践性教学
①课堂案例教学。该方法的运用是以商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为主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②集中实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的“国际贸易实训中心”、“物流单证实训室”、“财会实训室”和“商务英语实训室”,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教学功能,通过较全的实训教学软件,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内集中实训,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③第二课堂教学。丰富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或经济贸易的报告会,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举办一些诸如“学生营销策划大赛”、“物流单证技能比赛”、“财会技能比赛”、“外语节”等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显著。④论文撰写。主要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能力,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232校外实践性教学
①顶岗实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负责,到“电信呼叫中心”、“淘帮手工作室”进行短期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②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③毕业实习。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2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商贸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较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是精选工作认真、细心的教师担任,在教学方面改变以往的常规教育,采用自主引导型、思维开拓型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领悟性较高,实验班的学生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2010级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00分以上,最高分为658分;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35分以上,最高分为660分,总均分为583分,2011级国际商务普通班的学生入学成绩总均分为544分,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应变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适应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8%;《财务会计实务》2010级财贸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04%。从各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能力较强,考核成绩不论是总均分还是优分率都普遍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成绩。
综上所述,实验班通过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义乌饰品行业发端于80年代初,当时一些义乌商人去广东进货然后在义乌进行销售。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饰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义乌的饰品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义乌凭借着品种齐全、价格低廉的优势先后超越了广东、青岛这两个饰品生产基地,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饰品生产地和销售地并占据了全国销售量的70%。义乌饰品行业目前已有多达八千余家企业并吸纳了近15万人就业,它已经形成了从产品开发、原材料加工、配件生产到销售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配套链。因此义乌饰品行业集聚效应在国内无出其右。
坐落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的饰品区域是义乌市场中生意最旺的区块,这里共有将近3000个商铺8个大类80万种商品,年销售量200亿人民币。借助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市场优势,义乌饰品70%出口国外行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占据了世界市场客观的份额。
一、义乌饰品行业整体存在的问题
从零发展到全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地义乌饰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然而尽管发展成就令人侧目,但饰品行业也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饰品生产方式落后,设计人才缺乏
饰品的价值高低与否与加工的工艺、生产的方式直接相关。目前义乌饰品企业制造方式依然以手工和半手工操作为主,先进的制造设备应用很少,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控制困难的问题。受生产设备所限国际贸易论文,镶嵌工艺以及点钻工艺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某些工艺环节比如电镀工艺还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企业的饰品开发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基础,然而总体而言仍然有待提高。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义乌饰品行业中的不少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设计力量,但除了新光饰品这样拥有国际化的设计团队的龙头企业外,普通企业中高水平的设计师依然是凤毛麟角毕业论文范文。因此较低的设计能力加上仍需提高的制造工艺使得义乌饰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缺乏竞争力的低附加值产品位置。
(二). 企业良莠不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饰品生产所需的资金以及技术门槛低,产品利润率相对较高,因此造成了饰品行业整体庞大,大小企业数量众多的现象。虽然义乌饰品行业也孕育了以“新光饰品”为代表的大企业,但相对于八千多家的企业总数规模企业比重很低,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以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小型家族式企业,甚至是小作坊为主。这些企业均为纯劳动密集型,它们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着生产设备简陋,产品档次低的问题。由于经营者缺乏长远眼光,热衷于模仿市场上畅销款式,依靠低廉价格优势招揽生意,因此造成了市场上饰品产品相似度高,相互压价现象严重的现象。
(三).饰品出口渠道过于单一
饰品企业主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依赖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辐射作用从事国内贸易,很少去做开发市场的工作。因此他们普遍存在着重视销售,忽视开拓销售渠道的问题。在从事饰品出口业务时企业主要也是等待外商来市场进行直接下单采购,或者通过外贸公司进行出口,真正通过自身开发的渠道进行外销的企业则是少而又少。这种单一的出口方式致使生产企业没有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动权,造成了商品的利润大部分为中间商所攫取,生产厂家所获取利润空间相当有限的情况。
(四). 饰品原材料面临安全考验
义乌饰品企业目前普遍使用铅锡合金做为金属饰品的制造原料,然而铅锡合金所含的铅合金含量稍微过高就会对人体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发达国家对含铅、镉成分的合金在饰品上的应用给予严格的限制。由于一般企业对国外相关检测标准了解很少,它们片面注重饰品的造型,因此企业内部普遍缺乏控制有害物质的质量监督体系。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只有1.6%的经营户能够提供原材料的检测报告国际贸易论文,因此义乌饰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击的风险很大。在2007年欧美就发生过要求大规模召回铅含量超标饰品的事件,使相关的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类似召回事件对义乌饰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
义乌饰品出口企业总体上面临着设计能力缺乏,技术力量薄弱,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由于大部分企业不具有设计、技术、品牌方面的竞争力,其产品出口一旦面临市场波动便陷入了被动局面,如前两年的次贷危机导致的出口订单减少就使千余家饰品企业关了门。此外,由于越南、印度等国家的生产成本更有竞争力,因此已经有了外商采购对象从义乌市场转向印度等市场的现象。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上欧美各国饰品进口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义乌饰品的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将逐步丧失,其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二、多种措施并举,扩大饰品出口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出口形势日益严峻,饰品企业单纯依靠“薄利多销”,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的生意法则将难以为己。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企业要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努力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重视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引进高端设计人才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捷径,如新光饰品就拥有一支由国外设计人才组成的团队,他们能够紧随世界时尚潮流,及时推出大量设计作品。对于普通的企业而言,由于条件所限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师较为困难,更多地只能依靠现有的团队,因此它们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行业协会可举办设计师进修班,可教授电子化打版,三维设计等实用课程以提高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此外企业可以引进受过正规设计教育的人才来充实设计团队,行业协会可以同中国美院等设计院校联手国际贸易论文,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设计人才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设计血液。
(二).强化出口饰品质量管理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收集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开办培训班或技术讲座,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就有关的变动情况向各企业进行通报,督促企业调整工艺,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检测中心对企业出口的饰品进行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采用有毒材料或者检测多次不合格的企业可采取公示的方式进行警告,对于情节严重的企业要给予严厉处罚以维护义乌饰品出口的质量声誉,对于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则给予政策支持。
(三).企业之间应加强协作,形成专业化分工
目前义乌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全,分工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引导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接触,鼓励大企业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流程承包给他们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市场上的仿冒现象,使大企业减少因恶性价格竞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分工从大企业处学习到相关的技术,逐步提高其生产水平,在某一个工艺环节变得具有竞争力毕业论文范文。
(四).积极研发新型材料应对国外贸易壁垒
欧美国家不断提高的技术贸易壁垒使义乌饰品出口难度日益加大,因此开发环保型的原材料已是饰品行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可利用大专院校的雄厚的科研实力,建立合作关系来破解上述问题。如饰品界的龙头企业“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会同高校研发了环保型金属饰品高塑性锌基合金材料,该材料的有害成分远远低于国外标准,有力地提高了新光饰品在欧美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企业应对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以及OHSAS18000职业安全标准认证,它们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以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饰品行业依旧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饰品生产中繁多的加工环节基本上靠人工完成,因此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一方面随着劳动力薪酬水平的不断提高,饰品生产的成本也不断;另一方面饰品企业的员工流动性也相当大,使企业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出来的饰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稳定饰品的质量,饰品企业实现新型设备代替人工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将是必由之路。
(六). 积极拓宽饰品出口渠道
企业应当改变销售观念,更新商业模式国际贸易论文,突破传统销售渠道,从“坐商”转变成“行商”以争取更多的商机。饰品企业可以跳出义乌国际商贸城,去国外参加诸如米兰珠宝饰品展等展会,一方面可以了解国外饰品流行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展会推销企业产品,结识客户。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可在有关国家直接收购国外的饰品企业或者是开设分店,例如新光饰品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二十余家分公司,它们有效地拓展了该公司的销售渠道,扩大了出口业绩。而对于实力有限的普通企业则可以针对饰品高价值运费低的特点利用“环球资源”、“诚信通”、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外市场。此外针对国外消费者网购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企业可在拥有3亿多的注册用户覆盖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Ebay开设专门的网店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专注于提供小额批发的“速卖通”平台向国外小型经销商直接销售饰品来扩展业务。
目前义乌饰品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行了年销售额200亿人民币,占据了中国饰品出口额的三分之二,产品开始销往欧美国家。但总体而言饰品出口依旧缺乏竞争力,相关企业仍需在产品设计、原材料质量、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努力。据统计欧美日每年珠宝首饰的进口额达到了200亿美元,义乌饰品企业应当将市场重心转移至发达国家并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如能够获得成功,出口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参考文献:
[1]曹前.浅析义乌饰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0).
[2]楼晓靖.义乌饰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07,(5)
[3]钱栋、黄艺.义乌仿真饰品行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