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战略与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4: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战略与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战略与管理论文

篇(1)

二、战略管理的工具

(一)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指的是一种周期性检查、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各部门主管人员或企业的其他相关人员,通过一系列关键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考评,对员工某一阶段的工作做出系统的评价。按考评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日常考评和定期考评。按考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一方面,有效的绩效考评估,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能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士气。另一方面,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能够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进一步而言,更能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达成战略管理的工具,是服务于战略管理的需求的。因此,在绩效评价关键指标的选择上,必须体现出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的结果,成为有效地将员工贡献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的桥梁,也就是说,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需要根据企业不同时期战略的要求而做出调整的。这样一来,员工的表现将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员工绩效佳而企业业绩差的窘境。

(二)基于战略的薪酬激励体系

一般而言,薪酬包括本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薪酬发放的本质在于对员工努力工作的付出提供等值的报酬。只有在员工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且令其满意的报酬时,员工才能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更愿意留在现在的企业中,而不是为了更高的薪酬去另谋高就。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机制自动地做到“优胜劣汰”,为自己选拔所需要的人才。与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样,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也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骨干,有效的薪酬激励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一个处于稳定期的企业需要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并希望能更进一步,有效的薪酬激励提升运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不断前进、不断突破。因此,基于战略的薪酬激励体系也是随着企业每个时期不同的战略目标而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

三、战略管理工具运用的现状

(一)绩效评价体系与战略的不匹配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中,有财务类指标,也有非财务类指标;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就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现制定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何、自己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在关键指标的选择上大都侧重于财务类指标和定量指标,而轻视非财务类指标和定性指标的作用。仅注重财务类指标和定量指标,会使企业往往更关心收益性、忽视风险性,从而无法顾及企业的成长性。这样一来,不利于企业的平衡发展,企业变得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略类企业长远的战略计划。因此,根据企业的战略计划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加入非财务类指标和定性指标,能更客观地对分解后的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且有助于管理层对战略目标适时地做出修正和调整。

(二)薪酬激励体系与战略的不匹配

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薪酬激励体系可以激励员工做出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行为,指引各个不同岗位的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薪酬激励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筛选现阶段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但是,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制定的薪酬激励机制往往与企业的战略不相匹配,造成员工个人绩效评价好,但企业整体业绩差,无法达成企业预期战略目标的情况。这样一来,企业即使制定了非常完美的战略计划也是毫无意义的。企业需要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来控制员工的行为,从而保证战略计划的实施。

(三)绩效评价体系与薪酬激励体系的不匹配

绩效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薪酬则是企业对员工的奖励。绩效评价的结果是薪酬激励的依据,而薪酬激励又是有效绩效评价的保障。因此,二者是否匹配非常重要。但在实际运用中,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薪酬激励体系往往没有联系,甚至相背离。许多企业在绩效评价体系关键指标的选取上侧重于财务指标,导致销售类直接创造企业经营利润部门的员工被评价得更好,而那些非直接创造收益部门员工的工作表现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在薪酬激励时造成部门间的差距被拉大,不利于整体地、全面地提高所有部门员工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的薪酬激励根本与绩效评价无关,如采用按职位级别同比例、或同数额普奖的方式等,这样的奖励激励效果非常弱,无法激发员工间的良性竞争,也无法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企业战略管理的改进方法

(一)企业战略目标的重新制定

首先,企业必须正视自己目前的状况、行业的状况、同行业相类似企业的状况,并对未来的市场情况进行预估。接下来,企业需要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分长期、中期、短期制定战略计划,并分解到战略的各个层次的具体方面。企业需要看清自己有什么资本、自己缺少什么技能、预计可能遇到的风险。一步一步,达成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二)依据企业的短期战略目标制定绩效评价体系

“短期”可以为一年。每年年末,企业根据当年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下一年的战略目标以及员工对当年绩效评价的反馈情况,重新制定适合于下一年的绩效评价指标。每年的绩效评价指标是需要重新调整的,而非一成不变的。这样就能够确保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的相匹配,保证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为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三)依据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制定薪酬激励体系

企业总是希望自己需要的员工能够留任到战略目标顺利达成。因此,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应该是能吸引关键人才在中、长期内留在该企业的。在基本的本薪、津贴之外,企业可以考虑从奖金、福利两方面入手,加大激励的力度、拉长激励在时效。例如,企业对于服务五年以上员工发放除公积金、补充公积金以外的一次性住房补助,以及许多上市公司运用的一系列股权激励计划等。

篇(2)

全面有效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包含企业战略思想和运营管理内涵,并且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决策等进行反应和约束,以便更好的引导企业走向规范化和战略性的发展道路。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通过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实现企业的全局部署和全面发展。企业预算管理如果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就能够逐渐形成战略预算保障体系,反过来也能够给予企业战略有力的支持。

2.有利于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制

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企业预算管理必须逐步渗透战略目标内涵,并在企业战略的引导下,实现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

3.有助于发挥战略和预算管理的互相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和企业预算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战略的保障体系的形成是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第二,正确的战略能够建立科学的权责制度,而明确的权责制度能够让企业的预算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组织,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让企业的预算管理更加系统、完整和全面。

二、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预算管理策略

1.制定全面预算战略管理准则

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必须制定全面预算战略准则,进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第一,企业预算管理准则的制定要遵循战略导向原则,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企业收支平衡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提升运营管理效益。第二,企业预算管理准则的制定要遵循零基预算准则,需要重视企业的战略内涵的渗透,不能照抄照搬。第三,企业预算管理准则的制定必须遵循弹性预算原则,并要根据企业战略的调整进行弹性预算管理,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第四,企业预算管理准则的制定必须遵循过程控制原则,将企业的运营过程作为预算的基础,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在企业战略的引导下,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必须要注重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并且要明确企业预算部门的权责关系和职能分布,做到有秩序、有步骤和有规范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的持续性进步奠定良好的根基。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健全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第一,预算管理部门。这一部门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处理企业预算管理的中心业务,负责整体预算管理工作,也是贯彻企业战略的重要部门。第二,预算处理部门。该部门需要对企业的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核和基础处理,并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和依据完成初步预算任务。第三,预算执行部门。该部门负责执行预算方案,做好预算控制和处理工作。第四,预算考核部门。预算考核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状况进行考评,同时也是对企业战略的践行。

3.编制基于企业战略的预算管理计划

编制预算计划是基于企业战略进行预算管理环节的重要内容,而且只有具备严密的预算计划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参考和执行依据。在编制预算计划的过程中,要确定预算目标、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并且要严格依据准确的计划制定步骤进行预算规划的编制,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都要紧密联系企业战略。首先,预算目标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和依照,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原则,最终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做好预算计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其次,在一定的预算目标的指导下,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规划,引导企业向既定目标发展和运营。最后,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预算管理规划的执行,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注重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

在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规划后,就要全面执行预算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执行企业的预算计划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和控制预算管理过程,并且要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的调整进行预算管理计划的相应改变,提高预算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根据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的需要构建预算管理控制主体,即建立企业预算监控的组织结构。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企业员工等的通力协作,只有坚持互相监督和自我监督控制,才能够逐渐构建一个完善全面的预算控制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内部预算控制的持续性进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企业战略明确预算控制重点,即业务监控和资金监控。业务监控主要是指对企业业务环节的预算管理进行控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资金监控是企业生存的保证,也是企业赖以进步的源泉。企业的资金运动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各个环节、部门的工作紧密相关,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监控机制和依据企业战略进行预算管理,才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篇(3)

宁夏应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宣传口号上,根据调查,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公众,对宁夏农产品枸杞的认知度都非常高,可以把“枸杞”作为宁夏农产品系列的代名词进行宣传推广;以“枸杞之乡,神奇宁夏”作为宣传口号,既突出宁夏历史中西夏古国的神奇,也突出当今宁夏土地孕育出枸杞这样的农产品,以及宁夏农产品系列蓬勃发展的神奇。既突出远古自然的少数民族风情,又要展示天然健康一脉相承的现展节奏,打破人们记忆中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思维怪圈,让人们记忆里产生宁夏———穆斯林省———枸杞之乡———现代农业化省份———神奇宁夏的思维联想。在宣传图片选择上,融古贯今,可以是以下场景:“一个让成吉思汗的铁蹄踏不进来的地方(出现贺兰山、西夏王陵),一个让穆斯林兄弟恍如回家的地方(出现同心清真寺,回乡文化园),一个石头缝里产西瓜的地方(出现硒砂瓜基地),一个让沙漠止步的地方(出现沙坡头、沙湖),塞上江南(出现良田百亩),枸杞之乡(出现枸杞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神奇宁夏(出现CBD中心)欢迎您”。

宁夏应如何做好区域形象管理?良好的区域形象需要每一个宁夏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是宁夏区域形象的宣传者和实施者。良好形象的树立依托于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和好的体验。区域形象概念包含了诸如地理、气候、生态、产品、特产、区域名人、居民、社区、历史、文化、技术、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等多类型多层面的区域内容。宁夏穆斯林省的特色需要在建筑物、产品(产业)、特产、区域名人、居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所体现,这就需要政府在区域形象规划、建设和运行中各部门统一步伐,跨越发展。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长期规划区域形象建设

首先要以“中国的穆斯林省”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建设穆斯林特色建筑,扶持特色清真酒店(要求有礼拜房、开斋节24小时营业等),紧挨旅游景点建清真小吃一条街,突出清真八宝茶、清汤羊肉等。明确城市功能特色。银川要突出开放特色;石嘴山可以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吴忠突出回乡特色;固原突出生态环保特色;中卫突出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特色。在宁夏区域形象建设中,按照全区一个城市的建设思路,规划好各县市景区,做好道路、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到不重复建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关联,整体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大基础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的塑造

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现代农业省份,优质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衍生产品,都需要产业化做支撑。以枸杞、设施果菜、供港蔬菜、冷凉蔬菜和硒砂瓜为主建设瓜菜园艺产业,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蔬菜育苗中心和供港蔬菜基地,维护宁夏枸杞、硒砂瓜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统一形象。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形象与旅游区形象可以一脉相承,旅游区的形象也主要从天然景观,绿色氛围,朴实服务这样的定位进行设计,与其他省区人为景观堆砌的特色区别开来。在环境布置、菜品设计、人员服务等方面,不用追求奢华,而应以天然朴实为主;近几年,人们比较崇尚吃粗粮,可以根据地方特产开发粗茶淡饭类的粗粮饭菜,吸引区内外公众;菜品最好能突出地方特色,比如发菜的菜品、硒砂瓜的菜品、土豆特色菜、特色羊肉菜等;人员服务除了热情周到,更注重服务的淳朴、厚道,绝不欺骗游客,价高量少、缺斤少两、价高质次的现象一定要杜绝。

(三)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建设线上线下的供需

服务平台区域形象的提升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服务贴心的劳动人口是宁夏区域形象最好的名片。企业需要招聘符合条件的工人,也需要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去寻找相关单位寻求帮助;对于居住者来说,家里的水暖电出现问题,需要找人修理,如何找到这些人?而这些修理人员,也需要有个平台让客户能找到自己。所以,除了教育部门,工会等组织通过培训,技能考核等方式提高劳动人口素质以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引导或牵线建立线上线下的供需服务平台,既规范了市场价格,又为供需双方容易找着对方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平台的建立,也使得政府部门掌握了各行业从业人口,技术人员数量、技术等级的准确数据;通过大家问题的咨询与解决,更好地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品质。

(四)加大城市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

在对外宣传上,首先要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形象要突出什么?县域的分形象如何与整体形象紧密协调?宁夏的整体形象是中国的穆斯林省,现代化农业都市,则整体形象宣传首先是以穆斯林典型建筑出场,接着出现干净卫生的典型的清真食品,如清真八宝茶、清汤羊肉、清真油香、臊子面、清真羊杂等,接着是枸杞、葡萄、水稻、小麦、土豆、牛羊、沙坡头、西夏王陵等天然景区,以及农产品的现代化加工中心,二毛皮服饰、回族歌舞,然后出现现代化旅馆、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图片,吸引大家。在县域特色中,笔者认为是“根在银川,吃在吴忠,玩在中卫,看在固原,闲在石嘴山”。在宣传片中,可以文字形式突出县域特点,比如说八宝茶时出现吴忠市字幕,沙坡头时出现中卫市,同心清真寺时出现固原市,工业旅游场景时出现石嘴山。在景区线路衔接,道路交通的连贯上,还需要旅行社设计路线和具体景区,政府整治市容环境,摆放街头雕塑,规划标志性建筑等。所有的设计以清真、卫生、天然为主线,突出穆斯林省份特色,突出回汉团结。

篇(4)

一、引言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未来的一种规划,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企业内部。同时,复杂的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预算必须以战略为导向,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新工具。因此笔者认为应构建一个基于企业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战略与预算的有效对接,以更好的发挥预算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二、预算与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对所有资源力争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并分析,协调,控制预算的执行,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与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从而有计划地,高效协调地开展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化社会中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及时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

(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战略管理由确定业务范围,制定战略,贯彻和执行战略,建立战略目标和评估战略业绩等部分组成。它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和非财务,历史和现实的管理信息,于是企业战略管理实务产生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

三、预算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一)预算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经营预算(销售,生产,成本,费用,采购等),投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购置,改扩建,资本运作可行性研究等),人力资源预算,财务预算(现金流量,损益,资产负债等)以及专项事务预算(如项目关停,撤并,资产处置及人员安排等)。全面预算管理依据企业预算的决策方案,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使其具体化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各自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通过比较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或预测指标的差异,加强过程控制,对脱离目标的不利差异及时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化社会中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及时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能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预算管理是国外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管理机制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首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现代水平的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有效地规范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其次,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严谨高效的预算管理。为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以必要的预算手段,资产管理如果孤立于预算管理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最后,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任何一个预算管理松懈的企业必然难寻减支增效之源,注定要在低效率和低效益中走向失败。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强化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

2.提升战略管理能力,确保战略目标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职能化整合为企业管理的整体化,实行联合管理,联合行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增进了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加以层层量化。预算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通过对预算的有效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全面有效的监控与考核。全面预算的编制向企业的各个层面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面信息,为实现企业物流,工作流,资金流,控制流的集成,建立了开放性的管理信息系统,把经营管理提高到量化的精细管理,超前控制和动态管理的高级层次;不仅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的分权管理与集权控制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等目标责任,为实现企业年度经营预算目标提供了全面的事前计划与预测(正向与反向),以及全面有效的事中监督与控制;由于可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还为经营者事后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4.高效增收,节支,整合企业资源。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包括全额,全员,全过程,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因此通过预算的运作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在大型企业,全面预算可以统驭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起着融会这些庞杂支节的干流作用和科学的导向作用,促使企业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使关注的重点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的运作过程,也促使企业从原始的,经验的,人为的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过渡。

(二)预算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由确定业务范围,制定战略,贯彻和执行战略,建立战略目标和评估战略业绩等部分组成它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和非财务,历史和现实的管理信息,于是企业战略管理实务产生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战略作用表现在:

1.加强了企业日常活动与战略规划的联系。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是一整套存在内在一致性的多重管理目标,既包括诸如营业利润这样的会计指标,也包括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如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

2.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预算体系,强调整体业绩,增强了预算系统处理跨部门事项的能力。预算管理制定首先确定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提供的作业量和服务对象,在这过程中,各部门要充分沟通协调,以期获取最佳作业安排,这样有利于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从而将预算视作一个系统整体,而不仅仅是每个部门的目标。

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全面预算的前提是预算分析后的预算管理,预算在考虑完成预算目标时,首先对上期经营进行作业分析,找出作业与价值增值之间的联系,在以后的预算中能清除替换或减少非增值作业和低效率的增值作业。全面预算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消除无效作业,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

4.可增强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参与度。基层员工对于预算年度内每个月份分别需要完成的业务量有很清楚的认识,使得预算更易于被基层员工所接受和理解充分提高基层员工参与预算制定的积极性和改进工作的热情,使企业的战略可以在日常的运营活动中得以理解和体现。

四、研究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在企业推行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均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景祥.坚持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实现公司战略目标[J].财会通讯,2006(3).

[2]朱敏.建立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经管空间,2011(03).

篇(5)

定额管理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力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开展定额管理可以清楚掌握企业生产效率。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所需生产资料较少,产品的生产工艺尚处于摸索阶段,对定额管理的需求并不明显。但到企业发展中期,伴随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和生产设备等要素更新换代加快,定额管理无疑能够将企业管理从混沌状态提升到更加追求效率与质量的管理层次。同理,现代物流经济运用定额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定额管理可以让物流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安排,并对其使用进行实时监控,使企业的物流效率始终处于理想状态。物流行业是点多面广的行业,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资源浪费问题凸显。大型物流企业从人员到车辆、从收货到送货,整个物流过程涉及的环节与人员众多,如果每个环节提高1%的效率,整个企业就能节省一大笔费用。另一方面,定额管理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更加精准的物流管理。货物丢失、损毁是消费者经常投诉的问题之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物流企业对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控制不到位。定额管理可以最大限度使运输成本接近真实水平,如果结合卫星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基本能够准确控制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如通过对物流车辆在一定时期内维修与耗油量的数据分析,物流企业可以制定更加准确的车辆定额标准,有效避免运输人员的甩单、串单等行为,间接减少快递人员对消费者货物的损害。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最突出优势是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对于大多数物流企业而言,一般只需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而将不熟悉或者需要花费较大运营成本的存储、运输等业务外包给更加专业的物流企业。这样做不仅为企业腾出了更多人手,还可以确保企业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利润,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与经营效率。供应链模式之所以能够在物流行业发展中获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合作性、敏捷性与柔性特点,使合作双方各取所需,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其培养一个物流队伍,不如与物流企业合作。一号农贸市场与顺丰快递合作,淘宝网与申通、中通等快递企业合作等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二、物流管理模式变革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意义

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对整个行业而言,还是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数据,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处理功能正是物流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使物流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还能有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使物流企业迅速向现代服务企业转化。二是改变了企业对物流管理的看法。在传统物流企业管理中,产品与质量是企业最关注的节点,很多时候甚至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唯一。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以来,现代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便捷高效已成为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企业如果不能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三是加快了物流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网购,为物流经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中国物流经济因此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二)定额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定额管理模式在物流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给物流企业带来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使得企业不仅可以实现高效服务,还可以实现对物流运输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通过科学测算的定额,物流企业得以准确掌控物流成本、科学安排物流线路。定额制定的基础是企业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从中寻找规律、制定标准。定额制定后,企业就可以随时对某一时间、某一车辆的物流运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物流企业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上。另一方面,定额管理对企业的最小工作环节有着更加精确的预算,通过最小单元管理,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大大提高物流效率,还可以避免细小工作环节的工作失误和人为懈怠,减少因运输环节控制不当造成商品遗失和损坏,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促进物流经济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物流经济发展带入了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效率与成本的时代。一方面,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运营成本特别是库存成本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哪家的物流企业成本更低,其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的竞争力也越强。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减少产品库存,将企业订货成本与货物存储成本降到最低点,甚至实现零库存,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幅度整合物流企业运输能力。消费者总是更加关注商品何时才能到达自己手中等问题,物流企业更加关心如何实现最低成本的运输。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对企业物流运输能力进行整合,结合产品特点与运输方式、成本、时间等特点,制定最适合企业运营的运输策略,达到物流运输既经济又快速的目的。物流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往往会对商品进行多次分拣、运输,这个过程特别容易损坏商品,并引起消费者不满。供应链管理可以使整个供应链高效有序运转,确保物流企业资源高效运用,提高物品分拣、运输效率。

三、多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速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打造电子商务便捷物流体系

1.加快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要通过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网络系统,确保系统的开放性与扩展性,为物流经济发展提供先进、稳定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如针对当前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Internet改造传统MIS,以统一开放及标准网络平台克服因为数据格式不统一而造成的沟通问题,进而实现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为跨地区合作奠定基础,不断扩大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真正推动更多物流企业融入电子商务物流经济发展中。

2.构建大型动态数据库。

沃尔玛的竞争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其高度完善的物流网络,而沃尔玛物流最让人称道的是其卫星系统支持下的大型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帮助沃尔玛总部随时掌握库存信息、车辆运输路线及车辆自身情况。我国物流经济发展非常有必要建立面向社会与企业流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必须能够及时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所有物流企业提供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共享,为物流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

3.加快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应用。

现代物流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的物流网络技术,如物流跟踪系统、物流集成系统等。其中,前者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物流分配、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强化整个物流供应链内部环节与外部环节的沟通和联系。只有拥有领先和高明的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物流管理流程再造。技术与管理是物流供应链整合的两大基石,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实体现。加快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应用,可以大大推动物流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物流行业协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建立物流行业协会。

建立物流行业协会的意义在于提高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最大限度提升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物流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行业协会建设步伐,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行为进行规范,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有利于物流经济整体实力提升。从当前我国物流经济发展需求看,物流行业协会应着重在规范企业行为、引导物流企业树立科学服务理念、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所作为。

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物流经济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发展质量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员非常少。在不少人的认知中,物流行业就是运输行业,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物流从业人员都是体力劳动者,这种认知显然是不准确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变公众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知,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改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充实教育内容。二是要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强化物流企业管理者特别是物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掌握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加快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学合理的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

1.加快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进行整合。越是中心城市,其在供应链整合中的地位越重要。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做好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络就能更快形成并高效运转。目前,虽然物流经济已经在全国逐渐兴起,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总的来看,各地物流经济发展缺乏规划,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应通过培养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带动地方物流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打造科学合理的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

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是供应链管理得以在物流经济发展中顺利运用的重要保障。要着力推动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建设,使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要加强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目前,物流经济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本地物流企业发展,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地方保护,客观上阻碍了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应尽可能加强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面子工程出现,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物流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加快形成有效的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从政府职能优化入手,集中社会力量,从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拓展,逐步形成完善的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

篇(6)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得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作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而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更新观念。尤其企业的战略决策,要求有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产生的,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传统管理会计注重内部管理,并从战术的角度深入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致力于“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则站在全球的高度,从战略角度扩展到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两者相辅相成,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并未改变。

战略管理会计的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企业外部采集的相关资料。战略管理会计使用计算机,对财务会计资料及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等其他资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加工,形成对日常控制、预测及决策有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其分析技术是随着使用工具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早期使用计算机,需自己编制程序,信息处理能力有限。软件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了战略管理会计分析技术的提高,如电子表格的使用,虽然数据需要人工输入,但模型、公式一经确定,大量的计算工作便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但此时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算资料并不向电子表格开放,仍需人工逐项录入,再由预先设定的公式自动计算出结果;财务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更是要人工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去采集,资料十分有限,分析工作往往滞后,控制、预测和决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应用都日趋成熟,战略管理会计加快发展的步伐成为必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已进入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建立在Internet技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的企业整体联网已成为现实,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模块不再分离,实现无缝连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形成统一整体,并且企业实现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企业信息资源链,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至此,管理会计被真正纳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发挥其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要求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战略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大量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战略决策问题,因而它所需要的信息来源、数量、特征和加工处理都与传统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重新对原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和改进。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SMAIS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有肋于战略决策传统决策

大多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直觉、判断和经验来进行,深受决策者个人素质的影响。SMAIS的目标是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它要通过模型的运用,使得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程序化,使得决策客观、及时、准确。SMAIS要能协助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还要保证所选择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保证事业战略、职能战略与公司战略相适应。战略实施后,它还要协助进行战略控制、绩效评价,及时反馈信息,为高层管理者修订或调整战略提供依据。

2、消除信息沟通隔阂,提高决策用户参与程度

战略决策需要很多人参与,需要参与者的不断交流,才能对某个问题做出完整决策。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SMAIS需要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作为其输入,也需要决策者首先为其确定决策类型、时间、水平以及可选方案等。同时,它输出的信息又供参与决策的用户使用。因而,它应从信息使用者而不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以容易被相关用户理解的格式提供信息。这样,既节省决策者接受信息的时间,又减少误解信息的风险。只有消除了各方信息沟通间的隔阂,才能使决策者更乐于使用财务信息,甚至主动提出更明确的信息要求,从而提高会计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3、及时提供与特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

战略管理研究的是企业全局的、长远的战略问题,它要求所设计的SMAIS提供某一特定战略决策将带来的长远利益变化的信息,这就意味着它更主要是提供与战略相关的未来增量现金流动,而不仅仅是历史成本资料。另一方面,企业具有不同层次的战略。每一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信息需求。企业又有不同的战略事业单位,它们各有自身特定的产品和市场。需要进行相应的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和市场盈利性动态分析,需要区分约束性成本和酌量性成本。这种多层次多分部的战略体系要求SMAIS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更多的信息处理,及时提供与特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

4、应变能力强

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长期性管理,不仅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力会发生变化,而且决策分析所依赖的收入、成本、业务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因而,设计的SMAIS需要建立预警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战略控制指标的变化,并提供给决策者,帮助决策者采取必要措施或调整战略。一个好的SMAIS既要有足够的弹性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变化,又要能事先预测这些变化的后果。

5、选择适宜的绩效评价指标

战略管理会计决策效果的衡量往往是多目标的。所以,SMAIS进行绩效评价时,就不能只使用财务效益指标,而要从财务指标扩展到非财务指标,从财务效益指标扩展到全方位经济效益指标。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会计要实现对战略控制的有效支持,就应该确保绩效评价指标适合于特定战略,尤其要与竞争战略的关键战略激励动力相一致,这显然要求绩效评价指标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一个好的SMAIS应能及时捕捉信号,事先指出战略激励动力和评价指标应变的时间。

三、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措施

1、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人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内部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应更新观念,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动。

2、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篇(7)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27-02

自1972年伊戈尔•安索夫提出“战略管理”一词以来,战略管理一度变成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如何应付环境的恶化、如何应对竞争,以及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等基本问题上做出了积极地回应。如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加上更加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和激烈竞争,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我们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创新出了一种新型成本管理体系――战略成本管理。

1 战略成本概述

战略成本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同时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战略》中也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1992年,JohnK.Shank和VijayGovindarejin在《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与实施,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寻求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并指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三部分组成。

1.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SCM)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和管理,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战略地位为目标而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代成本管理方式。

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求,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相匹配,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实施战略定位。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中就有提出,企业通用的一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型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成本领先型战略的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制造商,以成本优势获得竞争优势。通过低成本的生产,制造商可以在价格上与行业中的任一制造商进行竞争,并且赚取更高的利润,并可以抵御竞争对手的价格进攻。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针对较大规模的市场,通过提供与其他竞争者存在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通过研发设计、品牌形象、产品功能等各方面获得企业自身的差异性。虽然优势企业为了获得某方面的差异性会支付更多的成本费用,但是这些差异性又会为企业获得额外的、多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价格,因而它就成为了行业中高于平均水平的佼佼者。

集中化战略是进行了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细分之后,针对特定的购买群体,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为目的采用成本领先或者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战略。

(2)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部分:对企业所处的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竞争对手,最终以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它构成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成本动因分析法是通过识别成本驱动因素、清晰化成本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更加广泛的方式来分析和了解成本,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

1.2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基于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竞争性、全面性、前瞻性、长期性的成本管理方式.首先,相对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下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管理方式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方式追求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出发,使所研究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能够获在市场中获得长期的成本优势。同时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企业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在获利的同时更多的向社会奉献力量。其次,传统成本法只注重制造费用,关心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传统成本法下分析的成本不准确。而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的管理放大,将对成本的分析推广到了采购、销售、技术、财务等各个方面中,这使得此时的成本真正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再次,传统成本法注重的是“为节约成本而节约成本”的短期行为,但是,战略成本管理更倾向于“为省钱而花钱”的前卫思想,为了未来更多的收益而应该在现在支出某些在短期看来似乎昂贵的费用。最后,传统成本法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想法设法进行节约,但是战略成本管理是在结合了外部行业环境、自身综合因素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之下,制定的合理经济的战略计划,这使得战略成本管理更加能够应对突变的环境。

2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实施方式等还未形成一致看法,同时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因此战略成本管理还没有在我国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对于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管理情况的相关调查结果(参见附录1),

附录1 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情况(节选)

调查内容备选答案调查结果/%

是否建立了产品成本数据信息中心A.有B.没有,准备建立C.有,不准备建立A.占38.33B.占18.34C.占43.33

是否设立成本责任中心及效果情况A.效果良好B.无法判断是否有效果C.没有效果D.由于管理成本上升而产生负效果A.占36.67B.占31.67C.占20D.占11.66

对成本管理的理解A.从产品设计到顾客消费阶段的成本管理B.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整个过程的成本管理C.产品生成过程中的成本管理A.占43.33B.占33.33C.占23.33

是否采取价值链和作业链、成本链分析A.否B.部分有C.是A.占41.66B.占26.66C.占31.68

根据节选的上表中的调查项目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目前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我国尚不具备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客观基础条件――信息有效性不足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而言,为了更好的进行战略决策,全方位的采购、库存、市场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基于我们企业的构成比例来说,国有企业依旧占主导地位,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这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欠缺,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尽管国家已经投资大量资金用来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但是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表明我国现在尚不具备完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条件。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国只有38.33%的企业建立了产品成本数据信息中心,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数据是不完善的,这给战略成本管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2 旧的成本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成本有效地管理

数据显示,只有36.67%的企业设立了成本责任中心并且实施效果良好,同时也只有31.68%的企业采取了价值链、作业链和成本链的分析方法。这些都表明大中型企业依旧习惯于旧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同时管理的范围狭隘,目标短浅,手段落后。这些方法都使得企业对于成本的计算不够准确,甚至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我国很多企业中,会计人员都未经过严格并且系统的成本管理的学习,对于新的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的认识很浅薄,这就致使这些企业真正的成本控制人员只能依靠陈旧的成本计算方式去给高层管理者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成本管理模式滞后,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和多变的外部环境之下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企业的领导者缺乏战略成本管理理念

从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现状来看,目前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成的不够重视。由于现在企业实行业绩考核制度,将管理成的工资绩效与企业的利润挂钩,这使得领导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市场的拓展和片面性的追求短期利润,以获得自身的高额奖金。同时,还有一些领导者的成本管理思想依旧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方式下,更多的关注生产阶段的费用而忽视全面的费用支出,这种简单地只依靠内部和短期的成本节约而获得短期微薄(相对于长期)的收益,难以确定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3 进一步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提高信息化程度

提高信息化程度,投入大量资金,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以保证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硬件设施。

(1)建立整个企业的数据库和数据流转程序和过程。企业的生产运营是由一系列不同的但是却又连续的工序构成的,各个工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顺序之分,我们要建立合理的数据流程结构,使得数据可以在个部门、各工序之间进行合理的流转时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也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度。

(2)企业应该投资资金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一旦信息化平台搭建成功,大部分数据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这样不仅使得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也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成本管理等方面,从而提高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效率。

3.2 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

战略成本管理方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在肯定传统成本管理的作用的前提之下,从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进行一个再次思考。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扩大发展并且得到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采取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方式,从采购、生产、销售到财务等各个方面都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细分、计划、决策之后,进行合理并且有效的成本管理。

3.3 导入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实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方式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战略管理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因此战略成本管理是否有效地实施不仅仅是靠各个部门的节约,更多的是高层管理者的高瞻远睹和全球化的战略型眼光。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深刻认识,也可以让高管们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在员工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培训上,通过课程培训、组织向优秀企业参观、向资深人士学习等各种方法,使得每个员工都具备强烈的成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与此同时还可以塑造一种极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文化,从而使各个部门、每个员工之间更加有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中国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提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条件的基础之上,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核心业务流程、从整体考虑成本控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寻找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最终以获得在市场竞争之下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市场营销的战略内涵

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在确定的总体战略指引下,根据市场等环境及自身营销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2、市场营销战略的特征

①从属性。一方面,可以把市场营销战略看作是企业整个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市场营销战略和企业的总体战略以及其他职能战略都从属于完整的企业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战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即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为保证总体战略的实施而制定的关于营销活动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规定的方向和内容应与总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并有利于总体战略的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应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②相对独立性。市场营销是一项独立性非常强的职能。工作,它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相对完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处于何种产业之中,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营销部门,都有专门的营销人员自主地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

③专一性。总体战略指导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而市场营销战略只是指导企业营销及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营销活动,它对与营销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基本不具有指导作用。

④融合性。由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制约,市场营销战略也同企业的其他战略相关并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对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中,而且体现在市场营销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融合。

3、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

凡是事关企业营销工作的全局性谋划都是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容。不过,无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战略,一般都要对如下问题做出回答:①企业的顾客是谁,或者说企业的市场在哪里,②企业当前的市场地位和追求的市场地位是什么,③企业的主要市场业务及增长向量是什么,④市场营销工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市场业务活动间进行分配。

二、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过程

与营销战略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可以统称为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1、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在分析评价营销环境、自身条件和总体战略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主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分析企业外部营销环境。包括企业面临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技术、自然环境、产业发展、消费者需求与偏好等因素,进而识别企业的外部营销机会和威胁。②分析企业内部营销条件。包括企业营销部门的决策权限、可以调动的人财物资源、已有的营销渠道、企业现有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其他职能部门对营销部门的支持程度等因素,进而确认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③提出为实现营销目标可供选择的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

2、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市场营销工作年度目标的确定。企业应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的要求,具体确定未来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②市场营销政策与策略组合的选择。企业应根据营销年度计划,提出未来一年实现年度工作计划的各项活动措施。⑧市场营销资源的配置。企业应根据确定的年度目标和各项政策,对可以控制的营销资源进行分配。④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包括具体指挥、协调开展营销活动时出现的营销部门内部、营销部门与外部环境、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⑤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效果的衡量。企业应根据计划要求,对照实际执行结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任务完成的效果。

三、市场营销创新施方法与措

1、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①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优质服务来实现顾客的满意和忠诚,以此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获取最佳的利润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它侧重于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注重长远利益,将服务作用表现出来,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承诺,与顾客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②网络营销。所谓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借助计算机网络、电视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基本营销目的、思想和营销工具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它只是在实施和操作工程中借助了强大的互联网络。网络营销可利用网络开展订单收集、订货、销售、送货、结算等各环节的业务,从而能24h提供随时随地的全球性营销服务;可在网上存储大量的信息供消费者查询,传达的信息量大且精确度高;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③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发展顾客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达到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巩固市场、促进销售的目的。关系营销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营销资料库。即确认并建立现在及潜在的顾客资料。二是传播不同的信息给不同的对象。即根据资料库所显示的顾客特征及喜好,依照其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传播渠道,来个别传播不同的信息。三是追踪产品与消费者、销售成果与成本的关系。

2、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①产品策略创新。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重要的标志在于它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满足变化的市场需要。这要求企业利用互联网、数据库这些新型手段更加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消费者的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在产品开发中把顾客新的多样化需求考虑进去。尤其是在新产品“概念形成”阶段,企业营销部门应;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为技术部门清晰地描述新产品的概念。而且,两个部门要相互渗透,相互参加对方的部门会议,在需要的时候组成跨部门的新产品开发小组。

②价格策略创新。价格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其变化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生产经营者盈利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产品的价格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科学而艺术地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既有利于吸引和保持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又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此,产品价格的制定要考虑到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又要考虑到消费者所付出成本。这一成本既包括购买成本又包括使用成本,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篇(9)

目前,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的全面预算体系完全脱胎于20世纪的预算控制方法,笔者称之为传统全面预算。虽然较之于早期的预算控制在体系上更严谨、更完整,但就当今企业环境来讲,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传统全面预算没有战略导向。传统全面预算具体由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长期投资(资本支出)预算三部分构成。首先它以长期销售预测或目标利润为依据,编制资本支出预算和经营预算,而经营预算则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按照以销定产原则进行编制,最后,根据资本支出预算和经营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全面预算忽视了战略的存在,它假定企业未来继续生产原有的产品并且未来产品的销售是可以预测的,在此基础上,以销售预测或目标利润为依据,编制资本支持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以保证未来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对生产的要求,并用以控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保证资金的有效筹措和使用,实现目标利润。这显然是在企业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市场竞争不很激烈,企业单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下的逻辑。在当今企业高度重视竞争优势和战略管理的形势下,这种逻辑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传统全面预算编制依据片面。传统全面预算编制依据是长期销售预测或目标利润。从当今企业竞争环境来看,这是非常片面的,在实践中会各企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主要是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不利于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培育和维护。

3、传统全面预算中的成本预算缺少坚实基础。成本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成本预算的编制上,传统全面预算对于产品的直接成本按照标准成本进行确定,而对于制造费用以及销售管理费用,则没有严格的标准或编制基础。这在企业产品直接成本在事实上为主要成本(primecost),而制造费用以及非制造成本比重很低的历史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高级制造系统下,据,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美、日成本资料显示,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所占比重不足20%,工资所占比重不足10%,其余大部分为知识资源的消耗和一般费用的消耗。由于大量的费用失去了预算的基础,给预算的科学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正因为传统全面预算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给企业的预算管理实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国外资料介绍,美国有60%的企业没有将预算与战略联系起来。通用电气的原首席执行官曾严厉抨击预算在企业中的功能:“预算是美国企业的致命伤,它根本不该存在。预算的设定无异于划地自限。根据预算流程,通常只能得到每个人的最低产出,因为人人都企图讨价还价而将预算数字压低”。

二、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基本特征

如何克服传统全面预算的缺陷?笔者认为应当以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取而代之。所谓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是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全面预算。

(一)以战略为导向

战略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策略方法。企业成败关键看企业有无正确的战略。战略是导向,战略错了,企业内部工作效率越高,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目标更远。因此,西方企业认为“做对的事情”(dotherightthings)比“把事情做对”(dothethingsright)更重要。故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以战略为导向。企业战略主要包括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总体战略有发展战略、维持战略、收获战略和收缩战略;基本的竞争战略包括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战略的执行需要通过预算保证资源的落实和通过预算对战略执行的财务结果实施控制。不同的战略对预算的要求不同,因而预算也必须以战略为导向才能对战略起到支持而不是相反的作用。

(二)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

所谓“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又译为“平衡记分卡”、“综合记分卡”),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它既是一种革命性的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这个指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多维性。该指标体系由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维度的指标构成。

财务维度:从财务角度衡量企业的指标。财务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指标,它包括活力能力、收益增长率、经济增加值等。

顾客维度:从顾客角度衡量企业的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市场份额、市场获得率等。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角度衡量企业的指标。属于这类的指标有流程的有效性、流程效率、周期、成本、适应性等。

员工学习与成长纬度:从员工学习与成长角度评价企业的指标。包括高学历员工比例、员工生产力、员工满意度、员工建议、培训时数、开发领先能力等。

2、平衡性。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仅采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指标虽然是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但是它是一个滞后指标,是企业过去行为的结果,而不能揭示企业未来将企业的发展潜能,而且单纯以财务指标来评价还可能造成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平衡计分卡则将企业的评价指标拓展为四个方面,很好地平衡了财务绩效指标与非财务绩效指标、滞后绩效指标与前置绩效指标以及企业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企业业绩得到全面的评价。

3、因果性。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具体讲,就是员工学习与成长指标支撑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支撑顾客指标;而顾客指标又支撑财务指标;最后,财务指标的持续增长又为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善提供经济保障。一环扣一环,后浪推前浪,最终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4、战略性。平衡记分卡的战略性表现在:第一,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标体系的制定要以企业远景和战略为导向;第二,它既注重对结果指标的衡量,同时也注重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起决定因素(领先指标或企业成功的驱动因素)的衡量;第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培养核心竞争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表现在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内部业务流程的不断革新,而平衡记分卡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恰好抓住了这个关键。

平衡记分卡可图示如下:

预算编制为什么要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主要原因是,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虽然预算编制要求以战略为导向,但预算的具体确定却不能直接以战略为依据。而平衡记分卡则是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具体化,预算如果符合和支持平衡记分卡指标的目标和措施,则最终将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预算编制应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这种以平衡记分卡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方法可称为“平衡记分卡驱动预算程序”。

三)以作业为基础

所谓“作业”(英文为activity,管理学者一般译为“活动”,而管理会计学者则译为“作业”,本文遵循管理会计学者的译法)”按照国际先进制造(业)协会(cam-i)所属的成本管理系统(cms)工作组的定义,是指(1)组织所完成的工作,和(2)有利于实现abc(即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目的的组织内部之行为的集合。但实际上,可以更简单通俗地说,作业就是组织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

在一个企业里,作业是无所不在。实际上,整个企业就是一个最大的作业集合体。作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可分为基本作业(包括内部后勤作业、生产作业、外部后勤作业、市场和销售作业以及服务性作业)和辅助作业(包括采购作业、技术开发作业、人力资源作业和一般管理等具有基础设施作用的各项作业),也可分为直接作业、间接作业和质量保证作业。2、按作业的水平不同,作业可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和设备水平作业。单位水平作业是指每生产单位产品便相应进行一次的作业,其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批水平作业是每生产一批产品时便相应执行一次的作业,其成本随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对每批产品的产量而言,又是固定的。产品水平作业是企业内为维持多种产品的生产而需执行的作业,这些作业消耗着那些用来开发产品或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各项投入,其作业量和成本均随不同产品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设备水平作业是维持企业的一般制造过程的作业。该类作业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整个企业,但并不针对于任何个别的产品。设备水平作业成本相对各种产品来讲是固定的成本。3、按作业对顾客价值的贡献,作业可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指那些有必要保留在企业的作业,包括法律规定必须执行的作业(如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编报财务报告、申报纳税等)和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的作业:(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执行。增值作业可进一步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非增值作业(nonvalue-addedactivity)则是不必要的作业,也就是企业中绝对必须保留的作业以外的所有其他作业。如果一项作业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断定其为非增值作业,如调度、搬运、待工、检验、仓储等就是非增值作业。4、按作业执行的效率高低,作业可以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低效作业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作业。

作业与成本有密切关系,成本的发生根本讲是由作业的执行引起,因此,我们以作业为对象,通过对作业的分析研究,进而采取措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优化作业链,对于削减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故现代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说:“唯一真正有效的成本削减途径就是完全取消作业。想使成本单方面下降的措施很少有效。试图以较低成本完成那些根本不应该做的作业一点意义也没有”。类似地,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也指说过:“归根到底,企业间成本和价格的不同,来自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输其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种种作业,比如吸引顾客、装配最终产品和培训员工。成本是由作业的执行而产生的,而成本的优势来自于特定作业的执行对比竞争者的有效性。同样,差异还来自作业的选择及其执行。因此,作业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企业总体上的优势或劣势来自于其所有的作业,而不止其中的一部分。”

从上述对作业的分析以及著名管理学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是成本的动因,同时作业也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企业根据战略要求,合理地确定作业及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于降低成本,培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预算作为管理工具,以作业为基础,根据作业和作业量来确定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成本预算更好地发挥作用,故西方20世纪90年代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budgeting,abb)应运而生,这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发展。

三、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内容

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为了突出对战略的支撑作用,其内容应当由经营预算、战略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

1、经营预算(operatingbudget,又译作业预算、运营预算)。经营预算包括了对产品和服务销售所得的预期年收入和在有效率的运营中为客户传送和运输这些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预期费用的预测。它不仅确定了为维持现有生产和客户的正常成本,同时也确定了在下一期中用于推出新产品和吸引新客户的费用。与传统全面预算中的经营预算不同的是,在这里,经营预算很多信息依据平衡记分卡,如利润目标、预计销售量以及其他许多业务(作业)资讯;另外经营预算中的许多开支应采用作业基础预算法确定,其步骤包括:(1)估计下一期的生产和销售数量;(2)预测对业务(作业)活动的需求;(3)计算需求的资源;(4)决定实际的资源供给。

2、战略预算(strategicbudget)。战略管理是要实现绩效的突破性提高,因此,绩效目标与正常可达到的水平之间往往存在一个较大的缺口,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要“填平”这个缺口。为此,企业要从各个方面将这个缺口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并制定战略行动计划(或称战略启动计划、战略行动方案、措施),以促进具体目标的实现,最终填平缺口。例如,3年内企业要实现增加利润1000万元的战略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可能企业要求新产品的创利的比例要增加30%,为此,研发部门要采取加快新产品研发的计划。战略预算就是针对战略行动计划而编制的确保战略行动开展所需资源的预算。战略性预算传统全面预算中的资本支出预算有两个主要不同,一是战略预算直接支持战略的执行,而资本支出预算则没有明确的战略导向;二是战略预算在内容上更广泛,包括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能力等面向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行动方案所需的资源,而资本支出预算主要是指用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长期投资项目支出的预算。战略预算依据平衡记分卡确定的战略行动方案(措施)以作业为基础编制。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根据战略预算与经营预算有关数据编制,与传统全面预算下的财务预算内容相同。

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与企业远景与战略、平衡记分卡、作业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篇(10)

[1]陈向明.学校发展计划与学校自主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大鸣.英美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黄灿明.学校发展规划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布伦特.戴维斯Brent.学校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陈建华.中小学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杨天平.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倪梅.参与式规划与学校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陈向阳.学校发展计划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李泽林,何龙,吕晓娟.《重塑学校新家园:学校发展规划与实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0]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11]吴清山,林天佑.教育新辞书[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雷云飞.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九中学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童康.学校发展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3]王天晓.学校发展规划问题研究——以战略型领导为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张敏.学校发展规划执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俞伟娟.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曹鑫海.中小学发展规划制定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王俊霞.“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以积石山县农村小学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5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拱雪.SWOT在北京市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0(7):22-26,41

[2]张凤山.编制学校发展规划的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6):21-23

[3]高厚荣.从组织环境谈高校后勤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2(5):100-101

[4]许小华.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218,220

[5]楚江亭.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24-26

[6]王俏华.国外学校发展规划功能及过程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7):40-43

[7]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J].教育导刊,2005(4):4-6

[8]张作功.加强学校发展研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10

[9]李家成.论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28-30

[10]邱向理.破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之难点[J].中小学管理,2010(12):17-18

[11]赵德成.区域行政推动下的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研究,2013(3):54-58

[12]李雯.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J].中小学管理,2005(11):10-12

[13]赵德成.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0(11):4-6

[14]姚美琴.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5(11):8-9

[15]孙军.谈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案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5):17-20

篇(11)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