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网络时代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条件,但由于学生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得不深,高校校园网络容易受到外来非法的侵入,网络一些不文明的图片、语言或者容易让学生着迷、堕落的网络游戏等,给学生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对事物判断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完整、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事物的影响而走上歧途,迷失了自己。
1.3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当前,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方式也从以往的封闭式管理转变成了开放式的管理,对学生宿舍也进行了社会化管理,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增加了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量,也让高校环境及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办学设施又没办法同步跟上,有些学生在外租房居住,高校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也是学生产生不安全因素的一个主要原因。
1.4高校学生对学生性安全教育问题高校学生各方面虽然比中学生更成熟,但由于还没参加工作,对外界接触少,社会经验不足,也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识。高校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行业也出现在校园,增加了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有的素质较差,再加上高校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相信别人,伤害到了自己。
2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措施分析
2.1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了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他们实施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还是一项根本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始终。高校应该针对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对策,领导者和教育者要从刚入校的大学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全面掌握各方面安全知识,加强防范,珍惜生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现在的高校学生,电脑是人人必备的学习工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涉足网络。高校学生虽然对电脑使用技能熟能生巧,但网络给他们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不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可建立一个网络安全主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防范。
2.3对学生住宿加强管理当前在学生宿舍管理上都采用了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安全管理部门应选择有责任感、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考察。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管理,但必须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可以支持学生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可以在宿舍楼逐级挑选出楼长、层长和舍长,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维护宿舍安全。同时还可定期对他们进行应对意外事故培训,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
2.4对高校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避免受到害高校应加强规范管理,对于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性安全教育,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判断能力,遇事果断,端正自身行为。教导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一旦遇到伤害到自身的事情,要勇敢揭发。
二、民办高校进行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民办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对学校的校风、校纪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保护,提高学生对于安全方面的意识。因此,民办高校应当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当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普法宣传,以此树立起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墙报、黑板报、标语牌和橱窗的宣传作用,在这些地方写上安全警示和标语等,以此营造出校园安全教育氛围,同时达到宣传安全知识的目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建立并完善校园安全制度,真正落实好安全责任制,构建出制度文化,这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二)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安全教育。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只重视讲授教材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实际上,利用课堂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关于法律知识和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例如讲授《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条例,让学生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民办高校也可以正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或是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将一些悲剧扼杀在摇篮中,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3]。(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安全教育。面对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局势,高校学生都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危害到学生健康。比如最近从俄罗斯传入的“蓝鲸游戏”,就已经导致了部分青少年自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也要对此引起注意,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识别网络上的各种消息。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比如《怎样正确运用互联网》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与自控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智对待网络,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学会吸收其中积极的因素,摒弃消极的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加大投入是保险箱。民办高校缺乏教育经费和设施投入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要保证高校的安全,必须有一定的投入。所谓金钱买和平,这是真理。在这个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大学的墙壁,公寓,低保护窗口仍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安全标准和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保护设施,技术保护系统的改进,建立了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从当前情况看,民办高校中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今有不少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而影响到学生安全。对此,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以及互联网,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刘世东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保障高校安全的建议
高校的安全需要大学生的参与,而不应当是保卫部门的工作。学生的参与应当包括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
(一)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高校是密集的场所,学生也是易被感知的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安全知识,并帮助其了解和谐安定校园建设的重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通过学校宣传栏,在学习播放校园安全影像及印发一些宣传册等。通过这些宣传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切实感觉到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进而积极加入其中。
(二)通过实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创新形式,比如通过生动、现实的实例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先进的人物榜样来学校进行演讲,举办一些心理剧等,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召学生。另外,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之中,也应当鼓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清高校安全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高校安全观。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完善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加深积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问题而失去生命的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已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高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影响院校的声誉,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校食品安全的规定,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消防安全
高校是防火的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高校宿舍中会经常用到各种电器设备,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合并使用就很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导致火灾的发生。有些学生习惯在宿舍吸烟并随意乱扔烟头,给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义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作考核,督促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安全教育经费
安全教育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支出,保证高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事故隐患,当自身财产安全遭受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高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系统的讲授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宣传。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主题参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2]许军民.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2.
[3]禹勇.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5]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7]皮祖训,刘何清,朱国梅.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评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郭亚芳.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量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陈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11]丁淑敏.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2]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参考文献: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師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参考文献
[1]2016两会聚焦教育热点话题[EB/OL].http://gaokao.xdf.cn/201603/10433032.html,2016-03-11,新东方网.
[2]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2-73.
[4]周水平,万江红,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49-51.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人数增加,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与探索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见解,丰富了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当前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相关研究。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概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到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本文对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1];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的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2]。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的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4]。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一)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国内还没有统一界定。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学业安排、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5]。蔡之青等人从安全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领会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安全问题上建立起“是”与“非”、“可”与“否”的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构建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个维度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理性支配自身行为,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6]。刘畅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7]。尽管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等是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二)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孙盼想在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有:学校缺少安全教育的专门负责人;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学校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估检查机制[8]。曹海永则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不安全,不具有超前预见性和现实可行性;二是制度执行只要结果,使安全教育陷入了“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三是制度检查走过场,致使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成了“偶然中的必然”[9]。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王霞提出以下五种制度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强化政府及各级领导责任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的制度;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安全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络的制度[10]。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这一环节,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无法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王玉政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和以活动、实践为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同时,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有校长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进行的讲话上[11]。易丹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门式和渗透式两种。就专门式而言,一般表现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三门课程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分钟以内。就渗透式而言,学校一般会在安全事故多发期间、过节放假前或开学后以及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口头的安全教育。此外还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的科目是体育课和语文课。同时也会利用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小黑板及信息栏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方法渗透,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这几种方法利用得不好,对学生也没有产生影响[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构成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则相对薄弱,网络安全、性安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则根本没有涉及[13]。还有研究表明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的安全教育,在平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安排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具体、确定的课时安排[14]。方式与途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方式不正确或者途径不科学,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进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编写了相关的教材、读本,也创建了专门网站并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周定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校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二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造成“5+2=0”的结果(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负面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就是零);三是安全教育没有突出安全特色,如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少;四是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15]。王玉政则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缺乏以及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随意,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证[16]等问题。欧文姬也认为目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安排无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特点,难以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安全教育过度,“关起门”办学、“封闭式”管理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17]等弊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学生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安全教育也属于学校及教师,并且学校承担对学生安全的无限责任[18]。这让“安全教育”变为“安全负责”,给学校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疏忽,这不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手机、网络,学生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而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中已经很常见。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对中小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应对这个新环境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所以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19]。以上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涉及到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易丹从整体上对如何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观;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三是丰富和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四是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注重实践操练;五是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缩小地区差异,创建校本课程;六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20]。李开勇和冯维则认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此外,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1]。牧兰还提出要使学校安全教育常规化、方式灵活多样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合力的对策[22]。也有学者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杜德栎从师资问题切入,提出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23]。高敬霞、许志青提出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素质。因为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资源共享[24]。张伯邑提出应该将电脑游戏应用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因为电脑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沉浸式的环境,学生能在自己的操作和及时的反馈帮助下练习,有效地接受安全教育[25]。以上这些研究范围广、内容宽、视角多,是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参照。当然,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就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三、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纵观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有的学者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切入,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学者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角度着手,就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出了新的对策。多元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是研究内容集中。十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做的研究角度多元,但是内容则相对集中。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集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指向的是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与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有关。这对我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统一。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权威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研究中出现“名同实异”的现象。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此外,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学者们在研究时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第二,缺乏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现状的调查,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探讨上。但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它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些内容甚至还未曾涉足。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对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概念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范围差距大,不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是经验、说理之谈,是学者的个人分析,且内容相近、观点相似,主观性较强。实证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其他研究主体几乎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就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言,其缺少很强的针对性。第四,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都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其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然而,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性安全教育也是缺失的,这导致很多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或推行的不够理想。我们认为性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完整。其次,现有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集中表现在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研究上。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层次上的强调,并没有有效说明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使所提对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五,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主体多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交警或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的寥寥无几。就研究成果发表情况来看,发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的成果也很少,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成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展望
第一,廓清基本概念。研究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会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复杂化,也易于造成理论表述和研究主题的模糊不清,影响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首先要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含义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相关研究能够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今后研究者要突破当前以文本分析、经验说理为主的方法,多做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要克服过去单调化、简单化的倾向,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整体的抽象分析层面,更要走进教育现场,深入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情境中了解其复杂性与真实性。这样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其研究质量才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才会增强。第三,研究主体多元化。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等研究者的参与,使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现实性和实践性更高,是此项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参与可以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因此,今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只有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才能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第四,研究内容全面化。今后要拓宽研究范围,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纳入到此项研究中来,推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更全面地发展。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目前几乎未涉足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充实。这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关注,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等等 薛瑞英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11][16]王玉政.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2][20]易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5]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2):24-25.
[18]顾世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3(5):16-18.
[19]史鹏霜,麻稳炎.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17):229.
[22]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我国的生命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快速发展了好多年,由最初的主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的教育逐步向更高层次追寻生命本质意义的教育探索。但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国的生命教育依然显得很薄弱。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便成为现代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1 现阶段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80年代范围逐渐扩大,到90年代在台湾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全球各地的学科。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现有研究在具体意义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提倡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价值追求,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应该是促进和培养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和发展;二是提倡生命教育是一种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教育实践;还有的强调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目的,最本质的意义是在教育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虽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即让人活的更自我,达到一种全面自由发展的生命终极状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人类对生命物理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在人文领域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也越老越多,这些研究都为本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尽管如此,但是国内外多是把生命教育的研究侧重于中小学之前的安全教育。而对于大学生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的较少,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校园事件频发的时期,更多的去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显得很有实际意义。
2 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切入点
第一,生命教育缺乏一定理论体系的支撑。由于生命教育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模式。虽然有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具体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其尺度依然比较局限,没有脱离以前安全教育的影响,并且所针对的人群很狭窄,说服力不是很强。虽然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却又停留在实验报告、研讨会论文集、甚至谈话对话集的肤浅层面;虽然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缺乏深刻性、系统性,所以未能发挥指点迷津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生命教育的有关研究成果,来构建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更形象更贴切地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进行理论上的全方位探索。
第二,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教学模式,也没有比较有效的案例分析。不少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理论性很强,缺乏现实的操作性,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在高校大力提倡学生生命教育的同时,也没有真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缺乏切身学生实际的实践操作。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学计划,在校园文化中也难以见到对生命观有正确引导的内容和安排。在家庭、社会中更难看见生命教育的实施。
3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分析
第一,真正认知生命,确立生命教育理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是我们要对生命有深刻认识。如何才能更真实的认识自己的生命,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意识,生命存在具有基础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性,要将保持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原则。其次还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而绝非是人存在的最终目的,生命的存在还应该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还应该以其创造性去成就生命的意义。生命作为人的存在的物质载体,是人生存和实现人生价值及意义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有关人的论述将是空谈。所以,人不仅是生命本体的存在,更意味着生命精神意义层面的存在。这是教育工作者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起真正的生命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当下生活和经验世界,不仅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本体所拥有的基本意义和尊严,最大意义的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精神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
第二,建设具有生命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生命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等的作用,使之形成一支生命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确保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之间有效的协作和配合。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相依存又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相的交往过程中来实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个自身缺乏正确生命教育观的教师不可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上的沟通,即使在课堂上对生命知识是多么的口若悬河,而学生课下依旧我行我素,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最终使得生命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建设生命教育学科体系,首先要加强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理论研究。生命教育是一门课程,但又绝不仅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位”的价值追求。它既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因为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是为促进生命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开展的。建设生命教育学科体系,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进行生命教育理论研究,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基础和载体。生命教育课程应该融入关于生命、生命价值的知识,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应该配以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让大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科学系统地了解生命,明确生命的责任、意义和价值。当然,理论是长期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加强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丰富自己的生命涵养,拥有正确的生命认识和态度。
第四,开展生命实践活动,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本身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实际行动的教育感化。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绝大多数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多尝试生命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感受。观看优秀的人生题材影片,关爱老年人,献血,看望生病的朋友,这些都是很简单却很实际的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从课堂拿到生活中去感悟,在生活中去感受生命价值。在这个领域很有教育意义的临终关怀可以很好的解释生命的存在意义,人的生命在拥有时,我们很少感到珍惜,也很少感受的生命的力量,而只要在特地的情景下才能使我们感受到真实生命存在的意义,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渴望,活出有价值,有希望,有朝气的人生。
4 结束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这一代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他们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压力,多关心当代大学生是每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的职责,大学生生命教育正是基于现实的需求,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心理特点、性格脉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一步深化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拓展生命真正的内涵,让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努力追寻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0.
[2]文雪.生命教育论[J].山东教育科研,2002(9).
[3]万玉.关注生命[D].开封:河南大学,2003.
一、引言
自2001年秋季_始,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方式的主动性教育,在课程管理体制、结构、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而新形势下,如何直面变化,采用与时俱进的思维,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对我国各级小学校长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重点归纳了几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教学管理中凸显出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现阐述如下。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新问题剖析
(一)教学安全管理问题
新课改大力推进的十余年时间中,我国各级小学,特别是城镇小学的在校生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给正常的教学质量管理带来了考验,同样衍生出了教学安全管理的很多新问题。近年来,由于正常教学时间内,教学安全管理疏忽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不胜枚举,对教师和学校都带来了负面效应,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反思上述教学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大多与校长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疏忽日常的安全教育,不注重教学安全管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情日益复杂这一现状,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安全管理,自然成为了摆在各级小学校长面前的首要课题。
(二)科研学术管理问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不仅仅包含传统体制下的课堂内常规教学管理,还包含对教师科研学术能力的教学管理。换句话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过硬,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检测指标,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的教育、人事主管部门都出台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学术能力管理的具体政策,例如,2016年5月份,江西省教育厅联合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出台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将教师的数量质量,科研课题的承担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纳入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考核中”。然而,受制于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很多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中,仅注重常规教学的管理,并不注重对教师科研学术能力的培训管理,导致小学教师的科研学术能力变成“短板”,“上课能力一流,科研能力三流”的教师,可谓人数众多。
(三)评价指标管理问题
新课改推行以来,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也由传统的“单一”向“多元”转变,即:更为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质量评价,其中包含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教师教学创新性、教学质量、教学导向等。为实现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需要在传统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创建新的教学评价管理指标,并引入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然而,目前很多小学校长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旧采用“分数至上”“考试取胜”的方式,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教学管理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注重引导宣传,提升课堂教学安全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首先应该评论它的校长。”新课改背景下,针对教学安全问题的管理,是评价校长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认为,为做好上述工作,各级小学校长应注重日常的引导宣传,不断提升师生双方的课堂教学安全意识,例如,借助“互联网+”的理念,利用微博、微信、校园官方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宣传校园教学管理安全的知识,同时,定期在校园内容组织教学安全的相关活动,让师生亲身参与其中,获取教育安全的知识。此外,在日常的管理中,及时构建起系统性的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提升师生的教学安全意识。
(二)注重激励培训,强化教师科研学术能力
菲律宾著名教育家赫查曾经说过:“从来没有见过拙劣的校长能管理好学校,在学校的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素养的管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的科研学术能力是衡量教师素养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能够实现恒稳的保障,为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平常的教学管理中,各级小学校长应注重激励培训机制的构建,例如,将教师的数量、发表刊物级别、论文写作质量、课题研究数量等,纳入到学期、年终考评中,以此激励教师去从事教学研究。此外,还应在教学管理中,通过校内讲座、外出培训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科研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注重量化评估,构建精细教管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下,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评估,应成为校长教学管理的主要改革方向。为此,各级中小学校长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及时构建起针对新型教学的量化评估体系,该体系应包含学生学习体验性评估、家长教学帮扶性评估、教师自我教学评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抽查评估等多个方面,且在量化评估体系中,需要引入精细化的权重打分项目。此外,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各级小学校长还应组建起针对教学管理量化评估的专属部门,深入到每一堂课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涌现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而针对新问题的有效教学管理,则需要各级小学校长发挥自身的智慧,借助集体的力量,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强化落实,开展管理工作。本文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管理思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更多小学校长关于新课改下教学管理问题的探索。
参考文献: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国家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6、多样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每周六第三四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备了专职教师,认真辅导训练。现已成立“书法”“舞蹈”“绘画”“诵读”“腰鼓”等兴趣小组。一年来,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各项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发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5名学生参赛,并取得了三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彩而动人的演讲,打动了会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动流泪;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参赛,11名学生荣获前15名,六级四班的景一凡同学取得了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吴佳一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在第25届运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4名同学参赛均获奖,卫永洪、吕小英、秦瑛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胡梦雨同学荣获“安全与我同行”征文大赛奖。在中心校组织的第二届冬季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校取得了团体冠军;庆元旦特色活动展示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称赞。
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 2 3 4 5 6 7 8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 2 3 4 5 6 7 8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国家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1 2 3 4 5 6 7 8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 2 3 4 5 6 7 8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1 2 3 4 5 6 7 8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 “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1 2 3 4 5 6 7 8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
近年来,有无心理咨询室已成为检查各中小学是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硬性指标。为此,有些不管学校条件如何,纷纷在校团委办公室或大队部、教导主任办公室挂上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牌匾,也有的学校腾出资料室或小仓库当做心理咨询室,并安排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培训的教师做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些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除上级来检查的时候外,平时,一次也没有接待过来访学生。有学生说:“要找咨询老师作咨询本来就很难为情的,一看咨询室里还有其他老师就更不敢进去咨询了。”学校心理咨询室成了有名无实的存在。
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
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压力最大、升学负担最重、出现问题最多的初三和高三年级,几乎所有学校都不安排心理健康课,大多以搞几次讲座的形式敷衍了事。
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多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出国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4.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即便是专职教师,每天忙于上心理健康课,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所持的立场、观点和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以教育和传授知识的形式接触学生,而心理咨询教师则以理解、同情、包容与接纳的态度接近学生。两种不同的接近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没有学过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心理咨询教师”,往往以说服、解释、判断甚至批评教训的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其效果甚微,尤其是在心理危机干预状态下也采取上述方法,有时会引起强烈阻抗,甚至会起负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少数心理健康课教师的力量是很不够的。要解决心理健康课教师素质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2006年6月,我们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八个县市的初中教师进行过SCL-90心理测试,结果有25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是当前中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障碍。近几年从心理咨询个案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与家长和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着密切关联,甚至有些教师的侮辱性语言暴力,将学生推向自杀的边缘。因此,要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达标的量化标准,规定对学生心理影响较大的一些岗位,如心理健康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和心理测查,并要达到标准,没有达标的教师不能上岗或暂缓上岗。
2.关注单亲和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近年来形成的单亲、留守学生群体,要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家庭结构形式有所认识,要能预见它给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心理扭曲的结果,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咨询部门的影响力。可采取一对一的近距离心理交流形式进行疏导,让这些学生转换看问题的视角,潜移默化地学会接纳现实、理解父母、自尊自爱、快乐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离开父母的痛苦可以变成磨炼毅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良好机会。要引导教师和周围学生对待这些同学要改同情与怜悯为理解与支持、改另眼看待为一视同仁;在言行上既不要过分地体现照顾也不要冷言相待,不做无意中强化他们有别于其他学生的意识的举动。
3.积极开展同辈团体心理咨询活动
同辈团体心理咨询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先对有影响力的个体进行有目的的培训,通过他们与自己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人把握信息、观念或者行为技能,以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诸多先行研究和经验证明,同辈咨询是在同辈之间互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帮助同辈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成长的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好办法,是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应大力推广应用。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例如与朋友吵架、受人嘲笑、被排挤、害羞、没有要好朋友等,然而,父母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他们的交友问题却常常忽视。但专家研究表明,小学时期不受欢迎的学生,与人际关系良好的孩子相比,将来更易辍学,到了青少年期,也较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在职业生涯和家庭幸福方面拉开差距。因此,通过开展同辈心理咨询,让孩子了解他们在社交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加以发扬和矫正,达到熟练地掌握社交技巧的目的。
4.引领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
在当今信息时代,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强烈的好奇心,使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最终导致人格扭曲、学业失败。“网络成瘾”成了社会的一个不易治愈的痼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成长为本,一方面要通过平时观察和心理普查,测量筛选出学生中哪些是具有性格内向、低自尊、不善沟通、缺乏自控力、易受挫等敏感人格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适合他们的团体咨询活动和个别咨询活动,以便做到对有成瘾危险的学生的早期发现,早期介入,及时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变以往教育的封闭堵截方式为适度开放方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把网络当成学习进步的良师益友和便利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制订网络学习计划,建立互相交流的有益网站,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学习知识、进行小制作等活动,教育学生健康上网。要引导学生在团体中制订合理使用网络的契约或协议,规定上网的时间,培养其自律能力。要组织一些网络小知识、小设计等竞赛活动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网络,激发他们广泛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意能力,让他们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
5.理性地开展性安全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冲击禁锢多年的性,要编写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健康知识的教材,要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课堂教学、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的、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咨询活动;也可以广泛采取同伴教育方式,通过形象有趣的互动式游戏,使性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认识到性是神圣的、美丽的,又是自然的、健康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获得“性免疫力”,从小潜移默化地习得两性平等、相互尊重的人类美德。
6.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校园危机包括意外伤害、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师生冲突、家校冲突,以及波及到校园内的社会非常事件。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的紧急心理支援,它能帮助当事人度过危机,重新建立心理平衡与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