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投资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1: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投资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投资论文

篇(1)

提出的对策:(1)建立健全旅游投资的引导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构建旅游投资项目的信息平台,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投资环境达到较好的招商引资的目的,成功的投资促进是增加投资数量和提高投资质量的重要条件;(2)优化投资结构,东部地区饭店业已出现饱和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饭店业还比较薄弱,饭店投资应向中西部转移,加强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和注重专项旅游产品的发展;(3)凡是旅游投资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旅游投资咨询公司和专门负责旅游业招商引资的服务机构,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定期指导性的分析报告和信息;(4)拓宽旅游业的投融资渠道,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民营经济和外商企业及股份制经济等经济成分大胆投资旅游业,另外放宽旅游企业上市的条件,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这些问题和对策是旅游投资研究中主要内容,其他的研究文献多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投资区域和投资项目问题研究

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得投资者会选定能给其带来更多利润空间的区域和项目进行投资。吴铀生就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城市密集,地理空间有限,环境污染严重,资本投资与使用效率日趋低下,旅游消费将向西部发生转移,旅游投资的转向既能缓和东南地区过量资本和旅游收益下滑的矛盾,又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合理空间均衡。陶振华,李晟之分析了西部旅游业的投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对于投资项目的问题,大家已经意识到饭店业的过度投入造成了恶性膨胀,自从1998年万贯集团收购碧峰霞景区的经营权获得经营成功后,买断景区经营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进入两千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旅游发展,明确要求增加对资源型景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放宽对资源型景区开发项目的审核条件,另外,国家还安排了67.2亿元国债资金进行景区建设,促进景区发展。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景区经营权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景区经营权转让属于新生事物,伴随着很多的争议,国家政策也还不健全和完善,外部环境变幻莫测,景区的定位以及市场的需求问题都使得其风险大大增加。

三、投资主体问题研究

旅游业的投资主体,从最初的单纯政府投资转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在产业结构、产业地位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民营资金大量进入旅游领域。而且,其投资表现出了方式多样化、领域多元化的特征。董艳林,来逢波对民营经济的投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认为民营经济普遍拥有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使民营经济有了放松的投资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私人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管理和观念上存在许多问题,对开发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投资项目盲目跟从、雷同,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为投资商做好参谋和服务,为民营经济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平台,建立民营经济投资旅游的抗风险机制。

张英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对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驱动力、投资项目选择、投资模式、融资特点、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投资旅游业是旅游业和民营企业获得双赢的途径。其中金源集团融资的做法与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它以北京银行第四股东身份为其获得了金融背景,为以后的融资打下了基础,规避了一般民营企业常会遇到的融资困难。黄郁成等还分析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关系,乡村地区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外来投资商可以获得乡村旅游投资的主要收益,而乡村地价较低,往往使乡村居民的投资被边缘化。

四、融资渠道和投资成本问题

总结各城市旅游发展资金充分与不足,可以归纳出一些旅游投资融资的方式。喻江平就对河北省旅游投资融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到河北省旅游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国家、部门、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特点,渠道广泛,机制灵活,体制多样。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黄安在《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中阐述了如何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来解决江西旅游资本短缺的问题,宽松的环境,素质好有前景的企业或相关联的企业,懂得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的人才这三点是必不可少的。冉恒不仅提到了融资的方式而且还建设性的计算了筹资成本,阐述了筹资成本的风险控制。

五、其他

旅游投资是否能取得投资者的预期设想,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其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正确的投资决策的作出必然需要科学的投资分析,因此旅游投资项目估价研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2007年的两篇论文《基于实物期权投资项目估价》和《具有可转换期权特征的旅游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分别运用了实物期权理论和期权博弈理论打破了传统旅游投资决策方法的束缚,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而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方则将投资项目产品化,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来吸引投资商的投资,两者之间的博弈必然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六、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将建设的旅游项目12697个,总投资预计达到17834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40.5%,中部地区20.59%,西部地区33.34%,东北地区6.01%;十一五期间投资资金的来源政府投入占总投资的18%,国有企业占9%,股份制企业占25%,外资占8%,银行贷款占12%,其他企业投资占28%;从投资流向看,服务业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投入和景区建设投入将分别占到26.3%和44.74%,这两个数字加起来超过60%,旅游饭店建设投资将缩小到19.0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投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在趋于合理化,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的差异将更明显,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对于特色鲜明的景区深度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流向更多的趋向于高档的休闲度假区,高星级饭店,滨海休闲度假和特色主题乐园等的建设,融资渠道需要借助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这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另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先期验证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关系到投资收益能否实现,避免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浪费,使投资产品和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以在保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投资者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钟海生.旅游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1,(3).

[2]吴铀生.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黄安.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9).

[5]黄鹂.旅游投资项目的产品化及营销策略.四川大学学报,2004,(5).

[6]吴卫东.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的构建.经济师,2005,(2).

[7]来逢波.我国民营经济旅游投资行为探讨.商场现代化,2005,(4).

[8]董艳林.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引导与规范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5,(19).

[9]李晟之.西部生态旅游投资与社会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6,(1).

[10]张福庆.生态旅游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3).

[11]来逢波,张存民.我国旅游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特区经济,2006,(4).

[12]喻江平.河北省旅游企业融资探讨.经济论坛,2005,(22).

[13]冉恒.旅游投资的筹资成本研究初探.特区经济,2006,(11).

[14]陶振华,杨克斯.进一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环境商业时代,2006,(34).

[15]张英.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实证研究—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3).

[16]李宏.论旅游目的地营销框架的构建.决策参考.

[17]苏国梁,吴必虎.旅游土地开发价值与风险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6).

[18]黄郁成,张国平.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旅游学刊.

篇(2)

1、资金来源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数量巨大。199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各种资金渠道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利用外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回落趋势,而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则迅速上升。论文百事通2003年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当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高达98.5%,三项总计12932.29亿元。2004年1-5月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当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例上升到98.7%,而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两项合计就达3772.13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1%。

2、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经济适用房建设投入不足。1997-2003年住宅开发投资稳定增长,2003年达到6782.41亿元,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7.1%;虽然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投资规模在各类住宅建设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最低的,但是与我国的收入结构比,这一比例明显偏低。2004年1-5月在房地产和住宅开发投资增长分别高达32.0%和32.2%的同时,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的增长只有9.1%。因此,造成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有加剧之势。一些城市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房却不同程度地空置积压。截至2004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高达9697万平方米,其中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达5673万平方米,占空置商品房总面积的58.5%;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加0.2%。

二、房地产开发投融资体制面临挑战

1、降低国内贷款和预售筹资比例带来的融资渠道相对收缩。随着中国银行体制改革,房地产投融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关于住宅开发贷款和住宅按揭贷款的限制性文件的进一步落实,各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将更为慎重。另外,由于期房销售受到限制,依靠预售房款筹集开发资金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了。上述变化表明,我国房地产投资体制正在发生变化,将扭转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过度依靠银行贷款和预售货款,从而加大金融风险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贷款难度加大,使开发商面临开发资金紧张和还贷的双重压力,不仅会迫使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以维持企业的有效运转,同时也推动有关方面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2、自筹资金比例居高不下,债券融资拓展缓慢。1997年以来,自筹资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2003年占到当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28.6%,2004年1-5月上升到31.1%。债券融资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所占的份额一直很低,这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是不适应的,应当大力拓展债券融资的空间。

3、经营性欠款数量巨大,其中蕴藏的风险需要及时化解。统计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性欠款自199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中,1997年经营性欠款占当年资金来源总额的38.1%,到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6.1%。由于2004年以来各地清缴拖欠工程款的力度加大,加之有关部门对房屋预售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促使经营性欠款的比例有所下降,2004年1-5月下降到38.3%,但比例仍偏高。经营性欠款的主要部分表现为待出售的房地产项目,但是由于价格原因,供给和需求在低水平上维持均衡,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因此,及时降低这部分比例成为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内容。

4、房地产业应对国际、国内冲击的能力亟待提高。1997-2001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额持续走低,2002年这一数字开始回升,2004年1-5月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4%。结合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预示着外商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有可能持续回升,并成为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要力量。然而,外资以何种形式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加以注意,以便妥为利用,防范负面影响。同时,国内游资对房地产的投机也值得关注,目前一些省份的游资有千亿元之巨,如何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防范其负面影响,也是有关各方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完善房地产投资相关政策建议

1、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是根本,行政手段须慎用。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如果政策效力过猛,调控力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政策力度选择应适当。此外,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应当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功能,以期在实现调控目标同时兼收培育市场之功效。目前各地针对土地供应、“烂尾楼”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其中相当部分带有明显的行政强制色彩,对市场的作用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明确提出“提高门槛”、“治理城市疤痕”等对策。其实关键在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强迫开发商服从政府意志,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地推行某些政策主张,甚至采取所谓的提高门槛等歧视性政策,不仅无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反而加重市场的扭曲,导致更大的风险。可取的政策导向是化解结构性矛盾,增加市场的公平性。

2、近期主要目标是结构调整。以结构优化促进总量调整,控制空置面积继续增长,消化存量商品房。房地产业目前的金融风险不在规模上而在结构上。首先是资金使用的结构。很明显,直到目前我国广大城镇家庭的居住面积仍没有达到基本的标准,对房屋的购买欲望仍非常强烈,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十分庞大。另一方面,空置一年以上的房屋在5600万平方米以上,庞大的需求和供给由于价格因素而无法有效实现。其次是资金来源结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银行贷款和经营性欠款所占比例过高,2003年两项合计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总额的70%,2004年1-5月两项合计占比仍高达61.1%。有效地改善供需结构、资金结构,是近期调控房地产市场,降低风险最有效的着力点。

3、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管理力度,把好土地源头关。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从以往简单的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制手段为主。在此基础上,应更深切体会土地资源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施更严格、高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完善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全面盘活土地资产,加快建立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土地产权制度。

篇(3)

二、BT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是BT项目投资控制的最后阶段,工程结算人员要严格的审核相关的内容,确保竣工结算的投资准确无误。例如严格按照BT合同的约定审查需要结算的范围和结算方式,对于其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要清楚其产生的出处和具体的数目,并审查其合理性和真实性,注意其是否已经包含在合同费中,以免对其进行重复计算;检查相关文件的完整性,如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图纸、竣工工期说明、设计变更单和工程量签证单等,确保这些资料准确详实;核对建设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工期是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审核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收费标准、主材价格、允许价格调整的范围和办法、风险费用的分摊、优惠与承诺条件和下浮系数等。在BT项目的竣工结算中,工程结算人员需要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造价,才能真正的提高投资效益,做好投资控制工作。

篇(4)

二、持股过于分散或集中

投资过于分散,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和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我有一位朋友只有7万块钱,持有10只股票。这位朋友以为分散持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一匹再大的黑马有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9头瘸驴的车。投资过于集中,只买一只,违背了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一损俱损的教训。乔治.索罗斯说的好:“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根据笔者的经验,持股适度按股票行业和地域分配比较好,3-6只股票适宜,持仓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

三、依据所谓专家、朋友、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

在股票市场,我的经验是不要轻易相信股评专家等人的结论,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他们说的涨、跌和你所理解的涨跌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股民理解的都是短期行为,而证券研究报告说的却是中长期。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判断风险和市场的能力,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沃伦.巴菲特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如江恩所说:“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成为股市赢家需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投资哲学与方法,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把“中国是政策市”等作为不学无术的借口,炒股实战技巧需要反复总结和摸索,不断地深入学习和领悟,才能为炒股赢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买卖时只喜欢限价交易,而不会利用非现价(市价)交易

有的散户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的便宜而因此误了最佳进入时机,这是典型的“拣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失败投资者。短线投资高手利用信息炒作波段,看准时机,利用市价果断成交,快进快出,往往受益匪浅。当然资历尚浅的散户投资朋友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的。

五、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或板块,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

比如2007年6-10月,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股票天天新高,但很多散户朋友在此类股票面前望而却步。以笔者周边的股票投资者为例,90%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缺乏赚大钱的气魄和思想。美国人威廉.欧奈尔说:“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这类投资者不敢买入高价股,只喜欢买便宜股,他们不知道高价有高价的理由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六、急功近到,不愿长期持有

笔者身边很多散户朋友买卖股票就是典型的T+1,今天买明天卖,追涨杀跌,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思维当中。忍耐是一种等待,是庄家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很多好股票就是忍出来或捂出来的,对那些优质、成长性好和垄断行业的股票可以有长期投资的思想。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个朋友叫刘元生,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巴菲特的一生中重仓过13只股票,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金。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128倍。

七、难以克服贪婪之心和不冷静的心态

很多股民朋友将人性的贪婪这一缺点在投资股票时进一步放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已达20%、50%或更多,但还是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跌了甚至到深套以后,从恐惧、谩骂、后悔到连死了的心都有。比如经历2007年5月30日的风暴之后,笔者周边的很多散户朋友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别说今年以来的大跌,散户朋友跌的面目全非,中间永远不止损。但到现在上证指数2300点,周边散户在恐惧中抛售所有股票,把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反复的追涨杀跌,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心灰意冷,以大幅的亏损离场而去。股民朋友炒股投资,就一定要克服人性贪婪和不冷静的心态这两个缺点。

八、不擅长学习和做功课

很多散户朋友喜欢把小道消息和电视上的股评当饭吃,不擅长学习是散户朋友投资股票的大敌。“股票是经济的睛雨表”,制约股票的涨跌因素相当复杂,股票供求、通货膨胀率、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升降。这要求散户投资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做好功课。投资总有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说:“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的学习、经验和判断”。

九、对股市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信念

如很多朋友毫无道理的笃信大盘暴跌时,政府一定会出面救市;奥运会前股票一定涨;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好股票;ST股票绝对不能买等等。把这些无稽之谈当成投资宝典,其实是误入歧途而毁己不倦。股票的投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总结,或者前辈们反复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可以借鉴和参考(仅此而已),如买进有信心、持股要耐心、卖股靠决心;短线炒消息,中线炒题材,长线炒业绩;买股要慢,卖股要快,持股要稳。不要在大涨后追高买进,不要在大跌后低位杀出;不要在利好公布后买进,不要在利空公布后卖出,不要买进有明显缺陷的股票等等,这些都是股民高手朋友们结合中国股市特点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当可以学习和引以为鉴。

十、心态不正,不够平常心

赚了嫌少,后悔自己没有在股市高点获利了结;亏了闷闷不乐,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在股市投资,这些朋友是以健康受损和心灵受折磨为代价来投资的。不论盈亏,“知足者常乐,而贪婪者常悲”。炒股要有平常心,要有纯净的境界,证监会尚主席说的好,炒股要三闲:闲钱、闲时间和闲心态,这是散户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一个真理。

在股票投资的误区中,以上十点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想靠炒股致富的散户朋友来说,如果不注意克服以上十种错误,则对炒股非常不利。实际上,我们要通过炒股发现自己的人性缺点,然后逐一克服,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我们的炒股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大大提高,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参考文献】

篇(5)

内容提要

一、投资争端的定义与类型

二、投资争端解决方法及相互关系

三、国际投资争议处理方法与WTO争端机制异同

四、ICSID争端解决机制产生的原因

五、ICSID的组织,规则与地位

六、ICSID的管辖权成立的基本条件

七、ICSID的法律适用问题

八、ICSID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引言

澳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并有效地解决国际投资争端。澳门政府为此已同意适用《ICSID》公约。在法律上,公约将会优先适用。因而对澳门法律界来说,对公约和相关内容的探讨在法律及经济上是必要的,也是现实的。

一、投资争端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投资争议首先是指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关系中的争议,其次,又可将其具体分为三种争议:1、东道国政府与外国私人投资者之间的争议。2.、外国私人投资者在东道国与不同国籍的合营者之间的争议。3.投资所属国与投资东道国之间的争议。其中第一类争议在实践操作中较为复杂和棘手,其问题往往出现在法律适用,外国私人投资者在国际法庭中有无诉权,以及如何执行国际法庭裁判国家败诉的决定等。尤其是由于法律适用的特殊,往往会使问题政治化,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争论(比如通过投资所属国的代位求偿权或外交保护权而转化成国家间的争议)。第二种关系涉及的是在举办合营企业或世行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中产生的争议。这种争议在法律适用上比较明确,也容易解决。第三关系除了国家间由于双边投资条约的解决或适用问题而产生的争议情况外,一般是属于第一种关系的激化才发展而来的。它的解决往往只能使用传统的国际公法的解决办法。

二、投资争端解决方法及相互关系

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方法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国际经济贸易解决争议的方法,一般分为政治的与法律的解决方法:

(一)、政治方法

1、协商与调解。

协商(Negotiation)是指各方当事人直接交换意见。在评判自身利益的得失中,通过谈判达到互谅互让的协议。调解(Conciliation)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国)将争端提交由当事人(或当事国)所认可的委员会,委员会基于调查与公平合理的基础,提出解决方案,该方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争端方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

协商与调解的区别在于:协商无需第三者介入,而调解需第三者介入。在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方法中往往出现调停(Mediation)的方法,它与调解的相同点均是有第三者介入,但调解需由第三者提出方案,而调停一般不提出方案,它仅是非争端方为当事人提供谈判与重开谈判的创造有利条件,且往往会亲自主持谈判。

2、外交保护

由投资者所在国家(澳门必须通过中国)来代表投资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东道国提起国际请求。在提起外交保护时必须注意:a)用尽当地救济(localremedy),即除非东道国法律另有规定,投资争议必须通过当地救济加以解决。b)还需注意国籍持续原则。海外投资者在其权益遭受损失的当时到要求实行外交保护之时,只要曾一度丧失其保护国的国籍,均不能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请求外交保护国如不违反用尽当地救济与国籍持续原则,就可向东道国提起国际请求,两国政府应就此争议通过外交谈判或国际仲裁或通过国际法院的诉讼加以解决。

(二)、法律方法

1、国际仲裁:

也称为公断。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一般是国际商事仲裁和专门的投资仲裁机构),尤其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断并做出裁决。它与调解的区别在于仲裁有法律效力,具有排他性和终局性以及司法裁判性质,而调解没有法律效力,也即无强制效力。按西方国家的做法,调解与仲裁程序严格区分,不但在人员任命上严格区分,而且在规定仲裁程序中不允许有调解,调解与仲裁费缴纳也各自独立。

2、外国法院诉讼:

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以外国家的法院中,提起对东道国的诉讼,这种诉讼的内容一般涉及:a)反托拉斯诉讼。以第三国(共谋与嗖使国)的反托拉斯法为依据,指控其与东道国共谋与嗖使对原告实行国有化。b)所有权无效诉讼,也称为追索诉讼(PursuitLitigation),。它往往以对物诉讼(以实际持有人为被告)与对人诉讼(以实施国有化措施为被告)。

在中外合营企业的合同文本中一般只提供仲裁和协商两种解决争议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上理应还有调解和向法院提讼解争议两种方式。协商、调解、向法院与协商、调解、仲裁,这两个组合内容的三个方式可混合使用,唯有仲裁与向法院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排斥的。在西方这两种方式也是互相排斥的,比如参与调解的人员不是被任命为同一争议的仲裁员,或者即使任命也需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又如只有在调解失败,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才能提起仲裁程序。仲裁程序中不得调解,在申请调解程序时,缴纳调解费。调解如失败,仲裁才开始,并仍需缴纳仲裁费。在中外合营企业的争议中,有了仲裁协议的合同,法院将不予受理,反之亦然。必须注意的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InternatioanlEconomicandTradeArbitrationCommission-CIETEC)的仲裁规则第60条,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向法院,也不得向其它任何机构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澳门仲裁法》(法令29/96M,别称《国内仲裁法》)第35条也有相应的规定。即:终局的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法院不能再受理当事人的,《澳门涉外仲裁法》(法令55/98/M)第一条也以适用国际公约而与ICSID公约35条的终审性与拘束性相一致。而中国国内的任何仲裁虽也实行仲裁终局制度,但如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是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如不想就该纠纷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这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不一样。

三、国际投资争议处理方法与WTO争端机制异同

由于中国加入WTO已是定局,估计在2002年十月可以加入。所以在研究国际投资争议处理方法时,与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方法与WTO的DSB的解决方式不同之处作一比较是有好处的。WTO的DSB的解决方式相同之处在于双方均使用协调和调解及仲裁的手段解决争端,

篇(6)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2.ETF的特点

ETF是一种复合型的金融创新产品,集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股票的优势于一身。ETF所具有的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为:可以自有的申购与赎回,不存在在特定时期申购与赎回受限的问题。封闭式基金的优势在ETF产品上的体现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从而使产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对于一个金融产品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并且具有极高的价值。ETF产品所体现的股票的优势为:二级市场上的连续交易价格机制,不但增强了流动性,而且使交易的信息更加透明,再加上ETF独特的套利机制,使得其价格能够紧贴净值,避免了封闭式基金的深度折价现象。ETF具有双重交易机制: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市场与ETF份额交易的市场分离。前者在一级市场上进行,后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

3.ETF的优点

ETF拥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基金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ETF是指数化投资的理念与资产证券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这一本质就决定了ETF具有投资运作成本低、费用低廉、交易方便、资金门槛低的特点。

(2)在一级市场进行的ETF份额的申购和赎回,采用的是实物交易机制,这就有效地避免减少了很多基金所面临的“现金拖累”的现象,提高了资产配置的效率。

(3)运作的机制简单易懂,容易在投资者中获得较大的认同度。对于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二级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只要对宏观经济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做出判断,并且投资相应的ETF产品就可以了。

(4)ETF可以尽量地延迟纳税甚至规避纳税。

(5)ETF可以避免由于基金管理人个人的偏好,所造成的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当市场上ETF产品细化程度非常高时,ETF甚至可以有效的代替个股,减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避免高位接盘、抬轿子等基金黑幕的出现。

(6)ETF的制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涵盖广泛的证券范畴和各种资产配置方式,可以通过一次性的交易活动便利的实现一篮子证券组合的买卖交易,可以在短期投资方面提供许多便利等等。

4.ETF的缺点

(1)ETF的表现不可能超越大盘,甚至不可能超越其跟踪的指数。另外,ETF的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按比例分配到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上,这就导致在上涨阶段,ETF的净值增幅低于目标指数的涨幅。

(2)ETF不能像开放式基金一样,股息可以用于再投资。

(3)买卖ETF时,需要支付经纪人佣金和买卖差价。

(4)ETF为了紧贴指数走势,不能像一些积极性的基金一样,在某些行业或者股票表现逊色的时候,调整其投资组合。特别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缺乏卖空机制的情况下,ETF缺乏有效的对冲机制,容易直接暴露在风险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在了解了一个金融产品的特色和优缺点之后,研究如何运用该种产品、如何利用该产品构造和实现我们的投资目标,便成了重中之重。

二、ETF的投资策略

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资产配置。何为资产配置?就是将所要投资的资金在各大类资产中进行配置。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战略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战略资产配置是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决策,即通过为资产寻找一种长期的在各种可选择的资产类别上“正常”的分配比例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以实现投资的目标。动态资产配置是在确定了战略资产配置之后,对配置的比例进行动态的调整。而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对资产进行快速调整来获利的行为。一般来说,战略资产配置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最重要的保证。诸多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1991年,Brinson,Singer和Beebower研究了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总收益率的贡献。他们将总收益率分解为三部分:(1)资产配置策略;(2)市场时机选择;(3)证券选择。研究指出,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贡献率是91.5%,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的价值增殖在于资产配置。GaryP.Brinson在1986年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配置策略——而不是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对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和年收益率变化的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何有效的利用ETF产品实现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便成了研究的重点。

1.用ETF进行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

从本质上说,ETF是一种指数化投资产品。在指数化投资为核心思想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占据了重要地位。“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是指将组合中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进行配置,组合中的核心资产用来跟踪复制所选定的市场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以期获得该指数所代表的市场组合的收益;组合中的其他资产采用主动性投资策略,以充分利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获利。“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的好处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了风险,增加了组合的收益。将组合的核心资产配置于指数化投资,实际上就是用更精确的手段将组合的整体投资“风险报酬”更多的“支付”给主动性投资的部分,从而实现最佳的组合风险——收益管理。运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类指数化投资”的问题。所谓“类指数化投资”,是指,当在一个市场上使用多个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时,所有主动管理的投资加在一起,会构成一个收益和风险都与指数类似的投资组合,但是仍然面临高额的主动管理费。通过使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在任何给定的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将资产的一部分投资在一个指数化投资组合中,剩余的少量资产分配给主动管理者,授权他们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从分散化投资的角度,很多实证检验的结果证明,将组合资产同时配置在主动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上,可以降低组合集中于一种投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当主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被动性投资的收益率时,或者当被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主动性投资收益率时。投资者可以在享受自有资产组合的低波动性带来的低风险的同时,分享主动性投资与被动性投资带来好处。ETF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于用来构建组合中的指数化投资核心,成为组合中指数化投资的理想工具,特别是综合指数类的ETF产品,更适合于作为市场组合的替代,涵盖整个市场并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在拥有以ETF为核心资产,采取“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进行资产配置的资产组合之后,投资者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但是ETF的功能有很多不止这一点,运用其他的市场功能,投资者可以利ETF产品构建不同的组合,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

2.用ETF构建各种市场敞口

(1)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海外市场敞口。由于我国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ETF的这项功能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目前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无实际操作的可能。故以美国投资者为例进行阐述。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购买ETF而不用直接投资外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外国股票市场的敞口,以获得投资外国股票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投资者不采用投资ETF的方式,而是直接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外国股市的股票的话,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要大的多。举个例子来说,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市场体制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同,投资者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想要买的股票和想买的数量。即使想要买的股票全部都能购买的到,想买的数量也都能得到满足,在购买之前,还要进行外汇的兑换,投资者要承担这一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

(2)可以实现行业敞口和行业敞口之间的替换。一般来说,持有股票指数或者一揽子股票的风险要比持有单支股票的风险小一些。所以,当投资者偏好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板块,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该持有哪支股票时,投资以对应行业或者对应的板块指数为追踪指数的ETF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3)可以实现敞口之间的对冲组合。因为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中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板块的判断不同,所以持不同观点的投资者建立的投资组合不同。但是为了避免判断失误带来的投资损失过大,投资者一般都要使用对冲的交易策略将投资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投资者A看涨股票a、b、c、d,同时看跌属于能源板块的股票e、f、g、h、j,A对自己判断的会涨的具体股票十分有自信,但是对会跌的具体股票不是十分确定,这个时候,A就可以借助ETF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实现投资的目标。具体操作如下:A将自己看涨的股票组成多方组合,再以等量的货币购买追踪能源板块指数的ETF,以降低风险。

3.可以用ETF来实现投资组合中的现金管理

(1)开放式基金可以用ETF解决投资组合中的现金闲置问题。在开放式基金中,为了应对基金持有人可能的赎回,通常都预留总额为组合资产总值的5%的现金。这会引起“现金拖累”的问题从而影响组合的收益。为了避免这部分现金闲置,基金管理人可以将这部分现金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中。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股票的流动性也参差不齐,这样做除了增加了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还带来了可能无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赎回的风险。但是,如果用组合中闲置的现金购买ETF产品,不但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获得与直接投资普通股票相同的收益,而且,可以随时便利的在一级市场上将ETF变现,以应对赎回。

(2)ETF可以利用其他ETF有效管理组合中的现金流。虽然,ETF的申购与赎回采用的是实物机制,即一揽子股票与ETF份额的交换。但是在申购与赎回发生时,由于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问题,难免会有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暂时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获得想要的数量,此时便要用现金来填补相应的空缺。再加上所追踪的基准指数会有定期和非定期的调整,组合产生现金流会不断的发生变动。通过买卖ETF,可以实现对组合中产生的现金流的有效管理。ETF管理人可以用组合中不断变动的现金购买其他的ETF,这样,在该ETF需要现金的时候,可以卖出持有的其他的ETF获得资金。:

参考文献:

[1]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上证50ETF投资指引.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7)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2.ETF的特点

ETF是一种复合型的金融创新产品,集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股票的优势于一身。

ETF所具有的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为:可以自有的申购与赎回,不存在在特定时期申购与赎回受限的问题。封闭式基金的优势在ETF产品上的体现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从而使产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流动性对于一个金融产品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并且具有极高的价值。ETF产品所体现的股票的优势为:二级市场上的连续交易价格机制,不但增强了流动性,而且使交易的信息更加透明,再加上ETF独特的套利机制,使得其价格能够紧贴净值,避免了封闭式基金的深度折价现象。

ETF具有双重交易机制: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市场与ETF份额交易的市场分离。前者在一级市场上进行,后者在二级市场上进行。

3.ETF的优点

ETF拥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基金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ETF是指数化投资的理念与资产证券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这一本质就决定了ETF具有投资运作成本低、费用低廉、交易方便、资金门槛低的特点。

(2)在一级市场进行的ETF份额的申购和赎回,采用的是实物交易机制,这就有效地避免减少了很多基金所面临的“现金拖累”的现象,提高了资产配置的效率。

(3)运作的机制简单易懂,容易在投资者中获得较大的认同度。对于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二级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只要对宏观经济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做出判断,并且投资相应的ETF产品就可以了。

(4)ETF可以尽量地延迟纳税甚至规避纳税。

(5)ETF可以避免由于基金管理人个人的偏好,所造成的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当市场上ETF产品细化程度非常高时,ETF甚至可以有效的代替个股,减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避免高位接盘、抬轿子等基金黑幕的出现。

(6)ETF的制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涵盖广泛的证券范畴和各种资产配置方式,可以通过一次性的交易活动便利的实现一篮子证券组合的买卖交易,可以在短期投资方面提供许多便利等等。

4.ETF的缺点

(1)ETF的表现不可能超越大盘,甚至不可能超越其跟踪的指数。另外,ETF的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按比例分配到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上,这就导致在上涨阶段,ETF的净值增幅低于目标指数的涨幅。

(2)ETF不能像开放式基金一样,股息可以用于再投资。

(3)买卖ETF时,需要支付经纪人佣金和买卖差价。

(4)ETF为了紧贴指数走势,不能像一些积极性的基金一样,在某些行业或者股票表现逊色的时候,调整其投资组合。特别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缺乏卖空机制的情况下,ETF缺乏有效的对冲机制,容易直接暴露在风险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在了解了一个金融产品的特色和优缺点之后,研究如何运用该种产品、如何利用该产品构造和实现我们的投资目标,便成了重中之重。

二、ETF的投资策略

先要引入一个概念:资产配置。何为资产配置?就是将所要投资的资金在各大类资产中进行配置。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战略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战略资产配置是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决策,即通过为资产寻找一种长期的在各种可选择的资产类别上“正常”的分配比例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以实现投资的目标。动态资产配置是在确定了战略资产配置之后,对配置的比例进行动态的调整。而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对资产进行快速调整来获利的行为。一般来说,战略资产配置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最重要的保证。诸多学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这一点。

1991年,Brinson,Singer和Beebower研究了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总收益率的贡献。他们将总收益率分解为三部分:(1)资产配置策略;(2)市场时机选择;(3)证券选择。研究指出,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贡献率是91.5%,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的价值增殖在于资产配置。

GaryP.Brinson在1986年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配置策略——而不是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对投资组合的总收益率和年收益率变化的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何有效的利用ETF产品实现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便成了研究的重点。

1.用ETF进行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

从本质上说,ETF是一种指数化投资产品。在指数化投资为核心思想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占据了重要地位。

“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是指将组合中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进行配置,组合中的核心资产用来跟踪复制所选定的市场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以期获得该指数所代表的市场组合的收益;组合中的其他资产采用主动性投资策略,以充分利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获利。“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的好处是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了风险,增加了组合的收益。将组合的核心资产配置于指数化投资,实际上就是用更精确的手段将组合的整体投资“风险报酬”更多的“支付”给主动性投资的部分,从而实现最佳的组合风险——收益管理。

运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类指数化投资”的问题。所谓“类指数化投资”,是指,当在一个市场上使用多个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时,所有主动管理的投资加在一起,会构成一个收益和风险都与指数类似的投资组合,但是仍然面临高额的主动管理费。通过使用“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在任何给定的市场中,投资者可以将资产的一部分投资在一个指数化投资组合中,剩余的少量资产分配给主动管理者,授权他们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

从分散化投资的角度,很多实证检验的结果证明,将组合资产同时配置在主动性投资和被动性投资上,可以降低组合集中于一种投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当主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被动性投资的收益率时,或者当被动性投资收益率好于主动性投资收益率时。投资者可以在享受自有资产组合的低波动性带来的低风险的同时,分享主动性投资与被动性投资带来好处。

ETF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于用来构建组合中的指数化投资核心,成为组合中指数化投资的理想工具,特别是综合指数类的ETF产品,更适合于作为市场组合的替代,涵盖整个市场并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

在拥有以ETF为核心资产,采取“核心/卫星”(Core-Satellite)方法进行资产配置的资产组合之后,投资者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但是ETF的功能有很多不止这一点,运用其他的市场功能,投资者可以利ETF产品构建不同的组合,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

2.用ETF构建各种市场敞口

(1)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海外市场敞口

由于我国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ETF的这项功能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目前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无实际操作的可能。故以美国投资者为例进行阐述。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购买ETF而不用直接投资外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外国股票市场的敞口,以获得投资外国股票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投资者不采用投资ETF的方式,而是直接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外国股市的股票的话,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要大的多。举个例子来说,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市场体制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同,投资者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想要买的股票和想买的数量。即使想要买的股票全部都能购买的到,想买的数量也都能得到满足,在购买之前,还要进行外汇的兑换,投资者要承担这一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

(2)可以实现行业敞口和行业敞口之间的替换

一般来说,持有股票指数或者一揽子股票的风险要比持有单支股票的风险小一些。所以,当投资者偏好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板块,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该持有哪支股票时,投资以对应行业或者对应的板块指数为追踪指数的ETF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3)可以实现敞口之间的对冲组合

因为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中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板块的判断不同,所以持不同观点的投资者建立的投资组合不同。但是为了避免判断失误带来的投资损失过大,投资者一般都要使用对冲的交易策略将投资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投资者A看涨股票a、b、c、d,同时看跌属于能源板块的股票e、f、g、h、j,A对自己判断的会涨的具体股票十分有自信,但是对会跌的具体股票不是十分确定,这个时候,A就可以借助ETF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实现投资的目标。具体操作如下:A将自己看涨的股票组成多方组合,再以等量的货币购买追踪能源板块指数的ETF,以降低风险。

3.可以用ETF来实现投资组合中的现金管理

(1)开放式基金可以用ETF解决投资组合中的现金闲置问题

在开放式基金中,为了应对基金持有人可能的赎回,通常都预留总额为组合资产总值的5%的现金。这会引起“现金拖累”的问题从而影响组合的收益。为了避免这部分现金闲置,基金管理人可以将这部分现金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中。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股票的流动性也参差不齐,这样做除了增加了投资风险和交易成本,还带来了可能无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赎回的风险。但是,如果用组合中闲置的现金购买ETF产品,不但以更低的交易成本获得与直接投资普通股票相同的收益,而且,可以随时便利的在一级市场上将ETF变现,以应对赎回。

(2)ETF可以利用其他ETF有效管理组合中的现金流

虽然,ETF的申购与赎回采用的是实物机制,即一揽子股票与ETF份额的交换。但是在申购与赎回发生时,由于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问题,难免会有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暂时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获得想要的数量,此时便要用现金来填补相应的空缺。再加上所追踪的基准指数会有定期和非定期的调整,组合产生现金流会不断的发生变动。通过买卖ETF,可以实现对组合中产生的现金流的有效管理。

ETF管理人可以用组合中不断变动的现金购买其他的ETF,这样,在该ETF需要现金的时候,可以卖出持有的其他的ETF获得资金。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上证50ETF投资指引.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8)

2本科院校投资学课程改革措施

因投资学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上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教材选择应科学适当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该教材内容是否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动态;其次,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方向;此外,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要由浅至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最后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2.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使经济专业教学内容变更的频率较快,尤其是投资学科,其本身的性质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自己的思维,在接受知识时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利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查询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在美国有66%的院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并设有专门的科研办公室,通过科研活动,可让学生从最初的学习者演变为开发者、探索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才能,增强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2.3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比较密集,出现了大量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有效调整课程设置,也是投资学科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应适当的删减一些不重要或重复的课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把握重要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2.4加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投资学课程中,数据分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其中,模板的处理作为投资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院校常以学习知识理论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EXCEL数据处理分析都不会运用,对投资学的实践性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投资学的课程中,可考虑开设一些与其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软件操作上得心应手,更为今后投资学的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5改进考试方式

首先,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可通过课堂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自主选择一个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用科研结果进行这方面的成绩评定;最后便是闭卷考核.通过以上三方面考核的综合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篇(9)

湖南有着丰富的劳动力、物资和原材料资源,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物产资源的大省,而且同周边省份和地区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此,必须不断地优化我省投资环境,为引进外资和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湖南投资环境的现状,我们可以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总结。

1湖南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

从地理位置环境来看,湖南地区南北结合、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区域投资环境也随之改善,呈现出投资与开发的良好态势。

从自然资源环境和物产来看,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湖南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的美称;主要农副产品年生产总量和外运量名列全国前茅。同时,湖南还是旅游资源大省。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湖南省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具有较强水平、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业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基础较好,主要农副产品都位居全国前十位,在占全国不到2.2%的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6%以上的粮食,可以说,湖南是全国第一大粮仓。

从全球环境因素来看,全球经济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移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国际资本所瞩目。根据反梯度理论,我省可以利用产业梯度转移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吸纳外资的加入。

从国内环境因素来看,我国生产力布局重心正在由东向西推进,中部地区将成为国家的重点投资地区。从区位上看,湖南是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江经济开放带和华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沿线的大规模投资与珠江三角洲综合实力的加强,将会通过辐射和扩散作用带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

从经济结构来看,湖南与湖北、广东等南北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和依存关系;与贵州和江西等东西省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梯度差,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和重庆市的经济辐射将对湘西贫困山区的开发发挥着较大的促进作用。2湖南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

湖南省区域投资环境因素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之间经济运行机制有差异;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食品、纺织品等大多以省外产品为主,电子产品更是为省外、国外产品所垄断;农副产品、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虽然有明显优势,但却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利用效率不高,忽视资源的加工增值,制约了开发效益的提高;融资和管理水平不高;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等。

2促进湖南投资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

2.1优化空间布局以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经济的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特大或较大城市为发展极、以公路和铁路为延伸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带,在条件成熟时再向周边地区推进。为此,在投资环境优化方面,我们应重点从建设核心城市和交通干线来展开。

(1)努力建设好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投资环境的改造与区域开发应是以省会长沙为核心、以长株潭工业三角区为重点,全面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构成与开发层次,合理辐射传统产业,强化综合功能,使之形成全省强大的“增长极”。在这个“增长极”的两翼应是京广线沿线;同时,要重点加强岳阳、衡阳和郴州、怀化和吉首等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树立“北大门”、“南大门”、“西大门”的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与广东、上海浦东和国际市场的金融接轨、产业接轨和管理接轨,全面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把京广沿线地带建成湖南省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和外向型经济走廊。

(2)重点建设好四条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是要建设好石长铁路沿线、枝柳铁路沿线、湘黔铁路沿线和永州至冷水滩沿线四条干线。首先是石长铁路沿线地带以湘西北门户城市常德为中心,应加速高速公路、铁路开发和现代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洪和抗洪设施建设,加强常德、益阳等城市的环境改造,改善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投资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外向型农业的开发创造条件。城市主导产业应以农业为出发点,并逐步改善食品、轻纺、造纸、机械等行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其次是枝柳铁路沿线地带包括怀化、吉首、张家界和慈利等城市,该区域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非金属矿产、水力、森林、旅游等资源丰富,应重点搞好怀化和吉首等城市“发展极”的环境建设和交通主干线路的改造,着力改善这些城市和地区旅游投资环境,以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为契机,促进非金属矿产、水力、森林资源的投资与开发,注重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再次是湘黔铁路沿线地带,这一地带城市较密集,煤、铁、锑等资源十分丰富,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与环境改造,尤其是工矿产品的深加工应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最后是永州至冷水滩沿线,这是湖南的“西南大门”,应打通湖南至防城和湛江的新“出海口”,加强省际商贸流通环境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加强对机械、建材和旅游行业的投资环境的改造。2.2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产业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湖南省虽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但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功能并不强;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导工业仍然是以传统工业为主,总体层次偏低,结构老化,缺乏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企业组织结构的专业化和集团化程度相对较低,不利于主要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更新换代,更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缺乏高层次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城市经济职能水平低下,制约了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业,确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工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和改善产业投资环境。

从我省的发展优势来看,我们要把经济开发的立足点放在农业、矿产和廉价劳动力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容纳劳动力较多、又能体现我省资源特色的部门,如粮食深加工、建材、旅游业等。同时,我们有必要实行倾斜政策以招商引资;应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此外,我们还必须下工夫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结构,把农工相关产业尤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将重工业轻型化,对大型项目的选择要同省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外向化,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整体经济实力。

2.3不断促进投资环境的优化

篇(10)

近些年来,“炒股”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话题。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市场一路下行,累计跌幅已超过60%。在日常的股票投资活动中,笔者发现多数散户投资者多多少少都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投资损失。在散户投资的众多误区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散户朋友的十种典型错误,为散户朋友们今后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一、买入价本位思想

即无论何时、何种市况,都是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卖出或是继续持有的标准。散户朋友们这一错误具体表现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止赢止损”方法和原则。小赚不跑,小亏不出,大亏认赔,亏了不忍心割肉,放手让亏损持续扩大,这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有的投资者甚至自作聪明,为摊薄成本向下买入摊平,结果越套越深。“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割肉的是爷爷”是投资高手总结的经验。割肉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买入价本位思想”是散户朋友投资理念狭隘的体现,也是散户投资者易犯的常见错误。

二、持股过于分散或集中

投资过于分散,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和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我有一位朋友只有7万块钱,持有10只股票。这位朋友以为分散持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一匹再大的黑马有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9头瘸驴的车。投资过于集中,只买一只,违背了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一损俱损的教训。乔治.索罗斯说的好:“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根据笔者的经验,持股适度按股票行业和地域分配比较好,3-6只股票适宜,持仓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

三、依据所谓专家、朋友、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

在股票市场,我的经验是不要轻易相信股评专家等人的结论,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他们说的涨、跌和你所理解的涨跌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股民理解的都是短期行为,而证券研究报告说的却是中长期。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判断风险和市场的能力,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沃伦.巴菲特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如江恩所说:“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成为股市赢家需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投资哲学与方法,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把“中国是政策市”等作为不学无术的借口,炒股实战技巧需要反复总结和摸索,不断地深入学习和领悟,才能为炒股赢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买卖时只喜欢限价交易,而不会利用非现价(市价)交易

有的散户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的便宜而因此误了最佳进入时机,这是典型的“拣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失败投资者。短线投资高手利用信息炒作波段,看准时机,利用市价果断成交,快进快出,往往受益匪浅。当然资历尚浅的散户投资朋友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的。

五、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或板块,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

比如2007年6-10月,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股票天天新高,但很多散户朋友在此类股票面前望而却步。以笔者周边的股票投资者为例,90%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缺乏赚大钱的气魄和思想。美国人威廉.欧奈尔说:“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这类投资者不敢买入高价股,只喜欢买便宜股,他们不知道高价有高价的理由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六、急功近到,不愿长期持有

笔者身边很多散户朋友买卖股票就是典型的T+1,今天买明天卖,追涨杀跌,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思维当中。忍耐是一种等待,是庄家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很多好股票就是忍出来或捂出来的,对那些优质、成长性好和垄断行业的股票可以有长期投资的思想。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个朋友叫刘元生,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巴菲特的一生中重仓过13只股票,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金。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128倍。

七、难以克服贪婪之心和不冷静的心态

很多股民朋友将人性的贪婪这一缺点在投资股票时进一步放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已达20%、50%或更多,但还是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跌了甚至到深套以后,从恐惧、谩骂、后悔到连死了的心都有。比如经历2007年5月30日的风暴之后,笔者周边的很多散户朋友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别说今年以来的大跌,散户朋友跌的面目全非,中间永远不止损。但到现在上证指数2300点,周边散户在恐惧中抛售所有股票,把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反复的追涨杀跌,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心灰意冷,以大幅的亏损离场而去。股民朋友炒股投资,就一定要克服人性贪婪和不冷静的心态这两个缺点。

八、不擅长学习和做功课

很多散户朋友喜欢把小道消息和电视上的股评当饭吃,不擅长学习是散户朋友投资股票的大敌。“股票是经济的睛雨表”,制约股票的涨跌因素相当复杂,股票供求、通货膨胀率、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升降。这要求散户投资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做好功课。投资总有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说:“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的学习、经验和判断”。

九、对股市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信念

如很多朋友毫无道理的笃信大盘暴跌时,政府一定会出面救市;奥运会前股票一定涨;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好股票;ST股票绝对不能买等等。把这些无稽之谈当成投资宝典,其实是误入歧途而毁己不倦。股票的投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总结,或者前辈们反复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可以借鉴和参考(仅此而已),如买进有信心、持股要耐心、卖股靠决心;短线炒消息,中线炒题材,长线炒业绩;买股要慢,卖股要快,持股要稳。不要在大涨后追高买进,不要在大跌后低位杀出;不要在利好公布后买进,不要在利空公布后卖出,不要买进有明显缺陷的股票等等,这些都是股民高手朋友们结合中国股市特点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当可以学习和引以为鉴。

十、心态不正,不够平常心

赚了嫌少,后悔自己没有在股市高点获利了结;亏了闷闷不乐,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在股市投资,这些朋友是以健康受损和心灵受折磨为代价来投资的。不论盈亏,“知足者常乐,而贪婪者常悲”。炒股要有平常心,要有纯净的境界,证监会尚主席说的好,炒股要三闲:闲钱、闲时间和闲心态,这是散户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一个真理。

篇(11)

1.基本概念

投资指的是经济主体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垫付的货币或其他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在一项投资活动中,至少包括主体和客体,意即实施投资活动的主体和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等投资客体。文中的所说的内外资即是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来划分的,国内投资是指一国内部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国外投资是一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

在投资地区差距对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中,不能笼统的将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综合差距作为投资地区差距。因为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稳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国外投资又分为国外直接投资与国外间接投资,在本文中,由于国外间接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小,而且对一国的消费、储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影响较弱,进而对一国的经济稳态增长问题影响不大,为简化模型起见,本文的内外资地区投资差距中的外资仅指FDI地区分布差距,忽略国外间接投资部分。

由于投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额之和,因此在国内投资中重点分析一下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得生产经营性或服务性的固定资产来垫付货币或物资的过程,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其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的局部甚至全部更新以及改建、扩建、新建固定资产的活动等等,是改造原有固定资产以及构建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是物质资本包括机器设备、厂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形成。

2.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完全是一种计划行为,中央政策集中规划来分配资本。自改革开放以后实施市场经济的这20多年,资本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在政府分配财政资金和国家银行政策性资金分配的制约之下,主要会受到市场的引导。

我国FDI的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国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区域分布的东、中、西三大地区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仍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占据着绝对优势,外资西进的态势并不明显,明显呈“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但外资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FDI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地区差距就表现得十分突出。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比高达93.9%,而中、西部地区比重分别为3.87%和2.26%。在整个90年代,跨国公司在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比例一直保持在85%以上,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基本保持在3%以下,而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则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但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却显著下降。2000年、2004年分别为5.3%和4.4%。将2004年与1995年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相对规模相比较,比重分别下降了0.15、1.0和0.06个百分点,这显示出2000年以后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优势有所下降,从而减缓了地区差距的扩展。

改革开放以后,1992至2000年东部、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上升,在10年内增长了3到4倍。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总额从4689.55亿元增长到15883.5亿元,相比西部则从1095.55亿元增长到4704.3亿元,东西部地区差距悬殊。从人均投资额来看,东部地区各年人均投资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差距更大。从1992—2001年平均数来看,西部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半。从资本化比率看,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率即投资率也在逐年上升,特别到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地区的投资率超过了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东部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在2002年更是达到了42%的高点,由此可见,投资在改革期间直到西部大开发之前是向东部倾斜的。

二.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

上文中在我国地域分布上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巨大差异的现实,反映的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发展轨迹。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大部分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国内投资的重要资源也向东部地区集中。本文将影响投资地区差异的形成因素概括为以下三种。

1.天然的区位优势差距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对我国投资的地区分布差距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宏观意义上的区位因素。我国对国内经济区域的传统划分为东、中、西部的做法,不仅是由于三大地带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来划分,而且隐含着一种天然的区位优劣势差异。这种天然的区位差异是特定的、客观存在的,是由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导致的地缘差异、要素禀赋差异以及成长发展和变动差异等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由成本驱动的投资会选择自然区位优势较好的地区。

首先,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与我国国内外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具有很高的关联性。东部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优势,主要表现在东部省市基本上都是位于沿海一带,接近港口,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得这些地区对外联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占优的运输条件形成天然的贸易优势,无论是机器设备的引入、产品的进出还是人员流动,通畅的物流循环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成本也随之降低,这成为国内投资者以及外商的首要考虑因素。特别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投资者最优的选择便是在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地区投资生产,这是由我国改革开放所制定的外向型政策引导的。

其次,那些具有更为突出的地缘优势的地区更是对投资者特别是外商投资者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比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它们吸收了全国44%的外资,而70%以上来自港澳台地区6,毫无疑问这与这些地区毗邻港、澳、台地区有利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外商投资者首先会由于这种地理上的邻近对相邻地区的经济环境、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市场发展的信息完美程度、产业竞争力的激烈程度、技术人员和配套软硬件的完备程度等等一系列会影响到投资效率的因素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或者至少拥有可以交流的更为便捷准确的通道。如此一来,外商直接投资就容易呈现出地区集聚的特点,并由此引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再次,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资本的流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要素禀赋的差异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固有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方面在总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但是我国自然资源很明显地呈现由东至西优势度递增的梯度,为什么在吸引资本流入的时候却反而表现出相反的状况呢?笔者认为,要素禀赋尤其是自然资源要对经济表现出明显作用,是需要长期的持久性作用的。比如能源、矿产资源、耕地和气候资源等自然资源在短期内是不会对企业的运营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投资者对于所投入资本期望获得的收益是有时限性的,他们希望在越短的时间内获取越大的回报收益,因此自然资源的优势对于短期投资商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我国目前投资区域也反映出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要素禀赋的另一个指标,即劳动力资源和固有的资本和技术资源与资本流向有直接相关的关系。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丰裕,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在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则更是如此,当然这其中与劳动力的技术层次和技术含量也是相关的,较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者不仅为投资商节省劳动成本,而且节省教育培训成本。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容易形成产业积聚和聚集,有助于规模优势的形成,是国内以及国外投资者为节省信息成本、交通通信成本时会考虑的因素。

另外,文化习俗等人文社会背景的差异也会对资本尤其是外资的地区选择有影响。文化习俗涉及到一个地区对外来资本的社会关系认同感,这方面会存在着非市场风险。资本在选择地区投入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与资本原本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相同或者相似的地区,这样能够比较快地融入资本的正常运营。或者选择一个文化容忍度和接受度比较高的地区,降低由于文化冲突而造成的风险或损失。而这些都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地位,造成资本集中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资本积累比较匮乏。

2.外部的经济环境差异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同也是导致我国各个地区间国内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之一。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具有区位的综合优势。这里的外部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地区间市场容量的差异、市场开放程度的不同、资本产出效率的不同等等,通常由市场机制驱动的投资为了顺利投入生产会比较倾向于外部经济环境有优势的地区。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通常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投资者不仅对这些地区的市场较为熟悉,而且对外商投资的产业限制相对较少,因此投资者认为投资风险较小。投资者如果身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地区(尤其是4个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开放城市),就可以将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这些区域的竞争优势相结合,降低大量的市场索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效益,创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得以引进外资的地区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开放程度,而且地区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密切,其对外依存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入。因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不仅要考虑到资本的收益回报率,而且还要考虑到较低的风险性。显而易见,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比不开放的区域风险要低,透明度较高,取得信息的成本就低,政策比较稳定。从具体数据也可见一斑。四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改革开放伊始,所吸引的FDI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45%。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希望伴随着较低的风险而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在资本产出率较高的地区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无论是国内投资者还是外资企业,因此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也会引起投资的地区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地区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与地区的投资分布差异也有着某种关联性。我国东部地区市场较为完善,产业积聚和产业集群极容易形成规模优势,生产要素、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供求信息较为完备,使得企业投资信息成本低,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决定,投资的产业或产品方向正确,承受的风险和损失较低,有利于企业从事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相对高级,而且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因此对资本的吸引力大,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资本的回报率也较低,因而投资的风险大,不利于吸引资本流入。

3.政府的政策性倾向引致投资地区差距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呈现明显的空间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我国利用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我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最早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因此在早期国外直接投资的资本积累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地区,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情况。我国政府实行的这种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吸引投资,进而由投资中心向边缘地区发展,利用资本的外溢效果来发展内陆地区,但是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的流动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只有政策性的引导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战略的实行,才次第地向中部和西部进发,但是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手段的作用在目前还比不上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当然,随着中西部地区市场的进一步的发展,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引导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了。可见我国政府所采取的这种渐进性开放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格局。并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静止的,在得到政策性鼓励的地区获得这种先发优势以后,会形成一种持久的长期的优势,因此制度上的优势对其潜在的区位优势的发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先行优势创造的有利条件,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收益率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会比较倾向于东部地区。另外,由于东部地区的制度环境较为完善,其相关制度较为透明和清晰,会给予投资者减少不确定风险的信心。尤其是一些在自己的国内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中小资本为了继续生存,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而他们在选择投资国家以及投资区域时,比较注重的是政策上的优惠,会选择我国政策倾斜较多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进行直接投资。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高素质技术人员的比较优势、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巨大市场容量、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等因素都对投资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至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以上要素条件上的差距仍然较大,所以国内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仍无法避免“东重西轻”的格局。但是,将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对比的话,中部地区吸引国内资本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增长相对较快,也是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这几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中部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市场体系成长阶段、还是在人员的技术构成等方面都比较接近于东部地区,其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成为投资者次于东部地区的选择区域。

小结

总之,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东部地区由于自身的天然地区优势、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斜的优势,其引资能力高于西部地区,进而经济增长率和收入都高于西部地区,引起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通过地区差距的成因分析可以为我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资源配置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创造有利条件。

论文关键词:FDI地区差距国内投资差距区位优势

论文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分析造成投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天然区位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因素。从而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N].地理学报,1999(3)

[2]曹邦英,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天府新论,2006(1)

[3]李旭鹏、崔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4]许晶华,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N].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韩科智,缩小区域投资差距,协调地区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1996(4)

[6]刘平兵,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1992-2002[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7]武剑,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差距[J].中国改革,2001(3)

[8]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5(9)

[9]Solow,RobertM.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