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游消费心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5: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游消费心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篇(1)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减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25―03

投稿日期:2005-12-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课题编号:05C690

作者简介:谢小龙(1960-),男,湖南新田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分析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体育营销手段,促使知识女性成为未来体育营销中的亮点,促进体育市场的开发及知识女性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4个省辖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知识女性。这些城市包括长沙、株洲、邵阳、上海、北京、广州、沈阳、西安、郑州、武汉、深圳、厦门、桂林、福州。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调查样本总量800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回收777份,回收率98.%,剔除无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92.7%。在问卷设计好后,作者选取了37位经济学,体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评分,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1.2.2访问调查法 为了解全面情况,在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又和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座谈;而后,又派调查员走访了长沙、株洲、邵阳等地的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用品等体育消费市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论文60余篇,阅读了《消费者行为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相关书籍。

2 结果与分析

2.1知识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知识女性年体育消费500元以下者占68.6%,501―1000元者占16.5%,1 001元以上者占14.9%;知识女性家庭进行体育消费时,由知识女性自己做主的构成比为66.2%,家人共同协商的构成比为22.7%,知识女性不做主的构成比为11.1%;从体育消费结构看,知识女性在过去一年没有进行运动服鞋、运动器材、体育资料、体育彩票、健身健美、观看比赛、体育旅游消费的构成比分别为1.6%、56.7%、48.9%、54.2%、35%、46%和42.6%。由此可知,目前知识女性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

2.2 影响我国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因素刘志强曾对我国体育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做过一些分析,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这对于分析现代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是有借鉴的。从消费心理角度讲,影响知识男性、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心理的因素是有差别的。通过对知识女性的体育消费心理的调查,笔者认为,当今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认知、理念、消费意志以及动机、态度、习惯等心理活动,不同程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2.2.1个人经济收入水平对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起主要影响作用 一般情况,个人经济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国大部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家庭还占少数。从调查结果看,月收入1 000元以下的知识女性为23.5%,1001~2 000元者为48.4%,2001元以上者为28.1%。认为经济收入影响自己参与体育消费的构成比为30.6%,居首位。因此,尽管知识女性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解放,但因为家庭的因素,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等,经济收入水平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动机。

2.2.2体育产品质量是影响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知识女性文化素质高,对体育产品要求也高,品位不一般,与其他女性相比,更善于精挑细选,更讲究耐用美观。从调查结果看,有26.9%的知识女性认为,体育产品质量是影响自己参与消费的重要社会因素,居第二位。

2.2.3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能力是影响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又一重要因素 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是促成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前提,知识女性大部分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有较好认识,但是很大一部分知识女性体育能力有欠缺,没有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项目,据调查,知识女性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消费兴趣存在着高度相关(r=0.813)。

2.2.4体育文化氛围也是影响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因素之一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随年龄的增长并接受文化教育和熏陶,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标准。因此,体育文化观念的形成,有它独特的一面,没有直接的教育和直观的熏陶,很难在人的头脑中产生良好的印象。根据调查,有20.1%的知识女性认为,体育文化氛围也是影响自己参与体育消费的因素。改革开放26年多来,尽管知识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但由于所处体育文化氛围的不同,知识女性的体育消费态度,认知和情感存在很大的差异。

2.2.5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因素之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消费环境,自身所处群体环境、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环境。就体育消费环境而言。据调查,知识女性参与健身、健美的环境并不理想,许多知识女性想到环境优雅、设备齐全、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消费环境中去健身,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这样的环境。知识女性所处的群体环境中,很少看见自由组合的健身群体、女性体育俱乐部。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心理。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方、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对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身处体育运动中心区域的知识女性体育消费欲望要比远离体育运动中心区域的知识女性强,她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3体育市场营销策略针对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及体育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体育用品制造商和中介组织在开发和销售知识女性体育产品时,宜采取如下营销策略:

2.3.1体育产品策略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心理、精神的需要。知识女性情感丰富、想像力丰富,对各种新事物很敏感,对美的追求比较强烈。她们通过购买体育产品和使用产品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和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为此,对体育产品制造商、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体育产品必须从功能、质量、设计、包装、服务等方面去迎合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首先,注重体育产品的内在质量。中青年知识女性比较注重体育物质产品的

性能质量,能让知识女性满意,可谓是较好的质量。

其次,注重体育产品的功能和效用。知识女性购买体育实物产品(运动服装、运动器材)和服务产品(健身运动)都注重较强的功能和效用。华而不实的体育产品(次品运动器械、动而无效果的服务)是不会使知识女性产生购买欲望的。为此,要求体育产品制造商为知识女性开发功能和效用较好的体育产品。

此外,要注重体育产品的外观设计。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选购产品时多数重视产品的美观大方,美而不艳,奇而不特。为此,开发与经营者力求包装、装潢新颖,细致方便、产品命名富于联想,这样可激发知识女性购买欲望。

2.3.2价格设计策略价格问题是体育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最关心和敏感的问题,对中青年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来说,更是如此。“价廉物美”是多数知识女性购买体育产品的基本标准。所以,价格策略包括设立价格目标、选择定价技巧和进行价格调整是激发知识女性体育消费的关键问题。一是对一般体育产品采取低价策略,对新上市的体育产品、高质量服务产品采用高价策略,在销售途中采取调价策略。二是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级别的竞赛服务设立不等价标准。三是注重体育产品价格的心理功能,使广大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通过产品价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3.3促销设计策略促销设计策略是满足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心理最为关键的营销策略。要想扩大知识女性体育消费需求,使知识女性体育消费者乐意购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促销策略。

1)采用体育明星广告策略。知识女性在互联网和电视机前消磨时间长,对阳刚之美的追求甚于其他群体,体育明星广告的形、声、色等特点可以诱发知识女性产生购买欲。一则好的体育广告可能激发更多知识女性加入体育消费行列,一分造词绝妙的广告词可能吸引更多从前对体育赛事漠不关心的知识女性尝试体育消费的效果。由此可见,宣传广告是最佳的促销策略。

2)运用感性促销策略。多数女性消费者购买体育实物和服务时都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一是对某一体育商家或某一运动品牌或某一健身场所产生偏爱,则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成为其忠实的顾客。为此,适当采取赠品促销,试用(练)促销,是开拓知识女性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途径。

3)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对于知识女性群体,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向她们提供科学而先进的健身方法、可以激发她们的购买欲望。多功能的健身器材、优美的健身场所、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等环境是吸引知识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重要手段。

3 结论与建议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知识女性比例不断增大,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正确引导知识女性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有利于繁荣体育市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目前,我国知识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不高,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仍不合理。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通过对我校各个学院的抽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现象:(一)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二)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三)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转贴于

篇(4)

论文摘要:休闲经济成为近年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消费者心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为陕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资源和机遇分析,对陕西旅游业如何抓住时机争取更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自1999年国家推行长假制度以来,到2006年,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外出旅行的人数较往年已明显减少。据调查显示,2006年国庆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呆在家而不是旅游来度过假期,另有23%的人选择探亲访友等方式度假,黄金周旅游“井喷”现象难再出现。选择出游者也不只追求看更多风景、游更多景点等单纯量上的满足,而开始追求质的满足、追求方便与舒适、寻求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闲。与以往冲动型、爆发性的旅游消费相比,黄金周“游客低谷”其实是游客合理分流的一种迹象,折射出公众对待旅游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心态。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更为休闲、舒适的方式来度过黄金周,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而与此同时,增加其他假期的呼声却一路上扬,将端午、中秋等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议案也已提上日程,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者的旅游心理也将出现很多新的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及消费者心理的如上变化。

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更应积极进行调整,抓住机会争取更多市场,促使陕西旅游业更新更快发展。

二、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陕西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定都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此外,陕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陕西旅游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目前,陕西旅游业收入总额占陕西省GDP约9%,是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之一,可以说,陕西旅游业已形成特有品牌,定位和发展都相当成功。

但也应看到,陕西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

首先,陕西旅游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文历史旅游产品著称,对消费者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要求较高,使陕西旅游目标市场的拓展受到限制,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加之过去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也对陕西旅游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旅游新产品还需更多开发。

陕西虽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景观资源,但近年来河北涿洲、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仿古景点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并达到“以假乱真”效果,许多以陕西为背景的历史剧都要在外地的影视城里进行拍摄,对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许多自然加人文的旅游地如云南丽江等,很多游客不但一去再去,甚至还会选择定居,而陕西旅游业虽盛名在外,但吸引回头客的概率仍有待提高。

此外,陕西自然旅游景观开发还很不到位。陕西省17个国家4A级旅游区中,只有华山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翠华山旅游风景区三个景点属于非历史人文景区,在陕西省拥有的4A级景区中比例不到18%。而事实上,陕西南北地理跨度较

,坐拥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产品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三、消费者旅游心理变化对陕西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经济逐步发展,旅游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黄金周旅游发展趋缓则是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而消费者心理的这种变化,对陕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心理成熟的消费者不再扎堆出游,减少黄金周期间景区的接待压力,利于景区的维护及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们对休闲的品位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底蕴和内涵。根据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各种需要逐层得到满足后,消费者最终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接受更多的教育、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等均属于对此类需要的满足,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会有更多消费者青睐能充分得到历史文化知识熏陶的陕西旅游。

再次,由于平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希望在假期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因此,短线旅游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陕西地处中国大陆正中,对全国各地游客来说,均无须太长的旅途跋涉,从地域上也属于比较理想的选择。

四、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陕西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和自然地理优势,消费者心理变化也为陕西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陕西旅游业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及各有利条件,塑造陕西旅游新形象,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首先,适度调整陕西旅游业定位和产品结构,寻找发展新思路。顺应休闲经济潮流,在强调陕西历史文化名胜景区特点同时,融合其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对自然和人文等内容的宣传,将陕西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同时,得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熏陶,也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更充实、更丰满,得到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提高陕西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曾举办“华山论剑”活动,将华山天下险的独特自然景观同武侠小说中的华山论剑故事联系在一起,引发人们对华山景色及传说的无限遐想,从而争取更多的游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次,积极发展短线游,发掘旅游市场。各种短线游的推出和发展,不但拓展了陕西旅游产品线,满足陕西及周边群众旅游休闲需要,当短线游品牌形成并牢固树立后,因陕西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便利性(处于中国正中央,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则可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处于陕西东南隅的商南“金丝峡”风景区,定位和宣传都非常迎合城市居民渴望外出度假的心理需求,适中的距离使其成为西安市民周末出游等短线游的理想选择;游客到来又促进景区的发展,使金丝峡旅游品牌推向临近省份的更多消费者。

此外,适应休闲经济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民间资源如风味饮食、民间特色文化、农副产品等发展多种旅游方式。如陕西歧山县北郭乡依托当地文物旅游资源(北郭乡位于陕西省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开展以哨子面、擀面皮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不少城市旅游者;在春夏之交,许多果园果区推出以采摘水果为主题的旅游节目等,也使许多都市中的消费者眼前为之一亮。这些别具一格的旅游方式,在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求舒适心理同时,也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双赢。另外,要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业,也不能忽视自助游和自驾车游等新潮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展各种配套服务业,使这部分消费者也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从而使陕西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使陕西旅游业等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向洋、朱志坚.营销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9-60新晨

篇(5)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消费者经常会面临一些行为选择间题,需要作出理性的决策,使得效益最大化。多数旅游消费者都具有这种效益最大化的内在倾向,但就行为选择过程来看,其依据往往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判断,因此,行为选择的过程一般缺乏一种标准,过程与结果之间容易前后矛盾,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难以实现。比如,一对恋人准备购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两人对购买零食和CD碟片产生了不同看法,喜欢吃零食的女士认为,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当火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驶时,嘴里一边含着话梅,一边眺望车外的风景,这才可以消除旅途的单调;若买CD碟片还要带上CD播放机,太麻烦了。而喜欢音乐的男士则提出另外看法,因为旅途中的时间较长,带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时间,并且法国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风景融和在一起,其效果将是精神上、物质上双重收获;况且,更重要的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时你吃都来不及,还是CD碟片的效用较大。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篇(6)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消费者经常会面临一些行为选择间题,需要作出理性的决策,使得效益最大化。多数旅游消费者都具有这种效益最大化的内在倾向,但就行为选择过程来看,其依据往往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判断,因此,行为选择的过程一般缺乏一种标准,过程与结果之间容易前后矛盾,效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难以实现。比如,一对恋人准备购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两人对购买零食和CD碟片产生了不同看法,喜欢吃零食的女士认为,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当火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驶时,嘴里一边含着话梅,一边眺望车外的风景,这才可以消除旅途的单调;若买CD碟片还要带上CD播放机,太麻烦了。而喜欢音乐的男士则提出另外看法,因为旅途中的时间较长,带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时间,并且法国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风景融和在一起,其效果将是精神上、物质上双重收获;况且,更重要的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时你吃都来不及,还是CD碟片的效用较大。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篇(7)

消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消费形式。作为未来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有什么趋势和特点?他们的消费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消费意识;高级的购物场所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消费世界。这些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形成了被社会学研究所忽视的大学生消费文化。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跨学科的精确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关消费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有所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本文以在九江某高校自习室发放问卷的形式作为主要的调查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于2008年6月18日,共发58份,回收55份,有效问卷50份,男生30份,女生20份。调查表明,40%的学生其每月生活费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约为24%,200元以下、800元以上均为8%,200~350元、650~700元均为10%。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600元,最低的只有175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约为4964.98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这其中有94%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村的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东部沿海省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些。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发达与否,是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高校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和一些其他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生活消费

根据问卷调查,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食物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的方向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仅仅填满肚子的需要。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衣物消费方面,在消费品选择上,68%的学生注重性价比,此类大学生多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22%;10%的学生则是非名牌不买。其中48%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支出在50~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的衣物消费,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付出高代价用以外出租房,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二)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在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有着比其他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例如,旅行是90年代在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的,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大学生的其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玩电脑游戏,看电影以及健身等。歌迪厅、茶楼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主要用于外出购物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也比以往有所上升。由于近年来“考证热”的兴起,大学生们对有助于求职就业的各类考试也是毫不吝惜的。

(三)人际交往消费

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会令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望而却步。“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的忠实信条。调查显示,大学生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消费相对有所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为100元左右。而对于异性朋友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个月相当一部分生活费都“贡献”给电讯业了。据统计60%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随着校园201程控电话的开通,电话费的开支也是水涨船高,66%的大学生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之间。

此外,同学、师生、老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用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朋友、同学间的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是不可或缺的;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每年在800元左右。

(四)其他消费

首先主要集中的是高科技产品消费。拥有价格上千元的CD机、MP3以及手机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是比较常见,尤其是毕业生们为了找工作,拥有手机的比例更高一些。同时,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拥有电脑的学生也与日增多。也有不少学生采取宿舍集体分担的方式购买电脑。当前大学生们已逐步淘汰组装机,而更亲睐成套的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在调查中,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MP3的拥有量上则要远远低于男生。

其次是毕业生消费。几乎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一身体面的外套、一部手机和一份漂亮的简历是在求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此外,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对于有志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购买各类辅导用书,参加各种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根据问卷数据显示,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6%的男生还有购买彩票的习惯,每月10元左右。60%的女生有吃零食的习惯,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在化妆品消费方面,60%的女生每月花费在30元左右,极个别还会定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感情、认知等独特因素,其消费行为也有其独特的表现:

(一)符号因素消费行为

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彰显的社会等级和社会类型就是它的符号价值。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1]符号消费又可分为“趋同”和“求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自己与所认同的某个阶层或团体的共同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典型的例子还有咖啡,尽管在西方喝咖啡完全是个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它更是大学生们对白领生活的认同。有些媒体甚至直接把未来的大学生和白领联系在了一起,使他们不自觉的努力想融入这层文化,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了彩屏手机,我却早已用上带摄像头的手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转贴于

(二)形象因素消费行为

当今的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更重视自己的外表形象。护肤品、高级服装、时尚发型等方面的消费,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价去打造“人造美女”、“人造帅哥”。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了“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对身高和长相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范畴。于是,为了增加个人魅力,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虽然认知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他们中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他们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虽然经济尚未独立,但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同时,他们也没有了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家庭压力,因此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学生消费在这一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激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追逐时尚,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这种游戏的生活方式了,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

五、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调查数据表明,36%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一学期的生活费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倾向于冲动型消费,这类学生甚至愿意借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常为自己买来的东西没有或很少用到而感到后悔,32%的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还有4%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大学生们在消费时,往往喜欢从个人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着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

篇(8)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

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86.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提出的有关建议

(1).给高校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2)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3).给高校附近及相关商家的建议

⒈为避免各大院校统一购书乱收费之嫌,国家明文规定,不强制学生通过学校渠道来统一购书,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班级集体在外书店订购,价格按8.5折。我认为这便为书商、网络书店提供了良机,如果在开学之际,书商能够去各大院校通过学生会主动联系采购,并且能够折价更低一些,势必会赢利不菲并能最终实现学生、商家互利互惠。同样,各大网络书店在这方面也尚需改进,其渠道不够透明,信息不够明确,这便严重阻碍销售。

⒉通过调查,可看出大学生对日用品的消费尤其是洗发水的消费比例很大。各大洗发水商家应注意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更侧重于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比如生产有利于清醒大脑,集中精神的洗发品牌等等。

⒊在一个地区的各大院校周边开设连锁快餐店,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特色饭菜,并凭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务,干净卫生的就餐条件必能赢的广大学生的青睐。

总之,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

附件: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问卷

第1题1.您现在所在的年级?(必答)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第2题.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必答)

A.300元以下B.300—500元(包含500元)C.500—1000元(包含1000元)D.1000-1500元

第3题3.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可多选)(必答)

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

第4题.您平均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必答)

A100-150元B150-200元C200-250元D250-300元E300元以上

第5题5.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费(包括零食饮料)为多少?(必答)

A200以下B200-400C400-600D600元以上

第6题6.您平均每周上网的费用(必答)

A.10元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B.

第7题7.您平均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为多少?(必答)

A20元以下B20--40元C40-60元D60-100元E100元以上

第8题8.您平均每月的交通费为多少?(必答)

A30元以下B30-50元C30-40元D40-50元E50-70元

第9题9.您平均每月的手机费为多少?(必答)

A20-30元B30-50元C50-80元D80元以上

第10题10.若您拥有电脑,其价格为()元(必答)

A.3000-5000B6000-7500C8000-9000D10000以上

第11题11.您家庭月收入多少(选答)

A.1000以下B1000-5000C5000-10000D.10000以上

第12题12..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自己填)

参考文献资料:

[1]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1-30

[2]赵柒斤:大学生消费迈向多元化[N].安徽日报,2005-8-24

[3]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①侯玲,王洪斌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起点——“十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报告[R].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维普资讯

[6]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O3,(5):

[7]江吴.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扫描[J].记者观察,2OO3,(1):7—1O.

篇(9)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10)

1旅游景区主题化策划的背景分析

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及“硬件”建设正不断增加和完善,旅游产品已进入过剩年代,旅游项目的雷同建设客观造成了各个景区独特性的丧失和市场辐射范围的缩小,造成游客量和利润量的下降,也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难度。如何面对近地域的市场竞争、拓展客源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景区经营管理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旅游是一种文化产业,旅游需要景区与项目策划,而策划的质量状况会影响到旅游持续发展的程度。旅游景区策划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其内在动因是景区从模仿他人走向个性化发展道路,满足旅游产品终端购买者的多元化需求,改变过去“有什么就卖什么”的产品初级销售模式。

旅游景区策划需要有鲜明的主题,该主题是旅游项目的旗帜和形象,是景区内涵的具体化,也是旅游景区策划的核心。而文化是主题永恒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主题是没有品位的主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主题。可以说,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性越明显,其效益释放量越大。因此,旅游景区通过旅游景区主题策划,选择合适的“主题”,以“主题”为招徕,强调“主题”的主导作用,使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源在有限的空间里高度聚集,形成一个整体,集聚吸引力,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2影响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的关键要素

旅游景区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地确定旅游开发主题。而主题的确定又取决于对当地地脉、文脉的准确把握和对客源市场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旅游景区主题选择及具体策划内容明显受到地脉、文脉和人脉3个要素的制约,其模式见图1。

2.1地脉

地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综合自然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它代表着区域自然地理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整体性等显著特征,表现为时间变化上的动态性和空间分布上的系统性,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物、水体和自然区位等五大因子。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正如美国地理学家马特勒说:“影响旅游活动场所的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因素”。因此,人们称自然环境为旅游的第一环境。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说明了牡丹之“奇”缘于洛阳的“地脉”。分析地脉、把握地脉,对旅游景区主题策划具有基础性作用。

2.2文脉

“文脉”的概念是陈传康、李蕾蕾等最早提出并加以应用的。他们认为,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背景,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旅游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已不再是传统形态,而应具有更高、更丰富的内涵,即所谓“玩到最后是文化”。高层次的旅游往往是以文化的互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说到底是对文化的开发,文脉的价值才是旅游景区的“本”、“神”、“韵”和“格”,对文脉的揭示深度和对文化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旅游地吸引力的强度和吸引力的衰减速度。文脉是旅游景区的内核,旅游景区主题依文脉而立,只有准确地把握旅游景区的文脉,挖掘特色卖点,提升文化质感,才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

2.3人脉

关于人脉的提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领域,在旅游界也少有提及。费思和维拉在《强势人脉》一书中指出:人脉是一种互相提拔,让彼此形成“合则两利”的共荣圈。简言之,人脉就是“施”与“受”的过程,也就是必须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有能力“布施”帮助他人,未来才有机会“接受”回报。对旅游行业而言,这种“布施”应该是指只有旅游地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温馨服务和新奇独特的愉悦空间与景区,才能获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并“接受”回报。从这种角度说,人脉就是指旅游目标市场的不同层级消费者群体所组成的脉络系统和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景区或旅游地的认可程度。因此,旅游地应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旅游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旅游景区,为旅游者提供快乐的体验和享受的价值,旅游地才有人脉资源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才有旺盛的人气指数。旅游景区主题策划与地脉、文脉、人脉之间的关系是:地脉是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的切入点,文脉是景区策划的核心点,人脉则是旅游景区与旅游市场的和谐点,这几点既相辅相成,又统一构成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经脉体系。

3旅游景区主题策划的路径分析

旅游景区主题策划是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经过挖掘、分析、筛选、对比,运用智力为旅游地开发提出发展主题及整体运筹规划概念的过程。其具体路径共分45"-阶段,见图2。由于旅游景区主题策划工作流程是时空交叉,诸多环节又同步进行,所以工作流程并非是平面、时序、二维的,而是立体、系统、三维的。

3.1景区环境调研阶段

景区主题策划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通过景区环境调研,准确掌握旅游地的地脉与文脉,及时了解旅游市场动态变化信息,使策划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旅游景区环境词研涉及到旅游地的地脉、文脉、人脉,其主要内容见表1。

3.2提炼亮点阶段

旅游景区的主题设计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由于某些旅游资源具有普遍性和类似性,景区策划者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的原则,对一定区域空间的旅游构成要素进行空间组织和空间比较,尤其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时空特征对比,提炼出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分析结论,找出最能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所积淀下来的资源特色,最终提炼出旅游地的亮点和特色,形成与其它地区的旅游景区之间的差异性。即使与其他旅游地拥有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旅游景区的新亮点,吸引旅游者。

3.3主题选择阶段

主题是旅游景区整合的核心。每个旅游景区可能有若干个较为鲜明的主题,在主题提炼与主题化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所选择的主题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的“文脉”特征,富有地域特色;其次要特别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考虑“人脉”需求的广度和深度,使产品感知化和稀缺化,对游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三能体现旅游体验活动以形神兼备的意象,能产生游客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主题选择是整个旅游景区策划的关键,它是资源配置的凝聚点、产品制作的创意点、市场营销的兴奋点、主题阐述的出发点和景区收拢的归宿点。

3.4主题项目策划阶段。

旅游景区功能设置因主题而展开,而项目是景区功能的载体。系统清晰、目标具体的项目策划,有利于强化景区的主题形象,从而在旅游市场上形成独特的销售主张,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诱惑力和感召力H]。主题项目策划是根据旅游主题的功能要求和目标进行旅游项目的方案策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功能设计、选址建议、开发时序、策划依据、项目内容等五大方面。项目方案策划相对于项目设计是较为粗略的,但其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未来实施效果。

4石塘旅游景区的主题策划

4.1石塘“三脉”分析

温岭石塘镇是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阳光首照地。该镇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宜人,是我国东部陆地的天涯海角。石塘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8.6,渔港、海湾、岛礁、沙滩,处处风光旖旎。海域岛屿有94个之多,岛间航程均在0.5h之内,其中石塘镇外围有l1个岛屿,岛上石芽嶙峋、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在宋、元年间,石塘已有民居生息。石塘大部分渔民的祖籍来自福建惠安,这里民风民俗大多沿袭闽南传统,在语言、节日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保留有闽南遗风。其传承完好的渔风渔俗,既有闽南民俗的遗韵,又有台州本土海洋文化的特有构架,具有原生态特征,为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老的渔家风情和浓烈的地方民俗,如大奏鼓、扛台阁、小人节等具有渔家独特的情趣;而闽南风味的小吃与渔民的生活习俗交融在一起,形成独特、别具个性的石塘渔区饮食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塘镇在传统建筑风格上形貌独具,依山傍海、疏密相间的石墙、石屋、石街、石级高低错落有致,石头在这里仿佛成了时空的符号、历史的语汇和生活的载体,以融合天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闻名遐迩,有“画中镇”及“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美誉。总之,石塘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积淀,闽南文化与海洋风情融汇一体,本地风俗与异域习惯相互杂陈,形成了世代相袭的独特民俗。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新的五大时尚旅游产品是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石塘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其中的两项时尚产品,一是海洋旅游(包括海洋探险旅游和海洋生态旅游);二是文化旅游,石塘的石屋、石街、石城,渔家、渔港、渔俗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具有较高的地位,并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4.2石塘景区的主题选择

在充分考虑到石塘的地脉、文脉和人脉基础上,认为以“阳光石塘,风情渔镇”为主题较为合适。一方面,“阳光”资源是石塘所独有的、含金量最高的资源,“阳光石塘”则体现了国内绝无仅有的“阳光”文化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渔村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始终是旅游者最为重要的一种吸引力,而“风情渔镇”主要突出体现在民俗旅游满足了旅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此,石塘旅游发展应以海滨环境为依托,阳光文化为特色,海滨风情为主题内涵,形成海上(海岛观光)、海滨(海滨度假、海滨休闲)、腹地(文化体验)的空间开发结构,建成融海滨休闲游、海滨文化体验游、海上运动体验游、海滨度假游、海滨特色岛屿游等旅游项目为一体的发展体系,使石塘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地、具有想象力的度假地和具有魅力的居住地。

4.3石塘旅游项目策划内容

篇(11)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数据的来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关注农村。而农民旅游是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是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新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据统计,从1997—2008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一直高居我国国内总出游人次的60%左右,2008年,达10·09亿人次,占全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58·9%,比城市居民出游多3·06亿人次。从增量看,1997年农村居民出游率为40%,达3·85亿人次,而2008年的出游率则为111·9%,达到了10·09亿人次,相比1997年净增了6·24亿人次。从消费总量上看,1997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为560·9亿元,1997年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元,2007年则超过了2000亿元,2008年更达到了2777·55亿元,相比1997年增加了2216·65亿元,达39·5%,年均增长35·9%。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特征。wwW.133229.cOm

(1)消费总量大,但人均消费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其中,以交通费、参观游览费为主,旅游购物、娱乐、通信等非基本消费支出相对较小,导游服务等劳务消费支出过少。

(2)出游时间较短,人均出游天数多在4~8天;集中在农闲季节,分别在2~3月和7~9月。调查数据表明,有42·2%的被调查者是一日游,一日游时间短、距离近、安全、方便、费用低廉。

(3)出游目的较为单一,探亲访友居首位,占到64·4%,但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城市观光等旅游活动。由于受到收入水平、出游方便程度以及消费观念的制约,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大多在居住地度过,外出机会相对较少,长途出游通常会有多重目的。

(4)收入水平不同但旅游消费差距不明显。总体上看,各个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旅游人数相差较小,旅游人数最多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3999元的群体,占到26·3%;其次是年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群体,占到17·6%。各个收入水平的旅游者人均花费差别不大,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人均花费为1178·8元;其次是年人均纯收入4000~4999元的,人均花费798·2元;而1500~3999元的群体人均花费都在450~550元。

3 开发措施。

3·1 提高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认识。

从旅游企业到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提高对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认识,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小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合理地开发它。旅游企业要改变以前忽视国内旅游需求、厌倦赚薄利的做法,正确认识农民旅游市场的地位,把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当做入世后,壮大产业规模、营造品牌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农民改变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外出旅游的意识。

3·2 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①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旅游消费的前提。②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促进需求增长。

3·3 强化对农村旅游市场的宣传。

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地方农村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宣传促销工作的缺乏,农村居民旅游意识还不够强。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兴趣,增强农村居民在旅游方面的购买力。

(1)整合促销。建议县、乡镇、村各级行政单位,通过墙体宣传语、广播等形式,加强农村居民对于旅游的感性认识,拉近农村居民与旅游的距离;旅游局和旅游企业联合起来到乡镇和村里进行宣传,同时向村民介绍旅游知识,增加农村居民旅游的兴趣;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开辟关注农村居民旅游的新栏目,及时更新旅游信息,让农村居民感觉到旅游就像衣食住行一样,是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2)出游组织。农村居民出游以团队旅游为主,可以由村委会组织招揽客源,开展宣传。除此之外,农村青年中心、乡镇老年活动中心等也是宣传旅游产品、组织农村居民出游的重要渠道。

3·4 针对性地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从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特征可以看出,农民旅游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农民旅游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

比如都市风情游、样板农村游、疗养健身游、新婚蜜月游、奖励旅游等。

3·5 切实推出旅游惠农政策。

(1)完善交通通信条件。交通通信设施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出游意愿。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外出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长途汽车和火车。目前我国的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在铁路建设取得诸多成就,使得核心城市居民的出游更加便捷的同时,也把大量的农村小村镇抛在了火车外面。因而,政府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地区的公路交通建设,方便这些农村小村镇居民的出行。

(2)推出旅游惠民政策。由于现阶段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压力,政府相继出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图书下乡”等优惠政策。建议政府同样给予农村居民旅游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给农村居民发放旅游消费券,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下乡”等活动。