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传染病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4: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染病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传染病学论文

篇(1)

Considerationongoingoutof“clinicaleduc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hardship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presentconditionofclinicaleducationproblemsandcausesforinfectiousdiseases,andalsoresearcheshowtopractice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ineducationalhospitalandlooksforeffectivepathwaytogooutoftheclinicaleducationproblem.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s;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management;relationshipsbetweendoctorandpatient

临床医学的教学是每一名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的必经之路。社会的需求,人们的期盼,无不成为每一名医学生的动力。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有所下降,但新的传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结核病等仍然时刻威胁人类健康。医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就目前的教学困境及成因做一分析,并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

1传染病临床教学的困境与成因

篇(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也从简单的治病转变到生理心理的治疗、追求平等的医患关系。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已经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人文教育科目,但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有成效的人文教育。

1.2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目的除了祛除病人身体的不适以外,还要通过关注其心理、社会的致病因素来进行综合调治。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对人的全面关怀是医学的目的,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对于医学生,不仅要求其在医学专业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实,还要求其在医学人文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善。只注重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补充,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职业要求的。

1.3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

传统医学教育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与控制,这种以“疾病为中心,见病不见人”的医疗趋向,必然会导致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造成医患关系疏远甚至冲突[4]。患者患病后,承受着生理、心理的痛苦和压力,对疾病治愈充满期望,渴望得到关心、关怀与尊重。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时,必须具有同情、关心、帮助病人,尊重个人权利和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医务人员不单要运用医学科学知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更需要医学人文的关怀,使患者身体康复,实现心理慰藉,进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关注疾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这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厚实的人文素质、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的能力[5]。

1.4传染病学科的特点

传染病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首先,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易引起公众对传染病的恐惧,以及对病患的歧视和疏远,这往往会使传染病患者因自卑和恐慌而产生各种心理压力。虽然传染病的防治法早已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但这种歧视在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例如:我国明令禁止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但不少企业无视相关规定,在录用员工时以各种理由不接纳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是艾滋病病人,都不得不隐瞒自身状况,否则连他们的家人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因此,传染病患者特别需要来自医疗人员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另外,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涌现和经典传染病的回溯。近些年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经典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大多数寄生虫病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些经典传染病如结核病,发病率持续不下,甚至某些地区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多重耐药结核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在不断涌现。随着国际间交流、交往的大量增加,传染病通过各种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不但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树立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有以上因素可知,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传染病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举措

2.1优化课程设置,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在进行感染病专业课教学时,适当融入一些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相关人文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在临床专业技能训练课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将人文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辅相成,不但使枯燥的传染病学专业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又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

2.2加强人文师资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人文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医学院校开展“以人为本”教育工作,必须同开展全面的师德、医德教育,提高医学教师的师德、医德意识相结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医德规范,让教师有章可循,自觉遵守。现有的医学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其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可以适当举办一些针对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人文课的任务,而是全部的医学教育课程的共同责任,要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当中。

2.3挖掘传染病教学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人文、法治教育

传染病学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例如,在讲授SARS时,可以适当结合作者所在医院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一批以感染科护士长朱伟平等医务人员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为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在讲授埃博拉病毒时,可以结合近期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向西非四国派出多只国际医疗援助团队参与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作者所在医院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自愿参加援助,这不但体现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出医务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在讲到传染病防治章节中传染病的报告时,结合我国2003年发生的非典流行,国家在防治非典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在非典防治中严重违反国家法规,或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教育学生作为医生,在传染病的报告中,是法定传染病报告人,若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更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法律责任。

篇(3)

1.2传染病防治的要求。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对疫情进行报告,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传染病报告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为政府制定和评价传染病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3防治措施的要求。如果灾区发生传染病,为了制定适应灾区流行疾病的特点的防护和救灾措施,需要及时而又准确的传染病报告。灾区的传染病报告和是在常规疫情报告的基础上,对灾区疾病的流行发生规律加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作为评价防治效果的依据。灾区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工作是救灾防病需要的一项特殊工作。

2.目前传染病工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构不够完善

在预防医学中,传染病的防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法律义务,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医院的领导以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管理工作疏忽,法律义务意识淡薄,对医院的传染病的防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管理工作的规定过于抽象,管理规范缺乏具体性和操作性,政府的相关投入也很少。有的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机构,没有独立的传染病管理科室,在传染病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有的医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传染病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分工不清,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无章可循、和传染病漏报现象

2.2传染病漏报现象严重

专家上门诊时间紧,患者就诊量大。遇到诊断传染病时,填写传染病卡信息量大费时间,加之门诊日志地址不详尽,患者又有顾虑不肯提供真地址等诸多因素,而将传染病改写为非传统病或慢性传染病。另外,报告艾滋病,血样检测需要三级筛选,HIV阳性病人需要现场流行病调查。由于患者不肯提供地址,致使有的病人以假姓名假地址报告或不能报告。而对于梅毒、淋病等性病,患者多用假姓名假地址就诊,存在一人多个姓名就诊,使传染病报告数量有一定的伸缩性。比如对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传染病门诊治疗的报告情况进行了统计,情况不容乐观,(见下表1).

2.3统计预防医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了百分比进行了比较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根据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方面的完善和漏报制止工作的改进,以此为出发点特提出改进措施如下。

3.1管理改进

3.1.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考核制度

坚持长期的、严格的自查制度,专职人员每月定期对全院传染病统计报告进行自查,务必做到门诊日志、登记卡、报告卡的一致性,如发现漏报、错报、迟报的现象要及时纠错进行追报;及时报告者奖,漏报者罚。漏报行为情节比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改进不力,继续违犯的,给予一定数额得罚款;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的,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对于后果严重的交付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3.1.2加强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

以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为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卫生部的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操作规程,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各级医疗和预防部门要不断树立新的理念,以医疗和防疫相结合为工作宗旨,探索有效地医疗和预防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机构和预防机构的有效联系和相互协作;在医院内部面对相关的医护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传染病防治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传染病防治队伍。

篇(4)

1987年出生的粟硕教授,2005年进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于读博士期间获国家公派,访学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预防兽医系,曾经连续四次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8岁博士毕业后于2016年1月直接受聘为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整个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粟硕教授长期围绕狂犬病,犬、猫流感等伴侣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控以及禽流感,MERS等新发传染病的跨种间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冠状病毒研究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类似SARS的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以来,截至2015年5月24日,已造成1134人感染,其中427人死亡,病死率高达37.7%。粟硕教授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韩国和中东地区的流行传播模式和防控方案,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合作,夜以继日的不断工作,迅速进行了回溯病毒流行病学分析,尤其是对我国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性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传染病病原体通过交通跨自然屏障进行快速传播的学术观点,并且对我国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提出有效建议。同时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题为《中东呼吸综合征:一个在韩国和中国之间潜在爆发的威胁?》的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这次波及中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并且对我国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提出有效建议。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柳叶刀》杂志特别为这篇文章发表评论性社论《中东呼吸综合征――全球卫生安全的新威胁》,评论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潜在的爆发威胁。

随后针对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冠状病毒复杂的流行情况和快速的重组等特点,粟硕教授利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理、进化和重组情况等方面对不同的冠状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用大数据网络监测和分析病毒序列预测了存在潜在威胁的动物源性重组冠状病毒,并且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SARS等冠状病毒的频繁重组提出了具体防控建议。粟硕教授再一次在高水平权威期刊发表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论文。该文章发表在顶级传染病杂志“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Cell系列子刊,2015年影响因子9.5)。

流感病毒研究

粟硕教授在临床一线和WHO网站等收集了近年来流感病毒的研究数据,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对我国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流感数据库信息确定了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和范围;根据遗传进化数据总结了我国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图谱;并根据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7N9、H10N8和H5N6等新型重配病毒出现、传播和流行的模式。该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禽流感的遗传进化及禽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对于犬猫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以及跨种间传播机制也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

笔耕不辍 成果丰硕

从理论到实践,粟硕教授更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对行业技术进步或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提出了诊断和控制埃博拉病毒(EB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关键要素。

(1)首次分析了3种主要WHO推荐的EBOV试剂盒的诊断特征。分析EBOV的诊断方法特征,提出通过改进RT-qPCR,降低阈值,提高EBOV感染早期检出率的学术观点,对EBOV检测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首次对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感染进行了回溯流行病学分析。

中东呼吸综合征过往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尤其是我国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分析,提出传染病病原体通过交通跨自然屏障进行快速传播的学术观点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出建议和呼吁。

(3)分析感染人的6种冠状病毒,着重阐述了中东呼吸综合征重组的相关内容。对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理、进化和重组情况等方面,预测潜在威胁的动物源性重组冠状病毒,对新型重组冠状病毒的出现提出预警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二、通过对犬猫流感病毒的研究,阐明犬猫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角色。

(1)血清学调查中,首次在犬中检测到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提示活动物交易市场可能是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一种生态模式,活动物交易市场中的流浪犬可能是传播流感的重要宿主。

(2) 建立了H3N8亚型流感病毒的猫感染与传播动物模型。首次建立了H3N8亚型流感病毒猫的感染模型,并证明实验条件下可以在猫之间发生水平传播,为H3N8亚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新数据。对H3N8亚型流感病毒的犬猫适应和跨种间传播提供动物模型。

三、首次进行了犬流感病毒感染犬后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初步证明了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感染犬肺脏组织的蛋白质组特征和病毒NS1蛋白在介导抑制IFN-β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对犬流感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四、进行了H6N6禽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对于H6N6禽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相关的位点是HA (H156N S263R) 和PA (138M)协同作用,这可能是在缺乏PB2 627位点变化时候的替代变化。所以对H6N6亚型流感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出课堂迈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和正确诊疗思维的重要途径。传染病学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是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疾病特征的能力,对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三种职能于一身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不同层次13~16个班级的《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层次多、班次多、专业多,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受传染病学疾病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面对传染病学教学现状,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P D C A循环”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一)带教教师

一是带教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教师,临床、科研、教学三肩挑,用于教学技能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二是目前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教师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这导致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时间短(医院集中学习两周, 每班理论课及见习各一周,共72 学时),课程内容多,考试压力大。二是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缺乏兴趣及重视,对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不熟练,担心见习中有被传染的风险。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染病防治和监督工作的加强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绝大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常见传染病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已很少见,甚至消失。二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如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疟疾等主要在夏秋季节,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则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血吸虫病见于长江中下游,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见于大兴安岭、秦岭地区,登革热则主要见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目前传染病学课程讲授普遍采用两周集中教学的方法,无论课程时间如何安排,这些差异性导致的见习中难以见到某些病种。

二、制定计划

一是教育处根据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年度教学任务制定出每学年的教学计划,制定每班级病房见习安排表,具体安排带教教师及见习分组并落实检查见习执行情况;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见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及见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各科室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秘书负责本学年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指导,并做好各项教学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

三、实施计划

(一)制度化管理

教育处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重新修订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任、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方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下发了《临床带教登记手册》,使全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有规可循,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加强师资的培养

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临床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进行医德、师德、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制作、规范操作技能、PBL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班等,充分调动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见习教学改革

一是修改见纲,在见习前集中讲授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技术及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二是在见习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与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BL(case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进行见习带教教学改革。三是鉴于传染病学特点,建立了传染病学资源库,通过结合图例展示、文字说明和教师讲解,以弥补日益减少的传染病导致教学病例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四是见习过程中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这三项考核成绩计入课程考试成绩,占成绩的15%,其中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90%的学生得到满分5分。

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强化学生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每班学生来我院学习《传染病学》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教学管理人员与各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分管学生的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来我院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四、见习教学检查与评价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病房检查见习带教情况,其中包括教师对见纲的熟悉、见习教案书写、组织教学、床旁病例准备、带教登记本记录等项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见习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PBL和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见习结束之后,教育处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并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用以检测、指导、调控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提高运用PBL见习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实施。三是教师考核,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评教,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评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临床医学院,医院再把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位带教教师,评教结果与评选优秀带教教师挂钩。四是目前传染病发病病例少,有限的教学资源库仍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五是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下达,导致课程集中学习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课余时间还要花部分时间和精力查找PBL资料,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学生仍然面临考试压力大的问题,因此有些学生会要求带教老师提前结束见习,而老师也会以病房工作忙为由提前下课。

五、处理(action)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并贯穿于三个阶段中。教育处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抓手,把发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阶梯式上升。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见习教学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部分传染病临床经验不足的教师,要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传经送宝,并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指导。教育处应每年订计划、有目的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及外送培训。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意识,利用评价机制促使带教教师认真备课、书写见习教案,严格按见纲要求带教,遵守带教时间,杜绝提前下课。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临床上遇到典型的传染病例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图片及检查结果以补充教学资源库。

六、应用讨论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管理方式[1,2] 。PDCA 经过戴明博士的大力推广,近几年也有部分医学院校用于教学管理的研究[3]。实践证明应用PDCA循环法,使我院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和监控得到了有序进行,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提高传染病学见习带教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主管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245

国内刊号:13-1068/R

邮发代号:18-3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7)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世界每一个小时就有1500人因为传染病而失去生命,这也告诉我们的生命安全正在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前几年广东、北京的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对人们造成的恐慌和冲击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传染病医院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有发挥了它的作用和力量。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新型传染病的出现,现代化的传染病医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的传染病医院除了传统的疾病治疗以外,更加注重对病人的服务,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保健及康复一体化的转变,新时期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更加应该具备医疗服务的综合性,成为综合性的专科医院。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是病患者,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建筑的布局、环境的设置上都要做到让病患者有一个舒适、愉快、便捷的医疗环境。除了病患者,现代传染病设计还要从长期在医院内工作的员工和医生的角度出发,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

2、功能布局要科学合理,对洁污分区和流线要有全面的划分。由于传染病医院有自己的特殊性,无论是在医院的整体还是单体的建筑中都要隔断传染病的传染链,对传染的核心源头进行控制,同时要对医院内部的人流物流做一个合理的分析研究,要从整体上出发,整体和局部都应达到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通过对医院内部建筑物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优化病人的医疗环境。

3、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传染病医院是大量集中了传染病病人的区域,医院负责消灭传染源,隔断传染病传染途径和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和影响。所以一定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避免传染病菌通过环境的垃圾或者杂物发生扩散。医院中的生物室、解剖室等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避免这些部门因为生产工作不慎而造成病源的扩散。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一定要谨慎,因为个别垃圾上有可能会带上病菌,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统一集中的处理。

4、提高医疗院区的工作效率。这一点也是基于新时代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服务特点而提出的,医院的医疗服务系统一定要做到高效、安全、快捷和有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布局上应该要合理有效,建立短捷的流线线路,要努力地符合医院低能耗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同时在医疗院区的建设工作中,对于经费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次性的投资和日常的医疗工作运行费用要达到一个合理平衡的标准。

5、医院绿化生态的建设。这一种建设方式强调医院的绿化要与医院建筑,要主动地把阳光和空气引入建筑的内部,因为大自然是具有非常神奇的“治愈”功能的,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大自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所以在医院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采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手段努力降低建筑能耗。

二、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总平面布置

根据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特点,工程设计应该要从传染病的传染源、宿舍和环境这一个三角的关系来对传染链进行切断。下面介绍一下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各个建筑区域主要功能的划分。第一是医疗区,这个区域包括的主要部门有门急诊部、住院部、科研中心和太平间;第二是非医疗区,包括的主要部门建筑有教学培训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和综合大楼;第三是后勤保障区,主要包括厨房、洗衣房、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等等。在这个功能分区的基础中,因为医疗区具有比较大量的传染病源,与非医疗区之间一定要设置50米的绿化隔离带,避免病原对非医疗区造成影响,也可以医院的继续发生和突发性事情提供应变的空间。

医疗区的主要建筑的科研楼和病房楼两大类的建筑。通过根据医疗流程将传染病医院中传染源相对较少的门急诊、医技、科研通过垂直、水平分区组合在一起。非医疗区由于受到建筑用地和规模的限制,可以将医院内部的行政办公、综合培训、值班与住宿一同在行政综合培训楼里面进行。在后勤保障区中,因为使用性质的不一样可以将该区域的部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厨房、洗衣服这些为中心服务的部门,第二是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系统,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由于影响比较大,不适合与主体建筑放在一起,要进行单独的成区。

医疗区各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各医疗功能联系便捷。建筑之间以绿化庭院间隔,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及景观环境的要求。特别要留意呼吸科与其他住院部之间要有35m宽的绿化庭院。不但要满足传染病学防护距离要求,同时还可以为住院部患者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工程设计中的安全设计

除了日常的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以外,在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工作中还要建立一系列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这一套系统主要作用在院区内供热供水、通信设施和病房监控等一系列工作上,能够加强对医院安全工作的全面性。

医疗环境的安全要素包括了医院内部的所有系统,无论是建筑安全、用电安全、排水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安全防范,这些都是安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而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安全高效运作,稳定安全的有力保障,医院在安全设计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系统的性能特点,全面地掌握和对各类安全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篇(8)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1. 猪链球菌病的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2. 猪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⑴ 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⑵ 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⑶ 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⑷ 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廋。

⑸ 化浓性淋巴结类型

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3.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这种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因为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病原体发生变异,从而突破种群障碍,开始从猪传播给人。

(1) 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

还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2) 诊断要点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① 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②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③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④ 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3) 治疗原则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均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酮酸均耐药。

⑷ 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 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② 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③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众不要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

④ 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力量,查清动物疫情范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汉春. 猪链球菌病不可怕[J]. 农民科技培训,2005.

[2] 林艳青. 猪链球菌病仅防一次可不够[J]. 河北畜牧兽医,2005.

[3] 陶思源.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J]. 新农业,2005.

篇(9)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1.猪链球菌病的概念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2.猪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⑴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⑵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⑶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⑷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廋。

⑸化浓性淋巴结类型

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这种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因为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病原体发生变异,从而突破种群障碍,开始从猪传播给人。

(1)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还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2)诊断要点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①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②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③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④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3)治疗原则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均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酮酸均耐药。

⑷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②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众不要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

④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力量,查清动物疫情范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汉春.猪链球菌病不可怕[J].农民科技培训,2005.

[2]林艳青.猪链球菌病仅防一次可不够[J].河北畜牧兽医,2005.

[3]陶思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J].新农业,2005.

篇(10)

中图分类号:O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324-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5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osis,a dynamic model with Brucella in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model,the animal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susceptible,latent,infected. Human was divided into high-risk group and low-risk group;Susceptible individuals can contract the disease in two ways: infected animals and Brucella in environment.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was calculated theoretically, the local stability of each equilibrium point was analyzed, then through the limit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appropriate Lyapunov functions to prove that the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and the unique positive equilibrium was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Key words:Brucellosis;epidemiological model;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local stability;global stability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以及相同菌属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而引起流产、不孕、炎等[1]。布鲁氏菌病通常是由牛布鲁氏流产杆菌、小型反刍动物布鲁氏菌病波状热、绵羊布鲁氏菌、猪布氏杆菌以及犬种布鲁氏菌所引起的[2]。布鲁氏菌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感染人体对人造成的伤害。2012年中国31个省市报道有布鲁氏菌病患者,全国共有患者39 515人,无论人数还是发病范围都达到近些年的高峰,其中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等我国最主要的牧区患病人数最多,但目前尚未见人与人水平传染的报道[3]。

传染病数学模型的理论研究涉及常微分方程组、时滞微分方程组、偏微分方程组、一随机微分方程等方面[4]。A?fnseba等[5]建立了具有易感者、染病者、环境中布鲁氏菌(SIC)的羊群布鲁氏菌病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直接接触传染和环境中布鲁氏菌的间接传染。聂静等[6,7]根据奶牛布鲁氏菌病的传播特征及其规律建立了具有潜伏期和间接传染的SEIV模型,从理论上求出了系统的基本再生数,分析了各平衡点的稳定性。李明涛等[8]根据布鲁氏菌病具有年龄特征,建立了具有阶段结构的羊群布鲁氏菌病动力学模型,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1 模型的建立

羊、牛、猪是中国最主要的家畜,需求量庞大,这3种家畜的主要养殖地又是中国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疫区,存在大量的相互调入。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速率很快,而人和家畜对其都易感,因此对于患病动物必须及时扑杀。布鲁氏菌对外界的理化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较长的时间。此外,布鲁氏菌可侵入呼吸、消化、生殖系统黏膜以及损伤甚至未损伤完整皮肤等[1,9]。人患病与职业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农村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所以将人群分为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不同动物以及不同规模农场存在差异,动物之间和动物与人之间的接触存在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接触与总的群体数量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根据布鲁氏菌病本身的特点及其传播特性,建立了具有外界输入,潜伏期和环境中病菌传染项的人畜动力学模型,通过基本再生数R0的表达形式可以看出,动物和病菌是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贡献度,定理1证明了R01时正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患病者数量最终趋于稳定的正值,也就是形成地方病。系统的无病平衡点和正平衡点都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环境中的布鲁氏菌也是布鲁氏菌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中应该采取控制引入量,及时有效地杀菌和患病动物捕杀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金宁一,胡仲明,冯书章,等.新编共患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文学忠,于瑞华,姜秋杰.布鲁氏菌病近况[J].吉林畜牧兽医,2007(5):20-23.

[3] 毛景东,王景龙,杨艳玲.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222-226.

[4] 杨 伟.传染病动力学的一些数学模型及其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5] A?NSEBA B, BENOSMAN C,MAGAL P. A model for ovine brucellosis incorporating direct and indirect transmission[J]. J Biol Dyn,2010,4(1):2-11.

[6] 聂 静.中国奶牛布鲁氏菌病动力学建模及防控措施研究[D].广州:中北大学,2013.

[7] 聂 静,万 辉,张 娟.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动力学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93-97.

[8] 李明涛,孙桂全,靳 祯.具有阶段结构的羊群布鲁氏菌病动力学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4,7(1):52-57.

篇(11)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Epidemic Parotitis

ZHOU Xue-xia,WAN Shu-zhen

(Zhongwei City People's Hospital, Zhongwei 755000,Ningx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mumps. Methods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24 cases ofmumps patients .ResultsAlthough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of mumps type, the nurses through close observation found early complications, early treatment, care, 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lleviate the symptoms,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 Conclusion Careful nursing is the key to cure patients with epidemic parotitis.

Key words: Mumps; Nursing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鼻咽分泌物、飞沫、唾液的吸入等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后2~3w发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多伴有发热,头痛、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伴咀嚼受阻及全身不适,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炎,卵巢炎,心肌炎等。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护理得当的情况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4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3年共收治2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23岁,平均12.5岁。其中,发热、体温38℃~39℃9例,超过39度15例。并发脑膜炎1例,胰腺炎1例,发病月份以4、5、6、7四个月高发,患者住院5~10d,平均7d,经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 病情观察 在腮腺肿大1~7d,应特别注意,神志及腹痛恶心,呕吐等变化,及早发现脑膜炎、胰腺炎、炎等并发症,并及时报告医生。

2.2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观察腮腺肿大情况,体温超过39℃,用退热剂,加物理降温。出汗多及时更换衣服,鼓励多饮开水,以利于退热及排除毒素。

2.3合理饮食给予易消化,低脂肪,富含营养,半流饮食,避免酸硬食物。酸硬食物使唾液分泌增加,刺激红肿的腮腺管口,加重疼痛。

2.4心理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属传染病,需要将患者隔离治疗,患者易产生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劝导患者安心休息,配合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并发症和早期征象,治疗护理的目的,使其安心配合观察及治疗。

2.5并发脑膜炎的护理本组1例为轻度脑膜炎,发生在病后2~10d,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护士应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脑膜刺激征及呕吐情况,必要时应用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

2.6胰腺炎护理本组1例并发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增高。护士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变化,嘱患者禁食水,卧床休息。向患者讲解禁食饮食,治疗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及重要性。

2.7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者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患者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

2.8减轻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者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9家庭护理指导 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在家隔离治疗护理,须指导家人作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并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诊。

3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类型虽多,护士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早治疗,精心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61.

[2] 宋惠,李小兰. 浅谈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12.9(3):54-55.

[3] 胡道行,史薇,臧陶影,张丽等.南京市鼓楼区2000~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06.

[4] 许青,徐爱强,宋立志,张丽,肖作奎,李仁鹏,刘尧,王常银,李漫时等.山东省2001~2003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06):120-122.

[5]陈瑛.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护理[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