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历史大学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1: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历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历史大学毕业论文

篇(1)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还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的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外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一.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英国的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有关言语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以及教学界等其他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对人类语言交际的解释关键在于关联。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即说话人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更要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语言交际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过程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的理解是按照相关性的原则进行的,要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先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然后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关联理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交际双发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答案就是:交际双方说话就是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发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听力理解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言语声波在听者的耳蜗内转变为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听觉神经把讯号传到听觉语言中枢,引起这一区域的思维活动,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和分类。大脑把这些信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单位,运用已存储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解释。同时利用一些非语言性知识(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等等),去思考、假设、预测,并验证和随时修改假设,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准确理解说话话人的意图,成功地进行交际。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提到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Rost(1990)根据关联理论提出了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 (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的可能的知识; (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 (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 (4)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小论文免费论文下载。从Rost的模式可看出,听力理解是一个既涉及到利用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处理,又涉及到运用背景知识并结合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关联链,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言语交际基本上是一个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过程。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这种有选择地听话语,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即选择最相关的语境要素组成语境。完成对话语的解释。所以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的语境要素进行推理的能力对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概括和预测等能力。教师可以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应扩大信息输入面,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听到新信息最终都要和头脑里已有知识发生作用,寻找关联性,才能理解。学生知识越丰富,大脑进行推理判断所要的时间越短,判断越准确。如,“Little Mary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苹果”,在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变成了瞎子。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它来自《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里的瞳人。”但如果不明其摘要特别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课堂上使用的听力材料应与学生有适当程度的相关性。最好是选择真实的视频听力材料。另外,听与说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通的。听力课堂上还应注意加强听说相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听与说脱节的情况。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面对面的英语听、说练习,使学生的听说技能相互促进。这不仅有助于交际者熟悉各种词、句的不同用途,还有助于提高通过明示行为推理其背后意图的能力。简言之,英语听力实际上是一个根据关联理论,结合语境假设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三. 总结

关联理论指导听力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转变,关联理论能将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其理解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M ]. London: Longman,1990 .[2]Rost M. Introducing Listening [M ]. London: Penguin, 1994.

[3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2005(03).

[4]胡觉明.听力理解中的意图推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5]何自然,等.关联论.语用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篇(2)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17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后,出现了很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高校不单单要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在校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必然会经过一段社会适应的心理过渡期,因此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应就是指外界环境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如初的过程。一些权威的社会学家认为适应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来理解。消极的理解是服从接受外界环境,积极的理解是改变干预外界环境。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追求一种安全感,只有人在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才能有这种安全感,就是所谓的适应。

二、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一)工作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是毕业生社会适应的重点内容。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怀揣着梦想,所以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的毕业生感到自己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感觉一般的占16.4%,工作力不从心的占16.4%。这个调查结果并没有性别和学科的差异,只有毕业时间的差异。通常,毕业4到5年的学生比毕业1到3年的学生情况好。总体来看,适应好的人数还是占大部分的。

(二)人际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人际适应也是社会适应中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从调查结果中看,大学毕业生的人际适应结果是在社会适应中最好的。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与领导、同事和朋友的关系都很好,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感到自己在人际适应上有压抑感。从工作开始的时候,压抑感就产生了,这种压抑感随着时间的变长而越发强烈,当达到顶峰的时候会有些回落。

(三)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生活适应是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最基本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和文化生活感到满意。其中,感觉良好的占30%,感觉一般的占50%以上,感觉很差的占15%。生活适应很差的毕业生主要是因为随着职业生活的深入,当初从业的好奇心和激动的心情逐渐平缓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矛盾和冲突。

三、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心理素质要强大才能适应社会变革

未来社会有三大特点,即多样性、短暂性和新奇性,这些特点都会让人们感到不适应。有些人对社会的变革感到恐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是这样解释这一现象的,人们会对未来感到痛苦,原因是人的适应系统和决定事情的能力负担过重。只有当环境规律正常的情况下,社会才是理性的。如果社会发展过快,很多人都会受到未来的冲击。但目前,加速度的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们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对未来社会不适应。

2.生活技能要强大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生活技能就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情绪处理的能力、决策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技能是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的,一直过着与社会隔绝的生活,主要就是学习,所以对社会的认识也很匮乏。参加工作后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工作生活中的紧张度、难度都比校园生活要大。所有的一切都带给职场新人很多压力,他们必须提高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现实生活。

(二)主观原因

1.知识储备不足

据调查,毕业生感到工作不顺心的主要原因是知识不够用。这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有关,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工作中,跨领域、跨学科的问题很多,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们掌握相近学科的专业知识,要博学多才,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避免在工作中的自卑感。

2.人际协调能力差

校园里学生可以张扬个性,但是企业要求统一和规范,讲究集体组织的力量。毕业生从业后,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在家庭生活中要处理好夫妻、父母、子女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要处理好朋友邻里的关系;在校园生活中,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如果毕业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差,那么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出现很多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

3.生活经验的缺乏

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在融入社会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矛盾冲击。毕竟大学毕业生涉世未深,为人处事上还不够成熟。具体地说,就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并没有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也没有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他们处理事情往往会依赖他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不够成熟。

篇(3)

【关键词】

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现状研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论文的选题、摘要的写作与翻译,关键词的提炼,论证的过程、语言表述等等)已受到很多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无需重复讨论此类的问题。在连续几次毕业答辩中,笔者发现商务英语大学论文关于现状研究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并加以讨论,以引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注意,避免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犯同类错误。

二、商务英语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现状研究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对“现状”这一概念的模糊和错误认识

首先,什么是现状研究?所谓现状研究,就是对当前的某一现象状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1]可见,现状研究的时间段应当是“当前”。然而,怎么理解“当前”这一概念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当前”,是指“近期的时间概念,视野范围内的时空阶段。[2]可见,现状研究,应当把时间段放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具体地讲,就是近一年内。然而,有些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段放在了十几年前,甚至三十年前,恰恰缺少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例如,有一学生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为题,然而,该生追溯了珠三角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的大约三十年的外贸发展状况,恰恰缺少近一年的数据和事实。显然,这不是现状研究,而是历史研究。又如,有一学生以“中国电子商务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为题,其实,这也属于现状研究。然而,该论文所选择的时间段却是中国电子商务从开始至2012年前后这段时间,而最重要的近一年(即2016年)的数据却被完全排除在外。当然,还有学生将现状研究的时间段放在“历史”和“现在”两个阶段。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之所以犯这种致命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对“现状”这一概念存在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是因为一时无法收索到近一年内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就只好用历史数据来充当近期数据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混淆“现状”和“历史”这两个概念,不能用“历史数据”来代替“现状”

(二)对“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

这四个概念的混淆在现状研究中,我们常常是通过对某一事物近期数据和事实的分析,得出该事物现在所具有的特点、优点、缺点,或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分不清“特点”、“优点”、“缺点”、“存在问题”这四个概念。所谓“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任何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同其它物质所持有的共性。比如同样是人,有的语速快,有的语速慢,有的个性张扬,有的个性谦和,比较之下,都是一个人的与众不同,在某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与众不同,就是特点。[3]所谓“优点”,是指人的长处、好的地方,其与缺点相对。优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更优秀、更好。[4]所谓“缺点”,是指人或事物的短处,欠缺之处,其与优点相对。缺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认清自身不足而尽量改之。[5]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通过对这四个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特点不一定是优点或缺点。特点是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但是,有些学生,在分析现状时,却习惯于将事物的某个特点归于优点或缺点。例如,上文提到的“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该生将“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这一特点归入到“缺点”这个范畴。显然,这是不对的。珠三角企业GDP增长速度减缓,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的,或相对于以前而言的,只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或必然结果,既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可能还是优点,因为,这符合“软着陆”的原则。但是,该生却盲目将这个特点归入“缺点”这个范畴,显然,她混淆了“特点”与“优点”、“缺点”之间的区别。同理,“缺点”不能等同于“存在的问题”。前文已经指出,所谓“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主要是指“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麻烦”。事实上,“缺点”是导致“存在问题”的部分原因,除了“缺点”,外部环境的恶化也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缺点”归入到“问题”这个范畴,而应当分析,这些缺点是如何导致问题的。但是,仍然有学生,误以为,缺点就是问题。例如,企业技术不够先进,这是一个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并不必然导致问题。因为,这样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技术不够先进的劣势,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来满足低端市场的要求。

(三)“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专业知识或概念的混淆

仍以“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现状研究”一文为例。按照该论题,论文应当论述分析珠三角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的现状。然而,该生在文中阐述的却是珠三角地区各行各业的从事生产的企业在外贸活动方面的情况。显然,“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两个概念被混淆了。“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公司”,这些公司一般不从事生产活动,他们的业务是组织货物(或服务、技术等)的进出口,通过差价从中谋取利润。而“企业外贸”是指各行各业从事生产的企业对外进行贸易的情况。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体系以来,珠三角地区及中国其他地区专门从事外贸的企业或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小,特别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这类外贸企业已大大地猥琐,相反,企业的外贸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对策

(一)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及的三大问题,其中前两个都属于基本概念的问题,属于普遍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存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专业的论文中。学生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如,“现状”、“特点”、“优点”、“缺点”、“问题”等),往往自以为是理解的、清楚的,而实际上却是模糊的,或是想当然的。我们往往因为对自己太熟知的东西(或概念)缺少思考,而造成对它们的错误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当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加强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并将此类涉及基本概念的共通问题纳入教学中,以避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屡犯此类错误。

(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

本文所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属于商务英语领域里的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外贸企业”与“企业外贸”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应当在相关的专业课(如,外贸实务、电子商务等)的教学中呈现出来。同理,其他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概念的差别,都应当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以避免学生在论文基本完成时,甚至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才发现此类错误。这类错误,往往不属于局部错误,修改的难度很大,是论文的硬伤。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犯基本概念的错误,以及其他涉及论文全局的错误。教师应当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从选题、开题报告、初稿、中稿到定稿,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检查论文中语言表达的错误,因为此类错误容易修改,它并不影响论文的全局,即使放在论文写作的后期修改,都不影响论文的进程。教师应当重点检查论文是否存在上文所谈及的基本概念上的严重错误及专业知识或专业概念的错误,尽可能杜绝论文出现难以修改的硬伤。

篇(4)

通读了这部出自新世纪大学毕业生之手的毕业论文集之后,我觉得我以往的观念可能要有所改变。大学生们的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魅力,而并不仅在于学术研究能力上的训练。这或许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殊历史性质赋予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灵感和激情,使得我们对他们的著述不能不给以特别的尊重。

因为,他们人虽单纯,但作为群体,他们碰撞并感受着时代的全部生活,同时又是以年轻人极为敏感的心灵在认真体会着历史的变迁,所以,他们所研究的命题极为广泛,又极其贴近生活现实。

因为,他们研究能力或许有限,但作为研究者他们极其真诚,他们不是出自某种利己的特别目的,而是出自内心的感受,他们不是为了屈服什么人的要求,而是直抒己见,所以人们可以说其著述不成熟,但是不能不尊重他们的坦诚。

因为,经济学本是沉闷而又古老的,但他们的毕业论文充满着激情,这种激情透现出他们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透现出他们对我们社会的强烈关注。所以,人们可以说他们缺少某些经验,但却不能不欣赏并呵护这种难能的激情。

依此可见,这本论文集未尝不能说是当今莘莘学子专业水平与学术思想的综合性展示。受其启发的应该不仅仅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我们时代的确给予我们极大的恩赐,为我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又为我们提供着解决问题的历史根据。我们在感谢历史的恩赐的同时,还要感谢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时代的宽容,历史进步对理论要求的急切,使得社会对探索中的一切不成熟都给以了极大的原谅和理解,这更是难得的。我们感谢历史的这份宽容,但不能滥用。我们应对得起历史的这份恩赐,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篇(5)

第二,我们要它的形式无限。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你大学的生活照、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等做成幻灯片,可以手写,更可以电脑写,可以用第一人称更可以用第三人称……只要你愿意,这次作业你想做成啥样就做成啥样。

第三,我们要它的完成时间“你定”。只要大学毕业以前完成即可。

第四,我们要它的目的明确。大学鉴作为一门作业,有三个目的。其一,为我们最美丽的旅程画上最完美的句号。它记录了我们大学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我们步入社会、组建家庭、抚育子女、成就事业、安享晚年等任何一个阶段,它都可以作为一本“历史剧”带给我们更多美好的回忆,不管是曾经无知的叛逆还是曾经的心酸汗水,都会带来生活的动力。其二,见证我们的成长。每个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观念,不管对人还是对事,当我们一页一页翻看的时候,对着我们一点点的进步,总会有不一样的成就感,或许它还可以带给我们好多灵感,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三,可以促使自我完善。大学鉴中会涉及师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以及一些建议,通过大家指出的不足可以有意识的去改进,好多事情当面说不出来,大学鉴正是一种可以让同学间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的途径。多年以后,当我们翻阅的时候,再次看到同学们留下的意见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想一下是否当年的“毛病”去根了,宝贵的财富价值。其四,挽救部分“祖国的花朵”。好不容易摆脱高中那种令人窒息的环境,来到一个绝对轻松的环境,不好好玩怎么对得起自己啊。就这样,没有把握好“度”,整天整天的沉迷于游戏、电视剧,慢慢失去方向与目标。大学鉴作为一门作业,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但是抄不得,更不会老师在中间给你“做手脚”的可能。所以即使为了完成作业,你也得“年轻”起来,从游戏中、电视剧中“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即使你的目标低至“为了大学鉴而活”也帮找到了动力。正如《说文》中提出“惩者,以正其心也”,但愿大学鉴可以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正其心”,但其本质目的不在于“惩”,在于前三点所述。

篇(6)

一、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以自己所在的地方院校铜仁学院为例,以理工科专业相关院系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 110 份,实际收回问卷 100 份,通过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选题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90%以上为实验室研究或纯理论研究,而涉及生产一线的选题极少;其二,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年开题,有的甚至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面临实习、就业等相关压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过低,只要求能顺利毕业即可,而忽略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其三,有的教师对指导的学生实行“全放养式”管理,指导教师的指导计划不能更好指导学生撰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由于受学校的办学性质与理念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改革,应当更突出其应用性及实践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自身因素、教学条件因素、学校管理等几个因素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关键因素。(一)学生自身因素其一,相对于重点高校的准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的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大四阶段,很少有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上,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多数充当着被动的角色,只是跟着指导教师的步伐进行论文写作。为了应付交差,学生会用 1~2天的时间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来拼凑论文,因而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其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本科办学历史并不悠久的新办本科院校,学生多半来自本省各地方,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功底比较薄弱,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论文的质量。(二)教学条件因素首先,相当一部分的地方院校是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完全从教学型转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类高校,多数地方院校还处于建设之中,学校在科研硬件条件上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条件较弱,几乎没有大型的科研设备,因条件的限制,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缺乏保障。其次,随着各地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不断增加,指导教师与准毕业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精力难以得到保障。(三)学校层管理因素其一,按照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将课程、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写作等环节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各专业的见习、实习要求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所有专业一体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准就业时间相互冲突,这必然会影响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而指导教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前途的考虑,往往在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上采取较宽松的态度,导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多为应付态度。其二,为了提高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地方高校通常会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对学生是否实验、是否进行实习没有过多的指导,教师也考虑到实验硬件条件的欠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往往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差不多就行,久而久之,就给往后的准毕业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就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铜仁学院而言,应以“明德、致用”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研究,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宗旨,这就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能仅停留于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甚至是纯理论研究上,更要延伸到生产一线,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一)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以便给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提供相关的帮助。其实,在进行大学生入学教育时,便可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讲座,可从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给学生做一些培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常规模式下,大四才开始匆忙考虑选题方向的弊端,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其次,在平时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融入文献查找、实验方案准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得到一些锻炼,能为学生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勿让学生养成一种只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即可毕业,不求质量的认识,要改变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惯性认识。(二)完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选题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问题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过程,见习、实习便是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沃土,无论是选题,还是毕业论文(设计)实施都可以在生产实习中完成。院系应当完善校企合作制度,鼓励学生针对所实习、见习的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课题研究。院系也可以采用校企双方连同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相关的指导,企业方面的专家主要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毕业论文(设计)调研部分精心指导,院系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把关学生选题和毕业论文理论、写作规范及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三)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首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当严格把关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当要求毕业生制定好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相关计划,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地点和时间,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能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可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可检查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教师应当在整个环节中起到监督、辅导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控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关教辅部门可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更应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社会、地方需求的新型毕业论文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就业桥梁,更有助于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应用技能型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875-02

Research o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of Petro China

HOU Li-li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Petro China, improve efficiency of work of records management, and decrease the waste of labor 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long hangwriting and poor softwares of records management, the uniform platform of records management of Petro China, that is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is exploited. The deffirences between ERMS and old records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functions of the whole and every modules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records management;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etro China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下属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使用各自开发的系统,甚至和手写管理相结合,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存在很多弊端。项目组在国家信息部的支持下,与微软合作,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建设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简称ERMS),实现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制订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规范,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建设集团公司集中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从技术的角度,实现由档案管理系统向内容管理系统的过渡;从应用的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中国石油的电子文件凭证中心和知识中心。

1 ERMS与传统档案管理业务的比较

1.1 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原理

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将实体档案提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负责档案的入库管理以及用户的档案利用业务(图1)。

1.2 ERMS原理

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在ERMS系统上将档案电子条目录入,经过归档部门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审核以及归档办结后,档案电子条目自动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随即可同步提交实体档案和清单。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进行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进行入库维护和对用户的利用(图2)。

1.3 与传统档案业务管理的比较

1.3.1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标准

传统档案业务缺乏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标准,档案数据标准和格式未统一,历史数据质量较差。ERMS遵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手册》,统一了各个下属单位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数据标准和格式。

1.3.2 文档一体化程度

传统档案业务文档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生命周期的管理,未与产生电子文件的相关系统进行集成,电子与实体管理脱节。ERMS强调针对电子文件的管理,电子文件先归档,实体随后。还提供与OA系统的接口。

1.3.3 档案价值利用

传统档案业务纸质借阅率较低,基本无法进行电子借阅。编研工作量大,素材收集不全面,统计工作繁重。ERMS提供电子借阅功能,一份电子档案能同时借给多个用户,到期后自动收回借阅权限。支持电子档案全文检索。自动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统计报表。

1.3.4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传统档案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已有档案管理系统差异大,无统一的管理平台,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ERMS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各个下属单位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成为档案信息共享知识中心。

1.3.5 档案管理工作的权责落实

传统档案业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方较难落实。ERMS根据使用系统的权限划分用户角色,并且支持多种日志,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落实到责任人。尤其是归档工作一定由归档部门负责,贯彻“谁产生,谁负责”。

1.3.6 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档案业务以实体档案为主,大量工作都要在线下手工进行,效率低,人员浪费大;ERMS充分发挥了电子档案的优势,大部分流程都在线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浪费。

2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2.1 总体功能结构图

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3。

2.2 各个模块功能

2.2.1 收集整理模块

收集整理模块主要包含档案归档和档案上交的功能。

档案归档的目标为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归到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中。包括以下功能:

1)预归档:用于部门归档人员创建档案的电子条目。

2)归档整理:用于部门归档人员对电子条目所对应的实体进行整理。

3)档案整理:档案管理员对部门归档人员提交过来的电子条目和实体档案进行整理。

档案上交的目标是以直交或汇交的方式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类档案的分发和汇交。

2.2.2 档案保管模块

档案保管的目标为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把已失去价值的档案销毁,以达到优化馆藏、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效率。档案保管包括以下功能:

1)档案管理:用于档案管理员查看馆内档案的详细情况。

2)库架信息维护:主要用于模拟实际档案库房。档案管理人员对实体档案上架后的物理库架位置信息进行维护。

3)档案鉴定:对于已经过期的档案,可组成专家组进行档案价值的鉴定,以确定其保管期限,把已失去价值的档案销毁。

4)档案移交:用于当某些单位需要重组或是某些档案需要移交给另一家单位时。

2.2.3 档案利用模块

档案利用模块是系统用户利用档案资源进行工作,也就是各部门、各单位使用档案的过程。包括以下功能:

1)档案搜索:利用档号、名称、归档部门等关键字搜索出符合用户要求的电子档案,方便了用户查询、借阅等需求。

2)档案借阅:支持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的借阅。一份电子档案可以同时借给多个用户。到期后自动收回权限。

3)报表生成: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行和列,生成符合用户特定需要的报表。

4)档案编研:是为档案编研人员提供一个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的平台。

3 结论

项目组在信息部的支持下,和微软合作开发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简称ERMS),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推广,目前生产环境已在中国石油多家下属单位上线。ERMS以其友好的界面、人性化的操作、强大的档案管理功能、方便简易的系统设置、坚实的安全保密性以及卓越的运行速度和性能,得到了广大单位用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王秀霞.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架构的分析与设计[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2] 熊开盛,董兆鑫.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6).

[3]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功能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4] 金波.基于SOA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0(7).

篇(8)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增强本科教学实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二级绩效管理,理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权责,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管理从静到动,由细到精地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一、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院(系)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在地方高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涵盖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检查,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发挥团队作用,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形成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支撑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①、“三个基本”②、“两个突出”③、“一个引导”④的学习讨论,反复就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学分安排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服务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也有了较大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3.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等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4.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运用于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工作热情。

5.学习风气渐浓,建设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工作,校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实训室,图书借阅量增长,自觉到实训室做练习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主动性增强。2007年以来,共有8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大学毕业生,6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6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05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5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350人次获得学校奖、助学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建立了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形成了服务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域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置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场所,从而满足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的模式。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分散要求学生回家就近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舞蹈《大巴山抬工汉》获全国一等奖;舞蹈《红色记忆》获四川省一等奖;舞蹈《麻麻辣俏幺妹》获四川省二等奖;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火龙舞之歌》获四川省二等奖;表演唱《打双麻窝子送》、《巴山妹子》获四川省三等奖。

3.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的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加。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四、紧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对院(系)办学定位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之,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当把绩效管理及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成效考核更加明显,努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四个促进”是指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经费投入,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

②“三个基本”是指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③“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④“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7.

[2]王峰,涂宝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院系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9(10):51.

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素质;现状;教育改革

一、科技素质的含义

科技素质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并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所必须具备的科研能力、科学知识和热爱科学、敢为科学献身的科技道德品质。科技素质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也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智慧、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发明与创造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还包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技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科技素质现状

科学知识与科技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科技素质教育要包括三个层面:科学知识教育、科技技能教育、科学思想品质教育。客观地说,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科技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现状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严重缺乏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

课程设置如同大海中的航标,它为大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由于目前人们仍把科学知识教育等同于科技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陈旧的教育观念。围绕各自的培养方向各高校各专业都设置五花八门的课程,这无疑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却无法弥补学生科技素质的缺陷。因为在其课程设置中很少看到“科技发明技巧”、“科技写作学”、“科技发展史”、“创造学”、“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技实践”等意在培养学生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课程。理工科本来还有一些实验和实习的时间可为学生提供科技技能的体验,但由于实验设备陈旧、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只好将实习和实验的时间一缩再缩,只剩下少许的技能体验,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将这些少许的技能体验的机会看成可有可无,马虎应付了事,科技技能和科技思想品质的培养根本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安排本来可以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时间一般在12~16周,这是大学生培养科技技能的一次好机会,但由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科技发明与创造的理论指导,再加上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使科技实践成为一种盲目的、毫无把握的实践。在大学生看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为了顺利毕业,而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因而对此不予重视。对指导教师来说,选题时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较多。而应用型的较少,他们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路仍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同时有些教师把指导毕业设计看成自己完成教学工作量的途径,要求不严格,使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作难以发挥其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功能,也很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科技素质基础。

(二)校园缺乏科学研究的氛围

在高等院校学生群体中,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很多,但是,很难找到科学研究社团开展的科技活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仍以“德、智、体”评定学生的在校表现,但其“智育”却被“智育”代替了。在“智育”评定中,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其“智育”就为优秀。采用奖金数额可观的办法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科技成绩的奖项却很少出现,大学生科技技能的锻炼和科学思想品质的培养很少采取激励的措施。同时学生的科技素质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和培养,学校缺乏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指引和导向,校园也就自然缺乏科学研究的氛围。

(三)大学生缺少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科技领域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欲望,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联想、动手操作、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动手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决心。但多年来,将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定位在“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上,高校组织学生开展此类活动就成为“参观访问式”的实践活动,而科研技能只有在科技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中才能得到认识、锻炼、巩固和提高,可惜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致使一些学生在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设计灵感经常会因为没有经费、场地和专人指导等因素,而将这些学生从事科技实践的积极性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大学生缺乏科学研究的兴趣

笔者曾作过一次300人的问卷调查,在“每学期参加过多少次科技活动”的栏目中,选择“无”的占97%;在“业余兴趣是什么”栏目中,回答是“参加科技活动”的占2%;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栏目中,回答“是为了自己的科研兴趣”的占1.7%。学生很少参与学校科技活动,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科技活动感觉陌生外,科技兴趣的淡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大学生缺乏为科学奋斗的精神

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以掌握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科研后备力量,然而,面对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的选择,有些学生事先打听的却是哪位老师题目简单、工作量小、管理松懈、容易通过:面对毕业分配,相当一部分学生事先考虑的却是工作是否轻松、待遇是否好的问题,即使是读生产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选择生产第一线单位。于是出现了许多学非所用的怪现象,如读电子专业的争着去税务部门工作,读化学专业的争取去银行工作,读汽车维修专业的也一心一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采取毕业分配双向选择的措施后,这种学非所用的现象更加突出。即使毕业分配时无奈选择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去工作的,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挖空心思跳槽。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造成大学生不愿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去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缺乏为科学奋斗的精神。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思路

科技素质——兴国富邦之必要,时代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技素质。不重视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后果是严重的,作为高等院校,要设法使受过教育的学生既能掌握科技知识,又具有科技技能和科学品质。要做好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构建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教育的思路。

(一)从树立科技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构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标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评价停留在每年能培养多少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上,这种以数量为标准的办学质量评价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陷入办学实践的误区。 而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以“学历”和“文凭”为依据,这种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能力”的评价标准,妨碍了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评价标准作为一种科学的舆论导向。必须顺应科教兴国的新时代要求予以重构。如果仍以旧的标准评价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必将产生扭曲高等教育生产功能的严重后果。高等教育的生产功能如同工厂的生产功能,具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功能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功能。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生产多少的问题不能体现其固有的生产功能。能够反映高等教育生产功能的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调动学校人的办学积极性,让教师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灵深处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通过优化学风、教风、校风的途径,通过设置科学的办学目标,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又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来实现,所体现的应是教育质量从本质上得以提高。

(二)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水平出发重新构建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

客观地说,不少高等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大学生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还不能体现出科教兴国的模式州。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水平,使他们扎实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大学生的科学道德品质,要下大力气增加大学生科技知识的教育,重新构建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重新构建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体现科教兴国的特色,增加科技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科技实践提供扎实的知识准备。

(三)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技能为目的重新构建大学生科技实践的内涵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科技实践环节。针对毕业设计的状况,要采取措施扭转这一局面。其一,要求大学生都要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所规定的任务:其二,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其三,制定严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答辩制度,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重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参加下年度的毕业答辩。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答辩过程的监督,各个答辩组的老师要严格执行答辩的各项要求和规章制度,绝对不可草率了事。使学生从思想上更加重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更加重视科技素质培养和锻炼的效果。

其次,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设置大学生科技实践课或实践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开展科技实践。对于学生在实习工厂的实习,除了配备足够的设备外,还要进一步规范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和要求,做到讲授和实践相结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

再次,要组织力量重新对大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做到科学而周密地统筹规划和布置。其中,应把对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创造能力和科技发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放在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规划中的突出位置上加以重点安排,保证对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督促和总结。

(四)以深化大学生科技道德品质和科技实践为目标重新构建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激励机制

第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客观上要求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学术气氛,学校应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大学生提高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在学校中营造“提高科技素质光荣”的强大舆论,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学术科技事件,进行科普宣传,举办科技报告。只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才能激发广大的教师和同学积极地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中来:才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涌现;才能有助于更多的同学锻炼成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大学生只有在科技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提高科技素质的活力。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定期统一组织一些学科知识、科技作品竞赛等大型的科技活动,如科技发明竞赛、科技论文写作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素质全能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等,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结合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

第三,增加投入,扩大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覆盖面。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增加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投入,要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来参加科技活动,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参加项目研究,增强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政策手段加强对学生参与的应用型项目和社会科学项目的引导和扶持,要逐步转变“重基础、轻应用”的局面,使学生在实用新技术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设立各个级别的大赛奖,加重各奖的含金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更好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氛围,借此激励大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和加快提高科技素质的步伐。在重视奖励学生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指导教师的重奖。学生的各个大赛往往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因此,对指导教师进行重奖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各个大赛也不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即使坚持下来,恐怕也只是流于形式。

四、结束语

篇(10)

1989年,温迪·科普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她在毕业论文中提出了成立“美丽美国”的构想。

20多年来,“美丽美国”坚持为美国城乡低收入(贫困)地区输送老师,积极改善美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在美国大学生中,“美丽美国”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字。据报道,全美2009年共有3.5万名大学毕业生申请“美丽美国”的4000名教师岗位,其中哈佛、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大学的学生占到申请总人数的11%。有媒体戏称“美丽美国”为“精英组织”——非名校学生不收。全球咨询公司Universum(优信)2013年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美丽美国”位列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最喜爱的雇主前10名。

温迪·科普也成为美国大学生心目中的知名人物。她在其书《改写未来——美丽美国如何创造教育平等的世界》中文版出版之际,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大学生》:“美丽美国”的概念源自于您的毕业论文,请简要介绍一下。

温迪·科普: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意识到美国要致力于成为一个机会均等的国度。因为,孩子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而教育又决定了人生。上大学时,一位室友来自一所低收入地区公立学校。通过她,我了解到美国1/5的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只有8%的人能获得大学学历。相比之下,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们,80%的人能获得大学学历。这是长期以来因经济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差距。

事实上,我发现这是全球现象。

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我提出了创立“美丽美国”的想法。因为,当时我所处的那一代人被称为me generation(自我中心),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为了赚钱。我不赞同这一观点。实际上,真正的领导者是不断寻求给世界带来真正价值的那些人。有一天,我就想到了“美丽美国”——为什么不聘用这些“领导者”,他们带着一身闯劲去贫困地区教学两年?我立刻被自己的想法迷住了。

《大学生》:为什么是两年支教时间?

温迪·科普:这是最短的时间。因为,这项工作非常有挑战性。成为一名老师,帮助孩子们获得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当教学时间接近两年,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做出显著的贡献。

《大学生》:为什么“美丽美国”锁定刚毕业的大学生?

温迪·科普:还是大四时,我就开始创立“美丽美国”。有人说在“美丽美国”教学,与职场工作并无不同。我说:不对。我的灵感来自于一个事实: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愿意付出全部精力,通过教育真正改变一些东西。

2013年9月,美国教育部研究机构教育科学院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美丽美国”项目教授的学生比其他传统型老师的学生领先约2.6个月(学得更好)。“美丽美国”的老师们虽没教师资格证,但他们与学生们合作得更成功。这是他们在短期内做出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他们也创造了巨大改变。在华盛顿地区,20%的学校校长和非营利组织领导者都曾参加过“美丽美国”。所以,“美丽美国”不仅帮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还运用这种领导力,改善整个教育体系。

《大学生》:在您看来领导力意味什么?

温迪·科普:在贫困地区的“美丽美国”的老师们,他们设定一个宏大的目标,激励孩子们用功学习来接近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孩子们实现目标。

在新书中,我提到了Megan Brousseau(梅甘·布鲁索)。她加入“美丽美国”后,被派往位于南布朗克斯一带的莫里桑尼亚教九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生物课。那里曾被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称作“美国最糟糕的贫民区”,学生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梅甘第一次踏进班级,就向学生宣布了她的目标——让所有人都参加并通过严格的纽约州会考,同时梅甘也对自己说:这是创造历史的机会。这个目标看起来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在那个地区,很少有学生参加会考,更甭说通过。但是,梅甘不断地给学生们增强通过会考的信心,并强化他们的信念:“上大学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达到目标,梅甘修改课程、探索新方式……经过9个月的不懈努力,112名学生中109人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平均成绩81分,远高于纽约市72分的平均水平。落榜的3名学生也在梅甘的悉心辅导下顺利通过了第二次考试。

回想梅甘所做的,会发现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领导者。让所有的学生通过会考,很多人会认为不可能,但梅甘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于是,她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达到这一目标。当遇到困难时,她会想各种办法,如同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我认为教学就是领导力——设立目标、激励他人实现目标和克服困难与障碍,这种领导力适用于各行各业。

《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改变未来、创造世界的动力是什么?

温迪·科普:我们往往认为经验是力量。但是,经验不足或缺乏经验也是一种力量。25年前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时,我如此天真地创立“美丽美国”。谢天谢地,要不是我的天真也许不会有今天的“美丽美国”。有时,尤其是面临重大难题或身处艰难时,理想主义年轻人提些不切实际的问题非常重要。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会考,很多老师都认为梅甘疯了。但是,天真、理想主义的年轻人梅甘做到了。当然,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美丽美国”的合作伙伴,同样重要的是,“美丽美国”需要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乐观主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里,没什么责任比刚毕业就教书更大。因为,你拥有无限潜力,来影响孩子们选择人生。你也会发现,自己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有多大。领导者们致力于改善他人的生活,并为他人开拓机遇。未来的领导者们获得第一手经历和体验,对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非常重要。

《大学生》:针对“美丽美国”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有人认为这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验、没有充分地准备;另一种声音却把他们称为最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老师。

温迪·科普:要是美国贫困地区已有很多合格、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许就不需要“美丽美国”了。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所以,“美丽美国”招募了大学毕业生。他们教书并不是逼不得已,而是有着强烈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意愿。贫困地区及其学校的校长们非常欢迎“美丽美国”和它的老师们,批评“美丽美国”的声音绝不是来自这些贫困地区及其学校。批评的原因在于“美丽美国”挑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为什么“美丽美国”招募的都是原本不计划当老师的大学生?为什么他们在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下却教得更好?这些都是哲学层面的争论。

事实上,“美丽美国”的老师们正在做出真正的改变。美国有这么多孩子不能进入高中,即便进入了高中又有许多孩子缺乏资金支持,这是一个危机。“美丽美国”所做的就是招募成千上万最有才能的大学毕业生,解决这个危机。从短期看,他们只是老师。长期而言,在贫困地区的教学经验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群大学生,改变他们的职业方向……以后,他们将成为学校领导者、教育体系领导者、政治领导者、商业领导者、民间领导者……他们将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以确保美国真正成为一个机会更均等的国度。

《大学生》:“美丽美国”和“美丽中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温迪·科普:它们是“美丽世界”项目的两个合作伙伴。从本质上来说,“美丽世界”项目各合作伙伴都采用了“美丽美国”的模式,即招募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奉献两年时光前往贫困地区参与教学。

篇(11)

不少机构和学者对在校大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同时对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也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常月华教授在《大学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指出:请假条是生活中常用的文体,在调查中,居然有“30%的学生写不好请假条”,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语文能力的低下程度。她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小学期间语文教育中书面语方面的差距……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看来,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报告,的确是学生的一大难题。论文从结构、材料,到字词运用所显示出来的书面语功底都让笔者感到吃惊”。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上语文课,进入大学后,还有大学语文或汉语课、写作课等。可是,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本不该出现在大学阶段的并不高级的语言问题却多得令人瞠目”。语文教学花样百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却每况愈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代大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低下的问题足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者痛心疾首”。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下,大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令人担忧。语文素养的低下又影响专业学习的深入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创作。不仅如此,语文素养的低下,还可能导致心智不全、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大学语文课能提高大学生语文素养吗?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部分大学陆续开设大学语文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客观地说,大学语文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正因如此,有的学校削弱甚至取消了该课程;有的学校虽开设,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十分勉强。同时,部分学生又感到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大学语文课成了鸡肋。针对这种情况,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重视母语教育,提高汉语能力的提案。

不过,开设大学语文课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如果因为大学语文课成了一门必修课,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大大提高,那就太值得庆幸了。但事与愿违,大学语文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效用有限。事实证明,不是重视与不重视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有语文课,却无语文教育――我们关注层次划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语言技巧、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等,根本无视语文的整体美,把语文搞得支离破碎。上了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只知道记住标准答案以及答题技巧去考试,却愈发不知道怎样说话,怎样行文。如果延续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可以说,大学里即使开四年的语文必修课也不一定管用。

在中小学语文课有些“异化”的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的开设,实际上有“补救”的意味。而如果“补救”行动又延续过去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式,这样的课程,除了体现在大学生成绩单上的学分外,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原本希望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点无可厚非。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目标并未实现。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三、提高语文素养应重视经典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是要加强学生在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把经典中所蕴涵的语文要素和文化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化素养。

通过经典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在国外有着丰富的经验。国外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语文教育,都非常重视经典的阅读。比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在课程标准等文件中明确规定,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阅读相当数量的经典作品。早在一百年前,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必修课。“文学人文”主要强调文学经典的阅读,“当代文明”主要强调哲学和社会理论经典的阅读。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相继开设了经典阅读课程。从国外这些做法来看,重视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明智选择。

在我国,经典阅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古代,经典阅读是主要的教育方式,其主导教学方法是孔子的“述而不作”式的原典阅读,以经典文本为中心的经学记诵诠释。可是,“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缺少对阅读经典的引导和规定”。中小学经典阅读的缺失延伸到了高等教育,有出国留学生不知道老子是谁,更别说四书五经了。国学传统经典教育的缺失,不仅使学生的母语水平和母语运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北师大郭齐家教授直指这种弊端时说:“学生们的母语水平不高,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君子之风渐行渐远。”他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和人格涵养,“诵读传统经典正是便捷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