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作式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我国古老的教学理念里面就已经体现了合作式教学,《学记》当中提出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合作学习理念的体现。也是我国合作是学习诞生的萌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合作性教学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现在看来,能有效的对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教学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合作性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合作模式教学适宜健美操教学
首先,健美操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音乐作为衬托,课堂的氛围相对其它的课堂较为活跃,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能防止学生出现偷懒的现象;其次,健美操中本身就有合作的内容,很多动作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再加上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达到了课堂的目的,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合作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进行合作教学的时候,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在进行目标的分解,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在教学的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充分的进行信息的反馈。对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制定,要始终以教学目的为前提,始终贯穿教学过程,针对每一节课程的教学都必须要有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教学成果,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创作能力。
(二)创设学生合作的教学内容
这一点特别重要,合作是教学的核心就是合作,但是现在高职院校很多教科书上针对健美操的教学均停留在理论上,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合作教学深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就应该积极地创造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合作项目,通过科技技术借鉴、改造、设计来完成合作项目用于教学当中。
三、合作加血模式在高职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创编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是特别重要的,这是社会除了对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的又一需求。高职院校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对学生创新能力也进行了着重的培养。因为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预料之外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就会自主的想办法解决,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到新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灵感。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合作性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是传统教学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最终要到社会上,适应社会这一最后结果,从而忽略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教学,也忽视了学生探索的自主性和亲身体验性。而在合作性教学模式的高职健美操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的酸甜苦辣,懂得合作、懂得坚持、懂得情绪的控制、也懂得思维的转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组成的一个小组,组员之间懂得为对方负责,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有长远的考虑,从而对组织的协调都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同时在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学生自主创编的舞蹈动作,并进行编排和设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想法大胆的付诸于实践中,以此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合作性教学模式在高职的健美操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合作学习以其分工明确和知识互补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便成了现今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
相应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
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把全班学生组织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和评价,首先教师要采取由各小组长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的形式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对合作学习较好的小组要及时
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达到互补长短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
统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在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的时候,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想组织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及时组织交流、进行评价,并且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雪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教师版,2007(11).
1.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人数较多是现在学校班级最普遍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合作、讨论,没有几分钟就要进行指导。虽然通过分组学习确实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短,完全起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实践过程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1.2过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师生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导致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被忽略,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酚的性质与应用》这课内容时,教师先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在形式上是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自主学习,但完全降低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随意地学习,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
1.3小组成员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因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往往是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由于差异较大,学生之间难以深入交流、探讨,小组活动基本上是由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小组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正确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其首要任务便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他相关因素,并合理控制小组人数,过多过少都不适宜。安排每个小组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其组织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时候都能积极投入,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2.2做好任务分配工作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各个小组的合作目标,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同一目标灵活而又合作地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过滤与结晶的相关知识时,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解过滤和结晶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别,以此作为合作目标。合作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分配任务,每个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文笔好、写作能力强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汇报实验结果,在明确合作目标的前提下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2.3鼓励学生加强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缺乏交流的合作学习完全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简单,学生大多都能解决,合作学习就没必要深入探究;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则较难理解,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问题难度,让学生整体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指导,促进合作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建设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1.教师要重视学习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掌握的知识少,思维尚未发展成熟,但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很强,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加指导,让学生矫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从“想学”到“会学”,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小学生会把老师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学生如何做人。
2.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活跃课堂气氛。在每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都是重点和难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师生关系。每一位教师都要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应充分发挥主导性,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认识到师生是平等关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并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或是互查当天作业等,在课堂内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长短及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了解事情的渠道增多,对课本内容一定会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小组讨论中,为随大众观点,他们自己的观点不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刚开始建设合作探究式教学期间,应根据课程进度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先做好课前预习,然后在上课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发问和解决,在结束时加以概括和总结,这样不仅给学生足够的开放程度,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三、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
1.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人们表达能力的基础。语文知识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有不可缺少的实用性,学习语文除了获得基本语言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要通过语文课堂知识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学生在成为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人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抛开恶性竞争意识,实现“共赢”。
2.体现了“新课标”的改革思想。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师生要互利互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倾听别人的观点,与同学互相帮助,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2.小组合作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性分析
2.1地理学科特点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地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将课堂知识与自己身边的现象或事实联系起来。而实际上,在讲授过程中,这些现象或事实也是很多学生能够将之与理论联系起来的,教师完全可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长期教师单方面讲授而压抑学生。另外,真正要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协作的效果取决与群体成员的协作能力,而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实践以及工作实践中的团队合作都是受益匪浅的。
2.2课程讲解的需要
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多而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显得乏味无趣,学生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课为例,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记忆、行政区的轮廓的识别及对各省区特征的分类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此多的知识单靠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不但效率低,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合作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师讲解后,采用拼图游戏竞赛的形式,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互助,在高涨的学习气氛下不但掌握了知识,更加深了对各行政区的认识。
2.3教师教学方式的补充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由于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所兼顾,合作式学习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4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中,相同的年龄、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等为共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较少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及意见沟通中的障碍,彼此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中学生的活泼、好动在共同学习中能极大的帮助那些带有懒散、惰性的学生克服自我,产生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愿望,积极学习、努力探索,有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合作式学习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对合作式学习的理解
对教学方式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引导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成小组。即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也会失去其新鲜感,为了保持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热情,教师应适时的调整小组成员。
3.2课堂内容的组合要合理
如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进入学习状态,课堂的组织衔接很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准备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乡土地理”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学会挖掘同伴这一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3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
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比如在学习《天气》一节,可以给每个小组一幅中国城市天气图,让他们模仿央视的天气预报员去预报天气,也可以结合每天中午的空气质量日报,讨论空气质量的优劣,并研究引起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
3.4课堂设疑,营造合作氛围
古人说“学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愿望,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对学习的热情。如教师在教“地方时”内容时,在课堂采用设疑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合作兴趣:许多同学都看足球联赛,但往往只能在午夜或凌晨才能看到,让学生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产生对了解地方时的共同愿望,发言非常踊跃,答案丰富多彩。
3.5多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地理知识,促进地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时,可联系本地实际,探究某一工业企业布局及该企业原料供应与市场特点;以及在有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流域治理、灾害监测、乡土调查等内容的学习中,可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探究式学习。
3.6处理好小组内的竞争与合作
2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分析
2.1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划出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而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划出重点与难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然后再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位学生都布置了学习任务,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则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需要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总结,对其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反思并改正。
2.2合作学习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模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忽视了物质层面的追求,过分地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传统的教学理念脱离了现实,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合作学习模式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3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课上的价值
健美操这项运行项目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情趣,我国的中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健美操课程。健美操是在音乐的渲染下,将武术、舞蹈以及体操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健美操是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健美操运动能够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因此受到中职院校学生的普遍欢迎;健美操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各种不同的强度锻炼身体,塑造形体美;健美操运动能够刺激人体的内脏器官,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水平。同时,进行健美操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对外界的免疫力,不断完善人体内脏器官,有效地保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健美操运动基本是由多样合理的组成过程,音乐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同时,在健美操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精神。从健美操动作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健美操运动的技术含量比较高,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达标,同时也对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肢体形态有一定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前,很少接触到健美操运动,在上课的初期,学生会对健美操这项运动感到新奇,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由于健美操的动作难度不断增加,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降低,这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学生会对健美操有更浓厚的兴趣;另一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逐渐失去对健美操运动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逐渐产生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能力不行,无法做好健美操运动。”所以,加强自主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课上运用具有非常大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健美操的意识
健美操动作变化多样,步骤复杂。所以,学生需要在课后不断练习所学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后续学习的节奏。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课上的授课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有关的资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每个动作的理解。
3.2提高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学生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帮助,促进学生健美操技能全面提高。传统模式下,中职院校是通过学生的个人表现来判定学生的成绩,而自主—学习模式则不同,它评价的是整体。所以任何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会对小组的总成绩产生影响。所以,每个小组中成绩优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都需要去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需要不断努力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集体利益的驱动下,所有的学生都会竭尽能力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以此来维护小组对外的竞争力。另外,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健美操过程中遇到较难的动作时,经常会跟不上节奏。具体表现是:步伐混乱,手脚不协调,长期如此,这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好健美操的信心。同时,这些学生在做不好时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慢慢地放弃了学习健美操。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指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指导,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这些同学不会再被忽视,在学生和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人尽其才,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效率。
3.4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3.4.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合作学习模式广泛应用在中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基本前提是学生对健美操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学的动作、音乐以及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且严重缺乏时代感,所以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4.2中职院校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僵化
如果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合作学习模式是很难在中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的。但是,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僵化,他们认为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只需要简单地向学生展示动作,学生直接模仿动作即可,他们不愿意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有的中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虽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但是经常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阻碍了合作学习模式效用的充分发挥。
3.4.3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
目前,教育界虽然积极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中职院校顶着素质教育的名义进行应试教育,这在中职院校是非常普遍的。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一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班级上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因此,许多中职院校在进行健美操的过程中没有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4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4.1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中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和探索与合作学习模式相关的知识,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中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关注班级上成绩好的学生,也需要关心成绩差的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2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
与合作学习、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首先,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在学习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身的职责。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其他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为学生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将每个小组内不同的思想进行融合、优化,将独特的个人思想转变为小组的集体成果,通过合作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主合作学习讲究的是集体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最终需要实现集体目标,为了保证集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个人学习也很重要。其次,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分析,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不仅相互联系,也有所不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小组内部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竞争机制是小组内部的比拼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小组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不会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将竞争机制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3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但是竞争的公正性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小组成员竞争的公正性,应该明确小组划分原则。在进行成员分组时,应该保证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否则还未开展教学活动,结局就已见分晓,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小组进行合理调节,促使小组能够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同时,小组组长一直都是同一个人担任,这样会制约学生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有助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保证竞争公正性的前提下,应该合理调整小组成员结构。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也会有一些实验性的学习内容,但是较物理、化学等科目要相对少一些,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那么,只要初中生物中所遇到的实验课题,就一定是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就一定是学生们需要攻坚克难的学习内容,那么,每一项学习内容,即实验内容要想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和领悟,就必须要珍惜这一学习和实验的机会,就必须要珍视学习和实验的学习带动力,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学会、弄通弄懂、有所领悟。另外,这里所提到的课堂实验学习,也不仅仅就单一局限在初中生物实验这一范畴中,而是要涵盖整个初中生物的第二课堂、具体实践活动,都属于共同实验、共同实践的范围。
1.2群策群力小组式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很多的学习科目所采纳,初中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动优质意识的提升,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制定教学方案并提出相关问题,做好专项小组学习和日常小组学习方案的制定,不能脱离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主旋律,不能脱离课程学习的中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另外,还要提升合作意识,科学做好小组人员调配,必须要抓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在分组之前就形成一个核心,关键看人员的调配,如果不能有尖子学生带动,如果不能有后进学生的支持,那么就完成不了小组人员的科学调配与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深入了解三种合作模式,下面融入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实践学习中予以有效的应用:
2.1互动式一一推动,让课堂合作学习“声声入耳”
举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就要面对诸多的问题有老师提问,让学生们思考解答,从而调动学生们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探究心理,这里面包含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生物包括哪些内容?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是学生们思考的范畴。经过学生们预习或者思考后,就可以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答,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则要从微生物、植物、动物三个方面去回答,比如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氧气,动物也可以从食用、药用等,微生物用于科研并且与人类的渊源甚深,总之,三者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正确使用并积极爱护其他生物。可以想象,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学习,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与人类,这一看似简单实则沉重的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2全员式动手参与,让课堂合作学习“指手画脚”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们是需要全员参与的,而“指手画脚”就是尽可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要动手的机会,亲自操作的机会,从而增强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做《细胞》的相关实验时,比如《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洋表皮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在显微镜下看细胞,是让每一个初中生都会神往的事情,所以要想方设法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种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和实践的学习内容,尽可能让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步骤操作过程中,首先,从以下六个步骤中让学生们开始介入,第一个是“净片”,然后是滴水、取材、展材、盖片,最后才是染色,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可以派相关的学生去完成。当然,调节显微镜,必须有老师亲自指导完成,让细心的、生物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实验调整仪器,临时装片的制作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参与,把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这一环节更是要每一名学生必须目睹一下。一系列工作完成,学生们都在津津有趣的实验中完成了学习,相信这节细胞实验的课程和相关的知识点是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这也是合作学习中要求达到的较高学习境界。
2.3小组式群众协作,让课堂合作学习“同心同得”
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提升独立意识,调动学生亮出新观点。独立意识的提升,就是要在初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二是提升团结意识,夯实小组合作基石。就是要在合作学习、团结学习中,完成相关的生物学习内容。三是提升引导意识,教师做好介入引导意识的提升,就是要求教师保证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适时介入,教师在课堂中的适时介入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老师要寻找介入的时机和节点,以便在最佳、最适当的时候作以辅导和启发。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鸟类》等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推动初中生物学习的生动化、成功化。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但小组讨论并非合作学习的唯一选项。如果一成不变使用小组讨论,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合作学习效果也要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形式时,要注意开拓视野。首先是科学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能固定不变,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都可以选择,教师指定和学生自愿组合相结合;其次是活动形式要灵活,讨论是合作,相互提问、检查、辩论、竞赛等都属于合作的范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确定合作学习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学习。提高适配性,这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要求。
在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很快就可以厘清课文结构,对海伦这个人物也有了一定认知,从海伦身上感知了人生真谛。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合作学习:同桌互相采访。每一个学生都要列出一个采访提纲,设计好问题,并做好采访记录。为防止有些学生应付,教师可以对采访提纲进行检查。由于要扮演记者,学生对这样的合作学习形式还是感觉非常新鲜,参与热情很高。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不管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都能够认认真真地进行相关操作,学习效果非常不错。采访,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认可度高,组织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形式确定之后,为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展开,教师还需要创设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高中学生有自身认知特点,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实际有一定了解,掌握学生思维动态,针对学生思维激发点设计合作学习形式,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对教材文本有深入了解,找准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才会成为可能。
如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小说中描写贝尔曼的地方并不多,特别是冒死画藤叶应该是人物最精彩的表现,但作者却将这个部分省略了。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刻感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合作学习内容:同桌合作,一名学生扮演贝尔曼,深夜攀上窗台画藤叶;另一名学生做解说,实况直播贝尔曼的一举一动。学生从未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都有畏难情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指导,并亲自做了示范,然后让学生开始准备。展示活动开始,学生都非常激动,有些学生忍不住笑场,但还是圆满完成了这个合作学习任务,很多学生表演堪称完美。动作设计符合人物身份,解说词设计很有创造性。这个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成功进行学习情境创设,特定环境饰演特别的人,那感觉自然是不同。虽然课堂气氛并不严肃,但学生的感受还是极为深刻的。
三、适时点拨,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外化表现形式,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要注意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及时给出指导和点拨,为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还要及时调度,均衡学习资源,调整学习进度,为学生合作学习做好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这也是合作学习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要注意采取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合作学习,提升合作层次。
在学习《安妮日记》时,安妮在第八则日记中这样写道:“战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为让学生能够形成观点冲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这个观点进行表决。结果持赞同观点的成为多数。既然大家观点不一致,不妨搞个辩论会。正方选出四位辩手,反方选择三位辩手,教师则加入到反方阵营。为让辩论更激烈精彩,要求学生列好辩论提纲,两个阵营的学生可以给各自辩手出谋划策,提供更多支持。教师自然也积极做准备,给其他队员进行点拨,提示可以引用的典例,指导辩论的技巧。反方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教师的加盟给他们以巨大的鼓舞,大家兴致很高,自信心也非常足。辩论正式开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教师尽量将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只是在关键时候发声,不仅给反方支撑,也给正方以刺激,引发更激烈争辩。课堂气氛火爆,这自然是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这个合作学习不仅设计形式独特,选择内容也很典范,学生认知在辩论中逐渐明朗,教师适时给出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合作学习更丰满。
四、鼓励评价,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主要目标的,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作文写作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在东部发达省市作文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的今天,民族地区的汉语文的作文教学仍旧处于观念滞后、质量不高、徘徊不前的尴尬处境。笔者立足于课题《藏族地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以教学控制理论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系统化、科学化地强化作文训练指导,优化创新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并在实现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启示。
一、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说:“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搞得好,学生一定会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张公的这番话透彻论述了写作对阅读的依赖关系,说明了搞好作文教学是离不开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现有的语文教材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文章,可以就地取材,高效利用,是作文教学极好的“例子”。为此我们课题组制定了《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强化训练计划(七年级)》,克服了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无从入手,目标不明,无序无章可循的弊端,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紧密对接阅读与作文教学,建立起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实施、全面可控的体系。
同理,借助以上方法,我们对七年级全册的阅读课文进行逐篇逐单元的作文训练点分析梳理(例如图1),提炼汇总出三大类作文教学训练项目暨写人类、叙事类、写景类。以叙事类为例,我们统合提炼出记叙的完整、突出中心、以小见大、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插叙、首尾呼应等六个训练要目,每个训练要目内设“学习目标”、“课文连线”、“技法盘点”、“习作展台”、“对标训练”五项内容,并将以上材料整理编辑为校本教材,将个体作文教学改革的案例上升为适宜本土、可供参考、易于推广的作文教学改革模式。
课文 作文训练点 训练方法 训练题目
《散步》 1.以小见大
2.景物描写
3.语言对称美 品读
仿写 1.留心观察,联系思考,生活中哪些小事可以表现母爱。
2. 仿写课文中的对称式句子。
(图1)
二、阅读与作文结合教学的启示与反思
1.在阅读教学中相对独立地开展作文指导教学。
正如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所说:“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但反思当下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模式仍然重复着重阅读轻作文,作文教学从属于阅读教学这一普遍现象。因此,只有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认同内化了作文教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树立起阅读与作文教学并行并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才可能激发教师个体改进作文教学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
2.作文训练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传统的作文教学缺乏专门的训练计划、序列不明、随意性、盲目性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造成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了。基于此,我们课题组革新现有的作文教学,统筹全局又分层兼顾,对我校现行使用的语文教科书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总结梳理出阅读课文中蕴含的作文教学资源,明确了读写结合教学联接点以及目标、方法,提炼制定出七年级全学期的强化作文指导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坚持实践、并对重要节点过程进行录像或反思研讨,既保证计划的落地落实,又能及时调整矫正,实现作文教学的可控和方便操作,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实施作文改革教学的信心和动力。
3.遵循作文规律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作文教学高效成功的基本准则。
教学控制论揭示了控制任何教学过程的理论,实质上就是利用客观规律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学理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揭示借以控制具体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践,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是在作文教学中遵循模仿创新之路。模仿就是阅读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集中体现。我们本着向课文学写法的原则,根据强化训练计划结合课文内容与特点,有针对性开展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的指导和训练,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克服学生提笔犯难,愁眉不展的畏难情绪。二是开掘学生的生活写作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理应成为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在平时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们根据课文《王几何》的学习,拟定“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故事”作文训练主题,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老师、用心回忆曾经的恩师,从切切实实的真人真事中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同时我们针对民族学生课堂发言积极,勇于表达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口写训练,并在当堂将学生的口头表达及时转化为规范的写作表达,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评价反馈、第一时间得到方法指导、第一时间得到鼓励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者我们还注重调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贴近生活、适宜学生欣赏的电影,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素材。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讲诉了一群难缠的问题儿童的成长和马修老师的故事,学生们在看电影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电影结束时,教师及时设疑设问:“你身边的老师都和马修老师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假如你犯了错,老师和父母会怎么样对待你?”及时地将学生的思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触碰学生心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期末考试中,很多学生的考场作文都引用到了电影中的情节和例子,效果非常突出。
4.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将反馈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形成科学完整的作文闭合训练系统。
反馈理论所揭示的学习心理过程是一个“内化―外化―强化”的循环闭合环路,对应作文教学而言,内化是教师的作文指导内化为学生写作的方式方法,外化是学生对教师指导和自我思考的直观表达,强化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和反馈。但现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讲评反馈一结束,一次作文训练也就标志着结束了,学生作文的矫正提高的步骤也就戛然而止了。针对这一弊端,我们结合学习心理学中的负反馈理论,对学生采取课堂讲评和面批面改相结合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两次甚至三次当面指导,重做重改,帮助学生切实领会方法,学会用法,展现技法,真正让作文教学过程既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也符合教师的教由信息输出-信息反馈-指导矫正,学生的学由内化-外化-强化的循环闭合的教学控制的基本过程。
综上,关于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常谈常新的话题,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更是永不止境,笔者所期盼的是紧扣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扭结,找准一点,撬动全局,对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同时也期待自己的浅薄认识能够在广阔的作文改革和教学实践接受检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武玉鹏.作文教学过程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