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养生保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3: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养生保健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养生保健论文

篇(1)

参考文献:

[1]刘敏.北京市公务员和科技人员亚健康及生活状况调查[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2]于琦,李敬华,高宏杰,等.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8):73-75.

[3]薄智云.亟须系统构建“治未病”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5-05-29(3).

[4]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养生保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策略研究[J].中医研究,2014,27(9):4-7.

[5]朱吉,贾杨,陆超娣,等.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下的“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13-15.

[6]袁尚华.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8-10.

(收稿日期:2015-11-10)

(修回日期:2015-12-10;编辑:向宇雁)

附1: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法律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喻文迪.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世界中医药.2009(2).

[2]黄建银.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国际服务需求曲线模型.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中医研究.2013,26(7).

[4]刘薇.WTO对法律服务贸易的规制及中国应对.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木泉.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石静霞.WTO服务贸易法专论(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6.

[7]吴益民主编.国际服务贸易法学(第1版).上海交通出版社.2013.

附2:芍药谷景区发展中医养生旅游产业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苑庆磊.中国芍药花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宋焕芝,于晓南.中西方芍药花语及其景观应用_宋焕芝[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2-1003.

附3:中医养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邸朝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教育科技资讯,2010,(23):210.

[2]伍婷.简论文化中的情绪养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5255.

附4:中医养生儒家思想探讨

参考文献:

[1]毛淳.论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03).

[2]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彭昊.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

[4]张时.中医个体化运动养生体系的构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篇(2)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多年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杭建梅女士,为一般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设计的“糖尿病保健操”历经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几百万人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汇集而成,相比一般的运动方法更具针对性。许多病人练后反映血糖下降,用药量大减。

专家简介:

杭建梅,出身于名医世家,从小随父母学习中医经络及西医解剖,先后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先后深造于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专业。既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又有厚实的中医底蕴。目前担任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院长,北京因苏林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

读成语故事学健康之道享幸福人生

《成语淘宝话健康》新书上架

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围绕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养生总则、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等。期望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于中医学中的精华通过通俗的语言展示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能在赏味中国文化的同时品味中医文化,在读书之中掌握医学养生的道理,为防病祛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专家简介:

连增林,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药理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新药研发,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西医结合、中药抗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20年。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课题。

身心、五脏、饮食、自然、人的平衡与协调

《中医养生的智慧》新书上架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00元,优惠价:25.5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从实际出发,来和大家一起从五脏、四肢,经络,饮食、起居等方面探讨人体养生和生活养生,以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述来,使读者在中医文化的陶醉中领悟中医养生的奥秘。这些理论和方法简单易学,切合实用,对家庭养生和个人保健具有较高的价值。养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本书主要推广切合个人使用、简单易行、容易坚持的单、验养生法,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养生保健意识和养生保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简介:

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目前,张国玺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生保健知识方面的研究和讲座活动,广受好评。

足是人之根足疗治全身

《足疗暖身养生法》新书上架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按一按,揉一揉,就能祛病强身吗?的确如此。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足疗的基础知识、足疗的基本手法,以采用专家足部按摩实图和穴位图的方式,针对一些常见的病症进行对症的足疗,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中药足浴液的配方及疗效,这些配方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只要您按照本书的方法操作,就可以在家中尽享足疗的乐趣。

篇(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 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 8. 3 :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 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 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篇(4)

中新网陕西铜川7月14日电(贺向前)地处陕西省中部的铜川市首次面向全球华人征求药王孙思邈中医药研究论文,征集到的获奖论文将在该市10月举办的国内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中的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进行交流。

陕西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达3600多种。从远古的岐伯、神农尝百草,至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历史上属京畿重镇,文物遗存众多。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出生于铜川市西南部的耀州区,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称为“药王”。相传铜川药王山是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铜川市决定打响“药王”品牌,把药王养生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型,提速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为此,该市将从今年起,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使铜川成为西部中药材信息服务、集散中心,力争把铜川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据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将于10月中旬在孙思邈的故乡——陕西铜川举行,活动期间,该市将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及文艺演出、公祭药王孙思邈仪式、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铜川)国际保健养生产品博览会以及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

据介绍,这次征文主要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临床工作者。征文内容主要有: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孙思邈医德医风研究、孙思邈养生保健方法与长寿研究、《千金方》中方剂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10个方面的内容。(完)

篇(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老太太觉得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同思维方式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

要想情绪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篇(6)

“养生”又称为“颐寿”。养生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长生不老”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和追求,这个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我们国家的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养生文化也成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

殷商以前,有关于养生文化的记载多来源于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传说。如我国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环境潮湿加上劳累过度,很多人都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他们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肢节”的养生方法,这种养生方法类似于现代的气功导引。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据史料记载,大禹发明了“禹步”,即一种以呼吸运气结合脚步移动的导引养生方法。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作是运动养生的先驱。

夏商时期最著名的养生家要首推彭祖。根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精于养生,尤善导引行气及饮食调理,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固然,活到八百多岁的说法确实有些夸张,但据考证,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个氏族,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辈出,并因此而闻名于世,于是产生彭祖享寿八百这类传说并流传于后世。

二、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

从殷商开始,我国的养生文化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出现了“沐”、“浴”、“寇帚”之类的字样。“沐”指洗头,“浴”指澡身,合在一起就是洗澡之意,强调要重视个人卫生。“寇帚”古时作大扫除讲,即强调要打扫集体卫生。

西周时期,养生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专门掌管周王和贵族阶层饮食的食医及专门主管环境卫生的官员。食医负责调配王室贵族饮食的寒温、滋味、营养等,非常类似于现代的营养师;而专门主管环境卫生的官员则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卫生防疫人员。这些养生保健思想出现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是具有极其先进意义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积极的实践者。相传其活到160多岁,这与他重视养生以及善于在实践中积累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分不开的。他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必须遵循地的法规才能生存,土地依赖天象气候的变化才能生万物,天象气候则是依其道即规律而运行,而道就是那些自存的当然,即所谓自然的东西。这是他悟于宇宙之变化,而用于人体养生的原则。提倡人们要顺乎自然之道、适应自然之法,也就是顺应自然的养生观。此外,他还提出了“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这些对指导后代养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发展我国中医养生产业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相关政府部门应适当放权,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管办分离,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和事业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医养生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首先,制定扶持传统养生产业的相关政策,比如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提供一定的低息贷款或者贴息政策。其次,建立传统养生产业的市场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市场经营管理办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划分传统养生产业市场的管理权限,完善和统一管理秩序,加强对其市场的监督、指导和检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建立科学规范的养生产业统计体系。传统养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既符合养生产业自身规律,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这个指标体系应该在统计的内容、形式、以及报送流程、途径等方面做出一个统一的规范,并制定相应的统计制度。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将这一制度纳入各地、各级的统计系统,进而增强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开发新的中医养生运动项目,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在传统养生消费群体中,青少年、中年人的参与率、选择率相对较低,面对这一现实状况,相关研究人员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传统养生项目的挖掘、整理与创新工作,开发出新的中医养生运动项目,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

加大中医养生的市场开发力度。首先,经营者可以根据不同民族区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对中医养生旅游市场进行配套性质的开发;其次,可以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明显的项目,来开发技术培训和咨询市场,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木兰系列技术培训等;最后,可以选择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强的项目来开发竞技表演市场,如太极推手、功力竞赛等,从而加强中医养生的市场开发力度。

加快传统养生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前,养生产业的开发急需一批既懂养生又懂市场运作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首先,院校应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中医养生专业课的设置,并尽量在课程结束时为学生联系实习基地,在实践中增强综合能力;其次,社会应广泛建立养生人才专业培训中心,将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策划营销、公关等综合素质的人才送到培训中心进行中医养生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为我国中医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篇(7)

数千年前老祖宗提出的这些养生保健原则于方法,讲起来通俗易懂,做起来简单易行,但要真正坚持下来却并非易事。人们由于无知,由于偏见,往往失去健康时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失去生命时才发现生命的可贵。近年来,老年疾病年轻化,中青年猝死人数增加,社会精英分子英年早逝。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我国总体人群中,健康意识较强的人只占17%;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真正健康的人不到10%。

如何走出亚健康,如何远离疾病,保有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的“养生治未病”,预防为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三有”养生理论,做自己的健康管家吧。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要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生物规律,适度地调节饮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则对健康长寿有益。相反,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成为致病因素,如《养亲奉老书》就曾指出:“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意思是说,如果饮食不注意节制生冷食物,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便会引发疾病。

饮食有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时定量:是指饮食时间和数量要有规律,要做到基本均衡。

饮食定时,是指每日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按时进餐。

传统饮食养生学提倡每日的三餐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现在有许多年青人不重视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是错误的。

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则要适当少吃一些,俗话说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是有道理的。三餐的比例应该按照:早餐,占全日总热量的30%~35%;中餐,占全日总热量的40%左右;晚餐,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来分配,这种进食量的分配比较适合生理活动和学习工作的需要。

早晨的食欲较差,但为了生理功能和学习工作的需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要选用体积小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午餐前后都是学习或工作的时间,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准备能量,所以应选择热量高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晚餐的食物应选择热量较低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寒热适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食品的温度要寒热适宜,二是指食物的性质要寒热适宜。食品温度的寒热适宜,是指不宜时食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品。食物性质的寒热适宜,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食物。

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为保证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偏嗜。

4,清淡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饮食为主。

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起居有常

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起居和日常生活进行适当地调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黄帝内经》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意思是说,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有所不同,“春夏养阳”宜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贴心提示:起居冷热有讲究

在每日起居养生中,还应注意要长期坚持“冷面、温齿、热足”的保健方法。

冷面 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在一般情况下从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清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进行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所以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温齿 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我们知道人体的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刷牙漱口时更要注意用温水。有研究资

料表明,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

热足 是指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5~50℃)洗泡脚和洗脚。从传统医学上讲,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渚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应用热水泡脚洗脚,从中医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疲劳的目的。

劳逸有度

传统养生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地劳动和休息都是必需的,安排合理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而有益于健康。

“过劳”,是指人体由于过度地劳累(透支体力)而有损身体健康而言;“过逸”,是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而言。

中医所讲的“过劳”有“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及“房劳过度”之分。

1,劳神过度:是指过度的脑力劳动和过重的精神压力。

中医理论认为,劳神过度则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轻则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及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状,重则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害生命。所以,适当地减轻和正确地宣泄心理上的压力,并应用传统的精神养生方法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精神养生方法,像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如古人称修身养性以静坐为第一,观书为第二,看山水花木为第三,与良朋讲论为第四,教子弟为第五;并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画意弈棋。古人怡养心神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当然,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很难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去游览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种临渊观鱼,披林听鸟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2,劳力过度:是指过度的体力劳动,即较长时间从事超过个人机体能力所负担的劳动或活动。

劳力过度则耗伤元气,使得脏腑之气亏虚,而出现少气无力,四肢困倦,气短懒言,精神疲倦,形体消瘦等症状。劳力过度,主要是耗伤人体的元气,使所有的脏腑功能受损,正气亏虚,抗病能力下降等。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力过度的情况逐年减少故本文不赘述。

3,房劳过度(即过度):是指过于频繁的性生活。

房劳过度则耗伤肾精,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减退(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性冷漠,不育)等症状。房劳过度,主要是损伤肾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调节全身阴阳的根本,在人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损伤肾精不但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寿命。因有关房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也不赘述。

4,过逸: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

近年来,一些白领阶层一方面是劳心过度,另一方面劳力过逸,也就是说体力劳动严重不足,机体的运动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过逸,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使之气血生成不足,正气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短汗出,并易于感染疾病。

专家介绍:

篇(8)

 

1、前言

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人产生暴躁、恐惧、紧张等心情压力而导致文明病的出现。因此,医学家、心理学家及养生学家便试图研究出一套松弛身心的理论,教人如何松弛身心,“常常让轻松愉快的情绪刺激着你的身体,便能使内分泌物质保持适度的均衡,松弛我们的精神和肉体”。而太极拳就成为最合适的让人心情放松的运动。太极拳刚柔相济,以静为主,静中求动的运动方式,可以让人们放松紧张的心情,缓解工作带给人们的巨大精神压力。。轻缓柔和的太极拳适合当今社会的大众需求,满足着人们的需要。

目前太极拳已传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已达1.5亿人,太极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深厚的太极文化所包含的可观的经济价值和无限的商机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韩国跆拳道在中国的推广、印度瑜珈功在美国的风行,都做得很成功,形成了极大的产业市场,而太极拳和前二者相比其产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太极拳产业化的进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太极拳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加强市场宣传,树立太极拳新的形象和包装

首先在传统太极拳宣传中存在误区,首先普遍认为“太极拳博大精深,不需包装”,造成社会对太极拳产生神秘化和和误解,不利于太极拳产业化的发展。其次在大众传媒中提起太极拳总是离不开老年人群这一思维定势, 老年人成为太极拳的形象代言人,社会上练太极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有关太极拳的宣传、科研论文在研究对象上偏重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们造成了错觉,使人们误解太极拳是一项属于老年人的运动。因此,太极拳在市场推广,特别在宣传的理念、构思、策略、形象推广、包装上不能忽略对青少年的关注,要改变过去太极拳老年化的形象。尤其是借助“康龙”武林大赛陈氏太极拳比赛营造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太极拳在年轻专业队员身上所展示出的特有的朝气和魅力,消除“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的消极影响,为太极拳运动和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生存大环境。。

2.2太极拳的养身理论研究不足

太极拳是武术和养生完美结合,这一特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传统和现代性并不冲突,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找到传统的现代定位。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紧紧抓住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找出其确切的科学依据,找到传统文化新的立足点;整合其传统文化特质和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生理、心理需求,构建完整的太极拳健康文化体系。

目前我国太极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以现代学科为基础,对健身、养生方面的实质性揭示研究,大部分武术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技术、规则、竞赛等技术方面的实用研究,忽视了对太极拳内在理论价值的研究,忽视了对这个蕴藏量极大的文化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拓展性开发,导致缺乏理论基础积累的深层次创新。

现在印度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瑜伽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评价这一技巧在预防疫病、激发潜能和医治疾病等方面的可能性。印度一些有声望的机构,如新德里的生理及相关科学防护学会(DLPAS)、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会(AILMS)、班加罗尔的全国神经康健与神经科学会(NIMHANS)、班加罗尔的辩喜瑜伽学会(VYK)和罗纳瓦拉的罗纳瓦拉瑜伽学校都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和医学方面对瑜伽进行广泛的研究。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各科专家也已经意识到瑜伽技术在预防疫病和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太极拳在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单独或与保健康复机构合作,成立太极拳保健康复机构,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既可弘扬太极文化,又能推动太极产业的发展。

2.3加强太极拳技击领域的研究

在推广太极拳时,要加强太极拳技击领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流派,“,武”是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太极拳据考于明末清初由武术家陈王廷创编而成。其来源有三个方面: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由此看出,太极拳尤其重视对人体的保健、养生作用。但它首先吸收了各家拳法,养生的“外延”功能基本上是对其武的功能的拓展,都脱离不了其武的根本特性。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具体的攻防技击涵义,同时因为技击动作暗合多种科学健身的原理而又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这正是中国武术的伟大之处。太极拳作为武术运动是古老中华民族的象征,武术这个名词也早已和中国紧紧联系了起来。

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上,有专家提出看法:太极拳“兴盛中潜藏着危机”。中国科学院教授朱晓光等8位科学家在论文中提出,太极拳如果失去了技击特色,将会走向没落。他们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思考,太极拳名家、骨干队伍高龄化,可能再经历10~20年的兴盛期后,太极拳将踏上没落之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武术九段邱丕相也认为:太极拳存在危机,应引起武术工作者的注意。

因此亟需对太极拳的拳理、技法、实际运用、训练的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挖掘太极拳技击功能也有利于太极拳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迎合不同的市场需要。如开拓养生太极拳和竞技太极拳不同市场,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太极拳。

2.4规范太极拳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得以快速、蓬勃的发展,名扬海内外,给太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展市场。政府建立和兴办了一些太极拳辅导站点、太极拳武术学校。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从事太极拳辅导的人员,没有科学系统的教法与训练方法,就从事辅导活动或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他们这种违背太极拳原理的教学,训练方法不但不利于健康,而且会引起一定的反作用。同时教法单一,陈旧,教授内容以技术动作为主,太极文化及健身原理涉及较少,大部分健身点,锻炼气氛较沉闷。虽然所有的太极拳练习者都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有着亲身的体会,但是这种体会只是感性的,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理解的偏颇。

针对太极拳学一套拳要花上半年时间,学习太极拳需要较长的时间也成了限制太极拳推广的因素之一。政府要组织、引导有关部门挑选太极拳里的经典动作,创编太极拳简单入门套路,使练习者在入门阶段不至于因为套路繁琐难记而望而却步,留住练习人群,再一步一步地使其迈入太极拳殿堂。由普及、提高入手,使学习太极拳的人们在练习过程中由易到难,逐步学习、体会、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3.结论

3.1太极拳的产业化过程中必须树立新形象,在宣传的理念、构思、策略、形象推广、包装上改变过去太极拳老年化的形象,加强对青少年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展和巩固太极拳的社会影响。

3.2通过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太极拳的养身功能,进一步明确太极拳的养身和健身价值和依据,为太极拳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3.3加强对太极拳技击领域的研究,既能保护和维持太极拳的生命力,又有利于树立太极拳新形象,消除“老”的误解,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3.4加强整理、普及先进的太极拳教学方法和创编太极拳入门套路,有利于太极拳普及和产业化。

4.参考文献:

[1] 王文中.太极拳十大保健作用[J].武林, 1994(12)

[2]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

[3]余功保.太极拳是一种时尚―――与世界小姐关琦对话[J].中华养生保健, 2005(6)

[4]付荣.太极拳运动在青少年中推广的可行性及方法探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

篇(9)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中外科学家的共同认知。人如果没有自觉的运动,而是安于休息,那么他的生命周期就会缩短。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天坚持慢跑3~5公里。人体最完美的运动应当是跑步,在跑步中,两腿不断轮换地剌激左右大脑半球,极易锻炼脑组织及其他组织器官。如年龄较大跑不动,则可每天坚持走步1小时,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此类运动应从年轻时开始,如果等到年老走不动了,再去锻炼,就为时已晚了。除坚持慢跑外,我每日还坚持搓脸、转睛、叩齿、挺腹、打太极拳。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健康不仅仅限于体育运动,良好的生活规律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

{饮食养生}

有人主张药物养生,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药物虽然可以养生,但药物是有偏性的,或偏于热,或偏于寒,且用久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远不如食物养生作用平和、持久。所以“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主张多吃素食、杂食,如:黄豆、大枣、核桃、木耳、萝卜、芹菜、菠菜、土豆、蜂蜜及羊肉、牛奶等,这些都是益寿补品,老年人应多补钙、磷,少吃食盐。还要做到不偏食,不反复吃同样一种食物,不过饱,须戒烟,少饮酒,适量摄入维生素A、B、C。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这样可以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篇(10)

蚁食 一为不挑食:像蚂蚁一样什么都能吃,只要无害身心的食物,不需要过分求冷、热、精、细、美味。卫生当然要讲,但也不必苛求。二为吃得少:像蚂蚁一样吃得少。因狼吞虎咽恣食饱餐而患病的,不胜枚举。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的“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是食多与食少的利与弊的最好总结。

龟欲 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更具“与世无争”“一无奢望”的习性。一者,不意气用事,遇事以退为务,以柔克刚。孔子强调“戒之在斗”,是有深远意义的。但另一方面必须指出,我们的“龟缩”,是针对名、利、富、贵而言。凡涉及大是大非,则应挺身而出,否则这样的养生是“苟活”!二者,龟无欲望,一贯不争不闹。大至狮虎、小至蚁蝼都有角斗,而自古以来也没有见到乌龟打架。儒家的“知足常乐”“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得成全无二三”。索性像龟一样“寡欲”,则心境舒畅怡然。

猴行 猴子反应敏捷,活泼轻快,是终日无片刻之息的具有朝气与活力的动物。要做到这一点,一言以蔽之,曰“勤劳不懒”。猴子的长处有两点:

其一,多动。多动不一定就指跑步、打拳。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车子、电梯,以自己行走为主,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另一层意思是多动脑筋,尤其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多动脑,而不是动歪脑筋。脑子多动,脑细胞更发达。

其二,戒惰。多动与戒惰好像是一回事,但多动是偏重于机体(身),而戒惰是偏重于思想(心)。干祖望的戒惰,是平常少坐多立,乐于坐硬板凳,正襟危坐,可保持英姿焕发、精神饱满。

小链接

养生保健之大敌

篇(11)

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锻炼身体的方法。路老师非常重视八段锦的作用,每天早晨起床后,先是吐纳以吸收新鲜空气,然后练八段锦半小时,以外动四极,内养脏气,使阳气含蓄体内,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下午5~6点钟,日渐黄昏,迎着残阳散步一小时。另外每天坚持梳头15~20分钟,可使气血流通,提神健脑,精神得到调养和放松。路老师非常注重养形养性,节制各种不正常的欲望,做到劳逸结合,永葆身心的健康。

饮食节制不多食

路老师常讲“节食增寿”,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尤其不要多食。路老师吃饭,时时考虑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越是年龄增加,越要细嚼慢咽,要吃软、易消化的食物,营养够就行了,肚子要空一点,不要让脾胃超负荷工作,这样把脾胃保住了,气血充沛,人体的免疫力自然会加强。路老师还将中医的理论应用于饮食,常依据四时五味的相宜选择食物,如春季宜省酸增甘,多食山药、百合等甘味之品,以养脾气;夏季虽酷暑难耐,也不饮冷,喝水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能狂饮,逆之则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还要注意不吃油腻、炙烤、难以消化的食物,饮食保持八成饱。反对暴饮暴食,饥饱不调,注重谷肉果菜,粗细合理搭配,以补益精气津血,保持脾胃健运,营卫和调,气血充沛。

40年吃生姜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