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力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变电运行设备巡检中存在问题。变电运行设备的巡检可以说是电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员应该每天细致巡检,及时排除设备中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保证变电力变电的安全运行。但是变电设备一般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巡检工作就比较枯燥单一,只是每天简单的重复。
1.3变电运行调度中存在误操作行为。近几年,我国电网迅猛发展,输电网的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变电运行人员很可能操作失误,比方说误拉合断路器、带电挂接地线、非同期并列等,这些失误会引发很严重的事故或者扩大事故。造成调度失误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如果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不硬,或者工作态度不严谨。
2电力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由上述可知,在当下的电力企业发展中,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管理措施方面,还是在设备巡检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有序发展。所以,如果电力企业要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能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在变电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摸索出一条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此对电力变电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1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是电力变电运行的首要任务,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针对上述管理安全问题,应该建议一个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使所有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安全责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才能够克服散漫,安全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2.2完善设备巡检维护机制。设备的巡检维护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变电运行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排除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要完善设备巡检维护机制。首先,根据电站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检路线图,路线图制定的原则是在巡检设备不重不漏的基础上尽量的使巡检路线简捷方便,要根据设备的调整及时更新巡检路线不能存在巡检盲区。其次,巡检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巡检工作的重要性,要有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够敷衍了事。在巡检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做到一些负荷量大、安全要求程度高的重点设备重点检查。
1.2国内外电力电量平衡方法简述
1.3专家系统与运筹学模型相结合的新途径
1.4本项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第一部分
第二章电力电量平衡专家系统MPSS的总体介绍
2.1为什么选用Turboprolog语方开发MPSS专家系统
2.2MPSS系统的组成
2.3MPSS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三章知识的表示和管理
3.1事实的表不和管理
3.2规则的表示和管理
第四章推理机的建造
4.1知识的内部存储
4.2动态项和环境
4.3合一过程的实
4.4规则的推理解释
4.5内部谓词的实现
第五章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5.1主菜单系统
5.2平衡图形的设计和绘制
5.3报表的设计和实现
5.4与水库群优化调度系统的交互
5.5帮助解释功能
第六章MPSS程序设计技巧
6.1利用尾递归优化技术
6.2利用回潮代替递归
6.3使用伪失败技术
6.4外部数据库的使用技巧
第七章MPSS系统的测试和评价
7.1MPSS系统的实例测试
7.2MPSS系统的评价
7.3进一步的工作
第二部分
第八章水库群优化调度问题
8.1水库群优化调度简述
8.2水库调度中信息与决关系
8.3国内外同类工作评述
8.4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所解决的问题
第九章基于预报信息的确定型等价模型
9.1水库调度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9.2计算势能最大调度模型及其解的最优胜
9.3计算势能最大决策规则下的库容分布趋向
9.4有效势能最大决策规则与确定型等价模型
9.5确定型等价模型的解的唯一性怀最优性
第十章确定型等价模型的渐近性质
10.1天然来水预报的误差分布
10.2确定型等价模型的参数形式
10.3预报误差引起的调度决策误差分布
10.4预报误差引起的有效势能误差分布
10.5小结
第十一章水库调度模型的"信息一决策"分析
11.1引言
11.2验前信息条件下水库调度决策的效益
11.3验后信息条件下水库调度决策的效益
11.4完备信息条件下水库调度决微的效益
11.5水库调度模型的"信利民一决策"结构
11.6预报信息条件下水库调度决策的效益
第十二章确定型等价的实用性
12.1引言
12.2考虑水、火电站联合运行条件的确定型等价模型
12.3考虑水库综合利用要求的确定型等价模型
第十三章求解算法及计算机实现
13.1(E2)模型微机软件的一般特点
13.2(E2)模型的求解算法
第十四章实例研究
12.13水库3电站调度问题
14.210水库27水电站调度问题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300072)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HeJiali,ZhangYuanhui,YangNianci.NewTypePowerLineCarrierRelayingSystemwithDirectionalComparis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actionsPAS-103,1984(2)
3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1)
4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1978(3)
5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引言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农村电力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农村电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将继续占人口的大多数,东西部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大。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关系农村经济先行工业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必须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改革路径和有关问题处理一定要积极稳妥。
2改革建议方案
根据国际上农电体制改革经验和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对于成熟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农村电网的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建设改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因此,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应根据发展中农村电力市场制定。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按一县一公司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和电力发展水平分别不同性质的农电企业[1]。对经济和电力比较发达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红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和电力发展一般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或电力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指导的农电合作社:对少数经济比较的落后地区和目前无电区域的农电事业,将原有农电企业改制或新组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发挥农电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广泛吸引农电投资,促进农村电气化;对农电合作社,主要依靠营业区内农村用电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国家辅助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国有全资农电企业,由国家从农电基金或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投资,并大力开发小水电,消灭无电人口,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产生造血机制,逐步走上农村电力的自我发展轨道。
改革方案建议主要包括:
(1)实行政企分开,将原由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水利水电厅承担的管电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各省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电职能,对全省发电和供电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电力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国家电监会依法对农村电力实行投资、电价等的监管。
(2)组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对各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运营和管理[2]。省电力公司接受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接受电监会的监管并执行省经贸委的生产计划和电力分配计划。
(3)各县(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电力发展水平分别组建县(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农电合作社和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对边远山村以及少数因当地小水电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自供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并积极鼓励农电公司或农电合作社对小水电自供区进行投资参、控股,条件成熟进行合并,实现一县一公司。各农电企业独立核算的企业,行使企业经营电网职能。
(4)实行主辅分离,将原来农电企业的所有多经产业从农电公司中剥离。学校、医院等成建制地移交社会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他产业的企业,明晰产权,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由地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经营收益。
3改革路径建议
体制改革分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模式。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即不是一个分步走、逐步展开还是一步走、总体推进的问题。两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渐进式改革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逐步改革整个体制结构:激进式改革是直接进行存量改革,并以此来促进新体制增量的成长。由于我国农村电力的市场总量、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等综合素质薄弱,所以我国农村电力管理要求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3]。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改善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
4结束语
农电体制模式的研究尚无定论,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电力实际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创新工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电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电力部门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节约资源,促进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电力工程的成本
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明确电力工程项目经理部的人员配置与机构设置,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施工队之间的权利关系。电力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就应该充分协调它们之间的权、利、责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明确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者及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2采取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控制成本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电力工程的质量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主要是应该做到各个工种持证上岗、加强安全培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质量问题等,这样尽可能的避免因为质量问题造成的重新返工,也就减少了一定的成本浪费。同时电力部门也应该在施工的工程中,多利用先进的技术,采用新型的材料,在成本降低或者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不仅能够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还能够控制成本。
3在施工阶段加强成本控制
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以及合同谈判,已经知道了电力工程的合同价,在现有阶段,主要采取的是固定总价承包,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在工程变更以及其他条款允许的前提下对工程的造价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承包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盈利情况,也就是说施工企业的成本越高,那么盈利就越少,如果成本高于了价格,那么就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采取加强项目成本监管的措施控制成本
1.1电力企业正处在改革时期
我国电力企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其中电力市场的开放政策国家还在不断的研究与调整,导致电力企业操作方式及管理模式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增加数学模式表达难度。而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处于相对长时间的稳定期,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得不加以考虑。
1.2用户选择电力供应商更加自由
受国家放松对电力行业的管制影响,用户具有更加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的权利,这就促使电力供应商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即,除满足国家规范标准外,为获得更多客户还需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因此,构建规范、合理的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2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研究
从大的方面看,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层次结构与网络结构之分,下面逐一进行研究。
2.1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从逻辑功能角度来看,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由营销管理决策支持、营销工作质量管理、营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四个层次之分。四个层次数据间的传输在数据处理中心参与以及安全权限的控制下完成,其中数据处理中心中保存有诸多的业务规范、企业标准,在实现标准统一的同时,有效防止数据冲突现象的发生。(1)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层处于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顶端,其工作内容包括:综合分析客户咨询与业务处理信息,并将重大决策信息传达给其余三层。系统运转过程中将其余三层反馈的诸如市场动向、客户信息以及市场销售等重要信息,加以处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要求加以组合,提供给管理决策层,为其作出重大决策提供有效、准确的依据。(2)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对营销业务层、客户服务层的工作质量及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加以纠正,确保客户服务层及营销业务层按照预期目标开展相关工作。(3)营销业务层营销业务层高于客户服务层,负责处理客户服务层反馈的客户以及业务需求信息,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服务层,可实现负荷管理、用电变更、合同管理等功能。(4)客户服务层客户服务层是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系统最为基础的一层,其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客户信息的收集,并为客户提供咨询与查询用电政策、电力法规等服务。
2.2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
(1)服务器体系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是服务器体系,主要指支撑系统运转的计算机服务器的集合,实施构建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针对性设置。这里所说的服务器有数据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分,其中应用服务器又被细分为工作流与事务处理服务器。结合电力企业营销应用实际,构建应用服务器时至少应具备数据服务、应用处理以及请求接收三个层次,其中请求接收层负责接收系统的应用请求,并交由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应用服务器通过相互独立的进程完成对事务的管理及业务处理,同时将有关数据操作传至数据库服务器。(2)服务器体系的构建该文以应用服务器体系的构建为例子进行探讨。结合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服务器体系情况,构建应用服务器共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即,PC服务器集群体系与小型机体系。其中前者以PC服务器为核心,并将其中一台用于处理工作流的服务器。该种方案中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不过数据保护及维护的难度较大。小型机体系的核心为小型机,分别应用一台服务器作用处理工作流服务器集事务处理应用服务器。此种服务器体系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而且具有较高的并行处理能力,处理速度高,不过可扩展性较差。因此,构建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合理的服务器体系。
3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因其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及强大的功能,因此,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确保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收费、用户数据分析以及核算等诸多功能,因此,应结合实际明确分工,使每位员工熟悉自己的业务,并由信息管理员负责协调,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为进一步该系统功能,可结合实际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以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最后,为防止管理人员因过分依赖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而出现思想松懈的情况,还应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尤其应建立应对各种突况的预警机制,以及时发现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为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电力营销做好目标市场管理的意义分析
目前,国内许多电力企业都融入了营销理念,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电力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获得长远的发展。但是,许多电力企业在具体实施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出道许多问题,在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电力营销的效果不甚理想。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将目标市场管理应用在电力营销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营销效率。目标市场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局限于此,其重要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用电营业管理模式将全社会作为管理对象,并没有市场的概念,近年来,对电力体系进行了改革,但是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营销策略无法展开、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以及功能不健全等,导致电力营销出现该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没有明确目标市场,同时也没有按照电力市场规律办事。因此,电力企业想要改变电力营销的现状,就应该实行目标市场管理,认真、全面的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现行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与完善,做好目标市场管理,真正的按照电力市场的规律做好电力营销工作。明确了电力目标,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就居次分明,责任也逐渐明确,这样能够充分的调动所有层次电力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采取有效的营销方式,尽可能的完成电力企业规定的所有经营目标。
三、电力营销做好目标市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电力企业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适应市场的转变,由于受到传统电力营销模式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效果,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该种状况,电力企业应该指派专门的人员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电力市场中营销存在的空白部分,调查人员将调查结果总结成报告,并针对电力市场目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建议。电力企业根据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以及改进意见与建议,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方面,制定相应对应的措施进行有规划、有组织的管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电力营销管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青睐。
(二)对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划分。
目标市场的合理划分,是电力营销目标管理实现的核心,之所以称之为目标市场管理,就是按照划分的目标进行细致、科学的管理,如果目标市场划分不科学、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目标市场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电力市场在了解了电力市场的实际状况之后,应该根据市场的具体状况进行目标市场的划分,划分结束之后采取针对定的措施进行处理,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定期的对目标市场的专业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达到甚至是超过目标的专业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业绩不好或者态度消极的专业人员,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是辞退,为电力企业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对于提高目标管理水平以及电力营销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制定科学、多样的电力营销策略。
传统的电力营销通常采用单一的电力营销模式,这样不能够满足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针对电力目标市场,根据电力市场规律,以市场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制定更加科学、多样的电力营销策略。目前,电力企业制定的电力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电力优质服务策略,电力优质服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不断的扩大电力销售市场范围;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电力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促使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人员以更加优秀的电力服务,更加积极主动的为电力用户提供电力服务,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青睐;其二,电力价格策略,价格依然是影响用户用电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在分析电力营销成本盈亏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制定相应的价格,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自己优惠折让电价等电力价格策略;其三,电力产品策略,电力企业应该为特殊的电力用户提供不同的电力产品,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殊冶炼企业等,提供满足供电电压、供电频率以及供电可靠性的电能产品,这样能够迎合不同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的开拓电力市场。
当前电力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正确对待这项工作,所设置的绩效考核目标前也让人不清不楚,部分绩效管理人员自身都对绩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关管理意识也不强,这样就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开展。并且电力企业在国内是一项垄断经营的行业,员工因为有着稳定的收入,绩效管理实施结果如何并不影响工资收入,对于绩效管理也就抱着有没有都行的态度,在态度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了。考核是为了什么?绩效考核是要以一定的方式来衡量、评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企业有何价值。一个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企业能够让员工有很好的满意度,能够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才能说明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好。但是,在企业当中,人力资源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对考核太过于形式化,这样就形成了考核走过场,不负责任的行为,考核只是一种差事的应付了。
2、考核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督体系,对员工关注度不足
企业进行的绩效考核方式本身就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在进行薪酬应付以及职称评选阶段,对于考核过程也没有足够的关注,而且企业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只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对于员工其他方面的能力存在忽视,这样对于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进行考核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监督体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进行考核监督工作,还能够更好的发掘员工其他方面的能力。
3、企业绩效管理缺乏创新
目前国内电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很多都是按照外国企业来进行的,但是外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并不一定都适应国内企业。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应技能的培训时态度不认真,并没有把培训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而管理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企业的管理方式太过于落后,不适用在企业的发展上就会造成观念与实际不符,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所以,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在绩效管理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新理念,让企业的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绩效管理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更好的实现个人绩效价值,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电力企业管理层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进行更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且建立起一个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提高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绩效考核形式过于形式化,造成的考核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度,对于员工继续拧更好的工作监督,改进员工的不足,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绩效考核工作,也能够反映出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明确绩效管理考核目标计划
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规划,落实好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对于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各项业务都按照不同的考核方式都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形式以及考核周期。这样对于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管理特点,按照“个人、部门、企业”三层次建立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所建立的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长远或者是近期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考核体系之前需要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考虑,联合个人的绩效、部门的绩效与企业的绩效三方面来合理、科学的建立管理体系。
(一)适当的集中管理模式、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首先将企业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监理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撤销企业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由结算中心统一管理,由总部统一集中管理全部资金支出,这样资金的收支权高度集中在总部。其次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级部门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合理调整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周转的周期,成立由决策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财务操作层等自上而下的资金统一集中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收支平衡,减少资金沉淀,控制资金流出,实现企业对全部货币资金的统一协调、整体监督、集中控制、合理调整,实现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的需求。
(二)优化资金管理组织、规范资金管理流程
依据资金管理集成化的要求,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调整与优化,通过组织优化,确定资金管理的具体机构及其相应权利和责任,理顺财务与业务部门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权限,由财务部门为核心,预算、人力、营销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建立各自分工、相互协作、权责明晰、科学高效的资金管理系统。通过资金管理流程优化,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资金周转的效率,以使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清晰的资金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以及资金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化是资金管理的保障,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清晰的资金管理模式,明确定位各级单位的资金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创建资金管理系统,建设与总部资金管理模式相匹配的资金管理组织结构、组织部门及岗位设置,落实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资金管理责任;对资金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梳理是对资金管理实现有效监控和风险管理的前提,日常资金管理业务具体包括账户管理、财务计划、现金核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以及资金分析、考核等,执行流程的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为资金管理部门和岗位提供参考,是各级资金管理业务正常运行,并最终实现效益的基础。
(三)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
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各级部门资金管理目标与企业整体资金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业务决策过程的审计和监督控制,结合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的投资、融资、资金流向、财务动态状况等情况实施整个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反馈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纠正和处理。另外,融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与一体,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创新,推进资金精细化管理,做到目标、任务、流程细分,确保计划、决策、考核的精确性。(四)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预控意识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原则,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管理的具体需求具体实施。实现资金管理的切实性和可行性,使资金在最低成本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员工资金意识,健全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人员在其各自岗位上行使其权限范围内的职能,同时让企业的员工清晰地意识到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从而规避企业资金成本在生产使用中的损耗浪费,降低资金风险。(五)引入现代化交易平台网上银行系统,实现资金合理控制网上银行的出现与应用,实现了电力企业资金管理集约化的要求。利用“网上银行”的技术手段后,在资金集中、资金流向方面取得了较大效益,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调度,在资金市场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回报。第一,操作企业的资金要严格把握和运用好电子支付系统,做好统一开户,定期清理各下属单位开设的账户,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账户,将企业全部的账户纳入企业的资金监管范围,使其具有可控性,从而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第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系统逐步完善和加强,网银划转资金发展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形式,建设资金管理的平台,建立自动汇划资金的支付模式,大大降低了手工管理的繁琐和失误,提高资金的集约性,并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在线监控,使资金管理更加透明化。
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及企业的效益、稳定和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某电厂2006年8月“以大代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底2×330MW双机投运。企业实行火力发电集控运行、点检定修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行控制自动化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技术监控信息网络化,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数字化电厂,实现了管控模式的现代化。技改后,该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203.5亿kWh。快速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安全生产固有规律与疏于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固有安全管理方法与先进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现代化安全生产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间的矛盾;安全管理文化缺失与强化安全执行力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现场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问题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与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差距很大。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通过逐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环境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故障、设备无缺陷、环境氛围好的目的,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这个企业的本质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瓶颈,该电厂将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于安全管理中,从而改变了安全生产面貌。
2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定义和内容
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是该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人员、规定内容、规定指导、规定监督(简称“六规”),切实加强现场作业风险防范。该“六规”是在继承传统的“两票三制”的基础上,采取“一个流程标准、一个实施办法、一个管理平台”的思路,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和作业现场建设,从源头进行深化和管控的管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实现从临时被动消缺到主动有计划地工作;从传统“两票”上单一安全措施到全面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控制措施;从员工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到规范性;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到自觉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点检定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使企业实现零伤害、零缺陷、零违章、零非停的安全生产目标。每项作业任务开工前,仅票面安全措施做完后还不能许可开工。首先,应在规定时间,由规定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内容提示,对参加工作的人员讲述工作任务,辨识本项工作中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讲清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依次讲明落实每项措施的责任人(简称“三讲”,如图1—3所示),经视频上传后方可到现场开工。其次,根据作业的风险大小,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厂级领导按照规定的作业项目到规定地点,参与作业任务的指导讲解。最后,建设一个“六规”视频监督管控平台,规定监督人员对讲解后的视频进行抽查点评,并在当日生产调度会上总结点评并进行考核。图1讲任务图2讲风险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方法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3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效果
3.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该电厂在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后,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规定,在讲作业任务前,主讲人要剖析同类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本次作业不能出现类似的违章行为;还要和工作班成员一起回顾本企业在此处检修是否发生过不安全情况,克服作业人员的麻痹大意思想;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到位补充指导讲解,既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又重温安全知识,达到作业前安全动员的目的。3.2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显著提高。历年电力安全事故分析表明,要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下有效控制事故,必须提高作业人员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辨识和控制能力,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明确要求,对作业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作完整、详细的提示,如:作业前,老师傅都会回顾以往违规行为并深度剖析,对新员工可起到警示作用;安全风险中“对环境和人员精神状态”的提醒,起到第一时间摁住危险源头、第一地点预防事故苗头的作用;质量风险中对“人员能力要求”的提醒,对能否顺利完成本次作业至关重要。3.3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按照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要求,讲解前主讲人必须提前进行准备,查阅图纸、规程等资料,学习同类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通过“两票”流程与“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关联,对“两票”和“六规”视频管控平台实施有效管控,使未上传“六规”视频的工作票和操作票无法开工和操作。3.4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做实。该电厂自运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视频管控平台以来,切实发现了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方面问题。如:主讲人冒名顶替;“三讲室”工作班成员与实际工作票所列成员不符;按照规定一种工作票要求专业专工(点检员)到位参与讲解(指导)的任务,专工却未参与讲解(指导);讲解内容不符合规程要求等。“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应用,切实确保了责任制的落实。3.5提高检修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讲解内容提示中,有关质量风险的内容包括缺陷原因和劣化趋势分析、缺陷处理的方法等。主讲人在讲解之前要对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能准确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设备的构造及性能,这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过程。其次,为了讲解缺陷处理方法,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讲解检修工序和工艺时,师傅的补充讲解对提高检修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如:在找动平衡时,计算的理论重量和相位角与实际会有一定差距,若能结合师傅长期工作的经验,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3.6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为提高讲解质量,电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编制了电气运行、汽机运行、锅炉运行、脱硫灰控运行、化水运行、输煤运行等6种运行操作讲解材料,编制了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锅炉、汽机、脱硫、化学、输煤、脱销、热控、土建保温、保洁等11种检修作业讲解材料。由于“三讲室”设有视频监控,主讲人、参与人为了保证讲解效果,便会提前进行讲解材料的准备,促使员工主动学习。目前,外包人员、劳务派遣工逐渐增多,但这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通过不断学习、讲解,讲中促学,可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成为员工安全培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抓手。3.7责任追究做到有据可依。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在企业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依据。每项作业都要进行“三讲”,且每个“六规”视频录像都会做好痕迹保留,通过对现场录制、回播,确保知晓工作负责人是否讲解,讲解内容是否符合规程,专业专工及管理领导是否参与,工作班成员是否全部参与。“六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追溯,现场发现违章可从源头开始追查,如:在某企业作业现场发现,该办理一级动火票的区域办理了二级动火票,当追查该项作业视频时,发现参与讲解的动火执行人不是其本人,因此工作负责人、动火执行人都应对此负责。
2.需求计划管理
北方电力公司将BFS++系统需求计划提报作为ERP生产计划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的前端,建立了统一的生产物资计划提报和审批流程。该流程的应用实现了需求计划、预算控制、物资采购的有机结合和无缝集成。建立了统一分类的物资需求计划,不仅实现了预算、采购、核算的三级统一,还做到了合理分配资源,有效发挥资金效率。例如通过生产需求计划与财务费用双重预算控制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从公司到各二级单位的生产、物资、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沟通配合和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系统得到最大体现。
3.采购申请管理
北方电力公司物资部门执行采购的主要依据是采购申请。采购申请来源于已经实施BFS++系统电厂和未实施BFS++系统电厂的需求计划。已实施BFS++系统单位的需求计划经过BFS++系统不同需求计划不同审批流程中最终审批通过的时点,通过与ERP系统的接口程序自动从BFS++系统获取符合条件的需求计划,如果物资需要入库,则接口程序自动在SAP系统对应的创建预留,从而通过运行MRP(物资需求计划)平衡利库,自动运算后产生需要进行采购的采购申请;如果物资不需要入库而直接进行报账,则接口程序自动在SAP系统对应的创建采购申请。然后物资部门根据采购申请进行询价报价等后续工作。对于无BFS++系统的情况,需求计划经过公司第三方系统审批通过之后,需求部门以电子文档或者书面的形式将需求寄还转到物资部门,如果物资需要入库,物资部门对应的在ERP系统中创建预留,经过系统运行MRP平衡利库,自动运算后产生需要进行采购的采购申请;如果物资不需要入库而直接进行报账,物资部门对应的在SAP系统中直接创建采购申请。物资部门根据采购申请进行询价报价等后续工作。
4.采购管理
采购订单是非常重要的采购凭证。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是后续收货和发票校验的基础,并且在采购订单历史中可以记录这些信息以供查询订单的处理状态。目前可以采用的采购方式为采购订单和采购合同(协议)。采购合同(协议)依据公司集中采购目录,统一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规定物资采购价格和数量等条款,做为公司所属各单位统一采购的基础,参照公司创建的合同(协议)在ERP系统内生成采购订单。
5.库存管理
北方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了公司及其所属电厂可以对库存相关业务流程的全面跟踪和管理。包含对物资库存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对库存日常业务实时记录;统一的物资编码使系统实现自动归集每个物资的库存信息,为北方公司全盘资源协调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统一的系统库存地和存储仓位的设置,提高了物品收、发效率,减少串号和错发;有利于仓储物资的检查监督和盘存统计,账页、编号相结合,确保账、卡、物、资金的“四统一”。为物资报表取数的统一汇总创造条件。北方公司库存规模随着ERP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得到了有效控制。2006年全公司库存规模为3.4亿,到2008年底已增加到了5.76亿,借助ERP系统的有效管控,2010年底全公司系统的库存规模下降为4.3亿元。
6.物资报表管理
结合ERP强大的信息记录、追溯和分析功能,公司开发了ERP报表系统。ERP运维组成立后,随管理的逐渐深入不断完善和继续开发。目前,ERP报表系统涉及库存管理和分析、采购管理和分析、计划管理、预算管理、监督报表等各个方面,为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掌握物资业务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