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单片机课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1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单片机课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单片机课程论文

篇(1)

1.1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思路

单片机原理课程其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在课程设置上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单片机原理课程中各学习项目的设计、元器件的选用、电路的焊接及软件编程都尽可能符合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完全以实训平台中的项目来制订教学内容,按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实训项目,以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教师可以把典型电路板引入课堂教学中,如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矩阵按键学习板、D/A转换学习板和LED显示学习板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初次学习单片机的直观感,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一个典型电路的组成.然后通过实验教学的与时俱进、实训基地的现场体验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

1.2单片机原理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为了使单片机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双赢的教学效果,将单片机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和定位,灵活地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前沿的知识融入课堂,加大教学信息量.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将要讲授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每个任务可能是一个子课题的一部分,每个子课题可能是一个项目的一部分.这样就形成了自下向上的教学方法,学生作为任务完成的主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边学边做中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此外,2006年就完成了单片机实训平台的建设,结合“三大”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即在每学期结束时分别安排1周、2周、3周的综合实验的设计任务.针对课程需要,采取阶梯式的方式设计若干个实际项目,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在设计学习项目时遵循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既能统筹兼顾,又能有的放矢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实训项目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1.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单片机实训平台优势,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做课堂真正意义的主角.在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一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即任课教师将整门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一模块由多个课题组成,每一课题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每一任务由任务目标、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和任务实施4个相互连贯的部分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针对每一个任务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各成员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二是“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将真实的案例信息提供给学生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训式教学方法”,即以单片机培训班的培训模式为参考,以企业项目或电子设计大赛赛题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由于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依托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1教学改革与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

高校的教学改革要紧跟人才市场变化形势,积极探索符合专业自身特点和企业需求的经典实训项目和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为社会培养具有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型的人才.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每年的“凌阳大学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校企模式.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培训锻炼,很快掌握企业要求的各项基本技能,实现了学生到学员的完美转变,凭借其专业基础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

2.2教学改革与实训平台相结合

利用实训平台,布置学生完成一串灯的亮灭控制,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指令是怎样转化成信号去控制电子产品的,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软硬件协同工作的意义.学生完成这个实训后还可以进一步布置相应的课外实训题目,如各种彩灯的控制,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等.当学生学完LED数码管显示原理及显示方式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点亮一个LED数码管,用数码管的动态方式实现自己生日的显示,最后能够完成电子钟的设计.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通过实训平台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学会矩阵键盘、定时器中断、液晶显示、串口通信、红外接收、A/D和D/A转换等单片机的实用单元电路设计,熟练掌握基本电路的硬件原理分析和软件设计.通过这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单片机世界的大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3通过“项目制”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内容基础上,利用单片机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载体,可以形成一、二课堂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边讲边学,边学边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情境规定的相关项目.教学模式见图5.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根据教学情境设计任务,课前将任务书和相关学习参考资料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早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进入情境教学环节,教师先将关键环节示范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独立实践,完成任务.教师通过启发、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学生在此互动中可以自由交流彼此的想法,取长补短,最后找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将理论教学很好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单元测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考虑各环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参加各类竞赛的机会.

篇(2)

1.2我校教学现状我校单片机教学并没按合理的课程设置,倚重C语言的单片机语言很早就开课,与单片机教学存在巨大的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把二者更有效的结合起来;某些专业把单片机课程和数电、微机原理等基础课程一起教授,甚至提前,这会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较好的理论基础,一下上升到一个高度,使学生学习非常吃力,十分空洞;同时实验课程过于死板,根据实验指导书依葫芦画瓢,收获甚微;课程设计过于模板话,缺少自我创新,学生马虎对待,导致结课后学生几乎一无所获。

2.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我校单片机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进行了培养方案的调整。制定教学大纲时对教材进行相应删减,对于老化、无关和过于理论的内容进行删除,增加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实际案例和最新的单片机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C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既能看懂汇编语言,同时也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编程。在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建立以具体任务为教学主线,通过有趣的实例引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内容。出于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抵触心理考虑,我们把所有验证性实验全部改为设计性实验。在具体实施时,提前把下一次实验课所涉及的原理及相关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实验课上,首先要求学生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硬件仿真,然后编写程序。考虑到时间问题,我们的实验课在进行排课时采用四节连排,并且实验和理论各占一半学时。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理论和在实践中反映的问题,使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每个理论老师必须带所教授班级至少两个班的实验课。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老师随机提问,通过回答问题和操作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每堂课有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完成后由实验老师针对所在班级情况布置扩展要求,并记录实际完成情况。实验教学虽然跟传统相比加强了设计环节,但是仿真软件跟实际设计还是有所区别。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为期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环节,首先由指导老师给出多个题目方向、基本要求和原则,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关题目进行仿真电路设计并列出元器件清单,然后根据老师发的元器件自己焊接。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不再能依赖实验指导书或者课本,而要独立思考,完成硬件设计和源程序的编写。在调试和焊接过程中,学生还必须自己动手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这个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2.2教学方法的改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论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带学生们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仿真实验或则给学生演示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然后针对里面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形成团队和竞争对手的关系,给每一个小组安排较有新意或实用性的课题,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各自设计思路,然后论证方案、编写程序、连接硬件,最后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了学中做的目的。同时通过相互竞争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中,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了更好的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应当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对待教学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这类问题。老师只需给学生指明方向,避免多走弯路,并解答已经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同学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学到了实际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心。

篇(3)

2教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学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论教育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在单片机课程中已经得到了贯彻。笔者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数控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组的建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应于学生的能力基础状况,遵照高职教育“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地企业对单片机的应用需求和现实生活中单片机的应用实例,将单片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训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精理论、重实践、会设计”的人才培养效果。2.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本次课程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实现此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步骤向学生演示,同时将重点的知识利用板书加以强调,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课外建立专用邮箱、QQ群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平台,学生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料。另外,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容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解决疑难问题的机会增多。2.2.2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根据单片机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设置了一系列包含能力要素的项目任务,如模拟霓虹灯的设计、汽车转向灯的设计、点阵显示电子广告牌等。在教学中,通过完成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模拟霓虹灯的控制系统,要求用8个LED灯模拟城市夜空中霓虹灯的闪烁效果。这一任务要用P1口输入/输出和调用延时程序等知识,学生希望自己完成这个任务获得成就感,所以就产生一种想学的欲望。这时,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更主动,更积极、更认真。完成这个任务后,老师对此任务再做修改,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完成。最后提出扩展性任务让学生课外训练。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知不觉的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效果。2.2.3“引-激-拓”课堂教学模式。“引-激-拓”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引:课前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用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用引入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好奇心和本身的求知欲。拓:拓展教材上的知识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2.4采用多种课堂形式。采用讨论课、小组交叉检查、课堂答辩,师生换位等多种课堂形式,促使学生对内容的关注和对理论学习的主动。同时,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师生换位让学生经历不同角色的变换,获得检查别人与被别人检查的不同体验;获得当老师和当学生的不同感受,进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2.2.5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职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听课,从听课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方案讨论和工作步骤制定,承担小组中的各自工作任务,协作完成。

2.3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验收的一种手段,既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考核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察。改革考试方法,将过去的一张理论卷考核方式变为将学生的理论考试、平时成绩、实践操作等方面均纳入考核成绩的评定中,全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际能力。

篇(4)

[1]雷娟.浅谈对单片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09(5):215-216.

[2]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1):86-87.

[3]张翼成,刘美,王涛.CDIO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3:022.

[4]谢楠.CDIO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1):89-91.

[5]时军,王懿华.基于CDIO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029.

[6]王洪涛,何益宏.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7]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06):93-94.

参考文献

[1]万文略.单片计算机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群芳,张士军,黄建.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周文举.PC机串口与多个单片机红外无线通信的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7(7):29-31.

[5]刘艳玲.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999,15(2):57-61.

[6]徐速,李盛渝.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4):360-363.

[7]孙瑞杰,吴晓宇,张瑜,等.用VB实现PC机与MSP430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11):42-45.

[8]曾自强,王玉菡.用VC++实现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三种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60-63.

[9]牛永超,马孝义.基于CC1100的温室温湿度监测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9(8):90-92.

[10]陆忠实,沈军,罗护,等.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9(8):23-25.

参考文献

[1]陈火旺,钱宇晖,孙永强.编译原理[M].北京:防工业出版社,1980.

篇(5)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延东同志在2014年高校咨询会上也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和实践的课题。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结合2014版培养计划修订,做了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现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主要改革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

在2014级电类学生培养计划修订中,对电类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课程调整、学时调整。充分发挥培养计划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2014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6+20)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分别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船舶通信与导航”课,改列为专业选修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取消了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课,新增加了“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课程(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3学期)新增了针对性更强的两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4学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4学期)课;二是将“单片机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改成(1.5学分、1.5周、第4学期);三是取消了“船舶电气设计与检验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6学期),新增了“船舶机舱测控系统课程设计”(1.5学分、1.5周、第6学期)。

(2)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二是取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增加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2+16)改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两门课程;四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与实验独立的两门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一是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调整到学科基础课;二是取消了“供配电系统”课程(2.5学分、36+4学时、第7学期),改增为“工厂供电”课程(3学分、40+8、第7学期);三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2学分、26+6学时、第4学期)学分调整为(2.5学分、28+12学时、第4学期);四是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3.5学分、48+8学时、第5学期)学分调整为(4学分、52+12学时、第5学期)。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取消了“变压器应用技术”课程(2学分、28+4学时、第7学期);二是取消了“船舶动力装置与辅助机械”(2学分、28+4学时、第6学期)课;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6门课程,分别是:信号与系统、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电气工程专题讲座、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二是新增“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1学分、32学时实验、第5学期)、“新能源技术”(1学分、16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三是将“AUTOCAD”课程(2学分、16+16上机、第5学期)改为实验课程(1学分、32学上机、第5学期)。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测控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1周、第5学期)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学分、1周、第6学期)两门课程。

(3)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在学科基础课中:一是取消“计算机辅助设计”(16+16)课,改成了“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课程(32学时实验);二是增加了由专业核心课调整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32学时理论)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32学时实验);三是将“电路分析”课程(52+16)改为理论(56)与实验(16) 两门独立的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中:取消了“信息论与编码”(24+8)课程并调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40+16)到学科基础课。

在专业方向课中:一是在通信系统方向:将“程控交换”(32)课程换成为“移动通信”(22+10)课程;二是在嵌入系统方向:将“ARM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改为“嵌入式系统”(22+10),新增“ 计算机操作系统”(16+16(上机))及调整来“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16+16);而“DSP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设计自动化”调整到专业选修课中;三是取消了电子系统设计方向。

在专业选修课中:一是取消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软件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电视原理”8门课程;二是由专业方向课调整来“DSP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3门选修课;三是新增“专业导论”、“学科前沿信息”、“新能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双语] ”、“信息论与编码”、“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7门课程。

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是取消了“电子设计方向专业课程设计”(2学分、2周、第7学期);二是新增了“工程训练C”(1周,1学分),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2学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4周,2学分)。

(二)加强几门关键课程的课改示范工作,提升课程在电子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1)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的教改实施情况

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训练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学院2009年起将原来的“电装实习”改成(电子装配)“工程训练”和“电子综合设计辅导”(2学分、24+8学时、第5学期)两门课程,并结合课余电子制作训练作为补充。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每一年的设计制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增,加强设计内容的新型性和实用性,至今实验室已有50多个设计实训模数电路板。2014版培养计划中“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调整为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创新实验辅导”(实验30学时)。

电子装配工艺训练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低,在原2010版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电子电路焊接技术,为以后的电子装配打下基础。教学时数为一周,时间上分散进行,历时半个学期。电子综合设计辅导课程是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入门课,除公选课、选修课形式外,兴趣小组形式的学习培养也是一个最有成效的环节,使得对电子设计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与提升能力。对电子制作训练做到有计划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制作基本能力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内容主要为:焊接技术训练、认识基本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的使用)、识图、音频放大电路制作。

第二阶段:电子制作入门训练。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以公选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学习绘图、制作与测量(学习Protel(Altium Designer)软件的使用,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利用波形图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能力训练),内容有:简单电源电路、电动机驱动电路、光控灯开关电路、温控加热器电路等。

第三阶段:电子设计基础训练。主要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音响电路(含音调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隔离放大器电路、充电器电路等。

第四阶段:电子设计综合能力提高训练。主要为综合设计中、大规模电路,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内容有:抢答器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数控电源电路、无线通信电路、锁相环振荡电路、转速检测电路、充电器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情况

单片机作为电子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我院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新的教学文件,每年修改电子教案、课件,出版新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不断完善学习资源,实施电子考试等等,为学生的自动化电子设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2014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改为32,实验改为独立设课,学时为32,课程设计为1.5周。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全部为校内老师设计制作,实验室至今有单片机综合应用设计电路板30多件。

(3)新增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

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初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向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凝练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课程的专业界限、学科界限,使得知识、技术、信息等多方面融会贯通,在还不能完全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以教学实验班的形式增加一个补充教学环节,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制作为立足点,从应用目标出发搜索知识点,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思维方式。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作为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改变学生被教师控制之下被动地学习的局面,改变单纯死记硬背完成学业的局面,转而让学生养成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查找知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上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三点连成一线。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适应技能考证的要求,适应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编写、修订教材、教案,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编写出版《电子综合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指导》、《单片机设计实例集》等实践指导教材;为学生开展考证培训修订《电子工程师考证培训讲义》等;编写新的教学文件及电子教案、课件等,建立完善教师与学生教学学习资源。

一是修订出版了《单片机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Proteus仿真版)》、《电子设计常用模块与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选集(一)》、《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践指导性强的教材;二是在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片机慕课网站的建设,新编了150题左右的作业练习题库;三是修改2014级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课件;四是设计开发2014级用的新实验电路板并用于每年的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学科竞赛的获奖数量、提高学生、专利证书数量、提高学生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从职证书数量。

(1)加强了学科竞赛的辅导力度。一是组织学生电子协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以加强低年级同学的基础技能训练;二是与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相结合,利用各种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源,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三是培养充实指导教师力量,2014年学院的指导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落实了组队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选环节,密切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的联系,特别是在暑期中通过明确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增加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四是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发现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二年级学生中设立电子技术实践公选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以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

(2)重视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省创新研究项目等实践,指导学生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固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学生发表的电子设计类论文、实用专利、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电气类)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增加明显。

(3)加强校内电子工程师等考证培训工作。学院培训中心通过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条件验收,成立了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电工方面考证员,可进行中、高级电工,中、高级维修电工,初级电子设计工程师、板级设计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7种电子电气类证书的证书认定,为学生培训考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加强了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要求。学院将毕业设计任务早计划、早布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真题实做时间,现一般是在第7学期初就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答辩分二次进行,在较长的时间内可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比例在90%以上。

(五)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

落实考证考级替代学分考试的制度,将提高从职能力的技能考证、考级、竞赛奖等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规定了5类学生学业成果(考证、考级、论文、专利、竞赛奖)或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的其他成果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二、实践成果

两年间,学生在电子工程师、电工考证、学科竞赛获奖方面成绩提高明显,取得电子工程师证书30 人;电工证书192人;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学生为9人,二等奖学生为18人,三等奖学生为21人;在全国(省)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特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4人。两年间,学生发表电子设计类论文10篇,取得电子设计类实用专利35项。

三、不足分析

一是教学计划改革后课时量压缩造成教师“抢课”现象,并由课程门数增多及投入精力不足造成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下降;二是团队精神在学院教改项目中体现不够,大多数教师还是安于老的教学方式,教改积极性不高,大范围的教改项目推进困难。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教师的人人参与。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建立在教师行动上。高校要把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与学生的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树森,李维. 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2004,03:44-46.

篇(6)

中图分类号:TP368.1-4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被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单片机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该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也提供了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手段。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性,因此,为了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对传统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教学与实践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在单片机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以单片机理论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实验常安排一些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基础实验,从而难以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再加上一些教师强调笔试的重要性,势必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更多精力用于考试过关,而难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和应用。例如循环左移和右移指令的讲解,只做理论上的推导,很难加深学生的印象,若能引入适当的EDA技术将这个循环左移和右移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1]。

1.2传统教学的内容问题

由于单片机教材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教材中提到的理论与实物已经是几年前的市场产品或者是面临淘汰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学生接触到一些过时的知识却没有看到新的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实验课程体系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启发性实验太少,没有大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本没有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达到提高和训练[2]。

1.3学生对实践和动手缺乏积极性

不少学生对单片机的实践性缺少认识,不主动参与实践和设计,他们宁愿将时间放在英语考试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上,却对单片机技术的实践和操作缺少兴趣,因此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实践改革中的有效建议

2.1教学项目的创新设计

教学项目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设计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设计空间。比如:设计智能打铃器、盆栽自动灌溉装置、自动避障小车等。这些教学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单片机开发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创新空间。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基本功能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功能更加完善。

2.2n程题目的创新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单片机教学的一个重要检验环节,其题目的设计对于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题目的设计和选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借鉴历届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们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将其改良为可行性课题;以在研的教师科研课题为蓝本,将部分研究内容作为设计制作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笔者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了智能水杯题目,不限定水杯的具体功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分组设计出不同功能的智能水杯。各个小组完成了不同的创新设计,有的小组设计了具有自动显示水温功能的水杯,有的小组设计了具有定时提醒喝水功能的水杯,有的小组设计了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水杯,等等。

2.3开发单片机创新实验装置

传统的单片机实验箱内部电路固定,学生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机械地做一遍验证性实验,无法进行创新性设计。针对传统单片机实验箱的缺点,笔者开发了一套灵活性和扩展性强、易于升级的单片机创新实验装置。其设计思路是将搭建各种不同功能单片机系统所必需的组成电路分离,设计出各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在该装置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功能模块,完成创新性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另外,利用Proteus与Keil软件整合构建单片机创新虚拟仿真实验室,它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虚拟仪器和元器件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2.4请高校研究生作有趣易懂的产品设计报告

以往常有教师向院上提出应该多请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尽管学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然而许多国内专家总是忙于手头工作,或者因为路程问题最后不能完成这一愿望,即便有的专家过来作完报告,却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学生往往反映太过深奥,或者难于理解或者与所学知识关联不大。对此我们可以请来高校一些发表过优秀论文的研究生,利用周末过来讲解和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这些研究生往往非常乐意奉献自己的论文成果,因此讲解得较为详细具体,并且可以做到浅显易懂而本科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情况下都能听懂。

2.5 考核方法的创新设计

通常来说考核就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学生水平的测试,同时也是督促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因和动力。在单片机的教学与实践改革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课堂考勤占1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60%。这种考核方式突出的特点是平时成绩比例较高,同时对其考核将一半的分值设定为实验成绩,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从实验态度、完成实验的情况、实践动手能力和课程设计等几方面进行量化。

3.结语

单片机技术是电子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只有在单片机开发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其开发方法、锻炼创新能力。但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的观念,从教学的教学项目、课程题目上大胆创新,并在实验装置上下功夫,做出创新,并通过产品设计报告、以及考核方法创新的辅助,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在坚持不断的推进、实践和努力中,一定能在学生单片机应用及创新能力提升上有所收获。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2

Assessment Reform Research for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ZHANG Zhiyong, LIU Zhiqiang, DU Ronghua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which integrates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the automotiv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est paper method can only study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control system, the master degree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which cannot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for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ing, program debugging and other practical ability. Course assessment reform integrated with the classroom quiz, after-schoo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classroom experiments, the on-computer test together,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study of the degree of students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design and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urse assessment; computer simulation

0 前言

“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是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工作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目前国内外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嵌入式控制芯片、电子元件设计控制系统、人机接口界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让学生既掌握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而课程考核方式是促成以上目标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等。然而,现有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考核方法仍以传统的考卷笔试为主,但这种笔试方式仅能对单片机原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无法考查学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程序调试等实践能力。另外,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仍继承于普通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即分别利用独立章节教授独立的内容。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内容综合性强,且存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

鉴于该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改革旨在探索汽车电子类课程群考核的适用模式,以及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形成性考试和期终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和题量。通过本课考核的改革,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师生树立紧贴生产实际的课程考核理念,明确课程考核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主动思考,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推进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应用型创新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 网络教学平台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基本知识介绍以讲授为主,在进行应用实例编程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各小组重点针对应用实例实现的目标、手段、技术等讨论,最终完成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并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交。对常用单片机类型和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发展趋势等概述性内容进行讲解时,对学生采用文献综述报告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和了解最新汽车电控单元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形成综述性论文。另外,本课程的作业根据不同题型的特点,采用网络电子版作业与纸质版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问答、判断等题型,采用网络提交作业,对于计算题,则采用纸质版形式上交作业。另外,在网络课程的讨论区积极发言与回复问题,也作为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立体式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包括上课考勤、实验动手能力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考核、网络课程讨论区发言、综述性论文以及期终考试等五部分。上课情况与网络课程讨论区活跃度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5%,实验动手能力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总成绩25%,综述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上课出勤率在90%以上方能参加期终考试。

2 形成性考核方式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的形成性考核内容的设计遵循下列原则:(1)简便性原则。考核形式简便,不拘泥于形式,可随机提问考核,可课堂做作业,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2)针对性原则。考核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灵活性原则。对考核内容可适当拓宽,引导学生阅读与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关的参考书,体现注重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40%,其中大作业共计安排4次,单次考核按20分制进行评定,4次考核合计40分,24分及格,分别包括控制系统设计和实验或仿真实验。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考核内容: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考核形式:以指令系统中的数据传送指令运用为基础,分组假设数据传送条件,掌握基本的数据传送指令运用方法;考核时期:完成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在课堂外完成。

(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考核内容:单片机I/O口功能运用的Proteus仿真;考核形式:结合单片机I/O口的工作方式,选择数码管驱动方案,并给予说明;考核时期:完成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在课堂外完成。

(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考试内容:单片机中断系统的Proteus仿真;考试形式:完成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设计中断触发方式和中断响应处理方案;考试时期:完成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在课堂外完成。

(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考试内容:定时器/计数器的Proteus仿真;考试形式:完成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设计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案例;考试时期:在课堂外完成。

其中形成性考核评分标准为:(1)8~10分:按时交作业,程序与电路设计正确,仿真结果正确,电路正确规范;(2)6~7分:按时交作业,程序与电路设计基本正确,仿真结果基本正确,电路基本规范;(3)3~5分:交作业滞后,程序与电路设计不够全面,但仿真结果部分正确,电路设计无大错;(4)0~2分:严重拖交作业,程序与电路设计错误较多,仿真结果不正确,电路设计错误。

3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为了与课程考核方式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1)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内容体系,选择性地介绍国外内关于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先进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2)为了配合网络平台教学和形成性考核,在课堂教学引入软件仿真技术,可直观地、实时地和可重复地将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还能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启发同学们去思考。在网络课程讨论区里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网络资源中上传了很多经典的单片机应用实例仿真程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3)在课件中融入了各种视频、图片文件,充分利用网络公开课资源,演示单片机的各资源的工作原理,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学生能利用资源对单片机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形式。

4 结论

本课程考核改革于2011-2012第二学年在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专业两个教学班实施,授课学生人数为127人。通过本课程考核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表现在上课出勤率、课后提问数量、试验完成率等指标明显提高。最后基于形成性考试方法,学生考试及格率达到100%,且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证明了该考核方法的有效性。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李岳林,刘志强,等.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2013(10):169-170.

篇(9)

关键词:

单片机;流码;课程改革;图形化语言

0引言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目前是电子信息、电气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及应用方法、了解自动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单片机可以看做属于计算机硬件范畴的课程,该类课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入门,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课程。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单片机内核种类很多,51、AVR、PIC、MSP430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单片机类型,但是其中51内核单片机一直是众多高校或者职业院校教学一直采用的芯片类型。经典51内核单片机之所以被广泛用于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技术成熟,相关学习及应用资料多。

51单片机相对于其他类型单片机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传入我国进行研究应用了。在30多年的教学、科研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和应用材料,所以不论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自学都有大量的参考学习资料,可以从书籍、网络论坛、期刊论文数据库等多途径获得。

(2)任课教师普遍熟悉51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

很多任课教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就是51内核单片机,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51单片机作为授课对象,就这样一代传一代,51单片机的应用客户群逐渐壮大起来。

(3)51单片机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发展

同为51内核单片机,但是不同品牌厂商对自己的产品都在不同方面进行完善,宏晶科技有限公司的STC各系列单片机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论从运算速度、可靠性上还是片上资源上都不断进行更新,另外在供电方面还有低功耗的类型。所以从技术应用上,51单片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并没有落后于其他MCU。

1单片机学习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论是51还是其他内核的单片机都存在入门难特点,这主要是由单片机硬件本身特性决定的。以51单片机为例,单片机学习的难点主要有这几方面:

(1)硬件结构理解比较抽象

(2)编程语言学习困难

很多学生在学习单片机硬件结构时,对各部分结构的理解停留在概念描述层面,不能很快转变思维方式,对其功能,实际作用与实际工作和应用联系不起来。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不论是学习汇编语言还是C语言,在程序编写上都需要有一个思维转变适应的过程,很多学生不适应,一直觉得单片机难学。

(3)知识点难理解

在单片机学习过程会涉及到很多新名词和知识,例如中断、定时计数器、串口等,这些功能的工作方式或者启动流程也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单片机课程教学可以看成以下三个部分:单片机及语言的选择、教学实施过程、目标,如图1所示。检索很多文献发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设计实施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对学生学习应该说有很大帮助,但没有改变单片机学习困难和不易上手的本质。

2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当前高职生源存在以下几个普遍问题:

(1)学生高考成绩低,基础不好;

大部分高职生的基础就相对薄弱,有些甚至基本的高中物理电学基础知识都不能很好掌握。

(2)自控性较差,习惯性不学习

高职生源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经常玩手机或者看小说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一些纯理论枯燥的较难知识点,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

(3)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的平均水平相对弱,对较为抽象的问题学习起来也会相对吃力。

3新兴开发平台及语言降低单片机学习门槛

(1)Arduino平台

Arduino是在AVR单片机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一款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硬件(各种型号的Arduino板)、软件(ArduinoIDE)。后来随着技术发展,以其他芯片为基础的Arduino核心板也出现了,运算速度和硬件资源都相应的得到了提高。软件平台ArduinoIDE是基于processingIDE开发。对于初学者来说,极易掌握,同时有着足够的灵活性。Arduino语言基于wiring语言开发,是对avr-gcc库的二次封装,不需要太多的单片机基础、编程基础,学习起来相对于直接C语言或者汇编语言开发单片机应用程序更为简单,可以快速地进行产品开发。另外Arduino平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开源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供初学者学习使用。

(2)图形化语言开发平台

图形化语言开发平台是近些年编程语言的一个发展方向。Arduino平台也开发了相应的图形化程序开发环境,通过图形化方式更直观的表现出程序逻辑,直接避开了文本代码方面的记忆,对于英语不好见英文就怕的学生来说这种图形化程序更容易接受。最近几年在图形化编程环境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平台叫Flowcode,目前已经更新到V6版本,该平台支持PIC、AVR、ARM三种硬件芯片的程序编写。这款平台的编程语言也很有创意,类似于程序流程图,简称“流码”,同时还兼容C语言,对于已经完善的C语言代码可以直接嵌套到流码程序中。此外该平台还支持中文菜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由于流码程序近似于程序流程图,和其他图形化语言相比,流码对学生编程思维逻辑培养上更具优势。在该平台中还集成了一些基础功能的驱动宏,直接进行图标拖拽调用即可,不需要学生深入了解硬件结构和具体寄存器工作原理及配置,这部分工作,Flowcode平台已经代劳。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理解单片机的用途,并能很快上手应用。

4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应该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技术前沿,这样职业教育才更有意义,培养出的人才能更适应社会需求,图形化语言对于单片机技术人才培养上缩短了培训周期,这也意味着单片机行业程序开发人才的供给更快捷,可以为缩短企业产品研发周期和后备技术人才的供给周期,同时也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江城,胡橙.基于Arduino的高职高专单片机相关课程改革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10).

篇(10)

一、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单片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真正教会学生这些东西呢?一般来说,对于教师教授课程并不是什么问题,从CPU到I/O,从硬件到软件,头头是道。但是一提到用它来开发新产品,就没多少能动手的了。从我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是这样。在一些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个课题,都想做单片机应用类的,如有关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调速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等。

这些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通过查资料,自己钻研,也都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而且也很优秀,但是真正能做出来实物的,几乎就没有几个人。换一句话说,学生确实是掌握了这门专业的知识,但是同时又脱离了实际生产。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成为专业类人才?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

原始的单片机教材,编写的都是单片机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这样的教材虽然非常详细,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全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我们的专科生来说,是有些不太合适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专科生来说,主要目的是就业,我们教授学生主要是技能的提高,所以只需重点教授学生有关单片机的应用即可,不需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2.学生普遍的对抽象知识不感兴趣,所以在给学生讲课时,不应长篇大论的讲授知识,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一步一步,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3.课本上的知识是传统知识,是多年不曾改变的,甚至于有些内容已经严重脱离了实际,与当前实际生产不同,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电路。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学校在教授学生时,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非常严重。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此专业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原因: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错误。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然后再上几节实验课,就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也把这门学科当做与其他科目一样进行教学,却不知单片机的教学与其他完全不同,尤其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完全不是通过几节实验课就能掌握单片机的。

其次,是学校设备的不足。一些学校能够让学生上几节实验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让学生进行单片机的应用训练以及尝试生产开发产品。

最后,是师资的缺乏,不少教授单片机课程的教师,自己都没有真正开发过此类产品,更别说教授学生学习此项技能,掌握相关能力了。

上面这些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限制了学生在单片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我们所教授的专科学生,重点即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的尤为突出,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

教师在讲课之初,应该认真把握好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要从头到尾地一味讲解理论知识,而应该从一开始先把单片机的开发流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真了解这一系统,并给同学观看一些简单的电路如灯管控制器,让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软件进行程序操作,编译调试等,并观察实际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的了解到开发应用的具体程序,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这一课程的顺利教学。因为单片机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所以传统的那些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安排都已经不再适用了,我们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先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等学生掌握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才会教授学生应用开发等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仅是记住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并未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一些项目式编写的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融于实际电路,也能更好掌握单片机的典型应用。

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知道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一点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改革以后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应该用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等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在教学项目中贯穿枯燥的理论知识。

最后,是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单片机这门课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不能单纯地靠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还应该看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63-02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MCU Course for“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XIE Guang-qi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o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CU course and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f MCU. The paper also elaborat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the MCU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form of thero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MCU. In this way,the student studies with clear objective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practice ability,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becoming the outstanding embedded system engineer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 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PETOE); MCU; teaching reform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卓越计划”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1]。

作为以“卓越计划”为指导思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有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人文素质,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研究型院校的课程模式,也要有别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一批新兴的应用型本科而言,在课程建设中,要以“卓越计划”为大前提,从中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模式[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工科院校电类或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结合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达到培养目标,我们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项目实践的教育理念引入单片机课程改革,对教学计划、课内课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重新设计,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反映效果普遍较好。

1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传统单片机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穿行,实际教学中根本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存在较多问题。其教学基本思路是按教材编写的顺序,先讲单片机硬件基础知识,然后讲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制、接口技术及应用实例,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往往让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单片机学习的兴趣,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实验课则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统一的模式,按照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做相同的实验。再加上对实验项目检查手段的限制,使得很多学生动力不足,抄袭严重,导致实验效果大大折扣。这与遵循“以应用为先导,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思路相违背。

1.2课堂教学太抽象

单片机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大量的操作命令贯穿始终,许多汇编指令既难理解又容易忘记。而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知识本来就很枯燥,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晦涩抽象难以理解,缺乏直观的表现形式,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1.3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脱离

单片机的课程比较抽象内容单调而枯燥,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上采取的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做实验,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说明和要求,在实验箱上较容易实现。让学生觉得单片机的实际使用,对自己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很明显,传统的单片机教学缺乏实际工程背景。

2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单片机教学改革

2.1改革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单片机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因此,在对单片机的具体内容讲述之前,给学生展示一些往届学生用单片机进行毕业设计的产品:如温度报警装置、酒精浓度测试仪、电压电流检测仪、智能寻迹小车等。让学生直接看到、听到单片机的实际作用,从而拉近了单片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单片机的作用也有了立体的概念,接着介绍单片机在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测量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并且从中选取一简单产品引申到理论教学中涉及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头脑中形成理论知识框架。

在教学中选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摒弃了传统的汇编语言开发模式。众所周知汇编语言抽象、晦涩难懂,对于较长的程序,学生更是难以理解。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目前,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经成为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用C语言开发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明显增强程序的可读性,便于改进、扩充和移植。而我们学生是学计算机的,大家都有很好的C语言基础。从而使学生从心底里面有了学好单片机课程的信心。

2.2以工程项目为背景,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4-5]

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工程项目的思想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贯穿于单片机教学的始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开发板,作为课堂教学现场演示。通过现场程序的编写,直接在开发板显示结果,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该开发板的选择尤为重要,应能实现单片机教学中所有的程序和实验。类似的板子网上卖的也多,价格100元左右,通过USB接口下载程序,使用特别方便。作为培养学生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下一步的设想是带领学生自己做出这样的单片机开发板。我们学院正调整电子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与单片机课程有序衔接。每次上课之前,首先明确本次课程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节课为了干什么?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一般情况下,我会用一堂课讲理论,第二堂课编写程序,并在开发板上实现,让学生即时对理论知识有了现场实际的实现。这里要注意,程序一定要现场写,出了错也没关系,让学生一起找程序的错误,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例如,在讲完了单片机的整体结构,我首先讲解如何实现循环灯,当然之前要分析单片机开发板的硬件原理图,穿插讲解硬件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什么电路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布板?接着用keil软件编程实现,现场演示。在实现定时器的实验的时候,我们同样使用循环灯实验,只不过确定了循环间隔。讲到外中断的时候,我们还是用固定间隔的循环灯,只不过这次实验只有家了触发,它才循环。从而使前后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一目了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单片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合适的实验尤为重要。传统的实验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指导书的步骤实现实验内容,缺乏必要的考核手段。在面向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已有所欠缺。按照近3年的实践,我们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实验实现和考核办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提高实验在整个单片机课程的比重。我们的实验指导书只有每次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简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实验的内容就是在课堂上演示程序的基础之上稍作修改即可,只要上课认真听总该没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购买单片机开发板,便于课后自己学习调试,而且开发板价格也不贵。根据近3年的统计,基本上2~3人就有一套单片机开发板。每次实验内容都是当堂布置的,建议用买的开发板实现。采取合适的实验考核手段对学好单片机尤为必要。我们实验时,原则上不超过3人一组,实验分数占单片机课程分数30%。而实验分数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最先完成的一组100分,最后完成的一组60分,至于其他组的分数按照60~100等间距划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而不是纯粹为了好的实验成绩,我们允许学生实验时交流。在每组学生做完时,我会提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当然问的是本组做的比较少的同学。如果问题没有回答出来,20分钟后再有资格被我检查,还会问学生两个问题。所以实验时,每组学生都在认真的讨论,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通过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6]

由于单片机的实验受课时的限制,每个实验往往都是就单片机某一方面的功能进行实现,缺乏单片机综合设计。所以为了更好把单片机所有功能综合在一起,增加了单片机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这也体现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以应用为先导,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与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就本学院而言,安排了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战性,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安排5个课题,让学生进行选择,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巩固了单片机基本知识,知道了单片机的实际作用。例如我们当中之一的课题就是温度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单片机测量现场温度,并能实现温度语言报警,而且结合所学软件知识,实现上位机的通信和即时数据的图形显示和存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绘制电路板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通过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实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下转第2578页)

参考文献:

[1]王少怀,刘羽,黄培明,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J].中国地质教育,2010(4):63-65.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

[3]张春晶,孙立宏.单片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C].第六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 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