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1: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物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药物管理论文

篇(1)

①正确使用水平层流台与生物安全柜:操作动作轻缓,配药时将手套衣袖在下风口附近吹1min减少微粒附着;配置药物割颈时注意玻璃碎片;输液慎勿加入不同药物,否则易导致微粒倍增;勿对瓶塞多次穿刺;注意输液间的pH值。

②注意配药时药物间配伍禁忌:注意溶媒pH值与加入电解质对药物的影响。配药人员应熟练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也应注意药物结合稳定性,若结合引起慢性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应尽量避免两者结合使用。

③注意加药顺序:药物加入顺序十分重要,同种药物可能因配伍先后不同,导致不同化学反应。配伍时应遵循先稀释后混合,低浓度到高浓度原则。加药物试剂时,药物与试剂间成分较复杂,在加药时注意。

④按药物溶解标准操作:配药人员应注意溶媒量的选用,不足时会出现白色浑浊物,不溶解;浓度高时产生沉淀物。特别注意药物说明书中对药品配置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果有即严格执行。

⑤规范配药流程与操作方法:规范操作流程,严格保证无菌操作环境,注意不同药物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对于使用过的药剂,作下划线标记,空瓶与输液瓶放在同一位置,以便作好登记。配置时注意细节,尽可能减少失误,注射器不混用,以免不同药剂混合致异常。研究指标:对比记录两组医嘱单中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频次不当、重复给药、给药浓度不当发生例数及比例。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频次不当、重复给药、给药浓度不当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2开展用药咨询

为医师和护士提供合理用药信息:为医师提供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禁忌证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护士提供常用注射剂药物的适当溶剂、溶解或稀释的容积、浓度、滴速及配伍变化等,尽量减少ADR的发生。配合临床护士定期检查急诊科备用抢救药品,随时更换近效期药品,保障急救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耐心交待患者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最佳服用时间,如降压药一般要晨起时服,因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以上午8:00~9:00时为最高,故若每日给药1次则在早饭后服用为宜,每日给药2次的应在早7:00和晚7:00时服用为宜;调脂药临睡时服用;抗酸药于餐后服用;胃动力药则应在餐前服用等。服药期间忌饮酒,避免进食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药师要认真聆听患者的表述,认真解答患者对药物方面的提问,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便于患者理解和领会,增强患者对药师的认知度和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结合临床需要,进行用药指导,仔细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指导其合理用药。

3提高药师队伍素质并改善服务态度

改善服务态度: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直接面对患者,代表着医院的窗口形象,一言一行都看在患者眼里。药剂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无论在语言或行动上都应遵循“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发药做到准确无误:调配药品时认真负责,仔细核对。向患者做好用药指导工作,清楚交待服药时间、用法、用量、次数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如药品由于包装的改变或品牌更换时导致患者的疑问,更应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严格审核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法规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纠正。我院实行计算机划价,在门诊划错价、划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药1盒划为1片,有的医师开的消炎痛错划为消心痛,一字之差导致药理作用截然不同,如果审核不及时,就会酿成大错。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如在服务态度、药品数量方面的投诉,只要医师改变服务态度,认真核对,是可避免的。注意收集特殊群体的用药情况:要提高咨询服务效率,必须善于总结咨询的“热点”,并有计划地强化学习。实践证明,加强总结学习对于准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咨询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有效的。

4开展药学监护

医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展治疗药物检测,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ADR,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对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地高辛、茶碱、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避免或减少ADR。这是药物治疗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途径。加强药物使用过程的检查。临床药师对一些治疗范围窄、危险性大、个体差异明显、稍不慎即可产生中毒现象的药物,如地高辛等,除了交待使用剂量,还必须强调药品的安全性,不可漏服或擅自加服。又如降压药不能自行随便加减剂量、更换品种或间断用药,必须要在医师的监督下才能调整,按医嘱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患者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药物咨询的主要内容。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按照正确方法和剂量使用药品是药物应用安全、合理的有效保证。为老、幼、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药物ADR信息的收集,建立ADR登记制度,一旦发现ADR,临床药师应按规定及时收集、登记、填报。要上报给ADR监测员,并逐一上报至上级ADR监测中心。正确认识ADR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篇(3)

[关键词]扩张血管药物;心肌梗死;硝酸甘油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缺血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缺血、坏死,如抢救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而危及生命。目前,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治疗上以再灌注治疗为主,其中包括药物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由于PCI只能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同时费用较高,故药物治疗仍为首选。现将我科2005年9月~2008年3月采用扩张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150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50例;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80例,冠心病史70例,糖尿病史20例;全部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前壁80例,前间壁50例,下壁20例;发病最长时间20~30h,最短2h。以上病例诊断标准按《内科医师临床与晋级指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无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禁忌证者。所有病例抢救时间均不低于5h。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氨茶碱、激素、强心利尿、吸氧、扩冠、营养心肌、纠正酸碱失调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硝酸甘油注射液20~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8~10滴/min,每日1次,静滴,维持5~7d。在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如用硝酸甘油静滴时血压偏低,可加多巴胺注射液10~20mg与硝酸甘油同时静滴。

1.3疗效标准

治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抬高的ST-T段基本恢复正常,坏死性Q波持续存在。显效: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起始部至弓背向上抬高的ST波段逐渐下降至基线,T波向下倒置,坏死性的Q波。有效: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缓解,心电图无好转。无效:心前区疼痛较前无减轻,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愈80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7%。无效5例在治疗后死亡,其中,死于猝死3例,脑出血心力衰竭2例。

3讨论

心肌梗死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从病因看,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多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这类患者平素急躁易怒,气火偏旺,灼耗阴液,加之体质多痰或吸烟、饮酒、多食肥甘厚味而生热毒或痰瘀化热久而蕴毒所致。近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是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治疗上的突破性进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是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阻力增加,给予血管扩张剂可降低左室的射血阻抗,心排血量得以增加,而且心肌的氧耗亦可减少。血管扩张药物主要包括三磷酸胞苷二钠、硝酸甘油、果糖二磷酸钠、前列地尔和硝普钠等。其中三磷酸胞苷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高能化合物,具有神经营养及抗神经损伤作用,在机体内参与核酸的重要磷脂类合成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果糖二磷酸钠是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前列地尔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药物,其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治疗闭塞性血管病变,全面改善微循环系统病变。

从临床实践得知,硝酸甘油是治疗心肌梗死的理想药物,药源广、价格低、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鸟苷酯环化酶,使三磷酸鸟苷转变为环式-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磷酸化,使细胞内钙离子减少,血管平滑肌扩张,达到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作用,但长期持续应用易产生耐药性。有研究表明,硝酸酯与参麦合用治疗心绞痛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硝酸酯用量,减轻长期应用硝酸酯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本组资料显示,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7%,治疗中多主张静脉给药,从10~20μg/min开始,按需要增加至50μg/min。同时由于心肌梗死发病的特殊性,在治疗中要注意观察心律、心率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做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护人员要极端负责,不能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总之,从血管扩张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来看,均可见扩血管药物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6.

[2]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3]枫,张雅红,吴海萍.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泵衰竭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5,27(2):213-214.

[4]刘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1200-1201.

篇(4)

药品委托经营的目的是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流通环节,让药品价格降下来,确实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难题。

医药分开是当前国内医院面临的一项改革课题,它是国家为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提出的一项解决办法。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疗需求的新变化,客观上要求拓展与深化、规范与严格医院的经营管理。

一、药房托管是现实选择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这涉及到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险制度,以药养医是现行医药体制中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最新研究课题《药房托管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中说: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全国的卫生总费用是8600亿,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仅占17%左右。从医院的情况看,政府投入与医院的支出缺口很大,2000年以来,政府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大致在6%左右。

在药品流通领域,环节过长,利益链上“寄生虫”太多。一些药品需要经过总经销、地区一级、二级、三级、医药代表等等10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医院和患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加价。医疗保障是保障效率低下,投量投向投效严重失衡,而药品买单者处于弱势,到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权是你的,其他都没有了。信息不对称,医生开什么药,病人就要吃什么药,付相应的钱。

这样就带来了三个“化”:第一个“化”是虚高药价、虚夸疗效合法化;第二个“化”是“公权、法权”私权化;第三个“化”是伪市场化伪公益化。正是这三个问题导致了目前看病贵的现状,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以药养医也还将存在。

那么能不能找到既能保证医院利益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又能保证患者利益有效降低药价的途径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药房托管,就是在医疗体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创新药品流通微观机制,缩短流通环节,挤压灰色地带,重构价值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选择。药房托管坚持政府主导,遵循市场规则,鼓励社会参与,实现有条件的医药分开,符合医改大方向。

二、药房托管的重要作用公民应该有知情权、表达权、经济权和健康权,但是患者到了医院这四个权就受到侵害。按理,患者跟医生之间是民事关系,是患者将自己的经济权、健康权委托给医生,医生不能侵害患者的权利。但是医生往往在违背患者的意志和意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高价药,损害的不仅是患者的经济权,更重要的是健康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2006年,据官方网站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在院死亡人数达16.2万人。

药房托管能有效保护百姓“四权”,有力的武器是“采购包”和“处方集”,这在美国已经普遍实行。在我国,南京医药所以能托管成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核心就是实行了“采购包”和“处方集”。

“采购包”包含国家2000个医保基本用药在内的5000个药品,药品全是通用名。根据医院订单需求,采用集成化供应链的方法确定通用名药物,到了医院就没有厂家,只有药。过去医院采购的是药品的商品名,现在商品名没了,这就从制度上切断了医院和药厂的联系、医生和药代的联系,给药价虚高釜底抽薪。

“处方集”是医保专家、药物学家、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针对不同医院和病种制定的协定处方。这个处方是药品的解决方案,包含了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医学的概念、药学的概念,医疗保险的概念。患者看病,都可以在医生那里得到一本。有了处方集,患者就有了知情权、表达权,也就能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和健康权。三、实行药品托管后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药品托管后,不仅要管好医院财产、物资、设备、资金与人员,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从往重外延的扩大,转变到内涵挖掘潜力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借鉴托管方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财务管理范围要拓宽,使经济运行控制拓展到影响医院收益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渗透到医院决策、医疗业务、技改科研、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等各方面,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运行的各个环节,还应把握和托管方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协调和报表的衔接问题。

.构建财审管理新机制,促进基本职责的落实,明确医院财审部门执行经费监督检查方法和内容。

.财务管理与运营方式的转换,使医院财务管理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重新定位,加强管理,建立内部经济运行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发挥监督督察的职责,在进行托管药房核算的同时,还应把握财务清楚、归口到位。

.从偏重收入管理,转向注重支出管理,要着力控制与压缩不合理的开支,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从注重对物、钱的经营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上来。

.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室核算的作用,完善科室核算的对策。

四、落实药品托管的原则药品托管应遵循“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原则。以前医院实行的“数量统计出库报销,月末盘点作消耗”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造成了资产的流失。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医院应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品托管后,药房为记录药品的收发结存情况,必须制定一整套账表单据如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销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等,月底对全部库存药品进行盘点,看与账面金额是否相符,这将改变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真实地反映药品托管后的结存、销售情况。

篇(5)

2实验记录本及样品的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实验记录的管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统一印制带有页码实验记录本,避免实验记录的修改。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把该生相关的实验记录全部装订并且封存在专用的档案柜中,制定了毕业生实验记录本的借阅及归还程序,确保实验记录本的安全存放。药物化学实验室比较独特的一个特点是拥有大量新结构化学物,并且这些化合物的活性是随着生物活性测试的发展逐步开发出来的,因此做好样品的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研究生毕业前,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好样品的管理工作,这些标准的信息包括化合物的名称、结构证明数据、纯度、已做的活性数据等已知的相关信息。所有的这些样品都保存在专用的4度药品展示柜内,借用归还的情况也登记在册。针对在读学生,我们在一个课题结束以后,同样实行类似的样品管理。近年来通过规范的样品管理工作,极大方便了课题组内部活性筛选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化合物的利用范围,提高了获取高药物活性的新结构的可能性。

3仪器管理

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拥有了Bruker400兆核磁、Q-Tof高分辨质谱、BD流式细胞仪等药学相关系列高端精密仪器。这些仪器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聘用了专门的实验员负责此类仪器的日常使用和维护,避免了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实验室常规仪器具有使用频率高、价值相对较低、对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等特点,我们则根据仪器的种类,安排了所在实验室的研究生作为常规仪器的负责人。该类仪器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仪器规范的操作规程,协助研究人员对新进实验室人员进行仪器操作的培训,仪器的常规定期保养及损坏的维修协调工作等。

4项目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室是各类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的场所,只有项目顺利实施才能保障实验室能够持续良好的运转。本实验室实行逐级负责制度,研究人员定期开会讨论确定研究思路及方向,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研究人员再与具体的研究生定期讨论试验进度,并及时修改科研工作的方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篇(6)

一、加强中药房管理

中药房的管理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购进、验收、存贮养护,申领、调配等过程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包括临床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等内容。中药房管理的关键在药品,保证药品质量是加强中药房管理的前提,更是重中之重。

1.1中药房硬件设施建设管理提高药品质量,有待于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改善。首先,中药房应该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成药库房、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制剂室。其次,中药房应该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还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清洁等设施。此外,中药储存设备应有药架、除湿机、通风设备、冷藏柜或冷库。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应有药斗、调剂台、称量用具,粉碎用具,冷藏柜、新风除尘设备,中药饮片应备400多种。还要有贵重药品柜、毒麻药品柜、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小型锻炉烘干机、消毒锅等。

1.2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购进与验收管理严格把好进货渠道。必须与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进药,进药地点应相对稳定,这样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跟踪。要做到对药品质量如有怀疑“宁退勿收”或留样做进一步鉴定,要从严把好验收质量关,即做到“宁紧勿松”,更要做到“勤进快销”。

1.3药品在库管理中药不同于西药,在环境中极易吸潮而发生霉变、潮解,其有效成分就会降低。有许多报道指出,中药受潮后所含真正起治疗作用的成分含量甚微。如果不加强贮存管理,药失其效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加强中药在库管理。

药房必须每天由领药岗位药师根据药品药库出库清单,核对药品数量和批号,同时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就放入不合格药品柜(根据具体情况退回药库或月底报损),把合格药品根据储藏要求及先进先出原则分类放入药架。在中药房配备温湿度调节的空调系统,能有效保证药品质量。领药岗位药师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检查室内温湿度表,填写温湿度记录表,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立即采取措施,调整至规定范围,同时记录所采取措施及调整后的温湿度。其他岗位的药师在使用药品过程中也要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和有效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4中药配方管理中药配方工作量大而且又繁琐,各个环节都必须注重。如审方,配方时必须重视方中某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并另包后向患者说明使用方法及用量。准确无误的处方调配是保证药品优质的前提。因此,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药调剂操作规程,医嘱和处方制度。配方时按所列药品顺序调配,不得挑味,混堆,以防错配漏配。对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应注意处方脚注,若无脚注应按常规调配另包并注明,交代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对调配多帖处方分剂量要均匀准确,称量误差不得超过±5g,配方完毕交复核人复核,复核率达百分之百,以保证调配质量。

1.5药品申领管理中药房药物负责人根据日常使用情况向中药库申请领药,通过计算机确认出库,处理数据直接生成药库的库单和药房的申领单,药库库存自动递减,药库管理员按出库单发药。药物负责人对所领的药品核对无误后确认,药房库存就自动增加,这样及时补充了短缺药品。

二、塑造良好药学服务

2.1提高中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中药房中药剂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普遍偏低,在审方核对及答复患者询问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新时代,中药房要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中药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具体来讲,一方面需要系统地学习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及相关知识。要通过专项培训,采取脱产进修,外出参观学习,科内业务与学术交流,坚持在本职岗位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同时,通过参加查房,病例讨论,会诊等医疗实践锻炼,提高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水平与能力,让高素质的药师来承担药物咨询工作。所以药师要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我,自觉加强学习,扩展知识面,并密切关注药学发展新动态,新信息,不断进行知识的归纳,积累与更新。:

2.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药患关系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原则。药患关系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药学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影响药患关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药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及等后取药环节上。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窗口单位服务至上的理念已深入民心。无疑,塑造良好的药学服务,是营造良好药患关系的关键。因此,中药房应从患者的切实利益出发,积极全面地为患者服务,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良好药患关系。

篇(7)

我司现有固定职工54人(财政拨款9人,费用列支45人)聘请区、乡蚕桑员49人(其中:经销蚕药5人),代管乡办茧站16人;年末流动基金11万元,固定资产184万元。公司主要从事蚕桑生产和蚕茧收烘调拨经济活动,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实行企业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公司内设有专门会计机构一个,配备专职财会人员4人,。下伸区、乡蚕茧收烘站16人,每站配备专职会计1人。公司的财务公计工作,田经理直接领导、实行领导、专业财务人员和职工三结合管理公司财务。经“三大检查”尚未发发现违纪违制行为,较好地落实了国家关于“财务、税收、物价”等方面的经济法规,并且在讲究“生财、聚财、用财”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高度重视国家财经法规、制度、政策的宣传、学习、增强广大职工的财经法纪观念

1、统一认识,增强合法经营,依法理财观念

由于我司是行政、事业、企业三类型经济活动具全的公司,资金多渠道,涉及国家经济法规面宽,公司党支部一班人研究认为,要使我司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向,搞好“三个服务”,重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公司的活力和后进力,为振兴威远蚕业作出贡献。就必须合法经营,依法理财,加强核算、民主理财。为此,决心把学习财经政策、法纪和制度作为头等大事抓,要把学习形成制度,进行考试考核,并且,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向职工和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为公司依法管理财务,提高效益铺平路子。

2、切实解决好学习材料

以“会计法、成本法、财务会计制度、税法、统计法”为纲。结合普法教育,对凡是涉及国家财政经济法规、政策、制度的报刊、杂志都订阅。对重要的法规文集,如《治量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等资料人手一册;财务会计制度,公司领导、财务人员人手一册,各股室一册;对涉及蚕茧和蚕需物资价格的规定,印刷复制张贴到站,广而告之,让群众监督执行:涉及新税种规定,如“印花税”征收规定等,复制发给各股站学业习使用,使广大职工学习有资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书为证,科学使用。

3、坚持学习、指导工作

学习,订立制度,每月一日公司定期组织学习,各股站星期六组织学习。此外,要求职工结合工作实践和组织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用以约束,指导生产,经营,核算工作实践。

学习,予以组织保证。秘书股负责组织公司集中学习;股站负责人组织职工学习。秘书股负责组织有关学习资料,并分发落实到股和职工个人。

实行专业法规学习与普法知识学习相结合,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从根本上改变财经法规,制度,政策的学习,应用只是少数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事情的陈旧观念。这样,使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制度在群众头脑中生根。从根本上保障公司依法实施财务,会计管理。

二、实行法治,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违纪违制和经济责任落实到人

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职工讨论,专业人员审议,领导核准而定的。实行“制度”管理经济活动,约束职工工作,就可以发挥法治的极大威力。我们公司主要建立了以下几种制度:

1、建立了“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联系职称职责,定期考核,奖惩同工作效果挂勾。以达把“会计法、成本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等落到实处。

篇(8)

山药又称淮山、山薯、薯蓣、大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地下肉质块茎供食,喜温暖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山药为中药、蔬菜兼用,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VC、V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等。作为中药可以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抗肝昏迷、延年益寿。一般产值9万元/hm2左右,与其他作物进行周年间作套种产值可达15.0~22.5万元/hm2。

1生物学特性

山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或3叶轮生,1m以上,叶片心脏形或箭头形,叶腋间常生1个珠芽(气生块茎),亦称零余子(山药蛋),可用来繁殖和食用。地下肉质块茎,分为棍棒状、掌状和块状3类,表皮粗糙呈淡黄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密生细须根,春季自块茎上生不定芽,肉白色或淡紫色。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少有结实,都行块茎繁殖。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下垂,雄花序直立,花小,黄绿色。果实有三棱,呈翅状,成熟后枯黄色。山药要求高温,干燥气候,块茎10℃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叶蔓遇霜则枯死,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2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当前栽培的山药品种主要有2类:一是普通种,通常又叫家山药,二是大薯又叫田薯。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淮之、农大短山药1号等。

2.2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较薄的黏重土层,挖沟时挖去,也可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能连作,一般应隔3年轮作1次。

2.3种子处理,培育壮苗

应采用零余子(俗称山药蛋、山药豆)和山药块茎段作种。种前需晒种1周以上,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打破休眠,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零余子晾晒至表皮呈灰绿色,上面有很多疙瘩突起,用手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山药块茎段晾晒至伤口向内萎缩,并从断面中间裂开。4月上中旬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掺以腐熟农家肥进行集中催芽育苗,可采用10cm×20cm的窝行距,待苗高10cm左右便可移植大田。

2.4栽植

挖沟栽植时,首先把沟内20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30cm,再继续将沟下40cm深的土层挖松,将拌匀的腐熟农家肥15.0~22.5t/hm2、磷肥750kg/hm2、碳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施入其上,并稍加翻挖,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提到沟上,培成宽30~35cm、高20cm的土垄,再将繁育好的山药苗栽植在土垄上。一般栽4.5~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密度宜小。为了便于搭架、田间管理和通风透光,宜采用宽窄行相间栽植,如100cm×70cm×25cm,栽4.65万株/hm2;或80cm×50cm×25cm,栽6万株/hm2。

2.5常见的栽培模式

常见的栽培模式有:韭菜与山药套种、玉米与山药间套种、蚕豆与山药套种等模式。蚕豆与山药套种,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整地点蚕豆,来年3月到4月收蚕豆栽山药,效益可达15万元/hm2;韭菜与山药套种,效益可达18万元/hm2;玉米与山药间套种高效立体栽培,周年可生产蔬菜,效益更高,可达22.5万元/hm2以上。

2.6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徒长,促高产

多效唑对山药藤蔓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节间缩短、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顶端新生侧枝减少、花蕾发育不良、零余子生长受抑,能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在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生长过旺的田块可多喷1次,间隔1周。

2.7搭架通风透光

山药是藤本右旋攀缘性植物,任其自然生长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提高。搭“人”字架应在藤蔓生长到50cm以上进行,支架顶端用架材连接,并用绳子扎牢,以提高支架的撑力和抗风能力,防止倒架。搭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架内的湿度,减少病害,从而提高山药产量。一般架高在2m左右。

2.8重施钾肥,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喜有机肥,从播种到发棵都可铺施。在生长前期以藤蔓生长为主,应适当供应速效氮肥,进入块茎生长旺期,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是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一般使用的钾肥有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生物钾肥等。在山药生长期内,一般需分次追施硫酸钾600kg/hm2,

才能达到较好的高产效果。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还可达到保叶防早衰的目的。

2.9病虫害防冶

2.9.1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于夏季发生。防治方法: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或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2.9.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②发生时用毒饵诱杀或药液灌根等。

2.10防止畸形山药的形成

篇(9)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系统)是一款基于网络操作的规范化、集成化的项目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受试者管理、质量控制、药物管理、AE/SAE(AdverseEvent/SeriousAdverseEvent)管理、经费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模块。

1.2系统的应用

系统采用用户权限管理的模式,实现用户与权限的逻辑分离。系统管理员可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用户的权限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解决试验中用户多样化和不定性(工作变迁等)问题,实现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支持不同IP地址的访问,可为机构办人员、研究者、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等用户提供经授权后的安全访问服务,防止数据的扩散,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解决临床试验中普遍遇到的协调困难、管理混乱、信息封闭和决策迟滞等问题,实现全面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2结果

2.1项目申报与基本信息填写

申办方/CRO在系统中申报项目时填写试验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既可以减少伦理办公室及机构办人员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又能有效降低数据多次录入而发生的错误率。申办方/CRO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到伦理审核的进度,便于后期工作的安排。项目启动后,申办方/CRO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与研究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稽查或监查时,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申办方/CRO无需翻阅大量资料,即可方便了解到相关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2.2项目审核

2.2.1伦理审核

在系统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申办者填写的伦理审查申请是否通过项目负责人(principalinvestigator,PI)的审核,以对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工作,减少了纸质版传递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伦理审核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实施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是否有发生SAE、项目中止等情况,以及以上情况是否及时在伦理管理模块填写相关的报告,保证了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的要求进行。

2.2.2机构审核

机构人员根据申办方/CRO填写的项目信息、伦理审核结果和试验前相关资料递交等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签署项目协议,完成项目启动前的项目审核工作。

2.3项目管理

2.3.1研究者

根据GCP法规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由PI授权为项目研究者。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研究者在系统各模块及时补充项目信息使得试验数据得到实时更新,保证项目所有参与者可以及时了解受试者入组情况、AE/SAE、合并用药等项目的实时动向,避免了纸质化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项目协调困难、管理混乱等情况,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项目方案、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CRF)和知情同意书等变更版本在系统中及时录入的管理,可以让研究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是否有最新版本的相关资料。研究者及时掌握其中变化的内容,可以避免违背方案或病人签署错误版本知情同意书等情况的发生。

2.3.2质控员

质控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核查方案执行的符合率、知情同意书签署是否规范、药物使用和受试者入组等。根据系统管理权限中的项目人员分配设置,质控员可以查看到机构对本科室的每月质控安排,并能较快捷地查看到需要质控的内容,较快的完成质控表。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质控员不再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每个月的质控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系统中设置的电子签名功能,质控员在完成质控表格后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再次验证即可实现电子签名,完成数据的审核。所有质控表都设有打印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存档。系统采用具有较好灵活性和通用性的审核管理功能,可以完成需要有多人(质控员、研究者、PI等)逐级审核的质控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能够查看审核的内容但不能对其进行删改,且只能看到正在审核的对象,确保提交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质控员查看伦理管理模块,可以督促研究者将项目受试者发生的SAE按照CFDA的规定及时上报给申办方、CFDA、伦理委员会等部门。

2.3.3药物管理员

药物管理员由符合GCP要求的医生或护士承担,并由PI授权。试验中,药物管理员要定时抽查试验用药物的情况以保证存储环境等符合GCP要求。根据研究者在系统受试者管理模块中已经输入的药物发放和回收数据,药物管理员填写试验用药物质控表时,只需要选择药物名称和批号即可自动生成药物接受、使用、剩余和回收数量,从而快速完成质控表,有效减少药物管理员清点药物的工作量和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药物管理员应当注意系统中的药物有效期和剩余药物数量,要求在药物到期前一个月或剩余药物量不足一个月使用时,应及时通知机构人员或临床监查员(clinicalre-searchassociate,CRA)准备提供新的药物,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保证受试者用药的有效与安全性。

2.3.4机构办人员

项目管理中,机构办人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项目信息、受试者管理、质控工作、项目结题、人员管理、药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分散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料的信息化控制和调配,优化临床试验的机构工作流程。机构办人员可以及时查看到项目的受试者入组情况,以确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在系统的试验药物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试验用药物的接受、发放和回收情况,但药物的发放和回收只能够查看,不可以做随意修改,保证了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在AE/SAE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和信息通知等模块,机构办人员可以快捷地查看到需要查询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模块都设有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制表、制图,从而完成对试验项目中的相关数据的汇总和统计。

篇(10)

随机抽取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2.2±6.7)岁;原发病包括:肺癌44例,肝癌30例,宫颈癌17例,乳腺癌16例,结直肠癌8例,膀胱癌5例;随机抽取2102年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3.0±6.6)岁;原发病包括:肺癌41例,肝癌32例,乳腺癌19例,宫颈癌16例,结直肠癌8例,膀胱癌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

①提高药剂科临床药师的自身素质,进行定期学习与培训,让药剂科医务人员了解抗肿瘤药物最新的指南与使用原则,了解最新抗肿瘤药物使用信息。②严格审核临床科室医师开出的处方和医嘱单,对于部分不合理、不安全、违背规章制度的处方经科内讨论决定后予以驳回,并对临床科室医师进行定期的抗肿瘤药物知识学习培训,制定合理的用药手册,对每种药物,特别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临床应用,具体用法、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发送到每位临床医师手中,指导其临床用药;③追踪统计抗肿瘤药物应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通过数据分析,与临床科室沟通探讨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为临床治疗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肿瘤药物用药种类、药物花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应用抗肿瘤药物(2.0±0.5)类,药物费用(27671.1±3159.0)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8)%,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抗肿瘤药物应用量的不断增高,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日渐突出,诸如抗肿瘤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联合应用导致重叠应用等问题有待解决。当然,除了临床医师的主观因素外,新型药物的药效、药理作用、毒性作用等不甚明确,部分植物性抗肿瘤药物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患者个人体质不尽相同等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导致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应用不合理,不良反应多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因素,医院药剂作为药物的管理、配发的重要部门,是临床科室的重要辅助科室,对于规范抗菌药物安全管理的任务责无旁贷。从本次统计结果分析,本院药剂科干预规范抗肿瘤药物应用成效显著,在保证抗肿瘤效果的同时规范了药物应用,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1]。但由于这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使用做一综述,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临床应用状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的第三代药物,近20年来相继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由于抗菌谱的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近来开发的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提高了对革兰阳性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但对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仍不及环丙沙星。克林沙星、替马沙星、曲伐沙星、格帕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及洛美沙星等新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因各种毒副作用,未能继续用于临床。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大量研究表明:这6种药物均具有良好耐受性,能相对安全地用于临床。但也因老年人用药或是当伴有肾功能不全及某些合并症时,可能更多地发生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而不能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因此,应予以极大关注[2]。

2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及其他胃肠道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17%。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期间肠道革兰阴性需氧菌可以明显减少,但较少影响厌氧菌,极少伴发艰难梭菌相关的假膜性结肠炎。虽然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体外试验对厌氧菌具抗菌活性,但对肠道厌氧菌的影响不明显,故治疗后相关腹泻少见。曲伐沙星可并发非艰难梭菌腹泻及化学性胰腺炎。恶心与呕吐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毒性有关,老年人的发生率未见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使用含镁的抗酸药时,可损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其抗菌活性[3,4]。

2.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二种常见的副作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0.9%~11%[5],常见症状有焦虑、坐立不安、神经过分紧张、失眠、欣快、恶梦、幻觉、精神失常及癫痫,另外,还可能表现为神志不清、软弱、震颤或抑郁而被忽视,特别好发于明显动脉硬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的老年人。癫痫是少见的副作用,但老年是诱发癫痫高危人群,同时使用抗风湿或其他降低癫痫阈值的药物、原有癫痫史、未根据肾功能调节剂量及电解质紊乱都有诱发癫痫的因素。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毒性副作用的可能性排序为:托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诱发癫痫的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二[6]。最近Guigley报告1例86岁男性使用加替沙星2次,首剂400mg,24h后再给200mg,诱发癫痫2次,停药后未发作,表明老年人使用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都要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特别要注意诱发癫痫的可能[7]。另外,有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还可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加重[8]。

2.3皮肤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皮肤反应发生率为0.4%~2.2%,较β-内酰胺类及磺胺类药物少见。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光敏感性反应最受关注,轻者于暴露后出现红斑,重者有皮疹表现。这种光敏感性反应具有结构相关性,在8位有氯原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克林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及洛美沙星)更容易发生光敏感性,8位由甲氧基取代的药物(如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则不产生光敏感性反应。1987年10月~1999年6月,全球共报告环丙沙星诱发剥脱性皮炎23例,以后又有散发个案报告[9]。2001年Pons报告1例环丙沙星诱发血管炎,皮肤有紫癜改变,且伴有肾功能受损[10]。最近报告1例93岁妇女使用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诱发广泛皮肤病变,经皮肤活检证实为中毒性表皮坏死剥脱,虽然积极治疗,仍于发病后48h死亡,这是环丙沙星的一种少见严重副作用[11]。药物热比较少见,环丙沙星及曲伐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常引起药物热的两种。

2.4心血管系统反应

2.4.1心脏毒性早期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替马沙星及帕格沙星因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Q-T间期延长及心毒性而撤出市场[12];司帕沙星因发生心毒性副作用高,已有人认为不宜再用于临床。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轻度Q-T间期延长,这与药物阻滞心肌细胞钾通道有关。临床上已有冠心病伴低血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使用洋地黄或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或加替沙星后诱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报告。Frothingham报告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25例,其中左环丙沙星13例,加替沙星8例,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各2例[13]。

2.4.2低血压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过敏性/过敏样反应少见,其发生率为0.46/10万~1.2/10万,现已证实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可引起过敏性/过敏样反应,临床表现为严重低血压、气喘、发痒、呼吸及心跳加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环丙沙星引起者已超过33例,欧洲报告由氧氟沙星引起者15例,最近也有由莫西沙星及氧氟沙星引起的报告。不论由何种药物引起,表明以后均不宜使用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上使用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都要警惕发生这一潜在致死性反应的可能性[14]。曲伐沙星引起的低血压持续时间长(12~24h),需要补充液体及升压药维持血压,直至药物被代谢及排泄为止。经犬实验表明静脉输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后最大血压下降所需的药物量分别为50mg/min及150mg/min,血浆组胺浓度分别为379.2ng/ml及67.8ng/ml,环丙沙星150mg/min输注后数分钟内可致死,实验中最大血压下降程度与血浆组胺浓度增加呈明显相关性,使用抗组胺药物处理可减轻血压下降的程度,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低血压系由于细胞及组织释放组胺所致[15]。

2.4.3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一种局部副作用,由于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所致,临床上呈局部发红及灼热感。经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或曲伐沙星后血管内皮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及二磷酸鸟苷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且与药物浓度相关,表明高浓度氟喹诺酮类药物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但能耐受低浓度药物,故使用时应缓慢地经大静脉滴注低浓度药物[16]。

2.5肝毒性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诱发轻度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其发生率为1%~3%,常不需停药,但若伴有血胆红素增高,则其升高程度与预后有关,严重者可并发肝性脑病致死。近20年来已有1亿多人使用环丙沙星,只有少数并发肝炎、肝坏死、肝功能不全或肝衰竭的报告。加替沙星也可并发急性肝炎及黄胆进行性加重的报告,轻者停药后可以恢复,重者于短期内诱发多脏器衰竭致死[17]。曲伐沙星因诱发严重肝毒性而禁用于临床。左氧氟沙星发生肝炎及肝衰竭的发生率低于百分之一,Schwalm报告1例血透患者左氧氟沙星相关急性肝炎,及时停药后肝炎立即得到控制[18]。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及诺氟沙星等)也发生肝毒性。

2.6肾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肾功能损害少见,但一旦发生就很严重。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其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可诱发肾毒性,现在仍只有散发的病例报告,很难确定发生率[19]。肾活检显示肾间质可有淋巴细胞或嗜伊红细胞浸润,呈过敏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伴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20]。也可表现为过敏性肾小管性肾炎、肾小管坏死及坏死性血管炎。>60岁、脱水及同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是促发氟喹诺酮类药物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危险因素。有些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尿pH>7.3)仅轻度可溶,有可能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损害肾脏,当pH<6.8时很少发生尿结晶,当伴有尿酸结晶时更容易诱发氟喹诺酮类结晶形成。有报道71岁女性使用环丙沙星500mg/次,2次/d,历时24天,诱发含有环丙沙星及尿酸结晶的泌尿结石,引起双侧输尿管梗阻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虽然大样本研究表明环丙沙星无肾毒性及结晶尿证据,但笔者仍认为有结晶尿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考虑相关尿结晶形成的可能。另外,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还可并发少见的横纹肌溶解症,有肌痛、肿胀、肌无力、血肌酸激素酶升高,血及尿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也应注意[21]。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不需皮试而受到临床欢迎,但随着应用的逐年增加,相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头孢菌素类[22],因此,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遵守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原则: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适当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观察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其次,要考虑年龄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由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减退以及常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合并用药等因素,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药物代谢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体用药方案,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另外,18岁以下青少年严禁使用此类药物,防止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医生还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出现理化性质改变,如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茶碱缓释片合用,前者能抑制茶碱代谢,使茶碱血浓度升高;且茶碱的治疗窗较窄,易导致茶碱中毒;这类药物与碳酸氢钠合用,后者能影响前者的吸收,且前者在碱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因此,二者要分开服用,且不能过度碱化尿液;另有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血液学反应,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液学改变。总之,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判断能力,进而加大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1-94.

2孟拥军,朱蓓德.19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药物警戒,2006,3(1):33-35.

3StahlmannR,LodeH.Fluoroquinolonesintheelderly.Safetyconsiderations.DrugsAging,2003,20(4):289-303.

4CunhaBA.Antibioticsideeffect.MedClinNotthAmer,2001,85(1):133-169.

5HooperDC,Quinolones:Coinicaluses.M.D.B.Principlesandpracticeofinfectiousdiseases,2001,413.

6KahnJB.LatestindustryinformationonthesafetyprofileoflevofloxacinintheUS.Chemotherapy,2001,47(3):32-42.

7QyigleyCA,LedermanJR.Possiblegatifloxacin-induced.AnnPharmacother,2004,38(2):235-237.

8邓敏,胡芳,王云甫,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重症肌无力影响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4-8.

9LevySB.Ciprofloxacin-inducedexjoliativedermatitis.InternPharmAbstr,2002,39(21):2167-2169.

10PonsR,EscutiaB.Ciprofloxacin-inducedvasculitiswithcutaneousandrenalinvolvement.Nefrologia,2001,21(2):202-209.

11MandalB,StewardM,SinghS,etal.Ciprofloxacin-induced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inanonagenarian:acastreport.AgeAgeing,2004,33(4):405-406.

12BertionJJr,FishD.Thesafetyprofileofthefluoroquinolones.ClinTher,2000,22(7):798-817.

13FrothinghamR.Ratesoftorsadesdepointesassociatedwithciprofloxacin,ofloxacin,levofloxacin,gatifloxacinandmoxifloxacin.Pharmacother,2001,21(12):1468-1472.

14HoDY,SongJC,WangCC.AnaphylactoidreactiontoCiprofolxacin.AnnPharmacother,2003,37(7-8):1018-1025.

15FrothinghamR,HayakawaH,SoumiK,etal.Histamine-releasingpropertiesofT-3762,anovelfluoroquinoloneantimicrobialagentinintravenoususe.BiolPharmBull,1998,21(5):456-460.

16ArmbrusterC,RobibaroB,GriesmacherA,etal.Endothelialcellcompatibilityoftrovafloxacinandlevofloxacinforintravenoususe.JAntimicrobChemother,2000,45(4):533-535.

17曾繁典.国家药物政策与合理应用技术.医药导报,2003,22(1):3-6.

18SchwalmJD,LeeCH.AcutehepatitisassociatedwithorallevofloxacintherapyinahemodialysispatientsCNAJ.2003,168(7):847-848.

19LomaestroBM.Fluoroquinolone-Inducedrenalfailure.DrugSaf,2000,22(6):479-48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