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题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深刻认识一体化教学的对象
技校计算教学讲究多元化、智能化,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技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技工学校杂制定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需要从教学环境、授课形式及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所招的学生中,多数为高中生,这就决定了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相对不完整,因此,计算机课程往往得不到重视,绩效要从这个现状出发,明确教学对象,从而更好地推动计算机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
从目前看,我国技校所施行的教材看,其大部分都是以逻辑理论为主,其中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怎么解决问题的方面很少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结合技校学生特点,开发案例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必要,它能将实际工作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水平,同时会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动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学中练,练中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枯燥的操作变得有趣。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上课时老师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分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同时,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教师也要转变角色,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素质和技能操作教学素质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同时一体化教师要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兴趣是计算机学习的最好帮手,技校中计算机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更会吸引技校生学习,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让计算机课堂更有趣,在激发学生热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的导课很重要,在上课之前就要精心设计,通过深刻有趣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安排些动手操作活动,例如可以在练习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打地鼠等游戏。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也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提高技校生对于计算机课的期待,在技校生的眼里很多未接触过的事物都会是新奇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可以在教会学生打字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聊天、打字游戏等巩固练习。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始终保持热情。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其各项能力得到完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全区共有40多个民族。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双语人才特别是熟练掌握汉语的双语人才比例很低。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80%以上人口生活在交通较为闭塞、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的农牧区,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自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后,“双语”教学在全疆迅猛发展。至今,自治区已投入约4亿元巨资,重点扶持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七个地州农牧区的幼儿学前教育。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大批的双语幼儿老师,本校近5年来就这个专业招生了很多学生。为了使他们达到双语种教师标准,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学校给这个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并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参加自治区教师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本人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双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双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没有任何模式可参考,再加之学生大部分来自南疆,汉语水平比较低,根据这种情况的特殊性,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得改进中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下面本人就结合以往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开展双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一、科学取舍教材内容
学校给学生统一订的教材是《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教程》并配套了练习册。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不死套教材,有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增删、更改。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在内容和时间上采取必要的删减,即对于最常见、最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给予介绍,并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分散在每次课中分别进行讲解。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避免前几次课完全上生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恐惧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
首先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差异,由于地域、家庭等社会背景不同,有较少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其次,学生在兴趣方面有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计算机课。再次,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实施分层次教学。例如:在“文字排版”这节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计算机技能较强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在上机操作练习环节上,对学生任务进行分层次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生程度的不同层次,可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即是根据一般学生设计的大纲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和思考题是根据优秀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根据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可将难度较大的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适当提示,也可在课堂上让优秀的同学讲解,教师总结。
三、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双语班的学生学习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问题,所以,在授课当中,首先是要求记笔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在演示某种操作时,学生听起来感觉得都会了,可是一旦由自己操作时就会出现不知道从何做起、怎么做的问题。而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给每个同学示范操作一次,所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步骤,鼓励学生用汉语记笔记。等到练习时,再根据记录的步骤来操作,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练习时不知所措,同时省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指导,并且对学生日后的计算机操作提供指导材料。实践证明,记笔记对于双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其次是成立互助组。在班上鼓励汉语水平不同或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同学之间进行自由组合,以5-6人为一小组,同时挑选一个操作技能优秀的学生为组长,并在上机编座位时安排坐在一起,以利于他们之间互教互学。组长先完成操作后可帮助教师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同时小组之间还相互竞争比赛,这样既提高各小组的学习兴趣,又缓解了教师辅导不过来的压力。再次通过“学生示范”来展示作品。学生每做完一个作品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所以本人每次都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给以点评,以示表扬和激励其他同学。
一、讲明道理,加强算理理解
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数学道理讲解透彻,深化学生对数理知识的理解。然而,在小学计算题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单纯地认为,只要学生算出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理解计算题的算法和算术思维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吃力,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给学生讲清楚算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教师给出题目“27+30”,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这道题目是求和,但是应该怎样去计算,就是学生对算术思维的一种反应。这时,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理解:这里的27是一个两位数,而30也是一样,都是由个位和十位构成的,其中2和3是在十位上,7和0是在个位上,这样的计算必须遵守“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的原则,即“2+3=5,7+0=7”,“5”是写在十位上,“7”是写在个位上。在这样清晰明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教师耐心的指导,理解计算的每一个步骤,从而掌握这种计算的思维模式。
二、明确目标,培养审题习惯
有效进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有时学生明明知道该如何去做计算题,但结果却错漏百出。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解题前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让他们经历从“会”到“熟练”到“心眼相通”三个境界,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审题习惯。首先,重视“看”。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楚计算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算术题目,进行比对,培养他们对算术负责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其次,强调“想”。单单看了题目,却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盲目地进行计算,这显然不是认真审题的表现。教师应让学生看清题目之后,再积极地思考题目中算式的特点和运算规律,联系其中蕴含的性质和定律,判断其中是否含有一些简便的计算方式;最后,强调“算”。学生在审题结束后,应形成一个计算思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算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题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余年栋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管委会枫林中心小学
二、选用的教学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
从具体的专业中提取典型工作,以这些典型工作任务为模块,进行实例的设计,以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尽量把这些任务设计的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的时候,教师提出典型任务:假如要参加一个招聘会,每个同学要做出一份简历表,简历表要清晰明了,表格设计合理。学生取得任务后,先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教师检查控制,最后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工作任务的提取可以运用鱼骨头技术,如图:图:鱼骨头
2.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材施教
本课程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将课本上实例认真讲解并让学生实训,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知识的迁移,让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为专业服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接收方法也有差别,所以计算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协作学习
根据学生人数和设备数量的关系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每组进行协商讨论拿出完成任务的计划,由组长展示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每组成员进行任务调整,实施完成,让小组内互相学习,小组间互相竞争,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反馈练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物理教学主要是观察、实验、思维和运用四大过程,要进行观察和实验,就必须有“物”──各种直接教具和实验器材.“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因此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演示物理过程是实施直接教学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对演示物理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演示物理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此外,教师的演示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兴趣.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某些方面,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不易表现物理学的“动”和“变”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力学中的运动位移,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概念,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等,单凭语言是不易讲清楚.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如天体的运动规律等,教师只能用语言讲运动的过程,无法体现各天体的运动规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演示实验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运动过程,就会使许多传统演示实验教学无法表现的现象更生动、更形象地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创设物理情境,实现发现式学习.思维心理学表明,思维的开端永远是一定的课题,即问题情境.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迅速改变实验条件和物理参数,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典型的教学信息,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这一优势,教师可以恰当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物理感性材料,同时提供相关的问题,然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物理规律.采用这种发现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主动掌握知识,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和教材所给予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
2改善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的建议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呈现滥用的趋势,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是多媒体的辅。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确实能够转变理论知识的抽象和枯燥无味,通过音乐、图像等使计算机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给学生营造更加逼真的计算机学习过程。相对传统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更多优势。但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避免计算机课堂沦为走马观花的空架子。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将计算机教学内容放在首位,无论课件形式、内容如何,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立足于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以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被打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成为教育潮流。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根据课改变化主动变革自身地位,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计算机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体会、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中问题情境的设立,提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概率,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思考中,不断促进自身动手、思考和动脑能力的提高,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引导者,同时还是一个组织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课堂计算机知识的灌输。多媒体课件作为传递计算机知识的载体,其制作质量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制作课件中,教师应立足计算机教材,精益求精地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高职院校也可对以计算机专业为基础建立资料数据库,收集网络、杂志、书籍等中各种与计算机教学有关的资料,为计算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促进教师课件制作质量的提高。
二、开展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理论和实操分开授课的形式,即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到机房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间断,使得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显得较为困难,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难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也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教、学、做”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在设计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模式经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的典型。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做”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案例教学的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技巧,进而提高教学设备以及技术的利用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教学的基本模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不留死角。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应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主要是由于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需要结合计算机才能完成,而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际上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教师的教授内容,其二,教师的教授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首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技能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情景教学或者是案例教学等等。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将教学的创新性融入到其中。一体化教学的“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二是学生如何自己学?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能力的教育,因此,重点要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和学习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途径逐渐多元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及行业信息,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网上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一体化教学的“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做什么、如何做?二是学生做什么、如何做?“做”是学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基础和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还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把事做到更好、更精。通过“做”,学生真正直接参与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测试过程,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与磁盘管理”中的“资源管理器”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吧!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成千上万的商品,我们怎样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你注意过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吗?那你是否也希望在计算机中找东西也像是在超市购物一样简单呢?其实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安排了一个“大管家”把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分门别类的放在文件夹中,还把最常使用的文件、文件夹放到最显眼的地方,供我们来使用,可谓是尽职尽责、细心周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尽职尽责的管家———“资源管理器”。这样的导入将现实生活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问题设计要讲究阶梯性。为了贯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问题,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例如,在学习创建表格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格,让学生说出表格的特点,同时准备几张复杂的表格结构框架,用投影机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表格有几行几列?单元格的大小是否一致?复杂表格的行与列如何统计?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几种典型表格的雏形。这一系列问题设计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问题设计要讲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爱学。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地设置悬念,巧妙地将导语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地融为一体,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系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特点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自然地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展示一些图文并茂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设置文档格式”时,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两份内容相同的文档(纯文字的和经过文本格式、段落格式设置的《自荐书》),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两份文档的表达方式哪种更美观、效果更好?这个样式是计算机自带的吗?想不想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荐书”?由此来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文本的格式设置和段落的格式设置。问题设计要讲究竞争性。我在上机实践课中经常采用竞赛式导课,以赛代练,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进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图文混排”结束后,我以竞赛的方式带领学生巩固落实所学的知识。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优秀的图文混排作品,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Word功能的强大,调动学生动手创作精美作品的兴趣;然后提出本节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从老师给定的班报主题里任选一个(庆祝教师节、我的梦中国梦、学无止境、感恩的心等)制作一份精美的班级班报,比一比,谁能够最快地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制作完成后,请学生评一评哪位同学的作品最美观?哪位同学的作品最有特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聚精会神高度紧张地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我要不断地研究教材教法,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和想学,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者:任旭亮
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
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笔者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燃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
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器感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了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机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计算机管理
1.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物理教师的
要求。教师必须能熟练驾驭计算机,也就是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一、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
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后,对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单位拥有的设备条件、技术力量能否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开展,能否承担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压力,还应对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通过后,必须将会计电算化工作进一步细化,层层分解,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分阶段实施工作计划,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应该建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应处理好领导、总会计师、财务部门的关系。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因此,制定专业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人员数量、培训要求、方式、时间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购置费、软件开发和购置费、耗材料费、运行维护费和培训费用等,没有资金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将无法开展。因此,在计划中做出预算的同时还应安排资金来源。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的教师队伍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会计行业处于这一潮流的最前沿。认真研究应对的战略与策略,特别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提出与论证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会计教育学者的紧迫任务和前沿问题。如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应当对这些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以保持专业教学的前沿性。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队伍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教师队伍,组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与时俱进、抢占前沿的会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需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是现代经济和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破除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研究方法和模式,发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尽量用比较新颖和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实践,与市场的动态仿真一致,健全会计学课的研究体系,使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性与时代特征。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有丰富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由于真实、生动而吸引学生并使学生信服,教学效果有充分保障。
作者:王富强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