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评价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0: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篇(1)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要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评价是对或者是错,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这样能缩短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教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再次,教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一个总的有效评价,可以打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某一项或者某些任务的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知识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篇(2)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和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熟悉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把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喜好、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和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和“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把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把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把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摘要: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和综合、判定和推理、抽象和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的发挥如何,全员参和的竞争质量和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和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摘要: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功能。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新问题,以思维能力的练习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和“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新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摘要:

低档题摘要: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摘要: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索性色彩,用以培养和练习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摘要:思索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和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和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把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篇(3)

(一)评价主体具有单向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的评价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评价只能够是教师说了算,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至高无尚的地位。认为评价就是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以及在课堂之中的一些散乱的语言评判。在这种单向评价中学生仅仅是评价的客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错误的导向作用,进而导致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就成为了做作业、做试卷的代名词,通过大量的做题来事自己获取考试成绩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评价会逐渐的抹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种评价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并不适合新课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

(二)评价的内容与过程单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评价功能较为单一,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甄别与选拔,它还应该包括了激励性、导向性被,但是如今的评价却还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也没有能够包括评价的人文性;第二,评价的途径较为单一,在进行评价时,基本就是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与对试卷的评价,基本书面评价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途径,简单的来说就是“数学=做题”;第三,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一部分教师因为对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评价时往往仅仅是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评价,而没有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评价体系,对于数学的知识探究与形成的过程评价更是较为薄弱,评价中也不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性,无法体现出评价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第四,评价的过程过于重视定量评价,缺乏定性的评价,学生因为这种评价逐渐的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都被逐渐的湮没在了题海之中。

(三)评价方法过于机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还呈现出一种机械性的特点。这种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做题训练才能获取较高的成绩,只有在获取了较高的成绩后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这种评价不仅仅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对教师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这种评价的过程也是枯燥乏味的,缺乏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的手段也有一些“目中无人”。由于过于的重视总结性评价,直接就导致了评价的诊断功能滞后,没有办法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这种评价违背了学生的天性,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的对策

(一)让评价过程变得更加愉悦舒适

需要建立起平等的评价关系,教师不能够再作为评价的主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上,去逐渐的建立起评价的生态观念,使得评价不再是教师的“裁决”,而应该是一种“协商”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与结果给予自己的看法,还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形成一种互动性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个思维与情感转换为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过程,这样才能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复习课时让一位学生上前面的黑板演练习题:如图1,已知CD=BD,∠CDE=∠BDE,求证:∠B=∠C(该学生板演过程略)

老师:大家来看看他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

一位同学举手指出了一处错误;

老师:这里是有一些错误。还有其他的吗?

另外以为同学指出应该是AD=DA。此时教师对公共边进行了讲解与解释,提出AD=AD并没有错误。此时又有另外一位同学举手指出了另外的一处错误。教师接着说了一句:对了,还有这个。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对于每一个评价者都进行了肯定,即使评价不正确也进行了肯定与纠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去主动的进行思考与评价。这为教师在引导时的提问是“大家来看看他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在这个片段中,评价所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解题的方法是否简单、够新颖;解题时步骤是否正确、完整等。它凸显出了评价的诊断功能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评价的方式会对评价的效果产生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对那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较为敏感,为此,不仅需要提升评价过程本身的舒适度,还应该要让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对评价充满新鲜感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施行不限时的考试。可以选择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时候,给学生一份难度适中的试卷,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以后交上来,不限时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信,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来激发他们的潜力,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

实现无人监考的考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相信学生的诚信,同时还要去鼓励他们诚信考试。通过这样的考场能够让学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觉,并让他们能够在自我监督与群体舆论约束中逐渐的树立自己内在的道德防线,这样做对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十分的重要。

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一对一的方式来实现的,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而且交流也能够更加的深入。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个别交谈与个别练习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特别的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语言评价。这些评价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亲切感,教师也能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无声鼓励赞许的目光、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

有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以为老师让学生自己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图2)。在巡视学生的证明过程的时候对一位证明出现错误的学生说这样说:“对顶角?这里有对顶角吗?你从哪里看到对顶角了?他还看到对顶角了啊。”(、表示该教师的语调)在教师的语言中这位学生的头越来越低,一句话也不敢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数时候都是采用的声音,同时声调也会表达出人的感情。声调虽然没有确切的语义,但是却能表达出很多内在的评价信息。这位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同时还有着很强的讽刺意味。这样对学生的伤害比对学生直接否定更加的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时,教师必须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语调,否则会对学生造成更多的伤害。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一定思想性与独特性

篇(4)

二、课程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和教学技术考核评价指标

(一)在教研室建立教学课程实践指标评价体系

作为培养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人才的本科学校,理论应与实践并重,课内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已归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将教学课程实践指标落实到教研室的评价体系中去,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中主要包括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反馈调控体系。美术设计基础教学除了理论基础学习之外,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教研室为全面、科学、系统地评价教学实施过程,从教学信息反馈等若干方面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综合体系,细化到基础课程中去检验整个评估指标。在对教研室工作的评价中,应强化教研室的管理意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研室乃至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最终成果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首先,要有指导性原则。要有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评估要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指导性和推动性。其次,要有可行性和可比性,教学质量评价(如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教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评价)和课程评估,教学成果评估等的评价标准要易于掌握和可量化。最后,科学性原则。评估活动与现代科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密切联系,抓住课程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矛盾,客观、公正地评估科学性。

(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外因素

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艺术专业教学情况的技术考核指标。学生学习状态决定着教学质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艺术门类的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随意性较突出。随着教学评价与评估细则落实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和严谨起来。衡量课程教学质量,从内部因素来说,分为人和物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是人的因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全过程的构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传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去完成大纲所赋予的任务。从外部因素来说,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科技的应用,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都有了更高要求。

三、教研室对课程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监控环节

课程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监控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按照《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在了解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体系评估指标数据。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为主,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教研室的听课、试卷命题、阅卷、试卷质量分析等工作,严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关,并落实到实际中去。

(一)教研室从技术层面上确立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学跟踪中,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应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确定教案编写、课题设计、课堂讲授、讨论交流、作业讲评等原则及方法,并将作业质量分析、质量评价等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对高标准教学目标的追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学评估标准内化,激发教师自尊及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进而产生教学的新需要,成为追求更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动力。教研室是学校的一个缩影,抓好教研室教学工作,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定期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管控,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立适合教研室教学工作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定量排序指标体系。教研室对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了解并分析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认真查阅相关附件资料、教学资料,对教学工作评价汇总,并将评价意见和进一步整改建议反馈给教研室。

篇(5)

常见的地理学习评价一般以作业、测验的形式呈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良莠不齐,教师也大多只进行批改和讲解工作;测验多在单元结束、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师根据成绩只能判断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因此新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事先设计的评价手段检验教学目标实施情况,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斯塔弗勒比姆(D.L.Stufflebeam)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事先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此安排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板书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教学过程。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各个教学环节是否顺利展开,就不能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来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要,从而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中教的改革。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直观的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提问、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教学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对几所高中进行的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我发现大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实施学习评价,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教师大多根据教案把书本中的内容讲解出来,较少关注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否解决相关问题、为什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有很多学生完成不好作业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为例,试图构建基于课堂教学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旨在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根据学情分析,进行初步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之上。”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前的学情分析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气压带和风带》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过渡作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学完“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后,能较好地分析和探究大气在不同空间和作用力产生的运动。但高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很难建立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本节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一些气候名称、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等内容,学生易产生记忆性困难。教师在对学情进行初步评价后,教学设计便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二)设计评价模式,进行课堂评价

美国课程研究者查特斯认为,课程与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犯的错误。因此,适当的教学情境和评价任务可使学生显露出认知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

1.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是强调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数量与质量,还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与解释能力,都会影响评价目标的形成。评价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评价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2.设计评价任务。

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可设置不同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合理设置能为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显性、可操作的判断指标,并为教学改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因此,评价任务质量的高低常常决定着评价信息的效度和信度。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难度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

3.选择评价方法。

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单纯的测试不能全方位、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地理科技文、问卷、地理测验、观察、提问等。根据评价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当学生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时,教师可观察学生绘图的准确性,并以此判断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和绘图能力;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就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发展过程。

4.制作评价量表。

具体的评价量表不只方便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打分,还能让学生清楚教师对学习的期望,作为评价自身学习行为的尺度。评价目标是评价标准的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达到评价标准的等级来进行打分。总分100分,每个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知识与技能分别对应4、3、2、1这4个分数段,过程与方法对应8、7、6、5这4个分数段,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5、4、3、2这4个等级。

篇(6)

一、以学论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正确实施,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不仅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学科,而且还承担了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索质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应是“以学论教”。

(一)促进个体发展。“发展是指个性的自由发展,其外延是指人的全面发展,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趋向社会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关键在于关注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即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为出发点与归宿,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效。具体来讲,促进个体发展的教学评价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必须体现出尊重、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重视,促进个体价值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评价不仅要关注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而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二)以“学”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论者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应以评价学生的“学”为主,应当建立在通过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价值标准、文学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只有通过评价学生的“学”,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那么,这种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以学论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教学兴趣与态度。教学兴趣与态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兴趣与态度,以学生的“学”的兴趣与态度为主。只有在学生“乐学”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一,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第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鼓动学生的挑战意识。(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准绳和先导,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提高教学系统自身的目标达成度。目标达成的教学应当通过教学过程与教学诸要索的有效性来最终体现。第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第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全面;第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意识、课外阅读意识等要在教学中得到具体明显的增强,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参考。(三)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过程体现了人与文本之间的主客体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必须以语文的人文性创设问题情境为中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第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师生合作探究意识。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主要采取平等对话的形式,这种对话既要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又要体现师生间的参与式合作关系。第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标志。第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第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目标达成意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的培育、知识的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等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达成。(四)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语文水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拓宽、加深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充整合与实践创新。教学内容的扩充整和与实践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内容目标准必须实现三个结合。第一,教学内容要体现综合性和扩展性相结合。既要对文学思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不局限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把文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进去,实现文学与文化的结合;又要与现实世界知识进行内外互用性扩展,注重时代气息,增加文化与文学最贴近的内容。第二,教学内容要强化对问题解决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既要强化学生的文学批判意识和文学思想观结论的不确定性,又要提倡学生对文学现象思考的多维度和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第三,教学内容要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现代语文教育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发挥的是一种推动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学内容既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两难问题情境,加强自主性练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文学思想和见解;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质疑,强化练习活动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意识。(五)教学效果。第一、师生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习,提高学生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第二、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师要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的干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从知识教学的落实情况、思想教育情况、能力训练情况、课堂气氛活跃情况、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等方面来判别。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康垦学校

作者简介:胡文清,男,江西省余干县康垦学校,副校长;张美蓉,女,江西省余干县康垦学校,教师。

篇(7)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各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堂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联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那怎样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来进行评价的,可见有效评价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相当的益处。

一、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人。(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如,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了现代科学的发达,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二、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是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老师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应反映明确的教学目标;(2)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的规律;(3)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具有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句话:“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时我就运用了激励的语言,从正面给予学生评价,而且评价的语言是针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习兴趣浓厚,使课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评价,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这一点突出在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中,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还有家长的评价,开放性的评价原则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上课时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并让小组内学生互相作出评价。然后在班上交流,先让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接着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再给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五、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1)能达到预期的

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篇(8)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联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那怎样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呢?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有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在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着调节、组织、导向和动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渴求期,他们渴望时时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可接受,更渴望得到赞扬与鼓励。因此,我们应用激励性的语言,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思维的活力,挖掘他们创造的潜能。当然,倡导激励性评价并非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仍然要勇于批评,将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结合。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堂写作课上,有一位女同学回答时答非所问,于老师没有急躁地批评她,而是微笑着说:“呦!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特别喜欢听你讲话!不过以后还要细心听清楚问题!”这短短的一段评价,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不切合问题,又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保护了这位学生继续回答问题的热情。相反,如果一开始老师就不假思索地说:“你的答案是错的,有没有听清楚题目呢?”那么,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受到扼制,课堂气氛就很难调动起来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从正面引导学生,在鼓励赞赏的同时注意评价的客观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启发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最重要的特点是学生唱主角。问题由学生提,答案由学生找,整个课堂是学生自己在探究,自己在发现,自己在解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表现,合理、恰当地利用启发性的即时评价,让小学语文课堂在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碰撞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次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用拟人的方法造句,一位小男孩却一直在低头玩下节美术课要用的学具。这时,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到这位同学身边摸摸他的脑袋,提醒他认真上课,可两三分钟后,他又故态复萌。课堂上,孩子们正在以“太阳”开头说拟人句,教师便请这位同学起来造句。他站了起来,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对他说:“没想好吗?我帮帮你吧!太阳对我们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朋友们要抓紧学习呀!”小男孩涨红了脸。“你先坐下想想,想好了再造句,好吗?”小男孩点了点头。一会儿,小男孩便高高地举起了手。这节课上,他再也没有玩美术学具。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评价不仅应具有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简单地说“对”“好”,还要有具体的、指向明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反思性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97-01

口头评价直接体现教师的内在素质,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把握。充满魅力、哲思的评价语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焕发人文气息,如火炬,如春L,如暖阳,让教学峰回路转,也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受启迪和鼓舞,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主探究、积极思索、勇于进取。本文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

一、真诚赞扬,春风化雨

莎士比亚说,赞扬就如同照在心灵上的暖阳。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然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教师仅简单地说“很好、不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敷衍,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只有能够叩击学生心灵的赞扬,只有发自内心的鼓励,才能让学生信心倍增,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享受进步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的教学中,从题目入手,教师明确指出“白衣战士”指的是医护人员,然后问学生“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并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这时,一个平时较腼腆的学生说:“护士长叶欣在‘非典’中为了救治病人,非常勇敢地冲在第一线。”看得出来,这位学生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因为她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所以这篇课文对她很有触动。教师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明确了人物、时间,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叶欣护士长非常勇敢,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纷纷鼓掌。这之后的讨论,这位同学都非常积极,还动情地朗诵了课文。她说,自己从来不知道当医生需要这么大的勇气,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可见,了解学生所想,给予学生真诚鼓励,评价效果一目了然。教育就是要春风化雨,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积极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从而投入到探究中去,做学习的主人。

二、适时点拨,指点迷津

当学生的思维僵化或思考方向不正确时,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让他们走出迷雾,走到正确的轨道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对不知所措的学生而言如同一盏明灯,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更深层面探析答案,让他们在思维的临界点发生质的飞跃,顺利渡过学习难关。在《梦圆飞天》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发射前所有人的激动与期盼、欢喜与自豪。一个学生读本段结尾两句话时,语调有些沉重,因为她认为“送行”这个词语的指向是悲伤的。教师意识到,她被该词的语境圈住了。于是,教师问她飞船发射是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她点点头,也觉出自己的语气不合适,再读之时就读出了喜悦。教师顺势告诉学生,词是多义的,要根据语境来体会,不能机械使用。然后,全班学生一起读:十、九、八、七、六……望着大屏幕上“神州五号”的发射现场,学生们也仿佛亲临现场,非常激动。一个男生用嘹亮的声音读道:“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一个女生则兴奋地读道:“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句追问,一句反问,看似不经意,实则正是高明教学艺术的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智慧的光彩。

三、尊重个性,因势利导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是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的理念。在语文课堂评价中,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积极互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对黄山的感受。学生们非常踊跃,纷纷用“奇”“美”“秀”“绝”等来概括,思维活跃,见解独特。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黄山很“险”。大家有些奇怪,因为从文本及图片资料来看,这个字显然不太合适。教师问道:“你能告诉我们黄山为什么‘险’吗?”这位同学说,前年暑假他和妈妈到黄山旅游,在攀登光明顶的途中,天突然下起大雨。他和妈妈手牵着手,拄着拐杖,用了两个小时才走下山。他妈妈用“劫后余生”来形容,所以他觉得是“险”。原来如此,教师回应说,这位同学告诉我们雨中的黄山还是很险的,所以爬山前要看好天气预报。这时,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只要教师多些耐心、细心、爱心,与学生平等交流,就能让每个学生都熠熠生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口头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能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口头评价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化解课堂的尴尬,让学生获得自信,豁然开朗,让课堂迸发更多的温情,让学生能生成更多精彩。教师要灵活运用口头评价,用真诚和欣赏去赞扬和点拨,打造一个和谐、民主、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励学生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

从学习内容评:如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我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评价的是一个学生,可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启迪,全班同学也从中得到了教育。

从学习方法评:如针对识字多的学生,启发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引导学生说平常留心生活中的字,赞扬“你是个有心的孩子,希望你能继续在生活中识字。”

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对中等生,应该诚挚地欣赏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优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优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你读得真好听。看,袋鼠妈妈冲你微笑了”“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对学困生,要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今天你读文没有重复词,一定是认真预习了。”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评价;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231-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时代的一种人文关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其教学中尤其要体现人文关怀,这是其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以是否充分贯彻人文关怀为评价的出发点,要有效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的作用,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富有诗意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新课程倡导对语文采取综合性学习的办法,它的实质就是要回归语文学科的素质本位。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中,学习知识已不再仅仅是认知范畴的事,而且还是涉及到人的情感、人格等心理特征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及存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价值和尊严,切实关心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为学生面对困难浇注勇气和信心,为他们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他们的个性特征持包容态度,对他们的苦恼抱以理解并善于倾听,同时善待他们的缺点,不对他们的不足给以简单而粗暴的否定。以上这些,都是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活动中对教师的先行要求。以此为基础,我们的课堂评价要体现人文关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充分注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无论是常态思维,还是剑走偏锋,抑或是故意捣蛋,都是他们一定的主体性的反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评价活动中获得有效的激励,并且获得进步的动力,得到应有的帮助,切实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这要求语文教师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到对学生的每一表现都有或肯定的或支持的或建议的行为反应。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学中应多鼓励他们做一个敢读、爱说的人。在课堂上,基础薄弱的学生经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一定程度上有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我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了这一点。例如,我的班上有一名胆小而不敢当场发言的学生,甚而至于不敢当众读课文。针对他的问题,我采取了同桌互读的办法。等他读完后,我凑近他耳边,小声说:“你音质蛮好嘛,只是声音小了一点,要不再读一遍?这次你自己读,声音搞大一点,让全班同学都昕昕你的好音质。”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持续鼓励下,这个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读书水平,逐渐爱读课文,并且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时要重点激励他们向更大的困难挑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而一向优秀的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不断激励他们创新出新,适当给他们新的难题,让他们知难,然后能进。我曾教学《古井》一文,我首先让学生谈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有一个学生说,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让他体会到人们对古井和井水的喜爱之情。话音才落,一位男同学就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赞成。既然人们喜爱井水,珍惜井水,又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呢?从‘湿漉漉’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出,人们并不珍惜水,而且浪费了较多的水。”此言一出,全班同学顿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都觉得他问得有理。我肯定了他独特的想法:“没错,如果说人们珍惜水,那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作者的描写是不是自相矛盾了?”一石惊飞千万鸟,全班立时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维又一次高速运转起来。我立即引导他们再次深入读书,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难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可以看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这口古井的无私奉献,进而表达他对古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这个事例中,学生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这正是他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课堂评价要体现人文关怀,可以有多种进行方式。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