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移动互联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2: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移动互联网论文

篇(1)

二、积极创新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促进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发展

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移动互联网产品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需要做好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他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从横向看,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是多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综合,纵向看是关系到产品一生的服务。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能够使用户获得相关优质产品、移动数据接入,还能使用户获得一种购物带来的了解产品信息、购买过程、购买场地与人员服务等一整套的客户服务体验的过程,使用户对企业有较高满意度。本文从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构成要素出发,在相关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过程中,对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创新进行分析。

1.售前服务中的创新。

1.1在广告宣传层面上对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从宣传手段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宣传过程中充分体系移动互联网业的优势,利用相关技术,在相关热门应用如微信、微博或者公司的客户端中进行广告宣传,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做好最新产品的推广内容,保证在传送过程中不仅不让相关用户反感,而且还要让用户对产品信息和内容等产生极大兴趣,达到宣传目的。

1.2在售前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在3G时代的售前服务中,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是很重要的,相关产品技术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相关企业原有的一些普通业务员进行业务推广,做售前服务显然是无法有效进行的,因此,要改变售前服务制度,积极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对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与待遇,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思维的严谨度,提升售前服务水平。

2.售中服务中的创新。做好顾客购买产品关键阶段的售中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售中服务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顾客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优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此过程中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使顾客精神上感受到得到重视,从而提升他们的购买激情。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营业厅中提供3G网络体验,使客户在对移动终端体验过程中享受到高速度的网络服务,对相关应用能及时下载到终端中并进行试玩,而且在微博应用或者是微信等应用中通过技术手段,只要用户安装了相关应用并登录,便会得到中国联通公司的关注,并且会发送相关问候语给用户,使用户在试玩过程中精神上得到重视,而且在试玩过程中服务人员会为用户提供各种帮助,及时为用户解答相关疑问,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3.售后服务中的创新。在3G时代,售后服务在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传统的营销过程中的售后服务仅仅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吸引客户购买产品的一种手段,而新时期,售后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户对公司的认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客户。售后服务现阶段的创新主要有:

3.1不定期回访。不定期回访能及时获取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使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关怀,提升对公司的认可,增加后续购买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愿望。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产品售出之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两年还会采取电话联系、邮件寄送或者客户端中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用户的使用感受或者疑问进行调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

3.2建立服务失误补救以及投诉处理机制。在服务营销过程中,服务传送时任何一个服务接触若产生服务失误,会使客户有负面的反应。采用服务补救措施能弥补和改善服务中的不足。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能促使相关售后服务人员更好的履行职责,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在最短的时间响应客户,提升客户对公司服务能力的认可。

篇(2)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认为,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教学文化生态融合,已经显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由于WEB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导致远程教育教学向移动信息传播动模型不断演进,特别是造成其实现与社交网络的对接,从而造成远程教育一栋教学网络的社会化趋势。当前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基于Web2.0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引发了远程移动互联网络的革命性变化,它所带来的以人为本的移动教学模式创新,推动由专业技术人员垄断织网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建构,逐渐向由所有远程学习者用户普遍参与织网的教与学民主化进程的转型之中。基于Web2.0的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模式,开始生成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它可以鼓励学习者在Web2.0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模式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教学和学习观点,使得学习者用户不仅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而且也可自己的体会观点,供他人分享和借鉴;(2)它具有知识信息的聚合效能,通过在网络上知识渐次累积,形成以需要或兴趣为聚合点的知识信息社群;(3)由于它创建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远程移动教育平台,因而它会激励那些非常活跃的远程学习者用户,对其保持比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会一直积极的参与其中。二是随着云计算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导致远程教育逐渐向“移动云计算”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开放大学将其远程教育教学网络的触角延伸到整个系统,乃至其他大学、开放大学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的网站中,从而实现远程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分散化、集成化和网格化,实现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的“去中心化”,由于这样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整合社会上所有的远程移动教学资源,实现“网站越多,服务越好”,有利于将各种远程教育教学网站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各自的力量,实现集团化教学,使远程移动教学网络建立更为丰富的知识信息链接和学习链接,这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突触,随着彼此间的联系强化,活动变得越来越强,结果,促进学习者和移动互联网有机协调成长,这样,每一个学习者,面对的远程移动教学平台,都是一个有着丰富知识信息词条结构的在线学习百科全书。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在“移动云计算”微不足道的文化表象背后,其实掩藏的是一个有着庞大、深厚体系分支的潜在的知识价值逻辑链和意义生成圈,它使得开放大学间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最终变成是协作,而非什么疏离与独立。三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开始,逐步向多源异构化方向发展,这为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存储的分散化、网络化变成可能,同时,这也引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那就是过去那种只要建立一家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就可以垄断学习者远程学习天下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数据库绝对的掌控权,谁就拥有远程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已经春光不再。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教学从此由多家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共同合作完成,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远程教育的大学物联网、课程资源的网络节点库,同时对不同地域的远程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

显然,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环境里,远程教育教学的胜利砝码,开始偏向那些通过聚合各种远程教育教学课程网站来达到临界规模,并且将聚合的课程数据融入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服务中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机构的手里,远程教育教学的领导者、主导者或者话语主导者,开始由那些善于聚合各种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在线课程资源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机构来担任。至此,许多开放大学和远程教育机构开始认识到,对其他远程教育网站课程教学资源数据的掌控,有可能成为他们在远程教育领域,保持优势教学地位及其文化竞争力的来源。毫无疑问,MOOCs(MassiveOnlineOpen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s,即“慕课”)的出现,为此种观点提供了例证,MOOCs由于掌握了大规模在线课程的聚合组织权,结果导致它赢得了巨大的远程教育市场的经济回报。当前,开放大学间的课程数据资源竞赛,已经打响,这种可以为任何学习者建立共享数据库价值的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正在成为开放大学发展建设中必须看到的一个重要策略。四是依靠轻量型编程模型,一种具有可编程性和可混合性设计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服务油然而生,由于互联网浏览器的“查看源文件”选项,使得许多用户可以复制其他任何用户的网页,因而最成功的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服务,通常是那些最容易采纳但是却未被服务创建者想到的新的方向,比如想办法让学习软件超越单一设备,这样就使得超越单一设备而编写出来的远程教育软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让开放大学坐收教学红利,因为即便是最简单的互联网程序,也涉及至少两台计算机,其中,一个负责远程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器,而另一个负责远程教育教学浏览器,这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而言,开放大学可以将远程教育教学网络作为软件平台予以开发。显然,把这个概念拓展到由多台计算机提供远程教育教学服务而组成的合成应用程序当中,它可以保证学习者以多种方式对许多有限制的远程教学内容进行访问。毫无疑问,迄今为止,iTunes是依靠这一软件编程模型而走向成功的最佳范例,由于这一款令人心仪的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可以无缝地从掌上设备延伸到巨大的互联网后台,使得个人的移动计算机(PC)扮演着一个知识信息本地缓存和控制站点的角色,这样就使能独立一运动的人,依靠那种能独立运行、完成移动学习特定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完成名副其实的远程移动学习。由此可见,iTunes的成功,体现了Web2.0的一些核心原则,那就是:它们也许本身不是什么网络程序,但却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使得网络成为其体系中无缝连接的、几乎不可察觉的一部分。这说明,iTunes展示了一些远程教育网络的集体智慧应用,作为一的方兴未艾的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它极大地丰富了远程学习者用户的网络学习体验,它使得我们意识到,对于应用于远程教育的移动互联网来说,其竞争的优势关键在于学习者用户会在多大程度上会参与其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学习体验,因为如果他们不参与其所制定的远程教育教学游戏,那么,它必然就是一个“没有被参与的体系”,那么,无论它是多么强大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它的远程教育移动教学前途将必定黯然无光。由此可见,学习者们的隐式和显式远程移动学习体验,必然会为开放大学的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学程序增添新的应用价值,若果没有他们的有机参与,任何形式的远程移动学习访问和体验,都不大可能发生。从以上四个方面看,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教学文化生态融合,总是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形式发展着,它使得人们看到了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曙光。

二、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方式类型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业已表明,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电信网融合形成的知识信息传播技术平台,通过灵活多变的技术模式、应用程序,通过与远程教育教学的生态文化融合,从而形成了崭新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业务实践模式。具体而言,根据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业务模式可分为七大类型:

一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社区交往”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协作化学习方式,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的数字化远程学习社区,将开放大学的移动互联网建成能够吸纳最为广泛的学习者客户群体参加的,并能支持他们实现数字化远程学习生存的开放教育平台。显然,在这种由移动互联网络而构筑的远程学习虚拟世界里,如何实现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以及学习公共支持服务的数字社区化,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它可以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提供种种具有延伸支持服务性质的远程教育教学项目,并通过相关远程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远程学习者所具有的相同的远程学习诉求,从而使他们成功地实现“远交近联,学以类聚”,形成全新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互联数字化社区中的“数字化社交学习激情体验”,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自主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文化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毫无疑问,采用这种模式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群体对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心理黏性。诚如我国学者所言,“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因此,开放大学的移动互联阅读平台和软件可设置“分享”按钮,激励学习者“将阅读的内容分享至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在社会化阅读应用里,通过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站的紧密关联,用户不但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通过社会化媒体分享出去并在原阅读平台得以同步体现,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包括阅读行为还被作为向其智能推送个性化内容的依据”[3]。

二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知识短信”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式教学方式,通过内容上具有高度知识概括力的、结构上具有很强的知识浓缩力、叙述上具有突出知识表现力的简短文字,传播凝练精辟、形象生动、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课程教学和知识信息内容。无庸质疑,采用这样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个具有完整知识框架结构体系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知识信息传播的艺术化再加工和审美再创造,将其转换成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分散,但经过相互组合,又能形成完整的知识语义链的知识短信群组,并对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者产生持续而有震撼力地学习冲击。毫无疑问,编制这样精彩的知识短信,的确是需要无数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文字功底和艺术才能的远程教育专业人士,通过相互之间的精心协作才能实现。不可否认,这种全新的远程教育教学技术能力的建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作为当前世界各国开放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致命缺陷和文化软肋,它是需要开放大学的教师,强力打破传统大学教育的知识壁垒,通过教育与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与学术的有机文化融合后才能实现的,因为这种复杂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其工夫显然在诗外,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它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技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教育艺术、教育文化的领域。当然,也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专门用于远程教育的知识短信的出现,正在使得互联网和电信网间的相互融合、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间的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掌上的教育技术”最终转化为“拇指间的教育艺术”,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可能。

三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课程游戏”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娱乐化学习方式,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趣味,通过远程开放教学课程游戏软件的开发和传播,从而刺激和满足学习者的强烈的知识学习兴趣,并利用目前许多学习者对游戏达到痴迷程度的心理,因其势而利导之,将他们的“游戏化娱乐”兴趣转化为“游戏化学习”,从而使得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变成指导学习者游戏化学习、娱乐化学习的先导。显然,这样做,不仅增强了远程开放教学的“玩中学、学中乐”快乐学习趣味,将原本单调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互联自主学习变得有声有色,格分外活泼和迷人,而且还可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学习者时时、处处参与移动互联远程学习的热情,满足他们的游戏化学习表现欲,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实操能力,提高他们的移动互联学习效率。当然,在移动互联游戏化远程教学活动当中,开放大学也可在此种课程游戏教学软件中,设定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的信息功能,并及时给学习者玩家的游戏化学习效果做出中肯的评价。无疑,这样做,可以促使学习者很快了解自身的知识学习水平,为他们制定下一步通过游戏化学习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增强自身游戏化学习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习者的游戏化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的同时,也应当在适当时机,或者在他们成功达到某一阶段学习目的之后,给予其一定的分值和晋级奖励,这样,就可吸引和激励他们继续参与下一阶段游戏化学习,强化他们持续不断地参与游戏化学习的心理渴求动机[4]。笔者认为,这样做,可以改变过去人们把网络游戏,看作是与学习实践相对立的两种活动的认识局限,将两个似乎根本不可能调和与相容的东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使得开放大学通过游戏化触觉教学技术和触觉教学反馈技术的变革,给远程学习者的游戏化触觉学习技术和触觉学习接受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从而使得远程学习者产生“用户体验”般的心理快乐刺激和知识鉴赏情绪。无庸质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移动互联此种游戏学习方式,会作为移动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杀手级盈利教学模式或红利教学模式,掀起人们趋之若鹜投入移动互联游戏化远程学习的社会风潮。

四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电视节目”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影像化学习方式,引领远程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潮流,并使得“互联网教育电视”、“移动教育电视”、“手机教育电视”等成为新新人类远程学习者群体等时尚人士远程自主学习的新宠。众所周知,电视语言具有画质还原清晰、言语表达生动、动作持续形象、语意丰富深邃、音乐节奏怡人的艺术表现特点,因而它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人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最起码的艺术生活审美配备。具体讲,把它运用到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里,就是开放大学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中,通过移动互联电视技术的植入,成功地利用电视语言所具有的多镜头、多机位、多角度、多视点、多场景、多层次、多语言的蒙太奇知识信息表现与传播方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甚至有时还有点晦涩的知识内容,拍摄、编辑为声画并茂、充满情绪的知识艺术活动影像,从而吸引广大学习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很快沉浸到远程学习的知识情境当中,并通过镜头切换的导引,深入进知识结构体系神秘复杂而富有传奇的王国里。无庸质疑,“移动互联电视”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影像化学习方式,带给远程学习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它使得好的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电视节目,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动作大片一样,掀起人们心中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激情风暴,只不过,制作这样高质量的远程开放教育节目,传播这样高质量的远程开放教育知识信息,是需要教育电视节目编导、演职、制作和技术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创造水平的。目前,我国移动电视用户的群体正在扩大,但主要集中在积极尝试新事物、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人当中,作为未来最具潜能的远程学习者用户群体,这个群体的在未来可能会逐年扩大,因此,开发这样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是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的。

五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电子书籍”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阅读化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非常传统的、且是无纸化的、又非常生态的、存量大和便携式的读书自学支持服务。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数字化革命已经带来了人类阅读的彻底革命,因而,电子书,作为一种专门供现代人阅读的手持电子设备和数字化出版物,由于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存储设备中,并借助于特定的手持移动设备,来进行读取、复制和大规模传播的,因而,从一开始诞生起,它就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纸介质书籍出版物,具有很强的教育的社会普及化效应。电子书,又称e-book,它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移动设备都是支持其阅读格式的。在手机终端,人们常见的电子书格式可为UMD、JAR、TXT三种,它专为阅读图书而设计,一般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这种特别设计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让人们在长时间,能够舒适地阅读图书。况且其中因为内置有可以上网的芯片,内存着大量的数字出版书籍文本信息,一般一次可以储存大约30本传统图书的内容,因而完全能满足学习者的丰富的远程学习阅读需求。目前,电子书的内存容量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功能也有继续扩展的余地,再加上其字迹清晰美观,用户身份也易于确认,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非常便捷地购买和下载它,且付款也很方便,因而它的这些诸多优势,使它非常适合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琐碎的现代人生活,能够为远程学习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灵活投入自主学习,很快沉浸入知识海洋,暂时逃逸快节奏的生活,缓释工作压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供了方便。可见,这种充满情趣的移动阅读方式,能够有效填补人们的生活狭缝时间,惟因如此,它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迅速地流行并传播开来。当前,数字版权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使电子书的学习用户能以更低的价钱购买到更多的图书,在市场上,人们可以远低于传统纸介质书籍1/3至1/2的价格在网上购买到自己需要的电子书籍,而且人们可以采用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或电子货币等付费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书籍。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当前世界上有许多开放大学,也在为其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免费阅读的远程下载服务。显然,这一切,都为电子书在未来远程开放教育的大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手机搜索”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拓展化学习方式,为人们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深度、系统地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并通过它而成功实现目标的手机搜索引擎,因为整合了网络搜索、智能搜索、语义搜索、关键词搜索、图片搜索等语义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概念和知识检索理念,而且综合了多种的知识信息搜索方法,因而可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为学习者提供远程的垂直和水平的手机移动互联知识搜索体验,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甚至可以响应学习者所提出的各种远程学习知识查询要求,在因特网上、万维网(WWW)中,自动启动知识信息的索引功能,提供给学习者一切可供知识查询和检索服务的信息网站,并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策略,搜集网络上的有关知识信息,并经过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组织和处理,建成具有学习者个性学习特点的网络远程学习的索引数据库,这就为学习者自主建构更加令自己满意的知识信息检索服务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具体讲,就是它可以利用蜘蛛(Spi-der)系统程序从互联网上抓取那些与课程知识信息内容相关的各种网页,并按照这些网页所在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所包含的关键词、关键词位置、生成时间、与其他网页的链接关系等,并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通过大量的复杂计算,从而计算分析得出每个网页页面内容与其超链接的每一个知识信息关键词的重要联系性,然后,再提取这些相关网页的知识信息,并进行相关度数值排序。一般来说,其相关度数值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这样,学习者就可以据此顺序,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想阅读的网页,从而了解并掌握自己所想学习的知识内容,并建立自己的课程知识信息网页自主学习索引数据库,并通过定期重新访问所有相关网页,更新数据库的方法,促进自己及时跟进,深化学习[5]。由此可见,手机搜索这种移动互联远程学习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远程学习者的个人学习品质,使其享受到更具个性特色的远程学习快乐体验。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生态文化融合所形成的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人类社会移动互联网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七是它可以通过“移动互联定制配送”这种远程开放教育的知识独享化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自己学习所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学材。这其中,既可是充满知识情趣的图片,也可是富有接受亲和力的知识音频,也可是具有丰富镜头语义的知识视频,学习者都可通过向开放大学提出个人定制配送服务,独享移动互联知识学习的快乐。显然,在这样的移动互联远程教学模式中,知识学材,成为学生们独自享受个人化、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黏合剂。它通过图片课程教学资源———这种形象、直观表现教学内容,远与单纯的文字呈现更能吸引学习者眼球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召唤学习者自觉投入到那种完全是非连续学习状态的移动互联学习活动当中。通过音频资源———这种适合表现语言、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知识内容的学材形式,让学习者在移动互联学习环境中,克服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和制约,得到短暂的听觉学习刺激和享受。它也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资源———这种栩栩如生的知识内容表现方式,所提供的生动的教师讲授辅导、情景案例教学、三维动画演示、文字声音提示、图形符号会意等学材,合理地将所学课程的特定知识内容融于在一个完全个人化的学习情境当中,从而体验到一种随遇而安轻松愉悦的惬意学习效果。当然,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画文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由于它适合呈现那些视频镜头很难呈现、复原、再现或者获取的知识内容,且其占用移动互联学习媒体内存相对较小,非常易下载与保存,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其知识接收效果更具审美意味,因而更应当是移动互联学习当中,学习者青睐的对象[6]。

三、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超前试验

当前,基于远程开放教育与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它尚处在研究和开发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发展中,一种暂时存在的令人遗憾的历史空位现象,或者说正在起步发展的一种教育文化现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随着手机、ipad等移动互联手机的普及,走进一切有兴趣通过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媒体接受远程学习的人生活当中,成为远程学习者漂泊不定的生活旅途中的自主学习有效配备。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教育应用前景最为诱人的信息技术产业,出现了超过人们想象的高速增长现象,造成了人们对移动互联远程学习的需求急剧上升。特别是在西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学习信息和知识信息,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过,在我国,虽然现在使用手机的人也已经非常普遍,但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移动网的网民数量却只是达到3.88亿,而使用它进行远程学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ipad,在我国的应用尚且远未普及,它只是在一些高收入的社会人群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往往却拥有高学历,他们一般没有用其进行远程开放学习的具体社会需求,主要用它进行一般的信息传播接受。可见,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开放大学真正要想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针对广大平民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还需尚待时日,更何况我们对于基于此种技术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尤其是资源开发的标准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所做的工作,就是继续强化此方面的应用研究,尤其是面对手机这样的非常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好它的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功能,为以后大力我国发展移动互联远程开放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此,我们才能最终使它能够为更多的平民大众学习者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远程教育文明实惠,促进他们学习生活质量和人生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热切期待,我国开放大学能够建立自己的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够利用各种远程教育移动互联教学媒体,开展远程移动教学的超前实验,密切教师、学习者之间的远程教与学交往,因为这种移动学习平台,毕将成为人类未来远程学习者数字化生存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由于在未来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络虚拟世界里,学习支持服务的虚拟社区化将成为主旋律,必将人类成为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因此,开放大学可以建构自己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虚拟社区,从而将远程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的触角,延伸出到天涯海角所有的远程学习终端中,果如是,则随着学习者们不同的远程移动学习体验诉求的满足,必然会提高他们对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移动互联网的学习情感依赖黏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移动互联网络远程学习文化语境里,进行娱乐化学习、游戏化学习,也将成为未来的开放大学远程移动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如果我国的开放大学能够适时制作开发出适合我国学习者的各种游戏化学习课件,为他们提供兴趣化学习支持服务,那么,远程教移动教学课程游戏,将会作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移动互联教学模式的杀手锏,掀起我国远程移动互联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果如是,他们为学习者们提供的游戏化学习专用远程移动教学课件,或将成为我国开放大学移动互联远程教育教学的急先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娱乐化的远程移动教育教学急先锋,可能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成移动学习设备终端发生一些新的革命性质变,比如它会造成游戏触觉反馈技术的加强,可带来学习者用户带来全新的远程学习体验跳跃。当然,我们也发现,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未来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发展的新型形态,它可能成为新一代远程移动教育教学互联网电视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并推动手机电视将成为远程学习者时尚人士的新宠。我们确信,手持电视远程学习者用户,将主要集中在那些愿意在旅程中,积极尝试移动学习模式的、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一代学习者群体当中,坐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地铁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远程移动学习着潜在群体,他们手持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身影,使得我们坚信,这样的远程学习群体在未来必将不断扩大。目前,因为随着手机移动学习功能的不断扩展,它已出现了屏幕显示超大化,画面效果高清化,音响效果立体化,以及音视频知识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学习者用户身份易于确认,远程登陆越来越方便等诸多优势,无疑,这就使得学习者的远程移动电子学习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流行时尚,可以在社会迅速传播开来,显然,这非常有利于年轻的学习者在旅途中利用移动电子阅读,有利于开放大学发展远程移动互联教学模式,以填补这些学习者在工作之余的人生狭缝时间。

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平板电脑的普遍应用,使得利用它发展远程移动互联网络教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业界时尚,由于一大批新兴的数据挖掘、存储、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断涌现,学习者通过它处理起知识的海量信息数据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就像手机搜索将会成为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一样,平板电脑的知识信息搜索播放功能,也将不断增强,它的搜索引擎将会整合概念搜索、智能搜索、语义互联搜索等知识信息的搜索模式,综合多种各样的知识形态搜索方法,为学习者提供范围更广的远程移动学习搜索体验,使他们沿着知识信息的逻辑线索,垂直向内,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也促进他们顺应知识信息的外延结构,进行水平扩展,形成拓展学习,总而言之,这种新型的远程移动互联教与学方式,将会更加注重提升学习者用户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体验,使他们在行进之中,感受到远程移动互联网络知识信息传播技术,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当前,移动互联信息传播技术正在创造我国远程教育的新的历史神话,作为我国教育创新能力的文化表征,它最终为国家赢得全民学习的文化软实力创造新的竞争机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建立覆盖15亿人口、影响范围将达到7亿手机远程学习者用户的这样一个移动互联信息传播平台,将不再是一种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美谈,它的空位发展、缺位发展现象,必将在我国远程教育领域消失,它必将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新的生命活力源,它会广泛、深入应用到农村的田间地头、牧区的草原绿洲、城市的工矿企业、以及物流发达的人生商贸旅途等一切可能出现的远程移动互联学习环境当中,显然,到那时,它必定会创造出更加惊天动地的远程教育教与学人文奇迹!

篇(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消费客户的行为习惯,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最主要的客户终端,其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接触手机互联网媒体的时间是5.8小时,而且随着大批90后和00后的成长,其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据的比例达40%,而传统的电视、报纸计算机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渠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渐的缩小,这种趋势的发展使得房地产营销不得不重点关注移动互动互联网。

1.2移动互联网有效的推进了全民营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搭建的全民营销的平台,打通了开发商、营销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壁垒,极大的推进了全民营销的进程。特别是例如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播,对于现代电商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房地产行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的广泛性和全民性开展营销,可以有效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优化房地产营销,促进其发展。

1.3移动互联网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移动互联网的推广,有效的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互联网,其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随着移动电商的发展,微信营销等移动端的营销方式的日益普及,房地产行业的也可以说是全面的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房地产营销也有着深刻的变化。

1.4移动互联网还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推广度

客户的推广度是评价营销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客户推广,增加了客户之间的粘性,提高了客户的成交基础。随着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实现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在营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一些优惠促销的方式,吸引意向客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转播,推荐给更多的客户,提高了项目的价值的传播,提升了关注度,营销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2.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房地产营销的实施要点

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房地产营销的必要性,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营销的实施要点,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2.1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

从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来看,移动终端可以说已经逐渐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渠道,因此,房地产企业搭建完善自身的移动终端营销平台是其必然的选择,也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营销首先要做的,通过移动微博、微信的公众账号的开通,或者自主开发APP,结合大力宣传自身微博、微信以及APP的二维码,通过提高下载率,提升关注度,推广企业的知名度来开展营销。

2.2设计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宣传内容

搭建好宣传平台之后自然就是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的宣传内容,这一过程既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当前消费者对于房地产商品的喜好等设计宣传内容。另外,对于客户与营销方的沟通,要以方便及时为主要前提,通过实时互动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购房者的购房动力。在设定信息推送以及互动游戏时,需要以吸引客户浏览为前提,提高客户的到访体验,增加成交率。

2.3做好线下与线上的配合

虽然移动互联网可以有效的提高房地产营销的效果,但是毕竟营销的成功都需要线下来做最后完成,这就需要不仅完善线上的各项营销工作,还需要对线下营销进行一定的调整,做好现场的体验活动,确保在展示区和样板间的体验感受要高于线上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另外还有就是做好接待活动和服务水平,这一环节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出现负面的信息,那么线上的宣传有时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篇(4)

1.1.1信息来源

信息主要来源于提供商和个人用户。这里提供商又分为服务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即通常是指在移动网内运营增值业务的社会合作单位。它们为终端用户提供一系列信息服务,如娱乐、游戏、短信、彩信、WAP、彩铃、铃声下载、定位等。内容提供商通常是指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的社会合作单位。信息内容来源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本单位自行开发制作的,另一类是依法或依约定从某些版权拥有者获得授权或邻接权,比如音乐歌曲影视作品等。而个人用户由于移动互联网交互式服务以及用户参与水平较低,目前来自个人用户的信息相对于Web2.0互联网网站来说少得太多。

1.1.2信息资源类型

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划分,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包括时事新闻、公共信息、商业信息、交互信息和个人信息。时事新闻即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重在描述事件发生的事实,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公共信息是指大家都能自由获得的信息,比如12580和12114等声讯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商业信息是指比如移动商城、手机证券等移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关于商业方面的信息。交互信息就是常见的手机QQ、微博以及短信等相互交流沟通的信息。个人信息则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注册信息、电子邮箱、个人账户信息、位置信息等隶属于信息用户个人的一切信息。按照信息种类进行划分的话,移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等。由于终端设备的特殊性和显示屏的局限,目前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种类还是以文字为主,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但是与互联网相比,这些类型的信息由于需要较高的设备性能作为支持,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量和比例都相对较少。

1.2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2.1增值信息服务

随着3G信息时代到来,传统的通话服务进一步减少,移动网游、移动动漫、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增值信息产品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其商业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并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的盈利模式。

(1)一般增值信息服务。一般的增值信息服务有手机网游、移动动漫、移动商务等。手机网游的优点就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但在网络条件、平台建设、付费渠道、盈利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同样,目前我国手机动漫也存在内容稀缺、产品质量偏低、产品稀少、主题单一等问题;移动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增值信息服务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把WEB、WAP和SMS三者结合起来,既能继续使用2G时代原有资源,又能把现有资源延伸。但目前的手机支付业务大多体现的是“便民”性,而对于用户来说,“利民”性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2)农业信息增值服务。面向农村的信息增值服务在各大运营商的服务版图上也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分量。比如,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在三农信息服务、农机调度信息服务、农商对接平台等项目开展了重点合作。其中,“12316三农信息服务”由农业部门提供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由中国移动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通过语音热线、短信咨询等方式为全国农民提供市场行情、农业技术等专家咨询服务。比如在广西已有近两千名专家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3)移动金融信息服务。移动金融信息服务有望实现用户、ARPU双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网络炒股用户规模为7088万人,同比增长24.8%,而随着国内3G用户的高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将保持高速增长。

(4)位置信息服务。互联网地图和GPS手机整合点之一就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位置服务是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通过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位置服务的一种新型业务。众多通信运营商、地图厂商、软件开发商加入了LBS的行列。LBS是一个位置服务协作平台系统,目的是为了实现具备可以随时、随地、为任何人、任何事提供的各种移动信息服务,如个人位置信息搜索、推荐服务和个性化地图构造等;任何人通过平台可以方便、多向互动地为虚拟组织中的其他人提供的各种移动信息服务。其中终端用户的功能包括:基于位置的信息查询、位置感知的信息查询、系统消息推送、黄页查询、群组协作、传统通信、用户管理等。由于位置信息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因此目前各方面都不成熟。

(5)面向教育的增值信息服务。面向教育领域的信息服务有移动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等,如手机一卡通之类,将校园卡和手机绑定,便可以通过手机的网络服务进行电费网费的缴纳等活动。教育领域的信息服务还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图书信息服务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

1.2.2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

按照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3年8月,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达到11.96亿,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切实推进3G网络建设和推广,调整手机上网资费,引入明星终端,极大刺激了市场需求和用户购买及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手机应用商业模式成功整合大量个人开发者和团队,使得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手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体验度。从用户的认知角度分析,目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工具类应用的认知较高,其次是娱乐类应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认知将延续互联网应用用户认知的过程,由此预计未来移动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用户具有移动性、个性化等特点,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所在。任何一个手机号码背后代表的都是一个用户,用户的行为和消费习惯都可以通过手机这个终端“暴露”出来。但是实际上,许多用户是在自动开通GPRS情况下被动上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形成用手机上网的习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网民。而且由于手机键盘小,输入存在障碍,很多用户不愿意使用手机上网。

1.3信息人才现状

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可以促使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现在的信息社会由于具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因此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共同努力才能谋求发展。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当前信息人才的现状是:传统的固网运营人才比重偏高,新兴的3G、NGN、IPTV等方面的运营人才稀缺;网络型和技术型人才比重偏高,业务型和经营型人才比重偏低;执行型人才比重偏高,战略型与规划型人才比重偏低;专家型人才比重偏高,复合型人才比重偏低。而四类短缺的人才正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实施战略转型所必须具备的,因此信息人员的这些现状不容乐观。

1.4信息技术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信息技术除了基本的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新技术需要特别引起关注。①Web2.0技术:Web2.0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标准互联网运用模式。以博客、内容聚合、百科全书、社会网络和对等网络为代表的Web2.0应用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和使用。伴随手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该类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②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服务,并且能够实现按需支付的需求。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Web2.0提供了云计算的接入模式,也为云计算培养了用户习惯。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建立,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和运营成本会大大的降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新的生命力,运营商需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找到合适的定位才能创造出比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价值。

1.5信息安全与保障现状

移动互联网来自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谓是取之于传统技术,而超脱于传统技术。但是不可避免地,移动互联网也继承了传统技术的安全漏洞。此外,移动互联网由于本身的特点,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移动通信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扁平网络、丰富业务和智能终端。不同于全部由运营商管理的单一业务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承载的业务多种多样,部分业务还可以由第三方的终端用户直接运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众多手机银行、移动办公、移动定位和视频监控等移动数据业务,虽然丰富了手机应用,但也带来更多安全隐患。移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用户信息(如位置信息、消费信息、通信信息、计费信息、支付信息等)交换,如果缺乏有效管控机制,将导致大量的用户信息滥用,使用户隐私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用户信息进行违法活动。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垃圾信息的传播空间将大大增加,垃圾信息的管理难度也会不断增大。

2我国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快捷的信息,高速发展的时候,同时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

2.1移动信息服务市场欠缺规范

服务市场欠缺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很多移动服务现在还处在开创阶段。业务种类从短信、彩信、手机上网、无线音讯互动服务到彩铃、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电邮、位置服务、二维码等,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进入的SP企业数量得到了快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数量为21291家。随着进入门槛降低,经营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非常明显。很多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业务,追求短期效益,采取很多违规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用户权益。②具体表现在服务收费标准不明确,存在消费陷阱。

2.2用户信任问题

有些移动运营商只在乎自己是否盈利,而忽略了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流失了一部分用户。另外移动运营商还存在欺骗顾客的现象,使得顾客在制定了信息服务后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就使用户对其的信任大大下降,妨碍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快速的发展。

2.3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定位于一个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质疑。首先,智能手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移动终端在向平板电脑、上网本、电子书等便携式终端扩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因而使移动互联网安全面临更大挑战。其表现为智能终端病毒及木马病毒大幅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出现对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其次,来自传统互联网的恶意代码、僵尸网络、垃圾信息等问题,以及来自新业务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中诈骗、隐私泄露等问题将越发严重。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大,节点自组织能力强,同时涉及大量的私密信息和位置信息,因此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攻击和信息发掘,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及其对于特定群组的敏感信息搜集等。此外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恶意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具有即时性、群组的精确性等特点。

2.4信息资源质量问题

“信息爆炸”现象严重,移动互联网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常常被大量无用信息所淹没,因而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洪水”中搜寻有用的信息,搜索过程难免造成大量信息流失,从而造成信息的极大浪费。另外,大量的不良信息充斥着移动互联网,如果等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治理,难度更大,代价也更高。

2.5移动通讯行业监管问题

目前,我国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还比较薄弱。我国监管机构缺乏法律的充分授权,由于立法相对滞后,监管部门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综合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其次,技术上防范难度也比较大,移动互联网违规发送内容和频次的多变性、隐蔽性以及跨地域的传播使得调查取证困难。另外,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技术、经济、公民权利、社会价值的判定等诸多领域,需要公安、工商、新闻、文化、电信等在内的多个管理部门和企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通力合作,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综合性治理。

3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篇(5)

2.广泛的用户群体微信的主流用户群体是当前最具消费能力的中青年群体,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崇尚便捷消费。“手机族”、“拇指族”等代号正是能够说明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通过移动互联网交际、购物、消费已渗透进了常态化生活。微信账户无需注册,通过手机号码或QQ号码2014•11总第450期都可以直接登录,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更是将通讯录中的好友、QQ账户中的好友一并集合,实现了用户群体的最大化。

3.超低的入户门槛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6月正式推出“微信小店”,想要开网店的用户只需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开通“微信小店”,小店虽小但能帮助卖家实现批量添加商品达到快速开店的目的。为鼓励淘宝卖家“搬迁”至微信平台,腾讯公司要求用户只需要缴纳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两万元保证金即可轻松入驻微信开店。而更为便捷的是第三方软件“微店”,只需要注册个人信息,“微店”里的淘宝搬家助手,一键就可以完成淘宝店铺到微信的搬家,用身份证、手机号和一张银行卡就能开起一家“微店”。这意味着在微信真正实现了开店“零门槛”、技术“零门槛”的电商接入模式,这一优势对于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开展电商创业极具吸引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移动支付技术存在安全威胁伴随着微信支付的上线,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焦点,在完成微信支付一系列运作后,用户受到了诸多安全威胁,如来自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手机等移动设备内置安全保护非常有限,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意味着泄露用户敏感的个人数据,使得非法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资源如数字证书、交易验证等访问支付系统;3G、4G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和不成熟的客户群体随意安装应用软件以及二维码泛滥使用加剧了移动终端病毒和恶意代码攻击的威胁。因此,微信支付需要腾讯与财付通、网络运营商、银行等群体共同达成统一的标准,提高移动支付的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及反病毒技术等,以确保微信用户的交易安全,并打造由警方、银行、商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协同参与的移动支付保护链,提供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切实保护支付安全。

2.平台开发模式应该规范统一目前微信的商业开发模式多样化,有将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开发变成微信商城的,或将二级域名网站解析嫁接到微信系统,实现与HTML5商城互通的,或是朋友圈发送地址链接到微信小店的,并未最终稳定成型。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微信移动电子商务不规范的原因。正是由于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存在,加之微信平台的特殊性及隐蔽性,致使微信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仍处在管理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较难维权。因此,微信在开放开发接口的同时,应规范统一商业开发模式,建立统一标准的接入服务,规范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为中小型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更好、更便捷的电商平台。

3.微信支付功能仍需深入开发微信支付商业化功能于2013年8月在微信5.0版本中推出,与有着11年历史的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还好似刚满周岁的孩童,微信支付只接入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银行,支付宝接入的银行近180家。微信支付场景仅有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彩票、嘀嘀打车、精选商品等十余个,在产品数目与支付功能上远不及支付宝。电商的支付功能必须依附于交易场景才能发生,而这个场景并不局限于线上消费,目前微信已着手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商户货架上的商品均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由用户采用微信支付完成购买,免去收银台排队的等候。微信通过掌握重要的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拓展自己的地盘,构建新的移动O2O(OnlinetoOffline,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电商消费场景。微信支付仍然年轻,O2O电商模式也才刚刚起步,想要赶超支付宝需推出更多贴近生活的产品,增强用户黏性,继续坚持自己的O2O电商模式,争取更多的线下资源,以微信支付为核心,串起整个消费平台。

4.消费保障机制亟需科学构建“微店”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信用评价体系,这给许多不法商户亮起了绿灯,一件商品在一个月内销售了多少件、大家的反馈如何、商家是否有不诚信行为等,对新的购买者无从参考,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导致消费者购物时丧失对该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评判。在电子商务法律缺位的情况下,行业规范非常必要。淘宝建立的评价体系,长时间以来对买卖双方的信任交易起到了保障作用。如果没有完整的评价评分等保障机制,必然会给买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商品质量依据匮乏、虚假信息泛滥,不能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的商家将鱼龙混杂、浑水摸鱼。因此,如果微店仍然采用即时到帐的模式,不建立评价体系,不纠正买卖双方的不对等关系,微信电商也只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昙花一现。

5.移动电商立法需要加强建设在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在进行商业活动中从广告到商品交易众多的环节都难以用现行法律进行制约,如微信朋友圈广告,因微信中含有大量私人交流信息,缺乏明显的广告标识,被认定为广告还是传播,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微信广告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广告受众一般分散在不同区域,使得追查违法广告的源头成为电商监管的难题,确定相应地区的机关执法管辖成为微信平台消费者维权的障碍。在商品的退换货环节,由于微信平台的申诉体系尚未建立,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卖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乏第三方监督和保障,这就使得微信移动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权益保护处于真空。因此,对于超前的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建议微信团队配套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电商身份认证、工商注册或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保障电商交易的诚信与安全。微信卖家或消费者如果在商品交易中受到财产损失,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如果卖家存在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行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同时,应呼吁有关部门提高立法、管理、监督的速度和力度,为移动电子商务消费提供公平、诚信、便捷的商业环境。

6.必须加大用户深度体验力度传统电子商务的消费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并有了相当大的受众群体,移动电子商务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还需经历相当的磨合时期。如今微信需要鼓励、刺激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深度体验,逐步占领电子商务市场。微信自开启移动电商之路后,一直都努力地把社交流量转化成电商流量,2014年1月微信将“滴滴打车”电商板块植入微信“我的银行卡”,将生活服务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结果是初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2014年春节的微信红包笼络了近500万人密切关注微信,凭借微信良好的用户黏性及年轻群体对新产品的热衷度,微信红包一炮而红,结果是微信支付井喷式发展。然而,微信用户的体验并没有在购物上得以加深,微信里的微生活、微购物、微团购模块难以发现甚至发现不了。微信开拓的这些微电商只是微信众多订阅号、服务号里的其中三个,需要用户主动添加关注才能开启微信的移动电商业务,而“发现”中的购物也只接入了京东商城。因此,为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微信必须要提高用户体验,合理控制消费用户的期望,并提高消费用户的实际体验,比如产品本身质量,购物流程体验,售后服务等,特殊情况下还能通过送券、红包、打折等意外惊喜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从而加深用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并努力做到便捷、流畅和自然。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47-02

新闻评论作为舆论引导、思想交流的工具,被视作媒体的灵魂,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移动互联网改变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同时,也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涵,给高校评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的特点

1.评论平台的多样化。“新闻评论最早起源于报刊,历经广播电视,进而发展到互联网。[1]”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评论开始向移动端转移,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移动互联网多平台的格局。

评论平台的移动化首先体现在媒体新闻客户端中。目前,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纷纷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在这些新闻客户端中,媒体都设置了评论栏目,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就将评论栏目放在仅次于热点新闻的第二位置。除了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也成为评论的最新入口。不少媒体评论部都开通了新闻评论类公众号,例如《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日报评论”、《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团结湖参考”、凤凰网的“凤凰评论”等。

手机客户端评论频道、评论类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扩大了新闻评论的入口。对评论教学而言,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资源,另一方也相应地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增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移动平台评论的传播规律,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

2.评论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多平台的评论格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不仅媒体可以官方评论,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评论中来。

在媒体新闻客户端的评论栏目中,评论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代表媒体立场的官方社论,二是记者、编辑评论,三是专家评论,四是以网民为主体的网友来论和留言区即时跟帖评论。而在另一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除了媒体新闻评论类公众号外,也出现了大批评论员、自媒体人的个人评论公众号。例如,《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开通的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就以优质的原创评论和新闻课、舆情课的说课栏目吸引了大批粉丝。

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对评论教学而言,要让学生关注到不同主体下新闻评论的区别。而类似于新闻课的公众号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3.话语表达形式的创新化。无论是手机客户端的评论栏目,还是评论类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推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也支持利用超链接技术拓展评论空间,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评论文本的限制,使评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传播,而是具备了丰富的话语表达形式,能够进行整合式创新。如腾讯网“今日话题”就以整合式编辑的方式创新了评论形态;《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的评论栏目,在文字基础上增加了音频,简单的创新使得评论具备可读与可听两重特性。

对于评论教学而言,除了训练学生的文字技能,也应该训练学生的整合式编辑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特性进行评论创新,优化评论的阅读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

1.碎片化的阅读模式。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机制,也改变了高校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方式。学生越来越习惯从微信、手机客户端获取信息,但在快速、即时、高效接收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阅读的碎片化。

从笔者评论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学生就体现出了较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他们常常利用课堂走神时、课间休息时登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接收来自移动端的信息,但对信息的阅读往往是跳跃的、有选择性的,对其记忆也是短时化的,常常只记得住新闻标题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对评论教学而言,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和评论教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同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碎片时间阅读的新闻来设置议题,进行相关评论训练。

2.网络端的表达习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普通人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一定意义上扩大了言论的空间。新闻评论,“进入了‘公民写作’和不同观点辩驳的时代” [2]。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通过移动端能够接触到大量信息,因而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更加愿意在网络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上进行表达,在实际的课堂讨论中却常常沉默。而同时,学生在社交媒体中的表达常常是碎片化的、只言片语式的,有着独特的观点却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

以笔者所带的评论班级为例,笔者的学生喜欢通过朋友圈、微博转发信息并附带评论,也常常会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笔者朋友圈的转发文章下面进行留言。比如2016年7月笔者在朋友圈转发了公众号“团结湖参考”关于“天涯副总编金波猝死”的评论《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累死?》,许多学生就在底下留言。但在课堂上,他们常常不愿意单独发表意见。这种现象,一是由于互联网身份的平等与自由,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端表达,而传统课堂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处于“被教导”的地位;二是出于社交安全的考量,他们更愿意在匿名或在一群人中发表意见,而不愿意单独说话。因而,对评论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现象,有技巧地引导,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

3.学习过程中的互联网依存症。媒介技术的发展,扩大信息获取渠道、观点表达渠道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获取渠道,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少隐患,许多大学生不愿意费力去记忆专业知识,阅读专业书籍,进行独立思考,而常常利用网络特别是搜索引擎完成作业,产生了学习中的互联网依存症。事实上,网络上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无法帮助学生构建起专业学习的完整逻辑。而对评论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观点的表达,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新闻形成自己鲜明、深刻的判断,并将这种判断表达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索、多写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评论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目标的调整。以往评论课程的教学,往往局限在传统评论,通过案例分析、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短评”“广播电视评论”等的文体特征,掌握这些评论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较少涉及网络评论,基本不涉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评论等新型评论样式的教学。对学生的训练,更侧重于文字技能的培养,把“新闻评论”变成“评论写作课”,忽视了移动媒体环境下学生综合编辑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完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评论课程,仅仅熟悉了传统媒体的写作套路而不了解新媒体评论。但事实上,对学生而言,毕业后可能会进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可能会进入企业网站、公众平台从事新媒体编辑。

因而,在新闻评论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树立全媒体意识,通过课程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评论的表现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整合式编辑技能,培养能够适应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媒体平台的新闻评论人才。

2.教材内容的增补。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一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3]”目前国内评论教材有很多,有偏重理论的,也有偏重实践的,但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评论课程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少华编著的《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这本教材以案例贯穿评论知识,并在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实践性较强,比较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但第二版出版时间为2012年,距今已有四年,教材内容还是以传统评论为主,网络评论只有一个章节,没有最新的网络评论专题、微博言论、微信评论等教学内容。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调整了课程内容,减少了传统评论的教学课时,增补了“网站评论频道编辑”“网络评论专题制作”“微博言论呈现形态与编辑技巧”“微信评论公众号编辑”等内容,以专题形式讲授,与业界现实接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进。评论写作会占据大量时间,因此教师通常将写作训练放到课堂之外,以作业形式布置。在传统评论课堂之中,还是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满堂灌”形式,使学生会认为自己处于“被教学”的地位,主体意识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事实上,“如同电视现场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是教的角色,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的角色。[4]”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活动,增加评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笔者教学为例,除“小组讨论”“五分钟热点讲评”常规活动外,笔者还安排了富有特色的“做中讲”活动。“做中讲”改变了传统评论写作训练在课堂之外的模式,通常在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评论话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标题、论点提炼、写作思路梳理或微博评论等简单的训练内容,再讲授具体内容,讲授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再次修改作业,形成“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模式。

除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笔者还改进了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评论,而是在新媒体中挖掘多样化的案例。案例的讲解也不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思想的碰撞。

在课堂之外,笔者利用新媒体建立了评论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微信社群,突破了单一课堂的时空局限,构建起全方位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微信社群的建立,则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社群中适时地发起话题讨论、进行观点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激发评论兴趣。通过多重教学方法改革,笔者较好地提升了评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丹婧.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创新发展研究――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与腾讯《今日话题》为比较对象[D].暨南大学,2015.

篇(7)

一、转型背景

图书馆储藏着各种类型,涉及各种知识体系的书籍。在图书馆可以查阅到生活中学习中学习获取不到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最早推进信息化的重要行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的日益完善,获取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图书馆开始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相接轨,在图书馆不仅能看到图书,还能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比如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论文免费下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利广泛的途径。图书馆由以往的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為中心,最终目的是为了为阅读者提高更优越的学习环境。通过现代科技的推动,可穿戴移动设备、云计算、关联数据等新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促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系统向现代服务系统转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也逐渐升高。这也加快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向新型服务系统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图书馆提供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怎样高效准确地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借还、盘点成为困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问题。GAO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先进的RFID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盘点模式,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使错架图书的查找变得更为快捷便利;RFID安全门不会产生误报,安全门摆放距离更加宽阔,使读者进出更加自如,有效简化了读者借还书手续,提高了图书借阅率,避免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不必要争执,融洽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该系统得到了广大人士的欢迎。

在国内未来开展下一代图书馆主要集中研究RFID技术、SOLOMO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研究,移动图书馆的智慧及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与智慧图书馆的区别等方面。如鉴别最新互联网运用模式SOLOMO理念,构建自助图书馆服务设备,对可穿戴设备在图书馆的运用进行探讨。在高校校园中RFID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实施和研究。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变化,将网络关联将会变成现实。随之向平民化转型将成为图书馆系统管理的最终归宿。

二、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不足

1、顶层设计与规划不充分。通过在国内对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具体实践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些缺陷。我们就以大学的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在学校充当的角色是信息存储、文献存储的场所。普遍是为大学里的学生所服务的,一般都在教学范围和科研范围之外,也就很难纳入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再造工作中。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学图书馆没有全面的把自己纳入的学校的学术评价之中,对学校科研研究工作缺乏直接是文献资料支持;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区域,没有充分有效的将信息数据、文献资料利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对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应怎样将新技术纳入到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缺乏创新理念和推广力度。

2、新趋势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图书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度来分析,在业务流程方面还比较缺乏,在图书馆的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在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加强完善标准化体系。

3、信息化的渗透力欠缺。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基于数据分析的业务管理和文献服务机制还没有形成,决策系统使用较少。下一代管理系统应该全面整改信息资源,,推动图书管理系统向人们的需求趋势发展。

三、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特点

下一代图书馆信息系统将会向着平台化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平台化、整合、新技术。

1、平台化:下一代图书馆要能够实现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拥有重要系统的框架是必要的前提,平台型框架应围绕着‘资源’和‘服务’两个核心进行整合。这两个核心同时还应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个基础平台上,利用新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把互联网信息关联起来,扩宽信息覆盖率,为学校学术研究和科研方面做出更有效的作用。

2、整合:图书馆主要是为人们查询信息资源,文献资料服务的,所以将资源和服务相整合,才能更好的为读者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下一代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不仅要有广博的信息资源还要有亲民化的一系列服务,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带动下一代图书馆不断的升级和发展。

3、新技术:图书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技术的推进,新技术的更新会吸引到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的提高。吸引更多的读者是关注各种先进的阅读方式,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四、对下一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特点的分析

1、下一代图书馆应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分析读者的需求特点和方向,实现更加接近实际需求的优质服务,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灵活部署各项服务的能力。应支持订购一揭示一服务一统计一评估的全流程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2、为“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的下一代图书馆系统

图书馆的核心任务离不开资源支撑,平台上的封闭数据不能重用,重用封闭数据会制约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图书馆还在缺乏自己的服务应用平台,需大力的整合数字资产管理、读者管理、服务应用管理3大模块,打造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后端工作平台及前端服务门户,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直观的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与科研应用图书馆服务门户。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重点面向数字文献资源的管理、面向读者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建设开放、可定制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3、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特征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已不只是管理纸本资源,还包含着庞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导航、机构知识库建设、虚拟学习环境营建、科研数据存储等等,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价值的体现。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应该从读者、高校所需要的服务诉求作为指导方向进行创新和改造,才能使图书馆的改变顺应高校发展的步伐。下一代图书馆应把相互联系的文献集合在一起,把典型常用的文献集合在一起,并开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场所,让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料需求,需要图书馆改进的地方就行建言献策,然后根据读者需求及时更新文献,为读者搭建一个满足读者个性化发展的系统框架。下一代图书馆未来管理系统的发展应把读者的需求作为参照物,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精确和贴心的服务。

下一代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发展方面,应在满足师生日常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大力考察了解学院、实验室,了解学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建议和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中,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价值。

篇(8)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对基层财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单位要提供更为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等各方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虽然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够满足手工会计核算,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一般会计人员有会计业务经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另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这样就不便于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基层会计尤为茫然。

(二)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基层安全性问题无法保证,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其他所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都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存储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

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实际工作中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或者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而造成的会计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三)软、硬件更新换代慢。软件技术水平低由于数据库系统功能不足,导致会计软件无法满足多用户使用的需求。当时配备的会计软件选用了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base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功能薄弱,主要面向单用户,无法适应多用户并发使用,功能单一,因此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下属基层所站多户日常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换或二次开发软件达到某些特殊要求,往往成本太高,而且难以与已有的会计系统配套衔接,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我们应用的会计软件为初期产品,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财务软件更新滞后,导致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四)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基层会计电算化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核算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未被采纳。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三、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做好系统实施工作。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编制实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体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进度安排、实施机构的设置、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实施经费预算等。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规划。从而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二)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挑选和培训专业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用于软件应用和维护。并充实到财会人员队伍中。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1)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过期数据清除。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篇(9)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2.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检索到馆藏的联机电子文献信息和传统书本文献信息,而且很多图书馆都提供原文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图书馆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此外,还有专门的农业图书馆,如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AL)(、wnal.usda•gov)等OPAC(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凡互联网用户均可检索国内外图书馆的OPAC。中国农科日览图书馆书目在线检索系统(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简称We一bOPAC)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读者可在线查询检索馆藏资源,包括该馆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等。此外,我国很多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提供OPAC检索。

2.4网上动态信息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上有很多动态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如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专题讨论组、网上新闻、会议消息、通告、BBs(如杭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国农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信息网论坛)等。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农村信息化论坛”,包含了杭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网通信息港城郊信息化知识培训、杭州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等主题。国内外网上动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以下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信息网。另外,利用计算机通讯软件如MsN、QQ、Ya一hoo、Skype等进行即时通讯交流,通过图文音频等交流方式,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2.5网络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分别是eABI、AGRIs、AGRxeo以,除AGRlc0LA有1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外,其他均为文摘型数据库,这三大农业数据库是农业科技人员必查的数据库。此外,还常用到的数据库有ElsevierSDOS全文数据库Kluweronline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幻uwer镜像站供购买该电子版期刊的用户使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n)。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的CN粗农业数据库帅柑£nk认et)、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舞。碍。

3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3.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在商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较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自建自享的私有化占有观念严重,不愿与他人共享手中资源,缺乏信息资源整体化观念,共享意识淡薄。这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且条块分割、分布广泛、管理分散。

3.2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供给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信息共享立法滞后,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政府调控、引导手段有限。此外,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奖惩制度和法制措施,影响了各机构间开展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3缺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使用不同软件开发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共享。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充分共享,只有采集标准规范的信息源,构建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资源系统,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实现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流通、共享的基础。

3.4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得到充盈的经费,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获取信息,才能协调、整合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资金投人普遍不足,一些靠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型信息机构也面临资金、管理、人员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动力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

4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4.1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因此,首先必须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外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操作、分析、处理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必须解决旧思想观念问题,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普通的咨询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由基础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

4.2成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我国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各机构在功能上的同化以及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的分散与重复。由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设备、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领导、协调、管理、带动等作用。该机构要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战略规划、统一管理;对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明确各自领域的信息任务与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积极与国际网络系统接轨,互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节约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