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6: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1)

上海卷烟厂在知识管理中明确,必须遵循“积累、共享与交流”这三个基本原理。“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管理基础,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无论是个人的知识还是集体的知识,无论是企业内部产生的知识还是从外部收集的知识,所有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使知识在企业内部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企业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则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它在知识管理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最高层次。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也变得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必要工具。我们确立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长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企业内各类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类、存储、分享、更新、价值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和补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使知识在使用中实现增值,使个人和团队能快速提升技能,有力促进企业基础管理、创新管理、全员管理的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目标为:

1.通过建立企业的知识框架,摸清企业的知识家底,同时统一全员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

2.通过研究现有知识分布现状,梳理并建立厂级知识收集、处理、分享的流程,探索建立统一的集成平台,减少知识交互的盲区和重叠区;

3.使全体员工能方便的获取、传递、交流知识,不求形式,但求方便和快捷;

4.激发全员参与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转化的良性机制,同步建立个人激励方法。

企业知识管理对象的梳理

企业的知识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现有各项管理紧密融合的。而贯穿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是知识,因此首先要搞清企业的知识在哪里,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知识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员工知识:员工个人技能、知识潜力、工作经验、工作记录。组织记忆:记录现有经验以备将来之用,包括知识库、案例库、最佳实践库和历史档案等。产品和服务知识:产品中要有知识含量,围绕产品提供知识密集服务。知识资产:智慧型资本/专利和无形知识产权,控制其发展和利用。流程知识:将知识嵌入业务流程之中,在关键环节能有专家知识支持。外部情报:从Internet、外部专家等渠道从企业外部收集到的知识和情报。由此看出,知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上海卷烟厂结合本企业的管理实际,根据现有知识的分布情况,先按PDCA管理流程,构建了企业的知识分布框架(见表1)。根据整理形成的知识分布框架,企业逐步推进各类知识的应用,同时根据各类知识的特点建立必要的运行载体和保障机制。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

企业的知识处理可以分为知识的收集(输入)、知识的确认、汇总、分类(加工)和知识的分享(输出)。目前企业实际开展的知识应用案例就是严格遵循该处理机制。

1.制度标准类知识的应用。企业“最顶端”的知识是已经固化的各类标准。这里包含了保障组织机构稳定运作的管理体系及相关要求,包含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运行参数,包含了企业各层级各岗位业务操作的工作流程和实施要点。这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知识。根据GB/T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上海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细则》,规定了上海卷烟厂标准体系以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管理机构和职责、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及标准实施的监督检验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上海卷烟厂建立了标准化文件体系,将所有文件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基础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企业工作标准四类(见表2)。其中综合性基础标准是企业综合类、基础类、通用类的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是针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运等技术内容。其存在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企业管理标准是针对各类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其对象一般是“事”,包括生产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此类标准按业务管理流程编写,形成各业务事项的管理要求;企业工作标准是由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规范组成,是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等信息。上海卷烟厂标准化文件体系针对四个大类还细化编制了二级类别,便于分类汇总。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各类标准1100多项,这些标准在建立之初就严格根据标准体系的分类进行策划,便于标准内容的归类,便于职工日常的获取。为确保1100多个标准能有效受控并成为可分享的知识,企业制定了一套针对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管理流程,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该流程对标准的起草、标准的审查、标准草案的意见征询、标准的审定、标准的报批稿审核、标准的批准都进行了明确,使得每个处理环节都严密有序(见图1)。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主要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提高了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各流转环节的效率以及操作的严密性,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每位操作和审核人员都能在网络版的系统中完成必要的操作,避免了审批流程的停滞,同时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流程,每一步都是按要求执行并向下一个环节流转,避免了人为的差错。在信息系统的最终布环节,各类标准按企业标准化文件体系的分类进行归档,同时所有授权用户可以在信息系统的端进行查询(图2),及时获取所需要的标准。

2.设备故障处置经验的应用。作为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最丰富的知识当属设备方面的知识,目前以设备故障处置为试点,以点带面拉动设备类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团队)知识。尽管企业各类生产设备按制度要求开展好日常保养工作,但当遇到突发故障时,如何有效快速地应急处置,直接决定了故障对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然而实际生产中设备应急排故的经验都停留在老师傅的脑子里,如何有效地发掘、整理、传递这些隐性的知识,使之成为共有的知识,提升团队的集体能力,这就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平台。为此企业开发了《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图3),该系统应用于信息条线和设备条线的日常生产管理中,以设备运行故障这一突发事件来触发相关知识的收集、处置和分享。我们要求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及时对发生的各类故障进行记录,并且描述处置的方法。每一次的收集和积累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只要将事件描述清楚,这样记录完毕的信息在必要的审核流程后,成为所有一线职工都可以查阅的知识。同时指派专人定期对记录的各类故障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加工,从操作经验、维修经验和日后管理经验等多角度进行完善形成维修经验一点课案例。上述做法已经纳入企业设备条线的日常业务工作中,并建立了长效管理的机制。

3.行业情报类知识的应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知识管理,需要我们的知识能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取顾客的忠诚度,有竞争必然要有比较,有比较必然有同行的信息。企业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工作,比如定期将国家局的行业工业企业的对标指标进行分析,在市场上收集同行产品进行质量分析比对,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了解他们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上的手段和方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烟草工艺技术的跟踪等等。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本专业的内外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照知识管理的要求,企业建立了所有行业情报知识的定期收集、汇总机制,借助开发的内部网页系统,将各类情报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形成良性的分享和交流机制。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体会

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知识内容管理,多年来在不断推进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同步建立适合的保障机制,包括了组织机构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和文化氛围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保障。要持续有序地开展知识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明确知识管理涉及企业的哪些层面和哪些部门,并在有关联的部门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管理组织体系。这一体系所实现的功能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已有什么样的知识和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使知识一定要能够及时传递给那些日常工作中需要它们的人;能不断生产新知识,并对知识的可靠性、生命力进行控制;对知识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规范化等。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每类知识应用项目实施前,都组建了知识管理工作的团队,其核心层人员,负责拟定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规划知识资源体系、选择管理软件建设知识库、组织对知识资源进行收集、过滤以及分类整理、推动全员参与知识管理;涉及部门设置一名人员,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在基层推动各部门参与知识管理工作。所有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分析该应用主题中知识资源的构成、现状和潜在需求;规划总体实施计划;规划该类知识应用日常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以便形成长效机制;明确团队和其他部门和岗位在知识汇集、共享和交流方面的责任,建立激励制度。

2.技术保障机制。知识管理本身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发展,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也必将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其强大的功能和管理目标。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大多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显然信息化是对知识应用成果有效的支撑工具,当然由于本企业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因此组建的各类知识应用系统时,有些并非从零开始建设,而是在原有业务系统上增加信息的分类整理和知识分享功能,尽可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实现高效的知识收集功能,实现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功能,实现智能化的引导和展现功能,以支持知识处理的全部环节,也充分体现知识管理三原则的内容。

3.人员激励保障机制。知识管理倡导的是全员参与知识的转移,作为知识的承载者、所有者,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知识管理体系中的关键性或者核心资源,如何激励员工的参与热情既是关系每一个员工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知识管理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从本企业已经开展的各类知识应用案例看,也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创新激励模式,在充分尊重员工自我发展需求、工作自主需求、公平公正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开放的激励体系,尽管每类知识应用的激励方式略有不同,但都起到了激发主动性,形成良好氛围的目的。

4.文化氛围保障机制。以企业文化为推动力,培育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本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之初,就开展了必要的宣传和引导。一是,强化共生共荣的理念。知识管理实质上是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建立知识共享与创新机制为核心。企业知识离不开企业的员工,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才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无形资产和主要资源。只有将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建立个体与集体相互依存、共同进退的文化理念,能使员工积极贡献知识智慧。二是,营造知识共享和鼓励知识创新的氛围。我们提出要打造学习型企业,这就需要建立知识共享体系,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因为只有实现了知识共享,才能利用知识去创新,同时也可节约培训次数、减少研发费用,增强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尤其是知识的创新。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挖掘和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就能保持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篇(2)

(一)不利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员工的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不变,工资薪酬也趋向“稳定”,所以员工将会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这显然将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存在合理的“差别性”,人们才会更加有进取心,所以我们才需要兼顾效率。

(二)人力成本相对较大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设有较多的厂长、段长、组长等,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多。一方面,根据经济常识可知,当企业一味追求人力资源的投入时,将会导致员工过多,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当企业人力资源投入过多时,会直接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这将会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将会不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三)不利于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

由于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特点,这将会对上下级之间的直接沟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显然企业这种等级制度,将会不利于下级员工向上级及时反映情况,企业上级将无法很好地掌握基层生产的情况,这会对企业政策的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也进一步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日趋强化的时代中,知识经济显然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中,知识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竞争优势的增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科技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支持,因为它既需要系统正确的知识理论作向导,也需要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科技人才作助推力,更需要知识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它的进步与创新。而且,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当企业拥有大量的具有独特性的隐性知识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所以,知识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因此,我国企业要重视知识管理,重视对知识资源、知识创造以及知识应用的管理,大力加强对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建议

由于知识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企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一)加强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也称为明晰知识,是指那些容易被人模仿、学习的知识,具有明晰性。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等成为显性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而语言、文字、数据库等成为显性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举行各种先进员工经验交流会,让那些经验丰富、工作优秀的员工进行经验传授,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表彰,而且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普及一些生产经营知识,从而逐渐提高企业各员工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建立一些企业数据库,收录一些其他企业甚至国际企业的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并及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更新,从而让企业员工可以获取最具有时效性的知识与信息。

(二)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只可意会、难以制,如:对进行知识共享的员工加以奖励、升职等,以此来鼓励知识进行共享,促进员工间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强对本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培育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从而逐渐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充分调动员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员工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以此来充分提高隐性知识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能力。

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成为主流经济,市场竞争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企业为了提高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及时洞察国内外宏观趋势和发展动态,规避政策和竞争风险,监视竞争对手,制定正确的对策,最终赢得市场和得到市场份额,开始逐渐重视经济信息、市场动态、对手情报的收集和利用。随着信息量的剧增使得企业难于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时找到准确的信息,所有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竞争情报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知识经济正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一方面知识经济倡导创新、合作、学习、共享和重视知识资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知识的迅猛增加,也增加了人们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难度,这些客观变化都无疑要求加强对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使人们快速找到正确的知识,并快速学习、共享需要的知识,以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竞争力,知识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使得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和谐运作与发展就成为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力的关键。

一、竞争情报

(一)关于竞争情报

美国匹兹堡大学JosephM.Katz商学院的John·E·Prescott教授认为,“竞争情报”既是指一个操作过程,也是指一种产品。我们可以理解:竞争情报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战略决策为目的,系统地和科学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竞争者活动和总体经营趋势以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过程,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工具。

(二)竞争情报作用

将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情报是竞争情报成果的核心。其主要作用与效果体现于:

1.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与行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报支援。例如:为企业制定未来的战略计划提供情报支持;在新产品开发和推出阶段评估对手的反应行为及其反制计划和措施,等等。

2.机会和威胁的早期预警。包括预测竞争者的早期行为、技术动向和政府行为。例如:预测和规避可能的技术突破对企业现有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影响;预测和规避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等等。

3.参与者的评价与追踪。包括竞争者、客户、供应商、管理者和潜在的合作者。例如:提供参与者的评估,以鉴别各类潜在的竞争者、合作者及客户群,等等。

4.支持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由此可见,竞争情报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知识管理

(一)关于知识管理。知识是由信息而来的,它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提高组织机构管理能力而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使组织机构通过知识共享、获取和利用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的作用。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企业在关键的经营过程中使用的知识的质量。在创造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中,成功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至关重要。在各个行业中,知识管理的任务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职能作用却是保持不变的,主要包括:为联机和非联机的知识建立知识地图,向用户提供知识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检索工具,监视企业外部知识源。

三、旁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系

(一)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1.产生的背景相似。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都是在物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2.研究对象都是知识和信息。竞争情报活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内容重组、信息深度加工、以及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知识的挖掘、重组、转移、创新、共享和显化。由此不难看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是高度交叉,彼此融合的。

3.都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相关联。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支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不能生存、发展的。

4.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竞争情报是一种特殊的高度浓缩人类智慧的产品,人的经验与高度综合的判断力起着关键的作用。竞争情报要求鼓励每位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收集情报,共享情报、利用情报。知识管理考虑的是如何转化人的观念使其愿意提供知识和共享知识,以及如何方便人们交流、学习知识并最终产生新知识。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能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并重视个人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从而为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5.最终目标相同——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竞争情报本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即提高活动主体的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知识管理,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企业的竞争力无关,这是知识管理的缓效性造成的错觉。事实上,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是直接为企业竞争力服务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知识能力的竞争,而企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又有赖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归根结底,知识管理旨在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6.实施策略的相似。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属于信息活动的范畴,因而在工作方法上存在一些共性。表现在:

(1)对显性信息的收集方式相同。对于诸如专利、技术、会议资料、管理文档之类的显性信息,可以采取相同的收集方式。

(2)部分信息交流方式相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注重加强信息在活动主体内部的流通,如竞争情报机构和知识管理机构都会采用BBS公告牌的方式加强内部的信息交流机制。

(3)对人的协调机制相似。两者都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因而在对人的协调机制上也存在相似性。比如,竞争情报所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等,有些类似于知识管理为实现知识共享而开展的研讨会、讲习班等。

(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不同点

1.研究范围不同。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一个信息的转化过程,信息既是这一活动的原料,又是最终产品,信息是竞争情报的灵魂和实质。

2.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竞争情报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为主,其目的是有效的组织知识,使其发挥作用。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虽然强调人员的主观作用,但是人的经验知识是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是对象来对待的。知识管理则是对企业内部知识的组织、管理,强调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从而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网络,形成知识的管理体制。

3.外延差异。竞争情报工作只是信息工作的一个方面,其目标、任务和对手都比较明确,主要是为科研、生产和决策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支持和对策建议。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及保护制度的确立等。

4.时效性不同。竞争情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能对外部环境变化、条件变化等做出快速反应,并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报告、建议、对策等,一般不具备可重用性。

知识管理则没有很强的时效于企业的长远战略、计划,通过长时间的运作能促进企业整体能力的提升,是可以为企业全体人员长期共享的。由上可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和融合的问题,两种理念互相交叉、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和互相融合。当概念上升到理论层次的时候,其边界已很难界定。虽然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侧重点、操作步骤和实现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产生基础、内容甚至研究对象上,又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无论竞争情报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激励绩效,将是企业能否迅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理解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一)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互补性关系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处于主导地位,收集竞争对手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情报人员的加工、整理、分析,最终转变为企业可综合利用的情报。这一过程由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发挥主导作用。其后,由于情报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使之利用和吸收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建立企业机制,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吸收利用率及深度,并将分析后的情报内化到员工的认知结构及企业的工作流程中,以改善企业员工的知识状态,形成企业的专有知识和专有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管理则明显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本身就是融合的。它们没有明显的分界,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涵盖,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缺一不可。合理地利用二者的关联性,可以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由此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系统才能拥有治理资源上的优势,并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形成新的竞争力、生产力和竞争策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协调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内的释放和共享,都将会增强企业竞争力,即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知识的挖掘和管理,从企业各个层面渗透知识,建立专有认知结构和特定工作流程,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知识管理是一种可以从企业内部和整体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它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范畴,在这一点上它与竞争情报是截然不同的。由于知识管理是从企业内部和整体上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所以由此产生的效果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主导权和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精确的规划和长期有效的实施。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种资源及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充分衔接、合作。然而也只有在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才能更好地、更完善地执行其搜集、整理、分析情报的职能,才能更准确地抓住环境变化,才能完成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等等的研究,也才能将更准确的情报递交给企业高层管理者,以辅助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篇(4)

1.1知识管理是信息化的必然过程

企业信息化工作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现在迎来了一个爆炸性的变革时代,信息化不再满足于查询、检索、传播等手段,人们对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和成果带来了新的需求:?如何把大量的成果和知识集成起来??如何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如何把隐性知识成果归纳提炼??如何建立成果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把成果知识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只有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转换为信息和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可见知识是从数据到智慧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根据DIKW模型,知识是数据信息化的必然过程。因此,知识管理则是对数据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对知识的捕获和共享,是实现将知识转化成创造力的重要过程,其目的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1.2知识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里,怎样存储、寻找、共享和创新知识是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此相对应,形成了知识管理的三种基本方法:即知识库、知识地图和知识社区。

1)知识库

知识库是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合,是针对某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集合。这些知识包括与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如某领域内有关的定义、定理和运算法则以及常识性知识等。知识表示是指知识的符号化,它包含两层含义:用给定的知识结构,按一定的原则,组织表示知识;解释所表示知识的意义。就其形式而言,知识表示就是用来组织求解某问题的一组描述约定。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有:直接表示、逻辑表示、产生式规则表示、语义网络表示、框架表示、脚本方法、过程表示、组合型知识表示方法、面向对象表示方法等。

2)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图,它描述了企业中知识的分布情况,是用于定位知识的知识管理设施,能将散落的知识整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维护从而方便人们存取、分享、再利用这些知识。简而言之,知识地图就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处在知识海洋的什么位置,从而指引他们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知识地图是一种高效准确地获取知识的有效办法。知识地图的呈现方式一般有一下几种:

(1)资源分布图是知识地图的雏形,它侧重于对信息资源与各相关部门或人员关系的揭示,尚未揭示各信息资源款目之间的关系,且多依靠手工来建设和完成;

(2)阶层式、分类式、语义网式等呈现方式适用于概念型与职称型的知识地图;

(3)企业流程图、认知流程图、推论引擎、流程图等主要适应流程型的知识地图;

(4)网页形式的知识地图,显示了人员专长以及单位信息、社会网络信息、关系路径等信息。在油田企业中,知识地图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快速定位其所想要知识,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3)知识社区

知识社区是人们分享,交流知识的平台,知识只有在动态的传播中才能展现出它的价值。人们只有在分享和交流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通过创新,产生新的知识,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而知识社区则为人们提供了分享、交流知识的平台。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知识共享交流平台主要包括Blog、BBS、WIKI等。Blog是一个简易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关注个性化问题的展示与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一般的Blog站点都会有一个主题,这个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而且一般不会去刻意地控制内容的相关性,强调个性化,适合个人的知识管理和言论表达。BBS以话题为主线组织版面,表现方式是注册用户在相应的版中发帖,跟帖,强调互动,没有上下文的概念,书写比较随意,并不需要参与者思考出发点,无关信息较多。Wiki则是一种在网上开放、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强调协作、客观和中立,适合社区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积累。由于WiKi平台与生俱来的特点,将WiKi平台引入到石油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来可以更好的帮助石油企业员工分享、交流个人知识从而加快企业知识的更新再创造。

2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2.1石油企业主要的知识来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每天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在石油企业某油田调研中发现,主要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档化的企业知识

文档作为石油企业知识的主要保存形式,其不仅支持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doc、xls、ppt、xlsx、docx、pptx等格式,还支持wps、pdf、pot、html、ini、txt等常见的文件格式。文档管理主要解决了每天产生的大量文档包括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及电子文档的各种不同版本高效地管理起来,保管、分类和搜索,为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人员提供工作所需的相关文档,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而利用文档的知识管理,目的要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必须要发现数据的属性和特征,才能对数据进行优化方便系统运用。该油田已经开发建成了大量的文档管理系统,比如:“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信息门户”、“胜利油田文献管理系统”、“信息项目管理系统”、“勘探开发新井设计管理系统”等,在知识管理系统中我们将提供与已有文档系统的接口,将文档管理系统的内容直接引入知识管理系统中。

(2)企业适用的外部文件企业适用的外部文件包括和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3)知识片段

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有价值,但目前还无系统化、完整化的信息都属知识片段的范畴。如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和评价、日常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对企业有帮助的信息。

(4)专家技能

油田中的每一位专家(员工)所掌握的工作技能,是构成企业知识库最为关键的部分。必须说明的是,知识管理只有与企业核心业务紧密相连,才能体现其巨大的价值。这具体表现在企业知识库中必须包含来自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如ERP、SCM、CRM中的数据。

2.2石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管理系统是指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它是综合利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认知科学、AI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组织知识的组织、存储、传递、共享和应用,促进知识学习和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获取竞争力优势的一种系统。根据油田企业知识来源的种类和对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由此架构可知,油田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库的建立;知识获取和表示的建模;知识门户等。

2.3知识库的建立

知识库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它存储着企业中所有的知识,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所在。知识库不仅要易于建立,更要方便知识的集成、关联和用户的检索。在企业知识库中,文档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现有的企业文档管理系统,还不具备以上知识库的特性,只是将文档作为一个成果,然后建立文档的各个不同属性,将文档对应的作者、业务、对象、时间等属性存储起来,然后根据这些属性建立文档之间联系。这种方式没有深入文档的内容,对文档本身的知识未能获取,把文档还当着一个整体看待,未能彻底把文档知识管理起来。我们实现的文档知识库的管理是将文档内容中的知识提取出来,发现数据的属性和特征,然后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知识库的作用,使整个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1)知识的表示和获取

要实现知识的获取,必须解决知识的表达问题。在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人们提出了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检索模型、N元语法模型等多种文本的表示模型,但对于自动知识获取、知识关联关系的挖掘和检索等还是存在困难。针对胜利油田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代数的知识表示模型来建立知识库。OAR(Object-Attribute-Relation)模型是基于人类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表达模型。大脑认知和信息存储的是事物+联系,OAR模型可以用于:学习、理解和推理等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支持知识的静、动态)。用这种概念代数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油田相关文档中内容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自动表示出来,并且发现知识之间的各种复杂关联和联系,更加准确、精确地对知识进行管理、交流和获取。

2)文档知识库的建立

现有的文档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也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此,开发方便的接口,定义相应的标准规则和模版,便于从已有系统自动获取所要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提取出其中的知识,按照概念代数的知识表示方法将这些知识关联表示起来。胜利油田知识管理系统文档知识库将包含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文档知识的属性信息

?文档专家的属性,说明拥有该知识的油田专家?文档的对象属性,该文档涉及是那个地质、物探或构造、井对象?文档业务属性,说明文档属于什么业务活动?其它信息属性,时间、地点等

(2)各属性的主要内容

?专家属性:基本信息及附属信息?对象属性:油田、构造、井等基本信息?业务属性:针对物探业务,进行标准业务域的划分?成果模型:每一类成果的业务属性,以成果为主,建立成果与人、对象、业务活动的关系。

(3)文档经知识处理后的表示

一般来说,用概念代数表示的知识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知识空间三元组(知识、属性、关系)。文档知识库将负责这些知识、属性和关系的存储和管理。

2.4知识门户的建立

1)知识地图的建立和检索

我们在油田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表示采用了概念代数的方法,以概念之间的连接作为知识的关联的表示形式,因此在知识地图展示时,我们充分利用知识库中的这种联系,将知识地图的实现采用语义网方式展现。这种方式也十分符合人们自然地按照连接查找所需要东西的习惯。

2)知识社区的建立

知识社区可以方便企业员工及时的共享、交流知识从而可以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MediaWiki平台从功能上提供了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广义来说是一种软体能作为网路共笔,供用户自行编辑,并最终集合成完整的资料库。狭义来说是能达成维基百科样式的站点。在油田知识管理系统中,我们采用了MediaWiki平台,构建了一个知识的共享、交流、获取和知识创新的环境。在知识社区中,油田专家和员工可以有多人协同维护和访问,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关心的知识和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成为作为一种方便的新型的供企业内部群体用户交流、协作和共享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

篇(5)

一直以来人们对知识管理战略的定义都存在着分歧。由于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知识管理战略实质内涵的丰富性,很难达成令大家一致认同的定义,其理论研究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从资源观和知识利用及创新的角度,并借鉴詹越(2009)对知识管理战略定义的归类,从战略观、规划观和过程观三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管理战略概念研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聚类,各分层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1)战略观。战略观是知识组织的基础性资源,强调管理知识资源的战略、方法以及手段。Seeley和Dietrick(2000)从知识管理的方法及手段方面提出知识管理战略是通过组织成员的知识存储、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但更多的学者是综合了知识资源观、战略观、知识管理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知识管理战略内涵做出界定。比如,Zack(2002)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集成,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2)规划观。规划观侧重于对知识资源管理的规划和计划。詹越(2009)拓展了明兹伯格的“5P模型”,从多个角度(目的、对象、内容)对现有知识管理战略概念加以整合并形成了知识管理战略比较全面的概念模型,即组织通过知识创新、组织创新,以达到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并对知识及知识管理活动进行决策性规划以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内容包括对战略观念、类型、模式和实施策略等的知识管理战略要素进行的选择和设计。(3)过程观。过程观则是通过全面的变化过程和组织变革的知识管理活动以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Cohen和Huang(2000)基于资源观视角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通过新的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一种全面的变化过程和组织变革形式,它的目的是实现组织创新并获取或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综观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战略内涵的不同界定,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认知是: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或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以及实现企业价值,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组织的核心资源、知识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指组织为了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充分整合与规划组织内外部优势知识资源或关键知识要素,以获取组织整体运营绩效最优和持续竞争优势或地位的组织目标,通过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价值。

1.2知识管理战略类型概述

关于知识管理战略的类型,国内外学者根据知识内涵、知识利用或获取方式、企业知识特点及需求、知识管理态度等作为分类依据,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战略分类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了多种知识管理战略类型的情况,为了让知识管理战略类型的研究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合知识管理战略定义并依据姚先国、胡玮玮(2007)知识管理战略类型的划分方式对国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类型进行纵向归聚,即从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进行介绍,三个不同层次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1)战略层。战略层将知识视为组织的基础性资源并把知识战略作为组织总体战略,因此企业总体战略取决于知识管理战略。March(1991)与Zack(2002)从知识使用的角度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知识创造战略(Exploration)和知识利用战略(Exploitation);Bierly和Chakrbarti(1996)从知识来源及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方面将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内部学习(InternalLearning)、外部学习(Externallearning)、激进式(Radical)学习和渐进式(Incremental)学习;Wiig(1997)从企业战略及其自身需求出发,将知识管理战略归为商务战略中的知识战略、智力资本管理战略、个人化知识资产责任战略、知识创造战略、知识传递战略;Zack(2002)依据企业竞争策略态度倾向,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积极战略和保守战略;Earl(2001)依据知识管理过程及结果把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知识基础战略、知识地图战略、知识流战略、知识资产战略、知识共享战略、知识交流战略、知识能力战略;同样,也有学者从知识的构成和获取方式上把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自主知识创新战略、自主知识获取战略、合作知识创新战略、合作知识获取战略。(2)战术层。战术层是组织为了持续改善管理而将知识管理视为加强战略管理的工具。Hansen最先提出知识管理战略概念,他认为编码化战略(CodificationStrategy)和人际化战略(PersonalizationStrategy)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并完成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Swan等(2000)从信息的传输、记录方式和交流分享形式的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分为认知战略(Cognitive)和分享战略(Community)两种。Choi和Lee(2003)在Bierly、Zack、Hansen、Swan等人的基础上,以企业对外显导向知识管理和内隐导向知识管理的倾向,把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系统导向、动态、员工导向和被动四种知识管理战略。另外,他们还根据知识编码化以及知识在人际间交流的差异,把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系统导向(system-oriented)、人文导向(human-oriented)以及动态性(dynamicstyle)三种知识管理战略模式。Choietal.(2008)根据知识管理战略之间的非互补、非对称互补和非关键对称互补三种关系,把知识管理战略分为:外显导向战略、内隐导向战略、外部导向战略和内部导向战略。(3)业务层。业务层是为了加强主导业务的职能而将知识管理看作企业总体战略下执行主导业务的方法。Schulz和Jobe(2001)通过对美国和丹麦跨国公司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分为编码化战略、内隐化战略(Tacitness)、聚焦战略(Focused)、非聚焦战略(Unfocused),同时发现聚焦战略明显优于其他三种知识管理战略。Garavellietal.(2004)从适应外部环境的角度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知识市场(KnowledgeMarket)和知识社团(Knowledgecommunity)。Percin(2010)整合了系统导向知识管理战略和人文导向知识管理战略的概念,提出了另外一种新的知识管理战略即动态知识管理战略。Choe(2011)结合人际化知识管理战略和编码化知识管理战略并对它们进行集成,提出了组合知识管理战略。徐漪(2014)以Hansen和Tierney等人的知识管理战略分类准则为依据,把知识管理战略分为四类,即保守系统化战略、保守人际化战略,积极系统化战略和积极人际化战略。从上述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知识管理战略分类的研究已经由单一维度转向了两个维度相结合的组合式研究;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普遍认同且最常使用的基于知识内涵的知识管理战略类型。

1.3知识管理战略内涵与类型的关联

本节基于知识管理战略内涵之间及类型之间的层次关系、内涵与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图2),从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剖析其联系。图1知识管理战略内涵分类图2知识管理战略类型分类注:①表示对应关系。知识管理战略内涵及类型的划分逻辑均是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从指导思想到实操的路径,将二者分为三个层次类型。另外,二者的划分依据均是基于资源观、知识观及其应用手段、态度等做出具体分类,因此,二者相互之间存在内涵上的相似性。知识管理战略内涵是基于组织不同管理层面、不同执行部门业务特点的解释和界定,而知识管理战略类型是基于组织具体业务的指导性思想,前者对后者具有指导作用,后者对前者理论的丰富具有支撑作用,二者的研究对象有所差异。

篇(6)

1.2企业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式是技术创新,对于许多人来说,技术创新意味着企业创新,即针对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主要是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既是企业将市场需求与科技进步进行集合,创造企业效益的行为。技术创新是将知识与技能融合到产品中使得顾客满意的过程,也是产生知识、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依赖于企业的技术积累,技术积累的过程不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技术输入,而是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活动。任何技术的创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从旧知识中提炼升华出新知识。因此,企业的所进行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能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对员工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增加企业创新活动中员工的知识积累,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系统的知识积累过程。

1.3知识管理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管理使企业创新更加有序,企业的创新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通过知识管理能实现对知识的分类整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无序的知识信息变得有序化,使得企业的创新过程更加的有序合理;二是知识管理使得企业创新更为有效,其主要是通过建立知识的管理机构,帮助员工更加方便高效的获取知识信息,快速准确的做出相关决策,为企业创新奠定知识基础;三是知识管理是的企业创新风险降低,知识管理是将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通过知识信息的积累,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符合市场的要求,减少创新过程中的众多不确定因素,降低了企业创新的风险。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2基于知识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方法

2.1实现知识管理的制度化,实现知识积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拥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这些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知识积累,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知识积累制度,实现企业的知识积累。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制度化是指将技术创新的规范、组织行为和组织知识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加合理有效。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企业通过挖掘使得原本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可存储利用的显性知识,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使得组织知识实现固定和积累,知识信息的共享实现了人与知识的有机结合。知识管理的制度化具体实施手段是建立知识库,将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知识库中实现最大的可视化,使知识以物质形态长期保存,达到知识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佳结合效果。此外,还应协调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接口,使知识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的过程更加方便流畅,例如:设置部门协调制度、部门和岗位职责、相关流程、标准等,实现企业的知识积累。

2.2实现创新活动流程化,完善企业创新机制企业的创新活动涉及到企业的众多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每个企业都拥有各自的企业创新流程,通过实现了创新活动流程的电子化,大大提高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创新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企业通过完善企业创新机制,不仅保留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有助于指导企业的新员工进行企业创新活动。知识管理的过程不单单是对知识的分类整理,而是将知识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结合,使企业创新活动流程化,方便企业员工迅速掌握和了解相关创新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创新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检验和反馈,根据外界创新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创新技术流程,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机制。

2.3实现创新能力组织化,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企业进行创新技术活动往往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即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合作完成,而且创新技术活动的进行需要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理论知识、完善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实施计划、高效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审查监督制度等,因此,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创新的体系能力水平。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但是人才和团队的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换句话说,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水平。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知识资源的整合、传播、利用的过程,企业员工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工作经验和知识的学习,团队的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能力的加总,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要实现创新能力的组织化,合理有效的创新能力组织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障。创新能力的组织化,是指企业的创新团队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个人的创新能力在组织化的创新团队中能发挥到最大水平,个人创新能力在团队中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持续的提高,在企业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篇(7)

2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形成动因

由上文可知,当前有关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善和全面,但大体上都可以归结成:“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和应用体现在企业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和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加工,从而用来提供服务,而这个企业对有形资产和资源的应用又取决于知识和知识的转换能力。换句话说,企业对其有形资产的组织和应用是一个知识的函数,企业所提品或服务的质和量取决于知识变量。从这个意义出发,若是拥有相同水平资源和资产的不同企业对知识变量作出不一样的输入,即企业间对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的水准不一样,则知识管理水平较高的一方得到的知识变量相对较大,用相同的成本而言,他所获得的收益就远要大于管理水平弱的一方。”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推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企业商家都愈加的推进向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转型,知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愈加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众多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以及运营管理方法都更加的以知识为核心开展,从而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和财富利益。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核心的动力就是进行知识管理。虽然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相应的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也要求的更加全面、复杂。故此,企业就更加需要创新、发掘和利用知识,经营模式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管理化的趋势,最终达到企业内部构建和外部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

3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实质的分析

经典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模式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对于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挑战是进行知识的不断积累、全面创新和充分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组织架构,系统的职责分配才能最大限度的推进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重构和调整。

3.1组织结构

经典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一般会非常固执化的实行统一指挥的理念,围绕该理念构建一条适用自身企业的职权等级链条,即每位员工必须也只能接受一个上级领导的领导和指挥,这样一来,就会形成非常严谨和条理化的管理体系,但是同时也会增加管理的领导层级,扩大从底层来到高层的距离,由于上层领导没办法真实的接触到底层的消息,因而,有必要制定各类详细的规则办法,方便具体管理和具体作业。

3.2管理职能

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不断发展辩护,也就带来了为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二进行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更新换代。在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主导就要求企业员工高效率的获取知识信息、共享知识成果,从而拥有强大的自我学习应对能力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各种改变。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要得以生存和健康发展,就更加应当肩负起随时随机彻底变革组织结构的责任和职能。

篇(8)

二、航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知识管理系统性和开放性。航空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由领队和不同的部门团队组成,在不同层次的部门中,知识管理具有不同的责任,因此在选择知识管理模式时,不能孤立地看某一个特定部门的管理,要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协调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便于不同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流,知识管理要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管理中来,人人都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组织结构扁平化。航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组织结构保障,组织结构要与目标、愿景和组织功能相适应。航空制造业设计到零部件非常多,生产部门也很多,为了方便不同部门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应该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使上下级之间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还要尽可能的体现出团队性,使得员工之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建立其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和谐宽松的工作气氛,有助于员工提高知识和技能。

(三)保护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创新。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行业进行技术封锁,航空制造业属于战略产业,我国要实现创新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因此航空制造企业实施现代产权激励制度显得尤为重要[3]。通过产权激励,促进企业宝贵的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和激发知识创新,触发航空职业企业智力资本的内生提升机制,充分调动每个技术人员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是航空制造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知识管理的实现是以知识管理系统、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等作为技术条件。所以在推广知识管理时,首先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沟通效率。例如:知识积累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是技术人员之间可理解的积极交流的过程,便捷的网络和通讯技术,有利于员工了解航空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沿,也有利于员工之间的交流协作,碰到工作中的问题,管理层也便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知识管理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营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文化。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航空制造企业属于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4]。企业和员工如果不主动学习,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通过不同的方式(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组织学术交流等)进行知识共享,当然知识共享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创新的一种手段,要鼓励员工探索新的知识和技术,促进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习惯的养成[5]。比如:可以通过培训来促进员工的发展,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或技术能手,为员工讲授某个领域的前沿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并规划好自身的职业生涯。并对员工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

(六)建立合理的评估和改进机制。航空制造企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知识管理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所以知识管理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那么,这就需要对知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检验,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身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管理经营,使其处于一个动态调整和完善的状态,才能不断做好知识管理工作。

篇(9)

二、研究过程

(一)数据获取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及转型的关键时期。软件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对知识管理和学习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创新活动对于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大连软件产业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对象以创新活动较多的中小软件企业为主,首先在大连软件园内选取5家软件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初步验证模型的测量变量。初步调查后将调查问卷在这5家企业进行预调查,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问卷,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拜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向大连软件园内的软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软件设计及研发工程师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177份,剔除21份信息不完整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44.6%。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及SPSS和Lisrel等统计分析工具,检验知识管理过程与管理创新绩效间的影响关系。从所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回收样本以中小软件企业为主,企业规模3-50人、成立时间3-10年的居多,共计59家,约占总样本数的57.84%,这也与本研究的初衷向契合,因为年轻的中小软件企业往往更重视知识管理,更具有创新活力。回收样本中还包括一些成熟的大型软件企业,这些企业成立时间早,在行业内影响较大,企业规模在250人以上,如埃森哲、简柏特、通世泰、思科、花旗数据等跨国企业以及东软、华信、中软、海辉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约占15.69%。此外,人数在50-249人的中等偏大规模企业27家,约占26.47%,说明本研究具有良好的样本结构。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根据所关心的重点不同,信度可分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两类,但通常情况下主要考虑内在信度。由表1可以看出除知识更新和市场发展潜力两个测量项目外,其余项目的Scaleifitemdeleted值均大于0.35,剔除这两个测量项目可使问卷信度达到检验要求。对于知识应用过程的Cronbach’sα值未达到0.7的标准值,可能是由于测量样本偏小造成的,但考虑到α值与0.7较为接近,也认为问卷满足了信度检验要求。在剔除知识更新和市场发展潜力两个项目后的信度分析中,知识转化过程的Cronbach’sα值达到0.913,且外部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固化和创新知识创造三个测量项目,对其他变量题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657、0.709;市场绩效的Cronbach’sα值达到0.892,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环境适应度两个测量项目的相关系数为0.697和0.724。指标。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测量项目是以相关文献研究为基础,大都已通过实证检验,可认为问卷满足内容效度检验。结构效度检验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主要体现调查问卷反映抽象概念的程度。本文主要进行了KMO和Bartlett’s球形度检验,如表2所示。KMO值为0.874,比较接近于1,说明各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也就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度检验的原假设为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近似卡方值为1097.328,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变量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正交变换共生成7个因子,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5,累积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86.20%,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文主要探讨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知识保护,对管理创新的市场绩效和流程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学习能力对知识管理过程维度与管理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由表3的模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研究模型修正后测量变量的组合信度在0.838-0.932之间,变量平均方差提取系数在0.593-0.784之间,表现出理想的信度水平。所有测量项目的载荷值均大于0.5的显著水平(t值大于15.36),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为1.90,满足小于2.00的理想要求,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另外,GFI和AGFI值分别为0.91和0.90,基本达到0.9的门槛值但相对偏低,而NFI值略低于0.95的门槛值,出现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知识管理过程的四个维度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增加知识管理过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可能会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

(四)假设的验证

由表4可以清晰地看出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过程、知识转化过程、知识应用过程以及知识保护过程与管理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学习能力对知识管理过程与管理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协调作用,假设H1和H2得到了部分验证,H3和H4得到了全部验证。H2d和H1-2d两个分假设未得到验证,均涉及到知识保护过程的影响作用,这也说明软件企业虽然属于知识密集度产业,但其知识保护意识还很淡薄,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保护制度或策略,急需培育知识保护的企业氛围。虽然企业学习能力对知识保护过程与管理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与企业固有的知识管理观念相比,作用较小。

篇(10)

1信息化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是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起着引领产业的主导作用。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以契约为保证积聚和整合知识,知识与资源的组合能够创造新的知识,进而通过可观察的企业能力及行为转化为企业绩效,企业的知识存量、结构,以及吸收、整合知识能力的异质性是形成企业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因而增强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网络作为内部显性知识的主要载体,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知识管理的操作平台和基本工具。

国外学者从企业管理职能(运营、规划与战略)层次范畴揭示了信息化对企业资源的配置经低阶到高阶的发展路径(图1),呈现一种高阶依赖低阶支撑的综合运用形态,国内学者从功效的角度将信息化的功能归纳为媒介、协同、驱动和诱导四类功能,并提出四种功能相互作用下的创新促进机制:主体关系培育引导机制、创新资源配置均衡机制,以及知识创新链优化机制。

企业的创新是各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创新,而信息化需要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制度诸要素协同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综合理论研究,并结合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可以从四个逐级抽象和深入的阶段来认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图2),从中探求创新机制的发展路径。

(1)信息流通媒介功能。实施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的企业,内外部实体可借助电子邮件、浏览器、文件服务器等方式进行快捷沟通。显性知识以可编码的信息形式存储在系统中,提供了信息共享和跨实体范围的信息检索服务。

(2)信息化革新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这是应用于组织结构整合的知识体现,引致了组织协作程度提高和管理优化。由于组织内部存在分工,可编码知识在流通与运作过程中,将因各组成单元的功能及任务需求差异性而出现有选择的淀积,从而呈现知识配置的优化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借助信息系统的媒介功能,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可以平等、开放地快速沟通,命令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层级,以及时间、地域的限制,驱使组织架构向网络化、扁平化进行整合。企业在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能力提高计划精度,减少时间消耗,通过实施时间管理获得速度竞争优势。

(3)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共享、运作的需求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信息化媒介可以明显地促进知识共享和运作的效率,然而这是一种处于下意识层面的对知识的管理。当企业认识到自己作为知识集合体的本质,能将知识管理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从而主动地为企业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创造条件,如:激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开发组织单元的知识学习能力,减轻知识转移的障碍等。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积聚(学习、获取、存储)、知识评估体系、知识的运用和转化(SECI模型)等。知识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知识价值的鉴别和知识资产的商品化予以充分关注:前者是促使微观知识存量和宏观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性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知识存量应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后者则是知识资产价值和企业绩效体现的根本目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

(4)信息化条件下的组织、管理优化,和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企业运营管理进步的外象,深入到战略层次,其底蕴和根本目的则是建立具备创新诱导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组织,这类组织具有知识良性动态循环的环境,体现为:知识流通、共享、转换的阻尼小;组织单元及员工个体拥有足够的知识存量来学习、理解新知识;企业管理者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组织中,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创新型文化得到崇尚和弥漫;在管理机制上,应能协同发挥创新个体的外部激励和内在的创新自激励;组织的创新不是一时的,而是受到知识的运动所诱导,遵循“知识流通和运用发现创新点或问题涌现创新行动实施产生创新成果再激励”的路径,源源不断地持续产生的。企业创新型核心能力(企业配置、使用资源,以及发现未来机会的能力)由此得以提升和优化。

以上四个阶段相互交融和影响,逐级支撑,构成一个逐步抽象和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对创新型组织机制形成路径的认知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

2信息化对微电子企业知识范畴产生的影响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高新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知识的运用至关重要。微电子产业早在1991年即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范围之一。微电子企业可划分为IC(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两类,前者通过CAD软件生产IC功能电路图和工艺版图;后者则通过复杂昂贵的大规模生产设备制造出最终的集成电路。两者分别是技术研发型和生产制造型高新企业的代表。我们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上海地区部分微电子企业调研了信息化对其产生的影响。调查表明微电子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受调研企业均实现了内部联网,与外部广域网接通,并拥有或正在筹建对外的WEB网站.受调研的IC制造企业和近60%的IC设计企业建立了用于生产计划、进度控制的信息系统,CSCW(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方式被广泛运用。微电子企业的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环节繁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内生性,能够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而国家对高新企业发展的支持(如高新开发区的建设)也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受调研企业明显体现出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特征。①企业在内部广泛运用网络手段共享知识资源(图3),同时通过外部网吸纳外部知识。受调研员工中,70%认为大部分的企业内部信息由内部网获取,46%认为主要通过外部网获取与工作相关的外部信息。②IC制造类企业基本都通过广域网向供应链上游的IC设计企业客户提供了信息虚拟通道,以便客户在授权的范围内局部访问自己的内部生产数据,进行进度监控,体现了供应链范围的知识共享行为。③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任务委派使企业组织架构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层级关系、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呈现出柔性化组织的特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也有所增大。然而在管理沟通有效性方面,绝大部分员工则认同“工作会议”与“面对面委派”等非信息化方式。

3当前的问题及对策

就被调研的企业总体来看,对知识的管理还是处于自发性的、下意识的形态。管理者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有了信息系统就实现了对知识的管理。这其实仅仅处于知识管理渐进模型的第二进阶。这种管理形态容易受到市场的短期利益所驱动,因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培育创新竞争力的核心任务,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在享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容易旁生出对信息系统的非理性依赖。信息化的直接优势体现在可编码知识的共享上,然而应用于默会知识的转移则是困难的,这方面组织单元、个体间的正面沟通和长时期磨合不可或缺。如果管理者认识不到这一点,过分依赖信息系统来沟通,会产生沟通效率损失,还可能使管理者产生信息接收者拒绝知识转移的误解。在微电子企业员工中对沟通方式有效性的调研结果佐证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知识外溢是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负效应,通过信息系统外溢是引起知识外溢的其中一种原因。在所考察的微电子企业中,存在着通过严格监控信息载体进出,尽可能减少对合作企业的数据共享范围,以及限制离职人员一段时间内不能在本行业从业等手段减轻知识外溢的做法。对合作客户降低数据共享程度一定情况下会引起合作的信任缺失问题,这需要从知识联盟管理的角度加以研究。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高新产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紧缺,企业呈现人员的高流动性,员工跳槽将引起知识外溢和企业内知识资产遗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求提高,除了要进行企业规章、常规技能等显性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将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创新观念和思维方式传递给员工。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企业需要走出片面强调信息化的误区,从知识管理的高度,以及管理要素与信息化协同的角度来完善管理体制。

1)企业管理者应当对企业是知识管理体系的本质有所认知,并要认识到知识良性循环环境和企业知识存量的有效积聚是产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驱动因素,从意识层面上主动实施企业知识管理。企业内设置首席知识官(CTO)和各个层级的知识经理是有效的途径,进而构建公司层面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篇(11)

认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极其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抢占先机,获取领先优势,进而把握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积累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共享和利用,保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1知识管理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盖勒么·贝来兹·布斯塔曼特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或显形知识。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价值评判和保护,以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内容

举凡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都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有七大方面,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以及显隐性知识转换等;知识共享管理。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知识应用管理。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激励。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知识管理技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知识学习管理。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提取,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本的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显而易见;知识分享,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知识分配,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知识化管理和整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间竞争焦点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是基础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而不是工业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形态。其次其主导型要素是人才,而不像在工业经济下的主导因素是资源与资本。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事实标准,引导时代的潮流,比如微软逐渐将微软视窗系列发展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系统。在企业战略上,企业投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同时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知识产权和各种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武器;在成长战略上,由靠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取得必须依靠员工的知识积累;第二,企业应具有永不间断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因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第三,企业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特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到售后服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实施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传达给企业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及建立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把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进行通盘管理,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面对诸如竞争全球化、市场“微利”化等一系列新浪潮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提高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智力资产的价值。知识管理已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4.1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业务的改进,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技术创新:①试验功能。利用它能试验出不同因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等,准确预测销售状况,更有效管理产品库存;②及时性。由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

4.2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速度:①测试功能。利用它可以评判不同商业活动、策略(如产品促销、新产品)等的响应度,识别实施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②交互功能。利用知识库,可以直接与各种不同顾客进行沟通,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特定服务等。根据数据库中的个人记录的特有情况,容易与顾客进行个性化沟通,而且具有很高响应性。

4.3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①适应功能。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实时资料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活动预期目标;②智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数据库,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

4.4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渠道

现代竞争强调创新的速度,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该领域具有以下功能:①选择功能。通过知识管理能对员工的情况了解较多,所以可以针对员工选择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渠道等;②学习功能。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知识管理,员工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

5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

5.1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实现企业的管理知识化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

(1)技术的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账,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战略,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传统企业,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有些企业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5.2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1)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地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地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够流通起来,使企业能以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核心,全面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这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从企业基层到顶层对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企业各层次的信息使用能力与专业化程度。

(3)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使用的外因性,提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互动利用,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网络建设。

(4)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同样,知识的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这就要求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个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发挥其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