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政治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6: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政治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政治教学

篇(1)

作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高中阶段是高等教育的资源库和储备库。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高低将会对他们日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大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了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师必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要由主讲变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他们培养成符合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旨在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引领人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在高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课改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浅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不重视

首先,在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学科的比较下,部分教师认为这门课程是个“副课”,没有意识到思想观念的树立和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认识。在高一阶段,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学习理科的倾向,教师也就顺其自然,对他们放任自流,随意教学。到了高二阶段,教学指向性更加明显,一切都是为了高考,教学就是为了考试。其次,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并不“感冒”,将其列为最枯燥、无味的一门课程。高一阶段,打算学习理科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不认真听讲,做与课程无关的活动。到了高二阶段后,指向性明显,学生一般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空洞的教学已经脱离了实际,学生认为下课背“本本”应付考试足矣。

2、教学理念的滞后

部分教师固守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累积的经验,甘做“套中人”,不主动关注、接纳现代的教学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较好的把控课堂的能力。在传统教学的惯性下,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着教材的“传递者”,将书本上的内容陈述出来,忠实的充当着教材的“放音机”、“传声筒”。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相关过程,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教学,死守预案,淡化过程,忽视生成。根据教材上设定的环节按部就班的单向传递知识,学生消极的配合教师的活动,接受知识。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些探索

1、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多媒体导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一些与本课密切相关的案例,并制作成PPT或剪辑成视频、音频等直观感材料,让学生如见其行,身临其境。通过形象直观、新颖灵活的多媒体导入,化复杂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恰当的评析,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2)时事政治导入政治课同时事联系紧密,将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克服教材滞后性的良好举措。如在讲“领土问题”时,在课堂导入时选取了“日本欲将国有化”事件,并针对这一事件提出了日本的国有化能否被阻止?若日本一意孤行,中国接下来将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日益紧张的局势?这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极大热情。通过时事政治的导入,不仅引入了学科知识,还联系了生活实际,寓理论观点于现实的事件主题中,给思想政治课程增添了时代感和真实感,让学生不再觉得政治是抽象乏味、与自己无关、遥不可及的东西。

篇(2)

一、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教学过程的交流、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搞好教学的调整与优化。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生动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第四、实践议题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补课的负担,提高考试成绩,我们备课组在高一政治课中运用了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看到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议题式教学在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时间过少,留给学生记笔记时间也不足,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在议题式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篇(3)

由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首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因而政治教学如果过于理论化容易导致学生的在认知上产生障碍,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实现认知水平上的更大跨越。所以,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而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溶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篇(4)

政治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门课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政治课程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我国的政治教材内容较陈旧,实时性的政治教育内容更新困难,每一版的教材要使用上很多年。当然,时事新闻更新的速度极快,教材的编纂是没有办法及时跟上步伐的。所以就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政治内容的陈旧枯燥,消解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这个时候时事政治就发挥比较好的作用,时事政治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对于时事新闻的探讨分析,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加上与教材上的理论相结合,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高中的思想价值观的引导还是比较重要的。政治教育中本就有对人生价值观培养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知水平。同时,时事政治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感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即将踏入大学的中学生来说十分关键与必要。

1.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政治教育中很多时事新闻事件需要深入分析与思考。这样的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课堂上的时事政治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时事新闻,都有其深刻的政治深度,老师在与学生讨论某一时事新闻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观点的碰撞。加上信息社会,网络的发展,学生有更多渠道获取时事新闻信息,并且吸取网络上关于很多时事新闻的评论性文字,丰富自己的认知。教师的积极引导,是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时事政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对学生所吸取的不恰当的信息给予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2.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注意要点

2.1时效性新闻的选择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应注重对时事新闻的捕捉与掌握,随时注意搜集、整理、筛选重大新闻。实时获取最新信息,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有新鲜感,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不能将所有新闻都引入教学,应该在众多新闻事件中选取代表性事件,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应该具备对于时事热点的敏感性。当前,高中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很多信息的准备性还有待商榷,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给予积极引导。老师在自己所获得时政信息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恰当的解读,与学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2.2全方位开拓学习

时事政治的学习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关注某一方面的新闻,而是包括多方面的,例如文化、经济等,都需要学生给予一定关注。只有多方关注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否则就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开放的空间,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深入探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方法也要注意理论是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时事政治方面的辩论及演讲比赛等,丰富时事政治学习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以通过这样的时事政治的学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理论联系实际

在高中时事政治教育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具体相结合。高中时代,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给予政治学习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多,但是政治的学习依然非常重要,对于它的学习要紧扣教材,才能够真正对高中生有所帮助。所以高中时事政治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并且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时事政治的理论基础要立足于教材,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政治理论的支撑,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政治理论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政治学习与领悟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常常将时事新闻的热点带入政治课堂中,并引入考试中,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纸上表达出自己的政治理论。

2.4时事政治与考试的切合应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高考,因此,时事政治的学习当前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对于考试能力提升的帮助。所以说,时事政治的学习,不能够脱离教材的理论支撑,不能片面追求时事政治的学习,而要将其与教材做到最好的结合。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老师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老师要在日常政治教育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把时事政治切实落实到政治教学中,在课堂讨论及模拟考试中可以把当前的时事政治热点作为考题,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进行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思考与分析。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学科成绩。

篇(5)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教材的重构

通常来说,对于教材的重构应该依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科特点,对于既定的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包括增加、删减、拓展、置换和重组加工,有效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情境的需要,进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从这个定义的角度来看,老师对于教材的重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在上课之前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比如说教材知识的增加、删减、拓展、置换和重组加工,形成课件或教案这样的预定内容;另一方面,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的需要,对预设的知识点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从“教材内容”向“教学实际”的转变。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施教,都是对教材重构的过程。高中政治教师对于教材的重新构建,应该建立在对教材的充分熟悉和对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把握和领会的基础上,超越简单机械的传递,个性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形成多样性、丰富化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的具体实践,在进行教材重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

(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大方向

新课程标准将高中政治的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就是老师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最主要依据。在进行备课环节的准备时,老师要仔细地研究和揣摩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和含义,领会其中的意图,掌握好每一节课的科目要点和不同模块的核心以及联系。新课程标准是老师进行教材构建的主要依据,在进行教材内容的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先掌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与培养目标。如果教材的具体内容不能非常完美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就应该大胆地进行重新构建,合理地进行增补或者取舍。现行教材的内容如果超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合理打造教材具体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带领学生一起成长。

(二)树立“课程”意识

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构建,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教学需要,这就体现出了老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诠释和理解,可以全面地展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材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情境需要,更好地辅助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将知识点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与能力水平。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教材的构建时,要树立课程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使用教材和构建教案的时候把握不准方向。

(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主要指导,以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不再作为直接的独立目标出现,其成为了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学习习惯、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要时时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增加学生具体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比如说,在学习“收入分配社会公平”这一节课的时候,按照传统方式在讲台上讲解什么是初次分配,什么是再次分配,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课堂气氛还会比较沉闷。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上网或者看报纸等形式,搜集全国各个地区的最低生活保证金变动以及最低工资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小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在讲台上进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与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探究、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教材是一种教学的材料和资料,是帮助学生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工具。所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对科目的全面掌握,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对教材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加工、处理,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表演以及反思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探究活动并不仅限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政治教学中生活化、时代化的知识,增强学生们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真正的“公民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创新与学习并受益终身。

篇(6)

根据市教研室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思路,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将以有效教研为目标,组织教师围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和编制试卷三个方面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校第七届青年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要点

1.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协作,加强对备课、上课、复习、考试、考查、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的研究,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组织并认真评审政治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提升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堂驾驭、作业布置安排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

3.通过走出去,吸收兄弟学校在政治教学中的优势,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协助学校、年级部做好校内的考试工作,认真完成月考、期中考试命题和试题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提高命题水平。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7)

对于学生来讲,高中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他们成长和发育的主要时期,高中时期如果能够受到良好的政治教育,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会有很大帮助,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非常有益。而且,德育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师应该跟随新课标的改革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将德育教学逐渐渗入高中政治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1.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将实际生活与德育教学相结合

高中时期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应该给予更多关注,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及心理变化,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细节入手,将实际生活与德育教学相结合,逐渐把德育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困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成长需求考虑,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章节,联系生活实际,货币涉及德育内容中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等,教师就可以将想要表达的观念渗透到政治教学中,讲完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在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认识,对货币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消费观念等,学生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当有错误的金钱观念或消费观念出现时,教师应该及时告知学生,并耐心地加以纠正,使学生能够辩证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另外,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结合自家实际状况制订一个较为合理的消费计划,为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打下良好基础。

2.利用时政热点,丰富教学内容

时政热点汇集了当下政治的最新动态,是高中政治中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时政热点的内容多种多样,且非常复杂,变动性很强,但它们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时政热点里往往会涵盖很多德育内容。政治教师应该每时每刻都关注时政动态,发挥政治敏锐性,充分利用时政热点,将其落实到德育教育中。“富士康员工跳楼”这一事件曾轰动一时,将这一事件与政治教材中的“企业与劳动者”这一章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员工跳楼的原因,找出富士康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在面对工作和压力时应该做出正确抉择,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无论遇到怎样的压力和困难,都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很多德育教育的例子,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只有深入社会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切身体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逐渐将育德生活化。例如在讲解“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的零用钱积攒下来一部分,再拿出部分压岁钱,将这些钱用做投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金钱,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投资理财的理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锻炼,体会其中痛苦与快乐,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奠定坚实基础。再比如,当讲到政治教材中的“有序参与”时,教师可以将政治教育拓展到生活中,将德育生活化,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有序参与,教育学生在人多的地方主动排队,不争抢、不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好公民。

4.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思想、不正之风正在逐渐侵蚀人们的思想道德,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政治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媛.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211.

篇(8)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创新;措施

1重视时展,塑造良好环境

1.1重视时展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局面。随着经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社会道德危机,尤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更为明显。这即是说,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体现在价值层面就是价值需求的多元化。以追求利益为导向的价值需求弱化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感,这种淡化也出现在了青年党员群体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也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在这种局面下,应当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在道德层面所面临的危机,形成优良的道德风尚氛围。不可否认的是,道德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教育工作,并以教育工作为先锋,注重引导与示范效应,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运用法律来维护好良好的道德体系。总括而言,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当放到高中生政治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育过程中防范网络对不良道德观念传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思想道德工作。

1.2塑造良好的环境

教室是一种人为环境,无法真正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仅局限于教师的教,不允许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不能随时提供教学反馈。语言是人们沟通表达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真正的政治学习就不可能单单只在课室里进行,学习环境在政治学习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因素诸多,可将之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如家庭、教室及同学等;二是教师教学因素,如教学质量等;三是学生因素,如个人能力及动机等,其中,第一、二类可统称为学习环境因素。而学习环境包含了家庭学习环境及学校学习环境,家庭与学校学习环境对学生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满足的第一项基本要求即是建立一个具有学习导向的环境,因此可知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以及两者间具有紧密关联,国内近年来许多研究也发现政治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习动机呈正相关。

2教学模式上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

一是“堵”“疏”结合,善于引导。随着高中生接触的信息量增多,他们的思维空前活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见解。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做到“堵”“疏”结合,善于引导。对那些不利于自己开展政治教学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光想着“堵”,要着眼于“疏”,要敢于正面回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积极的引导。对那些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和各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教师要坚决“堵”住,甚至进行斗争。

二是充分运用各种可行途径开展教育工作。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行有力的思维拓展工作,对宣传栏、网站、论坛等方面的政治教育资源有着清晰的认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所提供的便利方式,广泛开展政治教育。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高中文体活动在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优良的政治教育知识与理念有效地与文体活动的趣味性相融合,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从而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增进高中生的政治教育知识,提升自身的情操培养效度,保证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在高中政治教育活动中,将典型示范融入进来。通常情况下,教师首先应当做到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努力争优,成为以身作则的典范。除此之外,教师者还应当注重对典型榜样的发掘工作,并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典型榜样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进行宣传强化,从而确保典型榜样能够成为引领高中生进行政治学习的有力武器,确保高中生的思想境地在对榜样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

四是实施开放性教学,推动教学的生活化。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高中政治教师应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理论与实际达到有效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涌入了我们的生活,纯粹依靠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所以,高中政治教师不应将政治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的教学空间中,应大力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扩展教学空间,对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教学素材进行充分利用,给学生实践经历的机会。

总体而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思想理念相契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感受并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说,高中政治课堂中实行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经济进步。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对我国教学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伶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篇(9)

教育部颁布相关文件对教学课程改革进行指导,指出:确立高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延续,更是人格、品质的养成。政治教学改革应适应形势,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多媒体的适当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有利于教学的先进设备被用于“百年大计”的教育当中,其中在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教师运用多媒体,事先准备好电子课件,省去课前或者课上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在课堂中可以讲解更多的内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吸入过多的粉尘导致的肺病,同学们也更能接受电子形式的讲课方式,也更乐于与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

当然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一个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课本运用减少。很多时候,课堂上“只见多媒体,不见课本”,多媒体的课件与课本内容多数符合还好,但是很多课件与课本不尽相同,教科书是国家教育部邀请全国名师与教育大家,结合中国教育时机与学生接受程度编纂而成,里面体现了相当多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点,具有前瞻性与学习性,课本的精细阅读与学习是高中课改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所以要坚持重视多媒体与课本的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意味着课堂中设置问题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知识进行解读,课本的存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在课前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在课上就不会教师提问,学生答不出来的尴尬,教师与学生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实现课改的真正意义。

二、时事政治的解读与思考

时事政治教育作为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时事政治教育对提高普通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克服政治课本内容案例的滞后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中政治教学而言,缺乏趣味性与时事性,偏重理论的弊病一直存在,让高中政治的教学陷入了“死学”的尴尬境地。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比较重视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一旦编订之后,就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与后延性,不能得到及时改版或者重新编订,错失很多经典的时事政治,正是这些时事政治时时刻刻发生在现实当中,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尤其是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我认为将更多的时事政治引入到课本与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时事政治的了解与讲解,可以清楚地为学生展现出事实发展的真实经过和培养其正确的评价,减免高中生因为年轻冲动而带来的不正确、不客观、不理智的想法与做法。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例如,举行时事政治探讨会,相关的学生讲座与课堂小辩论,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而这些学习方法是目前欠缺的。

三、课堂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的教学只有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入手,才会真正具有感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意义。将政治这个貌似离普通百姓很远的词汇生活化、亲近化,教学用于实践,实践用于生活,政治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我们的课本太多的知识太过文本化,空洞的词汇让本来就略显枯燥的政治学科更加难以在学生学习中占到位置,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养成就成为了棘手的难题,这关系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实践性。如果让教师从事实出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各种政治的术语与问题,相信不仅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灵感,将政治更好地融于生活,将政治的“官方化”变为“大众化”“普及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个国家政策的实施一定会得到国民的积极响应与理解,政府与民众的和谐程度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将生活政治化,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与文明的进步。

高中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教育部融合了以往经验,形成了适合于高中生教育的课改方案,在课改大背景下,高中政治的科技化、时事化、生活化已经迫在眉睫,有了科技进步的帮忙,时事跟进的案例,生活理性的思考,高中政治教育会向成熟稳健,科学创新的大方向迈出踏实而充满朝气的步伐。紧跟课改,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有利因素,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育一定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贺海东.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

智,2012(10).

篇(10)

一、合理安排课题作业,重视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课程安排较为紧张,并且任务繁重,再加上高中政治课程所占课时有限,教师压力逐渐增大,也就放松了对综合探究课程的教学,导致教学实效性降低,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合理安排综合探究课程,重视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必须认识到课题不在多,而在精,只有科学安排和合理选择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探究课题才能真正发挥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舍弃部分课题,重点探究重点课题,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唯物辩证法、社会法治等。

二、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课程设计和安排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基础之上,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让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并逐步将学习兴趣变成学习动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完善测评机制,培养学生信心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套完整的测验机制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检验综合探究课程开展的效果,也能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教学质量。完善的测评机制需要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组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科学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探究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的综合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时,要坚持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发现和改正自身的错误,帮助学生弥补缺陷,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互评过程中,学生要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公正评价,并从中获得经验和借鉴。当然,教师也要从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引导。

四、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充满生机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 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现代网络资源,多读书看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素材,进行学习。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风景名胜,了解本地的悠久历史、传统民俗;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使课堂教学更符合生活实际,更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五、趣味教学拓展资源

篇(11)

主体性教学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教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实现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需要教师恰当、系统地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以学生为中心”要先“知”学生、教材

了解不是简单的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性格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来综合了解学生的知识及其所需。“知己知彼”才能事半功倍。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头脑中有学生,了解其知识水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带着实际的态度活用教材,协调好教材要求及学生需求。

二、充分利用课堂活动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还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积极地创造民主、平等、科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多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将目标转化,有层次、深度、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化,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