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英语教学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7: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教学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一、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的产生与维持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断。

Brown(1981)把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点:(1)整体动机(globalmotivation),指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景动机(situa-tionmotivation),指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3)任务动机(taskmoti-vation),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

动机研究专家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把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归纳为“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motivation)两大类[2J。归附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期望参与或融入到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目的语社团中生存,较为强调“survive”。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为了获取目的语国家的信息,如阅读科技文献等。

Dornyer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学习动机。它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语言的三个不同层面,即社会、学习者个人和教育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内容,推进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发展。

专家学者们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及其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教学实践服务,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成绩。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什么类型的动机对英语口语学习成绩都有帮助。为了帮助大学生确立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学好英语口语,接下来我们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类型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学中我们发现:

第一,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是由于家庭背景或想要出国的需要,他们具有归附型动机。

第二,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目的非常明显,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考虑到毕业后如果在外企工作,经常要使用英语口语,同时英语口语程度的高低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求职或加薪升职,或者是为了生存等才努力学习英语口语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可归到工具型动机。

第三,一部分学生具有融合型口语学习动机,即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兼而有之。中国加入WTO后,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学习者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渴望融入目标语社团,渴望与目标语社团的人们进行交流、贸易等。他们学习英语口语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四,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来自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属于内在动机。

第五,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或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取悦于老师等。他们所拥有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从以上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学生在学习中持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显然会有迥然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与他们的学习背景和各自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种类很多,对英语口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提高口语水平,我们必须从端正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人手,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口语教学合理化、规范化,将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实际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心理需要,营造有效的口语学习环境,增强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爱好等,尽量排除近期目标的诱惑,保持持久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融合型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Dornyer和Csizer主持的问卷调查显示,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十项。即: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3)正确说明任务;4)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5)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6)使课堂学习充满乐趣;7)促进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9)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10)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动机,同时也是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宏观策略。但我们认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口语教学中,除了以上十项策略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活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1.改进教学模式

(1)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

基于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少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如:pairwork,roleplay,groupdiscussion,presentation等,引导他们围绕日常生活、所学专业、社会焦点等方面的主题进行大量循序渐进的交际活动,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各种题材的语言功能(如:如何购物、接送旅客、问路、看病等)。这些场景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处于类似的语境,学生就能从容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能以图、文、声、相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口语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形象地将口语操练置于身临其境的情景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交流的主动性,有利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下面两种教学模式值得一试。

一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中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学生在口语课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要讨论的话题内容以提纲或摘要的形式,通过PowerPointorAuthorware做成电子教案,把图象、动画、语言、音乐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借助计算机把教案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对于他们表述的比较难的概念、行为或相关的背景知识能起到提示作用,能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达到进行语言操练的目的。

二是现实模拟型教学模式。语言实践与一定的情景是分不开的,通过计算机处理,创造仿真现实的学习情景和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恍若现实的情景中通过人机对话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用英语交谈。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交流,使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语言实践体验。由于现实模拟型教学的适用性和无结构性,学生可以自己制定口语学习目标,决定口语学习的内容和路径,同时还可以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要求。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

(1)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提问、句型操练、朗读、背诵等,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口语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英语的“聋哑症”。因此,口语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堂发言、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看图说话、话题讨论、主题辩论、讲故事、编故事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如讲故事和编故事就是两种很好的课堂口语训练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讲故事可以采用接力的形式,把全班分成几排,由第一个同学开始讲一个故事或者读一个故事,然后往后传,到最后一个同学后,又由他传给第一个同学,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又能让学生相互听懂对方的话,真正达到语言操练的目的。编故事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组,由某个同学开个头,如,LastSunday,Iwenttothezoowithmyfamily……然后由同学们接着往下编故事,每个学生加一句他愿意说的话,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作记录并加以整理,最后每组派一个同学在全班陈述故事。尽管故事用了统一的开头,但各组编的故事内容不同。结果不仅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并唤起其强烈的口语学习动机。

篇(2)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文章多为经验丰富的欧美人士所写,且文章中含有大量的从句结构及复杂的语法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兴趣,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课堂上没有主动性。有些想认真学习英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且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无法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

(二)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不合理

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物流英语教学时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在涉及物流方面的专业术语时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出专业术语的内涵。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英语基本功大多不够扎实,且教学模式陈旧,局限于“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流于形式。语言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外语要求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业务的资料,能够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现有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却极少。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其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即便阅读一般的英语教材也困难重重。

(四)教学与实践脱节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随时随地应用到工作、生活当中。而不少高职院校只是将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重点灌输给学生,然后进行简单的课程考核便结束,致使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预期差距很大。

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建议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教师可多与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材施教,慢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循序渐进地教授语言技能,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专业英语,并根据每个人的英语水平建议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自发地学习专业英语。

(二)优化教师队伍,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

引进高质量人才,同时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到物流企业调研、参加培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实用经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设置每学期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特定条件下的物流管理项目。倡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多了解国外物流管理发展历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如亚马逊、沃尔玛等大公司的物流管理方式。同时要摒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评价方法,采取课堂与课程测试以及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三)采用英语教学新模式,选择合适教材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如:组织班级辩论赛,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物流管理典型案例;开展模拟采购或管理实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教材内容要丰富,但不能太复杂,要让初学者容易接受。

(四)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与物流企业合作,在物流管理岗位设立特定的实习名额,鼓励学生去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篇(3)

业复合化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好英语以及教学的主要因素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为学生建设起一个专门的旅游实际经验训练与英语结合的环境与机会,这个可以与旅游业界相合作可以由高校业界人士来指导交流,也可由学校自己组织进行英语与旅游专业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去真实地进行体验,避免英语学习与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相分离的问题。

2.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的不合理是影响

英语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旅游行业的英语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且他们语言基础很薄弱,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对的要求更加的突出,需要在掌握大量的前提下,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和旅游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现有已经开英语课的学校大多选择单一的教学模式或者用汉语教学的方式。

3.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没有完好的将英语和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与期望是要为了旅游相关服务的,自然有本身行业严格的适应性与要求,并且,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英语的学习在现在的旅游业界,相对而言,对于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提升为题自然就变得尤其重要,也就成为了旅游院校重点重视的内容。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策略

1.注重业界与高校学生的交流

增强其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是表现在有明确的学习主体意识,将书本的知识自主地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并且学生的自主性还会转变自己就是教育的对象,并且积极向老师质疑,提出具有自己独到见解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

提升课堂英语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是指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喜欢质疑并大胆创新的思维,善于提问,学生也会深刻体会到“趣味性、创新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去学习。

3.尊重学生英语水平上的不足

注重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实际运用也要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尽情展示英语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将旅游业界结合与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篇(4)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关联理论的关系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基本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中,关于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思考。自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以来,先后产生了四套相关的教学理论体系,即自上而下式阅读理论、自下而上式阅读理论、交互式阅读理论以及图示阅读理论。现有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势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效果取得上却是各有弊端,难以全面呈现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阻碍。任何一种教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服务于课程本身,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阅读必定是有效的拓展途径之一。关联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当中,是在语言交际的基础上建立了必要的语境关联,这一关联建立的原则既包括了主观的认知原则,同时也包括了客观的交际原则。所谓主观的认知原则,是指最大关联性的统一应与人类的基本思想意识相吻合。而客观的交际原则则是强调任何一个明示推断都必须存在与之相联系的必要关联属性。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开展注重个体与文字之间的一种沟通和理解,不同于个体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在主体性质差异的影响下个体与文字之间更易产生情感的渗透和共鸣。在关联信息的指引下,个体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将这样的关联传递至沟通模式当中,呈现出自身的沟通意图。简单来说,英语阅读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在挖掘这一关联性的同时实现不同语境之间的互动,理解文章的本质涵义。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关联理论的实际运用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关联理论的实际运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词汇中的渗透

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动态双向活动的呈现过程。这其中,语言交际的一方在明示环境下与另一方共同完成语境推断,实现语境交际的最大关联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理解一直是学生的弱项,然而词汇又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至关重要。此外,阅读中的词汇还是实现信息交流的关键,是语篇作者思想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基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挖掘其中蕴藏的关联性,进而构建出必要的关联语境,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对语篇的知识背景有切实的了解,在充实的知识储备下完成知识的背景渗透,进而对词汇和句型一一击破,在合理推断中理解文章的准确涵义。比如在碰到陌生单词或是一词多义的情况时,我们需要运用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推断来斟酌单词的准确释义。

2.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语篇思想中的体现

以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学生集体朗读、分段式朗读、概括段落大意以及文章整体感知与讲解几个阶段,这种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探知与推理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思想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理解语篇的中心思想,找到关键段落的主题核心,理清不同句型之间的关系对比,进而总结出文章的本质涵义。此外,运用关联理论还能训练学生寻找信息之间存在的最大关联性,促进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关联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不同文化差异对于学生阅读的影响,及时导入必要的背景介绍,力求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当中构建有效的阅读语境,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语境构建中的应用

阅读语境的构建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同时也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亟待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境构建,是建立在多种语言信息相互作用效果下的一种有效集结。需要注意的是,语篇中的语境创设并非是文章作者事先构建的内容,而是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大意,进而产生的对于其中语言信息的一种整合意识,如此形成的语境效果对于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形成正确的语境构建意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认知体验与语境内容相互融合,赋予每一个单词更加鲜活的生命意识,深化文章的情感表达。这一过程的实现与主体关联性的发挥以及语境推断显然存在着必然联系。

四、关联理论应用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解层面出发,我们认为关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呈现:其一,从字面释义理解文章的大意。这主要是指读者在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过程中了解语篇的字面释义,这对回味语篇的主要内容、其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辨认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构筑其中人物关系之间的脉络极为有效。其二,在推理过程中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单纯理解文章的字面涵义显然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不够全面和系统的。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辨认人物关系和事件特征的基础上合理推断语篇的结构和形成背景,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语篇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以及创作目的。其三,在深入理解之后进行必要的自我判断和评价。在读罢文章之后,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来进行自我有效信息的判断和筛选,从自身的阅读经历出发,充分运用语言知识的应用技能来对文章内容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自我判断与评价,进而获取最为有利的阅读信息。综上分析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当中的认知原则是建立在有效的知识与背景分析功能之上的辩证评价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自我参与的过程,而并非被动去接受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应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思辨、自我推断和自我吸收的过程中加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自我阅读水平。相比之下,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源于语码交际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分析和提供教学素材之后让学生自我预习,再针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逐句讲授,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回答一些特定的问题,如此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的讲授过程。教学实践显示,语码教学理论并非完全适用于所有的阅读课程教学,而单纯对于单词和句型的解码并不是阅读,只能被看作是一种英语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既是阅读材料的最先接触者,也是阅读内容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最为透彻的语言传授者。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概括,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佳材料,从综合性与连贯性的双重角度组织好阅读信息的传递,便于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文章的大意,进而作出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一过程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阅读环境,更是对于关联信息的一种高度概括,为学生的语境发展创设最佳条件。从关联理论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向性来看,当前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开展理应朝着这样的模式发展:第一,教师在充分理解语篇大意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境关联素材,指导学生把握语篇的知识精髓,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和认知语境。第二,教师应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素材中的关联信息,并加以组织和整合,创设有效的阅读语境和情景假设,在有效思辨的过程中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合理推断。第三,关于在阅读分析和阅读推理的处理上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阅读权利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关系建立和组织推断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阅读语境,提升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第四,阅读过程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动性,积极展开师生间或是学生之间的合理探讨与互动,让学生在内容判断上进行自我评定,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对于阅读内容理解错误之处的认知,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五、关联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技巧

许多学生在接触阅读材料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大多数阅读材料都不存在太大难度,生词的数量有限,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句型结构上也能够大致明白意思,感觉理解语篇大意并非多么困难的事。这样的认知误区往往在考试中就会显露出弊端,比如一道题目在问到“你能从这篇文章中推断出什么?”时,学生大多会犹豫不决,不能及时作出准确选择。甚至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只是单纯地逐句翻译,单方面揣度语篇的字面意思,在具体应用时生搬硬套,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本质内涵,缺少了必要的内容推断意识,忽视了语篇理解的整体性。关联理论的应用正是从语用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辨、判断及推理意识的发挥,这不仅符合学生基本的语言认知发展规律,更加突出了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完善。为了更好地体现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极其重要的。

1.注重跨文化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英语阅读课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的交流过程,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关联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的一种体现,这对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关联理论主张语言交际过程当中的相互理解与渗透,这就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能够在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得以再创造,满足学生在语言认知方面的结构需求以及表达习惯。阅读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语篇的知识背景与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营造特定的语用氛围,在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跨文化意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西方文化及区域风土人情的了解,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而这些储备知识对于语言的关联性与适用性也将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2.在关联性的指导下探究文章的内在涵义

语篇的内在涵义并非是从字面信息中整合而来的,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有效的阅读途径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总结所得。无论是明示的信息,还是暗含的内容,都需要读者仔细品读,有效斟酌,在思辨及推理的过程中探究语篇作者的本质写作目的。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需要从语篇作者间接性的情感表达中概括出语言的实用价值,理解作者真实的交际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文章的精髓,在掌握文章关联性的基础上探究语篇的内在涵义,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3.在语境创设中感受不同语篇的文体风格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感受不同语篇的文体风格是对语言运用及综合技巧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这对语境关联的创设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语篇作者在进行文章写作时会首先对读者的综合认知能力进行基本推断,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某一文体形式表达语篇的内涵和意图。通常这一文体风格体现在其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因此,展现其特定文体风格的语篇里,必定存在与之对应的词汇、语法及整体文章结构特征。正如在说明文中,通常出现的都是非人称主语的词句,整篇文章鲜少带有感彩;而记叙文的显著特点则是通篇语句较短;至于议论文则通常采用传统的三段论格式,其语篇在语言技巧表达上比较严谨和慎重,目的在于突出作者的观点。可见,阅读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解释不同文体风格在阅读材料中的体现,从而引导学生在语篇中找寻语言和结构的关联性。

4.在文章整体结构中探寻关联理论的应用

从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看,其文章内容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各分句必须与文章主题存在关联,文章各段落结构之间也必定有着关联性。语境作为这些关联性存在的基础,使得整体语篇的信息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有效集合,前段文章信息可以在后续内容中寻找到必要的关联性,这就使得语篇在境界上不断深化,促使文章整体结构越发有序和完整。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设计,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修辞手法和信息填充技巧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对相关修辞和填充技巧的讲授也是极为必要的。比如在阅读素材中经常会出现的反语技巧,就运用了与文章本意截然相反的词句表达,以此来突出其中的讽刺或幽默意味。在关联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可通过对前后文推断来正确分析反语的使用技巧。此外,隐喻手法也是关联理论在认知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出于语篇简洁性的考虑,不少内容会被作者省略,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语篇内涵,就需要我们对文章信息进行填充,以此来推断其真正含义。

篇(5)

一、听力教学的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是:教师放音——学生答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其中的语言点,这种教学的重心在于成果(product),即教学的重点是练习的正误和最终对听力文字材料进行的讲解分析,学生获得的仍是与精读课差不多的语言知识点,而听力理解能力却提高不大,学生学习较被动,这样听力课纯粹就成了听力测试,起不到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

第一,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环境。多媒体语音室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现代听力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它将原有复杂、抽象的静态教学转变为简单、直观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通过变化多样的媒体演示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基于环境舒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的听力教学也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听力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模式就是如今比较人性化的一种。

第二,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融合性学习)是一种从企业领域发展过渡到教育领域,实用性强,灵活性高且成本较低的新的、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因此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听力教学领域获得了极高的重视。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及科学应对措施

(一)知识因素(主要是指语音、语义、文化三方面)

第一,听音辨音是听力教学中的首要基本功训练,学生语音的标准与否及其对语音知识体系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有些学生地方口音重,发音欠标准,在听力理解时易受方言影响造成理解上的“负迁移”。另外,在正常语速下,缺乏对一些语音现象如连读、失去爆破、弱化等的认识,也会造成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听到的是单词还是词组,从而导致对听力材料的误解。因此,教师对语音体系应作系统、详尽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突破语音关。

第二,词汇量小(尤其缺乏对同一词汇不同词性用法及搭配意义的掌握),句法分析练习不足。听力中很多句子都为复合句,若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不出主、次信息,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更好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听说应用中增强词汇、语法,培养语感,使学习极富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不够。学生做题时,往往只能理解字面含义,回答字面意义的问题,而回答不出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推断性问题。

(二)情感心理因素

人的情感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习效果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第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产生的动力效应远比来自于外界压力(如:就业升学、家长的奖惩)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持久。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听英文歌、看外文电影、英语新闻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焦虑:来源于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恐惧和紧张等负面情感,如考试、竞争、他人的评价等压力都会激起学生心底的焦虑感。过度焦虑会使人的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引起思维混乱,对学习不利;适度焦虑能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警觉,对学习有利,因此,教师应提倡进行“合作学习”(BlendedLearning的一个精髓部分),一方面,教师不妨将好、中、差等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搭配,发扬团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友好、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一味坐在主控台前自我陶醉,而应根据需要,走到学生中去展开讨论交流,多微笑、勤幽默,拉进师生距离,尽量帮助学生降低其焦虑感。

杨慧:科学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第三,自尊:自尊是学习者自我肯定的一种心理态度,是学习者确立自信心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因此,教师课上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启发的正面评价方式,不能过分看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要多看看学生的长处,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不断增强自信,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四,性格差异:人的性格通常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内向型的人给人的感觉较沉默寡言,外向型的人却活泼健谈。因此,表现在课堂上就为:内向型的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过多而较少参加课堂活动,外向型的学生喜与外界接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偏爱外向型学生而忽视内向型学生,应根据二者的性格特点,一方面充分给予外向型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搞活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内向型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不强迫他们发言(采取自愿原则),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第五,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记起刚才听完的内容是学生选择正确答案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传授和训练学生相关技能-如何在听的过程中记笔记。此外,还可利用画简图等方法来辅助记忆。

(三)认知策略因素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听力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推理等。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自下而上(bottom-up)、并行(即同时运用top-down和bottom-up)这三种认知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认知法进行听力理解操练,如:对于猜测情景或说话者身份的题型就很适合用bottom-up认知法,而回答文章大意或主要情节则用top-down认知法等。

三、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及课堂组织

(一)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主要应有以下六个角色: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检测者(assesso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信息源(sourceofinformation)。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课堂组织

第一,听前阶段(Pre-listeningStage):听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听力材料的特征(如它的语速、所涉及的词汇的难易、句法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学生对材料所涉及内容的熟悉度等因素。从两方面着手为学生即将进行的听力理解做好准备:一是开展读标题、看插图、学习新单词、浏览听力题目等活动,对即将听的内容作个预测,教师可提一些启发性问题,或让学生讨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二是介绍一种听力技巧,并告诉学生在即将开始的听力理解过程中该如何操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力求听出每个词、每句话的心理状态,应指导他们根据听力材料的类型、需要训练的听力技巧,去有选择地听。

第二,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Stage):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力理解习惯,即:学生根据要求应用某种听力技巧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自己根据材料自动选择正确有效的听力技巧,从而达到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坐姿的问题,在多媒体语音室中,教师主要是利用主控台通过耳机与学生进行单向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加上语音室环境舒适,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坐姿不端、懒散,或趴在桌子上,或双手托着头,嘴里咬着笔头等,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因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坐姿端正,边听边写,眼、耳、口、手、心等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听后阶段(After-listeningStage):检查学生答案,掌握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另外,安排一些简短的讨论、跟读、背诵等口语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听力理解与说的能力紧密相连,是读、写、译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听说结合能及时有效地巩固(consolidated)和内化(internalized)学生对所听内容中出现的新信息(如语音、语义、文化层面的新知识点),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听力教学过程才算完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把握好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对模式生搬硬套,在遵循总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听力教学。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影响听力教学的多方因素着手,来探寻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最一般规律,以便科学指导教学实践。在当下,多媒体语音室环境下的听力教学绝非易事,它需要广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知识、情感、心理、认知策略、教学参与者等各方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四研”:既要研究好教材和教法,又要研究好自己和学生,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创建和谐、友好的教学新环境,从而使教师更敬业,学生更爱学。

参考文献:

篇(6)

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多点长辈的关怀,少点冷漠指责,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真挚的情感能够满足学生得到爱和尊重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爱和尊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欣赏,得到同学的尊重与认可。真挚的情感正好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培养起他们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其次,真挚的情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聪明才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老师对学生付出博大的爱,处处关心学生,时时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倍感舒适和温馨,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最后,真挚的情感能够增加学生的凝聚力。老师无私的关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加了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老师真挚的情感要感动学生,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与信任学生。第一,尊重学生。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要使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教师就要尊重每一位同学,尊重他们的价值和对班集体的贡献。无论是班干部的选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教室环境布置以及学生的管理,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第二,关心学生。关心学生是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优秀的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状,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发展。第三,信任学生。信任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师应当从内心深处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积极开拓。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所奉行的原则:“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是教学管理的最理想境界。

二、欣赏学生,用不同的措施来激励学生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用激励来代替惩罚符合人类的情感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效果也比较明显。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的激励有利于调节师生的关系,有助于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魏源曾经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短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在班级当中,学生众多,个性各异。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管理过程中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适时恰当地给予不同的激励。

首先,教师要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对于成绩靠后的同学来说,老师的肯定与支持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点滴进步都能给出积极的评价,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自觉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对于中间学生,要善于利用他们突出的优点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说有的同学语文成绩特别优秀,而其他成绩一般。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就可以让他们来办黑板报、给学校广播室投稿等,如果他们做的不错,就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和激励,增强他们自信、自尊、自强的意识,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对于优秀学生,要给与他们相应的荣誉和一定自由空间,满足他们的思想追求,使其有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其次,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可知,人们的需求按等级次序排列有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教师据此来判定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层次,恰当的选择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对于以生理需要为主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改变座位等手段予以激励。对于关心自我实现的学生,教师则应该给其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引导其自我管理,使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欲望。

三、信任学生,用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学生成长

“南风效应”中北风想一蹴而就,着眼于短期效应,而则南风循序渐进,具有长远的眼光。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多学南风,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问题,老师要用高度的爱心来包容学生,允许他们犯一定的错误。只要老师的教育像“南风”一样长吹,不浅尝辄止,那么“问题”学生的转化就不成问题。要使“南风”徐徐不间断,以下两个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只有放手发动学生,组建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能解放老师,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班干部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与技巧,才能使他们在配合老师进行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篇(7)

一、充分利用实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Guessing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这一游戏对于复习、巩固单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文具这一单元,课前我把所有学过的文具收到一书包中,课堂上我让一生上前逐一取出文具,放到身后问:“What''''sthis?”然后让其他学生猜:“Isitapencil?”如猜中,全体学生说:“Yes,itisapencil.”猜中的学生可换下,自己出迷让别人猜。如此反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在反复猜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记住了单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令全体学生把手放到背后,教师拿出eraserpencilsharpener......等实物,一件一件给他们看,这是eraser,这是ruler,......等等。再令他们全体闭眼,拿出一种物品,送到任何一学生手中,然后问:“Whohasaruler?”由学生猜,没有的学生猜“Johnhasaruler.”或者“Maryhasaruler.”等等。如果John手里有一尺子,他就站起来说“Yes,Ihavearuler.”如果他没有也立即回答:“No,Ihavenoruler.”教师也可以同时对学生说:“DoesJohnhasaruler?”他们回答:“Yes,hehasaruler.”教师可用多种方法变更问语,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二、合理利用角色游戏,增强学生主动性。

篇(8)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理解能力依然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一般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理解,经常就是囫囵吞枣,而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较为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形象的知识,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的知识,进一步减少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三大战役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于影视剧《三大战役》,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是如何英勇作战,解放全中国的,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更好的了解了这一块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的知识。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主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教学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概况,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和方法。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于一定的影视资料,可以将某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历史阶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发展脉络,例如教师在讲述《》这一块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历史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从到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的,这对于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等都是有好处的。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传统课堂上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历史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在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一方面历史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而历史影视资料更为直观性的特点恰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在促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某一方面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全国各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使用不当目前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正确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要注意讲解和直观的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历史影视资料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某一方面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是直观并非是让学生一味地看,而是要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看,不少教师在放映有关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讲解和直观结合起来,结果学生只是很有兴趣地观看,看完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结果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将直观和自己的讲解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解答学生在观看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将历史影视资料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更深地去理解知识。

(二)防止历史影视资料直观的滥用

应该看到,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本身并不能代替历史教学的过程,直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其本身应该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因此,一节历史课是否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什么地点使用等都需要教师来根据本节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决定,如果教室在这一过程中一味追求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一上课就直接放映有关的历史影视资料,那么就会导致直观过多,不仅浪费了事件,更严重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9)

2.大学口语教学的意义。众所周知,学习英语有四项基本的技巧听、说、读、写。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用语言解释我们的思想和与人们交流。换言之,口语能力对于每个英语学习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说更能提升其他三个技能。因此,如何教好口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目前的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来分析下具体的原因。

3.学生口语差的原因。许多老师不懂得在口语教学中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也不懂得如何提供一个自然的口语环境。一些教师只把重点放在了精准度和流利程度上,这导致了学生更加担心自己出现问题。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比较保守。她们表现自己时大多数都比较紧张和害羞,而且教学环境也比较紧张,所以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口语交流当中。

二、英语口语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定义。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课堂管理是一项技能。能够组织学生的天赋在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2.影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课堂管理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老师,学生,教学环境、教材和教具。我们来讨论下这四个方面是如何影响课堂管理的。

(1)老师的角色

1)老师要有一个适当的口语教学方法。老师要知道英语口语教学是一种实践而不是教学的方法。

2)在目前的英语口语课中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被动的角色来学习英语。老师有必要把它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让她们在课堂上参与到行动中来。

3)在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她们将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的目标活动。老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老师也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到同学们的活动中,让他们更加自然的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2)学生的角色

1)学生应积极的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并建立起自信。另一方面,她们应该清楚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高分,而是要把英语当作一个交流的工具。

2)学生应该时刻记住她们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不仅仅是听老师说和记笔记,而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演讲,小组活动的主要角色。

(3)课堂环境

如果老师坐在同学的旁边,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其中的一员。老师就会更容易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就像她们的朋友一样能给予她们帮助。毫无疑问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这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方式之一。这也是老师更容易管理学生的好方法。

(4)教材和教具

1)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语教材。我们有许多有关于阅读、写作、听力的书籍,但是口语书却很少。教师必须通过互联网去下载有关口语方面的教材。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困难。合适的教材可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自信,因此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这样学生才会放松的融入到口语学习中。

2)教具能够使口语课堂更加成功。如今的多媒体教学,例如电视、录像机、电脑。作为老师,不仅要知道如何使用教具,更要懂得教学方法。

三、总结

1.局限性。前面我所说的一些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当你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篇(10)

例“某工厂5人6小时生产72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7人4小时可做多少个零件?”此类题关键是求单一量:720÷6÷5=24(个),单一量求出来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要能准确地先求单一量,必须对“照这样计算”的重点词语有充分的理解。“照这样计算”看起来浅显,却很含蓄。“照这样计算”是照什么计算呢?就是照前面的工作“效率”———720÷6÷5=24(个)这一隐蔽条件计算。理解了这句话,题目就可迎刃而解了。

二、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解释题中重点词语。

篇(11)

(一)数心设计、强化德育。

教师对应用题的设计,是融思想教育于其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以上题为例,如果教师这样设计:“公园里有5只熊猫,送给日本友人1只,还剩几只?”不仅不会产生上述尴尬局面,而且也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又如,教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以下例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相距的1011。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这样一设计,就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总之,教师只要有了德育意识,就能将应用题包容进多种思想教育因素。

(二)结合实际,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