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学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8: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学教育论文

篇(1)

2在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状态,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这些短板在学生时代体现为阻碍对最新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学习,而若延续至今后的工作中,则可能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得不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职卫校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适用教材缺乏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内容,但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与中文教材差别较大,教师备课的时间、精力投入大,学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难,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使用。

3.2师资力量薄弱我校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通过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传达。

3.3学生外语基础差学生普遍感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翻译课,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4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但护理学科的无国界性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双语教学,真正下功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大意义,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4.2选择适宜教材学校可多购置国外原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充分比较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改编或自主编写包含各学科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双语校本教材,并配套讲义和专业词汇表。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教材,可以吸收先进国家最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双高”是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人员是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归国学者,当然也可以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去外语学院或者国外进修培训。我校护理学专业现任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外语教学能力总体有了极大提高,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当前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以下3种:

(1)沉浸式双语教学: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外语)的教学氛围中;

篇(2)

2.在现代医学教育下的问题

由于现代医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在医学的学习中较枯燥无味,加上缺少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引导,不少同学精神生活空虚、失落感强。遂热衷于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加入追星族,对世界经典文化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都不产生兴趣。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享乐和刺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且早恋现象在如今的校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长于空发宏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且护理专业的女生居多,出现夜不归宿等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并且专业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人文科学,重医技训练、轻人格修养的问题。存在着拿好手术刀,管他谁领导的负面情绪。认为只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许多学生认为不必搞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平时也不注意看新闻和读报纸。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缺乏时代的气息和朝气,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则较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思想的长时间的败坏,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落后,并且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校的学习中更是混日子,在专业学校学习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3.护理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其发生、发展和表现的过程都会不一样,这就是常常说的个体差异。如果仍然以疾病为中心,因病治病的话,临床诊疗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从而降低了医疗的价值,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病人的需求。现代的医疗活动中,除了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治外,医务工作者应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将它们与现有的疾病加以分析,探索患者切实的需求和心灵上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可以说护理人员是医疗单位的一面镜子,患者对院方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治疗是否充满信心,都取决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上,这也说明护理人员的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护理学生进校后虽然有两年的理念课学习前,对护理学的认识不清,护理学基础绪论是授课教师首先专业课的开篇,是引导学生步入护理学殿堂的第一课,护理职业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身穿洁白整齐的工作服,自然而简练地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突出护士的形象美,使护士职业在学生内心产生圣洁感在绪论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及护理学对医学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等,让学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光荣神圣,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树立热爱护理事业的思想授课内容要充实丰富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在讲护理学发展史时,尤其突出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上的业迹和贡献,告诉她们南丁格尔放弃了家庭的优越条件,选择了护士职业,创造了护理教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士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奠定了护士的崇高形象;以及获得南丁格尔奖护理专家们的现实模范事迹,特别是所在医院的优秀护士,以她们的先进事迹和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能够在护士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渐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要尽心尽职地为病人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健康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

篇(3)

由于高校扩招,高职学校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薄弱,英语词汇量低,听力水平较差,只能听懂最基础的一些短语与交际用语;口语表达仍然停留在在初阶段,简单的打招呼自我介绍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相对薄弱。同时,她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习惯了课堂上老师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不积极思考问题,只等老师的讲解,不善于去主动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学不好,不愿学。

2.教材陈旧,专业性不强

目前能够真正体现护理英语特色的专业教材寥寥无几,很多大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旧是一些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书籍。这些书籍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初中教材的一种延续,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职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后的使用。同时,除了教材外,相应的阅读,听力,写作方面的配套书籍也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

3.教学模式陈旧,观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境单一。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取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读单词,读课文,讲语法,做练习,以灌输式为主,重知识的传输,轻知识的实际运用,重精读,轻泛读。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单纯的讲解知识点和练习,学生被动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容易减弱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高职英语师资短缺

由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大量扩招,学生数量激增,高职英语教师严重短缺。而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一些外聘教师的责任心又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别提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由于学生数量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无暇进行教学研究,每天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进行教改活动。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它独有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英语知识,然而这样的英语教师就更加缺乏了。

二、解决五年制高职护理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适合她们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构建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能够让她们在现实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网上下载各种相应的英语资料,有话教学条件,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开发新教材,体现专业化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职业快速变化,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对现在正在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快速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首先,应遵循“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既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要和她们的生活,以后的工作环境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外语教材,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Hutchson,1987)同时,为了配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的问题,除了开发相应的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等来丰富简单的书本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渠道。

3.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要不脱离书本而又不局限于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视情况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即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的专有词汇,和专业用语,例如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用的对话,在给病人介绍病房时的介绍顺序等内容。在词汇方面,教师应总结归纳一些专业词汇的特点,加强专业词汇的教学。其实很多专业词汇和基础词汇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压),前面的hyper-是一个前缀,表示“超,在…之上”,这就涉及到英语基础词汇中的构词法,理解这个前缀的意思之后,在遇到类似的专业词汇时,学生就能够自己对单词进行猜测。同时,还可以开展双语教学(主要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将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最好办法,通过早课堂上模拟医护对话,医患对话,让学生扮演角色的方法来学习专业英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性

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职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她们较强的应用能力。目前社会对护士的数量需求在增大,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要求她们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她们能够懂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词汇和简单的对话,也就相应的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除了平时的正常教学外,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去听一听护理专业课,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基础的护理原理和护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专业范畴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讲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无法教会的,只能通过学习,运用来掌握。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帮助她们自主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高职护理教学应注重以就业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根据临床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找到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一)各院校应用普遍,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现代的教育技术运用多种多媒体方式将教学内容予以更全面、更立体的展示,培养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随着国家及地方教育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了部分院校的基础设施,配置多媒体设施,加快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互动式教育理论走入课堂的步伐。就目前全国各大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互动式的教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互动式教育理论在全国各院校发展的水平并不是同步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高,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也高,这些辅助教学技术在课堂应用当中的完成度也很高;但在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直接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就算应用也是形式主义,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理论应用具有地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的今天,其在大学课堂教育中也极为广泛,有着灵活多样、高效便利、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等优点,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声音、图片、动画等其他方式更加直观和高效地传授给同学,摆脱了以往知识传授的单调性和乏味性。但是,就目前互动式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来看,其发展具有地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互动式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受地形、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地域性特征。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不相同,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发展现状,科学技术以及教育技术也呈现这样的发展特征。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高,受国际影响程度高,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与国际接轨程度也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化水平高,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技术在沿海地区的应用水平往往很高,而且课堂效果好,课堂完成度高。在客观上来说,英语在这些地方的使用也很普遍,外国人很多,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而在内陆特别是西北等地区,政治经济相对没有那么发达,部分地区甚至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理论的实施。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师资力量薄弱,落后地区教师年龄偏大、达不到一定的教学水平,有些教师的英语水平根本不过关,对于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的教学理论的接受度没有那么高,甚至说是排斥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行,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大大限制了现代教学理论的实施和推广。互动式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特征。在一步步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也发生了转变。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只需在上课前备课并准备好板书,上课时多数是照本宣科即可;而如今,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不仅要掌握课堂发展进度和流程,更要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相应的多媒体材料及其他教学资源,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当代的课堂已然演变成: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在互动式课堂理论还没有被大家完全接受的今天,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去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辅助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接收和记忆。互动式教学并不仅仅是指课堂上要增加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而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通过充分的互动调节课堂学习效率,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的交错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互动式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特征。在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展具有形式方法多样的特征,始终要把握五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交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始终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引导学生的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反应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眼高手低”。就大学英语教学来说,交流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语言就需要口手相结合,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中多设置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这里所说到的“交流”并不单单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工具,利用英文歌曲、英文影片、英文对话等形式,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和深入开展。

二、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对策探讨

面对多媒体条件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各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存在的弊端,我们应当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最基本的应保证学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完善,多媒体技术以及互动式教学理论的应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多媒体工具。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合理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和互动式教育理论的应用形式多样,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和设施的优势,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和内容,安排互动式的课堂任务,针对各个学习阶段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不再只是一味的注重书面英语,口语也是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动式的教学理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用多种方式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真正达到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最后,教育机关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多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理论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大学英语来说,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大学英语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求能够使用当代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

三、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多媒体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现代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互动式的教学理论的推广和发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但归根结底,任何教育手段与方法的产生与最终是否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其最重要的判断原则就是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对所介绍内容的理解和深入。近年来,以多媒体教学为首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其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广。大学英语原本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与初中、高中英语不同,大学英语对于口语和书面英语相结合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要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师在多媒体条件下,用互助式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采用PPT播放、Flash播放、口语听力对话等多种有效模式辅助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和自觉性,并巩固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篇(5)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案例的提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典型并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呈现要适应教学环境的需要,教师在教授前的十几分钟内要通过声音、文字、录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使典型的病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患者,女,尿潴留6h,膀胱膨胀,诱导患者排尿无效,患者现在急需解除痛苦。假设你是值班护士,你应该怎么做?在展示完毕后,先让学生们有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启发式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进行自学。

2.针对案例,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制定的学生自学的内容必须是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料室和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在文献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相关的实验报告册,以备以后学习之用。报告册中应该以病例的形式出现,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书写: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护士在对其患者进行体检后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估,写出护理诊断意见、护理的目标和护理的措施等。注意在涉及每一项具体操作中都要涉及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一方充当护士,一方充当患者,注意角色之间的互动。老师在评阅的时候也要注意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话是否稳妥,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将班级的成员分成多个学习兴趣小组,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一个小组在班里发表看法的时候,全班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教师指定案例的病情,发表个人观点,当然也允许质疑争辩。如我们还以上面的导尿术问题为例。先让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从(1)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2)如何操作?(3)操作过程注意的问题?(4)如何判断导尿成功?(5)导尿后如何护理及观察?这几方面来谈,其余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将问题的次序,对于同学们都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课堂气氛,对于争议很大的问题,要安排到另外的课时去进行,避免与教学任务相冲突。

4.及时进行总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各组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使案例分析更加切合临床实际。要求同学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案例分析写出收获及还不明白的地方,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知识熟悉程度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我们针对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应的护理报告书写考查,年龄16~18岁。学生共计120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一组为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在每章护理内容学习完毕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回收120份。问卷调查涉及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案例教学法的态度:

(2)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临床的应急反应能力及应用能力;

(5)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持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更切合教学实际,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持不赞成态度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认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易毕业。我们在对学生的护理报告的书写要求是从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谈。对照两组发现,进行案例教学的学生组的优秀率为48%,良好占40%,及格占12%,没有不及格人员;传统教学法的优秀率为26%,良好占27%,及格占38%,不及格占9%.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四、结论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兴趣

中职卫校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关键的。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通过多媒体,很形象生动的将案例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预设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索。案例教学法改天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自学时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课堂的讨论也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尤其是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环境,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6)

《大学语文》内容宏大深厚,它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等多项重任,理应受到重视,但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社会需求,偏重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对难以凸显实用和实效的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作边缘化处理;学生也在功利主义思想主导下,轻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如果大学语文教学不加以改革,一味按照传统套路阐释作品,课堂教学缺乏思维机智和感染力,必然受到冷遇,教学目的必然成为纸上谈兵。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魅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改善师生被动交流的局面,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心性,给大学语文的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一、互文性理论简述

互文性,也被称为“文本互涉”“文本间性”,主要是关于文本建构和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和其他文本关系的理论。受苏联文学家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启发,法国文学家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这一术语的诞生使描述文本之间关系的传统手法在理论上得到了肯定和说明。继克里斯蒂娃之后,又有不少文学家对互文性概念做出了阐释。互文性理论认为,语词的意义借助“互文”才能全面定义,因为“语词(或文本)是众多语词(或文本)的交汇,人们至少可以从中读出另一个语词(文本)来……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拼凑,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这就是说,文学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他们认为,文本也不是作家独创而是众多文本踪迹的汇集,而这些渗透了其他文本的无限的、游丝般的踪迹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意体系而存在的,正是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在这个无处不在的文化网络的影响之下,不同的文本意义才得以形成。而这些联系文本间的踪迹可以是充分显性的,也可以是相对隐性的,所以对文本间的踪迹,即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关系的考察是互文性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的第一步。因此,“互文性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是主体文本与接受者文本之间永无休止的交换,是一种主体间性、主体交流”。互文性理论从主体间性入手,将文学的理解、阐释、再创造视为双向互动的过程,这就逐渐放弃了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使文学交流实践同文本研究相结合,从而转向一种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这就将文学研究推向更为开阔的境界。

二、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内容也多是立足于单篇文本,按照固定套路加以阐释,视域狭隘,学生以记忆与接受为主,比较被动,教学缺乏活力。运用互文性理论将文本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拓宽了师生研读作品的视野,让课程教学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思维成长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一)运用互文性理论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是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引领者,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用能力、人格修养等,都会成为教学效果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和心性成长,而这些大多是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传统的就单篇文本加以阐释的教法,很难凸显教师个人经验、整合能力及独立思考的魅力。互文性使得文本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之间的意义关涉引入大量相关其他文本,从而多元化解读课堂教学所用文本,让自我及学生的视域扩大,思维拓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追寻的过程,充满活力。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创作意图,一向有争议: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去世而作,抒发微妙情思;一说是为庆祝儿子的诞生而作,表达喜悦和充满希望之情。了解创作意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诵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运用互文性理论认真解读文本,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发了学生研讨兴趣。首先,我从主题关涉引入互文本。“四月天”,是百花争艳的最美春天,但她极短暂,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诗歌主题中,以惜春为主。如李清照的《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秦观的《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等。林徽因古典文学造诣极高,又极敏感,所以不可能把刚出生的儿子比作人间四月天表达喜悦主题,念及犹如艳美春天转瞬即逝的志摩倒极有可能。再次,我从意象关涉引入互文本。“云烟”“黄昏”“星子”“夜”“月”“燕”等意象,在中国的古诗中多与思念有关。以“月”为例,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故林徽因用这些意象表达儿子诞生的欣悦可能性也不大。我还运用文本形式关涉等互文理论,引入相关文本来解读这首诗,说明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眼神和互动中能分明感受到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对互文文本及当下文本的探索欲望。(二)运用互文性理论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文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相关的文本积累,将文本置于更宽泛的文化视域中加以理解,这都展示了教师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的思维品质,展示了教师专业技能的高超,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学生,给学生带来自由想象的张力和深入思辨的空间。这就自然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学习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要求学生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讨论解读的过程真是让人惊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强大无穷。一个学生从“吟啸”一词引入互文本来理解。他说魏晋时有《啸赋》,描摹“啸”乃“逸群公子”“傲世忘荣”“精性命之至机”“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而出,不假声器,不借外物,“唱引万变,曲用无方”,“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故“啸”是何等质朴自然,之人对生命有独到的感悟,面对人生中挫折磨难及种种不平都能泰然处之;又《晋书•阮籍传》,言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又《世说新语•简傲》记,“晋文公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结合这些文本内容,我们知道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是魏晋文人精神的体现,实在令人敬佩。有的学生从“竹”的意象引入互文本,有的从“蓑”引入互文本,还有的从背景引入互文本等,过程中有争议,有共鸣,讨论热烈,思路宽广,学生们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及作者的人格魅力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享受着经由主动思考带来的情感欣悦。(三)运用互文性理论重建师生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多是以向学生讲授知识为主,课堂的知识结构基本由教师掌控,有好多时候教师如入无人之境,高高在上,满堂皆我言,权威无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习惯于坐着安静地听课,记笔记,很少和教师讨论交流,更没有争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严重地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我思辨能力的发挥。

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文本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文本解读方式,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视角,也突破了以往一言堂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教学关系由操控走向解放,教引导学并促进学,师生的交流在文本相互交织的网络中穿梭往复。教师的引导在于注意针对文本提炼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维的问题,每个学生能够循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不同的知识结构发现文本中存在的不同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互文符号,联系到不一样的互文本,这使解读更多地显现出了个性化,也更多地出现分歧,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辨析探讨,师生在剔抉爬梳、分析综合、参酌辩证的平等交流中解决疑难,深化对当下文本的理解。这样的互文性教学,大胆地让学生当主角,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且推动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好多时候教师也会在知识层面宽厚、思维活跃的学生联系的互文本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总之,运用互文性理论教学就是以开放性的眼光解读文本,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整合知识经验,拓宽视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作者:赵再岚 单位:河套学院

篇(7)

2.缺乏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

有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既能够自如熟练地对外籍患者进行照料护理,又能够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进行外文文献的阅读和学习。而我系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9.1%,六级通过率为19.1%。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表达。但有研究表明:只有当语言水平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将注意力放在专业知识上。[2]有的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大,很难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语言的陌生导致不敢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讨论交流,很难营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

3.双语课程或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础课程,课程地位高,学习任务重。本次教学实践表明,这门课程不太适合实施双语教学,或者不是《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双语进行教学。《基础护理学》授课内容系统繁杂,绝大部分内容是学生陌生的知识,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护理专业知识,练习近20项技能操作,还要运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导致学习负担加倍。

4.没有合适的好教材

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选用什么教材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认为授课时没有合适外文教材,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好。[3]我们选择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FunfamentalsofNursing》作为教材,该教材包括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两门课程,内容系统详尽,结构严谨,英文表达规范,但大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偏大,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耗时间,大部分学生干脆放弃阅读英文部分,直接学习后面的中文部分。另外,初次授课教师尚未充分吃透教材,未能发挥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导致教师顾此失彼,压力过大,学生“不堪其苦”。[4]

篇(8)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的讲授,忽视了课堂以外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学枯燥的理论讲解往往令学生无法信服和接受,而网络资源可以成为互动主体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需要和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方式,这种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利用信息化带来的沟通便利条件来实施。例如微信、微博、易信、QQ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流露的情感和认识往往会通过微信来发泄。因此,教育者通过与学生网络沟通便掌握了学生思想情感变化第一手资料。这种网络沟通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互动主体之间美感交流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交流往往可以形成对社会各种现象的共同认知,达到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无论课堂还是网络,教育者要想使受教育者从内心接纳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就必须利用情感这个桥梁,而情感的建立,需要信任、关心和理解这些因素。教育者给予受教育者关心、鼓励和肯定,使其心理和生理得到满足,这种情感往往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人间真情这一美的情感。这种审美感受是一种情感的正能量,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信心,使枯燥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美好的沟通情感。

2.加强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培养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关注施教者,即人自身的人格培养,是实施思想政治审美教育方法的前提条件。培养施教者的审美素质,目的是更好地运用美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审美化。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可以提升课堂的感召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与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关系密切。教育者的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行为都在受教育者内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楷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受教者健全人格的过程。培养人格需要有精神动力,这个动力往往是施教者自身。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施教者就是心灵的导师。而施教者的人格则是展示其心灵和个人魅力的名片。身教重于言传,施教者具备自身的人格之美,才能做榜样表率,使教学内容具有说服力,令受教育者信服。“美的动人形象易于引起人们的某种感情。”施教者的形象美可以陶冶受教者的思想情感,改造其思想政治道德,培养受教者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时展所需要的思想坚定、政治可靠、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二、美感教育在互动主体与客观因素之间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感教育特别强调利用“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涵着道德评判和情感因素。从互动教育情感的来源看,教学中的客观因素,例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等对于互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作为教育者,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发掘其中的美感因素并加以释放,改变单调死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精心设置教育情境,刺激受教育者的感官,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下面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展示美感在互动主体和客体中的运用过程。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苏格拉底问题式教学法。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开始应用此方法。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时事政治以及历史都密切相关,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视角,不断根据时事政治的变化更新思政课教授内容,增加最新的生动案例,拓宽课程的深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入社论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同时,结合美感精心设计课堂,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升华情感,接受教育。例如,在学习“思想”这一节时,可以引用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真理报》上对的高度评价导入课堂,培养学生对个人魅力的审美情感,以这种情感激发学生对思想内容的期盼效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他们急切想知道,思想有何深刻的内涵?为何能令俄罗斯总统如此佩服?这样,就为课堂内容的展开,设置了情感通道。再如,在讲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时,可结合反映海峡两岸骨肉情深的诗句朗诵视频进行互动教学。像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于右任的《望大陆》等诗歌都集丰富韵律美与爱国情感美与一体,通过诗歌互动,使诗歌中蕴含的深深的乡愁和国殇的情感在学生的内心引起共鸣,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爱国情感,也增强了学生对实现国家完全的统一的情感认知,从而激发其强烈的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接受美感的同时,自然就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观点。这样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的讲解过程变成美感的传递和互动过程。任何真理和先进的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超功利性的美感,它可以越过政治教育的价值障碍,使受教育者深受感染,进入美的境界,进而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美的事例可以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它像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在产生美的享受的同时,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升华。这样,思想道德的教育过程就变成了美的传递和享受的过程。这样,受教育者在没有失去心灵自由,也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前提下,在美的感悟中,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65-02

交互主体性理论有利于学术共同体内部成员学术共识的达成,交互主体性孕育的学术伦理实践的践行能够有效预防学术腐败的生成。学术共识使学术共同体得以形成,学术共同体依靠共同的学术共识来维持学术共同体的生存。学术共同体对理论认识的承认,即需达成学术共识。学术共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理论工作者不应该盲目跟随学术共识,要有自身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主体间性的交往实践主旨在于重建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交往实践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而且共识的达成出于自愿的原则,共识达成的交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理解行为。

一、 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学术伦理支点

(一)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内涵

交互主体性理论是克服技术理性弊端,通过主体与主题之间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来克服异化,进而建立起主体与社会、主体与客观、主体与主观之间的有效交流,交往理性是技术理性批判的重要维度,主体间性的交往实践主旨在于重建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交往实践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的共识达成,而且共R的达成出于自愿的原则,共识达成的交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理解行为。

(二)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提出

交互主体性理论是为了解决当代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界,而造成的自身困境,如水资源匮乏、雾霾等生存困境,而提出的克服主体欲望无限膨胀的哲学理论。交互主体性理论又称之为交往理性理论,是主体之间在确立人类自身生活世界过程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等的态度和观点的一致性的取得。交往理性不是对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占有和控制,而是确立人类自身主观世界与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即重构生活世界的合理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为共识的达成需要广泛的交往空间。当代人类社会的弊端在于把自身建立在钢筋水泥的房子里,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更多采取剥削、掠夺的态度,人类不断沉醉于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节节攀升,忽略了一点认识,那就是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主宰,人类从匍匐在上帝脚下的可怜被造物开始人类自身觉醒的路上渐行渐远,最终人类把自身成功的塑造成砍掉人类自身的牵绊,把自己束缚于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之中,无法去理解和解读世界,更无法建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合理的生活世界。人类借助于发达、便捷的科技和通信手段,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和沟通,人类把自己囚禁与钢筋水泥的孤岛之上,切断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真正交流和沟通,而交互主体性理论的主旨在于重构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拓展主体之间交往的空间,冲破交往实践的藩篱,进而重建人类生活世界的开放性,重构人类生活世界的持续性和生存性。

二、学术共识是交互主体性的学术伦理的实践体现

学术共同体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同行,同行在科学理论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行评议是学术理论获得社会认可的首要前提性的社会活动。学术共同体内部同行评议存在人为因素,就会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评议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如论文评价等,与此同时,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专业性越来越强。

(一)学术共同体

学术共同体对理论认识的承认。以学术派别为依托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但同时,不同派别的理论观点之争,也会阻碍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共识的达成。学术共同体内部都遵循自身的学术伦理,即自己的学术伦理规范。学术共同体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同行,同行评议在学术活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不同学派,在学术进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二)学派

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现实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活动中的科研合作,学派在学术共同体中,是学术活动的展开形式,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派遵守共同的研究方法,学术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研究习惯,不同学派之间存在竞争,学者之间用学派结合在一起,有着共同的学术倾向,不同学派之间存在竞争,维护学术自由。

(三)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学者创造性思维的显现。而创造性思维不可能是闭门造车,而是来自于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思维碰撞。即使学术共同体成员遵循共同的方法论和规范,并不意味着学术共同体成员思想处处保持一致,也会出现各种分歧,学术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术讨论能够激发学术共同体成员潜在的思维火花,促进新的学术活动实现质的飞跃。当然,科学认识活动在西方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摆脱了对神学和意识形态的依附,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形态,实现了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为学者阐明自己的理论认识提供了生存的学术空间,尽管,任何一个新的学说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需要艰苦卓绝的抗争的,但是毕竟保证了自由的学术论争的氛围,承认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存在和竞争,体现了学术认识活动的社会进步性。

(四)学术成果的发表

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任何学术活动要想获得社会承认,就都要发表,为同行和社会所了解。如果学术成果不发表,就无法被同行所了解,更谈不上社会承认。但并不是所有有见地和创新的学术成果都会得到发表,常常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总之,学术理论不在于必须被证实,而在于学术理论本身的理论魅力和理论潜力,不能被证实的学术理论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学术共同体掀起的新的学术革命。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的实际活动,对学术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

三、交互主w性伦理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学术伦理基础

学术伦理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预防学术腐败问题,而且是解决学术腐败的问题的关键点。学术不可否认是学术共同体的成员研究成果,而且是学术共同体的特殊劳动成果,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由此不难推断出,学术伦理不仅是个人学术成果创作过程中的个人主体学识与德行的个体伦理,还应包括学术共同体成员的个人主体学识与德性的共同体伦理,同时更是学术共同体成员所应具备的职业伦理。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学术腐败问题更应该切实加强学术伦理问题的构建,学术伦理问题是学术腐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前苏联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实行学术自由才能真正推动学术的进步。没有人能够保证对学术成果的评价是准确无误的,权威性的评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术的发展,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论,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才会真正促进学术活动的进步。

学术理论不在于必须被证实,而在于学术理论本身的理论魅力和理论潜力,不能被证实的学术理论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学术共同体掀起的新的学术革命。学术共同体在确认学术的实际活动,对学术的确认是需要同行来评议的,即需达成共识。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组织表现形式。学派是学术共同体精诚合作的思想指导,在面对外部质疑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学术共同体活动的积极组织形式。学术成果的发表是学术活动争取社会承认的重要步骤。理论界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研究为学术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交互主体性伦理是学术伦理的理论基础,学术伦理的有效构建能够促进学术腐败问题的良性解决。

理论界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向研究学术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交互主体性伦理是学术伦理的理论基础,学术伦理的有效构建能够促进学术腐败问题的良性循环。而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相互表达的真诚性和语言表述的确定性,交互主体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在表述生活世界过程中的表述的真诚性,表达的真实性,而这恰恰是学术伦理表达的真实性是同出一辙的。学术理论要求学术共同体或者个人能够如实描述生活世界,对生活世界的表达出自自身的真诚性,语言描述的确定性,基于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伦理实践即是交互主体性伦理实践,是交往理性在生活世界的现实表述,更是主体之间的共识,而这也正是学术共同体成员所应遵循的学术伦理。

参考文献: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

[2]任平.交往实践的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6.

篇(10)

作为一种特殊的双边信息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它不同于数学科1+1=2那样精确,其最终目的是理解和感受语言传达出的潜在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中学语文教学中暗存的这种特殊的模糊现象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毫无夸张地说,艺术是模糊的王国,这就导致了审美意象的模糊性。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朦胧的诗境,扑朔迷离,或为云遮,或为月迷,但正是这种含蓄、迷茫的诗境,使人感到一种模糊的审美愉悦,这种模糊的美感不知要胜过明晰之美多少倍。

诗歌的无定点的解释越多,越能给读者以极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美感。例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首二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短短的两句诗,却一连向我们展示了六种互不联系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有机结合,使阅读者产生出一种模糊的意味和体验,它不易表达,却逗留在读者的经验之中,它无法追溯,却经久不散。

诗歌要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不仅要启发学生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维,要发挥创造性的联想。王国维在评宋祁的《玉楼春》时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也就是说,正是这两个模糊字眼,不但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刻感受,而且让读者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去体味那春意究竟是怎么个“闹”法,去构思那春色的繁华美景,去玩味那花儿在微风吹拂下的娇媚姿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苛求学生用一种眼光概念化、公式化地去图解作品的主题,而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人去感受作品,去品赏作品。例如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可看出,众人的审美判断是一种模糊判断,邹忌的妻子、爱妾和客人的审美判断分别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自己的审美判断为“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一系列判断语言的表意都飘浮不定,模糊不清。徐公为何不如邹忌美?邹忌的妻、妾、客人皆说其然而未能道其所以然,就连邹忌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作者驾驭模糊语言的高超技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审美空间,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者任何多余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剥夺了读者审美判断的权利。邹忌到底有多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可按照自己理想的美男子形象去锁定。这既是模糊语言的张力又是其魅力之所在。如果稍稍精确一点,作者对其身高、眼神等作细化,那么美便荡然无存了。在优质课竞赛中,有老师执教该课时,希望细化邹忌和徐公的美。我提出反对意见,要求老师运用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和模糊理论,放手让学生朗读感悟,体会类比推理的魅力,最后在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篇(11)

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和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接近手术日期时,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病人的忧虑更加明显。为配合病人访视,手术室可以根据各科室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访视纲要,制作心理护理手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手术中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而紧张,此时巡回护士要及时迎接护理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术室护士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班,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以关切的话语询问病人术前休息情况、心理是否焦虑,扶着或推着病人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打消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到达手术间后,护士应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地协助医师摆好麻醉,注意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不断地安慰病人,询问病人的感觉,将病人摆放成最舒适的姿势以协助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术野消毒,术中冲洗腹腔,使用的是37℃温盐水,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操作中,动作精细、娴熟。比如,给患者摆放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使患者舒适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骨突出置海面垫,以免压伤患者。约束患者时,约束带下面要称棉垫以防患者不适。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以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湿度50%左右,以防止因术中病人的低体温引起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3手术后

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患者进入手术室有可能暴露隐私部位,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在麻醉及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手术结束后,为病人穿好衣裤,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时,也应该用病员服完全遮盖住身体,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及尊重。术后3 天内需要再次到病房访视患者,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以诚恳的态度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丰富手术室护理内容,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完善。

二、“人性化”硬件设施

2.1手术室房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此手术室房间,应该是洁净、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这些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各种监测报警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供气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治场所。定期清洁通风管道,每月清洗风口过滤网,每3个月清洗1次初效过滤器,每年更换1次过滤器。有效保障空气层流循环系统,确保空气净化质量。同时,增设患者专用的风林通道,地面铺设清洁消毒地毯,使用医用转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减少或杜绝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环节致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2.2手术室内的仪器

通过增加仪器:如增加电刀、c型臂X光机、电动止血器等仪器满足各种仪器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安全,减少因仪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通过增加设备:如进口手术床等增加患者的的舒适感,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等。

2.3手术间的物品

对于手术间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

2.4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好购买关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购进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查看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批发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使用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其他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存放的房间需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闭的无菌柜内。回收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按规定正确操作,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分类入袋由专职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污染及社会公害。

三、总结

3.1人性化护理能使得病人获得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