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音乐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法国的会考制度等同于中国的高考制度,早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就已经创立,设考五种学科,并将通过的考生称为 “业士”。直到现在,这个“老旧”的制度还有200年前的影子,当时擅长哲学和思辨的传统依然得以保留,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哲学考试,所获学位也称为“哲学业士”。
出生日期19**.7婚姻状况未婚
学历本科体重65KG身高177CM、
专业小学教育(中文)健康情况健康
毕业院校XxXxXxXx邮箱Xx@
联系电话XxXxXxXx邮编XxXxXxXxXxXx
个人知识结构以中文专业知识为主,拥有一定的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律和关系学知识。
个人经历学习经历:
20**年9月
进入Xx学院教育系学习中文专业。先后参加党课和团课的学习,并顺利结业;通过CET4、计算机二级考试等。
20**年11月
进入学院记者团实习,期间写作能力大有提升,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接收、分析和处理能力。
20**年6月~8月
组织Xx区暑期支教活动(Xx县Xx),向山区的家长传授并讲解了新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中文的应用能力。
20**年9月
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在后来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展板的制作和书写。
20**年春节前
在Xx心理咨询中心短期见习,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方法。
20**年底~20**年1月
准备研究生考试,先后学习了管理学,关系学,教育学和法律硕士的专业课。
创业经历:
20**年3月~10月
与朋友在Xx市Xx社区(Xx小学对面)开办‘Xx’小型服装店积累了一些销售经验。与顾客的交流增强了判断能力。
20**年4月~2009年4月
入股‘Xx’美发店,由于事前做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对工作的管理和要求也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同(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转让前曾两次创造月收入过万的记录。
个人能力
1:本人喜于写作,书法,舞蹈。时常在博客和校内发表文章和诗篇,曾获“挑战杯”论文优秀奖,书法比赛二等奖。
2:本人精通国语,有做校园广播台主持人和实习记者的经历,有短期的心理咨询和实验的见习经历,善于交流。
3:本人曾在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管理、销售、协调利益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强,能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
个人爱好击剑,篮球,写作,以及一些展现人类智慧和技巧的活动。
个人评价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为人和谐、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有较强的信息接收、处理和协调能力。
求职意向本人欲求一份文事部门的工作。另附:名校是社会共有的,经验是工作积累的,适应能力才是自己的。希望贵集团能给我一个展现的平台,也让我为千亿的效益使一份力。
大学所学课程专业课: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大学美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逻辑学。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纷纷开办了艺术专业,作为艺术专业中音乐专业在校生,参与一场音乐会的演出或是独自举办一场音乐会都是必须要经历的,也是得到艺术实践学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给师生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己、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那么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这个大环境里,艺术类专业学生成功的组织一场音乐会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一、音乐会的由来
音乐会这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并非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在一朝一夕之间凭空臆造出来的,也不是音乐史的一个突然的巨变,它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美学观念的变更,音乐受众的改变,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经过四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才慢慢形成的。 [1]
二、国内外音乐会演出项目市场运作模式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面向市场的音乐会都有专门的商业演出公司运作,运作模式已经很成熟。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前提下,票房是最重要的。国内市场以北京为例:“打开音乐之门”――“高水准、低票价、带讲解”的演出品牌。“打开音乐之门”是普及型的系列音乐会,旨在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音乐素养品味。这一系列音乐会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普通市民的的热捧。但低票价并未降低演出质量,它云集了中国水平最高的乐团、知名度最高的音乐家和最受尊敬的音乐教育家。同时在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有: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大师会客厅、公开排练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6]
三、我国高校音乐会演出的发展
萧友梅,这位我国近代历史第一所独立的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创始人,他对音乐会的提倡,并积极组织音乐会,更是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对我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如今,各类型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音乐会演出形式已经很成熟,也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在有音乐专业的高校,对参加学生来说音乐会一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的总结汇报,二是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环节,三是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四是检验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观看音乐会的专业学生来说,音乐会一是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二是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从他人音乐会的不足中总结经验,以便让自己的音乐会顺利举办;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校园里的音乐会演出一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二是通过音乐会来普及音乐知识,三是培养良好音乐会礼仪习惯。
四、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组织实践
1、音乐会演出项目的任务类型
目前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即汇报音乐会、学术交流音乐会、系列音乐会和其它形式的音乐会。其中汇报音乐会又分为学年学期汇报、毕业汇报、课程结业汇报、比赛获奖汇报;学术交流音乐会根据专业和被邀请单位或人员的规格可以分为示范性学术交流、专家讲学(大师课)、一般性学术交流;系列音乐会可以分为作曲家作品系列音乐会、毕业生系列音乐会、某个乐器系列音乐会、还有主题或专题音乐会;其他形式的音乐会应该包含对一些突发事件的义演、巡演等。
2、 音乐会演出项目组织流程
音乐会演出项目组织流程应该由项目开办、实施、评价和项目的改进四个方面构成。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环节前期策划、宣传、会场布置及接待、正式演出、后期报道以及制作。(1)策划。一个好的音乐会策划是刺激观众需求的决定因素[6],策划整个流程,根据专业的不同要考虑服装、舞台布置、人员结构、邀请人员以及经费预算等等一切事宜;(2)宣传。音乐会演出宣传在整个组织流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开任何音乐会都要有观众,准备的再充分,没有观众一切无从谈起。宣传工作主要包括海报、节目单的制作、张贴,请柬的送达,重要观众的通知以及音乐会各方面的报道等等;(3)会场的布置与接待。首先根据不同音乐会的需要装饰舞台,要注意风格要匹配,然后在观众席要区分开嘉宾席和普通观众席,调试好音响,安排礼仪接待以便观众有序入场,同时还可引导观众规范鼓掌;(4)演出。前面一切的工作都是为第四个环节演出而服务的,演出时的自我心理调适、与观众的互动与其他演员的配合、以及现场的发挥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很大程度都决定着音乐会演出的成败;(5)后期制作。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记录下这种艺术形式,音乐会影像资料的录制、编辑、整理以及制作都是音乐会演出结束要做的重要工作,同样也为以后的学习留存宝贵的材料。
3、音乐会演出项目的控制点
成功的音乐会演出除了要有完整的流程以外,还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环节。(1)彩排的重要性。一台综合的文艺晚会演出之前的排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单独学练、连排、响排、彩排。[3]彩排是正式演出前的最后总排练,彩排时演员必须化妆、着正式服装进行表演,所有要求与正式演出一样,在彩排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解决,以保证正式演出顺利进行;(2)音乐会节目设置。音乐会节目的设置不能仅仅依靠个人喜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选择符合并能够发挥表演者自身水平的作品,二是要考虑到前来观看音乐会观众的群体,是否能够接受的作品,三是根据主办者的要求选择符合音乐会主题的作品;(3)音乐会主持。音乐会主持包括主持人和主持词两个内容,主持人为舞台上的主角和台下的观众搭建桥梁,起着穿针引线、调动观众情绪、控制演出节奏的作用。[4]因此,选择一位合适的主持人值得认真思考。主持词是音乐会演出主题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包括开场词、串联词、结尾词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相对固定的框架和内容;(4)演员的造型。音乐会的造型包括服装、发型、饰品等,这些只有一个原则,依据音乐会的风格而定;(5)音乐会的成本控制。本文研究的音乐会演出均为无任何经济收入的,故要考虑运行的成本,尽量满足支出少效果好的原则。(6)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类型。成功举办一场音乐会是需要多方通力协作的,无论是演员、后台服务、礼仪接待、灯光摄影、舞台监督等等缺一不可,所以承担不同任务人员既要独立完成,又要加强联络,以保证演出的顺利完成。
五、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音乐会演出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音乐专业教学本科阶段的毕业汇报音乐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作为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那么学生举办音乐会纯属自
愿。还有我国高校音乐院系组织的交响乐团等表演团体,一般是有任务时学校才安排排练时间,没有专门作为一门课程,这样就影响了演出质量和学生表演水平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会演出项目的顺利实施,从来就离不开学校的推动,无论是具体政策上,还是机制的建立上,学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安石油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汇报音乐会以及各种实践性音乐会从2011年开始已经成为一项制度,与学生的课程以及艺术实践学分相结合,从制度上保证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音乐会演出质量不断提高。
希望本文的撰写对准备举办音乐会的单位和个人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从而更为顺利的、保质保量的圆满举办。
【注释】
[1]胡晓. 音乐会建制的起源与形成研究 .海音乐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2]潘家奎. 国立音专音乐会实践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3]王德彰 “彩排”前无须加“带妆”. 咬文嚼字,2012.04.
一流师资,多种教学方法,多彩活动,精细化课程
国内+国外,课程量相当于2.5年,自然衔接,省时省钱
学生实际1.5年考入日本名校,留日时间规划
锁定日本一流名校,全日本升学率,签协议保障考入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简介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201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整合各类国际项目,将韩日英澳各留学班归口,截止2014年2月底留学韩语春季班开学后,我院国际项目学生每届已达500余人。北京大学留学日语班与日本多所院校合作,为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提供留日通道。现已连续开办6届,学员结业时由外事专家亲自负责签证事宜,往届学生100%获得签证,全部成功入读日本院校。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系名校方向的留日班,入读本班的学员在北京大学接受为期半年的日语强化培训(实际900课时,相当于1年学制),将与北京大学统招生一同排课,上课、饮食及其他课外活动均在北京大学。“大师身边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学生能接受北京大学一流师资的教学指导,可自由参加名家名企讲座、学生社团,或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图书、自习等。真实体验一流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为迈入国外大学做好准备,形成良好过渡。
为保障学员考入日本名校,北大日本留学班班还与日本升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采用科学教材,针对不同考试自编辅导材料,针对不同大学制定应考策略等。学员将在中日两阶段课程中顺利过渡,既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日本语,又能在最短时间内考入日本名校。
本班坚持高品质教学与留学,是众多怀有留日梦想学子的选择!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报名网址:pkupj.com/
联系电话:010-52881631 52881632
传 真:010-52881631
邮 编:100871
日本艺术留学概况
艺术生留学日本,选择最多的是动漫设计,原因日本是中国“漫迷”喜爱的动漫大国,这也就是学生学动漫的首选留学国家。津桥留学提醒,学习插画等专业也是学生成为动漫人才的一大捷径。日本动漫氛围浓郁,但日本漫画家却很少科班出身,而且日本漫画主要以精彩的故事内容和巧妙构架取胜,因此,除了学习比国内先进的制作技术外,也别忘了多学习日本动漫的故事策划的能力。
1、艺术设计类专业:A 纯美术(绘画,雕刻,工艺) B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美术印刷设计等),环境设计(空间设计,装饰等) C建筑设计 D漫画(插画,漫画等)E影视(影视,艺术表现,摄影) F艺术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等-理论性的)G文化保护与修复。
2、留学费用:艺术类学费,国立的60-80万日元左右,公立70-100万日元,私立100-200万日元。
3、学校:国立-东京艺术大学(就一所);公立艺术类大学,私立艺术类大学,国公私立综合大学艺术学部(很多)。
4、考学:日语,小论文,实技,作品(本科还加上,文理科的科目)。
5、转专业:非艺术类转艺术类,首先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日本艺术类考试不像中国的艺术高考,中国的艺术高考基本就靠绘画+素描,但日本的艺术类,除纯美术要靠绘画+素描,设计类还要考设计能力,比如你要考平面设计,那就要拿出平面作品,而不单单只是绘画+素描。
艺术类学生想去日本留学,除了动漫专业还有很多优势专业如:
美术:建筑设计、视觉艺术、绘画(日本画、油画)、雕刻、工艺美术、设计科。
音乐:作曲、声音、管弦乐、打击乐、指挥、钢琴、民乐。
电影:导演、录音、灯光、摄影、影视。
北京大学留日班艺术留学概况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直录大学在
校考方面的优势,比如考试相对简单,优先与保证录取本班学生,1+4省时省钱等,因而非常适合有意留日攻读动漫专业的学生。而且,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元火动漫社,该社成立于1998年,是北大社团,14年的发展历程,在校社员就高达800人(总共2800人),分为技术部、COSPLAY部和动漫研究部等五个部门,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入读本班的有动漫基础的学生可以参加该社,能全面提升动漫技术水平,包括动漫理论等。目前,至少有四所直录大学开设有动漫专业,即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数字好莱坞大学和仓敷艺术科学大学。
日本动漫专业比较好的大学(可以入本科、插班):
数字好莱坞大学、京都精華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
大手前大学、京都造形芸術大学、日本大学、多摩美術大学、武蔵野美術大学、別府大学
東京造形大学、東京工芸大学、名古屋造形大学、大阪芸術大学、文教学院大学
文星芸術大学、女子美術大学、神戸芸術工科大学、大阪電気通信大学
徳山大学、東京家政学院大学、創造学園大学、東亜大学、宝塚造形芸術大学
另外:数字好莱坞大学、京都精華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是北京大学合作院校,有相应的学费减免制度(学费减免30%-50%)和奖学金制度。
京都精華大学仅仅需要留考的日语成绩,通过校内考试即可入读。
数字好莱坞大学、倉敷芸術科学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吉备国际大学仅需要参加北大留学班结业即可入读。
其他合作机构
官方机构:日本驻华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日中友好协会、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保障大学:保障大学,是指符合本班录取条件的学员,入读本班后根据文化课成绩和日语水平等实际情况,可签署协议保障其考入的大学。根据往届成功案例,这些大学有: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横浜国立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上智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神户大学、御茶水大学、首都大学东京、埼玉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千叶大学、金泽大学、 信州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等国公立大学和优秀私立大学。
学业计划
大学与专业。入读本班的学生,将在中日专家的共同规划下,选取多所本简章里的保障大学作为志愿,这些大学既有非常努力才能考入的,也有稍微努力和正常发挥就能考入的。学生只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业,基本都能考入理想大学。在选择专业方面,决定之前会有科学分析,一旦确定好专业,由于一些名校有面试、校考甚至小论文,我们还将提供专门的课程,加深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和理解。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考取该大学,更多的则是在帮助其着眼于未来,做好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计划。
学业时长。参加留考的高中生,北大0.5年+日本5.5年本科毕业,其中北大的0.5年为高三下半学期。国内大专毕业生编入日本大学的,根据其编入大学层次和专业课开学时间等情况,分为日本阶段2.5年、3年或3.5年毕业。
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部分师资
一、国内阶段师资
安炳浩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入选世界名人录,出版专著多部。曾获韩国总统奖,安氏发音法的创造者,在北大从教近50载,桃李满天下。安教授精通日韩双语,现任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教师,并兼任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班顾问。
金满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日语翻译,1977年留学日本,多次多年在日本讲学,且自1984年起至今曾多次担任国内及日本的大型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是我国日语教学领域专家,长期从事高端日语教学。
孙晓勇 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在天津科技大学执教10余年,后入职某日资公司和某日语教育研究机构。现为本班专职教授,教学之余,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长期与北京市一线日语教授交流互动,每月都参加教学研讨会。
鲁塔娜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硕士,日本筑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硕士,熟练掌握日语和蒙古语,高级教师,教学特点为思路清晰、严谨认真。现为本班班主任,兼负责与日本大学联络交流等事务。
其他日籍教师,均为北大、北外在读日本留学到中国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中日语言功底深厚,教学认真负责。
二、国外阶段师资
张 成 日本留考(EJU)日语科目主讲老师,曾在华中师范大学日语系任教,现被教育部公费派往日本一桥大学,言语专业博士在读。
薛 扬 留考数学主讲老师,高中曾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后保送南京大学数学系,现在就读于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评价9.6分(满分10分)。
姚韫一 留考数理化全能讲师,当年参加留考物理和数学都获满分,现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国际开发工学科。
马 赛 留考化学主讲老师,国内高考化学满分,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职化学老师六年,曾编写高中化学参考教材,现就读于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
孟驰也 留考文科综合主讲老师,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本科在读,曾连续三次综合科目满分。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一、明确角色定位的个性化原则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实施,所以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达到使学生“听懂”和“学会”的目的。这样的教改往往把教师当作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把学生当为被动的施教对象。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音乐教育的误区。音乐教育有极富个性的专业特点。曲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就赋予作品以个人风格特征,演奏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在表演时进行二度创造,而听赏者则由于生理、心理、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欣赏音乐时又有不同感受。不论在音乐活动的哪个层面,都充满了个性化特点。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体现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情感意义,将学生定位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将教师定位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导”,把培养各具特色个性的音乐人才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研究表明,对于不同音乐要素的反映和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差异,有的人的音高听觉敏锐,有的人则有较强的节奏感。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知识经验、不同的情感体验经历,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思维,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正如马斯洛指出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2](P59)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音乐人才,尊重、保护和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是音乐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它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特点,但这并不能构成教师对音乐教育责任放弃的理由。“当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务的意义”[3]。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有创新精神的、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者。精心设计、提出探究性课题,组织活动,将课堂教学的单纯音乐技能训练,转变为激发学生内部求知欲的创新教育行为,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从音乐学习苦与乐的体验中,形成健康的音乐情感、高尚的音乐审美态度和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性原则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艺术,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创新教育的全过程。例如,视唱练耳课中的“旋律听写”,是一项培养音高感、节奏感、调性感、结构感、读谱、写谱及音乐记忆力等多项音乐感知力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编创适合学生程度的旋律,弹奏3~5遍后请学生背唱或默写出教师所弹奏的旋律。而在创新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自主性原则中,鼓励学生对简单的或熟悉的旋律进行部分改编的尝试,进而学习即兴的旋律短句创编。如:运用重复、模进等乐句发展形式做即兴问答句的创编,对音乐片断进行变奏式改写;运用乐句、乐段的多种终止式的乐理知识对音乐进行改写等等。学生在创编的同时,自主地深入学习和研究音乐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选择学生习作中的上乘之作做为“旋律听写”的习题,不但有助于更准确的背唱和默写,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鼓励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自主与创新相互作用、互相促进,提高处理创作意愿与想象、分析、理解、运用音乐要素关系的能力。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可以展示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在音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它通过教师的自主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一起创新的目的。“强调教师的教学自主并不构成对学生学习自的漠视,学生的学习自主并不构成对教师专业责任的放弃。教学自主是学习自主之基础,学习自主是教学自主之检验”[4]。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性原则,是使教师和学生在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上树立“自主创新性教学”与“自主创新性学习”观念。教师能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应用音乐教育学的前沿学科理论,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理解和运用其所学知识,师生都能做到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
三、营造创新情景的探索性原则只有勇于探索才能有所创新。为了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为学生创设探索情景,提出探索性问题的教学思路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要想培养勇于探索精神,形成乐于探索态度,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创新的欲望。视唱练耳课做为音乐学习者必修的一门综合音乐素质训练课,具有理论性强、技
术性高的特点。做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获得音乐艺术实践和音乐教育活动所必需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必须掌握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旋律听写”训练时,学生常常不能把握正确的方法,死记硬背以致音乐综合能力无法得到较快的提高。我们对此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对听写的旋律进行曲式分析,能更好地发展旋律记忆力?听写旋律需要那些技能?如何才能获得听写旋律所需的技能?在听写旋律活动中,需要运用那些理性知识,才能做到完整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等等。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探索与“旋律听写”活动相关的音乐心理、音乐生理及音乐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问题。以往的视唱练耳课的课堂练习存在练习样式单一、无效重复的通病,因而对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过程不能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必须将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应试的考试型的视唱练耳课练习变成有坡度、有层次的开放性、实践性练习,创设探索情景使之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例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其创编的音乐旋律弹奏出来,请其余的学生听辨、背唱。为了让同学听得清楚、唱得正确,弹奏旋律的同学就必须掌握好节拍、节奏、调性、旋律等综合音乐要素的正确表达。开始时,弹奏旋律的同学有时忘了弹出标准音,有时给出的速度与弹奏的旋律速度不符等等,闹出不少笑话。但是,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在音乐要素感受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标准音在旋律听辨中起什么作用?忘了弹出标准音说明什么问题?速度在旋律进行中的作用?速度与节拍、节奏的关系如何?如何根据节拍、节奏的关系选择正确的速度?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性思维,许多学生创造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式。因此,创设探索情景的探索性原则不但能巩固已有知识,还可利用其探索的兴奋点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四、营造平等氛围的民主性原则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的民主作风是营造平等氛围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它与创新教育能否实施,创新能力能否切实提高息息相关。“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应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P22)音乐感知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面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差异,教师首先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教育必须创造让全体学生亲身参与、充分表现的机会。例如,在视唱时,有的学生会唱得很准确,而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由于音乐感觉能力是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音乐要素的细微差别能力,有的人对某一种音乐要素感觉迟钝,但对其他音乐要素的感觉却很灵敏。对于音乐表现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达到音乐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音乐教育只有达及人的感官,才能影响人的精神,在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民主性原则是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是一种有次序、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艺术概论》等高师音乐文化理论课的教学中,要鼓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争论。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在灵活变化地运用课堂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巩固、扩大、加深了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思维习惯。所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允许学生保留继续探讨研究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传授人类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责任;尊重学生对音乐感知力的个体差异,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五音不全听之任之。“美国的学校音乐课程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对音乐学科本身的重视程度没有丝毫的削弱,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概念、技能是音乐教育者追求的基本要点。”[5]音乐教育最终要靠音乐作为载体来实现,要做到“放”而不“乱”才能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和传承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五、面向学科综合及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原则创新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开放性首先体现于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如:在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问题上,以往的教学是封闭式的单纯音乐技能训练,先练音高、再练节奏;先练音程、再练和弦;先学单声部、后学多声部。在演奏方面,先弹大量的练习曲为演奏一个作品做好技术上的准备,而后才能学习弹奏相应程度的音乐作品。为音乐艺术活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必要的,但当我们过于强调这一点,将原本具有综合特征的音乐活动变成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机械活动,势必弱化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扼杀了学生的音乐灵感。开放式原则要求在综合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从音乐作品中去寻找调性、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在音乐文化艺术视野中进行视唱练耳、乐理等基本乐科的素质训练,在演唱、演奏的音乐作品中听辨和体验音乐要素,做到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水平的共同提高与发展。在器乐或声乐教学中,应侧重于音乐文化的学习,以音乐作品演奏、演唱的需要选择配合学习相应的技能、技巧。用音乐作品的正确演绎与表达带动演奏、演唱技能技巧的提高。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开始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就教儿童演奏《小小星星亮晶晶》这首著名的音乐作品,使其在快乐的乐曲演奏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意境,从而自觉地追求技能技巧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使儿童具备优越的演奏技巧和完美的人格塑造的教学理念,是很值得音乐教育界的同行深思的。高师音乐教育应面向社会,使创新教育拥有更为广阔的天空。“要变孤立的、封闭的、静止的状态为联系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立足于学校,又超越校园,使学校、社会、家庭密切结合,形成有力的教育链。”[2](P64)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相对闭塞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其创造性思维形成有一定的局限,而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则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内涵。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毕业后却不能很快适应社会,业务上毫无创造性;而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成绩平平,但一旦投入社会就能很快打开局面,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业务骨干。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一些学生将思维习惯停留在课堂所能给予的有限范围内,而不习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换个角度去思考。因此,没有社会实践的激励,就很难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只靠课堂知识的积累是很难成才的。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尽早参与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实践,就使其进入了无限宽广的空间,他们会有不同于课堂里的全新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此外,创新教育还必须具有前瞻性,尽可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有益的成功经验。使之应用于日常音乐教学和音乐教育活动中。超级秘书网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原则同志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知行观统一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创造性地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成,也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如:要求学生组织不同主题的综合性音乐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音乐会的主题要求来创意一场音乐会。在组织音乐会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在音乐课堂中没有遇到的问题。象独立地组织各种节目排练需要的音乐知识,担任演唱演奏一些当代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所需的技能技巧,以及恰当选择音乐作品、处理音乐作品的综合能力等等。因此,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不但对于一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也是极为有益的。音乐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按照传统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安排,教育实习往往是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也就是在临毕业前,让学生到中小学经历一次音乐教育工作的初步锻炼。这样的课程安排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绝大部分时间脱离了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方向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如果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不能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高师音乐教学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加合理,我们必须在整个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学科的不同性质,适时地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达到消化、巩固、验证所学的音乐理论、音乐技能,提高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当基本乐理课结业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先听课,后备课、试讲,最后评课(象音乐欣赏、视唱练耳等课程结业时,都可以这样做)。当演奏或演唱课程结业时,则可以要求学生到中小学去组织排练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声乐、器乐节目。而“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的业绩,将作为每一门课学业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来激励创新活动的开展。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师音乐教育中创新教育原则的探讨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树立与传统音乐教育观念有本质区别的、对培养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促进作用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创新教育模式,只能依靠教师的正确教育理念去把握、去运用、去创造方法。这首先对音乐教师的个人音乐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对音乐文化了解得越透彻,就越有助于教师运用音乐文化的特殊艺术规律创造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其次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戏剧、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修养,这能使教师在创造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时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此外,教师还应掌握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和整体音乐发展水平,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运用创新教育原则切实做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洪波.学习潜能开发导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学科研究中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及点、线、面的对比与和谐只作为基础的因素。艺术处理上强调的简洁、概括、平面化,色彩意义上注重的对比、协调、强调局部和整体的呵护的和谐美感,追求整体意义的美学秩序,同时有中国绘画传统涵义上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形成“画其神韵,悟其美感”的艺术观念。
在创作程序上是以自然色彩基础,高度的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在美术的实用性、经济性、流行性理论基础上提升。以绘画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主体,强调色彩的情感因素,艺术的符号性象征因素,达到对比与调和的和谐美感;统一与单纯的统一美感;对称与均衡的重力平衡美感;反复与渐变的韵律美感;秩序与节奏平面线条的结构比例美感及空间美感。以艺术的形式美学法则表达:圣洁、智慧、善良、真诚、乐观、英雄与宽容,从精神层面的视觉阐述其内在涵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绘画性艺术思维的高度统一,在色彩的装饰性绘画领域开拓艺术创作思路。
自然材质、色彩精神作为绘画研究的根本因素,探究艺术在抵牾原始镌刻岩画和氏族图腾崇拜里的拙朴、坦率、大气及神秘感的视觉特征。在线条结构中附加质朴而单纯的色彩,以线条造型的形体概念为主体,强调自然材质涂鸦的同时突出色彩的张力及绚丽的色彩装饰魅力。从中国绘画因素中吸收重彩绘画的艺术特征,在印度佛教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中,重彩绘画得以昌盛和繁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体现在敦煌莫高窟艺术、新疆克孜尔壁画、宗教绘画等艺术经典。其色彩的璀璨斑斓、线条的自由流畅巧夺天工的融合在绘画中,再者砥柱东方艺术的中国绘画推敲画幅的平面化审美。在敦煌洞窟艺术中,色彩平面意识中的装饰性表现风格尤为显著。色彩的装饰性绘画,在创作意识中兼容中国画的水墨淋漓、诗趣嫣然的艺术境界,并借鉴西方绘画明艳浑厚、色彩绚丽的艺术风格。在艺术经验中,广泛融合艺术发展史的诸学科视觉经验,吸收欧洲经典艺术诸多学派的艺术传承。在形式上,突出色彩的装饰性独立审美涵义,同时兼顾艺术当代的影像、卡通、时尚、设计、消费、本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多元化社会因素中观念并开拓绘画的装饰性艺术研究。以当代审美意识中的包容,成就自身的审美趋向。以“兼容并包,主体强化”为艺术指导,学员尝试性的作品释义诠释,以供相关专业学术界借鉴和交流。
封振国简历:
在四川音乐学院进修期间,宋树秀才真正系统的、扎实的、全面的学习了声乐艺术。在恩师郎毓秀先生的教导下,她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无论是歌唱发声技术还是歌唱艺术的全面修养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恩师那儿,她接触了不少意、德、法的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使之对意大利、德语和法语的歌唱语音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此后数十年,她的教与学都是在不断实践与学习中得到提高的,她不仅依靠文献资料和音像资料,更珍惜任何学习机会,埋头钻研,努力实践,不问收获,只重耕耘。几十年的努力成就了她的事业天地,在近50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中,宋树秀除主教声乐外,还担任过钢琴、英语、正音、意大利语语音及德语口音的教学,发表了《运用汉语语音规律解决吐字问题》、《论歌唱演员的基本功及全面艺术修养》等论文。编、撰、译了《咬字正音》、《意大利语语音》、《德语语音》等教材和专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声乐人才,1996年,应文化部聘请担任全国声乐专业比赛美声组评委。人们通过宋树秀的学生知道了贵州,了解了宋树秀老师。1991年10月30日,国际研究生与奖学金学者协会、声乐部主席、美国堪萨斯域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理查德・c・克诺尔先生从遥远的大洋彼岸给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钱荫愉先生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我很荣幸接收了一位来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杨晓萍。晓萍是我工作以来的所有学生中拥有最好的基础训练的学生,她的老师宋树秀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教师,她值得被看作是中国杰出的声乐教授之一,你们幸运的有着这样一位培养青年歌唱家的人才,保证了他们的成就……
了解美声唱法的人都知道,美声唱法的难度高于其它唱法。有着扎实外语功底、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的宋树秀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个人感受,她深感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既可以塑造完美的艺术珍品,也可以毁掉一块洁白的玉石,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一棵鲜嫩的幼芽就会被扼杀。在声乐这门学科中,宋树秀知道空谈理论是行不通的。作为一名教师,凡与声乐教学有关的学科,她都努力钻研,一本本扎实的备课本和教案记录着她的探索和奉献。
1976年,宋树秀以检验自己在教学上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有多少为目的,把为女儿结婚筹集的费用作路费,带着当时艺校毕业生夏珊到北京报考部队歌舞团。途经上海,宋树秀拜访了上海歌剧团著名歌唱家施鸿鄂。当他听完夏珊的演唱后,十分惊讶地说:这是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并对宋树秀说:你教的学生很不错,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千万别道听途说,改东改西。要自信,坚定地走下去。这第一次的考验,给了师生二人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到了北京,在总政歌舞团与海政海舞团的应试中,反映很好。当夏珊在中国歌剧院应试唱完了《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时,考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宋老师教学实践的认可,后来,夏珊顺利地被海政文工团录取。那年,宋树秀49岁。
1984年,宋树秀又与自已朝夕共处了六年的学生杨晓萍话别。此行,杨晓萍到上海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当两校的录取通知书都展现在她眼前时,宋树秀高兴得热泪盈眶,多少年的心血在杨晓萍身上有了结果。声乐基础不错的彝族学生杨晓萍有一段时间不愿学外语,宋树秀并循循善诱对她说:学美声唱法不学外语,就会缺少一只眼睛观察和学习世界。于是,她每周加两个晚上辅导杨晓萍学外语。同时在专业课上,对音乐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建立、发声基础训练、乐曲的分句分段,节奏共鸣、外语演唱语感的培养,她都一字一句、一声一调分别授课和示范。在深奥的浩如烟海的古典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作品,她总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逐步接触、熟悉。舒伯特的《水上吟》有三段德文歌词,为了准确理解歌词的单词含义,她想方设法找英语资料,又翻译成汉语,从中,又借助英语查德语单词的动词和逻辑重点,要求学生朗诵时接近语调、语感和逻辑重音,对歌词本身深入理解,以便恰到好处地把握演唱风格。
杨晓萍成长路途上的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宋老师的提携,她也以自己的努力回报了她的老师。1989年,杨晓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91年赴美密苏理大学音乐学院留学深造、攻读硕士,1992年获德克萨斯的“玛格丽特声乐比赛”最美的声音特别奖,1993年参加nats (芮兹) 比赛获第一名。在美期间,在威尔弟歌剧《茶花女》等六部歌剧中饰演女主角,受到广泛好评。1996年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任教,每次回到贵阳,都还要到宋老师处学习。她说,在宋老师那里总有学不完的东西。殷文霞、王莉莉、张贵华、王松雪、成莉等都是宋树秀的学生,和宋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总有许许多多让她们难忘的成长故事。1985年,全国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演唱比赛是一次由文化部、中国音协举办的全国性高水平的比赛,为了让殷文霞、王莉莉赛出好成绩,宋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经过激烈的竞争,贵州队的四名选手有两女一男进入了复赛,殷文霞还获得了铜牌,为我省争得了美声唱法专业比赛的第一次全国性奖项。当时任评委的杜矢甲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沈湘说:贵州两个女生的演唱取得了爆炸性的胜利,此次比赛,边远贵州成绩突出。 此后,殷文霞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奖,宋老师为她参赛精心辅导,鼓励她取得优异成绩为贵州争取荣誉。王松雪、成莉连续两届参加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日渐成熟,今年,贵州代表队还进入团体总分第八名。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西南片区和全国中等艺术教育委员会举行的青年教师声乐比赛中,学生成莉和赵青获一等奖,谭松获二等奖。如今,宋树秀老师的学生柳洪林、周媛媛、孔文惠、夏珊都是中央艺术团体优秀艺术人才。我省大专青年教师和省市专业团体骨干张贵华、邹光友、谢丹、刘玉、颜家佳、成莉、赵青、王莉莉、罗长平、王松雪、周蓉等仍然在宋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声乐 。他们中间,有的已是国家一、二级演员,有的是副教授,但倾听老师的指导和教诲,仍然是必需之课。身为贵大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宋老师每天都为学生排满了上课表,收这些学生,成了她一项长期的义务劳动。她只希望,学生们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和艺术实践中,为贵州的声乐艺术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宋老师对记者说:之所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得益于丈夫龚克的理解和支持。龚克是我省著名小提琴艺术教育家,曾获文化部全国少年儿童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这个温暖的家里,走出了一双优秀的儿女。儿子龚汉祥是中央音乐学院聘请的室内乐客座教授,1992年应邀出任爱乐乐团的室内弦乐团的首席兼指挥,现任比利时交响乐团副首席。女儿龚妮丽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一个艺术的家庭,使得他们的事业如添翼,前程似锦。
1986年,宋树秀曾拿到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份聘书,为了贵州的声乐艺术,她选择留在贵州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面对她的学生,宋树秀无怨无悔,因为,她热爱贵州,更爱她的学生。宋老师为中央音乐学院输送了好几个优秀学生,她们是杨晓萍、柳红玲和周媛媛。她们分别在1984年、1993年和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三人在就读的五年期间成绩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杨晓萍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现在是该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她所教的学生周晓玲在今年的中国《金钟奖》声乐比赛中荣获了美声组金奖。柳红玲现在是中央歌剧院的国家一级著名歌剧演员,她在歌剧舞台上扮演了《艺术家生涯》、《乡村骑士》、《图兰朵》和《蝴蝶夫人》中的女主角,成了当前中国歌剧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大奖。周媛媛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高等艺术家A级文凭,在国外继续深造多年后,现回国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看到她们今天的成长和成就,宋树秀欣慰,她们是从贵州这个山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是贵州人的骄傲。此外,她的学生熊宴文于2008年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就读,这大概是她最后输送给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了,宋树秀希望她能像三位姐姐一样,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
除了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外, 宋树秀更多的学生是在贵州服务,他们都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了贡献。如省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殷文霞,1985年在全国第一届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比赛中获铜奖,在1996年电视大奖赛中获美声银奖,1996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专业声乐大赛中获美声三等奖,1998年获全国金龙杯专业声乐大赛美声银奖。省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松雪,在2006年多彩贵州大赛中获金黔奖,近年来代表我国频频出访各国演出获好评,为国争光,成绩卓著。贵阳市歌舞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莉莉,在1985年全国星海、聂耳声乐作品比赛中获特别奖,在贵阳市多次比赛中获一等奖。国家一级演员周蓉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获奖。还有声乐教育界的如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贵华教授、副教授吴克兰、成莉、赵青,及青年骨干教师青科、王珊等。贵州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媛、副教授陈兰,贵阳学院的副教授颜家佳、讲师刘玉,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丽亚,毕节学院的讲师杨世敏,铜仁地区音协主席、铜仁学院副教授刘洪英等等,如今他们都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奉献。学生们不凡的成绩,使宋树秀感到非常的欣慰。
宋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是因为她对学生倾注了足够的用心和耐心。有许多学生是从较小的年龄开始学习声乐的,如贵州省艺校的夏珊72年入学时才14岁半,78年入学的杨晓萍才15岁半,而殷文霞和周媛媛也都是年龄较小时入学的学生,作为启蒙老师,她细心呵护,认真耕耘,有针对性的教学,她的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注意保护学生的嗓音特色,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绝不利用她们自然或天然的嗓音条件“滥”唱超过她们负荷的大作品,耐心地训练中声区。教学的重点不是为了唱几首“大歌”,而是细心地诱导她们打开咽腔、放下喉头、塑造良好的声音管道,建立发声的良好状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从音质上下功夫,追求美好的音质,诱导他们体会歌唱时呼吸支持的运动感觉,建立正确的弹性呼吸支持点。 其次,在初学阶段,先使用ABT、Siber等简短的声乐练习曲,以学生把握较好的元音进行练习,逐渐的引进其他的元音或带辅音的字作练习,也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嗓音,到二年级以后逐步加入其他如CONCONE op. 9等声乐练习曲,提高学生的发声演唱能力,同时适当的选用较简易的乐曲,意大利歌曲或中国歌曲均可,配合训练。第三,除了让学生明白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情绪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谱的习惯,对作曲家在谱面上的一切音乐术语,都要认真读懂,对乐曲的结构、乐句的分句、气口的安排,都要明确并做合理的安排,同时严格把握音准、节奏、语音的准确,不论是中文歌、意大利歌曲都一丝不苟,意在为今后的演唱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扎实的基础。
她认为学生的启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为年轻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她们今后有广阔的发展前程。打基础应是我们基础教学的重要目的,如果忽视这条原则,只顾当前的“辉煌”,即拔苗助长的假“辉煌”,必然会在学生的歌唱生涯里埋下祸根和“定时炸弹”,这种违反科学规律的做法是声乐基础教学的大忌。我们看见无数的声乐人才,走到一定的时候,因为从前养成的某种不良习惯而无法前进,或因为忽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而形成发声、呼吸、共鸣和语言的严重障碍致使无法继续提高,痛苦地离开了歌唱事业,着实令人痛心,这种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1-03
厦门市松柏小学创办于1994年,16年间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取得可喜发展,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实成绩的获得根源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需求和渴望的生命体。教师成长对教师个人、学校发展和教育目的达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中要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教师当作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主要、最活跃的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以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管理者,要竭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多元平台促进成长。
一、理念践行,营造“快乐生活、激情工作”氛围
我校提出教师发展理念:快乐生活、激情工作。只有懂得快乐生活的人,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人生充满期待。有了快乐的生活才会有快乐的心情,才能快乐的工作,也才会创造出价值。快乐与激情都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对事业与人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给人的发展注入了恒久不变的力量。我们要让快乐促进激情,让激情融化压力,从而带来更多的快乐。
1.享受生活,放飞心情
我校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形体训练,注重仪态;拓展训练,增强凝聚;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回忆童年,童心未泯。
翻开“童心未泯、笑声飞扬”的活动相册,让老师们心潮澎湃。校长事先收集了老师们的儿时照片,并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在活动中,让大家猜猜照片中是哪位老师,老师还上台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分享他们的快乐童年。褪色的老照片、愉快的讲述、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小虎队激昂的歌声……大家仿佛回到了绚烂多彩的童年时代。
南京师范大学孙彩萍教授多次走进松小,她感到:松小以“快乐发展”为办学特色,不仅仅让走进学校的人看到快乐文化布置,更让大家感受到学校上空弥漫着快乐的空气。东北师范大学秦德生教授说:走进松柏小学有种“如家”的感觉,从校长到教师都能体会到“快乐工作”的气氛。
2.岗位练兵,夯实基础
2007年 5月,我校制定《厦门市松柏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计划》。这次练兵的主旨是: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比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强调三个落在实处,即真实、朴实、扎实地推进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掀开活动记录,我校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一览无遗:有组织师德演讲比赛活动,说得至情至理感人肺腑;有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基本功展示赛,语文教师朗诵、英语教师口语、其他学科技能赛,让赛场亮点不断,迭起;有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撰写读书心得,让教育理想油然而生;有组织“两笔一画”现场考核,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基本功的提高,真可谓“教学改革敢立涛头踏浪,岗位练兵秣马厉兵勇当先。”
一系列的练兵活动,掀起了教师苦练内功的热潮,虽然教学擂台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安排都是紧凑的,但因为打破以往沉闷的展现形式,整个活动让校园呈现出生动与生机。
在思明区教师进修校举办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暨第四届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我校在片段模拟竞赛中6人获奖,评课竞赛中9人获奖,创新大赛中6人获奖,获奖率为全区最高。
二、共生意识,打造成长的“三体”
这种基于共生理念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过程,既是教师自我生命的扩展、充实和提升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精神生命不断充盈的过程。建设一个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有助于在专家、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间形成一种对话机制从根本上说,有助于使教师成为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1.专家合作体
专家进校,带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研究方式,打破学校原有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外来因素和内在因素的重组与重构,创建合作体,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搭建对话的平台。
我校2009年12月参加《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并与东北师范大学结对子。自2010年,我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顾问团建立了友好伙伴协作的关系后,东北师大专家团起到很具体的引领作用,这种合作至今已有一年多,也许在学校发展中仅是初具成效,但对于我校教师的成长发展来说却是显而易见的。
(1)与一流专家面对面
自2010年,我校与邬志辉教授领衔的专家顾问团建立了友好伙伴协作的关系后,邬老师不仅到厦门做专题讲座,而且每年至少两次到我校指导实际工作,这时,老师们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邬老师面对面对话,提交我们的困惑。邬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并认真解答,他渊博的才识、谦逊的学者风范深深地折服了我校全体教师。
(2)高校教授莅校问诊
邬志辉教授领衔的专家顾问团,分成4个小组,分别指导四组学校。我校有幸与南京师大孙彩萍教授、东北师大秦德生教授、东北师大王海英和梁玉梅教授结成同盟。四位教授浏览学校官方网站、阅读学校材料、检索学校影响。入校调研,走进教师心中,与教师推心置腹的交谈。教授们深入课堂听随机的常规课并评课议课,帮助我们提炼出特色发展的五个分课题。在高校教授一次次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教研风气更蔚然成风,教师专业语言丰富了,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教育技巧也更为科学了。
(3)重返高校回炉锻造
知识在更新,教师原有的知识库总会竭尽的。邬老师为我们教师敞开东北师大的大门,创造了学校骨干教师再学习、再充电的机会。2011年8月1日,东北师大教育管理与课程论研究生课程班开班,解决了学校骨干教师的动力问题,提高教师参与创建特色学校的积极性,也为实验校的特色创建打下坚实的实施基础。
(4)一对一的种子培养模式
按照邬志辉老师的要求,我校遴选出5位学校特色发展的种子教师,他们分别承担学校特色创建的5个分课题研究。为使研究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邬老师为每位种子教师选派一位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培养模式让我们感到亲切、亲近、踏实,不会感到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是那么遥远、迷茫、措手无策。种子教师在与导师的对话、碰撞和融合中渐渐成长。
2.研究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个体的聪明才智得以尽情舒展,还能充分展示教师群体的智慧与才能,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2008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依托备课组团队的力量,形成研究共同体,定时定人员定主题开展研究。终于分别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面向全区、全市、全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场展示。
今年上半年,我校开展快乐课堂的研究,组成了研究中心组,单周周三下午5:00后,是中心组沙龙的时间。大家在交流、碰撞、融合中,设计了《快乐课堂元素表》、《快乐课堂评价表》、《快乐课堂学科教学策略》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快乐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建,我校制定了五个分课题,本学期将五驾齐驱、五箭齐发地进行“快乐发展”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与研究,组建了五个研究工作坊,他们分别是“快乐发展的办学思想解读和建构”课题研究工作坊、“快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坊、“教师快乐成长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坊、“快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坊、“快乐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坊。
3.成败捆绑体
教研组是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个别指导等活动,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我校共有六个教研组,对于本教研组的教研实效,教研组长总有着紧迫感,生怕自己的教研组落后,总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本学期区进修校将开展数学学科有效作业设计评比,数学教研组长邀请教研员到校指导,后进行实地演练、评选、推荐选手。得到这个信息后,其他教研组也不甘人后,主动与学科教研员联系培训事项。前不久,语文教研组就邀请厦门市教科院邵巧治老师做了《语文学作业有效设计》的讲座,老师们受益颇多。就这样原是数学组的作业设计技能训练,却变成所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了。因为他们的荣辱意识,使得我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
我校在“质量奖励制度”中,着重考核备课组整体指标,从制度上消除单科独进,单打独斗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说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方面鼓励教师发挥个人教学专长出成绩,在本学科组发挥引领、示范功效;另一方面教师自找差距,而且同年级中多了可学性;有了可赶性;更有了可超性,促使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优秀的个体凝聚了竞争力,学科组内每个成员都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并保证竞争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竞争有序、和谐发展的效能,从而达到年级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荣辱共生的意识下,我校不少团队取得成绩。英语教研组被评为全国外语教学示范单位和思明区优秀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组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备课组和思明区优秀备课组;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厦门市五一先锋岗,音乐备课组被评为思明区优秀教研组。
三、目标引领,形成教师的梯度培养
学校有共同愿景,即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这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教师也设立自己的个人愿景,实现大愿景与小愿景的结合。“攀登有高点,才有挑战;成长有目标,才有动力。”这样,教师在努力工作当中,就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并与学校形成合力,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存在差异,为了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学校在教师培养上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给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舞台,以实现教师的梯度发展。
1.青蓝行动
“青蓝行动”,其寓意就是培养年轻教师,让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重点培养,目的在于充分挖掘青年教师潜能,为松柏教育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师资,也为我校“名师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后备军。青年教师要分近期、中期、远期撰写个人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双轨制“培养模式,由学校名师担任他们的业务导师,学校行政担任师德导师。期初举行发展蓝图的自述,期中组织专业发展进展交流,期末举行青蓝行动成果沙龙。从去年起,组织两场的青蓝结业活动。结业程序是:自报阶段——审核阶段——确定阶段——展示阶段。当天除了申报人的材料展示外,还要进行3分钟个人DVD和15分钟个人成长历程演讲。再由学校面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分发青蓝结业的征求问卷。凡教师、家长、学生征求问卷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者即可结业,由学校教科室颁发结业证书。整个结业活动充满了感动、感激;充满了欣赏、肯定;充满了新的愿景和期待。
2.曙光行动
曙光行动是关注进入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如何扎实发展、稳步提升,如何形成独立开展研究能力。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除了配备优秀的导师之外,同时积极地邀请区教研员担任他们的业务导师,现在已有7人与区教研员签订带教协议。
3.名师工程
我们一直大力倡导“校以师而名,师因校而名;师因生而扬名,生因师而成长”的思想,聚焦名师,打造名师。我校评聘的“名师”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是一个工作岗位。名师应聘后,必须根据各自应聘称号的相应职责和自己的素质基础认真制定成长计划与履职计划。六年来,松柏名师们积极通过示范课、业务知识讲座、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指导开课、参与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成长心得和科研论文等多种方式,实实在在地落实履职承诺。
我校的名师工程,既评聘“首席教师”,也评聘“明星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以此让老中青教师都有追求与奋斗目标,从而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更好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我校教坛新秀蔡益萍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竞聘“新秀”,是为了挑战自我,因为我心中还有梦……”。
一次偶然在网上看到厦门市思北小学教师的博客,里面竟然提到我校的名师竞聘,她说:原本很不情愿的,被安排去松柏小学听演讲。……今天的演讲,是我所听过的报告会中,最打动人心的一次。……突然羡慕起这一群年轻的集体,因为他们有着一颗感激生活的心。他们的多愁善感,他们的热情,我为他们的这份单纯坦率,甚至是执著而感动。
四、个体自为,提升教师成长的内需力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内在地转变思想,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提升个体自为的意识。
1.教师自我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并不是任何的反思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是科学的反思、自主的反思,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位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
我们提出反思的层次:新教师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教学策略反思;发展型教师教学理念反思;研究型教师教育研究反思。反思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反思的起点,问题推动着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2009年,我校在全市率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每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申报个人微型课题,期末申报课题成果,把教育教学实践当作课题研究的一种探究过程。完成一个个人课题的研究就好比攻克一座阻碍自己专业成长的小山丘,把学习、工作、研究、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很幸福的职业生涯模式。
2.教师自我超越的态度
我校“深海蓝”合唱团曾获得国际合唱比赛金奖银牌,5月赴台湾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一位领导开玩笑地说:松小不简单啊!这个“松柏现象”值得研究。何止是深海蓝合唱团成绩凸显,松小信息学在去年的市竞赛中一举获得全市12个一等奖的3个。松小科研先行:课题研究突出,曾因评价课题获得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我校田径队获得区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田径比赛八连冠……
这些成绩不是学校逼出来、压出来的,而是教师自己努力付出得来的。松小有一批“自为”的年轻教师。他们总是向学校提出要求:要求在寒暑假训练,要求带学生去演出,要求编写校本课程……。他们将自己作为发展的主体来看待,积极自觉地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五、快乐前行,创新教师评价制度
学校要让教师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需求,体验“成长”的成就感,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不断迈向新的起点,就需要创新教师评价形式,让教师在“被评价”中享受快乐。
1.赏识教师的每一点进步
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渴望成功。正如罗兰所说,成功的意义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试想,一个不被学校赏识的教师,如何去赏识自己的学生呢?学校管理者要成为教师“成长”的助动器,善于发现广大教师身上的优点,甚至会挖掘教师潜在的能力。赏识其实不用大费周折,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普通例会上的表扬等等,都能激励教师成长的信心。我校教师的获奖奖状都会在教师大会上颁发,不仅对授奖教师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他教师的一种鞭策。
2.不断充实教师成长记录册
教师成长册是放在学校的教科室集中保管,这样有利于跟踪、查阅和交流。我们会组织全校性的“教师教科研成长册”的交流展示活动,把所有教师的个人成长册排列在桌面上,让全校老师互相翻阅学习。这是横向的交流与比较,既能让老师发现差距,取长补短,又能帮助老师客观地认识自我。这是一种内思内化的过程,所以感受是深刻的,促动是巨大的。设立教师教科研成长册以后,我们在教师评先评优、考核晋级时把教科研成长记录册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让每一位教师能充分地展示自我,用具体的、有形的事实描述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生动地为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教师提供翔实的依据。
3.评选“快乐教师”
学校评选“优秀教师”,这一做法似乎多年不变。在校园观察中不难发现,与学生最亲近的教师未必是“优秀教师”,而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孩儿王”的大多是本身很快乐的教师,而且他们的教学效果和留给学生的快乐印象甚至比“优秀教师”来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