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在当前是一门有着较短发展历史的新兴学科,因此并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的表述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诺斯(H. O. Nourse)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
(二)程必定(1989)认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
(三)刘再兴、周起业等(1989)认为:所谓的区域经济学也有另一个名称为区域科学。主要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再根据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方法原则对区域的各类型产业进行布局,进而保证该区域的经济能够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接轨,又能够将当地的优势产业发挥到极限;得出一个企业大小规模大小都有的多层次区域经济,进而让当地的城乡经济连接成一片的有机经济体。
(四)艾萨德(Walter Isard)认为:区域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该区域内的一些进行生产工作从而来收获利润的个体产业或者企业;让当地区域的居民的福利扩大化;当地区域的人均收入增加,收入分配得到有效改善和衡量让该区域内的资源能够得到每个产业的合理利用等等。
(五)杜贝(V. Dubey)认为:“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学观点下研究资源不均衡分配的科学”。
(六)陈栋生(1993)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七)郝寿义、安虎森(1999)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科学”。
因此,针对以上研究与论述的比较可得:首先,(1)、(2)两者都有着较为一致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地域系统与产业分布。并且两者主要强调内容都是低于组织、地理分布与经济空间秩序的规律。不过实质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有着一定去别的。再者就是(4)的观点中对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问题和市区内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主要强调,但是却忽略了区际的关系。然后就是与(4)相反的(5),主要强调了区际关系与地区差异的重要性,而对区内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忽略。不过(5)观点中有一点创新就是区际关系没有被限制在国内,即区际关系是可以跨国界的。还有就是(3)、(6)、(7)三者的观点都对区内经济及进行了重点强调和研究,同时也注重对区际关系的研究。不过各自的表述有所差异,(3)(6)认为区域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而(6)(7)则是将区域经济学认为是决策类型的科学学科。
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一)属于经济学科论。
区域经济学在多数的经济学家眼中是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融合的学科,即被分为了应用经济学范围内。经济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关注和研究宏观、围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但是都却不注重经济发展要素的空间布局和运动规律问题、产业与空间方面的区域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区域经济管理的主要运行机制问题。所以对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实质就是对经济学进行渐渐完善的一个过程。所以,包括我国官方的大多数区域都认为经济学科内包括区域经济学。
(二)属于地理学科论。
针对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差不多是一致的,这是最近多数地理学家的观点。尤是针对区域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个经济地域内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系统、布置地域内的产业布局,进而使得空间内的产业布局结构较为合理。而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是经济地域系统与产业布局。因此,比较二者可发现研究对象几乎相同,且很多的经济地理学家后来都开始事区域经济研究工作。所以地理学内应包括区域经济学。
(三)属于边缘学科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学既不是经济学范围又不是地理学范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边缘性质的学科。虽然区域经济学在研究内容上与地理学内容类似,同时也对区域差异和条件分析持重视态度;不过区域经济学也是与经济学相同,对经济学内的企业、产业、和相关政策的研究也是比较注重。研究者的群体中包含着经济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因此,将区域经济学看作为两者的边缘学科,对经济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精华内容进行吸取,并对进行全面发展。
我们的观点则是,看一门学科是否有这比较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实践功能强大与否。即根据问题出发,结合实践内容而跨学科的主要攻关是奔着学科、市场以及实际实践的需要而说的,也是未来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所以将区域经济学科视为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边缘学科是更有利于将区域经济学的实践功能发挥极致。
三、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规律性
(一)空间规律的不平衡性。
区域资源由于受到社会、自然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使得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与空间配置开始出现不平衡性。虽然平衡是暂时性的,但不是绝对性的不平衡。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和经济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的恒久性在全球角度下来看主要是自然环境对进行了主导作用。而部分地区和国家不平衡的区域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则会由于社会、自然以及经济条件的综合作用出现相对稳定;如果再根据一个国家的一级行政区进行分析,则区内资源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平衡,由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劳动力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之间的差异而使得存在普遍性。因此,那种盲目的追求区域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忽略了实际情况,除了让预期目的实现出现困难之外,还能够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使得宏观效益得以下降。
(二)时间规律的阶段性。
根据时间规律来分析,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过程,分析每个区域的以前、现在和未来的整体过程都会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变化而表现出每个时期各个的特点,所以就会由较为鲜明的发展阶段出现,这也是当地的区域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主要体现。区域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超越发展阶段的,深圳就是一个发展的特殊例子,不过该种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在一般情况下实现的。
(三)动力机制人地互动性问题。
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时间规律是区域的阶段性,那么空间规律就非不平衡性莫属了,区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人地互动性。而人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则就是区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人与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人地之间关系的互动和综合平衡是区域发展应重要关注的,同时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
四、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新区位因素研究。
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产技术以及地理位置等是研究传统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且对于自然资源、运费、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重视程度更大,但是对社会经济条件的状况忽略了,该状况在我国区域研究和原苏联的区域研究突出更加明显。新型的区域经济学在对传统区位因素进行研究时,对网络、市场、信息技术、政策、外资等新位因素研究重视程度更高。自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多,专家学者非常重视这一系列新区位的影响因素。并且他们试着想根据数学相关模型来解释这些新区位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这与传统区域经济学对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有差异。
(二)新地域运动规律研究。
1.新地域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要探讨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地域运动之间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主要原因,发现限制因素,并分析几个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模式。
2.新地域运动的空间模式及演化规律研究。要研究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之间地域运动的功能与构成要素、空间组成模式,并分析这些空间模式的不同演化规律。
3.新地域运动的城市效应研究。根据实证调查结果,分析跨国公司、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城市规模、性质、空间组织所造成的影响机理,并根据这个基础,分析全球城市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三)新空间集聚研究。
1.报酬递增与空间集聚研究。对报酬递增和集聚空间的研究内容在早期是阿瑟、维纳布尔斯和克鲁格曼等人开展的。根据形成专业化和贸易方面的报酬递增、经济规模以及不完全竞争相比于报酬更加稳定、完全竞争的相对优势是更加重要。使得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技术、市场等并不是国内也不是国际上的规模,而是一个区域经济通过集聚而逐渐形成的。每个学者对于报酬递增在空间集聚过程中的形式强调是不同的。例如,维纳布尔斯、克鲁格曼研究得出的模型里将技术溢出、劳动力市场、中间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三个外在因素作为集聚的动力,是这些外在因素使得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开始集聚。
2.区域成长与空间集聚研究。区域增长与空间集聚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是新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强调对象,人们研究区域集聚的兴趣来源是由于一些经济学家在增加内生增长变量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改进大前提下得出了新增长理论。据分析沙拉马丁和巴罗的研究成果,国际之间的新古典集聚模型没有国内的区际之间的实用性强。主要是由于同一个国家内的各个地区的文化、政府管制政策、技术、立法体系等工业发展因素都是比较相似的。因此一国内部的各个地区间的集聚比国际方面的集聚形式实现比较容易。
市场的交通费用、波及范围、区域间劳动力可移动性等都是根据区际经济活动的扩散与集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而决定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得以提升,并使得空间集聚开始向更大范围发生,边缘与核心区之间的差距也将变得更大,进而导致空间不平衡性情况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柏银玲.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关系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滕少霞,骆玲.论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整合与分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1).
[3]杨开忠.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J].经济学动态,2008,(01).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因此中学化学在创新教育中有着自己的优势.
但在我们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化学教育的各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地区化学教育的状况
1.1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化学实验开出率极低.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教育教学资金严重短缺,使得大多落后地区的学校无法添置化学实验设备,不得不继续延用2O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属淘汰的设备.陈旧的设备,短缺的药品试剂,极大地阻碍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教学发展.
1.2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化学教师及学生,整天只陷于化学的题海中,忽视了渗透在社会生活生产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错失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探求新知识的良机.
1.3落后意识对化学教育的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人们还在疲于解决温饱,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还未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特别是化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好处.只肤浅地认为学数学能算帐,学物理能修理一些简单电器,还不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适用性,因此在子女学习取向上存在一些误导.
1.4学校化学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化学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教育具体表现在:(一)教学方法的陈旧,大部分教师还延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二)教学的指导思想偏离素质教育,错误地认为应考是化学教学的唯一目的.(三)对实验重视不够,很大一部分教师。只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忽视了化学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四)教学过程中,只侧重检查课堂上作业完成的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解决化学教育落后的途径夏对策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化学教师在没有充分的实验设施条件下,想开展丰富、生动的化学实验和结合实际改进化学实验,实在是无能为力,所以,添置足够的化学实验设施,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具备充分的化学设备的条件下,化学教学才能得以正常健康的稳步的开展.针对以上提出的在现今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有一个解决的途径和对策.除引起学校、社会对化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外,还应加强实验设施和化学教学自身的创新.而创新教育,是在当前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的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与构建一种新的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与完善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化学课教学创新谈些粗浅的看法.
2.1建立符合实际的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现在教育评价注重评价教师的教,而不注重评价学生的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只注重评价教学结果,而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使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火花长期受到压抑而泯灭.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目标上改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加以引导,教学方法上改变以量化为手段,注重在课堂及作业完成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上,找出学生的优点及闪光点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给学生创新留有足够的时问和空问.
2.2改变教师狭隘的。创造性观念.一定的生活模式是以一定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这种观念体现在:1.创造性是少数尖子生才具备的能力,而不是人人都具备的2.创造力的大小体现在其创造行为的结果上,而不是在其创造行为的过程中.3.创造性思维必须在专门的训练中才能产生和提高.4.创造力作为理性因素与想象,激情等非理性因素无关.根据这些理念,课堂教学是与创新教育无缘的,教学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传授知识.因而改变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是创新教育的一大关键.:
2ACT相关精神学指标分析与评价
2.1精神症状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ACT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精神症状[18、21~24],NelsonG等[25]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显示,ACT与传统的社区管理在症状减轻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由1.91降至1.73,Z=3.15,P<0.01)。ColdwellCM等[5]研究表明,与施加干预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ACT精神病症状改善水平分别为26%(95%CI=7%~44%,Z=2.76,P=0.006)和62%(95%CI=0%~124%,Z=1.96,P=0.050),能够有效缓解精神疾病症状。也有研究表明ACT和传统的社区管理相比,在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19]。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减轻可以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从而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2.2住院次数和天数
住院天数是衡量精神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减少住院的次数和天数,可以直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ACT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的次数和天数[18,21];SusanM等[17]研究也表明,和传统的社区管理相比,采用ACT治疗的患者住院次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在18个月的治疗中,相对于传统社区管理,ACT的住院天数减少了51d。但是两种模式住院利用率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而在6~12个月期间,传统模式的住院天数是(25.8±57.1)d,ACT为(17.2±46.9)d,具有显著性差异(F=5.37,P<0.05);而12~18个月期间两种模式住院天数之间显著性差异则更加明显。患者住院天数和次数减少,会直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认为[5],在减少住院次数和天数方面,两种模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10%]95%CI=-7%~27%,Z=1.17,P=0.24)。
2.3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然而研究表明ACT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的医疗费用下降[12],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6]。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模式,ACT服务模式中客观负担越重的患者,其主观负担越小(ACT:n=85,r=0,313;传统:n=91,r=0,675),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ACT模式中,平均每位患者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为(33473±32838)美元,而传统模式中每位患者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是(35656±39446)美元,两种模式之间的费用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F=31.47,P<0.001)[17],即ACT下患者的疾病负担明显小于传统模式,因此相对于后者,前者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2.4满意度
相对于传统模式,ACT模式更受青睐,患者及家属对ACT模式的管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在成本效益原则下表现更高,依从性更好[18]。在18个月的治疗期间,利用1~7的满意度量表进行测量,ACT模式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由4.34上升到5.07,而传统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不变(由4.62下降至4.61)。结果发现,对ACT模式来说,花费31800美元,获得4.86的满意度;而传统模式花费32700美元获得4.58的满意度[17]。ACT模式下患者以更少的花费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且住院时间更短,对症状控制、就业、社会关系、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更好。
一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参与政策讨论与实践评估,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展政策参与的领域;另一方面,表现在不断拓展的国际化视野,即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区域发展以及各种区域经济问题,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政策。就其综合性而言,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学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而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从事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改革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域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化。
根据我们对全国15所重点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授课情况的网络调查,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习惯采用相对稳定不变、具有统一标准的教材。在所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7年内没有更换过新教材,至今所使用的教材还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内流行的那些版本。二是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框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学大多是围绕实际问题与任务进行对策性研究,缺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造成该课程教学长期以来停留在“浅显易懂”的水平上。三是教学内容界定不清。对于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笼统,造成授课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甚至“填鸭式”的课堂讲授,多年来一直沿续着“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而学生则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记笔记、下课全忘记”。导致上述情形的原因固然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但更多地出自教师教学中的“僵化、“零散”、“固守”:所谓僵化,即将教学内容当作僵化的教条和现成的结论进行灌输,缺乏具体化、直观性;所谓零散,即只重视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传授,缺乏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融合贯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片面和孤立;所谓“固守”,即只重视对课本规定内容的分析,较少关注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教学的实用性不强。
3.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
尽管建立教学考核制度已得到普遍共识,但是现有考核方式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学考核目标错位。对教师往往简单采用一系列量化指标给教师“打分”、“排序”,很少关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优势与潜能等方面;对学生则只是关注学习成绩的高低,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二是教学考核主体单一。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只看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则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双方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在基于共同利益下达成互利串谋,从而使教学考核结果失真。三是教学考核过程简单化。考核方式基本上是通过期末考试形式进行的,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
三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途径
1.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理论基础。综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规模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非均衡力及循环累积因果律;市场开放度强化要素流动性;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和结构优化的内生化理论;产业份额决定国民收入地区分配;二元结构与城乡联系理论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博弈论、内生的增长理论、后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建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引领学科发展的前沿,以深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价值。
(2)应用。区域经济学本身是为了解决实际中区域问题而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区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宏观、中观领域里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包括区域发展模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地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城市竞争力、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区域分工与合作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微观领域研究则涉及企业区位选择、企业迁移、企业组织以及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等经济活动,使区域经济学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另外,近几年来中央政府陆续制定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区域性政策措施,也使区域经济学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
(3)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官方统计数据的大量公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学研究逐步走向计量化,强调运用数理模型方法对区域活动进行定量分析,特别是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大发展,近年来区域经济学中空间计量分析的应用越发增多。同时,决策科学、复杂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技术等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也不断地被引入到区域经济分析之中。
2.强化实践型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类课程,成功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应强调实践型教学,注重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由传统单向被动的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师生间互动交流与研讨,从而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授知识去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和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开展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培育批判、研究、质疑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适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案例教学是区域经济学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现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其案例应该是对现实热点问题和学生们普遍关心问题的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互动的组织形式可多样化。既有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的个人案例,也有学生之间合作的小组案例;既有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也有口头的案例讨论等。
模拟教学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开始得到关注。通过模拟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确立区域发展目标,如何捕捉区域发展非均衡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有利或获利机会,如何有效率、低成本地去广泛组织实现既定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以便最终实现既定目标,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体验区域发展变化规律,进而灵活地做出区域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方法的局限性。
3.实施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着力提升教学效果。
开展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即可以运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字、图形、影像、语音等方式来演示教学内容,代替传统的单纯依靠老师讲授和板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画的屏幕演示,将区域经济学中许多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复杂的逻辑关系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将大量原来需要在课堂内进行的板书工作通过课前制作的教学软件演示出来,课堂的课余时间增加,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授和组织教学活动。
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并不等于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手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弥补各自之短。具体来说,一要遵循目的性、最优化原则。即多媒体手段和内容的选择,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学教材,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选定,当用则用,不适则弃,讲究实效,切不可为追求时尚,不顾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盲目使用,否则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二要注意多媒体技术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即根据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去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既要注意选择效果最好的来运用,也要考虑它们能否优化组合的效果,充分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三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反馈。即教师必须控制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及时准确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优化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教学考核方式,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考核应涵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二者都不可偏废。在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上,应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可采取笔试、口试、作业、讨论、考勤等多种形式,其中笔试、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记录提问、发言、出勤等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考核方式中应特别加入社会实践的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和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方法上,则要着力改变目前简单地由学生给教师教学打分的做法,注意结合其他一些方式如教师互评、教研室集体听课、督导组听课等,广泛参考多方面主体的意见,增加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营造公开、透明、民主的氛围,各方共同参与、民主协商,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未来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2.罗静曾菊新: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几个新特点刍议[EB/OL]./,2006-10-08
[中图分类號]F124
宏观调控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展开社会经济控制,维持社会再生产协调状态。区域经济反映了各区域经济水平、状态、规律。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差距悬殊,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核心,有责任、有义务协调区域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分析。
1 宏观经济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1.1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政府采取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作用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优化分配,完善生产资源,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稳定国家经济。而想要保证社会市场稳定还需通过市场自发调控与政府宏观调控,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百花齐放,增加社会就业率、推动企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调动政府参与主动性,对促进经济体系完善起到间接性作用,使社会经济处于稳定发展水平。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宏观调控也存在管理失效风险。宏观经济是以计划指导为目标,对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预见,政府根据经济预测展开宏观调控,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主客观影响如:决策依据信息来源真实性、准确性,决策人员专业水平,政府反应要落后市场发展变化,成为宏观调控最大影响因素。所以,及时对政府行为科学引导保证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1.2 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政府想要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工作目标,也是区域经济协调有效方法。首先,社会经济总量稳定。经济总量指的是某个阶段国家经济活动总成果的数量反映,宏观经济活动指标的集中体现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调控短期目标即是维持社会供给与需求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这也是区域经济协调重要途径。其次,社会经济发展。基于长远角度分析,宏观调控是社会经济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性指导,及时排除经济隐患,促进国民经济进步。区域经济协调具体而言,就是城乡、城市区域的统筹协调,要求两者必须保持同步状态。
1.3 宏观调控是稳定区域经济的根本需求
首先,宏观调控的基础前提就是计划手段,要求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短期、长期计划,适应宏观经济管理计划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次,经济计划。以间接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间接管理指的是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以市场为媒介通过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主要变量施加影响,通过市场传导引导微观经济行为,确保达到宏观经济管理标准。区域经济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内容,以宏观调控形式进行区域经济协调。最后,行政方案。行政方案指的是行政单位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经济的有效途径。单位以宏观经济形式综合人力、物力应对宏观经济问题,如利益问题,都要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控制。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发展问题也随之暴露,尤其是区域经济失衡问题。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特别是长江、珠江、京津冀,根据所处地理环境看呈高密集状态。但是,想要通过高经济水平地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存在一定限制,进而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影响社会总体经济进步。现阶段我国主要劳动力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改革初期得益于上海工业与江浙区域农工相辅,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的乡镇工业和家庭工业发展迅速。此后,汽车、石油化工、船舶产业迅速兴起,使长三角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3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想要通过宏观经济控制保持区域经济平衡,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第一要素是政府以宏观经济管理为方法,发挥着横幅作用。综合分析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问题,从而创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蓝图。相对于个体控制,宏观经济控制更能够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市场控制,通过扩大投资、吸引优秀人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区域经济,有助于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整个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3.1 促进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扩大投资,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第三产业。首先,推动区域经济朝市场化发展,开放市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和市场制度、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产品、生产资料等走进来、走出去,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同时,要求政府打破行政性贸易壁垒,发展多元化、互补性的区域市场。其次,鼓励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政府综合有利产业资源,健全指导机制与产业制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在原有产业资源下以财政刺激形式带动企业走向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最后,扶持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包含各类服务和产品,有助于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在制度政策上给予帮助,为第三产业谋求更多福利优惠政策,并进行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生产效率。
3.2 坚持留下来、引进来战略目标
关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坚持留下来、引进来战略目标。其中,留下来是将区域高学历、年轻劳动力、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人留下来;引进来则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资源。具体措施:首先,加强与金融、贸易、投资战略的互动,尤其是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贸的互动。“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留下来,引进来的双向互动。其次,为外来人才提供更多福利政策,将优秀人才放在重点开发区,有助于达到人才流动的聚集效益。再次,政府应加大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支持,尽可能缩小与高经济水平区域在卫生、教育、文化、医疗方面的距离。最后,发展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3.3 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协调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的各方面技术人才,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要把在学校真正所学的用到实际工作中。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教师的传统教法方面:有些教师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应付考试做题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大部分的学生本来英语基础知识就很差,学习英语就没有多少兴趣,这样就更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有的学生就甚至就放弃学习英语。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没有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谈不上与人交流。
(二)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的英语程度差别很大,成绩优秀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日常会话,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成绩差的学生表现为英语成绩不佳,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应用语言的能力差。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全会。(学生的中考英语入学成绩做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英语都不及格,平均每个班英语较好的学生就只有3到5个)。另外,中职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思想素质偏低、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多数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时间不主动朗读,日常用语交流少,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导致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困境。
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他们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自己知道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说:“英语不及格证明我爱国。”听到这样的话,也可以看出中职学生英语水平差,并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差,无药可救。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中职英语教育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这样我们可以说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法探讨
1.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很好)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机。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提问教学、杜郎口教学法等)就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大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的记忆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文化是涉及到各方面,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等情况的方式,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很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体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当一个学生喜欢教师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向师力。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魅力吧!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魅力是包括好多方面的,比如:教师外在的形象魅力、教师的语言魅力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大方而充满活力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师德去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喜欢教师,喜欢英语。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同时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折服学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英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中职英语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浅析课上学过的某个理论(马太效应,破窗理论除外),并举例说明。 因为本人属于第六组对第六次课的前景理论印象深刻,故而愿意回顾一下学过的前景理论,下面分别从课上理解和所查的专业资料两方面解释该理论。
我所理解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大多数人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我们都是经济人,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前景理论中可以表现成五点,A确定效应 B反射效应 C损失规避 D迷恋小概率事件 E参照依赖。
专业名词解释: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当然是专业的解释更清楚,不过举几个例子活学活用才是王道,下面是由此理论解释的种种现象。
确定效应:比如你有两个选择,1:一定能拿到1000块 。2: 50%的概率拿到2000块,50%的概率什么也拿不到。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在股票投资中应用最明显,当获利时会及时抽身,多数人表现出赢必走,赔则拖。
反射效应:还是两个选择,1:一定会损失1000块。2: 50%的概率损失1000块,50%的概率什么都不损失。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虽然与传统的经济人有所背离,但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损失规避: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多数人是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1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10000元的快乐。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迷恋小概率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因客机失事造成伤亡的事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乘坐飞机,这是因为根据统计,客机失事的发生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客机失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乘客都认为自己乘坐飞机这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失事事件,规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这其中包含着侥幸心理以及对运气的迷恋。从正面看,彩票和保险业的大行其道都和人们迷恋小概率事件密切相关,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参照依赖:大一一年下来小明拿了二等奖学金,而他室友小光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得来的幸福感绝对不如他拿三等奖学金而小光拿不到奖学金的幸福感强。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前景理论的缺陷: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二是前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前景理论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上,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
二、大学生涯中我的财富之路在何方。
(一)现实版我的大学理财计划
作为海南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学的专业又是经济管理类型,因此对经济的浓厚兴趣只增不减。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有迹可循,个人的经济也是有技可依的。我们大学生正在知识储备阶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当然也要更加重视个人理财,好的理财方式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明哲大家给建议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会理财的人生一定更加精彩。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支持,在主要任务是学习的情况下,四个字经营我们的理财比较好,节流开源。
谈及节流,在支出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形成节俭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积累净资产。具体可以做到(一)每月做个支出计划,这样心里就会有数这个月大致怎么花销。(二)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商场打折促销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每月也能省下一笔财富,尤其是女孩子,买衣服和化妆品不能促销就买,品质好适合自己才去选择。
(三)身上不带大额钞票,据有关的科学统计称,一旦身上带了大额钞票,很容易促进消费。大额变小额,小额变借钱,不知不觉口袋就空了。(四)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学会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 像我是一名大二女学生,每月就会做预算,父母每月提供1200元的生活费,我会把200存起来,5个月的话就有1000,利用假期去外地旅行,丰富阅历,扩展视野;剩下的1000元中300元冲饭卡,300元应酬学生会协会的各种聚会,200块钱买衣服鞋子之类的(当然不是每个月都会买,因为我还是比较追求好一点的衣服,有时候买一次下次的这个钱就没了),100元冲话费交电费以及水费,剩下的100元用来吃水果,买小饰品之类的,要是遇上朋友过生日送礼物就少参加次聚会把攒的钱用来买礼物。这样下来生活也挺充实的,不奢侈又能享受该有的乐趣,仅仅是我的个例而已,我也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方式。
至于开源,在海南大学这块风水宝地里更是一展身手的好时机。方法如下(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名利双收。(二)、做与人打交道的销售服务类兼职,如宾馆快餐店服务员,手机家电促销员等。(三)、做家教类文职,文笔好的也可以投稿给杂志社,当网络。(四)、学计算机技术的可以在网上开网店,利用专业知识管理网店。(五)适当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买买彩票如刮刮乐,双色球,权当娱乐就好,不用太迷恋小概率事件;还可以买买国债,基金,股票,但是量力而为不要陷得太深;保险起见也可以每月省200元存入存折,弄个整存整取的活期存款。本人已经做过前三项了,第一项会一直坚持努力的,马上要大三了,尝试第四项和第五项很有必要,因此我会好好研究经济学相关书籍,为个人的科学可持续理财打下良好基础。
(二)虚拟版在校期间,我的五万元投资项目
如果我能得到天使投资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五万元资助的话,当然是开个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名字就叫呵呵,倩影。本人比较擅长创意而不擅长厨艺,虽然校园里的餐饮业火爆,打印店也比较赚钱,饰品店也很流行,我明白容易进入的行业竞争就会很残酷,我们应该有蓝海战略的思想,在红海里苦苦挣扎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与其争夺日益减少的利益额,不如另辟蹊径,虽然我不懂专业摄影,以外行的眼光看问题,以内行的眼光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详解一下我的创意摄影店的投资创业项目。
开店背景:大学生喜欢用照片记录青春年华,很多大学生选择去拍艺术照,而外面的摄影店比较贵并且有泄露隐私风险,虽然海大校园内也有两家图片社,但是他们主营证件照和冲印照片,涉及艺术照领域比较少。并且海大商业街在扩建,人数也在稳中有增,我们可以把握商机,与外面的商家合作,主要客户群定位为大学生,顺便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照相服务,并提供租借衣物的服务。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在学校里面创业会相对容易,有利于营销企划的开展,这个行业的前途充满光明。
关于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的简单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S),我们开店地理位置优越,在校园内,方便广大学子,并且我们能保证顾客隐私安全,价位合理适合大学生,各个项目服务也是为满足大学生的口味而量身定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为如何弄到适合自己参赛的演出服而焦躁,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会到外面联系可靠的商家,成为其的加盟店,让其提供衣服样本给我们,到时顾客可以选择试穿,合适的话按租赁程序租赁。个性的服务还包括订制照片秀台历,水晶里面镶照片,跟相片有关的礼物等。(二)、竞争劣势(W),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与实战经验,项目开展起来可能阻力比较大,五万块钱的项目基金需要我们精打细算,我们还需筹集资金把开头做好,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并且我们可能租不到满意的旺铺。(三)、项目发展时所拥有的潜在机会(O),只要开始进行运营,我们就可以边学习边发展,与外面的好商家合作,加盟某些摄影组织,学习他们的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自己团队的凝聚力与综合实力,这样我们小公司的发展才会是良性的,才会有可能把事情做大,实现我们的价值。(四)、项目发展的外部威胁(T),在校内有可以冲印照片的证件照相馆,有礼品店,在校外更是有花样繁多的各种艺术照相馆,设备和环境比我们新开张的小店要好,知名度也比我们大,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保证技术的同时在价格上有优势,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经营照相以及跟相片有关的创意小玩意儿,为了跟紧并超越竞争对手,刚开始我们只能少盈利,给顾客更多的实惠,打响名声。
至于财务状况,刚开始肯定会物资紧张,人才不足,我会拉拢学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学摄影的朋友加入我的团队,好多意想不到的难题都会发生,这些我们都要克服,年轻没有失败,总之有这样5万元的创业基金,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笔钱,它可是我们开创事业赢取第一桶金的资本。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二:经济学科导论论文
从报考志愿之时我就开始关注安大的经济学类专业,开始时对这一个类字不解,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包含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和财政学的一个招生大类。我们经济学类的学生都面临着大二是的专业分流,在学校开设启航工程的经济学类导论课程后,通过老师们的细致分析讲解我们充分了解了大类中的四个专业,对自己一年后的选择有多了一些把握。在接下来的四年我们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然而这么多的专业课让我对四个专业也有一些迷茫。首先我先说一说在导论课后我对这四个学科的认识。
金融: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保险精算、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在就业方面。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职业前景普遍较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分专业时大家都希望进金融专业的原因之一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外贸单证实验、报关务实、报关务实实验、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地理、电子商务、合同翻译等。
财政学: 财政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税法、资产评估、比较财政学、会计学、公共支出分析、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政府预算管理等。
通过几周院系优秀教授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了解了大类中一些课程的情况,如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等等,并且知道了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其构架。我同时我深刻的了解了这几个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以后的就业情况。不再片面的认为金融就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门门都能学出学问,成就事业。 在学到知识了解了情况的同时十分感谢学校能够在启航工程中开设这样一门学科导论课。这项课程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在迷雾中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知识结构以及就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角度,谈谈学习经济学导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经济学导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开设,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渠道去全面了解学习经济学。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什么是供求基本原理、什么是市场理论以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大体的印象。从这一点上来看,学习经济学导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
(2)学习经济学导论在大学生就业抉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树立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先进择业观,从而成就人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