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师职称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根据所预测的施工成本以及工程经济核算模式,结合机械设备、材料、人力的需要情况以及类似工程的相关经验来编制成本控制计划。项目总负责人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该项工程的特点,根据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控制成本计划以及具体方案,并预测实行该方案能够为工程节约多少成本,比较与最初的预测相差多少,不断对方案进行优化,将整个施工过程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团队和个人,为执行计划做好准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将具体资金花费与计划方案的资金花费相比较,如果存在偏差要明确是施工中成本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控制还是由于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如果是计划不合理,要及时作出调整,修正相关成本指标。
3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
施工开始以后,就要开始正式执行成本控制计划,按照计划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3.1间接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成本,一个是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的大小与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直接关系,要控制这部分成本,就要对项目管理层的结构进行调整,要尽量选择那些一专多能的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余、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即保证管理层的精简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合理设置岗位,在不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避免浪费。财务部门要定期对间接费用开支进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反馈,并制定出纠偏措施。
3.2直接成本的控制
直接成本占整个施工成本的大多数,是构成工程实体或者是有助于构成工程实体而花费的成本,直接成本的控制包括一些几方面:
3.2.1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占整个施工阶段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节约潜力很大,是直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一旦工程中其他部分的成本出现亏损,就需要靠节约材料费用来保证施工费用不超支。控制材料费用的基本原则就是“量价分离”,一方面控制材料用量,一方面控制材料价格。通常施工中每一环节材料用量都有额定值,领取材料时要限额,不能一次领取过多材料,且每次材料进场后都要进行验收,尽量避免由于二次搬运造成材料损耗,将材料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班组和个人。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减少材料的消耗,分析每一种材料的性能,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性能类似、价格较低的代替材料。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价格,主要是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控制成本,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采购过程中货比三家,对供应商的实力及信誉进行严格考核,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同时要将运输成本考虑在内,根据施工计划均衡供应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储备量,降低管理和运输成本。
3.2.2人工成本
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同样要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方面要控制人工数量,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工单价。对于项目中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可以选择单价较低的日结工资施工队伍,有效控制人工费单价,但是这一部分的控制潜力是有限的,人工费的控制主要通过减少用工量来控制,施工前要制定劳动力计划,尽量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通过革新技术来调高生产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2.3有效管理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虽然都实行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制度,但是实际施工中却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工程量清单中有可能没有完全包含所有子项目,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合同中的所有条款,考虑综合因素,明确哪些子项目是报价中没有的,这些子项目的具体花费是多少,编制具体书面信息,及时向业主反映,争取得到业主认可并签订预算补充合同。项目负责人要履行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对合同中的关键问题作出提示,落实具体责任,根据合同来指导施工中的细节,尽量避免合同纠纷。合同管理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索赔,负责人在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合同另一方是否有违约的现象,如果存在违约现象,要及时收集和记录证据,根据合同内容和当事人的违约状况如实计算出索赔费用,编制索赔报告。
3.2.4机械成本
要根据投标书中标明的机械型号和具体的施工条件来决定购置还是租赁,如果使用周期较短,要尽量选择租赁的方式,如果使用者周期较长或者是机械短缺,可以考虑购置机械,但是要考虑到项目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购置。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计划机械的使用时间,尤其对于租赁机械,要尽量避免闲置。
3.2.5分包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多数都采用承包模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业主只需要和总承包商沟通,责任与权力相对明确。总承包商受到技术、人力以及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将一部分项目分包出去,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对分包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尽量降低风险;其次,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人为控制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以及成本的影响,处理好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承包商与分包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材料款、工程款等各款项的具体走向,避免由于责任不明而造成经济损失。
很多地基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思想素质较低,在组织与开展地基施工工序时,没有认真审查设计图纸,这就直接增加施工的难度,导致施工工序繁琐紊乱,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经济开支。甚至还会在一些关键施工环节上出现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到整个地基工程的质量,很有可能需要返工,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在组织施工时,也没有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也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调用机械设备,在材料的发放和使用上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这就会导致大浪的经济浪费,让地基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失去实际意义。
1.2材料成本控制力度不强
通常,建筑工程所需施工材料品种复杂、供应渠道繁多,加上中标报价低、预算定额滞后等原因,往往会导致材料成本管理非常复杂。建筑企业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工程的经济利润,通常会优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但忽略了原材料质量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必然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同时,由于在施工现场对原材料的管理不到位,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忽视了节约成本的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1)采购无计划、计划不周,导致工程材料质量、数量同施工需要不符合,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窝工浪费现象的出现。(2)材料采购没有遵循市场价值原理,采购前没有对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费用进行比较研究,导致材料成本失控。(3)材料成本核算不仔细,基础数据材料不充足,出现成本不真实等严重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成本失控。
1.3施工安全落实不到位
目前,安全生产始终是每一个建筑企业必须贯彻落实的工作,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现在我国建筑工地上经常出现安全事故,基本上都会有人员伤亡,这不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为社会及家庭带来负担。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与施工队伍均是为了追赶进度,尽快完成工程施工,就忽视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与控制,对一些安全威胁也是视而不见,直至最后引发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后才追悔莫及。
2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2.1完善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阶段一般都是按照设计图纸展开的,其中所需要的人力、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工序以及施工周期等均是之前设计规划好的,不同的施工方案,工程进度和工程周期也是不同的,且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是不同的,也会使成本费用有所不同。所以,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在不违背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好优化细化工作,讨论并制定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的使用也需要做好规划,减少租借的时间,可以降低设备开支。同时,地基工程成本控制人员还应该频繁地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调查,并采用成本动态管理的模式,不断地调整成本预算,严格控制财务开支。
2.2加强原材料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建筑地基工程中,通常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将占到整个地基工程总费用的70%左右,因此,只要能较好地控制住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就可以大大减少地基工程的成本费用,具有非常大的节约潜力。所以,首先必须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在采购的过程中坚持购买市场中的最低价格。其次,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进度的相关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要料计划,这一方面可以确保施工与工期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流动资金用活用好,减少材料的储存成本。再者,加强施工现场的用料管理力度,堆放合理,降低摊积和搬运过程中的损耗。最后,要坚持余料回收,废物二次利用的观念,这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环节。
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施工现场监理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指导与督促现场施工,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缜密的分析及排除,一旦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问题要立即展开教育工作,让其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与意义。其次,重点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在操作之前要仔细审查其安全性能,并且督促操作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并在施工之后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延长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到上述两点,就能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进而就降低了地基工程的施工成本。
建筑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涉及面广的管理过程,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成本预算发生变化。因此,建筑施工过程要遵循一个“全面控制”的原则,即是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全面的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提升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也起到监督的作用。此外,对施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做到全面控制的程度,并注重细节,这样才能够保证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1.2动态控制原则
土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也遵循PDCA原则(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即要求在根据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一个细节来进行反复的检查各项的消费额和开支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开支要能够及时的修改和处理。土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虽然由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成本计划来实施,但是由于施工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本控制也随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成本控制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不断的修改、反馈、纠偏,才能够保证完工时的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1.3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收支平衡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在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利润的提升。对于成本控制,有“进”就必有“出”,一个项目在施工之前,计划里就应该要使得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要有相应的预算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一个企业的资金得到良性的循环利用,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增收途径的分析
从增收途径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最根本的措施。所谓从增收途径的分析来进行成本控制,就是仔细分析建筑施工之前的资金计划、消费预算等,准确完善每一项资金预算,通过这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比如说,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设计时,就将成本控制的意识加入到其中,对图纸的审核时,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以及积极的修改意见;再比如说,在进行材料选择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所选材料做相关的测试,以保证材料能够符合设计以及合同的要求。这样就避免了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合适而进行重新购置,造成施工过程财力、人力等资源的多重浪费。
2.2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不仅仅只是针对“物”,还要针对“人”,换言之,即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施工细节进行成本核算,保证其是符合成本预算的,对超支以及减支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汇报与核算,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人”即是说在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之下,所有参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与管理人员都要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对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成本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并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2.3信息化成本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教育以及科技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本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以及精确性,信息化管理还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必须要做到的重要环节。
1 施工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主要包括:(1)直接费:其中包括材料费、人工费以及机械的台班费等。(2) 管理费:如施工管理人员的工资、工程所需的办公费、 招投标费、 其他管理人员的工资等。(3) 进出场费: 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有关辅助材料的进出场费。(4) 临建费:工程所需的临时房屋建筑费用或租赁民房的费用等。(5) 业务费: 指工程施工现场所发生现场招待费、治安维护调解费、以及其他协调费等。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1) 外部因素。施工企业要创优质工程,就必须增加相应的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使施工费用增加;随着造价改革发展, 逐渐改为按工程对象取费,使价格构成更接近实际成本;国家安全和环保条例日趋完善,使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实际发生费用增加;都市化的发展造成的施工场地短缺、运输困难复杂、施工难度增加等原因都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另外,自然条件, 如气候、 地基、 地下水等不利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2)内部因素。因施工质量、协调、现场管理等问题造成的施工过程中的返工造成的浪费;因加工或采购出错、材料不合适或不符合规格性能等要求造成的材料费的浪费;技术不熟练、图纸错误等施工队伍业务水平原因带来的费用的提高;对项目法施工的认识不到位和对项目管理的内涵把握不准确,项目承包采取一包了事的简单形式,造成成本加大;由于实行分权制的粗放管理方式,项目管理部被给予了过大的权力, 这种分权制下的项目承包经营责任制,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了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等多级利益主体,很容易出现政令不畅、以包代管、以包抗管的局面,导致施工和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整体效益流失。
2 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成本支出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企业在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时,应当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节约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首要原则就是着力减少施工过程中无谓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健全施工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先关财务制度,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大对浪费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要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不断地进行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比较,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3)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要在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成本决策的六个阶段贯彻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4)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 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明细责、 权、 利,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的局面。
3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分类
2.1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工序启动前进行的监督,这个阶段的监督侧重于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的审查,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审查,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施工材料的抽检检验等方面。事前监督是实施主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同时也有效避免经济损失。事前监督应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予以高度重视。
2.2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是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的实时监控,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最主要形式。如旁站监理就属于事中监督的重要手段,事中监督可以有效控制不良的质量行为、不合格材料和不恰当的工艺方法造成的质量问题。事中监督的实施主体应该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事中监督起到必要的监管和协调作用。
2.3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的质量核查和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的整改。对于已完工程的质量核点是对隐蔽工程质量的核查,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的整改要遵循满足设计、满足使用、满足规范的基本原则,对于有可能影响结构和受力形式的质量问题要征求设计意见进行整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应该采取加固、返工等方式予以整改,整改后要重新进行验收。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是根据监督实施的时点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进行的划分,为便于区分和研究,我们不妨将事前、事后和事中按照如下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事前监督是施工人员、机械到位开始作业之前的控制与监管,事中监督是从第一批人员或者机械开始作业到工程施工完成,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事后监督是指验收阶段的监督控制。这是对于整个单位工程而言的,针对检验批、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相应的界定和细化。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其他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中强化工程质量条款
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供货商签订的合同中,均要签订质量保证条款,并配套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超额完成质量任务的奖励措施等,要严格根据工程质量规范标准合理设置工程质保期、设备保质期等,要强化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履职,确保旁站监理、平行检验、见证取样、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控制和管理环节切实落到实处。要有强有力的违约索赔和处罚措施,善于利用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工程中一定的有利条件,通过延迟支付或者通过合同条款扣工程进度款等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把质量控制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1)保障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监理人员最基本的职责是控制施工质量,并对项目进程进行评价和调整,主要内容涉及全局控制、协调合作关系、审查方案和工程验收四项内容。全局控制需要有执行效果强、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细则;审查方案是针对开工条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设计方案合理性进行的审查,包括承包商资质条件等内容;而在验收工程工作中,监理人员以施工合同和技术标准为基本把关和验收工程各关键部位和隐蔽性工程,客观行使质量验收权。
2)控制建筑施工进度。
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进程进行跟踪,根据内部要求的多变因素,以及业主方资金投入、建筑市场材料价格、自然天气和建筑施工法律法规等可变因素相应的调整,平衡建筑施工各项内容进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3)协调工程参建方关系。
参与建筑工程的人员多,会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组织,监理人员工作之一就是协调多方利益关系,以及妥善处理施工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正确解决问题,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从而保证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促使建筑施工稳定、协调进行。
4)控制建筑工程投资。
建筑工程投资内容成本费用和造价,监理人员对工程造价评估、费用跟踪和调整需要贯穿于施工投资整个过程中,保证建筑工程进行,还要达到“绿色施工”目标,高效益控制投资成本,这也是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
5)管理工程建设资料。
根据工程规模不同,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设计图纸、资金流和各方协议等资料,监理人员应该妥善保管资料,明确建筑施工各方义务和责任,通过这些信息资料,相应的调整建设细节。
1.2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经济利益主要涉及施工方、使用者和开发商,监理工作职责就是保证工程施工结果满足各方利益,业主方完成预期施工目标,提升企业效益;施工方顺利完成建设,确保自身利益;使用者获得高质量建筑,满足居住要求。监理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中,是工程建设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2建筑工程监理控制措施
2.1整体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监理单位在确保工作精准度的同时,还要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得业主方信赖,提高行业信誉和地位,才是监理单位积极作用的体现。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水平,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始终是要依靠人才,选拔出管理和技术兼得的复合型人才,是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对此,国家着力培养和管理专业性强、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的储备管理人才,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直接对建立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对人才流动和市场培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由非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就会避免主体在责任缺失问题,或者采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结合方式进行管理,对监理行业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2.2妥善处理利益关系
建筑工程业主和监理单位的关系本质是平等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实属合同关系,同时也是责任授权和被授权、委托和被委托关系。监理工作合同一旦具有法律效力,就代表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合同一旦生成,未经双方同意或协议,单方不可随意撤销或修改。监理单位在形式合同中的权利过程中,其工作应该是独立进行的,业主或者是施工单位是完全干涉的。而监理制度作为建设管理的基本制度,需要与时俱进的完善和深化,强化监理工作重要性,切实提高监理工作地位和影响力,使监理行业走出瓶颈,促进健康的、健全的监理环境。
2.3安全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使用辅机械设备。因此,建筑施工中辅机械设备检查和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塔吊,由于其零部件多,安装危险系数高,监理难度会相对较大,故监理工作应围绕塔吊安装周期、正常运行安全。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施工电梯也需要实施监理工作,重点检查提升机钢丝绳安全度,如果发现部件老化或损坏,应该要求施工方及时更换,吊篮处于工作最低位置时,也要确保三圈以上钢丝绳,做到小事也安全。
2.4优化经营结构
优化和转换建立经营机制和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要求,监理单位明确企业经营地位,才能促使自身成为市场独立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工作内容。另外,监理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硬性要求选择全程或者是部分监理,在不断提升竞争力过程中,选择面再逐渐扩大。重视培养和引进咨询服务人才和风险控制性管理人才也会非常必要的,从而更新监理保险制度,对合理转移责任风险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5工程竣工的监理控制
监理工作的最后一项环节是验收工程,确定施工质量,并通过审核信息进行竣工验收评估报告和档案记录,并在竣工报告中签署监理工作的评估意见,附带一份完整、全套质量评估验收报告,这也是建筑使用的证明文件。承包商在对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内容进行整改之后,监理单位应进行部分的、二次审核,做好验收结束准备,完成监理工作。
把好工程质量关,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企业赢得市场,保证尊严,应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因此做好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个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研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可谓恰逢其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工程施工,我国的工程施工从人员的培训到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都不够成熟,因此本文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长期的实践,给出一些质量控制的建议,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借鉴。
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1坚持以预防为主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周期长,造价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不能等事故发生之后再进行补救处理,所以开展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还是以预防为主。在施工前,通过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以及制定与此相关的技术、组织、经济与管理措施,用以指导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1.2坚持全方位的管理
高层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涉及部门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开展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全方位的进行管理,让质量管理渗透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细节性的问题都不疏漏,做好质量管理组织方面的建设[1]。
1.3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无论任何方面的建筑施工,首先考虑到的应该是质量问题,这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因此把握好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融入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2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2.1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影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这是由于施工人员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2]。相比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市场,我国的施工人员呈现专业素质低下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对于建筑工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综合素质。此外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也是导致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工作贯穿高层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由于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规范操作而导致高层建筑质量问题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2.2施工材料设备监管不到位
任何建筑工程离不开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使用,高层建筑更是如此。因此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也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的设备与材料涉及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这也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之所以难以取得很好成效的重要原因,由于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维护工作没有做到位而造成施工整体质量问题的例子擢发难数。随着建筑材料、员工工资等成本增加,让不少施工企业获利微薄,这就促使很多企业使用低端甚至劣质不合格的材料,送检的材料与现场使用的材料不一致。
2.3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较低
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当中,现场管理占到很大一个层面,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这要求建筑企业做好动态管理部门的构建,使高层建筑的质量更趋于效率化。我国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高层建筑的质量监督工作非常复杂,存在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由于前期的责任分配工作没有做到位,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1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在现场建成施工样板展示区,为进场作业人员提供了模范样板的实体教材。样板区的设置,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结合项目工程施工图纸,全面涵括了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个环节。每一个新班组进场,首先要来到样板展示区参观,以此示范工程为标准严格要求班组施工质量,若不具备做出该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场。建筑施工企业定期开展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针对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开展专业素养培训,潜移默化把标准化施工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当中。把工程质量意识作为考核施工人员的一个具体项目,并对其中具有良好质量控制意识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此鼓励全体施工人员规范操作、严格要求自己。
3.2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监管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质量。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质检员要查看材料质量合格证,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力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根据具体的施工任务选择与此相适应的机械设备,避免出现因为机械设备数量不足而导致施工进程被迫中止的现象。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避免机械设备出现“带病操作”。
3.3提升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
提升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标准,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不仅依靠建筑企业的自觉性,从宏观角度上讲,还依靠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标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把关,在严格的约束下保证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3]。
3.4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水平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把关,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竣工验收工作的效果,也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前期的合理制定计划,到中期施工当中对工程施工的某些技术与材料的运用都十分重要[4]。具体的途径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工作精确到部门,分级责任制的构建。
作者:张晨辉 单位:福建联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春蕾.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
冬季施工开始前,技术人员应认真查阅当地的历史冬季气象资料,了解冬季持续时长、气温变化规律、最高最低气温和最大风雪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近期的天气变化,分析当年的冬季气象情况。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制定冬期施工方案,方案中应包含冬季施工项目、工序的组织、人员机械安排、施工计划、技术措施、安全管理等内容。此外,施工单位还应组成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特别是就质量管理方面应明确责任分工。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冬季施工前要开展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冬季施工方案,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另外,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冬季施工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质量事故。
3、做好现场和物资的准备工作
冬季之前要提前做好现场的准备工作。场内施工道路应增设防滑措施,如在表面铺洒一层碎石;保证路面平整并设置一定的横坡,以防积存雨雪。现场堆放的易遭受冻害的建筑材料要在降温前搬入室内保存,不能移动的要加设覆盖或保温措施。水、蒸汽管道要进行管道保温。冬季进行室内施工的房间外墙洞口要提前封堵。做好冬季施工物资的调拨和采购计划,主要有炉具、棉毡、外加剂、防滑物品等。此外,棉服、棉鞋等劳保用品也要保证及时按需发放。
二、冬季施工的主要问题及技术措施
1、土方工程
冬季气温降低后,土壤中的水分冻结,造成土壤体积膨胀;等到气温回升后,水分融化又会使得土体体积减小,进而产生“冻融破坏”。在建筑工程中,土大多作为基层建筑材料使用,因此一旦产生冻融破坏,就会间接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沉降等病害。一般来讲,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冬季施工。这是因为除了考虑冻害影响外,冬季土方坚硬,开挖困难,也会使得施工成本大大提高。冬季土方开挖前,应首先清除顶面的积雪、积冰。以挖作填时,土方装车前,应挑除体积较大的冻土块。基槽开挖后,如果不能马上进行下一步的基础施工,应预留高出设计槽底标高至少30cm的余土。冬季土方回填前,应首先清除基槽内的积雪、积冰。对沉降量要求较高的部位,如室内基坑、涵背、管沟等,不得使用冻土回填,可改换级配砂石、粗砂、砂砾土等材料,并分层回填压实。室外基坑等部位,可使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体积不得大于回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冬季土方应保证随填随压实,以防虚土因晾置而受冻。内墙转角、结构物边缘等压实机械施工困难的位置,应采用小型打夯设备压实,防止产生漏压。灰土层压实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保温材料可选用两到三层的草席或厚度不小于50cm的素土。
2、混凝土工程
在冬季低温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水分易产生冻结,使得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减慢甚至停止,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此外,水分冻结还会减弱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进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试验数据表明,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是保证冬季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拌制混凝土时,合理降低用水量,或加入减水剂,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合理减小混凝土坍落度。可使用温度不高于80℃的热水拌合,并合理使用早强剂、防冻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必要时,现场可改用高于设计强度1~2个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积雪和污垢。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地面、底板等需要抹光的部位,应尽量安排在一天当中温度较高的上午或中午进行浇筑。为了避免温差变化引起表面产生收缩裂缝,浇筑完成后,要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可在构件表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加盖2~3层草席、棉毡、棉被等保温材料。当施工现场靠近化工厂、热力站等地方时,可以搭设暖棚利用蒸汽进行养护。
3、钢筋工程
冬期主要影响钢筋的焊接质量,而焊接正是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焊接工作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果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遮挡风雪的措施。冬期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试焊,并将试焊的焊件送至试验室进行强度检测,合格后才可批量焊接。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存放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钢筋安装完成后,应尽快组织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并浇筑混凝土,如不能及时浇筑,必须要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遭受雨雪而产生锈蚀。
4、砌体工程及抹灰工程
砌体工程及抹灰工程也是冬季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受寒冷天气影响,砂浆的质量较难保证,特别是涉及到结构安全的承重墙体,尤其不宜在冬季进行施工。对于框架结构的楼房来说,可赶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外墙砌体或抹灰工作,等进入冬季后,封闭外墙洞口,提高楼内温度,再进行内墙砌体或抹灰的“室内作业”。砖石等建材在使用前,应彻底清除其表面的冰霜,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可使用温度不高于80℃的热水拌合。砂浆必须随用随拌,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蒸压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在气温高于0℃时,砌筑前应浇水湿润;当气温低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要适当增大砂浆稠度。每天收工前,当天的砌体应用草席棉毡进行保温覆盖。抹灰前,应彻底清除砌体表面的积雪和污垢,可在抹灰砂浆内加入防冻剂,室内抹灰时,可利用火炉、电炉或通入蒸汽等方法提高室内温度,以保证砂浆的初期强度。冬季抹灰时,可加大防裂网的铺贴范围,减少表面裂缝。
2影响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很多。但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施工材料及设备的因素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所用的材料和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所以材料及设备的优劣也就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筑方在施工时要结合施工需要来采购最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施工方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刻意地去采购低劣的材料和设备,致使施工所用材料和机械设备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使用不标准的材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带来不好的影响。
2.2施工人员的因素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通常会由于施工人员的因素而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施工方要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并加强对其质量意识的培训,以防止由于人员的因素而出现质量问题。
2.3施工顺序的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的施工工序或施工操作,都要严格地遵照操作的流程,并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比如说,在有些建筑过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钢筋的屈服点强度从而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往往进行冷拉钢筋的操作。
2.4施工环境的因素
一般而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内部环境以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施工工序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比如,有些建筑工程由于工期的需要而在冬季进行,但是冬季寒冷的环境会对钢筋的使用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就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产生不良作用。
3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制定并遵守工艺规程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并以此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标准和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都必须严格遵照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
3.2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一般而言,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的条件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所以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施工人员、施工所用的机械和设备、施工材料、施工环境、施工的工艺和方法等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高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工序活动的质量,以便保障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3.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能否符合要求,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尺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验工作,从而通过对施工质量的状况进行综合、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保证及时地了解质量的变化。
3.4设置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控制点的设置就是为了保障施工工序质量。需要遵照建筑施工的需要,在施工工序的关键、重点部位设置控制点,并对它们和建筑工程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一直都处于优秀的被控制状态。
4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可以加强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从而强化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4.1施工前的工序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前的工序质量,而为了控制好施工前的工序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1)在施工前,要注意施工现场的控制,如施工设施的摆放、材料的摆设,及施工中混凝土中水、水泥以及其他材料的比例。(2)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原材料的选购时,一般需要了解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选择价格合理的材料,并进行抽检。在入库后,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的保管,而在使用时要做好材料的登记工作,以确保材料流向的透明化,以免出现丢失的情况。(3)建立合理的材料样品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中,对材料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建立材料样品的档案库,对材料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从而确保对材料的控制。
4.2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中施工时的工序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整体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因为施工时质量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竣工后的质量好坏。而如果想要构建合理的施工工序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实施施工工序质量责任制,并保障将责任落实到工程中每个施工人员。另外,还要加强监管单位的监理工作,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质量均能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4.3施工后的工序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就要做好完工验收的工作。在实际的验收检查的过程中,首先施工单位要先进行自检,从而减小建筑施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其次,监管单位要进行二次核查,以便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相对可靠。只有经过这两者的质量检查,才能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保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它相关的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重出,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业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引起的,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违章进行指挥:②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检力度不够,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和重视;③操作人员不按照操作规定进行违章操作;④管理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⑤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因素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进而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1.2客观因素
物料、机械及生产对象等生产要素统称为物,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些能量过量的释放出来,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有:设施的安全度不够;所用的材料不合格;施工所用机械不合格;缺乏物的防护措施以及有害物质。在建筑施工过程总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 安全问题控制措施
2.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施工现场一线的操作工人,他们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流动性大,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当中,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都是民工自身原因,因此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让不安全因素被消灭在萌芽当中。
2.2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安全的法律法规。
(2)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共同创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不断完善企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让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开展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从实质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建立一整套包括安全奖励、员工福利、人文关怀、安全考核、安全行为和责任约束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加强落实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1)要明确责任主体,使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其制度,把相关的安全责任核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岗位上,真正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项目的总包要对各分单位进行督促,是各分单位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依据合同进行抽查,并在每一季度末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年终进行评定。
2.4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1)要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有计划和步骤的对安全技术进行开发和改造,使其安全措施接近标准化。
(2)不断对工艺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要同步实施安全技术。
2.5建立新的安全工作管理方法
(1)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制定标准化工地的相关标准,并以标准化工地为榜样,不断落实现场的基础管理。
(2)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对安全的监管模式进行改进,要对二级单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检查二级单位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3)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进行信用体系评价,使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诚信制度,对有关不良行为要严厉制止。
2.6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要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严格进行检查。不管是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教育培训,然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
企业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将安全生产中必须的投入作为一种制度,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基数,根据一定比例投入安全技术经费,这些经费将用于安全经费、奖励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为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企业还应该制定不同招标方式项目的安全经费标准,制作经费使用明细表,从而确定各项工程应该投入的安全经费的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提取安全经费的制度。
2.8加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企业与项目部必须签订“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控制责任状”,在施工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方案、监控措施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定,对有重大危险的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2.9需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除过采取以上几点措施以外,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安全与规模的关系。(2)安全与进度的关系。(3)安全与质量直接的关系。(4)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5)认识到安全与危险并存。(6)安全与工程实施过程的统一。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 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业所有的施工操作都与施工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将现场操作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机结合,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就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宁.加拿大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考察报告[J].中国勘察设计2002(2).
[2] 李有国.EPC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
[3] 杨庆山,李敬楠.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价值工程.2010(4).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内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如建筑结构裂缝、保温材料效果差等等,这些质量问题轻则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各类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目的的实现,甚至会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质量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种质量隐患,是保证施工安全的有效的措施,也是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建筑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施工方面的原因
目前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这些人大多数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事这一行业,学历水平、综合素质比较低。而目前还没有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为施工人员构建完整的施工培训体系,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行业要求,一些施工人员对施工部位在整个建筑物中的作用不是很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导致在一些部位和环节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质量问题的施工材料,这些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还引起了很多安全事故,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楼倒倒”、“楼歪歪”就充分反应了这一问题。
1.2材料方面的原因
建筑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施工材料的质量从本质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材料使用引起的各种质量问题也非常常见,比如说防水工程沥青品种的选择,油毡的质量和品种,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一般是由于采购、入场检验、配比试验等环节把关不严导致的,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质量勘测,入场之前没有进行质量检查等等,都能让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使用到建筑工程当中,导致质量问题产生。
1.3设计方面的原因
建筑工程设计对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设计方案不科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就容易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甚至会留下很多事故隐患。比如说在屋面防水设计当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如果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的话,或者说伸缩缝出屋面强压顶设计不合理话,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屋顶排水效果,可能会导致屋顶渗水等质量问题。在比如说在一些设计方案当中在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会导致坡面墙体的渗水问题。
1.4监理方面的原因
施工监理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现在施工企业与监理单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超资质承揽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着无证上岗的现象。而在现场监理的过程中,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没有严格按照监理要求检查监督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一些监理机构甚至不按照规定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屡屡出现,质量监理成为一种摆设。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预防各科安全事故
要想在建筑工程当中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从质量管理入手,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制定常见质量问题预案
实际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即便是组织、设计的再科学、再细致,建筑材料的质量再好,也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这是因为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非常多,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实际上是难以避免的。这种情况下编制质量问题预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施工单位可以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与监理单位重新的协商以后,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和一些具体的施工案例,编制常见质量问题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墙体裂缝、水泥质量不合格等质量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质量问题的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就可以根据编制好的预案开展相应的工作,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这样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2严把设计方案质量关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的规程中应该对工程质量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除了在方案确定阶段进行认真的方案审查,确保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之外,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设计单位应该组织设计人员对质量问题是否属于设计缺陷导致的作全面的评测,如发现确实是设计缺陷导致的,应该组织设计单元改进设计方案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在施工图完成以后,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应该向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对施工图的意见,了解施工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修改,为了避免设计方案与实际之间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设计人员应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将所学知识能运用到设计时间当中,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因设计导致的质量问题。
2.3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在施工过程中会设计到一些新的施工材料的应用、新施工机械的应用、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使用新材料、新机械和新技术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察材料、机械和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以及在其它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要避免不配套、不成熟的使用材料、机械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对于新技术当中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攻关,解决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实际的使用试验,确保这些材料、机械和技术的成熟性和有效性,对于尚不能通过现有科研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该避免盲目的使用,而是应待其在更加成熟或者有相关配套措施以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以避免因技术、工艺的不成熟、不配套产生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