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1)

(1)个别授导。个别授导模式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师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授课,即单独教学。其基本流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因人而异,使交互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篇(2)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中职英语教育要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针对教学环节的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出正确的方法。

1.采用情境创设法。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一定的情境,对增强学生的语境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的情境创设方法就是利用视频软件或是动画制作软件,将英语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采用画面场景播放出来的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涵义,以及句式和词态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外研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部分用英语介绍个人信息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视频截取软件,将外国卡通人物对话的视频截取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同时用英语来向学生提问,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掌握介绍个人信息的惯用句式。

篇(3)

例如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学生们多是从新闻或者电影、电视里面看到过一些简短的画面,对地震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与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直观认识。特别是《Earthquake》中的Reading部分所描述的唐山大地震,学生们基本就没有一点点印象,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带来了困难。为此,在课堂教学前先让学生们收集了解唐山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在这个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对唐山大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笔者在为学生们播放一段与Earthquake相关的图像资料,并引出问题:“What is the film abou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学生本就对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兴趣,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与展示资料,很容易激发出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一次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则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课堂教学中。

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效果

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将能够让课堂导入不再单调,进而能够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可以将各种导入需要的画面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例如在直观导入法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VCD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上面所述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还能够将各自声音元素融入到课堂导入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刺激”,还能够从听觉上受到“刺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根据课文的需要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来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对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展开讨论。例如在《Country Music》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Country Road这首MTV,然后以画面和歌词为引,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进而引出Country Music这个话题,进一步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三、高中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灵活的交互活动则能够使得课堂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得到合理优化,帮助学生从能力训练的理性角度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画面,进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让学生去有意识的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通过录音中的标准发音与录像在声情并茂的画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感,为他们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他们突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语法,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将抽象的、晦涩的语法专有名词变得具体化、明确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帮助他们掌握语法。例如在讲“have+宾语+宾补(由分词充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的两组例句与相应的插图。

篇(4)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六六大顺,八一八(发一发),但在英语中666却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发(财)的内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却是“7”这个数字,比如有一种碳酸饮料叫“seven-up",在译成中文时似不应译成“七上”,因为这会使人联想起汉语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译为“七喜”则较为合适.

又如国产“雄鸡牌闹钟”原译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鸡”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一唱雄鸡天下白”,以“雄鸡”作为闹钟的商标比喻闹钟早上像雄鸡一样唤醒沉睡的人们。但在英语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国理语中则有“一团槽糕”的意思。这种效果恐怕是生产厂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为“金鸡牌”闹钟,译为"Golden rooster”则会使中国消费者和国外客户都能获得类似的美感。

3.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取代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撰写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这本著作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在书中他还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他的观点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语义信息是基础,没有语义信息就不会有风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为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须通过语言的的基本含义体现出来。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假使语言没有传递信息,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谈不上了。一般来说风格和文化都是通过语义信息所反映出来的。语义信息包括表层语义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层语义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层语义信息一般是指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语中的“dry goods”应和汉语的“纺织品”(textile)对应,而不能译成“千货”,“干货”则应译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国人历来推荐“东风”,古人诗句中有“东风送暖”字样,诸葛亮借的是“东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东风”牌汽车,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西风”( zephyr )是温暖和煦的,这是因为大西洋在英国的西边,西风从大西洋上吹来,在英国有一首专门颂扬西风的诗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译成:“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由于英语中西风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们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在商标上就应考虑入乡随俗。

三、如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进行文化信息的调整

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作为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便应了解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适当的翻译达到文化信息灵活等值,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在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当中找一个切合点,就要把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对,具体体现在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文化信息上的对等,上文提到的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对等。对下列这些情况,文化上的差异似应作出调整,A:原文指称对象有可能引起读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称对象乍一看好像毫无意义,C:译入语出现“语义过载”现象使读者不易理解,指称对象是词语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观世界:英语和中文译文所指事物往往类似,反映出客观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现象,体现出相同的语言功能,然而,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肯定存在,从而使文化翻译的可译性产生一定的障碍,语言文化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语,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对应语,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户”,“五七干校”等中文词语在英语中存在“意义空缺”,故其文化负载沉重,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通常翻译界对汉英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一般采用四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与意译结合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由汉语直译成英语的例子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铁饭碗(Iron Rice Bowl)、纸老虎(paper tigers)、丢脸(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语直译成汉语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铁幕)、chain reactions (连锁反应)等等,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意义的完整传递,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例如:“拳头产品”( fist products),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它翻译成“competitive produc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如直译成“first products”又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比如‘·拳头产品”直译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头产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紧的拳头,用来指过硬而又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直译加注,即对词语的指称意译做了清晰的说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了近似的语言文化信息。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一种方法。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户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

转换意译是指翻译人员不按词典中词汇的解释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了该商品的特点并考虑到本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习惯后采用另一个译名来取代原名原意,使其与商品的特点有关联,例如:Walkman(随身听),safeguard(“舒肤佳”香皂)、Whisper(护舒宝)、Coca-cola“可口可乐”饮料),Benz(“奔驰”轿车),这种译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产品的特点及性能,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音译法

音译法指的是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发音以便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以突出l}文主要语言功能的一种翻译方法,常见的有“humor(幽默)、logic(逻辑)、sofa(沙发)、nylon(尼龙)、sonar(声纳)、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欧)等等。

音译法看似简单,却也有很多讲究,翻译人员在下笔之前似应反复斟酌比较,比如“Benz“奔驰”轿车)本来是译成“本茨”的但后来采用谐音联想法,译成“奔驰”显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译商标也须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则是尽量简短,省去某些非重读音节,比如将“Rolls-Royce”译成“劳斯莱斯”,而不是译成“罗尔斯.罗迈斯”。

如果是中文商标译成英语,有两种情况:一是谐音造词,二是按照汉语拼音,这里须注意如用汉语拼音做商标,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英语中是否有与该拼音一模一样的词、如有,应该搞清它的词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该商品是否适宜?例如,我国曾有一种“芳芳”牌的化妆品系列被译成“Fang Fang",但“Fang”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却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篇(5)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Theor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and has produc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attempti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thods to achieve redundancy equiva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 Through illust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ssible ways to realize redundancy equivale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Theory; redundancy; translation

1信息论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根据香农的观点,信息的传递遵循以下模式:①

在信息论视角下,信息传播通过的路径叫信道,信息从信源发出,在信道中通过编码,解码过程被传递到信宿。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受到噪声干扰,同时,信息传输量需要与信息传输负载相符,达到冗余信息的平衡,才能有效完成信息的传达。

2信息论与翻译

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的表现就在于,信息论凸显了翻译的本质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信息交流活动。语言的本质是交际,翻译属于语际交际,信息的传递依赖于以下模式:②

翻译中“译者肩负了原文的读者(R1)和译文的作者(S2)的双重身份。他既是信息(M1)的接收者,又是信息(M2)的发出者”。 ③作为源语文本的接收者,译者首先正确理解,即解码原作者编码而来的原语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编码成目的语信息,传输给目的语文本的读者。译语读者再解码译文,理解吸收这些信息。

在此过程中,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在解码编码时受到的噪声(知识,文化背景,个人情绪,感情共鸣等)干_是不尽相同的,译文读者接受的不一定完全符合原作者的思想,所以克服噪声的干扰就不可避免;而且,信息传输量需符合信息传输负载,否则过精简或过冗繁的信息都会给接收者造成理解和阅读负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翻译中努力平衡冗余信息,达到冗余对等。

3冗余与翻译

在信息传播中,为了避免噪声带来的影响、准确传递信息,说话者会重复或累加所说信息以确保听话者能准确理解,这也就意味着说话者接收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信息,而这部分超出实际最低需要量的信息就是冗余(redundancy)信息。④冗余信息并不是指这些信息是无用的废话,冗余的存在并不添加额外的信息,但能帮助读者预测错误,填补不确定信息,加速信息的传输。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冗余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信息论认为,如果一个语言文本冗余度过高,则简单易懂,读者很快会因过多的已知信息而失去阅读兴趣,相反,如果一个文本冗余度过低,新鲜的东西太多,就会造成信息传输过载,读者就会因为晦涩难懂而失去阅读兴趣。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需要特别注意传输负载的问题,翻译的内容不能超出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时通过调整冗余信息,避免因翻译不当造成的读者心理噪声,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4 翻译中实现冗余平衡的手段

《阿Q正传》是一部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小说中运用了大量中国特色词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从《阿Q正传》的英译本的总体接受情况看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莱尔的译本对中国传统及特色文化信息的处理最具代表性。通过例证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四种实现冗余平衡的手段:

4.1 删减压缩

删减压缩,就是将原文中冗余度高的信息做适当的删减压缩处理,以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声,使待传输的信息量符合译语读者的信道。

《阿Q正传》中不乏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这些词的共同特点就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如“心满意足”、“魂飞魄散”、“寻根究底”),或两次重复词组成(如“诚惶诚恐”、“探头探脑” 、“昏头昏脑”),这些词两两出现,表达相同的含义。

这些冗余并列符合汉语语法,并当作固定说法存在于汉语中。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些特色词在语义上是冗余的,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做删减压缩处理,只翻出其中一个词即可代表整个四字结构的意思(如“心满意足”翻译成be satisfied)。否则,重复翻译只能使信息传输超载,徒增译语读者负担。

4.2 文化替代

文化替代指在翻译时使用译语文化中已有的、表达与原文相同含义的词或句来替代原文中的语言、文化信息。

小说中讲阿Q的一次经历,引用了一个汉语俗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国读者很清楚该俗语包含的那个故事,知晓一个住在边塞的老翁丢失了一匹马,看似是坏事,但之后在他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证明了好事与坏事、好运与坏运会相互间转换。

一个俗语传达了一个长故事,很明显,该俗语包含了冗余文化信息,属于语义冗余。汉语读者了解汉文化,故事不用讲,俗语表达的语义就被理解了,然而在翻译中,如果将该故事长篇讲给译语读者,冗余度过高,这些超额信息量就极大挑战了他们原本就相对狭窄的信道,造成理解和阅读负担,这时译者必须降低信道负载量,放弃讲述原故事,而是采取文化替代的方式,使用译语文化中已存的,表达相似含义的俗语。杨戴的翻译即引用了英语谚语“misfortune 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⑤异曲同工,莱尔给出译文:“losing can sometimes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⑥这样一来,译语读者就能接收到与汉语读者相同的信息和感受,在翻译中实现了冗余平衡和动态对等。

4.3 文外加注

文外加注,就是在译文外添加脚注。

小说原文中有这样一句:“阿Q见自己被搀进一所破衙门”。句中的“衙门”是中国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在原文中是打压革命党、审押阿Q的地方政府机关,那么对中国文化有的社会机构“衙门”的翻译处理,如果直接采用汉语拼音yamen,没有任何附加解释,这就会让众多不识汉语的英语读者很费解,对他们来说,这个词语甚至是不可识别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yamen”冗余度过低,冗余信息未达到平衡状态。

莱尔通过文外加注的方法,提供了一个脚注,解释了该词的含义“The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⑦增加了必要的冗余信息,使译语读者通过看注释了解到这个词的所指含义,从而避免了读者因文本冗余度过低,新鲜的东西太多,晦涩难懂而失去阅读兴趣,保证了读者的继续阅读,与此同时,原文的信息也就实现了交流和传达的目的。

4.4 文内补偿

文内补偿指在译文中添加一些文化冗余信息(比如一些必要的词语),使信息传输更顺畅,使译语读者免受噪声干扰,进而通畅理解译文内容。

小说原文中讲革命党进城时,对其的描述是:“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该句隐含着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是该小说创作时的背景――1911年清王朝的革命。当时社会混乱,时局动荡,反叛四起。表现之一就是革命党樯细龀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披麻戴孝。为了给译语读者准确传达原文中渲染的动荡和混乱,崇祯皇帝的身份就有必要交代一下,否则,信道中传达的信息冗余度过低,译语读者则无法理解崇正是谁,给他们增添了心理噪声,造成信息输送失败。对此,莱尔的做法便是文内补偿,在句中增添词句,以补充说明崇祯皇帝的信息:“… in mourning for the last emperor of the Ming, whose suicide three and a half centuries earlier had left the imperial throne open to the invading Manchus.”⑧莱尔的做法将原文中的隐形信息显性化,将原文中冗余度很低的信息,通过补偿适应了译语读者的传输通道,符合他们的理解需求,顺畅的完成了信息传输。

5结论

信息论视角下,在翻译时,译者是避免噪声的先决条件;译者充当了双重角色,需高度关注译语读者的信道容量,具备极高的解码、编码能力;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冗余高的文化信息可以适当删减压缩或文化替代,冗余程度低的文化信息可以通过文内补偿或文外加注的方法来达到冗余平衡。

注释

① Shnnaon,C. E.Collected Papers, NewYork: 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Sponsor.1993.

②③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篇(6)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篇(7)

一、教育信息化的群

教育信息化即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指的是充分使用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子设备等加强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意义

农村的学生受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不善言谈、自信心不足。而这时,教育现代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使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教学的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拓宽了知识的来源渠道,给教师更多的教育灵感。

2.有效改善“教育关系”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观念,进行信息化教育,才能有效地改善“教育关系”。信息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这样学生就能从其他渠道获取教师并未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独的讲解者,以此来改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下农村英语教学方式

1.互联网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学生得以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接受到更加优秀的教育。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互联网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取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远程教育的“班级里”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此外,互联网远程教育经济实惠,学校不用建设教室,但照旧收取学费,办学成本、费用降低,虽然设备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是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2.翻转课堂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它使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内化这两个环节的位置颠倒,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提供视频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答疑以及作业等,它是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能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实现了“以学定教”,给农村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的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农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其全面发展。

3.“多鼠标系统”的应用促进课堂互动教学

“多鼠标系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一台电脑,若干个鼠标,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活动,这与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相比,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这一系统目前也正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实施,它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轻松,改善了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灵活,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不断更新。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将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9-0065-04

英语在线考试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试题库的建立、选题组卷、上机考试、阅卷评分的英语考试。与传统的纸笔考试相比,在线考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线考试效率较高,只要有电脑终端,考生可以大规模参加;试题质量有保障,通过构建试题库,可以有效控制考题的信度和效度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对于施测,在线考试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不需要试卷印刷、运输保密等环节;阅卷效率较高,有些在线考试已经实现了自动评分,可以节约大量的评卷费用和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考试是未来考试模式的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的纸笔测试。

到目前为止,在英语在线测试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主办的托福和GRE考试,国内还没有很成功的大规模考试系统案例。我国是英语学国,中国学习英语的人口数量全球最多。2013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的庞大英语培训消费群体,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市值已经超过300亿元 。对于这么庞大的英语学习群体,我们有必要探索开发我们自己的英语在线测试体系。本课题组以此为研究目标,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内容即是我们的探索成果。

英语在线考试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英语在线测试自然而然地就被提上了日程。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综观这方面的文献和成果,我们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英语在线测试还停留在科研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关于系统开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计算机编程方向的硕士论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献很少;另一方面,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显示,开发的在线评测系统大多是小规模,很多都是在自己学校和院系试用的,没有做到大面积推广,而且大多数系统只针对听力、阅读和写作的测试,口语没有被包括在其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英语在线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方面很多,包括试题库的建设、网站架构、程序设计、市场推广等,需要多方面人力物力的投入。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这个事情都不会成功。比如,在线评测需要电脑终端,如果一所学校连电脑都没有,他们是无法参加这个评测的。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所以,英语在线评测也应及时跟上国家发展的脉搏,在科研和实践方面做出表率。

其次,英语在线评测不能大规模使用的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没有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协调。如果政府管理部门认识到在线评测的优势,未来取代传统的大规模考试中的纸笔测试是非常有可能的。另外,我国英语考试众多,且相互之间不认可、不抵用,导致我们不管是升学、毕业、入职、升职还是出国,都需要参加相应的英语考试,这一点一直被人所诟病。正因为此,教育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有所行动,试图解决这个矛盾。2014年10月30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力图建立统一的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实现我国外语教育与测评的 “车同轨、量同衡” 。如果我们实行统一测评体系下的在线测试系统,上面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再次,中国的英语在线测评系统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存在设计缺陷,不够人性化,不注重用户体验,导致了它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比如,目前报道的现行系统中都没有专门的反馈系统。参试者参加完考试之后,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分数,与学习者和教师没有形成互动。另外,在线系统中客观题比较容易实现,主观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主观题的判分,还需要人工干预。另外,口语部分不容易施测,尤其是口试的评判也需要人工完成。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尝试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命名为“HiE测评系统”,力图避免以上的缺陷,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优化。

HiE测评系统

1. 研发背景

2013年初,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启动了一项重大语言教学类项目――“海淀英语学习社区建设” (简称“海e社区”)。本项目的目的是针对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听说互动教学及测评系统开展工具研发及实验研究,研究海淀区中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基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灵活性、交互性,实现英语听说的个性化和互动式教学。

北师大团队从2014年1月开始承建海e社区的测评系统,即HiE测评系统。本子项目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开发一套完整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线评测系统。此系统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互动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自动的英语能力在线测评和反馈。除了个别的口试题型(如自由问答)和作文题需要人工干预外,其他部分都可以实现自动评分。本系统可以在保证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实现自动组卷,并为每一位参试者提供成绩分析和反馈报告,为参试者提供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为其今后的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具体项目内容包括测试框架研制、样题研制、命题人员培训、试题验收和审核、试测、评分标准的制定。

2. 系统简介

经过充分的需求调研、原型设计和研发调试,目前HiE测评系统已完成阶段性开发任务并上线(网址为http://)。HiE测评系统作为海e社区中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入口直接集成在海e社区的导航栏目上。教师可通过 “测评”栏目进入测评中心,学生则可通过“测评中心”的栏目入口进入(如图1、图2)。

图1 教师端入口界面

图2 学生端入口界面

测评流程体系构架包含教师组卷和分发流程、学生上机考试流程、教师管理和阅卷流程、测评结果反馈等过程。这些流程及功能都与测评云端服务器链接,进行实时精准的数据交互,从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即时性的测评过程(如图3)。

图3 测评体系架构

从测评系统功能上划分,“测评中心”主要包含组卷系统、考务系统、阅卷系统和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组卷系统包含了题库模块、组卷模块、分发模块;考务系统包含了题型模块、流控模块、收卷模块;阅卷系统包含了自动阅卷模块和人工阅卷模块;反馈系统包含了统计模块、分析模块、反馈模块和查询模块(如图4)。

图4 测评功能构架

3. 试测数据分析

2014年10月17日,项目组在北京市某中学进行了首次试测活动。

(1)参试者基本情况

选取了初中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了避免出现水平偏差,打乱了班级差异,全部按学号的单双号进行抽取,分成两组,单号组41人,双号组39人。为了确保两组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期中考试成绩做了一个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p=.869(>.05),表示两组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试测当天,两个组做了不同的试题,单号组参加在线测试(机考),双号参加纸笔考试(笔考),机考使用的是HiE-4的样题,笔考使用的是KET(剑桥英语等级考试 Key English Test)。

(2)内部效度检验

为了验证HiE试题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参加机考的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做了试题内容一致性检验,如表3所示。

由统计数据可知,本套试题的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分为α=0.736。总体说来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看来,影响该信度指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考生样本量较小(共41人);第二,试测当天,因网络故障,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答题,有一部分考生的听力或口语部分没有记录。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试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仍然达到了0.7以上,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如果将来进一步改善机考条件,改进考试流程控制,我们确信内部效度得分还能提高。

(3)外部效度检验

首先,比较了期中考试与KET的相关性,找出既参加期中考试,又参加了KET笔试的同一组学生的数据,比较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KET与期中考试的相关性

KET成绩 期中考试

KET成绩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1

39 .933**

.000

39

期中考试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N .933**

.000

39 1

39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933,在.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因为KET是很权威的国际考试,期中考试与其相关系数得分很高,说明这次期中考试是非常可靠的。

然后,又将既参加期中考试,又参加了机考的同一组学生的成绩做了相关检验。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口语,所以机考的成绩中也剔除了口语的得分,最后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期中考试与机考的相关性

期中考试 机考(除口语)

期中考试 1

41 .647**

.000

41

机考

(除口语) .647**

.000

41 1

41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为0.647,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机考试题也是可靠的。

3. 优势分析

相比传统的纸笔测评,HiE测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第一,以分层评价标准体系为核心。评价体系是决定学习行为取向的规范和准则,是评判学习活动效果的客观依据,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北师大团队在充分调研国际上通用的托福、雅思、SAT、剑桥英语以及《加拿大语言测试等级标准2000》《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框架》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基于国家课标,结合区域特色,研制了“HiE”六级评价标准体系,即HiE1-HiE6。其中HiE1-HiE2相当于小学英语的入口与出口,HiE3相当于初中中期水平,HiE4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HiE5相当于高中中期水平,HiE6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该评价体系围绕综合能力的考查开展,在难度和范围上略高于国内现有同类测评,整体上和国际二语习得测评标准接近。作为一个分层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它不以年级段为基准,只以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为考查目标,学生可以在任意年级参与测评,测评结果代表了学生的能力等级。

第二,以多维度评价标签为手段。为了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上述评价标准为基础,北师大团队对考题进行了缜密的设计。每道考题都从不同考查层面设计多维评价标签,包括知识点构成、语言技能分项、认知能力等级、难度级别、综合能力覆盖等。这些评价标签的属性结合测评结果,既能够宏观地分析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又能够从各个维度上对学生的分项能力进行评价。所有考题都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英语教研员、英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线英语教师负责完成,北师大专家负责审定工作。

第三,以网络化测评模式为载体。和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不同,HiE测评系统完全基于网络环境,在整体框架上包括组卷系统、考务系统、阅卷系统、反馈系统,在试题类型上覆盖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在考试过程中支持自动组卷,在阅卷过程中支持部分主观题型如口语题型和全部客观题型的自动评阅。它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测评的组织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相比传统纸笔考,它能够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支持后续服务的提供。

第四,以基于数据的多级反馈为目的。反馈是HiE测评系统的核心输出目标。通过评价标准体系中各项能力标签的构建和后台数据的分析挖掘,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基于学生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信息,同时结合多次测评的过程性分析和群体性测评数据的综合结果,实现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测评报告,为每位老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反馈,为每所学校提供准确的质量分析,为每个区域提供详实的教学评估的多级反馈功能。

结 语

HiE测评系统参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当前国际英语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于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相关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人机互动技术,避免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性;可以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提供英语学习效果的相关信息;是当前测评领域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促学评价”,乃至“以评带学”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邹宏.基于WEB的英语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2.

张瑞.英语在线考试及批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9.

周颖.自动组卷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周越美,孙晓龙,张韧弦.写作课程的无纸化考试研究[J]. 外语界. 2009(3).

篇(9)

1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为了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而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导向和政策支持,也为我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1]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校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指出: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2]在这样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背景下就要求培养出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因此,大学英语传统的“讲、听、读、记、练”的单一讲授式需要逐步向由“教”和“学”为主的多元教学模式转变,更要强调学生的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正如束定芳教授所言,大学英语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它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质特征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3]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进行的创新改革。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主要集中在课外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同时讨论或利用通信工具和网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分享、反馈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早期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是在美国高校进行,其特点是重视师生互动。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的两名化学老师首先实践了翻转课堂。2013年“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主流教育媒体,与“翻转课堂”相关的学术论文也大量出现,但就研究内容而言,大都就“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做了大量论证,而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大多集中于中、小学课堂,与大学外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有较强针对性地把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为研究对象的则更为少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转”模式,进行了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1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在以“学生为中心、为认知主体”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非传统的教师强制灌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向了“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4]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Talbert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结构。[5]他认为翻转课堂操作程序可分成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在课前阶段分为观看教学视频和针对性的实践练习两个环节,在课中阶段分为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并促使知识内化和总结、反馈等三个环节。根据“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及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实践,笔者设计出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流程图:图1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流程。

3.2前期准备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6]笔者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笔者做到了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同时说明哪些是课前应达到的目标,哪些是课堂中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制作环节中,笔者根据微课程设计方法和视频制作软件(如CamtasiaStudio)来录制视频、音频,制作文本,并做到教学内容应和细化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此外,由于微课视频的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因此要做到通俗易懂,逻辑连贯。微视频制作完成之后则通过QQ群及微信公众号同时推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通过交流平台提出疑问,并完成微视频中布置的任务。

3.3课堂实践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对课前阶段知识的高效内化,具体表现为教师针对交流平台中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典型的、共性的探究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探讨和解答;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和汇报以及评价等系列课内活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被真正内化吸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造协作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控制在3-5人的规模。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特长进行明确任务分工,确保任务平均分配,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小组的协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课前微视频学习时的探讨、准备课堂展示内容,课上组内讨论与交流、完成课堂展示,课后协同完成作业与完善课堂展示内容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个体的独立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小组间的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此外,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参与到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2)提供成果交流和汇报机会。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讲台也不再是教师独占的舞台。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按照课前对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和任务要求协作完成小组任务,课上在教师的深入讲解和小组的进一步讨论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小组作品。小组展示的话题局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诸多方面,但形式多样,可以是口头陈述、幻灯片辅助主题报告、角色扮演、辩论等。各小组可以充分利用组内成员的特长、发挥其才干,与听众积极互动、调动课堂气氛,从而获得充足的发挥空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锻炼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学会交流与沟通、分享劳动成果、满足学生分享以表达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角色互换,创建新型师生关系。3)问题的解决与环境的完善。基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以及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点,结合学生课堂展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总结、反馈、评价。同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需对教学设计中反映的问题和学生的知识内化环境进行完善;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的完善考虑到时效性的因素,一般选在课内进行,这样更利于加强学生印象,如课堂时间不充分,则把其作为一些课外探究的主题或者融合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3.4巩固反馈在翻转课堂中,巩固和反馈环节可以看作是综合评价阶段,它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最终回归,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综合评价包括对学生记忆、理解以及应用展示、成果的评价,从中既可以发展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以及应用的不足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准备的缺陷。综合评价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总结及双方的互相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则结合自身的课堂表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以及收获进行总结,也可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具体介绍上述三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操作:1)前期准备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为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际参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延伸学习从而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并可以使用英语介绍其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教师提前制作时长为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主要针对中西方传统的节日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班级群进行推送和分享。学生观看视频后在对本课内容进行宏观了解的同时按照视频的要求分组完成参与课堂展示的任务。2)课堂实践课堂教学实践首先以学生的参与为开始。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多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设计诸如课堂展示、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游戏环节、知识抢答、单词竞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但内容须围绕本课教学主题,在课前微视频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例如某组同学着重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对万圣节的来历和传统活动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同时该组同学还准备了万圣节常见的装扮服饰和道具对组员和其他同学进行装扮同时还现场表演了“TrickorTreat”的游戏,加深了学生对万圣节的了解,此外同学和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一主题提出相关问题。3)巩固反馈对学生的课堂展示和角色扮演等参与形式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价及总结,评价可以针对其表达的内容、形式及努力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综合所有的展示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此外还要布置课后任务督促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推荐相关视频、影视作品及课后阅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其学习和参考。

4总结

“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它们必将被广泛运用于高校的教学,同时也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以“微课”为主要手段的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可以培养也必将被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拓展和教材开发等方面。从总体上说,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均有一定积极影响,中西方文化英语课程中采用翻转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解决现有教学问题的万能药,它只是一种教学顺序的翻转,翻转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仍为主体,其核心任务依然是教学设计,包括微视频的设计、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为达到既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与实际教学中的其他各环节紧密结合。此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系列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例如如何将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内的交互活动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确保学生的交互活动能够产出令人满意的学习绩效等问题。

篇(10)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心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抓教学质量、抓内涵建设上来,开始了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为主高职教育改革。随着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高职外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为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英语教师正面临着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整体素质适应改革的需要,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代中国高职外语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成为教师是人生的一次旅途,而不是目的地,在这个路途中,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这一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从一般的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那么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普通高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差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感的健全(李庆原等2006)。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作为当今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媒介,是现代社会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在我国,英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文化课程。英语教学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职英语是高职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文化课,高职英语教师承担着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社会和时代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关系到是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2.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于近年来高职扩招,学生生源的复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和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专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适时更新,同事还要钻研高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英语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发展,教学方法、内容等在更新,作为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教师也要不断成长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当今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高职英语改革目的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的主体是专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辅助部分。事实上就是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明确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是从基础英语向行业英语发展。行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具有跨学科教学的性质,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某一行业主要岗位群相关的英语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主动了解相关行业基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教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学校等因素,又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作为内部动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笔者将从内在因素的角度,归纳以下几个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发展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高职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师资严重短缺,结果导致高职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大多教师终日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应对各种教学检查,没有精力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全面把握自身的专业发展情况,不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对学生和高职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他们感到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2.教研能力薄弱

高职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重教轻研的现象。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高职英语教师有精力研究教学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少部分迫于评职压力参与学术研究,大多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教研的消极态度不利于高职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3.行业知识缺乏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或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转型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他们涉足高职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对高职教育理念和相关行业了解甚少,教学中往往侧重纯语言的教授,出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脱节,是英语教师对行业英语教学力不从心,这与高职英语改革的“职业性”“实践性”的趋势不符。

4.信息素养不高

随着多媒体网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大多高职英语教师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积极参与信息知识的学习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整体来讲,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相对滞后,信息化教学开发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还不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与新时期外语教师的信息化背景下的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马晓燕,杨善江 2010)

5.学习机会不多

高职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让大量英语教师主要以教学开展为主,为了不耽误教学任务,学院提供给英语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很少,有机会也仅仅限于让课时较少的行政兼课教师参加,多数培训机会都提供给专业教师。学习机会少,信息资源少,不利于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1.加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随着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新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各种变化,高职英语教师如果不树立自主发展意识,不自觉学习相关高职教育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及信息技术的使用,他们就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树立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并且这个过程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专业不断发展。自我发展需求是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意识被激活,他们才有可能迅速走向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2.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科研教改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既能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高职英语教师终日只是满足于日常教学任务,不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不关注高职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不善于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机械的“教书匠”,培育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高职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总结反思英语教学实践,积累相关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是促使自己的科研教研能力不断提升。

3.增强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行业英语教学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英语教师师资严重缺乏,英语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英语老师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与行业联系不密切,缺乏“双师”素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指明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要为专业职业能力提升及发展服务。在高职英语课程结构上提出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从高职英语现状来看,教师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时,大多仍然是侧重于语言点的传授,机械的照着课本讲解,体现不了课程的专业性,常常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想能胜任行业英语教学,这就要求他们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积极主动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法,找专业教师学习行业相关教学内容,甚至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强“双师”素质,提行业英语教学能力。

4.积极争取学习培训机会,拓展专业执教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方法,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参加学习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教师积极争取参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高职外语发展的趋势,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5、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机整合,积极开发适合专业的校本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渝水职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K201309)

参考文献:

[1]童丽玲,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6

[2]黎维红,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J] . 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11,第10期

[3]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第4期

[4]刘春霞,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J]世纪桥,2011第7期

[5]曹冬梅,张青莲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篇(11)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且日益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日益受到关注。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及国内贸易领域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能力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新兴师资群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具有令人瞩目的社会身份。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使商务英语各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但另一方面,一些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了。最近几年,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认同危机的问题日渐显露,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并解决身份危机,以有效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教育技术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的新特点

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目前,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实践实训式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度进一步等方面,以往传统单模态教学方式逐渐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所取代,多种符号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联合使用共同创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助于模拟商务环境下真实的商务交际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

正是在这样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其他模态形式一起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性的教学信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特别是互联网,获得不同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重组、去伪存真,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同时,教师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教学压力。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复合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获取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中的各种商务活动信息、经济新闻和与之相关的评论。在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将书本上相关商务理论与经济现象、商务活动等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媒介清晰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和解读,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课外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解释的现象进行答疑解惑。可以看出,新的时代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以往传统意义的教师身份相比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唯一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身份是权威的,学生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较少有质疑。但是,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革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各种渠道媒体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已大幅度提高,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比对、判断,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一切知识和信息。因此,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多维和具有挑战性。

二、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身份认同具备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自我追寻的部分;其二,社会规范的部分。”[1] 身份认同的动力源自自我追求,同时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商务英语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体性和群体性身份特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失去了身份认同自我追求的源动力。

从影响因素来看,教师身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宏观社会环境、中观学校改革环境和微观个人因素的交互影响和制约。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既懂商务知识又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在特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变化发展的,受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是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专业调整的必然需求。近年来,特别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校专业趋同化现象,英语专业便是其中之一,随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饱和状态的出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英语专业在危机中求发展、求变革,逐渐朝着多元细化的方向调整。因此,自2007年对外经贸大学首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高招专业,更加突出开办专业的应用性和复合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身份也正是顺应这一学校改革环境而发展变化的,历经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重构的转变过程。再次,在宏观社会环境和中观学校改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自身身份发展的诉求和愿望也逐渐产生并愈发强烈。作为一种内在动力,这种积极的自我追求和发展参与并加速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建构的过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据笔者考察,并非所有院校都具备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充足条件和深厚实力。很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常见的有师资不足,教学设备、设施不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匮乏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本源之一在于这些院校中的绝大部分院校是在传统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出现饱和状态后专业朝着应用型转型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而出现的。因此,这些院校在被批准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其中之一便是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从英语语言文学教师过渡到商务英语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知识结构和身份属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教育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身份转型,很多商务英语教师无法正确面对,难以接受,出现了心理迷茫和不知所措,不能树立科学的身份意识,无法用正确的身份观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学热情的减弱,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组织缺少条理性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和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

三、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的实现路径

商务英语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实现旧身份的彻底解构和新身份的成功建构,身份认同危机的克服和身份认同的实现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科研和教学两个维度逐步解构旧身份,建构新身份,最终实现身份认同。

第一,商务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身份时间观,认识到身份认同的建构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耐心对待这一身份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二,商务英语教师要培养科学的身份意识。身份不是一层不变的,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建构和发展。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第三,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构建身份。身份不仅是个人特性,也是群体属性,与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因此,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设定目标身份,明确身份定位,高度重视自己的决策行为,并且不断地通过教学评估、自我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或专著撰写等方式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和旧身份的解构,以灵活应对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字信息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做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教师的自身定位与社会期待的和谐统一,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四、结语

数字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商务英语教师身份研究以新的时代内涵,商务英语教师成功的身份建构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为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升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等职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