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港口工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港口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防治措施
2.1制定出详细的水土保持措施计划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水土保持措施计划,首先是陆域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计划,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状况、危害程度、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工程建设特点、已有的防治措施等进行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不同地形单元上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保护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如图1所示为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其次是水域工程建设,其需要考虑防洪泄洪、航运需要,施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施工前做好水下地形地势测绘工作,将项目区中各关键点的控制高程、需方量等标志出来,确保航道运行的安全。(2)及时组织有资质单位做好防洪泄洪专项检查和评审工作。(3)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合理布设综合利用区。(4)加强施工阶段的监测,在利用区的上下游设置监测断面,密切关注断面的含量变化情况。
2.2坚持港口建设水土保持原则
在水土流失的防治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等原则,以港口的水土保持为重点,开展系统的水土保持工作,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地措施、临时措施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整治,起到既保持水土,又改变该港口生态环境和周围农业生产条件的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3港口建设工程开始之前的水土流失防护
在码头区等建筑物基础开挖等工程之前,先对项目区进行表土剥离,剥离表土临时集中堆放用于弃土场,用于后期土地平整和绿化。表土剥离对保护宝贵的表土资源起到重要作用,剥离的表土用于后期绿化土回覆,解决了绿化土来源的问题,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减少水土流失起到积极作用。在陆域工程区道路一侧修筑梯形排水沟,同时在坡脚修筑排水顺接工程,在横纵排水沟衔接处布设临时沉沙池。各功能区通过四周的排水沟收集雨水,汇集后通过沉沙池排出。例如:枣庄港台儿庄港区散杂货泊位工程的水土保持中,其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锚地开挖、港池开挖及护岸等水域作业带,与水土保持相关的主体设计主要是护岸防护,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采用浆砌块石,防护长度为1293m。护岸断面分两段,护面结构自上而下为30cm厚浆砌块石、20cm厚碎石垫层和15cm厚中粗砂垫层,坡度均为1∶1.4,护脚和压顶均为浆砌块石结构。为主体工程运行安全,主体工程设置浆砌石斜坡式护岸,防治岸坡塌陷及滑坡,同时起到防治岸坡土壤侵蚀的作用。由于该区的水土流失与雨水排放密切相关,故而排放系统采用暗沟形式,主要设置在场内的道路两侧;排水沟按照1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采用浆砌石衬砌,厚度为30cm。经计算,项目区共设置排水沟总长度约为2876m。集中径流可以分散到项目区各级排水系统中排泄,极大地降低了径流对场地、坡面地表的冲击原动力,起到了排除地表水对工程土体以及堆场货物产生不良影响的作用,保证工程排水畅通,使土体不出现滑塌,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4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是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植物具有优良的固结水土、改善局部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等效果,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较多。一般的方法是设置边坡植草防护、陆域边界防护林、堆场边界防护林、临时便道区植草防护、路基边坡防护等,在堆场、道路、仓库等地块种植高大的乔木、灌木,并在道路和办公区域设置花坛等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植物措施中常用的树种有:侧柏、白杨、柳树、紫穗槐、龙柏、月季、樱花、黄杨、女贞、木槿、紫荆、紫叶李、爬山虎、中华结缕草,而选用的草种主要是黑麦草和狗牙根。植物措施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减轻并防治污染、净化大气环境质量等作用,还可以改善地温和气温,改善小气候。同时植物根系的固持作用和树冠、草皮的拦挡、截留作用,都可减弱雨水对边坡和地面的冲刷,起到涵养径流,并能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和防止雨水冲刷地表。
2.5港口工程水土流失的临时性防护
港口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常见的临时措施是临时围堰、表土运回和临时拦阻措施。临时围堰布设时应先打木桩,再加填装土的编织袋,分层垒实,高度以达到防洪要求和防止冲刷为宜。临时围堰施工时应参照如下几点规定进行:(1)围堰的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50~70cm;(2)堰内面积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3)围堰断面应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防止滑动、倾覆)的要求;(4)围堰修筑要求防水严密,尽量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为此,须注意堰身修筑质量。表土运回就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将集中堆放的表土运到绿化用地作绿化用土。临时拦挡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彩钢板拦挡,一种为编织袋装土拦挡,根据临时堆土的堆放时间、位置等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通过防尘网覆盖减少扬尘、对道路路面进行硬化等。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当今港口作业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港口作业风险增加,这种情况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警惕。增强港口作业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辨识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并及时对其进行排除与整改,对维护港口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及保护港口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辨识进行探讨,以期为保证港口工程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概述
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在港口作业活动中,由于操作的不合规范、作业环境的不安全以及作业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而埋下的易造成后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可以这样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界定,危害程度较高、整改难度较大,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排除的事故隐患。
我国港口作业的大致方式有人工作业、机器作业以及人机合作三种方式,且由于港口工程的繁杂性,港口工程管理的难度是很大的,从而,港口工程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也就颇多。这类安全隐患的危害是十分大的,轻则引起国家财物损失,重则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要彻底消除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认识。
2、事故隐患辨识的相关规定
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就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以最科学、有效的手段消除港口工程安全隐患,保证港口安全。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法案,就必须准确地辨识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并对其进行分级,以期有针对性地处理。
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有关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如何进行辨识、分级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可以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认识。根据国家现有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可以这样辨识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目以及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分级。另外,根据2007年出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事故隐患,另一类是重大事故隐患。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其危害程度较小,且较易发现整顿。本论文所研究的就是重大事故隐患,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可以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且对其的发现和整改难度是颇大的。
除此之外,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公示销号实施要点》以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都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表示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后项规定,其比较明确清晰的界定了煤矿生产的重大事故隐患,对预防矿区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这项规定,亦对港口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辨识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现有的这四部法律,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而制定的,但是在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借鉴。那么,根据这两部法律,要怎样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呢?首先,要排查出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再综合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及财物损失状况等多种因素,确定其是否可以定义为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再对其进行分级考虑,按照不同等级的事故隐患制定出不同的解决应对方案。
3、港口事故隐患辨识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港口事故隐患辨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并不多。但是,可以参考吴宗之与张新梅等的相关事故隐患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从危险源方面进行的,其考虑到港口管理者是否能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
另外还有王凤琪、林宏源、张国顺、李祯、李倩等人对事故隐患的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主要方法和对象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研究都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有一定的价值贡献。
就比如拿李倩的研究来说,她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其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如果重大危险源,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就会成为重大事故隐患。在港口工程中,易燃易爆物品就是重大危险源,它的运输作业是十分危险的。但是如果防护得当,一切按要求行事的话,其发生事故的概率还是十分低的。但是如果其存储运输环境由于人为愿意,没有做好防爆防燃措施,比如运油车没有接放电链,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4、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分级
那么,如何对港口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目的就是为了对港口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分级,以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最后以最科学、有效的手段消除港口工程安全隐患,保证港口安全。我们应这样对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分级。
(1)对安全隐患在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出现的频次进行演绎推理,从而辨识港口工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任何事故都是由安全隐患造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安全隐患都能够造成事故。从可能发生事故的源头上对事故级别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反过来分析辨识事故隐患,得出其是否为重大事故隐患,判断出隐患级别。我们可以整理出今年来港口工程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并对这些案例进行逐步分析,摸索出一条从事故级别推出事故安全隐患级别的线路,从而为演绎推理港口工程重大安全隐患级别提供推理方法及套路。
下图为已发生港口安全事故中,各类安全隐患所出现的频次,可以根据事故隐患出现频次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与分级,频次愈高,事故隐患级别也就愈高。
(2)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来辨识港口工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对港口工程事故隐患可能造成多大程度的事故,以及造成事故的级别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到安全隐患级别。
(3)因为没有一套标准的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标准,我们在对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辨识的过程中, 就必须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他们意见的,不断修改以及完善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辨识标准。在咨询专家意见之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港口工程中所出现的具体安全隐患,制定好针对性强的问题,提高咨询效率。
(4)可以就事故隐患排除以及整改难度,对港口工程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如果事故隐患发现难度较大,且整改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这个事故隐患就可以定义为重大事故隐患。
(5)最后,还可以从重大危险源的正确处理和有效控制来对港口工程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这不是说以危险源危害级别的高低来定义重大事故隐患,而是应综合危险源级别与港口管理工作的合理、到位来定义、辨识港口工程的重大事故隐患。如果拿重大危险源油罐车来说,如果港口工作到位,对油罐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那么就不能定义其为重大事故隐患。
5、结语
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正确辨识,对保证港口作业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法律法规是十分少的。辨识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识方法及规定。港口工程重大事故隐患辨识这一课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是十分具有研究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 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前言
近年来,港口作为物料输送的关键环节,在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港口地理位置不同、用途不同、规模不同,港口工程具有投资大、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当前的港口工程管理模式由于港口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低下,且效率不高,已不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是我国港口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港口项目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
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即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考虑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和考虑项目管理的人才市场五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
每一个港口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应考虑港口工程的建设规模、要求及其复杂性。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及建设条件等,进行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如果项目建设规模大、质量管理各方面要求高,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则适合聘请专业的管理机构,在充分了解港口各种施工工艺的特点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对港口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2.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在选择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港口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交通行业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于部分特殊工程,其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已由相关法律法规做出规定。比如,涉及国家安全或机密的项目一般应由国家有关机构负责建设,军事工程项目依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实施,确保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投产后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的要求。
3.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
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保证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协调管理职能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来实现,应考虑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的同时,利用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如政府投资的项目是否要求回报等,理顺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以获得最佳的收益。
4.考虑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
建设项目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财政担保银行贷款建设项目、财政性投资项目以及国际援助建设项目。其他资金来源项目都属于非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国有企业、外商和私人投资、集体单位等。目前,我国港口建设呈现投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来资金涌入港口建设领域,迫使港口企业放弃传统的港口工程建设模式,选择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考虑项目管理的人才市场
随着工程项目竞争的日趋激烈,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考虑建设管理市场的发育情况和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智力支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考虑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建设管理市场是否已发育成熟,考虑项目管理发展的未来及其本身的集成和协同,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能否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等。
二、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针对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要求,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做好项目总体规划
做好定位和总体规划,可以使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从港口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入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对港口的长远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把关,结合港口现状、地理位置和腹地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 对港口的经营和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并协同港航管理部门,编制一个适合港口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使港口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根据、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坚持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反映了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项目前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坚持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港口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二是重视项目设计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设计方案最优。三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对基建工程招投标开展效能监察,确保港口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3.加强项目造价管理
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加强对项目的造价管理,促进港口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降低投资成本。由于港口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影响因素复杂、涉及面广等鲜明的行业特点,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总造价最重要的阶段,施工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竣工结算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只有加强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阶段实施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4.推进技术工艺创新
坚持推进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大力推进技术工艺创新,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技术工艺创新, 是完善工程项目周期的重要环节。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新型的材料,充分发挥港口工程的使用功能,而且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
5.加强管理人才建设
一个项目实施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在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建设,有利于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港口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途径,可以采取将现有的港口管理人员分批分期送到大专院校进修的形式, 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提高港口工程建设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选择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应结合港口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港口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只有充分考虑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程序,发挥港口的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才能有效利用和调配港口企业的资源,提高我国港口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进而实现港口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勤国,李玉民.港口工程项目管理策略分析与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08,(07).
[2] 王晓敏.港口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3] 骆汉宾,张伟,梁萍.公共项目建设管理的模式选择[J].建筑经济.2008.(03).
[4] 赵海珍.我国港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在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中,强夯法效果最为明显,而且强夯法的设备很简单、施工程序方便、经济易行、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有效地节省材料和工作时间。但是,强夯法也有它的弊端,如在施工中,强烈的振动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的生产生活,还会对周围的建筑产生不良的环境影响。这种影响被我们称作“强夯振动”的“环境效应”,也就是“振动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对强夯法的研究着重点主要是强夯机理和加固影响的深度方面。对于强夯振动和它的环境效应这两方面研究的就很少。本文结合了南方某沿海港口的实际施工,对强夯法在振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随着距离逐渐衰减的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望在类似的研究中起到参考作用。
一、 强夯振动所呈现的衰减规律
强夯法又被称为动力固结法,即是指用重锤从一定的高度落下,夯实地面的土层,以使地基在短时间内固结。这种方法是利用重锤下落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也就是振源,对土层进行夯实,它是冲击式的点源振源。
在使用强夯法时,振源首先会让重锤底部周围的土体颗粒振动,随后牵动附近的土体颗粒一起振动,并且有层次地向外传播振源的波动,使能量不断地向外扩散。由于这种传播存在着几何阻尼与材料阻尼,使用振动会随着时间和土层的厚度迅速衰减。
一般,我们在描述振动的时候,主要是对振幅、频谱以及持续的时间三个参数进行描述,它们也被称为“振动三要素”。对强夯振动衰减的研究主要是将地面的振动强度(即“振动三要素”里的“振幅”)进行分析和研究。所谓的振幅就是“质点振动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三者之一的一个峰值、最大值或者某种意义上的有效值”。强夯地面的时候,所产生的振幅要根据夯检距(夯击观测点的距离)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少。表一中对质点的位移和距离的衰减规律进行了详细地探究和讨论。我们可以从表一中看出,振幅A在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成反比的关系。图一是某施工场地上实测的地面振幅和距离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竖向的振动与水平的振动的变化差别不是特别明显;2、振幅愈大,就离夯击点越近,振幅愈小,就离夯击点越远;3、振幅还在随着夯击的次数改变,次数越多,振幅就越大,但是,振幅增加的量却在减少,这是因为土地的密实度在不断提高。
二、强夯振动的实例研究
(一)准备阶段
我们这里所举的例子是某个公司在南方的沿海港口建设码头和大型的成品仓储库。首先,在施工前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具体的数据如下:
土层的上部分是人工填的石头,石头的粒径大约在0.3至0.5米,还有一小部分在1.0至1.2米之间。石块是坚硬的花岗岩,还有少许的泥土,空隙比较大,整体的厚度在2.0至12.6米之间,东西方向上逐渐变厚,土层的平均厚度是8.0米。在这一层土的下面是淤泥和砂沉积岩,厚度在6米左右。其中,淤泥、粉细砂和中粗砂的承载能力分别为40kPa,80kPa,140kPa。
(二)测试阶段
在测试时,施工人员在对夯击点的第一次夯击是1至14击,夯击能量是5000kN?m;第二次是1至21击,其夯击能量是6000kN?m。施工人员要将这两次夯击的数据记录下来,方便后面对强夯振动的结果做评价。
(三)测试结果的认识
1、强夯所引起的振动,一定会随这夯检距的不断增大而衰减。离夯点的中心愈近,振幅衰减得越快。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值,在水平方向上面最大、垂直方向上次之、水平方向的最小,所以,施工中应采用水平的振动作为振动影响的控制指标。
2、在横切面上,振动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会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大而迅速降低,振动曲线整体上呈现出反“S”的形状。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三段:零至十米为上凸陡降段;十至二十米为平缓段;二十米以下的为下凹陡降段。振动的速度与加速度会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但振动的位移会降低。这可以用密实度的相关原理来解释。
三、强夯振动的评价
(一)地面振动的评价和防治措施
根据上面实测的数据和国内外整合的相关资料,可以在本场地上将强夯振动造成的影响分为3个区:
1、振动破坏区:离夯锤的中心距离小于二十米,该区域内的土体振动加速度大子0.5g的,速度大于每秒5厘米,振动的位移大于1毫米。该区域的振动会对周围的一般建筑物构成破坏,但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2、振动损坏区:离夯锤的中心距离在二十米指三十米之间。该区域内的土体振动加速度在0.02到0.5g之间,速度在0.2到5.0cm/s之间,振动的位移在O.1~1.0毫米之间。该区域的振动会对周围的一般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坏。
3、相对安全区:离夯锤的中心距离大于三十米。该区域的土体振动的速度小于0.5cm/s,加速度小于0.2g,振动的位移小于0.1毫米。该区域的振动会对精密仪器设备有一定影响,不会对一般建筑造成损坏。
(二)垂向振动的评价和处理效果分带
根据上面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铅直的方向上,强夯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会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大而迅速衰减,振幅曲线呈现出反“S”的形状,区段的界限约为十米到二十米。并且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会随着击数的增多而增大,但振动的位移就相反。强夯的处理效果,可以分成三个区段:零至十米作为处理的实效区;十米到二十米作为处理的影响区;二十米以下的作为处理无的效区。这与地基的对比勘察的资料几乎是完全吻合的,仅在界限上会有些许的出入。这可以用检波点密度来进行解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夯振动监测的资料可以显示出振动的衰减规律,这些资料不仅对强夯的振动效应评价有重要的作用,它还是用强夯振动研究对场地上土质的具体情况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地研究强夯振动,积累资料并建立资料库,才能更加科学地指导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祖峰,李萍,谌会芹,石丙飞,房后国.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效效应,2004,25(5).
[2]方磊,经绯,刘玉松.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安全距离研究,2001,31(3).
[3]安惠泽,许兆义.冯瑞玲某站场地基强夯振动影响范围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0(1)
关键词:高悬浮物污水暴雨强度 典型雨型暴雨雨峰 设计雨型图Key words:sewage with high suspended matter concentration ;formula of rain intensity;typical rainfall pattern; peak value of the rainfall;designed hyetograph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煤炭及矿石原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煤炭及原材料散货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转运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各主要港口近年来建设了大量专业散货露天堆场,部分堆场面积近100万公顷。暴雨时产生大量的高悬浮物污水。而如何准确确定堆场高悬浮物污水流量就成为设计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构筑物规模的重要前提,本文就如何利用暴雨强度公式确定高悬浮物污水流量进行一些探讨。
一、 现行《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相关规范确定大型散货堆场高悬浮物(SS)污水量存在的问题
现行《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煤堆场径流量是依照径流系数(0.1~0.2)与多年最大日降雨深的最小值及汇水面积的乘积来确定的。
公式如下:V=φHF
V-径流雨水量(m3)
φ-径流系数,取0.1~0.2
H-多年最大日降雨深的最小值(m)
F-汇水面积(m2)
通过以上计算方式仅仅是确定了暴雨时生成污水的总量,但是该计算方法没有体现当地的降雨集中程度、降雨的强度分布、降雨历时等情况,而仅仅采用污水的生成总量是无法有效确定污水处理规模及收集方式的,致使大型散货码头的污水处理及收集方式很难做到经济合理。
二、 设计暴雨模式雨型的特点
针对大型散货堆场污水系统设计的上述问题,必须对散货堆场场区的降雨形态做客观的分析。
而描述一次设计暴雨降雨强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设计暴雨的时程分布,或称为暴雨的雨型。习惯上采用单位时段为Δt的时段雨量ΔH随时间t而变的柱状过程图ΔH~t表示雨型(如图1)。
图1典型雨型图
Δt通常采用1 d、1 h或某一个标准历时(如3 h)。因此,暴雨的时程分布又分为日雨型、时雨型及段雨型3种。确定设计暴雨雨型的时间分配,如雨峰的个数及其出现的位置,降雨过程的连续及间歇情况,各时段的雨量分配等就成为求算污水处理规模的前提条件。另外在港区污水处理规模一般以日为单位,且暴雨为短延时降雨所以建议暴雨的时程分布采用时雨型分布。
一般情况下设计暴雨模式雨型具有以下特点:
1、 暴雨雨峰时段的平均强度与暴雨强度公式强度相等,是同频率控制的,也就是说,设计时可用暴雨强度公式推求雨峰时的降雨量。
2、 暴雨强度的平均趋势是先小继大、最后小的过程。概括了降雨强度先小后大、先大后小的特点。
3、 国内外大量统计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过程雨峰位置多半位于降雨过程的前三分之一左右。
三、 利用暴雨强度公式推算堆场分区集水、截水沟设计流量
大面积分区集水、截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实际上可以引申为推算小流域集水区的洪峰流量,根据上述设计暴雨模式雨型特点第1条利用暴雨强度公式,可以通过暴雨强度公式结合洪峰推求经验公式(汇水面积小于3平方公里),推求最大雨峰的降雨量,从而确定整个港区不同区域集水、截水沟的设计水量。例如:某港区堆场为例(广州地区),局部集水区面积为20公顷,径流系数取0.2,集流时间为10分钟,其在10年一遇的暴雨洪峰流量可利用公式估算。
该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带入数值,得出降雨强度为545.55mm/s.ha
带入公式Q=CqF/1000=0.2x545/1000x20=2.18m3/s
其中Q-设计流量
C-径流系数
q-降雨强度
F—分区面积(汇流面积)
那么该流量即为负担该堆场区域集水、截水沟的设计流量。
四、 利用暴雨强度公式推算散货堆场主排水沟及污水调节池容积
暴雨强度公式结合洪峰推求经验公式仅能确定分区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流量,但还是无法反映全部降雨过程中整个堆场的流量生成情况,如果想确定主排水沟及污水调节池的容积,在排水路径确定的条件下,还需对设计雨型做进一步的分析。
典型雨型是由两条相切(b等于0)或相交(b不等于0)的抛物线所组成,其雨峰时段内的平均强度与暴雨公式的强度相等,雨峰的位置由暴雨统计资料确定。
典型雨型强度过程的总历时为t0,峰前的瞬时强度曲线为Ia,相应的历时为ta,降雨累计量为Ha,峰后的瞬时强度曲线为Ih,相应历时为th,降雨累计量为Hb,总降雨量HT=Ha+Hb。令t0=1,强度高峰点的位置为r(位于0-1之间),则t0=ta/r=tb/(1-r)如图2。
图2 典型雨型强度过程图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洪峰经验公式结合某一频率暴雨强度公式求算设计雨型。首先确定某一时段为降雨时间单位T(一般以集水分区的集流时间为时段T),一场设计雨型可由n个T构成,则其降雨延时为nT。然后再将不同降雨时间T、2T、3T、4T……nT代入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所对应的累积降雨强度a、b、c、……,接下来
由前述暴雨雨型的特点3“降雨强度过程雨峰位置多半位于降雨过程的前三分之一左右”,我们可将设计雨型降雨顶峰a发生在降雨开始后1/3时刻,则a点2侧2b-a及3c-2b分别向左右两侧递减。
还是以广州地区为例, 推估某大型散货堆场五年一遇暴雨6小时(长延时)的设计雨型,可由暴雨强度公式 求五年一遇暴雨的暴雨强度。
设总集水区之集流时间为30分钟,因此以30分钟作为时距T,累积降雨强度a, b, c, d…以及各段降雨时间之降雨强度a, 2b-a, 3c-2b,4d-3c…计算详见表1 。
降雨强度计算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绘制该地区5年一遇、6小时延时暴雨分时段雨量图。
图3 广州地区散货堆场分时段暴雨雨量柱状图(长延时)
连接各时段即可得设计雨型图
图四 广州地区散货堆场暴雨雨型图(长延时)
根据此雨型图,便可得知在整个降雨时段,单个时间点的降雨情况,从而根据降雨量确定堆场排水主渠的设计流量,进一步确定雨污水处理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在散货堆场雨污水收集系统平面布置确定后,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暴雨统计资料,确定出该地区设计重现期时的典型暴雨总降雨量和降雨总历时,并利用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得出暴雨雨峰强度及平均雨峰历时时间,从而得出该地区暴雨设计重现期的典型雨型。然后根据该典型雨型确定降雨历时内各时间点的降雨强度及降雨量,再根据各时间点堆场情况确定集水及集水调节系统的建设规模;并经一步确定堆场雨污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四、 结束语
通过对暴雨雨型的分析,确定散货堆场高悬浮物(SS)污水收集构筑物的合理尺寸及污水处理设施得合理规模,只有处理好以上因素,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散货港区污水的设计,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并且减少投资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引言
我国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由于河流冲积和海潮的进退作用,在该地区广泛分布着海相、湖相及河相深厚软粘土层,这种软粘土具有工程上所谓的“三高三低”的特性,即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和低粘聚力、低渗透性、低固结系数。软土主要为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分布于地表硬壳层之下,软土层间常夹薄层粉细砂。一般而言,在此类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会产生很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且沉降持续的时间长。务必注意在建造建筑物之前要对软土地基采取处理措施进行地基处理,来增加密实度,提高抗剪强度,降低压缩性。处理软土地基有诸如强夯和振冲等多种方法,本文谈及的堆载预压法也是工程上应用广泛,技术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2.关于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的机理简介
堆载预压过程分析实际是加载预压过程中加载荷载与孔隙比之间关系。其中关键的设置排水系统可以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路径,缩短排水的路程。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堆载预压处理时,通常要在地基中打设塑料排水板(或砂井)作为竖向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土层固结;在表层设置一层砂垫层作为横向排水通道及工作垫层,然后利用堆填作为荷重进行堆载预压。
3.在深水港软基的应用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港口工程区域属山丘陵河口堆积平原,广泛分布着海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从上到下地基土依次为淤泥、淤泥粉砂互层、海相淤积土层、淤泥质粘土,这些基地压缩和含水量高、抗剪强度和渗透性低的显著特点,并且埋藏深厚达数十米。海涂持力层主要为全新世滨海相上段的冲海积青灰色中细砂,粉细砂、粉土与粘土互层以及海积的青灰色淤泥,底部为中段的冲海积青灰色淤泥质粘土及粉质粘土,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大型工程对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从而要建港口前期必须要对这些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加固。
经相关地质勘查和设计施工单位紧密讨论,该港区陆域形成采用吹填砂与回填开山石方案;陆域天然软土地基加固采用塑料排水板加堆载预压方案;吹填砂层加固采用振冲或强夯法进行处理。软基处理的技术要求为:场区填筑后沉降6MPa,标准贯入注砂面以下l-2m的范围>12击,2m以下>15击;设计要求强夯加固后吹填砂距砂面0.5m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0.93,0.5-1.5m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0.9。另外,本文主要针对堆载预压进行讨论。
3.2堆载预压设计和施工简述
文章讨论的施工隔堤为沙被斜坡堤结构,北部泥面低,水深大。堤顶标高+5.9m,坐落于淤泥和淤泥质软土地基上。设计初步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主要处理对象为地质图(文中无法给出)中的①-1层也即黄灰色淤泥层、①-2灰色淤泥层再加上①-3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处理深度10m到28m。C型排水板正方形布置,间距为1m。
施工顺序:铺设2层冲灌袋装中粗砂垫层塑料排水板的打设覆盖针刺编织无纺复合土工布及袋装碎石层在等了1个月之后第一级砂被棱体至+0.0m、堤前护面陆域吹填至-0.5m+1.5m平台护面、第二级砂被棱体至+1.8m、铺设反滤土工布、袋装碎石、片石垫层、斜坡面护面陆域分级吹填至+l.9m,每级吹填厚度不超过2m+3.6m平台护面施工第三级砂被棱体至+4.lm、坡面护面陆域吹填至+3.5m等到1个月后第四级砂被棱体护面至5.8m、棱体内侧铺设反滤土工布、袋装碎石压层后方吹填至巧0.5m地基稳定后防汛墙分级施工、铺设+5.9m平台与防汛墙间隙处护面。
整个工程施工时需要布置监测仪器,限于篇幅未对监测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但是在隔堤填筑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变形较大,地基以及堤身结构的稳定是本次监测的重点。所以从打设塑料排水板到覆盖针刺编织无纺复合土工布及袋装碎石层完成后要开始埋设监测仪器。
3.3隔堤固结沉降计算
固结计算是堆载预压设计中必须要进行的,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可以通过固结沉降量乘以经验沉降修正系数求得。塑料排水板或砂井软土地基固结度的计算是建立在太沙基固结理论和巴伦固结理论基础上的。工程采用了CONSOL软件,算得压缩土层固结度达到93.3%,接近于常规的三点法计算的95.53%的固结度,从而表明施工隔堤的基本己经达到稳定。而固结沉降的1029mm基本在控制范围。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固结理论的计算结果满足本工程的计算。
4.堆载预压法的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本工程对于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也只是方案的一种,工程还进行了振冲和强夯等方案的分析和局部试验,限于篇幅和讨论侧重点,笔者在文章只对堆载预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不管怎么样,工程人员必须知道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变形与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关系密切。比如堆载预压法,笔者认为在施工中应注意:首先,软土地基路堤施工季节应适宜,建议在旱或冬季作业;其次相比其他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堆载预压法是软土地基固结沉降较慢的一种,施工计划应妥善安排,尽量提前施工以使得软土地基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固结沉降,达到港口或者其它类似港口工程的要求;最后要知道地表硬壳层对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是一个有利点,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地表硬壳层结构的进行损坏,充分发挥硬壳层的板体效应。
参考文献
[1]周健,叶建忠.大面积浅层地基处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北京,2003.
[2]潘林有,谢新宇,罗听等.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1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78-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的相关规范已经逐步过渡到基于概率的设计方法,即考虑结构可靠度的设计方法。1998年出台了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2394:1998,2002年,考虑结构可靠度的欧洲新规范《结构设计基础》(EN1990:2002)出台,2008年,我国的新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颁布。规范颁布至今时间不长,相关的教育教学还不完善。目前本科阶段没有《结构可靠度》这门课,土木研究生只是选修课。本文针对我校研究生的现状,谈谈《工程结构可靠度》这门课的教学和体会。
一、《结构可靠度》开设的必要性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1992年第一版颁布以来,各土木行业也陆续颁布了相应的可靠度统一标准,包括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92),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2008年第二版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对既有结构可靠性的评定。《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也是修订版。各标准的执行,标志着普遍设计方法的进步,它从原规范的经验系数法转到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的转变,具有普遍性,涉及到结构工程的各种行业,包括土木、水电、建筑、铁路、公路、港口等等。相关的从业工程技术人员也经历了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系数法的旧规范到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法设计的新规范的“转轨”。新近入行的技术人员不必“转轨”,直接采用新规范,但新规范的基础——可靠度理论,只在极少数大学开设,这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从业后对规范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面对规范的“转轨”,我校的相应教学还没跟上,作为规范的核心内容工程结构可靠度原理在本科阶段是不学的。事实上,为了方便学生以后从事土木工程,需要在本科生阶段就进行教学,可以在本科生高年级开设。目前只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除了了解基于可靠度的规范外,也为学生科研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视野。
二、《工程结构可靠度》教学体系探讨
《工程结构可靠度》教学体系,应包括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方法,可靠度方法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施情况,即规范,可靠度研究的进展情况,让学生对可靠度在土木行业的应用和研究有较深入的理解,为学生的研究开阔视野。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是为土木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结构分析中的可靠度理论、方法和应用。目前我国工程结构设计,已从传统的安全系数的方法转变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状态设计方法。传统的设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而可靠度理论则较充分地考虑了参数的随机变异性,广义可靠度则还能进一步考虑模糊不确定性和未确知性,是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方向。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从随机概率分析的角度来处理力学和结构问题。
2.教学内容选择。工程结构可靠度教学采用的教材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原理》,参考教材是《结构可靠度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历史简介,传统设计方法和半概率设计方法,中心点法——次二阶矩理论之一,验算点法——次二阶矩理论之二,荷载及抗力的统计分析,近似概率法的应用,材料性能的质量要求和控制,以及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一次二阶矩理论、概率极限设计实用表达式和结构体系可靠度。由于是研究生课程,在讲授时增加了结构的稳健性与抗倒塌设计,既有结构可靠性评估,又有岩土工程可靠度等内容,为学生科研提供参考。
3.教学方法。当今教育注重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已获知识应用的手段和体现。(1)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班教学,课堂教学方式相对比较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用讲解、回答问题、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2)将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体系。除常规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比如ppt、视频、动画,以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另外,由于土木工程的普遍性,还可以采用带学生现场参观的形式,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3)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课堂上重视科研现状和科研前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方面的研究情况。
4.重视应用网络。在互连网发达的今天,学生上网几乎成了习惯。充分利用这个条件,让学生从网上搜集资料,自己了解和解决一些对他们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查阅资料、综合资料的基本科研能力。
5.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对现代大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须注重调整知识结构体系,努力学习新技术,才能保证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讲授的质量,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研意识。当然,作为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的提升也不可懈怠,比如表达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敏感捕捉学生疑惑点的能力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保证土木《工程结构可靠度》良好教学效果的动力和源泉。
三、《工程结构可靠度》教学实践总结
结合教学实践,下面是对《工程结构可靠度》的教学实践总结。
1.精心组织教学,全力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生掌握结构可靠度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结构可靠度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拓展课堂教学,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于可靠度相关的概率、数理统计、随机振动等数学知识,采用重点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规范现状及发展趋势,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在课堂讲解时穿行,开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可靠度有较深入的了解。结果表明:通过学习拓展、前沿讲解和专题讲座,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结构可靠度的教学内容。
3.结合科研与实际工程,提升教师素质。做好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实际工程,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做好科研,才能把握土木结构可靠度的快速发展,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了解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参加实际工程,才能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工程素质。实践表明:通过将科研和工程实践成果引入教学,能深入浅出,避免纸上谈兵,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4.考核办法。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写论文的形式,由于是小班,学生本科学习的背景不一样,每个学生的论文题目和方向是不一样的,迫使其独立完成。经学生的实践说明,这种考核方法是适合该课程特点的一种较好的考试办法。它既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可靠度的基本内容,又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以后的硕士论文撰写有帮助。
四、结束语。
在结构可靠度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反映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课堂讲义应反映一些较成熟的、工程上适用的较新研究成果,着重从方法和思路方面加以讲解。(2)教学与学生扩展阅读、自己查资料、写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己就某个方向收集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3)针对部分学生本科教学的背景差异,在课堂讲授时,做一些查漏补缺的教学。该部分应简单易懂,并给出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或网址,以方便学生拓展阅读。(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科研,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高质量的教学需要高质量科研的融入。
参考文献:
[1]GB50153—92,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2]GB50158—92,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3]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4]GB50216—94,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5]GB/T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6]赵国藩,贡金鑫,赵尚传.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GBJ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一、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窄界限
重力式挡土墙因其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水利、公路、建筑、港口、铁路、矿山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工程上大都采用定值分析方法来分析挡土墙,此法虽经长期工程实践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存在明显不足之处:首先是没有考虑荷载、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土的容重、地下水位、材料强度等量的随机性;其次是没有考虑挡土墙倾覆破坏、水平滑移破坏、地基承载力不足破坏、整体滑移破坏的失效模式相关性.因此,有的挡土墙按定值法算出的安全系数是足够的,但实际应用时却发生了破坏,这已为国内外许多破坏实例所证实.
地震时,常因地震作用使土压力增大而造成挡土墙的破坏,因此,在地震区建造挡土墙时应考虑地震对土压力的影响.在降雨较充足的地区,土体渗流及墙体排水速度有限,引起墙后水位上升,墙后压力增大,挡土墙往往在下雨时或下雨后由于水压力增大而破坏.对于低矮的挡土墙,因墙体厚重,所受拉弯曲拉应力较低,再加上墙体自重产生的压应力又能抵消部分拉应力,因而墙身拉应力很小;对于稍高的挡土墙,除墙体厚重外,还可采用配钢筋等结构措施处理,因此,暂不考虑墙身材料强度不足的破坏.
1.1实例分析
某工程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墙身材料混凝土重度为γ0=24KN/m3,变异系数为0.05.断面为矩形,埋深3.2m,基坑开挖5.0m,地基土假定为单一土层,挡土墙底与土之间摩擦角为31°,地下水位高度平均值在地表以下1.0m处,变异系数为0.42.在涨水期间地下水不漫过墙顶,各土性指标的概率特性列如表1所示,挡土墙几何尺寸视为定值.
表1随机变量及其统计特征
注,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c、φ间相关系数为-0.3,c、H0间相关系数为-0.4, φ、H0间相关系数为-0.3;其它变量相互独立。
计算得各种失效模式对应的可靠指标如表2
表2各种失效模式对应的可靠指标
考虑3种失效模式通过随机变量联系,存在相互联系,因此其可靠度必然落在一个范围之内,其失效概率一般界限可用式(6.6)求解,得
0.0084936≤Pf≤1-(1-0.0084936)(1-0.0035518)(1-0.0078464)=0.019767356
进而由Pr =1-Pf求可靠度的界限:99.15064% ≥Pr≥98.02326%
以上求出的可靠度范围较窄.故可不求挡土墙可靠度窄界限.
二、轴心荷载下桩桩基础的可靠度计算
对挡土墙等结构进行的可靠度计算均为地上结构的可靠度计算.在结构设计中地下结构的可靠度计算也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本节对基础工程中轴心荷载下桩基础的可靠度计算进行分析。
打入砂层的混凝土摩擦桩,其承载能力一般可以认为是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土对桩的支承能力来确定.假设本桩断面是圆形的,则与土对桩支承能力不足相对应的功能函数为
三、偏心荷载下桩底压浆灌注摩擦桩基础的失效模式与可靠度窄界限
以下对桩基最一般的工作状态偏心荷载作用下进行可靠度分析,就偏心荷载下桩底压浆灌注摩擦桩基础失效模式与可靠度的窄界限进行研究。
桩底压浆灌注桩是新近开发的新型摩擦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等优点,现己用于实际基础工程中,对其可靠度的合理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然而在现行的土力学地基与基础之中,摩擦桩基础设计仍是采用传统的安全系数法,由桩身材料强度和土对桩的支承力来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然后由单桩竖向承载力来确定桩数及桩的布置,再对各桩进行承载力验算,并验算群桩地基强度.这种方法有明显不足之处.首先是没考虑桩身材料强度、地基强度、荷载效应等量的随机性;其次是没考虑桩身材料强度不足、土对桩的支承力不足、群桩地基强度不足的失效模式相关性,与实际情况有所偏颇.虽然有过对单桩可靠性分析的文章,但考虑桩身材料强度、土对桩的支承力、群桩地基强度对整个摩擦桩基础进行可靠度窄界限分析的研究却很少,对于桩底压浆灌注桩基础的可靠度窄界限研究更少.本节从桩身材料强度、土对桩的支承力与群桩地基强度等3方面考虑桩底压浆灌注摩擦桩基础的失效模式,利用JC法求其单项可靠度,再考虑失效模式通过随机变量联系,存在相关关系,求其可靠度的窄界限.
四、总结
在基础工程中重力式挡土墙和桩基础,长期以来采用安全系数法,尽管这一方法已使用多年,但对安全系数大小的取值,则是根据工程事故率的高低来不断调整的,这不免要以过大的材料浪费和潜在的巨大经济、生命损失为代价。而且由于设计中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土工参数的不确定使得按传统方法设计的挡土墙出现了许多工程事故,基础工程可靠度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结构工程实践说明,结构强度、结构所受载荷、结构的几何尺寸等众多均是随机变量,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已在土建、水利、道路、矿山、机械等众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构件和结构可靠性因素的随机性与复杂性,对于结构进行有效、准确的可靠性评价的研究仍方兴未艾。
随着国内各部门可靠度规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及岩土工程可靠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作为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结构、铁路路基工程、港口工程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挡土墙结构和桩基础的设计采用可靠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现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二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贡金鑫.工程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M]二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黄兴棣.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4王舰,桌军.基于可靠度的静止土压力计算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2005(4):巧一18.
5张建仁.挡土墙结构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7,10(3):53一58.
6王良,刘元雪.重力式挡土墙抗滑移的可靠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6):609一611.
7陈红姣,徐占军,陆海平.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可靠度分析[J].铁道建筑,1998(12):23一26.
8王平,刘东升,田强,等.地下水作用下挡土墙的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2001,21(5):475一479.
在防波堤工程中,常常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软土一般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防波堤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具备使用功能。下面就国内防波堤软基处理中应用的一般方法和工程措施展开论述。
1换填法
1.1换填砂垫层法
该方法就是把防波堤基地下的一定深度的软土预先挖除,然后再回填砂料,分层压实作为上部结构的持力层。垫层材料还可以是碎石、石渣、矿渣等。垫层不仅提高了地基强度、满足了稳定性要求,可以减少地基沉降量。
1.2土工织物垫层法
土工织物垫层法是利用其材料具有高抗拉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质地柔韧等特点,和砂垫层同时使用,能与所接触的土层结合,组合成加筋土复合地基。此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土的抗剪强度、抗拉性能,增强土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1.3抛石挤淤法
该方法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粘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一般适用于地基表层为不大于3m~4m厚度淤泥或流泥,且对基底下卧层要求不高的情况。
1.4爆炸挤淤法
爆炸挤淤法是先在淤泥地基上抛填石堤, 并在其外缘淤泥地基中埋置炸药, 炸药引爆时淤泥被爆炸成流塑状并被强制排除, 抛石堤随之坍落于原淤泥处, 形成着底于良质地基上并较为密实的抛石堤的强制置换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 工程造价低,特别适用于淤泥等超软地基上填筑石堤。
该法的最大挤淤深度与炸药量及淤泥强度等密切相关。相关规范[1]指出适于有下卧硬层的厚度一般为4m~12m的淤泥、淤泥质土情况,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能够爆挤置换的深度已远不止12m。
2排水固结法
2.1设置水平向排水体(砂垫层)
为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提高抗剪强度和减少工后沉降量,在基底部铺设的水平排水通道,一般为含泥量不大于5%,厚度不小于1m的中粗砂,形成排水砂垫层。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等浅层软土加固。由于软土一般具有低渗透性,自身固结速率低的特点,因此对于较深层软土排水固结作用不明显。仅依靠中粗砂垫层的一般排水固结的最大距离小于5m,如果软土层较厚,必须采取其他措施。
2.2设置竖向排水体
为了加速土层的固结,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土层的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当被加固软土地基较深且厚或渗透性太差, 要求加固时间过长,不能满足工程工期要求时,为加速地基固结, 常须在地基中打设竖向排水通道。根据目前国内相关规范[1],设计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选择竖向排水体的型式,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确定加载数量、范围、速率、预压或分级预压时间;
(3)计算地基固结度、强度增长、抗滑稳定和变形等。。
3复合地基法
3.1振冲置换法
振冲置换法指在软弱粘性土地基中,依靠振冲器在土层中下沉成孔,往孔内填入碎石等散粒材料组成桩体,桩体和其周围的土体构成所谓“复合地基”,由桩体承受大部分荷载、桩间土承受部分荷载的、可快速施工, 并可得到较高承载力和较小残余变形的处理方法,又称碎石桩法。此法要求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15~20kPa。
挤密砂桩法是在软基上用振动锤把套管沉入到规定深度,填入中、粗砂并向下挤压使砂桩扩径,使其周围地基发生侧向挤压而使地基密实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方法可作为排水固结的通道提高固结速率,又可形成复合地基提高抗剪强度,其成本相对较低。。
3.2深层水泥搅拌法(CDM)
深层水泥搅拌法是用水泥等固化材料用旋转的搅拌翼以机械方式和地基土强制搅拌、混合后形成水泥土复合地基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目的。。深层水泥搅拌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根据搅拌桩布置形式的不同加固体可以做成块式、壁式、格子式和桩式等多种形式。
4结构措施
上述方法均是从处理地基土体本身角度为出发点的。针对软土地基的具体特性,可以考虑改变防波堤结构本身以适应软土地基,使结构与地基结合成为一体,从而达到不处理软基而满足防波堤设计使用功能要求的目的。目前,尚未有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系统总结,笔者暂且称之为“自适应结构”。例如:桩基础结构、“π”型基础结构、箱筒型基础结构等。
5问题与展望
5.1存在问题
我国软基筑堤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
(1)现有的部分方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设备要求先进的关键技术水平与国外发展前沿仍有不小差距。例如CDM法在国内港工界仍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实际大规模工程应用并不多见,而在日本则已是一项成熟技术被广泛应用。
(2)一些软基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急需进一步研究发现。。例如,对于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仍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等。
(3)设计理念保守,施工机械设备普遍落后。
5.2发展展望
针对目前软基筑堤技术领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大科研课题投入,一方面努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另一方面搞清楚目前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措施。
(2)行业规范标准应与时俱进,版本及时更新,努力将经过论证了的最新的可靠技术纳入规范中来,及早转化为生产力。
(3)随着海岸带资源越来越匮乏,防波堤向深水和地质条件更复杂海域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着手研究深水和深厚软基条件下加固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4)在防波堤软土地基技术处理上应因地制宜,在技术上除自身积极探索研究外,还应向在该处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学习。
(5)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的背景下,还应研究探索如何使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S].
[2]JTJ298-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S].
[3]JTJ/T239,《水运工程土工布应用设计与施工规程》[S].
[4]JTJ/T258,《爆破法处理水下软基技术规程》[S].
[5] JTJ256-20,《港口工程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规程》[S].
[6]麦远俭,唐敏,董志良.水运工程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水运工程,1999,10:20-26.
[7]牛恩宗,王玥葳,马德堂.防波堤结构的创新[J].水运工程,2009,1:16-22.
[8] 莫景逸,黄晋申.挤密砂桩在海洋接岸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9,1:62-68.
[9] 王美茹.天津港防波堤工程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和应用[J].港工技术,2001,12:72-7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2-0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体系中起着先导和启蒙作用,肩负着把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引入到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学生从综合教育跨入到土木建筑专业教育的重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土木工程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整个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囊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1]。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引导课程,编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者往往在教材编写时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但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浅显,很多内容如基础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建筑材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取舍教材内容,是每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往往与现有的工程实际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如建筑工程的发展一样快速进行更新,导致很多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如出现在许多教材中的世界排名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现早已被迪拜的迪拜塔所超越。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建筑界新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与工程实际的有效接轨,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成长。因此,如何在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建筑界的发展动向,灵活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是每位承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读学生,甚至极个别任课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仅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新生刚刚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概况和基本风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该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见下页图1。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作为专业的职业选修课程,课时量极少(大多数院校该课程为32学时,2个学分,个别院校该课程仅仅为24学时,1.5个学分),为了将《土木工程概论》中的众多章节(一般该课程共计15章左右,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等)都讲完,绝大多数教师以纯理论的授课形式蜻蜓点水般地完成《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枯燥的教学任务,缺少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土木工程法概论课程作为土建工程类各专业的先行引导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热爱度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的背离,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慢慢产生一种对专业的排斥心理,这对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实现,而教学中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多数教材中不乏许多“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甚少,而对于建筑领域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及建筑的前沿学科的介绍普遍偏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这是因为当今我国的土木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超长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速度都是日新月异的,然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速度[2],任课教师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是《土木工程概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3.教学安排不尽合理。(1)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安排缺乏考虑。许多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够重视,在该课程教师的安排上,往往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将该课程交给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负责讲授,由于教材本身的缺陷,再加上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工程实战经验都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讲授过程找不到章节的相互联系性,导致授课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的整体性较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掌握不足很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良的结果。(2)教学学时不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课时普遍偏少,授课课时最少的院校只有16学时,大多数都在30学时左右。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再涉及到,若按专业课程的标准进行讲解,如此少的教学时数,怎能达到教学计划设置本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过于简单,有的院校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因为课程内容过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以期末对本课程的总结完成,有的院校以闭卷记忆性基础知识为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并未突出专业的基本特色。众多的考核形式,仅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基本上全部过关,这就给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不学习都能过关,学好学不好都是一样[3],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学习热情,得过且过,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与我们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所学专业起到启蒙、引导作用的初衷发生背离。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很多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以简单的工程案例教学法;课堂上,任课教师陶醉于自己的讲授内容中,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耐性全无,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开小差的开小差,玩手机的玩手机;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以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动手训练的机会,结果使得教师“一厢情愿”的陶醉于自己卖力的课程讲授中,而学生始终不知所云[1]。此外,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传统板书教学和播放课件的教学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要,使刚进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急剧降低,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土木工程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应当积累一定的工程管理和工程处理的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立起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互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施工手段和新型材料不断出现,而教材往往滞后于现代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平时注意知识的搜集、积累、整理和总结,及时将现代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的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补充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融入到社会中,跟上时代的发展。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以理论偏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极为专业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甚至不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备课,在课堂上用简单、易懂、简明的教学方法使初学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不断尝试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很多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学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其教学方法的应用见下页图2。
3.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很难生动地讲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提倡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等。通过图像、声音、文字、板书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弥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带来的不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任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行有效地反馈,可通过作业、答疑、测试,跟学生网上聊天等各种渠道和形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考核方式上,任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找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检查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现行的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小论文和期末综合论文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新的考核评价机制[1]。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采用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论是在教育部1998年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大土木专业建立后新出现的一门面向入学新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新兴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土木工程形式、特点、最新成就、发展方向以及土木工程材料、建造方式等内容,还包括土工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土木工程的广阔领域[1],感觉到专业成后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建立对专业的深厚感情,树立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信念。
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较新,不同于力学、建筑学、结构设计等传统课程,还未形成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
(2)受众特殊,面向的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新生,讲授的却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3)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土木工程(专业)的方方面面,即包括专业情况、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及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工程形式、建造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教学目的特殊,其他课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土木的内涵、树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了解研究发展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该课程的的重要作用,为改善教学效果,许多开设土木工程的院校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存在问题
重视不足。由于课程的新兴性和介绍性特点,一些学校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选派教师、安排学时、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等环节往往不如骨干课程受重视。
课程内容把握差距大。这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有些教材内容带有很强的作者或学院背景,本人(学院)哪些方面比较强,往往重点介绍;有些教材重理论介绍,有些教材重建设实例展示;有些教材注重过去发展,有些教材注重未来展望,故此教材内容、形式不统一。因为该课程内容相当宽泛,很少有教师能够熟悉课程涉及的全部内容,教学实践中有些授课教师熟悉部分多讲,不熟悉部分少讲、不讲,所以各院校该课程的学习相差较大。
讲授方式不固定。目前教学实践中一般由一名教师主讲和多名教师共同讲授两种方式。一人讲存在局限性,如前述,土木工程涵盖过去的多个专业,涉及工程建设的各环节,某一教师不可能是各方面的行家;有些院校组织各方面资深学者就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作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深度和前瞻性都能满足,但作为课程的系统性不能保证。
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关注教与学,对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多少及学生的认同感关注不够[2],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虽然起着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刻苦的学习,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才能[3]。目前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灌输、轻互动,重教师、轻学生等问题。
教学改革实践
选择优质教材,结合专业方向设置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既考虑土木工程丰富内涵和知识的系统性,又有学院自身的特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共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两方向,拟开设港口工程方向。首先参考了江见鲸等[4]、罗福午[5]、丁大钧等[6]、陈学军[7]等多版本教材,最终选定了江见鲸先生、叶志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及相应CAI教学课件作为教材,其余作为参考教材。江见鲸教材的优点,根据我院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其内容做适当的详略处理,30学时课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土木工程施工各用4课时,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港口工程、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各用2学时,其余适当介绍主要内容。
由于教材编制的时效性,至少落后工程实践2年以上,所以教材使用中,应注意及时将土木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新建典型工程等信息补充至教学中,保证课程的先进性。
2.组织课程组,系统授课。结合前述两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我们成立了以专业负责人主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组共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专长涉及建筑工程、岩土、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教师不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有深厚的工程或研究背景。课程组共同讨论修订教学大纲,由负责人进行课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基础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和设计方法等章节由4名教师主讲,其余内容由课程负责人讲授。
3.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启发性、典型工程实例引导等教学方式。总理在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时提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该课程面向刚入学还没有建立工程、专业概念的新生,既要向他(她)们介绍土木工程形式、建造技术、发展等知识,更要传授他(她)们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8],包括课程学习、设计、实习和实验等环节的注意问题,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方式,还要帮助他(他)们树立专业观念、工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让他(她)们热爱上建设事业,热爱上土木工程专业,激发起学好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专业的其他课程前,充分了解将来可能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极大提高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题演讲,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效果更好。
有条件的话课余时间安排若干场有关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前沿的讲座,聘请设计或施工企业知名的设计、建造师、和其他专家,让学生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见面,探讨土木工程发展成就、专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等弥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五、采用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工程现场讲解、教师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配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有效使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提高授课效果与效率。为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新生能尽早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学习兴趣,多媒体授课时,尽可能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充分展示了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以声音、视觉的冲击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个人特点,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背景和工程及研究经验,将他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与成就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专业荣誉感,才可能给予刚入大学校门满载热情、焦虑、迷茫的新生指明专业方向[2],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要真正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成绩至少应由四部分组成:平时出勤情况,大约应占10%左右;课堂互动环节表现,大约占10%左右;课程作业,应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可以用小论文形式或调查报告形式。考虑到要求受教育者接受综合课程的教育, 以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程活动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通联系, 并且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对这样一些问题加以思考和解决[9],作业不应是简单的问答形式,一般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需要学生的主观思维和逻辑判断才能做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例如关于工程实例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学习某种工程材料、形式、建造方法的收获体会,通过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充分了解,也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此部分成绩至少占50%;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测验形式检验,可安排2-3次测验,成绩占30%左右。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符合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本院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已基本形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明显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在同专业内名列前茅,由主讲教师编制的的教学课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和河北省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进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改革探索,为更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利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2009,(6):12-14.
[2] 刘岩,谭宇胜.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4-76.
[3] 叶志明,宋少沪,汪德江,等.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 中国大学教育,2006(8):8-9.
[4]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5]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6] 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